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課堂教學技能有哪些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不僅要求教師樹立新的課程理念,轉換角色,改變舊的教學方式,而且對
教師的教學基本技能也提出了新的挑戰。我們要把新的課程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首先以教師的教學基本
技能呈現出來;我們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構建新課程的課堂文化,要靠教師的教學基本技能去實現和支撐
。因此,重新構建教師的技能結構,形成和掌握新課程的教學基本技能,不僅是課程改革的需要,而且是
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
第一、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統一,是教師實施新課程的教學基本技能
。
改變課程的功能,新課程突出強調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因此,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依據基礎教育的性質和時代的特點,重新界定新時代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概念
,教會學生掌握終身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要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式,注重學習過程,改
變學習方式,讓學生學會學習;要在學習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健康情感、積極態度和正確的價
值觀。並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現在課堂教學目標中,貫穿在課堂教學過程中
,落實在課堂教學行為中,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
第二、統整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科學世界,是教師實施新課程的教學基本技能。
課程的本質是生活、是經驗。新課程加強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
習興趣和經驗,使課堂教學回歸生活世界,打破了科學世界與生活世界之間的界限,統整學生的生活世界
與科學世界。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使課程生活化,堅持「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學習
生活中的語文、數學、科學、藝術……,使知識不再是枯燥無味的符號、概念、定律、公式,讓知識注入
生命的活力;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有效參與
教學,在生活中學習、建構知識,體驗生活,體驗人生,讓學習成為學生生活的內在需要,提升學生的生
活價值。
第三、有效地與學生交往互動,是教師實施新課程的教學基本技能。
教學的本質是交往。新課程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的過程,是師生共創人生體驗、共同發展
的過程,是師生互教互學的學習共同體。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營造安全、自由、寬容、理解的教學氛圍,改變課堂上教師一味關注自我表現的狀況,要進行傾聽與對
話、溝通與交流、合作與共享,把課堂變成師生活動主體之間交往互動的空間,讓知識在傾聽與對話中生
成,在溝通與交流中重組,在合作與共享中增值,實現「教學相長」,共同發展。
第四、轉變角色,做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是教師實施新課程的教學基本技能。
新課程要求教師轉變角色。教師不再是單一的知識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課堂教學的積極的心理氛圍,創設豐富的教學
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帶領學生走向知識;要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
習目標,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指導學生建構知識;要以教師的教學
行為方式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在觀察、傾聽、對話、交流、合作中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與學生一起
分享認識與情感,尊重學生的差異、人格和選擇,與學生一起探究真理,並勇敢地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
第五、按照學生學習規律進行教學,指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促進學生改變學習方式,是教
師實施新課程的教學基本技能。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促進學生改變學習方式,讓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因此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按照學生學習規律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參與確定學習目標
,制定學習進度,選擇學習策略,調控學習過程,反饋學習結果,促進自主發展;要在合理分組的基礎上
,指導學生積極承擔小組共同完成任務中個人的責任,規范操作,討論研究,相互配合,積極有效地互動
,共同加工完善小組的成果,積極參與交流,分享成果;要創設探索學習的情境,培養和激發學生的探究
慾望,提供探究學習的時空,引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信息搜集與處理、分析與解決
、表達與交流等探究活動,獲得體驗、建構知識、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第六、堅持「立足過程,促進發展」,有效地進行學生課堂學習評價,指導學生建立成長記錄袋,是
教師實施新課程的教學基本技能。
新的課程評價堅持「立足過程,促進發展」,強化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建立學生成長記錄袋,及時
幫助學生找出在學習中存在的缺陷,提出改進的建議,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
師要全面評價學生課堂學習的表現,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知識與技能的習得情況,更要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
❷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具備哪些基本教學技能簡答題
1
、
班級文化:
班級成員在實現班級
目標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
神財富總和。
2
、
非正式組織:
班級成員根據個人
喜好和某些共同需要因素相互結
合,源於班級成員個人屬性層面的
人際關系形式
。
3
、
班級互動:
班級成員在一定的班
級生活場景中,按照既定的組織規
則或根據自己意願來進行交互作用
