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提供一些關於職業教育最新的教學方法及理念。
告訴我,我會忘記;給我看,我會記住;讓我參與,我會理解。職業教育教學中重要專的一環就是實習實屬訓,除了學校本身的設備教學外,職業教育的老師和學生還要去企業進行實踐,現在一些企業和學校進行合作,成為學校的實訓基地,給學生們一個學習的平台,同時自身也能吸納人才。現在我國教育部正努力推動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教學體制改革,同時也在積極進行現代學徒工制的探索,開展委託培養、定向培養、訂單式培養試點;開展工學結合、彈性學制、模塊化教學等試點。
(個人建議你關注教育部官網,尤其是職成司的動態)
『貳』 現代職業教育理念具有包括哪些方面
現代職業教育理念主要包括職業教育現代化、職業教育社會化、職業教育產業化、職業教育終身化等四個方面.
一、職業教育現代化
(一)現代化的含義
現代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現代化指的是工業革命以來現代生產力導致的社會生產方式的變革,引起世界經濟加速發展和社會與之相適應的過程;狹義的現代化則是現代工藝以及科技革命推動了整個人類社會向工業社會轉變,使工業化滲透到經濟、社會、文化、思想等各個領域並引起社會組織和行為的深刻變革。
(二)教育現代化的概念及其特徵
教育現代化實質是指以整個社會現代化的客觀需要為動力,用社會文化的全部最新成就武裝教育的各個方面,使教育具備適應和促進整個社會現代化的能動力量。一般地講,教育現代化包括三個層面:一是教育內容、教育技術手段的現代化。二是教育制度和教育管理的現代化。三是人的教育觀念以及教育行為現代化。這三個層面,是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
(三)職業教育現代化
所謂職業教育現代化,指的是要以轉變人們的職業教育觀念為基礎以完善職業教育體制為根本,以現代化的教育內容及教育手段為中介,建立為國民經濟發展培養大批合格的勞動者的社會主義現代職業教育體制。包括職業教育觀念的現代化、職業教育體制現代化、教育內容、教育手段的現代化。
二、職業教育社會化理念
(一)社會化
所謂社會化,指的是社通過各種方式,使自然人逐漸學習社會知識、技能與規范,從而形成自覺遵守與維護社會秩序、價值觀念與行為方式,稱為社會人的過程。
(二)教育社會化理論
教育社會化的基本內容就是系統地對個體進行有關生產與生活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傳授,授以行為規范,確立人生目標,培養人的社會角色。教育社會化就是要構件學習化社會。
(三)職業教育社會化
職業教育社會化有其特定的含義。它主要包括,(1)保證女童和婦女接受職業技術教育與培訓的機會均等;(2)為失業者和各種處境不利人群提供各種正規與非正規TVET(技術和職業教育與培訓);(3)對社會所有成員進行職業指導和咨詢;(4)促進彈性入學,以實現終身學習與培訓。
三、職業教育產業化理念
(一)產業與教育產業的概念界定
產業是指能在國民生產總值形成過程中提供凈收入的行業。我們認為,教育產業的界定主要依據教育在一定歷史發展階段所具有的准公共產品和私人產品的屬性。
(二)職業教育產業化
職業教育是教育產業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職業教育產業化包括教育規律與經濟規律相同統一、教育的宏觀統一性和微觀多樣性相結合、合理分擔教育成本與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相結合三個基本原則。
總結起來,教育產業化有五種思路:(1)多主體辦學;(2)以市場為導向建立靈活的職業教育運行機制;(3)實行產業化經營;(4)辦好校辦產業;(5)法人應具有良好的管理、經營才能。
四、職業教育終身化理念
(一)終身教育概念的界定
終身教育是人的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種教育的總和。可以將終身教育的特點概括為:終身教育具有整體性特點,它面向全體社會成員,並且把一切具有教育功能的機構(組織)聯系起來。終身教育是持續的,它貫穿於人的一生的全過程。正規教育及非正規教育要呈現一體化。
(二)職業教育終身化
職業教育終身化是指每一個社會成員一生中都要接受職業教育。它包括四個原則:即職業教育「終身」原則、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結合原則、正規教育組織和非正規教育組織相結合原則、人人受教育與人人辦教育相結合原則。
『叄』 怎樣轉變職業教育教師的教學觀念
現代教師應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立足我國的國情,對當今教育的發展、教育對象的變化以及教與學的關系有全新的認識。更新教學觀念就容易產生比較清晰的思路。
一、我們面臨的大環境
(一)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
我們知道「綜合國力的競爭實際上是科技和民族素質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和教育的競爭」。國家建設迫切需要千百萬受過良好職業技術教育的中、初級技術人員、管理人員、技工和其他受過良好職業培訓的城鄉勞動者。職業教育正是培養和提高千百萬勞動技術大軍的基本途徑,其現代化與否,直接影響著產品的質量和經濟效益的提高,制約著國家現代化的進程。
(二)和發達國家的差距
我國的職業教育和西方的發達國家差距很大。最核心的差距是教育理念和辦學模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差距。我們國家的職業教育,脫胎於普通教育,重理論輕理念,重知識輕技能。而發達國家以能力為本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模式,而職場工作需要的能力為基點進行教育。所以他們培養出來的學生就非常適合於職業市場和職業人才的需要。我想這是中國職業教育和西方發達國家職業教育的差距。
