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歷史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歷史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發布時間:2021-02-01 23:15:14

㈠ 如何在物理教育中滲透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初中物理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滲透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與深入,心理健康教育已越來越受到各方關注。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工作的主要場所,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肩負著對學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心理健康教育是智育的基礎,將物理課堂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融合,不僅能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和發展,同時也拓寬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領域,為物理學科教育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變革空間,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有效保證了教學質量

關鍵詞:物理教學、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基礎,能否維護和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已成為當今教育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教育本質的體現,而且正在逐漸成為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僅依賴於健康課的開設,而是應該全面滲透到各學科的教育教學當中。新課改強化了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培養目標。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能自覺地、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學理論和技術,積極啟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學生提高健康意識和心理素質,即時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優化他們的學習狀態,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物理學是門自然科學,它有豐富的物理學史知識,有趣的物理實驗,可以陶冶學生的性情,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和艱苦奮斗的精神,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更有助於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一、利用物理學史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人類對自然和科學的探索可謂歷經艱辛。物理學史集中體現了人類探索和逐步認識物理世界的歷程。在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材講述一些物理學家的小故事,了解物理學家們探索物理世界所具有的科學思想、科學品質和科學精神,不僅有助於學生形成科學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更重要的,通過對這些科學家們感人事跡的介紹和他們對人類做出的巨大貢獻,以及每一次重大發現對人類歷史進程的影響,讓學生懂得什麼才是真正高尚的追求,什麼樣的態度才是你應該具有的態度。美國人給予的優厚待遇未能動搖錢學森回國報效祖國的決心;熊熊烈火沒有摧毀布魯諾對於真理的維護和捍衛;雷雨交加中,富蘭克林帶著兒子冒著生命危險成功將「天電」請下了凡塵;在幾乎所有的助手都喪失鬥志時,愛迪生硬是憑借堅忍不拔的意志,排除了來自各方面的精神壓力,經過無數次的實驗,終於給人類帶來了光明;法拉第在艱辛探索11年後才終於發現了電磁感應規律……這些前輩們給人類帶來的不只是文明和進步,他們百折不撓、謙遜嚴謹、遠見卓識的人格魅力,也成為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所有這些故事都給了學生深深的震憾,所有這些故事都揭示了一個不朽的真理——唯有不斷付出才能取得最後的成功。所以,「永動機」註定只能是個神話,是我們美好的想像,不管科學發展到何時,這種不需消耗其它能量而能不斷創造新能量的機器永不能誕生。我們的學習又何嘗不是如此呢?那些終日想要獲得成功而又不願付出努力的人是不可能有所作為的,天上沒有「餡餅」會掉下來,幻想不勞而獲的人永遠只能兩手空空。正所謂「陽光總在風雨後」,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知識的財富有賴於不斷地積累,學習和生活中的「永動機」都不存在,唯有勤奮學習、不懈努力,才能有助你走向成功的未來。

二、通過物理實驗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物理學是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物理教科書中幾乎每章、每節都安排有小實驗、小活動。利用實驗研究物理問題,不僅能增強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歸納能力,有效降低問題難度,幫他們理解似是而非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更重要的,實驗操作更好地發揮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千奇百怪的實驗現象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這樣的主動性,易於造就學生良好的學習心理,而良好的學習心理是學生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的重要前提。

新課標強調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說「創造力是每一個人都有可能發展的一種能力。把創造力限制在少數科學家、文學家和藝術家的多產創作上是一種陳腐的觀念……創造性是每一個人作為人類的一員都具有的天賦潛能,它和心理健康的發展密切相關,在心理健康發展的條件下,人人都可以表現出創造性。」初中學生首次接觸物理,他們對物理是什麼,物理學研究什麼並不清楚。如何成功引領學生走向物理、探索物理,進而讓學生喜歡物理,最後用物理知識服務於人類,第一堂物理課就顯得十分重要。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一堂課——「奇妙的物理現象」安排了若干有趣的物理實驗,意在引發學生的好奇心。課前我除了備足書本上要求演示的實驗器材外,還特意准備了「瓶吞雞蛋」、「吹不落的乒乓球」「紙鍋燒水」等更能激發學生好奇心理的實驗,當我演示完所有實驗後,所有學生眼中都充滿了疑惑和驚訝,極個別學生甚至耐不住滿心疑慮,當即舉手要求我對實驗現象做出解釋。我借機循循善誘道:「生活中的物理無處不在,學好物理的前提是你首先得學會觀察,學會提問。物理學發展史上,不乏由於細心觀察與思考而導致重大發現的例子:伽利略由於觀察研究吊燈擺動而發現了單擺振動的規律,奧斯特因細心觀察而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同學們應學會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在「猜一猜長、短蠟燭誰先熄滅」的實驗中,我特意准備了體積相差很大的兩只玻璃罩具,當學生們看到完全相反的兩種結果時,臉上的表情全都驚詫莫名。藉此,我告誡道:「科學來不得半點含糊,任何一個科學結論的得出無一例外都浸透著前輩們的汗水。無論是評價一個人,還是評價某件事,同學們都不可妄下結論,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問題,設身處地去處理問題,而不是偏見偏聽,固執於一已之見。」事實上,初中物理課本里幾乎所有的實驗都滲透有人文情懷,這就要求我們老師也要做「有心人」,要抓住一切機遇即時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幫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促使他們成為能適應新世紀發展的優秀人才。

