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教育教學應與時俱進

教育教學應與時俱進

發布時間:2021-02-05 17:16:46

『壹』 政治教師應具備什麼樣的素質才能與時俱進

第一,過硬的思想素質,也就是要有專業精神。具體說要有求真務實的精神,能夠以事實求是的精神和態度對待教育事業、教學工作,堅持以科學的態度教書育人;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能夠把愛作為自身必備的一種職業能力,發自內心的熱愛自己的事業、熱愛教學崗位、熱愛學生,而不是僅僅作為掛在嘴邊的口號;要有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教育觀、教學觀、學生觀、質量觀,這是從事好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證。
第二,扎實的專業素質,也就是要有專業能力。具體說要具備五種能力:一是學習能力,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堅持通過閱讀吸納各學科知識的營養,善於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努力成為全社會的榜樣;二是教學能力,這是教師的核心能力。對所有教師而言,解讀挖掘教材、確立教學目標、完成教學設計、實施課堂教學、進行教學評價是需要不斷學習完善的常規技能,必須與時俱進。要通過專家引領、同伴互助、自主研修等多種途徑,不斷提升這方面的能力,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逐步提高;三是反思能力。教學,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活動。教師應對自身的教育教學活動進行持續的反思,並通過反思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達到提高質量的目的;四是科研能力。教師從事科研,將是21世紀教師區別於以往教師的一個顯著標志。教師要具備一定的研究能力,要善於把教學的遇到的實際問題作為研究課題,在教學實踐中加以分析和研究,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五是社交能力。居於首位的應當是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努力成為受學生喜愛歡迎的老師。當今的教師需要面對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要學會處理好各種關系,尤其是要協調好與同事、家長的關系。
第三,良好的心理素質。眾所周知,教師已經成為心理健康問題的高危人群。因此,教師應當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首先要有敏銳的觀察和感受能力,及時發現學生和自身存在的問題;其次要有創造性思維能力,具有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其三要有較高的情緒調節和控制能力,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以良好的心態進入角色;其四要有堅強的意志品質,要有面對困難百折不撓、持之以恆的精神;其五要能主動適應和改善新環境,熟練地進行角色轉換。

