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理設計教學目標。首要的是確定課堂的教學目標。語文課程標準的目標系統有「三個維度」模型,第一是知識與能力,第二是過程與方法,第三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2、把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至始至終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其本質是以學生認知為基礎,從知、情、意、行方面,提高學生的興趣、能力、性格、氣質等個性品質。進而培養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對學習的責任,包括樂觀的生活態度,求實的科學態度,寬容的人生態度等。
3、合理設計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一個的重要環節,它是動態教學活動,在時間連續性上展示所需要經歷的基本程序。常見環節是「預習→自學→交流→展示→反饋」。互動交流,不斷的在教與學中督促、改進,打造出一堂精彩高效的語文課。
(1)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論文擴展閱讀:
1、語文是一門工具性極強的學科,它既是人們的思維工具,又是人們進行交際的工具。語文教學亟宜打開教室的大門,縮小課堂與生活的距離,讓源頭活水流進課堂。教學語言是指教師把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過程中使用的語言,它是教師傳遞教學信息的媒體,是一種專門待業的工作語言。
2、教學語言大致有導語、提問語、闡釋語、應變語和結語。其中導語是指常用於一節譚的起始和一個問題開頭的教學語言。一節課的開場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有人說在上課的五秒鍾之內,就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是很有道理的。
3、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高度的語言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導語的基本任務就是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和興趣,使他們對將要學的內容產生好奇感,引導他們進入預定的教學軌道,揭示本節課的內容,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1)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論文擴展閱讀:
Ⅱ 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怎樣構建高效課堂
《新課程標准》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理念的提出順應了現代社會知識爆炸的要求,是構建學習型社會的需要,是競爭與合作的大背景的需要,也是個體實現可持續的自我發展的需要。這一理念不僅強調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而且強調了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學生,學生在課程與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確認和尊重。因此,在語文教育中,積極地踐行這些學習方式,對學生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實現高效語文課堂教學,要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
讓學生唱主角,學生通過自己的發現過程,能夠同時體驗到發現知識的興奮感和完成任務的自信心。這樣既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又增強了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因此,教師應增強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使課堂「活」起來。只有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和領悟去獲得知識,才是最佳學習途徑。
二、實現高效語文課堂教學,要創造一種使學生能真正處在學「語文」、用「語文」的情境中,促其自覺、積極地學習知識和思考問題
我們可以讓學生在一定程度上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
三、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需要充分採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優化資源配置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語文教學需要更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更豐富的教學內容,或者說需要更豐富的學習資源。應用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無疑是一種高效率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它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興奮、愉悅、渴求上進的心理狀態,它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的培養有著事半功倍之效。多媒體技術的出現為我們教學手段的改進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多媒體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產生了優化的教學效果,使學生成為高效學習者。同時,資源查閱不受時間限制,給教師提供了良好的備課條件而製作電子教案。如果教師利用幻燈片、課件等,就能夠讓文本抽象的內容具體化,靜止的內容動態化,枯燥的內容形象生動化,從而讓學生印象深刻、興趣濃厚、慾望強烈,這樣就把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激活了。
