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自主課堂教學反思

自主課堂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2021-02-07 04:01:17

Ⅰ 如何進行教學反思

Ⅱ 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教案教學反思

課文教學應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經歷知識的理解、鞏固和運用三個過程,使主導與主體、教法與學法、知識與能力得到和諧的統一和發展。
一、 設計新穎,激發主體學習的動力
積極的學習動機是積起學生去從事學習活動的內部推動力。教師是學習內容的設計者,創新的設計,能喚起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心,驅使他們對未知知識探個究竟,從而引發學生自學的內部動力,更好的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如教新教材第一冊復習一的chant and find時,我作了如下設計:同學們,Look!這是一幅picture.Can you guess:What』s in the picture?(教師把圖中的文具先用白色卡片遮住)聽完後,學生表現積極,搶著說出他們自己的答案。這時我說,大家想不想知道正確答案?謎底就在picture中,請同學們自己找一找,給出正確的答案。
學生很想得到謎底,他們會帶著一種好奇心理到picture中搜索答案,小小的一個Guessing game就把學生無奈的學習化成一股自學的內部動力。
小學生不但對事物充滿好奇心,而且有著極強的好勝心。如果在課前讓學生知道課堂中設計了一些游戲、競賽等,他們在課前就會做好充分的預習工作,從而激發了學生進行自學的外部動力。
二、 嚴密組織,確保主體活動順利完成
"施教之法,貴在啟導",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主導著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嚴密的組織能確保主體活動的順利完成。如課堂中一首歌的演唱,一個游戲的完成都離不開教師精心的組織。教師是組織者,但絕非是教學的控制者,學生在組織下的教學活動要有他們自我發揮的空間。如在組織一次會話表演時,讓學生根據本單元內容,綜合運用以前所學知識編寫New stroy對話,要求一個扮演zoom,一個扮演zip,對話有新意,情境要逼真。
教師說的只是對話要求,而對話的表演要*學生去完成,學生照著這一要求做了大量的准備工作,他們首先會熟讀課文,然後確定自己的對話內容,再選道具,相互間作角色練習,最後上台表演。在教師的組織下,學生成功地完成了這一對話。
課堂中的教學關系猶如"導演"與"演員"的關系,充分發揮英語教學中師的"導演"作用是促進學生學的關鍵。"導"體現的是"以教師為指導","演"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的演示自覺進入"角色"。
三、 適時引導,指點主體實踐的"航線"
小學英語所教對象是三至六年級的學生,他們的學習活動是一種實踐與嘗試,活動過程中,他們有成功,也會遇到各種困難挫折,教師作為引路人,對學生學習應做到適時正確的引導。
1、 引導學生把學習當作樂趣。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對英語只是初學階段,一首英文歌曲,一個對話表演都會引起學生強烈的興趣與好奇。教師要善於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在教學中多創造機會讓學生進入各種角色,對他們的成績加以肯定與鼓勵,讓他們在學中玩、玩中學,享受學習,並把學習當作一種樂趣。