的過程。
4
、
因材施教原則:
班主任在工作中,
必須根據班級學生的時代特點
/
年
齡特徵
/
個別差異
/
發展狀況,
向每個
學生提出恰當的教育要求,有針對
性的採用不同的教育措施,使每個
學生都能得到最好的發展。
5
、
以身作則原則:
班主任在工作中
要嚴格要求自己,自正其身,率先
垂範,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用
身教來影響和感染學生。
6
、
班級管理:
班主任與學生共同發
揮作用,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
互促進,
最終達到共同發展的過程。
7
、說理教育法:通過擺事實,講
道理,
使學生提高認識,
明辨是非,
形成正確觀點的一種工作方法。
8
、
異質小組:
在性別,
成績,
能力,
個性,表現等方面有一定差異的具
有互補的成員組成的小組。
9
、
個別心理輔導:
針對每個學生的
獨特問題進行探討,促進當事人自
我了解與改變的心理輔導方式。
1
、西方當代最具影響的德育模式:
認知發展模式、體諒關心模式、價
值澄清模式、社會行動模式、完善
人格模式。
2
、
班主任工作的社會地位走向:
班
主任工作將更加瘦重視、班主任工
作的科學性和專業性將進一步加
強。
3
、
班級中學生的
「生成」
體現在哪
些方面:
主體的自我生成、個人的
整體生成、個體的社會生成。
4
、
班級組織的發展過程有那三個階
段:
孤立探索、群體分化、組織整
合。
5
、
班主任傳統角色要在哪些方面進
行轉換:
有單一型向多元型、由權
威性向對話性、
由說教型向感染型、
由限制型向促進型、由被動適應型
向主動創造型、
由經驗型向科研型、
由時代型向未來型的轉化。
6
、
怎樣貫徹啟發疏導原則:
正面教
育,曉之以理;因勢利導,促進轉
化;激勵為主,動之以情。
7
、
心裡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
人格
教育、情緒教育、自我意識教育、
個性教育。
8
、
班級危機管理有哪幾各階段:
危
機預設、危機准備、危機確認、危
機控制、危機善後。
9
、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教育方法:
說
理教育法、激勵法、榜樣示範法、
角色模擬法、暗示法、契約法。
10
、班級管理中的柔性管理包括:
自主管理、民主管理、合作管理、
學習組織管理模式。
11
、在班級管理中,怎樣實施自主
管理:
完善班級規章制度,奠定自
我約束的基礎;
健全班級組織機構,
堅持自我管理;
發揮示範教育作用,
探索自我評價的途徑;開展各項有
益活動,實現自我發展的目的。
12
、
建設學習型班級要克服的障礙:
局限思考,歸罪於外,關注個別事
件,經驗學習的錯覺。
13
、班級考試紀律建設從那幾個方
面進行:
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強
化考試常規要求;建立考試作弊處
罰制度。
14
、班主任管理學生成績要注意什
么:
成績要客觀真實、成績的目的
在於促進發展、學生的成績應該得
到尊重、運用現代化管理手段管理
成績。
15
、班主任如何才能寫好學生的操
行評語:
全面了解,深入分析;抓
住特點,寫出個性;循循善誘,語
重心長。
16
、班級總結的基本要求:
實事求
是、突出重點、生動具體。
17
、班級文化對學生的積極推動作
用表現在:
教育作用、凝聚作用、
激勵作用、規范作用。
18
、班級文化的建設途徑有:
提高
學生的生命意識、確定健康的奮斗
目標、營造積極的輿論氛圍、創造
和諧人際關系。
19
、挖掘班級活動資源可從哪些方
面進行:
學校生活、社會生活、家
庭生活。
20
、
班主任心裡輔導的主要途徑有:
開設以講授為主的心理輔導課程、
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結合班級活
動開展心理輔導、在學科教學中滲
透心理輔導、
個別輔導、
小組輔導。
21
、優秀教師應具備的三個條件:
思想素質好、業務水平高、奉獻精
神強。
1
、新課程要求教師轉變哪些新觀
念:
教學行為:重視教師的教轉變
為重視學生的學;教學方式:由授
受式變為鼓勵學生探究式學習、合
作學習、自主學習;教學角色:由
傳遞者變為引導者、指導者、促進
者;學生地位:由被灌輸的對象變
為主動構建者;師生關系:由權威
尊重變為融洽、民主、和諧。
2
、
基礎教育改革的目標是:
以學生
的發展為本位,把學生身心全面發
展和個性、潛能開發為核心,從而
改變我國基礎教育課程脫離時代和
社會發展要求,脫離實際,忽視創
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的狀況。
3
、
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標准遵循基本
課程理念是:
面向全體學生;提高
科學素質;倡導探究性學習;課程
與現代信息技術整合。
4
、
教師是一門專門職業。
目前我國
對從事中小學教育工作的教師的基
本要求:
小學教師必須接受大專以
上的教育,中學教育必須接受大學
本科以上教育,在學習期間必須學
習相關的理論、經過嚴格的教學技
能訓練,教育實習合格才能畢業,
從事教師工作。
5
、
如何理解教師專業化制度的基本
含義:
教師專業既包括學科專業性,
也包括教育專業性,既有規定的學
歷標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識,教
育能力和職業道德的要求;國家有
教師教育的專門機構,專門教育內
容和措施;國家對教師資格和教師
教育機構的認定製度和管理制度;
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持續不斷地過
程。
6
、
教師專業具有雙重學科性:
教師
既要掌握學科的知識和技能,也要
掌握教育學的知識和技能。
7
、在社會發展,教育改革的今天,
正確的學生觀是:
學生是需要受到
尊重的人;要承認學生具有巨大的
潛能;學生是有差異的,每個人都
有自己的特長;學生是知識意義的
主動構建者。
8
、教學過程中的四大要素:教
師、
學生、教學內容、教學媒體。
9
、
教師教學技能的含義:
教學技能
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依據教學
理論、運用專業知識和教學經驗,
使學生掌握學科知識,基本技能並
受到思想教育等採用的一系列的教
學行為方式。
10
、教師的課堂學習指導技能有:
觀察指導技能、傾聽指導技能、閱
讀指導技能、思維指導技能、討論
指導技能、練習指導技能。
11
、從教學信息傳播的過程出發分
析教學信息交流過程中教師行為方
式的構成要數,可設定:
導入、語
言、板書、教態、演示、講解、提
問、反饋強化、結束、教學組織等
十項教學技能。
12
、
教師的教學語言應具備的特徵:
教育性、
學科性、
科學性、
簡明性、
啟發性、可接受性。
13
、教師課堂教學的板書設計應遵
循的原則:
語言准確,有科學性;
布局合理,有藝術性;重點突出,
有計劃性;書寫規范,有示範性;
層次分明,有條理性;形式多樣,
有啟發性。
14
、講解這種教學方式在教學實踐
中的意義:
通過語言直觀培養學生
想像力;揭示事物的聯系,本質規
律;通過邏輯性的講解,引導促進
學生的思考;傳遞教學情感;在短
時間內使學生獲得較多的知識。
15
、常用的課堂導入法有:
開門見
山、以舊拓新、直觀演示、實驗引
路、藉助實咧、審題入手、設疑激
趣、故事引入。
16
、
教師獲得反饋信息的常用方法:
課堂觀察法、課堂提問法、課堂考
察法、實踐操作法。
17
、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的教學組
織原則:
教書育人、尊重學生、重
視集體、靈活應變、沉著冷靜、合
理民主。
18
、教學設計的四大要素為:
教學
目的、學習者的特徵分析、教學策
略、課堂教學的評價方法。
❸ 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基本技能有哪些
我是當教師的,我覺得教師在教學中的技能不是能用文字能表達的。比如說,這堂專課的屬教學目標是什麼?這堂課我要如何去上?如何引導學生來學習?如何把握好課堂?如何管理好課堂的紀律等等。教師不僅要能說,會說,還要懂得說!慢慢地積累經驗,慢慢地琢磨,很快我們就能把握好我們的課堂了!謝謝!
