Ⅰ 地理教學方法有哪些
地理教學方法有:
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師通過實物展示、直觀教具(如模型)、示範性實驗等,使學生通過觀察而獲取感性知識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可供展示的對象有很多,而且隨著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演示的范圍越來越大,效果越來越好。
地圖法。地圖法是指在地理教學中,老師運用各種地圖,使學生獲得地理知識、提高地理技能、發展智力的教學方法。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地理學習離不開地圖,地圖成為地理學科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綱要法。綱要法,又可以稱為「思維導圖」法,是一種利用由字母、文字、數字或者其他符號組成的直觀性很強的教學輔助工具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能夠簡單扼要地把需要重點掌握的知識表現出來。
探究法。探究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觀察、思考、討論、歸納等途徑進行探索,發現並掌握相關原理或結論的教學方法。
生活教學法。活教學法是將教學活動置於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願望,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並使情操得到更好的陶冶。
地理(Geography),是世界或某一地區的自然環境(山川、氣候等)及社會要素的統稱。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地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基礎學科。
Ⅱ 初中地理教師應具備哪些教學能力
初中地理教師應具備哪些教學能力
初中地理教師教學能力是指順利完成地理教學活動所必須具有的綜合能力。其能力大致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一、運用地理語言的能力。
要求講授語言具有科學性。即語言准確,概念清楚,恰當地運用地理詞語,科學地作出地理判斷和推理;通俗明白,深入淺出;語言生動,有趣昧,詞彙豐富;有情感和藝術性,即善於結合教學內容,體現語言的感情色彩和聲調的抑揚頓挫,語言精練,流暢,用鮮明簡潔,規范的地理語言,表達豐富多彩的地理教學內容。
二、分析和處理地理教材的能力。
主要指掌握分析、處理教材的方法;熟悉中學地理教材的基本組成和結構;能准確地確定教學目的,重點、難點、且處理得當;能恰當地處理各教學因子間的聯系及教材的外部聯系等等。
三、地理板書及其設計的能力。
要求板書布局合理,形式多樣,規格端正,精練醒目,重點突出,美觀完善。
四、地理野外考察的能力。
掌握地理野外調查與研究的一般步驟與方法;能確定實習內容,野外考察提綱和實習路線;能對調查資料進行整理及成果匯報等。
五、設計和運用教學方法的能力。
主要包括掌握地理教學方法的結構,明確各種教學方法的功能;掌握地理教學方法的設計程序和設計方法,能根據教學內容靈活地選用教學方法,優化組合教學方法,使教學方法結構最優化。
六、進行地理教學研究的能力
①、搜集和整理地理資料的能力。
會使用檢索文獻資料的主要工具,掌握搜集的整理文獻資料的常用方法。
②、撰寫地理教學研究論文的能力 。
掌握地理教學論文的撰寫方法(選題、選材等)和步驟,文章結構合理,段落清楚,論點明確,論據恰當,文字通順,流暢、生動、標點符號正確。
③、編寫鄉土地理教材的能力。
使教材內容體現科學性、思想性、地方性、直觀性、可接受性、趣味性、啟發性,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比例要合理,還應注意符合課時要求。
七、運用和編繪地理教學地圖的能力。
①、編繪地理教學地圖的能力。
掌握地理教學地圖注記的各種字體寫法,掌握顏色調配原理及其應用方法,掌握掛圖整飾的程序與繪圖的技能技巧。
②、運用教學地圖的能力。
能根據教學內容,恰當地選擇教學地圖(包括教學掛圖、地圖冊、填充圖、課本插圖等),掌握正確的指圖方法,能運用地圖分析說明解決地理問題,傳授地理知識。
八、運用和設計地理教學板圖、板畫的能力。
掌握地理板圖、板畫的繪畫技法和設計方法;根據教學內容恰當地運用和設計地理板圖、板畫;能熟練地描繪地理板圖、板畫,用地理板圖,板畫分析說明地理問題。
九、組織地理課外活動的能力。
能組織學生進行地理課外活動,如組建中學地理園,掌握主要的地理觀測方法(包括地震、天文、氣象、水文觀測等),主持考察報告會,地理知識競賽會,主辦地理活動室,地理牆報。小刊物,指導地理學具製作,地理標本製作等。
從系統論觀點來看,地理教學能力體系主要由地理課堂教學能力,地理課外教學能力和地理教學研究能力三部分構成。其中地理課堂教學能力處於核心地位。地理教學工作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來完成的。只有具備地理課堂教學能力,才能勝任教學工作。地理課外教學和地理教學研究能力也不容忽視。這些能力對於促進理論聯系實際,加強地理實踐活動都有重要意義。
Ⅲ 地理課堂教學應該體現地理學科的特點
(1)突出地理學的「地域性」和「綜合性」特徵.地理教學要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間差異和空間聯系,強調地理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特別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對地理現象和地理過程的綜合影響,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看待地理現象和問題,逐步形成對地理事物的「地域性」和「綜合性」特徵的認識.(2)選擇多種多樣的地理教學方式方法.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學生年齡特徵和學校條件,選擇地理教學方式方法.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方法,幫助學生掌握基本地理事實、概念和技能,增強地理學習能力,形成正確的態度、情感和價值觀.提倡探究式學習,引導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逐步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3)重視地理教學信息資源和教學媒體的利用.