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為何要實現課堂教學公平性

為何要實現課堂教學公平性

發布時間:2021-01-31 15:56:25

Ⅰ 怎樣才能做到教育公平讓學生在一個公平的教學課堂中學習。

陽光課堂的內涵概括為六個字:公平、高效、發展。最基本的表現就是公平。教師應在課堂上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孩子,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沐浴老師愛的陽光。課堂教學,作為教育過程中一個具體而且相當重要的環節,對教育公平的實現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那麼,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如何體現教育公平呢?
一、在教學心理上體現公平
教師的心理期待和心理暗示在課堂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會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規范學生的學習行為,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本著「五個手指都不一樣長」的意識,摒棄以成績的優劣和學生個體差異(家庭、性格、表現、相貌等)有意無意所作的心理期待和暗示,改而以個性發展的均等觀照每一個學生,給有著不同特長的學生以相關的特有期待和學生參與機會均等公平的心理暗示,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與教學氛圍。
二、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體現公平
教學中,我們對課堂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安排應尊重學生差異,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多層次的、開放性、可選擇的學習內容,給學生提供公平受教育的可能。如練習題的安排應注重模仿性練習、基礎性練習、綜合性練習、開放拓展性練習等相結合,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布置作業要難易適度、多少適量。
三、在課堂的動作行為上體現公平
1. 教師應該在站坐行走上給予學生一個為人師表的表率引導作用。端正、挺拔、向上、有朝氣的站姿對全體學生的學習心理有著積極的意義,教師的站位又直接體現著教師的公平意識;端正、優雅、穩當的坐姿,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心理狀態;自然、大方、協調的行走姿勢則給學生以美的熏陶;整潔、得體、大方的衣著,合適、淡雅的打扮,直接影響學生的思想、學生的評價,學生的心態。這些都可以體現起碼的尊重學生、尊重自己的教育公平精神。
2.教師的眼神在課堂教學中有著非同尋常的作用——眉目傳情心!心中有生則滿眼是愛。一般來說,教師正在講課時,眼光應延及每個學生且顧盼神飛;當教師與學生親密接觸時,教師的眼光應和藹、親切、且目光交融;當教師正在處於嚴厲批評教育學生時,教師的眼神應嚴厲且直視學生。
四、在教學過程的師生互動交流中體現公平
1.以學生為本,採用靈活多樣的課堂組織形式 ,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差異實施分層教學和合作學習等教學組織形式,使課堂上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不僅注重了學生的差異性,又保證了每一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
2.設計多樣、多層次的問題,結合教學內容設計思維含量低的、較高的、高的多層次的問題,以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學生的思維能力程度,讓全體學生平等地享有「思維權」「表達權」。
3.協調師生地位,實現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之間平等的多重對話。
五、在「有效學習時間」的調控上體現公平
表面上看,課堂時間對每個學生來說都是相同的,但是相同的時間對每個學生成長的實際意義卻是不同的。整節課注意力集中的學生受到教育的程度就高,而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受到的教育程度就低。因此,教師要通過激發學生興趣,加強課堂常規管理等方式盡可能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使學生受到公平的教育。
六、在教學評價中上體現公平
1.要對不同學生學習活動目標進行不同的定位,應尊重學生基礎的差異,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預定不同的目標,以此衡量學生的表現。
2.評價時不能只看到學生表現中好的一面,更不能只看到差的一面,要全面地看待問題,並做出主要以激勵性與矯正性相結合的評價。
總之,教育的對象是人,而人在人格、尊嚴上是絕對平等的。教師要在人格、尊嚴上公平地對待每個學生;但人在知識、能力等方面客觀上是存在差異的,不同的教育環境中人所能享有的教育資源也是不均等的,因此教育的公平又是相對的。在課堂教學中,作為教師,我們唯有克服自我意識心理和行為表現上所體現的偏見和不公平,在尊重差異的基礎上,樹立公平對待學生的意識,時刻提醒自己教學是面向所有學生的,並隨時對自己不公平的教學行為做出適當的調整,才能在教學過程和結果上無限接近公平。
我們的口號是:給一點陽光,讓孩子在課堂上燦爛起來!

課堂教學中的教育公平問題

——對一個課堂教學案例的分析

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系 余維武

教育公平一直是教育界所關注的問題之一,近年來,隨著人們民主平等觀念的深人,隨著人們的權利意識的覺醒,也隨著建設和諧社會的目標的提出,教育實踐中的公平問題遂重新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之一。但是,以往的相關討論和研究,大多是從宏觀的制度或者政策方面進行的.而很少從微觀的層面進行探討。實際上,很多教育實踐中的公平問題發生在微觀層面。本文即試圖運用倫理學的一些相關概念和理論,對一個常見的課堂教學案例進行微觀分析,期望能引起對這個問題的關注和思考。

一、一個供思考的案例:被教育遺忘的角落

布置完學生的課堂練習,柯老師站在講台上,看著趴在桌子上酣然入睡的幾個學生,心裡無奈地嘆了一口氣。在講課的過程中,這幾個學生一直在睡覺。但只要他們不影響同學們上課,柯老師就不想花時間去管他們。
柯老師是某初級中學的一位數學老師。在教學的同時還擔任班主任工作。學校每個班的學生人數有六十多人。由於近年學校招收了大量擇校生,故班裡學生的學習水平參差不齊,程度最低的連小學畢業的水平都達不到。如何在教學時兼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這一直是柯老師感到非常棘手的問題。柯老師的教學任務非常繁重,每周要擔負18個課時的教學任務。客觀上她很難抽出更多的時間、有更多的精力給這些學生補課;同時,現在學校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學校要生存,要發展,就要千方百計提高自己的升學率。不管人們如何詬病,在唯文憑是舉的東方社會里,升學率是一個學校生存發展的關鍵。在這個競爭的時代里,柯老師和她的同事們都感覺到了撲面而來的危機感。發展才是硬道理。為了生存,為了發展,柯老師和她的同事們常常是超負荷地工作。必須趕在時間的前頭!為了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復習,柯老師們常常要加快教學進度。在這種情況下,柯老師很難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指導學習水平最低的學生身上。雖然,出於一個老師的責任感,柯老師還是盡可能指導他們的學習。但由於差距實在太大,成功的希望實在太過渺茫,這幾個學生早已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與熱情,故柯老師的努力收效甚微。於是在上課過程中經常出現聽不懂的學生在聊天的現象。柯老師不得不經常花時間來維持課堂秩序,而這又影響了教學的效果與進度。柯老師很煩惱,同學們意見也很大,但柯老師也知道,要求這些聽不懂的學生每天靜靜地在課堂上坐上幾個小時也不可能。思慮再三,最後柯老師不得不採取某些妥協。柯老師與這幾個學生約定:只要他們不影響大家上課,他們在課堂上做什麼都可以,並且把他們的座位調到教室後面。這幾個學生看上去很高興地答應了:免去枯坐的痛苦,這正是他們所希望的。
於是,從此之後,課堂上就出現了這樣一幅有趣的景象:柯老師與其他學生在認真地上課,而這幾個學生則在做著他們喜歡的事:看小說、漫畫,或者乾脆趴在桌子上酣然入睡。大家似乎井水不犯河水,各得其所。
又一節課。布置完作業,柯老師看著教室後面那幾個自得其樂的學生,心裡不無愧疚地想:幸好學校最後還是會讓他們順利畢業的。想到這,柯老師沉重的心似乎輕鬆了一些。

