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科學課堂教學活動設計

科學課堂教學活動設計

發布時間:2021-02-01 15:44:24

⑴ 談談如何有效設計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目標

一、目標設計抄要明確
如果襲一節課設計的教學目標在每堂課都能用的就不是自己的教學目標,它是沒有意義和價值的,應該把它刪掉。
二、目標設計要具有操作性,能夠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監測的
教學目標是體現整個課堂教學活動內容的方式和步驟,是指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方法。設計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學目標,才能使學生探究的內容全面,價值更高。
三、目標設計要有針對性
針對性的教學目標就是針對本節課的教學活動需要設計的教學方法,它具有讓學生有效了解科學知識的作用。

⑵ 教學活動設計和教學設計什麼區別

1、范圍不同

教學活動設計可以是教學設計的一部分,而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教學活動與時間分配等環節。

2、針對的對象不同

教學活動通常指的是以教學班為單位的課堂教學活動。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

3、目標不同

教學活動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形成善於質疑,樂於探究,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教學設計是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

(2)科學課堂教學活動設計擴展閱讀

教學設計的原則

1、系統性原則

教學設計是一項系統工程,它是由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分析、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選擇以及教學評估等子系統所組成,各子系統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在諸子系統中,各子系統的功能並不等價,其中教學目標起指導其他子系統的作用。

同時,教學設計應立足於整體,每個子系統應協調於整個教學系統中,做到整體與部分辯證地統一,系統的分析與系統的綜合有機地結合,最終達到教學系統的整體優化。

2、程序性原則

教學設計是一項系統工程,諸子系統的排列組合具有程序性特點,即諸子系統有序地成等級結構排列,且前一子系統制約、影響著後一子系統,而後一子系統依存並制約著前一子系統。根據教學設計的程序性特點,教學設計中應體現出其程序的規定性及聯系性,確保教學設計的科學性。

3、可行性原則

教學設計要成為現實,必須具備兩個可行性條件。一是符合主客觀條件。主觀條件應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已有知識基礎和師資水平;客觀條件應考慮教學設備、地區差異等因素。二是具有操作性。教學設計應能指導具體的實踐。

4、反饋性原則

教學成效考評只能以教學過程前後的變化以及對學生作業的科學測量為依據。測評教學效果的目的是為了獲取反饋信息,以修正、完善原有的教學設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教學活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教學設計