(三)國家的重視
盡管前幾年職業教育形勢走入低谷,遇到了困難,面臨著挑戰,但去年的四件大事,將給我國職業教育帶來重大轉變:第一件事,教育部調整教育結構,將職業教育作為教育工作的戰略重點之一。第二件事,就是國務院在京召開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研究部署加強職業教育工作。第三件事,國家對每位中職在校生每年給予1500元的助學金。第四件事,南陽市啟動了中職教育五年的攻堅計劃,計劃在5年內投資10多個億建立中職教育示範區和組建中職教育集團。這些都給職教工作帶來了動能,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二、現狀和問題
(一)招生和就業方面
近年來,我認為中職教育中出現了兩個大環境,第一是生源的變化,從數量看,初中生減少,高中擴建,大學擴招,生源逐漸減少。今後招生將會更難。從質量來看,隨著招生等一系列政策的放開,競爭日漸激烈,招收學生的入學分數越來越低。第二是企業的用人觀念,從過去重視學歷到現在開始重視能力。
(二)教學方面
職業教育要培養訓練學生的技能,目前面臨兩個問題,第一,我們教了很多知識,學生用不上;第二,我們教了很多知識,學生學不了。而我們的生源卻在隨著高校擴招和社會的變化而變化。在校生的個體差異是必須接受的事實。
面對新形勢,面對辦學環境的變化,面對生源的具體情況,首先要先解決觀念上的問題,理清了思路,才能採取具體措施。我們要正視困難,學習先進的經驗,學會積極地適應環境,確定我們的努力方向和工作目標。
三、教師需要轉變哪些教學觀念,形成哪些新教育觀
(一)由傳授者、管理者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培養者、鼓勵者與欣賞者,轉變教學的價值取向
1.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學習能力的培養者
當今,教師作為學生唯一知識來源的地位已經動搖。教師不能只傳授現成的教科書上知識,而是要指導學生懂得如何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掌握獲取知識的工具以及學會如何根據認識的需要去處理各種事情的方法。總之,教師再也不能把知識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而要把精力放在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學習能力的培養者。
2.現在有一個普遍現象,就是對學生的看法趨於消極。教師應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不能吝嗇自己的表揚和鼓勵,因為老師的贊賞和鼓勵能激發學生的表現欲,為了更好地表現自己,學生會更努力地去學習。多讓學生討論、參與教學過程,表現學生個性,增強學生自信心。
3.南陽經濟貿易學校近幾年來進行的課堂改革,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師生互動,課堂因活躍而精彩,說明了轉變觀念取得了一定效果。
(二)教師應成為反思型、學者型教師,而不是「教書匠」
幾千年來,中國的傳統是以教師為中心,老師講什麼、怎麼講都是老師自己的事。在現代社會條件下,一個教師如果只是教書而不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是不會取得進步的。現代教師不能被動地等待著別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門來,並不假思索的把這些成果應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去,教師自己就應該是一個研究者,根據自己在講課中的心得體會和學生接受情況,審視和分析自己的教學實踐活動中出現的各種新情況新問題,對自身的行為進行反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對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使自己從「教書匠」成為「教育者」。
(三)教師是終身學習者
過去常說,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自己就要有一桶水。這個說法對現在和未來的教師已經不夠了。如果不更新,它的「實際可用含量」就會大大降低。作為教師應該使自己「擁有一眼泉」,生生不息。
為了不使自己的知識老化,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學習,再學習。不斷更新知識儲備,使自己變成常教常新的活水。
(四)教師要敢於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非常系統的,首先,學基礎理論課;其次,學專業基礎課;再次,學專業課;最後是實習、實訓學技能。這種重知識,輕技能;重課堂,輕實踐;重講授,輕操作的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的職業教育,為了體現以能力為本位和以學生為中心的新理念,應採取以下措施:
1.打破課程完整的學科體系,需要什麼就學什麼
教材的內容都有它的系統性和完備性,內容較多。而有些專業只需要其中的一部分知識,那麼,開設這門課就只學習需要的知識,而不是完整的、系統的學完這門課。如模具專業需要三角函數和立體幾何知識,那麼模具專業的數學課就只學三角函數和立體幾體的基礎知識;建築專業需要力學知識,那麼建築專業的物理課就主要學習力學部分;電力專業需要電工基礎知識,也只是一部分基礎知識進行講解,對復雜的計算和推理不作要求。總之,要打破學科的系統性和完備性,注重必要性和實用性,以夠用為原則。
