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教育教學教師專業發展的讀後感

教育教學教師專業發展的讀後感

發布時間:2021-01-31 02:30:11

① 專業化的教師是怎樣煉成的 讀後感

[《教師專業化的理論和實踐》讀後感]寒假中,我讀了《教師專業化的理論和實踐》這本書,這本書是國內第一本系統論述教師專業化的論著,它對當前我國教師的改革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教師專業化的理論和實踐》讀後感。作者不僅僅從教師專業化事實的角度來理解教師群體的專業化問題,而且還高屋建瓴,視角廣闊,從社會發展、文化進步的高度來看待教師的專業化與教師專業發展、教師隊伍整體質量提高三者間的辯證關系。如何提高教師的素質,培養和造就能夠滿足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師,是關繫到能否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能否實現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的重要工作。它引起了我的一些思索:首先《教師專業化的理論和實踐》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裡,教師專業化究竟是什麼?帶著這個思考,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教師專業化是教師個體專業不斷發展的過程。教師專業化本質上是個體成長的過程,是教師不斷接受新知識,增長專業能力的過程。教師要成為一個成熟的專業人員,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與探究歷程來拓展其專業內涵,提高專業水平,從而達到專業成熟的境界。一個精神富裕、專業化程度高的老師,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職業眼光,掏出課程的引人入勝之處,以最簡潔的線條,拉動最豐富的信息,以最輕松的方式,讓學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獲;能從最接近學生現在的起點,帶領他們直到離自己最遠的終點;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個學生;他不僅能讓學生學懂、學透知識,而且能把教學過程變成一種富有親和力的情感體驗過程,和學生一起沉浸於其中,熱愛於其中,出神入化地與學生一起創造於其中,並使學生的心靈飛翔起來;他有強烈的課程開發意識,不僅關注"跑道"的設置,面更關注學生跑的過程,他能讓生活成為一種教育,把教育變成一種生活,讀後感《《教師專業化的理論和實踐》讀後感》。只有擁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教師才能始終站在社會進步的前緣。其次教師專業化發展是一帆風順的嗎?20世紀80年代以後,世界上形成了一場教師專業化的運動。要求高質量的教師不僅是有知識、有學問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專業追求的人;不僅是高起點的人,而且是終身學習、不斷自我更新的人;不僅是學科的專家,而且是教育的專家。從目前看,教師的專業性發展遇到這樣幾個問題:教師只專注於自身專業的局限思考;在觀念和經驗上有錯覺;將質量問題歸因於學生、同行乃至外界;處理問題時專注於個別事件,缺乏整體、動態的思維方式;文化水平高,比較主觀,滿足於現狀等,這些都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實踐中努力克服。那麼怎樣有效實施教師專業化?學校應為營造"學習化、專業化"的教師群體而努力,將教師發展列為重要議事日程,營造集體備課、相互聽課的互學互助氣氛,改善教師的心智模式。形成師帶徒、聽課指導,示範課與研究課的教研製度。有組織地開展教科研活動。專業化水平的提高關鍵在於教師自己。作為一名優秀教師,要做到將教學生涯視為生命歷程的重要部分,增強使命感,不斷超越自我,活出生命的意義。(三種教學生涯觀:生存、生活、生命)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重新審視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系,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自己努力把握學科發展最新動態,積極學習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自我反思、博採眾長,形成風格,爭做專家。20世紀80年代以來,教師的專業發展成為了教師專業化的方向和主題。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提高教師專業地位的有效途徑是不斷改善教師的專業教育,從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只有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才能使教學工作成為受人尊敬的一種專業,成為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的一種專業。()〔《教師專業化的理論和實踐》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② 教師專業發展的4項基本技能 讀書筆記

