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實現高效課堂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效率,是每一個老師不斷追求的目標,它是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師生完美配合的結晶。 高效課堂是針對課堂教學的無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課堂教學高效性是指在常態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過程,在單位時間內(一般是一節課)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高效發展就其內涵而言,是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就其外延而言涵蓋高效的課前精心准備、返歸教學本質的課堂教學中實施和教師課後的反思與研究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就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超常收獲,有超常提高,有超常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一般來說,高效課堂效益評價主要標準是,學生思維活躍,語言表達正確、流利、有感情,課堂充滿激情,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強,目標達成且正確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學生是否願意學、會不會學,樂不樂學,核心是教學三維目標的達成。 因此,評價課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高效地實現預期教學目的。它既是一種理念,也是一種教學策略,更是我們課堂教學的基本追求。而課堂能否高效的關鍵在於教師,在於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在於教師研讀教材的功夫,在於教師對課堂的精心設計,在於教師對教學的科學規劃,在於教師對教學材料的精心取捨與提煉,在於針對學生實際設計出學生能高效自主學習的活動抓手,在於讓學生既能進行長時間的充分實踐活動,又有大量的知識積累,老師又能不失時機的引導和提升,使得在單位教學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教學效率。 要實現課堂高效,必須下足課前准備功夫,備課不是單純地寫教案,而必須備教材、備學生,不僅要花功夫鑽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細琢磨教學的重難點,更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選擇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合理設計教學活動。仔細考慮課堂教學中的細節問題,對於課堂上學生可能出現的認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慮,針對可能發生的情況設計應急方案,確保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還要設計高質量的有針對性的課堂練習。 總之,我們只有理性地認識我們的課堂教學,客觀地面對我們的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才能不斷改進我們的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課前的周密准備、課堂求真務實、不斷改進教學結構和教學方法、營造和諧教學氛圍外,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去思考與實踐。我們遇到的困難也會不少,碰到的問題也會很多,教師要把追求課堂教學藝術的完美與課堂教學的高效作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們面對問題和困難,冷靜思考,勇於實踐,善於總結,一定會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因此,我們必須立足於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實現有效的、多向的、高質量的互動,從而達到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這一最終目標。
『貳』 課堂教學中如何實現有效師生互動
1.學習目標合理的學習目標是師生互動與合作的基礎。學習目標要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讓大多數學生「跳一跳夠得著」,從而保持興奮的持久性,學生為了達到學習目標增強了探索新知識的求知慾,學生有能力實現有效的互動。這樣師生雙方為完成共同的學習目標就會同心協力,彼此主動協調,採取策略,努力實現目標,從而發生師生雙向的良性互動。
2. 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是影響師生互動的重要外部因素,它是一種精神的、文化的、心理的氛圍。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為了達到既定的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場景或氛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搞高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良好的教學情境是以和諧的人際關系為基礎的,只有師生之間關系和諧、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才能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才能為師生的良性互動奠定基礎。
3. 角色定位
教師與學生對自己的角色定位越准確越有利於互動。現代教學的特徵之一是「以育人為目的,把課堂還給學生,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使每個學生各得其所地得到發展,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而這時的教師就不應該是單純的知識的講授者,而應該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幫助者。教師必須變「師本教育」為「生本教育」,使學生成為合作者、競爭者和學習者。師生只有通過不斷調整自己的角色定位,使其相互匹配,才能形成良性互動和和諧的師生關系。
4. 了解與適應
教師不僅要備課,而且要備學生。首先,教師對班級中每名學生的個性特徵與學識能力要有充分的認識與了解,根據學生的特點「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也就是教師的教要適應學生的學。為了使雙方的交流與溝通能夠有效進行,學生也必須了解教師的教學風格、教學策略等,即學生也要適應教師的教。
5. 期待與關注
