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依據新課標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談自己的想法
(基於新課標的課堂教學改革)作業: 通過對本課學習,請就如何依 據新課標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談一下自己的想法。我覺得, 依據新課標深化課堂教學改革, 要改變單一由教師講解的傳統教學 模式,轉變思想,更新觀念,探索符合現代教育觀念的新課堂教學模式,充分發 揮學生主體作用,堅持以學生為本,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 合作學習。 1.在教學中一定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興趣和慾望。 愛因斯坦說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古人也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者不如樂之者」 。興趣是人們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有 了興趣,才能產生憧憬和追求,所以興趣是推動人們自覺學習的強大動力,也是 成就事業所必須具備的心理條件。 因此, 要改變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的單一的教 學模式,就得從學生的興趣入手,使學生學得活潑、學得主動。 2. 注重營造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形成相互尊重、信任、理 解、合作與平等的人際關系,如此才能實現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 , 才能形成互相辯論、各抒己見、激烈討論、探索爭鳴的活躍氣氛,才能激發學 生發現的沖動和熱情,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大腦進行積極地創造性地思維,進行 有意義的發現。如何營造好的課堂教學氛圍與好的人際關系呢?一是注重為人 師表,尊重學生, 「教育的秘訣在於尊重學生」 ,在當好老師的同時,還要能以朋 友的身份與學生相處;二是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 ,並及時給予鼓勵, 「教師 對學生必須善於愛,要在學生身上布滿陽光,教師心中首先要有一輪太陽」 。三 是教師的形象要和藹可親、精神飽滿、有良好的情緒,在民主、平等前提下與學 生交流,使學生處於愉悅輕松的心境之中,才能調動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大膽 地創造性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學生只有親其師愛其師、才能親其道愛其道;四 是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強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注重從多方面提高學生主體參與 的意識和主動參與的能力。經常通過自學、設置情境、討論、辯論、師生換位等 多種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內驅力, 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進行主動學習。 3.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方法和提高學習能力,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核心。 常言說: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在學習上, 「魚」是現成的知識, 「漁」就是學習的方法。歷史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是使學生在「學會歷史」的同 時掌握和運用好歷史學習的方法,使之具備「會學歷史」的能力。要注重學生創 新能力的培養與提高。 指導方法是要先經過教師教給學生方法並舉例、 學生模仿 應用、學生獨立操作學會應用的過程,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4. 尊重學生學習的過程和結果,為學生建立自信心和責任感。鼓勵學生質 疑問難,鼓勵學生敢想、敢於提出自己的見解。哪怕只有一點新意,都給予了肯 定, 並注重引導學生進一步擴大思維中的閃光因素, 而對於錯誤的見解要給予正 確的解釋與引導,培養其堅持正確的觀點與精神,教學中多鼓勵學生,學生的自 信心就會增強。 以上就是本人在學習了《基於新課標的課堂教學改革》後,結合本人教學實 際對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一些看法。
Ⅱ 《學習課改心得體會》
學習新課改心得體會《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目標之一,就是順應時代的發展,使學生改變接受性學習方式,學會探究式學習。探究式學習是學生在自主學習基礎上進行的一種較高層次的學習方式,其作用在於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增強探究意識,學會探究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根據所學習到的知識,談談個人粗淺的體會。
一、平等對話,濃化探究氛圍馬斯洛健康心理學告訴我們
