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語文教學中家國情懷教育的滲透

語文教學中家國情懷教育的滲透

發布時間:2021-02-03 12:42:53

㈠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中華傳統美德教育

中華民族擁有幾千年的燦爛文化,豐富、博大的文化遺產值得每一位炎黃子孫為其自豪。傳統的文化,與中華兒女的美德相融合的品質、優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氣節、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禮儀,是我們民族精神的精髓。讓傳統美德在21 世紀發揚光大,是我們每一位人民教師所肩負的歷史使命。作為第一線上的教師,我們在對學生進行中華傳統美德的教育中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而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更應該清楚地意識到我們的責任可能比其他學科的教師的責任更為重大,在教學工作中,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感情,培養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愛國主義精神,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為,不僅需要教師在晨會班會上進行系統教育,同樣,把傳統美德教育滲透於各科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施加影響也是非常重要的。小學語文課本中,有很多蘊含著進行傳統美德教育的豐富材料,如:愛國、尊師、敬老、勤儉、公而忘私等等。課本中寫人,寫事的文章最易激起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所以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善於將傳統美德教育滲透在課本之中,減少正面的「大道理」說教,而將傳統美德教育實施於潛移默化之中。下面,我就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談談我的做法。 一、在導入語中滲透 每一次教學新課,由教師精心設計的生動有趣又巧妙的導語,能 使學生馬上集中起注意,並且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學好一篇新課文的教學開個好頭。同時,也可根據課文的特點,把傳統美德滲透其中,使學生受到感染和教育。 二、精心選擇適當的「激情點」 文學作品源於生活,生活的支點是感情,針對語文課文來說,每一篇都有它蘊含的感情,只是由於學生生活的感悟能力有欠缺,不易發現而已,於是做教師的就應該在課堂教學中抓住每篇課文的「激情點」,對學生進行情感引導。 三、用語文課自己的方式教育學生 語文課不單是幾篇課文的講授,它更重要任務是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學生語言的邏輯性,這二者工作的進行,必須建立在學生興趣的基礎之上,而這興趣的來源,就是找學生關心的話題來談論。 2001 年7 月13 日中國申奧成功,這是孩子們關心的事情,我們在培養學生語言的邏輯性,敏銳性,及語言的表達能力的同時,讓學生以激烈的辯論情緒高昂的演講,去感染在座的其他同學,讓他們因我們的祖國而驕傲,因驕傲而去振興祖國。 四、在學文中滲透 在學習課文時,我們不僅要使學生學到知識,理解課文,又要充分挖掘文章內在的思想性,對學生進行教育,例如教學《驕傲的大公雞》這一課時,我請同學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找出表現公雞驕傲的語句來,然後通過對句子的朗讀理解,讓學生認識到公雞是非常驕傲的。我又提問:與孔雀相比,小蜜蜂,小青蛙怎麼樣呢?找 出有關語句。通過比較,讓公雞的驕傲自大與小蜜蜂,小青蛙的謙虛禮貌形成鮮明對比。教師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謙虛禮貌的傳統美德教育,在行動上對學生提出要求。另外,很多課文是通過記事來寫人,在這些人物身上集中了許多優秀的品質,在教學中就要使學生受到人物崇高理想、優秀品質的感染熏陶。如《吃墨水》一課,我注意引導學生抓信人物的語言行動來分析人物的形象。在教學中,我通過對重點詞句的朗讀,難點處的講解,重點處的討論,引導學生認識到周恩來勤奮學習的精神,從而教育學生要珍惜現在良好的學習條件,刻苦學習。學生在具體、深刻的感染和教育下,得到了中華傳統美德的思想熏陶。採用錄音配樂與范讀相結合的方法還可以應用在詩、詞、曲的朗讀上,目的是教師根據每首詩不同的感情基調選擇曲子,使學生在朗讀上有更深的體會。 五、在小結時滲透 在小結時滲透傳統美德教育,是最常用最普通的一種方法。每學完一篇課文,總是要把這篇文章的思想內容整理出來,這時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最好時機。如《丑小鴨》中團結互助教育,《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中誠實守信教育等等,這些都是進行傳統美德教育的好教材。 除此以外,我還抓住語文教學的其他活動進行滲透。在指導造句練習中,我選擇思想性較強的句子作為例句,深化思想教育,讓學生的心靈受到觸動。另外在作文指導中,我也恰當地提煉出思想內容,對學生教育,讓學生把中華傳統美德銘刻在心。在我們大力進 行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一定要明確傳統美德教育在這次改革中的地位,重視傳統美德教育在各學科的滲透,發動學生、組織學生,讓他們廣泛、自覺、熱情地參與傳統美德教育並將其當作工作的重心,使肩負著實現四化、振興中華的歷史重任的他們,成為把傳統美德繼承與發揚並內化為思想道德素質的主體,那麼傳統美德教育就會有旺盛的生命力,就能真正蓬蓬勃勃地發展起來。

