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信息教育與語文教學結合的意義

信息教育與語文教學結合的意義

發布時間:2021-02-02 01:23:57

1. 信息技術課程與語文學科整合的內涵是什麼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來廣泛運用以自及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深入,對傳統的課程理念、課程內容以及教學方法正在產生深刻地變革,從以教師為中心的講解傳授的進程轉變為探索發展、自主學習、協商討論、意義建構等以學生為主題的進程。我們一定要積極探索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最合理方式方法,為加快實現教育信息化做出努力。

2. 如何發揮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如何發揮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作為一名教師,擔負著培養未來人才的重任。面對學生一張張臉龐,就會忍不住思考維系著他們未來的是什麼。我們知道他們比其長輩擁有更多機遇,但是同時,他們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識和面對更激烈的挑戰,要想培養出符合時代需求,具備較強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下一代,就要更新舊的教育觀念,全面推行素質教育。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以計算機為基礎的多媒體教學技術已進入教育領域,正在成為愈來愈有效的教學手段。正因為如此,將英特爾未來教育的理念應用於課堂內的教與學的活動中應該說是水到渠成。基於英特爾未來教育的小學語文教學的研究是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進行整合,以語文學習為載體,把信息技術作為工具和手段滲透到語文教學之中,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功效,培養學生綜合性的學習能力。就此,我想談談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一、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個體力求深入地認識某種事物或樂於參與某種活動的一種積極的意識傾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思維活動是建立在濃厚的興趣和豐富的情感基礎上的。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願。」。所以,要讓學生自覺自主地學習,首先要喚起他們對學習對象的興趣,吸引他們進入學習的境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本提供的至多隻是一幅彩色的畫面,產生的視覺效果差,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而在信息技術參與下的語文教學則不然,它可以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使教學過程呈現出情景交融、形聲並茂、生動活潑的美景,不僅為學生提供認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學習中的疑難之處,再現情境,啟發學生對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使其思維向深層發展,給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

如在學習《秦兵馬俑》一課時,教師展示出《秦兵馬俑》的課件。讓學生盡情地觀賞著眼前各種姿態的兵馬俑,並且讓學生討論回答:「你看到了哪些兵馬俑?」這下,課堂氣氛馬上活躍起來。學生紛紛發言。這樣,讓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主動地感知理解了語言文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望廬山瀑布》這課時,可以利用課件出示瀑布壯觀的景象。配上豪壯的聲音,此情此景,激發學生思考,產生情感共鳴。而且能使課堂氣氛變得生動活潑,活躍了學生思維,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語文教學中,恰到好處的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不僅能夠順利的突破學習的重難點,還可以讓學生內心產生探索的慾望,情緒上受到感染,從而使他們輕松自如地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如果說語文課堂教學是一朵綻放的花蕾,那麼多媒體教學就是一片錦上添花的綠葉,二者相得益彰,互為一體,給學生創設了愉悅有趣的情境,使他們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成功的快樂。

二、,有利於拓展學生視野

小學生生活閱歷少、積累少,而且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對教學內容中涉及到的一些事物和現象學生無法看到,使問題很難解決。隨著網路技術的普及,學生接觸語文的渠道進一步拓寬,大量交互性很強、更新很快的語言和語言文化信息使廣大師生應接不暇。網上可共享的信息為語文的教育和師生的學習提供了豐富的圖文並茂、聲像俱全的文化資源。而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學生不再受到時間、空間和地域的限制,通過計算機網路拓展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師生可以在任意時間、任意地點檢索、閱讀各類書籍,可以從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獲取到更新的信息和資料。如,學習《有趣的發現》,從海島上昆蟲翅膀的有趣特點,引導學生上網收集有關適者生存的實例。學生結合網上的資料和個人感受,在小組內討論交流。由此而來,學生獲得大量豐富的知識,這樣既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豐富了表像,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也增強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從而優化了課堂教學效果。又如在學習《橋》這一課時,由於我們所處的環境因素,大多數學生對此都不太熟悉,所以可以讓學生上網查找有關於祖國一些著名大橋的圖文資料進行閱讀學習。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橋梁的認識,又開拓了學生的視野,陶冶了學生的情操,,也增強了學生對祖國美好明天的憧憬,培養和發展了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對其課程進行學習和拓展的探討能力。

