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安全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的目的小學
(一)做好分層教育。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研究制定不同年級、不同學段的德育具體要求和活動常規,按梯次遞進結構形成規范化和序列化的德育內容及實施要求。小學階段教育學生初步培養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情感;樹立基本的是非觀念、法律意識和集體意識;懂得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社會生活基本常識教育,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融入課堂教學。充分發揮課程的德育功能,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細化落實到各學科課程的德育目標之中。加強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課程的教育教學,以及綜合實踐課程、校本課程等課程體系建設,重點加強德育、語文、體育、藝術等課程教學的管理和評價,引導各學科教師依據課程標准和學生實際情況,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在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同時,將情感、態度、價值觀自然融入課堂教學全過程。積極開展學校課程的教學研討,增加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內容,分階段有序推進學校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提高學科育德實效。
(三)融入社會實踐。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細化為貼近學生的具體要求,引導廣大學生將核心價值觀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組織學生廣泛參加「學雷鋒」等志願服務和社會公益活動,保證每個學生在每個學段至少參加1次學工學農體驗式勞動。組織學生前往社會實踐基地或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開展富有吸引力的教育實踐活動。在集動手、勞動、軍訓、協作、宣傳教育為一體的實踐基地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學生走向社會、了解社會,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培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勞動習慣、合作精神和生活技能,增強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二、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各項主題教育活動中
(一)開展「學習身邊好人·爭做道德模範」實踐活動。充分利用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道德模範、身邊好人、美德少年等先進人物的感人故事,引導廣大學生學習領會他們所走過的艱辛歷程和背後的精神內涵,感悟人生和生活的真諦,增強對祖國和時代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運用班級道德講堂,以班級為單位,以學生交流感想、自我宣講為主要形式,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學雷鋒·做有道德的人」的濃厚氛圍。
(二)開展「敬老·愛老·助老」主題活動。廣泛開展孝敬教育,弘揚中華孝道,加強以孝道為基礎的家風家教建設,培養學生的孝心、愛心,形成孝順父母、尊重師長、愛老助老的社會風尚。以孝敬父母、關愛老人為主題,書寫自己或身邊發生的孝敬父母、關愛老人的故事,表達尊敬長輩、幫助老人的切身感受。傳播經典家風,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治家傳統,在家風中傳承民族信仰,進一步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感染力。
(三)開展各類讀書活動。強化學生的閱讀意識,培養學生讀書習慣和能力,形成人人好讀書、讀好書的濃厚氛圍,豐富學校文化內涵,深入推進素質教育。舉辦寒暑假讀書活動,精心設計寒暑假讀書活動方案,引導更多的青少年學生利用假期,參與內容豐富、形式活潑的讀書活動。倡導廣大中小學生閱讀傳統經典和文化,進一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四)開展重要事件和紀念日教育活動。以節日、宣傳日、紀念日為契機,組織學生開展道德實踐活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活動中。利用勞動節、抗戰紀念日、國慶節、「九一八」國恥日和南京大屠殺等紀念日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利用母親節、父親節、教師節開展感恩教育活動,培養學生服務人民的意識;利用國際禁毒日和全國法制宣傳日開展實踐活動,增強學生遵紀守法的觀念;通過考試紀律教育,培養學生誠實守信的美好品德;通過組織學生假期社會調查等實踐活動,加深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和理解。
❷ 怎樣把安全教育知識融入到小學課堂教育的重要性
一、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融入安全教育
常言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不改變學校教學計劃的前提下,要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全方位滲透安全教育。同時在數學學科教學中滲透安全教育必須將教學內容與安全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既不能把數學課上成安全課,也不能漠視教學內容中蘊涵的安全教育因素。要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和教材內容,在教學中恰當地把握分寸,潛移默化地進行滲透。如:在三年級第一學期的一堂數學課上,授課內容是對重量單位「千克、克」的認識,我一邊指導學生通過用手來掂量物品感受重量,一邊告訴學生:一克物品很輕,但一克毒品的危害卻很大,適時對學生進行遠離毒品,珍愛生命的安全教育。又如,在教學部分幾何知識時,教師常常會讓學生准備剪刀、膠水等操作工具,這是教學中必須讓學生准備的,如果學生沒有準備好則會影響數學知識的教學質量。教師在制定這類教案時就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特別是低年齡段自控能力較差的學生使用剪刀這類工具肯定會有一定的危險性的因素,在教具准備中就應提前與學生進行紀律上的約定,規定只能在相應環節規范的使用工具,活動完畢立即妥善放置,放學立即帶回家不再帶到學校。再比如,在「認識鍾表」這一課題時,往往會讓學生帶自製的鍾表到學校,有的家長在固定鍾表的時針和分針時,常用鐵絲或小釘子、大頭針等,存在一定的危險性,於是讓學生提醒家長在製作時要注意。有了事先的計劃和准備,課上教師更要做有心人,隨時觀察學生的行動,才能對可能發生的事故進行防範。
二、在數學活動課中進行安全教育
