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發布時間:2021-02-06 15:13:39

Ⅰ 在思想品德課中開展道德部分內容教學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一、尊重處在青春期的學生特定生活的規律
青春期這個關鍵的時期要加大品德培養的力度,在初中階段這樣的一個學習重點的確定應該根據學生心理、生理發育的實際,在這個階段裡面孩子的確要確立一個正確的規范意識,養成一種積極的對待社會的態度。而這些都主要還是屬於品德所以在這個階段裡面我們更多的強調的還是孩子的道德水準。人的思想品德是通過對生活認識和實踐而逐步形成的,而現有的思想品德課正是在學生逐步擴張的生活經驗基礎上,為他們正確認識自我、處理與他人、與集體和國家、社會的關系,思想品德獲得健康發展提供必要的幫助。
進入初中以後,我們的孩子就進入到了青春期,而青春期恰恰是兒童生長發育到成年的一個過渡期,也是人生發展當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過去我們認為青春期也許會自然而然的渡過,但是在當代社會裡面,特別是我們國家現在正在成長起來的這一代孩子,多是獨生子女,又都處在這個社會急劇變化的時期,孩子的生理、心理、學習方式都在發生劇烈的變化。我們能不能夠根據這些孩子生理和心理的變化,有針對性的來設計我們的課程,設計我們的學習內容,把我們所學的東西和他們這個時期特定的生理和心理的情況結合起來,對於我們的思想品德課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看起來這是一個特定的生理事情,但是由於這種生理的變化、心理的變化是一個急劇發展的時期,如果我們的思想教育,我們的道德教育沒有很好地跟上,那麼極可能在這一個階段為孩子未來的成長留下隱患。
二、讓學生積極參與、交流、互動
教育不是簡單地灌輸。傳統的德育很注重把我們認為正確的那樣一套道德規范、價值規范簡單地傳授給學生,但是忽略了學生在教育過程當中,他所扮演這樣一個主角的地位。也就是說在教育的過程當中,老師和學生之間應該是一個雙主題相互推進這樣一個過程。能不能正確處理好師生關系直接影響到他在課堂上能不能夠注意力集中,能不能夠和老師之間進行正常地知識上、心理上、情感上、思想上的交流,這樣一種習慣的養成可以大大地提高學習的效率,使他可以在單位時間裡面數倍於其他同學的這種學習效果,養成這樣一種習慣,這樣一種學習習慣,是提高成績非常重要的一種方式,也就是說看來是一個道德問題,事實上會影響到他的心理,影響到他知識的掌握,影響到他的成長。
三、從生活入手注重習慣養成,養成良好習慣
道德其實就是告訴學生一系列的規范,讓他養成這樣一種生活習慣,所以我們的德育就在於要使學習把外在的規范內在化,變化一種規范,讓遵守道德、遵守社會規范變成一種自覺的行為。
行為規范和公德意識的養成,這既是一個人綜合素養的反映,同時也是一個學生未來是否能夠成功的在這個社會當中生存和發展的一個基本前提。

四、教學的過程當中的注意事項
(一、)要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首先教學會以學生的視角來關注社會生活,來選取社會生活當中有價值,有意義的事物和人物來與學生共同討論,在適當的情況下還應當組織學生走出學校到社會當中去觀察、收集素材,發動學生自主選擇和討論社會上的問題、話題或者是事件,也就是說要將書本外、課堂外鮮活的生活導入課堂,也走出課堂從正在發生的活生生的生活實際當中尋找教育資源,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思想和道德觀。如果我們把道德的教育理解為一種抽象規范的教育,認為只要把相關的道德規范和知識傳授給學生我們的教育就完成了任務的話,那當然可以通過自主的體系來完成,但事實上我們說要把一個規范變成一個學生的自覺的要求,把他對規范的認識變成對自己的一種內在的信仰,這的確又不是我們說通過知識灌輸來完成的。我們要敢於堅持在課堂上進行正確的道德的傳授,很重要的就是在課堂進行生活場景的模擬。所以如何主動把道德教育引入到生活,和生活對接起來,在鮮活的生活當中培養學生的道德意識,這是我們應該非常注意的。同時我們應該針對教育目的,有意思的選擇能夠反映我們的教學內容的這樣的案例,加以篩選、改造進入到我們的課堂上來,而不是簡單的、純粹、活生生的把生活案例照搬到這個課堂上來。
(二、)引導自主學習合作態度。一個人的道德養成很大程度是在於自己而不在於他人給你多少灌輸。在道德教育的過程當中,我們要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社會現實與自我成長的問題,通過調查、討論、訪談等活動,在合作和分享當中豐富和擴展自己的經驗,不斷的激發道德學習的願望,提升自我成長的需求。
使學生能夠自主,在很大程度是啟發他的需求,形成自主學習的一種強烈的願望,甚至是終身學習的一種習慣。課堂能不能做到這一點,這是自主學習的一個內在的要求。教師要提出要求,要啟發、引導創設條件,營造氛圍,不是說學生自主學習就是學生自己學習,教師完全放任自流,課堂放給學生去討論,學生成了課堂的主體,教師游離於課堂的邊緣。你所提出那個現實問題是否足夠模擬,是否能夠達成你自己既定的教學目標,這些都離不開教師的啟發、引導要創造條件。