⑶ 科學教育活動設計的什麼要求而設計的

教學設計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但基本要素有三:文本、學生和教學環節。文本是教與學的基本對象,必須扎扎實實落實;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的學習狀態、學習心理以及原有經驗都對學習產生影響;教學環節是將教育理念變為可以觸摸的教學現象和可以操作的教學行為的中介橋梁。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為學生創設有利於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環境
學生學習積極性指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有濃厚的興趣,主動、自覺地進行學習內容的探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越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越高。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詹姆士曾用實驗證明,通過激發興趣,人的積極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有人推出了這樣一個描繪性公式:學生的學習成績=能力×興趣。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激發學生的興趣就是點燃渴望知識火的導火索。設置懸念,激發興趣,這確實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秘方。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開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種。上課一開始以趣引入,會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引入,教師要把課堂教學變成一種向知識奧秘探索的活動,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動,一開課就要把學生的興趣勾起來。有位老師講授《五彩池》,在解題之後問道:"五彩池在哪裡?誰能說出五彩池有哪些彩?誰能說說為什麼池水是五彩的呢?"學生急於到文中尋找答案。這樣的學習活動就使學生學得自覺、主動。這個引言為這堂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學生學得輕松自如,學得興趣盎然。開端引趣的方式"設疑"以外,還有"謎語引趣"、"懸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節課的開端實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戰斗中選擇一個突破口一樣,輝煌的戰果就是從這里開始的。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重視開端時的趣味性。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競爭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措施。棋迷、球迷們為什麼會"迷"呢?因為這里有競爭。如果直接參與競爭更能入迷,"迷"即是高度"興趣"之意。競爭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因而能調動積極性。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之中參加競爭。如果你仔細觀察,學生在競爭中是非常活躍的,連後進生都不甘示弱。在教生字時讓學生比一比,誰認得快,記得牢,誰組的詞多;在朗讀課文時,讓學生比一比,誰讀得有感情,誰領會地深刻;在總結課文時,比一比誰的發言有創意。比賽的形式可以是以學生個體為競爭對手,也可以是以小組為單位成為競爭對手等等。
刻意求新,同樣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徵。我們的學生最煩教師教得千篇一律,語文課每次是作者介紹、時代背景、劃分段落、歸納中心、總結寫作特點等等。教師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要結合教學內容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求新求奇。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說:必須使你的每一節課有點新東西——哪怕只是一個新詞彙。抓住學生求新心理,不斷在學生面前展現那個燦爛的知識新天地,你就會受到歡迎。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教學的方式方法要盡量多一些,活一些。講述、讀書、討論交替進行,千方百計地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就能興奮起來。只有興奮性腦力勞動,才會使學習過程本身出現美妙的境界,就好象步入百花盛開的花園到處能夠聞到芳香,又好象是品嘗了醇香的美酒,充滿了醉意。學習的這種境界能使學習者產生無窮樂趣。教師要想方設法使每一堂課都有"新意"。講戲劇未嘗不可以演一演;講詩歌不妨舉行個朗誦會;范讀時不妨放一段錄音……新的方式可以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聯系生活實際,激趣的效果也是相當明顯的。有一次,我剛要講課,外面忽然雷聲大作,大雨夾著冰雹從天而降,學生都往外看。我看到大家無心聽課,靈機一動,就乾脆請同學們站起來,趴在窗戶上看雨景,隨即我說:"同學們,誰能一邊看雨景,一邊說出一些貼切的描寫雨景的詞句?"學生們高興極了,看看說說,邊看便說,課堂上妙語連珠,什麼電閃雷鳴、烏雲壓頂、傾盆大雨、雷聲隆隆……幾分鍾上了一堂精彩的口頭作文課。這樣即使學生的好奇心理得到了滿足,又激起了他的表達慾望,口頭能力的培養水到渠成。
學生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就能喜歡學習,上課能積極參與,精力集中,在學習過程中能自覺學習,能提出各種疑難問題,勤於請教;能積極參加學習小組的討論研究,設法解決有一定難度的題目,並且主動地尋找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他們的學習目標已不是為了分數,而是切切實實地掌握和運用知識。

二、教學策略的選擇要有利於幫助個體學習。
學生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即以學生為本,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學生是課堂學習中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實踐過程,教師的作用則是隱性的,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在課堂教學中,應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原因有三個方面:一是引導學生自我發展的教育是中國教育轉型時期對教育模式的一種探索,它以引導學生主體逐步按照社會方向學會自已教育自已、自己發展自已為核心。它的最終目的是引導學生自我發展成為馬克思所說的具有人的類本質——"自由自覺的活動",它將建立起把服務祖國人民與實現自身價值相統一的教育機制。二是當前教學的主流是強調學生的"主動發展"。"主動發展"的內涵是學生具有較強的學習主體意識,有較高的成就動機;熱愛學習,求知慾強,能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學會學習,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主動地規劃自己的學習任務和發展方向。三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育對象是學生,是能思考、能活動的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學生學得好壞取決於他們的主觀努力和能動作用。教育者的種種努力,都是為使受教育者知道應該怎麼學,都是為了使學生願意學、喜歡學、主動學。怎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呢?

