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提高音樂課教學質量
由於信息技術的介入,教育教學方式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 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優化課堂教學是一有效途徑,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合理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逐步引導學生在「聽」中欣賞音樂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運用多媒體豐富的音響效果,能辨別音的高低、長短、強弱, 能知道自己或別人唱得是否正確。所以,通過聽可以幫助學生欣賞音樂。信息技術與音 樂教學的整合應強調適時性、有效性。有的課堂片面追求多媒體的使用率,追求展示信 息技術的高超水平,而忽略了自身學科的個性特點。在信息技術與音樂教學的整合試驗 中,我發現信息技術只有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地應用,才能發揮其魅力。在教學中,首先, 我選擇他們在幼兒園最喜歡唱的歌曲通過多媒體播放給他們聽,使他們對過去的生活產 生美好的回憶。其次,選擇他們喜歡聽的小學生歌曲,使他們對小學音樂課產生濃厚的 興趣。最後,讓他們在每節課剩餘時間欣賞一首兒童動畫片的音樂畫面,使他們感覺到 沒有上夠音樂課,盼望下節音樂課早日到來。信息技術在欣賞課中的應用體現在課堂上 學生的操作學習。傳統的欣賞課往往是由教師根據教材或教學目標,選擇一定的曲目讓 學生進行欣賞,學生在欣賞曲目前就已處於一個被動的,接受型的聽眾位置上。而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活動,則能使學生進行以即興式自由發揮為主要特點的探究活動, 特別是在進行瀏覽性欣賞與增大課堂容量的教學活動中。
如在課例《音樂中的動與靜》 的教學中,在教師舉例使學生感受了音樂中的動與靜之後,學生便根據自己的音樂體驗, 即時在網際網路上搜尋兩首表達音樂中的動與音樂中的靜的曲目,同時將自己的收集成果 展示給全班欣賞。這樣,不僅即時反饋了學生對音樂中的動與靜的理解,同時還培養了 學生收集信息,篩選信息的能力,也使學生從一個被動接受者轉化為一個主動學習者, 更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欣賞了許許多多的曲目,使課堂容量在不知不覺中大大的增加了。 二、合理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優化音樂課堂教學。
1、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主要是對形象具體,形式新穎的事物引起好奇。多媒體課件能 將文字、圖像等直觀地展示出來,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豐富多彩的教學 資源、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能動能靜的教學情景,從而激發學生的學 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器官,把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審美體驗推向 高潮。 例如,在教授唱遊課《兩只小象》時,由於很多學生沒有看到過大象,為了讓他們 更好的理解想像歌曲的音樂形象,可將歌曲和有關大象的畫面剪輯成小影片,課前在大 屏幕上循環播放,讓學生合著音樂,看著畫面,律動進課堂。憨態可掬的大象在小河邊 一下就吸引了學生,使學生情不自禁的萌發了學習這首歌曲的興趣。學會唱後,可以利 用「附件」中的「錄音機」將學生的演唱配上伴奏錄下來,然後播放,全班欣賞,使學 生享受到參與音樂活動的快感,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參與意識和表現慾望。
2、直觀形象、突破難點 在教學中通過多媒體的手段可恢復其鮮活的面目,變得有聲有色。採用CAI 動態圖 像演示,利用其文字的閃現、圖形的縮放與移動、顏色的變換等手段,容量大、速度快、 效果好,不僅能把學生難懂的知識直觀的顯示出來,而且有較強的刺激作用,有利於促 進學生的知識建構。
三、合理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培養學生能力。
創設音樂情境,啟迪學生欣賞美 欣賞美是審美活動的重要組成部份。一切審美活動都是從對於美的形態的直接感受 開始的。因而,只有能夠感受美和欣賞美,才能理解美,進而發展想像美與創造美。 音樂教學過程中要經常有意識地引人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和形象生動的具體場面,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情感體驗。通過各種教學手段,以實物演示情景,以圖畫、錄像,多 媒體再現情景,以音樂渲染情境,以表演體會情景,以語言描述情景。從而激發學生的 情感,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促進學生全面素質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在中外歷史上有許多 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藝術家以及科學家都很重視欣賞美,而且無不具備相 當高的藝術欣賞能力。感受美與欣賞美能活躍人的思維,啟迪人的智慧,促進人的靈感 與頓悟,有利於發揮人的創造才能。因此,啟迪與培養學生欣賞音樂美的能力,不但能 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更有助於發展他們的創造才能。 信息網路的多媒體優勢,能為音樂教學創設形聲兼備的音樂情境,全面增強音樂的 時空效應,喚起學生的美感,提高他們欣賞美的能力。