三、結合物理概念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生的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控制能力漸趨成熟,但由於客觀環境(比如:即將面臨的中考、家長過高的期望等)的影響,會使他們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而過重的心理壓力會導致他們不良的心理狀態。這時,他們更需要一個清醒的頭腦,一種輕松的心態。於是在講解「壓力」時我就對同學們說:「兩物體相互接觸且發生形變時,物體間就有了壓力,同樣的道理,長期的心理壓力也會使人的心理發生形變。同學們要學會自我調節、自我釋放,變心理壓力為學習動力,這樣你才能保持健全的心理,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在講解「壓強」時,我對同學們說:「並非壓力越大效果越大,同樣的壓力作用在『點』上和作用在『面』上,效果大不一樣。同學們的學習也是如此,我們有些同學平時的學習非常用功,但成績卻一直不夠理想,這就是因為你的『力』沒能用到『點』上,同學們一定要根據情況,即時調整學習方法,不斷改進,不斷總結,這樣才能取得更為滿意的結果。」在學習機械運動時,我提醒學生:「同一物體在選擇不同的參物時運動狀態會有所不同,我們的學習又何嘗不是呢?我們不能因暫時的落後而自暴自棄,也不能因暫時的成績而沾沾自喜。驕傲自滿只能使人退步,勤勉努力才能讓人進步。願同學們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態,找到適合自己的『參照物』,時刻勉勵自己,不斷激勵自己,我一定能行!」

四、設定教學目標時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能對自己的能力做出准確的估計」,「生活目標要切合實際」這是現代心理健康的兩個標准。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定不同的學習目標,更有利於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不盡相同,承認差異,研究差異,並以此來確定教學目標的不同層次,才能使優者更優,差者進步。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上進心、自信心、不甘落後的品質十分重要,教育的根本任務在於育人。一個老是失敗的學生很容易對學習產生畏難心理和消極情緒,而這些都是學習道路上的「攔路虎」。一個終日都沉浸在自卑心理里的學生是不可能對自己做出准確而客觀的評價的。他對自己的學習能力會越來越懷疑,越來越不自信,這個時候,老師若不能即時拉他一把,任由他越陷越深,最終的結果只能是——這個學生會徹底喪失對學習的興趣。

正所謂「十個手指有短長」,每個學生的身上都有其「閃光」的地方。身為教師,我們切不能僅僅以學習成績作為考量學生的唯一尺度。對那些學習困難較大,成績很不理想的學生,我們要注意從其它方面去挖掘他們的長處。我的歷屆學生中就不乏成績不好,但上課聽講十分認真、作業書寫十分工整、對集體榮譽非常在意,平時生活中對同學特別關愛的學生。為幫助這些學生克服不良心理狀態,平時的教學中,我更多的是給予他們鼓勵和表揚,而不是批評和責罵。為提高他們的自信心,我常常特意選擇最簡單的題目讓他們上黑板板演,在他們得出正確結果後即時予以表揚。課後找他們交流,耐心地幫他們分析問題,修正學法,調整心理,在他們取得哪怕是最微小的進步時也不忘對他們進行鼓勵。

俗話說「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在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的思想觀念指導下,我個人的教學實踐證明,設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更有利於整體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優生智力更能得以充分發揮,有效削弱了差生的自卑心理,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能力都得到了穩步提高。

總結

物理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不止於上述幾種,教師將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貫穿於課堂教學,不僅有利於激發課堂教學的活力和生氣,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更為學生的健康成長鋪設了一條綠色通道,從而全面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促進了學生認知、情感和意志的同步發展。

㈡ 淺談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新課題,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措施。歷史新課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中規定: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堅強的意志和團隊合作的精神,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打下良好的基礎。可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勢下中學歷史學科教育的目標之一。

㈢ 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

一、理論依據
融洽的人際關系是心理健康的一種表現,也是心理健康的促進劑。懂得感恩、懂得付出是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前提。一些人之所以人際關系不良究其根本原因都是他不懂得感恩、付出,不體諒別人;有的人總是在抱怨自己得到的太少,可是自己又不願付出。
二、設計目的
1、讓學生懂得感恩、懂得付出
2、讓學生學會體諒他人,學會「用四個手指迎接愛」
三、活動對象
一年級新生
四、活動方式
1、游戲活動
2、講述與討論
五、活動准備
1、錄音機(一盒舒緩的音樂磁帶)
2、大致了解班上同學人際關系的現狀
3、把桌、椅搬到教室後邊,讓教室有一個空曠的場所
六、活動步驟
1、讓一半的同學先圍成一個圓圈,另一半的同學分別站在圍成圓圈的同學的身後,形成一個稍大的圓圈。
2、播放音樂。叫圈裡的同學轉過身來與外圈的同學相對而站。介紹活動規則:「當我說『手勢』時大家來做:如果你與對方都伸一個手指,表明你們互為陌生,不願認識,聽到我喊『動作』時請把臉轉向左邊;如果你們伸兩個手指,表明你們願意相識,聽到我喊『動作』時互相握一下手;如果你們伸出三個手指,表明喜歡對方,聽到我喊『動作』時雙手握一下;如果你們伸出四個手指,就表明你們願意分享對方的快樂、承擔對方的痛苦,能為對方真心誠意的付出,聽到『動作』時請擁抱對方。如果你與對面的同學伸的手指不一樣,就不需要做動作。」
3、開始活動:老師說「手勢」完成一個動作。
4、叫圈裡的同學向左跨一步,再次進行活動......重復活動,直到向左走了半圈。
5、教師小結:總伸一個手指的同學應該明白了吧:為什麼我們的親人、我們的朋友一個一個離開了我們?因為我們根本就不懂得付出。我們總是在抱怨自己得到的太少,可是我們又付出了多少呢?大家回頭看一看,有多少人就因為你的捨不得付出而與你檫肩而過,也許等到你願意付出時,已經沒有機會了!
6、叫里圈的同學再向左跨一步,再次做剛才的活動一次。
7、請同學自由討論(希望出現的結果是:懂得體諒別人,懂得感恩,懂得付出,才能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並應該首先從自己做起--用四個手指迎接愛)。
8、請同學自願到講台談談自己的感受。(鼓勵活動開始時總是伸出一個手指,而最後一次卻伸出了四個手指的同學談談自己的感受)
9、教師總結:我今天之所以帶領大家做這個活動,是想讓大家懂得感恩、懂得付出。當你對生活充滿了感激時,你會覺得自己得到了很多很多,你會覺得自己時可愛的,因為很多人都在為你默默的付出著。縱然生活中有風有雨,你也不會害怕,因為有那麼多愛你的人會支持你......學會用四個手指迎接愛。

