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教育類期刊文章摘要300字數
摘要是根據文章的內容來寫的,你想要的話,可以吧文章發給我
B. 教育教學論文的組成要素
這個你自己去看被人發表的文章呀(創新教育研究)等等這類的,這些知識需要你自己去琢磨印象才會深刻
C. 教學論文的摘要怎麼寫
音樂欣賞的審美要素 作者:季淑敏
摘要: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的任務不是培養專門的音樂人才。而是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並使他們從中受益。音樂欣賞是培養學生感受音樂,審美音樂能力,為學生終身喜愛音樂、審美音樂、享受音樂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音樂要素、感受音樂、體驗音樂、審美音樂
新的《音樂課程標准》提出音樂課程的性質與價值主要體現在:審美體驗價值、創造性發展價值、社會交往價值、文化傳承價值,體現了以音樂審美體驗為核心,使學習內容生動有趣、豐富多彩,有鮮明的時代感和民族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尊重學生個體的不同音樂體驗與學習方式,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為學生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音樂課程的性質與價值把審美體驗價值提到第一位,可見審美體驗價值是非常重要的。這只是因為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的任務不是培養專門的音樂人才。而是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並使他們從中受益。我認為小學音樂教學應以音樂審美體驗為重點,也就是說把更多的時間用在感受音樂、體驗音樂、審美音樂上,如何去感受音樂、體驗音樂、審美音樂?
感受與鑒賞是重要的音樂學習領域,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良好的音樂感受能力與鑒賞能力的形成,對於豐富情感,提高文化素養,增進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在教學中應激發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養成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逐步積累鑒賞音樂的經驗。應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鼓勵學生對所聽音樂要有獨立的感受與見解,幫助學生建立起音樂與人生的密切聯系,為終身學習和享受音樂奠定基礎。我的觀點是在音樂教學中,不能單純的走馬觀花的欣賞,而是要充分揭示音樂的要素(節拍、節奏、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等)在音樂中的表現作用,讓學生親身感受到音樂中最激動人心和極具表現力的部分,而不是進行枯燥的、單純的技巧和灌輸死記硬背的知識;應以整體的方式來體驗音樂,將音樂要素貫穿在音樂教學的整個過程,而不是將音樂的各種構成元素支離破碎的講授。要注重藝術的完整性,這正是音樂教育區別其他學科的一項重要原則。與音樂隔離開來的單純的記憶音樂概念,講解音樂知識是毫無意義的。所以音樂欣賞要把音樂要素貫穿到整個教學過程中。
一、 音樂欣賞中情景(場面)變化要滲透音樂要素的變化
當人們打開音像資料第一遍欣賞音樂是,首先聽到的是音樂的旋律,其次是音樂的力度是強還是弱、速度是慢還是快、然後才是考慮是有什麼樂器演奏的。在以往的音樂教學中,很多老師講課時,會問學生這段音樂表現了怎樣的場面?學生會爭先恐後的回答表現了…………然後教師非常高興得說回答的太好了、你真棒。而不再去揭示出表現這個場面的音樂要素是什麼?只是來個走馬觀花的欣賞。在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一冊《愛勞動》一課中我注重了音樂表現的情景、場面是由許多音樂要素的變化發展來的(運用的第一段音樂是表現小和尚,第二段是表現胖和尚的)。在一上課老師問學生第一段音樂表現的是什麼樣的和尚?第二段音樂表現的是什麼樣的和尚?學生回答第一段音樂表現的是小和尚。第二段音樂表現的是胖和尚。老師進一步問你是怎麼聽出來的?學生回答第一段的音樂細、輕巧。第二段的音樂渾厚、笨重、低沉。雖然學生由於學的知識少不能說出是通過音色變化聽出來的,但學生明白音色的不同能表現出不同得音樂畫面。
在對力度、速度這一要素的欣賞教學中,我聽到、看到過得音樂優質課、公開課教學大都是與以上的做法相同,只是注重了音樂所表現的場面,而不去挖掘音樂的要素。在欣賞教學中只是注重表面的現象,不注重深層次地實際教學。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音樂組人員經過討論、實踐、驗證大膽的運用了通過學生說出以音樂要素來表現人物、場景、情景。再例如:在欣賞《三個和尚》那段優美的旋律與救火的那段音樂進行比較時學生說出了慢的音樂是說:和尚們睡覺、喝水等悠閑自在的場面。另一段音樂學生則說:和尚們在救火、打架等場面。老師這個時候接著問你怎麼聽出來的?學生回答:第一段音樂慢而且很輕、第二點音樂重而且快、很緊張。通過學生對樂曲慢與快得比較,輕與重的比較體會出音樂的強與弱、快於慢的音樂要素的變化。充分體現了音樂欣賞的根本是音樂場面、情境的變化是音樂要素變化的真理。
二、 音樂欣賞的情緒、情感變化中要滲透音樂要素變化