通過學習我對教師這一專業的發展階段有了更深的理解。

國內外學者根據不同的劃分標准與研究角度、提出了各式各樣的教師發展階段論。這些教師發展階段論所奉持的基本觀念和立場是:每一個教師都是在不斷成長與發展中後面的發展階段通常比前面的階段要成熟。教師一般是從新任教師時的彷徨恐慌缺乏經驗與技巧缺乏穩固的專業地位逐漸在現實的沖擊中鍛煉成長從而不斷走向專業成熟的境地。有的將教師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形成階段、成長階段、成熟階段、完全專業階段;也有將教師發展分為四個階段:過渡階段、探索階段、創造與試驗階段、專業教學階段;還有一種認為教師的專業生涯包括下列五個階段:師范生、初任教師、發展中教師、實踐教師、資深教師;金樹人的教師發展四段論包括入行階段、表現階段、中年生涯階段、交棒階段;蔡培村的五階段論分為:適應期、能力建立期、成熟期、穩定期、後發展期。

歸納另外一些教師發展階段的研究可發現:從發展總趨勢來看教師是能夠不斷追求自我實現和專業成長的人但這一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其間很多教師可能會遭遇挫折、沮喪而停滯不前需要多方的幫助。例如「職業挫折階段」。這是教師職業生涯的中期階段經常出現的現象。在這一階段教師在教學中遭受挫折灰心沮喪心力交瘁教學理想幻滅教師的職業滿意度下降對教學生涯的意義和重要性感到懷疑。這時也意味著「重新估價期」的到來。年復一年單調乏味的課堂生活或者連續不斷的改革後令人失望的結果使教師對自己的教學生涯產生懷疑並重新估價嚴重者可表現為職業生涯道路中的一場危機。在這一時期教師在實際中遇到的問題越來越多面臨的現實壓力越來越大逐漸感到力不從心;面臨著自我成就水準與現實危機沖突的情況;面臨太多與專業理論及理想的專業自我形象不符合的事實要求感到無所適從。合格教師階段的第三個時期為厭倦期在這一時期有些教師經歷多年教學生涯後產生一種奉獻教育的內在化價值而以教書為終生的事業;多數教師因為教材已教得滾瓜爛熟或因校長領導非專業化學生表現太差工作負荷太多等等開始厭倦教學;有些教師因社會變遷教材改變很多新知非資深教師所能勝任因之產生不勝負荷的倦怠感。研究表明多數教師要經歷一個自我懷疑、放棄幻想和重新評價時期;在這段時期里他們會分析並決定自己是繼續做一名教師還是放棄這一職業。

在傳統的教師在職教育中教師是被動發展的。這種教師教育的基本假設是:教師在教學理論與專業知識等方面是需要提升的是受教導的對象需要向擁有特定知識與技能的「專家」學習。學習的方式通常有參加短期教師進修班、接受繼續教育培訓、參加研討會、聽專家針對某一主題的專題演講、進行教學錄像觀摩等等。在這些專業發展活動中專家只管介紹自己的理論缺乏和教師的互動與交流教師日後很難將理論應用到實踐中而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很多問題卻得不到解決。久而久之教師對這些專業發展活動失去興趣與信任感到缺乏有效的專業發展途徑從而陷入專業發展的「危機」。

許多研究也認為教學是一門相當孤寂的行業教學工作所能得到的專業支持十分貧乏。教學和其他專門行業不同教學人員不曾形成某些共識或是根據知識經驗形成一致的統一文化。這使教師們普遍採取一種退縮保守的、自我防衛性的策略教師受到現實情境條件的限制較多教師們會盡量避免創新和突破盡量避免爭議較多的問題。華勒的古典社會學觀點認為在教學中日益因循守舊的教師往往自己的學習能力亦日益衰減。另一方面教師角色的孤立還體現在社會、家長、專家學者、教師管理者等等不斷要求教師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時間要求教師提高教學品質與績效還要尊重學生的需要與興趣要求教師不斷檢討反省和革新。而很少有人關注教師的生存環境意識到教師渴盼得到了解和支持需要種種的幫助來改變孤立無助的狀況。

研究教師專業發展的各個階段關注教師專業成長歷程中的各種問題,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在不同階段的特點及發展。需要適當調整自己的心態和工作、學習方法從而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如上,是我的讀書筆記。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好的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出處:http://www.i1766.com/shu/6474.html