㈣ 如何在歷史教學中滲透人格教育

試論歷史教學中的人格教育滲透
李雙新
(河北省成安縣第一中學056700)
【中圖法分類號】 G633.51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1008—3073(2005)03—0193—02
【關鍵詞】 歷史教學;素質教育;人格教育
人格是在個人的發展過程中,特別是在教育條件的作用下形成的,是每個人個性、需要能力和價值觀的表現,主要受個人的需要、動機、利益和價值的左右。一個人由於所處的社會環境不同,所受的文化熏陶不同,就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心理和個性。當今所倡導素質教育之一的心理素質中,人格居於主導地位。未來社會中健全的人格應該是:努力扮演好自己在家庭和社會中的角色,尊重他人,能自我反省,具有民主、多元意識等。針對當前教育中因急功近利而重智力發展輕人格培養的傾向,北師大金盛華教授認為:必須明確,在影響人的成功的諸多因素中,人格的作用大於智力的作用。大量事實證明,在開放和變化迅速的時代,人的成功不僅取決於智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未來人才的人格能力中,獨立、理性地選擇價值觀的能力、主動適應的能力、抗拒壓力的能力、耐受挫折的能力與創造力的人際關系的調整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如何建構健全的人格,專家認為:與遺傳、家庭、社會環境相比,學校教育是最重要的因素,需要家長、社會、個體的多方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實現這一目標。作者就歷史教學談點粗淺認識。1 應用歷史知識教學來陶冶學生的人格情操長期以來,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教學過程中僅僅局限於讓學生接受具體知識、理解概念、掌握解題方法等,以期考試得高分,卻忽視了對學生人格養成的教育和建塑,因而培養出來的學生或多或少存在這樣、那樣的人格缺陷,如缺乏進取心、心理素質差、不能正確對待困難、戰勝困難或自私自利、唯我獨尊、無法與他人溝通等,這些人格缺陷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的發展,阻礙了個體內在潛能的發揮,也影響了全民素質的提高。費尼克斯說過:不經學問的陶冶是不可能形成穩定健康的人格,藉助於知識的點滴積累,才能培養出穩定、健康、持續的人格。離開了具體的知識環境,人格教育是無法收到應有的效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歷史教材豐富的人格教育素材,對學生進行熏陶、教育、潛移默化地施加影響從而達到推動學生人格的建塑,完善教學目的。教學中結合「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等名言錦句的教學,通過秦檜、汪精衛、貝當、李完用等出賣國家民族利益而遺臭萬年的知識教學,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針對學生崇拜名人、英雄的特點,可充分發揮優秀人物的人格魅力來感染學生,幫助其養成矢志不渝的頑強意志,如介紹李四光、茅以升、哥白尼、伽里略等人的事跡培養學生追求科學、真理的奉獻精神。另外在教學中有目地培養學生有條、有序的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養成嚴謹規范、認真縝密的思維品質。還要有意識地指導歷史事件的縱橫向聯系和比較,從而拓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對於挖掘個體的內在潛能是十分必要的。
2 利用新的教學手段來引導學生建構優良人格
優良人格需要反復的磨煉、修正、健全,在歷史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結構、年齡層次、心理特點改革教學方法,從而加強對學生的人格建塑。教學中,首先教師必須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充分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和主體作用,可適當讓學生對歷史事件、人物進行評價。如怎樣評價朱元璋這個人物,可引導學生對歷史人物進行科學的階級性的分析,絕不能簡單化、唯成分論、一刀切,最後由學生得出階級是不會改變的,但個人是可以轉變的結論。教學中還可讓學生自己設置計圖表、整理知識、構築知識框架,從而有利於促進學生樹立獨立探究科學知識的獨立人格。其次鼓勵競爭,培養學生勇為人先的優良品質。競爭意識是克服人格缺陷的一劑良葯,是推動個體戰勝自我,超越他人的精神動力,對幫助學生形成勇於拼搏、正視人生、勇攀高峰及堅韌的人格品質是大有益處的。
3 以身作則運用情誼教育影響學生優良人格的建構
心理學教授指出:教師素質好可以使本來具有人格缺陷的學生向健全人格發展;教師素質低,也可以使學生的人格被扭曲。人格是師德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用人格來塑造人格。台灣學者陳伯璋先生認為:在現代社會里要使學生的人格具有開放、多元的特質,教師首先要有一種相對的觀念。另外,加強師生情感交流,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學效果,也是指導學生建構優良人格的一條重要途徑。情誼教育對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學校本身就是一個情誼的環境,在這個環境中首先是信賴,教師要信賴學生,相信學生的善性和發展的潛能,學生才願意表示出他們真實的感情和思想,因為他們知道教師會接受他們;其次是自由,自由的氣氛可以使學生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想像和潛在智能;最後是尊重,要使學生感覺到教師不是在批評他們而是在了解他們,如此才能培養樹立起「自尊、自信、自強」精神,不斷建塑和完善人格。總之,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只要教師潛心研究充分利用
大量的人格教育素材,採取恰當的教學方法和多種教學活動,潛移默化地連續對學生施加人格影響,是可以有效地提
高對學生的人格教育效果,幫助學生構建起優良的人格的
引導學生全面認識歷史人物
課題:初中歷史《近代科學技術》
執教:上海市大同中學韓春玲
點評:上海市黃浦區教師進修學院馮常麗
案例背景
上海市中學歷史課程標准強調,要使學生「初步形成正確的國際意識和開放意識,尊重各個國家和民族所創造的文明成果」。我希望通過本課的教學能把這些要求和目標不著痕跡地「融化」進學生頭腦中,並希望通過對牛頓生平、經歷及其成就的講述,培養學生勤於思考、善於思考、勇於實踐的科學精神。課前我給學生布置了作業,在課余通過各種渠道了解一下牛頓,然後到課堂上與大家一起分享。
案例過程敘述
片段一:
上課伊始,我先介紹了一下「近代科學技術」的背景,然後就按照事先的教學設計,請學生來介紹他們所知道的牛頓。話音剛落,就有學生舉手發言。