2.降低理論標高
職業教育應以能力為本位、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更要更好地學習技能,必要的理論知識還是需要的。為了讓學生能學懂必要的理論知識,必須降低所有課程的理論標高,將深澳的、難懂的計算和原理刪減,重點學基本概念、基本特性和運用。如語文課重點學習簡單實用的應用文(通知、文件、總結等);模具專業所需的三角函數重點學基本的公式、概念、邊角關系及簡單計算;電工儀表重點學各種儀表的使用和應用范圍,而不以學其深澳的原理為重;測量學主要是學習測量儀器的使用並能測繪出所需的地形圖,而對測量儀器的內部結構和原理不做要求,等等。
『肆』 職業教育的教學理念
相對於抄基礎教育而言,職業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性。總結起來,職業教育的本質至少應該包含四個方面:一是以人為本,二是因材施教,三是科學管理,四是文化塑造。
以人為本,一是要充分調動全體教職工的積極性,形成以校為家、以教為樂、以師為榮的濃厚氛圍。二是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比如有的學校讓學生去擔任班主任助理、校長助理,積極主動、科學民主地參與學校事務的管理就是極富創新的嘗試,既可培養學生的主人意識、參與意識,又可提高學生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這本身就是職業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
『伍』 如何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質量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一個學校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要有一個先進的教育思想、科學的管理水平、高效的學校領導班子,必須要有一套較為完善科學的管理機製作保障;必須要有一支熱愛教育、團結協作、奮發向上的教師隊伍。對於一個教師而言,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除了應具備淵博的專業知識外,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斷創新自己的教學模式,不斷探索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途徑。下面是本文對如何提高教學質量的幾點淺見。
一、思想先進、管理科學、工作高效的學校領導班子和熱愛教育、團結協作、奮發向上的教師隊伍是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前提性因素。
1、思想是行動的航標,學校領導集體的教育思想會直接影響到學校的教育行為。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隨著高中新課程改革的啟動,國家選拔人才的方式方法勢必發生重大改革,應試教育必將真正意義上退出歷史的舞台,素質教育將會全面落實。所以,作為新時期的學校領導集體必須認清形勢,及時更新教育思想,轉變育人觀念,調整育人思路,嘗試多元評價體系,制定合理的學生評價制度,從學生全面發展的角度出發,從奠定學生終身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盡快走出應試教育的誤區,樹立全新的教育思想,認真落實素質教育。
2、管理環節是任何一項工作的重要過程,科學的管理機制會產生高效的工作效率。不科學、鬆散的管理將會導致人力和物力的雙重浪費,不但嚴重影響工作效率,更會挫傷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所以,作為學校領導集體,必須避免官僚作風,經常深入教學一線,及時觀察教學狀況,悉心聽取師生的建議和意見,不斷完善學校各項管理機制,以人為本,靈活管理,避免形式主義的機械化操作,力求管理的實效性和激勵性。尤其是激勵機制,學校要多方面向上級主管部門反映、協調、爭取資金,要捨得花錢,捨得花大錢,提高教師福利、加大報酬、獎勵標准和力度;努力解決教師職稱評定、醫療保險、住房公積金等長期存在的焦點問題,徹底消除教師思想顧慮,讓其安心工作。
3、教師是教育工作的具體執行者,具備熱愛教育、團結協作、奮發向上的教師隊伍是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學校育人工作的對象不僅僅是培養學生,還要培養教師。師資隊伍建設至關重要,一所好的學校離不開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作為學校領導必須以身作則,做好示範引領作用,加強師德教育,對教師面臨的來自社會、來自學生、來自個人家庭的思想壓力、困惑及時進行引導開通,將學校和社會對人生觀、價值觀的理解距離有機地進行協調統一,縮小認識差距。引導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逐步理解教書育人這一神聖職業的現實意義,在教學中培養相互協作的團隊精神,在工作中通過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培養爭優創先的工作熱情。集體的智慧是無限的,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只有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匯聚廣大教師的集體智慧和力量,才能獲得很高的工作效率。
