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結合工作中的感悟,談談職業教育教學過程具有哪些特點
解決發展農村職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的方法
1、加強學習,開拓視野、堅定信心。
首先,學校領導要加強理論學習和研究,作為學校的領軍人物,理念和行動都必須要超出隊伍之前。
既要學習傳統的職業教育理論,更要加強對新的職教理論的學習和研究,並勇於實踐。國民經濟發展到不同的歷史階段,對職業教育必將提出不同的要求,必然要求研究新的職業教育理論來指引我們的辦學行為。另外,每一個理論放在基礎條件不同的平台上去實踐,得出的結果可能具有很大的差異,所以要加強校本研究、勇於創新。
其次,帶領隊伍通過參觀國內外職業教育發達地區的職業學校,學習他們的成功經驗;學習並充分認識到國民經濟的發展客觀上對職業教育的巨大需求和現實推動作用;學習並充分認識到國家現行職業教育的優惠政策將對職業教育的發展產生巨大政策推動力,意識到當前及今後一段時間是我國職業教育大發展的歷史機遇期,堅定信心,解決教師隊伍思想問題。只有上下一心,才能在工作中形成合力,戰勝困難。
2、認清形勢,把握職教發展的歷史性機遇,但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提升辦學水平,實現做大做強,也必須要有緊迫感。
當前國家的宏觀經濟的發展及教育本身的發展,都決定著我國必須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這是發展職業教育歷史性的機遇。但應當看到,要加強職業教育內涵建設、提升辦學水平、做強職業教育,職業學校必須要具體一定的辦學規模。各項政策對於職業教育的傾斜,例如職普比的不斷提高等有利因素,正有力地促進著職業教育的大發展。但由於我國的計劃生育的國策,將造成初中階段畢業生絕對數量的的持續下降,使得整個高中階段的生源數下降,中職生源的數量下降將成為不爭的事實。因此,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必須要有緊迫感。
3、解決教師隊伍思想問題,樹立正確的「人才觀」 和「學生觀」。
多元智能學說認為,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必須要樹立「人無全才,(但)人人有才」的正確的學生觀和人才觀。要善於以欣賞的眼光在每一個學生身上發掘到閃光點,真正認識到原來我們的「調皮鬼」、「搗蛋蟲」們也是如此可愛,將「愛心教育」、「全納教育」和「賞識教育」等教育理念應用到日常教育教學中,這樣才能讓老師們認識到我們從事職業教育工作的巨大價值,因而努力工作,實現職業成就感。
4、研究新時期中等職業學校中的學生群體,解決學生思想問題,引導學生建立自信,實施理想教育,確立人生規劃。開設「創業論壇」,激發學生創業熱情,設立「創業基金」,為創業提供物質支持。以馬斯洛的需求理論為基礎,扎實開展對新時期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需求的研究,精心打造學生真正從心底喜歡的職業學校。
職業學校的多數學生在一輪又一輪的以升學目標的選拔機制中被淘汰下來,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受到一定的挫傷。我們要以身邊許許多多的實際的人和事為範例,來告訴學生們,即使讀書成績不好的人當中,也不乏有大人才、企業家和其他成功人士,向他們證明,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引導職業學校的學生建立自信。
⑵ 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的中等職業教育的辦學模式
中等職業教育兩個「三段式」的辦學模式將大力推行。周濟解釋,這兩個「三段式」即「一年學基礎、一年學技能、一年頂崗實習」的模式和「一年在農村職業學校學習、一年在城市職業學校學習、一年在企業實習」的模式;繼續大力推進職
業教育集團化辦學,創新職業教育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辦學模式。大力發展民辦職業教育,形成公辦、民辦職業教育共同發展的格局。5、「校企聯合、工學結合、勤工儉學」人才培養模式的理論依據。
「工學結合、勤工儉學」的人才培養模式,其理論基礎就是德國職業教育的核心----「雙元制」。所謂「雙元制」,指的是學生一面在實習企業接受技能培訓,一面在職業學校接受理論教育,企業和學校分工協作,共同完成人才培養全過程的一種職業教育辦學模式。它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有明確的培養目標,即培養出高素質的一線技術工人;二是企業和學校相互配合,並以企業為主,學校提供理論教育,工廠負責實踐指導;三是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並以實踐為主,實踐課程在整個教育過程中佔到了70%以上。「雙元制」是以能力培養為基準,以操作技能為核心的一種世界領先的人才培養模式,企業培訓主要是使受訓者更好地掌握「怎麼做」的問題,職業學校主要解決受訓者在實訓技能操作時「為什麼這么做」的問題。在整個實訓與實習中,學生以彈性或正式工人的身份出現,不搞見習、參觀,即不搞模擬性的所謂生產實習,而是必須生產出真實的合格產品。由於嚴格的訓練,學生那種懶散的、粗心大意的、不負責任的行為得到有效抑制,又扎扎實實的學到了專業技術。
八十年代以後,中國職業技術教育迅速發展。1997年,全國各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已達33,464萬所,在校生1869.76萬人。各類就業培訓中心2,100餘所,每年培訓待業人員約100多萬人。高中階段職業技術學校在校生占高中階段在校生總數的比例已由1980年的18.9%提高到1999年的56.47%。
1999年普通中專學校達到3962所,在校生515.50萬人。普通中專招生科類結構有所變化,財經、體育、藝術類呈增長趨,工科類呈下降趨勢。1999年全國職業高中學校達8317所,招生數160.38萬人,在校生443.84萬人。1999年全國技工學校達到4098所,招生數51.55萬人,在校生156.05萬人。
⑶ 如何推進職業教育的教學改革
一、充分認識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我國正處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實現現代化建設戰略目標的關鍵時期,綜合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取決於各類人才的質量和數量。21世
紀,我國既需要發展知識密集型產業,也仍然需要發展各種勞動密集型產業。我國的國情和所處的歷史階段決定了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要求是多樣化的,不僅需要高層次創新人才,而且需要在各行各業進行技術傳播和技術應用、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高素質勞動者。中等職業教育擔負著培養高素質勞動者這一艱巨的歷史重任,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國民素質,增強綜合國力的重要力量。各地、各行業必須認真學習,全面、准確地理解和貫徹全教會精神,充分認識中等職業教育的重要戰略地位和不可替代性,認真抓好中等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科技進步和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勞動力市場的變化,中等職業教
育的現狀不能適應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的需要,也滿足不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職業教育需求。在教育教學領域,職業教育觀念和培養模式相對滯後,教學工作存在著片面強調學科體系和知識灌輸,與生產和生活實際聯系不緊密,對知識應用、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重視不夠,實踐和專業技能訓練比較薄弱等問題,難以使學生形成熟練的職業技能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這些問題制約了中等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影響了高素質勞動者的培養。因此,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是中等職業教育面臨的緊迫任務。
二、進一步明確培養目標和學制
中等職業教育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轉變教育思想,樹立以全面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的新觀念,培養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德智體美等全面
