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幾點建議
一、目標精準 引領學校快速發展
目標是方向,目標是動力。聰明的校長回不斷強化目標管理,建立目標導向機制,凝聚師生發展共識。制定學校工作目標細化管理實施方案,細化工作目標、工作標准和完成時間、責任人,並把中心學校工作目標層層分解到學校、到領導,到教師,到學生,層層簽訂教學質量目標責任書,形成上至學校校長,下至每一位師生都有一份特殊的「軍令狀」,以目標激勵行動,用行動成就目標,做到人人有壓力,個個有動力,把實現目標的激情轉化成行動的動力,激勵師生不斷追求新的成就。
二、制度精細,保證管理有章可循
「無規矩不成方圓」、「人管人氣死人,制度管人最服人」。 隨著社會的發展、形勢的變化,學校制度可能會出現不適用的情況,往往不僅不能約束、規范、激勵、引導師生的行為和發展,反之會阻礙學校的發展和進步,堅持制度管人,才能風正氣順。聰明的校長會充分發揚民主,健全細化制度清單,推動了學校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
制度精細會讓管理由主觀型、隨意型、粗放型向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轉變,一切依制度操作,使得各項工作走上有序化、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達到了「時時有人管,事事管得好」的境界,充分發揮教師的能動性,力求盡一切可能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保證教育教學工作落到實處,教育教學質量得到全面提升。
三、過程精實,夯實教育教學管理
教學管理是教育工作的中心環節,抓好教學管理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聰明的校長會細化教學常規,強化過程管理,從根上夯實教學管理,提升了全鎮教學質量。
把細節抓嚴,把過程抓實。聰明的校長把質量落實到每一位教師的常規教學中,對教學常規管理實行 「校長隨機查、教研組每周單項查、教導處每月查」三級檢查制度,做到各有側重,相互回應,整體聯動。一是校長推門聽課隨機抽查一個教師的常規,查的是自然狀態,了解的是真實情況;二是教研組周查圍繞隨機抽查發現的薄弱項目進行,側重於分析導向;三是教導處每月對學校教學檢查與通報質量進行督查,側重於看整改,將督查結果納入各教師月工作考核。有檢查必有總結,有總結必有通報,在檢查與通報中,使每所學校看到成績,明白不足,揚長避短,與時俱進,向扎實的常規要質量,並把每次督查檢查的結果與校長績效考評掛起鉤來。
四、文化精雕 激勵師生和諧成長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讓每個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教育的最高理想是「讓每一個孩子都自由呼吸、自主成長」。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聰明的校長會以精神文化、環境文化、制度文化建設為載體,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以「潤物細無聲」的校園文化建設,力求精雕細琢,點點做靚,處處做精 ,搭建師生成長的平台,激發校園活力,提升校園文化品位,為師生營造出一個恬靜雅緻、自然優美、整潔舒適、文明向上的工作和學習環境, 引領師生發展。聰明的校長會在教師中經常組織趣味運動會、拔河比賽、羽毛球比賽、師徒結對、師德演講等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豐富教師的精神文化生活,消解工作壓力,來贏取廣大教師的舒心、歡心、順心,從而凝聚人心,促進學校和諧、健康地發展;在學生中經常開展書畫比賽、經典誦讀、足球聯賽、廣播操比賽、研學旅行等活動,拓展學生能力成長空間,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對每項校園文化活動都精心籌備, 投入必要活動經費,有計劃、有步驟地逐項落實。
② 如何進行教學質量評價
一.進行教學質量分析的意義
學校之間的競爭,說到底,還是教學質量的競爭,而不在於學校大樓有多雄偉,場地有多寬闊,規模有多大。學校辦得如何,它在社會上的反響怎樣,能不能得到百姓的擁護與信賴,關鍵在於這所學校教學質量的高與低。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葉瀾老師講:把育人質量擺在辦學第一位的學校才是好學校;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學質量、學生可持續發展上的教學幹部才是好乾部。
以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為課題,將實踐行動與研究探索緊密結合的行動研究法,越來越多地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其實,作為學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每時每刻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嘗試著教學行動研究:「對自己的教學行動進行反思→意識到教學問題所在→拿出新的教學行動方案→再嘗試教學行動」。在這個循環往復的行動研究過程中,「教學行動反思」一環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是發現並提出問題,明確今後行動研究方向,進而提高教學行動研究質量的前提與保證。
及時撰寫教學質量分析報告,進行全面的反思和分析,就是教學幹部或教師對自己所分管的學校教學工作、學科教學成績狀況進行全面、深刻、系統地反思,總結經驗、查找不足,進而拿出新的具體措施、制訂出下一步行動研究方案的過程,就是不斷接收、吸納新的教學思想,不斷調整教學改革方向的過程。可以說,它是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保證學校教學工作穩定、可持續發展的「驅動器」。
二.我區各小學質量分析現狀
通過一次性檢查、督導評估以及調研,我們發現如下情況:
1.只有不到10%的學校有比較規范的質量分析,每次大型考試後能及時進行數據統計,進行全面有針對性的質量分析,且分析比較規范,能夠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引起教師重視,為教學指明方向。
約有50%的學校每次考試後能進行質量分析,但是存在一定的問題,過程不夠規范,分析不夠具體,改進措施籠統。
還有一部分學校的質量分析只是為了迎接檢查,將老師的分析進行堆砌,簡單的復制粘貼,缺少數據統計,缺少提煉,更沒有有價值的建議和措施。
2.質量分析報告質量高的學校的教學成績屬於全區同類學校中的佼佼者,這是不爭的事實。而沒有正式的質量分析,分析不規范的學校成績明顯居於後列。
3.具體問題是:
(1)不重視:學校領導沒有認識到質量分析的重要作用,並不進行系統的分析;
(2)不全面:要麼只對考試學科進行分析,對考查學科置之不理,要麼只就數字分析,浮於表面,還有的是一篇教學工作總結,沒有從成績入手;
(3)不科學:數據統計不全面不科學,缺少全面的統計、橫向縱向的比較、沒有目標的達成度,分析不完善、不具體,沒有與學校工作聯系,沒有指導意義,改進措施籠統,缺乏操作性。
三.教學質量分析的程序