三、有利於啟迪學生創新思維

傳統的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式」教學方式,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自主學習空間萎縮,缺乏活力。教出來的學生就好比算盤珠子,撥一撥,動一動,原本聰靈的個性必被扼殺。這樣的學生怎能適應信息化、數字化的時代,怎能成為時代的弄潮兒?作為創新教學的嘗試,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教學中摒棄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網路環境下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參與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現代信息技術集音、像、動畫於一體,生動形象,在吸引學生注意與創設教學情境方面,具有其他教學手段所不可比擬的優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能動能靜、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如教《貓》一課時,教師適時提出了兩個問題:1、小貓的淘氣表現在什麼地方?2、大貓的古怪表現在什麼地方?這兩個問題綜合、集中、覆蓋面大。教師以這兩個問題為憑借,指導學生探究性學習。教師播放介紹貓的影片,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解決問題的軌道上來。看完影片後,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就能容易的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這樣既能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快樂,又能使學生從中領悟到有效的學習方法。通過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歸納總結,使整堂課處於情景交融的狀態,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型」學習變為「主動型」學習。因此,我們應該努力發揮其特長,利用信息技術優化閱讀教學,以增強教學的趣味性、主動性、實效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早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而運用信息技術,更能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參與機會和參與行為。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有利於突破教學重難點

學生在學習不同單元時,會遇到不同的重難點。如何指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好的掌握重點,化解難點呢?計算機輔助教學進入課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尤其是計算機能進行動態的演示,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這個特點可處理其他教學手段難以處理的問題,並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增強他們的直觀印象,為教師化解教學難點、突破教學重點、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效果提供了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要真正做到在課堂教學的「優化」,首要要從教學方案的設計與實施切入,著力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學重點難點及信息量的把握。在突出重點和難點的時候,可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製作成幻燈片。根據教學所需,在學生自讀、討論的基礎上,教師歸納並使用幻燈,讓學生溫故而知新,激發探求新知興趣,增強記憶。如在學習英雄董存瑞舍時,我用剪輯的電影資料,再現了董存瑞手托炸葯包捨身炸碉堡的壯烈場面:這一震撼人心、可歌可泣的場面深深打動了每一個學生的心,他們真切體會到董存瑞的英勇豪邁精神,深化了感情,突破了難點,突出了中心。

綜上所述,網路環境這種基於計算機、多媒體、超文本、超媒體技術的「數字化學習環境」,它拓展了教學內容,提供了多種信息呈現方式,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突出了資源共享,實現了人機友好交互,能更好的滿足不同學習者的需求,對優化語文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3. 談談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能夠發揮哪些作用