③ 學習著,努力著,成長著--《做一名學習型教師:教師專業發展的務實行動》讀後感

[學習著,努力著,成長著--《做一名學習型教師:教師專業發展的務實行動》讀後感]震撼我的,首先是書中這樣一道數學題(雖然我不是數學老師):90﹪×90﹪×90﹪×90﹪×90﹪=?結果是59﹪,學習著,努力著,成長著--《做一名學習型教師:教師專業發展的務實行動》讀後感。如果拋開簡單的數學意義,這個等式能說明什麼問題?從小到大,應對過無數次考試的我們都知道,60分是及格線,100分比較難,而90分是一個引以為豪的分數了。工作中也是如此,很多人都認為"把工作做到60﹪太危險,會被領導炒魷魚;做到100﹪太辛苦,也不現實;把工作做到90﹪就很不錯了"。這種說法似乎很有道理,但工作的過程是由一個一個細微的環節串聯而成的,每個環節都以上一個環節為基礎,各個環節都以上一個環節為基礎,各個環節之間相互影響的關系以乘法為基準,而不是百分比的簡單疊加。環環相扣的一系列過程結束後,"很不錯"的90分最終帶來的結果可能是59分--一個不及格的分數。這就是"過程式控制制效應"。這個"過程式控制制效應"對我們教師來說是有深刻啟發意義的。如果一個教師在學習和工作上投入的精力、毅力、能力、時間和金錢是另一個教師的90﹪,那麼他在學習和工作上取得的成績約為另一個教師的:90﹪×90﹪×90﹪×90﹪×90﹪=59﹪。這個簡單的等式,在數學之外的意義就是,教師學習和工作的過程不能打折扣。不由地想到了自己,在什麼事情上,自己往往都要求差不多就可以了:"把工作做到90﹪就很不錯了"。自從看到這樣一個等式90﹪×90﹪×90﹪×90﹪×90﹪=59﹪,自己想想都覺得汗顏。想到了這樣一句話:"以十分的准備迎接三分的工作並不浪費,而以三分的精神面臨十分的工作,卻註定會帶來不可逆轉的惡果",不由得問問自己:在自己的工作領域我是否做到了盡職盡責?就說看書這一項,自己總拿忙做借口,沒有時間學習。這其實是自己為自己懶於學習找的借口。同樣的時間,同樣的工作,為什麼別的教師一有空就能自覺地拿起書,沉浸在書的海洋中,而自己卻總是對這電腦、東逛西逛?歸根結底,還是沒有自我學習、自我發展的動力。再往下追究,則是"過程式控制制效應"的不良後果。"讓讀書像呼吸一樣自然",這是這本書的扉頁上所留下的文字,讀後感《學習著,努力著,成長著--《做一名學習型教師:教師專業發展的務實行動》讀後感》。下定決心,從今日起,做一個100﹪投入學習的人,為了自己而學習。為使自己成為成為一個"文化人"而學習。《也說教育中的文化荒漠》中對教師缺乏文化修養的表現做了四點概括:(1)語言粗俗,(2)行為失范,(3)態度不善,有的教師為人處世態度不好,心不平、氣不和,為小事斤斤計較,為意見大動肝火,感情用事不顧禮義廉恥等等,(4)不思學習。教師是人類文化的傳承者,對學生"文而化之"是其主要職責。教師首先是一個文化人,只有文化人才可能培育出文化人。要成為一個有文化素養的優秀教師,你必須學習。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擁有淵博的知識、高尚的德行、深厚的文化底蘊、高壓的生活品味,才能為人師表,潛心教育教學工作,贏得學生的尊敬和愛戴。為關愛自己的靈魂而學習。人們常說"學高為師",教師要為人師表,就必須要有高深淵博的學識。學習的本意是對知識的信仰,對人生價值的實證,對事物原理的認知,而不僅是對功利的求得。教師要解放思想,找到自我,不讓自己庸俗,就得學習。學習應該成為教師的一種生活方式:讓讀書像呼吸一樣自然。惟其如此,教師才能以自己的書卷之氣去熏陶學生呢個,使之熱愛學習,與書為伴,成為學習型社會的"學習者"。學習著,百分百;努力著,百分百;成長著,百分百!MSN()〔學習著,努力著,成長著--《做一名學習型教師:教師專業發展的務實行動》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④ 如何通過聽課評課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的讀後感