例如:《鴨子拌嘴》是一年級上 學期教學的一首民間吹打樂曲。通過合奏刻劃了一群鴨子嬉戲「拌嘴」的活潑可愛情境, 以啟迪學生欣賞美的能力。但光用錄音播放這首樂曲的話,很難欣賞到它美的所在,並 可能抑制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實現教學要求。為此,我多方收集有關的音樂資料,編 製成多媒體網路教學課件。用圖文並茂、形聲同步的方式去啟迪學生的欣賞能力。課一 開始,先讓學生進行最簡單的交互學習。學生操作滑鼠,從計算機屏幕上先認識大小鑔、 串木魚等有關打擊樂器的外形特徵,再分別聽辨它們的音色。然後了解刮擊、點擊、輪 擊等表演技巧和產生不同的音色。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集中欣賞樂器的合奏表演。樂曲 一開始,屏幕上就呈現出活生生的幾只個性鮮明、十分可愛的卡通鴨子形象。樂曲和畫 面結合,表演了各種熟練的演奏技巧。如時而刮擊、輪擊;時而打鑔葉、敲鑔音樂學科 與信息技術整合的一點體會。
信息技術在主題教學中的應用 信息技術在主題課中的應用體現在課前。學生通過世界上最大的知識庫——因特 網,對教師所指定的主題及范圍進行搜索,從而獲得主題的多種方面的相關知識,為上 主題課貯備書本以外的知識。這樣,學生不僅能實現「自主發現,自主探索」式學習, 更能在課堂學習中實現「師生互動,學生互教」式學習。
B. 現代化教學手段對教學有哪些作用
1、激發學生樂於探索數學的興趣
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不僅用來傳遞教學內容回,而且還會改答變傳統的教與學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引導學生深入地思考。
2、活化課堂教學內容
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教學中的應用,啟迪思維,可以將枯燥無味的教學內容生動化。
3、為學生解決問題的有力幫助
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既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又培養了小學生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
C. 在音樂歌唱教學中,運用哪些有效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積極性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活動中去,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積極能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從而培養兒童對音樂的感受力、鑒賞力、表現力及獲得音樂知識和技能,使兒童的聽覺和發聲器官得到良好的發展,並使兒童的記憶、想像、思維、情感、意志、個性有所發展,教學方法的運用起著重要的作用。在長期的小學音樂教學中,筆者摸索了幾種教學方法,並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音樂教學方法之現場錄放法
按一般心理,每個兒童都想了解自己唱得如何,都想聽一聽自己的聲音,現場錄放法是讓一位學生上講台演唱,老師把這一過程錄下來,接著放給同學們聽,然後大家一起指出他的演唱還存在哪些問題和應該注意的地方。好在什麼地方錯在什麼地方,教師幫助學生一起找出解決的辦法加以糾正。採用現場錄放法多用於唱歌課之後的鞏固練習。這是一種大膽的嘗試,這種手段能夠刺激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增強音樂趣味性,從而取得很好的效果。
音樂教學方法之課件激趣法
充分利用電教手段,可以豐富並優化課堂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發揮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音樂課件具有形象性、真實性、主動性、感染性等特點,形、聲、色並茂,表現手法豐富多彩,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誘導和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教材,掌握知識,使教與學變得容易。如在歌曲《愉快的春遊多麼好》的教學中,屏幕上出現藍天白雲、春暖花開的畫面,隨著畫面的推進,同時響起了歌曲的優美旋律,「花兒開了,鳥兒叫了,多麼好;山變青了,水變綠了,多麼好;迎著春光,來到田野,多麼美;唱起歌來,跳起舞來,多麼好。」在音樂和畫面的配合下,詩意自現,學生不僅學會了歌曲,同時也理解了歌曲所蘊含的意義。
音樂教學方法之啟發提問法