任何一個健康人心理都有一些需要,當滿足了基本需要,一個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現。在教學中,當學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滿足時,才會輕松、愉快地投入學習,才會主動探究,因此,現代課堂教學應確立師生平等的教學觀念,構建平等對話的教學平台,使教學"在師生平等的過程中進行"(見"新課程標准"),將師生關系"理解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間的沖突,對權威、尊嚴的威脅",應"以自然的坦率代替做作的尊嚴",應"保持像木匠、管道工一樣普通的本色"(馬斯洛語),讓學生在率真、坦誠、互尊的環境里一起學習。這個過程不再是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居高臨下地問,學生規規矩矩地聽,小心翼翼地學,應該使學生處於一種心理放鬆、精力集中狀態,思維活躍,敢想敢問,敢說敢做。教師以學習者的身份參與學生的質疑、討論和辯論,把閱讀的自由還給學生,把想像的空間留給學生,把表達的機會讓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地閱讀、提問、思考、討論,成為問題的發現者、分析者,為成疑難的思考者、研究討論者,使學生在做學習主人的意識支配下,自主探究,集思廣益,從而以極大的學習熱情去遨遊知識的迷宮,以"敢探未探明的真理,敢入未開化的邊疆"(陶行知語)的膽識,去探究未知的世界,去尋找適合的答案。基於以上理解,教師在課堂上常用語應是:"想讀嗎?""想怎樣讀?""想說什麼?""想表演嗎?""想知道嗎?自己試試看。""老師有個問題不明白,誰來幫幫我?謝謝!"等等,甚至有時候,教師還要給他們創造條件,滿足他們想當"老師"的願望。首先,以合作學習小組(3--4人)為單位,組織學生討論,相互幫助自學,解決自學過程中碰到的個別疑難。其次,教師解疑,教師向其他小組的同學"請教",由願作"導師"的學生解疑答難,老師則當"旁聽生",在他們講疑答難的時候,會驚喜地發現他們所具有的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極大地出乎教師的想像,同時,也只有給學生足夠自由的空間和活動的機會,把課堂變為"師生共同交流信息和切磋學問的論壇",探究才能成為現實。
二、創設情境,激發探究興趣
探究性學習的起始點就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教師不再像一般教師活動那樣,把沒有爭議的定論教給學生,而是本著"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愛因斯坦語)的精神,抓住契機,用心製造"問題場",設置一些問題的情境,利用一定的"誘因"激發學生的探究動機,點燃學生探究問題的靈感和熱情。
三、質疑問難,搭建探究平台
古人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可見,在學習過程中,有懷疑才會去思索,有思索才會進一步探究,然後才會有所得。另一方面,"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 。"(蘇霍姆林斯基語)。因此,教師可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需求,"在任何時候都要鼓勵學生提問。"(肯尼思.H.胡弗語)比如在學習一篇課文時,我們可先讓學生根據教學目標,緊扣教學要求,認真誦讀或默讀,在閱讀感知、思考領悟中圈點勾劃,旁批側注,翻字典,查資料,掃除閱讀障礙,在此基礎上,再由他們自己提出在閱讀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開始的時候,學生們提出的問題可能會帶有任務觀點,比較膚淺,不著邊際,甚至在課堂上招致學生的唏噓聲,這時教師一定要加以鼓勵,要善於把握學生們思維火花閃現的瞬間,使它燃起智慧之火炬,久而久之,學生們便具有善於疑的能力,能提出較有探究價值的問題。
四、表達交流,展示探究成果
評價探究結果,具有共享學習成果,激勵後繼學習的意義。由於學生在探究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小組成員之間對探究的成果也進行了小范圍交流討論,對探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質疑,對來自各方的觀點進行了歸納總結,對探究的問題有了較全面、深刻、獨特的見解,他們內心有著想展示思維成果的渴望與沖動,他們想在展示成果中展現自我。因此,教師要設置豐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勵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來匯報探究成果,以便使不同類型的學生都能發揮自己的潛能,都能從探究閱讀中獲得收益。善於表演的同學,可將文中的精彩片斷改編成小品,舉行書中人物化妝扮演會;心思細膩,不善言辭的同學可寫探究報告,心得體會;善於辭令的同學可進行辯論,以展示思想。在探究成果展示會上,喜歡古詩詞的同學朗誦、賞析了古今中外描摹春天的詩文來盛贊美春天。擅長丹青的學生則用手中的彩筆描繪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景圖;長於寫作的學生則寫了一篇聲情並茂的文章來表達自己對春天的喜愛……這種表達和交流是完全自發的,沒有任何的強制色彩和顧忌,表演不分優劣,認識不分高低,理解不分深淺,只要積極交流,積極展示,就給予熱情鼓勵。在展示探究成果中,學生獲得的不僅是知識,還有智慧和能力。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培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的"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能力,獲得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就能落到實處。
阿基米德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撬起地球。"那麼,就讓我們給學生一個探究的天空,讓他們用"探究"這一支點去"撬起"整個知識王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