四、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教師要有科學的教法
新課程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方式,但並沒有否認傳統的啟發式、講授式教學等,只是以往的教學方式太單一,不能滿足不同特點、不同學生發展的要求。任何教學方式本身都是中性的,用得好是好方法,用得不好就是壞方法,它的功效發揮取決於多種因素的和諧,所以要克服形式主義。教師的教學方式在新課程教學中是否適用,一要看是否體現了新課程理念,二要看是否有利於實現教學目標,三要看是否與教學內容的性質相符,四要看是否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五要看教學技術手段的使用是否得當。所以,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揚長避短地將各種教學方式有機融合。
五、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學生要有高效的學法
從語文學科的性質、語文教學的特點中我們可以看到,語文課最有可能也最需要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最有可能也最需要學生的自學。我們可以發現並總結出學習語文的一般方法來指導學生學習。這些方法是:
1.重在學生自己對語言、對生活的感受。2.重在學生平時的有心積累、檢查復習時的總結提高。3.要關心生活、體驗生活,關心社會、關心世事。4.培養循序漸進的學習方法。5.做到新舊聯系,溫故知新。6.要學會自主學習。
六、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教法和學法要有機統一
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必須採取與之相適應的方法。一般來說,教法和學法是不能分割的。教法中包含著學法,學法里體現著教法,二者共處於教學過程之中。但是,教法和學法又是兩個不同的教學主體,所以它們彼此又具有相對獨立性,不可相互代替。教學方法是教師為了實現教學目的,在教學過程中所採用的一系列辦法和措施。它是教師傳授知識、培養學生能力和素養的重要手段。教學方法和學生學法是有機統一的,這一點是現代教學方法區別於傳統方法的最大特點之一,我們的有效課堂均需寓學法於教法之中。
總之,語文教學任重道遠,構建高效的初中語文課堂既要從重視教師的素養上優化教學過程,又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需要全體語文教師的不斷努力、不斷創新。唯其如此,我們的初中語文課堂才會更快更好地走上優質、高效之路。教師的「善教」和學生的「會學」是提高語文教學效果的關鍵,只有做到教法與學法和諧統一,才會使我們的語文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
Ⅲ 語文高效課堂論文
山東省新課程改革全方位展開,各級學校尤其是高中改革步伐很大,這既是基於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高中學段自身定位的必須。新課程改革就是改變傳統的應試教育,還學生以自主、時間、主動。改革面臨方方面面的問題,大家都靜下心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努力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學習提高,我們的爭鳴才更有價值。下面我就本學科的一些問題,結合教學工作談一些膚淺的看法。本文主要涉及以下幾方面問題:一、語文課的性質定位,二、新課程標准對語文課的要求,三、語文高效課堂策略,四、高效課堂實施,五、改革探索中的反思。
一、語文課的性質定位
語文課程標准提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交際」,一個「人類文化」,兩個「重要」表明了在課程性質上的傾向性——語文課程具有工具和人文的性質。新課程標准不僅給語文定性為工具,而且突出貢獻這個工具的個性特徵:交際工具,負載文化的交際工具。
社會交際的言語必然是對語言的具體運用,包括聽說讀寫,它是每一個成員一天也離不開的。人們憑借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以及用語言形成的文章、文學作品等為樣式,用來互通信息、交流思想、傳遞感情、協調工作、組織社會生活,維持社會的存在和發展,尤其是「言語作品」充當文化傳播的工具,實現著跨時空的交際,從遠古先人傳留到子孫後代,從個人之間擴展到世界范圍,隨著信息傳播技術的飛速發展,語文的交際作用不但不會減弱,反而越來越大。語文課的主要任務主要是通過語言的學習、感悟去培養情感,陶冶審美情操,弘揚中華民族的人文精神。語文是負載文化的交際工具,這個語文的新性質給語文學科以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正確方向。
關鍵在二者的統一上,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要真正做到二者的統一較難。既要打好語文學習的基礎,又要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也就是要在培養學生語文能力、使學生逐漸掌握語文工具的過程中,同時受到文化、文學、思想、情感的熏陶。因此,要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和發揮語文課程對學生價值觀的導向作用,要既學語文,又學做人。還要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在文學、情感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
