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有哪些
(1)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指在一節課教學活動中教師在教案中對認知目標、情內感目標和能力目容標的確定以及教學過程中對上述目標的體現這兩個方面來進行價值判斷。
(2)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指教師對教學內容(包括知識、技能、思想、方法等)由書面文字加工後轉化為課堂教學中「導」的形式的創造性的教育行為。
『貳』 課堂評價指標體系的原則有哪些
(1)客觀性原則。
是指制定指標體系時,必須採取實事求是的態度,客觀地反映事物的本來面目,不主觀臆斷或摻雜個人感情,要依據國家的教育方針、教育大綱、教材、教學目標要求來確定,要依據素質教育的要求和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要求來確定。
(2)科學性原則。
評價本身就是一種科學實踐。科學性原則是指制定指標體系時,必須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基本原則和教學原則,同時評價指標的權值分配要科學並切合實際,評價的手段要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使評價結論具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並且具有可比性。
(3)整體性原則。
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一門藝術。它的質量效果是綜合多種因素形成的,如果過分地強調某一因素就會導致整個系統失去平衡,這是不公平的。
(4)一致性原則。
一致性原則是指制定指標體系時,必須用一致的標准。堅持一致性原則是由於課堂教學評價指標必須以國家的教育方針為指導,以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為目的,有利於構造素質教育運行機制。
(5)實用性原則。
實用性原則是指建立指標體系時,必須有明確的目標要求。這些目標要求重點突出,標准適宜,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
(6)指導性原則。
要求對評價對象的行為做出判定,從而使被評價者從中得到啟發和教育。
『叄』 課程評估指標包括哪些內容
課程教學質量評估指標體系一級指標體系包括「教學思想與態度」、「教學基內本要求」、「教學內容容」、「教學方法與評價」四大類;
二級指標突出研究型教學的特徵,強調以研究帶動教學,要求教學內容及時反映或聯系學科發展的新思想、新概念和新成果;
突出過程性評估的特徵,包括課下學習指導、課下學習內容安排、課程考核方式等內容,體現「教有方法、教無定法」的思想,注重因材施教,靈活運用啟發式、案例式、討論式、探究式等教學方法,以及對學生創新意識與能力培養方面的評價。
『肆』 課堂教學評價指標有哪些方面
教師教學評價指標體系
1、質量 1.內容的正確性
2.內容的講解
3.難點的處理
4.重點的處理
教學內容 5.層次和結構
2、容量 6.容量的大小
7.容量和難度的關系處理
8.增加課堂知識容量的措施
3、應用性 9.內容聯系專業聯系實際情況
4、教學組織 10.教學組織過程
11.組織形式與教學內容
5、教學方法 12.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性的情況
教學藝術 13.對傳統教學法的改革情況
6、教學手段 14.運用現代教學手段情況
15.實驗教學改革與建設
7、教學基本功 16.板書
17.語言
18.教態、儀表
8、備課質量 19.內容熟練程度
教學態度
20.課前准備情況
21.治學態度
9、教書育人 22.對學生學習要求情況
23.為人師表
24.結合課堂教學育人情況
『伍』 如何構建基於"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
不同於一般意義的「素養」概念,「核心素養」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內展和社會發展需容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註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從價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學生終身學習所必需的素養與國家、社會公認的價值觀」。從指標選取上看,它既注重學科基礎,也關注個體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個人終身發展所必備的素養 ;不僅反映社會發展的最新動態,同時注重本國歷史文化特點和教育現狀。在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包含了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的價值准則。因此從結構上看,基於中國國情的「核心素養」模型,應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圓心來構建。此外,它是可培養、可塑造、可維持的,可以通過學校教育而獲得。
『陸』 課堂教學評價指標的體系包括哪些部分
(1)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指在一節課教學活動中教師在教案中對認知目標、情感目標和能力目標的確定,以及教學過程中對上述目標的體現這兩個方面來進行價值判斷。
(2)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指教師對教學內容(包括知識、技能、思想、方法等)由書面文字加工後,轉化為課堂教學中」」導」」的形式的創造性的教育行為。
對教學設計的評價應從教師對教材的挖掘與處理,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實施,教學程序的設計與布局,知識系統的構建與施教,學科思想、思維能力的訓練與培養,以及學生素質的協調發展等方面進行價值判斷。
①知識傳授准確,基礎知識落實。教師傳授的基本概念、公理、定理、公式、法則等准確無錯誤,分析、推導、解題嚴謹規范,內容體系完整無缺陷、遺漏,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良好。
②教材處理恰當,重點突出,難點突破,思想教育寓於教學之中。教師對教學內容分量和深度的確定能切合學生實際,重點難點確定準確。教學中能突出重點,圍繞重點組織教學,難點分散且能突破。在教學中能結合教材內容有機地、恰到好處地滲透政治思想教育。
③教學程序設計符合認知規律。認識從實踐開始,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根據教材的體系與結構做到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表及裡。練習設計層次分明有梯度,容量適中,教學環節層次清楚,過渡自然,教學時間分配適當。
④知識傳播與能力培養有機結合。教師傳授知識要注意形成和不斷完善學生知識系統和結構。通過有效訓練,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在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注意、理解、概括等能力的基礎上,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發展學生的創造力。
⑤注重學科的思維過程的培養,重視思想方法的訓練。教師要根據本學科思維特點,注意展現學科的思維過程。讓學生積極參與思維,掌握思維方法。結合所授內容,重視學科思想、方法的訓練,從而提高能力。
(3)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指教師和學生為實現教學目的和任務所採取的手段,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
對教學方法的評價,要從教師的教法所選擇的教學方式以及學生的主動性的學習方法,以及如何正確處理」」教」」與」」學」」、」」主導」」與」」主體」」的關系來進行價值判斷。
教學方式選擇恰當。教師選用的教學方式應服務於教學目標和服從於教學原則;選用的教學方式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水平;選用的教學方式要能充分展現本學科的思維特點、思想方法等。
面向全體學生,以練為主,注重信息反饋與矯正。教師應使絕大多數學生達到教學目標要求。在教學中,要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自主練習。從學生練習、答問中及時了解學生」」雙基」」掌握程度和思維過程,及時糾正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的錯誤。注意調控使之取得最佳效果,要因材施教,分類指導。
(4)教學基本功。
教學基本功專指教師在完成課堂教學任務中所應具備和顯示的教學基本能力。教學基本功的評價主要從教學態度、語言文字的表述、操作技能、教學手段的運用和駕馭課堂能力來進行價值判斷。
『柒』 課堂教學評價指標有哪些
猜就曉得是哪個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