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幼兒教師教育教學中的困惑

幼兒教師教育教學中的困惑

發布時間:2021-02-03 23:28:00

❶ 幼兒園老師在教育教學中會遇到哪些問題以及解決辦法

對幼兒特點把握不準。主要表現:如在集體教學活動中經常會有一些注意力版很難集中的「坐不住的孩子權」。有時他們會「騷擾」周圍的小朋友,打斷教師正在進行的活動。這些孩子對於教師布置的任務,也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對這樣的孩子,一些新教師會一點辦法也沒有,當眾批評他們,甚至還會勒令全班的孩子不要理睬他們。時間一長,在其他孩子的眼中這些孩子就成了一個調皮、只知道惹老師生氣的壞孩子。再如,有一些性格內向的孩子,由於種種原因不會或不願與別的孩子說話交往。老師又有更多的孩子要管理,從而不經意冷落了這些孩子,長此以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孩子的正確引導和教育。

❷ 幼兒園教育教學或一日活動中的困惑問題是什麼

1.早上點心時間能否更靈活,讓幼兒根據自己的需求決定什麼時候用點心?
答:這是個非常人性化的建議。幼兒園可以嘗試在阿姨或配 班老師的幫助下,以「角落」的形式讓幼兒按需在一定的時段內自由用點心。如我知道有的幼兒園冬季把區域游戲時間安排提前。9點開始早鍛煉,然後是教學活動。這樣安排就可以把自選點心時段放在來園後到晨煉前半小時,點心區只要有人負責發放點心即可。
2.孩子感冒、發熱或者得了傳染病還在養病期間,家長已經要求送幼兒園了,幼兒園應當怎樣配合處理?
答:按規定孩子發燒38℃以上應由家長負責觀察治療。被確診為傳染病的,要在隔離期滿後由醫生開出康復證明才能正常入園。幼兒園要按規定執行,但要做好對家長的解釋工作。如果在孩子病情已完全控制,在好轉的前提下,家裡確實沒有人帶的,可放隔離室由保健老師負責適當安排一些活動。但要和家長說明厲害關系。
3.帶葯來的孩子是讓保健老師到班級喂孩 子葯還是有班級老師給孩子喂葯?
答:按規定應當由保健老師或由保健老師委託帶班老師完成。但一定要有相關的記載,以確保孩子按時按量用葯。
關於以上兩問題,衛生防疫部門應當有一定的規定,可以參照執行。
4.午餐時如何合理安排好先吃完飯的一部分小朋友?
答:先用完餐的孩子可以讓他們自由選擇一些安靜的活動。如,看書、下棋等區域活動或輕聲聊天等過渡環節的活動。
5.幼兒午睡時間各幼兒園都不相同,應該以多少時間為適宜?對家長要求不午睡的孩子,教師應怎樣安排?
答:一般幼兒午睡安排在2個小時左右。對不願午睡的孩子要盡可能的幫助孩子養成午睡的習慣。對實在不願睡的,可以讓孩子在教師視線范圍內做一些不發出聲音的活動。(這樣的環境容易讓孩子進入午睡狀態)。
6.午餐後、起床後有的孩子動作快,有的孩子動作慢,怎樣有序地組織?
答:首先教師要督促動作慢的孩子盡快完成穿戴,先完成的可以在配班老師視線范圍玩一些小游戲或聊天等自由選擇的過渡性活動。
7.是輪流值班安排幼兒園所有晚接的幼兒,還是把孩子留在自己班內,跟著老師?
答:離園活動適合以班級為單位開展,但如果到了教師下班時間,幼兒園可安排值班老師集中管理,但應當事先告知家長晚接應當注意的事項。
8. 在生活環節上,每個年齡段孩子的常規要求有哪些?
答:教研室正准備組織人員研究出台相關要求,目前幼兒園可以借鑒其他幼兒園的一些做法。(註:相關常規08年已發給幼兒園)

❸ 幼兒教師在教育教學領域會遇到什麼問題與困惑

幼兒教師復在教育教學領制域常遇到的問題與困惑:
1、課堂突發狀況,課堂紀律。
2、教學過程中教材,活動內容對幼兒的吸引力,幼兒參與程度,是否達到預設目標。
3、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准備是否充分決定了這個過程是否流暢。
4、孩子是最難把控的,吸引為主,只有當你的教學方式可以讓他們投入其中,就是有效的教育。
5、教師要引導幼兒,但不是純粹地教,多給孩子思考,回答,感受成功的喜悅,對以後的教學是非常有利的!
6、新教師更要注意孩子的課堂常規,教師的神情,語態,動作,有效提問等等都是可以促進教學效果的!

