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高中語文滲透法制教育教案
http://wenku..com/view/9b1ec51b59eef8c75fbfb380.html 上這個網站
Ⅱ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法制教育的教案
聯系實際進行思想教育
Ⅲ 如何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教案
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時,必須將語文教學內容與法律知識有機版地結合起來,既不權能把語文課上成法制課,也不能漠視語文教材中蘊含的法制教育因素,而要恰當地把握分寸,適時滲透,潛移默化。如:教「贍養」一詞時,教師要與「撫養」聯系起來,指出「撫養」是指父母或長輩養育後代,而「贍養」則指成年子女對父母或長輩的養老行為。
Ⅳ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八年級)教案
正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如若教出來的學生在閱讀課文時不僅能帶著一顆文學之心,同時回還能揣有一顆法答制之心,那該是多麼成功的教學呀!這是我一直以來的追求。那麼如何才能做到呢?我想:在教學中既不能把語文課上成法制課,也不能漠視語文教材中蘊含的法制教育因素,教師應以語文學科教學目標為基礎,將法制常識有機地融入主課堂的教學內容中,實現課程固有的教學目標,同時增強學生法律意識,使語文教學與法制教育兩者處在一個相融的統一體中,
Ⅳ 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滲透法制教育
現代社會是法制社會,人們保護自己的主要武器便是法律。因此,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就成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目前我國的中小學法制教育普遍存在方法呆板枯燥、內容脫離中小學生生活和學習實際、缺乏實效性等問題,導致學生被動地接受法制教育,這樣不但未能提高學生的法制意識,甚至還造成了學生以消極方式抵觸,從而背離了學校開展法制教育的初衷。開發新的學校法制教育資源勢在必行。「能不能在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學科知識和法律知識的雙豐收呢?」一個大膽而富於創意的課題擺在了我們面前。因為,在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不僅能在鞏固學科知識的基礎上拓展學生的視野和思維深度,又可以體現法律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緊密性,能幫助學生多方面多角度了解法律對我們實際生活的積極作用。
語文教學擔負著人文教育的功能,然而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的法制教育幾乎呈空白狀態。在當前社會法制的重要性日益顯著的背景下,面對目前學生法律素養薄弱、行為自律意識欠缺、自我保護能力匱乏以及語文學科教育中法制教育滯後的現狀,我們應當如何應對呢?在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我發現,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充分、合理、科學地挖掘語文課程中的法制教育資源是一種現實、可操作而有實效的途徑。這種運用現代眼光來重新審視文本的「法眼」解讀,以及運用藝術眼光對法律文本、法律事件的「文學」欣賞,不僅有助於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必將使得法制的神聖光芒照進語文課堂,照進學生的心靈。那麼,如何在語文課堂中滲透法制教育呢?下面就是我的幾點建議:
一、在語文活動中進行法制教育
作為學校,班級里也會舉行許多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課外活動,我們還可以將法制教育巧妙地融合到這些活動之中。
例如在學完《威尼斯商人》之後,我在班裡舉辦了一次「模擬法庭」的語文活動,要求學生自己選擇一件「班級懸案」進行法庭審判和辯護。要求有原、被告雙方和主審法官,有申訴狀和辯護辭,有法庭陳述和法庭辯護,有證人、證據、證物,有最終的法官判決等等。學生個個情緒高漲、參與積極,不僅提高了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鍛煉了語言表達和思維能力,也對法庭審判有了更為形象而直觀的印象,法制意識自然大為增強。
在學習《那樹》時,可以帶領學生開展「我為『老樹』寫訴狀」的活動;在學習《羚羊木雕》時,可以組織學生召開辯論會「誰動了我的羚羊木雕」;震驚全國的「阜陽假奶粉」事件發生後,可以要求學生舉行「我為『大頭娃娃』做律師」的綜合實踐課……這一系列的活動的開展,使得學生能夠盡情地在法律的殿堂里呼吸文明的空氣,在語文的世界裡酣暢淋漓的遨遊。
此外,如《變色龍》一課,可以引導學生質疑:「奧楚蔑洛夫的做法符合法律程序嗎?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當時怎樣的法制進程呢?」;《孔乙己》一文中,可以啟發學生思考:「丁舉人對待孔乙己的方式合法嗎?如果把他的行為放到當今社會,他犯了什麼罪?將受到怎樣的懲處?」;教學胡適先生的《我的母親》時,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我』的母親被五叔惡語中傷後,氣得大哭,然後選擇當面質問的方式來捍衛自己的尊嚴。在如今的法制社會,你能為她指出解決問題的法律途徑嗎?