更多教師內容可以點擊網頁鏈接

『貳』 如何做個與時俱進的好老師

做個與時俱進的好老師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石。有一流的教育,才能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設一流的國家。我們必須目光遠大,把教育搞上去。辦好教育,教師是關鍵。而面對社會飛速發展,知識、觀念更新的今天,我們又當如何勝任?這確實是一個值得靜下心來思考的問題…
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當代中國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我們面臨的機遇前所未有,面臨的挑戰也前所未有。黨的十七大站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局和戰略高度,對今後一個時期我國建設的和個方面進行了全面部署。其中對發展我國教育事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人們呼喚教育為國家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期盼各級各類學校能培養出多層次、高素質的人才。人們也清楚地看到: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是建設一支素質優秀的教師隊伍。
無論時代如何發展,教育事業都是一個大有可為的舞台。我們作為教師,我們要自覺養成良好的師德師風,愛崗敬業、勤奮好學、嚴謹治學,以對國家、對民族、對社會的強烈責任感來感染學生,言傳身教、思想育人、榜樣帶人,真正培養出將來建設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更新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人才觀。
未來社會的職業是多層次的,社會需要的人才也是多種多樣的,那些對社會有高度責任心、有實踐能力、勤奮工作、在不同的崗位上創造性地進行工作,為社會作貢獻的人,就是人才。樹立這樣的人才觀,就不至於單純用學習的標准、考試成績的標准來看待學生。我們老師必須因人、因時、因勢利導,因材施教,才能有效地把他們培養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
二、做與學生共同學習的夥伴
在科技高速發展的21世紀,教師的角色已經在發生變化。過去老師是知識的載體,老師就是知識,知識就是老師。現在老師不再是知識的唯一載體了,只是其中的一個渠道。同時,老師也要不斷的學習,不然就會落後於學生。教師應始終持有「終身學習」的理念,這樣不僅有利於不斷學習、吸收新知識,而且也會與學生保持一種平等的學習心態,互相促進,共同進步。21世紀的教師,應該是與學生共同學習的夥伴。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是引導學生一起來學習,而不是簡單地把知識教給學生。
以往我們總是講「教學相長」,而真正理解和做到教學相長的教師並不多。這恐怕與傳統的教育思想和陳腐的教學模式分不開。在中小學的課堂上,老師「滿堂灌」的現象比比皆是。而我們作為新世紀的教師就必須改變這傳統的教學方式,變灌輸式、說教式為啟發式,努力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意識,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做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引導者。
三、師德的靈魂是愛
教育界老前輩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師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真正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需要很高的道德修養。社會上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自己的規矩。我們要把培養學生當作自己生命的延續,站在這樣一個思想高度來看待教育,就會熱愛教育、熱愛學生。教師對學生的愛體現在對每一個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懷上。老師的每個動作,哪怕是一個眼神,一個微笑,都會在學生心中激起小小的漣漪。有人比喻師愛勝過母愛。的確,師愛比母愛更偉大、更崇高,她不但要用博大的愛去關懷每一個學生,還要用愛的力量去感化學生,指引和帶領學生走上成才之路。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的第三條:「熱愛學生。即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工整地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格要求,耐心教導,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全面、主動、健康發展"。"愛心"是老師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情操,也是老師工作的主旋律,可以說,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愛心"是消除師生之間情感障礙的保證,"愛心"是培養老師與學生的感情,使師生成為"知心朋友"的橋梁。"愛心"是轉變後進學生,使他們良好地發展的靈丹妙葯。學生能夠對老師做到"親其師,信其道",正是老師無私地向學生奉獻"愛心"的回報。作為老師,在課堂上,要對學生進行孜孜不倦的教導,一絲不苟地傳授書本的知識。在這方面,我大部分時間做得很好,但有時還是犯了急躁的毛病,在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徹底地改掉,做到循循善誘、誨人不倦。
四、 靈魂的教育需要心理的溝通
要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教師首先要力求自己的品德高尚、人格趨於完善,也就是「正人先正己」。教師面對的是學生,是活生生的人,需要心靈的溝通、感情的交流,才能迸發出智慧的火花。人們常常把教師比做園丁,那些被施教的對象——學生,很希望自己能像禾苗一樣得到陽光雨露的滋潤。尤其當他們在學習、生活和思想上遇到困難,心理出現障礙的時候,特別渴望老師能理解他們的苦悶,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因此,我們教師應該懂得心理學,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和愛好。
五、 變傳授知識為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合作與創新是21世紀的主流。哪一個國家和民族具備了合作和創新精神,就能在信息時代搶占制高點,開拓新技術;否則只能跟在人家後面跑。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徹底拋棄以傳授知識為主的陳舊做法,真正轉到素質教育的軌道上來。然而要真正掙脫陳舊的傳統教育觀念和教學模式的束縛,開辟教育創新之路,還任重道遠。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教師首先要敢於創新,要有善於吸收、加工、儲存、應用信息的能力,不斷地學習新知識,研究新課題,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才有推陳出新的資本,才能打破教師講台上教,學生被動地學的思維定勢。教學過程可以不固定在課堂上、實驗室里,可以到課外、社區……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知識,而不是按部就班地聽講知識。教學方式可多樣化,讓學生在實踐中多渠道地去尋找、探索、體驗、分析、思考,然後經討論的出自己的結論。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於啟發、推動學生的思維,發現和賞識學生創造的火花,引導和培養學生探索、鑽研的興趣。
新世紀的教育,需要有新觀念的教師來實施。可敬的教師們,面對新形勢,肩負新使命,我們作為新世紀的教師,准備好了嗎?