在豐富多彩的數學教學活動中,如果教師能把進行安全教育的方法、時機掌握恰當,運用靈活,對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學面積這一單元的內容時,根據預定的教學安排,我設計了數學實踐活動:綠化地帶、前教學樓及學校的佔地面積有多大?上課地點由室內延伸到了室外。這就增加了教師對課堂紀律、學生調控方面的難度。因此我在學生們准備進行分散的各小組學習之前,就明確地向學生們提出了需要注意的安全事宜:1.在室外學習的目的是研究本課知識,因此不能做與此無關的事情;2.操場上有正在上體育課的學生在做踢球等活動,因此要注意避讓;3.不能大聲喧嘩,以免影響各班上課。4.活動時間結束迅速回到指定集合地點。通過這樣對學生紀律的事先約定,教師的密切參與,能隨時發現和制止學生的不規范活動,這樣才能保證活動的意義和有效。能最大限度地調控好學生的活動行為,避免學生活動時因為無明確紀律約束而產生的無法預計和及時控制的危險行為,很好地保證了實踐活動的質量。學生通過收集和統計數據,組員之間激烈的討論,不僅獲得了知識與學習方法,小組合作學習及綜合素質也得到了提高,更能促使學生成為關注自我生存,關注社會環境,有一定法制觀念的具有很大發展潛力的學生。從小在孩子的心靈里播下法制的種子,將來一定會成為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三、利用教材潛在安全教育資源,適時滲透安全教育
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安全教育,需要教師從教材中用心挖掘更深層次的東西,新課程改革下的數學教材,非常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學生的生活經驗,很多數學知識的引出都是以主題圖的形式呈現給學生,而這些主題圖大多來源於學生的生活,教師如果能適時抓住圖中的信息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學三年級上冊《生活中的數學》時,當時我發現圖中有限速標志,於是我結合教學,教學生認識交通標志,了解這個標志所代表的意思,特別讓家中有汽車的學生在外出時,一定提醒家人要遵守交通規則,絕不超速行駛對從而對學生進行安全和遵守交通法規的教育,再對學生進行反面教育,假如在十字路口不按紅綠燈的指示行駛,即不遵守交通法規,不安全,對會出現的後果進行設想。學生通過設想討論一致認為:遵守交通法規不但是對別人負責,更是對自己負責。在教學四年級下冊《加法運算定律》時,這節教材的主題圖呈現的是李叔叔騎車旅行的情景。於是,我以談話導入新課:「春暖花開的季節,騎車旅行是一項既環保又多麼愜意的事情啊!不過,我國的道路交通管理條例明文規定:不滿12周歲的兒童不準在道路上騎車。如果你也想參加這樣的旅行活動,必須在家長的監護下才可以的。這不李叔叔正騎車旅行呢!」通過對教材內容的挖掘利用,讓學生在很自然的情況下,對學生進行了一次交通安全方面的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學校是學生快樂成長的搖籃,課堂是學生汲取知識的地方,教師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而安全則是師生快樂成長、汲取知識的保障,所以無論何時都應敲響安全的警鍾,樹立安全第一的意識。課堂教學雖然只是一個空間有限的場所,但在這一小小的空間里卻包含了方方面面的內容。課堂上教師除了教授學生知識外,尤其應充分重視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並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深化、細化安全教育。共同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築起一道牢固的安全長城,促使他們身心健康快樂地成長。
❸ 如何將核心素養融入到學科教學中
既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本課題的研究、研究人員積極參加多途徑、市級專業刊物上發表教研論文數篇;學生只注重書本知識的獲得
❹ 如何將學科教學與立德樹人相融合
立德樹人是我國教育的優秀傳統。我國教育歷來重視做人的教育,特別強調人的道德主體精神的弘揚,人的精神境界的追求。《禮記·大學》曰:「大學 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並且提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主張,認為教育就在於格物致知。這就是要培養年輕一代具有正確認識自己、 正確對待他人、正確對待社會的高貴品質,對社會、對國家、對民族有高度的責任感。
立德樹人是時代的要求。當今世界,科學技術高速發展,文化多元,各種思想交相融合和沖突。青少年成長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面臨著復雜環境的挑 戰。教育要積極應對這種挑戰,堅持立德樹人,把培育和踐行社 會 主 義 核 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堅持優化知識結構,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 創新能力;堅持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的統一。
立德樹人是當前教育現實的需要。改 革開 放以來,我國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教育還不完全適應國家經濟社會和人民群眾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主要表 現在:教育觀念陳舊,重智育輕德育、體育和美育,重考試分數輕能力培養,片面追求升學率;培養方式落後,小學、中學、大學教育缺乏有機銜接,教學重課堂輕 實踐,重統一輕個性,綜合育人效果發揮得不足;教育評價、考試、招生制度滯後於教育教學改革;社會輿情缺乏統一認識,缺乏育人的合力。因此,需要端正教育 觀念,改進教育方式,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
課程是教育的基礎,在人才培養中發揮著核心作用。有必要將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細化到課程改革的各個環節中,認真修訂課程標准。學校不能把課程分為主 科和副科,每門課程在培養學生全面發展中都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科教學不是貼德育的標簽,而是充分挖掘學科教學中的文化內涵、育人因素,各科教學互相配 合,真正做到教書育人。課程改革需要與兒童青少年的生活、學習結合起來。在課程改革中統籌各個學段,使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有機銜接。要特別注意各學 段年齡的不同特點,循序漸進。
立德樹人需要利用社會的一切資源,包括家長的資源、社區的資源、社會各種文博的資源,為學生提供優越的學習環境,形成教育合力。
積極改革當前的評價體系,克服以單純的考試成績衡量學生。評價要體現經常性、全面性、綜合性、發展性。用發展觀來評價學生,切忌用分數排名次。 學生的發展不是線性的,是曲折上升的,因此不能用一時一事來評價學生,要從發展的角度全面綜合地評價。利用評價來鼓勵學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❺ 如何實現民族文化傳承與學科教學有機結合
(1)簡單說就是在物理學科教學中插入民族文化,如歷史故事、傳說、人文風情等等。 (2)將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可以傳承民族文化,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❻ 如何把德育教育融入自己所教學科中
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內容並不佔明顯的地位,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鑽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貫穿於對知識的分析中.
