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
一、在課題中滲透德育
課題即文章的標題,通常被稱作文章的「題眼」,是文章精要內容的提煉、概括與濃縮。好的課題不僅能窺探出文章的主要內容,還能透射出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此時,教師可以把課題當作德育滲透的切入點,從而進行德育滲透。如在教學《生命生命》一課時,在揭示課題後,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對生命的理解,給課題加上不同的標點符號,(有的學生在課題中間加問號,有的學生加感嘆號……)再讓學生根據自己加的標點符號,有感情的朗讀、解讀課題,從而引發學生對生命的感悟:「生命雖然很短暫,但要好好的珍惜生命,要讓有限的生命創造出無限的價值。」這樣學生就從課題中感悟到了生命的意義,進而願意好好地把握生命、珍惜生命。
二、在創設情境中滲透德育
情境教學是教師圍繞課堂教學目標而創設的能幫助學生學習的一種常見的教學形式。在教學時作者在文中所要表達的情感,常常因為學生入不了「境」,而不容易理解和接受,這就需要教師用各種方法創設一種符合課文內容的情境,使學生似親眼所見,親身經歷。讓學生與作者能夠產生在情感上的「親」,從而引起學生的共鳴,做到入境悟情,受到教育。如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時,當學習英法聯軍入侵圓明園這段時,我播放了一段《火燒圓明園》的視頻,學生看著熊熊大火把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化為灰燼,臉上的表情頓時變成了憤怒。視頻放完了,我立即讓學生說說心中的感受,有的學生說:「圓明園的景色太美了,但是被英法聯軍毀滅了,我恨英法聯軍」。有的學生說:「圓明園的奇珍異寶不是被侵略者掠走,就是被燒毀,侵略者太可惡了……」此時,學生已被侵略者的所作所為激怒,對侵略者的仇恨可以說是不言而喻,同時也深刻地體會到因為國家貧窮落後才會任人宰割、任人欺負,作為一名學生我們應該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學習,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在指導朗讀中滲透德育
古語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讓學生朗誦一些聲情並茂、文質兼美的課文佳作,有利於他們體驗祖國文學的音韻美,加深對課文內容、思想感情的品味,並培養美好的心靈和高尚的情操。如《再見了,親人》一文的語言是充滿感情的。作者有意識地在陳述的語氣中,較多地運用了祈使句、感嘆句,以及設問、反問等句式,表達了贊美、感激、關切、崇敬等感情內容,字里行間洋溢著中朝兩國人民的深情厚誼。為了讓學生體會這種感情,我讓學生弄明白朝鮮人民給志願軍做了哪些事,為此而付出了什麼代價後,指導學生朗讀重點句、重點段,從多次反復的朗讀中,激發他們的感情,使他們產生共鳴,從而體會到中朝人民的友誼確實是比山還高、比海還深,是用鮮血凝成的。
四、在課外閱讀中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
課外閱讀是語文德育實施的途徑之一。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意志性格特徵,而且有助於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興趣愛好、思想實際,向學生推薦有關讀物,列出書目,引導學生去讀,要加強閱讀指導,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教給他們讀書方法,特別是評價與欣賞的方法,使學生從閱讀中有所收獲。一本好書相當於一位良師益友,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習成績,而且還能培養刻苦學習、戰勝困難的奮斗精神,所以應該鼓勵學生訂閱書刊雜志,使學生擴大視野,提高思想覺悟。
五、在寫作中滲透德育
作文是對生活的反映,所以我們引導學生體驗生活的過程就應該視作德育的過程。如:我們可以讓學生利用周末到大自然中去,讓學生去觀察、感受大自然。學生在草地上漫步,在花下徘徊,直接面對大自然,會產生創作的沖動,這樣既能寫出一篇優美的文章,鍛煉了寫作能力,也能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達到德育的目的。同時,還可以讓小學生在作文中寫真人真事,抒發真情實感。用葉聖陶先生的話說,就是寫出「誠實的自己的話。」這是對小學生最起碼的要求,也是在作文教學中滲透品德教育的基礎。我認為,作文教學是兩條線交織在一起的,一條是傳授作文的基本知識,一條是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忽略了哪一條線,都會導致作文教學的失敗。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應不失時機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總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小學語文教材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因素,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切實把握語文教學過程中德育滲透的切入點,結合有效的方法,以情入理,情理交融,靈活自然地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這樣,學生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中,逐漸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提高對真善美和假惡丑的辨別能力,形成正確的思想認識和健康的道德情感,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❷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課題研究
小學語文教學的三維目標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就滲透著德育教育啊!
