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教育教學基本理論是什麼
不同的人對來此作出了源不盡相同的回答。概括起來主要有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把教學理論界定為一種知識體系或認知體系。如有學者從理論的表現形態人手,將教學理論界定為對教學活動系統化了的理論認識,是人們藉助一系列概念、判斷、推理表達出來的知識體系。有學者指出:教育理論(自然包括教學理論),作為一個名詞,它泛指人們有關教育(教學)的理論性認識。所謂理論性認識是指一種認識的結果,它是理性思考的產物,以概括、抽象判斷(程度可以不同)為其共同特徵,而概括、抽象的層次與類型的差異則構成其內部的層次和類型。也有學者認為,教學理論就是對教學實踐活動進行理性思考的產物,是對教學現象及其矛盾運動能動反映所形成的具有層次性和復雜性的可以指導教學實踐的認知體系四。第二種觀點把教學理論看作教學論,界定為教育學的一門分支學科,認為教學理論是研究教學情景中教師引導、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行為,構建一種具有普遍性的解釋框架,提供一般性的規定或處方,以指導課堂實踐的一門學科。
B. 現代教育教學理論有哪些
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現代教學觀:
教學觀支配著教師的教學實踐活動,決定著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採取的態度和方法。由教師的教向學生的學轉化是現代教學觀。現代教學觀要求使用發展的觀點看待學生,著眼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即著眼於培養學生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能力,以適應不斷變化的世界。
一、教學以及教學觀的含義
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是育人的基本實踐活動。
教學觀就是教師對教學的認識或對教學的主張,具體地說,就是教師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對象等基本問題的認識。教師從這一認識出發,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程,並決定了教師在教學中對教育對象所採取的態度。因此,有什麼樣的教學觀就有什麼樣的教學行為,不同的教學行為必然導致不同的教學效果。
二、現代教學觀基本主張
1、學科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
教學的基本價值、基本作用、基本任務都決定了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全面育人。
在教學過程中以誘發學生的「主動性」為出發點,滲透「教育性」,著眼「創造性」,貫穿「實踐性」。從而達到學生主動參與,在學習中受到教育,發展能力等教學的根本目的。
2、從以「教育者為中心」轉向以「學習者為中心」
(1)在教育教學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應正確認識:1.教師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2.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3.學生是具有能動性、充滿活力的人。
(2)創建全新的教學方法。
從四方面轉變:1.從注重學生的外在變化轉向注重學生的內外變化。2.從強調學習的結果轉向強調學習的過程。3.從單純的教師教轉向師生共同活動。4從封閉的教學組織形式轉向開放的教學組織形式。
3、從「教學生學」轉向「教學生自己學」。
現代教師觀
教師觀是教師的教育觀念,是教師對教師職業的特點、責任,教師的角色以及科學履行教師職責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等方面的認識。
它直接影響著教師的知覺、判斷,進而影響其教學行為。
一、關於教師
教師定義廣義:凡是增進他人的知識技能,影響他人思想品德形成的人,都可以稱作老師。
狹義:指學校教育活到中的教師。
1、教師的作用
(1)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傳遞和傳播人類的文化科學技術知識,對人類社會的延續和發展起著橋梁作用。2.培養人良好的思想、塑造人高尚的品德。
(2)在教育過程中的作用
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起著主導作用。這是因為:第一,教師是代表社會要求的施教者。第二,教師是專門的教育工作者。第三,教師是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動性的發揮相輔相成。教育的過程的客觀規律是:教師主導作用的正確的、完全的實現。其結果必然是學生主動性的充分發揮。
2、教師在社會中的地位
教師既然在人類社會的延續和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他們的社會地位自然應該是崇高的。在我國,一直存在著尊師的優良傳統。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文明的進步,教師必將成為讓人羨慕和受人尊敬的職業。
二、現代教師觀念的基本內容
教師的教育觀念是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形成的對相關教育現象、特別是對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所教學生的主體性認識,它直接影響著教師的知覺、判斷,進而影響其教學行為。
1、現代教師的使命
(1)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2)擔起「重塑中國人」的重擔,實施素質教育,切實提高民族素質。
(3)勇於創新,並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和教學風格。
2、現代教師的勞動特點:
復雜性、示範性、創造性、長期性、前瞻性
3、現代教師應具備的素質
(1)正確的教育觀念
(2)良好的職業形象
(3)多元的知識結構
(4)多向的教育交往
(5)完善的能力結構
(6)健康的心理素質
4、現代教師應具有的專業精神
(1)敬業樂業精神
(2)勤學進取精神
(3)開拓創新精神
(4)無私奉獻精神
(5)負責、參考精神
現在學生觀
學生觀即人們對學生的基本認識和根本態度,是直接影響教育活動的目的、方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
學生是發展的人
1、學生是具有生命意義的人
2、用發展的觀點認識學生
(1)學生身心發展是有規律的。
(2)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
(3)學生是處於發展過程中的人。
(4)學生的發展是全面的發展。
C. 教育教學理論是什麼
教育教學理論包括:教育學和心理學。《教育理論》這本書的內容包含量很大,不妨看看。對你的招聘有幫助
D. 教育理論學習要點
教育理論重點知識解讀——韋納的歸因理論
考生在學習這一知識點時,通常是大略地記住歸因理論的三維度、六因素,並未深層次去思考各維度與六因素間的內在關系,以及每種歸因會對學生之後的學習行為產生怎樣的影響。在這里主要就考生在理解歸因理論中的兩個盲點進行分析和解讀,以期考生對歸因理論理解得更加透徹。
(1)歸因要強調內部、穩定和可控的因素,又著重強調歸因於努力這一不穩定的因素,是不是自相矛盾了?