看著大家心悅誠服的笑臉,我又趁熱打鐵地說:「同學們,其實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這四種品質,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的遠大目標,我們就一定要立志高遠,意志堅強,戰勝自身的懶惰享受之心,抗拒身邊的種種誘惑,忠實於自己的追求不畏艱險,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夠成就輝煌的人生!」
青春,遠離網吧」演講比賽,讓學生清醒地意識到自己不應該沉溺網吧,而應該把自己的大好的青春年華用在學習之中,爭取早日獲得佳績來回報自己的老師、父母和其他親人;舉行「青少年如何進行自我保護」演講比賽,學生就可以明確地了解採取什麼方式才是真正的自我保護等等。還可以開展一些學生辯論賽,主題可以設置成這樣:「我們究竟該不該和陌生人說話」,「錢是不是萬能」,「當官就一定要貪污嗎」……
所以說,在語文教學的各種活動中進行法制教育最為重要。
二、在閱讀中進行法制教育
學生讀書閱讀,我們能夠利用好這個途徑進行法制教育,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語文教學中,要求學生必讀的課外名著有很多篇目,而《西遊記》、《水滸傳》等又是學生非常願意的古典名著。以《西遊記》為例,談自己是如何利用課外閱讀這一平台適時向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
《西遊記》中的唐三藏、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四大人物是青少年喜聞樂道的形象。像「孫悟空大鬧天空」、「三打白骨精」、「真假唐僧」等故事更是口述能詳。在學生的談論興致最高的時候我發問道:「同學們,你們知道作者吳承恩想藉助這幾個形象向我們講述什麼道理嗎?」看著大家莫名其妙的樣子我說道:這四大形象其實代表著一個人身上的四大品質,你們想一想,各是什麼?
通過大家的熱烈討論,最後得出結論:唐三藏代表的是理想,孫悟空代表的是堅毅,豬八戒代表的是懶惰,沙和尚則代表著忠實。師徒四人遭遇九九八十一難取得真經則代表一個人健康成長,最後終成大業。
《水滸》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小說情節曲折、人物形象鮮明生動的,尤其《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文,人物形象鮮明,描寫手法精妙,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交流評價時,都注重了魯提轄值得歌頌,因為他嫉惡如仇,仗心相助,而鄭屠仗勢欺人,自私可惡,應該被打死。作為教師,是否可以考慮周全,讓學生討論鄭屠是否該死?即使該死,是否由個人快意恩仇?要讓學生明白,這種行為在宋朝,在今天乃至將來都是一種犯罪。要知道,文學作品潛移默化的影響力,要遠大於空洞的法律讀本。試想:如果讓學生都認同魯智深、宋江等的激情犯罪,在遇到類似情況時,都仿而效之,那麼對創建和諧的法制社會是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所以,我們在認同情感的基礎上,對處理問題的方式應存疑、存異。要讓學生明白:他們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英雄」,是歷史的產物,一個人的生命是寶貴的,剝奪一個人的生命,必須由公安機關依靠嚴格的程序,用鐵的證據來裁定。所以說,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法制意識的培養是法制教育的核心。
這種在閱讀中的法制教學,會讓學生從自身的實際考慮,自覺增強法制意識。
三、在學生的寫作中進行法制教育
習作是學習語文的最高層次,它既是個體對生活現象的深切感受,也是個體對生活實踐的獨特體驗。在習作教學中引入法制事件,誘發學生思考、分析、比較、反思、議論、總結,不僅可以深化學生的思想認識,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而且還可以規范學生的法制行為。
1、利用法律條文的語言特點,引領學生品味事理說明文的寫作方法,體會准確使用詞語的重要性。說明文是文體學習的一項重要內容。說明文的教學、尤其是事理性說明文的教學則因其枯燥、乏味而讓大多數語文教師頭痛不已。其實,法律條文便可以成為我們教學事理說明文的最佳助手。例如,指導學生閱讀《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可以從中體會其法律說明語言的准確性、條理性、簡明性以及法律條文特有的嚴肅性、嚴密性;此外,還可以抓住某幾句具體的法律條文,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四章第29條規定「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得歧視學生,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不得侵犯學生合法權益。」和第五章第35條規定「國家鼓勵學校和教師採用啟發式教育等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要求學生揣摩其中「應當」、「不得」、「鼓勵」這幾個詞在條文中的含義和用法,從而認識到說明文用詞准確、嚴密的要求,並揣摩在寫作說明文時錘煉詞語的技巧和方法。