❹ 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正確使用講解技能
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正確使用講解技能講解技能是教師傳授知識、啟發思維、表達情感、傳播思想的一種教學行為。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正確使用講解技能,有效發揮主導作用。1、有明確的講解結構。教師應在認真確定教學目標,分析教學內容的重點,明確新舊知識之間相互聯系的基礎上,順知識結構之序,學生思維發展之序,提出系列化的關鍵問題,形成清晰的講解框架,以使講解條理清楚,引起學生的思考。2、語言流暢、准確、明白。語言流暢就是緊湊、連貫。准備充分和自信是語言流暢的前提。語言准確、明白,就是要求正確運用術語,用學生能理解的詞,不用未經定義的術語;句子完整,措詞和發音準確;語言和語速適應講解內容與情感的需要。3、具有啟發性。教師應把直觀、具體的現象、事件,通過分析、綜合,抽象和概括,將其升華為理性的概念和規律。講解時應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思考餘地,應把握講解的時機。凡對重要內容作本質論述時,應盡量創設憤悱的教學情境。4、注意形成連接。清楚、連貫的講解是由新舊知識之間、問題和問題之間恰當的連接構成的。在講解中,教師應仔細選擇起連接作用的詞或短語,說明上述關系,使講解形成完整的系統。5、會進行強調。強調是使講解清楚、成功的重要技術之一。教師在講解中,對教學的重點或關鍵內容,對新舊知識的聯系和新知識結構的分析,既可以運用講話聲音的變化、身體動作的變化、做出強調標記或直接用語言提示進行強調;也可以運用概括、重復或學生的回答進行強調。6、要重視獲取反饋和及時調控。在講解中,教師要善於通過觀察學生的表情、行為和操作,留意學生的非正式發言,向學生提出問題或給學生提出問題的機會,收集講解效果的反饋信息,弄清學生的理解程度,並及時調整講解的程序和方式,以達到教學目標。7、不斷豐富或完善講解的技能講解技能是在實施教學過程中產生的,也是在教學實踐中不斷豐富和完善的。教師應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通過學習、總結、創新,不斷提高自己的講解技能,以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❺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學法指導
一、教師示範,展示學法。
由於學生的認識規律是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所以上課開始便向學生灌輸抽象的學習方法是很難被小學生所接受的。即使接受了也只是機械地記憶,而不是理解,更談不上應用。因此,學法指導的第一環節應先讓學生積累一定的感性認識。即通過教學中的示範性指導,讓學生從教師的教學中感知學法,領悟學法。這就要求教師的示範過程必須做到兩點:一是教師的教應做到線條明確,層次清楚,便於學生發現和領悟學法。二是教師的教應做到難易適度,便於學生嘗試和運用學法。
如在教學第十冊第三課《古詩三首》時,我將第一首詩《江畔獨步尋花》作為展示學法的範例。指導學生分五步進行學習:1、初讀,讀准字音。1)學生自由朗讀,注意讀准字音。2)指名朗讀,糾正春錯誤讀音。3)教師示範朗讀,讀出詩句的停頓節奏,以喚起學生的注意。4)學生試讀,達到能讀准字音,會停頓的程度。2、細讀,理解字詞。1)學生自讀詩句,勾畫出不理解的字詞。2)指導學生運用查字典、聯系詩句等方法理解這些字詞的意思。3、精讀,體會詩意。1)指導學生再讀詩句,一邊讀一邊想每句講的是什麼。2)學生逐句講述詩句意思,要說得通順、連貫、明白。4、賞讀,想像意境。1)再讀《江畔獨步尋花》,思考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構成了怎樣的畫面?2)自由朗讀,想像詩的意境,體會詩的情感。3)反復朗讀,欣賞詩的韻律,感受詩的情趣。5、誦讀,背誦詩句。讓學生在聲情並茂的讀書聲中再次體味詩的意境,欣賞詩的美感,並能熟領略了詩的意境,同時使學生從這一學習過程中獲得了清晰完整的感性認識。為下一步發現和領悟學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回顧小結,歸納學法。
通過第一部分的學習,學生積累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如果不及時加以指導和歸納,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他們對學習方法的認識就不能深化,也就達不到掌握技能方法的目的。因此,當學生對學業法的感性認識達到一定的程度時,教師要及時引導他們對第一部分的學習過程進行簡要回顧。使其從回顧中發現和領悟學法,再用一定的方式指導學生將發現的領悟到的學法歸納出來。使他們對學法的認識更加清晰和深刻。
三、自學實踐,運用學法。
通過前兩個步驟,學生已經領悟和歸納了學法。但學法作為一種方法和本領,不但要靠講授,靠理解,更重要的是要靠實踐活動的訓練。只有通過學生的自學實踐才能真正掌握學法,也才能使學生的自學能力真正得到培養。所以,領司和歸納學法並不是學法指導的最終目標,而只是一個起始。在此基礎上還應給學生自學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嘗試過程中運用學法,把學法轉化為自己的東西,進而形成能力。
如在教學第二首古詩《游園不值》時,我就把主動權留給學生,讓出人頭地通向旬才理解和歸納的學法自學這首詩。在學生自學之前,我用小黑板出示學法,強化學生的意識,防止自學過程的混亂性;同時我還向學生提出相應的要求。這樣,學生既明白了學習的方法,又弄清了自學要求,就能按部就班地進行自學。在學生自學焊,教師進行巡視,了解學生的自學情況和是否按上面的方法進行自學。對成績較差的學生進行指導和點撥,使他們也能運用學法進行自學,逐步提高自學水平。
學生在學習《游園不值》這首詩時,自己去朗讀詩句,分閱讀、品味、想像、誦讀,在此過程中,學生動腦、動手、動口,使閱讀的理解過程與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讓理性的學習方法通過實踐真正轉化為技能。理實證明,這樣做,便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發展和提高,效果很好。
四、檢查效果,鞏固學法。
檢查學生的自學效果,這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通過檢查,可以糾正不足;通過檢查使學生盾到自己運用學法所取得的成績,獲得成功的滿足和喜悅,激發學生運用學法的興趣。所以在學生自學後,應採取一定的方法檢查自學效果,了解學生的自學情況。在教學《游園不值》時,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步驟檢查自學效果:1、說說下列詞語的意思:「不值」、「游園不值」、「應」、「憐」、「屐齒」、「蒼苔」、「小扣」、「柴扉」。2、作者未能進園賞花,但他並不掃興,你從哪裡看出來?3、圖文結合,講述詩的意思,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4、感情朗讀和誦背全詩。在檢查過程中,允許學生發現不同意見,並善於用「不同」去效地促使他們獨立思考、評議、爭論和互相啟發。然後,再讓學生根據學法繼續自學、檢查,使學生真正地掌握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和步驟,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當然文體不同。學習的方法也不同。不論是學習古詩還是其他課文,都有各自不同的學習方法,教師要善於把握各類文體特點,在教學中加強學法指導,切實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這是時代發展的要求和素質教育的需要。