二、對案例的分析

(一)從公正概念出發的分析
如何評價柯老師的做法?在這里,無疑是一個關繫到分配教育資源的問題。為了分析這個問題,讓我們首先引進亞里士多德的公正定義。亞里士多德認為,公正在於同等地對待同等的人,不同等地對待不同等的人。
亞里士多德所謂同等地對待同等的人,其意思是,在相關特徵上情況相同的人有權受到相同方式的待遇。例如,兩個處於同一學習水平的學生應該享有同等的教育資源,如相同的師資條件,同等的教育設施,相同的受關注程度,同樣的參與學習,表達與交流的機會等等;另一方面,這意味著人若在相關特徵上各不一樣,則應受到不同的待遇。在這里,每個學生都理應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享有自己能從中受益的教育資源。判斷是否公正的標準是,學生是否從所給予他們的教育資源中受益。基於此,衡量分配給學生的教育資源是否公正的標准,不在於教育資源的多少,而是在於是否恰當,這種恰當包括資源的數量、質量、類型,提供的方式等是否能讓學生從中受益。如果提供給學生的教育資源數量足夠多,但卻超越了他目前所能接受的水平,從而造成了他學習上的挫敗感,這同樣不能說是公正的。
在這里,就涉及到一個確定什麼是相關特徵的問題。就與教育所涉及的特徵而論,我們通常認為學生的能力、需要及興趣等等是相關的特徵。這又引出了另一個相關的問題,教育資源的分配(待遇)怎樣與相關特徵發生聯系?通常我們會假定能力差異與一個人所受教育的類型與數量有關。但是,我們應該怎麼來決斷向能力不一的人提供什麼樣的教育資源?例如,我們可以這么認為:能力低的學生理應比能力高的學生得到更多的教育資源,因為他們需要更多的教育資源。但我們也可以這么認為:能力高的學生理應得到更多的教育資源,因為他們能夠利用更多的教育資源。
學生不能自己決定擁有自己所要或所需的教育資源。那麼,作為教育者,我們怎麼去抉擇學生所應享有的是什麼樣的教育資源?我們能否這么認為:由於此人具有某種特徵,他或她就應當受到某種教育。無疑地這樣的思維方式只有在各種需要從不發生沖突的條件下才有可能,但同樣無疑地這樣理想的條件幾乎是不存在的。
(二)從兩種相沖突的理論出發的分析
從公正的概念出發來討論教育中的公平問題,似乎難以得出一致的觀點。即使我們在原則層面可以達成一致的理解,但是,一旦涉及到具體的實施,這種理解往往就產生了分歧。
為了繼續進一步探討這個問題,我們不妨換一種視角。在這里,我們試圖引進結果論者與非結果論者的相關理論進行分析。
如何判定柯老師的做法?結果論者認為,必須根據促進最大多數人最大的善的原則,作出關於怎麼分配資源的決定。如果付出幾個學生的福利能夠換取全班的平均福利的提高的話,則這樣的交易不但允許,而且需要。為了教學的順利進行,付出這樣的代價是值得的。
結果論者同樣也可以用諸如受益能力這樣的相關特徵來解釋柯老師的做法。結果論者認為,如果我們根據受益能力分配教育資源,就會把它們投向給人人創造最大的善的地方。無疑地,在結果論者的眼中,柯老師的做法是最經濟,收益最大的。為什麼要把過多的精力投向那些絲毫沒有升學希望的學生身上呢?這樣做,不但於事無補——柯老師曾經的努力業已證明了這一點,而且由於把過多的時間與精力投向這些沒有升學希望的學生,勢必影響到對那些有升學希望的學生的關注程度,最終影響到他們的升學。說不定,在這些有升學希望的學生中間某些人,就因為得不到足夠的關注——這需要柯老師的時間和精力來保障——而失去了升學的機會。這對於他們無疑不能說是公正的。相反,如果柯老師把更多的時間花在那些有升學希望的學生身上,就很有可能大大提高他們升學的機會。況且,柯老師似乎也用不著為自己如此的做法而愧疚。給那些學習水平最低的學生以相對的自由,這不正是他們所希望的嗎?這樣看來,功利主義者的主張是明確無疑的:只要能夠提高絕大多數人的福利,犧牲少數人所應享有的福利不但是允許的,而且需要。為了保證那些有希望升學的學生能夠升學,犧牲少數幾個沒有希望升學的學生所應享有的教育資源是值得的。況且,這幾個學生也自願放棄自己所應享有的權利。實際上,就算他們不是自願放棄的,照功利主義者的觀點看來,他們也必須放棄。
這里還有一個疑問,即這種放棄或交易可以達到何種程度?功利主義者的回答其實非常簡單:只要能夠保證班上絕大多數人升學的機會,則這種放棄或交易可以隨便到任何程度。這種程度是沒有限度的,也與自願無關。只要有需要,就必須作出這種犧牲或交易。就是這樣。
那麼,非結果論者又是如何看待柯老師的做法呢?非結果論者首先關心的是每個人的尊嚴與價值都應得到同等的尊重。為了每一個孩子的發展,這是素質教育的出發點和宗旨。每一個學生的尊嚴與價值都有其獨特的價值,都應得到同等的尊重。從這點出發,非結果論者認為,任何用一個孩子的教育同所有人的福利作完全以至廣泛的交易,都沒有對那個孩子獨一無二的價值給予恰當的尊重。這種尊重勢必要限制用少數人的福利同絕大多數人的福利作交易的程度。但這個限度是什麼?為了分析這個問題,下面我們引進羅爾斯的一個觀點。
約翰·羅爾斯在其《正義論》一書提出了一個差別原則:只有當不平等有利於最不利者的最大利益時,這些不平等就是可容許的。否則,則是不容許的。把這條原則與前面所述同等地尊重人這一觀點結合起來,我們就有從處境不利者的角度判斷不平等的必要。我們思索應採取的做法,都應該能表明處境不利者同他或她所能成為的處境好的人是一樣的;現在的任何不平等都必須表明是為了造福所有的人(包括得利少的人)。
用這些觀點衡量柯老師的做法,我們就會要求對柯老師的交易作出限定。是的,所有的人都應被看成是有價值的目標,每一個人獨一無二的價值都應受到同樣的尊重。不能因為少數幾個學生完全沒有升學的希望就放棄他們;不能為了保證班上大多數人的升學而犧牲少數人的教育權;不能因為他們影響教學秩序就把他們安排在被人遺忘的角落,即使他們自己樂意那樣做——實際上,當他們年長成人,一旦他們覺醒過來,一旦他們有朝一日認識到他們的價值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一旦他們醒悟自己並未享有按他們的權利所應享有的教育資源,一旦他們意識到他們成了教師交易的犧牲品,他們會怎樣看待我們的教育,我們的學校,我們的教師?他們或許會從中形成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為了一個貌似合理的目的,可以隨便犧牲某個人的福利,這種犧牲可以隨便到任何程度。並且把這個觀念遷移到他們的生活與工作領域中去。不能為了保證班上大多數人的升學而犧牲少數人的教育權。總之,照非結果論者的觀點看來,柯老師的所有的理由都不成其為理由。每一個人的價值都應得到同等的尊重,不管他有沒有升學的希望。因此,柯老師必須去關注這幾個能力低下的學生,盡最大可能使他們獲得最大的進步。或許,無論如何他們都升不了學。但是,條條大路通羅馬,人生的道路並非僅有升學一途。他們能夠進步到他們所能達到的程度。這種進步或許就為他們日後離開學校後的學習打下了必要的基礎。
這里還是有一個問題。柯老師抽出多少時間和精力用在這幾個學生身上才是合理的?如果我們的責任就是為處境不利的孩子謀求最大的福利,那麼柯老師所花時間與精力實際上是沒有限制的。只要這幾個學生不斷進步,只要班上其他人不落在這幾個學生後面,他們就在事實上有權排斥其他學生而無限制地佔有柯老師的時間。這樣的結果確實又是不公正的。它要求我們樂意以全班學生的重大進步與少數幾個孩子的少量進步作交換。這不可能是公正的,但它確乎又是前面訴求過的原則所要求的。
所以,似乎有必要作一個修正,這就是,有必要限制用少數幾個人的進步同絕大多數人的進步作交易的程度。如果這種交易影響了班上絕大多數人的進步和升學,那麼這種交易就必須停止,即使這種交易繼續下去會使這幾個學生得到提高。尊重每一個人,既要使這幾個水平底下的學生獲得他們所能達到的進步,又要保證班上絕大多數人的進步和升學,使每一個學生都獲得他們所能達到的進步,這似乎是一個再完美不過的結果。但是,柯老師能做得到嗎?我們目前的教育能做得到嗎?盡管心存疑慮,但「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這確實是素質教育所追求的目標。

