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洋思課堂教學模式可以解決教學中哪些具體問題
1.解決了課堂紀律問題。
讓學生自學,讓學生動手練習,教師巡視,督促檢查,教學的目標是特別關注後進學生。課堂上所有的學生都有事可做,於是不存在課堂紀律問題。
2.解決了學生注意力集中的問題。
讓學生自學、讓學生當堂訓練,學生的注意力都很集中,全神貫注地學習,每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充分的發揮。相比之下,教師講得過多,必有一部分學生注意力不集中。
3.解決了學生認真學習的問題。
讓學生自學,讓學生當堂訓練,所有的學生都認真。蔡林森校長指出,只要所有的學生都認真學習,其它什麼都好辦。
4.解決了課堂教學的效果問題。
在洋思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都認真學習,學生注意力十分集中,課堂教學的效率顯而易見是很高的。
5.解決了學困生的問題。
在教師過多講解的情況下,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常常聽不懂,有一個地方聽不懂或跟不上,後面的時間常常是白白浪費。在洋思課堂教學模式下,自學和當堂訓練,有什麼地方不懂,可以回過來反復看,可以請教旁邊的學生。在當堂訓練中,有時有做錯的地方,可以得到及時個別指導。學習困難的學生在課堂上也能全神貫注地認真學習。
6.解決了學生間的差異性問題。
班級授課制是一種統一進度和統一要求的學習,而學生中存在著差異,這種統一性和差異性之間的矛盾,造成了大批後進學生越學越差。
在洋思的課學教學模式下,學生自學和當堂訓練,具有很大的個性化學習的成份。各人自學,各人當堂訓練,速度有不同,難點有不同,思維的方式有不同,各學各的,各做各的。學生間的差異不會相互影響,不會存在差的吃不掉,好的吃不飽的情況。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各自的起點上得到充分發展。
7.解決了學生學習中的興趣問題。
我們考察的洋思的課堂教學,都是以教材為本的,學生自學的是課本,學生當堂訓練的是課本,即使有補充的題目,都是和課本內容相近的。這樣,學生自學學得下去,學生當堂訓練題目都會做。因為在自學和當堂訓練中不斷獲得成功,所以學生越學越有興趣。洋思中學的學生,在課堂上都是在充滿興趣地高效率地學習。
8.解決了教師的精力和時間的問題。
讓學生自學,讓學生當堂訓練,這些都是學生的事,所有的學生都在認真學和練,於是教師得到了解放,教師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用於組織教學,用於關注後進學生,用於督促檢查,用於個別指導,用於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學生個個都在認真學,教師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處理各種問題。於是,洋思中學的課堂教學確實達到了一流的高質量的境界:沒有紀律問題,所有的學生都在有興趣地、全神貫注地認真地學習,僅就這一點而言,洋思的課堂教學模式創造了教學的極大成功。
洋思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六點收獲
洋思中學的成功,一個重要的因素是把自學和當堂訓練長期堅持並形成了制度化。
長期堅持,形成制度化,每天都這樣。於是有下面的必然收獲:
1.學生形成了自學的習慣和能力。
2.學生形成了獨立思想、善於思考的習慣和能力。
3.學生養成了認真作業的習慣。
4.學生形成了較強的解題能力。
5.學生形成了今日事今日畢,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的習慣。
6.每一個學生形成長期地、每天每堂課都認真學習的習慣。
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重要場所,學校的教學任務主要通過課堂教學去完成,學生的在校時間80%在課堂里,學生在課堂里的生活是學生在學校中的主要生活。因此,學校課堂生活的質量關系著學生生活的質量和學校教育成效。
當前,我國中小學課堂教學存在著三大難題:一是教師在課堂上講得太多,不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二是學生的課外作業太多,加重了學生的負擔;三是每個學校都有大量後進生,許多任課教師和班主任都束手無策。江蘇省泰興市洋思中學卻較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每堂課教師講授不超過4分鍾,其餘的時間全部讓學生自學;每堂課的作業當堂布置當堂完成,沒有課外作業;學校基本不存在後進生問題,全校學生的每一門課考試成績都在90分以上,好多外地外校教不好的「差生」送到洋思來都變好了。因此,我們多角度的審視洋思經驗,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和啟發意義。
一
洋思中學課堂教學模式是在長期的教學改革實踐中形成的。
洋思中學的課堂教學改革始於20世紀80年代,當時,學校剛創辦,設備簡陋,生源差,教師多數是代理教師、民辦教師。他們上課「滿堂灌」,從上課一直講到下課。學生從上課一直聽到下課,似乎在看戲,聽說書。教師常常一堂課講不完一道例題,學生作業都壓到課外做,結果抄襲嚴重,幾乎一人對、全班對,學生作業本上找不到一道錯題。嚴峻的現實使洋思人認識到,提高教學質量主要應靠課堂,課上做一道題,也比課外做千道題強。於是,學校領導就狠抓了「當堂完成作業」,逼著老師少講。蔡林森帶領全體教師堅持不懈地抓當堂完成作業,形成制度,嚴格考核,獎優罰劣。「學生當堂完成作業」這一改革的具體目標雖然很簡單,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困難重重,但洋思人終究堅持下來了,邁出了課堂教學改革關鍵的第一步。
從「課堂作業當堂完成」到「明確課堂教學目標」,這是洋思初中課堂教學改革的第二步。教學目標具有很強的導向作用,要在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教師首先要確立素質教育的思想,明確每一章每一節乃至每節課的素質教育目標,即課堂教學目標必須素質化。他們上課堅持用「示標----導標----測標----補標」目標教學法。大膽跳出了單純「認知」的圈子,堅持不超大綱、不超教材,凡大綱教材中己刪去的內容不教,練習冊、復習資料一律不用,不增加教學內容,不加大教學難度。這一步改革,他們特別強調課堂「教學目標」必須素質化,特別強調「當堂訓練」宜不少於15分鍾,重視課前的預習、課後的作業和課外輔導,力爭「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該模式要求學生完成訓練任務必須按時,不得拖拉,要「堂堂清」。教師批改學生的練習作業和個別輔導也必須及時,做到「堂堂清」、「日日清」,以防學生問題的積累。
「教學目標」示標後,教材中學生通過自學就會了的,能不能不教?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無論教師講得多麼好,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讓他們自學,不培養自學能力,是無論如何也學不好的。為此,他們進行了第三步課堂教學改革。他們強調以人為本,以學為本,努力把教的過程轉化為學習的過程。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揭示,知識讓學生自己探索,規律讓學生自去發現,學法讓學生自己去歸納,效果讓學生自己去評價。從而形成了「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的基本結構模式,其教學過程分為「先學」,「後教」,「當堂訓練」三個基本步驟。「先學」就是教師用簡潔的語言或投影片來揭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然後提出自學的內容、要求、方法及自學的時間,接著讓學生自學。自學的形式較多,可以學例題、讀課文、看注釋、做實驗,發現問題及時做上記號,做與例題相類似的習題等;「後教」並不是完全由老師講解,而是將遇到的疑難問題先讓學生通過相互討論,相互交流,自己來解決,學生實在解決不了的老師再作出點撥,適當講解。「當堂訓練」實際上是分兩次訓練,但兩次的要求不一樣。第一次訓練在學生自學例題或課文後進行,主要是橫仿練習,只要求學生基本會做,不會做的可以再看例題或課文。第二次訓練就是課堂作業,也就是達標檢測,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完全獨立地、快節奏地完成。整個課堂教學真正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課堂的全過程是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學習的過程,所有學生都處在主動積極,緊張有序的學習狀態中,暴露出的問題及時解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素質教育目標達到了落實。
洋思中學課堂教學模式是教師長期教學經驗的沉積,並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那種企圖通過到洋思中學聽幾堂課,回去就把洋思中學課堂教學模式運用自如,是著實可笑的。
二
洋思中學課堂教學模式是在特定的條件下才能發揮效力的。
