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在教育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
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是艱苦的腦力勞動,學生一旦有了興趣,對事物有了美感,也就變「苦學」為「樂學」了。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那麼怎樣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直是我們數學教師探索的主題,改變教學態度、改變教學方法等等。現在信息技術在教學的出現,給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帶來了一個全新的局面。
第一、信息技術手段進入課堂,給數學課堂教學注入了一股活力,給學生帶來了新鮮感。通過屏幕出現的那一副副生動的畫面,吸引了全體學生的注意,那高質量的音響效果喚起了學生學習的慾望和勁頭,那變化有序的文字不再使學生感到數學知識的單調和枯燥乏味。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能起到強烈地吸引著學生,激發了學生求知慾,形成了一股學習的動力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 時,我使用了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先在屏幕上用動畫顯示了一個長方體的展開和合並不斷出現的畫面作為主題畫面,通過一隻小兔騎著摩托車在長方體的棱上繞圈,並加上美妙的音樂,一下吸引了同學的注意力,使同學們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同學們對於老師要上的數學課充滿了渴望,學習熱情高漲。
第二、信息技術進入課堂,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實踐證明:當學生對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產生了興趣以後,他們就會有很高的學習熱情。這時,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和策劃者(教師)就應該為他們創設各種條件,使他們主動參與進來,成為學習的主人。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分數的意義》時,我先讓用動畫引出現豬八戒和孫悟空分西瓜的故事。故事裡由於孫悟空沒有把西瓜平均分成四分,師兄弟產生意見,為了搞好團結,共同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現在需要同學們幫忙解決問題。這時候學生的積極性就被調了起來,迫切地想知道下面的內容。他們就會深入地、興致勃勃地學習這方面的知識,並且廣泛地涉及與之有關的知識,遇到困難時表現出頑強的鑽研精神。從而活躍了課堂氣氛,達到了教學目的。
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學優化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在數學課堂上運用信息技術進入課堂,不僅可使一些使本教師難教、學生難懂的概念、法則、公式在學習上教學簡單化、形象化,也可以方便數學教師更好地突破知識的重點、難點,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地展現給學生,化抽象為簡單。在學生學習的角度看並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優化和練習,並且不斷鞏固新知識。
(1)在概念、法則、公式教學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變抽象為具體,讓學生感性地掌握知識。老師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進行適當的思考、討論、操作、答問、質疑、總結。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獲得知識,發展思維、提高了能力。例如在教學面積的含義時,我把它分為兩部分教學,先教學物體表面的面積,然後教學圍成的平面圖形的面積,最後讓學生得出面積的含義。在教學中,通過信息技術演示引導學生得出物體表面的面積、桌面的面積、操場的面積,從而得出物體表面的面積,由什麼是正方形的面積、長方形的面積得出圍成的平面圖形的面積,再概括出面積的含義。
(2)信息技術進入課堂,有助於教師解決重點、難點。如在「體積和體積單位的認識」一課中,教學重點是理解體積的含義,認識體積單位;教學難點是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正確表象。這些內容都比較抽象,我利用信息技術的作用在教學邊講解邊演示,電腦出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物體有多大,並與學生操作相結合,變抽象為具體,誘導啟發學生,創造良好的思考問題的環境,促進他們動腦筋,使所有學生都去思考問題,除了應用信息技術手段以外,我還利用三把米尺組合成一個1立方米的正方體,讓一個組的學生走進去,從而感知到1立方米的正方體可以藏12個人。通過生動的演示和實驗使學生有所領悟,有所發現,有所創新,突破了本課的重點難點。