二、淵博的專業知識、先進的教育理念、創新的教學模式,是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決定性因素。
1、社會在飛速發展,知識也在不斷更新,新課程改革使從事基礎教育的廣大教師面臨新的挑戰。課程間的整合、知識面的跨度,都給原有的所謂「專業」帶來挑戰。新課程需要具有綜合型知識結構的教師,所以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重視繼續再教育,加強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面,才能勝任新時期教學工作。
2、新課程的實施,全面肯定了素質教育的人才觀,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擯棄重結果、輕過程,重知識、輕能力的應試教育思想,要以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為目的,因材施教,重視知識的獲取過程,重視鍛煉學生的動腦和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為社會培養創新型人才。
3、平等參與、同幫互助的新課堂,要求師生的角色要轉變。一言堂、滿堂灌的注入式教育嚴重扼殺了學生的天性,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這就要求廣大教師要認真研究教育規律,掌握學生心理生理特徵,重新定位師生角色,探索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去思考,指導學生去探究,鼓勵學生去總結,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4、排除各種干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1)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狀況,幫助學生掃除心理困惑。學習階段,學生常常會遇到各種生理、心理方面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的疏理與指導往往會使其困惑無法安心學習。因此,教師要想使教與學和諧,必須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做他們的「知心大哥大姐」,幫助學生排憂解難。
(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學生有了學習興趣,也就有了學習的動力,教學過程中設法激發學生興趣,上課生動、有趣應該是每位教師追求的境界,也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另外,一位成功的教師應該具備評價學生的藝術性,「任何人都喜歡聽好話」, 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如果能及時地給予學生激勵與鼓勵, 少些批評指責,這不僅可以給學生無窮的精神動力,還可以讓學生重新樹立自信心,提高教學質量。
以上是對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從學校和教師個人兩個方面提出的一些粗淺看法,提高教學質量是一項系統工程,關繫到教育工作的各個方面的相互配合協作,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們的教育質量一定會有質的飛躍。
『陸』 如何轉變傳統的職業教育觀念
為了進一步推動中國教育夢的發展,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培養高技能型人才的要求,高職教師應及時轉變職業教育觀念,更新教學模式,學習新技能,鍛煉技術能力,積累實戰經驗,努力推動職業教育的發展,為職業教育發展做出一份應有的力量。
關鍵詞:新時期; 高職教師; 轉變;職業教育觀念
中國職業教育問題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與職業教育關系最為密切的是職業教師,作為職業教師面對中國職業教育問題的時候,是否認真思考過我們教師在某些方面存在問題呢?比如:思想落後、觀念保守、思維狹隘、知識單一、實戰經驗不足、技術缺乏。作為一名具有五年教齡的教師,我比較清楚地意識到教師在教育上的重要性,職業教育責任之重大。在此,我想對「新時期高職教師如何轉變職業教育觀念」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職業教育的發展,高技能人才的培養,首先要求職業教師先轉變自我,盡早地拋棄落後的教育觀念,建立與時俱進的職業教育觀念。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1. 「長遠」意識取代「眼前」意識,以長遠的眼光看待學生的發展。
要塑造出一名優秀的學生,需要我們精心的培養,作為教師,不能過於注重學生眼前的學習成績,忽略了學生潛在的能力。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高職教師應該以「長遠」意識取代「眼前」意識,用長遠的眼光看待學生的發展,把時間和精力主要放在努力挖掘出學生的潛力和創造能力之上,不斷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意識。
2. 從「傳授的單向方式」轉變為「交流的雙向方式」,單向轉雙向。
