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教師課堂教學的十大技能

教師課堂教學的十大技能

發布時間:2021-02-03 06:27:55

A. 教師教學技能的含義

教學技能分類及意義,基本教學技能,調控教學過程的技能,課堂教學的實施等5部分.

B. 語文教師專業技能演示有哪些形式

包括來導入技能、語言技能自、講解技能、提問技能、演示技能、板書技能、變化技能、強化技能、課堂控制技能、結束技能等十大教學基本功
什麼是「模擬上課」呢?它是一種將個人備課、教學研究與上課實踐有機結合在一起的教研活動,突出教學活動中的主要矛盾和本質特徵,同時又能摒棄次要的非本質因素,使教學研究的對象從客觀實體中直接抽象出來,具有省時高效的特點。
參加模擬上課的老師,一上講台就要有充分的自信,給別人的第一感覺是這個老師精神狀態不錯。然後你開始像正常上課那樣進行,話不一定要多,但是每句話每個字都要說清楚響亮,而且最好要有停頓和變化。盡量避免出現無意義的行為或膽怯的表現,而且不要有過多的口頭禪。

C. 現代教師應該具備哪些基本素質

現代教師應具備的十大基本素質
一、身心健康,完美的人格態度。
首先要有強健的體魄,這是所有人事業成功的基礎。只有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才能擔負起繁重、艱巨的工作,並按時完成任務。教師特定的生活環境和工作特點,要求教師的身體素質要全面發展。而重點應體現在耐力較強、反應敏捷、精力充沛、耳聰目明、聲音洪亮等方面。其次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教師的職業是一種特殊的職業,是一種用生命去感動生命、用心靈去澆灌心靈的職業。第三要有良好的個性特徵。教師的個性不僅影響學生知識的學習、智能的發揮,而且影響他們品德的形成和人格的塑造。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一個精神豐富、道德高尚的教師,才能尊重、陶冶學生的個性,而一個無任何個性特色的教師。他培養的學生也無任何個性特色。」任何一位教師,都會在教學中有意無意地揮灑著自身個性。教師良好的個性特徵、人格魅力會如春風化雨,在教育活動中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忠於教育,正確的價值取向。
在由教師和學生共同構成的課堂上,教師所傳授和表達的不僅僅是個人的學識。而且代表著社會和國家對未成年人進行品德、人格態度以及價值觀念的引導。所以.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品格、道德修養,以國家所提倡的、適應社會需求的、體現先進文化和現代文明的價值取向為執教的根本。
三、育人為本,良好的職業操守。
「育人為本」是黨和國家最根本、最重要的辦學宗旨。胡錦濤總書記提出,「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教書是教師的職責,育人是教書的根本.就是說「育人」是我們教師的根本職責所在。
在教育中,要做到德育與智育的統一、教學能力與育人能力的統一、學高與身正的統一、個人與社會的統一.這就是教師的職業操守。
四、學高身正,高尚的品德言行。
品德內在,言行外顯。個體品德的好與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過言語和行動的優與劣來體現。「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一位優秀的教師要有端莊的容貌、整潔的儀表、得體的舉止、文明的談吐、優雅的風度、振奮的精神、嚴肅活潑的工作作風。
五、一專多能,多元的知識結構。
學科教育的整體化是21世紀教學工作的發展趨勢。教師必須具備能夠適應現代教育對本學科教學所要求的專業知識。要有從事教師職業所規定的合格的學歷和文憑。
但是,作為現代教師,只掌握單一學科的知識還遠遠不夠.還要構建多元的知識結構,要掌握現代教育理論、教育理念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要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出教師的教育功能。
六、精通業務,嫻熟的教學藝術。
教學藝術體現在教學的細節上。處理教材是藝術.設計教學是藝術,提問是藝術。啟發誘導是藝術,與學生交流是藝術……在這里,教學藝術是能達到最佳教育教學效果的各種知識、手段、方法的總和。教師只有準確、熟練、靈活地運用一切教學手段.才能使自己的教學具有魅力.達到教學的最佳境界。
七、學以致用,較強的工作能力。
教師的丁作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1.教學能力;2.表達能力;教師豐富的思想、廣博的學識、生動的內心世界都是通過准確、形象的語言傳達給學生的。學生的情感世界是敏感的、向善的、愛美的,他們往往在老師優美動聽的語言中受到感動。得到美的享受.從而開始了對老師的悅納。3.交往能力;4.教育科研能力;5.適應環境的能力。
八、廣博精深.深厚的文化素養。
作為一名現代教師.只有具有了深厚的文化素養.才能成為學生思想的引導者。用自己的學識、人格去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九、與時俱進.先進的教育觀念。
教師應樹立新的教育觀念,如現代教育觀、教學觀、質量觀、評價觀等。特別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觀念,應認識到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教育,而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要相信學生的潛力和發展潛能,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應認識到學生是有血有肉充滿情感的人。教育活動要以尊重學生為基礎,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中心,著力挖掘學生潛能,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進行有創造性的教育教學活動。
十、積極進取,執著的創新精神。
要成為一個創新型的教師需要一個過程,要有知識、技能與經驗的深厚積累:要有深刻的見解,要有無私無畏的勇氣;要有獨立的品格.不迷信權威,不屈從傳統,看準了就一「創」到底;要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要有敢於承擔責任的精神與氣魄;要有價值理想,雖未必能至,心嚮往之!
決定教育工作優劣的是教師的素質。社會對教育的要求,歸根結底是對教師的要求。那麼,作為一名現代教師只有不斷的提高個人素養,我們的教育事業才會蒸蒸日上,祖國才會擁有希望。

