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語言學用課應當怎麼教以散步的教學設計為例 詳細
「語言學用課」應當怎麼教?—— —以《散步》的教學設計為例■ 程韶榮閱讀課怎麼教,我們常常大而化之地採取文學賞析課的一種模式引導學生走進文本、 走出文本,結果是語文課千篇一律,大同小異,讓學生味同嚼蠟,所得甚微。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復雜的,但淡化對課型的認識卻是不可忽視的一個因素 關於閱讀課的課型,似乎沒有定論,各家說法不一 餘映潮老師從不同的角度將閱讀課分為四組:第一組,教讀課,自讀課;第二組,朗讀課,說讀課;第三組,語言學用課,文學欣賞課;第四組,學法指導課,探究性學習課 ①其中第三組最值得關注 語文課究竟是文學課還是語言課,還是二者交融的課,還是其他什麼課,歷來爭論不休 但較多的聲音和實際教學更傾向於文學課,因而往往忽略、輕視、疏遠了語言課,很少見到「語言學用」的課型也就不足為怪了 而新的「課程標准」是十分強調語言學用的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的「課程的基本理念」指出:「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 培養語感發展思維」,「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 」由此看來,在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和運用語言是必須完成的基本任務,但重文學欣賞而輕語言學用的現象普遍存在 有鑒於此,我們邀請江蘇省東台市唐洋鎮中學王秀娟老師專門設計了一節《散步》的語言學用課,以進行這方面的專門探索 《散步》在蘇教版教材中安排在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課型是自讀課文 作為散文的自讀課如何進行語言學用的訓練呢? 王秀娟老師最初的教學目標是明確的,但由於是第一次嘗試,不知語言學用的課究竟該如何上,所以大思路 大框架還是跳不出文學欣賞課的模式 初稿由三個板塊構成:一是點評人物,觸摸親情 重在討論慈祥的母親,賢惠的妻子,孝順的「我」,活潑可愛的兒子這一家人,最後歸結到濃濃的親情 二是探究分歧,感受責任 主要圍繞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分歧,然後轉到中年人的責任上,再聯系現實進行討論 三是欣賞美景,感悟生命 教者抓住開頭對初春美景的描寫,品味用得精妙的詞語,品味「景語」中的「情語」,從而感悟生命的生生不息 教者對語言的學用問題是想落實的,除了第三板塊對詞語的欣賞品味之外,第一板塊在點評人物時正好涉及幾個對稱句,就此講析其特點,並讓學生尋找類似的句子 語言學用與內容賞析出現「油水分離」的現象,至於訓練也僅僅到朗讀的層面為止 這一處教學環節的安排,顯然有一種硬貼上去的感覺,是為「學用」而「學用」,與前後教學環節不協調,不自然 我們建議她大膽重新設計,一定要強化 凸顯「語言學用」的特點,淡化對文本內容的分析 第二稿在保持原來三個板塊的基礎上作了以下調整:第一板塊突出了「整體勻稱的句式」,其中對句式進行了新的分類—— —景物描寫句 人物描寫句 記敘性的句子 議論性的句子等,歸納對稱句在描寫 敘述 議論 抒情方面的不同作理念·觀點說文論語 /[email protected] t 17 2011. 