瑞士作家凱勒說:「一本好書就像一艘航船,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無限廣闊的生活海洋。」書籍是哺育心靈的母乳,鑄造靈魂的工具,啟迪智慧的鑰匙。讀書,可以豐富一個人的有限人生,它雖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能拓展人生的寬度;讀書,使我們的精神世界豐富多彩,生命之花永遠燦爛,事業發展光明無限。近期,我認真地通讀了沈毅校長崔允漷教授主編的《課堂觀察—走向專業的聽評課》一書,使我更能體味到培根所說的:「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筆記使人准確。」這句話的深切的現實意義。

作為教師,對於聽評課並不陌生,在日常的教學中,既是教師的必修內容,也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必要手段,由此而引起學校、領導和教師的高度重視。每個學期,學校都會給教師布置聽課任務,並要求各個教研組認真組織評課活動,以期促使教師改進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而應如何聽評課,則一直是教師心中的一個盲點。如何引導教師聽評課,對教師進行有效的指導,也是很多領導幹部心中的一個疑惑。現實中,學校規定每位老師每周或者每學期都要堅持聽課多少節,至於效果就很難預料了。老師完成任務也罷,真正學習也罷,都會鄭重其事地提著椅子、懷著課本去聽課。至於聽什麼,如何聽,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評課也是一樣,同科老師往一塊一湊,煞有其事,都是很正常的事,至於這節課的優缺點,老師們卻大多隻談優點,至於缺點則諱莫如深了。個別組甚至在一起拉拉呱,說閑話。因為在他們心裡,只要完成了學校布置的任務就可以,聽課、評課只是搞搞形式、擺擺樣子罷了。想想我們老師,一學期聽了很多課,但大多數老師只是簡單記錄一下教學環節,課堂反映,教學設計是否合理以及學生的課堂回答情況。教師評課方向不明確,而且教師聽課關注更多的是教學設計和教師的課堂活動,對學生的學情則很少關注甚至忽略。

《課堂觀察——走向專業的聽評課》一書,它是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素質教育課程評價體系研究」研究成果之一,它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基於理論與實踐對話的教學創新研究」研究成果之一,它是華東師范大學「985工程」二期哲學社會科學「教師教育理論與實踐」創新基地建設成果之一。

書中列舉了課堂觀察框架,課堂觀察的工具,從學生學習的緯度、教師教學緯度、課程性質緯度、課堂文化緯度四個方面詳細列舉。對教研組研究活動提供了內容基礎,教研組可以基於課堂觀察的目的任務和規則開展日常性的觀察活動,各自承擔相應的職責,然後規范地開展聽評課活動。有助於保持一種長期的合作關系,教師的專業發展就會更快。讀來深受啟迪,頗感獲益匪淺,讓我學到了很多新的聽評課方法。教學底線、評課標准、觀察點、觀察量表等等,一個個嶄新名詞的出現,標志著一種新的聽評課範式的創新,在我們感到新鮮的同時,也有了操作的方向,非常感謝崔教授及其合作團隊的貢獻,使我們對聽評課有了新的審視,並在反思中逐步有了新的設想。

透過這本書,我意識到,課堂觀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觀察者帶著明確的目的,憑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關輔助工具(觀察表、錄音錄像設備等)、直接或間接(主要是直接)從課堂情境中收集資料,並依據資料作相應研究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這本書,給我們確立了課堂觀察的科學的流程。即:(1)確立研究問題。課堂是一個復雜的教學空間,其中有教師的教學活動,學生的學習活動,課程的呈現過程以及他們之間互動構建的課堂文化。無論哪一方面出了問題,都會影響教學質量。研究課堂實際上就是研究問題。作為課堂研究的問題,首先是真實的問題,是在這個教師執教的這個班級里目前發生的問題;其次是值得研究的問題,是若干個小問題中的核心問題,再次是能夠研究的問題,是執教者和觀察者的能力和水平足以駕馭的問題。(2)選擇觀察焦點。研究問題確立以後,就要對問題在教師或學生那裡的行為表現做出假設性判斷。無論是執教者還是觀察者,都有著大量的一般性的課堂教學經驗,對問題可能的行為表現也有模糊的感覺。所謂選擇觀察焦點就是把這種感覺進一步思考澄清,假設問題與行為表現之間有一定的因果關系,並據此選擇觀察焦點。(3)記錄課堂行為。圍繞觀察焦點,運用記錄表格,把課堂行為記錄下來。要比較詳細記下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對象,做了一件什麼事情。事情的開始、過程、結果是什麼。盡可能地實事求是,不要主觀猜想。(4)作出分析推論。根據課堂記錄,分析推論出問題所在,以證明假想的觀察焦點和研究問題之間的邏輯關系。同時,使問題的細節得以裸露。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記錄材料並不支持假想,也應該坦然承認。還要注意,分析推論不要過度。(5)提出改進意見。所謂「改進意見」就是改進行為的意見。對教師來說,就是教學行為,對學生來說,就是學習行為。這里,淡化那些充實知識、提高技能、提升理念之類不著邊際、不具有操作性的意見,也淡化那些需要長時間積累才能顯效的意見。