二、新課程標准對語文課的要求
《中學語文課程標准》倡導「探究性學習方式」。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語文教師在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上,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因此,將探究性學習方式引入到課堂教學之中,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鼓勵和引導學生有所創見,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與探究性學習方式有關的理論主要涉及兩對概念,即「過程」與「結果」、「情境」與「形式」。從探究性事實的角度來說,「過程」是指學生為探索和發展知識所經歷的過程,這一過程通常是在教師的組織和支持下進行的。「結果」則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所獲得的知識、技能和態度,可以表現為多種不同的形式,如語言描述、行為表現、情感體驗等。「情境」主要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面對的多種具體問題,「形式」則是指學生對獲得學習結果的形式化描述。
因此,我覺得,探究性學習可以理解為學生在特定學習情景中,通過發現問題、調查研究、動手操作、表達與交流等探究性活動,從而獲得知識、技能和態度的學習方式和過程。這也是新形勢下對語文課的基本要求。
三、語文高效課堂策略
要使學生形成探究性學習方式,應著重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教師的教學行為應當轉變。
教師應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改變傳統教學中學生消極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狀態,把教學看成學生通過探究性活動主動建構學習的過程。改變教師單向傳遞知識的教學行為,樹立以活動促發展的教學觀念,教師不再是傳統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支配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與學生成績的評判者,而應是學習環境的設計者,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和指導者,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養學生自覺、自律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第二,培養學生大膽質疑的習慣。
古人雲:「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無數事實證明,「問」是培養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切入口。有人說,學習的過程是從「無疑」到「有疑」再到「無疑」的過程。只有學生有了疑問,才會產生探究的興趣。因此,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發言,讓學生在探究中尋找答案,這一過程中,教師適當做以點撥和補充,這與老師將現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給學生,效果會截然相反。
第三,培養學生思維方法。
1、打破定勢,反向思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要善於指導學生從習慣性思維模式中跳出來,打破思維定勢,試著進行反向思維,引導學生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從中發現問題。
2、曲設情境,發散思維,啟發學生梳理問題。曲設情境,廣開言路,多向思維,使學生在思維的發散中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在曲設情境時,一定要設計具有開放性的問題,從而引起學生興趣,幫助學生拓寬思路。
3、挖掘難點,探究思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在新課程改革下的語文探究式學習中,教師要善於捉住疑難點,引導學生探究性思維,讓學生去發現和探究疑難、突破疑難,然後陳述出來。
第四,教學評價中增加學生創新比重。
教師評價對學生學習行為的塑造有很大作用。提倡探究性學習方式,就要在教學評價中,要突出學生探究性學習成果的獨創性,最大限度地增加學生創新的比重。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品嘗到探究性學習的甜頭,重視這種學生方式與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四、高效課堂實施
解放思想,調動廣大教師積極性,很多老師在實踐中發揮才智,在實踐中做出了不小的成績,總結來說,表現為兩個方面:
(一)把課堂的某一部分交給學生,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1、下放導語權。每一節語文課的課前三分鍾時間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活動,要求學生設計本課導入語。在學生激情的引導下,同學們已把目光聚焦到這篇課文上來,接著,教師乘勢上課。
2、下放教學字詞權。上新課前,布置學生認真預習課文,藉助工具書掃清生字詞障礙。學生實際上已經在課前很好地按要求掌握了對生字詞的學習。教學新課時,讓一兩個學生教學字詞,著重理解多音字和形近字,實際上是組織一次對生字詞的鞏固練習,對難檢字進行識記,再組織字詞競賽。