三、結語

從上述對有關案例的初步分析,我們可看出,教育實踐領域中的公平,是一個異常復雜的問題。它不僅發生在教育實踐的宏觀層面,也發生在教育實踐的微觀層面。對這些問題,單純從不同的概念,不同的理論出發,我們似乎都可以作出有力的證明;但是,面對異常復雜的教育實踐領域,這些概念和理論的解釋力往往又顯得蒼白無力,或者是在原則層面上雖可得到一定的共識,但是一旦落實到實踐層面,往往就出現了分歧。可以這樣說,我們不僅需要進行理論上的探討,也需要具有足夠的實踐智慧,耐心、謹慎、熱情地不斷地創造條件,才有望盡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復雜的教育公平問題。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見過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整體教育水平已經得到了相當大的提高,教育設施也得到了較大發展。但是由於我國人口眾多、低於廣闊,各地區經濟文化發展極不平衡,因此,我國的教育公平雖然已經得到很大的改善,但仍然存在著顯著的差距和一些突出的問題。
我國教育的不公平有很多的原因。長期以來我國教育就存在則會城鄉、東部和西部巨大差距。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城鄉之間、東西部之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加大,也直接變現為教育發展的不平衡。
教育體制和機制的原因也是教育不夠公平的一個重要原因,教育財政由政府負擔,保障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公共財政體系尚不晚上。同時,長期存在於社會上的一些不正確觀念也成為阻礙教育公平步伐的阻力。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一部分。同時,教育關系著一個人的就業、個人發展等等重要問題,如果不能夠實現教育公平,就難以實現整個社會的公平和諧發展。
要實現教育的公平,就需要從多方面努力,積極行動。
首先,要積極謀求教育公平的政策和制度保障。
教育公平需要政府政策的復制,要大力推行科教興國戰略和素質教育,建設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和終身教育體系,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各教育部分和學校的學校制度研究喲啊將如何實現教育公平作為重要內容,積極探索實現教育公平的新形式。
其次,加大政府對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對中西部地區的資金投入,減少差距。
我國教育最突出的問題是教育投入不足,教育投資占國民經濟的比例遠遠低於世界水平,這就更加加劇了優先的教育資源分布不均的傾向。為此必須從政府投入和社會融資等多方面努力,耨球更多的資金投入。同時,公共教育資源要想農村、中西部氣度、貧困地區傾斜,逐步縮小城鄉、區域教育發展差距,退工公共教育協調發展。
再次,建廠教育資助制度和助學體系,推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公平配置。
要完善高等教育和高中階段國家助學金、獎學金制度,積極推行學生貸款制度,建立各種形式的獎學金制度,實施勤工助學制度,開展特殊困難補助,實行學費減、免制度,鼓勵社會各界捐資助學。
最後,積極發展繼續教育,努力建設學習型社會。
以教育信息化推動教育現代化,建立和形成遍布城鄉的公共教育服務體系,推動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相互溝通,促進學習途徑、虛席模式和學習方法的多樣化,努力創造人人皆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的條件。教育公平的實現需要全社會從多方面共同努力。之憂教育部門和學校、家庭共同努力,積極探索新的方法,同時簡介國外實現教育公平的方法,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才能夠逐漸實現教育的公平,促使社會的和諧發展。

Ⅱ 追求教育機會均等 實現課堂教學公平

教育公平,是指人們在享有接受教育的機會、共享教育的資源、享受教育的成果等方面具有相對均等的條件和公平的待遇,它包括教育起點公平、教育過程公平和教育結果公平。教育起點的公平是指:每個人受教育的權利平等和機會均等。它可以為不同的受教育者提供公平競爭的環境,劃定一條統一的起跑線。它與受教育者的先天條件、家庭背景、貧富狀況、社會地位以及所在區域沒有關系。教育過程的公平是指:分配教育資源的機制或手段是公平的;不同人的競爭規則是相同的;同時還要避免暗箱操作和作弊現象。教育結果的公平包括:教育資源分配的結果是公平的;接受教育的結果是公平的;同時還要關注弱勢群體,通過對他們的救助和補償,盡量提高他們的受教育程度,以縮小差別。
教育屬於公共領域,具有公益性質,是社會公平的基礎,也是實現社會公平的手段。倡導教育公平理念,實現教育公平價值,是教育公共屬性的基本要求,也是促進社會公平發展與完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情景訴求和必然選擇。其中教學公平是教育公平的一個重要方面,是針對當前學校課堂教學公平狀況展開的研究。
教學公平是指教學主體在教學態度、教學參與機會、教學資源配置、教學方法選用、教學評價等方面所採取的合理性行為。教學公平作為教育公平的要求與體現,是教學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學有效性的客觀要求。
一、課堂教學公平的意義
1.教學公平確保教師責任的履行。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是教師義不容辭的國家責任、社會責任與崗位責任。教師是學生的「重要他人」,其行為會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社會、家長、學校以及學生對教師都有很高的期待,教師的志向直接影響甚至決定著學生的志向。因此教師不但應該有追求公平的志向,還應堅持公平信念,在教學中踐行公平原則,促使學生逐漸掌握公平的要義。這是教學教育性的重要體現,也是教學效益的體現。如果教師無法承擔教學公平的重擔,教學公平就永遠不可能變成現實。
2.教學公平保證教學和諧。首先,教學公平有利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促進教學和諧。教學公平能使教師民主、平等地對待學生,學生之間友好相處,減少教學中的沖突與不和諧因素,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促成和諧的教學環境。其次,教學公平有利於活躍教學氛圍,有利於教學和諧發展:第一,教學公平能使更多學生獲得自主和自由,教師的一視同仁和因材施教以及豐富的活動形式增強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第二,教學公平有利於教學主體間的互相理解和諒解,提高彼此的包容度;第三,教學公平能保障教學資源分配和使用的公平以及教師對學生態度的公平。所有這些都能促成良好教學氛圍的產生,為有效教學提供環境保障。
3.教學公平保證教學資源利用的合理性。教學資源公平利用是教學公平的重要內容。首先,教學資源公平利用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對維持學生的積極性起到正向作用,對其不公平利用會使學生產生不滿情緒,甚至形成與教師的對立沖突,嚴重影響教學有效性。其次,有利於教學資源利用的廣泛性與充分性。廣泛性是教學資源利用的共時性特點,它是對全體學生利用教學資源的狀態描述。充分性是教學資源利用的歷時性特點,是每個學生利用教學資源的度。這兩方面都決定著教學資源利用的有效性程度,學生的積極參與決定了教學資源使用的充分性,而公平則解決了教學資源使用的廣泛性。只有充分性與廣泛性有機結合,才能真正確保教學資源使用的有效性。
4.教學公平有利於實現學生合理的發展。教學公平關注學生合理的發展。第一,合理的發展是關注學生需要的發展,教學公平能滿足學生的不同需要。教學公平營造了民主平等的氛圍,教師給予學生及時鼓勵,每個學生都獲得自主參與及表現的機會,滿足了自身各層次需要,實現了發展。第二,合理的發展是一種個性發展,教學公平能確保學生個性發展。每個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是教學公平的基本要求。差異教學就是為了體現教學公平,保護與發展每個學生的個性。第三,合理的發展必然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發展,公平能促使學生自主發展。教學公平重視學生參與,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保障他們的個性化和自主學習,這是保證教學有效性的前提之一。
二、課堂教學存在的不公平問題
1.課堂教學中人格尊嚴不平等。教育是一種「成人」的教育,人之所以為人,在於人的尊嚴,人格尊嚴的平等性是課堂教學公平最基本的前提。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尊重每個學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權利和發展的機會,平等地對待每位學生。然而在現實的班級授課制的課堂教學中,由於過於強調標准化、統一化、效率化與規模化,學生得不到應有的尊重;片面強調智力的發展,忽視了學生的情感、心理及其個性的健康發展;經常違反紀律的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則更是受到忽視和「專制」;後進生在教學活動中受到了冷落;教師常常會因為暈輪效應而誇大優生的優點、忽視了他們的缺點,同時又會擴大後進生的缺點、無視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由於學校、教師、家庭以及社會片面地追求教學的工具效益,有許多邊緣學生在教學中成為另一些人的階梯而被文明的教學所拋棄。
2.教學資源分配的不公平。生活在同一課堂的不同學生,無論其具有何種家庭背景、個人稟賦、人格特點和智力水平,都應該公平地分享課堂教學資源。公平分配教學資源不是平均或平等分配份額。在現實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追求教學資源分配的「絕對平均」,用「標准化」、「統一化」、「同步化」的策略來實施所謂的「公平教學」,這種公平教學是用表面的公平掩蓋了實質上的不公平。在課堂師生互動中,教師對學業成就高、家庭背景好、在班級中擔任較高職務、性格外向開朗的學生會表現出較高的互動頻率,師生交往也多在這些學生中進行,課堂甚至成了這些學生個人表現的舞台,他們成了課堂的「主角」;而那些成績相對較差、家庭背景一般、在班級中表現平平、被教師認為愚笨倔拗的學生則成了課堂教學的「看客」,甚至被人遺忘。還有部分教師為追逐個人私利,為那些家庭背景優越而且能為自身帶來更多的「回報」的學生施以優先對待,因材施教原則已開始蛻變成因「財」施教。教師對這些學生的偏愛實質上就意味著教學資源分配的不公平。

