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提高教學質量教導主任的發言
一﹑抓教研組,備課組的工作,提高學科的整體質量
高度重視,目標明確,正常有序,保證質量的教研組活動,是推動學校教學工作,教改工作,教研工作的有力保障。我校高度重視教研組在教學管理和實踐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制定「教研組成為教師成才的搖籃」,教研組組長要對本學科的教學質量和教學全面負責的目標。
1、重視教研組長的選拔和培養,我們選配業務精湛,工作負責,有威信的教師擔任教研組長,特別注意提拔青年骨幹教師擔任此職,以此增強學校教學工作活力。
2、學校領導親自組織教研組長學習理論,轉變觀念。在教研組長會議上,分管校長、教導主任、教研組長學習最新的教育教學理論,教改動態,要求教研組長首先端正教育思想,改變教育觀念,加快課堂教學改革,提高研究意識,樹立新的質量觀,學生觀,教學觀,要求我們的教研組明確「教是為了不教」,從「教法」的研究過渡到「學法」的研究,同時針對我校生源的實際情況達成了「因為差,更要抓,不講差,只有抓」的共識。
3、時間規定,地點固定,保證教研組活動的質量。我們保證教研組,各備課組活動能正常有序開展。兩周組織一次教研組長的會議,布置階段性的工作要求,保持每個教研組工作繼續正常的有條不紊地開展。每次教研活動都有要求,有目的,有收獲,把課堂教學工作的開展作為一個學期的重要內容之一。因為教學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質量是學校工作的生命線,要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全面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興趣性。
4﹑領導直接參與教研組的各項活動,保證教研組活動質量。分析教育教學情況,並堅持做好二項工作。一是參與集體備課,強化備課意識,提高備課質量。二是堅持聽課,評課及時指導反饋,提出改進意見。領導深入教研組參與教研活動,保障了教研組活動的正常開展。領導真正做到了了解教學,參與教學,指導教學。使學校始終處於不斷研究,不斷探索,逐步提高的狀態中。同時全面落實備課組建設。發揮每個備課組作用,各備課組的老師長處和不足都能體現出來,做到取長補短,各備課組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可靈活組織備課活動,有利於老師加強教學研究,對於教學中發現問題及時討論,共同研究。各備課組都能做到定時,定點,定內容,定進度,定檢查的常規工作,提高了備課組的作用。把教學與教育結合起來,切實提高了教學質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抓老師的課堂教學質量
教師的課堂教學主要抓好五個環節,即備課。課堂上講課,課後輔導,批改作業,檢查考試等五個環節。教導處要指導和檢查教師做好這五個環節的工作。提出了具體的要求。
1、備課:要求教師備好兩方面的內容,即教學大綱規定的教材上的內容及學生具體情況的內容@教材上的內容是死的,學生具體情況是活的。我把這兩個面的內容定位硬體和軟體。硬體是容易解決的,軟體是變化的。要求老師花力量研究這個軟體。這軟體有:學生的基礎,接受能力,班級情況等。其主要目標是通過軟體研究開發,使學生對學習提高興趣。興趣使學習的動力。學生對學習積極性提高了,教學效果也會越來越好。
2、課堂講課方面:我校開展全體教師每學期「一人一課」公開課的活動。形成了教學研討的氛圍,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做到了一人開課,大家聽課。課後評課的現象,老師們感覺到上好一堂課必須要鑽研教材教法,研究學生,各教研組的老師同心同德,一人上課,組內老師共同出謀劃策,提供建議。積極地投身於課堂教學改革地潮流中來。做到在教學中研討,在研討中成長。在一人一課廣泛開展的基礎上,由各教研組推薦出優秀教師為學校舉辦的題為《好課與實踐》全校教學交流評比活動。此次活動的宗旨是總結、發掘自身的教學特色,通過相互交流相互探討共同提高教學理論水平和實際業務能力,提高我校的集體教學水平,同時也提高了廣大教師運用多媒體的能力。
3、課後輔導:要求老師對一般學生輔導課堂上未掌握的內容,對好的學生輔導提高的內容。