學生1:老師,我看到的書中說,牛頓人品很不好,而且一點都不討人喜歡。針對誰是「微積分第一人」這一問題,他和另一個科學家互不相讓。牛頓利用自己在這一領域的威望,率先組織專家進行評審,譴責那個科學家剽竊他的成果。說實話,學生這樣的介紹與評論確實超出我的「預設」。原先設想學生了解的內容應和我所了解的內容是一致的:基本上是關於牛頓如何勤奮,如何為人
類作貢獻的正面事跡,而之後的教學也是建立在這個「預設」基礎上的。
教師:這個觀點是從哪裡了解到的?
學生1:霍金的《時間簡史》。
教師:這位同學興趣廣泛,閱讀面也很廣。今天課後老師一定找來這本書好好讀讀。但是通過他的介紹,我也想到了一些問題:第一,也許牛頓在個人品性上有些欠缺,但並不妨礙他成為科學史上具有豐碑意義的人物。可以說,牛頓是個有缺點的偉大人物,而這些缺點是否使牛頓離我們普通人更近,從而顯得更真實呢?第二,自然科學或人文科學經常會因各種原因產生紛爭,到底孰是孰非,可能還需要更多的事實與證據來說話。霍金是非常偉大的科學家,他在書中這樣敘述和評價牛頓自然有他的道理,那麼我們也可以找到更多的證據來辨認這一觀點。對人物的評判要建立在充分的事實和證據的基礎上,我們在認同一種觀點的同時一定要有「拿證據來」的意識。同學們如果有興趣,可以多去了解這方面的情況,我們在下節課進行交流。
片段二:
學生講述了牛頓的一些小故事。教師在表示了肯定和贊賞之後,開始介紹牛頓之前的科學家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牛頓的創新。
教 在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力學三大定律之前,已經有很多科學家在從事這方面的科學研究了。他們是哥白尼、伽利略、第谷、開普勒等。哥白尼和伽利略的成就大家都比較熟悉,不作更多介紹了。我們主要了解一下第谷和開普勒的成就。丹麥天文學家第谷通過肉眼觀察,積累了豐富的天文資料。但他不善於計算和推導,所以其成就只停留在了資料積累上。臨終前,第谷把自己的成果毫無保留地交給了學生開普勒。開普勒擅長計算,他通過多次繁雜的計算推導出了行星運動的規律。而牛頓所做的事是立足於好幾代從事科學研究的累累成果之上的。牛頓的巨大成就一經典力學體系,就是把其他學者在天文學和動力學上的發現加以總結,再加上自己的創見才完成的。那麼,結合剛才幾位同學向我們大家介紹的關於牛頓的小故事,以及老師所講的從哥白尼到牛頓的這個科學發展過程,大家有什麼體會和感想嗎?
學生2:我認為很多發明成果應該是全人類的財富。比如中國很早就有了四大發明,但傳到歐洲的時間很晚。如果大家能早點共享,經過共同努力,不斷改進、更新,可能會加快人類歷史的進程。而且我認為各民族的發展不同,且都各有所長,如果大家能有一種互補意識,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最後把這些能量聚集起來,我們就會有更好的生活。
教師 這位同學具有國際視野及樂於與人分享勞動成果的意識。
學生3:我覺得牛頓的成就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礎上的。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沒有其他科學家們的努力,牛頓也達不到如此高的成就。
教師:對。正如牛頓自己所說,「如果我看得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與牛頓同時代的人有很多,他們卻沒有在科學上取得同樣的成就,沒有作出如此大的貢獻,這一點又說明什麼呢?
學生4:牛頓很勤奮刻苦,非常善於思考,能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發現問題,所以才會有如此高的成
教師:說得好。當有人問牛頓如何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時候,他回答道:靠不停地思考。正是這種奮發好學,勤於思考,甚至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才使得他成為一個偉大的人物。他的成就不是單靠靈感和天才,而是凝結著辛勤的汗水和永不停歇的奮斗。
教師反思
關於片段一,在這個「突發」事件的處理中,我始終把握住一個「真」字。首先我用「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坦誠來讓學生感悟治學與做人何為「真」:然後引導學生區分品性道德和科學事實,更「真」地認識牛頓的全貌。學生所提到的牛頓的缺點,在我看來,其實也是人性的缺憾和弱點,而這些弱點與缺憾是很真實的。就如錢穆先生所說的,「必愈富人性之我,乃始為最寶貴之我,即愈具普通人性之我,乃為愈偉大而愈特殊之我」。我想學生能從這節課中發現一些史學研究的方法。總體來講,德育目標和史學方法交融在一起,這樣的處理對學生做人、做事求「真」、求「實」的示範與引導應該是有效的。關於片段二,和片段一不同,這一段的德育目標是我事先設計好的。主要有兩個目標:「初步形成正確的國際意識和開放意識,尊重各個國家和民族所創造的文明成果」;學習牛頓勤奮刻苦、善於思考、鍥而不舍的精神。我借學生之力稍加提煉就完成了。這種「順水推舟」的做法,不但建立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根基之上,而且用「更上一層樓」的方式肯定
並強化了學生的正確意識,對其他學生的正面引導意義也是顯而易見的。
片段一的「突發」事件實際上涉及到整體德育目標的一個方面:學做真人。教師用自己的教學智慧與人格魅力向學生示範了「真」的真諦,而且又把歷史學科特有的人物分析方法穿插其中,實際上是在培養一種寬容、理解的意識。片段二的德育目標實踐也很巧妙,用「順水推舟」的做法,恰到好處地強調了人類文明的傳承及牛頓身上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很容易
被學生接受。關於牛頓科學精神的分析與其品格上的不足看似矛盾,實則一體兩面。牛頓是一個偉大的平凡人。他有偉大人物的品質(奮發好學、勤於思考等),這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地方。同時他也有普通人身上的缺點和不足,我們應寬容、理解,並且引以為戒。唯此,我們對人的認識才更加全面、真實。
教與學 職業技術教育研究·2005年第5期
付 鑫
(鞍山市第二中等職業技術專業學校遼寧鞍山 114001)
關鍵詞:歷史課程培養目標教育觀念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已見端倪,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經濟社會的轉型、教育科學理論的突破和教育對象的變化要求歷史課程的內容必須在遵循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的原則的基礎上重建。它必須與社會進步、科技發展和學生經驗有機聯系起來,把知識技能的學習與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有機結合起來。這樣才會使學生樂於理解和接受,從而使學生先實現「學會」,並在此基礎上
為學生下一步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學習提供理想的課程環境。