任何一門學科的課堂教學,提問總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向學生傳授知識、傳遞思想、進行師生交流的重要渠道,恰當的提問不僅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加深他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還能使課堂結構緊湊、氣氛活躍。音樂教學中的提問大致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要求學生立即回答,如:「這首歌曲中是幾拍子?以前聽過嗎?」;另一種是不要求學生立即回答,而是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去唱,逐漸體會,尋找答案。譬如:在教唱歌曲以前教師范唱的時候讓學生帶著問題來聽:「這首歌曲表達了什麼內容?」「你認為應該用什麼情緒來演唱?」在欣賞歌(樂)曲時思考「本曲表現的是一種什麼情緒?」這類問題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促使他們投入到欣賞中,並針對老師提的問題去聽,聽賞後要能談出自己對作品的感受和評論,然後讓學生根據大家評論的問題再完整地欣賞樂曲,教師則做補充歸納。
音樂教學方法之體態律動法
「體態律動法」是本世紀初由瑞士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埃米爾.雅克.達爾克羅斯(1865--1950)首創的,其目的在於通過身體動作體驗和培養節奏感,以加強對音樂的注意和記憶,達到促進學習者自我表現的願望,從而提高他們的創作能力,達到音、舞不分家。當學生唱完或欣賞完一首歌曲後,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體會、想像,編配簡單的律動,並通過積極主動的表演展示學生對歌曲、樂曲情感、內涵的理解和表現。例如通過歌曲《娃哈哈》(維吾爾族)的音樂,表演新疆舞蹈的形象;通過歌曲《洗手絹》(汪玲曲)的音樂,表演洗手絹時的愉快勞動情景;樂曲《游戲》(李重光曲)表演兒童游戲時歡樂的情緒;樂曲《騎木馬》(劉詩崑曲)表演騎木馬時的動作等。
D. 怎樣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上好音樂課
代化教學手段上好音樂課
教學的「基本」的要素,大體有三:一是學生;二是教師;三是課版程資源(或稱之權為「教學資源」、「教學內容」)。以前人們往往重視教師的講授,或者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殊不知無論教師的講授,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其最終的效果取決於課程資源。
E. 簡述在音樂教學中使用現代教學手段有什麼意義
1.現代化教學手段在音樂教學中的運用,使音樂教學插上飛翔的翅膀,展示版出一片廣闊的前景。生動形象的權畫面,言簡意賅的解說,悅耳動聽的音樂,使學習內容變枯燥為形象,圖文音視聽,栩栩如生。這種立體交叉、大容量、多樣化的媒體信息,能誘發興趣,拓寬視野,激活思維,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
2.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有利於提高音樂教學效率和質量。
3.多媒體技術使音色能言善辯。
4.多媒體技術使力度變化認識涇渭分明。
5.多媒體技術使節奏把握化難為易。
F. 怎樣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來上好思
現代教學手段在語文教學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語文教學要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來優化課堂教學,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傳統的教學手段是「一張嘴、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由於其課堂容量小,一節課下來,學生所得並不多;由於形式單調,學生易生厭倦情緒,難免產生「少慢差費」的結果。不言而喻,這樣的教學手段不適應時代的發展,不利於開發學生的智力,不利於培養開拓型人才,不利於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新型信息傳遞手段越來越多的今天,語文教學實現教學手段現代化,不僅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新形勢下,如何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優化語文課堂教學,已成為語文教學研究的重要課題。
利用錄音、幻燈、投影、電腦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能夠形象表現許多教師「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教學內容,其收效之大是教師的許多口頭表達所不能企及的。那麼,現代教學手段在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方面的作用體現在哪些方面呢?下面就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談些粗淺的看法。
一、現代教學手段在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方面的作用