教學質量分析是一個自下而上在自上而下的完整過程。一般來說要經歷如下幾個流程:
1.教師個人對任教學科成績的統計和分析
2.年級組長對整個年級、教研組長(主任)對整個學科成績的統計和分析
3.主管教學的校長對全校成績的統計和分析
4.召開教學質量分析會:全校——分學科——年級組學科組內——教師個人——班級學生
四.什麼是教學質量分析報告
教學質量分析報告或稱質量評價報告,是一種大型正規性考試或檢測以及考查結束後,對教育教學質量進行客觀分析並對今後教育教學工作提出指導或建議性意見的書面報告。其作用是匯報教學工作,剖析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現狀,指導學校教學工作,為學校強化教學管理提供依據,是教研員、學校管理者、廣大教師常用的一種文體。
五.教學質量分析報告的種類
對於一所學校來說,從分析者的角度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學校教學質量分析報告——校長或主管教學的副校長
2.學科教學質量分析報告——主管學科的主任或教研組長
3.教研組教學質量分析報告——備課組長或年級組長(一般可以省略)
4.班主任教學質量分析報告——班主任(初中的經驗)
5.教師個人質量分析報告——任課教師
6.學生個人的分析報告——學生(對於有能力的學生而言)
六.教學質量分析報告的特點
1.針對性:教學質量分析報告是在某種考試或考查結束後,針對試題或考試效果所作的實事求是的分析,解決教師所關心的考得怎麼樣、今後怎麼辦這樣的問題。
2.功利性:教學質量分析報告指出的是學科教學中所出現的確確實實的問題,提出的是實實在在的改進措施,對今後的教學工作有幫助作用,對下一步提高質量有促進作用,是對考試的理性認識。
3.時效性:教學質量分析的目的是針對試卷中出現的問題,改進今後的教學工作,為進一步提高質量奠定基礎,時間性很強。因此分析要迅速,報告要及時,如果時過境遷,就失去了指導意義。
4.指導性:質量分析報告不同於其它的應用文,它要求我們分析試題特點、教學效果時要抓准典型試題,典型問題。分析典型時,要與當時教育發展的形勢、任務、要求以及基層學校存在的傾向性結合起來,使分析報告具有普遍意義和指導作用。一篇好的分析報告,能引起反思、引起改進、引起調整教學思路和學習策略。當前,我們分析試題時,要站在素質教育的高度,以新課程標准為依據,這樣,才能站得高、看得遠,指導作用強。
5.全面性:對於學期或學年的質量分析報告來說,如果僅僅就考試學科進行分析,很明顯就違背了「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其結果只能是導致師生只注重筆試,忽視音體美等綜合素質的提升,這是片面和狹隘的。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能就數據說數據,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要將考試結果與平日教學工作相聯系。還要關注整個報告項目的全面。
七.教學質量分析報告的結構
1、考試及批卷組織形式介紹
這是數據是否真實客觀的前提,對監考、批卷中出現的問題要客觀的予以呈現,比如誰監考不認真、批卷漏洞多、數據統計不準確等情況都應進行總結,這既是為以後考試做好規范,也是為下一步分析奠定基礎。
2、試卷出處及評價
主要有:
(1)創設試卷的策略思想;
(2)試卷考查的內容;
(3)試題分數權重;
(4)試題的難度及效度和信度。
如果是自己命的題,就更應該進行客觀的評價和分析。即使是區里的命題,也可以進行客觀的評價。不一定非要指出問題,對試題的難度、對教學的導向都應該有所分析,這也是下一步分析的基礎。
3、考試整體的數據呈現及認識
(1)必須准確。這是一個重頭戲,是所有老師最為關注的地方,所以首要的要求是准確。分析前必須經過多種形式的反復校對,不容許出任何的疏漏。可以在分析前將表格下發給老師校對。
(2)呈現應該多層面、多維度。優秀率、及格率、平均分的統計,全校總體成績、年級組成績統計,年級班級達標情況,與區均值比較統計,與前次考試比較統計等等。
(3)根據校長思路、學校傳統、學校考核指標以及考試具體情況等因素確定數據的呈現形式。要重點突出、立場鮮明、不卑不亢。
(4)要對數據進行解讀,從中得出學校教學質量的總體發展水平。
4、從考試中提煉的優勢、經驗及發現的問題
教學質量分析報告不同於向上級領導所作的教學工作匯報,也不同於教學工作總結和一般的教學論文。教學質量分析報告是反思內容與反思過程的具體承載形式。重在體現「分析」、「反思」,這是教學質量分析報告的主要特點。也是最能體現分析者水平的地方。
具體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
(1)分析學生。學生的成績與表現,包括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興趣態度、學習習慣、品德修養、審美情趣等。分析時,可以著重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進行考慮。
(2)分析教師。教師是學生的第一責任人。有一流的教師,才有一流的學生。學生的學習成績怎樣,總能從教師身上找到根源與佐證。分析教師時,可以著重從備課、上課、批改、反思、輔導等方面去考慮。
(3)分析學校。教學幹部是學校教學規章的制訂者,教學實施的研究者、指導者和管理者。教學幹部只要研究到位、指導到位、管理到位、服務到位,教師就能落實到位。可以著重從教學常規管理、課外校外活動、教科研工作、教師隊伍培養等方面去考慮。
分析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
(1)優勢與問題要並存,既要讓老師充滿信心,又要清醒地認識到問題。
(2)不能簡單的羅列各學科問題,必須整合提煉。
(3)既要綜合,又要具體。所謂綜合就是結合學校的管理來說,不能把所有責任都一攬子推到教師身上,從學校計劃入手,結合學校目標,圍繞學校主要工作來分析。所謂具體,就是要分析到年級組、班級、任課教師,甚至分析到某一個學生。不僅要對考試的整體情況作出分析評價,還要對學生進行個體化的了解和分析。它包括:
a.分類比較研究與個別化評價
教育學理論和實際教育經驗都告訴我們,同樣的分數並不意味著同樣的發展,同樣的等級並不意味著有同樣的答題結構和答題思路。因此,通過分析比較各個學生(特別是尖優生和有典型代表意義的學生)具體的答題情況,了解學生答題時的個性特點和思維過程,了解學生的特殊才能與天賦或思維缺陷,能夠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具有針對性的評價和指導。
b.學習困難學生的診斷分析
就是分析研究學生的試卷,了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從而找到學生可能的學習困難所在和可能的先覺知識缺陷,並通過與學生面談來驗證,進而採取必要的補救措施。有選擇地研究那些學習特別困難且需要幫助的學生的試卷,結合平時觀察和測驗判斷,對學生因材施教,這是教師的責任,也是最具人文關懷的教育方法。
c.教學診斷分析
通過學生答卷進行分析,比如選擇題的各個選項比例,有可能發現一定范圍內共同存在的學習錯誤和教學薄弱環節,從而對教學存在的問題作出診斷分析,提出改進教學或教學補救的方案,這是教師提高教學能力、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一項有效措施。
(4)要用事實說話。不能高高在上,必須深入調查,親自統計、閱卷。例如作文出現的問題,必須要有得分率的統計,具體案例的分析。
6、改進措施及意見
(1)要關注整體和個體.
