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教學隨筆怎麼寫
教學隨筆也可以說「教學一得」,主要是寫教學中某一點體會最深的心得。它的主要特點是題目小、篇幅短;層次和結構比較簡單;內容單純,涉及面比較小,寫作材料便於收集、整理和使用。學校要求每位教師每月都要寫兩篇教學隨筆,可是多數老師卻覺得無從下筆,沒有材料可寫,現將幾種教學隨筆的寫法轉來與同行們共享。 一、捕捉題材。對於一線教師來說,不敢說每一節課都有體會最深的心得,但每天都要教學不同的內容,面對不同的學生,只要我們善於發現,做個有心人,隨筆的素材就有很多。 1、成功的喜悅。在教學中,每一位教師都會有令人欣喜的、成功的實踐。成功了,靜下心來想一想:為什麼會取得成功?主要收獲在哪裡?抓住自己的成功之點,深入地想,好題材就這樣誕生了。 2、失敗的教訓。教學中的失誤是不可避免的。面對失誤我們應該冷靜地想一想:為什麼會失誤?主要症結在哪裡?用什麼方法彌補?應該吸取什麼教訓?„„好題材又誕生了。 教材是我們的教學依據,但它不一定是完美的,只要我們深入而冷靜地研究思考,你也許會有新的認識或新的疑點,那麼請及時把它寫下來。 在講課過程中,感覺上的得心應手,學生思維火花的不斷迸發„„你也許會突然得到某種悟性與啟示,產生平時沒有想到的觀點,發現平時沒有注意到的材料。對此,我們要及時記錄下來。 在聽課過程中,作為教師,聽課的機會是很多的,而且大多數情況下,聽到的多數是優質課。通過比較,找出差異。差異就是思維之源,就是產生新觀念和新思想的導火線。 我們還可以從課後師生交談中、學生學習的成功或失敗中捕捉教學隨筆的題材;也可以通過閱讀別人的教育教學論文或從瀏覽教育教學報刊雜志中捕捉。 二、錘煉題材。有了題材,如何得到一篇高質量的隨筆?你可能通常會覺得有話說不出說不好,這是因為尚缺乏理論積累,還不能從理論高度對手中的素材進行加工、整合,形成並表達出自己獨到的視角。而這個至關重要的錘煉過程要求我們: 1、注重積累相關理論。理論積累並無任何捷徑,只有平常扎扎實實地研讀並作好摘抄,久而久之,再處理起素材來自然會得心應手。 2、認真解讀他人隨筆成果。一般報刊雜志上都有一些非常貼近我們工作實際的教學隨筆,可以細細地分析一下它們是如何總結提煉得出自己觀點的,久而久之,我們也會受到很大啟發,感覺豁然開朗。 三、寫教學隨筆的注意點。 l、立意要新。也就是你所寫的教學心得體會,不僅自己覺得有新意,而且讓別人看後也覺得耳目一新,不可重復別人的觀點。 2、列舉實例要具體生動。在舉例時一定要把事實講明白,使讀者看後既懂,又能學會用。 3、要做到小中見大。從個別具體的事例出發,能體現出一般規律。注意把中心思想集中到一點上來,反映較深刻的問題和道理。使讀者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個性看共性。 4、文章結構可多樣化。教學隨筆沒有一個固定的格式。可以先簡述文章的中心以及寫此文的目的,再列舉實例說清楚事實及過程,最後歸納小結教學的心得體會。 隨筆,又叫隨感、筆記,是一種古老的散文體裁。許多散文大家都擅長這種文體,比較有名的作家就有劉基、宋濂、公安派袁氏三兄弟、唐宋派的歸有光、桐城派諸君等等。到了近代,隨筆逐漸成為一種獨立的散文體裁,為廣大群眾所 喜聞樂見。 隨筆選材廣泛,形式自由,是隨時反映見聞感受的一種文體。教育隨筆就是用隨筆的形式,反映教育實踐中的經驗、教訓和感受、體會,或針對教育實踐中的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見解的教育應用文書。 教育隨筆形式自由,它有時像小品文或雜文,有時又像日記或雜記,在教育實踐中主要有這樣一些樣式:教學筆記、教學後記、讀書筆記、教學札記、教育教學隨感錄、備課筆記等等,這些都屬於教育隨筆的范疇。我們今天提倡的是教師寫教育教學隨感錄。 一、教育隨筆有如下特點: 1.短小精悍。 它一般篇幅不長,多則千字左右,少則百十來字。它不用經過縝密的構思後再動筆,而是像寫日記一樣,興之所至,一揮而就,把教育實踐中最有意義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歷鋪展成文。比如有個教師在備課時查看資料,對「歷」與「『厲」的區別頗有感受,就寫了一篇百十來字的短文《「歷」與「厲」辨》發表在教學雜志上。