地理圖象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載體,教師應重視利用地理圖象,通過閱讀、使用地理圖象和繪制簡易地圖,幫助學生掌握觀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發展對地理圖象和地理事物的理解、想像、分析等思維能力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在有條件的地方,積極利用地理信息資源和信息技術手段優化和豐富地理教學,提高學習效率.(4)重視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需要為學生創造寬松的學習環境,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地理教學的開放性,鼓勵學生對所學地理內容提出自己的看法;保證教學的彈性,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條件.
Ⅳ 一個合格的地理命題教師應該具備哪些能力
中學地理老師應該具備的專業素質
中學地理教師不僅要具有"教師意識",同時還要有"地理教師"意識,因為在培養人才的教育過程中,地理知識的豐富性和外延性,使得地理教師更能體現《中國
21世紀議程》的思想,在當今科技、社會、思想飛速發展的今天,地理教師應努力學習新理論,樹立新觀念,努力具備良好的素質,使其自我不斷完善,這是教育
發展的需要,也是作為一個中學地理教師所必須具備的。地理教師應努力學習,勤奮進取,爭取使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民教師。中學政治課是培養學生科學世界觀
和人生觀的主課堂,是思想教育的重要陣地。如何上好這門課,是政治教師應經常思考的問題。要增強政治課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從課程本身特點入手,不斷豐富
自己的專業素質,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不斷豐富專業知識是提高業務水平的關鍵
1、地理學科的專業知識
一個合格的地理教師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熟練掌握初中地理的全部教材。這樣,才能居高臨下,從多角度分析與處理教材。同時要把握住地理
學科的歷史與現狀,從地理科學、環境科學等角度了解時代的要求與未來的發展趨勢。應該具有正確的「人地協調」發展意識。中學地理教材內容是以當代人類所面
臨的環境、資源、人口問題為主線。它以辯證唯物主義的「人地關系協調」理論觀點向學生進行科學的全球觀、資源觀、環境觀和人口觀教育。《中國21世紀議
程》中所強調的協調人口、資源、環境關系,求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正是中學地理教育的主題和中心目標。地理教學中教師不僅自己要懂得,更應讓學生懂得協調
人地關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懂得協調好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平衡的關系:不能以掠奪自然資源、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去取得短期的經濟效益;不能走「先污染、
後治理」的老路,人與自然必須相互支撐。也要使學生明確,我國是經濟基礎十分薄弱的發展中國家,目前正面臨著嚴峻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形勢,我們只能走經濟
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優化經濟與科技的組合,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三者統一。這是我國未來發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選
擇。
2、教育科學知識
地理教師應不斷總結實踐經驗,並與教育理論對照,使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
3、思想教育工作與教育藝術
地理教師要對學生全面負責,寓思想教育於知識教育之中。應該具有高尚的愛國主義思想。愛國主義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靈魂和精神支柱。向學生進行生動強烈
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地理教育的責任。地理學科本身是思想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豐富的愛國主義內涵,在國情國策教育方面也有著獨特的優勢。因此,地理教師應首先
具有這方面的品德修養因此應掌握思想教育工作的專業知識和教育藝術。並將知識、思想、行為三者有機結合。
4、其他知識
地理教學內容中充滿了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師必須具備這方面的品德素質。例如,組成地理環境的各個要素之間,塑造地表形態與外力,板塊的張裂與碰撞,水利
建設與洪澇災害,砍伐森林與植樹造林,資源的開發與限制,人口的增長與控制,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等等,都體現了對立統一關系。再如,流星的墜落、四季的更
替、潮汐的形成、地震的產生、日食月食、雷鳴閃電、山崩海嘯、海市蜃樓、血雨腥風、慧木相撞、宇宙黑洞等自然現象,都是物質運動的表現形式。社會上流行的
「閏月之年有大災」、「彗星出現預示國家有難」、「十字連星警示世界末日來臨」等謠言,都是不符合科學的主觀臆造。地理教學中,教師應結合這方面的內容,
以自己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引導學生科學正確地認識事物,認識世界,並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地理教師應了解物理、化學、歷史
等知識。為了教好學生,教師需要不斷豐富自己,擴大知識面。如廣泛的藝術情趣和愛好、對自然和文化景觀的鑒賞、古文和古詩詞的功力等。
(二)自覺培養教學能力和專業技能是工作進步的保證
地理教師的業務水平既與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有關,也和教學能力及基本技能不可分。一名合格的地理教師應以提高下列能力作為自己努力的方向。