Ⅲ 如何培養教師課堂教學反思的能力

讓教師成為研究者──論教師反思能力的培養黃傳新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向中小學教師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在與第一線教師長期交往和交流的過程中,深切體會到,必須倡導師本研究,著力於培養教師反思實踐的能力,不如此,很難提高教師應具備的專業素質。當教師真正確立起自身作為研究者,並在實踐中從事行動研究和研究行動、改進行動的時候,教師實踐反思的能力才會真正培養起來。 一、教師為什麼缺少反思的能力 第一、缺少反思的意識。教師們在長期的學習和工作實踐中,一般都形成一定的思維定勢,即教師往往非常重視教什麼和怎麼教,「我是老師,你是學生」,教學就是「我講你聽」、「我出題你做題」等等,可以說頗下了一番功夫。周而復始,教學工作成為普通教師毫無新鮮感的簡單勞動,無怪乎,不少老師總是喊累,卻無法改變自己的狀態。不少教師成功的做法和經驗,不能及時總結提煉。究其原因,「為什麼這樣教,好在什麼地方」,「講給誰聽(似乎不成為問題)」,「題目適合誰做」等有關問題的提出和解決意識薄弱,再者相對封閉的工作環境和心理環境,導致老師之間缺少真正的研討交流,都導致一些教師還沒有確立起反思的意識。 第二,缺少反思的氛圍。一方面,學校開始普遍意識到教育科研在學校和教師發展中的重要性,有的在形式上還搞得轟轟烈烈,另一方面,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卻仍然沿襲著太多的不符合學校和教師發展的制度與要求,「說的都對,做起來卻不行」。「教育科研是第一生產力」叫得震天響,多數教師仍然對教育科研一頭霧水。教育與科研兩張皮的現象,以權代法、做表面文章、搞短期行為、急功近利等等做法,不可能形成鼓勵教師反思的氛圍。 第三,缺少反思的機會。第一線教師的工作量比較重,骨幹教師尤其重。不少教師日復一日陷在備課本里、作業堆里、試題海里,忙於應付各種檢查、「考試」(所謂的一張答案大家抄的那種考試),還有年復一年簡單重復的公開課、觀摩課等等,耗 費著 老師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由於項目科研的機制未能建立起來,學校一般不能形成圍繞課題研究提出的問題,組織和開展行之有效的交流研討活動。教師不熟悉教育科研方法,缺少研討手段和形式,很少有反思實踐的機會。 二、要創設氛圍,搭造教師展示反思的舞台 現代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認為,經驗加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最有效途徑,指導教師在已有經驗基礎上進行主動建構,必須積極創設氛圍,搭造和提供教師展示反思成果的舞台。 (一)從教師最熟悉最關心的問題入手,開展課題研究教師最關心什麼? 處於不同階段的教師關注點不同。根據教師專業成熟的一般規律來說(即「關注」階段論),剛剛起步和初涉教師生涯的教師,關注點往往更多的只是自己,如對教師角色的接受、控制能力、是否被學生接受、他人如何評價等。而相對成熟的教師,則更加關注自己的教學表現。比較成熟的教師則更加關注學生的需求與發展。教師的關注點,其實就是教師發展的生長點和落腳點。所以,只有從教師最熟悉最關心的問題入手,開展課題研究,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實踐與反思。這樣的教育科研,少了一些「泡沫」,多了一些實在,教師是歡迎的。為此我們進行了積極探索。我們把「教師成長研究」作為課題研究核心,建立起「科研型教師成長檔案」。我們對參與研究的教師情況進行了認真的分析,第一,精心選拔參與研究的教師,他們都是數年來第一線涌現出的骨幹教師,針對他們的工作實績,進行參與人員的篩選。第二,不搞整齊劃一的要求,而是突出參與研究教師的個性和特點,以及各自的優勢,力圖在研究中實現教師的自主和主動發展。第三,不搞大面積的所謂經驗推廣,而是立足於典型示範、行動先導、成果共享。課題研究的過程要求和目標要求,給教師從事實踐反思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證。不同的教師從自己的實際出發,提出了各自關注的問題。這些問題來自實踐,教師針對自己提出的問題,試圖做出回答。課題研究成為教師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的組成部分。 (二)開設「成長與創新」教師沙龍,引導教師在參與、互動中提高反思能力。 開展課題研究需要相對寬松、民主、和諧的學術環境,向教師提供這樣的環境,是課題研究組織者的責任和義務。平時,教師面對更多的仍然是行政會議式的活動場面,大家得不到暢所欲言的機會。在「成長與創新」教師沙龍里就不同了,首先,在這個場合里盡可能形成大家完全平等的氣氛,老師們的拘束感沒有了,活動起來就可以暢所欲言了。例如,有兩位來自不同地域、不同學校的教師,當談及為什麼想到改革課堂教學的時候,在發言中卻說出了同一句話:「我真的教夠了」。他們說,正是因為「教夠了」,才去不斷的考慮如何改變那種使得學生興趣不高,學習效果不理想的課堂教學方式。而正是因為他們「教夠了」,才促使他們在探索中得到了收獲,在各自的課堂教學模式變革方面取得了突破。這兩位教師在實踐中進行反思的做法和成效,起到了很好的典型示範作用。 三、要創造機會,引導教師不斷強化反思的過程 「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十個問題更重要」。創造機會,引導教師在實踐的基礎上,重視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較之要求教師僅僅關註解決問題的結果更為重要。 (一)注重利用各級各類研討活動,為教師提供反思的機會。