第一,教師親和學生,學生爭做主人。在課堂教學活動的起始,教師首先必須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以真摯的情感,真誠的語言創設情景,激發喚起學生強烈的主人意識,讓學生明白這節課的學習內容是什麼,讓學生一起訂一個所要達到的目標。當學生認識到自己既是學習活動中的一員,更是學習活動的主人時,他就會把自己的學習行為與整個課堂教學活動聯系起來,把課堂教學活動看成是自己應積極參與的活動。學生主人意識越強,他的學習參與意識也就越強,越能克服種種障礙和阻力,去實現確定的目標,變"要我這樣學"為"我要這樣學",學生由被動變成主動,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第二,教師解放學生,學生勇於實踐。要讓學生成為主體,就要真正地解放學生,而不要用考試、作業壓學生,逼得學生在教師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來。課堂內活而不亂,活而有序。有時看起來很亂,但那是在討論問題,而不是打鬧。有時很安靜,那是在聽講,是在做題。教師管理井井有條,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該活的時候活得起來,該靜的時候控製得住。我們都知道,學習是一種由外在活動到內部吸收的過程。學習中的外化過程,是學生動口的過程,更是一個動手動腦的過程。學生把所學的知識,經過頭腦的加工,然後說出來、寫出來、畫出來、演出來、做出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實踐"。學生通過實踐,藉助一定的操作技能,使主觀見之於客觀物質世界,使之在實踐中完成學習過程。有的教師總結出"五讓教學法":書本讓學生讀,見解讓學生講,"三點"(重點、難點、疑點)讓學生議,規律讓學生找,總結讓學生寫。這是值得可取的。

第三,教師妙用非智,學生激活課堂。非智力因素是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特徵的總稱。如果說,智力因素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工作系統,那麼非智力因素就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動力系統。在教學中,非智力因素的動力作用對於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智力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教學策略把激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即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內在驅動力放在首位,重點培養學生較高的學習動機,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養成頑強的學習意志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妙用肯定和獎勵的評價方法,能使課堂"活"起來。因為獎勵具有促進的力量,促進學生努力向前,讓學生發現自己學習上的進步,不斷獲得學習預期的滿足。其次,妙用競爭方法,也能使課堂教學"活"起來。因為適度的競爭有助於激發學習熱情。競賽可以採取自己和自己競賽的方法,即爭取今天的學習要比昨天好,不必和別人比,只求自己的進步;也可以暗中選某一同學為目標,在學習上同他比賽;還可以採取集體競爭的方法,組成班與班、組與組的競爭,在競爭中激發互幫互學的團結協作精神,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競爭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再次,妙用情感因素,同樣能使課堂"活"起來。我們應該建立互尊互愛、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學校是滿足學生需要的最主要場所,學生到學校里學習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歸屬。(見裴姊娜:《發展性教學論》)。因此,教師要真誠地愛每一個學生,更不能歧視差生,班級要形成關心理解的親密和諧的關系,讓學生在班集體彼此尊重、共享快樂,從而真正滿足主體的最大需要。

第四,教師運用策略,學生實現目標。活動性策略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也是常用的策略。所謂活動性策略就是在教學活動中,充分挖掘教學中的活動因素,創設學生積極主動、自覺參與的課堂環境,開放的課外發展環境,使學生在充分的活動中主動參與、主動思考、積極探索。它是促使學生認知、情感、行為目標的統一協調、主動發展的教學策略,其核心是努力創設一種有助於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實現教學目標。具體實施的方法有:組織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交流、辯論、競賽等,達成教學目標;組織學生通過實驗、製作、動手操作活動,嘗試錯誤和成功,進而完成學習任務;指導學生參加各種形式的認知活動,創新活動,各種內容的實踐活動,培養並發展個性特長。

三、教學策略的選擇要有利於幫助個體學習。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認識內化成行為的具體表現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主動參與,即主體參與認識的行為實踐不是被強制的、勉強的、被動的,而是自覺的、積極的、主動的。如果學生主動性越明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因此,我們應創設情景給學生以主動施展才能的,促成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所以,我們教師應該精心組織學生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