4、批改作業:通過改作業,可以了解教和學兩方面的情況,主要是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認真做作業的情況。這樣可以擴大「軟體」內容。研究分析教學中的問題。改進教學教法,提高教學效果。
5、檢查考試:主要抓考試前的教學內容總結,分析要求師生共同進行。我們教導處就從這五個環節抓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
三、認真進行質量監控,組織好每次的月考,期中,期末考試工作,保證考試的質量,做好質量分析
我校每一次月考制度,保證了學生學習質量的循序漸進也是對老師教學質量檢查的手段。在每次考試質量分析中,對老師教學成績突出的給予一定的獎勵,鼓勵。體現了老師的敬業精神與奉獻精神。同時每次月考命題中,做到命題的科學性,也作為培養教師業務水平的一次實踐不斷提高命題水平。
四、抓好教導處教務員的工作
教務員是教導主任進行教學管理的具體工作人員,是教導主任的助手,教務員工作的好
⑵ 教導主任如何抓好教學工作
教學工作是學校各項工作的中心環節。各項教育教學任務的完成,都要通過教學工作來實版現。因此,教導權主任必須在繁雜的學校工作中,用最多的時間、最大的精力給校長當好參謀,主動為校長出謀劃策,盡力協助校長抓好各項工作及各項制度和措施的執行。要經常深入教育教學工作的第一線,調查研究,傾聽師生的建議,了解存在的問題,綜合分析,做出正確的判斷,初步形成自己的思路,提出最佳方案供校長和集體決策之用。(剩餘1876字)
⑶ 教導處如何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小學)
一﹑抓教研組,備課組的工作,提高學科的整體質量
高度重視,目標明確,正常有序,保證質量的教研組活動,是推動學校教學工作,教改工作,教研工作的有力保障。我校高度重視教研組在教學管理和實踐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制定「教研組成為教師成才的搖籃」,教研組組長要對本學科的教學質量和教學全面負責的目標。
1、重視教研組長的選拔和培養,我們選配業務精湛,工作負責,有威信的教師擔任教研組長,特別注意提拔青年骨幹教師擔任此職,以此增強學校教學工作活力。
2、學校領導親自組織教研組長學習理論,轉變觀念。在教研組長會議上,分管校長、教導主任、教研組長學習最新的教育教學理論,教改動態,要求教研組長首先端正教育思想,改變教育觀念,加快課堂教學改革,提高研究意識,樹立新的質量觀,學生觀,教學觀,要求我們的教研組明確「教是為了不教」,從「教法」的研究過渡到「學法」的研究,同時針對我校生源的實際情況達成了「因為差,更要抓,不講差,只有抓」的共識。
3、時間規定,地點固定,保證教研組活動的質量。我們保證教研組,各備課組活動能正常有序開展。兩周組織一次教研組長的會議,布置階段性的工作要求,保持每個教研組工作繼續正常的有條不紊地開展。每次教研活動都有要求,有目的,有收獲,把課堂教學工作的開展作為一個學期的重要內容之一。因為教學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質量是學校工作的生命線,要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全面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興趣性。
4﹑領導直接參與教研組的各項活動,保證教研組活動質量。分析教育教學情況,並堅持做好二項工作。一是參與集體備課,強化備課意識,提高備課質量。二是堅持聽課,評課及時指導反饋,提出改進意見。領導深入教研組參與教研活動,保障了教研組活動的正常開展。領導真正做到了了解教學,參與教學,指導教學。使學校始終處於不斷研究,不斷探索,逐步提高的狀態中。同時全面落實備課組建設。發揮每個備課組作用,各備課組的老師長處和不足都能體現出來,做到取長補短,各備課組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可靈活組織備課活動,有利於老師加強教學研究,對於教學中發現問題及時討論,共同研究。各備課組都能做到定時,定點,定內容,定進度,定檢查的常規工作,提高了備課組的作用。把教學與教育結合起來,切實提高了教學質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抓老師的課堂教學質量
教師的課堂教學主要抓好五個環節,即備課。課堂上講課,課後輔導,批改作業,檢查考試等五個環節。教導處要指導和檢查教師做好這五個環節的工作。提出了具體的要求。