(2)要針對前面所提到的問題。
(3)切忌空洞,要有可行性。
八.教學質量分析報告的一般形式與要求
1.題目要簡練,揭示報告主題。為揭示教學質量分析報告的主題,同時體現文體特點,擬題時,可採用正、副標題的形式。如:《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與提高——××小學教學質量分析報告》。
2.關鍵詞要准確,亮明報告的重點與創新點。應以報告中多次出現的,突出學校教改、課改重點與亮點的詞作為關鍵詞。關鍵詞不要多,3-5個為宜,要抓住特點、找准典型,不要面面俱到。每次考試,由於學生形形色色的都有,所以反映在答卷上千奇百怪,因此在寫分析報告時,一定要把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典型性問題作為重點,進行深層次的分析,找准症結,提出對策。
3.結構框架要垂直升降,清晰有序。安排教學質量分析報告的結構框架,與報告前的分析思路正好相反,可按照由此及彼、由教學管理到教學質量的順序去考慮。一般可這樣安排報告的結構框架:一、學校基本情況;二、主要教學成績(報告重點之一)1.學校辦學目標;2.學校教學常規管理;3.學校教、科研工作; 4.內容要集中,突出教學工作重點。既然是「教學質量分析報告」,就不宜過多地將德育、後勤管理等內容摻雜進來。
5.論述要客觀,詳實具體。既要詳細、實事求是地介紹學校或自己分管學科的「主要教學成績」,進而總結成功教學經驗、教學管理經驗,又要全面、客觀分析學校或自己分管學科教學存在著的「主要問題與成因」,並拿出詳實具體、切實可行、具有可操作性的「加強與改進方法」。對「主要教學成績」談得很清楚、具體,而對教學存在著的「主要問題與成因」、「加強與改進方法」兩部分內容卻輕描淡寫,示意性地一帶而過,這樣的教學質量分析報告反思的全面性、深刻性是不夠的,對以後的教改、課改是不會起到多大指導、促進作用的。
6.要將定性分析與量化展示有機結合。既要注重運用語言准確論述,又要注重運用清晰的數據來如實反映。如,學科基本功(朗讀、背誦、查字典、單詞認讀、數學口算、數量關系等)測查統計,學科作業良好率測查,寫字規范、端正、勻稱、緊湊測查統計,學科綜合考試成績(優秀率、良好率、合格率、待合格率)統計。
7.語言要朴實、准確。「教學質置分析報告」屬行動研究論文范疇,因此語言基本表達方式應以論述、分析為主。報告中要少描寫、抒情,不使用誇張。
8.對事不對人,不怕得罪人。
9.優勢要說夠,問題要說透。
③ 如何做好高校教學質量的第三方評價
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是學校為實現培養目標,運用系統理論的概念和方法,把質量管理的各個階段、各個環節的職能組織起來,對人才培養活動實行體制化、結構化、持續化的監控,對教學過程進行評價和診斷,形成的一個任務、職責、許可權明確又互相協調、互相促進的能夠保障和提高教學質量的、穩定的、有效的質量管理系統。具體落實到高校管理的實施過程中,主要包括教學目標體系、高校的課程體系、高校師資體系、評價體系等。建立完善的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就要保障這些子系統的有效和諧發展。目前,高校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主要體現於對教學過程和質量的評價。在精英教育模式下,這種方法對加強高校的教學管理有很大的推動作用。但是,隨著終身教育和大眾化教育潮流的到來,目前的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教學目標過於狹窄。知識經濟的到來,社會對人才的需要多樣化、綜合化,但目前的高校教學目標卻僅僅局限於某一專業的范圍內,忽視了學生的綜合性發展。教學是培養人才的直接手段,我們應該在教學中確立多元化的目標,樹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目標,以適應變化和發展的社會。此外,目前的很多高校在辦學目標上沒有明確定位,盲目跟從,實行一刀切,將教學目標和培養目標相混淆,這都不利於保障教學質量。其二,教學質量評價過於主觀化。目前部分高校尚未建立符合本校實際的、具體的、科學合理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往往忽視客觀的評價指標。
在評價過程中主觀人為成分重,對教學質量的評價難以達到科學化、客觀化、公平化,影響了教師教學的積極性。此外,在教學評價體系中,評價主體單一化。對教師教學進行評價的通常是高校的行政人員,這就忽視了學生和專家的作用,導致很多教師例行檢查與平時上課時狀態的不一致,這也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升。其三,教學過程監控的不平衡。目前高校教學質量的監控主要偏重於課堂教學,而忽視學生的課外實踐過程的評價;對教師的教學活動監控得較為嚴格,而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監控較為鬆懈;對學生課內的專業知識考核比較重視,而忽視學生的道德素質和能力的考核。其四,教學內容過於單一。從「大教學,小課程」的觀點來看,大學的教學內容主要指高校各種形式的課程。從當今國內高校各專業的培養計劃、課程安排、選修課列表可以看出,我國高校的課程主要是集中於對學生專業課的訓練、學業成績的培養等顯性課程中,而忽視了隱性課程的學習和訓練,僅僅注重課程的分科性、專業性、文理分科等,沒有利用課程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其五,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高校教師是教學質量的直接負責人,然而很多高校教師憑借擁有多年的教學經驗,只忙行政,忽視教學,或者終日碌碌無為卻依然享受學校的高待遇。此外,還有很多高校為了節省開支,實行教師一崗多職,大班授課等,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我們認為,只有採用嚴格的賞罰升遷制度,不斷引進新的師資力量,才能保障為高校的教育教學注入新鮮血液。
二、構建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基本原則
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存在諸多的不足,在構建和完善教育保障體系時應遵循體系內部自身發展的趨勢特點,按照一定的原則來完成。高校教學質量保障的過程是全過程、全方位、全人員的科學管理的過程,具有系統性、協調性、動態性等特點,解決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應遵循這些基本的要求和以下的幾項原則:系統性原則。系統性原則指高校在建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時,應系統全面考察與教學質量相關的各個要素和各要素之間的關系,使保障體系能包括對影響教學質量各要素、教學過程各環節進行有效控制的保障成分,並確保這些要素形成有機整體。貫徹系統性原則,主要把握三個方面:首先,一個有效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在構成成分上是完備的,能包括對影響教學質量的各個要素,體系中的制度規范也應該是明確的、全面的;其次,質量保障體系中的各項規章制度,不是孤立或是簡單的疊加,而應該是相互聯系的,應該使各組成部分相互補充完善;最後,教學質量保障體系要具有通用性,一所高校所設置的院校、專業都比較多,且教學過程還具有動態性特點,因此在構建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時要提取共同要素,使其具有公用性。