『叄』 龍文教育:淺談教師如何與時俱進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石。有一流的教育,才能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設一流的國家。我們必須目光遠大,把教育搞上去。辦好教育,教師是關鍵。而面對社會飛速發展,知識、觀念更新的今天,我們又當如何勝任?這確實是一個值得靜下心來思考的問題…
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當代中國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我們面臨的機遇前所未有,面臨的挑戰也前所未有。黨的十七大站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局和戰略高度,對今後一個時期我國建設的和個方面進行了全面部署。其中對發展我國教育事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人們呼喚教育為國家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期盼各級各類學校能培養出多層次、高素質的人才。人們也清楚地看到: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是建設一支素質優秀的教師隊伍。
無論時代如何發展,教育事業都是一個大有可為的舞台。我們作為教師,我們要自覺養成良好的師德師風,愛崗敬業、勤奮好學、嚴謹治學,以對國家、對民族、對社會的強烈責任感來感染學生,言傳身教、思想育人、榜樣帶人,真正培養出將來建設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更新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人才觀。
未來社會的職業是多層次的,社會需要的人才也是多種多樣的,那些對社會有高度責任心、有實踐能力、勤奮工作、在不同的崗位上創造性地進行工作,為社會作貢獻的人,就是人才。樹立這樣的人才觀,就不至於單純用學習的標准、考試成績的標准來看待學生。我們老師必須因人、因時、因勢利導,因材施教,才能有效地把他們培養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
二、做與學生共同學習的夥伴
在科技高速發展的21世紀,教師的角色已經在發生變化。過去老師是知識的載體,老師就是知識,知識就是老師。現在老師不再是知識的唯一載體了,只是其中的一個渠道。同時,老師也要不斷的學習,不然就會落後於學生。教師應始終持有「終身學習」的理念,這樣不僅有利於不斷學習、吸收新知識,而且也會與學生保持一種平等的學習心態,互相促進,共同進步。21世紀的教師,應該是與學生共同學習的夥伴。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是引導學生一起來學習,而不是簡單地把知識教給學生。
以往我們總是講「教學相長」,而真正理解和做到教學相長的教師並不多。這恐怕與傳統的教育思想和陳腐的教學模式分不開。在中小學的課堂上,老師「滿堂灌」的現象比比皆是。而我們作為新世紀的教師就必須改變這傳統的教學方式,變灌輸式、說教式為啟發式,努力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意識,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做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引導者。
三、師德的靈魂是愛
教育界老前輩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師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真正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需要很高的道德修養。社會上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自己的規矩。我們要把培養學生當作自己生命的延續,站在這樣一個思想高度來看待教育,就會熱愛教育、熱愛學生。教師對學生的愛體現在對每一個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懷上。老師的每個動作,哪怕是一個眼神,一個微笑,都會在學生心中激起小小的漣漪。有人比喻師愛勝過母愛。的確,師愛比母愛更偉大、更崇高,她不但要用博大的愛去關懷每一個學生,還要用愛的力量去感化學生,指引和帶領學生走上成才之路。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的第三條:「熱愛學生。即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工整地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格要求,耐心教導,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全面、主動、健康發展"。"愛心"是老師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情操,也是老師工作的主旋律,可以說,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愛心"是消除師生之間情感障礙的保證,"愛心"是培養老師與學生的感情,使師生成為"知心朋友"的橋梁。"愛心"是轉變後進學生,使他們良好地發展的靈丹妙葯。學生能夠對老師做到"親其師,信其道",正是老師無私地向學生奉獻"愛心"的回報。作為老師,在課堂上,要對學生進行孜孜不倦的教導,一絲不苟地傳授書本的知識。在這方面,我大部分時間做得很好,但有時還是犯了急躁的毛病,在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徹底地改掉,做到循循善誘、誨人不倦。
四、 靈魂的教育需要心理的溝通
要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教師首先要力求自己的品德高尚、人格趨於完善,也就是「正人先正己」。教師面對的是學生,是活生生的人,需要心靈的溝通、感情的交流,才能迸發出智慧的火花。人們常常把教師比做園丁,那些被施教的對象——學生,很希望自己能像禾苗一樣得到陽光雨露的滋潤。尤其當他們在學習、生活和思想上遇到困難,心理出現障礙的時候,特別渴望老師能理解他們的苦悶,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因此,我們教師應該懂得心理學,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和愛好。
五、 變傳授知識為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合作與創新是21世紀的主流。哪一個國家和民族具備了合作和創新精神,就能在信息時代搶占制高點,開拓新技術;否則只能跟在人家後面跑。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徹底拋棄以傳授知識為主的陳舊做法,真正轉到素質教育的軌道上來。然而要真正掙脫陳舊的傳統教育觀念和教學模式的束縛,開辟教育創新之路,還任重道遠。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教師首先要敢於創新,要有善於吸收、加工、儲存、應用信息的能力,不斷地學習新知識,研究新課題,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才有推陳出新的資本,才能打破教師講台上教,學生被動地學的思維定勢。教學過程可以不固定在課堂上、實驗室里,可以到課外、社區……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知識,而不是按部就班地聽講知識。教學方式可多樣化,讓學生在實踐中多渠道地去尋找、探索、體驗、分析、思考,然後經討論的出自己的結論。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於啟發、推動學生的思維,發現和賞識學生創造的火花,引導和培養學生探索、鑽研的興趣。
新世紀的教育,需要有新觀念的教師來實施。可敬的教師們,面對新形勢,肩負新使命,我們作為新世紀的教師,准備好了嗎?

『肆』 如何與時俱進,始終做一個專業的教育者

一、要具備良好的道德修養
首先需要的便是要有充足的理論的熏陶,它包括作為一名幼專兒教師應遵循的職業道德規范屬等。而做為一名與時俱進的幼兒教師,我想還應該主動去了解幼兒教育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化被動的服從,為主動理解規范自己的職業行為,與此同時,提高職業道德修養。其次,具有積極、健康、向上的心理也尤為重要,良好的心理有助於我們在繁瑣細微的工作中,正確地把握自身言行,同時體現自身的職業道德修養,為做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奠定基礎。
二、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
我想要做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不固步自封、不斷學習是關鍵
三、要認真進行教學實踐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同樣教育實踐則可理解是促進我們成為一名合格幼兒教師的重點。
一方面,我們最終的目的即是教學實踐,具有專業的理論知識和技能,但沒有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去,那也只能稱其為紙上談兵;另一方面,作為兒童這樣一個正在發展的具有差異性的個體來講,只有我們在一日生活常規的組織與管理中,不斷實踐才能找到適合其個體差異的獨特的教育方法並促進其發展

