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地理學科教學技能和教學設計」的上交作業,專業高手懂得哈……呵呵
中學物理教學的課堂設計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原則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堂教學改革,課堂教學改革的重點是課堂教學的設計。因此,課堂教學中的科學,合理性,有效性的初中物理課程的教學任務,教學任務的實施,直接影響學習的基礎知識在物理和科學方法,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學習應用知識解決問題,並建立科學的角度來看,科學精神,培養創新意識和能力。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思考規范教學行為或更少的教材出土的精神,思想和方法的物理內涵,能力建設,組織教學的重點關注較少,無法實現現代課程觀對學生的發展需要。 「建構主義學習概念只是補充這方面的不足。
建構主義建構主義學習理念的哲學理解,它可以追溯到至少有三百年前,義大利哲學家維柯(G,B.Vim ,1668-1744),他強調,知識和行動是密切相關的,「真實的東西是建造出來的東西」,因此,只能清楚地了解他們的建築。後來,德國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I.Kant的主題,1724 - L840),不能向外界直接訪問,但只有通過使用組織經驗,形成知識的基本認知原則的內部構造。上世紀初,推動發展的建構認為,它直接鏈接到學習是最重要的三個杜威,皮亞傑和維果茨基。美國哲學家,教育家約翰·杜威(J杜威,1859-1952)的觸點動作的理解,真正了解做什麼用的人東西如何行動和活動的性質有關。因此,他將根據「行動」,明朗的情況下與探索的學習,斷言是固有的態勢獨特的積極的不確定性可能會導致學習者的探索,並激勵和引導學習者探索。他還指出,在同一時間,發生這些情況,必須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以創建學習型社區中,學習者建構他們的知識社會。今天,建構主義主張: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但為世界,以了解和給予的意義給大家,根據他們自己的經驗,以構造或解釋現實,每個人的世界是建立以自己的頭腦,經驗和不同的經驗,信念,帶領人們了解外面的世界它是也不同;為了得到真相,人們學習自己的了解,通過合作,這樣更深刻和全面的認識,因此,他們更關心如何比其他學校的學者,原有的經驗,心理結構和信念建構知識的基礎,更加註重建構主義學習性,主動性,目的,情境。
的物理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物理教學過程本質上是一種社會建構「學習型社會」的統一過程由學習者個人構建教師和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理解過程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顯示出主動性,這一舉措應統一形式的教學活動。
初中物理教育物理任務,並提出了建構主義學習觀教學設計原則初中高中物理教學設計應遵循的五個原則:
1學生發展為宗旨
教育的核心,最重要的功能是促進發展的一個特定的生活的人士,根據學生發展的教育的改革的目的,應該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因此,初中物理教育應專門設計,以提高學生的智力和能力上的優先順序是智能發展的開始和結束點的教學設計,教學方法在一定的階級,知識結構的設計應反映學生的智力發展可能。作為一個老師講兩種力的平衡條件,她講課,讓學生春季資產負債表,滑板,汽車對動手實驗室,彈簧秤的讀數力的大小,方向,通過觀察,分析,討論後,總結了兩種力的平衡條件,所以,不要對學生參與程度較高,它的指針動口討論的大腦思維,感性法,有利於提高培訓的質量和抽象能力,然後引導學生從二力平衡條件相關的平衡問題,引導學生圍繞同學們發現,這樣做不僅突出了主導地位學生,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這一課中,老師沒有說話的內容作為一個現成的知識轉移,但激活過程知識的探索,有效地提高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
2。中心
傳統的課堂教學的學生,學生主要是聽中學,中學,學生聽老師的教具,圖片或視頻,看到老師在聽或看的過程中,思維和記憶。新課程提倡「做中學」,這是美國進步教育家約翰·杜威,活動所倡導的方法,學生的學習進行實驗的過程中,或在深入現實生活中,讓學生學會從自己的直接經驗,即「以學生為本」。 「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還需要進行物理課堂教學設計應充分考慮到考慮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並考慮到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的水平,了解學生,尊重學生,在平等基礎上,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要達到的目的的教學和以學生為中心的一致性。
3。建構主義教學情境,激發興趣在學習
物理課程的改革,許多地方在物理課的調整,那麼如何在這短短的小主人,讓學生在40分鍾內完成學習任務?這就要求學生能積極主動學習,並完成練習,但初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能調動積極性。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中學物理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良好的身體狀況氣氛。中學物理教學情況可分為兩種類型:身體情況和故事的情況下。 />(1)物理情景
身體情況可以分為實驗上下文和多媒體情景。新的教材和教科書要,而不是項目和實驗的數量有所增加,教師精心設計了一個小實驗,小生產和課外實驗的效果,直觀,形象,有趣的小實驗,以獲得比任何語言的描述。廣播應用多媒體課件在物理教學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課件創建一個立體多維的身體活力的教學情境,增加了豐富直觀的感性材料的學生,調動學生思維活躍,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2)故事情境