發展,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他們應當具有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以及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具有基本的科學文化素養,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比較熟練的職業技能,具有繼續學習的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立業創業能力;具有健康的身體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根據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和進一步理順我國學制的要求,全日制中等職業學校學歷教育一般招收初中畢業生或具有同等學力者,基本學制為3至4年,以3年為主。
三、積極進行制度創新,實行靈活的教學制度
中等職業學校應樹立服務意識,積極進行制度創新,建立適應經濟建設、社會進步和個人發展需要的教學制度。積極創造條件,實行全日制教育與部分時間制教育相
結合,允許成年學員和有實際需要的學生工學交替、分階段完成學業。要進一步改革職業學校招生和學籍管理制度,有條件的地方和學校可以適當放寬招生年齡限制,多種形式招收應屆和往屆初中畢業生,並允許接受其他高中階段教育的學生轉入中等職業學校學習。要採取有效政策措施,可以實行按專業大類招生,學習一段時間後根據學生個人願望和條件以及就業需要再確定專業方向。
中等職業學校要開展學分制的試驗,改革教學組織和管理制度,使學生能夠根據社會需要和個人興趣、條件選擇課程和學習時間。要建立校際之間、相近專業之間學
分相互承認的機制,允許學生跨專業、跨學校選擇課程。對於從其他高中階段學校轉入的學生,承認其相應的學習經歷或學分。
四、優化專業設置,加強專業建設
科學合理地設置專業,是實現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和體現職業教育特色的基礎工作,也是職業學校主動適應社會需求的關鍵環節。國家將根據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產
業結構調整的需要,頒布新的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並組織有關行業,制定重點專業的設置標准和評估標准。省地兩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結合學校布局結構調整,加強對各類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置的指導和管理,在相關行業參與下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優化專業結構,提高專業教育資源的利用率和整體效益。國家、地方要通過專業評估,確定一批專業建設和教學質量示範學校,帶動整個中等職業學校專業建設工作。
中等職業學校要堅持為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適應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按照國家頒布的專業目錄和專業設置基本標准,結合自身辦學條件合理
設置專業。要堅持穩定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著力辦好相對穩定的骨幹專業,切實加強專業實驗實習基地、專業師資隊伍和相應的教學文件等基礎建設,形成優勢、辦出特色;要通過拓寬和調整現有專業業務范圍、開設新專業或專門化,滿足社會需求和職業分化、變化的需要。
五、加強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
課程改革是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要深化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積極開展現代課程模式,特別是適應於學分制的模塊式課程和綜合化課程的探索和實驗,把知
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緊密結合起來,增強課程的靈活性、適應性和實踐性,構建適應經濟建設、社會進步和個人發展需要的課程體系。建立健全課程開發和教材編寫機制,實行國家和省(部)兩級規劃、兩級審定製度。國家組織開發和編寫具有中等職業教育特點和要求的文化基礎課程標准和教材,開發和編寫體現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的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重點專業課程、教材及多媒體教學課件。地方、行業要根據區域經濟和行業發展的實際需要,組織開發和編寫具有地方和行業特色專業的課程和教材。中等職業學校要根據實際需要,及時更新教學內容,開發教學資源,編寫反映自身教學特色的補充教材和講義等。要注意吸納行業技術專家、教學研究人員和具有豐富經驗的教師參與課程開發和教材編寫工作,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要建立適合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需要的經費籌措機制。地方、部門和學校要增加對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的經費投入。
六、改進和加強德育課教學,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
中等職業學校都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擺在重要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和削弱。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德育課教學是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主渠道,必須
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德育課教學。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教學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按照德育總體目標和學生成長的規律,確定德育課教學內容和要求,增強針對性、實效性,突出職業教育特色。要根據職業學校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改革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的課程設置和內容。加強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自覺抵制封建迷信等愚昧、腐朽思想的侵蝕。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紀律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團結協作精神、法治觀念和社會責任感,確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和信念。要進一步加強職業道德教育、艱苦創業思想的教育。職業道德教育應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並結合行業特點和行業職業道德規范,使教育內容具體化。職業學校要創造條件,積極開展職業指導和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形成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勞動就業和生活觀念。要加強美育工作,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活動,培養學生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進一步改進德育課教學的方法和手段,德育課教學要緊密聯系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實際,講究實際效果,克服形式主義。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手段,使德育課教學
更加生動、活潑、形象,易於為學生所接受。加強德育課教材改革和建設。鼓勵和支持廣大德育課教師進行教學研究和在教學改革方面的探索實踐。
七、加強和改革文化基礎教育,提高學生科學文化素質
加強文化基礎教育、改革文化基礎課程教學是我國經濟社會和教育發展對中等職業教育提出的客觀要求。中等職業學校要按照教育部頒發的《關於制定中等職業學校
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教職成〔2000〕2號)和有關規定開設高中階段職業教育必需的文化基礎課程,提高學生文化素質,適應專業教學和學生發展的需要。中等職業學校可以根據專業需要,開設綜合性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課程。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要根據當地實際,採取有效措施,加強對中等職業學校文化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和教學質量的監督檢查。當前既要注意克服隨意降低教學要求,忽視文化基礎教育的傾向,又要防止盲目加大文化基礎教育比重、削弱職業技能訓練,片面追求對口升學的做法。中等職業學校的文化基礎教育要更加註重知識的應用能力、學習能力和實驗能力的培養,保證必要的實驗和社會實踐環節。