『伍』 教育要與時俱進,哪些是可以傳承的

論因材施教與應試教育2010-4-2514:37:05作者:zf9828寧夏省中衛市沙坡頭區永康鎮永康小學/趙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潛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怎樣才能充分挖掘和培養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怎樣才能處理好個體發展與群體教育、因材施教與應試教育的關系呢?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對此進行了認真的思考:我國近年來雖然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強調因材施教,但大多數學校又都過分重視升學率,惟成績是瞻,成績就是法寶,教師的業績、教學的評估都以成績高低來衡量,在如此重視成績的情況下,教師們的精力都集中在了書本、成績,厚此薄彼,抓群體而忽視個體,猶如一輛割草機,齊刷刷的過去,枝條沒有了,個性沒有了,只有方方正正、千篇一律的規格。因材施教與應試教育已形成矛盾。做為一名有責任的教育工作者,我們絕不能人雲亦雲、明哲保身,我們必須大聲疾呼、合理建議。古人韓愈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難道現代社會就沒有這樣的現象?有一些同學,學習成績不理想,但在其他方面卻有出類拔萃的才能,例如唱歌、跳舞、體育、繪畫、動手能力、組織能力等等,但因為缺少真正的伯樂來發現、鼓勵、培養,在成績大於天、「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學生的命根。」的思想支配下,特長愛好得不到發揮、得不到鍛煉,逐漸淪落為班上的差等生。國家推行基礎教育旨在推進素質教育克服應試教育弊端的教育改革成效不夠明顯:應試教育批而不倒仍未得到有效遏制,素質教育倡而不立未能取得重大突破。應試教育根深蒂固、素質教育舉步維艱,而素質教育搞不好,因材施教就是一句空話。在現階段,人的成長與謀生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人們總是根據謀生利益最大化來規劃其受教育過程的。既然社會上越來越多被看好的職業崗位設置了學歷高門檻,那麼必將引導人們選擇上大學上好大學來圓自己的人生夢,引導人們在高考前的十餘年間,爭取上重點小學、重點中學,並力爭成為一次次考試成績的領跑者,如此一來就是片面發展的應試教育而不是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更適合普遍的需要了。基礎教育多年來大都是為構建教育「金字塔」服務的,單純追求高分數,片面追求升學率。只要統考分數和升學率上去了,就「一俊遮百丑」,「哼一聲都是經驗」。這種以應試為主導的教育目標必須改變,而應培養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出發點和歸宿,樹立以培養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健康的身體、良好的心理素質、較強的實踐和動手能力,以及以充分發展個性特長為宗旨的素質教育目標觀,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諧發展。參加教育的工作者捫心自問一下,在以成績、升學率為准繩的時勢下,你們敢逆流而上的去實施素質教育、去因材施教嗎?你的成績上不去怎麼?因此,我們必須孜孜不倦的去探索,找到一條既能因材施教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又能提高全體學生成績及升學率的契合點。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創造的兒童教育》一文中說:「……需要因材施教。正如松樹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樹的肥料培養牡丹,牡丹會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養松樹,松樹受不了,會被燒死。培養兒童的創造力要同園丁一樣,首先要認識他們,發現他們的特點,而施以適宜之肥料、水分、太陽光,並須除害蟲,這樣,它們才能欣欣向榮,否則不能免於枯萎……」我們這里所強調的「材」就包含著學生不同的興趣愛好。因此,作為教師,應通過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的觀察,並結合興趣愛好的把握來確定一個學生所具有的氣質特徵,進而才有可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因材施教對人的個性全面發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同時體現了新課程標准中提出的使「不同的人在教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理念。但當前小學教學因材施教中普遍明顯存在著幾個誤區:把因材施教和班級授課對立起來;把因材施教定位於少數學生身上,和大多數學生對立起來;認為因材施教難度大,難以實施;這些誤區的產生以致在教學中不能有意識地、自覺地、積極地把握因材施教對人的個性全面發展的制導性、支配性和潛移默化作用,影響著因材施教作用的有效發揮。基於這些誤區在基本的對策上教師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主動的學習;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熱愛每一個學生。總之,我們必須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去教育活動,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到既面向全體又注重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中國教育的傳統,也是教育事業客觀規律的反映。一定年齡階段的學生,在生理和心理發展上有一定的共同特徵,他們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也大體相同,這是學生的共性。但由於不同學生的生理條件、環境影響和受教育的具體情況不同以及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個性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即他們在知識、能力、性格、興趣、愛好、意志力、習慣、品格和學習態度等方面存在差異,因此,我們必須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去教育活動,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世界上沒有完全一樣的兩片葉子,學生個體之間存在著差異,這是不容忽視的現實。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不應該忽視,為了激發不同水平的學生的興趣,教師應因材施教來吸引絕大多數的學生的注意力。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使用不同方法,及時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優點來因勢利導。實施因材施教應是一個教師追求的境界。具體說,因材施教的境界是教師實現其存在的狀態。因為只有你熱愛每一個學生,才會將你的期待心理與每一個學生的渴盼心理對接,這時,也只有這時,因材施教才會具有全部的意義。學生發展的每一步都是教師實現人生境界的階梯。堅持正面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正面鼓勵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從而形成正確的信念。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贊語等來縮短師生心靈間的差距,使學生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從而產生與教師合作的願望,使學生真正能放開手腳,生動活潑有效的進行學習。筆者認為以下幾點能巧妙地將因材施教思想穿插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收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1)以「表揚」為主的教育方法。每個學生都非常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同學的贊許、家長的鼓勵,特別是對於差生我們更不該吝嗇我們的贊美。對於差生的點滴進步,如果及時給予表揚,將會誘發他們潛在的積極性,萌發上進的生機。這種表揚將起到批評起不到的作用,收到逆向激進的效果。(2)以「閃光」為主的正面引導。要善於發現學生身上的優點,即使是萌芽狀態的、不穩定、不突出的苗頭,也要從鼓勵角度出發,正面引導,大力宣揚,這是一種重要的教育手段,也是一種教育機智。(3)以「成功」為主的激勵機制。差生少有成功的機會,更難得到教師的正面肯定與激勵。利用差生成功的契機來激勵差生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4)以「創新」為主的開拓機制。著眼於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嚴格按教育教學規律事。僅以作業為例,內容適度,形式靈活,不僅重視鞏固性的書面作業,還要設計富於個性和創造性的活動作業、口頭作業、行為作業,並把課外閱讀納入培養健康的個性之中,以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筆者認為在目前高度重視統考分數和升學率的形式下,教育工作者必須提高自己的學識能力,才能的、巧妙的將因材施教、素質教育融入應試教育中,推陳出新,不落俗套,創造性的開展工作。希望教育工作者能本著為人師表、誨人不倦的精神,認認真真的總結出一些經驗來,豐富、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