3.課堂教學管理的不公正。現行課堂教學的管理過分強調指令性、統一性。這種嚴密控制具有鮮明的強制色彩,致使課堂組織結構中的絕大多數成員都處於服從狀態下,使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流於形式。課堂教學中的獎懲也有失公正。中小學教師普遍認為獎懲應該與成績掛鉤,有些教師甚至將學生劃分等級,對成績好的學生過度表揚和獎勵、一味包容,即使學生犯了比較嚴重的錯誤也往往手下留情、「法外開恩」;對成績差的學生就用非常挑剔與苛刻的眼光去看待和評價他們,對這些學生取得的進步視而不見,對這些同學所犯的錯誤要麼置之不理要麼嚴格「依法辦事」要麼「從重處理」。這種做法嚴重違背了教育的基本理念,使學習成績好的學生驕傲自滿,不能正確評價自己的行為,甚至變成學習成績好但品德素養低下者;使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一蹶不振,甚至「破罐破摔」。
4.學生學業評價有失公平。在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標准中,教師是否完成了預定的教學目標即認知目標,是一節課好壞的重要甚至唯一指標。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一般只關注知識傳遞的有效性而不去顧及學生其他方面發展的需要,對學生個性化的要求和創造性的見解也往往採取扼殺的態度。以分數論「英雄」的現行評價機製成為衡量學校教學質量和教師水平的唯一標准,而以言語――語言、邏輯――數理智力為核心的學科考試過分強調死記硬背的書本知識,缺乏對學生理解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客觀評價,難以真實准確地反映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生產及創造出各種精神產品、物質產品的基本能力。
三、課堂教學不公平的成因分析
產生課堂教學不公平問題的原因有很多,既有教師的主觀原因,也有社會和教育自身的客觀原因。研究認為:在尊重學生方面,存在著漠視學生、侵犯學生及剝奪學生學習權等問題;在同等對待學生方面,存在著互動機會、情感分配不平等等問題;在有差別對待學生方面,存在著優生優待、差生差待等不足。因此,整體而言,當前我國課堂教學公平狀況並不樂觀,尚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四、促進課堂教學公平的策略
1.轉變課堂教學觀念。課堂教學觀念是教師課堂行為的指導思想,要建構公平的課堂就必須轉變課堂教學的觀念。由「選擇適合教育的學生」到「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是現代教育觀念的重大轉變。推進課堂教學公平,需要確立「以人為本」的發展觀,樹立「人人都有才,人人都可以成才,人人又都不是全才」的新觀念。每個學生都是擁有獨立人格的個體,都具有極大的可塑性,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教師不應人為地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並給予差別對待,不應低估那些暫時成績落後學生的發展可能性。課堂是面向全體學生的,而非部分「精英」學生的。學生之間學業的差異不是構成嚴格的學業等級的條件,而是相互競爭、彼此制衡的「資本」。每一個學生都有其「閃光點」,學生之間並不試圖通過某一方面的比較來建立嚴格的等級格局,而是關注對方的優點,學習對方的長處,把對方看成是課堂學習的一種資源。
2.加強師德建設。教師在實現教育公平這一社會理想的過程中影響很大,承擔著多重角色。教師既是教育公平程度的主要體現者,又是教育公平的重要感受者和體會者,還是教育教學過程中某些不公平現象的引發者,同時也是實現教育公平理想最直接的踐行者。因此,教師在教學公平的構建過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做到公平、公正,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地對待每位學生,不能採取學而優則寵、學而困則棄的做法。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要不斷肯定學生取得的成績。課堂中的獎懲應公正合理,無論是成績好的學生還是成績差的學生,無論是家庭有背景的學生還是無背景的學生,一律平等。
3.加大教育投入,促進班級規模小型化。要公平配置有限的教育資源,關注貧困落後地區和邊緣群體。各級政府應立足當地資源的實際,加大教育投入,縮小城鄉差別,特別是要加大農村老、少、邊、山區等貧困地區的教育投入,從而促進教育的發展,讓千差萬別的孩子沐浴教育的惠澤,讓教育公平的陽光照耀到每個孩子的心靈。要實施班級規模小型化,增加每個學生實際參與課堂教學的機會。教育實踐也進一步證明,班級規模會以潛在的方式影響學生的學習與行為,而只有小型化班級才有助於學生成績的提高,也有助於學生情感的豐富和發展,有助於課堂教學公平的實現。目前,由於班級人數多,在單位工作時間里教師與每個學生的交互頻率就會下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必要指導也會受影響。
4.建立科學的課堂評價體系。建立科學的課堂評價體系,需要注重評價主體、評價內容、評價指標、評價策略幾個方面。(1)要使教師和學生都成為課堂評價的主體,通過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來對學生的表現做出綜合性的判斷。(2)注重評價內容的全面性,避免從學生的某方面表現來對整個人的發展進行判斷。(3)建立綜合性的評價指標。評價的公正公平性並不在於對於任何一個學生都使用統一的尺度,要以「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為標准來評價學生;評價要充分考慮學生的不同特點,把學生所具有的發展傾向均納入評價的指標體系。(4)要採取多元的評價策略,對學生評價應實現多向激勵型評價機制。評價標准應有一定的彈性,教師要了解、分析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客觀分析學生的層次,正確地把握各類學生的教學要求,精心安排教學環節,激發各個層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Ⅲ 如何在實驗教學中體現課堂教學的公平性

課堂教學公平是教育公平在微觀教學層面上的表現。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是值得我們去深入探討的一個課題。關鍵詞:教育公平 實驗教學 課堂教學 個體差異一、課堂教學的公平性 什麼是課堂教學的公平性?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以為課堂教學公平性應包含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課堂教學要體現教育民主,讓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每一位學生都有獨特的個性和能力,每一位學生都有權利要求接受適合其個性特點的教育,實現個人的價值。這就要求我們的教育尊重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點,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平等的機會和資源。 2、課堂教學公平要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有發展潛力。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論認為:智力是一種多元的能力,言語-語言智力、邏輯-數理智力、視覺-空間智力、音樂-節奏智力、身體-運動智力、人際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每個人都同時擁有這七種相對獨立的智力,而這七種智力在每個人身上又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的組合,使得每個人的智力各具特點。:因此,學生的智力沒有優劣之分,每一個學生都有發展的潛力。 3、課堂教學公平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要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對於不同的學生有不一樣的學習要求,採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最大的發展。二、實驗教學的特點 新課標改革的核心是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勞動人士和專業人才。因此做好實驗教學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實驗教學具有以下特點: 1、實驗方式的探究性。新課程倡導實驗教學應該以探究式為主,老師不再把實驗步驟、方法、注意事項等周密地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通過已有的知識自由探究,讓他們自己去發現,然後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加以展示交流。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還能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 2、實驗對象的主體性。新課標強調對學生收集處理信息、分析歸納總結、動手觀察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學生的主動探究、討論、自主思考來達到不斷自我完善的過程,使學生時終處於的實驗全過程的積極狀態,以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全體參與性。 3、實驗過程的協作性。新課標倡導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這對於實驗教學尤為重要。由於學生之間存在著知識、心理、習慣、能力等方面的差異,所以老師在分組時應該合理搭配,既能讓能力強的學生得到發揮,又能讓動手弱的同學得到幫助和鍛煉,使全體學生得到提高。三、在實驗教學中如何體現課堂教學的公平性 新課標要求每位學生都得到公平合理的教育和學習機會,這就要求我們在實驗教學中體現課堂教學的公平性。?我以為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實驗分組的公平。實驗分組要做到公平合理,做到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即充許每個小組個體之間存在差異,動手能力強的和動手能力稍差的、表達能力強的和表達能力稍差的、男生和女生要均勻搭配,小組與小組之間做到絕對一致是不可能的,但其碼要做到大致一樣。這樣不僅有利於小組的合作學習,既能讓能力強的學生得到發揮,又能讓動手弱的同學得到幫助和鍛煉,使全體學生得到提高,也有利於小組與小組之間公平競爭,有利於教師對各小組的評價。 2、實驗資源的公平。實驗資源也就是實驗所需要的各種儀器以及多媒體硬體設施等。每個小組都應該享有相同實驗資源,這樣才有利於組間競爭的公平性,才能保教師評價的公平性。 3、實驗機會的平等。實驗機會的平等主要是針對組內個體之間存在差異,有些同學動手能力強一點,就一直由他動手實驗,從而使其他同學失去動手的機會,甚至會培養學生的依賴性和惰性。我以為教師針對這種情況應給予適當的指導,應該讓每個同學都有同樣的實驗機會。比如可以讓動手能力強的同學打打下手,提醒或幫助動手能力弱的同學完成實驗,教師在評價方式上要注重小組全體成員的參與性,而不僅僅是實驗結果的准確性。 4、實驗表達的平等。表達能力也是新課標要求教師培養學生的一種能力。對化學實驗教學來說,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觀察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學生在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以及分析的結果,都需要准確地表達出來。組間進行交流時也要求學生表達清楚、准確、簡明扼要。有的小組為了讓本小組獲得好的評價成績,就會讓口頭表達能力強的同學代表本小組發言,而其他同學就沒有發言的機會,也就失去了鍛煉表達能力的機會。我認為教師應該給予每個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比如可以規定每個小組每次發言必須是不同的人,其他人可以做補充,盡可能讓每個小組每個成員輪流表達交流,真正體現課堂教學的公平性。 總之,教育的民主性是課堂教學公平性的核心,而實驗教學的公平性是課堂教學公平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公平的實驗教學是失敗的教學。