1、理解教材、分析教材、處理教材的能力
2、設計教法,特別是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
3、觀察、研究和組織教學的能力
4、地理活動的組織能力
5、實驗、演示或製作教具、模型、圖表的技能
6、准確、生動的語言表達能力
7、進行環境能力、國情教育及科學地理教育的能力
8、對學生進行能力培養和思維訓練的能力
9、命題、檢查提問及了解學生情況的能力
10、分析、評議地理課堂教學的能力
11、運用所學地理評價環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具有國際意識、全球意識及參與世界競爭的意識。
現代社會是一個開放的社會、信息的社會、充滿競爭的社會。任何國家的發展,都離不開國際大環境。同時,諸如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南極大陸和海洋資源的開
發、人類面臨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問題、世界和平的實現等,都已成為世界性話題,僅靠某個國家無法解決,需要進行全球合作。中國實現現代化,也要參與世界競
爭,要借鑒國際上成功的經驗,引進國外先進的科技和科學管理,等等。因此,教師要利用自己這方面的意識和觀念,在教學中啟發學生打破閉關鎖國的思想,立足
國情,放眼世界,樹立國際國內兩種政治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市場觀,為日後參與世界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打牢思想基礎。
(四).具有熟練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
信息化社會的出現,創新人才的需求,高考制度的改革僅靠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來教學的方式已遠遠不能滿足教育發展的需要。教學多媒體的出現使教學手段
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它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一是改變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認識事物的過程。使課堂從單一的「講解-接收」式向「探索研究」式發展。教學中使
用多媒體技術能使學生獲得極為豐富的、生動形象的感性知識;二是改變了一些傳統的教學原則。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傳遞語言、文字和靜止圖像所難以傳遞的信
息,而且可以促進個別化教學和小組合作學習的實現,從而打破傳統的「師講生聽」的課堂教學基本模式,代之以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在教師的設計、組織、引
導、解疑下,實現信息的主動獲取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並且有充分的實踐活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健康發展的課堂教學基本模式;三是改變了教學內容和教
材形式。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將不限於傳統的教材,特別是教科書,學生和教師都將從軟體和網路上獲取大量的可以作為學習內容的信息。因此,推進素質教育,地
理教師必須要具備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提高教學效益。
(五)學習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在今天,從教師在教育體系中的作用看,教師與研究人員的職責趨向一致。這意味著未來的教學,需要具有科研素質的學者型
教師,而不是傳統經驗型教書匠,這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素質教育對地理教師的要求。因此,提高地理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是提高教師素質的一條必
要的途徑,是實施地理教學中素質教育的重要一教師素質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教學水平的高低及學生素質水平的高低,而教師素質水平的高低又取決於教師的學習
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教師的學習能力指教師在政治業務和文化素質修養中的進步與提高。作為地理教師應時常充實自己,使教學和學習並重。教育科研能力指以教
學研究為中心,教師在教學中既教學,又研究,動心動腦,並努力選好自己的研究課題,並創造出自己的科研成果。
Ⅳ 做一名合格的中學地理教師應具備哪些基
中學地理老師應該具備的專業素質
中學地理教師不僅要具有"教師意識",同時還要有"地理教師"意識,因為在培養人才的教育過程中,地理知識的豐富性和外延性,使得地理教師更能體現《中國
21世紀議程》的思想,在當今科技、社會、思想飛速發展的今天,地理教師應努力學習新理論,樹立新觀念,努力具備良好的素質,使其自我不斷完善,這是教育
發展的需要,也是作為一個中學地理教師所必須具備的。地理教師應努力學習,勤奮進取,爭取使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民教師。中學政治課是培養學生科學世界觀
和人生觀的主課堂,是思想教育的重要陣地。如何上好這門課,是政治教師應經常思考的問題。要增強政治課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從課程本身特點入手,不斷豐富
自己的專業素質,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不斷豐富專業知識是提高業務水平的關鍵
1、地理學科的專業知識
一個合格的地理教師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熟練掌握初中地理的全部教材。這樣,才能居高臨下,從多角度分析與處理教材。同時要把握住地理
學科的歷史與現狀,從地理科學、環境科學等角度了解時代的要求與未來的發展趨勢。應該具有正確的「人地協調」發展意識。中學地理教材內容是以當代人類所面
臨的環境、資源、人口問題為主線。它以辯證唯物主義的「人地關系協調」理論觀點向學生進行科學的全球觀、資源觀、環境觀和人口觀教育。《中國21世紀議