1、愛國主義教育。
在教《多位數學加法》時,我用小黑板寫出遼沈、平津、淮海三大戰役中,我人民解放軍殲滅國民黨反動派人數分別為470000人、500000人、540000人,讓學生編出幾種方法計算的幾道應用題。這樣不僅鞏固了所學的知識,提高了學生的解題能力,使學生明白我國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取得革命勝利來之不易。再後來又給學生講述了長眠於西山烈士墓的烈士拋頭顱,灑熱血解放江山的故事,使學生了解家鄉解放的歷程與艱辛,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利用典型範例的榜樣效應有的放矢地進行滲透。
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長河中,有著數不盡的英雄人物民族典範,有著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優秀傳統,這些都蘊含著極強的德育因子,是我們進行課堂教學的德育滲透的素材。因而,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實施教學過程中,都應該重視它們的榜樣激勵的正效應作用,有機地把這些素材融入其中、滲透其中。
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這一內容時,我根據教學內容出示了國旗、紅領巾等實物,在講解角的知識時先讓學生說說:五星紅旗是我們的國旗,我們都要愛護它;紅領巾是國旗的一角,是用烈士的鮮血染成的。然後引導學生再次認識:我們能有今天這樣的學習環境,是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現在的學習機會,樹立為國家富強、民族興旺的責任感,發奮學習,刻苦鑽研,長大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
2、良好的學習態度教育。
數學教育的目的不僅在於傳授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數學學習和實踐,使學生逐步掌握良好的行為方式(正確的學習目的,濃厚的學習興趣,頑強的學習毅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獨立思考勇於創新的精神等),並把這些良好的行為方式轉化為他們的習慣,終身受用之.所以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也是數學教學工作的一項基本任務和重要目標。例如在教學時分秒時可以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在教學多位數的讀法的時候,可以列出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一些數據讓學生進行練習,這樣一方面學生掌握了知識,另一發面也從中體會到我們國家取得的輝煌成就;在教學圓周率時,可以介紹圓周率是我國的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祖沖之計算出來的,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值的計算精確到小數點後6位小數的人.並講述了祖沖之在追求數學道路上的感人故事,這樣既可以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轉化為為祖國建設事業而刻苦學習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學生培養不畏艱難,艱苦奮斗,刻苦鑽研的獻身精神.可以說是一舉多得.這樣的例子在數學中還很多,只要教師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❼ 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第13條規定,( )和學校應當將禁毒知識納入教育、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禁毒宣
教育行政部門。
《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第十三條:
1、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將禁毒知識納入教育、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禁毒宣傳教育。
2、公安機關、司法行政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應當予以協助。
據統計,全國現有登記在冊的吸毒人員中,35歲以下的青少年佔三分之二以上,其中,絕大部分青少年是在不了解毒品的危害性的情況下染上毒癮的。所以,把青少年列為毒品教育重點對象是開展毒品預防教育工作的重要環節,是遏制新吸毒人員滋生的關鍵。對學生進行禁毒宣傳教育有利於培養安全防範意識,對毒品提高警惕。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念,遠離毒品,促進學生身心健康茁壯成長。
(7)禁毒教育與各學科融入教學擴展閱讀:
開展豐富多彩的禁毒教育活動,增強學生拒毒的內在動力:
1、充分利用了全校集合、升旗儀式等形式對全體師生進行了宣傳教育,讓他們知道什麼是毒品,毒品有哪些危害等知識,使全體師生樹立「依法禁毒,構建和諧」的意識。
2、積極開展「禁毒宣傳進課堂」活動。充分利用學課優勢,結合教學內容,學校及各個班級進行了板報專題宣傳禁毒、反毒的宣傳報道,使全體師生樹立「吸毒違法,販毒犯罪」的意識,積極宣傳毒品的危害以及我國開展禁毒取得的重大成績。
3、利用周會、升旗儀式等機會由校領導結合具體的事例對學生進行「禁毒、」教育。學校對「毒品」的宣傳教育,渠道多,氛圍濃,大量的圖片資料,豐富的信息材料、隨處可見的警言警句,時時提醒學生「毒品猛於虎」。學生通過閱讀、瀏覽宣傳資料,讓學生親自去參與教育活動,讓學生自己去獲取「毒品、艾滋病」的知識,切身去感受其危害,對預防毒品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有了一定的「拒毒」意識。
❽ 學科教學如何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廈門市教育科學研究所 高思剛湖裡中學這幾年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某些方面我認為已經走在我市甚至全省全國的前面。從全國各地心理健康教育比較好的學校來看,最重要的有這幾個方面的前提,而湖裡中學都有了:(1)有領導。湖裡中學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顧問:洪愛國校長,組長:孫偉副書記,組員:陳美玲(政教主任)、劉慧玲、翁雪芳、張學發、蔣艷秋、陳彥。(2)有計劃。按學期每年均有計劃,定期開展活動,召開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會議。(3)有師資。有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4)有場所。成長工作室,面積100平方米〉80平方米,設施專業齊全,還有固定的活動教室。(5)有課題。去年「優化學習心理,開發學習潛能 」已獲得省級課改重點課題立項。以教育科研推進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很重要的策略。有人說:「一個地區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得如何,反映了這個地區教育現代化的水平」。