❻ 在課堂教學中,應掌握哪些教學技能
課堂教學技能是指運用專業知識、哲學、教育學、心理學的有關知識以及教學經驗,執行課堂教學的教學行為。也可以理解為是課堂教學中採用與教師特定的意圖有關系的意圖性行動。它包括動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其中佔主要方面的是復雜的心智技能。培養教師駕馭課堂教學技能,是增強教師教學實踐能力的前提和基礎。教學技能不會在學習教學理論過程中自發產生,它必須在學習現代教學理論的基礎上,通過反復訓練才能形成。
每一項課堂教學技能是有明確含義和功能;是能夠表現和觀察到的;是能夠被廣大教師所駕馭的;是能適應各科教學規律的;是能促使教師與學生間和諧地相互作用的;是能夠進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價的。
對教學技能進行系統的、科學的分類,便於明確每一項技能的訓練目的,便於提供示範和進行客觀評價。目前世界各國的師范教育工作者對教學技能的分類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不同的分類角度、不同的文化背景影響了分類的一致性。目前國內針對中學數學常用的分基本教學技能和調控教學過程的教學技能,基本教學技能有教學語言技能、提問技能、講解技能、板書技能、教態變化技能等,調控教學過程的教學技能有導入技能、反饋教學技能、組織教學技能、強化技能和結束技能。
以下沒有提供的教學技能可參考其它資料學習。
基本教學技能
技能I 課堂教學中的語言技能
一、教學語言技能及其功能
教學語言技能是教師傳遞信息,提供指導的語言行為方式,它是一切教學活動(如傳授知識和技能,培養能力和方法,表達思想感情,激發學習情緒等)的最基本的行為方式。
教學過程既是學生對客觀世界的特殊認識過程,也是學生的發展過程。這種特殊性,首先是所學的大多是前人已經「發現」了的結果概括總結的認識;其次,在這一認識過程中,教師發揮著引導,指導和疏導的作用,為學生的學習「導航」開竅。教師的課堂教學,要在鑽研教材內容的深度和廣度,知識的邏輯關系的基礎上,按照學生的認識順序(從感知到理解,從已知到未知,由表及裡,由此及彼,從特殊到一般和從一般到特殊的結合,在理解的基礎上鞏固和應用,從模仿到創造,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和學生的心理發展順序(主要指學生認識能力的發展),對教材內容加以周密組織,能力的改造,並且用清晰,准確,簡潔,生動和富於啟發性的語言表達出來,以便於學生感知和理解。因此,教師的教學語言水平,便是影響學生學習質量和智力素質(一般指思維能力,觀察能力,注意力,記憶力,想像力等)的直接的重要因素,是課堂教學高效的關鍵。
教學語言技能在教學過程中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幾點:
第一,保證准確,清晰地傳遞教學信息,以完成教育教學任務。語言是信息的載體,是最直接的交流工具。條理清楚,出口成章,針對性強,言簡意賅,用語嚴謹的教學語言,使得學生願聽,愛聽,使學生感到真切和動聽,必將有利於學生接受各種知識和技能。
第二,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各學科的產生,發展,學習和應用,都離不開本學科的語言。各科教師運用的課堂語言,對學生逐步形成各學科語言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知識表面化的根源,往往是在學科語言的學習中,語義處理和句法處理之間配合不當。形式與內容的脫節,實質上就是學科語言符號,公式和他們所表示的東西脫節。
第三,形象,生動,具有啟發性的教學語言,能使學生的智力得以發展,能力得到培養。高效率的說明,講述,推理和論證,要求聽講的學生思維敏捷,有預見性,在聽的過程中,辨析能力,記憶能力,想像能力都能得到鍛煉。良好的課堂教學過程,能促進學生各種心理品質(如情緒,情感,興趣,愛好,意志,行為習慣等)的發展。而這種愉快和諧,啟迪智慧,積極緊張的良好教學氛圍,絕大部分是教師運用完美的教學語言創設的。
第四,不斷提高教學語言技能,可以促進教師的思維品質的發展。語言信息時思維的原料,思維的過程就是對信息加工的過程。語言越豐富,思維加工也就越有效。通過教學語言技能的訓練,使教師增加了語言學習的儲備,鍛煉了快速選片語句的能力,這對思維的敏捷性,准確性,也是很好的培養。語言還是表達思想感情的工具。教師正是運用語言要素,組成話語來表情達意,以便讓學生理解這種思想;同時,教學語言也是教師思想的反饋,有了這種反饋,才有助於修正,補充教師的思想。語言和思維就是這樣一種辯證的關系:語言能力的提高,有助於思維品質的發展;思維品質的提高,又有助於運用語言能力的發展。二者是相互促進的。所以,我們可以認為:教學語言技能的訓練,可以說對教師的一種極好的思維訓練。
二、教學語言技能的構成
教學語言技能是由基本語言技能和適應教學要求的特殊語言技能兩方面的。
(一)基本語言技能的主要構成.
1、組織內部語言的技能 人們在說話時,都是在先想後說,邊想邊說。想就是組織內部語言,思考「為什麼?」「對誰說?」以及說話的意向與要點。負責內部語言的生成與組織的是大腦神經中樞。看到外界事物獲得的印象,以及聽學生回答問題時獲得信息,馬上進入大腦神經中樞這個加工廠加工,經過閃電般的分析,綜合,歸納,演繹,或引起聯想,或發生想像,形成了內部語言。內部語言組織得快,則語言就流暢,連貫;內部語言組織得好,則說出的話就清晰,有條理。可見內部語言的組織能力,是構成語言技能的第一要素。
2、快速語言編碼的技能 人們說話,也是吧內部語言經過擴張進行編碼的短暫過程。使語言能夠順利編碼的條件有二:一是有一定的口語詞彙的儲備多,這是語言編碼的符號材料。如果教師掌握的口語儲備多則講解時對詞語就有較多的選擇可能,說話就准確,流利,生動。二是要掌握吧詞語按准確次序組合的規則,即懂得語法規范。這是言語編碼的結構法則。語法規范是人們在長期語言實踐中獲得的。在言語編碼中,如果符合語法規范,學生才能聽懂。總之,加速言語編碼技能,是構成語法技能的第二個要素。如果這種技能缺乏訓練,講話時由於一時想不出恰當的詞彙,就會造成停頓的現象較多,或者是詞不達意。
3、運用語音表情達意的技能 人們說話時把內部語言經過擴展,並編碼成一定語句,同時大腦神經中樞控制發音器官,發出不同音高,音強,音長的語音波,變成外部語言(有聲語言)。由於人類除有一個口腔外,還有一個人類特有的咽喉,轉動靈活的舌頭,所以能發出多種音高,音強,音長的語音波使有聲語句,不僅能表達各種意思,而且能傳達出多變的動人的感情色彩。善說的人很會運用語音,語調,語速,語量的變化表情達意,娓娓動聽,從而尊強表達的效果。可見,運用語音表情達意的技能,也是構成語言技能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教學語言的特殊結構
在課堂上,教師要從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媒體出發組織自己的語言,這就形成了課堂教學口頭語的特殊結構。
教師在課堂上無論講解還是提問,從一個完整的段落來看,其基本結構是由三個要素(階段)構成的,即引入,介入,評核。
(1)引入 教師用不同的方式,使學生對所學內容作好心理准備。此要素的細節有:界線標志——指明一個新話題的開始;點題,集中——明確要求的目的;指名——指定學生作答或操作。
(2)介入 教師用不同方法,鼓勵,誘發,提示學生作出正確答案,或執行教師的要求。此要素的細節有:提示——教師提示問題,提供知識,行為的依據;重復——對學生的回答作重復,以引起全體學生的重視,或作出判斷;追問——根據學生錯誤或不完全正確的答案,再提問題,引導深入思考,得出正確的答案。