其實不是,在六因素中,我們看到同時能夠滿足內部、穩定和可控三維度的因素是不存在的,這說明某一因素並不需要同時滿足這三個維度,但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教師不特意強調這一點,有的考生會錯誤地理解為歸因必須要同時滿足這三個維度,實際上只要滿足其一即可,而努力滿足了可控這一維度。
(2)如果一個學生成績差真的是能力問題,為什麼不實事求是而要歸因於努力因素呢?
在授課的過程中,有心的學生很容易就會想到這一點,為什麼不實事求是地歸因呢,歸於努力對學生來說反倒像一種安慰或欺騙。
這一點涉及到真實歸因和積極歸因,真實歸因就是要實事求是地對成敗進行歸因,運氣不好就是運氣不好,能力差就是能力差;積極歸因考慮的是這種歸因是否對學生的情緒行為和結果有利,如果學生失敗真的是因為能力問題,做真實歸因可能會使學生陷入習得性無助的狀態,以後極有可能就自暴自棄了。如果此時做積極歸因,歸結為不夠努力,那學生有可能以後會發憤圖強,充滿希望,努力下去成績也會提高。
【參考例題】李華是一個十分聰明的學生,但就是太貪玩,學習不用功。每次考試他都有僥幸心理,希望能夠靠運氣過關。這次期末考試他考得不理想,他認為是自己的運氣太差了。
(1)他的這種歸因是否正確?這種歸因對他以後的學習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如不正確,請說明原因?
(2)正確的歸因是怎樣的?
(3)對教師來講,正確掌握韋納的歸因理論有何意義?
【參考答案】
(1)這種歸因不正確。他將行為的原因歸為外部的不可控因素,這樣他就可以對自己的行為不用負責,因此他的學習動機不高,學習成績也不好,甚至會越來越差。
(2)他應該將其歸因為內部的可控制因素,如不努力。如果他認為學習失敗是不努力造成的,那他就會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學習一定會成功的。
(3)正確掌握韋納的歸因理論有助於教師了解心理活動發生的因果關系,有助於根據學生行為及其結果推斷出個體的穩定心理特徵和個體差異,有助於從特定的學習行為及其結果沖刺個體在某種情況下可能產生的學習動機,對於改善其學習動機,提高其學習效果也會產生一定的作用。此外,歸因訓練還有助於提高自我認識。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正確的歸因,對消極的歸因進行輔導。如果一個學生長期處於消極的歸因心態有有礙於人格的成長,如慣於逃避的學生,他們經常把失敗歸為能力不足,將成功歸因於運氣或任務容易,長此以往,成為一種習慣,就會演變成一種習得性無力感。
E. 教育學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教育學是一門研究教育現象、教育問題及其規律的社會科學。它廣泛存在於人類生活中。通過對教育現象、教育問題的研究來揭示教育的一般規律。主要研究內容如下:
1、教育與社會的政治、生產、經濟、文化、人口之間的關系,
2、教育活動與人的發展之間的關系,教育內部的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之間的關系,
3、小學教育、中學教育、大學教育之間的關系,中學教育中教育目標與教學、課外教育之間的關系,
4、教育、教學活動中智育與德、體、美、勞諸育之間的關系,
5、智育中教育者的施教與受教育者的受教之間的關系,
6、學生學習活動中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方法與學習成績之間的關系等等都存在著規律性聯系。
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是人類教育現象和問題,以及教育的一般規律。教育是廣泛存在於人類生活中的社會現象,是有目的地培養社會人的活動。
為了有效地進行教育活動,必須對其進行研究,經過長期積累而成為教育學特定的研究對象。特別是現代社會的發展,現代教育實踐的發展,對於教育學研究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有人們深入研究的教育問題很多,例如教育本質問題,教育、社會、人三者關系問題,教育目的、內容、教育實施的途徑、方法、形式以及它們的相互關系問題,教育過程問題,教育主體問題,教育制度、教育管理問題,以及反映中國特色的各種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問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