我想套用這句話,那就是「一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得如何,反映了這個學校教育現代化的水平」。可以說湖裡中學率先實現了教育現代化。今天上午聽了兩節課題研討課,我們要探討的問題是:?點評—→對話。在這里我談幾點個人的看法。一、學科教學為什麼要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心理健康教育的逐步深入,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將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 首先,這是由學科教學的地位和內容決定的。各學科課程是學生接受學校教育的主要途徑,結合學科教學滲透心理教育是培養良好心理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一方面,學科教學是中小學校教育的主渠道,傳道、授業、解惑基本上要在課堂上完成。另一方面,中小學階段在人的一生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這一階段,教師對學生產生的影響往往是深刻而持久的。如果心理健康教育其他途徑搞得轟轟烈烈,如團體輔導、個別輔導、家庭輔導、心理咨詢、心理檔案等等,而教師在學科教學中不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不謹言、不慎行,經常體罰、語罰、心罰學生,挫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等等,那麼教師將直接成為導致學生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的原因,更不必說去提高教學的效果了。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使心育目標在學校工作的自然狀態中得以實現,具有潛移默化的效果,比心理教育課及專題活動更為經濟有效;通過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大大拓展了學科課程的功能與目標,對學科本身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增強了各學科教學的魅力,使之更貼進學生的心理,易為學生所接受並在過程中獲得更全面的發展。 其次,學科教學本身具備或包含了心育內容,像思品課、社會課和語文課的教學目標中就含有情感目標。再者,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科教學有許多契合點,如心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心理,而學科教學中的因材施教原則,也是要摸透學生個體的學習類型和學習習慣。因此,學科教學中有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反過來,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也會促進學科教學的發展,提高學科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第三,當前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也決定了學科教學中要滲透心育。我國缺少專職心理教師,有專家統計,如果按照美國心理輔導教師與學生的比例計算,中國所有的師范大學均取一個系專門培養本科心理專業的教師,至少要50年才能滿足要求。在現在的狀況下,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應該是全面滲透心育,尤其是學科教學中滲透心育。學科滲透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員性策略,因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不是靠部分教師,應達到全員參與,這樣才能為學生及教師的人格成長創設一個適宜氛圍。 第四,從心理健康教育與課程改革的關系來看,學科教學更要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教育為教師實施新課程作好觀念和能力方法的准備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採用活動、體驗形式,包括心理訓練、問題辨析、情境設計、角色扮演、游戲輔導等,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活動中領悟,倡導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系,這些要求都與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要求教師樹立教育新理念、轉變傳統的教師專業角色定位,要求教師構建平等交往的師生關系和教學關系,改變學生單一、被動的接受式學習方式不謀而合、有許多共通之處。因此,具有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教師將較容易接受新課程的教育理念,採用新的教學方式,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學生探究的合作者、學生發展的引導者,形成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實現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心理健康教育對新課改發生的直接作用是:(1)在更新觀念上說到底,新課改是一項開發人的潛能工程,若要開發人的潛能,觀念的更新至關重要。新課改所追求的價值目標是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無一例外地需要依託心理規律去實現,特別是情感態度的獲得,價值觀的形成。
現代課程改革的最高理念是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整合。科學精神是人類滿足自我求真的心理需要,而人文精神則是滿足人的生存、被尊重及自我價值實現的心理需要。愉快、和諧、成功及生活教育等素質教育模式,為教育者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找到了可靠的依據,教育者從中體悟到教育是心靈與心靈的撞擊和回應。這樣,教師角色行為才會真正在民主、平等、尊重、賞識上踐行。 (2)在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上在這場基礎教育的深刻變革中,無疑,課堂是主陣地、主戰場,因為無論是先進的教育理念,還是優秀的教材,最終都要落實到課堂上,體現在課堂教學方式和教師教學行為上。我們期待的是富有詩意和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這樣的課堂是教師和學生個性的充分張揚。課堂教學的提升,需要教師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及心理規律調控課堂時空,關注學生學習興趣,重新審視課堂中生命的律動過程,主動落實學生主體地位,實現新課改下學生學習方式由被動接受向自主、合作、研究性和探索性學習的轉變。只有這樣,教師的角色定位才能由知識的傳遞者向引導者、組織者、促進者轉變,才能與學生一同成長,實現新課程目標。