皮革馬利翁效應告訴我們,期待是一種力量,教育者對教育對象的尊重、信任、熱愛和對其更高的人際期待,會使教育對象發生符合教育者期望的轉變。教師對學生寄予厚望,就會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和肯定,給予他更多的關注,通過各種方式向他傳達「你很優秀」的信息,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因而產生一種激勵作用。這種期待應該是恰當、適合的,是學生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一旦學生達到了教師期待的目標,學生的學習成就又會進一步影響教師,使之給予學生更多的關心和更高的期待,從而形成師生互動的良性循環。
二、促進師生互動的教學策略
1. 相互尊重,和諧互通
教學效果不僅取決於教師的業務能力,更重要的是取決於師生關系所處狀況。教師要贏得學生的信任與熱愛,首先要關心尊重每一個學生,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創建良好教學情境的前提。只有師生在互相尊重、和諧的環境中,學生才能敢於發表見解,學生只有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中,才有可能將個性的主體力量充分釋放。
教師尊重學生,首先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這也是師德的基本要求。我們必須把學生作為一個有思想、有看法、有需求的「人」來看待,要正視他們的存在,理解他們的願望,看到他們的努力,贊賞他們的成就。其次,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把「愛」奉獻給每一個學生。「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教師必須承認並重視這種差異,使各種類型的學生都得到關注和尊重,使學生主體作用充分發展。教學中尊重學生,還要圍繞學生的興趣點設計課堂,尊重學生的創造。內在的興趣與動機,是學生創造力和主動性的源泉,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鼓勵學生能夠提出與我們看法不同的意見。
2. 情感交融,心靈共鳴
首先,教師可以用語言來營造師生情感交流的氣氛。例如,使用「很好! 」「你真聰明! 」等鼓勵性語言激勵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的勇氣和慾望,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切忌用刻薄、挖苦的語言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使師生間的情感交流產生障礙。其次教師也可用正確的體態性語言來促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體態性語言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目光、舉動、表情等。教師要充滿熱情用信任的目光、贊許的微笑、激勵的動作等體態性語言,表示對學生的關心和熱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融洽師生關系。
3. 啟發探究、教學民主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教師要珍視學生提出的任何一個問題,因為任何一位學生的任何一個提問都是有價值的,其價值就是思考的力量。教師通過創設特定情境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啟發或誘導,恰當的誘發性的問題情境,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創造愉快的樂學氣氛,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探求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具有民主意識和平等觀念,要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使其擁有自主選擇和參與的權力;要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其自主學習與探索,鼓勵學生向教師質疑問難。只有這樣,才能營造一種民主的教學氛圍,發生教與學的和諧「共振」,才能出現真正意義上的師生互動。
4. 激勵參與,體驗成功
首先要通過實施激勵性
『叄』 如何高效課堂教學
萬通汽車教育通過不斷改變與創新,打造生動有趣的五新課堂。涵蓋教授的全專業專內屬容,從實訓動作到流程步驟,讓同學們學的更直觀高效,扎實掌握前沿汽車新技術,成為全面的汽車人才。
新平台—線上線下學的更高效
雲課堂預習復習,課堂教學內容線在線鞏固,線上線下互動,學的更高效。
新模式—翻轉課堂學的更深刻
課堂角色互換,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主動實操,思考講解,學的更深刻。
新方法—實訓案例學的更直觀
企業真實案例導入,剖析講解,實操復盤,從汽車原理到實訓,學的更直觀。
新考核—階段過關學的更牢固
完善技能測評,階段技能考核比賽,有獎勵有督促,學的更牢固。
培養新技能人才,通過興趣課堂、職素課堂,全面培養表達、溝通、寫作、營銷、管理五大能力,學的更優秀。
『肆』 如何精心打造教學互動高效課堂
主體來高效課堂從學生角度來講,自就是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積極地展示自己,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識,培養能力的課堂,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從教師角度來說,是教師向課堂要質量而不是向課後要數量的課堂;是教師注重教學方法,而不是側重教授知識的課堂,是一種理想的教學形態。達到這種高效的「教」與「學」的理想狀態,就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改變教師注入式滿堂灌的「霸主」地位。讓教師從毫無生氣沉悶刻板的教學八股中擺脫出來,讓學生從考試的機械訓練、分數的枷鎖中解脫出來,這就需要建構務實高效的課堂。
『伍』 如何提高高效課堂中的教學互動活動記錄
小學語文課堂抄是師生共同成長的舞台,在這個舞台上,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只有師生、生生之間互動起來,才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語文課程標准》強調教學過程應突出和體現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可是,在一些課堂上仍存在著「動」得少的現象,或者雖然表面上有「動」,但實質上沒有讓學生在「動」中獲得知識與技能,沒能真正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
『陸』 如何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互動
1.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有責任感和神聖感,打破「師道尊嚴」的聖框。學生是否發揮學習主體作用於教師的態度密切相關。一般學生總喜歡笑口常開、和藹可親、幽默善導、寬容賞識的良師,而心底里拒絕神情嚴肅、心胸狹隘、苛刻責備、諷刺挖苦的教師,所以教師更新理念,改變角色非常重要。
2.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素質教育要求教師把學生從傳統的被動的受教育地位轉變到主動的求知地位上來,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要引導學生養成自覺地尋求知識,獲取知識的能力。為此,我們必須在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地位。