首先,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思多問。"學以思為貴"。愛因斯坦說:"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牛頓說:"如果說我對世界有些微貢獻的話,那不是由於別的,而只是由於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可以說,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於思索,都有好思的習慣。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一定要注意多啟發,多反問,不要包辦代替,要鼓勵他們想問題、提問題、鑽研問題。現在有些學生不但手懶,腦子也懶,有一點難題就想問,總想依賴別人。學生一看題目較難尚未好好琢磨就去問老師,這時候如果老師鼓鼓勁,學生仔細一分析,可能就想出來了。如果鼓勁還不行,老師可以給學生指思路。要根據學生所提的問題教給學生思維方法。學問學問,又學又問。問是讀書的鑰匙,是思考的起點,是深鑽的體現。宋代朱熹說過:"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明人陳獻章說:"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凡是學生都善於提問題,而學習差的同學往往提不出什麼問題,他們對學習不精心,囫圇吞棗,即使發問也不願深入的思考,因此往往似懂非懂。當然好問也應有一定方法,也是需要培養的,好問不等於胡問瞎問。好問首先要問自己,要多給自己提幾個問題,多問幾個為什麼。不要盲從,別人的答案究竟對不對,還要經過自己思考、鑒別。將別人的答案同自己原先的想法對比一下,想一想自己與別人的差別,從而發現自己思維的毛病,學習人家思維的方法。只有學生自己會思、會問、會學的基礎上,才有可能與別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學生個體的潛力得到發揮時,課堂教學才變得有效。

其次,提倡學生合作學習,取長補短。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遇到新問題需要解決,當學生獨立思考後還是解決不了,是知難而退,是指望老師講解,還是有意識地尋找夥伴,共同合作解決,這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合作學習"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放手在小組內討論,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工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言,要聽取同學的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量和質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突出。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時機是很多的,可以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不少新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後,大部分能解決問題,只要讓學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師稍加點撥即可,節約大量時間,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發展。對於實踐性較強的內容,要強調學生動手操作,而且要引導學生在相互合作下進行,使學生互相幫助、促進、檢查。教師要投入到小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現,提高學生積極性。教師也可以在練習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小學生的思維比較單一,題目形式稍有變化往往會影響解決問題方法的選擇,甚至失誤。設計一題多想,同一問題多種解決等,在學生獨立解決的基礎上,然後組織小組討論、辨別、交流,有利於解決問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第三、引導學生探究學習,不斷完善。作為教師就是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大組的交互影響中使自己的個性的優勢得到充分發展。在共同的學習活動中,學生能用優勢去克服劣勢,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現在列舉幾種例子:例一,發現別人,互相學習。一次做完課堂練習,我有意識地讓同學們互相學習,發現別人的優勢。我讓同學們下位子互相參觀試卷,然後寫出你認為練習做得最好的同學的名字。由於優勢原則被同學們理解了,發生了可喜的現象:學習差的學生寫了優生的名字;學習優的學生竟寫了差生的名字。他們都在找別人的閃光點。這樣的學習形式有利於同學之間的互相學習。例二,組內合作,組間競爭。在組織學生小組學習的基礎上,提倡組內合作,組間競爭,效果明顯優於單純的競爭。因為學生不僅要完成自己的任務,同時要與其他組員密切合作,只有這樣才能超過別的組。比如同一個問題,看哪一組先解決,解決的方法多,找到了最佳解決辦法,這樣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例三,互改作業,重新認識。作業批改過去由教師一手包辦,學生的參與性不夠。其實我們應重視動員學生之間作業批改,發揮學生在評價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小組中的批改往往特別認真負責,要求特別嚴格,對於分歧的地方還會爭論得面紅耳赤,這樣,學生對所學知識作了再一次的認識,並逐步鍛煉了學生的評判能力,提高了認識水平,使課堂學習顯得更加豐滿和完善。當然,組織學生批改,內容要選擇,如果是開放性題目,會更有價值。當然教師要加強批改指導,逐步提高批改要求。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影響課堂教學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師的因素,學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課堂環境的因素等等,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