、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是實現這一培養目標的前提
傳統教育觀念強調強調知識本位論,要求強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歷史教師要在歷史學科教學中注重推行創新教育,以更好的實現這一培養目標。
1.關注每一名學生,形成寬松的支持性氛圍
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樂於學習,先「學會」知識在授
課過程中,要關注每一名學生的不同情況,利用分組討論有意創造寬松的支持性的學習氛圍。這可以吸引每一名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進行創造活動必不可少的競爭與合作精神。
2.分層教學、分類指導、發展鮮明的個性
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實現「會學」。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恰當的學習、交流、展示、提高的機會如:在課堂上提出難易不同的問題,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實際的學習情況,鑽研教材,分析並解決問題。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逐步體驗學習、創新、成功的快樂,使之以學為樂,積小成而為大成,掌握學習方法,達到「會學」。
3.改進教學方法,拓展靈活的創造思維
傳統的教學認為,教學的基本任務是讓學生掌握知識,因而重視對「教學生學會」 的教法,而忽視「教學生會學」
的學法。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知識創新的速度大大加快,它打破了學習的時空限制,要求教會學生抓住利用各種機會不斷更新、深化和完善知識,學會學習,同時在教學實踐中注重對學生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實現這一培養目標的核心和關鍵
時代的進步和發展帶給我們一種嶄新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素質教育已成為中國教育繼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新世
紀的文肓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學習是終身的,不應在某一個階段就終止了。因而,作為學生也要轉變學習方式——將接受性學習轉變為研究性學習,學生要學會合作、自主學習。課改的基本目的就是讓教育適合學生。讓學生「學會」,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基礎和前提;而讓學生「會學」,則是學生持續學習的保障。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師實際上是處在知識和學生的中介位置上。傳統的教學只注重學生知識的積累,而不重視能力的培養、素質的提高,只管機械灌注,不看學科的特點、重點和難點,這種教學方法的單一性抹煞了教學過程的復雜性,不能反映教學的本質規律,當然就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現代教學則既重視知識的傳授,又重視能力的培養。學生也應轉變學習觀念,不要只重接受而不思主動學習。否則,無法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不利於學生學會學習。所謂會學,就是指學生掌握了系統的學習方法,能夠獨立的獲得知識。所以,在教學過程中,當教師充分運用教材中的情境、情理、情趣誘發學生情思,啟發學生的生活感受時,學生應有意識的積極響應,主動學習,去探索發現、尋找結論。
三、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生群體是實現這一培養目標的保證
新形勢下,教育觀念的更新在使教育理念不斷充實、不斷完備。環境教育和群體影響的作用不容忽視。古有孟母擇
鄰而居,今人更是注重良好學習環境對人的熏陶。教師要善於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主動積極的去學習,進而使學生對學習充滿了濃厚興趣與熱情。教師要對枯燥的知識進行旁徵博引,以清晰的解釋或其他科學領域的例子來吸引學生:教師要重視理論聯系實際,多選擇一些與學生生活實際貼近的問題作為素材,介紹問題的背景和所達到的要求,讓學生探索討論;要掌握重點、抓住典型的現象,適時穿插一些啟發性的問題,通過學生自己的分析、研究、認識事物的本質,掌握規律;還應給學生各種機會從事小組活動,通過廣泛閱讀、觀看資料錄像片、參觀展覽館等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親身體驗所學知識,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環境。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的同時,還要注重對學生德育的培養,注重學生群體的優化。這對每一名學生的個體成長和進步來說,是一種有力的保證。總之,歷史學科的教學要與現代社會接壤,在現代社會中尋求自身存在和發展的土壤,設定切合實際的教學培養目標,幫助學生先「學會」、再「會學」,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

《歷史課程標准(實驗稿)》把「初步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逐步確立為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作為情感教育的首要課程目標。這表明,培養學生的歷史責任感是歷史教學義不容辭的責任。教育的基本功能是為了促進人的發展,即促進學生認知能力、情感人格、文明行為的發展。從人的成長來說,歷史的經驗對人更有啟迪 因此歷史教師應充分發揮歷史學科的獨特優勢,從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愛國心、進取心等方面著手,培養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因為自信心是樹立責任感的前提,愛國心是樹立責任感的基礎,進取心則是樹立責任感的動力。
1.培養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種穩定的個性品質或性格特徵。一個充滿自信的人,必然會朝氣蓬勃、樂觀向上,並懷有崇高而遠大的理想;一個有自信心的人才有可能肩負起對自己、對社會、對國家的責任。歷史教科書中培養學生自信心的材料取之不盡:近代史上李善蘭、徐壽、華蘅芳、詹天佑、馮如等科學家,盡管他們生活在落後且飽受列強蹂躪的舊中國,但他們卻以堅定的自信和報國之志,戰勝困難,獲得成功。再比如1959年中蘇關系惡化時,蘇聯撤走援華專家,並揚言:「離開我們的幫助,你們中國人l0年、20年也休想造出原子彈來!」但中國人民就是憑著敢於戰勝各種艱難險阻的自信心,依靠自己的力量研製出了原子彈。這些史實能極大地增強學生的自信 tL,,
激發他物.他們身上閃爍著耀眼的愛國主義光輝。如屈原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岳飛的「以身許國,何事而不為」;鄧世昌誓死御敵、義不獨生;譚嗣同喋血街市.喚醒民眾;鄭成功不收復台灣誓不罷休;朱自清寧死不食美國救濟糧;錢學森放棄優越的生活工作環境、沖破美國的重重阻撓回到祖國,為發展國家的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等。這些人的價值取向和行為為後人留下了極其寶貴的財富,利用這些史實能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對祖國深厚的感情.並轉化為對國家對民族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3、培養進取心。
進取心是人們力爭取得更大成功,以超越自己、超越他人的一種性格特徵或心理傾向。一個有進取心的人,會不拘泥於世俗的羈絆,戮力前進,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比他人學習得更好,工作得更出色,為社會作出更多的貢獻。進取心與責任心是相輔相成的:一方面,責任心使進取心落到實處.沒有責任心支持的進取心,就會如一匹脫韁野馬,莫知所之;另一方面.進取心可以使責任心不斷升華,從對自己、對他人負責的精神,上升到為國家為民族而拼搏的責任感。愛因斯坦不滿足於牛頓的經典力學,才會提出相對論;李時珍對當時的中醫葯學和自己的醫術水平不滿意,才會花去27年的時間,多次以身試葯,終於寫出總結性的巨著《本草綱目》⋯⋯這些偉人們的進取精神能激發學生們的進取心,激勵他們肩負起為國家、民族而奮斗的使命感。 l