❹ 幼兒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會出現哪些困惑

教師的專業水平是創造高質量幼兒教育的關鍵。那麼,如何結合教育實踐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呢?最新的理論研究表明,「以先進的理論為指導,研究自己的教育實踐活動是教師成長的重要途徑」,且「教師的學習也和兒童的學習道理一樣,不是靠外部的灌輸,而是在自己原有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探究、研究、發現,不斷吸收同化各種信息,從而建構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形成教育能力的過程。」據此,我們依託國家教育部「十五」重點課題「改善在職幼兒教師培訓過程與方式的研究」,嘗試進行了結合課題研究,以教師的教學實踐為背景開展研討的探索,並初步建構了一套讓教師在研討中獲得教育策略的活動方式。 一、課題班教師間的研討 課題班教師的研討旨在引導教師從教育的細微環節入手,嘗試發現問題,尋求解決策略。以往各班的三位教師基本是各自完成份內的教學工作,很少進行以教學實踐活動為背景的交流與溝通。在課題研究中,我們要求課題班的教師作為一個研討的小集體,應及時就本班的教育活動目標及活動進行情況進行溝通和小結。面對教師一開始出現的畏難情緒,我們建議教師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從學會發現教學中的問題開始,嘗試從分析問題做起。以下是小班課題班教師的研討記錄: 開學兩周了,我們發現情緒已穩定下來的幼兒又出現了波動。為什麼會出現反彈的現象呢?為盡快讓幼兒的情緒穩定下來,我們三位教師對這一現象進行了分析,找出產生問題的原因有:受委託的教師頻繁進入班級;孩子的家長趴窗看孩子;提前接孩子的家長進入班內;教師情緒浮躁,工作條理不清。問題的症結找到後,我們很快就解決了問題。 2.藉助幼兒活動中的反應來分析、判斷自身所確定的教育目標、選擇的教育內容、採取的組織方式、投放的活動材料以及在教育過程中的具體指導策略是否適宜,並在反思中尋求更為適宜的教育策略。以下是實驗班教師的教學筆記: 開學快四周了,孩子們逐漸喜歡上了區域游戲。可我們發現,有的孩子在游戲中以自我為中心,習慣把自己喜歡的東西看得很緊,想得到的東西伸手就搶。經我們三位教師研討,確立了本周活動主題「我的玩具大家玩」,以幫助孩子學會從別人那裡借東西的技能。比如,在一次活動中,對一位捨不得帶玩具、但又總是搶別人玩具的幼兒,我們採取了以下引導策略:制止搶的行為,並告訴他這樣做是得不到玩具的;幫他支「招」,讓他試著和對方協商;示範救,即我們有意當著他的面向別人借東西,教他學習借東西的技能。在我們的鼓勵下,他終於從夥伴那裡借到了自己想玩的玩具。第二天,這位小朋友還主動帶玩具開始與別人交換著玩。我想,這些做法得益於我們相互間的研討。 課題班教師間的研討,能促使教師更關注幼兒的行為,並能針對性地解決教育教學中遇到的一些具體問題。比如,幼兒的繪畫作業為何千篇一律?怎樣引導孩子支搜集信息?怎樣引導小班孩子學習觀察?怎樣教中班幼兒學畫支搜集信息?怎樣教中班幼兒學畫正面人?等都成了課題班教師研討的主題,並在研討中逐步獲得了教育教學的策略。 二、課題組教師間的研討 課題組教師的研討旨在站在教改的前沿,解決課題研究中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問題。過去研究課題的教師往往「埋頭」研究,缺乏相互間的溝通與交流。「十五」課題研究期間,我們要求課題組的教師加強研討,並在研討中充分體現實踐性與互動性。實踐性表現在研討的問題來源於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並為教育教學實踐服務。互動性則表現在研討主體間的相互作用。具體的研討主要包括: 1.將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反饋到課題組,在集體研討中尋求教育教學策略。 在圍繞課題進行的實踐過程中,教師的預想方案在實施中常常會遇到新的問題,這些問題也大多是課題研究中的突出問題。比如,在進行「互動牆飾」研究時,大班課題組首先就「主題如何確定」進行了研討。大多數教師認為,大班原來關於恐龍的牆飾主題遠離現實生活,建議換一個新的主題,並預想了「多彩的夏季」、「科學探索」、「環保」等主題。有位教師帶著課題組的建議准備給原來關於恐龍的牆飾重新布置,結果孩子們的反應出乎教師的意料:他們不僅喜歡恐龍牆飾,而且對恐龍的關注程度及有關恐龍的相關知識遠遠超出教師的預測。該教師將了解的信息反饋到課題組後,課題組教師在研討中形成了新的認識,即主題的確定應尊重孩子們的意見;關注孩子生活中的真實反應,及時捕捉有價值的新主題。類似的研討活動,使課題組教師能站在理論的高度,辯證地看待問題,在彼此質疑和交流的過程中拓展思路,在探入的思考和分析中,最終獲得教育教學的策略,並有效地解決問題。 2.就共性問題組織課題組教師討論,讓教師在集體反思中改變教育教學策略。 在課題研究中,作為課題研究的組織者應及時捕捉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共性問題,引發教師的思考。比如,在課題進行的初期,由於組織者對教師強調了記錄和收集信息的重要性,因此有些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表現為:忙於記錄孩子在活動中的信息,卻忽略對孩子學習的有效引導。為盡快解決這一問題,課題組組織了一次主題為「孩子學習時老師記流水帳嗎?」的研討活動。問題一提出立即引起了教師的反響。通過研討、反思,大家一致認為:研究是為了更好地提高教師的教育技能,有效地促進幼兒的學習。因此,教師了解幼兒的學習特點是必要的,記錄信息也是非常必要的,但關鍵是要考慮記錄哪些信息才是有價值的。同時,在研討中大家還相互交流了記錄和收集信息的有關方法和技巧。 為了更好地發揮課題研究的效益,我們還要求非課題班或課題組的教師結合課題研究的成果,學會分析自身的教育行為,內化先進的教育理念,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策略。比如,結合研究,我們為每個班的教師都設計並提供了「自然角評價參照標准」「集體教育活動評價參照標准」「氣象角評價參照標准」「互動牆飾評價參照標准」等,引導教師對自己的教育實踐和行為進行自評。教師的自評不僅使他們看到了成績,增強了自信,更重要的是能將教師從一個狹小的世界帶到一個更為廣闊的空間,發現自己的不足,為教師的主動發展注入活力。 結合課題進行的研討活動,有效地調動了每位教師參與研討的積極性,突出了在研討中教師的主體性,教師間的合作性、互動性及研討活動的實效性。與此同時,我們也發現教師的成長因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存在著差異性,我們將對此進行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幼兒園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困惑或問題