八、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和創業能力
中等職業教育的特色在於使學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同時,具有熟練的職業技能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中等職業教育的教學內容應與職業資格標准
相適應,以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對於完成專業學習,且成績合格的學生頒發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地方、行業和學校要多渠道增加對實驗、實習設施和設備的經費投入,切實加強校內外實驗實習基地建設,努力達到國家規定的標准。要完善實踐教學的基本標准和規范建設,切實加強實驗、實習、職業技能訓練等實踐性課程和教學環節,認真安排,從嚴要求,嚴格考核檢查,確保學生達到專業培養目標規定的要求。職業學校要實行產教結合,密切與企業的聯系,鼓勵學生深入生產實際,開展技術推廣和技術革新等創新和實踐活動,把教學活動與技術開發、推廣、應用和社會服務緊密結合起來。要認真執行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方針,組織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拓寬他們的視野,增長他們的社會經驗。要創造條件開設培養學生創業與經營能力方面的課程,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要表彰和獎勵具有創業精神和立業實績的優秀學生,鼓勵學生立業創業。
九、積極改進教學及考試考核方法和手段,推進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
中等職業學校應積極採用適應經濟社會、科學技術和生產發展需要的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實現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教學媒體的有效組合,提高教學質
量和教學效果。要積極探索、總結和推行有利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激發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勇於實踐的能力。要改進考試考核方法,重視考核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建立有利於培養學生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中等職業學校要積極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和手段,開發和使用符合教學需要的現代化教學媒體。大力提高教育技術手段的現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加快中等職業教育的教育教學信息網路化建設,積極發展現代遠程職業教育。
十、建設高質量的職業教育師資隊伍
建設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是職業教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保證。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師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轉變教育思想,樹立以全面素質為基礎、以能力
為本位的觀念,增強實施素質教育的自覺性,更加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加強師德建設,教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為人師表。要全面提高教師推進素質教育的水平,加強專業技能、實踐教學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培訓。要嚴格執行教師資格制度,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培養骨幹教師,提高具有研究生學歷教師的比例,並注意吸收企業優秀工程技術和管理人員到中等職業學校任教,加快建設具有教師資格和專業技術能力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學校要建立有效的培訓機制,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到企事業單位進行頂崗工作或實習鍛煉,提高廣大教師特別是中青年教師的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各類職業學校要積極創造條件,建立激勵機制,對教學改革中取得突出成績的教師給予獎勵。要加強對校長培訓,提高校長管理現代職業教育教學工作的水平。
十一、加強對教學改革工作的領導,重視教學研究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是擺在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校長和廣大教師面前的一項重大任務。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必須加強領導,建立符合市場經
濟需要的工作推動機制,制定政策和採取有力措施,調動和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建立和完善教育教學制度,切實加強教學質量評估檢查,努力提高中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行業部門應當組織力量,在人才需求分析、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專業建設與評估標准、教學內容和專業師資培訓方面發揮作用。
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要建立和完善職業教育教學研究機構,配備一定數量的專職人員,保證教研經費。要充分發揮研究機構在教學研究、教學管理、教學指導、教
育評價、師資培訓和組織開展教學改革實驗等方面的作用,使教研機構真正成為職業教育教學研究和教學業務指導中心。教學研究要從我國實際出發,把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緊密結合起來,解決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積極推廣教學改革成果。
學校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主體。中等職業學校必須堅持以育人為中心,加強對教學過程的管理,積極開展教學改革實驗,重視教學基礎建設,
增加對教學工作的投入,為深化教學改革創造必要的條件。要充分調動和發揮教師參與教學改革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要積極聘請經濟界、產業界專家參與學校的管理和建設,建立和完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有利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學改革的機制。
⑷ 中職實訓課堂教學評價的方法有哪些
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法、興趣小組教學法、內校企協作教學法、模擬容教學法。
中職教育在教學方法上,基礎教育的教學方法固然可以借鑒,但是在專業教學上僅僅靠那些借鑒過來的方法是遠遠不夠甚至是不實用的,所以,探索一些科學、實用的教學方法對發展職業教育有很大的好處。由於每個教師的思想、氣質、知識結構、審美情趣和教學能力不同,針對不同的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在從事教學活動時,在方法上都有自己的選擇和側重的角度,都要採取自己得心應手的方式方法,創造出自己的授課路子和風格。不同的教學特色和授課風格可以並行,不應嵌在一個框子里,只要是效果好,質量高,就是好方法。
⑸ 什麼是中等職業教育實訓教學
高中以上,專業做培訓的學校,實訓就是實踐課程比較多一些,這種培訓一般都是針對直接就業的。
⑹ 如何提高中等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