1、備課:要求教師備好兩方面的內容,即教學大綱規定的教材上的內容及學生具體情況的內容@教材上的內容是死的,學生具體情況是活的。我把這兩個面的內容定位硬體和軟體。硬體是容易解決的,軟體是變化的。要求老師花力量研究這個軟體。這軟體有:學生的基礎,接受能力,班級情況等。其主要目標是通過軟體研究開發,使學生對學習提高興趣。興趣使學習的動力。學生對學習積極性提高了,教學效果也會越來越好。
2、課堂講課方面:我校開展全體教師每學期「一人一課」公開課的活動。形成了教學研討的氛圍,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做到了一人開課,大家聽課。課後評課的現象,老師們感覺到上好一堂課必須要鑽研教材教法,研究學生,各教研組的老師同心同德,一人上課,組內老師共同出謀劃策,提供建議。積極地投身於課堂教學改革地潮流中來。做到在教學中研討,在研討中成長。在一人一課廣泛開展的基礎上,由各教研組推薦出優秀教師為學校舉辦的題為《好課與實踐》全校教學交流評比活動。此次活動的宗旨是總結、發掘自身的教學特色,通過相互交流相互探討共同提高教學理論水平和實際業務能力,提高我校的集體教學水平,同時也提高了廣大教師運用多媒體的能力。
3、課後輔導:要求老師對一般學生輔導課堂上未掌握的內容,對好的學生輔導提高的內容。
4、批改作業:通過改作業,可以了解教和學兩方面的情況,主要是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認真做作業的情況。這樣可以擴大「軟體」內容。研究分析教學中的問題。改進教學教法,提高教學效果。
5、檢查考試:主要抓考試前的教學內容總結,分析要求師生共同進行。我們教導處就從這五個環節抓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
三、認真進行質量監控,組織好每次的月考,期中,期末考試工作,保證考試的質量,做好質量分析
我校每一次月考制度,保證了學生學習質量的循序漸進也是對老師教學質量檢查的手段。在每次考試質量分析中,對老師教學成績突出的給予一定的獎勵,鼓勵。體現了老師的敬業精神與奉獻精神。同時每次月考命題中,做到命題的科學性,也作為培養教師業務水平的一次實踐不斷提高命題水平。
四、抓好教導處教務員的工作
教務員是教導主任進行教學管理的具體工作人員,是教導主任的助手,教務員工作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學管理工作。我抓教務工作主要做這幾方面的工作
1、制訂《教務員工作職責》使教務員職責明確,教務員必須服務於教學工作,不怕工作瑣碎,要有主動熱情的態度。在工作中講究規范操作,要講奉獻精神,不斷進取,不斷提高業務能力。適應教學改革的新要求。
2、依據教學常規工作,使之按時按質完成工作任務,使之不斷提高工作責任心和工作能力,教務工作主要功能和任務是行駛教學管理的職能,使學校教學活動得到有效的實施。
五、認真落實常規工作
每一學期教導處對每位老師的聽課筆記做一次檢查。對老師的教案也進行檢查。老師的教案必須撰寫詳實,端正教師的教學態度,務實教師的基本功,在課堂教學中,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觀念,促使學生的自主學習。同時老師的批改作業也作檢查。
以上是我校教學管理的總結,雖然我們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成績只是屬於過去,要使我校的辦學質量和辦學效率始終保持高位穩定,要使我們的教研組在教學管理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我們還有許多工作要做,還有許多問題要去探索和研究。我們必須緊緊圍繞學校所做的工作,積極發揮每個老師的主觀能動性,認真開展工作,在工作中成長,在學習中發展,進一步提高教導處的教學管理水平,為推進素質教育,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作出貢獻,為繼續發揮研究,實踐,進取,向上的精神,為培養我們每一個學生而努力。與時俱進,不斷奮進,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實,將是我的奮斗目標。
⑷ 教導主任如何加強和改善教學管理及教師培養
教導主任務必明了以下工作:
1 信念與責任