一、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出現的常見問題

1、教師易於忽視幼兒生活活動的價值

幼兒教育活動實際就是寓教於樂,由於幼兒的發育特點決定了他們在思維能力以及認知能力方面都比較弱,這個時候教師的指導和鼓勵對於幼兒思維與能力的發展非常重要,而幼兒活動就是要從幼兒這些特點出發,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與思維能力,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奠定基礎,幼兒教育的生活活動在這些方面的作用顯著,但是目前我國很多幼兒教師並沒有看到生活活動的真正價值,忽視了幼兒的全面發展,在活動中對於幼兒保護過渡,導致活動失去意義,幼兒多於順從,過於依賴,教師權威性太強,幼兒從小就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會完全迷失在教師的威懾力中,這種現象當然上了小學之後會更加明顯.

2、幼兒喪失了在游戲中的自主權

幼兒教育活動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幼兒的獨立動手能力,並從幼兒年齡以及身體的特點出發制定各種游戲活動,而在這些活動過程中幼兒自主資源是作為主要的特徵,也就是在游戲中幼兒是游戲的主體,但是目前很多幼兒教師卻忽視了這個問題,很多游戲都是教師自己設定的,幼兒並沒有主動權,活動基本是教師實現教學的一個固定環節,幼兒無法自主選擇,因此幼兒天性無法得到得到釋放和發展,只能夠在模式化的活動中玩耍,活動的教育意義並不大.

3、教學活動忽視幼兒已有生活經驗

幼兒園教學應該將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融入到游戲活動中,通過幼兒熟悉的環境,熟悉的場景實現教育,從激發幼兒的學習慾望,從中獲得生活經驗,拓展幼兒能力,但是我國很多幼兒教師並沒有重視活動中生活經驗的培養,因此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提高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質量的策略

1、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

在大量的活動實踐中發現,很多孩子十分活潑,思維活躍,能言善辯,喜歡游戲,但是在學校就寡言寡語,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因此幼兒教師應該從這個角度出發,為孩子營造更加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最大限度消除孩子與自己之間的距離感,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必須多媒體教學方法、音樂游戲法等,這些都能夠消除學生的抵觸心理,激發學習興趣,再快樂中學習.

如:學習「雲」這個生字的時候,教師可以採用多媒體設備播放這首歌並配有動畫,和學生開展小組合作的游戲活動,並讓同學們聆聽思考問題――雨是如何形成的?學生帶著問題看動畫影片,注意力一下子就會被吸引,對於音樂的興趣進而增加,積極性也會隨之提高,另外,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提升了音樂本身的趣味性,培養了學生聽辨能力以及觀察事物的能力,從而學習更加原因投入到音樂的學習中,大大的激發了求知慾望.原本枯燥的課堂環境變得更加活潑,親切,孩子也更加喜歡學習.

2、構建開放性教學模式

對於幼兒教育來說,教育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幼兒的特點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像大學生一樣一直坐在椅子上老老實實的學習,他們需要游戲,需要動手動腦,想要更多的了解這個未知的世界,因此幼兒教師除了具備能歌善舞這樣的傳統教學素質之外,還應該具有開發性的教學意識,讓學生更多的去親近大自然,去看、去聽、去觀察,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獲取知識,這樣的教育效果非常顯著.

❻ 幼兒園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對幼兒特點把握不準。主要表現:如在集體教學活動中經常會有一些注意力很難集中的「坐不住的孩子」。有時他們會「騷擾」周圍的小朋友,打斷教師正在進行的活動。這些孩子對於教師布置的任務,也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對這樣的孩子,一些新教師會一點辦法也沒有,當眾批評他們,甚至還會勒令全班的孩子不要理睬他們。時間一長...,在其他孩子的眼中這些孩子就成了一個調皮、只知道惹老師生氣的壞孩子。再如,有一些性格內向的孩子,由於種種原因不會或不願與別的孩子說話交往。老師又有更多的孩子要管理,從而不經意冷落了這些孩子,長此以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孩子的正確引導和教育。