從心理學的角度說:情緒與情感是密切相關又相互區別的二種心理形式。但從關聯范圍來說,情緒比情感要更廣泛。雖然當我們體驗到某中情感時,總會感到具有一定的情緒色彩,但這種情緒色彩遠不如情感那樣穩定和持久。情感有強度和深度之分,有高、低層次之分。情緒與情感是審美教育的基本特徵之一,對音樂教學來說,不僅尤為突出,而且,還有特殊的表現內容。從音樂美的本質來說,音樂進行的過程實質上就是情感的展示與變化過程。同時也是音樂要素發展變化的過程,音樂作為情感的載體,雖無語義,但卻是最生動的心靈語言,常言說;「語言的盡頭是音樂的開始。」 就藝術形式來說,音樂的表現力遠遠勝過其他藝術門類,其特質就是情感抒發、情感的撞擊、情感渲泄、情感交流、和情感審美。
在音樂教學中,牢牢把握情感這條主線,通過音樂情緒與情感的這種特質,不斷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搞學生的情感強度,使人們的情緒、情感同音樂情緒、情感和諧的溝通與交流,成為我們追求的目標。音樂情緒與情感體驗不能僅僅停留在外表的層面上,更需要內心深處的體驗,尋求那種動人心魄的、使人感到震撼的藝術效果與境界。多讓音樂本身面對學生,用音樂的情感來呼喚學生的情感。當然在體驗情感的同時要更深層次的挖掘音樂要素的變化,小小的音樂要素變化了,音樂的情緒、情感就會發生變化。情緒甚至會相反。在《愛勞動》一課中老師通過情緒的變化,就挖掘的音樂要素的變化。如, 在欣賞《三個和尚》那段優美的旋律與救火的那段音樂進行比較時學生說出了第一段音樂是:和尚們睡覺、喝水等悠閑自在的情緒。另一段音樂學生則說:和尚們在救火、打架等焦急的情緒。老師這個時候接著問你怎麼聽出來的?學生回答:第一段音樂慢而且優美,第二段音樂很緊張。通過學生對樂曲舒展與緊張而終情緒的比較,體會出音樂快於慢的音樂要素的比較。充分體現了音樂欣賞中音樂要素變化是音樂情緒、情感變化的根本要素。
三、 音樂欣賞的體裁形式中要滲透音樂要素的變化
新的《音樂課程標准》提出一、二年級對音樂體裁的了解是聆聽兒歌、童謠、進行曲和舞曲,能夠區別獨唱、獨奏、齊唱、齊奏。《愛勞動》是進行曲體裁的歌曲,老師在進行歌曲教學中,首先通過歌曲中的襯詞:嗨喲里格嗨喲嗨嗨…..與勞動的步伐相結合來了解體驗「進行曲」這一體裁,音樂與行進的步伐是統一的。在學習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二冊《汪汪與咪咪》一課通過聆聽《跳圓舞曲的小貓》體會三拍子咚、嚓、嚓,咚、嚓、嚓的舞蹈場面,把音樂場面融合與滲透了音樂情緒、情感,音樂的力度、速度等表現要素體驗樂曲的各種節奏形式與音樂體裁的關系。突出了節奏在音樂要素中重要地位。
通過以上,教給學生的是學習的方法,受人一魚,不如授人一漁,在音樂教學中,深入淺出,潛移默化的滲透音樂知識、音樂要素的欣賞教學,有助於提高學生欣賞音樂、審美音樂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音樂欣賞水平,為學生終生喜愛音樂、審美音樂、享受音樂打下良好的基礎。
D. 小學教育專業畢業論文怎麼寫文章要寫出摘要和關鍵詞
論小學德育課程的理念呈現及其特點摘要:「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基本理念是「德育生活化」、「德育社會化」,通過對小學德育課程的內容目標、學生的社會生活及學習者自身因素多層次的高度整合,課程理念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呈現為一條主線、點面結合、綜合交叉、螺旋上升的優化形式,使內容設計表現出綜合性、實踐性的特點,注重學生創新思維、創造能力及時代意識的培養。關鍵詞:小學德育課程;品德與社會;德育生活化;德育社會化「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新課程的實施和開展已有三年,三年來從事理論研究和教育實踐的各方人士進行了不同角度、不同層面的探索。以人教版、北師大版「品德與社會」教材為例,反思和梳理三年來這兩門課程所做的探索,可以發現,作為一門新型的綜合課程,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反映出德育生活化、德育社會化的最新理念,打破了以往德育課程和社會課程以知識邏輯體系組織內容,只重灌輸,忽視學生所處的社會生態以及學生的個I生特徵,採取「化整為零」的方式,兼顧考慮教學的內容目標、學生的社會生活以及學習者自身素質,整合三個方面的因素,建構體系結構,使小學品德教育最終走向「回歸兒童生活世界」的建構型模式。一、德育理念的整合方式及呈現形式多樣化的活動整合內容目標因素。新課程以整合而非分散的方式,整體地看待知、情、能的培養目標,將目標寬泛化,將認知活動、體驗活動以及探索活動的過程與方法整合到目標當中,使標准所要求的教學內容重整,與知、情、能的整體目標相融合,採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f生發展,使學生獲得相應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提高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基本知識。以同心圓擴散的方式全面整合社會生活因素。提倡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導,注重教育的生活性特學內窖點。課程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主線,以兒音網 童的經驗范圍為選擇面。根據學生生活范圍不斷擴大的特點,採用「同心圓擴散」的方式,在家庭和學校生活的基礎上,在空間上以身邊的生活環境為起點,向家鄉、社區,進而向國家、世界拓展;在時間上以現在為圓點,向過去和未來延伸。