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教育科研、教學改革等領域的研討活動異常活躍,這就給教師創造出有利於強化反思過程的各種機會。在具體工作中,不少教師已經嘗到了甜頭。正是在參與這樣一些活動的過程中,老師們「逼著」自己反思自己的經驗,提高自己的認識。基於這種思路,近幾年來我們組織教師多次參加全國和省市各類重大課題研討活動,特別注意發揮地域優勢,藉助省市教科所在濟南組織各種研討活動的機會,組織盡可能多的教師觀摩、參與,引導和指導一批教師做課、說課,交流論文等,從而強化了教師不斷反思的過程。參與的教師已經不僅僅滿足於做課、說課,而是在成功或失誤的基礎上,更多的進行反思。很多情況下,有關專 家和 老師們坐在一起,大家圍繞一個專題,反復多次進行研討,在討論甚至爭論的過程中,提升了教師的專業能力。 (二)激勵引導教師及時總結提煉反思的成果。教師的反思大多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進行的,既有回顧性的「實踐後的反思」,也有過程性的「實踐中的反思」,還有突出經驗教訓對新的實踐過程指導的、具有前瞻性特徵的「實踐前的反思」。這樣的一些反思往往是教師思維火花的閃爍,只有引導教師及時加以捕捉,並加以深化,才可能形成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在「教師成長研究」過程中,我們對參與研究的教師提出明確的要求,一定要勤於動筆、動腦(人腦和電腦),「強迫」自己多提出幾個「為什麼」,強化學習—批判精神,要及時形成書面材料(紙面的或者是電子的),通過交流促進提高。一批教師的反思的好作品應運而出,《追尋我們心中的乳酪》、《反思、學習、實踐促發展》等不但在全區層面上得到交流,而且在《山東教育科研》、《現代教育導報》、《中國教育報》等媒體上發表。 四、要讓自主、主動的反思成為教師的一種習慣 營造氛圍、創造機會,說到底仍然是外在因素起作用。如何真正讓反思實踐成為教師自主、主動的一種研究意識和能力,使之成為教師的一種習慣,歸根到底要使教師明白反思實踐的科學途徑和方法,嘗到反思實踐的甜頭,為教師自身提高工作成效,促進自身成長提供有效的幫助。顯然,以教師發展為本,倡導和開展師本研究,即鼓勵和指導中小學教師結合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開展行動研究、案例研究,是一種有效的途徑和方法,國內外現代教師學研究提供的大量案例說明,一批有成就的名師、優秀教師,如蘇霍姆林斯基、魏書生、李吉林、竇桂梅、張思中等等,正是在各自豐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持續不斷的行動研究,成長為富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反思型教師,而蘇霍姆林斯基,更成為影響世界教育發展的一代名家。 (一)搞一點特區。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都應該搞一點特區,用特殊的政策,發掘教師中自我成長需要的潛能。這部分教師首先具有自我成長的需要,因為他們通常是教學經驗比較豐富、教學效果比較好的教師,他們往往自覺或不自覺的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渴望實現更高層次的人生價值。教師在實踐中進行反思,猶如碰撞的火花時時閃現,只要有適宜的政策扶持,這些教師一定能夠把滿腔的熱情,傾注在行動研究的過程中,並且在行動研究的過程中,養成自主、主動的進行實踐與反思的習慣。 (二)經驗總結和反思提高。引導教師進行經常性的經驗回顧,是養成教師實踐與反思習慣的重要基礎。但是僅僅徘徊於一般性的工作總結,只能是低水平的簡單重復,必須引導教師在反思層面上再學習、再提高,才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反思能力的養成可以說是確保教師不斷再學習的最基本條件。教師在個人反省或集體反省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個人及他人的優缺點。從而拓寬專業視野,激發不斷追求的動機。要做到這一點,就應當積極鼓勵教師智慧和能力的多元發展,促使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拘一格、大膽探索,藉以形成各自的教育教學風格。 (三)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過程中,使教師養成實踐與反思的習慣。從本質上講,教師需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更需要教師的積極參與。《學會生存》一書強調指出:「具體應用改革的成敗取決於教師的態度。」「教師們並不反對改革,他們反對的是別人把改革方案給他們去做的那種方式,更不用說把一個改革方案強加在他們身上了。」「對教育工作者來講,十分重要的是使他們主動的參加教育改革方案的工作」。同以往不同的是,必須使教師認識到自身絕不是被動的改革對象,而應當是課程改革的積極參與者。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強調「新課程與教師共同成長」,為教師自主、主動的參與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首批課改實驗區的經驗表明,課程改革確實為教師提供了發展和提高的足夠的空間,實驗教師的研究能力、反思能力在課改過程中得到迅速提高。 「教師作為研究者」是時代提出的要求,因此,著力提高教師反思實踐的能力,是教師教育所要達到的目標,必將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理解和接受,成為教師成長的不竭動力。 《山東教育科研》