(3)利用信息技術的優點在教學中優化練習設計,鞏固新知識。新授課中的鞏固練習,就是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這時不是簡單地重復書上學到的東西,這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不斷優化練習。信息技術在教學在這方面具有很大的優越性。在「練習」的設計方面更富有彈性,體現練習的階梯發展趨勢,有易到難,體現差異教育:學生開始從模仿型的基本練習——變為提高辨析能力而設置的判斷練習——再變為糅合知識而設置的綜合練習等等。另外,老師在練習課上從基本問題出發,循序漸進地設計練習內容和增加難度,設計一定的嘗試練習題和發展性練習題,使學生知道知識的內在聯系及規律,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不依常規去尋求變異,使學生既長知識,長智慧。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在這方面同樣有很大的優越性,不僅數學題型變化多樣,而且一題多變,可以讓學生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練習,提高了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生活中的數學,從而提高學生數學的能力。
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大教學密度和提高信息接受量。
自從新教材實施以來,很多老師都有同感,就是我們所使用的教材課容量比老教材多了不少,而課時安排卻沒有增多,特別是一、二年級的數學,一個星期只有3節課,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中提高教學效率。如果使用過去的手段,增加每一節課的信息含量,存在一定的難度。教材內容是有限的,而課堂教學採用信息技術手段後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把與有關的內容引入課堂,從而拓寬學生的視野,加大課堂的容量。例如在講授「第十冊《統計圖》的教學」一節時,我利用電腦的Excel功能,設計了簡單折線統計圖和復合折線統計圖,教會學生如何運用Excel功能。本來兩節課才能完成的教學任務,我一節課就完成了。學生通過在電腦室上課,動手操作,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優勢對於重點、難點知識部分進行特殊區分顯示,比較歸納,得出結論。以往需要兩節課時完成的任務,在運用了信息技術教學之後,壓縮成了一節課時來完成。運用信息技術進行科學,可以將教材按要求重新組合,增加課堂信息傳輸量,加大密度,同時又充分調動學生運用多種感覺器官,投入積極的思考,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這樣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信息技術為中介的整個課堂得到了優化,提高了教學的效果,還能減輕學生盲目地死記硬背的負擔。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有利於促進學生學習興趣,激活學生思維,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由於課件設計的形象生動,使學生右腦的直覺形象思維得到較充分的訓練和提高,可以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又由於問題的設計和啟發易於多樣化和綜合化,易於知識之間的滲透和條理化,把左腦的抽象邏輯性與右腦的具體形象性相結合。通過這樣,教師就更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思維力,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創新教育的實施和創新型人材培養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讓生活走進課堂。
數學本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為了讓學生學有用的數學。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瞄準與學生生活經驗的最佳聯結點,並架起橋梁,使數學知識因貼近生活而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感受生活化的數學,用數學眼光看待周圍的生活,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和素養,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設計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他們實際的生活素材。例如,我教學五年級 「數學活動課」一節時,錄像播放師游「廣州東方樂園」的情景。參加這次活動的學生有980人,教師38人。門票價格為成人票每張10元,學生票每張5元,30人以上可以購買團體票,團體票每張6元。問:請你設計一種最為省錢的購票方案。同學們展開熱烈的討論,各自提出自己的設計方案。
創設生活情景,突出主體地位。把教材內容與生活情景有機結合起來,使數學知識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讓數學貼近生活,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生活中充滿了數學。例如,我在教學「幾和第幾」時,讓學生模擬人們排隊買票的情景,把靜止的畫面變成生動的場景,在生動有趣的生活中學生加深了對基數與序數的認識,學會了處理生活中的問題。 將信息技術融合到小學數學科教學中來,充分運用各種信息資源,讓生活走進數學課堂。
總之,把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去,發揮其主導作用,創設生動形象的生活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讓學生從繁瑣的學習中解脫出來,形成合作交流、主動探索的學習氛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素質教育實施,達到優化課堂教學,增強教學效果。從而有效地培養更多的跨世紀的創造性人才.