現代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它可使課文的語言材料變成可感的聲音,為學生的朗讀激發豐富的情感;它可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它可擴大獲取信息量,改善語文學習環境;它可為學生提供創新思維的感性材料和空間,給學生思維創新帶來無限的空間。
[關鍵詞] 現代信息技術;語文教學;影響
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顯示出它強大的生命力,許多教師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取得了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效果。我結合在語文教學中對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談談現代信息技術對語文教學的影響:
一、利用現代技術能激發學生興趣 ,有利於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從心理學角度看,引起人們無意注意的條件有以下幾個:刺激物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刺激物的活動和變化等。現代信息技術能把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情境直觀形象逼真地展現出來,能把學生的非注意力因素集中起來,能使學生從聽覺、視覺上去領略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情景,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豐碑》時,展示電影《長征》中紅軍過雪山的場景片段,讓學生在較短時間內理解雪山環境的惡劣,紅軍對黨的事業的忠誠以及堅定的信念。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把遙遠的歷史拉近,把抽象的文字描述變成可視實物圖畫,既增設了情境,也化解了課文重難點,不少學生還對長征發生了濃厚的興趣。
二、現代技術能為學生朗讀激發豐富的情感。
朗讀是書面語言的有聲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鳴的作用。運用傳統的教學手段指導朗讀,在情感的調動、情境的營造、意境的復現都難以調動學生入情入境。現代技術能使課文的語言材料變成可感的聲音,讓課文中的語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滲透到學生心裡去,從而使學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如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時,我利用電教媒體,給學生創設一種特定的教學情境,學生一邊聽著優美的音樂,一邊欣賞著美麗而富饒的西沙群島,在教師范讀的引導下,學生被帶進了富饒的西沙群島,並產生了如置身其中的感覺,從而萌發了"我要讀"的強烈慾望。又如在教學《雨點》時,我利用現代技術對關鍵詞語進行閃爍、變色等技巧處理並展示出相應的畫面,學生反復品讀,從而提高朗讀能力。
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交互性,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傳統教學過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師主宰:從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教學步驟,甚至學生做的練習都是教師事先安排好的,學生只能被動地參與這個過程。而在現代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交互性,學生則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所要學習的內容和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學生在這種互動式教學環境中有了主動參與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聽從教師的擺布,學生被動接受。按照認識學習理論的觀點,人的認識不是外部刺激直接給予的,而是外部刺激與人的內部心理過程相互作用的產物。為了有效認知,外部刺激是需要的,但起決定作用的還是人的內部心理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題,必須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才能獲得有效認知。現代信息技術的交互性所提供的種種主動參與活動就為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的發揮創造了良好條件,從而使學生能真正體現出學習的主體作用。
四、利用網上資源,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新的課程標准要求教師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能力。而以高科技為支撐的信息技術,它打破了傳統的時空界限,也徹底改變著人們的認知方式、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網路使知識和信息的傳播和獲得更加容易,學生和老師獲得新知識的機會是平等的,網路也使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成長為具有獨立意識的行為主體。據資料顯示,新時代的青少年最喜歡網路。對此,我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興趣,提出一些研究性學習課程,然後根據課題要求學生搜集相應的資料。如在開展「小鳥,飛向何方?」的一次活動中,提前把學生分成六個小組,要求他們從網路上搜集本地區鳥的種類、數量以及相應的保護區,並要求各組選定一種需要保護的小鳥,然後去查閱有關資料,介紹這種鳥,說明保護它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再寫一份保護小鳥的建議書。最後,班裡幾乎人人都寫出了一份調查報告。上課交流時,有理有據,氣氛特別熱烈。通過這種形式幫助學生積累了許多研究性學習的資料,真正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能力。
五、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擴大獲取信息量,改善語文學習環境
實驗心理學家赤瑞特拉的心理實驗表明:人類獲取信息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3.5%來自嗅覺,1.5%來自觸覺,1%來自味覺。現代信息技術既能看得見,又能聽得見,還能用手操作。這樣通過多種感官的刺激所獲取的信息量,比單一地聽教師講課強得多,且網上信息繁多,可以有效擴大學生知識面。只要教師引導得法,是有利於學生閱讀面的拓寬,作文素材的積累的,也有利於培養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同時,這也能有效改善語文學習環境。傳統的語文學習環境,僅僅局限於課堂內,對學生缺少適當的示範和練習機會,不利於培養學生運用課堂以外的語言表達,而現代技術教學手段能夠彌補這一缺陷,它可以創設情境,從而擴大了學生語文學習環境,提高了教學效果。
六、現代信息技術可為思維創新帶來無限的空間。
語文教學的任務之一就是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因此,課堂教學要盡可能為學生提供展開豐富想像的機會,以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在教學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把課堂時空還給學生,給學生提供創新思維的感性材料和空間,喚起學生的興趣,萌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如在教學《月光曲》的過程中,播放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讓學生自己想像,聽後,學生都談了自己的所想像的畫面和感受。學生的想像非常豐富,讓我也受到了很大啟發。
七、巧用電子信箱使個別教學成為可能,有助於班級管理。
學生是明顯存在差異的,我們應該承認這個事實。教師有責任義務幫助他們,做好個別輔導。由於種種原因,個別輔導並不么容易進行,而我們可以利用電子信箱能突破時空限制的優勢,為師生交流提供便捷的途徑,從而使個別輔導變得格外方便。如果學生有什麼疑問,可以直接以郵件的形式將問題發送給教師,使個別輔導有針對性。同時,電子信箱也成為我與學生交流的重要形式,學生經常會把自己的心裡話以電子郵件的形式告訴我,這讓我走進了學生的心靈。我們經常針對班級管理問題展開討論,同學們總是以郵件的形式為班級管理出謀劃策,由於班級管理體現了民主性,在學校的各種活動中同學們總是表現出色。
現代信息技術在當今語文教學中發揮了重要的輔助作用,但它不是萬能的 。對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能一味追求感官的刺激,而應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課件製作和運用要注意靈活性,要以是否有利於優化教學過程,是否有利於豐富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為出發點,否則就會畫蛇添足、弄巧成拙。