3.情境是一堂課的「小天地」,它是教師用生動形象、親切感人的語言,或描述意趣橫生的同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人物、事件與景物,或演示形象逼真的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動作畫面,並藉助一定的媒介創造出來的,教師在教學中創造性地設計好一定的情境,讓學生戲劇般地進入角色,就能喚起他們的情感體驗,點燃其思維的火花,產生強烈的共鳴。這樣,也就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興趣,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場所,或課堂是育人的主渠道。
課堂是一種有結構的時期,學生在這個時期打算學習知識。教師或導師會在上課時,教導最少一個學生,甚至更多的。
課堂的英文單詞「lesson」來自拉丁語「lectio」,代表閱讀和說出來。
『柒』 如何在課堂中有效的實施課堂互動
在課堂中有效的實施課堂互動的方法:
一、引導學生抓住主要問題,給予充足時間展開生本互動 所謂生本互動,即學生與文本的互動,即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去理解文本,解釋文本的內容,與作品中的作者產生情感的碰撞,從中學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識,並提高自己的語文能力。正如教育家葉聖陶所說:「文字是一道橋梁,這邊的橋頭站著讀者,那邊的橋頭站著作者,通過那道橋梁,讀者才會和作者會面。不但會面,而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這足見生本互動的重要。
二、發揮教師主導作用,調控課堂教學,使生生互動有效進行。
生生互動即學生與學生之間就文本所進行的對話,即就作品的內容、表達的感情、語言的特色、結構的安排等問題,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在合作學習中去探究解決問題,深入課文的內容。雖然生生互動是學生之間的平等對話,但是老師應做好整個教學過程的調控工作,而不是放任自流。
三、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促進師生有效互動
師生互動就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開展交流,對話等相互作用的過程,是三者之間的交流、沖突、介入與融合的過程。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的對話過程中進行。」師生之間的對話是互動的。但這種互動不是你問我答,也不是你說我做,而是自然的、協調的,更是融洽的。這種對話不是日常生活中的聊天,也不是大會上做報告,而是一種積極獲取有用信息,主動構建知識意義的過程。 閱讀要以讀為本,讀中感知,讀中感悟,讀中感染,讓每一節課都書聲朗朗,這樣的課堂已比比皆是。
『捌』 怎樣增強課堂教學的參與度,互動性和吸引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現在教學論認為:教學過程既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認知過程,又是學生能力的發展過程。因此,教師要徹度掘棄和擺脫傳統的教學方式;把主要精力放在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提供信息,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上。關鍵是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一、利用學生原有的知識和能力是提高課堂參與度的必要條件。
奧蘇伯認為:學生是否能習得新的信息,與學生認知結構中已有的有關概念和經驗有很大關系。教學學科有著嚴密的系統性和邏輯性,大多數數學知識點都有著其前期的基礎,後期的深化和發展。給學生必要的知識和技能的准備是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必要條件。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把所學的新知識通過難度下降,使新知變成學生似曾相識的東西,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慾望;有的要找准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學生在學習教學中完全陌生的內容是很少見的,對學習的內容總是既感到熟悉,又感到陌生。要讓學生在新舊知識的比較中,找出共同點與區別點,順利地完成正遷移,通過類似的探索解決出問題。
例如:進位乘法的教學。進位乘法是在不進位乘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教學進位乘法例題:26×2時,在此之前學生已經能用豎式計算不進位乘,如23×3。要想使學生意識到26×2給你個23×3的不同點,最有效的方法是讓學生先算一算。
二、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是提高課堂參與度的重要手段。
課堂教學是師生多邊的活動過程。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優化課堂教學的關鍵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讓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因此,老師必須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主動為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創造條件,創設情境。例如:在教學9+2是多少時,我先拿出一個空盒子,在盒子里放9個球,在盒子外放2個球,讓學生看著我的動作自由說看到的情境,了解題目的意圖,然後問:請你想辦法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個球?學生邊動手操作邊說:盒子里有9個球,盒子外有2個球,從盒子外面拿一個球到盒子內,盒子里正好是10個球,再加上外面的1個球,一共是11個,9加2等於11.學生在這過程中理解了湊十法的算理。
這樣,將操作、觀察、思維與語言表達結合在一起,不僅使學生參與計算的過程,而且啟迪了思維,達到了數學教學使學生既長知識又長智慧的目的。
三、設置認知沖突是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的重要因素。
『玖』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有效性