1、嚴明的責任制。洋思初中以常規管理要求為准則,以教學為中心,制定了各類人員崗位責任制、各項工作管理考核評比獎罰制度,逐步形成民主、科學、嚴密的調控機制。既有備、講、改、輔、考的過程管理目標,也有學生鞏固率、合格率、畢業率、優秀率的「四率」指標,更有學生德育、教師業務進修和傳幫帶的工作要求。考試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熱點,也是洋思實踐教學責任制考核的重要內容。他們從提高洋思教學質量的目的出發,改進考試方式,控制考試頻率,講究考試效果。洋思初中嚴格按大綱教材命題,不出偏題怪題,注意代表性,強調覆蓋面,以盡量反饋出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暴露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考試以後,學校組織教師統計試卷中各項錯誤率,寫出質量分析報告,召開質量分析會議,針對學生在考試中出現的問題,分析課堂教學的弱點,指定改進措施,從而使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洋思初中每人都有一本考核薄,功過得失逐一記載,據此量化結分,以分講獎,獎罰分明。這樣敢抓善管,把牆上講的教學全程常規逐步內化為教師學生的習慣,進而形成了好的教風、學風、校風。
2、正確的學生觀。在洋思中學,學生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有所謂的好學生,但更多是所謂的差學生。他們有的是父母無暇照顧,有的是家長管不了,還有的是犯了錯誤停學……但洋思中學沒有放棄任何一個學生,抓「最後一名學生」洋思人有三「錦囊」:一是合理分班,學校將基礎差的學生分散到各個班,調動競爭的力量。二是結對幫扶,排座位時有意安排他們與優秀同學同桌,調動合作的力量。三是特別關注,調動情感的力量。課上老師提問最多的是這些學生,板演最多的是這些學生,釋疑、點撥最多的是這些學生。課後談心交流最多的是這些學生。老師不僅關心他們的學習,也關心他們的生活、思想、情感,以全方位的人文關懷激勵學生奮發向上,使過去備受老師冷落和歧視、家長打罵的後進生有了自尊、自信。
3、有效的執行力。「三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其實就是要求學生做到「課堂上能掌握的不留到課後」、「今日事今日畢」、「適時溫故知新,鞏固提高」。道理說起來並不深奧復雜,但真正按照這個要求並能持之以恆做下去,實在是難,很難。洋思「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做到了這一點。「三清」中,最重要的是「堂堂清」,他們堅持考什麼就教什麼、學什麼,讓學生掌握或基本掌握每堂課所學的新知識。每天早晨,文科教師跟基礎差的學生一起學習單詞,學習課文,演習習題、學習課文,每天中午,理科教師幫助基礎差的學生糾正錯誤,演練習題,力求做到「日日清」,防止學生將學習中的問題逐漸積累,以致積重難返。他們實施周五驗收制度,主要驗收數學、英語兩門學科。單周驗收數學,雙周驗收英語。教導主任、教研組長當驗收組長,任課老師和班上尖子生當驗收員,班與班對調驗收。不合格的學生,雙休日教師給其「補清」,有時也請家長「培補」。「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是一個既定的目標,學生、教師甚至家長都感到有了責任,於是一起鉚足了勁,朝著這個目標努力。「三清」已內化為洋思的一種學習習慣,學生學習自覺性,「清」不了的學生越來越少了。
4、濃厚的文化場。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學校狠抓了集體備課。備課時,先把去年最好的教師的教案復印給大家,由老教師給大家講教案,疏通教材;然後大家修改教案,比誰改得多、改得好;各自改好後,進行集中交流,取眾人之長,由有經驗的老教師執筆、定案;再把定下的教案印發給大家。上課前,個人根據本班實際,再對教案作適當調整。每節課上完後,必須寫好教後一得。授課時,徒弟總是一節不漏地聽師傅的先行課,師傅也總是一節不漏地聽徒弟的匯報課,及時發現、研究問題,並通過評課會、計劃會、總結會、考後分析會及各種交流會等多種形式的會議,相互交流意見和建議、群策群力,揚長避短地解決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敬業、奉獻、團結、進取這是洋思的「無價之寶」,是洋思事業發達的「精神底子」。每年暑假,學校都要舉行新教師師德培訓班,讓優秀教師作事跡報告,讓老教師介紹學校創業的艱辛歷程,使新教師一進校首先受到洋思精神的熏陶。平時工作中,老教師的一言一行也無時無刻不在影響青年教師。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創新進取,老洋思人的這些優秀品質很快就在新教師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濃厚的文化場中,「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的基本結構模式被每個人演譯到了極致,從而產生了整體效應。
任何教學模式都必須在特定的條件下才能發揮效力,沒有洋思中學教師的奉獻精神,沒有洋思中學學生的規規距距,沒有上上下下的持之以恆,就不會有「洋思效應」。許多學校學習模仿「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的基本結構模式,最後不了了之,關鍵是缺少了洋思中學的嚴明的責任制、正確的學生觀、有效的執行力和濃厚的文化場。
三
洋思中學課堂教學模式不是完美的、終止的。
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是以整體的生命,而不是生命的某一方面投入到各種學校教育活動中去。因此,任何學校教育活動都會對人的身心產生影響。所以,每一項學校教育活動都應顧及教師、學生多方面的發展。課堂教學,作為教學的基本活動形式更應該關注這一點。從這一角度去審視洋思中學的課堂教學,洋思經驗有以下幾個問題值得研究:
1、課堂不應是知識的「交易所」。
把豐富復雜的課堂教學過程簡括為「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特殊的認識活動,把它從整體的生命活動中抽象、隔離出來,是洋思中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最根本缺陷。它忽視了課堂教學過程中人的因素之突出表現,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和程式化,缺乏生氣與樂趣。洋思中學課堂教學「先學」的形式較多,可以學例題、讀課文、看注釋、做實驗,發現問題及時做上記號,做與例題相類似的習題等,其實質是讓學生以知識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復制」知識,學生為接受知識而存在。由於過分地強調知識的習得,學生也就漸漸地只是習慣於運用老師所講的步驟,所教的方法,永無休止地在題山題海中反復模仿,再三操練,以期求得答案的正確一致,分數的滿意可人,如此一來,孩子們的應試水平著實提高了,然而這種效仿使活的生命個體成為僵硬的工具,忽視了課堂是人的世界、是活的世界、是一個豐富多彩的情感世界,使思想無樂趣而言。洋思課堂的「當堂訓練」,從教學效果檢測內容看,基本側重在知識本身的識記理解上,側重在當堂會做習題上。應該說,這比讓學生當堂不會做習題或把大量練習壓到課後去做是一大進步,這也是課堂效益的重要體現。但如果從素質教育的角度思考教學效果的測定內容,許多應有的學科基本素質不是僅僅做習題能夠檢測的。
學生正處在人生的成長發展階段,他們的成長過程無論是智慧成長還是精神生成都是生命使然。讓課堂成為學生精神家園就是使社會需要與個體需要、理想需要與現實需要相融相生,結合得更為完美。「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究其實質,還是以知識為中心的課堂,乃是社會需要或個體理想需要的一種畸形反映,是以犧牲學生成長的現實需要為代價而換取的。它拋開了學生當下需要,而一味地進行不是基於生活的社會性需要或純功利性的理想需要的教育,這種教育不僅無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無助於社會的發展,相反會阻礙或有害於個體與社會發展。
2、課堂不單是學生「解決問題」的場所。
傳統的智育觀將智育主要理解為知識的傳授與灌輸。學生的智力主要表現在對知識信息的接收、加工、存儲和應考能力。今天,我們認為洋思中學智育工作抓得好,主要依據是其量化的學生鞏固率、合格率、畢業率和優秀率。可見,沒從根本上跳出傳統智育觀的圈子。現代智育觀,「是一種理解他周圍世界,並能機智地對付周圍世界挑戰的能力」。現代心理學認為:智力的核心是思維能力,是獨立思考、選擇創造及適應周圍世界的能力。要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必須要善於發現和挖掘蘊藏在學科知識及其結構中前人創造知識的思維方式和規律,並能將其移植到學生的認識結構之中;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還要進一步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批判性……為此,課堂教學不能僅是簡單的達標教學,不是讓學生簡單地「解決問題」,還應善於鼓勵學生不斷地「發現問題」。如果用這樣的智育觀去考察洋思中學,就應該弄清楚洋思中學的智育觀中含有多少學生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和社會適應力的內容?