D. 道德課堂要求教師必備八大教學素養

道德課堂要求教師必備八大教學素養
道德課堂要求教師,把課堂還給學生,還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還學生學習的主權;通過實施分組合作學習,實施「獨學、對學、群學」三種學習方式,抓好「課前、課中、課後」課堂三段,構建「先學、展示、反饋」的課堂流程,來實現課堂教學的重建,提升每一堂課的課堂質量。
道德課堂最終要實現質的飛躍:教師把教學變非理性教學為理性教學,把教學變體力勞動為智力勞動、智慧勞動,把課堂變知識課堂為情感課堂,變「教本」為「學本」;學生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變苦學為樂學,變單純依賴教師為自主、合作、探究;最終形成師亦生、生亦師,師生相長;兵教兵,兵練兵,兵兵互動的課堂生態,實現學生學習品質和精神品質的共同提升。
因此,推進道德課堂建設,任何一位學科教師必須具備以下八大教學素養:
一是回答好三個問題。任何一位學科教師、任何一節課都必須回答好三個問題:(1)你要把學生帶到哪裡去?教師要回答的是學生的課堂學習目標問題: 學什麼?學到什麼程度?(2)你怎樣把學生帶到哪裡?教師要回答的是學習策略和學習過程問題。(3)你如何確信你已經把學生帶到了那裡?教師要回答的是學習效果的評價問題。回答不好這三個問題,一定不是一節好課。
二是具備三種基本能力。即設計教學的能力(編寫學習指導書、編制導學案)、實施教學的能力(構建課堂生態)、評價教學的能力(達標測評、跟蹤發展)。設計教學的能力是基礎,實施教學的能力是關鍵,評價教學的能力是保障。不具備這三種基本能力的教師,一定不是一位合格教師,也一定不是一位好教師。
三是把握三個前提。即把握學科思想、掌握學科知識體系、明確學科課程目標。把握不好這三個前提,教學設計就無從談起。
四是做到三個讀懂。即讀懂課標和教材(學材)、讀懂學生、讀懂課堂。不懂得「課堂,究竟是誰的?」,既是師道問題,又是師德問題。
五是完成六個轉變。即教師變學長、講堂變學堂、教室變學室、教材變學材、教案變學案、教學目標變學習目標。站在學生的立場上來思考教學,既是新課程的要求,又是師道的要求。
六是明確課堂方向。課堂教學,要有效的落實三維教學目標,避免教學目標的虛化;有效地把握和利用課程資源,避免教學內容的泛化;既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又要把握教師的引導性,避免教師使命的缺失;既要追求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又要力求避免教學過程的形式化。課堂教學,要堅持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基礎,在此基礎上追求三維目標的全面落實;堅持教材是基本資源,靈活運用、擴展、開發、構建多種教學資源;堅持真正「學生」的主體性,也就是教師主導下的主體性;堅持以啟發探究式教學為主,追求教學方法多樣化。
七是解讀課程標准。細化解讀課程標准,整合教材(學材),科學設置課堂學習目標,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標志;是學科課程建設的首要內容,也是推進課程改革的當務之急!如果不進行學科課程建設,課程改革就是一句空話!細化解讀課程標准,整合教材(學材),從基於學生學習的認知規律出發,科學設置符合「學情」的學習目標,是教師的基本功,是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的前提條件。細化解讀課程標准,整合教材(學材),科學設置課堂學習目標,實質上就是國家課程的校本開發(二次開發)問題,也就是國家課程在本校的有效實施問題,更是學科教師的學科能力問題。不會對國家課程進行校本化開發(二次開發)的教師,不是合格的教師。