Ⅳ 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反思

課程理念積極倡導: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實施者,更是反思型的實踐者。新課程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反思,這對教學工作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在一節課後,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課堂教學環節的設計和實施進行回顧和反思,查看教學設計能否有效的解決問題,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及由此而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將經驗和教訓記錄在案,作為今後完善教學設計、改進教學方式、尋找教育教學規律、探索教學藝術的依據,這是我們教師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所做的行動研究,這在整個教學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另外,從世界教師培養和發展的趨勢來看,實踐反思是未來教師培養的基本模式。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認真深入的思考,那他也許會只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基礎上。同時,加強教學反思,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學與其他教師的不同,嘗試總結經驗,關注學生的特點及認知水平進行靈活有效的教學,形成教育教學風格,也是我們成長為研究型教師的必經之路。教學實踐中我們看到:一些喜歡總結、反思的教師,其教學效果總是勝人一籌,也能更好地引領其他教師一同進步。只有通過反思,教師的教學經驗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才會對後續的教學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
一、反思教學成功之處及精彩片段,以便發揚光大。
任何教師,不論哪節課,總是會有自己滿意或成功之處,更有教學過程中的亮點及精彩。諸如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各種靈感頓悟;自己對教法、教材、學生等要素的創造性理解;教學某一階段師生創新思維火花的迸濺、情感的水乳交融、師生關系的和諧融洽;教學中恰當的應變措施、雙邊活動的有效開展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於興奮活躍之中;哪些問題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及創新意識的激發和培養;學生在老師的引領下,循序漸進,獲取新知,提高了能力;又如課堂上有靜有動、動靜結合、較好地調動了學困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合作學習富有實效;好的課堂結構;學生有創意的問答等等。這些,都可作為我們反思和研究的材料,更可以當作教學案例,結合教育教學理論加以剖析,對進一步提高專業水平,發揮長處及優勢,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大有裨益。
二、反思不當之處,不斷走向成熟。
老師們都清楚,再成功的課堂教學,有時也難免出現不足和失誤,有些可能還比較嚴重,甚至有貽誤學生之嫌,抑制了學生終身的發展:如一節失敗的課或教學中師生間的不愉快沖突;對學生的不當評價;課堂上學生不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合作學習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時間意識不強,實效性不夠;課堂上過分注重知識的傳授,仍是我講你聽,課堂教學過程被一隻無形的手教案所牽制,學生只是一味的接受,而沒有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生成;教學活動的組織形式不利於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提出、情景的創設沒有很好地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沒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備了教材,但忽視了備學生;重復制卻忽視了創意;忠實地執行著既定的程序,卻忽視了課堂中的動態因素,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很好地激發調動起來;教師跟在學生後面走或教師牽著學生走;另外還有學生和同事對某節課的意見或建議課後,對以上問題回顧、整理並通過與其他教師交流研討來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清醒地意識到潛藏在教學行為背後的教學理念,提出一些揚長避短的改進措施,使之成為自己今後教學時應吸取、借鑒的教訓,從而不斷強化有效教學的意識,提高教學水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反思學生的行為,優化教學設計。