(3)評核 教師以不同的方式處理學生的回答。此要素的細節有:評價——對學生的回答加以分析,評價;更正——學生的答案還不準確或思想發放不全面,教師予以剖析,更正;追問——繼續設問,引發更加深入而廣泛的思考;擴展,延伸——在已經得到真確結論的基礎上,聯系其他有關資料和相關問題作分析,探索。
教學語言也是教師思想的反饋,有了這種反饋,才有助也修正、補充的思想。語言和思維就是這樣一種辨證關系:語言能力的提高,有助於思維能力的發展;思維品質的提高有助於運用語言能力的發展。二者是相互促進的。所以,我們可以認為:教學語言技能的訓練,可以說是對教師的一種極好的思維訓練。
(三)頭語言質量的評價。
評價一位教師口頭語言的質量,除了看語言內容是否正確、深刻以外,對口頭語言形式本身,還可以列出以下評價指標:
1、語音 。語音是語言的物質材料。有了語音這一載體,才能使得表達信息的符號——語言能以聲音的形式發出、傳送和被感知。在交際中,特別是在教學中,要用准確、流暢的普通話。語音力求清晰、清脆、悅耳,音色圓潤,吐字清楚、堅實、完整。造成吐字不清的主要原因是唇、齒、舌在發相應的字音時不到位。這種問題,只要有意識矯正,並且經常練習,是可以解決的。
2、語量 。語量是指講話聲音大小。語量要符合語言情景和表情達意的需要。聲音過大,不公沒有必要,而且使人聽了不舒服、易疲勞。課堂口語的語量,最好控制在教室最後一排的學生也能聽清楚。在師生數人對話的場合,能挑撥小聲發音法。徐聲發音法。語量的大小和氣息的控制有密切關系。要達到一定語量,就要注意深吸氣;講話時,有控制地用氣,課堂口語還要注意語量的保持,教師要把每一句的最後一個字都清清楚楚地送進學生的耳朵。不能先強後弱,越說越沒有底氣。爆發式的語音激變,會使學生嚇一跳,也要防止。
3、語調。 語調是指講話時,聲音的高低升降、抑揚頓挫的變化.語調能強化表情達意,增添口語表達的生動性.要求語調自然、適度、力爭優美.能掌握高亢、沉重調、短促調節器、加長調、重音調等"調式",進行朗讀與講述.
4、語匯。要熟練地運用口語語匯,並能在交際中,特別是在教學中做到:語言正確――用語符合口語語法規范,這是讓人聽得懂的前提;語言准確――講的話能准確表達自己的願意和客觀的事物,講話不能使人不解其意;語言精練――講的話一句有一句用途,沒有不必要的重復,使人聽起來干凈、利落;語言生動――講的話富有形象性、可感性,聽眾能想像出所描述的人和事,注意選片語句的感情色彩,忌干癟、忌刻板;語言純潔――選用的語匯是為社會公認的、絕大多數人都能聽得懂的,不生造除自已之外,誰也不懂的詞語.盡量少說方言語匯,不說土說、"流行語".只有掌握比較豐富的語匯,才能在說話時迅速講出准確、簡明、生動的語句,提高語言表現力.
5、語速。指講話時的快、慢變化.能根據講解內容和個人表情達意的需要,運用恰當的語速說話.在應該快速講說時,不絆嘴,語言流暢;在應該慢說時,不拖沓,聲聲入耳.在課堂教學中,語速要適度,一般每分釧200至250字,但是每個字所佔的時間並不一樣;句中、句間還有長短不一的停頓.這些音的長短和停頓的長短所構成的快、慢變化,就是節奏.善於調節音程的徐疾變化,形成和諧的節奏,也可以加強語調節器表達的生動性;使聽眾不疲勞、不緊張.
6、語境。說話注意對象、場合,能根據講話環境,內外純朴、自然地訴說,有針對性的談話.比如在正式講課的場合,在與學生促膝談心的場合,在佳節聯歡的場合是有區別的,要根據不同需要、氛圍說不同的話.教師講課必須注意學生的年齡特徵、當時的心理情緒,以便選擇恰當的說話角度、措詞、口氣和語調,使話語感情色彩符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需要.
7、語態。以態勢語言(例如手勢、身勢、眼神和面部表情等)助說話.語態要自然、大方、適度,不拘謹,不誇張.做到態勢語言與有聲語言的巧妙配合.
上述口頭語言形式上的質量指標,對能言善辯的人,也很難全部達到.向廣大教師提出口頭語言質量指標,有利於認識教學語言技能的豐富內涵,提高教學語言訓練的自覺性,並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逐步向上述指標靠攏。
三、教學語言技能的類型與範例
根據教學過程所採用的語言表達方式或程序,教學語言技能的類型可分為以下幾種:
(一)說明法明確對象、簡介某概念的涵義或知識間的關系;把某個問題的內容、因果關系解釋清楚.此法又可細分為注釋說明,結構、程序說明,邏輯說明,分類說明,舉例
(二)論證法 運用論據(事實、數據、定理和定義等)來證明論題的真實性的論述過程。此法又可細分為歸納論證和演繹論證。常用「由於」、「因為」、「根據」等詞關聯,而在論題(或論點)的前面常使用「所以」、「因為」、「總之」等詞彙。
(三)推導法 根據已知的公理、定義、定理,經過演算和邏輯推理而得出新的結論的過程。常在已知知識的前面使用「由於」、「因為」、「根據」,而在新的知識前面使用「因此」、「所以」等。
(四)比較法 比較是確定被比較概念之間的異同點。通過比較,可以從共性中尋求規律性,從差異中探索各自的特殊性。
(五)藉助法 在教學過程中,用學生熟悉的事物、生動的語句來促進理解和記憶。例如:
2、擬人法
(六)聯系法 按知識的內在規律,採用由此及彼的聯接表述方法。例如:以舊引新、理論聯系實際、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前因後果、宏微結合、以古鑒今以及透過現象提示本質等等。
四、教學語言技能運用的要求
從教學的內容、教學的對象——學生、運用語言等角度出發,在教學語言技能的運用中,應遵循下列要求:
第一、善於運用本門學科的專門用語(簡稱學科用語),並注意與通俗語言巧妙結合,靈活運用。這是因為每門學科都有自己的概念、理論,並通過它們所構成的理論體系來揭示其客觀規律。這類概念理論系列,是用專業術語來表達的。例如:數學用語,它是指嚴格的數學科學語言。它可分為:文字型數學用語,它是完全用文字敘述一個數學事實,而且是最為簡練的語言。如:「如果一個函數的圖象對於原點或中心對稱圖形,那麼這個函數是奇函數。」文字型數學用語,在中學教材中大量存在;符號型數學用語,它是由數學符號和公式構成的人工語言。文字型和符號型相結合的數學詞語,是數學教材及數學教學中廣泛使用的數學用語。教學型數學用語,它用於彌補文字型和符號型數學用語過於抽象和不易理解,它採用合乎數學邏輯、語言邏輯的語言講解數學問題,這種語言表述的數學事實完整、准確又十分細致,它將文字型和符號型的數學用語化為幾個句子,使學生易於聽明白。
第二、要用詞准確,講一段話,必須符合事物自身發展變化的規律,合乎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也就是說必須合乎邏輯。這是教學內容科學性的重要保證。例如,線段就不是直線。如果用詞不準,勢必造成概念混淆。教師出現的語言錯誤,會造成學生思維困難。
第三、要十分重視教學語言的教育性。教師的教學語言,具有一定權威性,對學生的思想、情感、行為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一般說來,學生的年級越低,這種影響則越大。課堂口語的教育性,是與所教內容緊密結合在一起的。
第四、要嚴謹、簡明、流暢。教學語言的嚴謹性要體現在教師課堂教學的每一句話上。
第五、要善於運用具有啟發作用的教學語言。啟發學生思維的語言主要用來啟發學生對學習目的意義的認識,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熱情和求知慾;啟發學生聯想、想像、分析、對比、歸納、演繹,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啟發學生審美情趣、豐富學生的思想感情。要使教學語言具有啟發性,首先,教學語言要體現出對學生尊重的態度,要飽含豐富的感情;其次,教學語言要體現新舊知識的聯系,要盡可能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使深奧的道理形象化,能激發想像與聯想,從而發展學生的思考能力;最後,還要抓住教學內容的內在矛盾及其發展,以提出矛盾再解決矛盾的方式來組織教學語言,有助於鞏固學生持續的注意力和積極思考。