❼ 幼兒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出現的困惑

幼兒園的教學活動的種類分為三類:集中活動、體能活動、游戲活動。在教學活動中最大的困惑就是如何實現以上活動的內容。

❽ 幼兒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惑是什麼

1、教師在音樂技能中存在的困惑:如,低年齡段幼兒身體協調能力不是很好,在學歌表演時,很難達到動作與節拍統一,怎麼讓幼兒和著節奏做動作?做到動作標准真的很困難。如要求過高,孩子學著也很痛苦,又怕失去對音樂活動的興趣。那麼怎樣使幼兒快樂參與音樂活動呢?需要探討。 2、在音樂課上,孩子的注意力經常轉移,怎樣吸引全體幼兒的注意力,讓孩子的注意力保持長久呢?這是我們教學多年來有需解決的問題,希望能給與指導。 3、教師是如何剝奪了孩子的創造力呢?在舞蹈創編活動中,教師讓幼兒欣賞、熟悉樂曲後,主要目標是要根據樂曲內容學習創編動作,孩子們有時候真的是啟而不發,是老師方法不對,還是內容偏難? 4、多年來,音樂教材較少,不方便教學,希望在改進教學的同時,嘗試使用一些幼兒園教師「音樂參考用書」之類的資料,為教師提供些音樂教材,建立一套完整的園本音樂課程。 二、美術教學中的困惑 1、繪畫活動中幼兒的完成速度不同,選取怎樣的時間和形式進行評價較合適? 因為教師評價時,總有部分幼兒不能完成作品,讓孩子邊聽邊畫是不符合教學要求的,怎麼辦? 2、評價中幼兒只關注自己的作品,而不傾聽其他幼兒的自評和老師對同伴的的評價怎麼辦? 3、大家覺得在關注教師評價過程中還要關注幼兒的自我評價和同伴間的評價,但往往流於形式,不知道該怎麼組織。 4、怎樣發展孩子的創造力?如,樹為什麼不能是黃的?為什麼房子不可以跳舞? 我想,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美術教學會打開孩子創造力、想像力的智慧之門,他們的思維更開闊些吧。 4、我們除了教一些畫和臨摹,該如何指導孩子去觀察周圍環境,了解生活和大自然?我想,除了組織孩子踏青、遠足外,還有好的建議嗎?