2. 如何理解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趨勢
在科學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信息技術已經廣泛地應用於現代教育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摒棄了傳統教學固定授課模式,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通過分析信息技術在現代教學的實際應用前景,來預測未來是當下的必然趨勢。
一、 巧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對學生而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進入多媒體教室的時候,他們的心情往往非常愉快,興致也很高,這時教師要將這種興趣及時引到教學內容上來,效果就會很明顯。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新的教學情景的設置,新課的巧妙引入,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二、 再現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數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有效的途徑之一就是再現數學知識的發現過程,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猜想結論,發現定理和結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化靜為動,突破重點、難點
數學教學內容有時比較抽象,傳統的教學手段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計算機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進行動態展示,加強學生的直觀印象,這樣可以彌補傳統教學方式難以克服的重點、難點的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只能在黑板上通過板書、作圖來傳遞知識,而一些動態的數學知識教學,教師不得不藉助口頭語言、身體語言將動態畫面說「動」,而這樣抽象的知識學生仍只能夠「感受」。這樣既浪費了時間,又不能收到好的教學效果。例如三角函數的圖象、圓錐曲線、簡單幾何體等等,用多媒體研究問題能夠彌補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發揮其特有的優勢,如函數圖象的平移,可以通過動態演示,學生很容易得出結論,還有圓與圓的位置關系的相互運動以及每種位置關系下圓心距d與兩圓半徑R、r之間的數量關系通過CAI的演示,以及旋轉幾何體的得法等等,都讓學生能更直觀理形象地接受和理解。
四. 創設懸念,引導學生探究問題
傳統的教學一般只有教師的參與,學生很少主動參與,沒有學生參與的教學是不成功的教學。因此,我們要為學生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增設問題,巧設懸念,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化為主動探究問題,主動參與教學過程。
提供一個便於學生探討的環境,創設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情景,例如在介紹「平行六面體」的概念時可以藉助幾何畫板展開平行四邊行的平移過程,這樣給學生留下更多的思考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能夠解決新問題,並能夠發現新問題,提出新的問題。
五. 互動學習,培養學生合作、自主精神
輔助的反饋系統可以使教學評價更加科學、及時,有利於學生意志的培養。例如在演算法的教學中,如果沒有計算機的話那麼演算法程序的教學也是沒有什麼意義的。藉助多媒體進行本節教學時,可以讓學生驗證自己的演算法語言寫得正否正確,鼓勵學生自己訂正,反復練習,正確後學生會有一種成功的喜悅。還可以舉行各種數學知識競賽、興趣小組等,培養學生的自覺性、自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當然還可以減輕教師重復的教學和輔導,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思想,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與學生溝通與交流。
3. 談談信息技術在教學應用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而教師如何合理又有效的使用信息技術,這就需要教師充分理解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本文試著從以下方面來論述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加強教師的主導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分散教學難點,突破教學重點,促進學生知識內化;幫助學生進行探索和發現;幫助學生獲取技能和經驗;使課堂練習方式多樣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製作具有實效性的教學課件;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計算機使用技能;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反思。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作用傳統的課堂教學因其固有的弱點而經常遭致批評。然而,在可預見的將來,課堂教學仍然會是學校教學活動的主要方式。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推動了教育從目的、內容、形式、方法到組織的全面變革。站在教育第一線的教師,完全有必要對教學過程重新認識。《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大力推進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由此可見,教師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發揮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特有功能,來改進課堂教學是當前學校教育改革的一條重要思路。