信念是方向。沒有信念就失去了目標和希望。教育最偉大之處就在於可以一點一點的改變人。在特定場所,只要一個人改變,身邊就會有一群人改變,從而會改變一代人,改變一個國家和改變整個民族。要堅信只有好教師才能教出好學生。
責任是一種能力,又遠勝於能力,責任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品格。責任有兩層含義,一是要對自己喜歡和不喜歡的工作,毫無怨言地承擔,並認認真真地做好。二是要對自己的工作承擔造成的不利後果。培養責任感是教育者的使命,也是教育者的價值追求。教導主任要為教師當好表率,要思考把教師培養成什麼樣子的人,如何培養教師、培養學生的責任感。
2 學校教學管理的任務
認真貫徹教育方針,按照學校培養目標的要求,遵循教育規律,通過制訂計劃、組織實施、檢查監督、指導激勵等活動,提高教學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具體任務有以下幾方面:
2.1 正確地確定學校教學工作管理的目標和重點,制定學校教學工作計劃,使學校教學有計劃、有步驟、協調運行。
2.2 健全教學管理的組織系統,明確有關機構和人員的職責,發揮教學管理機構和人員的作用。
2.3 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不斷提高教師的文化、業務素質。
2.4 完善學校教學工作各項規章制度,建立良好的教學秩序。
2.5 充實教學設備、改善教學環境,組織好為教學服務的各項工作。
2.6 開展教學研究活動,促進教學改革。
2.7 組織對教學質量的考查和評估工作。
2.8 深入教學實際,加強檢查指導,及時總結教學工作經驗,提高教學質量。
3 教導處的地位和作用
3.1 是在校長領導下,協助校長做好教學工作管理體制的辦事(研究制定戰術)機構。
3.2 是學校管理系統中最重要、任務最多最重的一個系統。
3.3 是執行教學工作計劃管理工作的樞紐。
3.4 是學校教學工作的其他工作的協調者。
3.5 是校長管理教學工作的參謀機構。
3.6 是為學校教學工作服務(信息服務、物質服務、內涵發展——教師培養)的機構。
4 教導主任的職責
4.1 組織管理教學工作:聽課、教研、經驗交流、檢查等。
4.2 負責教務管理工作:制訂計劃、課程表、作息時間、學籍管理、 考勤、圖書實驗、教學制度。
4.3 組織教師進修學習。
4.4 組織學生的課外活動。
4.5 領導班主任工作。
5 教導主任的基本功
5.1 有較高的教育理論水平和政策法規水平。
5.2 必須認真學習心理學、教育學、教學法和管理學。
5.3 必須學習各科課程標准和教科書,熟悉教學計劃,明確課程標准,明確各科的教學目的任務和「雙基」要求。
5.4 必須熟悉了解教師和學生情況。 教師:家庭、文化程度、業務能力、教學特點、專業愛好、思想個性、身體狀況等。 學生:主要是「兩頭」學生,)(尖子生和後進生)
5.5 善於積累資料、分析情況、總結教學經驗。
5.6 熟悉學校教學裝備情況:儀器、電教、,圖書等。
5.7 做到一專多能。
5.8 熟練科學地編排各種表冊。
6 教導主任如何抓好教學工作
6.1 抓好「三基」:一是基礎年級;二是基礎學科(語數外);三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
6.2 在一個學年度中,開學初側重抓一年級,年中側重抓中間,年末重抓畢業年級。在一個學期中,開學初抓緊組織、訂計劃。期中抓檢查、質量分析、抓備課、上課。期末抓復習、考試、總結經驗。
6.3 教學組織方面:主要抓課堂教學。
6.4 深入第一線:即課堂、班級、教研組。如何深入?要做到三點:一是聽課,二是蹲點,三是兼課。
7 教導主任如何制訂教學計劃
7.1 類別:按時間有:學年計劃、學期計劃、月計劃、周計劃。
7.2 基本要求:
1、確保教學工作計劃的方向性和科學性。
2、符合本校實際,具有本校特點(要分析本校條件、實際情況)。
3、依靠群眾,發揚民主,發動教師參與。
4、保持整體協調一致。
5、要在開學前完成年度計劃。
7.3 教學計劃的內容:
1、教學工作基本情況分析。
2、教學工作任務和要求。
3、具體措施:
(1)改善和加強教學工作領導的措施;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師資水平的措施;
(3)開展教學研究,促進教學改革的措施;
(4)改進課堂教學,提高教學工作質量的措施;
(5)完善管理制度,穩定教學秩序的措施;
(6)加強學生學習指導,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積極性的措施;