教師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興趣在教學設計中,要掌握的知識點,選擇「激活劑,一流的開發過程中,適時推出。要做到這一點,老師准備喲重要的是要注意以下幾點:(1)采礦做代言的知識和生活,生產的實際接觸。 (2)了解發展的過程中,科學家的知識和軼事。 (3)知識的懸念。例如,老師說:很久很久以前,北風刺骨,千里冰封,沿著冰在河對岸的石油供應商,不小心掉了下來,「啪」一聲,這可慘了,油流,更糟糕的是,他怎麼能不起床了,一摔,這時候銀行的狗「汪,汪」地叫著,氣不打一個石油商人拿起周圍的空油桶打的狗去,哦奇跡發生了,(中止,掃了一眼學生)接著說:「,他滑下岸邊,爬上了岸。」學生們笑了,老師問:「這里涉及多少學校在物理知識類,找出一個教訓回味,不完全的輕松和快樂,並留下深刻的印象。
4。整個建築的原則
建設性的原則,包括建造和結構的課堂教學內容的結構。
(1)建築的課堂教學內容
學習這一課,和每一個知識點雲的教學設計適當的整體知識,不應該是孤立的,分裂主義的觀點教的知識和實踐技能,這要求物理教師應該有一個完整的知識的物理結構,在整體的知識需要一個明確的立場,清除生活和社會實際應用的知識。只有這樣,知識設施,在教學後,為了讓學生了解,主動學習。
(2)課堂教學結構的施工建造
物理課堂結構是不等價的順序的幾個教學環節的安排,或多45分鍾的簡單的劃分,確定和響應教活動的過程中進行檢查,以確定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認知過程的特殊性,因此不同的教學方法,這個原則是不能違背學生的認知規律,在課堂教學設計。第二,我們必須注重課堂教學和學習方法的指導,反映了不同的教學理念,吸取能消化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在整個的教訓,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思考。
5。及時反饋補償
物理教學設計,考慮各種教學方面的教學,學生可以
產生懷疑,會提到的問題,即課堂反饋,在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做的做好補償措施,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所以不會影響到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形成錯誤的觀念,例如,談到浮力,老師說:「由於對象是浸在液體中的浮力的作用為什麼有些物體浮在水面上,而有些對象確實沉到底部?「很多學生取得了個別學生沒有把正確的解釋的角落繪制對象的運動是否向什麼方向運動,通過讓拉車的實例分析,決定是不是力,但也都決定,盡管該對象的浮力,但比重也受到影響,學生們終於明白了。同時准備漂流條件。客觀的認知規律,性格上的差異是不可避免的,全面調查和案件調查和處理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教學設計的反饋補償是非常重要的。
你想幫助,如果任何幫助,請採納,謝謝你
Ⅱ 如何提高地理教學技能
1、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2、要有靈活運用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於地理教學實踐的能力 3、要有分析和組織地理教材的能力 4、要有運用地圖進行教學的能力 5、要有指導學生進行地理實踐活動的能力
Ⅲ 淺談地理課堂教學應該怎樣教
一、情感培育法
初中地理教師的教學意識的更新和教學技能的提高,需要從地理教師的主客觀兩方面進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地理教師往往過多注重了知識目標
而忽視了情感,對於初中學生而言,學習動機、學習目的性還不強烈,愉快、興趣是學習驅動力之一,甚至對教師的好感也會成為學習的驅動力。如果學生不喜歡地
理課、不喜歡地理教師,那麼怎麼喜歡「地理課」呢?怎樣才能學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更要做至曠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
之以恆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導知,知趣相融」,努力創造一個輕松、和諧和舒暢的師生關系,才能使師生都充滿著無拘無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親切的
地理課堂教育教學和環境的氣氛。因此,地理課堂教學中應該有歡聲笑語,更需要地理教師注意增強自己的組織能力和親和力。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師生精湛的語
言、詼諧與幽默、機敏的教學智慧、可親可敬的教態,會使學生對地理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特別在初中階段,「愉快」仍然是學生樂於學習的原因之一,不能搞
「一堂式」,要發揚「民主」。
二、情景引入法
由於長期以來,不少初中地理課由其他學科教師兼任,在教學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學科的教學方法,普遍存在著兩種引入新課方法:一是「講」法,即「同學們,
今天我們講……」,「同學們,現在老師講……」,
這樣就把師生互動的地理教學活動引向「老師講學生聽」的單向活動,還有一種是「翻書」法,即「同學們請把書翻到……頁」,把以地圖教學為主的地理課變成看
書畫線的枯燥的文字教學課。初中地理老師應該努力用「學習」或「討論」來代替「講」,用填「圖」來替代翻「書」。雖然是「一字之差」,這也代表著地理課堂
的實質進步的一面。在實際地理課堂教學中行之有效的「引入」新課的新方法是多種多樣。如在學習「世界人種」時,我引入故事趣聞法說:毛澤東主席在世時,有
一天,在他的書房會見了一位美國友人戴勒時,戴勒在盯看著主席,一句話都不說,主席見後就說,你為什麼老盯看我。這時戴勒說,你具有一副東方人的臉。主席
聽後直言,我是代表中國人的臉,我們可以演各國的戲,包括你們美國人的戲,你們鼻子長,我們可以加鼻子,可你們是演不了中國人的戲,不能把鼻子割掉,這故
事說明什麼?等等,使學生聯想到這是講世界人種特徵問題。
三、互動教學法