目前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存在著辦學方向模糊,培養目標定位不準,培養目標相對滯後。教學目標在執行過程中存在隨意性,師資結構不合理,動手能力不強,「雙師型」教師奇缺,教師知識更新不夠,教育觀念落後,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相對落後,教學手段落後,教學方法陳舊,課程結構不夠合理,專業設置不夠科學,缺乏辦學特色,教學管理模式僵化、單一,教學基礎設施相對薄弱等種種問題,要改變目前現狀,我覺得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一、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當前影響學校教學質量的根源在於思想觀念,思想觀念的轉變是推進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先導。1、樹立終身教育觀要求將過去強調培養合格勞動者的中等職業教育擴大到對學生人生態度、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不斷更新知識的能力,要讓學生掌握繼續學習的能力,從而保證自己在不斷變化的職業生涯中立於不敗之地。2、樹立主動適應市場的教育觀①教學質量第一的觀念。市場經濟不僅需要勞動者擁有相應的知識、技能,而且更需要勞動者擁有健全的人格、競爭意識和辯證思維能力,所以,市場經濟要求的中等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絕不僅是以知識為本位的教學質量,而是以「知識、技能、能力、創造」為內涵的教學質量。樹立教學質量第一的觀念,就是要圍繞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這一中心,創造性地開展工作。②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觀念。主體意識是人的自覺生存狀態,是對自我、他人及社會存在的冷靜思考和積極實踐的態度,是競爭意識、創業意識的前提和基礎。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是市場經濟的要求,市場經濟需要的勞動者是充滿個性的,具有高度主體意識的勞動者,只有這樣的勞動者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選擇、批判、創造,在個人與社會的相互適應中推動社會進步。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一是要在整個學校管理中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的觀念;二是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學改革,特別是教學方法的改革,將學生引入主體地位,推動其自身的思維運動。③市場導向的觀念。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作為中等職業學校,不僅要成為育人的場所,而且也是勞動力的供給市場,整個育人過程中要做到「產銷對路」。為此應該做到:A、教育目標的市場化。用人市場對勞動者素質的要求,就是學校的教育目標。學校必須調查用人市場的發展狀況,了解市場經濟對人才的需要,根據市場需要確立學校的教育目標;B、教育內容的市場化。學校應根據市場的需求,開設課程和進行課程建設,促使學生形成能夠適應市場需要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從而達到使學生適應社會的教育目的;C、評價體系的市場化。學校的教育質量是由市場來檢驗的,因此學校應密切注意學生走上社會的適應能力,以及社會對他們的評價,開展畢業生跟蹤調查,收集相關信息,並以此為依據制定相應措施,不斷調整教學計劃,改革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知識結構、能力結構與社會需求的吻合程度。3、樹立全面的人才培養質量觀目前,由於知識和技術更新速度加快,對人的基本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缺乏文化知識和素質,不僅學生自身難以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需求,也會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因此只有一技之長可能難以立足未來。因此我們要更新教育觀念,樹立全面的人才培養質量觀,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二、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應創造有利於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制度環境1、完善中等職業學校辦學條件,制定加大職業教育投入政策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要從政策上落實對中等職業學校的投入和辦學條件的完善,這是保障教學質量的基礎。政府必須依法堅持足額撥款,同時還要多方籌集資金,多渠道地增加對中等職業學校的投入。由於中等職業學校培養的是技術應用型、操作型的人才,對實習、實訓設備的要求高,因此要建立和健全學校的實習實訓設施的投資政策,政府部門在投資過程中要兼顧基建和設備,不能把設備設施建設的任務完全交由學校來承擔。2、政府和職能管理部門加強對中等職業教育的統籌管理政府應協調好教育部門、勞動部門以及企業、行業間的關系,理順職業教育的管理體制,營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①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要根據市場要求加大對中等職業學校布局的調整力度,合理規劃辦學點和專業,搞好骨幹學校和骨幹專業的建設及布局調整;②落實好勞動預備制度和就業准入制度,統籌好技術等級考核,抓住提高職業學校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③有效地實施質量監控。教育行政部門和辦學實體的主管部門對學校教學質量的有效監控,是確保職業教育質教學量的重要保證。這種監控既可以通過制定一系列必須執行的教學管理規范、文件和提供示範學校、示範專業,對教育教學過程實施質量管理,也可以通過教學評議、教學檢查、教學水平評估、各種競賽,輔之相應的獎懲等措施,以保證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質量和培養目標的實現。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1、高質量教學對教師能力的要求①教師應具備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這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職業教育本身的特點所決定的。職業教育具有針對性、應用性的特點,強調以實踐能力和創業能力為主的職業能力的培養。學校要造就高技術、強技能的學生,必須要有實踐型的教師。學校教師應具備以下幾個方面能力。第一,專業技能和實際操作能力。職業教育要強調能力本位,對專業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的技術技能必須有較高的要求,成為「雙師型」教師;第二,實驗能力。包括課堂演示實驗、實驗室指導學生實驗、教研實驗和技術革新實驗的實踐能力;第三,社會實踐能力。學校教師應具備了解社會、市場、企業的實踐能力,以開發學生的創業能力,指導學生順利就業。②教師應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創新再生產成為企業的支配力量,這就要求職業教育必須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創新型人才,中職教育也不例外。培養創新型學生的重任,必然會落到教師身上,教師只有自身具備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才能從自己的創新實踐中發現創新能力形成、發展的規律,為創新教育提供最直接、最深刻的體驗,從而在教學過程中,自覺地將知識傳授與創新思維結合起來,主動發現學生的創新潛能,捕捉學生創新思維的閃光點,多層次、多角度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③教師應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隨著技術崗位流動性的加快,要求職教學生要有較強的崗位適應和轉崗能力,這就要求職教課程不斷變更,內容不斷更新,同時要求教師必須改變那種通過在學校一次性「充電」就可在工作中一輩子「放電」的陳舊觀念。
⑺ 如何提高中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中等職業教育是我國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擔負著培養高素質勞動者這一艱巨的歷史重任,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國民素質,增強綜合國力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一方面是國家近年來相繼出台政策大力推進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另一方面是近幾年中職生源質量和數量不斷下降的現狀。中職學生在步入職業教育時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主動的學習意識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多數學生厭倦以往的學習方式,薄弱的文化基礎導致專業課程學習困難,學生課堂中自律能力較差。如何填補教育目標與教育生源基礎之間的斷層,是中職專業課課堂教學迫在眉睫的任務。