上海市特級教師於漪在上課時,學生就《畫龍點睛》一課中「點之即飛去」議論紛紛,於老師寫了《「睛」探》一文,由「睛」字出發談了「備課要深人才能講到點子上」的體會。總之,教學隨筆短小精悍,是教育應用寫作中的輕騎兵。 2.迅速及時 教育隨筆像新聞體裁一樣,有較強的時效性。教育實踐中的見聞、體會、意見、看法這些稍縱即逝的東西若不及時記錄,再回首時就會失去神韻。當今世界發展較快,只有不斷創新才能追上世界發展潮流。教育實踐中的經驗體會及時反映出來可以供別人借鑒,教訓反映出來可供別人吸取,問題反映出來可引起人們的注意。總之,及時反映教育實踐的情況可以使教育少走許多彎路。 3.取材廣泛 教育應用的其他文書取材受一定條件限制,教育隨筆則不然,可以說沒有任何限樹。大的方面而言,可以寫教育方針、教育思想、教學原則、教學方法等教育思想理論方面的問題。小的方面而言,可以寫一件事、一個字詞、一句話、一個動作、一點感觸、一個問題等教育第一線最具體的東西。總之,選材只要扣住一個「新」字就可以入文。 二、教育隨筆的分類 (l)教育隨筆主要是一種敘事議事的文體,有的講教為主,有的以議為主,根據敘與議的情況可以分成五類:先敘後議型;先議後敘型;夾敘夾議型;敘事型;議論型。 (2)根據隨筆的目的意圖又可以分出如下一些類別:有的是針對某種教學現象發表自己的看法後提出建議的;有的是針對教育現象進行批評針相的;有的是針對教育現象分析得失的;有的提供教育實例,以供借鑒的。 (3)根據所用主要表達方式來分,有記敘性隨筆、議論性隨筆、說明性隨筆,有時還有抒情性隨筆。記敘性隨筆是以記錄教育現象為主,議論性隨筆以發表觀點看法為主,說明性隨筆主要是對教學中的問題作的闡釋。 三、教育隨筆寫作的意義 1.寫作教育隨筆是第一線教師及時反映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思想火花的最快捷方式 教師們每天接觸新的教學內容,每天與接受新事物最快的少年兒童打交道,沸騰的生活必將燃起心靈之火,把那耀眼的一瞬記下來,就是隨筆。只要我們每位教師真心實意熱愛我們的教育事業,做教育工作的有心人,隨時都會發現值得寫、值得反映的東西。我們知道,其他教育應用文體的選材較嚴格,組織結構也較嚴密,比較而言,教育隨筆則更加方便快捷。 2.教育隨筆的寫作是教師進行教育藝術、教育理論、教育思想、教學方法總結的良好形式 傳統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學方法能否適應現代教學,一個勇於創新的教師,在教育實踐中就會主動去發現問題,並以積極的態度去思考問題,創造條件去解決問題。教師把這些東西用隨筆的形式反映出來,對推動教育事業的進步,對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都有一定作用。 3.教育隨筆的寫作是提高教師寫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有效手段 寫作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在於勤奮練筆,教師把教育實踐中的見聞感受記下來,是一種很好的提高自己書面表達能力的方式。從某種意義上說,教育隨筆的寫作是教育科研的初步,可以為教育科研准備素材,可以提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教育隨筆是教學反思的理性提煉 古人強調:「吾日三省吾身」,新課程改革則提出反思是教師自我成長的重要手段之一。為師者把記寫教育隨筆作為日常教育反思的主要形式,將一天所見、所想、所讀載入日記,這些行動本身就是教育的總結,有助於自身的提高。 教育變革的寶藏隱藏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通過對教學經驗、新問題的分析與研究,從而發現新理念、新見解,可以促進教師對實踐的反思和智慧的提 升。教育反思可以避免教學中重復的失誤,如果讓教育隨筆中的反思成為教師的一種職業習慣,那將是教師教育教學發展新的境界。 