1.為教師加大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插上了翅膀
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可節省大量的板書時間,讓學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啟發、點撥、解決疑難問題以及聽說讀寫訓練上。如在教《故鄉》一課時,在啟發學生思考回答中年閏土與少年閏土在外貌、神情、言行、性格、對「我」和對生活態度等方面有何變化以及變化原因的基礎上,教師投影顯示出完整的板書設計。這樣做,比教師在黑板上板書快了好幾倍,再利用節省了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寫作訓練:運用對比手法描寫一個熟悉的人的外貌,寫出其變化。寫完後,指名學生讀一讀、評一評,使學生能多方面進行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增加了學生學習、思考的機會和訓練密度,既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又提高了課堂效率,還能使學生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2.創設情境增加直觀性、形象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推動學生探求知識、獲取能力的一種動力。學生有了興趣,才有學習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考、意會,並進而創造。而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特別是多媒體直觀性、形象性的特點,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巧設情境,讓學生聽聽聲情並茂的錄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畫面,欣賞品味形象化的詞句,通過聲像並茂、動靜結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學生猶如身臨其境,產生激動人心的情境效果,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如教《春》一文時,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精心設計了一個課前導入和朗讀環節:在講授新課前,先投影春、夏、秋、冬四幅風景圖,讓學生觀察指出哪幅是春景圖,口頭簡要描述畫面,並背出表現春天的詩句,然後在聲畫背景下播放全文的朗讀錄像。那美不勝收的佳景和配音員絲絲入扣的朗讀,讓學生在有如親臨其境之中感受到大地回春,萬物復甦,生機勃發,花草樹木競相爭榮的景象和作者熱愛春天、憧憬未來的欣喜之情,從而達到了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的目的,使後面的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可使教學內容具體化、形象化,便於化繁為簡,變難為易
利用現代教學手段,一改以往主要靠口頭語言和文字元號傳授知識的傳統模式,打破了封閉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學狀態,以其鮮明的直觀形象,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以其多變的手段,促進學生積極的思維,從而使教學得以化繁為簡,變難為易,有效地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習《中國石拱橋》一文,由於學生對石拱橋知之甚少,無法理解中國石拱橋的造型特徵,結構特徵和製作特徵。於是利用CAI課件,形象地向學生展示趙州橋、盧溝橋以及其他一些古代、現代的典型拱橋的畫面。學生興趣盎然地邊聽著教師講解,邊欣賞各式各樣的拱橋,研究它們的形式、結構、裝飾等。由於強化了對實物的感受,又經過分析、比較,學生們終於理解了中國石拱橋優美、堅固、精巧的特徵。
4.可豐富作文素材,培養觀察、分析、聯想、想像能力,拓展思維空間,優化作文教學
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可以給學生提供大量的視覺、聽覺形象,能使學生簡便、快捷地直觀現象,感覺真切、自然,甚至可以身臨其境,進入由形象、色彩、聲音等混合構成的氛圍,使教學過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誘發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這為豐富學生的表象、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提供了物質基礎。這樣在作文教學時,可突破時空的限制,將人、事、物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既豐富了他們的生活,又為他們提供了作文的素材,開辟了多向立體的思維通道,促進學生觀察分析能力的形成、想像力的增強、審美能力的提高。