為了能夠在教學中合理又有效地使用信息技術,我們首先需要充分理解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一、信息技術的運用,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課堂教學中良好的教學效果的取得,有賴於先進的教學媒體,幫助學生做出各種學習的反應。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的教學活動僅限於一本教科書、一塊黑板和簡單的幻燈片演示來完成。枯燥無味,缺乏生動性,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不能得到很好的發揮。在多媒體信息技術介入教學後,像一股春風一樣,催促著我們教育觀念以及教育模式的改變,使我們的師生能夠共享到優質的教育資源,享受最前沿的教學資源,給基礎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帶來了機遇。它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讓教師從繁重的重復性勞動中解放出來。二、信息技術的運用,加強教師的主導作用信息技術走進課堂後,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學習資料和教師幫助主動獲取知識。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取代了粉筆在黑板上塗抹,變成了好看的圖片、影視資料在熒屏上展示,學生們在直觀的感受中創設了情境,體會語言就變成了有血有肉的人物進入思維中,參與到學生的理解、欣賞、與主人公的思想感情發生碰撞、產生共鳴、情感交流得到實現。課堂教學的內容更加豐富、生動,創設教學情景,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誘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而這一切,都是教師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結果,更加體現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例如,一位教師在教《稱象》這篇課文時,根據課文內容適時的播放課件,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完全相同的事物畫面或事理。另外,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為教學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教師通過資源共享,博採眾長,更好的發揮了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解決困難的輔導作用。教師備課時,可先輸入關鍵詞,在網上搜索與之有關的資料,在進行分類製成課件,在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根據需要,一點滑鼠,迅速調出,方便快捷。資料調出學生可根據需要、或興趣去學習。這樣真正實現了學生的主動性,教師真正成為了學生的幫助者、促進者。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了學生拓寬視野。學生在積累大量素材的條件下,做到了課堂氣氛真正活躍起來,激發了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自覺性。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三、信息技術的運用,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良好的興趣就有良好的學習動機,但不是每個學生都具有良好的學習興趣。「好奇」是學生的天性,他們對新穎的事物、知道而沒有見過的事物都感興趣,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必須滿足他們這些需求。而傳統的教學和現在的許多教學都是嚴格按照教學大綱,把學生封閉在枯燥的教材和單調的課堂內,使其和豐富的資源、現實完全隔離,致使學生學習的興趣日益衰減。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融於教學課堂,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圖文並茂、聲像並舉、能動會變、形象直觀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有效地再現實物的可觀屬性,使學生感知事物的藝術效果,在大腦中形成一幅活生生的畫面,創設了一定的情景,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使學生真正的進入角色,進行情感體驗,從而有效的激起學生的各種感官的參與,調動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激發動機和興趣,有利於營造輕松的課堂氣氛,使學生藉助生動形象的畫面理清學習思路,與作者進入同樣的境界,從而領會課文的主旨。如:《林海》是一篇描寫大興安嶺美麗的風景課文。教師在講解段意時,可事先製作出反映大興安嶺嶺、林、花、等風景的課件,讓學生目睹屏幕上浩瀚無邊的綠色的森林,起伏的群山似滾滾的波浪,課文中「目之所及,哪裡都是綠的。」「林海」等內容便可迎刃而解。伴隨悅耳的解說詞,學生再看錄像中嘩嘩流淌的雪水,樹木抽出新枝,長出嫩葉。再看看伐木工人歡聲笑語,植樹工人的辛勤勞作。疾馳的火車把木材源源不斷的運到全國各地。此時,教師只要稍加點撥,學生便能明白這課文的主旨:寫出了大興安嶺與祖國建設密不可分。真正理解「興國安邦」這個詞語的意義。當教師合理的展現其它大興安嶺景色的設計後,學生會由衷感到大興安嶺的確是一個巨大的寶庫。於是課文中的語言成了學生內心急於表達的話語,面對教師的提問,他們的學習興趣油然而生,紛紛伸出小手躍躍欲試,課堂氣氛活躍。又例如,一位教師在上蘇教版古詩兩首《所見》笛子曲:《快樂的小牧童》時,利用課件出示畫面: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快樂地唱著歌兒。師:(動情地)你們看,你們聽,小牧童坐在黃牛寬厚的背上走來了,他搖呀,晃呀,就像坐在搖籃里,真舒服呀!小樹林里,花兒在笑,風兒在吹,蝴蝶兒在飛,多美呀!多快樂呀!小牧童忍不住放聲歌唱,歌聲飛出了密密的樹林。我們來讀一讀這兩行詩。談談信息技術在教學應用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4.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給師生帶來了哪些利弊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給師生帶來的利弊如下:
5. 如何提高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