撰寫教育隨筆,記錄個人成長的所感所想,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經驗的積累,重溫舊事,回想教育成效,教師常常會品嘗理性的感受,對自己有更全面的認識,這有利於教師提高修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5、教育隨筆是撰寫科研論文的基石 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大多教師感到無處入筆,無從下手。筆者認為,教育科研論文來源於生活,來源於實際教學。每一篇教學日記都是顆明亮的珍珠,把一串明亮的珍珠連起來就是一個漂亮的項鏈。把許多日記歸納起來,就成了一篇有價值的科研論文。沒有實際經驗感悟,教育科研論文就會成為無源之水,誇誇其談,無實際意義。 教育隨筆隨處都可以寫,可以是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也可以是德育方面的;可以是課堂教學畫龍點睛的精彩一筆,也可以是教育教學沉痛的反悔;可以是班主任組織工作的領悟,也可以是任課教師某一方面敗筆的思考;可以寫家庭教育,也可以寫學校的見聞;或表述,或議論,或吶喊,或助威,所喜、所惡、所思、所見皆可入文。哪怕是點滴小事,都要善於捕捉,記入日記。尤其是在新課改的形勢下,如何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如何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如何將情感、態度、價值觀融入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感到困惑,均可以以教育隨筆的形式表現出來。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社會、學校、家庭迫切需要高素質教師,教育隨筆對教師素質提高顯得尤為重要。願撰寫教育隨筆能夠成為每一位教師的一種職業習慣。 一位教育家曾說過:「只要對教育決策產生影響的行為就是教育科研;只要對教育實踐產生影響的行為就是教育科研。」教育隨筆來源於課堂教學和學生生活,每一次對學生的成功談話、每一次對教育的失敗與教訓、每一堂課程設計與探索都是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是教育教學不可缺少的方面,許多中小學教師對教育科研感到迷惘,其實對於教育教學一線的教師而言,通過思考並改進每一天的教學工作就是搞教育科研。 教育隨筆記錄著教師的生命價值。教育科研並不深奧,它就在教師身邊。鍾情於教育隨筆的教師,對一次創新、一次感悟、一次反悔經過思索,都會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有幫助,因此教育隨筆是一線教師特有而實用的教育科研。 教師把教學感悟付諸筆端是新課程標准下教師自我成長的關鍵一環,教育隨筆是教師經驗的凝練,是教師成才的橋梁,它對教師成長具有顯著成效,它來源於實際教學。每一篇教學日記都是顆明亮的珍珠,把一串明亮的珍珠連起來就是一個漂亮的項鏈。把許多日記歸納起來,就成了一篇有價值的科研論文。沒有實際經驗感悟,教育科研論文就會成為無源之水,誇誇其談,無實際意義。另外教育隨筆隨處都可以寫,可以是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也可以是德育方面的;可以是課堂教學畫龍點睛的精彩一筆,也可以是教育教學沉痛的反悔;可以是班主任組織工作的領悟,也可以是任課教師某一方面敗筆的思考;可以寫家庭教育,也可以寫學校的見聞;或表述,或議論,或吶喊,或助威,所喜、所惡、所思、所見皆可入文。哪怕是點滴小事,都要善於捕捉,記入日記。尤其是在新課改的形勢下,如何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如何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如何將情感、態度、價值觀融入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感到困惑,均可以以教育隨筆的形式表現出來。
❷ 教育隨筆怎麼寫
怎樣寫教育隨筆
一,什麼是教育隨筆
隨筆是文學體裁中散文的一種.它不拘一格,形式多樣,短小活潑.