8 用,讓學生當堂摘錄到積累卡中(卡的內容包括好詞、佳句和美段的摘錄和賞析);第二板塊仍然為內容分析;第三板塊改為美點尋蹤,就開頭寫景部分品味,讓學生抓住一些詞語慢慢發現其中的妙處,如有點有面、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有景有情等。 這次調整在語言學用上是進了一大步,板書也赫然出現「飽含深情的詞語、整體勻稱的句式、 詩情畫意的段落」, 但內容的理解用時過少,而且常常被人為割斷;有時是「赤裸裸地」孤立地進行語言的品味, 未能與賞析內容自然交融。 這是在調整中矯枉過正的正常反應,需要再次進行「冷處理」,使語言學用課既凸顯語言因素又不「戕害」文意的理解和把握。怎樣使兩者之間變「油水」關系為「水乳」關系,這是面臨的又一新的挑戰。第三稿整體教學框架依然未變,但在教學方式的處理上有了蛻變。第一板塊在研討文意的過程中, 自然而然地引導學生關注一系列詞語,如「摸摸」「信服」「委屈」「蹲」「熬」「太遲了、 太遲了」「總算」「慢慢地,穩穩地」等等,再聯系已經學過的課文類似的例子,加深了印象,當堂積累到卡上去。 其次是關於對稱句的訓練。 第二板塊是問題探究。 第三板塊學生美點尋蹤,把發現的寫作技法寫在積累卡上。我們來看第一板塊中的一個片段:師:剛才有個同學提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句子:「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這句話在句式上有什麼特點呀?生:對稱的。師:這樣的句子文章中還有嗎? 找到了就畫上波浪線。整齊勻稱的句式是本文語言的一個特色。 (板書:整齊勻稱的句式)大家在讀的過程中有沒有發現這樣的句式有什麼特點?生:朗朗上口 很和諧 富有音韻美。師:對稱句可以用來進行描寫 可以用來敘述事情 可以用來發表觀點 也可以用來抒發感情 回憶一下自己積累過這樣的句子嗎?師:我們要留心生活 學會積累 老師來說幾個。① 樹葉兒卻綠得發亮 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 」 山朗潤起來了 水漲起來了。 」這是景物描寫的對稱句。②黃宏說: 眼睛是黑的 心是紅的。 眼睛是紅的 心就黑了。 」這是一個發表觀點的對稱句。其實咱們這節課一開始就是在對稱句式中開始的 想起來了嗎? 我愛我的家 兒子女兒我的他 愛就是忍耐家庭所有的繁雜。我愛我的家 兒子女兒我親愛的她 愛就是付出讓家不缺乏。 」師:同學們現在也能舉個例子嗎?生:我在開花 它們在笑 我在開花 它們嚷嚷。生:《不差錢》中 人生最痛苦的事兒是人死了 錢沒花完;人生最最痛苦的事兒是人活著 錢沒了 眼睛一睜一閉 一天過去了;眼睛一閉不睜 一輩子過去了 師:看來同學們真是有心人 對稱句式的運用能使語言富有文采 我們在平時學習、生活中應注重這方面的語言積累。現在就摘錄幾個到我們的積累卡吧!對稱句的出現,是在學生評析文本中「牽」出來的,教者抓住不放,接著進行歸納、拓展、引申,聯系課內外各種場合運用對稱句的語言現象,開闊了視野,豐富了語言。 師生在文本中走了一個來回,先從語言走進內容,感受了文章中洋溢的濃濃的親情;然後又從親情再次回味語言,積累到了飽含深情的詞語和整齊勻稱的句式。 這樣做,從教學效果看,不僅對文本的賞析更為深入,而且在語言的學用上更加扎實,對語言的感悟更加細膩,積累的內容也更豐厚了。從《散步》教學案的三易其稿,我們獲得了一些感悟。 1. 語言學用課首先要解決的前提是「學」什麼的問題。對於一個文本是否確定上成語言學用課, 需要從語言的角度對文本進行細膩的解讀,讓各種語言現象都浮出水面,然後對語言美點進行分類整理,最好自製語言積累卡。文言文要做,現代文也要做。