中職學校的教師只有接受現狀,充分了解教育對象的特點,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根據實際需求設計課堂教學內容,運用適合的教學方法,採取多種教學技巧,才能實現以學生為主、以能力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
一、教學內容――實用
教學內容是學與教相互作用過程中有意傳遞的主要信息,一般包括課程標准、教材和課堂教學內容的設計等。課標既是編寫教材的依據,也是教學和評價的依據,教材很重要,因為它承載了課標規定的內容,但是教師更重要,因為教師要以課標為依據,把教材內容活化於課堂,根據學生的實際進行有效的教學活動,從而把書本知識轉化為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
1.課堂教學內容要緊密聯系社會生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育以生活為中心」,「生活即教育」,所以教育不能離開生活,特別是中職學生出校門後更多是直接進入企業工作崗位,所以中職專業課程必須要將課堂教學與生活實踐相結合,用社會生活中的實例將抽象的專業知識和陌生的專業技能具體化、形象化,提高學生的興趣,這樣不僅能讓學生理解所學知識,還能讓學生認識到知識的社會實用價值。
2.課堂教學內容要緊密聯系現實學情
現階段中職學生的文化基礎相對較薄弱,學習興趣不高,個體差異大,而有效的教學則應是關注每一個學生的進步和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要站在學生中間,從學生的實際和經驗出發組織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學要求要與學生的基礎相適應,教學的內容要與學生的需求相結合,這樣才會產生學習的動力,因此教學之初教師可以做個小調研,了解學生最想知道的生活中的本課程的知識與技能是什麼?最需要的職業知識與技能有哪些?根據了解到的情況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3.課堂教學內容要緊密結合國情和時代特點
中等職業教育要積極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適應職業活動的特點、滿足學生就業的需要出發。隨著科技進步,高新技術設備的使用以及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的不斷涌現,這就要求我們要有針對性開展專業課的課堂教學,正確處理現代內容與傳統內容的關系,把握專業最新理論與發展動態,及時更新課程內容,努力使專業課程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充分體現本專業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與時俱進。
中職學生厭倦了以往的學習方式,對中職專業課的有效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中職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首先就得在課堂教學內容設計如何結合未來工作的需要、如何結合他們的興趣愛好等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二、教學方法――適用
課堂教學效果與教學方法有著緊密的聯系,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中職學校的教師不能只單純地講授理論,更要注重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讓學生了解和熟悉盡可能真實的崗位操作過程,幫助他們養成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中職課堂教學要從根本上改革教學中教者無趣、聽者無味的現狀,不僅要拓展思路,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更要創新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促進學生的成長。針對國內教學基礎與教學環境,本人總結出中職專業課課堂常用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如下:
1.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專業課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它是結合教學目的,針對具體問題設計出實際案例,引導學生對這些特殊情境進行討論、分析的一種教學方法。案例教學能將理論聯系實際,能夠激活課堂,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進行案例教學,首要問題是選擇適宜的案例,要採用與所教授的課程內容相契合的案例,教師搜集專業經典案例、典型案例、社會熱點,或者根據需要將案例加工。案例的呈現方式包括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其次,教師在應用案例教學中要遵循以下環節:①教師引出案例、明確問題;②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分析案例;③課內互動(小組交流討論案例);④課內互動(師生互動、分層交流、精講釋疑,加深對案例的理解);⑤學生自我小結反思。第三,值得注意的是,在案例教學中教師對案例不應是簡單的敘述或視頻呈現,更重要的是分析,在分析案例時應鼓勵學生踴躍討論,教師在發言過程中適度把握討論的節奏和方向即可。第四,教師課堂上提供的案例應能有三處以上可做展開分析的知識或技能要點,這樣的教學案例才能引發學生深入思考、發現探索問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2.頭腦風暴法
該法要求教師給學生提供一個或幾個相關的簡明的事實,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參與討論,找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後推出合理的一致性的結論,然後教師再引導學生上升到理性的高度進行評價。這樣的教學能激發學生的靈感,更好的理解內涵,實現教與學的互動,從而提高學生分析、思辨的能力。 3.實物和教具展示法
這是指教師通過在課堂上展示實物或教具,使學生獲取知識的教學方法。中職專業課程具有實用性、專業性、趣味性的特點,通過直觀形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工具實物或是教具的展示,有利於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幫助學生突破難點,掌握重點。實物展示法常配合講授法一起使用,它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減少學生學習中的困難有著重要的作用。
4.標簽教學法
標簽教學法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對復雜知識信息的篩選、歸納、概括而提煉出關鍵詞,教師將關鍵詞用「標簽」的形式醒目的展現給學生,師生先進行簡單化認識,再將簡單知識展開進行具體化理解。標簽教學法利於學生抓住重點,利用標簽教學法以簡馭繁,可以提高教學效率,而且利於有效地解答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
5.實操教學法
中職教學作為一種重要的職業教育方式,不能僅僅滿足於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而應該重視和加強對學生操作技能的培養,鍛煉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雖然中職學生的文化基礎薄弱,但他們往往比較好動,頭腦靈活,反應敏捷,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基礎安排適當的實訓任務,讓學生或獨立或合作完成實際崗位中的工作任務,是一種有效的中職專業課課堂教學方法。最好實訓任務間有關聯,這樣一門課程下來每位學生可以擁有一套成果集,這些真實的工作任務能夠讓學生樂於動手,積極參與,在做中學。
6.實踐教學法
實踐教學法有助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也有助於他們了解社會、認識國情,培養綜合能力。中職專業課中不少知識都可以進行社會實踐,如營銷策劃、商品分類、商品包裝、商品儲運的質量管理等。課外實踐活動也可安排多種形式。①鼓勵學生在課外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以增長見識,接受鍛煉,將自己所學知識在實踐中進行初步檢驗;②請行業專家來學校舉行講座,他們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生動的實例分析,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和分析技巧;③組織學生現場觀摩,這是一種重要的直觀教學方法,它使學生真正走進現實生活,近距離地接觸到實際操作過程,使枯燥的專業知識技能變得鮮活生動。