八是構建道德課堂生態。教育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推進課程就是為了更好的實現文化的傳承。任何一位教師在課堂上都在「營造」著一種課堂文化氛圍和課堂生態,學生都在進行著某種「文化適應」和自然成長。課堂中面臨的問題實質上就是文化(生態)問題;可以說,課堂生態是現代學校文化的最高境界。構建道德課堂生態,必須進行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新:開展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互動的教學活動,實現從「單向型教學」向「多向型教學」轉變;倡導以問題為紐帶、進行啟發探究教學,實現從「記憶型教學」向「思維型教學」轉變;通過倡導合作學習,在教師之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實現從「應試型教學」向「素養型教學」轉變。
三、推進道德課堂建設的十大行動策略
一是「讓教學回家」,即變「先教後學」為「先學後教」、「少教多學」。「先學」就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習成為學生自己的事情,也就是學習方式的重建。「後教」就是以學論教,即根據學生的學而教,是對學的再創造;在這個過程中,促進學生的「學」是教師的准確定位,教師必須超越學生的「先學」而使學生實現由「學會」到「會學」的「質」的飛躍。道德課堂變「先教後學」為「先學後教」,其核心是學習觀和學習方法的變革,實質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一切從學生的「學」出發,是學習方式的重建和課堂教學重建的支點。要達到的目的是「少教多學」。
二是編制導學案(教學指導書、學案、調節教學案、學習卷)。導學案,是課堂教學的抓手,一開始是學生學習的「學步車」,然後慢慢過渡到成為學習的路線圖和導航儀。編制導學案的實質,就是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實施(二次開發);核心是「教材」變「學材」,解讀課程標準的成果即生成導學案。
三是實施分組合作學習。圍繞學習小組構建「動車組」系統,同質異組,異質同組,組內結對。實現「兵教兵、兵練兵」。
四是實施「獨學、對學、群學」 三種基本學習方式。
五是抓好「課前、課中、課後」 課堂三段,即構建「大課堂」概念。
六是建構具體的課堂流程:「先學、展示、反饋」。流程承載著規律。「先學、展示、反饋」是課堂教學的一般規律。
七是重視「先學」。先學,是課堂教學的起點。沒有充分的先學,就沒有精彩的展示。先學,是一條教學規律,不是可用可不用的教學方式,與傳統的「預習」有著本質的區別。
八是突出「展示」。突出學生的「展示性」學習,主張人人參與,個個展示。展示,是解決學生學習內驅力的金鑰匙。
九是強調「反饋」。抓好對子之間反饋、小組長組織反饋和課代表對本節課全體學情反饋,每一位學生通過整理學案,完成個人自我修復。
十是制定評課標准,即評課三看:看狀態,學生的學習情緒和狀態;看過程,學習即經歷體驗,缺少過程就沒有學習;看成果,讓學科知識增長的過程成為學生人格健全和發展的過程。