如作文課上,投影漫畫《媽媽,水開了》,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分析漫畫內容,然後根據此漫畫,分別用描寫、說明和議論的表達方式各寫一段話。學生寫完後,教師投影預先寫好的三段例文,引導學生分析比較三段文字的不同之處,然後讓學生對照自己的習作,找出存在問題並作修改,再投影學生修改前後的習作,大家評評、議議。最後再讓學生結合漫畫內容,聯系自己實際,談感受,談體會。通過這樣的訓練,使學生很快掌握了描寫、說明、議論等表達方式的區別,同時提高了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寫作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
5.可使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感覺器官綜合運用於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多種感官並用,學習效率最高,這是已被科學實驗和教學實踐證明了的規律。利用現代教學手段中的圖片、文字、聲音、色彩、動畫等,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豐富學生的感知,使學生披文入境,視聽並舉,身心投入,左右腦並用,感覺得以引發、強化,對學生思維的訓練更趨靈活、全面、立體。特別是生動多變的畫面,開心啟智的音樂創設了教學的情境,增強了教學內容的形象性和動態感,使學生耳、目、口、心各種感官得以激發,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如教《春》一課,每學習一幅「繪春圖」前後,都播放一遍配音樂配畫面的朗讀錄像,讓學生小聲跟讀,移情入景仔細品味,達到了當堂理解成誦的目的。
事實證明,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可以表現傳統教學技術所不能表現的內容,取得傳統教學手段無法達到的教學效果,對提高課堂效率,優化語文課堂教學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運用現代教學手段應注意的兩個問題
1.目的明確,講究實效
利用現代教學手段進行語文課堂教學,其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學效率。因此,切忌形式主義和盲目使用,必須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各種媒體的不同功能選擇運用。訓練朗讀能力,可選用聲學媒體。如讓學生聽優秀播音員和演員的朗讀錄音,也可錄取教師或學生的范讀播放。這樣極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糾正朗讀中的種種不良現象。教讀文學作品,適當地放映有關影像,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和提高認識。總之,使用任何現代教學手段進行教學,目的都要非常明確,要講究實效,否則就可能弄巧成拙,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2.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在課堂教學中如要播放錄音或影視圖像等,不能不加任何必要的指導和反饋,而只是單純播放。播放前、播放中、播放後要進行哪些工作,或什麼時候播放什麼,放在哪個環節播放,以及要綜合運用哪些媒體,使其有機結合,教師都要事先精心設計安排,全面考慮,恰當組合,以保證教學效果。特別是所採用的電教媒體,應是整體性、科學性、藝術性和技術性的統一結合。
總而言之,恰當利用現代教學手段進行語文課堂教學,能化難為易,變抽象為具體,使教學生動形象,能夠全方位地調動學生思維,充分發揮視覺和感知的作用,把學生領入多姿多彩的語文世界,讓學生輕松、愉快、主動、有效地學習,從而達到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
G. 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如何運用現代教學手段
信息技術和音復樂教制學的整合,極大地擴展了音樂教學的容量,豐富了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激發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熱情,充分挖掘了學生的審美潛力、鑒賞能力、創造力和再創造的能力。把信息技術應用到常規的音樂課堂教學中,讓音樂課堂由低效轉為高效,務必做到:學會聆聽、自由歌唱、掌握樂理。多媒體教學只是一種技術輔助手段,它只能與課堂教學規律及特點相適應,多種教學手段協調互補,才能體現其強大的生命力,達到教學過程的最優化。
H. 如何運用傳統教學手段補充現代化教學的不足
海南省澄邁縣加樂中學 李培
[內容提要] 在現代科技的影響下,投影機、幻燈機、電腦等多媒體技術不斷被引入課堂,許多青年教師摒棄了傳統的教學手段,大量使用多媒體教學,這樣雖然使課堂豐富多彩,但久而久之,這種播放式的教學也會引起學生的視覺疲勞。本文就這一問題提出幾點見解,希望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同時,不但不要丟了傳統教學的精髓,而且要運用傳統教學手段補充現代化教學的不足
[關鍵詞]:初中語文、語言表達、表情、肢體動作