程》中所強調的協調人口、資源、環境關系,求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正是中學地理教育的主題和中心目標。地理教學中教師不僅自己要懂得,更應讓學生懂得協調
人地關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懂得協調好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平衡的關系:不能以掠奪自然資源、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去取得短期的經濟效益;不能走「先污染、
後治理」的老路,人與自然必須相互支撐。也要使學生明確,我國是經濟基礎十分薄弱的發展中國家,目前正面臨著嚴峻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形勢,我們只能走經濟
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優化經濟與科技的組合,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三者統一。這是我國未來發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選
擇。
2、教育科學知識
地理教師應不斷總結實踐經驗,並與教育理論對照,使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
3、思想教育工作與教育藝術
地理教師要對學生全面負責,寓思想教育於知識教育之中。應該具有高尚的愛國主義思想。愛國主義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靈魂和精神支柱。向學生進行生動強烈
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地理教育的責任。地理學科本身是思想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豐富的愛國主義內涵,在國情國策教育方面也有著獨特的優勢。因此,地理教師應首先
具有這方面的品德修養因此應掌握思想教育工作的專業知識和教育藝術。並將知識、思想、行為三者有機結合。
4、其他知識
地理教學內容中充滿了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師必須具備這方面的品德素質。例如,組成地理環境的各個要素之間,塑造地表形態與外力,板塊的張裂與碰撞,水利
建設與洪澇災害,砍伐森林與植樹造林,資源的開發與限制,人口的增長與控制,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等等,都體現了對立統一關系。再如,流星的墜落、四季的更
替、潮汐的形成、地震的產生、日食月食、雷鳴閃電、山崩海嘯、海市蜃樓、血雨腥風、慧木相撞、宇宙黑洞等自然現象,都是物質運動的表現形式。社會上流行的
「閏月之年有大災」、「彗星出現預示國家有難」、「十字連星警示世界末日來臨」等謠言,都是不符合科學的主觀臆造。地理教學中,教師應結合這方面的內容,
以自己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引導學生科學正確地認識事物,認識世界,並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地理教師應了解物理、化學、歷史
等知識。為了教好學生,教師需要不斷豐富自己,擴大知識面。如廣泛的藝術情趣和愛好、對自然和文化景觀的鑒賞、古文和古詩詞的功力等。
(二)自覺培養教學能力和專業技能是工作進步的保證
地理教師的業務水平既與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有關,也和教學能力及基本技能不可分。一名合格的地理教師應以提高下列能力作為自己努力的方向。
1、理解教材、分析教材、處理教材的能力
2、設計教法,特別是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
3、觀察、研究和組織教學的能力
4、地理活動的組織能力
5、實驗、演示或製作教具、模型、圖表的技能
6、准確、生動的語言表達能力
7、進行環境能力、國情教育及科學地理教育的能力
8、對學生進行能力培養和思維訓練的能力
9、命題、檢查提問及了解學生情況的能力
10、分析、評議地理課堂教學的能力
11、運用所學地理評價環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具有國際意識、全球意識及參與世界競爭的意識。
現代社會是一個開放的社會、信息的社會、充滿競爭的社會。任何國家的發展,都離不開國際大環境。同時,諸如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南極大陸和海洋資源的開
發、人類面臨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問題、世界和平的實現等,都已成為世界性話題,僅靠某個國家無法解決,需要進行全球合作。中國實現現代化,也要參與世界競
爭,要借鑒國際上成功的經驗,引進國外先進的科技和科學管理,等等。因此,教師要利用自己這方面的意識和觀念,在教學中啟發學生打破閉關鎖國的思想,立足
國情,放眼世界,樹立國際國內兩種政治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市場觀,為日後參與世界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打牢思想基礎。
(四).具有熟練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
信息化社會的出現,創新人才的需求,高考制度的改革僅靠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來教學的方式已遠遠不能滿足教育發展的需要。教學多媒體的出現使教學手段
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它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一是改變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認識事物的過程。使課堂從單一的「講解-接收」式向「探索研究」式發展。教學中使
用多媒體技術能使學生獲得極為豐富的、生動形象的感性知識;二是改變了一些傳統的教學原則。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傳遞語言、文字和靜止圖像所難以傳遞的信