透過這本書,我進一步意識到課堂觀察的目的,對於自己來說,既然主動地走進了他人的課堂,當自己走出他人的課堂時,也就得問自己一句話:我在他人的課堂中得到了什麼?這才是課堂觀察最為根本的目的。對個人而言,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在觀察他人的課堂時,重要的是學習他人的課堂經驗;在反省自己的課堂時,重要的也是發現自己的課堂經驗。意識到並自我肯定了自己的課堂教學經驗,是學習他人的課堂經驗與拓展自己的課堂優勢的前提。課堂教學是一項非常個性化的工作,這就意味著每一位教師都有著屬於自己的獨特的課堂優勢;只不過你的課堂優勢可能多一點也可能少一點;你的課堂優勢可能被別人認可也可能被別人否定而已。但是,沒有一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是一無是處的,只不過我們在評價教師的課堂教學時,要麼通過教師間的相互比較來進行,要麼以你是否足以勝任課堂教學職責為標准,而不是盡力去發現屬於你自己的課堂優勢。在教師比較的過程中,只認為課堂優勢多於他人的教師與課堂劣勢少於他人的教師才是優秀的教師;在以課堂教學職責為標准來評價教師時,只認為課堂優勢超過課堂教學要求與課堂劣勢低於課堂教學要求,才是合格或者優秀的教師。

作為教研組長,聽課是工作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會不會聽課,如何通過聽課指導教師提高課堂授課水平,對教師的專業成長,對學校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對教學質量的提高,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反思自己以往的聽課,確實存在很多問題,「效率低下」,「隨意性較大」,往往評價不深入、不透徹、不到位,起不到良好的指導作用,現在想來是多麼地幼稚。讀了《課堂觀察》這本書,讓我有了一個新的認識,拓寬了思維,更新了思路,明確了方向。在《課堂觀察》這本書中,就如何改變聽評課存在的問題,崔教授提出了三大轉變:簡單變復雜、對立變理解、業余變專業。崔教授指出,最重要的是改變我們自己的思維方式。要考慮個體、時間、空間、情境等多種因素,把小整體放到大整體中去思考。必須正視教學的復雜性,以發雜的思維和觀點去看待教學活動。無論是聽評課的動機、過程還是結果,都要主張多樣性的統一,並且多樣性之間必須要有必要的張力。「還應該從對立思維改變為理解思維。」崔教授強調,參與聽評課的人需要考慮以下三點:一是基於「現場」,要充分考慮時間、空間、資源等因素就此課論此課,不要作過多的類推或假設。二是要充分考慮教師本人的獨特性,挖掘上課教師好的東西,讓他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三是在評課時,談到存在的問題,最好「體諒優先」,要有證據、有針對性、有建設性地提出問題並共同探討解決方法。「除了在態度方面的改變外,最需要改變的就是「用業余的思維活方法處理專業的事情」。傳統的聽評課中,缺乏聽評課的專門知識與技能,也缺乏專門的「聽課人才」。其實,有了上課能力或研究能力,不等於就有了聽評課的能力。崔教授建議,一是要注重對「聽評課」的研究;二是需要對教師進行專門的教育或培訓;三是要明確聽評課的主體應該是教師特別是同科教師,而不是誰都可以充當聽評課者。對此,我深感責任重大,反思自己的聽評課,往往是聽的多,而研究少。缺乏應有的理論培訓,能力不足。對於非專業學科涉獵少,把握不夠。今後,應當在學習專業理論的基礎上,加強對聽評課的研究和探索,尤其是要學習各學科的專業知識,了解各學科的特點,掌握各學科的評價要求,從而在聽評課中,觀察到位、評價滲透、指導有力,促進學生有效學習,推動教師專業成長,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加快學校內涵發展。