創新能力己經成為一個民族是否具有競爭能力、是否能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而問題意識、問題能力是創新性、創新能力的基礎。這就要求教師為學生設計環境,激發學生獨立探索提出高質量的問題,培養學生多向思維的意識與習慣。這種方法不是以設問組織課堂教學,也不是站在問題面前去分析、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是由教師創設提出問題的實際環境,刺激學生提出高質量的問題。一堂課下來,教師應該給學生留下問題,假如沒有給學生留下問題,這堂課不能說是成功的。反觀洋思中學的課堂,「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學生們在那裡興致勃勃地學,教師只是點撥誘導,設置疑問,解決疑問。」洋思的課堂教學所關心的不是刺激學生提出高質量的問題,而是學生學習自主、訓練自主的學習品質。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課堂、帶著問題出課堂方面,限於師資眼界,還更多地停留在經驗層次上,缺乏一種理論的自覺,這正是洋思所需要進一步研究與提高的著眼點。
3、課堂不應該是教師刻板表現的舞台。
教學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從教學實踐中歸納、總結出來的教學經驗就其內容、形式也會顯示出不同的個性特點。教學模式是對經驗的總結,是對教學規律的把握。建立教學模式,對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規范化管理能起到積極作用。但是,洋思初中把自己提倡的教學模式,定性為自己學校的辦學特色,上百名教師的學校,上課一種模式,千篇一律,按一種模式教學。這種情形下,「教學模式」往往會扼殺教師的教學個性。課堂教學對教師而言,不只是為學生成長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別人交付任務的完成,它同時也是教師生命價值和自身發展的體現。課堂教學要充分張揚教師、學生的教學個性。教學要有統一的要求,但無須也不該要統一的方法。教師要有統一的規矩,但無須也不該要統一的個性。教育的最高境界應該是教無定法,學無定法。絢麗多姿的課堂需要個性飛揚的教師,教學管理者應鼓勵教師在教學方法、教學技巧、教學手段上標新立異。
「先學後教」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無疑有促進作用,洋思中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把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放到教學的首位,教師在引導自學和發現、幫助學生克服學習困難上下工夫,這種先學後教的教學要求有效地制約了習慣於「滿堂灌」的教師,這對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基本模式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我們不能忽略切實發揮「師」的作用。有些屬於教師該講的內容必須講清楚、講准確、講精彩。但走進洋思課堂不難發現,有的課缺乏教師的精彩講解和必要的知識拓展。教師教學思想、教學觀點、教學素質與特長往往各不相同,在教學模式的選擇、運用上必然會體現出不同的個體風格。即便是同一種教學模式,不同素質、特長的教師運用起來也會體現出不同的風格。應當鼓勵廣大教師根據教材、學生、自身的特點在基本模式的基礎上大膽發展創造,使教學模式呈現出個性色彩,而不是簡單歸一。唯有多樣化、個性化的教學模式,才會有更廣泛的適應性,模式發展才會永葆旺盛的生命力。
洋思中學為我們提供的絕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課堂教學模式,更不能把洋思的經驗簡單地說成「一堂課只講4分鍾」。應該說,洋思中學的實踐使我們不得不改變我們傳統保守的教育觀念與落後的教育行為,因為我們過去不敢相信的口號在這里已成為現實;我們想做而沒有做到的事情,他們做到了;多少年來一直不能解決的教育難題,他們解決了;我們多年的教育夢想由他們實現了。因此,今天我們學習洋思,不是簡單的模仿,而應該是解讀與反思。
⑵ 課堂教學模式應該注意哪些要點
小學數學練習課是以鞏固數學基礎知識,形成數學技能、技巧,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為主要任務的課。是小學數學重要課型之一,約占總學時的60%,地位十分重要。生本課堂理念下的練習課,就是通過預學、互學、評學三個基本教學環節,通過自主練習、小組交流、班級展示、拓展延伸、評價反思等活動,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鞏固和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訓練基本技能技巧,培養初步邏輯思維能力,發展數學觀念,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學習習慣,提升數學素養。
一、常見練習課的分類
練習課是在學生已經理解並且初步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以學生自主練習為主的一種課型,可分為單項練習課和綜合練習課兩種。單項練習課注重鞏固性基礎練習和專項練習,綜合性練習課則注重深化練習和發展練習。
1.單項練習課。單項練習課任務比較集中,一般分為三種:一種是在新授課之後,針對教材某一個重點或難點知識安排的強化練習;第二種是針對某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識,為提高學生准確把握知識的能力而安排的專項練習;第三種是針對平時作業中比較集中的共性問題和普遍性錯誤,進行糾偏和查漏補缺的針對性練習。單項練習題的設計要體現基礎性、層次性、針對性,要面向全體學生,形式多樣,扎實有效。
2.綜合練習課。綜合練習課的重點是學生通過練習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和本質規律。根據練習任務目標,一般分為三種:一種是變換情境與素材,增加知識綜合性,拓展學生解決問題思路的拓展性練習;一種是尋求解題規律,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技能性練習;一種是反思學習過程,感悟數學思想方法的提高性練習。習題設計要層次清楚,由淺如深、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逐步提高。根據學生實際設計一些有一定難度但通過學生的努力又能做出的練習題;內容間要緊密銜接,達到知識橫向、縱向溝通,利於建構知識體系和拓寬解題思路。
二、練習課的基本模式
小學數學各種類型的練習課都可以應用「預學—互學—評學」三個基本環節,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教學。由於任務目標與其他課型不同,練習課的基本模式也具有其不同之處,一般情況下可採用以下基本模式:
預 學
互 學
評 學
1、預學。
一般包括兩個基本環節:情境導入,明確目標;基本練習,強化基礎。這兩個環節可以調換順序。
情境導入,明確目標。
主要是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明確任務,呈現目標。其中包含前置學習的組織與檢查,創設問題情境,交代本節課學習任務,明確學習目標。前置學習、創設情境的基本要求與《小學數學「三學小組」模式新授課教學流程及基本要求》相同。本環節主要由教師引導或學生主持等形式進行,大約用時1-2分鍾左右。
基本練習,強化基礎。
主要是應用多種形式的基本練習,鞏固強化已獲得的「四基」。如:通過基本概念、定理、公式、法則、方法等的識記、復述、背誦、辨析、解釋等方法,鞏固基礎知識;通過基本運算的口算、速算強化練習、算理演算法解釋辨析、應用運算順序和運演算法則的演算、驗算,推理過程、結論與方法的解釋,圖形與幾何的測量、畫圖、計算等,訓練基本技能;通過回顧新授知識學習的活動過程經驗、生活經驗、社會實踐經驗等,反思體驗基本活動經驗;通過數學思想方法的直觀解釋、應用體會等,感悟基本數學思想方法。本環節由教師設計一組與教材例題緊密聯系的基礎練習題,學生自主練習,獨立完成,然後在小組內交流,幫助學困生尋找知識的缺漏根源,及時幫扶,查漏補缺。大約用時3-5分鍾左右。
2、互學。
包括兩個基本環節:重點練習,深化理解;交流展示,反饋拓展。
①重點練習,深化理解。
重點練習的主要是強化重點,深化理解,綜合應用,縱橫溝通。主要內容包含:設計一組重點練習題組;設計一組導學問題;提出練習要求或練習方法指導。大約用時5-8分鍾左右。
單項類重點練習:由教師選擇或設計一組單項的、能體現核心知識點、可以考查學生核心知識理解、掌握或應用能力的練習題;設計一組結合新授課教學重點的、能促進對重點知識深化理解的導學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綜合類重點練習:由教師設計一組單項或綜合性的、能體現知識縱橫聯系、可以訓練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練習題;設計一組結合新授課教學重點的、能促進對重點知識深化理解的、促進知識綜合應用的導學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不管哪一類重點練習,都由學生先獨立圍繞導學問題學習,把個人不能解決的問題、存在的疑問、已經總結出的規律與方法、別出心裁的想法,先做好記錄或整理好思路,為小組交流、班級展示做好准備。
②交流展示,反饋拓展。
交流展示的主要功能是反饋學生導學問題的學習情況,交流經驗,提出共性問題,互相啟示辨析,拓寬思路,開闊視野,加深對重點知識理解,牢固雙基,形成技能。有兩個小環節:小組交流和班級展示。這是練習課的核心環節,大約用時8-15分鍾左右。
小組交流:重點練習以後,在小組內圍繞練習題組和導學問題,按照學習要求和方法指導提示,由各組員交流練習情況,核對解題過程與結果,得出正確的方法與結論;同時把共性問題集中起來,進行集中討論,尋求解決的方法,化解個別性問題,解決不了的共性問題,整理好後在班級展示時尋求幫助。本環節一般由組員輪流主題匯報,其他組員補充,盡量減少匯報時間,增加討論時間。組員要分好工,如確定主題匯報、歸納整理方法、整理共性問題、補充發言人等。一般情況下,低年級兩人組交流,高年級四人組交流;簡單的、難度不大的單項練習兩人組交流,稍復雜的、難度大的綜合性練習四人組交流;技能性練習兩人組交流,思維性練習四人組交流。小組討論交流時,要有具體的任務、時間、方式、組織形式、評價等方面的要求(可在出示導學問題時,以「小提示」的方式出現),保證小組內每個成員都有發表意見的機會。
班級展示:在小組交流基本結束以後,全班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展示。一般情況下,由具有代表性的小組進行展示或提出疑問,教師組織學生圍繞這些共性問題、難點問題再進行深入討論、合作探究。組織形式上,先由一個小組展示,其他小組通過組間互動補充完善。班級展示根據需要靈活選用小組指定發言人展示、小組代表展示、小組部分代表展示、全組展示、多組同台展示等多種方式進行。展示結束後,學生會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這時教師要適時讓學生對自己的問題進行改錯,並進行反思,尋找出錯的原因並及時加以糾正。糾正後,要引導學生總結同類題型的規律,加深學生認識。