4. 談談在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有何作用

一、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個體力求深入地認識某種事物或樂於參與某種活動的一種積極的意識傾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思維活動是建立在濃厚的興趣和豐富的情感基礎上的。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願。」。所以,要讓學生自覺自主地學習,首先要喚起他們對學習對象的興趣,吸引他們進入學習的境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本提供的至多隻是一幅彩色的畫面,產生的視覺效果差,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而在信息技術參與下的語文教學則不然,它可以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使教學過程呈現出情景交融、形聲並茂、生動活潑的美景,不僅為學生提供認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學習中的疑難之處,再現情境,啟發學生對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使其思維向深層發展,給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
如在學習《秦兵馬俑》一課時,教師展示出《秦兵馬俑》的課件。讓學生盡情地觀賞著眼前各種姿態的兵馬俑,並且讓學生討論回答:「你看到了哪些兵馬俑?」這下,課堂氣氛馬上活躍起來。學生紛紛發言。這樣,讓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主動地感知理解了語言文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望廬山瀑布》這課時,可以利用課件出示瀑布壯觀的景象。配上豪壯的聲音,此情此景,激發學生思考,產生情感共鳴。而且能使課堂氣氛變得生動活潑,活躍了學生思維,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語文教學中,恰到好處的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不僅能夠順利的突破學習的重難點,還可以讓學生內心產生探索的慾望,情緒上受到感染,從而使他們輕松自如地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如果說語文課堂教學是一朵綻放的花蕾,那麼多媒體教學就是一片錦上添花的綠葉,二者相得益彰,互為一體,給學生創設了愉悅有趣的情境,使他們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成功的快樂。
二、,有利於拓展學生視野
小學生生活閱歷少、積累少,而且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對教學內容中涉及到的一些事物和現象學生無法看到,使問題很難解決。隨著網路技術的普及,學生接觸語文的渠道進一步拓寬,大量交互性很強、更新很快的語言和語言文化信息使廣大師生應接不暇。網上可共享的信息為語文的教育和師生的學習提供了豐富的圖文並茂、聲像俱全的文化資源。而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學生不再受到時間、空間和地域的限制,通過計算機網路拓展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師生可以在任意時間、任意地點檢索、閱讀各類書籍,可以從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獲取到更新的信息和資料。如,學習《有趣的發現》,從海島上昆蟲翅膀的有趣特點,引導學生上網收集有關適者生存的實例。學生結合網上的資料和個人感受,在小組內討論交流。由此而來,學生獲得大量豐富的知識,這樣既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豐富了表像,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也增強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從而優化了課堂教學效果。又如在學習《橋》這一課時,由於我們所處的環境因素,大多數學生對此都不太熟悉,所以可以讓學生上網查找有關於祖國一些著名大橋的圖文資料進行閱讀學習。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橋梁的認識,又開拓了學生的視野,陶冶了學生的情操,,也增強了學生對祖國美好明天的憧憬,培養和發展了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對其課程進行學習和拓展的探討能力。
三、有利於啟迪學生創新思維
傳統的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式」教學方式,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自主學習空間萎縮,缺乏活力。教出來的學生就好比算盤珠子,撥一撥,動一動,原本聰靈的個性必被扼殺。這樣的學生怎能適應信息化、數字化的時代,怎能成為時代的弄潮兒?作為創新教學的嘗試,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教學中摒棄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網路環境下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參與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現代信息技術集音、像、動畫於一體,生動形象,在吸引學生注意與創設教學情境方面,具有其他教學手段所不可比擬的優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能動能靜、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如教《貓》一課時,教師適時提出了兩個問題:1、小貓的淘氣表現在什麼地方?2、大貓的古怪表現在什麼地方?這兩個問題綜合、集中、覆蓋面大。教師以這兩個問題為憑借,指導學生探究性學習。教師播放介紹貓的影片,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解決問題的軌道上來。看完影片後,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就能容易的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這樣既能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快樂,又能使學生從中領悟到有效的學習方法。通過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歸納總結,使整堂課處於情景交融的狀態,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型」學習變為「主動型」學習。因此,我們應該努力發揮其特長,利用信息技術優化閱讀教學,以增強教學的趣味性、主動性、實效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早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而運用信息技術,更能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參與機會和參與行為。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有利於突破教學重難點
學生在學習不同單元時,會遇到不同的重難點。如何指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好的掌握重點,化解難點呢?計算機輔助教學進入課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尤其是計算機能進行動態的演示,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這個特點可處理其他教學手段難以處理的問題,並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增強他們的直觀印象,為教師化解教學難點、突破教學重點、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效果提供了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要真正做到在課堂教學的「優化」,首要要從教學方案的設計與實施切入,著力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學重點難點及信息量的把握。在突出重點和難點的時候,可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製作成幻燈片。根據教學所需,在學生自讀、討論的基礎上,教師歸納並使用幻燈,讓學生溫故而知新,激發探求新知興趣,增強記憶。如在學習英雄董存瑞舍時,我用剪輯的電影資料,再現了董存瑞手托炸葯包捨身炸碉堡的壯烈場面:這一震撼人心、可歌可泣的場面深深打動了每一個學生的心,他們真切體會到董存瑞的英勇豪邁精神,深化了感情,突破了難點,突出了中心。
綜上所述,網路環境這種基於計算機、多媒體、超文本、超媒體技術的「數字化學習環境」,它拓展了教學內容,提供了多種信息呈現方式,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突出了資源共享,實現了人機友好交互,能更好的滿足不同學習者的需求,對優化語文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5. 信息技術給語文課堂教學帶來了什麼好處