教育需要智慧,也需要努力。我越來越覺得,一名好老師、好領導,不僅需要有淵博的知識,滿腔的熱情,更需要有專業知識。時代呼喚有智慧的教育,要求老師保持一種「不老」的心態,時時創新,才能全面推動教育發展。教師不僅應該成為教育者,更應該成為研究者,讓我們為了學生的發展積極行動起來,讓聽評課更規范、更有效。

⑤ 教師專業成長教師應具備哪些課程智慧讀後感

教師專業成長讀後感
為了更好的提高老師們的專業水平,學校為我們每個老師訂購了劉良華老師著作的 《教師專業成長》——教育講演錄,這本書共有五講,分別為教師應具備哪些課程智慧、教師應具備哪些教學智慧、管理智慧和人格智慧,怎樣通過行動研究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三講教師應具備哪些管理智慧?因為我認為管理智慧是一個老師應該必備的。
管路智慧分為三部分,民主管路、管路技巧和教師威信。
民主管路,什麼叫民主?就是尊重學生。劉老師提供的一個案例,是魏書生老師的講座,很多老師做班主任,遇到問題的時候,在學生面前流眼淚的時候,回到家裡就開始看魏書生的書——看魏書生究竟是怎麼跟學生交往的。民主管理的核心精神是「讓學生自己做主」。輔助的辦法是讓學生幫老師,然後是學生之間相互幫助。
教師是否有管理智慧,是否有管理的「大智慧」,就在於這個教師是否能夠培育學生的民主精神,讓學生「過民主生活」:讓他的學生自己做主,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我說話有人聽」的體驗。
最後一點是教師威信,一個教師在學生那裡是否有威信,取決於這個教師是否能夠讓他的學生敬畏而喜歡。我們可以詢問自己:我要讓學生敬畏我,我做到了嗎?如果做到了這一條 ,緊接著可以詢問第二條:我要讓我的學生喜歡我,我做到了嗎?
這就是劉老師所理解的教師的管理智慧,作一個總結:教師要培育學生的民主精神,教師要有一些管理技巧,教師要有威信。
該放手時就放手「,」老師不是保姆「,我們要學會」鬆手「,讓學生自己去創造一片湛藍的天空!