3、評學。
評學環節包括兩個基本環節:綜合練習,應用提高;評價定向,反思升華。次序可以調換。
綜合練習,應用提高。
為了讓學生養成應用意識,拓展思路,提升思維層次,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課堂結束階段,可以根據之前出現的問題與疑難,設計一組數量與難度適當的綜合練習題,以作業或檢測的形式進行獨立練習;也可設計一些聯系生活實際的拓展題、趣味數學題,使學生所學的知識能靈活應用。
綜合練習題以課本習題為主,盡可能一次性呈現,由學生獨立完成。拓展題可根據教學時間和學生實際靈活安排,即可課內完成,也可在課外完成。
練習後,一般由教師集中批閱,也可以在課堂上採用小組交流的方式集體批閱。對練習中出現的共性問題,教師要分析原因,並及時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對個別性問題要督促學生自己及時訂正。一般控制在6-10分鍾左右。
評價定向,反思升華。
練習結束後,及時反饋練習效果,應用學生、小組、老師的多元評價方式,對學生個人及小組表現給予平價;同時結合基本練習與綜合練習完成情況評選出本節課的優勝小組。評價要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
一節課的末尾,可以用「我的收獲」、「我的發現」、「我的提示」、「我的感受」、「我的思考」等形式組織學生對課堂練習進行反思,引導學生對核心知識進行強化,對系統知識進行構建,對基本方法進行提煉,對基本規律進行總結,對基本學習情感進行關注。提倡、鼓勵學生通過解題後用自己的語言歸納概括出練習課所涉及的解題方法和技巧,使學生主動、自覺、全面地認識自己的學習;也可以由教師根據具體教學內容,或設置有趣的問題讓學生思索回味,或設置懸念引發學生對下一課時教學內容的興趣。一般控制在1-3分鍾左右。
以上只是一般數學練習課的基本模式,教學時,要根據具體學習內容和年級特點靈活把握,適當調整,不可機械套用。
三、練習課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內容確定要合理。
練習課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要深入鑽研教材,突出重點,緊扣難點,理解教材編排意圖,發揮教材中習題的作用和功能。單項練習,可將教材習題進行適當的組合和練習形式的改編;綜合性練習中,可以適當調整教材習題的難度,適當補充針對性習題,加大練習量,進行綜合訓練。
2、練習設計要科學。
練習設計要由淺入深,有層次,有坡度,環環相扣,節奏明快。
一要典型。要圍繞教學重難點設計練習,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展開練習,幫助學生鞏固和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解題的能力。
二是難度要適當。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單一到綜合,有一定的坡度。如果選題難度太大,超出大部分學生的思維能力水平范圍,想不明白,議不充分,將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正常進行;如果選題太簡單,則不利於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三是要有層次性。通過基本訓練、簡單運用、重點訓練、綜合運用、問題解決、拓展創新等多層次的練習,理解和掌握知識,發展學習能力,訓練技能技巧。
四要有彈性。題量要適中,既避免無目的隨機式的盲目練習,又避免密不透風的題海戰術。要照顧到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讓全體學生都有練習的機會,促進各個層次學生的發展。題目難度要有彈性,要預設過渡性練習,降低學困生的學習坡度。
練習題一般以題組形式出現。如基本練習時的鞏固性題組,重點練習時的層次性題組,揭示規律時的對比性題組,發展能力時的拓展性題組,構建體系時的溝通性題組等。利用題組,展示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過程和內在聯系,促進知識的遷移,促進學生知識結構的調整和重建。
3、學習方式要適當。練習課要以練習為主,適時合作,適當指導,做到練、議、導、評相結合,促進學生達成目標。要重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在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交流展示。
練習課中導學問題設計十分重要。導學問題設計要選准問題點:如,重點練習題的核心點、常見習題錯因生發點、知識內在聯結點、規律性知識探求點、易混知識關節點、綜合運用銜接點、思維方式轉折點等。導學問題設計詳見《小學數學導學問題設計例談》(《走向生本》2015年第二期)。
4、教師引導要適宜。
教師引導貫穿於教學各個環節。小組交流時,教師要深入小組中間,了解各組任務完成情況,遇到關鍵問題及難點問題,既現場指導幫助解決問題,又及時反饋各小組的學習動態和進展,把握第一手資料,為班級展示時的引導收集必要信息。班級展示時,教師要根據展示情況,及時予以引導,幫助學生釋疑解惑、深化理解、突破難點、提煉方法、總結規律,同時進行交流展示技能、互動方法、學習習慣、學習品質等學習素養的訓練。班級展示時,教師還要把控展示的方向,避免走偏、跑調;控制展示的時間,避免冷場、重復或低效;把握展示的深度,直指數學本質,避免只關注表面現象或形式上的東西;關注展示的廣度,適時引導同化或順應,溝通知識、方法、情感體驗間的聯系,開闊視野,拓展思路,舉一反三。
5、學習評價要客觀。
在練習過程中要對個體和小組學習狀態、學習效果、合作交流意識、學習品質、學習行為為習慣等方面及時進行評價。評價輪次要合理,在大的學習活動單元結束時集中定量評價或定性評價,不可頻繁;評價機會要適當,可在需要激情、強調、轉折、小結、出現創新、出現意外等情況下,隨機進行定性評價;評價主體要多元,學生個體、小組、教師都是評價主體,要視情況靈活確定,避免教師一言堂評價,也要避免學生的泛泛評價;評價要客觀,以正面激勵和引導為主,避免出現「恭維式」或「鬥地主」式評價。
6、課堂組織重實效。
練習課要設計具有創意、形式新穎、內容聯系實際的練習形式,使其具有自主性、主動性、競爭性、合作性、趣味性,促進學生積極思考,體驗成功的樂趣。如果組織形式單調或習題選取單調,僅限於模仿與套用,學生容易產生消極情緒和疲勞。要根據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實際問題調整教學方案,不能刻意追求環節完整或死守各環節的次序,而忽視實效。
⑶ 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品質
一、保持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對於一個人認識新事物,探求新知識的重要性,起著非凡的影響作用。小學數學教學中,首要應重視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良好的心理品質。
保持和 發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要積極創設求知情景,倡導情景教學,精心設計教學環節,以景人情,激發學生興趣。學生學習的內容和他所熟悉的生活實際越貼近,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越高,就會主動學習,並且更願意思考、樂於探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從學生熟悉的事物人手,要強化感官刺激,引起注意,提高興趣、挖掘潛能,激發內在動力。
二、重視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創新能力
新課標中的教學目標,是幫助每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能夠按照自己的性向得到盡可能的發揮,以獲取新的知識,因為學生的大部分創新都是通過發散思維獲得的。因此,課堂教學必須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目標,改進教學方式,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多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時間、多一些表現機會、多一些創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體會。在師生共同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以自身的創新意識、思維能力等積極因素,去感染、帶動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教師不能把學生視為容納知識的容器,而是師生共同探究知識的奧秘。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要抓住每個時機,對每一個學生的每一個發現都予以肯定、激勵,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教師的職責將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擺脫「應試」觀念,讓學生從無窮的「題海」中解脫出來,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積極主動的氛圍中增長知識,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精神。
三、提高教師素質,注重教學水平
教學的一切活動始終圍繞學生,教學的一切因素最終作用於學生。面對數學新課程、新教材的實施,更應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適應時代要求,更新觀念,在實施課堂教學時,不能僅僅滿足於將書本上的有限知識傳授給學生,而要根據學生身心的發展規律、年齡特點,認真研究、探討教學方式方法。要從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出發來組織和實施自己的課堂教學。課改要求新時期的教師應該能夠駕馭各種類型的學生,並使他們各自的特長都充分得到發揮,這就要求教師需要終生學習,拓寬知識面,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修養,改進傳統的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和技巧,只有這樣才會真正地實現與時俱進。
就教師自身來看,教師本身必須能夠吸引學生,這就需要教師具備:一是業務知識必須精通,即在業務水平上能夠震住學生,使學生在課本知識上「服」你:二是興趣愛好必須廣泛,即在常識方面能夠蓋住學生,使學生在生活知識上佩服你:三是心理知識必須懂,即在學生的思想問題上能夠提供有效的幫助,使學生在思想問題上敬佩你,這都需要我們的教師水平時注重學習,積累經驗,知識淵博,興趣廣泛,富於愛心,注重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綜合素質。