信息技術在語文課堂中發揮的作用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提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應該是怎樣的課堂?我認為新課標下的語文課是充滿生命的活力的,充滿了人文關懷,探索知識魅力的課堂。如今利用信息技術,探索網路環境下的研究性語文學習已被應用在教學中,它對實施教學目標,整體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加快教改步伐,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那麼,我就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來談談信息技術在語文課堂中發揮的作用:
一、利用信息技術,有利於學生收集材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在語文課堂中發揮的作用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提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應該是怎樣的課堂?我認為新課標下的語文課是充滿生命的活力的,充滿了人文關懷,探索知識魅力的課堂。如今利用信息技術,探索網路環境下的研究性語文學習已被應用在教學中,它對實施教學目標,整體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加快教改步伐,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那麼,我就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來談談信息技術在語文課堂中發揮的作用:
一、利用信息技術,有利於學生收集材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網路環境下的語文學習,其內容具有生成性和發展性的特點。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需要廣泛的涉獵學科知識,這個問題電腦便能幫你解決。電腦不但能儲存大量的語言文字材料,還可以隨時檢索和顯示,利用信息平台,我們可以輕松自如的得到我們所需要的信息,用現代教育手段搜集語文資料,能使學生有機會接觸到現代信息,領略到先進與文明的結晶,拓寬學生思路,開闊眼界,促使他們主動、生動、活潑地發展,激發他們積極向上的人生情趣。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而運用多媒體能夠給學生營造一個自主遨遊的遐想的空間,學生樂於學習,當老師提出問題後,他們也樂於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與大家交流。 例如我在講《觸摸春天》一課中有這樣一個環節:當教師在大屏幕上出示一隻美麗的蝴蝶,然後提問蝴蝶在盲女孩的手中撲閃時,她在想什麼?此時,學生看著畫面,有的凝神靜思,有的眉頭緊蹙,有的輕輕地翻看著書、交頭接耳„„在課件創造的靜的磁場中,我們彷彿感受到了學生心靈的震動、思維的閃光、智慧的火花在擦燃。此時多媒體的使用,給了學生一個充分自主遨遊的遐想的空間。

6. 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能夠發揮哪些作用

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事先的備課上、聽覺感官;為",產生積極的情緒與愉悅的心情、分析得深入透徹,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渲染氣氛,二十世紀人類科學技術的最偉大的成果之一——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網路技術被引入教育教學過程。它以其鮮明的教學特點。事實證明,由前台的",即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南宋朱熹也指出:"轉為後台的",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到 ",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學生的閱讀對象不僅有文字和圖片、大量的視頻資料,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成為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學習興趣的作用是巨大的、鞏固和運用,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課堂上圈劃重點,靈活地運用電教媒體,而是具有主動性的人;著名教育學家皮亞傑則說"、演示、存儲。 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 ",製造氛圍、理解;導演",學習的基本過程是學生感知、背誦;後台",而且有大量的有聲讀物,完成從"導演",形象生動的情境、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氛圍中愉快而自覺主動地學習,恰當地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是創設情境的最佳途徑,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了條件,組織學生深入到學習過程中去思考探究、大量的動畫、主動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的主動建構者,轉化教師的角色,豐富的教學資源; 的角色轉變。",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性; 的活動空間轉變:"。學生對語文越感興趣;教人未見趣,必不樂學,孔子說。教師在講台上講述,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為學生提供豐富有序的學習材料,創設教學需要的特定情境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基本的教學方法。信息化教育環境下,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與語文學習能力密切聯系,為教學創造了優異條件;演員"。心理學研究表明、主動性,作為課堂教學評價的重要標准,這種以應試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方式,積極主動地去學習。 一,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由此教師較好地完成從"。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 ;到"。 二;演",讓學生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積極性,這就要求教師深入鑽研教材。現代教育技術使學生喜聞樂見,處於愉快的教學情境之中,變"。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技術基礎;教學方法;;前台"傳遞式",不再以教師是否能夠把教材講解得清楚明白;導",最大的弊端是扼殺了兒童的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 情境教學是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心理發展特徵; 研究表明,促進各種智力因素的發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他的活動受興趣的支配;兒童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示範,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求知識的慾望愈加強烈。教師適時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刺激學生的視覺,課後反復抄寫,學生相應地吸收,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根本變化,便會引起大腦皮層的興奮。在教與學的關繫上,提高學習積極性、為學生創設最佳學習情境中去,使他們更加興奮、記憶。 信息化教育環境下,當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創設教學情境,也不是被動的接受環境刺激;演員"。 學生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的培養與養成。學校校園網的建立發揮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可見興趣在學習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極其重要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也不斷提高,語文能力也就越好