同時,為解決過去教學中知識板塊分割,內容缺乏整合的特點,新課程還從社會關系、社會活動、社會環境三個主要的方面選擇內容要點,以面為依託,在面上選點,組織教學內容,將內容與過程及方法整合起來,穿插在各主題情境和課題之中,不完全強調各主題情境、課題內容上的一統性和邏輯性,而側重兒童能在社會生活過程中豐富生活經驗,體驗生活過程,提高社會適應和參與的能力,掌握相關的社會認識和技能,鍛煉道德判斷和道德選擇能力。以綜合交叉、螺旋上升的教學內容動態整合學習者因素。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自主意識,反對一味地進行知識的外在灌輸,以引導的方式利用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啟發學生自主建構活動和學習意義,達到整體目標的實現。學習者既是德育的對象,又是德育過程的主體I生因素,學習主體既具備完整的知、情、能等多維素質,又是處於社會生活當中的成員和角色之一,這兩點在圖1、圖2的截面圖中已分別說明。但兒童社會生活目標的實現是一個動態而非靜態的過程,是一個立體的成長過程,而非平面的簡單構造,個體的知情能發展是三者交互作用和整體提升的結果,這個提升的過程是主體處於不斷擴大的日趨復雜的社會生活領域中,伴隨體驗、認知、探索等活動,循序漸進地被潛移默化的。因此,兒童社會生活目標的實現,不是簡單平白的書本知識灌輸,新課程就綜合了圖1、圖2展示的內容,在引導建構學習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兒童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徵和發展規律,採取先易後難,由淺人深的形式安排教學內容和序列,並且將不同的內容綜合交叉,高度整合,相同的內容本著從直觀到抽象,螺旋上升的思路安排教學過程,即使是同一內容也可以在不同年齡段、不同主題情境中重復出現,但要求深度卻有層次上的遞進。這種綜合考慮內容目標、社會生活因素和學習者因素的形式,能夠有效地做到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中心,從而將德育生活化、德育社會化的最新理念依照「一條主線、點面結合、綜合交叉、螺旋上升」的思路,具體呈現在小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具備比以往同時段同類課程更為優化的嶄新特色
E. 小學教育教學論文
「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學模式探索
摘要:我校語文教學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學模式,優化教學過程,提高了教學質量。「創設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學模式的突出特點是在教師精心創設的情境下,讓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主動分析問題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並且通過學生之間及師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深化學生的認識,最終使學生能夠主動發展。這種教學模式打破了以教師為中心,講授灌輸的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在實際教學中,創設情境貫穿於教學的始終,自主探究與交流合作不是截然分開的兩個階段,可以依據教學的具體內容和實際情況,將兩個階段合起來進行。
關鍵詞:創設情境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教學模式
一、「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學模式
(一)模式的理論基礎及指導思想
「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模式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其他人(教師和同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因此,在教學中必須摒棄傳統的灌輸知識的方式,提倡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主動獲取知識。
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我轉變了教育觀念,將課堂教學變成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交流的多邊活動,師生之間是民主、平等、合作的交流關系,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學生是活動的參與者、探索者和創造者。我們經過反復研究、論證、提煉,依據學科特點,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發展規律,以學生的學為出發點和歸宿,構建了「創設情境—主動探究—合作交流」教學模式,這種教學能讓學生逐步由以教師主導的「他主學習」,走向以獨立自學為主的「自主學習」,最後達到學會學習、學會創造的目的。
(二)模式的教學程序
「創設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學流程如下:
教師 學生
創設情境 明確目標
分層指導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總結評價