教學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小學教學由於學科特點決定了其具有一定的獨特性,作為教學第一線的教師,要抓好課堂教學這個中心環節,激發學生內在動力,提升學生綜合能力,探求有效教學方法,改進傳統教學模式,把每一名學生都塑造成為綜合素質人才。
⑷ "五步三查"課堂教學模式是怎樣體現新課標理念
「五步三查」課堂教學模式是在杜郎口課堂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總結形成的一套具有普適性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是對高效課堂理念的最佳呈現。
「五步三查」課堂教學模式在步驟命名、環節設計和操作的基本流程上力求簡單易記、簡便易學,方便一線教師掌握和運用,並盡可能從方法和規律的角度來指導教師付諸教學實踐,很好地解決新課程理念「頂天入地」的問題。本期特邀高效課堂培訓專家張海晨對此模式進行系統解讀。
「五步三查」教學模式
「五步」:指課堂環節五個基本步驟。
第一步:獨學;
第二步:對學、群學;
第三步:組內小展示;
第四步:班內大展示;
第五步:整理學案,達標測評。
三查:指課堂上的三次關鍵性的學情調查。
一查:在學生獨學時;
二查:在組內小展示時;
三查:在整理學案,達標測評時。
第一步:獨學
「獨學」指學生個體學習而言。在獨學環節開始之前,通常要進行對上節課有關知識的反饋檢查和新課導入。
(一)檢查反饋:從檢查內容和檢查對象上要注意分層次,並重點關注c層次學生(即潛能生)。檢查最好以爬黑板方式進行。
(二)新課導入:導入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其作用主要體現在:激發學習動力、調整學習狀態、創設學習情境、建構知識系統等方面。導入新課後要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三)獨學:所有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的學習,都一定是自主學習,如此學生才會有主動性和創造性。
1.對學生的基本要求:課堂紀律以不影響別人的學習為宜。學生以導學案為抓手,以問題為主線,並運用雙色筆就獨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標注,帶到對學、群學中解決。獨學環節完成後,要及時告知本組學習組長。
2.對教師的基本要求:教師要高度關注各小組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尊重個體差異,不搞「一刀切」、「齊步走」;對個別學生尤其是後進生要適時點撥指導;獨學環節完成時要對各組進行即時性點評。
第二步:對學、群學
「對學」指兩名同等學習程度學生的合作學習;「群學」指小組內不同程度學生的合作學習或具體指「學習對子」間幫扶學習。對學、群學環節仍然是以解決問題為主線。
1. 對學生的要求:先對學,後群學,繼而深入探究。首先通過同層次學生的對學力求解決獨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再以學習小組為組織單位,由學習組長組織成員對照導學案開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對子幫扶,真正實現「兵教兵、兵強兵、兵練兵」。對學、群學的過程,既是解決獨學中存在問題的過程,也是發現新問題、探究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
2. 對教師的要求:基本上等同獨學環節的要求。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做好小組學習問題的跟蹤調查,並做好必要的問題記錄。
第三步和第四步:組內小展示和班內大展示
「小展示」指小組內由學習組長組織的展示,組員將學習成果在小組內進行展示匯報;「大展示」指小組在全班進行展示匯報,一般由教師組織,當然也可以由學生代表組織。二者的區別在於展示的范圍不同、問題的共性度不同和內容的層次不同。
1. 對學生的要求:展示要體現「四性」:問題性、層次性、互動性、創生性。即從展示的內容上來講,要展示共性度高的問題,或者易錯點、重點、難點、焦點等問題;從展示的分工上來講,要避免精英展示,增強小組成員的參與度,為不同層次的學生盡可能提供展示的機會,滿足個體需要,增強自信心,強化團隊合作意識與集體意識;從展示的方式上來講,要體現出師生、生生的交往,可以是疑難求助、質疑對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詩歌朗誦等等多種形式的互動交流;從展示的價值體現上來講,包括學習的方法總結、規律探尋、學習的新發現、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這樣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況,也真正體現出展示環節的必要性。
學生展示行為中要聚焦問題,避免「平行站位」;展示學生要提前進入預定位置;展示者准備要充分,盡量脫稿或半脫稿;展示要聲音洪亮,語言規范;展示者要充分運用展示藝術,善於運用肢體語言;板書要迅速、工整規范,合理運用雙色筆。
聽展者的站位要合理,前後由低到高,保證全員觀看、聽展;坐要端正,站要直立,要做到擁而不擠;聽展要認真、不插嘴、不私下議論;要根據展示及師生補充點撥隨時記錄,做好即時性鞏固及導學案整理。
展示者展示完後,聽展者如有疑問要及時提出自己的觀點,其他同學可以進一步質疑對抗;質疑對抗要針對問題,避免不必要的爭論;聽展者主動質疑、補充要做到有搶有讓、語言規范、簡明扼要;進行對抗質疑時無需舉手,可直接起立發表自己的觀點。
聽展者在補充評價時,要用第二人稱,目視被評價者;不做重復、無意義評價,要積極發現優點,中肯指出不足;大膽鼓勵個性化、創新性的觀點表露,達到質疑對抗、文本批判、個性解讀、創新生成的目的;被點評同學要認真對待他人評價,及時改進。
2. 對教師的要求:組內小展示時,教師進行第二次學情調查;適時引導點撥;及時評價各小組同學展示的情況;在備課中要針對有關問題做相關的預案准備,以便能應對突如其來的問題。
第五步:整理學案,達標測評
通過前面的小組學習與展示,學生整理學案而後教師組織達標測評。
1. 對學生的要求:整理學案,主要包括對疑難問題的整理、個性化重難點、生成性知識整理、知識系統梳理;結為對子的兩名同學相互檢查,狠抓重難點、疑點的落實;讓學生養成學思結合的好習慣,在反思中不斷感悟、不斷提升。
2. 對教師的要求:教師根據導學案最後的測試題組織小對子、小組長檢查或抽測;教師要進行學情調查,了解整節課學生掌握的情況,分析不同層次學生存在的薄弱環節,並在導學案的設定位置做好記錄。
效能分析
「五步三查」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概括地講有六個支撐:導學案是學生學習的「路線圖」;小組合作學習定成敗;獨學、對學、群學是學生學習的基本方法;學情調查是教學起點;展示、反饋、評價是基本手段;達標測評是學習效果的基本保證。
另外,教師在運用「五步三查」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進行課堂教學時,深刻體會到這樣的課堂不僅僅是教學,而是教育。在具有生活性、開放性、生成性的課堂環境里,課堂即社會,蘊含著自主、合作、溝通、競爭、創造、自由、批判、挑戰等等,這些都是一個人一生發展不可或缺的寶貴品質。
特別說明
一、高效課堂的一般性操作模式
由於學段、學科、課型、學習內容的難易度、學校作息時間安排的不同,在導學案的設計上就要有所調整,在課堂環節上也不一定執行「五步」的環節,根據需要做相應調整。
預習課型應側重於學生獨學、對學、群學的環節,教師做好相應的小組學習輔導,並做好反饋評價;展示提升課型一般在課前已經進行了預習,完成了獨學、對學和群學環節;單元(或課時)鞏固提升課,在導學案的設計上應由側重於「學」轉向側重於「練」,同時在問題的設計上要強化新課教學時學生的易錯點,從而達到「單元清,人人清」。在課堂環節上側重達標反饋,並做必要的展示。
在課堂各環節的時間分配上,由於科目、文本內容和學情不同,很難統一。就一般預設而言:導入新課、明確目標3-4分鍾;獨學7-8分鍾;對學、群學5分鍾;展示25分鍾;整理學案、達標測評5分鍾。
二、高效課堂的去模式化問題
我們主張高效課堂的實施應經歷「臨帖—入貼—出貼—破貼」的階段。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是推行初期階段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且不可以教學是個性化的藝術為由而否定模式在這個階段推行的必要性。待「固模過關」後,學校可以結合本校情況形成學校或學科課堂教學特色。
課改小貼士
一、高度重視導學案的編寫
導學案直接服務於學生,服務於不同層次的每一個學生,要特別重視導學案的編寫。尤其注意在問題的設計上要體現「知識問題化,問題探究化,探究層次化」,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好分層目標,分層學習,分層訓練,分層達標。通常可將問題分為三個層次:「基礎題」(基礎在線),「提升題」或叫「拔高題」,以及「拓展題」。
二、重視預習、展示、反饋
預習、展示、反饋是高效課堂上最關鍵的三個環節,當然也可以是三個課型。預習是關鍵,展示是提升,反饋是保證。
⑸ 如何提升課題研究品質和課堂教學品質
對於小學語文課程來說,每一個階段的課程標准都是不同的,但是從低到高,肯定是層層遞進的,循序漸進。因此,想要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熟悉課程目標,清晰教材目標,清楚單元目標是關鍵的前提。在此基礎上,就應該在課堂教學上狠下工夫。
一 根據學生,制定科學,適切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不僅是一個教師在教授這一課時要完成的教學任務,其實,它的設計,不是單純從教師,文本的角度出發的。更多的,應該是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依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結合教師自己對教材的理解與教學風格合而成之。所以,教學目標要設立科學,適切。
我們都知道,學生與學生之間都有差異性,而不同區域的學生的差異性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繁華城市與普通城市的教育,城鎮教育與鄉村教育,由於地理差異,家庭環境,師資力量,教學環境等方面的差異,學生已得的知識,視野的開闊面,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等等都是間接影響學生接受新知識的影響因素。所以,適度地降低教學要求,無論是對於我,還是我的孩子們都是有利無裨。太高的要求,學生達不到,教師有一種挫敗感,學生也有一種沮喪感,從而雙方都失去對教學的信心。有效的課堂教學,適切的,科學的,合理的教學目標至關重要。它會讓你的孩子真實的掌握了他們需要的,想要的知識。而做好這一切,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就應該全面考慮,合理篩選,科學設計!