『陸』 與時俱進的當代歷史教師應具備哪些素質

我曾聽到這樣一段廣告詞,頗有些感悟!廣告詞的內容是這樣的:
一、歷史教師應具備出眾的才、學、識。
1.史才,對於現代歷史教師而言即語言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
(1)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良好的語言素質能使學生清晰地了解和掌握史實,獲得科學的歷史知識和真情實感,甚至可以說,教學之成敗,以語言為先。歷史教師語言表達能力的優劣,直接影響著學生對歷史知識吸收的程度和學習歷史的積極性,關繫到教師教學效果的好壞。
(2)書面表達能力確切地說,應為教學研究能力。它以探索教學規律、總結教學經驗、豐富教學理論、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積極參加教研活動,有利於教師深入研究大綱和教材,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而我們的歷史教師真正拿起筆來從事一些專業寫作者人數極少。
2.史學,歷史學科的特點決定了歷史教師必須具備系統的、淵博的、扎實的歷史知識。現代歷史教師不能僅僅滿足於自己最後學歷取得時的知識水平,即使是大學本科畢業,也要經常鑽研大學教材,以便「溫故而知新」,同時,還要經常了解史學研究的最新信息和成果,要站到歷史學科和史學專著的高度來研究教材,而不能把自己的認知水平停留在與教科書相同的淺層次上。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師「要作自己教學科目的主人,讓教學大綱和教科書只成為你最基本的知識,如同字母表對於已掌握修辭學奧妙的人一樣。」
二、當代歷史教師應具有反思能力和堅持反思性學習。
歷史教師的反思能力和反思性學習。這是歷史教師最關鍵的素質和衡量一個歷史教師優劣的重要標准。
1.反思能力。沒有教師生命質量的提升,就很難有良好的教育質量;沒有教師的主動發展,就很難有學生的主動發展;沒有教師的教育創造,就很難有學生的創造精神。總之,教育是一個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變得更完善的職業,而且,只有當教育者自覺地完善自己時,才能更有利於學生的完善與發展。教師應該時時反思,總結一天之得,一月之得,一學年之得。
2.反思性學習。教學案例是從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總結出來的實例,在被描述的具體情境中包含一個或多個引人入勝的問題,同時也包含有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和技巧,有具體情境的介紹和描述,也有一定的理論思考和對實際活動的反思,還蘊涵了教學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問題性。堅持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和堅持反思性學習的教師,就是一個教學水平不斷提高,與時俱進的好教師,現在不是名師也是未來的名師;現在不是專家也是未來的專家。
三、與時俱進,將課堂真正還給學生。
這歷史教師誰都會說,做起來卻誰都茫然。盡管如此,我們也必須去做。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標准一再強調將課堂還給學生。生本教育就是注重學生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揚生命為宗旨而為學生好學、樂學而設計的教育,就是一切為了學生,充分相信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的教育。在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學的真正主體是學生,教師的作用和價值體現在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內在積極性,組織學生自主學習上。
作為教師讓學生的思維進行碰撞,讓學生智慧之火熊熊燃燒才是你最應該做的。無論我們的才學識多麼高深,我們的課堂講解多麼生動,我們的反思品質多麼優秀,請將課堂還給學生,請相信我們的學生!我們本不應該是課堂的主人,我們霸佔了這么多年,還回去我們沒有失去什麼。相反我們將得到學生由衷的喜愛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這不也正是我們作為教師真正想得到的嗎?