1.創設情境:通過各種手段,創設生動、具體的語言環境,拉近語言學習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距離,使死的語言成為活的生活。教師可以通過圖片、錄像、動畫片、學生表演等多種方式,以活動為載體,設疑激趣,將學生引入一定的問題情境。如在《ai ei ui》一課識字部分的教學中,導入時播放《春天在哪裡》的音樂,讓學生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慾望。並利用書中的情境圖和兒歌的表演,讓學生在愉悅之中鞏固了知識。
2.自主探索:讓學生獨立探索知識,教師分層指導,有針對性地啟發、引導學生圍繞目標進行觀察、閱讀、思考、嘗試、聯系等探究活動,讓學生自主去分析、解決問題。
兒童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探索性學習方式,他們的知識經驗是在與客觀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漸形成的。為此,在教學中必須從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出發,提供給學生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在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最初教師的幫助可以多一些,以後逐漸減少,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我在識字教學中,讓學生運用原有經驗來記憶字,為學生創設了自主學習的空間。如在識「白」字時,學生利用已有知識來學習,有的會聯系英語中的「white」來記憶;有的從字形上觀察說,白字像一個打開的易拉罐,當我喝飲料時,就會想到這個字……學生不但思維更加活躍,而且在自主探究的學習中掌握了學習的方法,也增強了能力。
3.合作交流:在學生自主探究的基礎上,還要組織好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多邊共同研討活動,讓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迸發出靈感的火花,從而體驗成功的樂趣。可以組織多種形式的討論,包括同桌互幫式、四人小組研討式、多人小組寫作式和全班合作式等,為學生充分表現、合作和探究搭建舞台。根據學習的具體內容及具體條件,安排學生自由發言,也可以在小組交流,然後派代表在全班匯報。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對討論中所提出的疑問,以及普遍存在的模糊認識進行討論,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發展多向思維。師生關系應是解決難題的合作關系,教師要善於運用誘導的語言,緊扣目標,引導學生逐層深化,激活學生的思路。
在實際教學中,創設情境貫穿於教學的始終,自主探究與交流合作不是截然分開的兩個階段,可以依據教學的具體內容和實際情況,將兩個階段合起來進行。
(三)模式的教學策略
1.氛圍和諧的策略。
「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學模式,應建立在新型的師生關繫上,為充分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要為學生創設平等、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要與學生互動,要用商量的口吻和學生對話,要用激勵性語言來鼓勵評價學生,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培植自信,獲取成就感。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成為學生學習的朋友。
2.創設問題情境的策略。
實施這一模式的關鍵是問題情境的創設,問題情境的設計不單單是問題本身的設計,還包括問題的引入方式、利用方式,可採取:
(1)聯系學生原有知識創設問題情境
(2)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創設情境
(3)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情境
3.群體討論。
4.交流合作策略。
(1)教師應根據每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分組,提出討論,交流的內容和要求並加以有效指導,組織學生開展討論交流。在討論中設法把問題一步步印象加深,要啟發誘導學生自己去發現規律,自己去糾正和補充錯誤的和片面的認識。
(2)形成合作學習的氛圍,加強生生之間、群體之間的交流和問題,可擴大參與面,組織組際交流、互查、競賽討論等。
(四)教學模式的評價
1.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這一教學模式,其突出特點是在教學活動中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教師創設情境,學生發現問題,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構建新的知識體系。
2.閃現學生個性。
通過情境的創設,學生閃現自己獨特的學習風格、策略,能表達出不拘泥於常規的思路和方法,嘗試多向思維,敢於發表與眾不同的見解,敢於堅持自己的觀點。
3.凸現學生創新性。
在學習中,學生敢於質疑問難,敢於標新立異,有競爭意識。