㈡ 淺談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教育

語文教育是「人」的教育。新教學大綱突出了語文教學在立足學生發展,塑造人格上不可或缺的人文教育作用。把學生塑造成既有真才實學,又具高尚人格的一代新人,是時代向我們教育工作者發出的呼喚。那麼,如何利用語文教學,熏陶、感染、提升學生的人文情懷,抵制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人性異化,促進人格的高揚與發展,為孩子將來步入社會打下健康的人格底色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利用作者簡介,進行人格魅力熏陶。高中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心理上極想張揚個性,擺脫束縛,也特別容易崇拜名人。他們渴望了解這些名人、偉人的成長道路,從中借鑒、幫助他們扶正祛邪。新教材中有不少介紹古今中外,各個領域卓有成就的人物事跡。如《錢學森——中國人民的驕傲》、《鄧稼先》、《瑪麗??居里》、《夢與淚》、冼星海《給母親的一封信》等,教師可以通過對這些名人事跡的介紹、簡明扼要地評述,扣動學生的心扉,使之從這些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身上領悟到他們共有的特質。認識到,盡管他們的出身不同,經歷不同,每個所從事的領域也不相同,工作性質各異,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對自己祖國的摯愛,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他們每一個人都能自覺地把個人與祖國的建設,民族的發展,人類的進步緊密地聯系起來,具有高深的人格,博大的胸襟。這些品質是促使他們事業有成的原動力。通過了解名人的生平事跡,引導學生講座如何將愛國主義化為具體的行動,如何把個人與祖國需要聯系起來,提高自身的價值定位。
發掘教材里的思想內容,在教學中進行人格感染。文學與人生息息相通,好的文學作品能激勵人心,使人的精神和才智得到充分發揮,產生巨大的社會效應。職高教材中有大量文質兼美的佳作,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涵,可供我們因材施教,進行人格教育。如:於是之《幼學紀事》,把我們帶到了那苦難的歲月,讓我們感受到一位出身貧寒的莘莘學子求學的艱難路程。作者運用幽默的語言形式,敘述著那凄涼辛酸的往事。既催人淚下,又催人奮進。

㈢ 淺談一帶一路教學中如何滲透家國情懷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以身作則」、「言行一致」說明了教師的人格特徵和道德素養對學生的影響,青少年會在不知不覺中將生自己喜歡的教師的價值觀念和標准作為自己的價值觀念和標准。我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來感染學生,以自己嚴謹的教學風格和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來影響學生。