E. 對培養學生十大學習能力的理解及做法

一、激發學習興趣,體驗成功
1、為學生體驗成功創設條件
要為學生體驗成功創設條件,首先,對學生要予以成功的期待,因為教師對學生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動力,能激起學生潛在力量,激發向上的學習主動性。教師的一舉首,一投足,一個期待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真誠的微笑,都有可能激起學生求進的力量。其次,創設使他們都能獲得成功的機會,進行分層教學,對不同層次學生提出不同的目標要求,精心設計練習,布置分層作業。其三,展示成功,讓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成果得到展示的機會,營造享受成功的情境,促使其主動地參與學習。
2、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
數學教學要徹底改變重結果、輕過程的一種傾向,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而且更重要在於使學生在主動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極思考,讓他們在動手、動腦、動口的過程中懂得如何學習數學;在概念、法則、公式的推導過程中,體會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從而培養其主動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在教學中,我教給學生的是科學的學習方法,而不是一味的灌輸。讓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發展他們獨立學、思、用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使學生喜歡學習,主動學習。
二、創設開放型課堂教學環境
課堂教學環境是課堂內各種因素的集合。它是由課堂空間,課堂師生人際關系,課堂生活質量和課堂社會氣氛因素構成的課堂生活情境。那麼,什麼是開放呢?《現代漢語詞典》這樣解釋:開放,即解除禁令、限制、封鎖等。開放型的課堂教學是一種需要新思想的教學,把思維的空間留給學生,這是開放式教學必要條件。開放式數學教學不僅是一種教學模式,更是一種數學教學思想。
在創設開放型課堂教學環境時,我力求做到:
1、使學生在思考問題過程中有一定的開放度。
簡單說教學就是教學生會學,一個好的開放的教學情景是一節課是否是開放式教學的必要條件。
如在教學比多(少)求和兩步計算應用題時,教材有這樣一個例題:果園里有梨樹1480棵,桃樹比梨樹少280棵。梨樹和桃樹一共有多少棵?我在教學此例時沒有直接單一的引入例題,而是讓學生自己來編出多個以最後求和為基本數量關系的應用題。採用開放性的編題引入,使學生在主動建構的過程中,認識這類兩步計算應用題的橫向聯系,從整體上把握了解題規律,同時在這一過程中訓練了思維能力,使學生體驗到獲取新知的成功感。
2、設計開放型的訓練題
在數學教學中,我精心構思以下四類情況的習題:
(1)答案不唯一。也就是一題有多個解答結果,而且大部分的題在解出不同結果的同時能總結出解題規律。例如,我在教學數的大小比較時出了這樣一題:寫出六個小於+3的數。學生寫出了很多不同的答案,但是得出了相同的規律,那就是在數軸上+3左邊的數。
(2)條件不唯一。學生通過對題目先從不同角度補上條件,然後解答。這種訓練我在教學應用題時用的較多,如要求學生補上一個條件使它成為三步計算應用題:某電器廠今年四月份生產洗衣機240台,____,四、五月份共生產多少台?此題條件的補充方法很多,我所要求的是讓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能力補充不同條件,解答出結果。這就體現了對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要求。
(3)問題不唯一。也就是使學生在補充不同問題中,得出不同的解答。如:一個運輸隊運送麵粉,上午運走240袋,每袋50千克;下午運走480袋,每袋是50千克。學生可以補上如下問題:這一天共運走了多少千克?下午比上午多運多少於克?下午運送的重量是上午的多少倍?下午比上午多運多少袋?
(4)解法不唯一。一道題思考的方法不一樣,那麼它的解題策略也就不一樣。比如應用題可用算術解,也可用方程解,而同樣是列方程解應用題,找到不同的等量關系,列出的算式也不同。
通過設計開放型的訓練題,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求異思維、直覺思維和辯證思維,而這些都是創新思維的基本組成,可以充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明確參與教學活動的目標
教學過程是一種簡約的、經過提煉的認識過程。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觀察、操作、討論等實踐活動都帶有明確的目的性,都是學生獲取知識、鞏固知識、運用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重要手段,這樣的參與活動是緊密地圍繞著教學目標進行的,而不是盲目的、形式主義的。
例如,在四年級家校半日活動公開課上,我執教了《平均數》一課。為了讓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我引導學生進行了三個層次的參與活動。