隨著物質文化生活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環境變化了,特別是地理知識傳播的渠道更廣了,地理課已經不是學生獲得地理知識和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師應
該轉變教師角色,改變過去單向講授為主的習慣性教學方法,將師生「互動教學」引入,地理課堂,「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述為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
價在後」的原則,並且將地理課堂教學的「課堂」含義廣義化,包括一般意義上的網路「課堂」。由於初中生心理的特點,他們很樂意參與教學過程,初中地理課堂
教學時往往需要布設教學情景,可以把學生組織起來親歷這些過程,如進行學生地理新聞發布活動,地理新聞點評活動、地理角色扮演活動等,要注意有適當的「教
學民主」。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如在講我國的河流——「黃河」時,提出;「面對我國黃河中下游水資源緊張的嚴峻局面,如何治理的問題,學生圍繞著問題的
提出,七嘴八舌議論紛紛。我在八年級上課時,提出這樣的問題時,有一男生舉手發言,一本正經地提出將黃河「幾」字形拉直,從甘肅的蘭州到河南的洛陽挖一條
運河,使黃河上游的水少走彎路流到中下游。而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觀摩課中,我也同樣聽到這樣教學情景,也有學生提出相同的治理方法。可是,學生的想法很幼
稚,而出乎課任老師的意料。但老師沒有指責、嘲笑,也沒有迴避,而是允許學生繼續發言。在表揚有大膽的學生的設想的同時,老師話鋒一轉;假如全班一半的同
學住在這「幾」字形地區,是否同意他的建議,為什麼?由此全班同學在這個問題上產生了共鳴,課堂討論既活躍、又深入,對師生有很大受益。
四、內容圖解法
「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所以地圖教學是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的主要途徑,也就是說地圖是其他任何工具無法取代的。圖解法就是將
沒有地圖或有地圖需要轉換的內容,通過描繪略圖或變圖進行知識信息和抽象思維的有機結合。當前初中生的地理學習還是停留在簡單的、機械的記憶水平上,實際
上由於初中地理學科內容的基礎性特點,學生無須死記硬背地理知識,完全可以藉助地圖來掌握有關知識,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學習,也可以藉助地圖來學習、掌
握,地圖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載體。在講解地球運動、地圖知識、地理位置和行政區劃等內容是,運用圖解法可以將提供新材料、新情境的文字式內容進行遷移突破,
就可以形象直觀、化難為易,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目前地理教學形勢下,初中地理教師必須正視現實,順應新的課程改革形勢。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地理教學中,不斷獲取新的信息,更新教育觀念,革新教學
方法,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效益。努力讓能力培養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為全面提升學生素養服務。
Ⅳ 如何培養地理教師堅實的專業基礎和教學能力
地理教師在精通自己自己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科教學能力。
(1)不斷豐富專業知識是提高業務水平的關鍵
①地理學科的專業知識一個合格的地理教師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熟練掌握初中地理的全部教材。這樣,才能居高臨下,從多角度分析與處理教材。同時要把握住地理學科的歷史與現狀,從地理科學、環境科學等角度了解時代的要求與未來的發展趨勢。
②教育科學知識地理教師應不斷總結實踐經驗,並與教育理論對照,使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
③思想教育工作與教育藝術地理教師要對學生全面負責,寓思想教育於知識教育之中。因此應掌握思想教育工作的專業知識和教育藝術。並將知識、思想、行為三者有機結合。
④其他知識地理教師應了解物理、化學、歷史等知識。為了教好學生,教師需要不斷豐富自己,擴大知識面。如廣泛的藝術情趣和愛好、對自然和文化景觀的鑒賞、古文和古詩詞的功力等。
(2)自覺培養教學能力和專業技能是工作進步的保證
地理教師的業務水平既與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有關,也和教學能力及基本技能密不可分。一名合格的地理教師應以提高下列能力作為自己努力的方向。
①理解教材、分析教材、處理教材的能力
②設計教法,特別是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
③觀察、研究和組織教學的能力
④地理活動的組織能力
⑤實驗、演示或製作教具、模型、圖表的技能
⑥准確、生動的語言表達能力
⑦進行環境能力、國情教育及科學地理教育的能力
⑧對學生進行能力培養和思維訓練的能力
⑨命題、檢查提問及了解學生情況的能力
⑩運用所學地理評價環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Ⅳ 初中地理教師應具備哪些教學能力
初中地理教師應具備哪些教學能力
初中地理教師教學能力是指順利完成地理教學活動所必須具有的綜合能力。其能力大致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一、運用地理語言的能力。
要求講授語言具有科學性。即語言准確,概念清楚,恰當地運用地理詞語,科學地作出地理判斷和推理;通俗明白,深入淺出;語言生動,有趣昧,詞彙豐富;有情感和藝術性,即善於結合教學內容,體現語言的感情色彩和聲調的抑揚頓挫,語言精練,流暢,用鮮明簡潔,規范的地理語言,表達豐富多彩的地理教學內容。
二、分析和處理地理教材的能力。
主要指掌握分析、處理教材的方法;熟悉中學地理教材的基本組成和結構;能准確地確定教學目的,重點、難點、且處理得當;能恰當地處理各教學因子間的聯系及教材的外部聯系等等。
三、地理板書及其設計的能力。
要求板書布局合理,形式多樣,規格端正,精練醒目,重點突出,美觀完善。
四、地理野外考察的能力。