❾ 幼兒園教師教育孩子時的十大困惑

教師的專業水平是創造高質量幼兒教育的關鍵。那麼,如何結合教育實踐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呢?最新的理論研究表明,「以先進的理論為指導,研究自己的教育實踐活動是教師成長的重要途徑」,且「教師的學習也和兒童的學習道理一樣,不是靠外部的灌輸,而是在自己原有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探究、研究、發現,不斷吸收同化各種信息,從而建構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形成教育能力的過程。」據此,我們依託國家教育部「十五」重點課題「改善在職幼兒教師培訓過程與方式的研究」,嘗試進行了結合課題研究,以教師的教學實踐為背景開展研討的探索,並初步建構了一套讓教師在研討中獲得教育策略的活動方式。 一、課題班教師間的研討 課題班教師的研討旨在引導教師從教育的細微環節入手,嘗試發現問題,尋求解決策略。以往各班的三位教師基本是各自完成份內的教學工作,很少進行以教學實踐活動為背景的交流與溝通。在課題研究中,我們要求課題班的教師作為一個研討的小集體,應及時就本班的教育活動目標及活動進行情況進行溝通和小結。面對教師一開始出現的畏難情緒,我們建議教師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從學會發現教學中的問題開始,嘗試從分析問題做起。以下是小班課題班教師的研討記錄: 開學兩周了,我們發現情緒已穩定下來的幼兒又出現了波動。為什麼會出現反彈的現象呢?為盡快讓幼兒的情緒穩定下來,我們三位教師對這一現象進行了分析,找出產生問題的原因有:受委託的教師頻繁進入班級;孩子的家長趴窗看孩子;提前接孩子的家長進入班內;教師情緒浮躁,工作條理不清。問題的症結找到後,我們很快就解決了問題。 2.藉助幼兒活動中的反應來分析、判斷自身所確定的教育目標、選擇的教育內容、採取的組織方式、投放的活動材料以及在教育過程中的具體指導策略是否適宜,並在反思中尋求更為適宜的教育策略。以下是實驗班教師的教學筆記: 開學快四周了,孩子們逐漸喜歡上了區域游戲。可我們發現,有的孩子在游戲中以自我為中心,習慣把自己喜歡的東西看得很緊,想得到的東西伸手就搶。經我們三位教師研討,確立了本周活動主題「我的玩具大家玩」,以幫助孩子學會從別人那裡借東西的技能。比如,在一次活動中,對一位捨不得帶玩具、但又總是搶別人玩具的幼兒,我們採取了以下引導策略:制止搶的行為,並告訴他這樣做是得不到玩具的;幫他支「招」,讓他試著和對方協商;示範救,即我們有意當著他的面向別人借東西,教他學習借東西的技能。在我們的鼓勵下,他終於從夥伴那裡借到了自己想玩的玩具。第二天,這位小朋友還主動帶玩具開始與別人交換著玩。我想,這些做法得益於我們相互間的研討。 課題班教師間的研討,能促使教師更關注幼兒的行為,並能針對性地解決教育教學中遇到的一些具體問題。比如,幼兒的繪畫作業為何千篇一律?怎樣引導孩子支搜集信息?怎樣引導小班孩子學習觀察?怎樣教中班幼兒學畫支搜集信息?怎樣教中班幼兒學畫正面人?等都成了課題班教師研討的主題,並在研討中逐步獲得了教育教學的策略。 二、課題組教師間的研討 課題組教師的研討旨在站在教改的前沿,解決課題研究中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問題。過去研究課題的教師往往「埋頭」研究,缺乏相互間的溝通與交流。「十五」課題研究期間,我們要求課題組的教師加強研討,並在研討中充分體現實踐性與互動性。