教師在課堂教學進程的安排上,應在以「目標——策略——評價」為主線的同時,遵循「活動——體驗——表現」這一心理健康發展模式,關注學生的主動參與,使學生在情感體驗中學習知識、完善人格,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3)在促進教師保持平衡的心態,塑造學生完善人格上教育改革的創新和發展,對教師心理素質乃至生活提出了新的挑戰,教師擁有良好的心理調控能力,保持平衡的心態顯得至關重要。教師在教育和教學過程中,如果注意發現學生心靈深處最強烈、最本質的渴求——渴望得到別人的賞識、尊重和關愛;持之以恆地堅信「學生能行」,注重學生的優點和長處,讓學生在「我能行」的心態中覺醒,讓學生學會合作和競爭,相信教育帶給學生的將是完善的人格,快樂的人生。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校園網的普及,教師的傳統「傳道、受業」功能將逐漸減弱,而人格培養的功能將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將成為每一位教師必備的職業能力。 2.落實新課標的過程就是在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1)新課程改革為中小學生的人格發展和心理健康提供了最適宜的土壤和良好的發展空間教學的「文化-心理」過程即「價值引導」和「自主建構」,事實上成為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主要的載體。新課程的改革為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學中的融入創造了良好的契機。新課程改革的四要素就是「理解-溝通-主體參與-互動」,這里主體參與是核心。不管那一點,都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借鑒心理健康教育,創建學生發展學習的動態場,這是我們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新課程改革和實施的一個切入口。新課程強調通過發展學生的自主性使學生獲得可持續的發展,並從課程目標、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方面都對促進學生的自主性發展提出了具體要求,這種自主性發展為學生的心理健康創設了最重要的條件。教學作為一種「文化——心理」過程,所關注的是理想個體的知識、能力和人格的生成與發展,它有兩個最根本的對立統一的基本點,即「價值引導」和「自主建構」。教學是一種價值引導,但學生又是有自由意志和人格尊嚴的、現實的個體。尊重學生的自由意志和獨立人格不僅是真正的教學活動順暢進行的條件,而且是教學活動本身的內在規定性。當學生真正具備了一種自主能力的時候,他就能夠合理地利用自己的選擇權利,確定明確的自我發展目標,做出正確的自我評價,在學習和活動中做到自我調節、自我控制、自我教育,實現個性的自主發展。可見,新課程改革為中小學生的人格發展和心理健康提供了最適宜的土壤和良好的發展空間,兩者完全可以有機地融合在一起。(2)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將有利於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進一步深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總體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新課程要求建立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平等互動關系,創設學生參與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發展學生能力和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他們所具有的共同理念使我們認識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學生的潛能開發和健全人格的培養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進一步深化提供了可能性。3.《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對課堂教學貫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論述 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之中。要創設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質環境、人際環境、心理環境。尋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機,注重發揮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人格魅力和為人師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系。 4.新課程改革綱要中對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規定 (1)綱要規定 ●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應體現時代要求。要使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2)對綱要有關論述的理解 ●新課程強調通過發展學生的自主性使學生獲得可持續的發展,並從課程目標、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方面都對促進學生的自主性發展提出了具體要求,這種自主性發展為學生的心理健康創設了最重要的條件。 ●教學是一種價值引導,但學生又是有自由意志和人格尊嚴的、現實的個體。尊重學生的自由意志和獨立人格不僅是真正的教學活動順暢進行的條件,而且是教學活動本身的內在規定性。 ●當學生真正具備了一種自主能力的時候,他就能夠合理地利用自己的選擇權利,確定明確的自我發展目標,做出正確的自我評價,在學習和活動中做到自我調節、自我控制、自我教育,實現個性的自主發展。 ●可見,新課程改革為中小學生的人格發展和心理健康提供了最適宜的土壤和良好的發展空間,兩者完全可以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5.新課程學科標准中對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要求 (1)與新課程改革相配套的各學科課程標准中,都突出地強調了在學科教學中要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健康的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培養學生對於他人與社會的責任意識和責任能力。這種新的理念主要包括:⑴學生的生理、心理發展具有階段性特徵,不同內容的學科教學也有各自的規律。應該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採取適當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的整體提高。⑵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低估學生的學習潛能比高估學生更為可怕。