Ⅳ 淺析如何實現課堂教學的公平性

追求教育公平公正、實現教育均衡已經成為社會公平意識在教育領域的要求回,而課堂答教學中的公平性是教育公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老師可以掌控的。轉變觀念,改變課堂教學形式,革新評價方式是改變課堂教學不公平現象的有效途徑。

Ⅳ 為什麼要討論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問題

一、為什麼要討論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問題?
1.做任何事情都要講究實際效果。
廣大教專師在英語教學方面投屬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英語教學的實效性是教育行政部門、教研部門、教師、學生和家長都應該關注的一個重大問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英語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還不是非常令人滿意。
2.實效性不高的原因是什麼?
1)
實效性不高的原因之一是,在實施新課程過程中,教師遇到了一些困惑和困難,比如教材設計思路新穎,但容量大,要求高,課時緊,教學往往達不到期望的效果。
2)另一個原因是,教師採用了一些新方法,但學生的考試成績並沒有很大的提高。
3)對實效性的認識不夠清楚。
請採納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敬請及時採納,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請及時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
~~手機提問的朋友在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
~你的採納是我前進的動力
~~O(∩_∩)O,記得好評和採納,互相幫助

Ⅵ 《規劃綱要》多次強調實現教育均衡發展,談談中小學教師當如何實現課堂教學中的教育公平

1、優生和學困生一視同仁,甚至可以對學困生補償性的關注
2、家庭好的學生和困難學生一視同仁,可以對家庭困難學生特別救助

所謂特別關注包括課堂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

Ⅶ 如何實現英語教學中的公平性

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公平性是大學生享受教育公平的重要體現.文章調查了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不公平現象及其具體表現,分析了引起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不公平的原因,並提出了解決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不公平的措施.

Ⅷ 課堂教學的重要性

教學的優劣
折疊教學優點
班級教學的主要優點是:①把相同或相近年齡和知識程度的學生編為班級,使他們成為一個集體,可以相互促進和提高。②教師按固定的時間表同時對幾十名學生進行教學,擴大了教育對象,加快了教學進度,提高了教學工作效率。③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時間方面有統一的規定和要求,使教學能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和發展教育事業。④各門學科輪流交替上課,既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又可以提高學習興趣和效果,減輕學習疲勞。班級教學的出現是教育史上一個重大的進步。

班級教學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不能充分地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照顧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同時又難以充分照顧優、差生的學習和發展。

19世紀末期,特別是20世紀以來,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對培養人才的需要,為了克服班級教學的缺點,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出現了分組教學甚至個別教學等組織形式。這樣做的結果,又出現了新的問題,如給不同類型的學生尤其是差生的心理上造成不良影響等。

採用班級教學,要求教師對全班學生負責,同時對他們因材施教,輔以分組教學和個別教學,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班級教學有課堂教學和現場教學等具體形式

折疊不足
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但傳統課堂教學有很多不足,例如忽視了學生的課堂主體,教學方法單一,枯燥,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不利於學生對教學難點的掌握,通過學習觀察比較,我認為在傳統課堂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以教定學

老師往往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學生配合教師完成教案的過程,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存在,由於教師課前忽視了對學生情況的分析,所設定的教學起點,與實際的教學起點有時不相吻合,等到上課時,好多東西都是學生早已知道的.備課沒備到點子上,這樣會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2、以本為本

忠實地執行教材,教材上怎麼寫,教師就怎麼講,即使發現教材的內容有不合理的地方,也不敢隨便處理。好多教師甚至成了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的傳聲筒,他們視教材為金科玉律,不敢越雷池一步,把毫無遺漏、毫不越位地傳授教材內容視為課堂教學目的,使教材成為禁錮學生自由創造、大膽創新的枷鎖。教學沒有創意,創造力是教學成功的關鍵。

3、教路單一

傳統課堂教學教師的"教",是照本宣科,教師只把學生當作接受知識的容器,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在課堂上最理想的進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節外生枝"。教師總是希望學生能夠按照自己課前設計好的教學方案去展開教學活動,每當學生的思路與教案不吻合時,教師往往會千方百計地把學生的思路"拽"回來。教師期望的是學生按教案設想作出回答,努力引導學生得出預定答案。整個教學過程就像上緊了發條的鍾表一樣,什麼時間講授,什麼時間提問,給學生多少時間回答問題等都設計得"絲絲入扣"。課堂成了"教案劇"出演的"舞台",教師是主角,好學生是配角,大多數學生只是不起眼的"群眾演員",很多情況下只是"觀眾"與"聽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看不到教師的隨機應變,看不到對學生思維出現阻礙時的點撥。

4、學法單一

學生學習方式單一、被動,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體現個體性, 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經常處於一種緊張甚至對立的狀態,課堂上很少看見人際間的交流,觀點的交鋒和智慧的碰撞,學生的學習始終處於被動應付狀態。學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很少有機會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意見,致使課堂氣氛沉悶、封閉。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學就是教師對學生單向的"培養"活動。教學關系就是: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抄;我給,你收。在這樣的課堂上,"雙邊活動"變成了"單邊活動",教代替了學。

5、目標單一

傳統課堂教學是一種以知識為本位的教學,為了完成認知目標,而抹殺學生的創造性,忽視學生的情感。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進行的是一種"頸部以上"的學習,它只強調記憶、思維等的訓練和培養,卻沒有意識到學習過程不僅是一個認識活動過程,而且是一個情感活動過程。"重結果輕過程"是傳統課堂教學中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也是一個十分明顯的教學弊端。所謂重結果就是教師在教學中只重視知識的結論、教學的結果,忽略知識的來龍去脈,有意無意壓縮了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思維過程。

6、問題單一

多少年來,課堂教學所追求的是循著課前精心設計的教學程序,採用一連串的追問,牽著學生亦步亦趨地接受一個又一個結論。在問題的設計上,往往過細、過窄、缺乏思考價值,當學生對問題的回答正是所期望得到的答案時,教師便會立即抓住,如獲至寶地加以肯定或贊揚,於是,對某個問題的討論也就此畫上了句號。即便教師提出的問題具有一定的思維空間,但常常又不能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這無疑在客觀上阻礙了學生思維獨立性與創造性的培養與發展,致使學生在思考問題方面存在著比較嚴重的模仿性和依賴性。教學中的每一步都由教師領著學生走,教師好像是導游,拿著旗子在前面喊,一隊學生跟著走,無法停下來按自己的需要去觀賞,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可謂走馬觀花,沒有切身體會。