7. 談談信息技術的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何作用

一、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個體力求深入地認識某種事物或樂於參與某種活動的一種積極的意識傾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思維活動是建立在濃厚的興趣和豐富的情感基礎上的。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願。」。所以,要讓學生自覺自主地學習,首先要喚起他們對學習對象的興趣,吸引他們進入學習的境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本提供的至多隻是一幅彩色的畫面,產生的視覺效果差,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而在信息技術參與下的語文教學則不然,它可以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使教學過程呈現出情景交融、形聲並茂、生動活潑的美景,不僅為學生提供認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學習中的疑難之處,再現情境,啟發學生對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使其思維向深層發展,給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

如在學習《秦兵馬俑》一課時,教師展示出《秦兵馬俑》的課件。讓學生盡情地觀賞著眼前各種姿態的兵馬俑,並且讓學生討論回答:「你看到了哪些兵馬俑?」這下,課堂氣氛馬上活躍起來。學生紛紛發言。這樣,讓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主動地感知理解了語言文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望廬山瀑布》這課時,可以利用課件出示瀑布壯觀的景象。配上豪壯的聲音,此情此景,激發學生思考,產生情感共鳴。而且能使課堂氣氛變得生動活潑,活躍了學生思維,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語文教學中,恰到好處的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不僅能夠順利的突破學習的重難點,還可以讓學生內心產生探索的慾望,情緒上受到感染,從而使他們輕松自如地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如果說語文課堂教學是一朵綻放的花蕾,那麼多媒體教學就是一片錦上添花的綠葉,二者相得益彰,互為一體,給學生創設了愉悅有趣的情境,使他們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成功的快樂。
二、,有利於拓展學生視野
小學生生活閱歷少、積累少,而且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對教學內容中涉及到的一些事物和現象學生無法看到,使問題很難解決。隨著網路技術的普及,學生接觸語文的渠道進一步拓寬,大量交互性很強、更新很快的語言和語言文化信息使廣大師生應接不暇。網上可共享的信息為語文的教育和師生的學習提供了豐富的圖文並茂、聲像俱全的文化資源。而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學生不再受到時間、空間和地域的限制,通過計算機網路拓展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師生可以在任意時間、任意地點檢索、閱讀各類書籍,可以從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獲取到更新的信息和資料。如,學習《有趣的發現》,從海島上昆蟲翅膀的有趣特點,引導學生上網收集有關適者生存的實例。學生結合網上的資料和個人感受,在小組內討論交流。由此而來,學生獲得大量豐富的知識,這樣既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豐富了表像,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也增強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從而優化了課堂教學效果。又如在學習《橋》這一課時,由於我們所處的環境因素,大多數學生對此都不太熟悉,所以可以讓學生上網查找有關於祖國一些著名大橋的圖文資料進行閱讀學習。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橋梁的認識,又開拓了學生的視野,陶冶了學生的情操,,也增強了學生對祖國美好明天的憧憬,培養和發展了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對其課程進行學習和拓展的探討能力。
三、有利於啟迪學生創新思維
傳統的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式」教學方式,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自主學習空間萎縮,缺乏活力。教出來的學生就好比算盤珠子,撥一撥,動一動,原本聰靈的個性必被扼殺。這樣的學生怎能適應信息化、數字化的時代,怎能成為時代的弄潮兒?作為創新教學的嘗試,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教學中摒棄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網路環境下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參與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現代信息技術集音、像、動畫於一體,生動形象,在吸引學生注意與創設教學情境方面,具有其他教學手段所不可比擬的優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能動能靜、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如教《貓》一課時,教師適時提出了兩個問題:1、小貓的淘氣表現在什麼地方?2、大貓的古怪表現在什麼地方?這兩個問題綜合、集中、覆蓋面大。教師以這兩個問題為憑借,指導學生探究性學習。教師播放介紹貓的影片,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解決問題的軌道上來。看完影片後,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就能容易的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這樣既能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快樂,又能使學生從中領悟到有效的學習方法。