㈣ 談怎樣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美德教育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 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 的和諧發展。」語文學科文道結合,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特點 ,在開展傳統美德教育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語文教師應充分利 用這一優勢,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積極滲透傳統美德教育。 一、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在教學探究活動中,想方設法通過導語引入、背景介紹、播放樂 曲、表情誦讀、動情講解、質疑提問等環節或手段,設置與教學內容 相關的教學情景或氛圍,使學生進入「當時的歷史境界」中,與文本 中的人物「見面」,讓文中的畫面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學生的頭腦中 活起來,使之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形,從而掀起學生思想感 情的波瀾,使學生隨著作者的感情變化,受到感染,產生共鳴,得到 潛移默化的熏陶。 如《過零丁洋》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傑作。教學時,我先從詩人不 幸被俘而堅貞不屈的背景介紹導入,接著播放配樂朗讀錄音和一段古 箏樂曲,並請學生隨著所播放的樂曲進行個人朗讀、分組朗讀和集體 朗讀。那哀婉、感傷的古箏樂曲,那憂傷而又慷慨的詩歌吟誦,一下 子便吸引感染了學生。然後進行講讀分析,提問思考,引導學生深刻 領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深切感悟詩人的情懷和氣概,使學生通過不 斷的閱讀、理解和感悟,逐漸進入詩的境界。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 展開合理想像。這樣,學生彷彿看見詩人正頭戴盔帽,身披戰袍,挺 胸站立在敵軍的船頭,面對零丁洋的滾滾波濤,思緒萬千,百感交集 。這種情境,怎麼能不給學生以強烈的藝術感染?詩人所表現的那種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節,怎麼能不使學生的思 想受到觸動,心靈受到熏陶,情感得到升華?這時,再一次組織學生 聲情並茂地朗讀這首詩,他們在「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這一慷慨激昂、氣壯山河的詩句吟誦中,胸中自然會情不自禁地涌 起一股浩然正氣。 二、拓展延伸,加深感悟 在教學的過程中,除了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蘊含的民族傳統思想 和美德的內涵以外,適當穿插補充一些與教材相關或相聯系的材料及 活動,使教育的內容更為充實豐富,學生的認識更為全面深刻,教育 的效果更為有效顯著。 如教學《背影》一文時,我先請學生誦讀領會《遊子吟》這首千 古傳唱、感人至深的古詩,讓學生在「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 吟誦中,初步領悟做兒女的應心存孝心。然後導入新課,講讀課文, 指導學生閱讀、討論、分析、理解,深切感悟文章所表達的那種父子 摯愛情深的濃濃親情。使學生透過「父親」那「蹣跚地穿過鐵道」、 艱難地「爬上月台」去給兒子買橘子的背影,深切感知父親為兒子甘 願付出一切的那份高尚博大的舔犢之情;讓學生從「兒子」那「晶瑩 的淚光」中,深刻領會兒子對父親的那顆愧疚、感激、思念的心。在 學生讀其文、明其理之後,又補充講讀了二十四孝中《黃香扇枕溫衾 》這則傳揚子女侍奉父母之道的故事,並請學生齊唱了一首曾經唱響 大江南北的歌曲《常回家看看》。這既吸引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課 堂的氣氛,又能讓學生耳濡目染,口唱心悟,激發對父母的眷戀、感 激、思念之情。 三、利用圖片,激勵志向 語文教材中有不少精美的插圖。在教學中,應充分重視和利用這 些圖片加強對學生的傳統美德教育。比如,在教學有關介紹和描繪祖 國山水、名勝古跡、園林建築、工藝作品等方面的課文時,可以通過 文中的插圖、教學掛圖的展示、多媒體的播放或讓學生去搜集一些相 關的圖片來配合教學。這樣,不但能使文中所描繪的景象更為生動、 直觀、形象,而且更能讓學生深切感知祖國山河的壯麗秀美,深刻感 悟祖國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有利於 激發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從而使他們不斷樹立熱愛祖國 、熱愛人民的情懷和立志報國、振興中華的凌雲壯志。 在教學名人名篇時,也可以利用文中的人物插圖或讓學生去搜集 有關孔子、陶淵明、文天祥、岳飛、魯迅等名人和偉大人物的畫像, 並讓學生通過進行旁批、查閱資料等,註明其主要的作品或成就。讓 學生通過這一收集活動,深切感知他們高尚的品質、崇高的氣節、偉 大的志向、不屈的精神,使之不斷地受到激勵和感染,從而正確樹立 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更好地確立自己的志向和奮斗目標 ,並學會不斷地去反思自己的言行,努力修正自己的人生坐標。 四、熟讀背誦,沐浴心靈 熟讀背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對於學生也是一種思想熏 陶、一種精神享受、一種情操感染,能對學生起到潤物細無聲的自我 教育作用。在初中語文課本中,有很多的古詩文都是進行傳統美德教 育的好教材。例如,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教人 胸懷大志、天下為公的《岳陽樓記》;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教人勤奮苦學、立志成才的《論語》等。這些古詩文,大多篇幅短小 ,語言精煉優美,讀來琅琅上口。指導學生熟讀背誦這些古詩文,不 但能幫助學生增加知識的積累,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深切感知中華民 族源遠流長的燦爛文化,充分體驗和領會我們民族的精髓與靈魂。