信息技術應用於現代教育教學中,與學科整合是一種需要,更是一種必然的趨勢。但在信息技術的使用實踐中,我們發現課堂上的使用並非多多益善,而要高效合理的將信息技術運用到教育教學中,需要教師本身有很好的信息技術基礎,更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在學生缺乏興趣、困惑不解、無法感知、主動參與等過程中,合理使用信息技術是實現學生知識 建構的重要因素。從學生的發展需要出發,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教學便會發揮事半功倍的效果。關鍵詞: 信息技術 合理 有效 輔助 在科學技術發展迅猛的今天,隨著計算機及網路技術的廣泛應用,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無疑是給學校教育插上了一雙有力的翅膀,成為教師進行教學模式變革的手段,使教育教學方式越來越多樣化,也使學校變成充滿活力和創意的學習場所,更是為學生提供開放性的自主學習環境和資源,更好的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態度和積極探索創新的能力。 計算機輔助教學是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是適應現代化教學的需要。但是如何合理有效的將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中,從而充分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的思考,培養學生的不斷創新的能力?本文就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合理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作一些初步的探討。 一、提高的教師信息技術素養 現代化的教育手段給老師提出一個新的要求,那就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教師的素質也在隨之提高,要與時代同步,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需要。計算機網路教學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應用,促使教師必須掌握和運用電腦技術,一方面提高本身素質,另一方面可以拓寬學生的思維想像能力和知識面。 我在學校培訓教師信息技術課程的過程中,發覺很多有經驗的教師都是第一次接觸計算機,所以還需從最簡單的入門, 最主要是教師自己多操作,多練習,在操作中掌握要領,在操作中掌握技能技巧。有老師問電腦好學嗎?我的回答是:只要你會漢語拼音、會漢字就能操作。所以,我願意為大家學會電腦操作盡心盡力,為教育教學現代化努力奮斗。 二、充分發揮計算機在教學中的輔助作用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其作用是輔助教學,起主導作用的還是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來揭示知識的形成及來龍去脈,讓人感到生動、形象、真實(實況錄像),便於學生接受。但在學校組織的多次聽課中,我發現大部分教師製作的課件的播放時間佔了課堂的大部分時間,課件成了講課的主體,代替教師上課,而教師則成了輔助作用的旁觀者,解說員,或成為電腦的操作者,本末倒置,誇大了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我認為多媒體課件要適量、適度,不是量越大越好,讓他牽著鼻子走。有的教師在製作課件時,喜歡用大量的圖片、動畫、以及給文字加上不同的顏色,藝術效果,運用大量的聲音效果,把課件搞得很花俏,結果整節課結束才發現,教學效果達不到目標。原因在於大量的媒體信息不但增加了學生的負擔,還直接或間接的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重點不再突出,學生已經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這些動畫、文字顏色、聲音上,內容對其已沒有吸引力。其實一節課利用多媒體的教學形式,可以利用一個教學片斷,一個具體事例,解決一個知識點,一個具體問題,這樣的簡單課件也同樣是一個好課件,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中,現代教學手段與傳統教學手段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是很重要的,不是信息技術用的越多越好,信息技術是輔助教學的一種工具,要用到恰到好處,要與傳統教學方式取長補短,交相輝映。 三、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的動靜結合 利用多媒體課件的目的:是讓同學們更容易領悟知識,並且深入地領會其內含,最後得到升華,也就是所說的創新,但有些課件過分強調課件的修飾,什麼動畫、影像、圖片一起上,重視了它的信息技術含量,而忽視知識的掌握上,過分情境化,喧賓奪主。這樣的課堂,自然課上氣氛活躍,熱熱鬧鬧,有時甚至產生一些笑料,讓人難以接受。這樣的一節課學生自然是在輕松、愉悅的情景中度過。但課堂畢竟不是娛樂場所,不能被過份的活躍沖昏了頭,讓華麗課件修飾而忽略了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在動的同時要讓同學們合理的靜,要動中有靜,讓同學們靜下心來開展自主學習,探索學習,讓他們靜上心來去想、去悟,給學生提供創造靈感的機會,給他們提供想像的空間和創造靈感的環境。 四、要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多媒體的關鍵作用 多媒體技術把文本、圖形、圖象、動畫、聲音和視頻集成處理,使信息更生動更豐富多彩。多媒體計算機網路應用在學科課堂教學當中,創設了理想的教學環境,取得更高的教學效率與效益。首先網路化的教學系統實現了高度的資源共享。如在備課時,我們有針對性地指導教師充分利用已有的優質教案庫和計算機教學軟體庫中的資源,設計教案,以提高備課質量。教師通過瀏覽、選擇、組編,設計成一個個符合本班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案,既快捷又高效。課堂上應用這些教學方案進行教學,深受學生的歡迎。
6. 談談信息技術在教學應用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哪些
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而教師如何合理又有效的使用信息技術,這就需要教師充分理解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本文試著從以下方面來論述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加強教師的主導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分散教學難點,突破教學重點,促進學生知識內化;幫助學生進行探索和發現;幫助學生獲取技能和經驗;使課堂練習方式多樣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製作具有實效性的教學課件;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計算機使用技能;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反思。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作用