⑷ 如何進行科學領域的教學活動

一、活動內容與目標的制定很關鍵
目標是實施科學教育的導向,教師在內容與目標選擇制定上首先要認真鑽研教材,領會教材所確定的總目標。其次,在制定活動的具體實施方案時,應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能力、水平的差異,確定不同層次要求的目標、對總目標作必要的調整與分解,努力使每一次小活動的目標,都適合促進本班幼兒能力的發展與提高的需要。再次,應明確每個分目標的確定都是為實現總目標服務的。有了明確的目標,我們就可以有的放矢地選擇和設計科學活動的內容,開展科學教育活動。
二、注重在活動前教師對所投放材料的實驗
在組織活動前教師應對所投放的材料親自嘗試,以此來確定材料是否適應活動,是否能直指教育目標。在嘗試中教師要排除不適合的材料,及對幼兒經驗的形成有所干擾的材料。如在設計「物體的下落」的活動中,我在開始時所想的材料有紙盒和積木,但通過活動前自己對材料的實驗,我發現雖然兩種物體的重量不同,但在同一高度下落的速度基本相同,這樣就對於幼兒形成相對於目標物體的重量影響下落的速度的經驗有所干擾,於是我放棄了紙盒這一材料,選擇了方形積塑並再次嘗試,這次方形積塑與積木的下落速度明顯的不同。
三、在設計組織活動時要注重導入法的運用。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也將幼兒科學教育列於重要的地位,明確指出「親近自然,喜歡探究,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探究中認識周圍事物和現象」。學前期幼兒由於年齡較小,自控能力差,心理具有不穩定性,對任何事物都感興趣同時也易厭倦。因此,教師在設計科學活動時,一開始就應注意運用導入活動來激發幼兒的興趣和好奇心,使幼兒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積極地投入到探索活動中去,感受科學的奧秘,從而產生「我要學」的願望。只要有了興趣,就會有動力,有了動力才會有創新和成功。好的導入活動對激發幼兒的興趣、促進教育活動的成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由經驗導入
學前期幼兒已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盡管這些經驗比較直觀、膚淺,但由於是幼兒親身感受的,和他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總能很好地激發幼兒的興奮點,使科學探索活動順利展開。例如:《神奇的小細管》這一活動中,設計中用一個「不小心水灑了,然後用紙擦,但是沒有擦乾,然後請幼兒來想辦法幫我將水擦乾」的情景引入,以激發幼兒的興趣,在此環節中讓幼兒利用自己的已有經驗來支持他完成這個任務,因為幼兒平時都是用毛巾擦桌子,他們有這個知識經驗,知道毛巾能夠擦乾水。然後在下面的設計中讓幼兒知道這種吸水的現象是毛細現象,並想利用一個小細管插入水中來演示出水向上漲的過程,讓幼兒直觀地觀察這種現象,幫助幼兒理解什麼是毛細現象,知道水原來是順著這個小細管向上升的,幫助幼兒提升一個知識經驗。所以,在組織科學教育活動時,我們可以聯系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由經驗導入,讓幼兒自然而然地進入活動。當幼兒注意到這些問題後,再引導幼兒探究其中的原因,幼兒就有了探究的願望,探究活動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二)由材料導入
活動中的材料具有暗示性,能夠激發幼兒的操作興趣。幼兒科學教育活動中的材料,歸根結底是為幼兒感知、觀察、操作準備的,幼兒通過看看、摸摸、捏捏、敲敲等擺弄活動,會產生很強的探索慾望。就像「神奇的指紋」這一活動中,我就提前准備了觀察指紋比較常見的用具,像放大鏡、印泥,透明膠、紙、筆,幼兒見了便忍不住要去擺弄,我就說:「請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試一試你們面前放大鏡、印油,你們發現了什麼?」幼兒專心致志地擺弄起了面前的各種操作材料,很自然地就進入了探索的過程。通過所提供了人手一隻的放大鏡使他們看的更清楚,從而能畫出不同的指紋形狀,了解指紋的特徵,知道每個人的指紋是不同的。整個活動幼兒處於積極、活躍的狀態,體現了良好的師幼互動,過程流暢,過度自然、清晰。活動中幼兒能根據用不同的方法提取指紋充分發揮了幼兒的自主學習和創造能力。
(三)由故事導入