『柒』 為什麼中國的教育不能與時俱進

其實,這就跟中國的很多政策為什麼不能與時俱進一樣,中國太大了,不論實行回什麼樣的政策,不是說一答下就可以實現的,有時候中央的政策很好,但是,執行到地方就變味了,或者,中央根本不清楚地方上的具體情況到底是怎麼樣的,就會出現脫節的現象,教育也是一樣,中國的教育怎麼說呢,有值得保留繼續發揚光大的地方,也有糟粕,要想與時俱進,要想不呆板,首先把大大小小的升學考試方式取消了再說,一邊想素質教育,一邊又是一考定終身的中考、高考,教育怎麼會活起來,總的說來,想要與時俱進沒那麼簡單。

『捌』 教育學理論的論文 任何方面 2000字 需要最新的信息,要求與時俱進

論因材施教與應試教育
2010-4-25 14:37:05 作者:zf9828

寧夏省中衛市沙坡頭區永康鎮永康小學/趙娟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潛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怎樣才能充分挖掘和培養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怎樣才能處理好個體發展與群體教育、因材施教與應試教育的關系呢?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對此進行了認真的思考:我國近年來雖然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強調因材施教,但大多數學校又都過分重視升學率,惟成績是瞻,成績就是法寶,教師的業績、教學的評估都以成績高低來衡量,在如此重視成績的情況下,教師們的精力都集中在了書本、成績,厚此薄彼,抓群體而忽視個體,猶如一輛割草機,齊刷刷的過去,枝條沒有了,個性沒有了,只有方方正正、千篇一律的規格。因材施教與應試教育已形成矛盾。做為一名有責任的教育工作者,我們絕不能人雲亦雲、明哲保身,我們必須大聲疾呼、合理建議。

古人韓愈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難道現代社會就沒有這樣的現象?有一些同學,學習成績不理想,但在其他方面卻有出類拔萃的才能,例如唱歌、跳舞、體育、繪畫、動手能力、組織能力等等,但因為缺少真正的伯樂來發現、鼓勵、培養,在成績大於天、「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學生的命根。」的思想支配下,特長愛好得不到發揮、得不到鍛煉,逐漸淪落為班上的差等生。國家推行基礎教育旨在推進素質教育克服應試教育弊端的教育改革成效不夠明顯:應試教育批而不倒仍未得到有效遏制,素質教育倡而不立未能取得重大突破。應試教育根深蒂固、素質教育舉步維艱,而素質教育搞不好,因材施教就是一句空話。在現階段,人的成長與謀生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人們總是根據謀生利益最大化來規劃其受教育過程的。既然社會上越來越多被看好的職業崗位設置了學歷高門檻,那麼必將引導人們選擇上大學上好大學來圓自己的人生夢,引導人們在高考前的十餘年間,爭取上重點小學、重點中學,並力爭成為一次次考試成績的領跑者,如此一來就是片面發展的應試教育而不是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更適合普遍的需要了。基礎教育多年來大都是為構建教育「金字塔」服務的,單純追求高分數,片面追求升學率。只要統考分數和升學率上去了,就「一俊遮百丑」,「哼一聲都是經驗」。這種以應試為主導的教育目標必須改變,而應培養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出發點和歸宿,樹立以培養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健康的身體、良好的心理素質、較強的實踐和動手能力,以及以充分發展個性特長為宗旨的素質教育目標觀,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諧發展。參加教育的工作者捫心自問一下,在以成績、升學率為准繩的時勢下,你們敢逆流而上的去實施素質教育、去因材施教嗎?你的成績上不去怎麼辦?因此,我們必須孜孜不倦的去探索,找到一條既能因材施教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又能提高全體學生成績及升學率的契合點。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創造的兒童教育》一文中說:「……需要因材施教。正如松樹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樹的肥料培養牡丹,牡丹會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養松樹,松樹受不了,會被燒死。培養兒童的創造力要同園丁一樣,首先要認識他們,發現他們的特點,而施以適宜之肥料、水分、太陽光,並須除害蟲,這樣,它們才能欣欣向榮,否則不能免於枯萎……」我們這里所強調的「材」就包含著學生不同的興趣愛好。因此,作為教師,應通過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的觀察,並結合興趣愛好的把握來確定一個學生所具有的氣質特徵,進而才有可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因材施教對人的個性全面發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同時體現了新課程標准中提出的使「不同的人在教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理念。但當前小學教學因材施教中普遍明顯存在著幾個誤區:把因材施教和班級授課對立起來;把因材施教定位於少數學生身上,和大多數學生對立起來;認為因材施教難度大,難以實施;這些誤區的產生以致在教學中不能有意識地、自覺地、積極地把握因材施教對人的個性全面發展的制導性、支配性和潛移默化作用,影響著因材施教作用的有效發揮。基於這些誤區在基本的對策上教師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主動的學習;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熱愛每一個學生。總之,我們必須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去展開教育活動,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到既面向全體又注重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中國教育的傳統,也是教育事業客觀規律的反映。一定年齡階段的學生,在生理和心理發展上有一定的共同特徵,他們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也大體相同,這是學生的共性。但由於不同學生的生理條件、環境影響和受教育的具體情況不同以及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個性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即他們在知識、能力、性格、興趣、愛好、意志力、習慣、品格和學習態度等方面存在差異,因此,我們必須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去展開教育活動,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世界上沒有完全一樣的兩片葉子,學生個體之間存在著差異,這是不容忽視的現實。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不應該忽視,為了激發不同水平的學生的興趣,教師應因材施教來吸引絕大多數的學生的注意力。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使用不同方法,及時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優點來因勢利導。實施因材施教應是一個教師追求的境界。具體說,因材施教的境界是教師實現其存在的狀態。因為只有你熱愛每一個學生,才會將你的期待心理與每一個學生的渴盼心理對接,這時,也只有這時,因材施教才會具有全部的意義。學生發展的每一步都是教師實現人生境界的階梯。堅持正面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正面鼓勵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從而形成正確的信念。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贊語等來縮短師生心靈間的差距,使學生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從而產生與教師合作的願望,使學生真正能放開手腳,生動活潑有效的進行學習。筆者認為以下幾點能巧妙地將因材施教思想穿插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收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1)以「表揚」為主的教育方法。每個學生都非常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同學的贊許、家長的鼓勵,特別是對於差生我們更不該吝嗇我們的贊美。對於差生的點滴進步,如果及時給予表揚,將會誘發他們潛在的積極性,萌發上進的生機。這種表揚將起到批評起不到的作用,收到逆向激進的效果。