傳統的課堂教學因其固有的弱點而經常遭致批評。然而,在可預見的將來,課堂教學仍然會是學校教學活動的主要方式。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推動了教育從目的、內容、形式、方法到組織的全面變革。站在教育第一線的教師,完全有必要對教學過程重新認識。《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大力推進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由此可見,教師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發揮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特有功能,來改進課堂教學是當前學校教育改革的一條重要思路。為了能夠在教學中合理又有效地使用信息技術,我們首先需要充分理解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一、信息技術的運用,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中良好的教學效果的取得,有賴於先進的教學媒體,幫助學生做出各種學習的反應。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的教學活動僅限於一本教科書、一塊黑板和簡單的幻燈片演示來完成。枯燥無味,缺乏生動性,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不能得到很好的發揮。在多媒體信息技術介入教學後,像一股春風一樣,催促著我們教育觀念以及教育模式的改變,使我們的師生能夠共享到優質的教育資源,享受最前沿的教學資源,給基礎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帶來了機遇。它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讓教師從繁重的重復性勞動中解放出來。
二、信息技術的運用,加強教師的主導作用
信息技術走進課堂後,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學習資料和教師幫助主動獲取知識。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取代了粉筆在黑板上塗抹,變成了好看的圖片、影視資料在熒屏上展示,學生們在直觀的感受中創設了情境,體會語言就變成了有血有肉的人物進入思維中,參與到學生的理解、欣賞、與主人公的思想感情發生碰撞、產生共鳴、情感交流得到實現。課堂教學的內容更加豐富、生動,創設教學情景,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誘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而這一切,都是教師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結果,更加體現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例如,一位教師在教《稱象》這篇課文時,根據課文內容適時的播放課件,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完全相同的事物畫面或事理。另外,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為教學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教師通過資源共享,博採眾長,更好的發揮了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解決困難的輔導作用。教師備課時,可先輸入關鍵詞,在網上搜索與之有關的資料,在進行分類製成課件,在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根據需要,一點滑鼠,迅速調出,方便快捷。資料調出學生可根據需要、或興趣去學習。這樣真正實現了學生的主動性,教師真正成為了學生的幫助者、促進者。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了學生拓寬視野。學生在積累大量素材的條件下,做到了課堂氣氛真正活躍起來,激發了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自覺性。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三、信息技術的運用,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良好的興趣就有良好的學習動機,但不是每個學生都具有良好的學習興趣。「好奇」是學生的天性,他們對新穎的事物、知道而沒有見過的事物都感興趣,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必須滿足他們這些需求。而傳統的教學和現在的許多教學都是嚴格按照教學大綱,把學生封閉在枯燥的教材和單調的課堂內,使其和豐富的資源、現實完全隔離,致使學生學習的興趣日益衰減。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融於教學課堂,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圖文並茂、聲像並舉、能動會變、形象直觀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有效地再現實物的可觀屬性,使學生感知事物的藝術效果,在大腦中形成一幅活生生的畫面,創設了一定的情景,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使學生真正的進入角色,進行情感體驗,從而有效的激起學生的各種感官的參與,調動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激發動機和興趣,有利於營造輕松的課堂氣氛,使學生藉助生動形象的畫面理清學習思路,與作者進入同樣的境界,從而領會課文的主旨。如:《林海》是一篇描寫大興安嶺美麗的風景課文。教師在講解段意時,可事先製作出反映大興安嶺嶺、林、花、等風景的課件,讓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