學科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形成持久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自信心。⑶學科教學應該注重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潛能,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⑷教師應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一個優秀的教師常常會彎下腰來傾聽學生的心聲,幫助他們實現個性化的發展。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意願,以開放的觀念和心態,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和諧、民主、融洽的學習環境。⑸引導學生學會反思,學會自我評價與評價他人,強調學生自我比較,淡化學生之間的相互比較。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學會進行開放性討論,學會放棄錯誤的觀點,接受更合理的科學解釋。⑹引導學生自尊、自信,懂得尊重、友善、分享,能夠理解並關愛他人,培養堅強的意志,增強承受挫折、克服困難、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提高情緒調節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⑺ 豐富情感體驗,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對親人、對他人、對人類、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的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與追求。 (2)對新課標有關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的幾點思考 ⑴一定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學校教育大環境中加以研究和實施。脫離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主旋律和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孤立地就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技巧來提要求、抓培訓,是很難得到學校管理幹部和廣大教師的理解和支持的。⑵新課程改革,最關鍵的是教育理念、教學思想的改革。其中的核心問題,是如何看待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如何處理好師生關系。⑶在新課程標准中,教學首先是被作為社會過程來加以理解的,它從本質上被認為是一種人與人之間「溝通」與「合作」的活動。教與學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社會交往中形成的一種特有的社會現象。它不僅形成了教師與學生之間一對一的關系,也形成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教師與學生群體之間的關系、學生與學生群體之間的關系等多重的網狀溝通關系。這樣一種復雜的角色關系在溝通過程中會使主體形成各種各樣復雜的角色體驗,並直接影響著主體的人格發展和心理健康水平。⑷ 新課程標准要求教師一定要提供一種「促進」學生學習的良好氣氛。一個好的班級、好的課堂,應該充滿真實、相互關心和理解的心理氛圍。這種氣氛最初來自教師即「促進者」,隨著學習過程的進行,學生會越來越多地、並且是很自然地流溢出這方面的情感和態度。⑸ 新課標把教學定位為交往,強調師生交往、生生交流,構建互動的教學關系,不僅在理論上超越了歷史上的「教師中心論」或「學生中心論」,而且對於學生個性的完美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教學過程不知識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師生之間直接性的對話,取得心靈的溝通,實現師生雙方主體性的建構與發展。這樣一個理念,就是人的發展理念,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總之,心理健康教育和課程改革是「點」和「面」的關系,課程改革是一根杠桿,以心理健康教育為支點,把我們的教育事業「撬」入一個嶄新的天地。有了杠桿和支點,地球也可撬起來! 三、 1.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奠定學生心理安全的基礎。 資料表明:一個人的學生時代,與老師在一起的時間超過與父母相處時間的兩倍,老師的人際交往80%是與學生交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活躍課堂心理氛圍,開發學生創造潛能和為學生提供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基礎。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必須:a.熱愛學生。這是師生關系和諧的靈魂。b.理解學生。這是實現師生關繫心理相容的基礎。c.尊重學生。這是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的支柱。 2.挖掘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提供心理自由環境。 學生的學習成功總是同其良好的心理品質,諸如濃厚興趣、正確動機和保持自信等聯系在一起。課堂教學中蘊藏著巨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教師要善於抓住機遇。可以:a.運用與創造情景,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b.組織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c.運用幽默化解學生的心理困境。3.心理健康教育與課程改革的互動策略(1)在教學中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在新課程改革全過程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其核心問題是按教育學、心理學的客觀規律觀察學生、了解學生、教育學生,並實施課堂教學活動,而不是要我們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言必稱「心理」,也不是要我們在學科教學中牽強附會地去「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或者為學科教學貼上一些心理學名詞的標簽。