第六、教學語言要有機動性。即教師講課的語言,要跟學生當時的思想聯系起來,與學生的接受水平盡量一致。應根據學生的反映,靈活機動地改變詞句或敘述結構,使之易為學生所接受。一個教師要能靈活機動地運用教學語言,對教學工作要有極端負責的精神,在備課中不僅要確定經過深思熟慮的教學語言,還要考慮同步的學生的學習行為,為靈活運用教學語言作好准備;要深入掌握所講的學科內容;要具有比較豐富的心理學知識和對學生的觀察力和判斷力;要有較高的文化修養並掌握豐富的詞彙。
技能II 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技能
一、提問技能及其功能
提問技能及其功能是教師運用提出問題、誘導學生回答問題和處理學生答案的方式,來啟迪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參與學習,理解和應用知識,培養能力;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的一類教學行為。
一個完整的提問過程,包括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引入階段。教師用指令性語言由講解轉入提問,使學生在心理上對提問有所准備。然後用准備清晰的語言提出問題,稍等片刻,再指定某位學生回答。
第二,介入階段。在學生不作回答時才引入此階段。此時教師要以不同的方法鼓勵和誘發學生作答。教師可查核學生是否明了問題;催促學生回答;提示材料,協助學生作答;教師可以運用不同詞句,重復問題等。
第三,評核階段。教師以不同方式,處理學生的答案。包括檢查學生的答案;估測其他學生是否聽懂答案;重復學生回答的要點;對學生所答內容加以評論;依據學生答案聯系其它有關資料,引導學生回答有關的另一問題或追問其中某一要點,即進行延伸和追問;更正學生的回答;就學生的答案提出新見解、補充新信息;以不同詞句,強調學生的觀點和例證。也可引導其他學生參與對答案的訂正和擴展。
有經驗的教師,幾乎每一節課,都要精心編擬不同水平、形式多樣、發人深思的問題,選擇恰當的時機,進行提問。提問技能的教學功能有以下幾點:
第一,能把學生引入「問題情境」,使他們的注意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現象、專題或概念上。
第二,通過提問,引導學生回憶、聯系、分析、綜合、概括,從而獲得新知識,形成新概念。
第三,通過問題的解答,能提高學生運用有價值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表達能力。
第四,提高可以使教師及時得到反饋的信息,不斷調控教學程序;為學生提供機會,激勵他們提出疑問,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
二、提問技能的類型
提高技能,有多種不同的分類方法,可按提高的目的來劃分,也可按問題的認知水平來劃分,也可按問題的認知水平來劃分。下面介紹幾種重要類型:
1、誘發探求新知識的提高。
2、低級認知的提問。
3、高級認知的提問。
(1)理解性問題。
(2)分析性問題。
(3)綜合性問題。
(4)評價性問題。
(5)激發爭議式問題。範例 在講「西安事變」時設問:「蔣介石殺了成千上萬的共產黨人,為什麼中國共產黨還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這很容易激發起學生的議論。
三、提問技能的應用要求
1、問題要緊扣教材內容,圍繞學習的目的要求,抓住那些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節點。將問題集中在重點、難點和弱點上,以利於突出重點、攻克難點,揭示薄弱環節。
2、應以實驗現象和日常生活或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提出符合學生智能水平、難易適度的問題。
3、應多編擬能抓住教學內容的內在矛盾及其發展的思考題,為學生提供思考的機會,能在提問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盡量少問非此即彼的問題。
4、提問的時機要得當。
5、提問要面向全體,能使全體學生准確清楚地領會問題。要注意組織大家仔細傾聽回答,引導學生參與、確認和修正。
6、能事先想到學生可能回答的內容,能敏銳地捕捉和及進糾正學生答復中的錯誤或不確切的內容以及思想方法上的缺陷。善於採用歸納、小結的方法幫助學生形成答案;採用試探的方法,幫助學生思考更深一步的答案,對學生的回答應堅持以表揚為主。
7、提問要靈活運用。在講、練、讀和議諸環節都可以回答問題或帶著問題進行;也可以在學生精神渙散時,用提出問題的方法來集中學生的注意。
8、教師要善於靈活地穿插運用轉入、點題、沉默、查核、催促、提示、重述、評論、強化、延伸、更正、追問和擴展等教學行為。
技能III 課堂教學中的講解技能
一、講解技能及其功能
講解技能是教師運用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方法、促進智力發展、表達思想感情的一類教學行為。
講解的實質是建立新知識與學生原有知識經驗之間的聯系。新知識的獲得,主要依賴原認知結構中適當的概念,並通過新舊知識的相互作用。
客體(學生)
主體(教師)
信息知識流向
媒體: 語言
講解技能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源遠流長,從兩千多年孔子的「私學」和柏拉圖的「學園」,延續至今。它之所以一直受偏愛,是由於它能在較短的時間內,較建軍的傳授大量的知識;可以方便,及時地向學生提出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途徑;教材中微觀,抽象的內容,可以通過教師的講解領著學生想懂;解決為教師傳授知識提供了充分的主動權和控制權。總之,准確流暢清晰生動的描述,循循善誘層層推理點點入滴的講解,可以使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會使聽者「欲罷不能」。
講解技能的教學功能首先是能引導學生在原有認知結構的基礎上,感知理解鞏固和應用新知識新概念和新原理。其次,可幫助學生明了得出結論的思維過程和探討方法,推進學生的認識能力(如觀察力思維力想像力等)和實踐能力(如運算能力,實驗操作能力設計能力等)。第三,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機,並結合教學內容的思想性和美感,影響學生的思想和審美情趣。
二、講解技能的類型和範例
結合我國的教學實際情況,講解技能可分為描述式解釋式原理中心式問題中心式和行為動作中心式等類型,下面對諸類型的特徵和範例加以闡述:
1.描述式,又稱敘述式或記敘式。描述的任務在於使學生對描述的人事物的結構要素屬性發展和變化,有比較形象的具體的感知,或有一定深度的認識。根據描述方式不同,描述有可分為:
(1)概要性的描述:對人事物的特徵,要素作該概述。範例 對集合定義的概要性描述
集合——數學大廈的根基:集合是描述性概念,無准確定義,如點、數、直線等一樣,集合是什麼通俗地說,它是一些元素組成的集體,20世紀以來研究表明,不僅微積分的基礎——實數理論奠定在集合論的基礎上,而且各種復雜的數學概念都可以用「集合」概念定義出來,各種數學理論又都可以「嵌入」集合論之內。
對這類描述要充分運用生動形象的口頭語言引用有關數字資料,要注意揭示事物的結構層次間的關系。
(2)例證式描述;舉出有代表性的人們比較熟悉的有說明力的例證來描述事物。
(3)程序性描述: 按事物發展的過程一步一步地描述 例如例如平面上到定點距離等於定長的點的集合是圓。定義中描述了圓是怎樣產生的,「到定點距離等於定長」就是揭示了圓的本質特徵 此種描述要注意事物發展的關節點。
2.說明式。
(3) 比較性說明 。
3.原理中心式。
4.行為動作中心詞。
5.問題中心式。
(論據、例證、論證、推斷)
三、講解技能的應用要求
1、要有明確的講解結構。
2、語言要流暢、准確、明白。