2、利用法律文書,指導學生學習記敘的表達方式在議論文、應用文中的合理運用。由於學生長期寫作記敘文,養成了在敘述中大量運用渲染、鋪排、誇張、加工、虛構等細節刻劃手法的寫作習慣,而這些在議論文和調查報告等應用文的寫作中是不妥當的。為了幫助學生完成這個寫作思維的轉變,可以找來一些訴狀、辯詞、判決書之類的法律文書,讓學生在閱讀中懂得,在特定文體中的敘事要做到客觀、准確、清楚、明了、簡潔、平實。由於有了最為形象、直觀而典型的範例,學生們便能很清楚地區分敘述在不同文體中的不同用法了。
3、搜集《今日說法》標題,體會作文擬題技巧。中央電視台的《今日說法》欄目深受大家喜愛,它的成功除了選題貼近百姓生活、講述真實生動、弘揚道德風尚、普及法律常識外,還得益於每一期都有一個好標題。這是向我們傳授作文擬題技巧的好辦法。我們可以讓學生每天定時觀看,同時搜集新穎、別致、深刻、醒目的標題,並按照擬題的不同角度分門別類,從中體會擬題的技巧和方法。有化用歌名、書名、影視劇名來擬題的,如《貪官現形記》的名字來源於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富爸爸,窮爸爸》這個題目馬上讓人聯想起那本轟動全球的同名暢銷書,還有改自經典電影《魂斷藍橋》的《魂斷清明》,借用大家耳熟能詳的流行歌曲的《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我想有個家》等等;有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來擬題的,如《誰為我作證?》、《他是英雄嗎?》中運用設問,《變臉》中運用雙關,《古樹的嘆息》、《「長腿」的湖》中運用擬人,《傳銷「鼻祖」現形記》中運用反語等;有利用逆向思維、出人意料來擬題的,如《危險的保險箱》中,用「危險」來修飾「保險箱」,令人詫異,《小偷告失主》中一反常態,引人注意。學生看得高興、學得輕松,起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在對學生法制教育中,不僅要向他們傳授法律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法律觀念,所以在語文教學這個主陣地上進行法制教育內容就顯得尤為必要。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當積極想辦法,充分、合理、科學地挖掘語文課程中的法制教育資源,同時,作為語文教師,我們也應當在日常瑣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開動腦筋,積極想辦法,進行法制教育,提高學生的法制素質,為學生的健康快速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Ⅵ 如何在語文學科中滲透法制教育
一、在閱讀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
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必須將語文教學內容與法律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既不能把語文課上成法制課,也不能漠視教材中蘊含的法制因素,而要恰當地把握分寸,適時滲透,潛移默化。例如,在教學七年級(下)第六單元的課文《斑羚飛渡》時,除了理解作品中蘊涵的豐富、細膩的思想感情,激發同學們珍視生命、關愛動物的情感,還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明白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斑羚飛渡》中,一群斑羚被獵人拿著槍追到了傷心崖,在生與死的抉擇面前,老斑羚、中年斑羚做出了令人震撼的抉擇。斑羚飛渡的慘烈、悲壯,讓我們看到了動物身上那股神聖不可侵犯的精神力量,反思人類的行為,人類扮演了什麼角色?問題一提出,就有學生回答出要保護動物,人類不應獵殺動物。此時,我順著這一回答水到渠成地引入《野生動物保護法》,既解決了課文中提出的問題,又讓學生懂得運用法律的武器與獵捕殺害野生動物的人作斗爭,再由課文內容拓展到現實,號召學生做到不吃野生動物,主動制止自己的父母和周圍的人不吃野生動物,對於經營、捕殺野生動物的不法分子,要向有關部門告發,讓法律來制裁他們。
二、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
學校是社會的一個縮影,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影響,對學生世界觀的形成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進行「口語交際」教學時,也應適時滲透法制教育,幫助學生作出正確的道德評判,使他們成為知榮鄙恥的人。例如,在教學七年級(下)二單元的口語交際「黃河,母親河」中,引導學生感受黃河文明,體會內心深處的黃河情,但當談到今天的黃河面貌,涉及到污染這個話題時,學生展示了自己收集到的黃河被污染的圖片、資料,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我適時地把《環境保護法》、《水法》、《水資源管理條例》等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貫穿其中,引導學生去思考,並結合「世界水日」「中國水周」開展對水資源保護的宣傳,從而加強了學生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的意識。同時,還可以聯系實際,拓展到現實生活中的白色污染、沙塵暴肆虐、酸雨等現象對人們生活的影響,讓學生知理明情,懂得保護自然環境的重要性,讓「母親河」被嚴重污染的悲劇不再重演,激發學生自覺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三、在作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