掌握地理野外調查與研究的一般步驟與方法;能確定實習內容,野外考察提綱和實習路線;能對調查資料進行整理及成果匯報等。
五、設計和運用教學方法的能力。
主要包括掌握地理教學方法的結構,明確各種教學方法的功能;掌握地理教學方法的設計程序和設計方法,能根據教學內容靈活地選用教學方法,優化組合教學方法,使教學方法結構最優化。
六、進行地理教學研究的能力
①、搜集和整理地理資料的能力。
會使用檢索文獻資料的主要工具,掌握搜集的整理文獻資料的常用方法。
②、撰寫地理教學研究論文的能力 。
掌握地理教學論文的撰寫方法(選題、選材等)和步驟,文章結構合理,段落清楚,論點明確,論據恰當,文字通順,流暢、生動、標點符號正確。
③、編寫鄉土地理教材的能力。
使教材內容體現科學性、思想性、地方性、直觀性、可接受性、趣味性、啟發性,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比例要合理,還應注意符合課時要求。
七、運用和編繪地理教學地圖的能力。
①、編繪地理教學地圖的能力。
掌握地理教學地圖注記的各種字體寫法,掌握顏色調配原理及其應用方法,掌握掛圖整飾的程序與繪圖的技能技巧。
②、運用教學地圖的能力。
能根據教學內容,恰當地選擇教學地圖(包括教學掛圖、地圖冊、填充圖、課本插圖等),掌握正確的指圖方法,能運用地圖分析說明解決地理問題,傳授地理知識。
八、運用和設計地理教學板圖、板畫的能力。
掌握地理板圖、板畫的繪畫技法和設計方法;根據教學內容恰當地運用和設計地理板圖、板畫;能熟練地描繪地理板圖、板畫,用地理板圖,板畫分析說明地理問題。
九、組織地理課外活動的能力。
能組織學生進行地理課外活動,如組建中學地理園,掌握主要的地理觀測方法(包括地震、天文、氣象、水文觀測等),主持考察報告會,地理知識競賽會,主辦地理活動室,地理牆報。小刊物,指導地理學具製作,地理標本製作等。
從系統論觀點來看,地理教學能力體系主要由地理課堂教學能力,地理課外教學能力和地理教學研究能力三部分構成。其中地理課堂教學能力處於核心地位。地理教學工作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來完成的。只有具備地理課堂教學能力,才能勝任教學工作。地理課外教學和地理教學研究能力也不容忽視。這些能力對於促進理論聯系實際,加強地理實踐活動都有重要意義。
Ⅵ 地理教師應該具備哪些教學基本技能
中學地理教師不僅要具有"教師意識",同時還要有"地理教師"意識,因為在培養人才的教育過程中,地理知識的豐富性和外延性,使得地理教師更能體現《中國21世紀議程》的思想,在當今科技、社會、思想飛速發展的今天,地理教師應努力學習新理論,樹立新觀念,努力具備良好的素質,使其自我不斷完善,這是教育發展的需要,也是作為一個中學地理教師所必須具備的。地理教師應努力學習,勤奮進取,爭取使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民教師。中學政治課是培養學生科學世界觀和人生觀的主課堂,是思想教育的重要陣地。如何上好這門課,是政治教師應經常思考的問題。要增強政治課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從課程本身特點入手,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素質,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不斷豐富專業知識是提高業務水平的關鍵
1、地理學科的專業知識
一個合格的地理教師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熟練掌握初中地理的全部教材。這樣,才能居高臨下,從多角度分析與處理教材。同時要把握住地理學科的歷史與現狀,從地理科學、環境科學等角度了解時代的要求與未來的發展趨勢。應該具有正確的「人地協調」發展意識。中學地理教材內容是以當代人類所面臨的環境、資源、人口問題為主線。它以辯證唯物主義的「人地關系協調」理論觀點向學生進行科學的全球觀、資源觀、環境觀和人口觀教育。《中國21世紀議程》中所強調的協調人口、資源、環境關系,求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正是中學地理教育的主題和中心目標。地理教學中教師不僅自己要懂得,更應讓學生懂得協調人地關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懂得協調好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平衡的關系:不能以掠奪自然資源、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去取得短期的經濟效益;不能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人與自然必須相互支撐。也要使學生明確,我國是經濟基礎十分薄弱的發展中國家,目前正面臨著嚴峻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形勢,我們只能走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優化經濟與科技的組合,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三者統一。這是我國未來發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選
擇。
2、教育科學知識
地理教師應不斷總結實踐經驗,並與教育理論對照,使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
3、思想教育工作與教育藝術
地理教師要對學生全面負責,寓思想教育於知識教育之中。應該具有高尚的愛國主義思想。愛國主義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靈魂和精神支柱。向學生進行生動強烈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地理教育的責任。地理學科本身是思想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豐富的愛國主義內涵,在國情國策教育方面也有著獨特的優勢。因此,地理教師應首先具有這方面的品德修養因此應掌握思想教育工作的專業知識和教育藝術。並將知識、思想、行為三者有機結合。
4、其他知識