㈤ 怎樣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品德教育

「語文教學要進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要依據語文學科的特點,在語文訓練中進行。要著重於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質的培養,使學生提高社會主義覺悟,初步具有辨別是非、善惡、美醜的能力。熏陶漸染,潛移默化,循環往復,逐步加深。」從這里可以知道語文教學一定要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方能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面對商品經濟帶來的沖擊及教育本身存在的問題,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呢?我認為只要充分利用教材,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就能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一、介紹時代背景時進行德育滲透。高中課本有不少介紹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崇高品質的文章。講讀這類課文,在介紹時代背景時,聯系他們為祖國作出的貢獻及他們的崇高品質進行教學。如在講授《個人和集體》一文時,著重介紹劉少奇同志1939年7月8日在延安馬列學院講演後的反響,同時該文對於今天的我們還有很大的教育意義,從而使學生認清個人與集體、個人與國家的關系,弄清今後自己該怎樣做。類似這樣的文章,通過這樣的背景介紹,激勵了學生,同時也讓他們懂得該怎樣做人,怎樣學習。
二、在備課時發掘課文中蘊含的思想內容,結合課堂教學進行德育滲透。思想品德教育不能變成附加的成分,而應從具體內容實際出發,挖掘課文本身所蘊含的思想教育意義。比如在教《燈》這篇課文時,怎樣才能挖掘它本身具有的思想性呢?巴金的這篇《燈》寫於抗戰的相持階段。國民黨的賣國投降主義造成大半個中國的淪亡,無數人慘死在日寇的鐵蹄之下,黑暗籠罩著大地。抗戰能不能勝利?中國有沒有前途?作者通過描寫黑暗中的燈光回答了這個問題,而且進一步揭示出這種希望的存在,是由於人民之間的團結和幫助。只要充滿信心,重新點燃心中的燈,就一定會不斷向前,奪取勝利。我們如果在學習上碰到困難時,也能看到前面希望的燈的話,就能取得好成績。教者只要准確地選取切入點對學生進行恰當的滲透,效果是可佳的。又如我在教學《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傳統》一文時,結合本文的實際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如果每篇課文都能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或得到一次教育,那麼對學生思想教育的目的是可以達到的。
三、利用某些相關的知識點作適當的思想性引申,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例如在教學文言文《記王忠肅公翱事》一文時,我把王翱的清正廉潔、不徇私情的高尚美德與當今現實社會中的腐敗者相對比,培養學生辨別善惡、美醜的能力。讀頗藺相如列傳一文時,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諸如「公平」競爭與精誠合作、自信與見賢思齊、進取與功利等問題。讓學生能夠識別「社會現象」中的優劣、美醜,從而樹立自我追求的優秀人格品質偶像,並不斷地逐步地塑造自我。
四、對那些積極向上、富有情味的民俗內容的課文,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如艾青的詩《大堰河--我的保姆》,作者以豐富的想像力,描繪乳母大堰河幻想「我」成親時的富麗場面,可見節儀文化深入人心,襯托出乳母對「我」愛之深切,從而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我們民族美好生活的歡樂和追求。這些結合課文的具體的民俗內容而引發的教學延伸,可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基本美德,產生無形的熏陶作用,同時又可以活潑課堂氣氛,調節學習情緒。五、在教學中,把言教與身教結合起來。作為教師,如果說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就會失信,這樣的教師,即使能說出道理也不能說服學生。因此,我在教學中嚴格地按師德規范的要求去做,熱愛學生,嚴於律己,嚴謹治學,積極工作,給學生樹立好的榜樣。我從教以來,從未缺過一次課,從未說過一次謊。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通過自己的言教身教,學生好的思想品德自然就形成了。
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的滲透問題雖比較復雜,操作起來有一定的困難,但語文教師只要有深厚的基本功、強烈的責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進行德育教育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㈥ 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中國傳統文化