實踐性表現在研討的問題來源於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並為教育教學實踐服務。互動性則表現在研討主體間的相互作用。具體的研討主要包括: 1.將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反饋到課題組,在集體研討中尋求教育教學策略。 在圍繞課題進行的實踐過程中,教師的預想方案在實施中常常會遇到新的問題,這些問題也大多是課題研究中的突出問題。比如,在進行「互動牆飾」研究時,大班課題組首先就「主題如何確定」進行了研討。大多數教師認為,大班原來關於恐龍的牆飾主題遠離現實生活,建議換一個新的主題,並預想了「多彩的夏季」、「科學探索」、「環保」等主題。有位教師帶著課題組的建議准備給原來關於恐龍的牆飾重新布置,結果孩子們的反應出乎教師的意料:他們不僅喜歡恐龍牆飾,而且對恐龍的關注程度及有關恐龍的相關知識遠遠超出教師的預測。該教師將了解的信息反饋到課題組後,課題組教師在研討中形成了新的認識,即主題的確定應尊重孩子們的意見;關注孩子生活中的真實反應,及時捕捉有價值的新主題。類似的研討活動,使課題組教師能站在理論的高度,辯證地看待問題,在彼此質疑和交流的過程中拓展思路,在探入的思考和分析中,最終獲得教育教學的策略,並有效地解決問題。 2.就共性問題組織課題組教師討論,讓教師在集體反思中改變教育教學策略。 在課題研究中,作為課題研究的組織者應及時捕捉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共性問題,引發教師的思考。比如,在課題進行的初期,由於組織者對教師強調了記錄和收集信息的重要性,因此有些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表現為:忙於記錄孩子在活動中的信息,卻忽略對孩子學習的有效引導。為盡快解決這一問題,課題組組織了一次主題為「孩子學習時老師記流水帳嗎?」的研討活動。問題一提出立即引起了教師的反響。通過研討、反思,大家一致認為:研究是為了更好地提高教師的教育技能,有效地促進幼兒的學習。因此,教師了解幼兒的學習特點是必要的,記錄信息也是非常必要的,但關鍵是要考慮記錄哪些信息才是有價值的。同時,在研討中大家還相互交流了記錄和收集信息的有關方法和技巧。 為了更好地發揮課題研究的效益,我們還要求非課題班或課題組的教師結合課題研究的成果,學會分析自身的教育行為,內化先進的教育理念,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策略。比如,結合研究,我們為每個班的教師都設計並提供了「自然角評價參照標准」「集體教育活動評價參照標准」「氣象角評價參照標准」「互動牆飾評價參照標准」等,引導教師對自己的教育實踐和行為進行自評。教師的自評不僅使他們看到了成績,增強了自信,更重要的是能將教師從一個狹小的世界帶到一個更為廣闊的空間,發現自己的不足,為教師的主動發展注入活力。 結合課題進行的研討活動,有效地調動了每位教師參與研討的積極性,突出了在研討中教師的主體性,教師間的合作性、互動性及研討活動的實效性。與此同時,我們也發現教師的成長因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存在著差異性,我們將對此進行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閱讀全文

與幼兒教師教育教學中的困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