3、下放提問權。把提問權交給學生,是開啟學生思維、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的一條很好的途徑。可以先讓學生充分熟悉教材,再讓學生提問,這樣,他們提的問題往往會有針對性。
(二)把整個課堂交給學生,鍛煉他們駕馭一節課的能力,以此提升組織及邏輯思維能力。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讓能力較強的有特長的學生主講他們喜歡的課文。在這之前,一般要對上課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讓學生和老師一起參與備課,查找資料,提供需要的教學參考書等,學生還可以向教師詢問與上課有關的問題。總之,為了上好課,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意願,大顯身手,包括對教具的使用。最後,學生還要把自己所講的內容,以提綱的形式整理下來,也就相當於教師寫教案。無比的熱情、極強的自尊心和好勝心,使上課的學生全力以赴,因而,走上講台時,教態自然,語言流暢,儼然一位「小老師」,教學氣氛十分活躍,大家都認真傾聽,也樂於表達,教學效果令人欣喜。一節課不僅調動了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鍛煉他們的各方面能力,真正在樂學中提升能力。
五、改革探索中的反思
新課改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改革第一步帶來的是思想的變革,思維的轉變不可避免的會帶來些見解偏差,下面一些問題值得反思:
一、語文課程不能一味的追求活躍而忽視了基礎。
新課程以來「課堂氣氛活躍」成了評價一堂課質量的標准,為了避免課堂上出現冷場,我們許多教師在教學時採用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們既要從表面上看課堂是否活躍,而且還要從基礎知識入手,語文基礎知識是語文的基石,沒有基礎知識的訓練,語文教學的創新發展也就失去了意義。活躍的課堂氣氛固然重要,但這並不是最終的目的,我們應把靜態的語言語言文字訓練轉化為動態的實踐活動,這樣就會使語文訓練與人文精神的熏陶融為一體。
二語文課堂上不應過分強調個性而忽視了有價值的合作學習。
在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語文課堂教學,提倡教師發揚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尊重學生的表現。而實際教學中,不少教師過分強調學生的獨特體驗,對學生的回答加大表揚,沒有否定之詞,這樣扼殺學生的創新思維,我認為課堂上應給學生一些合作學習的機會。讓小組成員積極參與,從而達到真正的學習目的。
三語文課堂上不要過分重視討論探索而忽視背誦積累。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教學要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努力將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過去有一階段將背誦閱讀,視為死讀書,讀死書,被課堂所拋出。學生根本就沒有讀背之實,沒有積累就沒有運用,沒用大膽的讀背,就沒有語文素質的提高,我認為只有多讀 ,多背才能培養語感。
總之,新課程語文教學要以學生發展為本。在探索與實踐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這樣的盲點。關鍵是要不斷地發現問題,改進不足,從而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全面的提高。
Ⅳ 如何實現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率
什麼樣的課堂才是真正高效的課堂呢?我認為評價一堂課是否高效應從以下兩個方面衡量:第一是師生關系:傳統課堂是"地心說",高效課堂是"日心說",學生是"太陽",課堂教學教師要繞著"太陽"轉,是不是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第二要以學生的"學"來評價教師的"教"。讓學生學會的課才叫好課。讓學生學會的老師才叫好老師。我認為老師和學生都應該完成自己的任務。
新課程標准對語文課的要求 :《中學語文課程標准》倡導"探究性學習方式"。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語文教師在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上,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因此,將探究性學習方式引入到課堂教學之中,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鼓勵和引導學生有所創見,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我認為新課程理念下高中語文課堂具有以下特點:
1.學生學習能主動
主動學習是基於學生對學習的一種內在需要。學生學習的內在需要一方面表現為學習興趣,另一方面表現為學習責任。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學習活動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有興趣的學習事半功倍。為此,讓語文學習成為學生的一種精神需要而不是一種外在的壓力,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體驗,是高中語文有效課堂的根本任務。樹立高度的學習責任心是自覺學習的前提。