(7)開展課外活動的措施;
(8)加強實驗室建設,改善教學工作的設備、條件,充實電教手段,做好教學物質保證和服務工作的措施。
各項措施必須緊緊圍繞實現學校教學工作的目標、任務、要求,提高教學質量這個中心,要具體可行,注重實效。一句話:訂計劃就是做什麼?怎麼做?什麼時間完成? 學校各部門的工作計劃:教導處、總務處、政教處、團隊、工會、班主任、教研組、年級組等計劃,都是根據學校管理工作計劃要求任務去制定。
8 教導主任如何觀課評課
觀課和評課要同時關注教和學兩方面。
8.1 教的方面:
教學目標:是否切合教材要求和學生實際;認知和行為目標結合是否和諧、可操作、能落實;目標對不同層次學生是否有不同達標要求。
教學內容:知識是否正確,容量是否適當,學生能否接受;是否把握教材內在聯系和重點,突破難點;是否以教材為例,訓練學生能力,指導學法。
教學過程:教學活動流程結構是否合理,是否體現教學思路與學生思維,心理是否協調,
是否有利於學生認知結構的建立;結構流程是否有利於學生參與學習實踐;教學節奏、密度是否適當,時空分配是否合理;是否具有本學科課型特點。
教學手段:是否具有教法注意提示認識規律和學法指導;情境創設是否恰當、有效;問題系列設計是否嚴謹,情、知是否有機交融、和諧;教學掛圖、教具和電教媒體的選用是否合理、高效;教法能否體現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情感的激發。
教學調控和效果:是否對學生信息及時反饋,有效糾正,完成教學任務;是否精心安排有層次性、針對性和開放性的練習;是否以師之情喚生動情,師生和諧平等;是否給學生一定消化思考餘地,課業負擔合理,輕負高效。
教師素質:教態是否大方自然,語言是否准確簡練;演示操作是否規范,指導是否得法;
板書是否科學、工整、美觀;運用直觀教具、現代化教學手段等,是否使用正確熟練,合理優化;是否善於組織教學,能否隨機調整。
教學特色:在課堂結構創設學境、教法和媒體運用等方面有無獨特創舉,效果是否顯著。
7.2 學的方面:
參與狀態:學生是否全員參與,或有個別不參與,或20%左右不參與,或1/3以上不參與。
交往狀態:學生是否有多邊、豐富、多樣的信息聯系;學生課堂上的人際交往有無良好的合作氛圍。
思維狀態:學生是否敢於提出問題,發表見解;學生問題與見解有無挑戰性與獨創性;
學生能否聯系實際舉一反三展開創造。
情緒狀態:學生有無適度的緊張感和愉悅感;學生能否自我控制與調節學習情緒;學生是否入境生情,意志得以鍛煉;學生情感共鳴的表露是否自然明顯。
9 教導主任如何培養教師
引導教師悉心研究課堂教學策略,提高整合教學、分層教學和學科技能訓練的能力。
9.1 整合教學策略:整合教學的目的是為了突出知識主幹(重點)、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材的內容編排和呈現方式,不一定適合不同的學生需要和適合所有的學習過程的需要,同時,一般的教材內容編排和呈現方式,也沒有明確提出教師必須怎樣做才能突出知識主幹。教師必須在深入鑽研教學內容的前提下,按照實際的教學需要,對教學內容重新進行整合(剪裁、取捨、增刪、組合)。只有整合教學內容,削枝強干,才能突出重點,才能有效提高教學的效益。
9.2 分層教學策略:分層教學的目的為了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困難。統一的講授和課後的輔導,無法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困難。解決的辦法是,教師必須把需要掌握的知識,設計出不同的問題,讓所有學生參與學習和討論,讓學生的學習中的問題暴露出來,教師根據不同學生(尤其是差生)出現的問題進行課內個別、及時輔導。
9.3 學科技能訓練策略:學科技能訓練的目的是為了學生能夠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做得起題)。教師如果只注重知識、概念的教學,盡管講清楚了概念、知識、命題或結論,學生能背誦或默寫,而缺乏學科技能訓練,沒有讓學生形成學科技能,學生是沒有學懂的。這是產生大量的差生的根本原因。教師必須努力做到在課內組織學生開展有效的技能訓練——設計有階梯性、針對性的練習和及時反饋。
總之,要想改變教育,必須改變教師。好教師較多才是真正的好學校。對於任何一所學校來說,提高教師素質、提高教學質量都是永恆的主題。對教導主任來說,需要的不僅僅是願望,而是積極有效的行動!