教育隨筆顧名思義,就是談教育思想觀點的隨筆.教學隨筆,也可以說"教學一得",主要是寫教學中某一點體會最深的心得.它的主要特點是題目小,篇幅短;層次和結構比較簡單;內容單純,涉及面比較小,寫作材料便於收集,整理和使用.
隨筆在寫作樣式上沒有什麼固定的限制,常見的有借事說理,夾敘夾議等形式.借事說理: 作者要著力描寫一個事件,不用太多的語言去發議論,做點評,把一件事情寫清楚,文章的結尾有個簡單的點題就可以了.讀者通過讀作者敘述的這件事,就能受到觸動,明白一些道理,道理喻於故事之中.夾敘夾議 :作者在敘述一個事件的同時,發表自己的見解,一邊敘述一邊評論.也可以是把事件先敘述完,再做評論.
隨筆是最適合教師創作使用的一種形式.
二,寫教育隨筆有什麼好處
1,能真實地記錄身邊世界.如果你要問我:你這二十多年做了些什麼,留下些什麼 我也不知怎樣回答.寫教育隨筆,就不會再像過去一樣讓我們的老師只留下模糊的記憶,我們不能讓過去的智慧,思想火花隨著年齡的繼續增長淡出這個美麗的世界.
2,用教育隨筆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因為要寫,所以要閱讀;因為要寫,所以要去做;因為要寫,所以要思考.寫作,是一種拉動自己讀,做,思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作為教師的最好的教育研究,是教師行為研究的最好依託.
3,通過教育隨筆,讓每個教師成為新課程的成功實踐者.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這么多的,實質性的要求,這些要求不可能一下做到,但邊做邊思,邊思邊寫,邊寫邊做,螺旋前進,每個老師肯定會把新課程要求轉化為自己的本領.
耕耘於教學一線的教師,掌握了大量教育教學的第一手資料,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在教學之餘,及時把心得記錄下來,不僅對自己日後工作有促進作用;如果發表,對廣大同仁也具有借鑒意義.
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曾言:"教育學是最辯證,最靈活的一種科學,也是最復雜,最多樣化的一種科學."在傳道授業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育,教學對象,創造性地運用教育,教學理論和方法實施因材施教.回顧和總結教育教學過程的心得和方法,不僅積淀了個人在教育,教學方面的部分成就,而且也豐富了有效的教育,教學資源.
一位"桃李滿天下"的教師,其功赫赫.回首整個從教生涯,或許因疏於及時記載心得體會,屆時找到一條清晰的軌跡不免顯得有些困難,然昨日難以再現,徒留一縷憾意.
誠然,如今的教師負擔很重.有來自業務上的,更多的或許還是來自心理方面無形的壓力.面對高職低聘,轉崗,待崗等現實問題,使得教師們對分數不得不計較.一貫被稱之為"良心活兒"的隱性工作,教師自己對"良心"兩字欲說還休.在這樣的背景下,"分數是硬道理"的論調就不難理解.也因此會有不少教師奉行"一心只教手中書,莫管教改與科研."這種現狀,結果使得教師自己只擁有一桶"死水",限制了教師自身的發展,對學生的培養也是無益的.適時撰寫論文是解決上述矛盾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因為其操作性強,收效也顯著.
教師的論文,大致可分為純理論的學術研究文章和涉及具體問題的教學小論文.考慮到實際情況,筆者更贊同廣大中小學教師側重寫一些教學小論文.通過及時整理教學思路,記錄教學心得,只會對教學起促進作用.就教學中的某一具體問題,通過縝密的思考,或查閱相關的資料,最後形成文字.這是一個深入思考的過程,這也是一個質疑,析疑的過程.寫作過程使得教師對處理問題的方法更趨條理化,更符合科學性,能直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另一方面,根據筆者自己的經驗,勤於筆耕教學小論文,有助於培養執筆教師的教研意識.尤其是此類小論文被報刊錄用或獲獎時,更能促成該教師在教學上乘勢而上,提升境界.