⑥ 教師專業成長——劉良華教育講演錄讀後感

[教師專業成長——劉良華教育講演錄讀後感]教師專業成長——劉良華教育講演錄讀後感 劉良華老是以什麼老師最受學生歡迎為切入口,引出教師之所以是專業的特質:課程智慧、教學智慧、管理智慧和人格魅力,並結合自己的理解以優秀教師為範例暢談四類專業素養在教師教學現場的具體表現和如何吸納,教師專業成長——劉良華教育講演錄讀後感。值得一看。 一、什麼樣的老師最受學生歡迎? 1.像父親一樣言而有度《放牛班的春天》 2.像母親一樣慈愛《鄉村女教師》 3.實習教師《麻辣教師》 4.寬容的老師《音樂之聲》 5.帥哥老師《十八歲的天空》 6.溫柔的美女老師《蒙娜麗莎的微笑》 7.風趣幽默的老師《春風化雨》 8.充滿愛心的老師《燭光里的微笑》 9.以身作則的老師《一個都不能少》 10.有真才實學的老師《大宅門》 二、教師的專業智慧 1.課程智慧:顯示於教師的備課行為。 (1)吃透教材 (2)補充教材:教師的粉筆字、身體語言、尋找的其他資源、老師自己的個人智慧(老師的閱讀、技藝和思想的批判性) 加法原則 (3)更新教材:「做正確的事情比正確的做事情更重要」減法原則+加法原則 首先改變教材,才能改變教法,我們必須去考慮課程問題,稱之為課程智慧。 2.教學智慧:顯示於教師的課堂行為。 (1)傳道:教師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對學生構成影響。 ①激情感染:一個老師上課有沒有激情,取決於這個老師的生活態度,他的生活態度會以看不見的方式感染他的學生。 我們的老師自己要有夢,讓自己有希望,讓我們活在我們的希望中,活在我們的夢想中。 ②一個好老師是學生的精神領袖 ③我們要有自己的教師氣質:高雅、睿智、親和 (2)授業:傳授基礎知識及相關技能。 ①玩游戲:及時反饋 ②認地圖:整體學習。地理課的定位;學畫畫的「致廣大而盡精緻」;數學中的母題思想;英語教學中細節教育和整體教育的研究,觀後感《教師專業成長——劉良華教育講演錄讀後感》。 「簡單就是好的;越簡單越好;最簡單最好」——杜子華先生主講的《英語成功學》 ③學走路:親自嘗試,主動學習。 (3)解惑:引起學生主動學習。讓學生有困惑之後,再引導學生解決困惑。 真正的幫助是讓學生「擺脫一個人對另一人的依附」。 傳道、授業、解惑三個要素加起來教師的教學智慧。 3.管理智慧 (1)民主管理:培育學生的民主精神,讓學生過民主生活;讓學生自己做主,讓每個學生都有「我說話有人聽」的體驗; (2)管理技巧:萬瑋的《班主任兵法》剛柔相濟、先製造痛苦再出面拯救等民主管理的輔助策略 (3)教師威信:(愛心和敬畏)民主管理的前提 「我要讓學生敬畏我,我做到了嗎?我要讓學生喜歡我,我做到了嗎?」 4.教師的人格魅力 (1)主動精神 ①創造性地執行:工作條例變成工作范圍 ②控制感:受折磨的動物死亡原因,不是生理的痛楚,而是無助的情緒和控制感缺乏 ③生涯設計:尼采說:「一口好牙,何一個強健的胃,這就是我對你全部的期待。」遇到困難,要用你意志力把它咬碎,要用你能承載重量的品格把它消化掉。 (2)樂觀心態 ①寬容精神:是一種「人不知而不慍」的修養。 ②賞識意識 (3)生活情趣:教師讓自己有歡樂感,然後,他也能讓他的學生有歡樂感。 ①過有情趣的生活 ②生活在愛與被愛的生活中 ③生活在自己的作品中 三、怎樣通過行動研究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1)教師學習 ①拜師 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的學習大量地充滿默會知識和隱性知識。 結對子、參師 ②閱讀 讀書和讀圖(教育電影、電視、錄像) ③進修 (2)教師行動 ①校本課程開發 ②校本教學研究:用行動研究的方法研究教學問題。 ③校本管理研究:用行動研究的方法研究學校管理的問題。 範例:「和學生一起寫日記」 真正的行動研究一定是教師自己的研究,是自己在課堂里發現的問題;所研究的問題能改進自己的工作實踐;能比較周全的考慮怎麼解決提出的問題;發表或公開。 (3)教師發表:教師在自己的博客里發表自己的研究成果。 讀後感,閱讀日誌; 觀後感,觀察筆記; 做後感,行動研究筆記。