Ⅸ 淺談教師在課堂中如何體現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指每個社會成員在享受公共教育資源時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對待。教育公平一直是全社會關注的熱點。課堂教學是最主要、最基本的教育活動形式。在課堂教學中,教育的不公平現象應該引起我們更多的思考。身為一名教師,在課堂中體現教育公平,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 教師教學心理要體現教育公平1、 改變教師期待的不良影響 學生的成長除了受自身的能力影響外,還受到教師的期待影響。課堂教學中,教師總是對自己喜愛或成績優秀的學生充滿積極期待,給他們充足的機會展現。而對於成績、表現後進的學生,教師壓根兒就沒想到給他們足夠的機會提升展示自己。課堂教學觀念是教師課堂行為的指導思想,要建立公平的課堂就必須改變教師原有的課堂教學觀念。過去的課堂教學之所以存在諸多不公平現象,其原因也在於教師所持有的課堂教學觀念的偏失,其主要表現在教師在課堂教學指導思想中持有的應試教育的教育指導思想。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僅僅把培養優秀學生作為教學的目標,於是就有了在課堂教學行為中重視成績優秀、學習表現突出的學生的心理暗示。因此,建立一個「參與教育機會均等公平」課堂的重要任務就是教師改變這種教學心理暗示,轉變對成績突出學生優先的教育期待。改而以個性發展的均等觀看每個學生,給有著不同特長的學生以相關的特有期待,因而突出教育結果個性化的均等。2 、擯棄心理偏見的消極影響 作為教師我們必須承認,教師的心理其實是存在偏見的,這種偏見直接影響著教育教學的公平性。這種心理偏見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教師出於個人原因而偏愛家庭優越的學生是在各個層次的教育過程中屢見不鮮的;另外,教師也對基礎好、以往表現優秀的同學給與特殊優待,用學生的話來形容,就是「老師喜歡好學生,不喜歡成績差的,一碗水端不平」。雖然絕大多數教師們盡量在心底努力糾正這種心理偏見,但因為教學質量、教學進度、教學效果、社會對教師的評價等問題,常會致使這些心理偏見在老師的心裡作祟,有意無意地給學生貼上了固定的高低標簽,嚴重地影響著教師在課堂中的公平對待。因此,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教師應該首先從心理上更好地樹立平等觀,塑造一種民主、平等的課堂結構:對學生要一視同仁,能夠以同樣的態度,不同的方式來對待不同的學生。對優秀生鼓勵他們繼續努力,對中等生要鼓勵他們努力,對差生要細心教導。總之,對任何一個學生都不能放棄。每個學生都能得到老師平等的關懷與愛,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教育資源的公平性。在這種課堂上,教師需要在教學心理和行為上消除學生彼此間隱性的社會地位,使同伴地位中的不平等不至於影響到學生在課堂中的經歷;教師要避免在課堂中對幹部學生的特別關照;整理學業秩序,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自尊、自信,從而主動、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避免優生始終認為「我最棒」,而後進生始終認為「我最差」的思想惡性循環。在這種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上,每個學生個體都是待發展的個體,教師應該讓學生們知道,作為老師本人,他(她)對學生是沒有偏見的,對於學生而言,只要通過自身的努力,人人可以品嘗成功的喜悅。總之、教師不但要愛「尖子生」,還要愛「後進生」,更不能歧視所謂的問題生以及有某些缺陷的學生,務必拋棄成見,克服偏見,對全體學生一視同仁。二、座位的安排要凸顯教育的公平教師在每年開學時最苦惱的事莫過於學生座位的安排,每位學生都想坐到教室里的黃金位置,即教室里靠前的第二第三排,而這樣的位置有限。教師在安排位置的時候,通常會按學生的身高來安排座位,然後定期地左右平移,前後不變地輪換制度。在給學生安排位置時教師總能接到家長的電話,要求給他家的孩子安排好的位置,甚至是同事和領導要求特別地關照某某學生,從而出現了特殊的「人情位置」,這就是課堂中存在的教育不公。如現在一些班級的座位是按照期末考試成績來安排的,學習成績靠前的學生被安排在前面的幾排,學習靠後的學生被安排在教室的後面,成了教室中的另類。這樣的位置安排對於學生心靈的打擊和創傷是巨大的,這樣的歧視性政策絲毫不能改善學生的學習,反而會造成班級同學間的關心和師生關系的緊張,是很危險的做法。國外的學者比較早地關注到了這個問題,他們採用了圓桌式的位置安排,這種位置安排能較好地解決由位置安排引起的教育不公。但是在現在普遍採用大班制的情況下,我們沒有辦法採用這樣的方法。教師要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充分發揮民主的決策,盡可能地尊重每個學生的實際,統籌安排好學生的位置,切不可以學生受教育環境的資源進行交換和分配。比如: 把視力不好學習能力也不強的、個子較矮的同學調至前排就座,不會影響其他同學看清黑板。 三、 課堂互動交流要體現教育公平1、 豐富課程內容,促進課程資源的合理分配通過採用多樣化的材料與方法,鼓勵個體學生自主學習,布置更加個人化的作業、實行多種分組模式,從而縮小了學生個體之間的能力差距,因此,根據不同學生的需要,進一步補充和完善課程內容,發展學生的優勢智能,是促進課程資源公平分配的重要途徑。此外,課程資源的公平分配需要為所有學生提供學習相同課程內容的機會。傳統的能力分組教學剝奪了所謂的「低能力組」接受具有挑戰性的任務的機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根據學生的特殊性為不同學生提供能夠滿足其需要的學習材料,又要給予學生學習具有同等挑戰性的學習材料的機會。2、 協調師生地位,建立良好師生教學學習關系 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尊重學生表達學習思想的機會,拒絕自己成為「擴音喇叭」,還需要從其他方面培養學生平等與教師交流的權利和能力。當然,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非常必要的,另外,在課堂上,促進空間資源和學生資源的公平分配也是要實現上述目標所需要的。這有很多應對措施,其中合理設計學生座位就是一種有效的辦法。課堂上的教育管理者可以使不同類型學生在教室中的座位排列呈均勻分布狀態,以保證每一個學生周圍環境的相似性。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主要是為了緩解空間距離所帶來的座位的優劣之別。當教師與所有學生尤其是與距離教師較遠和處在教師視域邊緣的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時,師生之間就會降低空間距離所帶來的疏遠感,從而拉近師生的心理距離,師生的交流心理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及其他多方面的能力必將得到發展。3、以學生為本,採用靈活多樣的課堂組織形式 在課堂上,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差異實施靈活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使課堂上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就需要我們突破課堂要求的一致性與學生學習的差異性之間的矛盾。要解決這個問題,分層教學和合作學習是解決這一矛盾的有效組織形式。課堂中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個人性質的課堂要求學生獨立完成,經常是整班教學和個別教學的課堂組織形式;合作性課堂要求學生通過學習小組成員的相互幫助完成;競爭性的課堂要求學生個人之間或學習小組之間競爭地完成學習任務。這樣的分層教學注重學生的差異性,結合互動性學習的教學模式,就保證了每一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減少了課堂中的「看客」,壓縮了課堂中的「死角」。四、課堂中教師的言語要體現教育公平 「一句好話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傳統教學多採用以講授式為主的教學方式,缺乏師生之間的交流,教師常常以自己固有的想法和觀念給學生添加標簽,「聰明」和「聽話」的學生就是好學生,反之就是壞學生;從來沒有把學生當作一個具有獨立人格活生生的人來看待,甚至剝奪他們的個性和自由;喜歡上課聽話的學生,在課堂上總是與他們和風細雨的進行交流和討論,而且受到表揚的機會也比起其他同學要多,而對於那些有壞學生標簽的孩子,則會冷眼旁觀,甚至在他們舉手問問題時,給予不屑的眼神和冷言冷語;特別是當這些壞學生達不到要求時,有些教師會說「你真是個木頭腦」「你這樣學習還不如回家睡覺呢」「你的表現跟豬一樣笨」等諷刺的言語;對於一下子答不出得同學,有的老師便催促:「不要浪費大家的時間了!」這些都是嚴重的教育不公,教師常以自己的道德標准和成人世界的眼光看待學生,而學生往往有自己的想法和成長的經歷。當教師在課堂中一次次地傷害他們之後,他們受到這樣的不公對待之後,還能積極投入學習中嗎?他們會隨波逐流,放任自己,終於成為名副其實的「壞學生」。所以,教師要謹記好語暖人心,惡語傷人心。課堂中教師要多一些耐心,傾聽每一位學生的發言,要學會贊賞每一位學生:贊賞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贊賞他們的興趣、愛好和專長,贊賞每一位學生所取得哪怕是極其微小的進步,贊賞每一位學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現出來的善意。千萬別要吝嗇你那溫暖人心的話語,因為幾乎所有人具有愛聽好話的心理。 在課堂教學中,教育公平是相對的。作為教師,我們唯有克服自我意識心理和行為表現上所體現的偏見和公平,時刻提醒自己教育是面向所有學生的,牢記這樣的一句話:「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 真心實意地去關愛每一位學生,並隨時對自己不公平的教學行為做出適當的調整,努力實現教育的公平。