本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再一次重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課堂教學也不例外。課堂上學生精彩的作答、獨特的解法、創新的思維,課後我們總喜歡與同事交流,分享課堂上那份竊喜。教學中,學生創新的火花一旦迸濺,我們教師應及時或延時予以充分的肯定,這無疑是對學生的激勵和贊賞,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見解、好思路得以推廣和拓寬,同時,也是對課堂難能可貴的補充及完善。對學生課堂上出乎意料及個性化的見解;學生在課堂師生互動、同伴合作中的行為表現、參與熱情、情感體驗和探究、思考的過程等等,教師一定要善於捕捉和及時反思,充分關注學生的差異,尊重不同學生在知識、能力、興趣等方面的需要,適當加以調控。及時記下學生的疑問,由此進行判斷和分析,找到學生產生問題的根源,然後按不同的原因、不同的學生用不同的方法給予解疑答難。也可作為今後教學的材料養分,認真反思總結,以便拓展我們的教學思路,豐富教藝,優化教學設計,更進一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有效性。
四、反思教材的創造性使用及教學機智,不斷完善。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否定了以課本為中心的狹隘教育觀,提倡活用教材,給教師和學生更廣泛的選擇空間,以多元的內容,豐富的活動體驗,為教學注入鮮活的機制,同時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良好的環境。在這一理念下,教科書的首要功能是作為教與學的工具,但它不再是完成教學活動的綱領性權威文本,而是以一種參考提示的性質出現,給學生展示多樣的學習方法和豐富多彩的學習參考資料。教材中生活場景的選擇、問題情景的創設,並不是都很貼近學生的生活,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課程內容在綜合性和彈性上都有所加大,教材、教參為我們留有較大的餘地,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創造性發揮教育機智的空間,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支配的的因素增多了,教師不僅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因此,教師應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要有應用意識和主動駕馭教材的意識,及時收集和整理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富有時代氣息的材料,根據學生的實際對教材內容進行有目的的選擇、補充和調整,改變把課本當作聖經的現象,給學生創設一個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不迷信老師和文本作者,參與教學材料的提供與組織,敢於標新立異、異想天開。在不違背教材原則的要求下,對文本能進行創造性多元理解的孩子要給予大膽地肯定,讓他們更積極地去表現自己的個性。促使學生敢提問題、愛提問題、會提問題,從而以自己獨特的見解解決問題,激活思考與創造的靈感,激發學習動機和探究的慾望。還要在課後及時反思,積極開發課程資源,使文本更適應我們的學生。從而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設性的意見,使教材、教師、學生成為課程中和諧的統一體。
教學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無話則短,有話則長,經驗加上反思,是教師進一步提高專業水平的有效途徑。同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反思總結出來的教學經驗是對是錯,要在教學中用了才知道。只用不反思不行,光反思不用也不行,只有二者有機統一,才能提高教學效率,才是教學反思的目的。作為教師,只有不斷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及時反思,一有所得及時記下,以記促思,反思促教,就會有矯正不良教學行為、弘揚有效教學的良機。從而在研究中成長,在反思中成長,使自己真正成長為一名科研型、學者型的教師。讓我們都做有心人,為提高自己專業化水平,為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認真反思吧!