1.復習鋪墊。口算:(22+38+30)÷3(4+3+4+5)÷4,(52+48)÷2(7+9+8+6+10)÷5。
2.實踐操作理解平均數的含義。(1)有三堆小棒、第一堆放3根,第二堆放4根,第三堆放5根。平均每堆有幾根?(2)讀題討論。這三堆小棒數量相等嗎?平均每堆有幾根指的是什麼?用什麼方法使三堆小棒同樣多?(3)學生經過討論、操作出現了兩種方法。(移多補少、用總數除以總份數)
3.歸納、說理、小結。在學生的觀察、思考、講述後,我進一步追問:怎樣使三堆小棒數量相等?學生說思考過程後,這時教師小結:把多的給少的,移多補少得到的這個相同數就是這幾個數的平均數。使學生在操作、觀察、探索思考中,理解了平均數的含義。
從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課堂教學中的學生參與活動是在教師指導下,有目的地進行的。因此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明確參與目標,才能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的效果。
四、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
在教學中,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主動發現問題,探索新知,這對學生自己來說印象、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最深刻。在課堂教學中,我力求培養學生這種自主探求,積極思考的良好品質。如:在學習了一步計算的應用題後,我出示了這樣一道補充問題的應用題:飼養場買來黑兔12隻,白兔24隻,____?並鼓勵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想法,提出不同的問題。思考之後學生提出:黑兔和白兔一共多少只?白兔比黑兔多多少只?黑兔比白兔少多少只?再買多少只黑兔就和白兔同樣多了?白兔的只數是黑兔的幾倍?短短幾分鍾,沒有經過老師任何提示,學生積極主動,自主學習得出了5個問題。這樣做學生既靈活運用了知識,又掌握了本課學習的重點,其教學效果要比我一味地講解好得多。可見,如果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就會大大提高課堂效率。
五、讓學生敢想、會說
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首先要讓學生敢想。課堂上要給學生足夠的動腦筋去想的時間,讓學生有機會肯動腦筋去想問題。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一過程中應該保護學生的心理安全。我有時會在課堂中聽到這樣的話語:你真笨,這個問題我都跟你講過多少次了,還做不出來?你有沒有腦子!等等。可是我想,如果學生一邊在解題,一邊還在擔心這樣想會不會挨老師的批評,哪將是一種什麼情景?缺乏安全感的學生通常都不敢越雷池半步,更談何發展個性,培養創新能力了。讓學生有心理上的安全感,這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學中,我對學生總是多鼓勵,少批評,說錯的並不是馬上給予否定。好的,聽聽別的小朋友是怎麼說的?動動腦筋,你能行!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發現學生發言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課堂討論也熱烈多了,學生的思路也更開闊了。
其次,要讓學生會說。語言是表達思維的重要方式,語言和思維的發展是密切相關的。而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又表現為不同步性,分析問題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達不出來,再加上數學學科特有的抽象性、邏輯性,使學生更是感到無從說起。針對這種情況,在平時的教學中,我首先不斷鼓勵學生使他們敢說、愛說,怎樣想就怎樣說,說錯了再重說,培養學生慢慢學會說話。其次,課堂中我充分利用討論的機會,鍛煉學生去說。組內能解決的問題,盡量自己解決,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例如,在學習時分的認識一課時,學生對時針指在2、3之間,分針指在11時,是2時55分還是3時55分出現了不同意見,我讓學生結合自己手中鍾表模型分組討論、探索,最終得出了統一答案。這個答案不是老師強加的,而是通過學生自己的討論、分析共同得出的。這樣就能夠更牢固地記住這一知識點。在獲取知識的同時,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很好地鍛煉。還有,在教學過程中,一些簡單的例題我會讓學生自學,有能力的就模仿老師到講台上給大家講解,說說自己對知識的理解,為什麼這樣理解,表達出自己的思維過程。這樣,讓他們始終覺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本文來源於楓葉教育網(www.fyee.net)
原文鏈接:http://www.fyee.net/info/70105-1.htm