7.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
中職生的學習習慣較差,欠缺學習主動性是不爭的事實,多媒體教學可以動態地展示教學內容,增加信息量,刺激學生神經元,激發學生的思考,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多媒體教學決不是「板書搬家」,而是將文字與圖片、圖像與聲音結合,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理論教學形象化,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專業教師利用所展示的各種教學資源,教會學生如何分析、歸納正確結論,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師也不能完全依賴多媒體來教學,而是應將多媒體的形象生動豐富和板書的演繹推理圖釋功能結合起來,將多媒體良好的視覺效果與教學語言的藝術和學科知識的魅力結合起來,展現給學生一個開放的信息平台,提供一場教室內專業的、立體的視聽盛宴。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要得法」,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始終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學生為基礎和主體,根據具體的教學情況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上述互動式教學方法的運用,致力於訓練學生如何在解決具體問題中學習、分析和運用,而不是單純地灌輸某種既定的、凝固的知識。這樣的課堂中,不僅可以讓學生「動起來」,使課堂生動活潑,還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形成有效的知識、能力和專業素養。
三、教學技巧――活用
古書《三十六計》中說「數中有術,術中有數」,教學這門藝術中同樣有「術」的存在,在中職專業課課堂上更需要合理運用一些教學技巧,有效提升課堂的親和力和活躍度,減少或化去枯燥煩悶。
親民術,一些教師態度嚴肅、以樹立「師道尊嚴」為己任,導致師生關系緊張;而另一些教師語言風趣,注重技巧,富於幽默感,因此課堂氣氛活躍,很受學生歡迎。「親其師而信其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親和與專業,才能主動以空杯心態去學習。
記名術,教師在盡快的時間內記住學生姓名是十分有效的激勵和管理學生方式。記住學生姓名,是對學生的肯定和約束,讓學生有自信,也更樂於接受教師。例如,教師組織學生設計個性台簽,約定師生在每次上課前擺放台簽,這是一種十分有效的記憶學生姓名方式,不僅學生感覺到了受尊重與重視,也可以讓教師更快的融入班級,讓學生更快的接受教師。
破冰術,第一種破冰存在於課程開始時,是在最短時間內讓學生和教師彼此認識,上述已有介紹。第二種破冰存在於每次開始上課時,教師要在最短時間內能夠將學生注意力集中到課堂里。破冰素材的選擇是破冰術的技術關鍵,主要是一些短小的、能吸引人的、快速的活動策劃。
激將術,是適度給學生班級之間的比較、同班內的比較,崗位與現實的比較,讓學生看到差距與努力目標。
示弱術,是教師故意犯一個錯誤,讓學生發現後不由自主地提示老師,或者教師「偷懶」,將學生能乾的事情留給他們自己,盡可能的在學生現有基礎之上進行教育。
陷阱術,是教師故意設下「陷阱」,讓學生經過反思後從陷阱中掙扎出來,走出誤區。這種手法不僅能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對培養學生思維的批判性大有裨益,而且可以預防學生「重蹈覆轍」。
點錯成金術,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急於展示問題的結果,給學生一些討論爭論的時間和空間,要寬容學生的錯誤,更要妙用學生的錯誤資源,引導他們去修正錯誤,從而讓學生在爭論中分析、反駁、明理、內化知識。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提高認識,改正錯誤,而且能夠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選擇術,針對中職學生生源的個體差異程度大,在專業課課堂教學中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教學內容、案例選取、實操任務以及考核設計上的選擇權,尊重每一位學生的選擇,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個體成長,有效解決「吃不飽」與「吃不了」的學生差異現象。
成功術,是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成功體驗。允許學生根據自身特長選擇任務,用其所長評其所長,讓學生體驗到認可與成功。成功激勵法能夠幫助學生增強自信心,激發主動學習興趣,鼓勵學生開發思維。 甜點術,是教師運用適當的手段和方法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讓學生處於興奮和緊張狀態,積極行動起來,從而主動付出時間和精力,以實現教師所期望的目標。這里所說的「甜點」並不全是物質的,還可以將情感激勵與任務驅動結合起來,一次充滿競爭的習題搶答、一次成果匯報、小組PK活動等,這種成功的體驗、勝利的喜悅、自我成長的肯定都是很好的「甜點」,通過甜點術引導學生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冥想術,是伴隨舒緩的音樂冥想當天課堂場景,這是一種科學的復習方式,教師帶領學生沉思、反思、總結,進行深化記憶。
修渠術,中職課堂中普遍存在學生課堂問題行為,問題行為比較集中,主要以輕度問題為主,但對問題行為處理不好,容易引發師生不同程度的沖突,影響課堂秩序和教學進度。對於學生可能發生的輕度問題行為,教師應以預防發生為主。例如,教師可在課程之初,在班內申明行為規范,約法三章;在課程前期反復強調、鞏固習慣養成,讓學生適應並遵守課堂教學規范;適度時候虛擬問題的發生,肯定學生的目前行為。如果還是發生了輕度問題行為,需要有效制度和措施保障對違紀行為進行處罰。
轉移術,面對中職學生厭學、缺乏自律性的現狀,學生要麼沉悶的自娛自樂,要麼結群說小話,教師如果語言幽默、經常與學生互動、多一些案例和討論,大多數學生的注意力則容易集中在教師和教學內容上。
浮石術,對於學生輕度課堂問題行為,教師需要有藝術的處理,例如,當有學生說小話閑話時,教師可以有意的降低教學聲音,讓學生的問題聲音「浮」出來,讓班級同學們發現課堂進程中的阻礙,運用學生內部的制衡機制,督促違紀學生自覺收斂行為。
冰凍術,教師對於嚴重的課堂問題的行為,必須嚴厲而且有效的制止,但不能將主要精力就此放到問題行為上,更不能讓個別問題行為影響自己情緒,而是應將關注力還給大多數學生,帶領主體學生實現教學目標。對於個體行為,教師課後單獨處理,給學生正面反饋。
追求有效教學的過程,其實質就是一個教師和學生互動生成、共同成長的過程。中職教師要把專業課課堂教學的立足點放到學生身上,在課堂教學中,要科學設計教學內容,體現實用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讓學生想學;要合理利用多種教學方法,具有適用性,創造條件,放手讓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會學;要善於運用各種技巧,靈活應用,注意課堂過程式控制制,讓學生能學、愛學。
如何提高中職專業課課堂教學有效性是一個值得積極思考並積極實踐的課題,優秀教師對教學質量的追求也是永無止境的,它需要我們不斷研究教育科學理論,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傾聽學生的心聲,不斷探索有效教學的途徑,從而進一步提高中職專業課課堂的教學有效!
⑻ 怎樣做好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提高