二 有所側重地,關注所有學生的發展
一堂有效的語文課,不僅要看優等生的收獲情況,更為重要的是那些學困生是否也有收獲。小學中段語文,注重深層理解還不是學生重點掌握的。因為,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的理解能力除了跟智力,學習有關外,還跟一個人思想的成熟有關。有些知識,任憑你怎麼講解,若他的思想在這一方面若沒有成熟,都收效甚微。我們的課堂教學中,關注學困生的學習進展,不是看他是否和好生最終一同站到起跑線的終點。因為他們一開始就不是同一條起跑線,怎麼會同時站到一塊呢?而是相對於以前他的未知領域,他是否有了新的認識,有了新的進展。而教師應根據自己已有的了解,盡自己最大的能力,讓他加快一點步伐,再快一點,再快一點,縮小與優等生的差距為目標。
如果一節課一味地關注學困生,對於教學開展來說也不是一件好事,它會讓你的教學計劃滯留,讓你的課堂變得沉悶,讓你的心情受挫,對於那些優等生,雖然他們也會有所收獲,但是你忽略了他們表現的情感,淡卻了他們的學習激情。長此以往,那些平時敢於舉手,想要發表自己想法的人就會習慣於安靜聆聽。我想這樣的教學也不是我們教育者所期待的。
(1)不同的教學任務,對不同的學生做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課堂訓練與檢測,選擇互動的學生應有所側重。
(2)教學的整體有效進程還要顧全大局。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會有這樣的現象:有些老師為了能讓學困生能在課堂中有鍛煉的機會,所以無論什麼問題都要挑挑他們回答,可結果是他們往往不知道該怎樣回答。有的差生答非所問,老師啟而不發。折騰了半天,答案還是未見雛形。可是下課時間已經到了。一節課就在教師啟發與等待中消磨殆盡。可以說,這不是有效課。所以,要想在一節課,讓教學設計順利地進展下去,顧全大局的意識一定要有,我們的課堂不是個別人的課堂,而是所有學生的課堂,這節課,該要完成的內容還是要完成,個別學困生遇到障礙沒關系,我們要換一種方法讓他們知道問題的答案。不能因為他們而熟視無睹那一雙雙渴求,等待知識的眼睛。
三 調動學生學的積極性,切忌課堂結構的單一性
一個孩子,要讓他整整坐一節課認真地思考,認真地學習,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這是很難做到的,對孩子的身心發展也是不利的,長期處於思維狀態中,這是單調枯燥的。所以,教師有責任,有義務為學生創設動靜皆宜的課堂教學方式。我們可以這樣構思:你這節課,你認為哪些教學環節需要小朋友靜下心來思考的,需要仔細品位的內容,你就要給他們安排一個安靜思考的時間,當這個問題不能通過個人的讀讀想想感悟出來,說明這個問題對於孩子來說,存在一定的難度,如何降低這個難度以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呢?如果繼續讓他們自己思考下去,他們會感到煩躁,疲憊,不太願意再次思考。在這種情境下的再次思考,效果甚微。所以老師在這個時候,應給學生一點點撥,一點提示,也可以換種思考方式改變這種沉重的氣息,讓學生可以同桌交流,也可以四人一小組相互說出自己的看法,也可以給學生一個自由提出閱讀過程中產生困惑的地方,讓他們在合作的,質疑,探究的氛圍下共同解決這個問題,這樣做的目的一是為了增添孩子學習的興趣,緩和一下課堂的緊張,沉悶的氣氛。讓孩子在合作的氛圍中學習,消除因個人不會解決問題的無助與挫敗感。二是為了讓孩子在課堂中不僅學到了知識,懂得了道理,還能感受到團結,合作,交流的幸福與成功體驗。
四 課堂上注重評價的多元化,多樣化
有效的課堂,學生的回答,教師的評價很重要。無論學生回答是否到位,到點,教師都應該根據教學進程需要給予他們及時的性的評價。而激勵,肯定的評價會讓學生興致勃勃,提高學習興趣!我們不難發現:經常得到別人肯定與表揚的孩子,一般都比較外向,活潑,開朗,在日常生活中也更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受老師的表揚的孩子則不是很大膽,回答問題的時候,如果自己不能肯定答案是否正確,他們往往聲音很小。作為教師,我們應做一個細心的人,善於發現學生的亮點,真誠的鼓勵他,肯定他!
課堂,是教師和學生教學相長的一個平台,如何在這個平台上,使我們師生雙方的收益都達到最大化,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所企盼的。每一位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思想,有自己的教學風格,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學習的獨立體,因此,沒有固定的有效課堂教學模式。只要你在你的崗位上再多一份愛心,多一點細心,多一點熱情,多一點執著,多一點鑽研,多一點付出,多一點反思,相信你的課堂一定會比現在的課堂更精彩,更充滿教學智慧!而我們的教育也就是在不斷的付出中,不斷的反思中,滾滾向前
⑹ 如何提升課堂教學品位和品質的策略
中興中心學校教師專業化成長實驗與研究我行我思活動之三:課堂教學質量
對於小學語文課程來說,每一個階段的課程標准都是不同的,但是從低到高,肯定是層層遞進的,循序漸進。因此,想要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熟悉課程目標,清晰教材目標,清楚單元目標是關鍵的前提。在此基礎上,就應該在課堂教學上狠下工夫。
一 根據學生,制定科學,適切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不僅是一個教師在教授這一課時要完成的教學任務,其實,它的設計,不是單純從教師,文本的角度出發的。更多的,應該是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依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結合教師自己對教材的理解與教學風格合而成之。所以,教學目標要設立科學,適切。
我們都知道,學生與學生之間都有差異性,而不同區域的學生的差異性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繁華城市與普通城市的教育,城鎮教育與鄉村教育,由於地理差異,家庭環境,師資力量,教學環境等方面的差異,學生已得的知識,視野的開闊面,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等等都是間接影響學生接受新知識的影響因素。所以,適度地降低教學要求,無論是對於我,還是我的孩子們都是有利無裨。太高的要求,學生達不到,教師有一種挫敗感,學生也有一種沮喪感,從而雙方都失去對教學的信心。有效的課堂教學,適切的,科學的,合理的教學目標至關重要。它會讓你的孩子真實的掌握了他們需要的,想要的知識。而做好這一切,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就應該全面考慮,合理篩選,科學設計!
二 有所側重地,關注所有學生的發展
一堂有效的語文課,不僅要看優等生的收獲情況,更為重要的是那些學困生是否也有收獲。小學中段語文,注重深層理解還不是學生重點掌握的。因為,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的理解能力除了跟智力,學習有關外,還跟一個人思想的成熟有關。有些知識,任憑你怎麼講解,若他的思想在這一方面若沒有成熟,都收效甚微。我們的課堂教學中,關注學困生的學習進展,不是看他是否和好生最終一同站到起跑線的終點。因為他們一開始就不是同一條起跑線,怎麼會同時站到一塊呢?而是相對於以前他的未知領域,他是否有了新的認識,有了新的進展。而教師應根據自己已有的了解,盡自己最大的能力,讓他加快一點步伐,再快一點,再快一點,縮小與優等生的差距為目標。
如果一節課一味地關注學困生,對於教學開展來說也不是一件好事,它會讓你的教學計劃滯留,讓你的課堂變得沉悶,讓你的心情受挫,對於那些優等生,雖然他們也會有所收獲,但是你忽略了他們表現的情感,淡卻了他們的學習激情。長此以往,那些平時敢於舉手,想要發表自己想法的人就會習慣於安靜聆聽。我想這樣的教學也不是我們教育者所期待的。
(1)不同的教學任務,對不同的學生做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課堂訓練與檢測,選擇互動的學生應有所側重。
(2)教學的整體有效進程還要顧全大局。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會有這樣的現象:有些老師為了能讓學困生能在課堂中有鍛煉的機會,所以無論什麼問題都要挑挑他們回答,可結果是他們往往不知道該怎樣回答。有的差生答非所問,老師啟而不發。折騰了半天,答案還是未見雛形。可是下課時間已經到了。一節課就在教師啟發與等待中消磨殆盡。可以說,這不是有效課。所以,要想在一節課,讓教學設計順利地進展下去,顧全大局的意識一定要有,我們的課堂不是個別人的課堂,而是所有學生的課堂,這節課,該要完成的內容還是要完成,個別學困生遇到障礙沒關系,我們要換一種方法讓他們知道問題的答案。不能因為他們而熟視無睹那一雙雙渴求,等待知識的眼睛。
三 調動學生學的積極性,切忌課堂結構的單一性
一個孩子,要讓他整整坐一節課認真地思考,認真地學習,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這是很難做到的,對孩子的身心發展也是不利的,長期處於思維狀態中,這是單調枯燥的。所以,教師有責任,有義務為學生創設動靜皆宜的課堂教學方式。我們可以這樣構思:你這節課,你認為哪些教學環節需要小朋友靜下心來思考的,需要仔細品位的內容,你就要給他們安排一個安靜思考的時間,當這個問題不能通過個人的讀讀想想感悟出來,說明這個問題對於孩子來說,存在一定的難度,如何降低這個難度以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呢?如果繼續讓他們自己思考下去,他們會感到煩躁,疲憊,不太願意再次思考。在這種情境下的再次思考,效果甚微。所以老師在這個時候,應給學生一點點撥,一點提示,也可以換種思考方式改變這種沉重的氣息,讓學生可以同桌交流,也可以四人一小組相互說出自己的看法,也可以給學生一個自由提出閱讀過程中產生困惑的地方,讓他們在合作的,質疑,探究的氛圍下共同解決這個問題,這樣做的目的一是為了增添孩子學習的興趣,緩和一下課堂的緊張,沉悶的氣氛。讓孩子在合作的氛圍中學習,消除因個人不會解決問題的無助與挫敗感。二是為了讓孩子在課堂中不僅學到了知識,懂得了道理,還能感受到團結,合作,交流的幸福與成功體驗。
四 課堂上注重評價的多元化,多樣化
有效的課堂,學生的回答,教師的評價很重要。無論學生回答是否到位,到點,教師都應該根據教學進程需要給予他們及時的性的評價。而激勵,肯定的評價會讓學生興致勃勃,提高學習興趣!我們不難發現:經常得到別人肯定與表揚的孩子,一般都比較外向,活潑,開朗,在日常生活中也更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受老師的表揚的孩子則不是很大膽,回答問題的時候,如果自己不能肯定答案是否正確,他們往往聲音很小。作為教師,我們應做一個細心的人,善於發現學生的亮點,真誠的鼓勵他,肯定他!