地理教學內容中充滿了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師必須具備這方面的品德素質。例如,組成地理環境的各個要素之間,塑造地表形態與外力,板塊的張裂與碰撞,水利建設與洪澇災害,砍伐森林與植樹造林,資源的開發與限制,人口的增長與控制,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等等,都體現了對立統一關系。再如,流星的墜落、四季的更替、潮汐的形成、地震的產生、日食月食、雷鳴閃電、山崩海嘯、海市蜃樓、血雨腥風、慧木相撞、宇宙黑洞等自然現象,都是物質運動的表現形式。社會上流行的「閏月之年有大災」、「彗星出現預示國家有難」、「十字連星警示世界末日來臨」等謠言,都是不符合科學的主觀臆造。地理教學中,教師應結合這方面的內容,以自己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引導學生科學正確地認識事物,認識世界,並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地理教師應了解物理、化學、歷史等知識。為了教好學生,教師需要不斷豐富自己,擴大知識面。如廣泛的藝術情趣和愛好、對自然和文化景觀的鑒賞、古文和古詩詞的功力等。
(二)自覺培養教學能力和專業技能是工作進步的保證
地理教師的業務水平既與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有關,也和教學能力及基本技能不可分。一名合格的地理教師應以提高下列能力作為自己努力的方向。
1、理解教材、分析教材、處理教材的能力
2、設計教法,特別是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
3、觀察、研究和組織教學的能力
4、地理活動的組織能力
5、實驗、演示或製作教具、模型、圖表的技能
6、准確、生動的語言表達能力
7、進行環境能力、國情教育及科學地理教育的能力
8、對學生進行能力培養和思維訓練的能力
9、命題、檢查提問及了解學生情況的能力
10、分析、評議地理課堂教學的能力
11、運用所學地理評價環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具有國際意識、全球意識及參與世界競爭的意識。
現代社會是一個開放的社會、信息的社會、充滿競爭的社會。任何國家的發展,都離不開國際大環境。同時,諸如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南極大陸和海洋資源的開發、人類面臨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問題、世界和平的實現等,都已成為世界性話題,僅靠某個國家無法解決,需要進行全球合作。中國實現現代化,也要參與世界競爭,要借鑒國際上成功的經驗,引進國外先進的科技和科學管理,等等。因此,教師要利用自己這方面的意識和觀念,在教學中啟發學生打破閉關鎖國的思想,立足國情,放眼世界,樹立國際國內兩種政治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市場觀,為日後參與世界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打牢思想基礎。
(四).具有熟練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
信息化社會的出現,創新人才的需求,高考制度的改革僅靠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來教學的方式已遠遠不能滿足教育發展的需要。教學多媒體的出現使教學手段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它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一是改變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認識事物的過程。使課堂從單一的「講解-接收」式向「探索研究」式發展。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技術能使學生獲得極為豐富的、生動形象的感性知識;二是改變了一些傳統的教學原則。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傳遞語言、文字和靜止圖像所難以傳遞的信息,而且可以促進個別化教學和小組合作學習的實現,從而打破傳統的「師講生聽」的課堂教學基本模式,代之以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在教師的設計、組織、引導、解疑下,實現信息的主動獲取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並且有充分的實踐活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健康發展的課堂教學基本模式;三是改變了教學內容和教材形式。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將不限於傳統的教材,特別是教科書,學生和教師都將從軟體和網路上獲取大量的可以作為學習內容的信息。因此,推進素質教育,地理教師必須要具備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提高教學效益。
(五)學習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在今天,從教師在教育體系中的作用看,教師與研究人員的職責趨向一致。這意味著未來的教學,需要具有科研素質的學者型教師,而不是傳統經驗型教書匠,這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素質教育對地理教師的要求。
因此,提高地理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是提高教師素質的一條必要的途徑,是實施地理教學中素質教育的重要一教師素質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教學水平的高低及學生素質水平的高低,而教師素質水平的高低又取決於教師的學習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教師的學習能力指教師在政治業務和文化素質修養中的進步與提高。作為地理教師應時常充實自己,使教學和學習並重。教育科研能力指以教學研究為中心,教師在教學中既教學,又研究,動心動腦,並努力選好自己的研究課題,並創造出自己的科研成果。