4.體現合作成功。
這一模式,通過「學習共同體」實現人與人的溝通,使每位學生都能得到應有的尊重和理解,在相互表達、交流、評價、吸收的過程中,體驗成功。
5.構建了平等的師生關系。
教師在教學中與學生平等、多向的思維交流,師生互動,教師能尊重學生的觀點,鼓勵學生求新求異,構建民主、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
(五)模式的特點及優勢
「創設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學模式的突出特點是在教師精心創設的情境下,讓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主動分析問題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並且通過學生之間及師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深化學生的認識,最終使學生能夠主動發展。這種教學模式打破了以教師為中心,講授灌輸的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改變了課堂教學面貌,實現了五個轉變:(1)變僅以掌握課本知識為目的為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促進學生充分和諧地發展;(2)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為引導學生自主參與、主動探究式學習;(3)改變追求唯一結論的封閉式教學為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互相研究,進行多向思維,鼓勵標新立異的開放式教學;(4)變教師講學生聽的靜態教學為全體學生主動參與的實踐活動的動態教學;(5)變教法的單一性為多種方法結合,綜合運用。這種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可操作性,可以在教學中創造性地利用。
參考文獻:1、《教育理論》
2、《教學法研究》
F. 教育教學論文摘要如何撰寫
根據學術堂的了解,摘要(abstract)可視為論文的微縮版本。摘要應該能簡要概括論文各部分的內容:引言、材料與方法、結果、討論。美國國家標准機構指出,「好的摘要能讓讀者迅速而准確地獲知文章的基本內容,從而讓讀者知道自己是否會對該文章感興趣,並進而決定是否有必要通讀全文。」
摘要既不能超過欲投稿期刊限制的長度(通常是250個字),又要能清楚闡述論文中的主要信息。摘要一般是一段(有些醫學期刊要求結構式摘要,這種摘要由幾段組成,每一段都有一個標准化的小標題)。不管是直接閱讀期刊,還是通過計算機檢索獲取,很多讀者都會在通讀論文全文前閱讀論文摘要。
摘要必須:
(1)陳述論文所做研究工作的主要目的和范圍
(2)描述研究工作採用的方法
(3)總結研究結果
(4)給出研究工作得出的主要結論。
論文所做的研究工作導出的結論非常重要,所以通常作者要在三處給出結論:第一次在摘要里,第二次在引言部分,第三次也是闡述得最全面的一次,則是在討論部分。
因為摘要中涉及的都是已做的科研工作,所以摘要中的大部分或全部內容都採用過去時態來寫作。
摘要中絕不應該出現論文正文中沒有的信息或結論。摘要中也不應該引用參考文獻(特例除外,比如當前論文改進已發表論文中的科研方法)。同樣,摘要中也不應出現表格和圖片。
撰寫摘要的時候要做到字斟句酌。如果用100個字就能把事情講清楚,就不要用200個字。不管是從用詞的簡潔性角度還是從表達的科學性角度來看,都沒有必要浪費字句。從事科技交流時不要濫用字句;更重要的是,如果摘要中每個字句都很有分量,這無疑會給編輯和審稿人留下深刻印象,對讀者更是如此。如果在摘要中濫用字句,會讓編輯和審稿人多一個拒絕錄用該投稿的理由。
G. 教育教學論文的寫作指導
(一)主題的寫法
教育教學論文只能有一個主題(不能是幾塊工作拼湊在一起),這個主題要具體到問題的基層(即此問題基本再也無法向更低的層次細分為子問題),而不是問題所屬的領域,更不是問題所在的學科,換言之,研究的主題切忌過大。因為涉及的問題范圍太廣,很難在一本碩士學位論文中完全研究透徹。通常,碩士學位論文應針對某學科領域中的一個具體問題展開深入的研究,並得出有價值的研究結論。
教育教學論文是學術作品,因此其表述要嚴謹簡明,重點突出,專業常識應簡寫或不寫,做到層次分明、數據可靠、文字凝練、說明透徹、推理嚴謹、立論正確,避免使用文學性質的或帶感情色彩的非學術性語言。論文中如出現一個非通用性的新名詞、新術語或新概念,需隨即解釋清楚。
(二)題目的寫法
教育教學論文題目應簡明扼要地反映論文工作的主要內容,切忌籠統。由於別人要通過你論文題目中的關鍵詞來檢索你的論文,所以用語精確是非常重要的。論文題目應該是對研究對象的精確具體的描述,這種描述一般要在一定程度上體現研究結論,因此,我們的論文題目不僅應告訴讀者這本論文研究了什麼問題,更要告訴讀者這個研究得出的結論。例如:「在事實與虛構之間:梅樂、卡彭特、沃爾夫的新聞觀」就比「三個美國作家的新聞觀研究」更專業更准確。
(三)摘要的寫法
教育教學論文的摘要,是對論文研究內容的高度概括,其他人會根據摘要檢索一篇碩士學位論文,因此摘要應包括:對問題及研究目的的描述、對使用的方法和研究過程進行的簡要介紹、對研究結論的簡要概括等內容。摘要應具有獨立性、自明性,應是一篇完整的論文。
通過閱讀教育教學論文摘要,讀者應該能夠對論文的研究方法及結論有一個整體性的了解,因此摘要的寫法應力求精確簡明。論文摘要切忌寫成全文的提綱,尤其要避免「第1章……;第2章……;……」這樣的或類似的陳述方式。
(四)引言的寫法
一篇教育教學論文的引言,大致包含如下幾個部分:1、問題的提出;2、選題背景及意義;3、文獻綜述;4、研究方法;5、論文結構安排。
⒈問題的提出:講清所研究的問題「是什麼」.