Ⅹ 試論教師在課堂教學行為中如何體現教育公平

摘要: 【摘要】 教育公平是時下熱門的話題,作為教育有機組成部分的課堂教學中的公平問題,則是與學生聯系緊密、學生受益直接的一部分。本文就當前課堂教學中的不公平現象進行分析,並從課堂教學的主導者——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上尋找出應對不公平問題的對策,從而使教師們在課堂上能夠更好地做到教育公平。 【關......專題推薦:臨床快報葯市動態違法廣告醫保動態葯品價格流感疫情保健常識婦科課堂醫改動態【摘要】 教育公平是時下熱門的話題,作教育有機組成部分的課堂教學中的公平問題,則是與學生聯系緊密、學生受益直接的部分本文就當課堂教學中的不公平現象進行分析,並從課堂教學的主導者——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上尋找出應對不公平問題的對策,從而使教師們在課堂上能夠好地做到教育公平。 【關鍵詞】 課堂教學;教育公平;教師行為;交流 On Teachers' Behavior in Classroom Teaching to Achieve Ecational Fairness JIANG Ya-min (Department of College English,Cheng Medical College,Cheng 610083,China) Abstract:In the present,fair ecation is a topical subject in our society.As an organic part of the whole ecational fairness system,fairness in classroom teaching could give a lot of benefits for students directly.The paper would make analysis of the unfair phenomenon in classroom teaching and find out the solution to the unfair problems by analyzing teaching behavior controlled by teachers who act as a guiding role in classroom teaching.Consequently,teachers may achieve ecational fairness in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classroom teaching;fair ecation;teacher behavior;communication 當前,隨著建設和諧社會一觀念深入人心,和諧教育這一話題也更為頻繁地被人們提到,這其中的關鍵——教育公平遂成為越來越受關注的課題。實現教育公平,必須致力於教育過程各環節的均衡與公平。課堂教學,作為教育過程中一個具體而且相當重要的環節,在教育目標實現與否的衡量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課堂上的公平對教育公平的實現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那麼,身為一名教師,自身在課堂教學中的一言一語一舉一動對教育公平的實現有什麼影響呢? 1 問題:課堂教學不公平現象 公平教育其實是社會公平價值在教育領域的體現和延伸,它滲透在教育領域的宏觀、微觀各個方面。在我們談及「教育公平」這個概念時,往往立足於宏觀角度,通常把教育的不公平完全歸因於地域、區域差異或階層差異。但是對於教育領域中的微觀面—日常學校教育,尤其是課堂教學中存在的量不公平現象,我們卻往往沒有好好地重視並解決它們。我們細想想,同樣的學校、同樣的教材、同樣的教學設備、同樣的教師、同樣的教學方法,同一個課堂上的學生從表面上看似得到了平等的教學,實質上學生受到的教育就真的平等嗎? 教育公平這一概念蘊意豐富,人們對此有著不同的理解。在馬克思主義社會公平觀里,教育公平包括教育起點、教育機會、教育過程和教育結果的平等,實質上就是一無差別的平等。美國的詹姆斯·科爾曼(James·Coleman)在1968年發表的《教育均等的概念》中談到教育均等的四條標准:進入教育系統的機會均等,參與教育的機會均等,教育結果均等(個性化的均等而非平均主義的均等),教育對生活前景機會的影響均等[1]。教育過程的平等、參與教育的機會均等必然要求特別是課堂過程的教學公平。 談到公平,必然聯繫到相應的不公平。課堂教學上的不公平問題日益顯著,主要體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1.1 課堂教學中教師教學心理的不公平 教師的心理在課堂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會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規范學生的學習行為。課堂心理中存在的不公平,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1.1 教師期待 學生的成長除了受自身的能力影響外,還受到教師的期待影響。教師對某位學生充滿了期待,學生得到了由這種期待激生的積極暗示,就會向著老師期待的方向發展;反之則會變得消極遲鈍。課堂教學中,教師出於主觀上對學生的選擇偏好或客觀上希望行課順利、節省課堂時間、實現教學計劃的目的,總是對自己喜愛或成績優秀的學生充滿積極期待,給他們充足的機會展現、練習。而對於成績、表現後進的學生來說,因為各方面的原因,教師壓根兒就沒想到給他們足夠的機會提升展示自己。即使有機會站起來和教師互動,絕大時候這種互動也是教師單方面強壓的,沒有鼓勵,鮮有耐心,是消極的。這樣的冷遇使這些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動學習活動空間越來越狹窄,甚而漸漸走向課堂教學學習的邊緣。 1.1.2 心理偏見 作為教師我們必須承認,教師的心理其實是存在偏見的,這種偏見直接影響著教育教學的公平性。這種心理偏見是在各個教學層次的教師中普遍存在的。這種心理偏見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教師出於個人原因而偏好家庭背景優越的學生是在各個層次的教育過程中屢見不鮮的;另外,教師也對基礎好、以往表現優秀的同學給與特殊優待,用學生的話來形容,就是「老師喜歡好學生,不喜歡成績差的,一碗水端不平」。雖然絕大多數教師們盡量在心底努力糾正這種心理偏見,但因為教學質量、教學進度、教學量高低大小及私心的作用,常會致使這些心理偏見在老師的心裡作祟,有意無意地給學生貼上了固定的高低標簽,嚴重地影響著教師在課堂中的公平對待。 1.2 課堂教學中教師動作行為的不公平 1.2.1 教師儀表中的不公平體現 站姿:教師的站姿中體現著許多教育內涵,而教師的站位則直接體現著教師的公平意識。當教師在上課或課間活動時,長時間的站在某一個或某幾個學生面前,會對其他學生的心理產生影響,認為教師只喜歡那幾個學生而不喜歡自己,這樣不公平就產生了。 衣著打扮:對於正處於世界觀價值觀形成加強期的學生來說,教師的衣著打扮直接影響學生的思想,學生的評價,學生的心態。同時教師的衣著過於高檔,對於學生中家庭不太寬裕的那部分學生顯得有些不公平,特別在高校中,貧困學生佔有學生總體的相當大一部分。學生們為學費險些輟學,為生活費殫精竭慮,好不容易坐在高校的課堂上,而教師卻身著近於奢華的服飾。那麼在這些學生眼中,這樣的老師就像穿普拉達的「惡魔」(The devil wears Prada)。 1.2.2 教師眼神中的不公平體現 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我們的教師無論是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還是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目光中的教育力量是許多有經驗的教師非常清楚的,也是常用的一種教育手段。 作為教師,我們曾不止一次抱怨:「班上的那幾個差生我連看都不想看到他們。」「上課不知道他在想什麼,干什麼,看著他真是生氣。」還有,當我們教師們環視學生時,你是否容納感每一個學生都接受到了你的目光?有沒有留有死角?作為學生,因為成績和表現的不好,而導致在課堂上老師看都不看他們一眼,這公平嗎? 1.3 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交流的不公平 課堂教學是一個過程,簡而明之,就是師生個體、師生群體、生生互動的交流過程。沒有這種多主體、多層次的交流,就沒有真正有效的課堂教學。 師生個體交流是課堂教學互動的一種最常見、最直接、最廣泛的方式。從選擇交流對象這個角度來看,教師作為主導者在師生交往中具有絕對的選擇權力。為了使課堂教學能夠如願以償地循著教者的思路進行下去,完成預設的教學任務,教師在選擇交往對象時,按照上文提到的期待選擇和心理偏見的因素,總是喜歡選擇那些成績優異的學生或是表現突出積極的學生,於是這部分學生就得到了更多的課堂時間,更多的參與機會。這就是教師選擇意向的不公平。 而師生群體交流時,又是教師獨霸,學生盲從。當教師與學生出現意見分歧時,教師總會用教學內容上所謂的「標准」來束縛學生,成了課堂上唯一的擴音喇叭。