傳統的教學強調的是「教」,教重於學,這種錯誤地把學生當成了只知道吃的「鴨子」,最後雖然長得胖胖的,但已經失去了原有的靈活性,這對學生來說是思維的束縛,潛力的扼殺,創造力的攔截,也是對思想碰撞的隔離,對知識多元化的圍剿,對教育發展的阻礙。要把「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轉變為「啟發式」的教學模式,這樣更利於學生的思考,思維的發散;要把簡單的「一問一答」的方式轉變成「問題討論、交流互動」的方式。試問,如果不與學生交流,教師怎能清楚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其實,教師不僅要做學生的「教師」,也要做學生的「朋友」。不和學生交流的教師,是永遠解決不了學生心裡的疑問。
3. 時刻提醒自己「學」的意識要高於「教」的意識,學要超前於教。
教師時刻要銘記「要想當先生,先要當學生」; 「要給學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准備一桶水」的道理。在現在網路時代里,作為教師如果不能及時跟上新時代的步伐,學習網路信息技術,鍛煉新的技術能力,那麼如何能夠滿足現代學生的學習需要?!要想教得好,要先學得好和練得好,如果我們自己肚裡只裝了一點「墨水」,怎麼可能倒給學生呢?!自己不會做,怎能教會學生練呢?!因而作為職業教師的我們不僅要「活到老,學到老」,而且要「教到老,學到老,練到老」。
4. 充分利用好網路信息化技術教學,以適應現代學生的學習需要和發展。
傳統課堂上為了解決好「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這兩個常規問題,不斷地挖掘教材同時,還應用多種方法,比如:語言敘述、板書解析、講練結合、掛圖展示、動手操作等等。而如今網路時代,網路教學可以很好地解決這樣的問題了,比如:幕課(MOOCS)、翻轉課堂。學生可以從網路視頻中獲取大容量的信息,更好更便捷地獲得知識或者技能。網路信息化教學根本上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對我們的教學來說,就如虎添翼、如魚得水。
網路信息化教學很好地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對知識內容或者技術操作上進行分析和比較;網路信息化教學可以創設學生學習情境,將豐富的學習資源融入教學之中,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現代信息化的情境中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使知識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在技能形成的同時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網路信息化教學,可以提高教學有效性,使之適應信息化社會對教育發展的新要求,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的主動性,在單位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
5. 扎實的理論知識和技術實戰經驗兼備的雙師型教師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
理論知識再好的傳授給學生,也是紙上談兵,還是沒有實效性,這不是職業教育發展的要求和目標。作為職業院校,就必須要讓學生懂得理論知識,又學到技術能力,在二重需求之下,突出高技能的培養和學習。所以高職教師要扎實理論知識的同時,不斷鍛煉技術能力和積累實戰經驗,努力成為一名理論和實戰兼備的雙師型教師。
6. 給學生的「幫與管」永遠勝過單純地「管」,幫管相結合,主次要分明。
幫是種美德,管是種責任。對於高職生來說,一味的幫不一定能幫好學生;一味的管是管不好學生的,也管不出不好學生的,應該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不同問題要區別處理。對大部分思想積極進步的學生來說,他們需要的是幫,不管是在思想、心裡上,還是在學習、生活上都可能碰到一些困難,如果能及時給予學生幫助,他們心裡會感到很溫暖很快樂。但是對於那些頑皮固執的學生來說,除了給予幫外,管也相當必要的,因為他們可能是沉迷於游戲或者不良的愛好而無法自拔,在學習上幫,在思想上管,這時「管」要強於「幫」。所以高職教師要善於扮演好「幫」和「管」的兩種角色,把握好兩者的主次和分配關系,融會貫通,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恰當地處理,這樣才能取得雙向平衡,整體和諧。
總之,職業教師要真正承擔起職業教育改革之責任,需勇於打破傳統觀念,捧著新的教育觀念去啟發每位學生,開發學生的思維,挖掘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塑造學生技術精湛、能力突出。同時,我認為每一位職業教師要不斷積極參與到職業教育改革的工作當中,努力推動職業教育的改革,從而為中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做出一份應有的力量。
『柒』 目前職業教育教育教學改革有哪些新理念
教學理念和觀念是教學活動的先導,沒有教育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改革就不能向前推進,教育事業就不能向前發展。然而教育教學理念的創新,既是各教學理念不斷繼承與發展的體現,也是教育教學改革的總體需要。
一、教學活動堅持以學生為中心
教學活動的核心不是教師的「教」,而是學生的「學」。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習將成為個人生存和發展一種方式。接受教育不僅是人們就業的基本條件,而且也成為人們不斷發展必備條件。在這種情況下,學習不僅僅是人們獲取生存的手段,而是成為生活和發展的需要。因此,在現代教育中,學生是自我發展和提高的自覺主體。「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重在發展學生的創造力,要求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教會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更有效地獲取和掌握知識,要求學生在知識、能力、素質各個方面全面協調發展。