參考文獻http://www.zxls.com/Article/Class163/Class126/200603/20060330204900_11301.html

㈤ 如何在歷史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

陳素蘭 河北省內丘中學 054200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對培養學生理解、記憶、分析、解決問題等方面的能力,對人文素質的培育,對自我認識的正確評價,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以及今後的學習、生活、工作、終身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下面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和學生的思想實際,談一談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貫徹心理教育的方法:
一、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創造輕松的心理氛圍
良好的課堂氛圍,能使學生在課堂上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心理學研究認為:「害怕(怕犯錯誤)的壓力會禁錮兒童的智力活動,阻礙兒童通向新思想的道路;不安全感(擔心受到批評指責)會導致兒童產生模糊的主張和阻塞選擇答案的途徑。」在歷史心理健康教育探索過程中,教師要營造一個寬松、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要鼓勵、啟發學生大膽發言,對主動發言的學生給予最熱情的鼓勵,在班級教學中形成一種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對回答正確的,要給予充分的表揚;對回答不完全正確的,要發現、指出其閃光之處給以鼓勵;對回答錯誤的,要認識到學生出錯是很正常的,先熱情表揚其回答問題的勇氣和自信,然後再善意地指出其回答的錯誤。尤其是對後進學生,教師千萬不要吝惜自己的表揚、鼓勵,來自教師的表揚往往是他們自信心最重要的來源。課堂提問應盡可能讓全班同學都有回答的機會,教師要巧妙使用尊重、關注、傾聽、鼓勵、釋疑等各種技巧,使學生在自然而然中展示自己、發表觀點、暢所欲言,這樣,歷史的課程資源才能得到充分的開發利用。
二、運用豐富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濃厚的興趣
中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現代教育學也認為:興趣是構成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因素,它能大大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所以,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本人比較注意運用豐富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注意導語的設計。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節課的成功與否,導入新課這一環節非常重要,所以,每一節課的導語我都精心設計,爭取在每一節課的開始就能激發學生濃厚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歷史情境,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歷史的特點是它的過去性,過去的歷史不能再現,歷史課如果單憑教師的語言描繪和閱讀較抽象籠統的教材,學生是不會有「身臨其境」之感的。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悅耳、悅目、悅心的情境,使學生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身臨其境的感受,催發出學生積極探索歷史的情感,就能調動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結合學生對某些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理解,指導學生編排歷史小品、歷史短劇,舉辦歷史故事會、辯論會,觀看愛國主義影視片和紀念展覽等活動等,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再現歷史故事情節和歷史場景,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感知歷史,增強對人物的理解,培養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質,從而使枯燥的課堂講述變成生動的自我參與。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4.利用歷史教材故事情境多、圖文並茂的特點,在教學中運用生動、形象、幽默的語言,使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鮮活起來,給學生描繪出一幅幅活生生的歷史畫卷。
5.上課多表揚鼓勵,激發興趣。通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學習中的成功和進步,及時表揚、鼓勵學生,能夠強化學生對本學科學習的自覺性和自信心,激發學習熱情,提高學習興趣。表揚應實事求是,誠懇而不虛偽。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從而自覺自願地想學習、要學習。對後進生要降低要求,使他們覺得有所進步、有所成就,讓他們感到學習對他們而言不再是痛苦,而是快樂的。
三、精心挖掘歷史素材,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精神
高中歷史課程中蘊含著極為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要有效地實施中學歷史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須深入挖掘,教師要有「透視」的眼光,能看到歷史課程內容深層次暗含著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充分挖掘歷史課程中的「潛台詞」,以提升歷史教學效果。我們要充分做到:一是通過設計學習板塊和學習主題等形式,自覺運用大歷史觀,重組學習內容體系,刪繁就簡,加重與社會生活相關內容的分量,照應到學生的生活基礎和興趣點;二是開發、設計專門的「探究活動」模塊,如「尋找歷史」、「破解彩陶之謎」、「我走絲綢之路」等,讓學生在模塊中自主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素材,開展探究活動;三是不斷了解史學研究的新成果,適當地將其引入歷史課堂,因為這些成果本身就是激發學生歷史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批判性歷史思維的好素材。
同時,在教學中選擇那些對於現實社會的形成與發展具有重大影響的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進行心理教育,更能為學生所認同。基於此,我們要突出歷史知識的現實性與借鑒性,使所取的心育素材更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對學生意志的培養有著非常重大的影響。歷史課堂中學生可以接觸到各種有成就的人物,他們有的品質優秀、人格高尚,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孟子、「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顧炎武、「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周恩來等。這些人物通過我們教師情真意切的描述,無一不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深深的思考。
四、精心設計教學中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備課中要加強針對學生實際情況設計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設計好本節課中最能增強健康心理的教學內容和環節。對確定為重點輔導對象的學生,可以有計劃地為他們設計一些必要的環節,增強他們的健康心理意識。