課堂,是教師和學生教學相長的一個平台,如何在這個平台上,使我們師生雙方的收益都達到最大化,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所企盼的。每一位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思想,有自己的教學風格,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學習的獨立體,因此,沒有固定的有效課堂教學模式。只要你在你的崗位上再多一份愛心,多一點細心,多一點熱情,多一點執著,多一點鑽研,多一點付出,多一點反思,相信你的課堂一定會比現在的課堂更精彩,更充滿教學智慧!而我們的教育也就是在不斷的付出中,不斷的反思中,滾滾向前
⑺ 如何提升教學質量,如何優化教學模式
1、做好課前准備。這里說的准備不光是教案、課件、教具和學具的准備,更回重要的是教師自我答心理上的准備。
2、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環節,上好每一節課。教學環節必須簡潔、又可操作性,要適合本班的學生,要利於學生接受。只有在吃透課標、深鑽教材、研究學生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精心備課,在教學中胸有成竹和有的放矢。在備課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到怎樣教,還要考慮到學生怎樣學。
3、注重課堂評價,多表揚學生,讓學生充分意識到自己的優點。同時要特別注意培養那些內向、膽小的學生是自信心。在我們的學生中有一些學生,他們的成績一般,上課認真聽講,也按時完成作業,但上課回答問題的時候聲音很小,或從不主動回答問題。這樣的學生其實是有很大潛力的,只要我們老師抓住機會適時表揚,他們的成績肯定會有一個飛躍。
4、精講多練,重在落實----優化課堂教學模式
⑻ 如何創建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
一、人們對有效的課堂教學的追求
「有效教學」是學校教學活動的一個基本追求,但在不同時代卻有不同的關注主題。從誇美紐斯開始,以及後來的赫爾巴特學派,「有效教學」的理想落實在「規模效應」及其相應的「教學模式」上。後來,以杜威教育理論為代表的「進步主義教育」開始從「人的問題」、「教育與生活的關系」等視角來考慮有效教學的出路,有效教學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再後來,有效教學實踐及其研究越來越強凋「設計意識」(或「教學設計」)和「反思意識」(或「教學反思」),越來越強調課堂教學的改革不是一種教學方法或教學技術的更新和調整,它需要在「教學理念」或「教學信念」的支持下展開「教學設計」。所以,現今的課堂教學就要在科學的理論指導下,設計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使師生在有效的教學生活中得到發展。
人類初始的教學方式往往顯示為「個別化教學」。後來出於追求效率的需要,「個別化教學」逐漸演化為「小組教學」,再由「小組教學」演化為「班級教學」。不過現代教學的危機導致教學組織形式越來越顯示出由「班級教學」轉向「小組教學」,進而由「小組教學」轉向「個別化教學」的趨勢。其實,這樣的轉變並不是教學組織形式的循環或輪回,更不是重復或倒退,它是當今人們追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必然結果,是關注人的發展和生命成長的必由之路。今天,個別化教學向班級授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作為在課堂中擔任主要角色的教師首先要考慮到如何優z化課堂結構,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
新課程的推廣確實使當今的課堂發生了諸多喜人的變化。但仔細思考起來,似乎還缺少了許多重要的東西,就教師要克服舊有的教學習慣來說,要將新的教學理念轉化為真正的教學行為就十分艱難,這中間要有很長一段路要走。1、當今的課堂教學多「牽引」,少正確「引導」
今天的課堂中,教師雖然不像過去那樣把結論、答案直接告訴學生,而往往是以啟發的方式提出問題,但教師往往缺少等待,提出問題後很快就會以暗示性的語言迅速把學生的思路、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到設計好的標准化的路線上來,然後在教師的牽引下迅速指向標准答案。一個教學過程就這樣完成了。這對知識的傳授也許是高效的,但是高效背後犧牲的卻是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及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的空間和權利。與其說是引導,倒不如說是『「牽引」,因為學生的主動性完全被抹殺了,而是被動地跟著教師轉。
所以說,當今的課堂教學重要的一條是教師要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主動地去「探究」,而不是完全被動的「接受」。因為,教學方式變革的背後是師生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革,它最能反映出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的改變,也最能反映教師的教學水平的高低。接受式學習從形成到發展經過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階段,它之所以具有如此頑強的生命力,與教學過程的本質特徵是有很大關系的。實踐證明,接受式學習至今仍是最為經濟、有效、快速的教學方法。但是,也有許多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的時候犯了非此即彼的錯誤,認為要實行探究式學習,就要拋棄傳統的接受式學習。以至於採用探究式教學方法的教師難於控制課堂而覺得無所適從;採用接受式教學方法的教師咬定青山不放鬆,不敢越雷池半步。2、當今課堂教學缺少教師精心設計和系統反思
首先,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是教師課前必備的環節,幾乎所有的教師課前都能做到認真備課,都知道要吃透教材,也知道要有沉著、自信的心理狀態去面對學生,而很多教師卻沒能做到超越教材,沒能做到在課堂上遇到突發事件要准備好保持鎮定、隨機應變、從容應對的教學機智,以及克服困難需要具有的耐心、恆心、意志力和執著精神。其次,課堂教學過程中同樣需要教師的精心設計,設計知識呈現的方法,設計邏輯思維的過程,設計與學生交往的方式等等。教師理應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教師在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時,應積極主動隨時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去,在教學活動和情感交流中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而現實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是游離於學生思考和生生互動之外的。再次,教學實踐之後的反思已成了課堂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新課程特別強調反思,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而許多教師更是上完課以後書本一夾就完事,很少做到將課堂中的感受、得失及時記錄下來,更缺乏對教學實踐的系統反思,寫出隨筆、碎思之類的教學感悟了。3、當今課堂教學缺少智慧的生成
什麼是智慧?「智慧是每個個體安身立命、直面生活的一種品質、狀態和境界」,「智慧不能像知識一樣直接傳授,但它需要在獲取知識、經驗的過程中由教育的細心呵護而得到開啟、豐富和發展」。今天的課堂上,很多教帥依然擔任著「搬運工」的角色,基本上是按部就班、原原本本地把教科書、教參上的內容搬到課堂,告訴學生。在這樣的教學過程、教學方式中,教師很難有什麼創造性,學生的創造力也同時被扼殺了,更談不上生成智慧了。缺少智慧的生成說到底還是對教師和學生的層層束縛造成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倡導解放兒童的創造力時就提出過著名的六大解放。今天的課堂教學更需要解放教師和學生的頭腦、手腳、時間和空間,讓師生在教學交往互動中自主發展。4、當今課堂教學缺少對生命的關照
三、有效的課堂教學應具有的品質
什麼樣的課堂教學才算是有效的?說到底這是一個課堂教學評價或診斷問題,它應以課堂教學任務的完成度為取向。也可以說,凡是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結果的教學活動都可稱之為「有效教學」。但問題是我們應該確立什麼樣的教學目標,如何最優化的組織教學環節,怎樣的教學效果才算是有效的或是高效的。傳統的課堂教學過程被看成是一種學生的「特殊的認識過程」,將學生獲取知識的多少,掌握知識的牢固程度作為衡量標准;以有效教學理念為比照,我們認為,當今的課堂教學過程應是「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作用,創造性地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因此,我們應對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解構,重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有效課堂教學模式。換句話說,有效的課堂教學應是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學;應是動態生成師生教與學的智慧的教學;應是關注師生雙方生命健康發展的教學。
首先,有效的課堂教學必須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在現實的課堂中,許多老師為了體現教學向生活的回歸,往往致力於創設各種生活情境,卻沒有意識到課堂教學本身就是教師和學生的生活。所以說,課堂教學必須基於學生的真實生活,學生應當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
其次,有效的課堂教學中必須彰顯教師的主體性。新課程在強調學生主體性的同時並不排除教師的主體性。因為課堂教學同樣也是教師的生活,有效的課堂教學應該充滿智慧、激情、潛能和創造力。只有具有主體性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具有主體意義的學生。教師的主體性主要體現在如何為學生發展創造條件上,體現在和學生的教學交往中怎樣發揮引導的作用,更體現在對自我的認同和自我反思上。所以說,一節課展示的不僅是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教學藝術,而且展示的還是一位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和獨特的教學風格。
第三,有效的課堂教學應促進師生智慧的生成。有研究者提出,要「讓智慧回歸教育,讓智慧喚醒課堂」。實際上,評價一節課質量的高低,關鍵應看教師怎樣促進學生主動地學習,怎樣在師生的教學交往、情感交流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創造動機。只有智慧的教師才能創造出智慧的課堂、培養出有智慧的學生,也才能使課堂煥發生機和活力。
第四,有效的課堂教學必須關注師生生命成長。葉瀾教授說過,「課堂教學應被看成是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是他們生命的有意義的構成部分。對於學生而言,課堂教學是其學校生活的最基本構成,它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當下及今後的多方面發展和成長;對於教師而言,課堂教學是其職業生活的最基本構成,它的質量,直接影響教師對職業的感受、態度和專業水平的發展和生命價值的體現。」要將生命融於教育,將教育融於生活,讓教育成為生命的詩意存在,凸顯生命的靈動、自由和獨特,並以此漸臻生命的完滿與幸福。課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有效課堂與無效課堂的區分關鍵就是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而一個課堂有效與無效,則關鍵是看老師的組織與教學的設計,希望老師們能夠談談你們的看法.