息,而且可以促進個別化教學和小組合作學習的實現,從而打破傳統的「師講生聽」的課堂教學基本模式,代之以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在教師的設計、組織、引
導、解疑下,實現信息的主動獲取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並且有充分的實踐活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健康發展的課堂教學基本模式;三是改變了教學內容和教
材形式。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將不限於傳統的教材,特別是教科書,學生和教師都將從軟體和網路上獲取大量的可以作為學習內容的信息。因此,推進素質教育,地
理教師必須要具備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提高教學效益。
(五)學習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在今天,從教師在教育體系中的作用看,教師與研究人員的職責趨向一致。這意味著未來的教學,需要具有科研素質的學者型
教師,而不是傳統經驗型教書匠,這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素質教育對地理教師的要求。因此,提高地理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是提高教師素質的一條必
要的途徑,是實施地理教學中素質教育的重要一教師素質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教學水平的高低及學生素質水平的高低,而教師素質水平的高低又取決於教師的學習
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教師的學習能力指教師在政治業務和文化素質修養中的進步與提高。作為地理教師應時常充實自己,使教學和學習並重。教育科研能力指以教
學研究為中心,教師在教學中既教學,又研究,動心動腦,並努力選好自己的研究課題,並創造出自己的科研成果。
Ⅵ 如何提高地理教學技能
1、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2、要有靈活運用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於地理教學實踐的能力 3、要有分析和組織地理教材的能力 4、要有運用地圖進行教學的能力 5、要有指導學生進行地理實踐活動的能力
Ⅶ 地理教師應該具備哪些教學基本技能
中學地理教師不僅要具有"教師意識",同時還要有"地理教師"意識,因為在培養人才的教育過程中,地理知識的豐富性和外延性,使得地理教師更能體現《中國21世紀議程》的思想,在當今科技、社會、思想飛速發展的今天,地理教師應努力學習新理論,樹立新觀念,努力具備良好的素質,使其自我不斷完善,這是教育發展的需要,也是作為一個中學地理教師所必須具備的。地理教師應努力學習,勤奮進取,爭取使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民教師。中學政治課是培養學生科學世界觀和人生觀的主課堂,是思想教育的重要陣地。如何上好這門課,是政治教師應經常思考的問題。要增強政治課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從課程本身特點入手,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素質,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不斷豐富專業知識是提高業務水平的關鍵
1、地理學科的專業知識
一個合格的地理教師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熟練掌握初中地理的全部教材。這樣,才能居高臨下,從多角度分析與處理教材。同時要把握住地理學科的歷史與現狀,從地理科學、環境科學等角度了解時代的要求與未來的發展趨勢。應該具有正確的「人地協調」發展意識。中學地理教材內容是以當代人類所面臨的環境、資源、人口問題為主線。它以辯證唯物主義的「人地關系協調」理論觀點向學生進行科學的全球觀、資源觀、環境觀和人口觀教育。《中國21世紀議程》中所強調的協調人口、資源、環境關系,求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正是中學地理教育的主題和中心目標。地理教學中教師不僅自己要懂得,更應讓學生懂得協調人地關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懂得協調好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平衡的關系:不能以掠奪自然資源、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去取得短期的經濟效益;不能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人與自然必須相互支撐。也要使學生明確,我國是經濟基礎十分薄弱的發展中國家,目前正面臨著嚴峻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形勢,我們只能走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優化經濟與科技的組合,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三者統一。這是我國未來發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選
擇。
2、教育科學知識
地理教師應不斷總結實踐經驗,並與教育理論對照,使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
3、思想教育工作與教育藝術
地理教師要對學生全面負責,寓思想教育於知識教育之中。應該具有高尚的愛國主義思想。愛國主義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靈魂和精神支柱。向學生進行生動強烈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地理教育的責任。地理學科本身是思想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豐富的愛國主義內涵,在國情國策教育方面也有著獨特的優勢。因此,地理教師應首先具有這方面的品德修養因此應掌握思想教育工作的專業知識和教育藝術。並將知識、思想、行為三者有機結合。
4、其他知識