F. 教師技能有哪些

1、教學語言技能。指教師用正確的語言、語調、語義,合乎語法邏輯結構的口頭語言,對教材內容、學生問題等進行敘述,解釋說明的行為方式。

(1)導入新課的語言要求。a、創設情境、引入材料,啟發談話導入新課時,教師的語言應富有感染力;b、直觀演示、動手操作,藉助實例導入新課時,教師的語言應該通俗易懂,富有啟發性;c、審題入手,類比、聯系舊知識導入新課時,教師的語言應該清楚明白,准確嚴密,邏輯性強;d、用巧設懸念的方式導入新課,教師的語言應該是含蓄耐人尋味的。

(2)課堂講解的語言要求。a、邏輯性。指准確使用概念,恰當地進行判斷,嚴密地進行推理;b、透闢性。指闡發的透徹、尖銳,引導得玲瓏剔透,清澈見底;c、啟發性。指充分激發學生習的內部誘因,運用適時而巧妙的話語給學生以啟迪、開導和點拔,培養學生的認知興趣和思維能力。

(3)歸納、總結的語言要求。a、凝練性。指語言簡練、簡練要言不繁;b、嚴實性。指語言的質朴、嚴謹、實在,一切以促使學生提綱挈領地領會問題的主旨為中心;c、延伸性。指順延、伸展、向新的深度和廣度掘進。

2、板書技能。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利用黑板以凝練的文字語言、圖表和符號等形式,傳遞教學信息的教學行為方式。

(1)語言准確,有科學性。板書語言要做到准確無誤,避免出現詞不達意、語言過濫的現象。

(2)重點突出,有計劃性。a、由於課堂時間的有限性,為了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系統地、多樣地進行學習,板書語言必須重點突出,詳略得當;b、板書內容要事先計劃好,做到少而精,恰到好處,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有條不紊地進行教學活動。

(3)書寫規范,有示範性。教師板書時,不但要注意文字的美觀,而且要讓學生看清楚,甚至對數字順序、標點符號都要有所推敲,這樣教師的板書不僅起到傳授知識的作用,而且可以引導和訓練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4)層次分明,有條理性。a、各學科的教學內容都有較強的層次性、邏輯性和連貫性,所以板書要反映出內容的層次,有條有理;b、板書的條理性體現在板書語言的組合結構上。

(5)布局合理,有藝術性。a、內容美:字、詞、句、公式或符號都要准確無誤,不出現錯字,別字,漏字或語句不通,語言表達不準確等錯誤;b、形式美:板書內容的外在表現方式,如內容的布局結構、教師的書法繪畫等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對學生學習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c、文字、圖畫美:一是有一手過硬的好字,二是掌握最基本的簡筆畫技巧。

(6)形式多樣,有啟發性。a、板書設計不能墨守成規、一成不變,應當在不影響教學要求的前提下,適當地採取隨機應變的措施,具有高度的靈活性;b、在板書的設計上,應該用精闢的語言畫龍點睛地展現教材內容的整體框架,使學生能從板書上受到啟發,引發其積極思考。

3、教態變化技能。指教師變化不同的刺激,引起學生的注意,交流情感、促進學生學習的教學行為方式。

(1)身體的動作。a、教師在課堂的走動,一要控制走動的次數,不能一節課不停的地走;二要控制走動的速度,身體突然地運動或停止都能引起學生的注意;三要走動時姿勢要自然大方,不做分散學生注意的動作。b、教師身體避部的動作,如頭部和手等動作均能表達一定的思想或鋪助語言的表達。

(2)面啊的表情。在交流中教師的表情對激發學生的情感有特殊的作用。學生會從老師的微笑里感受到關心、愛護、理解和友誼。同時,教師的情感也會激發學生相應的情感——愛老師,然後也會愛上老師的課,並積極主動參與學習。

(3)眼神的交流。在人類歷史上,眼睛一直對人的行為有很大的影響,它是人與人溝通中最清楚、最正確的訊號。這一點對教師來說顯得非常重要,如果教師講話時不面對全班學生,沒有較長時間的眼神交流,學生會不喜歡聽。同時,教師也不能從學生的目光中去發現他們騎牆課程的反應。

(4)適宜的停頓。a、在講述一個重要事實之前或在句子中間插入停頓,能夠有效地引起人們的注意;b、一節課中恰當地進行停頓會使人感到有節奏感,不停頓地講述45分鍾,不給學生留下思考的餘地是不可取的。

(5)聲音的變化。a、聲音的音質、聲調和講話速度的變化,以及賦予表情的語言,會使教學變得很有生氣;b、當教師從一種講話速度變到另一種講話速度時,即使有人已經分散了注意,也會重新將注意轉移到教師所講的話題上來。