我認為:班主任好比一隻領頭雁, 班主任對學生思想品德的養成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對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以及對學生技術、技能的獲得有著特殊的影響。職高與普高不一樣,那麼,職高班主任工作就有著與普高不同的特點,這里就如何才能做好職高班主任工作談談我的幾點體會:一、思想教育是根本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真切感受到,沒有學生的思想教育,管理就無從談起,抓班級管理,首先要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一)教育的內容要全面要全面教育學生,鼓勵他們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不斷進步,爭當一名好學生。教育可從以下內容協調進行。1、抓住入學教育(1)、重點抓好專業思想教育認識的局限性導致學生進行專業選擇時出現各種不理性的舉措,以致學生在進校後情緒波動大,思想不穩定,此時進行專業思想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專業思想教育應以集中教育為主,並結合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職業道德教育同時進行,要喚起學生的自信和激發其學習專業的興趣。(2)、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教育,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目標定位根據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實事求是地分析和研究自己:明白自己的優點、缺點所在;明白自己的興趣、愛好所在;並且,目標定位要合理並切合自身實際,同時還應加強自身能力和特長的培養,注重專業技能的提高,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保持嚴謹的生活作風,這是具有現代意義的勞動者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2、抓住常規教育(1)、認真組織學生學習中學生守則、文明班級評比、宿舍管理制度與宿舍評比、學生評優評獎等規定和制度;(2)、 組織學生制定出本班班紀班規。3、抓住集體主義教育(1)、指導學生正確處理個人和集體的關系 通過教育使學生懂得個人離不開集體,根深才能葉茂,班興我榮,班衰我恥,在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矛盾時,利用集體教育與個別談心相結合,開展集體活動使學生間的關系融洽,擰成一股繩,始終牢記個人言行直接關繫到集體的形象。 (2)、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學生有了一定的集體觀念,對集體榮譽就會產生較強的共鳴。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都給他們提出具體的任務、目標、要求,並教育他們要盡最大努力,獲取最佳成績。如果同學們在各項活動中都認真、刻苦,獲得了成功,就應該把獎狀張貼於教室,讓同學們既享受到成功的快樂,又領悟到集體的力量。(二)教育的重點要突出 1、安撫新生的波動情緒新生入學後的兩個月內,許多學生失落心態相當突出,總覺得上職高不理想,情不自禁的處在消極觀望狀態,不思進取,紀律性差,學習不專心,此時,班主任要及時開導,婉轉教育,「對症下葯」,說服他們「既來之,則安之」,並主動適應新環境,懂得學習越努力拚搏,前景越光明誘人,否則,將被時代淘汰!2、抓好班幹部的思想教育 教育他們要從小事做起,樹立小因素大改變的觀念,要嚴以律已,以身作則,做好表率,要帶領全班同學一起良性發展。 3、積極引導好潛進生中職學生大多是初中時期的差生,在長期的「笨蛋」及「不可救葯」等斥責聲中,自尊心、自信心幾乎是盪然無存。如何幫助這些學生找回自信心呢? 首先,教師必須克服中職學生智力低下的思想。調查發現,這些學生之所以學習成績低,大部分學生是由教師、家長的批評不當、幫家長幹活、生病等原因造成的。職高學生決不真的就是「天生愚笨」!每一個職教工作者都必須從思想上摒棄舊的觀念,還學生一個公正。其次,要讓學生克服低人一等的心理,走出「上職中沒出息」的陰影,喚醒他們沉睡已久的自信與自尊。二、管理高效是關鍵1、制訂可行的班級創建計劃 職高對班級管理的要求更高,標准更嚴,獎罰更明。要對照文明班級評比規定和相關細則從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制訂班紀班規,要求學生努力實現這一目標。並且要有總目標,或第一學年爭創文明班級,第二學年一定實現文明班級,第三學年爭創一流文明班級。 2、建立合理的班級組織根據班級管理目標,按照目標統一,精幹高效,分工協調等原理建立團結高效的組織結構3、配備合適的學生幹部班內幹部配備是否恰當直接關繫到班級目標能否實現。第一學期的初期,班團幹部、寢室長、組長的選配,唯一依據是學生的初步表現,要反復考察,慎重物色人選。所選幹部在第一個學期中的表現可能並沒有你所期待的那樣好。那麼,在第二學期一開始就把班級工作重點放在幹部的選拔上,按照競爭原理,民主集中原理,在班內「因需設崗」,「以崗定人」。對缺乏工作責任心和熱情、工作能力較低、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幹部要重新選配,通過他們以身作則的示範效應影響和帶領全班同學走向既定目標。4、正確看待和理性評價學生學生們往往很在乎老師的評價,在意老師能否公平、公正,實事求是,一視同仁。因此,班主任必須正確看待和理性評價每一位學生。5、及時控制班內的活動控制的最佳目的是防止問題的發生,要按文明班級的目標去控制,抓住班級的主要問題,尤其是靈活應用「例外原理去」「抓兩頭、帶中間」,根據反饋的情況,重點控制住「優生」和「差生」,使優生有動力,帶動普通學生,使差生有壓力,不至於拖累班級實現目標,並在每周一次的班會上和職能幹部一起匯報工作、總結情況、分析原因、採取對策,找出優勢設法保持,查出劣勢想法改進。三、談話藝術是保證俗話說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面對有血、有肉、有思維、有情感的學生,班主任與學生談話的方式就決定了教育工作的成敗!因此,我們應該注重談話的藝術。1、要避免採用挖苦式、比較式、輕蔑式、命令式、要挾式等談話方式。2、要尊重和理解學生。因為,人與人之間有效交流的前提是理解。沒有理解,就沒有真正的交流。班主任一句貼心的話語能勝過數十句的道德說教。3、要懂得欣賞學生。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如果學生表現得好,要及時表揚,不要吝嗇贊美之辭,與學生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悅,讓學生切實地體會到巨大的成就感,進而產生更加積極的動力。4、要真心鼓勵學生。高中階段的學生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往往不太理智,會使學生在心理上造成挫折感,影響了積極性、主動性。班主任就要善於做「催化劑」,多鼓勵學生,給學生以充分信心和勇氣,幫助學生揚起遠航的風帆,推動他(她)去勇敢地乘風破浪
⑼ 中職教育教學方法有哪些
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法、興趣小組教學法、校企專協作教學法、模擬教屬學法。
中職教育在教學方法上,基礎教育的教學方法固然可以借鑒,但是在專業教學上僅僅靠那些借鑒過來的方法是遠遠不夠甚至是不實用的,所以,探索一些科學、實用的教學方法對發展職業教育有很大的好處。由於每個教師的思想、氣質、知識結構、審美情趣和教學能力不同,針對不同的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在從事教學活動時,在方法上都有自己的選擇和側重的角度,都要採取自己得心應手的方式方法,創造出自己的授課路子和風格。不同的教學特色和授課風格可以並行,不應嵌在一個框子里,只要是效果好,質量高,就是好方法。
⑽ 目前職業教育教育教學改革有哪些新理念
教學理念和觀念是教學活動的先導,沒有教育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改革就不能向前推進,教育事業就不能向前發展。然而教育教學理念的創新,既是各教學理念不斷繼承與發展的體現,也是教育教學改革的總體需要。
一、教學活動堅持以學生為中心
教學活動的核心不是教師的「教」,而是學生的「學」。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習將成為個人生存和發展一種方式。接受教育不僅是人們就業的基本條件,而且也成為人們不斷發展必備條件。在這種情況下,學習不僅僅是人們獲取生存的手段,而是成為生活和發展的需要。因此,在現代教育中,學生是自我發展和提高的自覺主體。「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重在發展學生的創造力,要求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教會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更有效地獲取和掌握知識,要求學生在知識、能力、素質各個方面全面協調發展。
「以學生為中心」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以教師輔導為輔」的各種教學組織形式進行教學的。在新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不再是獲得知識的唯一來源,他只是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指導者、促進者、協助者。教師的作用不僅僅在於系統傳授知識,其職責是「啟發」和「指導」
。實踐中,要求教師使用多種教學方式,盡可能的提供學習資源,在課堂上精講重點、突破難點、把握熱點、解疑一點,在組織學生進行學習活動時,講授學習方法,引導學生思考和思路,根據學生實際合課程特點制定相應的指導方案,並依此對學生「因材施教」,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因此,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和中心,學生的地位由被動接受知識者轉變為主動構建知識體系者。學生必須「學會求知」,自主確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方法、把握學習過程、進行學習評估。
二、教學活動要把握以學生就業為目標