現代的教學形勢,要求教師有傳統的"教書匠"向"學者型教師"轉化.名副其實的"學者型教師"必須會進行學術研究,教學小論文為載體的教研是鋪就學術研究大道的"基石".作為教師,不進行教研,而直接從事抽象的理論研究是缺乏立身之本的,也可以這么說,沒有教研就沒有科研.
在教學過程中,每一位教師都踩著一個個的腳印,隨時記錄著這一軌跡,向教育更深處漫溯,教而時研之,不亦樂乎
三,教育隨筆寫什麼
對於一線教師來說,不敢說每一節課都有體會最深的心得,但每天都要教學不同的內容,面對不同的學生,只要我們善於發現,做個有心人,隨筆的素材就有很多.我想,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實踐:如讀書筆記,如教育案例,如教學反思,如學生檔案記錄,如心靈感悟…… .寫教育隨筆實際上是個思考與積累的過程.由於我們身在教育的第一線,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自覺地融入了自己的智慧,常常教有所感,倘若能及時記錄下自己的教育心路,這對今後的教育教學無疑是有幫助的.而且要想把文章做大,做好,也離不開平時的點滴積累.教育隨筆,因其篇幅的短小,也無需上升到多高的理論層面,因而相對來說比較簡單.那麼,教育隨筆寫些什麼呢
(一)記教學得失.每位教師都有一份屬於自己的"試驗田",試驗成功與否,肯定會有所"悟",總結得失,在下次教學中自然能揚長避短.比如說,有位老師在教學"吃"字時,考慮到學生先學"氣"字,後學"吃"字,容易把"吃"寫成"氣",因而在教學中特別強調"吃"的右半部分千萬不能寫成"氣"字.誰料,哪壺不開提哪壺,還是有很多學生錯了.手把手地好不容易教會了,過了一段時間學生又錯了,怎麼幫助學生正確記住這個字呢 她想了一個辦法.一次講評時,她對同學們講,"今天中午,我們班有一位同學大餓了,竟然把筷子都吃下去了."同學們都感到莫名其妙,紛紛說"不可能!""誰會把筷子吃下去呢 "見大家都在參與議論這事,她感到時機已經成熟,就請一位同學上黑板,讓他寫一句話"我吃了一碗飯".不出所料,學生把"吃"寫成了"氣",有同學馬上站起來更正,"錯了!錯了!吃的中間沒有一橫!"她笑笑,指著這位同學寫的"氣"說:"你們看,他的筷子是不是給卡在喉嚨里了."同學們都會意地笑了起來."你們能幫他把筷子夾出來嗎 "幾乎所有的同學都舉起了手.打那以後,學生再也沒有出錯,看來"筷子卡在喉嚨里"給大家的印象還是相當深的.
在教學中,每一位教師都會有令人欣喜的,成功的實踐.成功了,靜下心來想一想:為什麼會取得成功 主要收獲在哪裡 抓住自己的成功之點,深入地想,好題材就這樣誕生了.
教學中的失誤是不可避免的.面對失誤我們應該冷靜地想一想:為什麼會失誤 主要症結在哪裡 用什麼方法彌補 應該吸取什麼教訓 ……好題材又誕生了.
(二)錄教學機智.在教育教學中,根據學生情況隨機應變,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有位老師在講評作文時,本來先想表揚部分寫得好的,再批評那些寫得差的,看到學生那一雙雙充滿期望的眼神時,他臨時改變主意,選擇學生作文的精彩地方一一作了表揚,結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學生們都認真地對作文作了精心的修改.第二天,許多傳神的字詞,優美的句子和巧妙的構思,已悄然出現在不同的本子上.還有家長高興地打來電話,說她的孩子回來之後,高興得不得了.沒用家裡人催著做作業,自己認真地將作文改了又改,再認真地譽寫好.而這個孩子原本就是老師准備批評的對象之—.表揚的力量可見一斑.