⑦ 教育教學類讀後感

[教育教學類讀後感]《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一書是選取20世紀70年代以來特別是90年代以後世界課程與教學理論名著加以編譯,以為東西方課程與教學理論的對話提供一個平台,教育教學類讀後感。在本書里,作者范梅南教授不時地例舉出父母和學生的生活經歷和教師的教學經驗方面的例子,不斷地提醒作為教師的我們與自己所教的兒童間的替代父母的關系。因為在學校里教師對其所管轄的學生負有像父母親般的責任,教師們對他們所教的孩子寄予希望,能建立起對學生的深厚感情和喜愛。這就是要做一個受學生歡迎、愛戴的好教師。一個好的教師究竟要具備哪些最基本的素質呢?來看一看書里的解釋:職業使命感,對兒童的喜愛和關心,高度的責任感,道義上的直覺能力,自我批評的開放性,智慧的成熟性,對兒童主體性的機智的敏感性,闡釋的智力。對兒童需求的教育學的理解力。與兒童相處時處理突發事件的果斷性……最後,幽默和朝氣蓬勃也很重要。綜上所述,其實仔細讀讀看看,這與我們現在所進行的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培訓要求大相徑庭。經過幾年的學習培訓,我們也逐漸認識了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意義。教師不僅是一種職業,更是一種專業;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點不在於學習專業知識,而在於提高專業能力和專業道德品質。學會愛每一個需要愛的學生,這是每一個教師都應具備的基本師德。同時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過程也是教師認識自我、提升自我價值的過程;主要途徑是對教學進行持續不斷地研究和課堂教學改進計劃的實施性反思,讀後感《教育教學類讀後感》。優秀的教師不僅是有知識、有學問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專業追求的人,不僅是高起點的人,而且是終身學習、不斷自我更新的人。書中談到教學機智的表現方式時是這樣解釋的:教學機智主要體現在與孩子們相處時的關心取向上。這與其說是某種可觀察到的行為表現還不如說是一種主動建立起來的關系方式。它可以表現為自身的剋制,對孩子經歷、體驗的理解,尊重孩子的主體性,潛移默化的影響,在情境中充滿自信,還可以表現為一種臨場的天賦。我們要正確地認識到教師更多的是作為學生做人的引路者,學習的協助者、支持者、促進者,而不再是灌輸者、控制者。把自己和學生看作是同樣具有鮮活生命和人性尊嚴、同樣具有豐富情感和獨立人格的生命個體。用自己的語言、沉默、眼神、動作、建立氣氛以及樹立榜樣來加以調和的。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可以用教師的兩種眼神來比較一下,一種眼神:居高臨下的冷靜觀察和判斷的那種默然的分析性的眼神;另一種眼神:實際上建立接觸並在與孩子的對話當中搜尋教育理解的那種同情、支持的眼神。前者僅僅觀察孩子行為的眼神是將觀察的對象(學生)物化;而後者機智的眼神則將對象主體化,讓學生產生一種可以接觸靠近的感覺,從而使得師生之間建立親密的關系成為可能。讀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要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多注意教學中產生的各種現象和經歷。因為教學機智就蘊涵在其中。《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讀後感 本人雖是學理的,但是自小酷愛文學,談不上熟讀四書五經,也沒有什麼大作發表,但是一般的著作、雜志之類不屑於讀。對於文學而言用一句俗話來說就是眼高手低。 拜讀姜大源先生之大作--《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首先最有感觸的就是其作者的文學底蘊。翻開姜教授的前言,立即吸引了我。姜教授思維之創新、文筆之犀利、用詞之幽默、才情之橫溢,讓人佩服。我一看前言就感覺到姜教授絕對不屬於現今摘超成風,產量高質量低的出版界的文人墨客。 全書一共四章,讀之感覺內涵頗深。有一些是我作為職業學校的新生代教師能夠接觸到的,或者現在能夠領悟的,還有一些高深的理論還需要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的學習、分析和總結。我從著作中堅信了一個信念,職業教育的未來是光明的。從德國、日本等國家的職業教育分析中,我看到了中國職業教學的發展方向。尤其姜教授提出的職業教育作為不不同於普通教育的另一種類型的教育的觀點,讓所有的職業教育工作者信服、鼓舞、欣慰。作為新的專業長,我熟讀了姜教授著作中的職業教育的專業論,我認識到了自己在對職業教育、對專業建設上的錯誤認識和不足。我了解了職業教育專業建設的理論模式、方法策略等,針對本專業,我將繼續研究姜教授之著作的內涵,理論與實踐結合,理論與我校實際結合。另外對於教師而言,我細品了姜教授著作中關於課程開發的內容,我看到了我院的差距,也看到了努力的方向。 對於這本職業教育中的聖經,我的領悟還是有限的。聖經不是只用來讀的,重要的是我們要按照其科學的方法怎麼去工作。〔教育教學類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閱讀全文

與教育教學教師專業發展的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