(2)在教學中貫徹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課堂教學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在新課程改革的實施過程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應應做到以下幾點: ⑴ 教師要把握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認知、情感、意志的發展水平,結合自身學科特點來對教材內容作加工處理; ⑵改革課堂教學,使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習過程的指導者,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的學習動機,調適學生的學習情緒,磨練學生的學習意志,優化學生的學習個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⑶創設良好的課堂心理氛圍,改善課堂人際環境尤其是師生關系,把關愛帶進課堂,把微笑送給學生,把希望注入學生的心田,使每一個學生得到成功的機遇和體驗,感受到獨立人格的尊嚴; ⑷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分層教學,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學有所得,從而形成群體的心理優勢,達到互相激勵、共同提高的佳境。(3)開發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校本課程開發是新一輪課程改革賦予學校的權力和職責,課程建設是學校最重要最關鍵的基礎建設。心理健康課也成為了學生和家長關注的課程,這些都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著良好的基礎。(4)在新課改背景下給予教師更多的心理關懷在新課改實踐中,教育決策者以及教育行政部門已經充分認識到加強教師培訓工作的重要性。但值得注意的一個問題是,在培訓過程中培訓者往往強調的是新的教育理念的灌輸以及教師教育能力的提高,對教師面對這一挑戰的心理適應性卻未能予以足夠的關注。來自基層的教育教學實踐表明,教師心理適應性如何將直接影響到教師積極性、主動性、創造精神以及教學潛能的發揮,並最終將影響新課程改革的得與失、成與敗。學校領導、特別是教導處,要注意關注和維護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給予教師更多的心理關懷。因為無數事實證明,許多傷害學生心靈、阻塞學生與生俱來的進取和發展趨勢的事件,都是在課堂上發生的,而且「師源性」的居多。而這些「師源性」的心靈創傷,又往往與教師自身的心態直接相關。不注意這一點,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不能得到有效的貫徹。 中小學教師職業堪稱是全社會最具壓力的職業之一,這是被世界各國所廣泛接受的一個觀點。我國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結果同樣令人擔憂。2000年,國家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對遼寧省168所城鄉中小學教師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約有五成的教師存在心理問題,分析其原因主要與教師工作壓力過大有關。如果說教師固有的壓力源主要是來自於教師職業的特殊性的話,那麼,新課改對教師提出的一系列新的要求又將成為他們新的壓力源。下面是在新課改背景下一部分教師表現出來的常見的幾種心理不適現象。 (1)自我否定的痛苦感新課改對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師在教育觀念、教學方式上都要有根本性的轉變,對於教師來說,這無疑是一種挑戰和超越。面對這種變革,年輕的教師由於在教育教學經驗和觀念上還沒有定型,適應尚且容易些;年紀稍大一點的教師要發生這種角色轉變,可能就不那麼容易了。尤其是那些經驗豐富、成就感強的優秀教師,他們原本依靠自身過硬的專業技能和深厚的專業知識,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游刃有餘。要他們否定幾十年來積累的經驗,放棄他們認為行之有效的「教育法寶」,將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這種痛苦的情緒如果沒能得到有效的調適,極易產生對改革信念的動搖,甚至出現抵觸情緒。 (2)新型師生關系引發的不適感 我國傳統教育的師生關系以「師道尊嚴」為本質特徵,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在知識傳承方面,傳統的觀念認為教師是知識的化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因而師生關系是一種單向性的「我主你客」、「我說你聽」式的服從關系。在倫理道德方面,傳統的觀念置教師於「道德說教者」的絕對尊嚴的地位,因而認為教師是無可置疑的「長者」,學生是理所當然的「弟子」,師生關系成了單一性的「老對幼」、「長輩對晚輩」的說教關系。新課改倡導的新型的師生關系以民主、平等、和諧為特徵,在上述兩個領域中師生關系均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如在知識接受領域,師生之間不再是單向性的「我主你客」、「我說你聽」,而是平等的對話夥伴和合作者。在倫理道德領域,教師須從「長者」、「道德偶像」的傳統角色中走出來,走到學生中去,走到公共輿論的中心。因而,教師的行為不再簡單地等同於教育行為,他們必須時常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具有教育性。應該說,有效地建立起這種新型的師生關系是推進新課程改革的前提和條件,其出發點是積極的,也帶有很強的針對性。但由於在實際改革過程中有關方面處理問題存在一些偏差,出現了教師得不到學生以及家長起碼的尊重,一些學校事故的處理方案讓教師感到不公等現象。因此,面對這些變化,教師也面臨著一個嚴峻的心理適應過程。 (3)自身素質缺失的焦慮感 新課改對教師在知識結構、思維方式、教學能力以及教學手段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標准和要求。在知識結構上,從原來只要求會處理局部知識,到處理學科內的綜合知識,發展到要求會處理一些跨學科的知識。在思維方式上,從繼承接受知識,到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認知體系,發展成為具有一定的創新精神,形成一定的創新思維習慣的思維方式。在教學能力上,從模仿他人進行教學,到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發展成為具有駕馭多種教學方式的能力。在教學手段上,從使用傳統的書本、黑板、教鞭等進行教學,到掌握使用投影儀、幻燈、錄音機等基本電教手段,發展成為能利用包括網路在內的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等等。參照這些標准和要求,許多教師感到自身的素質與之相差甚遠,似乎高不可攀。誠然,可以通過繼續學習、接受培訓來提高自己,但素質的鍛煉和提高決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不少教師深切地感受到由於自身素質的缺失將難於適應改革的要求,遂有「跟不上形勢之感」,並由此而產生無助感、焦慮感。 (4)相互矛盾的現象帶來的茫然感 我國新一輪課改的目標是要實現從學科本位、知識本位向關注每一個學生發展的轉變,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這種轉變是全方位的系統變革,不僅要在教育思想觀念層面上實現轉軌,而且在系統構建和實踐操作層面上同樣要實現轉軌。但從當前的改革實踐看,教育教學改革進程中諸多環節還沒有很好地實現相互配套和互為保障,新的考試制度和督導評估體系還沒有全面建立起來。因此,許多學校出現了這樣的現象:一方面轟轟烈烈地開展新課改,另一方面卻在扎扎實實地抓應試。正如一些校長所說的那樣:「我們不得不有兩手准備。」