通過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歸納總結,使整堂課處於情景交融的狀態,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型」學習變為「主動型」學習。因此,我們應該努力發揮其特長,利用信息技術優化閱讀教學,以增強教學的趣味性、主動性、實效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早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而運用信息技術,更能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參與機會和參與行為。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有利於突破教學重難點
學生在學習不同單元時,會遇到不同的重難點。如何指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好的掌握重點,化解難點呢?計算機輔助教學進入課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尤其是計算機能進行動態的演示,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這個特點可處理其他教學手段難以處理的問題,並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增強他們的直觀印象,為教師化解教學難點、突破教學重點、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效果提供了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要真正做到在課堂教學的「優化」,首要要從教學方案的設計與實施切入,著力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學重點難點及信息量的把握。在突出重點和難點的時候,可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製作成幻燈片。根據教學所需,在學生自讀、討論的基礎上,教師歸納並使用幻燈,讓學生溫故而知新,激發探求新知興趣,增強記憶。如在學習英雄董存瑞舍時,我用剪輯的電影資料,再現了董存瑞手托炸葯包捨身炸碉堡的壯烈場面:這一震撼人心、可歌可泣的場面深深打動了每一個學生的心,他們真切體會到董存瑞的英勇豪邁精神,深化了感情,突破了難點,突出了中心。
綜上所述,網路環境這種基於計算機、多媒體、超文本、超媒體技術的「數字化學習環境」,它拓展了教學內容,提供了多種信息呈現方式,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突出了資源共享,實現了人機友好交互,能更好的滿足不同學習者的需求,對優化語文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8. 信息技術怎樣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有什麼作用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已經進入了信息技術廣泛運用的時代.目前,我國已經進入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改革年代.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進,要求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而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關鍵,是信息技術課程和其他學科雙贏的一種教學模式.本文對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目標和主要任務,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地位的體現,以及課程整合的方式方法作了思考與探索.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程整合教學方式方法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以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成為拓展人類能力的創造性工具.為了適應這個發展趨勢,我國已經確定在中小學中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同時要加強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的整合.「課程整合」對於一名信息技術教師來說是經常要面對的最實際的問題,在教學工作中經常要和同行一起討論把信息技術運用到其他的課程中,信息技術給其他課程帶來什麼?回答是肯定的,思路的拓寬,知識面的拓寬,教學方法的改變等等.那麼,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目標和主要任務是什麼?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重點是什麼?在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中,尤其在課堂教學中的整合,信息技術扮演怎樣的角色?怎樣才能使信息技術的學習更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弄清這些問題對於我們教師的實際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目標和主要任務
信息技術拓寬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圍,極大地豐富了信息資源,為個性化、自主及互動式的學習提供了實施的舞台,使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得以進行,使終生教育、學習化社會的構想得以實現.信息技術不只是幫助教師傳授知識的手段,而是服務於他們學科教學的得心應手的教學媒體,是提高教育教學活動的效率、更好地進行素質教育的工具;對於學生來說,信息技術則是學習知識和提高技能的認知工具.
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措施,是將信息技術課程列入必修課程.信息技術課程的目標是「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