⑸ 教師如何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要進行成功的教學,不僅要學習新課程標准理念、理解其內涵和意義以及操作方法,重要的還是要在情感上認同,大膽去除傳統模式化教學的束縛,根據新課程標准教學的理念將其自覺運用於自己的教學實踐中,主動地摸索、反思、積累教學經驗,盡快探索出適合自己教學風格的方法。優質課比賽總結會發言。
一、刪繁就簡,標新立異
新的課改教材在內容編排上進行了諸多的改進,而教師因受傳統教材和教學模式的影響,在教學中往往擺脫不了束縛,該少說的不少說,該精講的不精講,顧此失彼,所教內容既無重點,也無重心,讓學生無所適從,造成課堂效率低下。其實,只要加以分析,新的課改教材無非就是在原有教材基礎上的重新編排和取捨,使之更趨科學合理,很多內容增加了學生自主探索和思考的環節,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挖掘教材,並把教材內容讀懂吃透。在此基礎上,針對每一節內容,合理分配教學時間,該合並的合並,該分解的分解,該講的地方精講,不該講的地方不講,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為數學主要的學習方式。
二、注重調動學生的思維參與
學生要實現主動發展,參與是基本的保證條件。數學教學是教師思維與學生思維相互溝通的過程,從資訊理論的角度看,這種溝通就是指數學信息的接受、加工、傳遞的動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充滿了師生之間的數學交流和信息的轉換,離開了學生的參與,整個過程就難以暢通。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不僅能提高數學教學質量,還能提高學生的素質。
那麼,如何調動學生的「思維參與」呢?首先應當創設情景,巧妙地提出問題,引發學生心理上的認知沖突,使學生處於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同時,教師要放權給學生,給他們想、做、說的機會,讓學生放開說,讓盡可能多的學生說。條件具備了,學生自然就會興奮,參與的積極性高起來,參與度也會大大提高。只有積極、主動、興奮地參與學習過程,個體才能得到發展。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主導作用的效果應以學生主體功能的發揮是否充分來衡量。離開了學生的主動積極的參與,教師的主導作用也是沒有意義的。教師的「導」要具科學性、啟發性和藝術性,要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由於數學中的重要概念的建立、公式定理的揭示及知識的應用,都貫穿著人類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精神,充滿著人類創造性思維的「火花」,教師要啟發、引導學生親自參與這些創造性活動的過程,從而實現開發智力和能力、提高創造思維的品質、增強創造力的目的、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出利於學生參與的教學環節,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進而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
1.參與數學概念的建立過程。數學概念的形成一般來自於解決實際問題或數學自身發展的需要,教材上的定義常隱去概念形成的思維過程,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數學概念的建立過程,不僅可使學生理解概念的來龍去脈,加深對概念的理解,而且有利於培養了學生的參與意識。
2.參與公式的發現過程。數學公式定理形成過程大致有兩種情況:一是經過觀察、分析,用不完全歸納法、類比等提出猜想,而後尋求邏輯證明;二是從理論推導得出結論。教學中的每個公式、定理都是數學家辛勤研究的結晶,他們的研究蘊藏著深刻的數學思維過程,而現行的教材中只有公式定理的結論和推導過程,而缺少公式定理的發現過程,並且學生對這樣的問題也是非常感興趣的。因此,引導學生參與公式、定理的發現過程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
3.參與同一問題的不同解法的探索中。問題是數學的心臟,解決數學問題要指導學生按照弄清問題、擬訂計劃、實現計劃、回顧四個步驟來進行。例題教學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教師應啟發學生對一個數學問題從多方位、多角度去聯想、思考、探索,這樣既加強了知識間的橫向聯系,又提高了學生思維能力和學習數學的興趣,有利於培養他們的參與意識。雖然學生獲得上述結果要花許多時間,但做這樣一題的價值要比做五題強,同時學生活動自由了,參與意識增強了,思維更活躍了。因此,花點時間是非常必要和值得的。
如果將學生規定在某種思路里,即沒有真正給予學生參與權和自主權,也會導致學生思維不活躍、不寬闊。數學教學的主要途徑是課堂教學,而課堂是教師與學生、學習與學生、教材與學生相互作用的場所。在課堂上應極大地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發揮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喚起學生對數學的酷愛,讓他們在迫切的需求下學習,使他們把數學學習成為自覺的學習活動,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