1.學習目標合理的學習目標是師生互動與合作的基礎。學習目標要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讓大多數學生「跳一跳夠得著」,從而保持興奮的持久性,學生為了達到學習目標增強了探索新知識的求知慾,學生有能力實現有效的互動。這樣師生雙方為完成共同的學習目標就會同心協力,彼此主動協調,採取策略,努力實現目標,從而發生師生雙向的良性互動。 2. 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是影響師生互動的重要外部因素,它是一種精神的、文化的、心理的氛圍。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為了達到既定的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場景或氛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搞高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良好的教學情境是以和諧的人際關系為基礎的,只有師生之間關系和諧、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才能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才能為師生的良性互動奠定基礎。 3. 角色定位 教師與學生對自己的角色定位越准確越有利於互動。現代教學的特徵之一是「以育人為目的,把課堂還給學生,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使每個學生各得其所地得到發展,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而這時的教師就不應該是單純的知識的講授者,而應該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幫助者。教師必須變「師本教育」為「生本教育」,使學生成為合作者、競爭者和學習者。師生只有通過不斷調整自己的角色定位,使其相互匹配,才能形成良性互動和和諧的師生關系。 4. 了解與適應 教師不僅要備課,而且要備學生。首先,教師對班級中每名學生的個性特徵與學識能力要有充分的認識與了解,根據學生的特點「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也就是教師的教要適應學生的學。為了使雙方的交流與溝通能夠有效進行,學生也必須了解教師的教學風格、教學策略等,即學生也要適應教師的教。 5. 期待與關注 皮革馬利翁效應告訴我們,期待是一種力量,教育者對教育對象的尊重、信任、熱愛和對其更高的人際期待,會使教育對象發生符合教育者期望的轉變。教師對學生寄予厚望,就會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和肯定,給予他更多的關注,通過各種方式向他傳達「你很優秀」的信息,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因而產生一種激勵作用。這種期待應該是恰當、適合的,是學生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一旦學生達到了教師期待的目標,學生的學習成就又會進一步影響教師,使之給予學生更多的關心和更高的期待,從而形成師生互動的良性循環。 二、促進師生互動的教學策略 1. 相互尊重,和諧互通 教學效果不僅取決於教師的業務能力,更重要的是取決於師生關系所處狀況。教師要贏得學生的信任與熱愛,首先要關心尊重每一個學生,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創建良好教學情境的前提。只有師生在互相尊重、和諧的環境中,學生才能敢於發表見解,學生只有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中,才有可能將個性的主體力量充分釋放。 教師尊重學生,首先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這也是師德的基本要求。我們必須把學生作為一個有思想、有看法、有需求的「人」來看待,要正視他們的存在,理解他們的願望,看到他們的努力,贊賞他們的成就。其次,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把「愛」奉獻給每一個學生。「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教師必須承認並重視這種差異,使各種類型的學生都得到關注和尊重,使學生主體作用充分發展。教學中尊重學生,還要圍繞學生的興趣點設計課堂,尊重學生的創造。內在的興趣與動機,是學生創造力和主動性的源泉,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鼓勵學生能夠提出與我們看法不同的意見。 2. 情感交融,心靈共鳴 首先,教師可以用語言來營造師生情感交流的氣氛。例如,使用「很好! 」「你真聰明! 」等鼓勵性語言激勵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的勇氣和慾望,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切忌用刻薄、挖苦的語言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使師生間的情感交流產生障礙。其次教師也可用正確的體態性語言來促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體態性語言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目光、舉動、表情等。教師要充滿熱情用信任的目光、贊許的微笑、激勵的動作等體態性語言,表示對學生的關心和熱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融洽師生關系。 3. 啟發探究、教學民主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教師要珍視學生提出的任何一個問題,因為任何一位學生的任何一個提問都是有價值的,其價值就是思考的力量。教師通過創設特定情境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啟發或誘導,恰當的誘發性的問題情境,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創造愉快的樂學氣氛,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探求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具有民主意識和平等觀念,要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使其擁有自主選擇和參與的權力;要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其自主學習與探索,鼓勵學生向教師質疑問難。只有這樣,才能營造一種民主的教學氛圍,發生教與學的和諧「共振」,才能出現真正意義上的師生互動。 4. 激勵參與,體驗成功 首先要通過實施激勵性評價,來激發學生學習與交往的主動性。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種評價策略,並以教師的神態、動作、語言激勵學生。評價的作用不僅在於評價對知識的理解是否正確,更在於評出自信,產生激勵效應,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師生互動。有研究資料表明:一般學生只需發揮其自身能力的20%~30%,即能保證完成正常的學習任務;如果學生受到充分的激勵,其能力可發揮至80%~90%。可見,激勵對學生來說是多麼重要!其次是給予學生成功的體驗,對不同層次學生提出不同的目標要求,給予不同的學習任務,教學評價要注意體現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確定不同的評價標准,使他們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好研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