Ⅶ 如何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臨川三中 李智剛 美國著名未來學家埃德家富爾曾說過:未來社會的文盲將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教育要教給學生基本知識和基本再學習能力,使他們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審美、學會健體,成為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識豐富、學有所長、實踐能力強,能適應21世紀發展需要的人。在新課改精神的指導下,我校地理備課組開展了如何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大討論。讓學生在掌握一定的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培養他們的認知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改變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下面結合討論和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做法,談一點自己的體會: 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現代心理學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由動機引起的。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要想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最好是激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興趣。動機是一切學習的原動力,它是推動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主觀因素,是學生學會學習的前提。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其求知興趣,才能使學習具有持久的動力,使他們主動去探索,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使他們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因此,作為地理教師,必須根據課程的特點,結合學生實際,努力提高教學藝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地理教學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結合學生身邊的實際情況,把生活地理知識、故事、名言名句以及時政熱點引進課堂,這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學生自然就會產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在中國的地形一節教學中,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設計了假如你騎自行車去北武當廟旅行,上的時候和下的時候你有什麼感受?學生的興趣馬上提高了,由此導入新課,激發了學生學習新課的慾望。地形、地勢對氣候、河流的影響是本節課的難點,聯系學生的實際,我設計了這樣幾道題:水滸傳中有這樣一句歌詞大河向東流,天上的星星參北斗能不能將其改為大河向西流",為什麼?寧夏地處西北內陸地區,在夏季為什麼能受到太平洋濕潤氣流的影響?將難度較大的問題簡易化,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指導學生自主閱讀,大膽質疑,使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 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重含義,教只是手段,學才是目的。要衡量教學的結果如何,就要看學生學會甚至會學的程度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關鍵在於教會學生學習,善於啟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按照唯物辯證法的觀點,在學習過程中,教師作用最大,也只不過是外因,學生自覺主動地學,才是內因,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必須把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教學中指導學生自主閱讀,大膽質疑,使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例如:講述世界分區地理,我教給學生學習亞洲的方法 ,然後引導學生運用這種方法來分析其它大洲,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採用分解和鋪墊的方法,設計一系列層次性、趣味性、階梯性的問題。指導學生自主閱讀,檢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認識程度,讓學生自己敘述大致內容。同時可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隨時調整問題的難度,從而啟迪學生思維,進而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並在實踐中不斷優化自主學習的方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但在學生自主閱讀的過程中,不能每次都是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回答,應該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疑是獲得知識的開始,是創新思維的表現。記得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生在學習中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他們自主思維的能力也就得到了培養。因此,教師要少講,給學生時間,讓他們獨立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應充分肯定,並引導他們自己解決問題。