(2)以「閃光」為主的正面引導。要善於發現學生身上的優點,即使是萌芽狀態的、不穩定、不突出的苗頭,也要從鼓勵角度出發,正面引導,大力宣揚,這是一種重要的教育手段,也是一種教育機智。

(3)以「成功」為主的激勵機制。差生少有成功的機會,更難得到教師的正面肯定與激勵。利用差生成功的契機來激勵差生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

(4)以「創新」為主的開拓機制。著眼於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嚴格按教育教學規律辦事。僅以作業為例,內容適度,形式靈活,不僅重視鞏固性的書面作業,還要設計富於個性和創造性的活動作業、口頭作業、行為作業,並把課外閱讀納入培養健康的個性之中,以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筆者認為在目前高度重視統考分數和升學率的形式下,教育工作者必須提高自己的學識能力,才能更多的、巧妙的將因材施教、素質教育融入應試教育中,推陳出新,不落俗套,創造性的開展工作。希望教育工作者能本著為人師表、誨人不倦的精神,認認真真的總結出一些經驗來,豐富、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

『玖』 教師應該怎樣與時俱進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石。有一流的教育,才能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設一流的國家。我們必須目光遠大,把教育搞上去。辦好教育,教師是關鍵。而面對社會飛速發展,知識、觀念更新的今天,我們又當如何勝任?這確實是一個值得靜下心來思考的問題…
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當代中國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我們面臨的機遇前所未有,面臨的挑戰也前所未有。黨的十七大站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局和戰略高度,對今後一個時期我國建設的和個方面進行了全面部署。其中對發展我國教育事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人們呼喚教育為國家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期盼各級各類學校能培養出多層次、高素質的人才。人們也清楚地看到: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是建設一支素質優秀的教師隊伍。
無論時代如何發展,教育事業都是一個大有可為的舞台。我們作為教師,我們要自覺養成良好的師德師風,愛崗敬業、勤奮好學、嚴謹治學,以對國家、對民族、對社會的強烈責任感來感染學生,言傳身教、思想育人、榜樣帶人,真正培養出將來建設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更新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人才觀。
未來社會的職業是多層次的,社會需要的人才也是多種多樣的,那些對社會有高度責任心、有實踐能力、勤奮工作、在不同的崗位上創造性地進行工作,為社會作貢獻的人,就是人才。樹立這樣的人才觀,就不至於單純用學習的標准、考試成績的標准來看待學生。我們老師必須因人、因時、因勢利導,因材施教,才能有效地把他們培養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
二、做與學生共同學習的夥伴
在科技高速發展的21世紀,教師的角色已經在發生變化。過去老師是知識的載體,老師就是知識,知識就是老師。現在老師不再是知識的唯一載體了,只是其中的一個渠道。同時,老師也要不斷的學習,不然就會落後於學生。教師應始終持有「終身學習」的理念,這樣不僅有利於不斷學習、吸收新知識,而且也會與學生保持一種平等的學習心態,互相促進,共同進步。21世紀的教師,應該是與學生共同學習的夥伴。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是引導學生一起來學習,而不是簡單地把知識教給學生。
以往我們總是講「教學相長」,而真正理解和做到教學相長的教師並不多。這恐怕與傳統的教育思想和陳腐的教學模式分不開。在中小學的課堂上,老師「滿堂灌」的現象比比皆是。而我們作為新世紀的教師就必須改變這傳統的教學方式,變灌輸式、說教式為啟發式,努力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意識,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做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引導者。
三、師德的靈魂是愛