比如餘映潮老師喜歡做這樣的工作,他的《鶴群舞空》一文的卡片有:字形字音(9 個)、四字詞語(31 個)、近義片語(10 對)、眾多疊詞(10 個)、描寫抒情句((3 個)、寫鶴妙喻(5 個)等 6 類;《白蝴蝶之戀》則分常用雅詞、寫蝶美句、寫「心」美句、句式學用、段式學用等 9 類。②有了這個卡片,教學設計才能做到立足全文,去粗取精,篩選、提煉出一個或幾個學用的「點」,且這個「點」 是學生以往沒有訓練過的, 或者沒有到位理念·觀點 18 的,然後形成一個可行的教學方案來。 余老師據此設計的教學流程就是三個板塊: 速讀課文,擴寫一個句子;尋讀課文,續寫一個句子;細讀課文,創造一個句子。這樣做,教學設計就能做到點面結合,突出重點,優化組合,訓練到位。 《散步》一課突出詞語的運用和對稱句的運用,也是完全符合文本自身特點的。 如果沒有課前對文本的「拉網式」 閱讀而隨意地選擇一些語言點進行語言的學用,必然出現或面面俱到或捨本逐末的偏向,課堂教學當然會高負低效,這樣的方式是不足取的。 2. 正確處理好文學欣賞與語言學用的關系。這兩者之間其實就是內容與形式的關系。形式的優劣是由內容決定的。作為閱讀教學的兩種基本課型,彼此之間應當是各有側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不能截然分開 語言的學用一定要依賴文本的理解進行,決不可完全脫離語境拋開內容孤立地欣賞語言 跟文本內容有機融合,語言的運用才有生命活力 這樣的閱讀導向還會自然而然地影響學生的寫作實踐 在習作中學生常常莫名其妙地出現一段優美的文字,但跟上下文不相干, 原因就是沒有將平時從美文中摘抄來的好句 好段進行消化,沒有注意與本文特定內容的內在聯系 因此,處理好兩者關系與閱讀和寫作是一舉兩得 3.處理好語言「學」與「用」的關系 人們對如何「學」研究的很多,也做得很多,但是,對「用」的問題還重視不夠,常常是重學輕用,怎麼「用」語言始終沒有落實到位 就是在《散步》這節課上同樣存在對語言的運用仍然做得不夠實在的遺憾,課上還缺少一定量的語言訓練 語言的學習只有學用結合,才能使平時積累的豐富的優美語言慢慢內化為自然的生活語言, 內化為鮮活的語言 這正是語言學用課的積極意義所在 4. 處理好語言學用的整節「課」與「板塊」之間的關系 從課時分配的角度來說,如果文本的語言特點非常鮮明, 且運用的方式靈活多樣,足以成為範本,我們完全可以用整堂課的時間進行語言的「學用」,就是教讀的課文也未嘗不可 一節課內部的板塊之間如何科學、 藝術地設計好,也沒有固定模式 《散步》的教案由初稿到定稿在板塊設計上沒有什麼新突破,其實架構也可以靈動多姿 餘映潮老師對《白楊禮贊》一文的語言學用就設計了多套方案,板塊的設計異彩紛呈 比如一套是:全課教學分四步走:1. 理解課文特點; 2. 積累課中雅詞;3. 學用一種句式;4. 背誦一個精段 另一套是:全課教學分三步走:1. 探究,發現句式;2. 品評, 欣賞句式;3. 實踐, 學用句式 還有一套是:全課的教學呈「分層推進」的態勢: 1. 理解課文的篇章;2. 分析課文的段式;3. 學用課文的句式 僅此我們就可以初步領略板塊內部的靈活性 但是,如果總是大容量地反復進行語言的操練,學生會感覺疲憊和厭膩,那我們就可以採取在文學欣賞課中用板塊穿插的方式,使之成為一堂課的有機組成部分 (這種方式其實是常用的) 至於在一節課中用幾個板塊 安排在什麼時機,完全可以隨文 隨課而定 只要我們具有語言訓練的意識, 這個問題是不難解決的 5.處理好語言學用與語體的關系 談到語言的學用, 我們自然很容易首先想到的是美文,是文學作品,是文言文;其實,在各類文本中都可以而且應當加強語言的學用,而容易被我們忽視的是議論文和說明文 現在不少學生寫的作文文體 四不像」,是否與我們淡化對議論文 說明文文體的教學有關?