目標性原則。目標性原則指在構建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時,要緊緊圍繞質量控制進程,組織協調各種力量來實現教學目標。目標性原則是全面構建實施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首要條件。為此,一方面在質量保障體系中,要建立具體明確的定位機制,並制定相應的評價反饋機制,以預防目標的偏離;另一方面,要落實管理,從領導層、監督層到執行層,要層層明確職責、落實責任、權責分明,確保達到教學質量目標。持續性原則。持續性原則指的是高校建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要以持續發展觀為指導思想,把握教學質量不斷改進、持續發展的本質,建立能及時反應教學質量需求和質量發展變化過程的質量體系。貫徹持續性原則,首先要堅持持續提高質量的發展管理觀,要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永恆的主體,而不是某一階段的特定任務。其次要注重教學的持續性,在教學過程中,各個階段、各門課程甚至各個教學環節都是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在構建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過程中,不能割斷彼此之間的聯系,應將各要素納入質量保障體系中,形成教學質量的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
三、構建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主要策略
從以上對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概念界定來看,高校的教學質量不僅僅包括教學,還包括其他的子系統。所以,要構建全面完善的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就要抓住高校教學保障體系中的目標體系、課程體系、師資體系、評價體系等子體系。
(一)高校教學目標體系的建立高校教學質量的目標體系不但受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和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還受到高校在教育系統中的定位、辦學宗旨、辦學條件、學生自身因素的影響。在制定教學質量的目標體系時,一方面要將終極目標和階段性目標相結合,在遵循國家的方針政策時,要考慮到一定時期內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的走勢對高校培養的人才的特殊需要。所以,我們應根據學校的定位和性質,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建立全面、科學、合理的終極目標,然後再根據學校具體的教學計劃和發展規劃以及學校現階段的師資力量、教學設備的可用性、經費的投入將終極目標分割為不同時期的階段性教學目標。另一方面,要建立詳細的目標評價體系,及時反饋目標的實施運行情況,糾正偏離目標的教學行為。保證教學目標的有效運行,最重要的是將階段性的目標具體化,即制定各項目標所要達到的具體分目標。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核心內容是抓好教學質量的基礎建設,例如教室、師資力量、課程、科研項目等,應對各項目各階段應達到的目標進行分組責任制,使各階段的分目標有效落實,進而最終完成終極目標。
(二)高校教學課程體系的建立教學質量是高校教育的生命線,課程體系是教學質量的重心,要提高教學質量就應建立高質量的課程保障體系,筆者認為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建立的:首先,改革課程目標。在設置課程目標上,將基本的學科知識與實踐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相結合,改變以往片面強調學科知識的觀念,有效開發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體系。在這一過程中,既要考慮到學生的基礎學科知識、專業學科知識,也要充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終身學習的能力,在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文化修養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其次,改革課程的組織方式。傳統的高校課程模式一般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馬哲思修組成。我們看到,這些高校在課程的內容設置上只關注專業技能的培養,沒有顧及其他。另外,理工類大學的課程設置也沒有考慮人文、社會方面的課程,人文類院校也有忽視科普類課程的設置。在這種課程模式下培養的學生,知識結構的偏離使其不能適應當代社會對大學生應具備全面知識的訴求。因此在課程設置上,我們要避免文理分家的局面,將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結合,專業教育和基礎教育相結合;還要設置較多的選修課,實行學分制的課程模式,專業學科應精選培養大學生終身學習的基本知識和能力的課程,注重與生活的聯系,學會將所學內容服務於生活實踐。
最後,現行的高考制度也影響著高校的課程模式。不可否認,高考制度的建立為我國選拔了一批批的優秀人才。但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現行高考制度的弊端也日益凸顯。考試標准單一、錄取標准單一等都阻礙了素質教育的進程。改革現行高考制度的關鍵是改變單一的考試標准和錄取標准,實行多元化綜合性的考試錄取方式。這樣的錄取模式應該充分考慮到高考分數以外的高中階段的學習成績、思想道德素質、心理素質、專長等,充分考量各層次、各類型學校對不同學生的差異性的需求。只有實行全國統一考試和各省、市、學校自主考試相結合的考試制度,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進入高校的課程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高校教學師資體系的建立教育大計,教師為本,高校教學質量的提高關鍵在於是否具有一流的教師隊伍。高校教學質量師資體系的建立主要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教師隊伍的建設和對教學工作的領導。教師隊伍的建設。「辦好大學,大樓需要,但關鍵是師資,是師資隊伍的數量和質量。」近年,大學擴招以來,師資隊伍越來越緊張。據統計,我國高校的師生比例是18:1,而世界標準的師生比例是14:1。如果按這個標准計算,我國高校還有近10萬專職教師的缺口。可見,採取有效的措施增加教師數量,培養專業教師是當務之急。積極鼓勵副教授以上的教師進講台上課,鼓勵在校碩士、博士生兼任輔導員協助教學,大力開展繼續教育,採取函授、自考等形式培訓在職教師的教學水平都是有效措施。此外,要強化教師責任制,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教師考核評估制度,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激勵他們高質量完成教學科研任務。教學工作的領導建設。教學工作是整個高校工作的中心。高校不僅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教學的有效開展,更重要的是學校的管理者、決策者要加強對教學工作的領導,建立主管領導負責制,院系、處室、科研部門都要責任到位,一切工作都要與教學質量掛鉤,樹立「教育教學質量是第一要務」的理念。