語文大都講文章,那就好搞了,把文章作者、寫作背景介紹一下,如王昌齡的《出塞》,你就可以講愛國主義,講大唐將士的保家衛國情懷

㈦ 中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素質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科學文化、身體心理、勞動技能等素質。學生學會做人為,求知、勞動、生活、健體、審美打下扎實基礎,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得到全面協調的發展。德育在其中處於首要地位。 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語文教學要進行思想教育,要著重於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質的培養,使學生提高社會主義覺悟,初步具有辨別是非、善惡、美醜的能力。」這段話的精髓是語文課中要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從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德育在語文課中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語文教學既是知識的傳授,同時又是品德的教育。在新形勢下任何寓德育於語文學科教學之中,是每個語文教師面臨的新課題。在語文教學中,筆者注重抓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用形象感染學生,激發其道德感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道德感,必須以完整而鮮明的形象去感染學生,以「形」誘情,使形象完整鮮明地展現出來,通過形象的感染作用來陶冶學生的感情。我根據不同的教材科目特點,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段:以敘述典型事例為主的,就以生動的講述為主。如:《誰是最可愛的人》是一篇文情並茂、感人至深的通訊。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生動講述三個典型事例,突出志願軍的群體英雄形象,以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學生,在學生心目中再塑「新一代最可愛的人」的形象,激發學生熱愛革命英雄的情感。以說理為主的議論文就以說理為主。如:《工作的大小》是一篇思想短評。通過本文教育學生,要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學習白求恩、雷風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另外,通過表情朗讀和生動的講述或描繪、背誦的教學手段,使形象完整鮮明的展現出來,既發揮了形象的感染作用,同時有能夠達到提高朗讀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的教學目的。 二、情理結合,使學生在動心動情中受到教育。 語文課的品德教育既要訴諸感情,也要訴諸理智,將以情動人和以理服人結合起來,使學生受到感染熏陶,潛移默化。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這對語文課的德育教育尤其重要。由於語文課具有豐富的感情因素,因而教師的思想感情應進入課文的情境之中,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再現課文情境,對學生動之以情,使學生在動心動情學習課文。特級教師於漪認為:「教師要努力運用語文佳作中所飽含的真摯感情,扣擊學生的心弦,激起他們的感情上的共鳴。教師鑽研教材時必須沉進去,披文以入情,把握作者的思想脈絡,體會作者的感情波瀾。教學時教師要緊扣作品的文字,用准確生動的語言打動學生的心,使他們胸中或泛起漣漪,或掀起波瀾,激發起他們愛憎分明的感情。這種情應當是高尚的、健康的、向上的、火熱的,能激發學生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激發學生憎恨敵人,憎恨剝削,憎恨侵略。」這些經驗之談道出了語文課中的德育必須訴諸感情的真諦:教師必須動情,真正融及學生的感情深處,才能豐富學生的感情體驗,使他們在人類的高級感情,道德感、美感上受到深切影響。