2.學生會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新課程學習方式的核心特性,它對應於傳統學習方式的依賴性學習。每個學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當強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是學生學習極重要的一種品質。新課程要求我們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立性,積極鼓勵並創造各種機會讓學生自主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
3.學生能合作學習
從心理學的角度上來說,學習不僅是一種個體獲得知識和發展能力的認識過程,同時也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過程。在交往中合作學習生存所需要的知識、技能、經驗等,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和主動的生存方式,發展人之為人的一切方面,獲得人的本質。"知識在對話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組,在共享中倍增。"學生通過交往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豐富學習內容,求得新的發現。
4.學生能探究學習
現代教學論研究指出,從本質上講,感知不是學習產生的根本原因,產生學習的根本原因是問題。沒有問題也就難以誘發和激起求知慾。沒有問題,感覺不到問題的存在,學生也就不會去深入思考,那麼"學而不思則罔",學習也就只能是表層和形式的。所以新課程學習方式特別強調對問題的探究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強調通過問題來進行學習,把問題看作是學習的動力、起點和貫穿於學習過程中的主線;另一方面,通過學習來生成問題,把學習過程看成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語文高效課堂策略:要使學生形成探究性學習方式,我認為應著重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
教師要時刻牢記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中心,要精心設計能調動學生課堂學習主動性的方法。課堂教學的效果,最終要體現在學生身上。只有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和領悟去獲得知識,才是最佳學習途徑。因此,教學過程中,要徹底改變"注入式,滿堂灌,教師講,學生聽",把知識強行"塞入"學生大腦的傳統教學模式和觀念。教師要由"演講者"轉變為"編劇"和"導演",要像導演給演員說戲那樣,創造一種使學生能真正處在做中學的情景,促其自覺、積極地學習知識和思考問題
(二)科學的學法指導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所以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科學的學習方法為創造高效課堂提供了重要保障。比如以下幾種:
1.重心前移
當前,教師更多關注的是上課本身及課後的補漏,這樣的教學是重心後置的。要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就要使教學的重心前移--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
2.重視學生初讀
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如果有的學生課文還沒讀正確、讀透,就讓他說理解、說感受,往往就是牽強附會、一知半解,然後就是教師使出渾身解數,引導再引導,最後又擠佔了感情朗讀的時間。
(三)讓學生敢於提出疑問
我們要讓學生敢於提出疑問,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進而發現問題,要給學生質疑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可以隨時質疑,會質疑本身就是思維的發展、能力的提高。
(四)多鼓勵學生
我們不僅要鼓勵學生成績的進步,更要鼓勵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對學生能積極地發言、認真地練習,及時完成作業等都要及時地鼓勵。我們適當的激勵,正是為實現全體學生高效學習,實現課堂更大面積高效做准備。
總之,高效課堂要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以快樂為根本,充分張揚學生的激情和個性,體現學生的"主體"、"主人"、"主角"地位,教師由簡單的知識傳授變為把"育人"作為探討的目標。通過教師的努力使學生願學、樂學、善學,把課堂作為展示自己的舞台,把學習當作一種享受,在學習中體驗到成長的快樂。只有教師和學生配合,才能打造出真正的高效課堂。
Ⅳ 營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幾點體會
所謂「高效課堂」,就是要最大程度地發揮課堂教學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課堂40分鍾內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學任務、達成育人目標,在課堂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最完美地實現教育教學的三維目標整合,以求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我認為,我們平時所說的「輕負擔、高質量、向課堂教學要效益」,就是「高效課堂」教學理念的標准。那麼如何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呢?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營造學習氛圍,激發學生興趣。