在這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對事物或問題要全面認識,引導他們從不同側面,多角度地看問題,並善於分析原因,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更要幫助學生認識到由於提出問題的角度不同,解決的方法也不一樣,使他們逐步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為以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適當開展課堂討論與辯論,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教學活動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但在教學中,學生是認識的主體,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成為課堂的主人。而討論就是普遍地讓學生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的一種良好方式。 課堂討論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又可以自由討論,也可以師生共同參與,師生互動。開展課堂討論的目的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啟發學生立足書本知識去洞察現實問題,分析原因,探究性地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充分利用教材中活動提出的問題,或現實生活中突出的問題進行課堂討論。讓學生各抒己見,開拓學生思維,使學生對生產和生活中出現的地理問題有進一步的認識,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當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手段和方法很多,只要教師轉變觀念,有意識地在課堂調控中運用各種策略,使學生做到願學、樂學、善學,那麼課堂教學就能煥發出生機和活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真正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Ⅷ 一個合格的地理命題教師應該具備哪些能力
中學地理老師應該具備的專業素質
中學地理教師不僅要具有"教師意識",同時還要有"地理教師"意識,因為在培養人才的教育過程中,地理知識的豐富性和外延性,使得地理教師更能體現《中國
21世紀議程》的思想,在當今科技、社會、思想飛速發展的今天,地理教師應努力學習新理論,樹立新觀念,努力具備良好的素質,使其自我不斷完善,這是教育
發展的需要,也是作為一個中學地理教師所必須具備的。地理教師應努力學習,勤奮進取,爭取使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民教師。中學政治課是培養學生科學世界觀
和人生觀的主課堂,是思想教育的重要陣地。如何上好這門課,是政治教師應經常思考的問題。要增強政治課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從課程本身特點入手,不斷豐富
自己的專業素質,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不斷豐富專業知識是提高業務水平的關鍵
1、地理學科的專業知識
一個合格的地理教師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熟練掌握初中地理的全部教材。這樣,才能居高臨下,從多角度分析與處理教材。同時要把握住地理
學科的歷史與現狀,從地理科學、環境科學等角度了解時代的要求與未來的發展趨勢。應該具有正確的「人地協調」發展意識。中學地理教材內容是以當代人類所面
臨的環境、資源、人口問題為主線。它以辯證唯物主義的「人地關系協調」理論觀點向學生進行科學的全球觀、資源觀、環境觀和人口觀教育。《中國21世紀議
程》中所強調的協調人口、資源、環境關系,求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正是中學地理教育的主題和中心目標。地理教學中教師不僅自己要懂得,更應讓學生懂得協調
人地關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懂得協調好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平衡的關系:不能以掠奪自然資源、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去取得短期的經濟效益;不能走「先污染、
後治理」的老路,人與自然必須相互支撐。也要使學生明確,我國是經濟基礎十分薄弱的發展中國家,目前正面臨著嚴峻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形勢,我們只能走經濟
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優化經濟與科技的組合,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三者統一。這是我國未來發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選
擇。
2、教育科學知識
地理教師應不斷總結實踐經驗,並與教育理論對照,使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
3、思想教育工作與教育藝術
地理教師要對學生全面負責,寓思想教育於知識教育之中。應該具有高尚的愛國主義思想。愛國主義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靈魂和精神支柱。向學生進行生動強烈
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地理教育的責任。地理學科本身是思想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豐富的愛國主義內涵,在國情國策教育方面也有著獨特的優勢。因此,地理教師應首先
具有這方面的品德修養因此應掌握思想教育工作的專業知識和教育藝術。並將知識、思想、行為三者有機結合。
4、其他知識