⑵ 第一課散步
散步教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體會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及對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2、學習課文運用精巧的細節描寫表現主題的方法。
3、賞析課文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過程與方法
以多種方式朗讀課文,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對重難點進行突破,然後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談感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揣摩語句。
三.教學難點:
結合自身實際,理解、感悟文章的親情美
四.教學方法 導學互動
五.教學時數 一課時
六.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
一、自學導綱
1、新課導入
由歌曲《常回家看看》導入。其實,親情無處不在,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出濃濃的親情。《散步》這篇課文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2、出示導綱
3、自讀導綱中簡要提示。
4、聽讀課文,完成導綱中知識性問題。
二.合作互動(速讀課文,先獨立思考導綱中探究性問題,然後在小組內討論)
1、散步的過程中出現了什麼樣的分歧?決定權在誰?
(1)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況且母親身體不好,本不願出來。(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親的身體情況,為下文進行埋下伏筆。注意「熬」字)
(2)兒子要走小路,因為小路有意思。
(3)決定權在我,母親老了,她早巳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總是聽我的。
2、我為什麼感到責任重大?(假如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母親會怎樣想? 如果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母親走大路,妻子和兒子會怎樣想?)
(1)引導學生認識到在這個家庭中,「我」正好處在中間,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擇錯誤就會傷害家中成員的感情,破壞家庭的和睦,破壞家中這份濃濃的親情。
(2)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得當,就會產生家庭矛盾。不管做什麼事情應先考慮老人的感受,先照顧他們。他們辛苦了一輩子,不容易。
(3) 「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是一個「孝」字。當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這正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
(4)母親改變主意,決定走小路,走不過去時讓兒子背上,既照顧了孫子,又幫兒子解決了難題,體現了母親的善解人意,疼愛子孫。不失為解決問題的一個好辦法。
3、分歧是如何解決的?
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她走不過去的地方,讓我背著她。
4、如何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穩穩的,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母親給我們以生命,兒子又是這生命的延續。這血脈相連的三代人緊緊連接在一起,構成了生命的整體。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
設身處地
設想一下:晚飯後,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該怎麼辦?
學生討論歸納,教師對於學生的回答要給予肯定和完善,並希望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繼續遵循這個道德准則。
5、找出最能打動你的語句,把你的感受和同學分享一下。(根據時間靈活撐握)
(1)我選擇了走大路。在尊老和愛幼的天平上,作者傾向了尊老。因為母親老了,剩下的時日已經不多了,兒子還小,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從中可以看出我是孝子。妻子善良、賢惠。母親慈愛,兒子活潑可愛。家庭成員之間互敬互愛,溫馨和睦。
(2)「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包含著老人對子女的依賴如同子女幼小時對父母的依賴這樣的人生哲理。體會母子之間「互相尊重,相處和諧」。
(3)、「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兒子發現奇趣:兩對母子走在田野上,表現了兒子天真可愛、聰明活潑。
(4)、「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
母親老了,兒子成長了,挑起了生活的擔子,這樣母親自然聽從於兒子;而我的兒子還年幼,現在一切也要依靠父母。我身上的責任重大。我們應該理解父母,關心父母,做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
(5)課文第四節景物描寫。
充滿春的氣息,引發人們豐富的聯想。
(三)導學歸納
課文以「我」為中心人物,以「我」和母親的關系為主線,用朴實的語言,展現了一家四口、祖孫三代、互敬互愛,融洽和睦的關系,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滲透著肩負重任的中年人對於生活的高度的使命感。可見,本文寫了一件「散步」的小事,卻表現了「尊老愛幼」的大主題,這就是「以小見大」的寫法。
(四)、反饋訓練
1、每年在你過生日的時候,只要爸爸媽媽在身邊,他們是否都為你過了生日?
2、你能准確地說出爸爸媽媽的生日嗎?