隨著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投影機、幻燈機、電腦、多媒體逐步被引入現代的課堂教學,課堂教學也因為這些高科技的佔領而變得豐富多彩。的確,多媒體教學,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視覺、聽覺,激發學生多種感官功能,實現了多種感官的有機結合,從而使知識能打破空間,時間的限制,多層次、多角度、直觀形象地展示於學生面前,最大限度調動學生,活躍課堂氣氛,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但是,是否在運用多媒教學後,就可以丟棄了我們教師的傳統教學手段呢?答案是否定的。不妨細心審視一下,許多成功的課堂教學案例,有哪一節不是因為有了教師的激情演出,才獲得滿堂彩的。
一堂生動的語文課如一支動人的樂曲,一起調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勝,一曲終了餘音繞梁。語文教學要達到這樣美好的境界,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個性化的語言、生動的表情和豐富的肢體語言教育和感染學生,需要我們放下老師的架子,親近學生,接觸學生,了解學生心中的喜好,把握他們的性格,向學生敞開心扉,展觀自我,共同營造一種和諧的氣氛。
一、語言表達
1、多記憶名言佳句、格言、俗語,甚至是歇後語之類的,在引述的時候要做到准確、鮮明、生動,這類語言在浩繁的古文詩詞里多的是,只要我們用心去記,或者手上備有第一手資料,隨用隨翻,在平時多看多記的基礎上,到了備課上課時自然脫口而出,例如於漪老師在上朱自清先生的《春》時,引用了杜甫、王安石寫春的佳句,一下子就為課堂增色不少。又如我在上《人的高貴在於靈魂》這課時,課前准備採用了很多種導入的方式,效果總是不好,為了和學生解釋靈魂這個詞的意義,話題甚至涉及到了鬼神這類虛無的東西,也沒辦法讓學生明白,後來我用了愛因斯坦說過的一句話:一個人對社會的價值,首先取決於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動對增進人類有多大作用。把思想和靈魂聯系起來,學生很快就接受了,順理成章的也就進入了課文的教學。一些民間諺語更具形象性,趣味性,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在教《看雲識天氣》這一課時,如果老師課前布置學生回去搜集有關天氣的民間諺語而在上課時又能適時的引述,如東虹轟轟西虹雨朝霞行萬里,晚霞不出門等跟天氣有關的諺語,那課堂氣氛絕對是活躍的。
2、多用比喻、擬人、誇張等修辭手法,使語言表達生動、形象,而且富有吸引力。確切的比喻能使學生更好地接受,理解教師的意圖,恰當的誇張能給課堂帶來詼諧幽默氣氛,幽默風趣的語言可以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容易形成快樂的學習環境。原蘇聯教育家米斯特洛夫說過: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助手。我們雖然不是教育家,但至少也應該是培養這些家的中學教師。教學語言所用的修辭應以通俗易懂為好,幽默語言的運用要以健康有益為標准,注意這方面的甄別,是為了維護教師的形象和避免對學生造成負面影響。
3、多注意感情語調的變化,課堂語言要充滿激情,多變的語調是語言感情充沛的重要條件,語調包含速度、重音、升降、停頓四大要素。速度指語氣表達的快慢;重音是根據表情達意的需要,在某個字、詞、片語或某句話上加大音量,起突出、區別、強調的作用;升降是指語調的抑揚頓挫,可以表達豐富的感情,停頓是句子當中、句子之間、層次之間、段落之間的間歇。停頓把一句話分成了幾個小片斷。正確運用語調,可以使語氣抑揚頓挫、起伏跌宕,有一種和諧悅耳動聽的音樂美。清楚、准確、精練、生動的課堂教學語言可以高效率的傳遞正確的知識信息,可以有效地調控教學過程,收到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與此由時,教師的語言還應該使學生感到親切熱情,禮貌文雅,富有哲理,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得到美的享受。
二、課堂表情
課堂表情也就是臉部表情,它是神奇的指揮棒,它能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歐文·戈夫曼認為,一個人可以停止說話,但是他不能停止身體習慣性動作的傳播。明確、精練的手勢有助於描述復雜的事物,表達深層的情感,使知識的傳授、師生的交流在一種融洽、和諧的氛圍中進行,並能激發學生的相關情感體驗,引起情感共鳴。
1、教師表情愉快,生動靈活地傳授知識
學生對老師往往有一種畏怯心理,如果教師還總是板著臉上課,那學生的心裡也一定很沉重,最終將導致課堂氣氛過於壓抑,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久而久之課堂就變成了老師的一言堂,自然也不可能取得良好的課堂效果。所以,教師在課堂上的表情應該是愉快和自信的,學生會在教師這樣的表情里領悟到那善意的批評和親切的情感。課堂教學就會在師生之間以平等、民主、和諧的交往方式進行,從而增強了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心情愉悅地獲取知識和技能。
記得一節語文課上,當我自以為很簡單的一個提問卻沒有一個學生舉手回答時,我不禁皺起了眉頭,用疑惑的目光搜索著學生的表現,突然坐在最前面的一個女生眼睛一眨不眨地望著我,悄悄地用兩個食指把嘴角邊的肌肉往上一托,給了我一個微笑的暗示。我恍然大悟,會意地向她點點頭,繼而面帶微笑地環視著正在思考的學生,一陣耐心的等待後,終於一雙雙小手慢慢地舉起來微笑架起了我與學生交流的橋梁,開啟了心靈和思維的碰撞,如同陰暗的屋子裡射進一縷陽光,我的課堂又煥發出了生命的光彩。
2、關注學生表情,及時捕捉反饋信息
課堂教學是師生主體間的交流活動。教師既要輸出知識信息,又要從學生那裡得到反饋信息,而反饋信息主要是從學生的課堂表情中獲得的。