❸ 如何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個人開題報告
怎麼抄說呢,不用硬襲要在每門學科中滲入德育教育,學科就是學科,亂滲不符合科學,也不符合中國社會唯物主義科學觀,與政治目標相違背(亂滲擾亂了正常學科的教學,對於現在學生成績不理想的現狀更是雪上加霜)。
德育教育可以以一門獨立的學科安排,每周花一節課的時間進行學習,具體可以邊教邊引導學生交流練習效果會很好,人都喜歡交流,學生更是如此也可以起到放鬆精神的作用。
像音樂,和體育課一樣,學生就最喜歡,雖然老師可能感覺到氣氛不太活躍,但是,很多學生畢業很多年後還能回憶起中學音樂老師教的那首歌,體育老師教的怎麼踢球,而學科老師的很多東西都忘掉了,有的就不想記起。
❹ 如何將德育教育滲透於各學科課題研究
1、教師要改變自己的德育觀和學生觀,將學生視為有生命的個體、有回發展潛能的個答體,使學生走出抽象的、空洞的說教王國,使之體驗生活和生命的樂趣。教師要樹立良好的個人形象,要用平易近人、幽默風趣、品行端正、知識豐富來塑造良好的個人形象,提升自己的道德人格境界。
2、在研究的同時,要及時做好教育的記錄,及時反思與總結,使研究在不斷的研究與改進中不斷提高教育的效果,及時的撰寫階段性總結,並最終達到使德育教育成為教學中的自然滲透,就達到的研究的目的。
❺ 如何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怎樣才能抄在學科教學中更好地滲透德育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充分認識教學中德育的功能1.在學科教學中要滲透德育,既教書又育人。克服過去那種因片面追求升學率而忽視對學生進行德育培養的現象,真正體現社會主義教育培養"四有"新人
❻ 如何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課題中期報告
教材是課堂教學內容的載體,在教材中挖掘教育切入點進行直接或間接的德育教育,這是在學科中進行德育滲透的主要方式。尋找德育教育的契機進行德育滲透。對學生進行適時教育,這樣一方面學生掌握了知識,另一發面也從中體會到我們國家、我們家鄉取得的輝煌成就,從中體會自豪感。在教學中適時地、自然地利用它們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結同時更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勵起學生學習的進取精神。把德育滲透到具體學科中,使傳授科學知識與育人有機的結合起來具有較強的可接受性。同時,教學中滲透德育方式是日積月累、潛移默化,容易做到扎實有效。但在學科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一定要抓住有機的聯系,要找准教材中知識教學與德育的「結合點」,適宜、適時、適度地進行,做到水乳交融,不要硬灌,勉強,否則,便會顧此失彼,達不到預期的綜合效果。 二、結合訓練內容透、德育教育 學生在學科學習中要接觸大量的作業、練習、試題,這是向學生滲透德育的重要渠道。各科教師在編選作業、練習和命題時,要注意增強思想性,發揮其教育功能。如語文課在選取閱讀練習的文章,給作文的材料、試題素材時,必須針對學生的思想實際,選取有教育意義的文章或片斷,使學生在訓練中受到思想教育。樹立「課課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的思想。堅持在教好專業知識的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教專業知識與進行德育滲透是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二者是辯證統一的。因為學生學好專業知識,必須有正確的學習目的和認真的學習態度。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和認真刻苦的學習態度,使他們自覺地把個人學習與國家的前途、社會主義事業聯系起來,因此,對於一個專業課教師來說,專業知識教的越好就越容易在學生中建立較高的威信,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與教學結合起來,更容易為學生所接受,越有利於對學生德育的培養。職校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思想品德的好壞直接關繫到他們走上工作崗位後如何做一個盡心盡責的人。作為專業課教師,。要注意和防止學生出現單純追求專業知識的思想,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思想狀況幫助他們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道德觀,幫助學生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中明辨是非,尤其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勞動習慣。有的人說專業課中沒有那麼多的德育工作可做,其實只要你認真去想,去琢磨,是完全可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三、創設和諧的課堂氛圍實施德育教育的目的 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充分發揚民主,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性差異;鼓勵學生辨認自己的價值觀念,揭示並解決自己的價值沖突,將自己的價值觀念與別人交流,並根據自己的價值選擇來行事。教師通過誘導,反對呆板的說教和僵硬的灌輸式教育;用小組討論模式,啟發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積極思考,主動交流或辯論,作出判斷,尋找自己認為是正確的答案。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在討論中考慮他人的觀點和意識,協調與他人的分歧。允許學生犯錯誤,並改正錯誤。面向全體學生,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做到互相尊重,互相關心。創造條件,給後進生以更多的成功機會,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閃光點,不斷增強自信心,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正確並合理使用獎勵和懲罰,在教師期望的良好行為出現後,就要立即給予獎勵,不要耽擱太長的時間。只有這樣,才能形成民主、寬松、和諧、融洽的教學氣氛。德育教育的目的才會充分得到實現。 四、利用多媒體直觀教具科學地滲透德育教育 課堂教學如果一味地採用老師先講解,然後示範性的操作,最後學生按照老師的方法去實踐這一過程來學習,學生會感到乏味,更談不上德育滲透。例如在信息技術課中,使用多媒體,把文字、圖形、聲音、動畫、視頻圖像等信息集於一體,使呈現的教學內容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這樣能使學生在無形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在製作多媒體課件時,只要我們有目的、有計劃地寓德育於教學之中,多媒體課件就會煥發出無限生機,不但從感官方面直接刺激了學生,引起學生的興趣,業滲透了德育教育。 五、充分發揮教師的示範、表率作用 教師是受教育者最直接的榜樣。可以說學校德育工作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育者的示範作用,所以作為教育者,良好的道德品質尤為重要。人常說:言傳不如身教。教師的品質、儀表、言談舉止及學識都對受教育者是一種潛在的教育力量,這些因素都將使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大增,對受教育者有一種無形的感召力。另外,教師的情感也是德育滲透的特殊載體,對感化人的心靈有一種特殊力量。古人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若能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便能取得意想不到的育人效果。教師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一個會意眼神、一個表情達意的手勢,都會牽動學生的思緒,一切都在無聲無息中給學生以高尚情感的熏陶。 總之,課堂教學是德育工作的主陣地。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是每個教師應該努力做到的。滲透只是手段,教育和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才是目的。作為一名教師,要真正使德育落到實處,使德育溶於教材,教師除了有極大的熱情,廣博的知識,高超的藝術,較強的德育能力,還要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在教學中,既要強調語言知識的講授,又要注意德育的有機滲透。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學好知識的同時,提高思想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