而學生則毫無創造性、被動地接受著教師傳來的信息,逐漸養成了思維的惰性。這就是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凸顯的不公平 生生互動是課堂交往中的又一種交流形式,它包含多種形式。在英語課堂上突出表現為同桌合作、小組合作、集體討論、小組/集體辯論等形式。在這種生生合作的學習中,也存在諸多不公平現象。比如在任務分配上就有不公平。小組合作學習歸根結底是教師充當引導者的,如果分配學習任務,那麼優等生分到的任務往往是富有挑戰性、思考性、具有一定思維深度和組織協調能力的;而成績稍差的學生基本分不到任務,更沒有這種交流的權利,基本處在一種只聽只看只服從的狀態。這種有失公平的任務分配不僅違背了合作學習的初衷,還造成了學生在課堂活動上擔任角色的不公平。 2 應對:教師積極的課堂行為 對於上述諸多課堂教學行為中體現的不公平現象,關鍵還是從課堂教學的引導者—教師課堂教學行為上尋找解決問題的原因。 2.1 教師教學心理的改變 2.1.1 改變教師期待的不良影響 課堂教學觀念是教師課堂行為的指導思想,要建立公平的課堂就必須改變教師原有的課堂教學觀念。過去的課堂教學之所以存在諸多不公平現象,其原因也在於教師所持有的課堂教學觀念的偏失,其主要表現在教師在課堂教學指導思想中持有的應試教育、精英教育和社會價值本位的教育指導思想。這些指導思想固然是有很高價值的,但盲目追從它們,必然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僅僅把培養優秀學生和學習成績優秀與否作為教學的目標及任務以及判定學生優劣的標准。於是就有了在課堂教學行為中重視成績優秀、學習表現突出的學生的心理暗示。因此,建立一個「參與教育機會均等公平」課堂的重要任務就是教師改變這種教學心理暗示,轉變對成績突出學生優先的教育期待。改而以個性發展的均等觀看每個學生,給有著不同特長的學生以相關的特有期待,因而突出教育結果個性化的均等。 2.1.2 擯棄心理偏見的消極影響 社會的不平等因素會間接影響課堂社會結構,學生會因家庭背景的優越抑或個人以往表現是否醒目而受到課堂的特別優待。因此,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教師應該首先從心理上更好地樹立平等觀,塑造一種民主、平等的課堂社會結構:在這種課堂上,教師需要在教學心理和行為上消除學生彼此間隱性的社會地位,使同伴地位中的不平等不至於影響到學生在課堂中的經歷;消解學校法定化角色的差異,培養學生幹部的服務意識,這就需要教師避免在課堂中對幹部學生的特別關照;整理學業秩序,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自尊、自信,從而主動、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避免優生始終認為「我最棒」,而後進生始終認為「我最差」的思想惡性循環。在這種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上,每個學生個體都是待發展的個體,他們具有同樣的身份,那就是知識缺乏、能力亟待發展、情感亟待陶冶的學習者身份。教師應該讓學生們知道,作為老師本人,他(她)對學生是沒有偏見的,對於學生而言,只要通過自身的努力,人人可以品嘗成功的喜悅。 2.2 教師儀錶行為的轉變 教師應該在站坐行走上給予學生一個為人師表的表率引導作用,更應該在這其中體現起碼的尊重學生、尊重自己的教育公平精神。 當我們的教師走進教室後,端正、挺拔、向上、有朝氣的站姿對全體學生的學習心理有著積極的意義;面對學生時,教師的坐姿是否端正、優雅、穩當,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心理狀態,而自然、大方、協調的行走姿勢則給學生以美的熏陶,這裡面體現了對學生的重視問題;另外,教師的衣著不能過於暴露、花哨,要整潔得體、大方,打扮不能隨心所欲,以合適、淡雅為宜,這是必須的,這樣的教師,學生在心裡會給予他(她)更多的認同,學生也會在心理上有種受到重視得以平等的意識。 此外教師的眼神在教育教學中經常用到。有時課堂上學生開小差了,教師會用目光注視該生讓其集中注意力;有時找學生個別談心時,隨時注意觀察學生表情的變化等。這其中同樣存在著教育公平的問題。當教師使用注視的眼神時,你是否注意到什麼時間該注視學生的什麼部位才公平的問題?一般來說,當教師正在處於講授階段,教師的眼神應注意學生的臉上眼睛與嘴唇之間的三角區域;當教師是處在於學生親密接觸時,教師的延伸應注意學生的眼睛到胸部第二顆扣子之間的區域;當教師正在處於嚴厲批評教育學生階段,教師的眼神應注意學生的臉上眼睛到額頭之間的三角區域。否則,會出現連我們教師有時都無法預測的結果。如你在批評學生時看著學生的胸口,學生會覺得你心虛,不理直氣壯;又如你在講課時目光始終盤旋在學生的頭頂上,學生會覺得老師不把我們放在眼裡,不尊重我們等等。 2.3 教師引導下平等的課堂互動交流 2.3.1 豐富課程內容,促進課程資源的公平分配 羅森浩茲(S.J·Rosenholtz)和辛普森(C·Simpson)在「多維教室」中通過採用多樣化的材料與方法,鼓勵個體學生自主學習,布置更加個人化的作業、實行多種分組模式,從而縮小了學生個體之間的能力差距[2]354。科恩也認為,創建平等的教室需要在不忽視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擴展課程,發展學生廣泛的技能和能力[2]362。因此,根據不同學生的需要,進一步補充和完善課程內容,發展學生的優勢智能,是促進課程資源公平分配的重要途徑。 此外,課程資源的公平分配需要為所有學生提供學習相同課程內容的機會。傳統的能力分組教學剝奪了所謂的「低能力組」接受具有挑戰性的任務的機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根據學生的特殊性為不同學生提供能夠滿足其需要的學習材料,又要給予學生學習具有同等挑戰性的學習材料的機會。 2.3.2 協調師生地位,建立良好師生教學學習關系 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尊重學生表達學習思想的機會,拒絕自己成為「擴音喇叭」,還需要從其他方面培養學生平等與教師交流的權利和能力。當然,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非常必要的,另外,在課堂上,促進空間資源和學生資源的公平分配也是要實現上述目標所需要的。這有很多應對措施,其中合理設計學生座位就是一種有效的辦法。課堂上的教育管理者可以使不同類型學生在教室中的座位排列呈均勻分布狀態,以保證每一個學生周圍環境的相似性。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主要是為了緩解空間距離所帶來的座位的優劣之別。當教師與所有學生尤其是與距離教師較遠和處在教師視域邊緣的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時,師生之間就會降低空間距離所帶來的疏遠感,從而拉近師生的心理距離,師生的交流心理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及其他多方面的能力必將得到發展。 2.3.3 以學生為本,採用靈活多樣的課堂組織形式 在課堂上,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差異實施靈活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使課堂上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就需要我們突破課堂要求的一致性與學生學習的差異性之間的矛盾。要解決這個問題,分層教學和合作學習是解決這一矛盾的有效組織形式。美國課堂研究專家古德和布羅菲(Thomas L·Good & Jere E·Brophy)在分析課堂教學的本質及其伴隨的學習條件時,提出了課堂的三類「任務結構」,即個人性的、合作性的和競爭性的[3]。個人性質的課堂要求學生獨立完成,經常是整班教學和個別教學的課堂組織形式;合作性課堂要求學生通過學習小組成員的相互幫助完成;競爭性的課堂要求學生個人之間或學習小組之間競爭地完成學習任務。這樣的分層教學注重學生的差異性,結合互動性學習的教學模式,就保證了每一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減少了課堂中的「看客」,壓縮了課堂中的「死角」。 在課堂教學中,教育公平是相對的。作為教師,我們唯有克服自我意識心理和行為表現上所體現的偏見和公平,時刻提醒自己教育是面向所有學生的,並隨時對自己不公平的教學行為做出適當的調整,才能在教學過程和結果上無限接近公平。【參考文獻】 [1]James S,Coleman.The Concept of Equality of Ecational Opportunity[J].Harvard Ecational Review,1968,(2):1-2.
[2][美]莫琳·T·哈里南.教育社會學手冊[M].傅松濤,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354-362.

閱讀全文

與為何要實現課堂教學公平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