三、利用設問,誘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1.精心創設問題情境,誘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是學生能否積極思維的動力。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求知慾,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創設合適的問題情境。在數學問題情境中,新的需要與學生原有的數學水平之間存在著認識沖突,這種沖突能誘發學生數學思維的積極性。教師在創設問題時,衡量問題情境設計的標准有兩個,即有利於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直接有利於教學目的。
2.啟發引導,保持思維的持續性。在合適的問題情境中,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但怎樣保持這種積極性,使其持續下去而不中斷呢?
(1)要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數學學習是通過思考進行的,沒有學生的思考就沒有真正的數學學習,而思考問題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值得研究的是,教師提出問題後,應該給學生多少思考時間。實驗表明,思考時間若非常短,學生的回答通常也很簡短,但若把思考時間延長一點時間,學生就會更加全面地回答問題,這樣合乎要求和正確的回答率就會提高。當然,思考時間的長短是與問題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密切相關的。目前在課堂學習中,教師提出問題後,不給思考時間,要求學生立刻回答。當學生不能立刻回答時,便不斷重復他的問題,或者另外提出一些問題來彌補這個「冷場」。其實,這是干擾學生的思考,「冷場」往往是學生正在思考,表面冷靜,實際上思維活動卻很活躍。
(2)啟發要與學生的思維同步。教師提出問題後,一般要讓學生先作一番思考,必要時教師可作適當的啟發引導。教師的啟發要遵循學生思維的規律,因勢利導,循序漸進,不要強制學生按照教師提出的方法和途徑去思考問題。
(3)要不斷向學生提出新的教學問題。問題是教學的心臟,是教學思維的動力,且是思維的方向,數學思維的過程也就是不斷地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在數學課堂學習中,教師要不斷地向學生提出新的數學問題,為更深入的數學思維活動提供動力和方向,使數學思維活動持續不斷的向前發展。合適的數學問題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① 問題要有方向性。這是指問題要有明確的目的,要使學生的思維趨向於教學目標。②問題的難度要適中。這是指問題不宜太難和太易,難易之間要有一定的坡度。③問題要有啟發性。有的教師往往把啟發式誤認為提問式,認為問題提得越多越好,其實問題並不在多少,而在於是否具有啟發性,是否是關鍵性的問題,是否能夠觸及問題的本質,並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如用一塊打破成三塊的三角形玻璃引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時,教師問:「若帶I去,帶去了三角形的幾個元素?若帶II去,帶去了三角形的幾個元素?若帶Ⅲ去,帶去了三角形的幾個元素?」這就是一個極為關鍵性的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它引起了學生的深入思考,並為學生學慣用「角邊角公理」奠定了基礎。
3.重視學生提出的問題。上《平行四邊形》一節時,整節課採用教師問、學生答的形式,氣氛熱烈,學生回答也不錯。但課後筆者發現沒有一個問題是學生主動提出來的,這樣教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於是筆者認識到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性,逐漸把問題習慣於拋給學生、要求學生回答轉向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精心創設問題情境,激發與引導學生思維、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成績。
四、平時教學中應善於與中考和競賽內容接軌
有經驗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總是善於把學習內容與中考或競賽內容接軌。講課過程中,可讓學生在學習新課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在不自覺中接受中考試題或競賽試題的熏陶。在平時教學中,筆者非常注重做題,特別是各種中考題或競賽題,做完後善於總結,並把各種題型分解在每一節內容中,讓類似題型貫穿於學生的訓練中。
參加中考或競賽,要想獲得好成績,不是靠一個月兩個月的輔導就能見效的。首先教師要多做題,頭腦里要有東西,交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其次是在課堂上要多滲透。平時為注重學生能力的提高,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筆者每堂課都會留下一道或兩道有一定思考價值的數學題寫在黑板上,或競賽題或中考題,讓不同層次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展開討論,從而在討論中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教給學生數學思想和方法