地理教學內容中充滿了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師必須具備這方面的品德素質。例如,組成地理環境的各個要素之間,塑造地表形態與外力,板塊的張裂與碰撞,水利
建設與洪澇災害,砍伐森林與植樹造林,資源的開發與限制,人口的增長與控制,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等等,都體現了對立統一關系。再如,流星的墜落、四季的更
替、潮汐的形成、地震的產生、日食月食、雷鳴閃電、山崩海嘯、海市蜃樓、血雨腥風、慧木相撞、宇宙黑洞等自然現象,都是物質運動的表現形式。社會上流行的
「閏月之年有大災」、「彗星出現預示國家有難」、「十字連星警示世界末日來臨」等謠言,都是不符合科學的主觀臆造。地理教學中,教師應結合這方面的內容,
以自己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引導學生科學正確地認識事物,認識世界,並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地理教師應了解物理、化學、歷史
等知識。為了教好學生,教師需要不斷豐富自己,擴大知識面。如廣泛的藝術情趣和愛好、對自然和文化景觀的鑒賞、古文和古詩詞的功力等。
(二)自覺培養教學能力和專業技能是工作進步的保證
地理教師的業務水平既與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有關,也和教學能力及基本技能不可分。一名合格的地理教師應以提高下列能力作為自己努力的方向。
1、理解教材、分析教材、處理教材的能力
2、設計教法,特別是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
3、觀察、研究和組織教學的能力
4、地理活動的組織能力
5、實驗、演示或製作教具、模型、圖表的技能
6、准確、生動的語言表達能力
7、進行環境能力、國情教育及科學地理教育的能力
8、對學生進行能力培養和思維訓練的能力
9、命題、檢查提問及了解學生情況的能力
10、分析、評議地理課堂教學的能力
11、運用所學地理評價環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具有國際意識、全球意識及參與世界競爭的意識。
現代社會是一個開放的社會、信息的社會、充滿競爭的社會。任何國家的發展,都離不開國際大環境。同時,諸如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南極大陸和海洋資源的開
發、人類面臨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問題、世界和平的實現等,都已成為世界性話題,僅靠某個國家無法解決,需要進行全球合作。中國實現現代化,也要參與世界競
爭,要借鑒國際上成功的經驗,引進國外先進的科技和科學管理,等等。因此,教師要利用自己這方面的意識和觀念,在教學中啟發學生打破閉關鎖國的思想,立足
國情,放眼世界,樹立國際國內兩種政治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市場觀,為日後參與世界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打牢思想基礎。
(四).具有熟練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
信息化社會的出現,創新人才的需求,高考制度的改革僅靠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來教學的方式已遠遠不能滿足教育發展的需要。教學多媒體的出現使教學手段
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它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一是改變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認識事物的過程。使課堂從單一的「講解-接收」式向「探索研究」式發展。教學中使
用多媒體技術能使學生獲得極為豐富的、生動形象的感性知識;二是改變了一些傳統的教學原則。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傳遞語言、文字和靜止圖像所難以傳遞的信
息,而且可以促進個別化教學和小組合作學習的實現,從而打破傳統的「師講生聽」的課堂教學基本模式,代之以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在教師的設計、組織、引
導、解疑下,實現信息的主動獲取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並且有充分的實踐活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健康發展的課堂教學基本模式;三是改變了教學內容和教
材形式。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將不限於傳統的教材,特別是教科書,學生和教師都將從軟體和網路上獲取大量的可以作為學習內容的信息。因此,推進素質教育,地
理教師必須要具備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提高教學效益。
(五)學習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在今天,從教師在教育體系中的作用看,教師與研究人員的職責趨向一致。這意味著未來的教學,需要具有科研素質的學者型
教師,而不是傳統經驗型教書匠,這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素質教育對地理教師的要求。因此,提高地理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是提高教師素質的一條必
要的途徑,是實施地理教學中素質教育的重要一教師素質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教學水平的高低及學生素質水平的高低,而教師素質水平的高低又取決於教師的學習
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教師的學習能力指教師在政治業務和文化素質修養中的進步與提高。作為地理教師應時常充實自己,使教學和學習並重。教育科研能力指以教
學研究為中心,教師在教學中既教學,又研究,動心動腦,並努力選好自己的研究課題,並創造出自己的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