3、講解要有啟發性。
4、要善於使用例證。
5、注意形成連接。
6、會進行強調。
❼ 說說課堂教學的基本技能有哪些
解決方案1:一、吃透教材、巧設情境,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共同活動,教師的教對於學生來說,又居於主導地位。因此,我認為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師首先要把教材吃透,要掌握教材各部分知識的來龍去脈,以及教材里每一道例題和練習題的編者意圖,對這些,教者只有仔細琢磨,深入鑽研,做到胸中有書,才能解決教什麼的問題。同時,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還要研究教材內容與現時生活的最佳落腳點,巧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引入新知。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去合作探究,掌握新知識,也只有這樣,才能解決怎樣教學的問題。1、掌握知識的系統性,才能統觀全局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非常強的學科,知識之間聯系非常緊密,任何新知識都是在已學過的舊知識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所以,教師只有掌握教材的系統性,教學時才能做到瞻前顧後,將前面的知識為後面的新知識做好鋪墊、搭橋;學後面的知識又能有計劃地復習和運用前面的知識。如果教師沒有掌握教材的系統性,教學中就可能把完整的內容零敲碎打,分成許多部分獨立地去教學。這樣不僅教起來費勁,費時間,學生學起來也不好懂,難以記憶,而且更重要的是不利於發展學生的智力。因此,能不能系統地掌握教材,有沒有統觀全局的思想,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率。那麼怎樣鑽研才能系統掌握教材,又能統觀全局呢?我的建議是:第一,要注意抓住反映事物本質的概念進行教學。如:單位「1」這個概念,不僅對分數的理解是一個重要的基礎,而且在以後全部分數應用題、百分數應用題的教學中,它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因此,在學習分數乘法時,必須把這個關鍵的問題讓學生徹底理解,這樣,在教學工程問題應用題、百分數應用題時,學生就不會感覺理解困難,很明顯,單位「1」是貫穿分數、百分數這部分教材始終的一個最重要的概念,因此,在分數部分教學一開始就要緊緊地抓住它,通過種種形式讓學生透徹地理解單位「1」的意義。第二,研究各單元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分數再認識》這部分知識,是在三年級分數初步知識基礎之上進行教學的,所以教師在教學時,必須對三年級分數初步認識的教學進行分析,從而,才能對五年級的《分數再認識》進行升華、拓展,展示教材的編寫意圖,從而達到教學目標。第三,找出新知識與舊知識的聯系。如:工程問題的應用題解答方法跟相遇問題的解答方法基本是一致的,教學工程問題應用題時,就可以引導學生與相遇問題進行比較、發現,這樣對學生理解工程問題是有幫助的。第四,要了解知識引申變化的情況,掌握教材的深度。為了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能夠透徹地理解,靈活地運用,要在立足教材和超越教材上研究引申的練習題,但不要超越編者的意圖,掌握教材規定的知識范圍和所學的知識難度,加深鑽研,細心琢磨教學目標,就不能偏離教材的要求,盲目地加大題目的難度,甚至搞題海戰術,這樣做既浪費時間,也影響教學效果,還會增加學生不必要的作業負擔。2、只有教師理解得深,才能深入淺出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是授業和解惑,是學生的合作者和引導者,教學效果的好壞,對疑難問題是否清楚,主要是看教師對知識是否能正確、深刻地理解了。因此教師在教學之前,對所教學的內容一定要做一番認真的研究、分析,以達到透徹理解,熟練地掌握,才能在課堂教學時做到深入淺出,如:在四年級教學《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一節時,為了讓學生透徹理解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變化的道理,可先提出四個為什麼,引導學生根據這些問題自己進行探究,學會弄懂,找出每個問題的答案,搞清它們的來龍去脈。(1)為什麼一個小數中的小數點位置一變,小數的值就變了呢?(2)為什麼小數點向右移動小數就變大了呢?(3)為什麼小數點向左移動小數就變小了呢?(4)一個小數的小數點每移動一位,小數大小的變化,為什麼是十倍的關系呢?這些問題如果課前教師對這部分教材做了研究,理解得比較透徹,在課堂上才能引導學生深入淺出,點撥到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只有領會了編者的意圖,才能重點突出在教學中,教師在備課時,對教材的准備題和例題進行分析、研究,努力理解編者這樣安排的意圖,分清例題的主次再確定教學重點;同時,還要把教學內容與生活實例最佳結合點如何在開篇的教學情境中體現出來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師通過對教材的研究、分析,領會意圖,如何運用最佳情境進行教學,做到心中有數,如:在教學三年級《搭配中的學問》一節內容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石頭、剪子、布」的游戲作為教學的開篇,提出的問題是,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有幾種你能贏?這樣,學生把生活中有趣的游戲與本節的搭配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觀察、猜測、實驗、驗證等活動,找出簡單事件的組合數,從而完成教學目標。幾年來,教學研訓工作的實踐,使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師只有系統地掌握教材的內容,認真地研究教材中的每一個問題,透徹地理解編教材編者的意圖,那麼他們在教學時,就能從教材的全局出發,重點突出,深入淺出,教學效果一定會好的。二、改進教法、注重生成,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教師通過對教材的深入研究,摸准教材的重點、難點後,還要進一步考慮運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樂學、好學。小學生年齡小知識少,接受能力有限,生活經驗不足,數學知識在生活中落腳點難以找到,這樣更需要教師在教學時講究教法、研究學法。教學方法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年級學生可以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選擇教學方法要從各校學生的實際出發,不要強求一律,不要照搬他人的經驗及做法,但也有幾條大家可以共同遵循的規律,以下幾條僅供借鑒:1、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入新知識數學是一門嚴謹而系統性強的學科,各部分知識聯系密切,新知識往往是舊知識的深化和發展;數學又來源於生活,根據這一特點,教學時,要抓住新舊知識的交接點,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落腳點,通過課前的搜集、整理,課上提問、發現,把難點化成幾個小問題,順利過度到新知。