故事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它以其典型的人物形象,情節,生動優美的語言,深深地吸引著幼兒。將故事這一形式運用到科學教育的導入活動中,可以很好地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從而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索的慾望。運用於導入活動的故事大多短小精悍,緊扣活動內容,能很快地切入主題,一般可以選擇現成的科學童話小品,也可由教師即興創編,但故事一定要與活動有關,這樣才能通過故事引出活動,發揮故事的導入作用。如在開展《烏鴉喝水》這一活動時,我先給小朋友講了故事《烏鴉喝水》,然後提出問題,啟發幼兒思考:是不是有水的瓶子投入棋子後烏鴉都能喝到水呢?除了這些方法,烏鴉還可以用什麼材料喝到水呢?通過故事,幼兒都想來玩一玩,試一試對教師的提問產生了很強的好奇心,有了進一步探究的慾望。將枯燥、單調的科學知識蘊含在生動的故事內容中,就能使幼兒在情趣盎然的故事欣賞中自然而然地接受科學知識的熏陶。
(四)由環境導入
科學教育活動還可以利用周圍的環境直接導入。環境,是幼兒學科學,進行科學活動的必要條件,幼兒在與周圍環境的不斷接觸中,通過感知、操作等活動,與物體相互作用,使幼兒全身心地投入活動,從而獲取大量的有關科學的經驗。《幼兒園工作規程》也指出,要「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幼兒在寬松、和諧的環境氣氛中,在心理上有安全感,就能使他們集中精力去嘗試和探索。如在組織《秋天的樹葉》這一活動時,我帶幼兒去戶外散步,欣賞著美麗的景色,我很自然地問幼兒:「看看這些樹,你們發現了什麼?」幼兒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集中到了對樹木的觀察上。導入活動的形式相當豐富,除了上述這些外,還可利用兒歌、謎語、游戲等方式導入。在選定課題內容後,要結合實際情況,認真、仔細地選擇適宜的導入方法,才能在最快的時間內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提問是教師引導幼兒主動探究的主要有效策略。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科學領域的教育建議中提出,通過提問等方式引導幼兒思考並對事物進行比較觀察和連續的觀察。所以,在操作前老師必須要讓孩子們帶著問題去操作,效果就肯定不一樣了。在科學教學活動中,提問可以說是教學成功的基礎。提問是教師引導幼兒主動探究的技術之一,它能激勵幼兒專注於探究活動和內部心理活動,真正實現幼兒的學習和發展。在科學活動中我總結了以下幾種提問方式:
1、鼓勵性提問
鼓勵性提問應面向全體而不是針對某個單獨個體,教師應設法讓更多的孩子參與回答問題。如在《電動玩具》活動中,我設計了提問:你是怎樣安裝電池的?電池上有什麼小秘密?找一找安裝電池有沒有小竅門,好辦法,作到又快又正確?這樣的提問幼兒就能激發幼兒參與的積極性。
2、發散性提問
這種提問沒有限定的答案,能夠培養孩子的獨創性、變通性和精密性,也有利於鍛煉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滾動活動中,我的的提問就很具體:「哪個物體能滾動?請把它找出來。」提問非常具體,並且讓幼兒比較明確任務是什麼。並多用「你看看會怎樣?」「你發現了什麼」等提問。這些發散性的提問,問題很開放,沒有確定的答案,但是它可以很廣泛的收集孩子們的想法,這一提問可以促使幼兒積極思考,產生主動探索的慾望。
3、層次性提問
在教學中設計的提問要有層次性,比如:在《有趣的聲音》這一活動中,老師是這樣提出問題:「這些材料分別放到小桶中發出的聲音一樣嗎?」「聽起來有什麼感覺?」「像你們聽到過的什麼聲音?」在這樣有層次的問題引導下,孩子們積極思考與表達,回顧自己在操作中的發現,共同梳理經驗建構科學的概念;問題的設計層層深入,幫助孩子一步一步地去探索發現,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提升經驗。
另外,我們還可以運用多種方法、途徑、手段,培養幼兒的探究能力。幼兒園科學教育要求教師在開展科學活動時,應善於發現和尊重幼兒的興趣,把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問題納入科學教育的內容,並變成讓幼兒充分動手、動腦的探索活動。教師在活動中,要改變原來的傳統角色,由傳授者、組織者變成引導者、合作者,支持幼兒的「胡思亂想」,鼓勵幼兒大膽提出問題。積極引導幼兒討論、探索、合作、交流和分享,不斷為幼兒的科學教育活動創設更加開放、有趣、寬松的探究環境。