Ⅳ 課堂教學反思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 記成功之舉
將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和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得改革與創新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
二、 記敗筆之處
動態生成的課堂異彩紛呈,常讓教師在意外中不知如何應對,對這些「尷尬」的教學情境進行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以後再教時應吸取的教訓。
三、 記教學機智

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合,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撲捉,便會因時境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
四、 記學生見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到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他們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 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作為以後豐富教學的養分。

五、 記再教設計
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看看摸索出了那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點上有什麼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地歸類與取捨,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課堂應對能力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Ⅵ 課堂教學反思對教學工作有哪些幫助

1.教學反抄思以打破傳統教學重建新的教學觀為目的
傳統教學往往只是關注教育的結果,忽視了學生的經驗和經歷,教師應從啟發學生自己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成為真正意義的發現者、探究者、創造者的角度,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超越權威,促使學生得以生動活潑,富有個性的發展。
2.教學反思以幫助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為目的
改變原有的單純的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是勢在必行的教學方式。
3.教學反思以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為目的
以往的教學過程,學生的參與程度不高,教師「滿堂灌」根本不可能充分激活學生的思維,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與智慧交流無法實現。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從反思教學的各個環節入手,持之以恆的審視教學的過程,完善自己的教學行為,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

Ⅶ 課堂教學反思該反思什麼

一、對教學目標的反思
1、對知識、能力、情感三維教學目標是否全面落實。對基礎知識的講解要透徹,分析要有理可據、細膩,否則將直接導致學生的基礎知識不扎實,並為以後的繼續學習埋下禍根。對學生能力的訓練意識要加強,有的教師為了增加課堂容量,往往只注重自己一個人總是在滔滔不絕的講,恨不得把所有知識都「灌」在學生頭腦中,而留給學生思考、訓練的時間太少,學生的思維能力沒有得到有效的引導訓練,導致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下降。
2、對重點、難點是否把握准確。一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在教學目標中已經非常明確,但具體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往往出現對重點的知識沒有重點的講,對難點知識無法突破,其結果是學生渴望得到的知識無法滿足,學生的實際問題沒有解決,學生不懂的知識還是不懂,該掌握理解的知識沒有拓寬加深,這就導致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率的下降。
3、對學生的知識、心理狀態是否了解。老師要深入學生實際,掌握學生的知識動態和心理動態,對一些知識,教師不要自以為很容易,或者是滿以為自己講解得清晰到位,沒有隨時觀察學生的課堂反應,從而一筆帶過,要隨時獲取學生反饋的信息,調整教學方式和方法,准確流暢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在愉快的課堂中學習、成長。
二、對教學技能的反思
1、講授的知識是否正確,語言是否規范簡練。良好的語言功底對一名一線教師非常重要,是一名合格教師的基本功。其一,任何學科都有著嚴密邏輯性,首先教師傳授的知識不能錯,推導要嚴謹、要有理論根據,使學生信服,層次之間過度自然。其次,語言(普通話)要規范簡練,詞意表達清晰,語氣抑揚頓挫,充滿熱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2、板書設計是否合理,書寫是否工整。好的板書有助於將教學內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於學生掌握教學內容的知識體系,重點知識一目瞭然,便於學生的課後復習。所以板書要布局合理、提綱挈領、層次清楚,書寫端莊大方,切勿潦草。
3、教具的使用是否得當,實驗操作是否熟練、規范。如理科中的化學學科,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離不開實驗,實驗離不開化學儀器。教師在上課之前應對教具和實驗儀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輕車熟路、操作規范得當,避免在實驗演示時因操作不熟練,或是操作錯誤,誤導學生。所以在學生實驗之前,教師自己一定要熟悉實驗的操作要領,規范操作。
三、對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反思
1、是否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兩頭。班級授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要照顧到絕大多數同學,要因「班」施教,課後還要因「人」施教,對學習能力強的同學要滿足們的學習慾望,可課後提供些參考資料或布置些有利於發展能力的習題,供他們使用,讓他們的知識拓寬加深,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加強課後輔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有意無意地將太多的精力和榮譽給予成績好的學生,教學的重心向成績好的學生傾斜,將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視為差生,對他們關注的太少,教師缺乏對他們的鼓勵和幫助,從而使得好的學生昂首闊步,越學越好;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信心不足,越來越差,直接導致班級成績的兩級分化。
2、是否注重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一堂課如果沒有學生的參與,很難想像效果怎樣。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改變以往那種以講解知識為主的傳授者的角色,課堂上,要積極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即便錯誤我們也要傾聽,切勿枉加指責,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要隨時觀察學生的課堂反應,以使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要讓學生有充分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發揮其主體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加強師生的互動,積極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3、教學方式、手段是否多樣化。恰當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可提高教學效果,增大教學容量。科技的發展,為新時代的教育提供了現代化的教學平台,為「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一本教材」的傳統教學模式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可以適當的運用電化教學手段,如網路、投影儀、錄音錄像、製作多媒體課件,特別是復雜抽象知識,如製成演示動畫,它除了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增加課堂的趣味性,還為學生提供大量而豐富的感性材料,突破傳統教學手段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還能將傳統教學手段不能表現的許多過程和現象進行形象而生動的模擬表現,它是統教學手段的補充和延伸,能取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因而廣泛地被廣大的教師採用。在新形勢下,教師也要對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師的科學素養和教學技能,提高自己的計算機水平,特別是加強一些常用教學軟體的學習和使用,對自己的教學水平的提高大有幫助。
作者單位:江西省新余市渝水一中

Ⅷ 怎樣進行課堂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可以幫助教師有效調整和優化教學方式,促進自我成長。內具體做法如下容:
第 一,反思課前的教學目標與課堂教學實際是否符合,及時修正;
第二,反思教學內容的整合創造性設計及效果是否合理;
第三,反思教學方法是否能激發學生興趣,是否具有科學性;
第四,反思教學設計整體是否合理,是否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總之,教學反思就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剛開始不會寫的話可以入手教師參考書像《優秀教案》之類的,每課時都有教學反思供你借鑒參考。

閱讀全文

與自主課堂教學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