習作是學生個體對生活現象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在語文習作中,很多內容要求學生關注生活,從現實生活中取材,這就要求我們在指導學生作文時引導學生進行綜合實踐調查,搜集相關資料,進行思考、分析和總結。對於一些社會現象,熱門話題的思考、討論,會涉及社會風氣、人倫道德、是非善惡的評判,於是,我推薦學生在構思這方面的作文時多關注《焦點訪談》、《今日說法》、《道德與觀察》等欄目,利用媒體資源向學生傳授擬題的技巧,抓住特殊典型的案例為切入點,引發思考,表達自己的看法,善於用法律的標准來明辨是非,規范自己的行為。例如,在練習七年級(下)第一單元「成長的煩惱」這個話題作文時,不少的學生提到了父母偷看自己日記的事例,對父母侵犯自己隱私權的行為很反感。我在講評作文時,先站在學生的角度表揚了他們善於用法律知識來維護自己的權利,推薦他們多去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就在學生們正為老師站在自己的立場而洋洋得意時,我讓他們在《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解讀第二章第八條: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應當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第十條: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應當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適當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導未成年人進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當孩子讀到這里,我語重心長地為父母抱起不平來:父母偷看你們的日記固然不妥,但他們也是在履行自己的義務,對你們進行監護和教育,如果能與父母心平氣和地溝通,這種煩惱就迎刃而解了,如果我們用法律的標准來看待雙方的立場,你也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了。這樣的作文訓練和講評,既巧妙地讓學生學習到了相關的法律法規,懂得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又教會他們與父母溝通,理解父母的行為,在寓情於理中感受「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母愛、父愛的偉大,從而學會感恩父母、感恩社會。
四、在課外活動中滲透法制教育
每學期,我都會在班裡舉行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將法制教育巧妙地融合到這些活動之中。例如,班級在辦班刊時,班委的同學向全班徵集稿件和圖片,部分同學的稿件和圖片被選中,並被迅速地採用了。第二天,幾個調皮的同學就來找他們討個說法,說他們侵權了,侵犯他們的《著作權》、《肖像權》,於是我把《著作權》、《肖像權》的侵權認定條款(一)形式要件:未經同意;(二)實質要件:以營利為目的,也就是說按照我國現行法律我們的班委不以盈利為目的,不涉及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的,不涉及肖像權、著作權的問題,不過出於禮貌、尊重,他們應事先告知你們,取得你們的同意。經過一番耐心地講解,矛盾雙方握手言和。
Ⅶ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教案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深入鑽研教材,把握教材內容,找到滲透法制教育的切入點。
在教學人教版教材四年級上冊《長城》一文時,課前我讓學生在網路中搜索了解人們對長城的評價,課堂上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觀看長城的錄像,欣賞了長城的壯美景觀,引導學生明白:長城是世界歷史上的一個偉大的奇跡,是非常重要的歷史文物,教學到這里便進入關鍵的滲透時期,於是,對內容進行了拓展——說說自己的家鄉有哪些有名的文物古跡?保護得怎麼樣?要求學生把對「保護文物,從我做起」這句話的理解說給大家聽,再相機引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從而完成法制教育的滲透任務。又如,在教學《索溪峪的「野」》一文時,根據課文內容第四自然段的文字介紹,利用多媒體配上野生動物的畫面介紹了猴子等野生動物,激發了學生對野生動物及其優美生活環境的喜愛之情,從而引出問題:面對這些充滿野性、活潑可愛的野生動物,我們應該怎樣去保護它們呢?學生討論之後,引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讓學生明白保護動物、保護環境是人類永恆的話題。