二、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學重點
我是這樣認為的信息技術這門課的前身是計算機教學,從計算機到信息技術的改變我覺得是一個突破和飛躍.從單機到聯機到網路的貫通必然對改變了信息技術課程目標的變化和發展,即從「計算機文化論」到「計算機工具論」,再到現在提出的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正是人類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認識的不斷提高.對於我們21世紀的學生來說,基本的「信息素養」應包括:
1.信息獲取的能力.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要求,主動地、有目的地去發現信息,並能通過各種媒體,如互聯網、書籍、報紙、電視等,或者自己親自調查、參觀等,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
2.信息分析的能力.能夠將豐富的獲取到的信息進行篩選鑒別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斷它的可信度,然後對認為真實有用的信息進行分類.
3.信息加工的能力.將不同渠道獲取的同一類信息進行綜合,結合自己原有的知識,重新整理組織、存儲,並能夠簡潔明了地傳遞給他人.
4.信息創新的能力.在信息加工的時候,通過歸納、綜合、抽象、聯想的思維活動,找出相關性、規律性的線索,或者能從表面現象分析出事物的根源,得出創新的信息.
5.信息利用的能力.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術或其他手段,分析、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各種實際問題.
6.協作意識和信息的交流能力.能夠通過互聯網等平台拓展自己的交流范圍,面向世界,開闊視野,並能利用信息技術加強與他人的聯系、協作.
三、課程整合的方式方法
課程整合應該分幾步走.
第一步,信息技術課程,信息技術作為學習的對象.信息技術課程作為一門專門的學科開設,主要學習信息技術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工具的使用.
然而,信息技術課程並不僅僅是簡單地為了學習信息技術本身而學習,還要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因此,同樣要按照課程整合的理念,把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工具,整合到實際任務中進行學習.比如:Microsoft
Word文字處理的學習就可以以完成一份班級小報的形式進行教學.Microsoft
access資料庫管理系統的學習就可以以完成通訊錄的形式進行教學等等,因為大家都知道生活中的知識要比課本中的知識豐富和精彩的多,學生們喜歡貼近生活,其效果可以說事半功倍.
第二步,與其他學科的整合,信息技術作為教學工具.學生在教師的組織下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信息技術完全為其他學科的教學服務.
目前,在中小學信息課的教學中普遍存在著這樣一種現象,好學生以為上信息課是在耽擱他們的學習時間,差點的學生以為信息課是休息課,是玩的課.所以就很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別談自主性學習.針對這一現象我在高中信息課的教學中是這樣做的,首先,根據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分析和處理,決定用什麼形式來呈現什麼教學內容,並以課件或網頁的形式呈現給學生.比如現在的學生要求更寬更廣的知識面,但從課本上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語文方面從作者的生平,寫作歷史的背景,文章的意境等多能用多媒體的形式去表現其效果不言而喻.數學方面通過直觀的線、面、圖形的運動會加深學生對幾何的理解,拓寬他們對解題的思路,枯燥的數學就活了起來.其他的課程就不用再說了……
我就以我上的一節信息課為例,淺淡一下我在整合方面的一些體會.
我講的這節課是利用搜索引擎在網上查找信息.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網路的基本知識,對Internet有了感性的認識,能對相關信息快速搜索,並能製作簡單網頁的基礎上學習的.考慮到大部分同學都會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我將這節課的重點放到了如何將找到的信息運用到日常的學習中,目的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的習慣,將網路信息技術作為輔助學習的工具,從這一方面整合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信息技術課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確立了「任務驅動」的教學原則.這個原則突出了「在做中學」的思想,將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與完成任務相結合.
針對學生平時的各科進度,有目的的選擇一些趣味性強、與各學科知識相關的內容,設置幾個任務,由學生自主學習,最終目的是利用信息技術,完成任務,擴充自己的資源庫.具體做法是如下.
1.設置任務:利用所學知識,搜索相關信息,擴充到自己的資源庫中.語文:關於錢鍾書先生和楊絳先生;物理:關於聲納的定位;化學:金屬對身體健康的作用;歷史:對陳獨秀的評價;地理:對黃河污染的研究.
2.完成方法: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有一兩名水平較高的同學,每個成員選擇一科,合理的運用所學知識,在網路上檢索信息,下載下來,最後由小組成員們一起將信息匯總,擴充到資源庫中,每小組在解決問題時,可以相互討論,相互研究,使學生積極協作,運用集體的力量來完成任務.
3.各組互相交換成果,互相點評.
4.老師總結點評:同學們都做得很好,找到的內容很新穎、豐富,極大的擴充了大家的
知識容量,豐富了學習網站的內容,由於時間的關系,很多同學還有大量的內容沒有添加到自己的網站,同學們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再找一些更多的相關內容,擴充到自己的資源庫中.
在組織的這節信息技術課程學習過程中,一方面,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指導,另一方面,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引導學生開展專題研究性學習上,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將信息技術與學科學習整合起來.在活動中鍛煉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創造性的自主發現和自主探索能力.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和個別化得到較大的體現,這樣的教學氛圍十分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同樣,教師通過整合的任務,發揮了自己的主導作用,以各種形式、多種手段幫助學生學習,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驅使他們自主的去學習.象這樣讓學生從解決實際問題出發,在處理信息、開展交流、相互合作的過程中掌握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同時鼓勵學生將所學的信息技術知識積極應用到實踐中.
第三步,研究型課程,信息技術作為學習工具.學生作為積極主動的學習者,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獲取信息、交流信息,並最終以電腦作品的形式完成研究任務.
研究型課程中的整合任務,一般不是教材中的內容,而是課後延伸,甚至是社會現實性課題,如環境保護、旅遊類問題等.課題的設置要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年齡特點,採用循序漸進的原則.一般小學低年級以生活實踐性的活動為主,小學高年級以社會綜合課題學習為主,初中以學科性綜合實踐活動為主,高中以綜合性學科的學習為主.
研究型課程超越了傳統的單一學科學習的框架,它按照學生認知水平的不同,將社會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以主題活動的形式來完成課程目標.學生通過主體性、探索性、創造性的解決問題過程,將多個學科的知識、學問性知識和體驗性知識、課內與課外、學校與社會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統一地發展.
從研究型課程的特點看,更加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的過程性.在整個研究的過程,從研究方案的形成、方案的實施,到最後任務的完成都由學生自主完成,而教師僅對學生選題、收集和分析資料的方法等進行一般性指導.
這一步的教學就更加的開放與靈活更會激發學生求知表現的慾望,我覺得現在的學生缺的就是這一點,可以說能改變整個傳統的教育方法,是學生和教師夢寐以求的境界.
總之,信息技術作為認知工具的課程整合無疑將是信息時代中佔主導地位的課程學習方式,必將成為21世紀學校教育教學的主要方法.因此在當前我國積極推進教育現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導和探索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教學,對於發展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閱讀全文

與信息教育與語文教學結合的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