「以學生為中心」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以教師輔導為輔」的各種教學組織形式進行教學的。在新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不再是獲得知識的唯一來源,他只是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指導者、促進者、協助者。教師的作用不僅僅在於系統傳授知識,其職責是「啟發」和「指導」
。實踐中,要求教師使用多種教學方式,盡可能的提供學習資源,在課堂上精講重點、突破難點、把握熱點、解疑一點,在組織學生進行學習活動時,講授學習方法,引導學生思考和思路,根據學生實際合課程特點制定相應的指導方案,並依此對學生「因材施教」,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因此,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和中心,學生的地位由被動接受知識者轉變為主動構建知識體系者。學生必須「學會求知」,自主確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方法、把握學習過程、進行學習評估。
二、教學活動要把握以學生就業為目標
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已經成為全社會對高職教育的共識,如何建立適應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高職教育模式成為當前高職院校的重大課題。高職教育應該而且完全能夠創新出一種適應我國經濟社會建設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我們認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學生學會做人。要使學生明確做人與學習技能的關系,做人與使用技能的關系,技能不能也不會獨立於做人之外。其次,要建立健全實施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的制度,加強實習實訓,加強固定基地建設,廣泛建立校企合作的實習實訓基地,使學生在一定的時期內進入相關單位頂崗實習,准就業,對學生加強就業指導,提倡學生先就業,再擇業。從教學計劃上加大「實習實訓」的比重,提高培訓的技術層次,把學習技能變成培訓技能。再次,開展以就業為目標的校園文化活動。最後,是加強教職員工隊伍建設。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建設要真正落實「四種人」,即專家、學者、技師、能工巧匠,不以文憑論英雄,而以技能見高低,切實建立起一支符合職業教育需要的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三、構建一體化的現代教學方法
實施一體化現代教學模式,牽扯內容較多,決不是幾個人短時間就能完成的,必須經過教學管理、學生工作、科學研究、就業服務等有關部門的全面協作,全體教師的團結努力,才有可能實行。要構建一體化的教學方法,首先通過多種形式對一體化教學方法進行了大量的准備工作,對該種方法的教學有了總體方向上的把握,然後從實際出發,根據學校現有的師生情況、教材情況、教學場地及教學設備,制訂出一體化教學的可行性方案並將方案交由教師討論,大家集思廣益,制定合理方案組織實施。
現代教學的主要任務不是特定信息的傳輸,而是意義的構建,方法的傳授。因此,教學過程是
「闡釋——理解——建構」的一體化過程,教師和學生在闡釋、理解教學內容過程中對其意義進行建構。從學生的角度看,由於學生的背景、興趣、需要和理解不同,不同的學生對相同的內容就會產生不同的理解和認識;同樣的學習內容,也因學生個體的差異積累不同知識和技能,因此,在一體化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意義的構建顯得非常重要。同時需要職業教育課程體系作重大改革,主要是整合課程體系,摒棄傳統的以傳授為主的課程體系,增加以體驗式教學為主的新知識和技能,以便適應就業崗位技能不斷發展變化的要求。這樣將有利於學生個性的發展,學生可以自己選擇自己所走的道路,選擇所學的知識和技能。
一體化的教學方法首先提倡尊重學生的人格,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實際情況;主張學生依據自己的經驗在教學活動中創新和發展教學內容;一體化整合的教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體化教學成為一體化整合理念指導下職教教學方法的主流,基本表現形式為教學、實踐、服務一體化教學方法,使教學更貼近實際崗位需要,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素質,並實現教學和社會生產的相互促進。如學校在物流專業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物流實驗室、機械CAD/CAM室、教學實訓實習基地等先進設備和資源,合理組織教學過程和內容,是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真正融為一體。在實訓中,利用企業工作流程或者業務項目作為學生的實訓課題,使學生有了極為難得的鍛煉機會,提高了學生的實訓興趣和實際操作能力,為走向工作崗位增強了適應能力。