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找到滲透法制教育的時機。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講述了一個人間天堂般美麗的小村莊在一場大雨中消失得無影無蹤的痛心的故事。教學中,創設情境:假如你此時遇到這個被沖毀的小村莊的村民,你會對他說些什麼?假如你就是這個被沖毀的小村莊的村民,此時面對一無所有的「村莊」,你會說些什麼? 通過學生互動的語言實踐活動,使學生在說、勸的過程中內化課文蘊含的深刻道理,讓「人類不愛大自然,必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保護大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的意識深深地紮根在學生的心中,《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也無形中滲透成功了。
三、在學生的寫作中進行法制教育。
習作是學習語文的最高層次,它既是個體對生活現象的深切感受,也是個體對生活實踐的獨特體驗。在習作教學中引入法制事件,誘發學生思考、分析、比較、反思、議論、總結,不僅可以深化學生的思想認識,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而且還可以規范學生的法制行為。
Ⅷ 怎樣在語文學科中滲透法制教育活動方案
演講、辯論、故事會------方法很多
Ⅸ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巧妙滲透法制教育
加強中小學法制教育,是落實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必然要求,是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培養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合格公民的重要舉措。
加強學生法制教育,必須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的作用,而語文教學在法制教育這方面有得天獨厚的作用。語文教學內容豐富,涉及面廣泛,接觸的法律法規也比較全面,我們可以憑借語文學科特點,在課文內容講解、拓展練習、口語交際等方面滲透法制教育,提高學生明辨是非能力和法制觀念,使他們成為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將來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 滲透法制 課堂教學 拓展練習 口語交際 綜合實踐 小學語文
加強中小學法制教育,是落實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必然要求,是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培養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合格公民的重要舉措。近幾年,青少年學生犯罪現象時有發生,而且呈上升趨勢,形勢比較嚴峻。比如貴州甕安「6.28」事件、貴陽某中學「9.27」案件、貴定某中學「9.16」案件等便是典型案例。這些事件的發生,觸目驚心,令人心痛,凸顯了加強中小學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而小學生在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缺乏基本法律常識的情況下,更容易誘發犯罪,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加強小學生法制教育,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加強學生法制教育,必須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的作用,而語文教學在法制教育這方面有得天獨厚的作用。語文課程新大綱明確提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學科獨特的課程性質與地位決定了它在滲透法制教育培養中的重要作用。葉聖陶曾經說過:「學語文,就是學做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和思想品德教育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在教學中我們應當充分挖掘教材中包含的相關法制知識進行有機、巧妙的滲透,巧妙地把愛國主義教育、道德品質教育、法制教育等滲透於語文教學之中,讓學生從小就樹立法制觀念,知道法律能保護自己,同時知道觸犯了法律,要受到法律的懲罰。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憑借學科特點,通過多種途徑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在長時間的嘗試中我領悟到了幾點在語文教學中巧妙滲透法制教育的方法:
一、利用語文課文內容在課堂中巧妙滲透法制教育
利用課文內容直接向學生灌輸法律知識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徑,小學語文中課文內容豐富,涉及面廣泛,法制教育知識相對比較多,作為語文教師,我結合課文內容實際情況,在課堂教學中不僅教授相關語文知識與技能,還充分利用課文內容中涉及到的相關法制教育進行巧妙滲透。
例如我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的第13課《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說明文時我是這樣滲透的:在上到課文第三、第四自然段時我利用課件出示了我國生態環境嚴重污染狀況的幾個數字,並且根據學生對數字分析是巧妙提問:在我們地球面臨日益嚴重的環境危機下我們國家採取了什麼相關政策?這時就可以相機向學生滲透相關《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同時教育學生懂得:為了我們的地球母親,為了我們的家園,每個公民都有保護環境的責任和義務,任何破壞環境的行為必將受到法律與大自然的制裁,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增強愛護環境、保護地球的意識。
二、語文拓展練習中滲透法制教育
語文拓展練習是教學中的一個延伸,也是學生在生活中的真實表現,在拓展練習中我安排各種演講、競賽、情景表演等活動,在活動中滲透德育教育和一些法制教育。比如在教學完《明年的樹》這篇課文後,我安排了一個話劇表演的拓展練習,學生在話劇表演中充分了解到了環境保護和愛護小鳥的相關法律法規。
三、在語文口語交際中滲透法制教育
口語交際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學生在口語交際中可以暢所欲言,不僅能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語文口語交際中涉及到很多社會現象,通過口語交際,使學生對社會了解能夠更加全面。通過有組織的進行口語訓練能夠把社會中許多相關法律法規巧妙滲透到說話訓練中去。
例如:在我教學的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口語交際中,要求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自己設計發明一個機器人。學生對機器人好奇心非常大,想像力也非常豐富,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很多學生都對自己發明的機器人進行了分析講解,這時我立即利用課件出示了許多真正科學家們發明創造的多功能機器人,並且引導學生們了解發明創造的相關法制,從中滲透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學生在交流中豐富了自己的知識,同時也得到了相關法制教育。
再如:我在六年級的上冊中教學寫建議書的口語交際中時,我們班的龍治林同學提到了對網吧管理的一些建議,這是現在父母親最頭疼的事情,我在這時靈機一動,順著學生們的討論我列舉了社會上一些為了上網成癮的同學猝死網吧,或者為了上網氣死自己母親的相關實例,引導學生們對《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進行滲透,讓學生們正確認識社會中不良影響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四、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滲透法制教育
語文綜合性學習內容豐富,涉及到了科學、人文和自然、社會、文化、藝術、道德等各個領域。在語文綜合性教學中,我盡量讓學生到生活中、社會中收集各種素材,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得到情感的體驗,從而巧妙地滲透德育、法制教育。
例如在六年級的綜合性學習——「成長的足跡」的閱讀材料2「老師領進門」的教學中,我組織學生收集一年級到六年級中與老師發生的難忘的事情,並且在學生的交流中介紹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的相關內容,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教師的職責,激發學生對老師的敬愛之情。
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在學生心中從小就種下社會主義法治文明的種子,提高學生明辨是非能力和法制觀念,使他們成為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將來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而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