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已經成為全社會對高職教育的共識,如何建立適應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高職教育模式成為當前高職院校的重大課題。高職教育應該而且完全能夠創新出一種適應我國經濟社會建設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我們認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學生學會做人。要使學生明確做人與學習技能的關系,做人與使用技能的關系,技能不能也不會獨立於做人之外。其次,要建立健全實施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的制度,加強實習實訓,加強固定基地建設,廣泛建立校企合作的實習實訓基地,使學生在一定的時期內進入相關單位頂崗實習,准就業,對學生加強就業指導,提倡學生先就業,再擇業。從教學計劃上加大「實習實訓」的比重,提高培訓的技術層次,把學習技能變成培訓技能。再次,開展以就業為目標的校園文化活動。最後,是加強教職員工隊伍建設。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建設要真正落實「四種人」,即專家、學者、技師、能工巧匠,不以文憑論英雄,而以技能見高低,切實建立起一支符合職業教育需要的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三、構建一體化的現代教學方法
實施一體化現代教學模式,牽扯內容較多,決不是幾個人短時間就能完成的,必須經過教學管理、學生工作、科學研究、就業服務等有關部門的全面協作,全體教師的團結努力,才有可能實行。要構建一體化的教學方法,首先通過多種形式對一體化教學方法進行了大量的准備工作,對該種方法的教學有了總體方向上的把握,然後從實際出發,根據學校現有的師生情況、教材情況、教學場地及教學設備,制訂出一體化教學的可行性方案並將方案交由教師討論,大家集思廣益,制定合理方案組織實施。
現代教學的主要任務不是特定信息的傳輸,而是意義的構建,方法的傳授。因此,教學過程是
「闡釋——理解——建構」的一體化過程,教師和學生在闡釋、理解教學內容過程中對其意義進行建構。從學生的角度看,由於學生的背景、興趣、需要和理解不同,不同的學生對相同的內容就會產生不同的理解和認識;同樣的學習內容,也因學生個體的差異積累不同知識和技能,因此,在一體化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意義的構建顯得非常重要。同時需要職業教育課程體系作重大改革,主要是整合課程體系,摒棄傳統的以傳授為主的課程體系,增加以體驗式教學為主的新知識和技能,以便適應就業崗位技能不斷發展變化的要求。這樣將有利於學生個性的發展,學生可以自己選擇自己所走的道路,選擇所學的知識和技能。
一體化的教學方法首先提倡尊重學生的人格,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實際情況;主張學生依據自己的經驗在教學活動中創新和發展教學內容;一體化整合的教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體化教學成為一體化整合理念指導下職教教學方法的主流,基本表現形式為教學、實踐、服務一體化教學方法,使教學更貼近實際崗位需要,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素質,並實現教學和社會生產的相互促進。如學校在物流專業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物流實驗室、機械CAD/CAM室、教學實訓實習基地等先進設備和資源,合理組織教學過程和內容,是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真正融為一體。在實訓中,利用企業工作流程或者業務項目作為學生的實訓課題,使學生有了極為難得的鍛煉機會,提高了學生的實訓興趣和實際操作能力,為走向工作崗位增強了適應能力。
四、以理解為主體的教學範式
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技能、向學科新領域探索為教育教學的根本任務,重視教學的結構和順序,採用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而現代教學理念則以學生理解、醒悟和經驗積累為教學的根本任務,所以強調反思性教學。其根本思想是學生通過將信息與自己特有的經驗、現實環境及其間的互動聯系起來而達成真正的理解。教學是使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和大眾文化去理解他們自己在社會上、在這個世界上的自我形成過程。現代闡釋教學法還將游戲描述為理解的基本方式。
反思性教學原本應運用普通教育,然而「以理解和體驗為主體」的理念很快引入職業教育教學範式中。解決問題的關鍵是理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縮短學生學習與就業崗位的距離常常運用虛擬、目標、情景、案例等各種教學手段,由此提高職業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設置試驗場境,圍繞某一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創設直觀、真實的教學環境和條件,模擬企業生產現場,模擬企業實際運行過程,通過實施周密的過程式控制制以達到一定的教學目的的一種教學手段。諸如運用物流教學沙盤,虛擬世界匯集真實世界的各種境況,虛實交替,其效果比訓練場更好。後現代教學理念揭示的是人類精神活動中的「理解」與「體驗」,而虛擬教學範式的神奇效果正是源於學生的體驗。
在現代教學理念中存在一個理想的想像世界,在那裡沒有人擁有真理,而每個人都有權力要求被理解。將課程的教學過程安置在一個模擬的、特定的情景場合之中。通過教師的組織、學生的演練,在模擬提煉、愉悅寬松的場景中達到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教師只作解釋不作判斷和結論。要求教師只對事物和現象作解釋,不作任何價值判斷,由學生自己去理解和體會;教師不作結論,由學生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打破傳統教條主義的規范,教會學生如何將自己的生活經歷置於更為全面的文化背景中去解讀。情景教學既鍛煉了學生的臨場應變、實景操作的能力,又活躍了教學氣氛,提高了教學的感染力。在這種教學範式中,沒有唯一正確的答案,唯有學生在理解中發現真理。
五、教學是教師和學生交往與互動的過程
傳統教學理念認為,教學過程主要是教師教的過程;現代教學理念認為,教學過程是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統一的活動過程,是教學主體之間以精神客體為中介所構成的交往活動。這里的教學主體,不僅指教師,更重要的是學生,不僅包括師生個體,也包括師生群體。教學交往理念打破了傳統教學那種把教學僅僅視為一種特殊認識過程的狹窄的視野,進而把教學看成是一種交往活動,一種溝通與合作現象。
如何在這種新型的師生關系中實現師生共同發展?師生交往互動要求教師以真正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實現在課程生態環境下的與學生"對話",從而改變過去那種教師居高臨下向學生"傳話"的單向傳遞模式,讓課堂在教師和學生的積極互動中創生出新的智慧來。一定要把握平等這個基本原則:平等交往是建立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的基礎和前提條件。這里說的平等,既是人格上的平等,又是課堂資源、課堂時間佔用的平等。
其實師生雙方都會不同程度的從另一方汲取知識。這樣的教學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全方位的溝通。因為教學交往中的溝通,常常要藉助"對話"而實現。它強調的是雙方的"敞開"與"接納",是一種在相互傾聽、接受和共享中實現精神互通,共同去創造意義的活動。
教學過程中師生交往的基本屬性是互動性和互惠性,交往論強調師生間、學生間動態的信息交流,通過信息交流實現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這是教學相長的真諦。交往昭示著教學不是教師教、學生學的機械相加。傳統的嚴格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對教學而言,交往意味著對話,意味著參與,意味著相互建構,它不僅是一種教學活動方式,更是彌漫、充盈於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心態的開放,主體性的凸現,個性的張顯,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著上課不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課不是無謂的犧牲和時光的耗費,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交往還意味著教師角色定位的轉換: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代的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可以說,創設基於師生交往的互動、互惠的教學關系,是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