⑼ 如何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不斷更新教學觀念,著力提高教師素質。
滿堂灌、填鴨式、題海戰術、課內不達標課外搶時間的教學方法在部分教師的頭腦中根深蒂固,與素質教育相悖,嚴重阻礙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圍繞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羈絆,讓教師確立教改意識,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我們印刷了大量的有關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材料,下發到每位教師手中,定期組織教師學習,聘請全國知名的課改專家來我縣對教師進行培訓,邀請先進地市的名師給我們介紹課堂教學改革經驗,不斷拓寬教師的眼界,開闊創新的視野,了解教學的新動態、新信息,激發教師自我鞭策,自覺教改的內驅力。老師們普遍感到,要提高教學質量,在觀念上必須樹立 「以生為本」「以學為主」的教育教學理念,著眼於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合作」的教學思想;在實踐上,必須以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為突破口,徹底打破課堂教學的沉悶氣氛,徹底改變一言堂,滿堂灌、滿堂練、滿堂問的狀況。只有把課堂還給學生才能展現學習環境的「原生態」,才能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效益」。多年來,我們旗幟鮮明地唱響這樣的主旋律:高效課堂是打破制約學校發展瓶頸,突破傳統,走向名校的根本通道,而要打造高效課堂,就要把課堂還給學生,鼓勵學生敢於做課堂的真正主人。
(二)解除校長思想束縛,為課堂教學改革搭建綠色平台。
校長的思想能否得到真正的轉變直接關乎課堂教學改革的成敗。對於校長們來說,大力推行課堂教學改革,會不會影響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這是長期以來令各基層學校普遍擔憂的問題。對此,我們堅持認為,強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是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保證廣饒教育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根本出路。而要強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就必須解除校長們的思想顧慮。我們組織全部初中學校的校長到洋思、到杜郞口等課堂教學改革比較成功的學校參觀學習,組織校長深入學校搞調研,校長們最終統一了思想,深刻認識到改革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從被動聽從走向主動改革,自覺地帶領老師投身到了課堂教學改革中去。
(三)充分發揮教研員的主觀能動性,為課堂教學改革出謀劃策。
加強教研隊伍建設,切實轉變教研職能。按照「以研為主,研督結合,評研分離」的思路,實行縣教研員兩進(進學校、進課堂)三包(包課堂教學改革模式推廣、學科骨幹培養、教學規劃指導)制度。積極鼓勵教研員走出去,多聽、多看、多思考,要求大家高點定位,搶抓機遇,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在抓好自身建設的同時,鼓勵各學科教研員高屋建瓴,統籌全縣本學科的課堂教學改革,要求每位教研員結合本學科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要有改革的勇氣和魄力。要有時不我待的強烈意識。結合本縣實際,確定出符合本學科特點的課堂教學創新模式。力爭利用1--2年的時間,在新授課、講評課、復習課等不同課型上有新的突破並把成功的經驗在全縣推廣,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效率。教研員通過深入基層,和基層共發展同進步,不斷發現先進典型,大張旗鼓的為課堂改革吶喊助威,有力地推動了課堂教學改革健康和諧的發展,為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了確保活動實效,我們了實行捆綁式考評辦法,進一步明確了縣教研員的角色定位,為他們深入基層,了解基層,指導基層,拓寬了工作思路。
二、立足課堂,創新教學模式。
改革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關鍵內容。課堂改革的核心是什麼?就是把課堂還給學生。洋思也好,杜郎口也好,所有成功的課堂都是「以人為本」「以學為主」的課堂。因此,我們結合本縣實際,借鑒濰坊十中「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和東廬中學 「講學稿」 的成功經驗,確定了符合我縣自身特點的課堂教學模式——「導學導練,自主互動」課堂教學模式,並在全縣進行實驗研究,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在將實施過程的四個環節作簡要介紹。
(一)自主預習:教師在每節課之前,都要認真研究教材,研究學生。利用集體的力量集思廣益,確定講學稿,制定好預習提綱。①預習提綱需提前一至兩天提供給學生,便於學生預習准備。②根據預習提綱內容的多少,可靈活採用課代表在黑板上抄寫、教師出示小黑板、列印張貼於班級、印發給小組長乃至全體學生等多種形式。 ③根據預習提綱內容的難易,可靈活採用課外預習、課堂前部分時間預習或者整節課預習方法進行。④各小組要進行組內預習交流,歸納出小組集中的疑點或新發現的問題,便於上課時進行組間交流。這是學生搞好預習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學生自主預習的依據。讓學生在學習目標的指引下,教師提出具體的問題,讓學生明確學習的任務,由每個學生先進行獨立思考。這一步至關重要。我們認為:學生要參加小組討論,首先得形成自己的見解,否則就是無效的。因為沒有經過個體熟讀精思而匆忙展開討論如無源之水,表達的見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備深度,更談不上個性和創見,不但解決不了疑難,反而容易掩蓋學生的思維困惑和學習困難,這樣,有些表面上氣氛熱烈的討論實際上只是一種假象,與真正的問題是油和水的關系。這一環節需要注意的是:其一,設計問題時要緊扣學習目標,重點突出,難易適中,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上做文章。其二,對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比如學什麼,怎麼學,多長時間完成,完成到什麼程度。最好是以板書、多媒體展示或者印發講義等書面形式,盡量不用口述。其三,獨立思考的成果能在書上勾畫出來的就勾畫出來,不能在書上勾畫出來的,一定要把想法在紙上寫出來,因為思維是混沌的,語言才是清晰的。
(二)小組交流:小組交流是調動學生積極研討、解決疑難困惑的的中心環節。因為有了學生個體的思考,就為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打下了基礎。但小組合作學習很容易流於形式,因此要建立科學的機制。我們的做法和要求是:①正確劃分小組。一般4-6人為一組,採用異質分組法,兼顧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個性差異等不同的方面,小組成員能互相搭配,努力做到優勢互補。②讓每個成員都明確自己的職責,尤其要注意發揮組長(一般是各組的1號)的作用,組長就像是「主持人」,要掌握小組學習的進程,安排發言順序,同時兼任「記錄員」,隨時記錄和歸納討論的成果,還要能以「檢查員」的身份對小組成員的發言作出評價,檢查成員是否完成學習任務。組長可以是確定的,也可以輪流值班,以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標准。③這里的小組交流是動態的,可以是組內交流,也可以是組際交流,也可以是全班展示,教師要充分參與進去,適時調整、引導。比如可以採取小組間互相提問的方法,以對比討論學習的成果,形成真知灼見。④小組評價要跟上。可以設計表格,由課代表和小組長聯合記錄學生的課堂發言、學習完成任務情況,在評價上注重學生的發展性,比如4號主動回答問題得4分,1號回答對問題得1分等。一周一匯總,評選優秀小組,設置「流動紅旗」,在組與組之間輪換。小組之間的合作交流,增強了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關注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每一個學生的主人翁意識進一步增強,學生的主體地位進一步明確,學習過程進一步優化,課堂活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三)點撥釋疑:學生在充分自學,相互交流之後。解決了許多問題。但存在一些不容易解決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進行點撥,答疑解惑。這一步也最能考驗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交流和展示的資源,一方面通過激勵性的評價和提示,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體驗成功,另一方面也要通過示範、點撥、分析、講解等手段,促成展示過程中問題的化解。既要圍繞預設的教學目標和教材的重點、難點,也要兼顧動態生成的問題,解釋學生的疑惑。點撥過程要力求簡潔、透徹、明了。
(四)訓練反饋:改革課堂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追求更高的課堂效率。看課堂上學生的參與度,知識掌握的生成度。簡言之,一堂課的成功與否,關鍵在學生掌握得如何,因此有效的反饋很重要。課堂精練,是教師獲取反饋信息,優化課堂結構的重要環節。以前,教師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上多練而不加篩選地搜集習題,使學生陷入題海,重復練習,無效練習,浪費了課堂有效時間,加重了學生課業負擔。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採取了三條措施:一是課堂練習題必須由備課組集體討論確定,以保證質量。二是練習題必須以投影形式出現或課前將練習題列印在紙上,以節省學生抄題時間,三是評講練習題時要突出其共性問題,個性問題,課後輔導,以提高整體效益。這樣做,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支配,便於他們深入思考,梳理、提煉知識要點,優化知識結構。此外,教師還要根據學習目標的要求,創造性地設計作業,精編、精選練習題,考慮到學生學習的差異性,題目一般包括基本題和選做題兩部分。讓好學生吃飽,中下游學生吃好。切實解決了一言堂、一種模式、好學生吃不飽、中下游學生吃不好的現象。另外,測試題的用時多少根據實際情況而定,除單元檢測外,一般不單獨佔用一課時。檢查的方式也應是動態的,以書面為主,也可以是口頭檢測或者實踐操作等,要盡可能體現「堂堂清」的原則,在課內完成,並及時把結果反饋給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