在平時教學中,很多教師走入了一種誤區,認為學生多做題就能提高學習成績,於是題海戰術成了很多教師的法寶。殊不知,這不但扼殺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嚴重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不用談學生主動積極地進行思考了。
我們都有這么一種體會,許多學習數學的人,在20年甚至30年不接觸數學題後,卻仍能解出一些很復雜的數學題。為什麼?這里很重要的就是他們掌握了數學解題的思想和方法。中學數學中處處滲透著基本數學思想,如果能落實到學生學習和運用數學的思維活動上,就能在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方面發揮出一種方法論的功能。因此,只有讓學生掌握數學的思想和方法,才會游刃有餘、水到渠成。 其實,對中考或競賽試題,只要少加分析,就會發現其中的每一道題,都包含著一定的數學思想和方法。那種考試過程中靠碰熟悉題提高成績的做法說到底就是碰運氣,是不可取的。教師的精力應該用在平時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上。
六、講課的同時給予學生學法指導
指導學生學習、教會學生學習是21世紀教師素質的重要體現。把教學看作是知識的傳授是傳統的教學觀點,也是落後於時代要求的。學習方法指導,簡稱數學學法指導,是「學會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只是為學生的認識的發展提供種種有利的條件,即幫助、指導學生學習,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和習慣。教師應該做的是善於「授人以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這也是新課改的要求之一。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教師應更突出給予學生學法指導,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甚至做作業的習慣,都加以引導,使之更趨科學合理。要求學生學習時要專注,不受外界的干擾;要耐心仔細,獨立思考,不抄襲他人作業;要學會分析學習的困難,克服自卑感和驕傲情緒。
總之,對學生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要力求做到轉變思想與傳授方法結合、課上與課下結合、學法與教法結合、教師指導與學生探求結合、統一指導與個別指導結合,建立縱橫交錯的學法指導網路,促進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七、數學課堂教學的語言要講究藝術
語言是教學思想的直接體現,是教師使用最廣泛、最基本的信息載體,數學課堂教學過程就是數學知識的傳遞過程。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數學知識的傳遞、學生接受知識情況的反饋,師生間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須依靠數學語言。教師的語言表達方式和質量直接影響著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教師語言的情感引發著學生的情感,所以教師的語言藝術是課堂教學藝術的核心。教學語言不僅要准確規范、嚴謹簡約、還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更要幽默風趣、比喻恰當。
事實上,教師的課堂語言藝術多種多樣,語言藝術既體現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又和教學效果的好壞緊密相連,數學教師應該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語言,達到數學教學語言的科學性、藝術性的辯證統一。這樣,教學水平自然就會不斷地得以提高。
八、善於與學生交流
常言道:「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與學生只有實現心靈的零距離,學生才會打開心靈的窗口,接受教師所傳授的一切。
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一是要有寬松的師生關系,這樣才能使學生無拘無束地愉快地生活和學習,最大限度地激發其聰明才智;二是要有相互信任的師生關系,只有相互信任,教師輸出的各種信息才會在學生頭腦里暢通無阻,從而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三是要有期待,教師對每一個學生充滿信任和期待,就會使學生得到一種潛在的鼓舞和力量。實踐證明,學生喜歡熱情和藹、敬重學生、耐心指導、誨人不倦的教師。有的教師雖然有比較精深的專業知識,對教材的分析、講授能力強,但是由於不善於和學生建立真誠合作的關系,師生之間存在感情隔閡,教與學不能協調配合,結果使教學效果事倍功半。因此,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教育質量的保證。
總的來說,要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教師良好的自身素質是基礎,正確的學生觀是前提,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和愛好是關鍵,優良的教學方法是手段,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