教育界老前輩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師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真正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需要很高的道德修養。社會上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自己的規矩。我們要把培養學生當作自己生命的延續,站在這樣一個思想高度來看待教育,就會熱愛教育、熱愛學生。教師對學生的愛體現在對每一個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懷上。老師的每個動作,哪怕是一個眼神,一個微笑,都會在學生心中激起小小的漣漪。有人比喻師愛勝過母愛。的確,師愛比母愛更偉大、更崇高,她不但要用博大的愛去關懷每一個學生,還要用愛的力量去感化學生,指引和帶領學生走上成才之路。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的第三條:「熱愛學生。即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工整地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格要求,耐心教導,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全面、主動、健康發展"。"愛心"是老師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情操,也是老師工作的主旋律,可以說,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愛心"是消除師生之間情感障礙的保證,"愛心"是培養老師與學生的感情,使師生成為"知心朋友"的橋梁。"愛心"是轉變後進學生,使他們良好地發展的靈丹妙葯。學生能夠對老師做到"親其師,信其道",正是老師無私地向學生奉獻"愛心"的回報。作為老師,在課堂上,要對學生進行孜孜不倦的教導,一絲不苟地傳授書本的知識。在這方面,我大部分時間做得很好,但有時還是犯了急躁的毛病,在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徹底地改掉,做到循循善誘、誨人不倦。
四、 靈魂的教育需要心理的溝通
要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教師首先要力求自己的品德高尚、人格趨於完善,也就是「正人先正己」。教師面對的是學生,是活生生的人,需要心靈的溝通、感情的交流,才能迸發出智慧的火花。人們常常把教師比做園丁,那些被施教的對象——學生,很希望自己能像禾苗一樣得到陽光雨露的滋潤。尤其當他們在學習、生活和思想上遇到困難,心理出現障礙的時候,特別渴望老師能理解他們的苦悶,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因此,我們教師應該懂得心理學,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和愛好。
五、 變傳授知識為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合作與創新是21世紀的主流。哪一個國家和民族具備了合作和創新精神,就能在信息時代搶占制高點,開拓新技術;否則只能跟在人家後面跑。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徹底拋棄以傳授知識為主的陳舊做法,真正轉到素質教育的軌道上來。然而要真正掙脫陳舊的傳統教育觀念和教學模式的束縛,開辟教育創新之路,還任重道遠。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教師首先要敢於創新,要有善於吸收、加工、儲存、應用信息的能力,不斷地學習新知識,研究新課題,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才有推陳出新的資本,才能打破教師講台上教,學生被動地學的思維定勢。教學過程可以不固定在課堂上、實驗室里,可以到課外、社區……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知識,而不是按部就班地聽講知識。教學方式可多樣化,讓學生在實踐中多渠道地去尋找、探索、體驗、分析、思考,然後經討論的出自己的結論。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於啟發、推動學生的思維,發現和賞識學生創造的火花,引導和培養學生探索、鑽研的興趣。

『拾』 隨著時代改變,如何讓教育方式做到與時俱進呢

教育要與人為本,要全面發展,培養出一批高素質教育,與社會的發展更多面化的教育方式

高考的壓力大,每年都有一大堆學生考不好,家庭經濟不行,有些讀完高中就打工了

一、教育制度

a.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辦事規程或行動准則,也指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法令、禮俗等規范或一定的規格。

b.根據上面的概念你就會發現,凡是制度畢竟需要沉澱、需要多方認可,而這兩個方面都是需要時間,這就必然造就了教育制度會在一定程度上落後於時代的變化。


綜上所述,教育制度建議基礎性教育+實驗性教育+專業性教育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推廣,將基礎性知識和能力交給基礎教育、全民教育,將適應時代發展,或者具備未來性的教育,則採用試點的方法,對於專業性的教育,則採取實踐與研討相結合的方法,全方位促進教育的發展。

其次教育要與時俱進,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更多的結合現實生活,讓學習者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而不是單純一些課本知識,學以致用,在工作生活和社會中學習,會事倍功半。

再者這是一個變化的時代,教育要普及終身學習的重要性,一個人不是離開學校就不學習了,而是在工作和社會中更多的學習和自身工作密切相關的知識,掌握更多提高工作效率和自身素質的知識。

閱讀全文

與教育教學應與時俱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