(三)寫教育偶得.教材是我們的教學依據,但它不一定是完美的,只要我們深入而冷靜地研究思考,你也許會有新的認識或新的疑點,那麼請及時把它寫下來.有所思,必有所得.如果你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做一個有心人的話,你會發現有許多有價值的東西.有位老師看到他校一位老師在評判學生分數時,把作業的最低線定為甲下.好一點的就毫不猶豫地給甲,再好一些的甲上.寫得整潔美觀的,再加上一個蘋果;寫得特別用心或者解題有新意的,加上兩個蘋果.當然,所謂的"蘋果",只不過是一個刻成蘋果狀的小印戳而已.但這種看似"畫餅充飢"式的評分方法,使原本丙丁的學生帶回去的作業簿中也有了甲的佳績,這樣一來,孩子歡天喜地,家長也開心得不得了.所有的孩子的臉上都堆滿了開朗的笑容,孩子們常擠在一起翻開作業本在比誰得的蘋果多,並為了能得更多的蘋果而在暗地裡較勁.反觀自己身邊的老師,給學生留的作業很多,而對學生的評價卻很低,使得家長誤認為孩子學習成績很差而常常訓斥孩子,而學生老是看到自己本上是鮮紅的"╳",自我感覺也越來越差,對學習日漸失去了信心,變得畏畏縮縮的,自然少了那份應有的天真,由此感到我們的教育應以正面教育為主,要少一些"正經",多一點歡顏;少一點"刻薄",多一些變通與關愛,這樣才會取得如同這給"蘋果"一樣的效果.
(四)記學習所悟.平時,我們在閱讀書報時,常有所感,有所悟.記得有位老師看了《誰動了我的乳酪》想到了老師的"金飯碗"光芒不再,感到隨著對教師要求的不斷提高和生源的日漸減少,"末位下崗"已是不爭的事實.惟有不斷地提升自己,方能使"乳酪"永遠屬於自己,由此寫了篇文章《誰動了老師的乳酪》,發表在《教師之友》2002年的7—8合期上,還有位老師看了《美國教師教"蚯蚓"》後在自己的自然教學中也作了類似的嘗試,寫了篇題為《"動"起來教(捉螞蟻)》的文章,收獲還是相當大的.課前她安排學生捉螞蟻,並讓學生把螞蟻裝在能透氣的小瓶子里,這樣學生對螞蟻的生活習性就有了深刻的認識;課上她安排學生畫螞蟻,驅使學生以積極的態度觀察小螞蟻,然後讓學生說螞蟻的身體構造,這樣一來,課本上那些抽象的知識在學生的頭腦中變得具體了,生動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縮短了,因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相當高漲.教學效果自然是那種灌輸式教學所難以比肩的.我由此感悟到,創設融洽和諧的師生活動情境,可以使學生毫無拘束地全身心地參與到活動當中,進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這種教學要遠比那種為維護師道尊嚴而人為地拉開師生間距離的做法高明得多.因為師生關系的不民主,最終導致的是師生關系的對立;學生會因"厭惡和尚"而"恨及袈裟",因"惡其師"而"厭其教""輕其理".在講課過程中,感覺上的得心應手,學生思維火花的不斷迸發……你也許會突然得到某種悟性與啟示,產生平時沒有想到的觀點,發現平時沒有注意到的材料.對此,我們要及時記錄下來.
在聽課過程中,作為教師,聽課的機會是很多的,而且大多數情況下,聽到的多數是優質課.通過比較,找出差異.差異就是思維之源,就是產生新觀念和新思想的導火線. 我們還可以從課後師生交談中,學生學習的成功或失敗中捕捉教學隨筆的題材;也可以通過閱讀別人的教育教學論文或從瀏覽教育教學報刊雜志中捕捉.
在寫教育隨筆時,我們可以結合案例,作這兩方面的思考:
1,由點及面作發散性思考.李鎮西老師由學校強迫女兒剪去秀發,想到學校的專制,進而聯想到教育上的種種不民主現象,並就這種現象進行剖析.
2, 由表及裡進行深層挖掘.比如說我們在教育教學中經常碰到學生"頂撞老師"的現象,學生為什麼會頂撞教師 導致這一現象的病源在哪 我們又如何去療救 對這類情況是冷處理還是熱處理 處理的結果如何 通過這件事的處理你得到什麼啟發 如果我們真正思考了,並付諸於行動了,肯定會有收獲的.