地理教學內容中充滿了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師必須具備這方面的品德素質。例如,組成地理環境的各個要素之間,塑造地表形態與外力,板塊的張裂與碰撞,水利建設與洪澇災害,砍伐森林與植樹造林,資源的開發與限制,人口的增長與控制,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等等,都體現了對立統一關系。再如,流星的墜落、四季的更替、潮汐的形成、地震的產生、日食月食、雷鳴閃電、山崩海嘯、海市蜃樓、血雨腥風、慧木相撞、宇宙黑洞等自然現象,都是物質運動的表現形式。社會上流行的「閏月之年有大災」、「彗星出現預示國家有難」、「十字連星警示世界末日來臨」等謠言,都是不符合科學的主觀臆造。地理教學中,教師應結合這方面的內容,以自己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引導學生科學正確地認識事物,認識世界,並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地理教師應了解物理、化學、歷史等知識。為了教好學生,教師需要不斷豐富自己,擴大知識面。如廣泛的藝術情趣和愛好、對自然和文化景觀的鑒賞、古文和古詩詞的功力等。
(二)自覺培養教學能力和專業技能是工作進步的保證
地理教師的業務水平既與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有關,也和教學能力及基本技能不可分。一名合格的地理教師應以提高下列能力作為自己努力的方向。
1、理解教材、分析教材、處理教材的能力
2、設計教法,特別是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
3、觀察、研究和組織教學的能力
4、地理活動的組織能力
5、實驗、演示或製作教具、模型、圖表的技能
6、准確、生動的語言表達能力
7、進行環境能力、國情教育及科學地理教育的能力
8、對學生進行能力培養和思維訓練的能力
9、命題、檢查提問及了解學生情況的能力
10、分析、評議地理課堂教學的能力
11、運用所學地理評價環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具有國際意識、全球意識及參與世界競爭的意識。
現代社會是一個開放的社會、信息的社會、充滿競爭的社會。任何國家的發展,都離不開國際大環境。同時,諸如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南極大陸和海洋資源的開發、人類面臨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問題、世界和平的實現等,都已成為世界性話題,僅靠某個國家無法解決,需要進行全球合作。中國實現現代化,也要參與世界競爭,要借鑒國際上成功的經驗,引進國外先進的科技和科學管理,等等。因此,教師要利用自己這方面的意識和觀念,在教學中啟發學生打破閉關鎖國的思想,立足國情,放眼世界,樹立國際國內兩種政治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市場觀,為日後參與世界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打牢思想基礎。
(四).具有熟練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
信息化社會的出現,創新人才的需求,高考制度的改革僅靠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來教學的方式已遠遠不能滿足教育發展的需要。教學多媒體的出現使教學手段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它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一是改變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認識事物的過程。使課堂從單一的「講解-接收」式向「探索研究」式發展。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技術能使學生獲得極為豐富的、生動形象的感性知識;二是改變了一些傳統的教學原則。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傳遞語言、文字和靜止圖像所難以傳遞的信息,而且可以促進個別化教學和小組合作學習的實現,從而打破傳統的「師講生聽」的課堂教學基本模式,代之以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在教師的設計、組織、引導、解疑下,實現信息的主動獲取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並且有充分的實踐活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健康發展的課堂教學基本模式;三是改變了教學內容和教材形式。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將不限於傳統的教材,特別是教科書,學生和教師都將從軟體和網路上獲取大量的可以作為學習內容的信息。因此,推進素質教育,地理教師必須要具備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提高教學效益。
(五)學習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在今天,從教師在教育體系中的作用看,教師與研究人員的職責趨向一致。這意味著未來的教學,需要具有科研素質的學者型教師,而不是傳統經驗型教書匠,這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素質教育對地理教師的要求。
因此,提高地理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是提高教師素質的一條必要的途徑,是實施地理教學中素質教育的重要一教師素質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教學水平的高低及學生素質水平的高低,而教師素質水平的高低又取決於教師的學習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教師的學習能力指教師在政治業務和文化素質修養中的進步與提高。作為地理教師應時常充實自己,使教學和學習並重。教育科研能力指以教學研究為中心,教師在教學中既教學,又研究,動心動腦,並努力選好自己的研究課題,並創造出自己的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