(四)高校教學評價體系的建立影響高校教學質量的因素是多維度的,教學質量的評價包含教學的各個環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學生成績的評價制度。從根本上說,教師的教學質量是通過所培養學生的質量來體現。學校對各類課程(包括專業基礎課、選修課、實踐活動課等)從選題、試卷送印、考試安排、成績評定管理等都應作出明確規定,以確保考核成績的公平公正。結合課程的特點採取不同的考試方法,將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過程評價和終結評價相結合,在評價中注重學生的德智體全面發展。同時,我們還應對全校學生的學習成績情況進行統計,對一些課程進行重點分析,橫向和縱向進行比較分析。此外,對於研究型的院校,學校每學年應該按照學科的分類組成專家組,到各院檢查和驗收科研成果。
教師教學工作評價體系。教師教學工作評價體系的建立可以激發教師的教學興趣,培養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情感關系。教師教學工作評價的內容應該是多元化、多方位的,不僅包括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專業基礎知識科研能力等硬性指標,還包括教師的道德素質、人格魅力等。對於評價方式,可以採用問卷調查、專家評價、學生評價、網上評價等形式,綜合考評教師的教學工作。我們建議,評價的結果直接與教師的工薪、崗位聘任相掛鉤,使評價體系直接與實際相結合,而不是一紙空文。「國運興衰系與教育,教育興衰系於教學」,教學質量是高等院校的生命線與發展的源泉。高校的教學質量不僅僅是指學生的學業成績,還包括學生的道德素質的發展、教學設備的完善、師資力量的充足等。提高高校的教學質量,最關鍵的是建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從目標、課程、師資力量等不同的角度進行改革,改革傳統落後的部分,以保障高校的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④ 如何進行教學質量分析
一.進行教學質量分析的意義
學校之間的競爭,說到底,還是教學質量的競爭,而不在於學校大樓有多雄偉,場地有多寬闊,規模有多大。學校辦得如何,它在社會上的反響怎樣,能不能得到百姓的擁護與信賴,關鍵在於這所學校教學質量的高與低。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葉瀾老師講:把育人質量擺在辦學第一位的學校才是好學校;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學質量、學生可持續發展上的教學幹部才是好乾部。
以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為課題,將實踐行動與研究探索緊密結合的行動研究法,越來越多地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其實,作為學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每時每刻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嘗試著教學行動研究:「對自己的教學行動進行反思→意識到教學問題所在→拿出新的教學行動方案→再嘗試教學行動」。在這個循環往復的行動研究過程中,「教學行動反思」一環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是發現並提出問題,明確今後行動研究方向,進而提高教學行動研究質量的前提與保證。
及時撰寫教學質量分析報告,進行全面的反思和分析,就是教學幹部或教師對自己所分管的學校教學工作、學科教學成績狀況進行全面、深刻、系統地反思,總結經驗、查找不足,進而拿出新的具體措施、制訂出下一步行動研究方案的過程,就是不斷接收、吸納新的教學思想,不斷調整教學改革方向的過程。可以說,它是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保證學校教學工作穩定、可持續發展的「驅動器」。
二.我區各小學質量分析現狀
通過一次性檢查、督導評估以及調研,我們發現如下情況:
1.只有不到10%的學校有比較規范的質量分析,每次大型考試後能及時進行數據統計,進行全面有針對性的質量分析,且分析比較規范,能夠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引起教師重視,為教學指明方向。
約有50%的學校每次考試後能進行質量分析,但是存在一定的問題,過程不夠規范,分析不夠具體,改進措施籠統。
還有一部分學校的質量分析只是為了迎接檢查,將老師的分析進行堆砌,簡單的復制粘貼,缺少數據統計,缺少提煉,更沒有有價值的建議和措施。
2.質量分析報告質量高的學校的教學成績屬於全區同類學校中的佼佼者,這是不爭的事實。而沒有正式的質量分析,分析不規范的學校成績明顯居於後列。
3.具體問題是:
(1)不重視:學校領導沒有認識到質量分析的重要作用,並不進行系統的分析;
(2)不全面:要麼只對考試學科進行分析,對考查學科置之不理,要麼只就數字分析,浮於表面,還有的是一篇教學工作總結,沒有從成績入手;
(3)不科學:數據統計不全面不科學,缺少全面的統計、橫向縱向的比較、沒有目標的達成度,分析不完善、不具體,沒有與學校工作聯系,沒有指導意義,改進措施籠統,缺乏操作性。
三.教學質量分析的程序
教學質量分析是一個自下而上在自上而下的完整過程。一般來說要經歷如下幾個流程:
1.教師個人對任教學科成績的統計和分析
2.年級組長對整個年級、教研組長(主任)對整個學科成績的統計和分析
3.主管教學的校長對全校成績的統計和分析
4.召開教學質量分析會:全校——分學科——年級組學科組內——教師個人——班級學生
四.什麼是教學質量分析報告
教學質量分析報告或稱質量評價報告,是一種大型正規性考試或檢測以及考查結束後,對教育教學質量進行客觀分析並對今後教育教學工作提出指導或建議性意見的書面報告。其作用是匯報教學工作,剖析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現狀,指導學校教學工作,為學校強化教學管理提供依據,是教研員、學校管理者、廣大教師常用的一種文體。
五.教學質量分析報告的種類
對於一所學校來說,從分析者的角度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學校教學質量分析報告——校長或主管教學的副校長
2.學科教學質量分析報告——主管學科的主任或教研組長
3.教研組教學質量分析報告——備課組長或年級組長(一般可以省略)
4.班主任教學質量分析報告——班主任(初中的經驗)
5.教師個人質量分析報告——任課教師
6.學生個人的分析報告——學生(對於有能力的學生而言)
六.教學質量分析報告的特點
1.針對性:教學質量分析報告是在某種考試或考查結束後,針對試題或考試效果所作的實事求是的分析,解決教師所關心的考得怎麼樣、今後怎麼辦這樣的問題。
2.功利性:教學質量分析報告指出的是學科教學中所出現的確確實實的問題,提出的是實實在在的改進措施,對今後的教學工作有幫助作用,對下一步提高質量有促進作用,是對考試的理性認識。
3.時效性:教學質量分析的目的是針對試卷中出現的問題,改進今後的教學工作,為進一步提高質量奠定基礎,時間性很強。因此分析要迅速,報告要及時,如果時過境遷,就失去了指導意義。
4.指導性:質量分析報告不同於其它的應用文,它要求我們分析試題特點、教學效果時要抓准典型試題,典型問題。分析典型時,要與當時教育發展的形勢、任務、要求以及基層學校存在的傾向性結合起來,使分析報告具有普遍意義和指導作用。一篇好的分析報告,能引起反思、引起改進、引起調整教學思路和學習策略。當前,我們分析試題時,要站在素質教育的高度,以新課程標准為依據,這樣,才能站得高、看得遠,指導作用強。
5.全面性:對於學期或學年的質量分析報告來說,如果僅僅就考試學科進行分析,很明顯就違背了「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其結果只能是導致師生只注重筆試,忽視音體美等綜合素質的提升,這是片面和狹隘的。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能就數據說數據,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要將考試結果與平日教學工作相聯系。還要關注整個報告項目的全面。