㈥ 如何在歷史教學中實行心理健康教育

歷史課堂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階段正是一個人心理、生理發育的關鍵時期,教育的目標不只在於使學生獲得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在獲得了這些知識、技能後,能夠以良好的心態駕馭運用這些知識、技能創造性地從事工作。所以重視加強我們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當務之急。所以我認為初中歷史老師在歷史教學中應該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這不僅是素質教育的呼喚,亦符合歷史學科的內蘊和學科教育的一般規律。故根據我學習初中歷史課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有下列幾點體會:
一,利用歷史課堂,進行積極的自我意識教育
自我意識是指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評價和期望,也是心理素質的重要指數。積極的自我意識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也是個體成才、成功的必備情操,在歷史課教學中,我認為歷史老師應結合所學內容開展"我喜愛的名言"主題演講括動。久而久之,如陳勝、吳廣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卡耐基的"缺乏自信是人們失敗的內在原因,一個人只要有信心,就可能成為自己願望的人"等名言便成為很多很多學生的座右銘。
二,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培養與人合作意識
以自我為中心,不理解、關心他人,不能很好地與人合作,是初中生在人際交往素質方面的嚴重心理缺陷,也是對其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須環節。為此,在歷史教學中老師應經常採用"合作式"教學模式,以培養我們的合作意識。如"鄭和下西洋"一課,我們思考:"西洋"指的是哪裡?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麼?鄭和下"西洋"的概況與哥倫布、達•伽馬的比較結果怎樣?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意義是什麼?討論題: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條件是什麼?哪些事實可以題,然後共同討論,最後教師點評。這樣同學之間互相幫助共同解決了問題,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開拓思維,理清線索。在上面的"合作式"教學中,遇到困難時,由我們自己合作解決,使學生體會到了與人合作的重要,培養了我們團結協作的能力與他人和諧相處、通力合作意識,學會在民主的氣氛中擺正自己在集體中的位置,學會如何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聽取別人的意見,也培養了競爭意識。這些好的品質,為日後走上社會,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將會起到很大作用。
三,運用對比式教學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使我們正確對待自己的祖國自然十分必要;尤其對作為具有五千年文明史至今仍需發展的中華民族的後代進行這種教育更為必要,對此歷史課責無旁貸。譬如在講到南宋抗金時,一方面講到岳飛順應人民意願堅持抗金斗爭,他的"岳家軍"紀律嚴明、英勇善戰,收復建康等地,在郵城一戰大敗金軍,受到人民的愛戴。岳飛被害後,為懷念岳飛,人民在杭州西子湖畔修建岳王墓,世代瞻仰;與此相對,以"莫須有"罪名陷害岳飛的賣國賊秦燴,當地人卻製作一種"油炸燴"的食品表達痛恨之情,還將秦燴鑄成鐵像,跪在岳飛墓前,受到萬人永久地唾棄。
心理健康是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青少年學生的心理素質影響到他們的成長和發展,影響到他們未來的成功,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面向全體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

㈦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案例

小學語文教材
中蘊含著許多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因素。在教學中,只有根據學版生的需求,激發學生的興權趣,喚醒他們的情感,鍛煉他們的意志,發展他們的個性,促進
學生心理
素質健康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使學生的認知活動伴隨著豐富的情感、愉快的情緒而變得感知敏銳,想像豐富,思維活躍,從而達到學生全面素質提高的目的。

㈧ 如何在歷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

議歷史課堂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階段正是一個人心理、生理發育的關鍵時期,教育的目標不只在於使學生獲得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在獲得了這些知識、技能後,能夠以良好的心態駕馭運用這些知識、技能創造性地從事工作。所以重視加強我們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當務之急。所以我認為初中歷史老師在歷史教學中應該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這不僅是素質教育的呼喚,亦符合歷史學科的內蘊和學科教育的一般規律。故根據我學習初中歷史課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有下列幾點體會:
一,利用歷史課堂,進行積極的自我意識教育
自我意識是指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評價和期望,也是心理素質的重要指數。積極的自我意識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也是個體成才、成功的必備情操,在歷史課教學中,我認為歷史老師應結合所學內容開展"我喜愛的名言"主題演講括動。久而久之,如陳勝、吳廣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卡耐基的"缺乏自信是人們失敗的內在原因,一個人只要有信心,就可能成為自己願望的人"等名言便成為很多很多學生的座右銘。
二,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培養與人合作意識
以自我為中心,不理解、關心他人,不能很好地與人合作,是初中生在人際交往素質方面的嚴重心理缺陷,也是對其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須環節。為此,在歷史教學中老師應經常採用"合作式"教學模式,以培養我們的合作意識。如"鄭和下西洋"一課,我們思考:"西洋"指的是哪裡?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麼?鄭和下"西洋"的概況與哥倫布、達•伽馬的比較結果怎樣?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意義是什麼?討論題: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條件是什麼?哪些事實可以題,然後共同討論,最後教師點評。這樣同學之間互相幫助共同解決了問題,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開拓思維,理清線索。在上面的"合作式"教學中,遇到困難時,由我們自己合作解決,使學生體會到了與人合作的重要,培養了我們團結協作的能力與他人和諧相處、通力合作意識,學會在民主的氣氛中擺正自己在集體中的位置,學會如何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聽取別人的意見,也培養了競爭意識。這些好的品質,為日後走上社會,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將會起到很大作用。
三,運用對比式教學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使我們正確對待自己的祖國自然十分必要;尤其對作為具有五千年文明史至今仍需發展的中華民族的後代進行這種教育更為必要,對此歷史課責無旁貸。譬如在講到南宋抗金時,一方面講到岳飛順應人民意願堅持抗金斗爭,他的"岳家軍"紀律嚴明、英勇善戰,收復建康等地,在郵城一戰大敗金軍,受到人民的愛戴。岳飛被害後,為懷念岳飛,人民在杭州西子湖畔修建岳王墓,世代瞻仰;與此相對,以"莫須有"罪名陷害岳飛的賣國賊秦燴,當地人卻製作一種"油炸燴"的食品表達痛恨之情,還將秦燴鑄成鐵像,跪在岳飛墓前,受到萬人永久地唾棄。
心理健康是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青少年學生的心理素質影響到他們的成長和發展,影響到他們未來的成功,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面向全體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