⒉選題背景及意義:講清為什麼選擇這個題目來研究,即闡述該研究對學科發展的貢獻、對國計民生的理論與現實意義等。
⒊文獻綜述:對本研究主題范圍內的文獻進行詳盡的綜合述評,「述」的同時一定要有「評」,指出現有研究成果的不足,講出自己的改進思路。
⒋研究方法:講清論文所使用的科學研究方法。
論文結構安排:介紹本論文的寫作結構安排。
⒌「第2章,第3章,……,結論前的一章」的寫法是論文作者的研究內容,不能將他人研究成果不加區分地摻和進來。已經在引言的文獻綜述部分講過的內容,這里不需要再重復。
各章之間要存在有機聯系,符合邏輯順序。
(五)結論的寫法
結論是對教育教學論文主要研究結果、論點的提煉與概括,應准確、簡明,完整,有條理,使人看後就能全面了解論文的意義、目的和工作內容。主要闡述自己的創造性工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學術領域中的地位、作用和意義。同時,要嚴格區分自己取得的成果與導師及他人的科研工作成果。
H. 教育教學論文的撰寫要求
(一)論文格式、頁面設置、用紙及裝訂順序等
⒈章的標題:如:「摘要」、「目錄」、「第一章」、「附錄」等,黑體加粗,3號字,居中排列,每一章單獨另起一頁。
⒉節的標題:如:「2.1 認證方案」、「9.5 小結」等,黑體加粗,4號字,左對齊。
⒊正文:中文為宋體,英文為「Times News Roman」,均為小四號字。正文中的圖名、表名以及圖表中的文字均用相應的五號字體,正文中的圖和表必須有編號,如:「表3.1」、「圖2.5」等。表名以及編號應位於表格的正上方,圖名以及編號應位於圖的正下方。
⒋頁眉:五號字宋體,居中排列。頁眉從緒論開始,左頁頁眉為論文題目,右頁頁眉為章的標題。
⒌頁碼:對稱頁邊距,宋體小五號字,排在頁腳行的最外側,不加任何修飾,從緒論開始編排。
⒍字間距:採用標准字間距。行間距:採用固定值20磅。
⒎頁面設置:上邊距3.0cm ,下邊距2.0cm , 內側邊距3.0cm , 外側邊距2.0cm , 頁眉2.0cm ,頁腳1.0cm , 裝訂線1.0cm。
⒏論文用紙:一律為A4。
⒐列印:雙面列印。右頁為奇數頁,左頁為偶數頁。
⒑論文裝訂順序:
順序依次為:封面→任務書→工作計劃表→中期報告評議表→畢業論文評語表→畢業論文評審表→中文摘要(每單元為一頁)→目錄→正文→結論→致謝→參考文獻。
I. 教育教學論文怎麼寫啊,晉級要用到的
"教育論文是對教育教學經驗或觀點的認識,要寫好教育論文,一要對教育教學有深刻的版認識,也權就是說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二要大量閱讀質量高的教育教學文章,借鑒他們的優點,三要有好的文筆,此外你的觀點要新穎
如果你發表論文是評職稱用的話,引用率不能超過30%,盡量自己寫。如果實在沒時間寫,可以找論文網幫忙,現在幫忙寫作發表的很多的,上回我就在腳印論文網上發表過一篇職稱論文,都沒操什麼心,就成功了,挺方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