在這種情況下,許多教師不知是要按照新課改的要求盡快地做好角色的轉變,還是要固守原有的應試技巧來應付沉重的升學壓力,無所適從的茫然感由此產生。心理學研究表明,適度的心理壓力能成為人們活動的動力,對活動起激勵作用,但壓力過大會引起有機體過度的情緒緊張,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引發一系列的身心疾病。在教育領域同樣如此,過大的壓力會促使教師出現種種心理不適,在教學中變得無效、無能,當然也就談不上積極性、主動性以及教學潛能的發揮。因此,關注教師的心理困惑,給予教師心理上的關懷,確保他們以健康、積極的心態參與新課改,顯得極為重要和迫切。 綜合起來看,上述教師心理不適的成因,除了與新課改帶來的外部壓力這一直接誘因有關外,也與教師自身心理素質有關。因此,克服教師的心理困惑,一定要從內、外兩個方面著手,同步推進,同時實施。概括起來就是一句話,即外減壓力,內強素質。 所謂「外減壓力」,就是指在推進新課程改革中,要採取各種措施來減輕、緩解教師的心理壓力,特別是要注意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加強對教師的有效培訓。伴隨新課改的推進,教育部非常重視師資培訓工作,組織開展了對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人、校長以及骨幹教師的新一輪培訓,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及時的。但在具體培訓中存在這樣的問題,如培訓覆蓋面不夠廣,許多一線的教師沒有機會參加;培訓內容以教育理念的傳播以及改革的理論探討為主,而如何把新的教育理念貫徹到具體的學科教學實踐中的指導較少,許多教師在實踐中仍然感到力不從心等。因此,教育行政部門在研究部署新課程方案實施過程中,應加強對「師資培訓」工作的研究,盡快建立起新型的教師培訓模式,確保師資培訓的及時到位。其次,要盡快完善與新課改相配套的制度保障體系。新課改是一項全局性的社會系統工程,一系列相關制度的建立,如新的考試制度、教育評估體系的出台和實施,將大大減輕教師在改革過程中所承受的巨大的心理壓力,也有利於廣大教師在參與課改中正確定位自己,並且鼓起克服矛盾和困難的信心。再者,教育決策者以及教育行政部門應清醒地認識到對新課改不能操之過急,對教師的適應過程要有實事求是
❾ 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將禁毒知識納入教育、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禁毒宣傳教育。 對還是錯
對。如今毒品仍具有一定的傳播渠道,甚至對校園也有不利影響,需要對學生進行禁毒宣傳教育的做法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時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也是最危險的時期。由於青少年正處於生理、心裡從不成熟步向成熟的發展時期,好奇心與模仿性很強,而自製力和分辨力較差,加上在禁毒教育方面又存在嚴重的不足。
因而,毒品犯罪分子就往往將青少年作為拉下水的主要目標,甚至,在一些地方,毒「手」已悄悄伸向了校園,伸向了中小學生。
據統計,全國現有登記在冊的吸毒人員中,35歲以下的青少年佔三分之二以上,其中,絕大部分青少年是在不了解毒品的危害性的情況下染上毒癮的。所以,把青少年列為毒品教育重點對象是開展毒品預防教育工作的重要環節,是遏制新吸毒人員滋生的關鍵。
對身體的危害:吸毒者成癮者一般面色憔悴、晦暗、蒼白、形體消瘦,一旦停吸毒則出現各種痛苦人不堪的症狀,似有萬蟻啃肉、萬劍穿心,求生不得,欲死不能,神志失常,毀物傷人,甚至自傷殺人。長期吸毒導致精神障礙與人格變態。
並出現幻覺和妄想。吸毒者的日常活動都圍繞毒品轉,為了得到毒品可以不惜一切、使用各種手段,喪失人性。靜脈注射毒品給濫用者帶來各種傳染性疾病,最常見的有肝炎和艾滋病。此外,吸毒還損害神經系統、免疫系統,易感染各種疾病,吸毒者平均生命縮短20年。
對家庭的危害:吸毒開支巨大,常常要不了多久就會耗盡家產,造成家庭經濟困難。吸毒者一般傾向於只我封閉,自得其樂,對家人的情感需要漠不關心。為了獲得毒資,而謀害親人。有時,吸毒者在毒癮發作的瘋狂中殺死親人。
對學生進行禁毒宣傳教育有利於培養安全防範意識,對毒品提高警惕。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念,遠離毒品,促進學生身心健康茁壯成長。
(9)禁毒教育與各學科融入教學擴展閱讀:
2007年12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規定,
1、「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發現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的,應當立即採取措施予以制止、鏟除。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發現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的,應當及時予以制止、鏟除,並向當地公安機關報告。」
2、「國家確定的麻醉葯品葯用原植物種植企業,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種植麻醉葯品葯用原植物。
國家確定的麻醉葯品葯用原植物種植企業的提取加工場所,以及國家設立的麻醉葯品儲存倉庫,列為國家重點警戒目標。
未經許可,擅自進入國家確定的麻醉葯品葯用原植物種植企業的提取加工場所或者國家設立的麻醉葯品儲存倉庫等警戒區域的,由警戒人員責令其立即離開;拒不離開的,強行帶離現場。」
3、「國家對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實行管制,對麻醉葯品和精神葯品的實驗研究、生產、經營、使用、儲存、運輸實行許可和查驗制度。
國家對易制毒化學品的生產、經營、購買、運輸實行許可制度。
禁止非法生產、買賣、運輸、儲存、提供、持有、使用麻醉葯品、精神葯品和易制毒化學品。」
4、「國家對麻醉葯品、精神葯品和易制毒化學品的進口、出口實行許可制度。國務院有關部門應當按照規定的職責,對進口、出口麻醉葯品、精神葯品和易制毒化學品依法進行管理。禁止走私麻醉葯品、精神葯品和易制毒化學品。」
5、「發生麻醉葯品、精神葯品和易制毒化學品被盜、被搶、丟失或者其他流入非法渠道的情形,案發單位應當立即採取必要的控制措施,並立即向公安機關報告,同時依照規定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公安機關接到報告後,或者有證據證明麻醉葯品、精神葯品和易制毒化學品可能流入非法渠道的,應當及時開展調查,並可以對相關單位採取必要的控制措施。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衛生行政部門以及其他有關部門應當配合公安機關開展工作。」
6、「禁止非法傳授麻醉葯品、精神葯品和易制毒化學品的製造方法。公安機關接到舉報或者發現非法傳授麻醉葯品、精神葯品和易制毒化學品製造方法的,應當及時依法查處。」
7、「公安機關根據查緝毒品的需要,可以在邊境地區、交通要道、口岸以及飛機場、火車站、長途汽車站、碼頭對來往人員、物品、貨物以及交通工具進行毒品和易制毒化學品檢查,民航、鐵路、交通部門應當予以配合。
海關應當依法加強對進出口岸的人員、物品、貨物和運輸工具的檢查,防止走私毒品和易制毒化學品。
郵政企業應當依法加強對郵件的檢查,防止郵寄毒品和非法郵寄易制毒化學品。」
8、「娛樂場所應當建立巡查制度,發現娛樂場所內有毒品違法犯罪活動的,應當立即向公安機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