為此,我在語文教學中,根據所編教材課文的思想內容,積極貫徹德育教育思想,對學生進行不同內容的思想教育,寓情感於教學之中,力求做到「潤物細無聲」例如:在教讀經典散文——朱自清的《背影》中,讓同學們依據該文所凝聚的感人肺腑的至真至情,從課堂情境設置內容分析,情感體驗,去感受那種深沉的文字間的相連相愛,這對於家庭成員間的親情培養,無疑起到了潛移默化、鞏固、發展、提高的作用,效果顯著。 語文課的德育不僅僅停留在感情激發上,還必須深入到事物的本質,在理性上有比較深刻的認識。這就要把情和理結合起來,既強化學生的道德感情,又加深其道德認識,幫助他們形成革命的信念和理想。語文課的德育,不僅要動之以情,還要曉之以理,真正做到以情動人以理服人。如教學《孔乙己》這篇課文,就可從課文的字詞句入手,喚起學生再造性想像,使學生在頭腦中再現孔乙己迂腐、可笑的形象,再現舊社會涼薄苦人兒的種種情景,對孔乙己的悲慘處境、悲劇命運產生同情;進一步則要通過分析具體的情節、場面,把孔乙己的遭遇同科舉制度聯系起來,同冷漠的社會聯系起來,揭示造成孔乙己悲劇的社會根源,從而達到較深刻的理性認識。再如,我在執教都德的小說《最後一課》時,由於學生對該小說寫作的背景知之不多,甚至一無所知。於是,我將當時「普法戰爭」的社會背景在教學中作了特別介紹,讓學生認識到戰爭的動因、性質,這對小說主題的把握,人物形象的分析自然不可缺少。同事熱愛和平,反對戰爭的心理品德的養成,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法國雖然是異國,同學們對其遭受的侵略,或許沒有感同身受。但是,為了喚起大家對遭欺壓、蹂躪異民族的同情,我將中國近代、現代史上的有關事實融入教學,使學生認識到落後將意味著挨打的道理,從而,將個人與國家利益聯系起來,熱愛祖國,肩負責任,去發奮學習,努力工作。 三、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 寓德育教育於語文訓練,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後,必須落實到學生的自我教育上。 人和動物不同,具有自我感覺、自我意識,能認識自己,進行自我教育,使個性品質得到完善。也就是說,自我教育就是自己努力獲得良好的思想品質,它以自我意識為條件,通過自我努力來實現。 中學語文課具有激發學生自我教育的良好條件。在文學課文里,描寫了多種多樣的人物形象,表達了人們不同的願望、追求和理想。學生閱讀課文,就能夠間接地洞察社會,洞察歷史,領會做人的道理,思索人生的道路,在道德上進行自我認識,受到自我教育。 學生的自我教育需要教師正確的引導。由語文課的特點可以從四個方面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 (一)自我積累。 古人雲:「不積硅步,無以至千里」。道德品質的培養,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同的課文,其思想教育也有所不同,或公德、或積德、或法紀,不一而足,零零總總。為此,我在教學中,研究教材,本著方向性原則,將正面的乃至方面的材料或個案,當作一面面鏡子,讓學生朗照自己,形成一條主線延伸到內心深處,從而積善成德。 (二)自我傾吐 言為心聲。在教學中,我除在課堂上運用教材作道德教育依託外,還充分開拓其他途徑,如,數年來,我一直要求所教學生堅持寫日記、周記,把日常學習,生活中的種種感受記下來,定期收交,從中來窺探此時彼刻的心理,「善」則倡,「惡」則改。和風細雨,因人施教。這不僅提高了同學們的寫作能力,而且也凈化了靈魂。至於作文教學,我除了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單元的教學目標布置練習外,還有意識地布置一些課外練筆,如,《我好後悔》、《我真不該》、《我錯了》等可寫性很強的作文,讓學生去解剖自己,則善而從。 (三)自我比較 有比較才有鑒別。語文課上,有許多古今中外的人物、事例值得學生借鑒,如果教師運用發揮的好,對學生的道德品質的培養不失寶貴作用。例如,我在教《樂羊子妻》一文中,運用文中的「樂羊子」與其妻比較外,還讓學生設身處地橫著比,豎著比。於情於理,充分認識到「拾金不昧」的「益」,「半途而廢」的「害」,從而見賢思齊。 (四)自我實踐 實踐出真知。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乃至一時難以收效的東西,我在語文教學中,積極鼓勵學生到社會上體驗。為此,我利用自己身為團總支,負責學校德育工作之便,利用節假日,倡導學生到敬老院送溫暖;教師節向老師送賀卡;向貧困學生獻愛心,讓他們把活動中的感受、認識寫成材料,用作文形式反饋到教學中,通過評比表彰,這對中學生的身心衛生、良好心理品質的培養和教育也起到了自省、自重、自我挑戰、自我完善的作用。

閱讀全文

與語文教學中家國情懷教育的滲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