七.教學質量分析報告的結構
1、考試及批卷組織形式介紹
這是數據是否真實客觀的前提,對監考、批卷中出現的問題要客觀的予以呈現,比如誰監考不認真、批卷漏洞多、數據統計不準確等情況都應進行總結,這既是為以後考試做好規范,也是為下一步分析奠定基礎。
2、試卷出處及評價
主要有:
(1)創設試卷的策略思想;
(2)試卷考查的內容;
(3)試題分數權重;
(4)試題的難度及效度和信度。
如果是自己命的題,就更應該進行客觀的評價和分析。即使是區里的命題,也可以進行客觀的評價。不一定非要指出問題,對試題的難度、對教學的導向都應該有所分析,這也是下一步分析的基礎。
3、考試整體的數據呈現及認識
(1)必須准確。這是一個重頭戲,是所有老師最為關注的地方,所以首要的要求是准確。分析前必須經過多種形式的反復校對,不容許出任何的疏漏。可以在分析前將表格下發給老師校對。
(2)呈現應該多層面、多維度。優秀率、及格率、平均分的統計,全校總體成績、年級組成績統計,年級班級達標情況,與區均值比較統計,與前次考試比較統計等等。
(3)根據校長思路、學校傳統、學校考核指標以及考試具體情況等因素確定數據的呈現形式。要重點突出、立場鮮明、不卑不亢。
(4)要對數據進行解讀,從中得出學校教學質量的總體發展水平。
4、從考試中提煉的優勢、經驗及發現的問題
教學質量分析報告不同於向上級領導所作的教學工作匯報,也不同於教學工作總結和一般的教學論文。教學質量分析報告是反思內容與反思過程的具體承載形式。重在體現「分析」、「反思」,這是教學質量分析報告的主要特點。也是最能體現分析者水平的地方。
具體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
(1)分析學生。學生的成績與表現,包括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興趣態度、學習習慣、品德修養、審美情趣等。分析時,可以著重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進行考慮。
(2)分析教師。教師是學生的第一責任人。有一流的教師,才有一流的學生。學生的學習成績怎樣,總能從教師身上找到根源與佐證。分析教師時,可以著重從備課、上課、批改、反思、輔導等方面去考慮。
(3)分析學校。教學幹部是學校教學規章的制訂者,教學實施的研究者、指導者和管理者。教學幹部只要研究到位、指導到位、管理到位、服務到位,教師就能落實到位。可以著重從教學常規管理、課外校外活動、教科研工作、教師隊伍培養等方面去考慮。
分析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
(1)優勢與問題要並存,既要讓老師充滿信心,又要清醒地認識到問題。
(2)不能簡單的羅列各學科問題,必須整合提煉。
(3)既要綜合,又要具體。所謂綜合就是結合學校的管理來說,不能把所有責任都一攬子推到教師身上,從學校計劃入手,結合學校目標,圍繞學校主要工作來分析。所謂具體,就是要分析到年級組、班級、任課教師,甚至分析到某一個學生。不僅要對考試的整體情況作出分析評價,還要對學生進行個體化的了解和分析。它包括:
a.分類比較研究與個別化評價
教育學理論和實際教育經驗都告訴我們,同樣的分數並不意味著同樣的發展,同樣的等級並不意味著有同樣的答題結構和答題思路。因此,通過分析比較各個學生(特別是尖優生和有典型代表意義的學生)具體的答題情況,了解學生答題時的個性特點和思維過程,了解學生的特殊才能與天賦或思維缺陷,能夠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具有針對性的評價和指導。
b.學習困難學生的診斷分析
就是分析研究學生的試卷,了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從而找到學生可能的學習困難所在和可能的先覺知識缺陷,並通過與學生面談來驗證,進而採取必要的補救措施。有選擇地研究那些學習特別困難且需要幫助的學生的試卷,結合平時觀察和測驗判斷,對學生因材施教,這是教師的責任,也是最具人文關懷的教育方法。
c.教學診斷分析
通過學生答卷進行分析,比如選擇題的各個選項比例,有可能發現一定范圍內共同存在的學習錯誤和教學薄弱環節,從而對教學存在的問題作出診斷分析,提出改進教學或教學補救的方案,這是教師提高教學能力、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一項有效措施。
(4)要用事實說話。不能高高在上,必須深入調查,親自統計、閱卷。例如作文出現的問題,必須要有得分率的統計,具體案例的分析。
6、改進措施及意見
(1)要關注整體和個體.
(2)要針對前面所提到的問題。
(3)切忌空洞,要有可行性。
八.教學質量分析報告的一般形式與要求
1.題目要簡練,揭示報告主題。為揭示教學質量分析報告的主題,同時體現文體特點,擬題時,可採用正、副標題的形式。如:《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與提高——××小學教學質量分析報告》。
2.關鍵詞要准確,亮明報告的重點與創新點。應以報告中多次出現的,突出學校教改、課改重點與亮點的詞作為關鍵詞。關鍵詞不要多,3-5個為宜,要抓住特點、找准典型,不要面面俱到。每次考試,由於學生形形色色的都有,所以反映在答卷上千奇百怪,因此在寫分析報告時,一定要把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典型性問題作為重點,進行深層次的分析,找准症結,提出對策。
3.結構框架要垂直升降,清晰有序。安排教學質量分析報告的結構框架,與報告前的分析思路正好相反,可按照由此及彼、由教學管理到教學質量的順序去考慮。一般可這樣安排報告的結構框架:一、學校基本情況;二、主要教學成績(報告重點之一)1.學校辦學目標;2.學校教學常規管理;3.學校教、科研工作; 4.內容要集中,突出教學工作重點。既然是「教學質量分析報告」,就不宜過多地將德育、後勤管理等內容摻雜進來。
5.論述要客觀,詳實具體。既要詳細、實事求是地介紹學校或自己分管學科的「主要教學成績」,進而總結成功教學經驗、教學管理經驗,又要全面、客觀分析學校或自己分管學科教學存在著的「主要問題與成因」,並拿出詳實具體、切實可行、具有可操作性的「加強與改進方法」。對「主要教學成績」談得很清楚、具體,而對教學存在著的「主要問題與成因」、「加強與改進方法」兩部分內容卻輕描淡寫,示意性地一帶而過,這樣的教學質量分析報告反思的全面性、深刻性是不夠的,對以後的教改、課改是不會起到多大指導、促進作用的。
6.要將定性分析與量化展示有機結合。既要注重運用語言准確論述,又要注重運用清晰的數據來如實反映。如,學科基本功(朗讀、背誦、查字典、單詞認讀、數學口算、數量關系等)測查統計,學科作業良好率測查,寫字規范、端正、勻稱、緊湊測查統計,學科綜合考試成績(優秀率、良好率、合格率、待合格率)統計。
7.語言要朴實、准確。「教學質置分析報告」屬行動研究論文范疇,因此語言基本表達方式應以論述、分析為主。報告中要少描寫、抒情,不使用誇張。
8.對事不對人,不怕得罪人。
9.優勢要說夠,問題要說透。
⑤ 如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思路與做法
一、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強化教師職業建設 :
教師是辦好學校的關鍵,師德是教書育人的靈魂。我們必須要求教師率先垂範,用自己良好言行和人格魅力去感染、熏陶、影響學生,讓學生在言傳身教中健康成長。教師要切實樹立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良好形象,永遠保持昂揚的精神狀態,爭取在教學上是一把好手,在師德上是一座豐碑,努力贏得社會、家長和學生的尊敬和認可。
二、抓好學生養成教育,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