心理學教授巴甫諾奧曾寫過《快樂學習法》一書,這本書先後被翻譯成幾十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暢銷不衰。他在書中賦予快樂學習以更廣義的解釋,他認為:快樂學習是一種享受,學到新知識是一件快樂的事,讀書、上課、完成作業、與同學交往、向老師提問等,都是很有趣的學習。而我們現在的很多學生,由於各種原因,對學習失去了興趣,每天坐在教室里被動地學習,少有快樂可言,在這種心理支配下,我們又怎敢奢望他們能夠高效學習?所以打造高效課堂的首要前提是讓學生愛學習語文,讓學生體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在這方面我做了一些嘗試:
1.開展競賽激情趣。
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內化,說到底需要學生自己的體驗和實踐。教師單向灌輸知識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處於被動的位置上,心智處於壓抑的狀態中,積極性和主動性無法真正調動起來。只有當學生以主人的姿態出現在語文教學活動中,語文教學才有脫胎換骨的變化。適時開展競賽,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的平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講自讀課文時,讓學生閱讀「自讀提示」,結合課後練習,把握教學重點、難點,將學生分成兩組,互相提問質疑,鼓勵他們展開激烈的討論,歸納出結果,最後評出優勝者。學生常討論得熱火朝天,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參與意識增強,在積極有益的活動中獲取知識。這樣學生對書本知識印象深,知識掌握牢。
採用各種形式,使學生樂在其中、受益匪淺,真正把被動學習語文變為主動求知,學好語文。
2.創設情境引興趣。
創設情境,要依據教材從實際出發,運用多媒體創設以形象為主體,富有感情色彩的具體場景或氛圍,激發和吸引學生主動學習。如在教學蘇軾《明月幾時有》一詞,可先通過語言描述,創設這樣的教學情境:故事發生在北宋丙辰年的中秋節,都城東京城中,城內月光如水,月亮潔白晶瑩,到處是歡聲笑語,蘇軾一人在月光下舞姿翩翩,他在干什麼呢?同時用多媒體展示月色下的圖片,接著用《明月幾時有》的教學磁帶,先讀後唱,民樂伴奏,在悠揚悅耳的笛聲中,學生傾聽著凄楚婉轉的女高音歌唱,眼看課本和注釋,很自然地進入詞的境界。創設情境,將把強制學生有意注意接受知識,變為無意而輕松獲得知識,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語文教師應努力創設一種讓學生感到愉悅的學習情景,從而達到師生共同參與、情感交融、優化教學,享受語文、享受課堂、享受學習。
二.豐富教學手段,調動學生情緒。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戲是由愉快原則促動的,它是滿足的源泉」。游戲是學生最樂於接受的形式,也是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一種有效手段。因此,我把課堂教學游戲作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主渠道,讓學生自始至終感受到成功的愉悅,從而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我在復習古詩歌時,在課堂上以「擊鼓傳花」的方式讓學生背詩,學生們都感到緊張有趣,在熱鬧的游戲中,學生的詩也背熟。學習《唐雎不辱使命》時,我就讓學生表演課本劇,學生在表演中很容易地就把握了人物性格。
此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開展小辯論、分角色朗讀、背誦比賽等方法來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的眼、口、耳、腦等動起來,讓思維也運轉起來,讓個性得到自由的張揚。
三.放開手腳,讓學生唱主角。
畢竟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唱主角,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發現過程,能夠同時體驗到發現知識的興奮感和完成任務的自信心,從而使他們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決問題。這樣既可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又增強了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因此,教師應增強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使課堂「活」起來。只有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和領悟去獲得知識,才是最佳學習途徑。因此,教學過程中,要徹底改變「注入式,滿堂灌,教師講,學生聽」,把知識強行「塞入」學生大腦的傳統教學模式和觀念。創造一種使學生能真正處在學「語文」,用「語文」的情景中,促其自覺、積極地學習知識和思考問題。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教學實踐中,我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積極探索新課程標准下的高效實用的方法,努力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來自老師與同學的肯定、鼓勵、欣賞和贊美,讓師生共同沐浴在人文關懷的燦爛陽光下,讓師生綻放的笑靨成為課堂上永不衰敗的花朵。
Ⅵ 如何有效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一、夯實語文基礎功底
俗語說:「萬丈高樓從地起。」說明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重要。堅守語文教學的本位,加強基礎知識教學,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是構建語文高效課堂的基礎之基礎。一個學識淺薄的教師很難為學生建構出知識的高樓,又何談高效課堂呢?