如:在教學《認識百分數》一節時,課前可讓學生搜集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例子,在具體的實例中,找出百分數的話題,教學時,可讓學生先匯報提出有關百分數內容的問題,教師適時引出問題,巧設懸念,探究新知,學生感到新知不新,理解到位,突破了教學難點。2、運用直觀操作,分散教學難點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是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在教學中,注意從實際出發,充分運用直觀教具和學具,使學生認識建立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獲得較牢固的理解了的知識,並逐步發展抽象思維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六年級《圓的周長》一節時,教師充分創造時間、空間,讓學生小組合作,動手實踐,探索圓周長和直徑之間比值的規律,展示小組合作成果,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充分的直觀操作、研究交流,揭示圓周率的意義,使學生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的經驗。3、注意引導學生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教學實踐使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我們今天的教是為了明天不需要教,學生今天的學習是為了將來離開學校在實踐中能夠自學。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傳授知識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打開思路,想問題,自覺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如:在教學三年級上冊《可能性》一節時,教師在引導學生感知發現的基礎上,重點與學生探究、驗證,首先引導學生做實驗前的准備,教師介紹實驗材料並說明實驗要求,小組商量活動方案,小組匯報活動方案,然後合作實驗初步推測,學生在小組實驗交流匯報的基礎上,教師將各組的意見展示出來,最後師生共同推理、驗證、歸納:打開盒子,看到盒子里的球,聯系剛才的實驗結果,你明白了什麼?可能性的大小到底和什麼有關?如果給你一枚一元錢的硬幣,將它擲出,結果會怎樣……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營造主動參與的氛圍,讓學生體驗學習數學知識的快樂,使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旺盛的求知慾。三、超越教材、培養能力,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必要措施教學實踐使我們認識到,師生共同努力解決了學生學懂的問題,剛剛完成教學任務的三分之一。因為「懂」,只是學生把教材的新知識弄明白了,這並不等於學生真正掌握了新知識,他們往往離運用新知識去解決問題還有一段距離,還沒有形成技能技巧。因此,立足教材、超越教材的當堂訓練,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為了提高訓練的效果,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要明確訓練的目的性訓練時要防止盲目地多練,否則多而雜,抓不往關鍵,結果加重了學生的負擔,效果並不好,訓練的內容防止脫離實際,追求偏、難、怪的現象,從每節課來看,應該緊緊圍繞本節的教學目標進行訓練,反對那種脫離教學內容,急於追求拔高的訓練,教師只有對學生掌握知識的現狀和教材的重點、難點有機地整合,做到心中有數,適當地調整教學預案,訓練的針對性才強。2、訓練要注意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一般來說,一節新課,課堂最好有十至十五分鍾的訓練,特別要注意訓練題的數目不要過大,應用題的語言敘述和題目結構要清楚簡單,不要在數字語言上干擾學生對本節課主要知識的理解,在可能的情況下,可以讓學生口述或口算一些問題,以檢查學生理解的情況,但要注意訓練題的形式,避免學生死套書上的語言來回答問題,教師要結合本節課的知識點,自編一些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生活閱歷的習題,以便能看出學生對知識是否理解了,真正讓學生體會到生活處處有數學,從而也培養了學生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如果學生掌握得非常順利,耐用效果非常良好,這時,教師可立足教材,超越教材,引出運用本節課知識解決生活中問題的例子,引導學生合作探究,也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本節課的知識點,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例子或問題,大家合作交流解決,真正使本節課內容升華。3、不同水平的學生訓練時應有不同的要求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自覺性和學習的效率是不相同的。考慮到這個實際,在教學中特別注意因材施教,在訓練中也應經常安排兩套作業,這樣做,教師花費的時間和氣力都比較大,但是滿足了不同學生的不同要求,調動了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效果上來看,還是比較好的。在教學實踐中,我深深地感到:復習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技能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們除了要搞好每節的基本訓練外,還要注意上好復習課。復習課不是簡單的知識重復,更不是讓學生單純地做題就能奏效,在復習課中,除了要有針對性地做一些彌補知識缺陷的工作以外,師生應當把主要時間和精力放在對所學知識做一番總結歸納整理的工作上,使知識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個系統的整體。這樣做,可以將知識化繁為簡,不僅使學生記憶掌握,而且對舊知識進行了一次深化,這對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起到了極好的促進作用。總之,在教學和研訓的實踐中,我深深地感到: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又不加重學生的負擔,最重要地一環是改進課堂教學。但改進課堂教學的關鍵又與能否吃透教材有著密切的聯系。只有教師對教材的系統性掌握得好,又善於體會理解編者的意圖,再有符合兒童心理特點和認識規律的教學方法,那課堂教學一定會生動活潑。我相信,只有我們教師肯於動腦,能花力氣,不斷學習,勇於實踐,一定會掌握課堂教學規律和教學藝術。
❽ 課堂教學有哪些技能
課堂教學需抄要許多技能,但是襲,由於文化背景、教學傳統和分類思想的差異,所以對開口跳教學的分類各不同。比較全面的有: 課堂教學技能:課堂交流的基本技能教學口語技能 板書板畫技能 體態語技能 提問技能 情感交流技能 媒傳技能 課堂教學的施教技能:導入技能 講授技能 組織學生活動技能 課堂紀律管理技能 結束技能 課堂教學設計與評價技能:課堂教學設計技能 測試編制技能 聽課評課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