農村地處偏遠,加之長期較為隨意性的教學環境讓學生養成很多無意識行為習慣。做什麼事沒有目的性,而且沒有多少規矩可言。這樣的習慣讓他們的學習、紀律、衛生、公共道德等方面都存在著缺陷。抓習慣培養,學校要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長效機制,常抓不懈,持之以恆地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有事做,做有意義的事。我們通過每周的升國旗儀式、主題班會以及校園廣播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和行為規范。我們還制定嚴格細致的量化標准,加大檢查監督力度,努力提高學生的自理、自立、自製的能力。
拓展內容:
教學質量管理是為保證培養規格,促使教學效果達到課程計劃、教學大綱和教科書所規定的要求,對教學過程和效果進行指導、控制的活動。是教學管理的核心。一般程序是:確定教學質量的標准,主要依據教學目標,使之分解、具體化;進行教學質量管理檢查和評價,通過與教育質量標準的對照比較,發現問題,改進教學;進行教學質量分析,找出解決或改進教學的路線和方法;進行教學質量控制,依據分析結果,實施改進措施。
⑥ 如何構建科學的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是學校為實現培養目標,運用系統理論的概念和方法,把質量管理的各個階段、各個環節的職能組織起來,對人才培養活動實行體制化、結構化、持續化的監控,對教學過程進行評價和診斷,形成的一個任務、職責、許可權明確又互相協調、互相促進的能夠保障和提高教學質量的、穩定的、有效的質量管理系統。具體落實到高校管理的實施過程中,主要包括教學目標體系、高校的課程體系、高校師資體系、評價體系等。建立完善的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就要保障這些子系統的有效和諧發展。目前,高校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主要體現於對教學過程和質量的評價。在精英教育模式下,這種方法對加強高校的教學管理有很大的推動作用。但是,隨著終身教育和大眾化教育潮流的到來,目前的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教學目標過於狹窄。知識經濟的到來,社會對人才的需要多樣化、綜合化,但目前的高校教學目標卻僅僅局限於某一專業的范圍內,忽視了學生的綜合性發展。教學是培養人才的直接手段,我們應該在教學中確立多元化的目標,樹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目標,以適應變化和發展的社會。此外,目前的很多高校在辦學目標上沒有明確定位,盲目跟從,實行一刀切,將教學目標和培養目標相混淆,這都不利於保障教學質量。其二,教學質量評價過於主觀化。目前部分高校尚未建立符合本校實際的、具體的、科學合理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往往忽視客觀的評價指標。
在評價過程中主觀人為成分重,對教學質量的評價難以達到科學化、客觀化、公平化,影響了教師教學的積極性。此外,在教學評價體系中,評價主體單一化。對教師教學進行評價的通常是高校的行政人員,這就忽視了學生和專家的作用,導致很多教師例行檢查與平時上課時狀態的不一致,這也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升。其三,教學過程監控的不平衡。目前高校教學質量的監控主要偏重於課堂教學,而忽視學生的課外實踐過程的評價;對教師的教學活動監控得較為嚴格,而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監控較為鬆懈;對學生課內的專業知識考核比較重視,而忽視學生的道德素質和能力的考核。其四,教學內容過於單一。從「大教學,小課程」的觀點來看,大學的教學內容主要指高校各種形式的課程。從當今國內高校各專業的培養計劃、課程安排、選修課列表可以看出,我國高校的課程主要是集中於對學生專業課的訓練、學業成績的培養等顯性課程中,而忽視了隱性課程的學習和訓練,僅僅注重課程的分科性、專業性、文理分科等,沒有利用課程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其五,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高校教師是教學質量的直接負責人,然而很多高校教師憑借擁有多年的教學經驗,只忙行政,忽視教學,或者終日碌碌無為卻依然享受學校的高待遇。此外,還有很多高校為了節省開支,實行教師一崗多職,大班授課等,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我們認為,只有採用嚴格的賞罰升遷制度,不斷引進新的師資力量,才能保障為高校的教育教
⑦ 誰能幫忙寫一篇關於高校教學質量監控的論文啊
我國的高等院校要在激烈的競爭中求生存、謀發展,必須更加註重內涵建設,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如何加強教學質量管理,建立有效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是我國高等院校面臨的共同問題。按照全面的教育發展觀,高等教育發展必須實行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統一的發展方針,做到規模適度、結構合理、提高質量、增加效益。在這四方面中,質量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線。從1999 年開始,我國高等教育進入了新的超常規發展的時期,在規模擴大的同時,建立和完善教學發展,尤其是地方高校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構建高校質量監控體系的作用和意義
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是遵循教育和教學規律,根據既定的專業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對教學過程進行評價與調控,使之達到最優化狀態的組織、程序及方法的總和。從管理學的角度講,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建立與運行對學校教學工作可以起到多方面的積極作用。
首先,可以對教學工作的各個要素、各個環節和工作狀態的信息獲得及時反饋;
其次,可以對教學工作的各個要素、各個環節和工作狀態的質量進行判斷;
第三,可以結合各種評估手段激勵教學工作中的不同成員;
第四,可以使學校教學工作質量的持續提高進入到良性循環的軌道;
第五,可以使教學質量管理更加嚴密化;
第六,使教學工作更加註重實際效率。在當前社會競爭日趨激烈,高等教育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高校規模急劇擴大的形勢下,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直接關繫到高教體制改革的成敗,關繫到學校的生存與發展,建立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1〕
二、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監控內容
1.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是教學工作要實現的最終目的,也是評價教學效果質量的重要指標。教學質量的高低,主要監控其價值取向、目標定位。地方高校培養的人才,要為地方經濟建設和進步服務,能滿足和適應社會職業崗位(群)對各層各類人才的急需。
2.專業教學計劃