㈨ 在學科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運用心理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小學生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和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因此在課程改革中科學、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之中。學校教育對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各個學科的教學也都負有此項任務。這一過程正是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平台。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在新課程改革中自己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點嘗試和體會:
一、培養積極的情感,建立和諧師生關系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當情感的血液在知識這個活的機體中歡騰流動的時候,知識才能觸及人的精神世界。我們要創設一個寬容、溫馨的課堂生活環境,讓學生自主、自由、自信,讓學生成功、成長、成人,讓每個孩子的個性在課堂上飛揚,讓每個孩子都度過一個快樂的童年。我在進行低年級識字教學時,總是在學生隨文識字後,拿出准備好的生字卡片,並且用富有童趣的語言說:小朋友們,你們看,這些生字寶寶們太寂寞了,它們不願意安靜地呆在書本里,想和你們交個朋友,願意嗎?如果你們能准確地喊出它們的名字,那麼這些字寶寶就都成為你的朋友了。你可以把你認識的新朋友介紹給你的同學,讀一讀,認一認。然後,我請學生上台找字寶寶,並介紹給自己的同學認讀。此環節注重了在學生自我觀察。自我發現,自我創造的基礎上,讓學生走上前台,展現他們的思想,讓他們在合作交流中喜歡識字,樂於識字,學會識字。互動、合作學習是自主學習的基本手段。在溝通交往中,學生與學生之間成功地進行了情感與思維的對話。
新課標要求教師要放下架子,做學生的真朋友。課堂上,教師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親切的話語,便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教師要學會欣賞自己的學生,讓他們昂起頭來充滿自信。有句話說得好:贊賞猶如春風暖,謾罵好比嚴冬寒。在沒有笑臉的老師面前,學生們的心靈會受到傷害。課堂教學中免不了會有批評,但一定要慎重地選擇批評的方式和方法。只要我們平等地、充滿愛心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就能使我們的批評變得溫和又有善意,猶如春風化甘雨,變得委婉而智慧;猶如青橄欖,苦過之後格外甜。
二、千錘萬鑿出深山多提高
孩子的言行既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也是老師的一面鏡子。教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著學生心理的良好發展,教師的不良心理行為容易使學生產生對教師質疑的心理問題,即教師自身就必須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才能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才能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不斷學習有關心理健康的知識,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提高自身心理素養,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教師要以一顆赤誠的愛心來面對所有的孩子;以一顆寬容的心悅納入每一位學生;以一顆善良的心關愛每一位學生;以一顆賞識之心鼓勵每一位孩子;以一個智慧的頭腦來引領每位學生,以一個健康的心理來感染每位學生健康的心靈,教師要真正在教書、育人中與學生共同成長、共同提升。
三、千樹萬樹梨花開多渠道1、團體開展心理活動
要開展豐富多彩並且有益於學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動,這些活動在提高學生知識水平的同時,也會使學生進入特定的心理氛圍,受到感染。如針對中學生參與意識強、表現欲強的特點,可利用出板報、辦校刊、開展知識競賽以及各種表演等多種課外活動,使學生在有益的文化熏陶中提高文化素養,陶冶高尚情操,養成健康心理狀態。小學升初中的入學心理指導工作也相當重要,畢竟中學和小學在各方面都很大的差別,做好心理工作,預防學生因為不適而引起的心理問題。例如可以定期開講座等。須強調的是,開展這些教育活動,除了要講針對性之外,更要講經常性,任何教育活動對學生心理的影響,都不能指望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2、教師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輔導課堂是教育和教學的主陣地,要把心理健康的教育寓於各科教學實踐中去,使學生在知識和能力得到提高和鍛煉的同時,也使他們的心理素質得到提高和鍛煉。學習是學生的主導活動,學生大量的心理困擾都產生於學習過程中,理應在教學過程中得到滿意地解決。實際上各科教材中蘊含有不少適用於心理輔導的內容素材,教學過程中還會經常出現在有利於實施心理輔導的教育情境。教師只要細心挖掘、善加利用,一定可收到心理輔導的實效。3、個別輔導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通過對學生進行個別心理指導和訓練。這是對學生心理活動影響最大,當然也是最難做好的工作。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教師要隨時隨地觀察學生的心理動態,對有心理疾病的學生,要對症下葯,比較常用的方式有個別交談、電話咨詢、信函咨詢、個案研究等等。在學校展開知心姐姐的信箱活動,就是信函咨詢的一種形式;或者通過寫周記的形式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作出指導,引導學生走出心理誤區。個案研究是針對個別學生(通常是一些特殊學生包括資質優異學生、情緒困擾學生、行為偏差學生、家庭處境不利的學生等所實施的一種比較深入的、持續時間較長的個別輔導方式。它要求廣泛地收集資料,客觀地分析問題的性質與成因,依據診斷的結果,擬定輔導方案,以協助學生解決問題。由於心理輔導的精髓在於個別化對待,因此可以說個別輔導是一種不可替代的輔導方式。一所學校在開展心理輔導時無論以什麼途徑為主,如果不以個別輔導相配合,則其輔導工作都是不完整的。
當然,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僅靠學校一方面的力量顯然是不行的,學校、家庭、社會必須密切配合,同心協力,共同創造一個優良的環境,各自發揮自身的優勢,全方位、多渠道對他們進行正面的影響和教育,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四、合理評價,激勵學生健康地成長
通過評價促進學生深層次的體驗,促進學生的共同發展。教師對學生適時、恰當、正確的評價,會使學生產生成功感、喜悅感,激發學生進一步的學習慾望。在評價中要始終堅持以下幾點:1.保護學生的自尊。2.營造和諧、寬松、平等的環境,最大限度地理解寬容,善待學生。3.發現學生的優勢和特長,診斷問題和不足,尊重學生的現有狀態;通過評價找出學生不足的原因,提出合理的,有針對性的改進建議,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到安全。
健康的課堂學習氛圍,能給學生創造願意學習、樂於學習、勤於學習的環境,能幫助學生愉快地適應學習環境,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和各個環節,從而使學生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在取得學習成績的同時,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地成長。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整體教學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觀念,認真探索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徑,對學生施以影響,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使他們成為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質的一代新人。

閱讀全文

與歷史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