四、以理解為主體的教學範式
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技能、向學科新領域探索為教育教學的根本任務,重視教學的結構和順序,採用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而現代教學理念則以學生理解、醒悟和經驗積累為教學的根本任務,所以強調反思性教學。其根本思想是學生通過將信息與自己特有的經驗、現實環境及其間的互動聯系起來而達成真正的理解。教學是使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和大眾文化去理解他們自己在社會上、在這個世界上的自我形成過程。現代闡釋教學法還將游戲描述為理解的基本方式。
反思性教學原本應運用普通教育,然而「以理解和體驗為主體」的理念很快引入職業教育教學範式中。解決問題的關鍵是理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縮短學生學習與就業崗位的距離常常運用虛擬、目標、情景、案例等各種教學手段,由此提高職業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設置試驗場境,圍繞某一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創設直觀、真實的教學環境和條件,模擬企業生產現場,模擬企業實際運行過程,通過實施周密的過程式控制制以達到一定的教學目的的一種教學手段。諸如運用物流教學沙盤,虛擬世界匯集真實世界的各種境況,虛實交替,其效果比訓練場更好。後現代教學理念揭示的是人類精神活動中的「理解」與「體驗」,而虛擬教學範式的神奇效果正是源於學生的體驗。
在現代教學理念中存在一個理想的想像世界,在那裡沒有人擁有真理,而每個人都有權力要求被理解。將課程的教學過程安置在一個模擬的、特定的情景場合之中。通過教師的組織、學生的演練,在模擬提煉、愉悅寬松的場景中達到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教師只作解釋不作判斷和結論。要求教師只對事物和現象作解釋,不作任何價值判斷,由學生自己去理解和體會;教師不作結論,由學生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打破傳統教條主義的規范,教會學生如何將自己的生活經歷置於更為全面的文化背景中去解讀。情景教學既鍛煉了學生的臨場應變、實景操作的能力,又活躍了教學氣氛,提高了教學的感染力。在這種教學範式中,沒有唯一正確的答案,唯有學生在理解中發現真理。
五、教學是教師和學生交往與互動的過程
傳統教學理念認為,教學過程主要是教師教的過程;現代教學理念認為,教學過程是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統一的活動過程,是教學主體之間以精神客體為中介所構成的交往活動。這里的教學主體,不僅指教師,更重要的是學生,不僅包括師生個體,也包括師生群體。教學交往理念打破了傳統教學那種把教學僅僅視為一種特殊認識過程的狹窄的視野,進而把教學看成是一種交往活動,一種溝通與合作現象。
如何在這種新型的師生關系中實現師生共同發展?師生交往互動要求教師以真正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實現在課程生態環境下的與學生"對話",從而改變過去那種教師居高臨下向學生"傳話"的單向傳遞模式,讓課堂在教師和學生的積極互動中創生出新的智慧來。一定要把握平等這個基本原則:平等交往是建立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的基礎和前提條件。這里說的平等,既是人格上的平等,又是課堂資源、課堂時間佔用的平等。
其實師生雙方都會不同程度的從另一方汲取知識。這樣的教學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全方位的溝通。因為教學交往中的溝通,常常要藉助"對話"而實現。它強調的是雙方的"敞開"與"接納",是一種在相互傾聽、接受和共享中實現精神互通,共同去創造意義的活動。
教學過程中師生交往的基本屬性是互動性和互惠性,交往論強調師生間、學生間動態的信息交流,通過信息交流實現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這是教學相長的真諦。交往昭示著教學不是教師教、學生學的機械相加。傳統的嚴格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對教學而言,交往意味著對話,意味著參與,意味著相互建構,它不僅是一種教學活動方式,更是彌漫、充盈於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心態的開放,主體性的凸現,個性的張顯,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著上課不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課不是無謂的犧牲和時光的耗費,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交往還意味著教師角色定位的轉換: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代的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可以說,創設基於師生交往的互動、互惠的教學關系,是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
『捌』 十九大報告中職業教育最新教學理念
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