專業教學計劃,是本專業組織教學、實現培養目標的總體設計和行動綱領。其實質性內容為課程結構設置。基於此,監控的著眼點,就在於斟酌其結構設計的科學性和內容組成的針對性。
3.教 師
教師的素質和教學行為對教學質量的影響至關重要。教師對教學質量的影響可分為主客觀兩個方面,主觀方面是指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責任感,客觀方面是指教師的業務水平和科研能力。當教師具備了一定的業務水平和科研能力後,其教學工作的積極性和責任感就對教學質量起決定作用。
4.學 生
教學質量的提高,需要教與學雙方的努力。學生不僅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也是教學質量的直接體現者。對此,監控要瞄準他們的基礎條件、學習目的、態度以及知識、能力、素質的考核成績。在通過他們進行評價分析時,應注意抽取足夠的樣本單位數,以期得到科學的評價結果。
5.教學設施
高校的教學設施,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影響到教學效果。因此,要監控對圖書資料、實驗、實訓、實習基地與校園環境的建設和投入,監控其使用和管理狀況,最大限度地滿足教學的需要。
三、對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完善
1.加強監控隊伍建設,形成多層次、全方位的質量監控體系。
完善的管理組織和教學質量管理隊伍是學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有效運行的重要保證。學校應逐步建立起以院系管理為基礎,以教務處為監管調控中心,以學校教學督導組為咨詢、指導、監督性機構的多層次、全方位質量監控與保障體系。
(1)建立健全以分管教學工作的校長、院長(主任)為主的教學管理隊伍。形成校、院校、院系、教學部門齊抓共管的教學的組織領導保障體系,建立適應學分制改革的教學管理制度體系與管理模式,加強教學管理各個環節的建設,加強考風考紀的督查,保證教學秩序的穩定和校、院系兩級教學管理模式的構建。
(2)強化院系級教學管理隊伍的建立。學校設立教學秘書崗位,強化院系級教學管理隊伍建設,成立由教學院長(主任)、教學秘書、辦公室主任、教務員組成的完整教學管理隊伍。
(3)完善校級教學督導隊伍的建設。學校教學督導組由多位
有豐富教學經驗的退休和即將退休的老教授組成,他們深入教學第一線,通過聽、評、幫、帶來行使質量監督職責,積極參與學生畢業設計各環節的檢查、教務處組織的各項教學評估活動和教學建設項目的評審,為學校的教學改革、教學建設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4)健全學生教學信息員隊伍。學校在每個班級都設立教學
信息員,通過教學信息員向教務處和各級領導反映教學方面的意見與情況,教務處專人負責收集和處理教學信息員反映的情況。學校定期召開教學質量專題學生座談會,利用各種途徑了解學生對教學的意見和建議,完善學校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2.規范教學質量標准建設,制定教學管理與監控系列文件。
學校要高度重視制度建設,不斷建立健全各項教學管理規章制度。教學基本文件和教學管理規章制度要細化,能涉及教學管理條例、教學管理制度、實踐教學管理、教學質量監控及相關工作流程等各個教學主要環節。並狠抓教學管理制度的執行,明確教學環節的獎懲措施,促進學校教學管理規范化,保障教學秩序的穩定。
3.加強監控制度建設,建立「四互動式」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制度。為了提高教學質量的監控效果,學校應構建「四互動式」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框架。該體系的特點是:注重「交流」,提倡「互動」,加深「理解」。「四互動式」體系要加強四個方面的交流與互動,即教師與學生之間,督導與教師之間、督導與學生之間、學校與院系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使廣大教師和學生對監控工作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認識。
(1)教學檢查制度。由教務處組織各院系部開展開學初教學秩序檢查,日常教學巡視,期中、期末考場檢查等各類教學檢查工作。
(2)聽課制度。堅持教學督導組專家聽課、領導和教學管理幹部聽課、教師同行聽課等各類聽課制度,通過廣泛的聽課,了解教學狀況,發現不足,及時整改,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3)學生評教制度。一是開展學生網上評教制度。網上評教制度要遵循「以評促改、以評促建,以評促管、重在改進」的理念。二是教學信息反饋本評教制度。教學信息反饋本制度即每學期、每門課程、每位教師一冊,「反饋本」由學生填寫,每學期開學第二周結束時首次填寫,每四周填寫一次並在周末由學習委員報送到各院系教學秘書,各教研究室組織授課教師認真分析研究反饋信息,並根據問題和建議進行整改。
4.加強反饋環節建設,多渠道獲取反饋信息。
(1)教學檢查信息反饋。教務處是教學檢查的主要機構,教務處通過對院系部日常教學的檢查來發現問題,並將檢查結果通過《教學簡報》、教學工作例會等途徑進行通報。
(2)學生評教信息員信息反饋。學校每學期堅持開展學生網上評教和教學質量問卷調查,對教師教學情況進行測評,以及通過學生信息員及時反饋教學信息。教師通過督導組獲得反饋意見及幫助。
(3)召開座談會反饋信息。教學檢查中,學校分別召開教學院長、教學督導組、學生信息員會議,各院系還要同時召開教師、學生座談會、多渠道全方位了解教學基本狀況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共性問題提出解決辦法。
(4)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檢查,及時反饋檢查結果。學校重視對實踐教學質量的監控,加強對院系部的實踐教學環節管理,加強畢業設計(論文)過程監控管理。教務處定期組織督導組及相關專家對每屆畢業生的畢業設計(論文)工作進行立題、前期、中期檢查工作,並將檢查意見及結果及時反饋給相關院系,督促予以整改。
5.積極開展激勵、約束機制建設
(1)建立激勵機制。為保證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學校及不斷開展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比賽、教案評比等教學優秀獎勵活動,初步建立起教學活動中的激勵機制。通過對教學、科研成果的評選,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勵和鞭策教師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建立約束機制。為全面提高教學質量,保證正常的教學秩序,倡導良好的教風、學風,提高工作責任心和管理水平,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努力強化教學管理,學校應制定相應的教學基本文件和教學管理規章制度,使各項教學活動和教學環節實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總之,在目前高等教育所面臨的新的發展時期,衡量質量的高低,不僅要根據教育自身發展的要求,更要根據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要。要把握時代特點,樹立全面的、動態的科學質量觀,完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劉蘭明.建立質量監控體系 提高高校教學質量〔J〕.職業技術教育,2001(4)
2 隨新玉.建立健全教學質量監控機制,全面提高教學質量〔J〕.中國高教研究,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