4、演示技能。指教師在促進學生感知或創設情景時結合有關內容的講解把各種直觀教具及實驗等陳示給出學生觀看。把所學對象的形態、特點、結構,性質或發展變化過程展示出來,用媒體傳遞信息、促進學生習的行為方式。

(1)心理准備。在進行演示前先向學生說明要觀察什麼,為什麼要觀察,怎麼觀察及觀察中應思考的問題,使學生處於想觀察的心理狀態。

(2)出示媒體。要注意媒體擺放位置的高度、亮度等,是否能使敏感個學生在座位上都能觀察得到。如果媒體較小,是巡迴演示還是分組觀察要事先做出計劃。

(3)介紹媒體。在引導學生觀察前,要向學生介紹所使用媒體的特點或結構、組成。如果是實驗演示,都使用哪些儀器、葯品,儀器如何安裝,葯品如何配製以及如何操作等。

(4)指導觀察。有計劃、有步驟地指導學生觀察,思考現象與本質之間的聯系,是媒體演示的重點。

(5)提示要點。講解或觀察後教師畫龍點睛地指出哪一方面或幾方面是重要的或本質的,以使學生進一點理解觀察的目的意義,抓住要點掌握知識。

(6)核查理解。通過提問等活動檢查學生是否理解了所觀察到的現象,並掌握了現象中所反映出的知識。

G. 教師應該具備的十種品質是什麼

  1. 教師要有為人師表的崇高品德;

  2. 較強的教學研究能力

  3. 教師要具有較淵博的文化科學知識;

  4. 教師要學習教育科學理論,掌握教育規律;

  5. 教師要有良好的課堂教學素質;

  6. 教師要有良好的師生關系素質;

  7. 教師要具有吸收科學信息和更新知識的能力;

  8. 教師應向「創造型」的方向發展;

  9. 教師應有敏銳的時代意識。

H. 教師教學技能包括哪些

教師教學技能的基本內容
一、
教師教學技能的含義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依據教學理論,運用專業知識和教學經驗等,使學生掌握學科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並受到思想教育等所採用的一系列教學行為方式。
二、
教師教學技能分類的原則
1、目的性。為達到教學目標要求,教學中所安排的每一項活動,教師的每
一種教學行為都要有具體的目標指向。教學技能是教師的教學行為方式,是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的。
2、激發性。教學技能的確定要有利於課堂上師生的交流,通過交流引起學
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思維的發展,為他們的學習創造良好的心理條件。
3、參與性。學習是經驗引起的行為變化。其變化不是被動機械的,而是能
動積極的,學生只有自願地參加活動,所取得的經驗才能保持長久。
4、可觀察性。在對每種教學技能學習以後進行實踐的時候,是否掌握了這
些技能,應該是能夠表現得出來,可觀察得到的,即這些技能是可觀察的。
5、可操作性。在確定教學技能的時候,不僅要用形象、具體的語言對技能
進行描述,並且每項技能要能夠被分解成不同的類型,以及操作過程的構成要素。只有技能的構成明確具體,可操作性才能更強,技能的應用才能更規范。
6、可測量性。對於反饋回來的教學信息如何衡量,首先要為技能的應用提
供參照體系,對每項技能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或應用原則。只有把自己的實踐與要求相對照,才能發現不足與成功,這樣就會不斷完善和提高。
三、
教師教學技能分類
1、基本教學技能:語言技能、板書技能、教態變化技能、演示技能和講解
技能。
2、調控教學過程的技能:導入技能、提問技能、反饋強化技能、結束技能
和教學組織技能。

I. 小學語文趣味課堂應該具有哪十大標准ppt課件

1、關鍵是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生有了興趣,何愁教不好?他們自己也會學了.
2、掌握有專效的教學方法屬.
3、教師自己要有文本解讀能力,課堂上要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
4、要重視寫作教學,培養學生用「我手寫我心」.文章不在於技巧,關鍵在於富有真情實感.
5、掌握一些實用的語文教學法,多向名家學習,學習他們的課堂教學技能和方法,比如老一輩的語文教育家一些新課程改革後出現的特級教師的教學方法.

閱讀全文

與教師課堂教學的十大技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