前蘇聯教育家贊科夫說過:對一個有觀察力的教師來說,學生的歡樂、驚奇、疑惑、受窘和其它內心活動的最細微的表現,都逃不過他的眼睛。每次講完一個知識點或提出問題後,我都會留心學生的表情,當發現有的學生一臉茫然時,我會詢問他是否有疑惑;講課的過程中,我時而會搞個小小的突然襲擊,叫起那個看似神情呆滯的學生,微笑著要求他重復我的問題;當有學生悄悄做小動作時,我會很自然地輕輕地走到他身邊,用手摸摸他的頭提醒他;當有學生在交頭接耳,我會有意識地提高或降低講課的聲音,讓他感受到自己行為的不和諧。
3、課堂表情是師生溝通的紐帶
課堂表情不僅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更重要的是架起了師生間心靈溝通的橋梁,成就了師生間的信任和尊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追求高效的課堂就要求教師必須運用自己的教育智慧,精心打造自己的課堂表情,用表情去感染和激勵學生。課堂中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學習狀況,善於發現學生的積極的一面,並及時報以贊許的微笑、投去欣賞性的目光。愉悅、自信的課堂表情看起來微不足道,體現的卻是教師對學生由衷的關愛情懷,是對學生獨特的個性心理和情感體驗的尊重,有利於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激發起他們的學習的興趣。我教的班裡有個多動的男孩,上課時經常開小差,每次注意到他時,他不是在低頭做小動作就是下位撿東西。我常常因他而暫停講課,默默注視他一會兒,他才有所發現。我找他談話,他總說自己控制不住自己。於是,我和他約定:上課時盡量看著老師,老師會用眼睛提醒你。就這樣,我每次上課都會在開始、中間提問以及最後小結時為他送去善意的目光。由開始的找不到目光到慌慌忙忙游離過來的眼神再到最後靜靜等待提醒的一雙明亮的眼睛,成功的喜悅溢滿心頭,我們的約定一次次減少。
三、肢體動作
肢體動作又稱身體語言,是指經由身體的各種動作,從而代替語言藉以達到表情達意的溝通目的。廣義言之,肢體語言也包括前述之面部表情在內;狹義言之,肢體語言只包括身體與四肢所表達的意義。談到由肢體表達情緒時,我們自然會想到很多慣用動作的含義。諸如鼓掌表示興奮,頓足代表生氣,搓手錶示焦慮,垂頭代表沮喪,攤手錶示無奈,捶胸代表痛苦。當事人以此等肢體活動表達情緒,別人也可由之辯識出當事人用其肢體所表達的心境。教師若能在課堂教學中適時運用正確的肢體語言,必將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1、善用手勢
形象、生動、活潑的手勢是課堂有聲語言的輔助手段,教師講課時附以適當的手勢不僅可以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引起學生的注意,還可以增加課堂的感染力,加強老師說話的力度。例如教師在向學生提問時,可以不說請舉手,而是自己做個舉手的動作,這時學生就領會的舉起手來;在請學生回答問題時,可以不說請某某說,而是把手伸在所要請的學生面前,手心向上抬起做出熱情邀請的動作,學生會會意並樂意站起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當學生能正確回答問題時,教師伸出大拇指,表示稱贊,或鼓掌表揚;當學生回答錯時,教師溫和地摸著學生的頭,跟他說:好好努力,下次你一定行。 來鼓勵學生等,這種種手勢給學生的感受是無聲勝有聲的,使學生倍加感動,從而激起表現的慾望。
2、善用姿態
初中學生年齡雖小,但模仿能力強,易感化,教師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都在不經意間影響著他們。教師良好的姿態不僅能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視覺感受,還能使學生心情愉悅,學習熱情高漲,起到表率、潛移默化的作用。例如講《安塞腰鼓》一文時,我首先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在此基礎上我模仿腰鼓的舞姿,讓學生模擬隆隆隆豪壯雄渾的鼓聲,擺動頭顱,凸顯閃射的瞳仁,擺開雙腿蹦跳,如亂蛙一般學生被我舞動的身姿所吸引,彷彿進入了北方黃土高原壯闊、火烈的舞蹈氛圍中,學生學習的興趣被激發起來,精神也變得高度亢奮了。我因勢利導,布置了一些問題讓學生討論,整個課堂氣氛融洽。可見,在語文課上,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或角色扮演的需要,做出相應的姿態,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個性化的語言、生動的表情和豐富的肢體語言教育和感染學生,不僅需要我們放下老師的架子,親近學生,接觸學生,了解學生心中的喜好,把握他們的性格,向學生敞開心扉,展觀自我,共同營造一種和諧的氣氛,還需要教師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多觀看各種戲劇表演,學習藝術家演繹人物的手段和方法,反過來幫助我們理解文章,把握故事,小說的人物形象性格,捕捉人物的內心世界,以便在上課時表演得更加到位,講得更加生動。
在多媒體教學飛速發展的今天,不可否認這種教學手段的方便、快捷、直觀。但也不能抹殺我們長期積累下來的傳統課堂教學方法。希望這兩者能互相輔助、互相補充,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生機,開辟出新時代課堂教學的新天地。《多媒體教學的利弊》 人教版教學總結 20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