二、為課堂做好充分的准備
軍事上不打無准備之仗,教學上也應該不上無准備之課。在課堂教學中,要想達到高效,必須對本堂課的目標、內容、重點難點、組織活動的方式等有細致的考慮;而且,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掌握程度、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等有充分的了解和預見。這樣,上起課來才能從容不迫,游刃有餘,效率自然高。
三、選擇合適的課堂組織形式
不同的教師,有自己不同的教學方法。同一篇課文,不同的教師教,方式不同,效果也不一樣。我認為,這主要取決於教師是否了解學生,是否能把握住學生的興趣點,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設計學生喜歡的學習方式,學生學習的興趣自然高,學習效率也就高了。至於具體的教學方式的確定採用何種方式最適合,需要教師在日常上課時不斷摸索。另外,教師要不斷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發現學生累了或不感興趣,思維不活躍了,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和內容,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達到高效。
四、要想課堂變得高效,教師一定要對學生有普遍的關注
1、要經常用目光或微笑與學生交流,這是實現普遍關注的前提.要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從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種關注,感受到一種溫暖,獲得一種支持。
2、用欣賞、誇獎的手段來體現你的關注。對學生的欣賞、誇獎、鼓勵往往表達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老師器重我。要把他們每一點的積極性、每一點的學習熱情保護起來,讓它生長起來,壯大起來。
3、用提問或允許回答問題來表達你的關注。 不經意的允許能滿足學生的被認可感,滿足學生被承認的需要。
4、用「中斷定勢」的形式表現你的關注。當學生表現得沒有積極性,否認自己的成績的時候,教師用「中斷定勢」的方法打斷其對自己的消極認識來表現對學生的認同。 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到自己的重要,讓每一個學生都不再產生自我貶低,自我矮化的想法和行為。
五、要想課堂變得高效,教師對課堂一定要有創新
1、啟發激趣,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 興趣是構成學生學習動機中最為活潑、最為現實的成分。有了興趣,還會萌發創新意識,而在創新過程中產生的無窮無盡的興趣,又再次促進創新。興趣越大,學習的效率就越高。
2、質疑交流,讓課堂變得有理有趣。 教師要通過讓學生自己提問來組織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索,為他們創設動腦、動口、動手、釋疑解難的機會。通過師生平等交流,培養獨立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感覺學習是講理的心智活動而不是硬「灌」。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變為主動要學,學習的效果肯定也會提高。
3、提倡「合作」,讓課堂變得融洽愉悅。 合作學習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促進學生的情感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Ⅶ 淺談如何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摘要: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學校、家庭、社會都越來越關注課堂教學的專實效性問題,屬越來越追求課堂教學的「實」與「活」,真正關注學生的收獲,思考學生的發展。初中語文教育作為素質教育子系統,必須依據人的發展與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尋找最佳出路。什麼樣的初中語文課堂是有效、實效、高效的?下面就結合筆者在一線的實踐教學中,談談我對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幾點認識。
Ⅷ 淺談語文教學如何打造高效課堂
為課堂做好充分的准備 軍事上不打無准備之仗,教學上也應該不上無准備之內課。在課堂教學容中,要想達到高效,必須對本堂課的目標、內容、重點難點、組織活動的方式等有細致的考慮;而且,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掌握程度、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等有充分的了解和預見。這樣,上起課來才能從容不迫,游刃有餘,效率自然高。
Ⅸ 如何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論文
教師要想構建高效語文課堂,首先應准確把握教學目標。教學目標不僅關繫到教師版教,還關系權到學生的學。教師要想讓學生得到最大的發展,必須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教學目標,使學生的知識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態度等得到發展。其次,教師應精心准備教學設計。在教學目標確定後,教師應精心設計課堂教學,這樣才能為構建高效課堂打下堅實的基礎。具體來說,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1)課堂教學設計要做到簡約。簡約的課堂設計可以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明確訓練點,使教師和學生有明確的目標和努力的方向。(2)課堂教學設計要合理安排時間。課堂教學設計只有合理安排時間,才能使學生的自主學習得到保障,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把課堂還給學生」,實現高效課堂。(3)課堂教學設計不能面面俱到。教師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能夠自主學習。因此,教師不應面面俱到地講解內容,而應讓學生自己學習一些簡單的知識,從而鍛煉學生的能力,使學生真正學會學習,為實現高效課堂打下基礎。
Ⅹ 從幾個案例淺析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設計
案例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包括有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同時也能包含有解決這版些問題的方法;教學案例描權述的教學實踐,它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情感在內的故事;教育案例是一個教育情境的故事,在敘述一個故事的同時人們常常還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點評。所以一個好的案例就是一個生動的故事加上精彩的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