⑸ 如何判斷一節小學《科學》的教學活動設計是否有利教學目標的達成

其次確定實驗的基本方法在了解了實驗的目標基礎上,就可以確定實驗的基本方法.如證明溫度高低、空氣流動快慢可以影響蒸發,蒸發快慢還和液體表面積大小有關系.學生只有通過對比才能知道,因而,這個實驗的基本方法就是要用對比法.再如探究尺子的音高變化,顯然,實驗的基本方法也是比較法.六年級上冊探究電磁力大小與線圈圈數、電流大小、鐵芯大小等因素關系實驗時,既要運用比較法,又要運用控制變數法才能達到實驗的目的.最後考慮具體細節學生明確了實驗的基本過程後,往往就急不可待,立刻想實驗.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想一想基本實驗過程中的每個環節應注意什麼,整個實驗過程中哪些條件不能變,哪些條件要變.比如時間有限怎樣才能很快得出試驗結果呢?加熱就一定水先蒸發掉嗎?水如果不一樣多會如何呢?顯然要考慮控制變數的問題,學生一般無法想到,需要老師給予指導.在考慮具體細節中,由於小學生想像能力還不是很強,頭腦中不能具體地顯現實驗的操作情景,因而教師可以讓學生邊想像,邊指名一個或幾個學生上台演示實驗過程,發現問題及時糾正.這樣既磨練的學生的想像能力,又能讓學生在實際中自主地去發現問題,提出具體的改正方法.教學目標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是保證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益的基礎,因為教學目標指出了教學的主攻方向,規定了一節課的教學內容、重點難點、學習層次水平,影響著教學策略的選擇以及教學的深廣度等,它是教學活動的靈魂,並制約著教學活動的全過程.教學改革,不管怎麼改,怎麼創新,都應該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這個目標和方向就是不斷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益,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全面發展.教學目標制定得是否合理直接關系著教學的成敗,影響著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媒體、教學評價及教學效果等各方面.規定了一節課的教學內容、重點難點、學習層次水平,影響著教學策略的選擇以及教學的深廣度等,它是教學活動的靈魂,並制約著教學活動的全過程.最後考慮具體細節學生明確了實驗的基本過程後,往往就急不可待,立刻想實驗.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想一想基本實驗過程中的每個環節應注意什麼,整個實驗過程中哪些條件不能變,哪些條件要變.比如時間有限怎樣才能很快得出試驗結果呢?加熱就一定水先蒸發掉嗎?水如果不一樣多會如何呢?顯然要考慮控制變數的問題,學生一般無法想到,需要老師給予指導.在考慮具體細節中,由於小學生想像能力還不是很強,頭腦中不能具體地顯現實驗的操作情景,因而教師可以讓學生邊想像,邊指名一個或幾個學生上台演示實驗過程,發現問題及時糾正.這樣既磨練的學生的想像能力,又能讓學生在實際中自主地去發現問題,提出具體的改正方法.教學目標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是保證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益的基礎,因為教學目標指出了教學的主攻方向,規定了一節課的教學內容、重點難點、學習層次水平,影響著教學策略的選擇以及教學的深廣度等,它是教學活動的靈魂,並制約著教學活動的全過程.教學改革,不管怎麼改,怎麼創新,都應該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這個目標和方向就是不斷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益,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全面發展.教學目標制定得是否合理直接關系著教學的成敗,影響著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媒體、教學評價及教學效果等各方面.規定了一節課的教學內容、重點難點、學習層次水平,影響著教學策略的選擇以及教學的深廣度等,它是教學活動的靈魂,並制約著教學活動的全過程.

⑹ 教學活動設計的科學性原則有哪兩個方面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
相結合,理論與實踐
相結合,動腦與動手
相結合!

閱讀全文

與科學課堂教學活動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