Ⅱ 淺談如何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培養

一、從「思想品德」到「道德與法治」,課堂正在從「學科本位」轉向「素養培育」

1、將價值引領與實踐導行放在首要位置,從「學科教學」轉向「學科教育」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價值引領與實踐導行是初中「道德與法治」最核心的理念,也是基於核心素養的教育改革的本質追求。正如顧潤生教授在活動總結時所說,法治教育的最大價值不在於法律知識的教育,而是價值觀的引領。難能可貴的是,此次參賽教師普遍都能夠寓價值引領和實踐導行於知識教學之中,潛移默化地進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培養學生具有正確的價值認同、強烈的法治意識、科學的理性精神和積極的公共參與意識,實現德育教學目標的入耳、入腦、踐行。

2、注重「真實情境下的問題解決」,從「碎片式」情境教學轉向「主題情境探究」

活動、探究是新課改所倡導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也契合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特點。而活動和探究離不開一定的情境、問題和案例的選擇和設置,這是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體驗感悟學習的載體。基於核心素養的教學從最本質上講就是真實情境下的問題解決,強調讓學生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下,將所學知識遷移到新情境中去解決實際問題,這時知識才能轉變為素養。此次參賽課堂教學中,不僅情境案例式教學成為一種常態,而且不少教師試圖改變過去那種隨意、零碎、雜亂、無序的情境設計,通過「主題情境探究」這種以主題為中心、情境為載體、問題為橋梁、探究為途徑的集約式教學,將情境預設成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一個主題系列。通過一系列問題設計,將情境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系起來,引導學生在現象和本質的統一中探究,從而使教學的主題性、整體性、邏輯性更強,並實現情境由小到大、由遠到近、由國家社會到自身的有機連接。

Ⅲ 說一說在思想品德課中開展道德部分內容教學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我們經常發牢騷:現在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真的是有些無可奈何,現在的孩子受社會的影響太大了,我們對學生教育一周,不如學生在社會中「浸染」一天,是啊!這確確實實是一個讓我們棘手的問題,我個人認為:在目前全社會還沒有達成一個共同認識,很難採取一些共同的行動的時候,我們不妨放一放社會的影響這一客觀因素,而從我們教育工作者自身找一找原因,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首先教師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重言傳更要重身教。教師是與學生接觸最為密切的群體之一,也是學生信任、模仿的對象。所以教師的道德素養、道德行為會直接影響著學生的道德認識、行為。也會影響著我們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比如:我們經常教育學生要愛護環境,不亂丟亂棄、不不隨地吐痰,要講誠信考試不作弊,但是課後我們有很多老師自己卻做不到:隨地吐痰者有之、亂丟亂棄者有之、進修考試作弊者有之、看到水龍頭流水視若無睹者有之等等,試問:我們的思品課道德教育的效果能會怎樣?
第二:道德教育採取體驗式教學遠比空洞的說教更有實效。按照體驗式教學的三段式:親歷、感悟、反思。學生唯有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感觸才更深刻,在教師的指導、引導與同學們的合作交流下經過自己的「反芻」才會有感而發、有言能發。比如:我們在教育學生磨礪堅強意志的時候,如果我們能走出課堂而採取一些有一定強度的活動:拉練、勞動、體育競賽等等。而後再加以教師的引導,我們的教學效果會不言而喻。
第三:道德並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我們對學生的道德教育不僅要引導學生懂得是什麼?為什麼?更要教給學生掌握怎麼做。這一點也是我們德育課的落腳點。比如:我們在教育學生要做一個見義智為的中學生的時候,就可以花較大的力氣給學生設置不同的情境,引導學生合作、探究該如何做,德育課只有從生活中來,回到生活中去,才會讓學生懂得思想品德課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對自己的生活、學習、成長有幫助的。

閱讀全文

與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