3、假如今天是爸爸或者媽媽的生日,請你編輯一條簡訊發送給他們,為他們獻上生日的祝福!(要求寫50字以內的溫馨短語)
結束語:其實,生活中親情無處不在,生活的細枝末節無不體現出父母對我們的關愛,讓我們用心觀察生活,用心靈感受親情、珍愛親情。讓我們一起用愛擔起家庭的責任,用情擔起社會的責任,為美好的明天唱出最動聽、最優美的旋律吧。最後老師把這一首《讓愛住我家》送給大家。希望每個人都能珍惜自己的家庭,珍惜得來不易的團圓。播放歌曲《讓愛住我家》導學提綱
一、簡要提示
莫懷戚,重慶人。重慶師范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從事文學創作二十餘年,用多種體裁創作,以小說見長。著有小說集《詩禮人家》《大律師現實錄》,長篇小說《經典關系》《透支時代》等。
散文,指與詩歌、小說、戲劇並稱的文學樣式。特點是通過對現實生活中的某些片段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達作者的觀點、感情,並揭示其社會意義,具有形散神聚的特點。
二、認知與探究
1、知識性問題
A 給加下劃線的字注音
嫩芽 ( ) 熬 ( ) 霎時 ( )
分歧( ) 拆散( ) 水波粼粼( )
B 解釋下列詞語
各得其所:
分歧:
2探究性問題
(1)、散步的過程中出現了什麼樣的分歧?決定權在誰?
(2)我為什麼感到責任重大?(假如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母親會怎樣想? 如果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母親走大路,妻子和兒子會怎樣想?)
(3)、分歧是如何解決的?
(4)如何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穩穩的,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5)、找出最能打動你的語句,然後把你的感受和同學分享一下。
三、梳理與反饋
1、梳理
(1)以小見大的寫法。 (在生活小事和細節中表現的親情美,感悟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及對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2)朴實的語言、真摯的情感。
2、反饋
課堂調查
(a)每年在你過生日的時候,只要爸爸媽媽在身邊,他們是否都為你過了生日?
(b)你能准確地說出爸爸媽媽的生日嗎?
(c)假如今天是爸爸或者媽媽的生日,請你編輯一條簡訊發送給他們,為他們獻上生日的祝福!(要求寫50字以內的溫馨短語)
⑶ 語文作業本《散步》的答案啊!急。。。。。。。。
1.根據拼音析出漢字
(1)分歧 (2)蹲下 (3 )一霎時 (4)水波粼粼
2.選擇恰當的詞語填寫在下列句子中的橫線上。
(1)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他的話一樣。
(2)但是春天總算來了。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
(3)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裡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
3.選擇恰當的語句填入下列句子中的橫線上,並說說你的理由。
(1)中間走著我和母親
(2)我和母親走在中間
理由:跟著語句的方位變化而變化
( 一 )
4、作出走大路的決定。因為我伴同兒子的年月還長,而伴同母親的時日已不多了。
5、這是作者精心的安排,既表現了春天的氣息很濃,充滿著生機,照應了前面兒子說走小路有意思的原因,也點明了母親但系走不過去的原因。
6、這是傳神之筆,對照中,既體現了尊老愛幼之情,更蘊含了繼往開來之意。他們背上背的,意味著上一代和下一代人所擔負的使命,因而也意味著整個世界。
( 二 )
7、梅格安捐出了自己最喜歡的布娃娃,布蘭德捐出了他最喜歡的聖鬥士,布雷特捐助了他寶貝的火柴盒汽車,我將舊夾克衫換成新夾克衫捐給災民。
8、(1)他們被梅安格無私的舉動和愛心深深地觸動並深受啟發。(2)我被孩子們誠摯的仁愛所感動,我希望那個年輕女人也如我一樣生活得幸福美好。
9、(1)聯想到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愫。(2)只要人人都奉獻一點愛,世界將變得更精彩。
10、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從我們做起吧!
給我點分把 全都是手打的
⑷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23課《散步》教案(人教版)
「我尊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尊下來,背起了兒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被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並與同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