四,教育隨筆怎樣寫
很簡單,只要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把身邊真實的世界移到自己的筆下,移到自己的手指間,移到自己的硬碟中即可,不必過分強調邏緝,不必十分講究文采,而是你自然感受的流淌,心靈的私語,智慧的沉澱.有些教師會說自己沒有時間寫東西,抑或是想起寫文章就頭痛,認為這是一件耗時耗力的事,其實不然.在我們和教師接觸的過程中,經常會聽到教師講很多精彩的教育故事,把這些故事寫下來,從口頭的變成書面文字,就是很好的隨筆.
教育隨筆其特色就在一個"隨"字――隨便,隨時,隨手,隨心等.
隨手: 隨筆中涉及的往往是一些即時發生的事件和看到事件當時產生的想法,那種想法也有點火花閃動似的,所以需要及時捕捉,記錄下來.因為扔了一段時間之後,您對事件的記憶可能就不那麼清晰了,故事就很難說得完整,思想的火花可能也消失不見了.所以要養成隨手寫的習慣.如果能堅持記教育日記,那麼您會發現那其中有很多您可能已經不太記得的事,但是在當時它是如何地讓您受到震動.
隨便 :隨筆沒有什麼格式的要求,不需要有什麼論點論據,文字也可長可短,如果用200字就能把您想說的話說清楚了,也不一定要湊到1000字.如果您沒想好這件事說明了什麼,但是這件事卻讓您有所觸動,不說不快,您也不必硬憋著,要找什麼理論做依託,您可以把事情寫出來,讓讀者自己去理解.
隨心 :這里講的隨心有兩層意思,一是隨心所欲,沒有太多的限制;二是筆要隨腦.文章是筆寫出來的,但卻是大腦想出來的,所以隨筆是筆要隨腦.
隨筆要想寫好,必須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或是切入一個事件的角度不同於以往,或是自己的觀點不同於常俗.這一切都需要我們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有一個善於思考的大腦,所以工作之中要注意觀察.教師生活於學生之中,我們的工作對象是活生生的人,這就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每個孩子都是一本待讀的書,和孩子的每一次傾心的談話,都可以成為我們寫作的素材.工作之餘要讀一點書,用心去思考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的合理之處及與教育現實的結合點在哪裡,所謂有正確的理念,才會有正確的眼光;有正確的眼光,才能有精彩的發現.
最重要一點是,要想寫好隨筆,關健還在於動筆,動筆寫了,才能有好的隨筆.
很多人說,要我反思一下教學沒問題,但要寫成一篇反思隨筆,則有了壓力 這是因為,通常我們認為反思5分鍾也行,50分鍾也可.可寫文章則不同,5句話總認為算不上文章吧.就是這一觀念影響了大家寫隨筆的積極性.為了使自己改變被動的局面,為什麼不改一改這一舊觀念呢 其實也沒有人規定過教學隨筆不可以只寫五句話.如果是你深思熟慮後的五句話也是好隨筆.
比如:今天的導入不夠理想,因為沒有引起學生的注意力,主要是選擇的素材太陳舊了,時間也用的太多了,今後我得改變.
這是五句話的教學隨筆,我覺得就是一篇好隨筆,可能它不適合發表,但教師寫教學隨筆主要不是用於發表的,而是對自己教學的改變,是為了自己的提高.這隨筆雖然是五句話,但發現了教學存在的問題,找到了問題的原因,並提醒自己要改變.而且這樣的隨筆對工作忙的教師來說,更符合實際.當然,我並不是說寫隨筆只用五句話,而是說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有時間寫則長無時間寫則短.
常寫短隨筆可以克服寫隨筆的危難情緒,可養成勤寫隨筆的習慣,這樣堅持下去,偶爾寫幾篇較長的教學隨筆,可以發表的隨筆並不是難事.文章也是有短到長的,長的隨筆往往是在短隨筆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教師工作最忙,畢竟也有大快的休息時間,在休息時間里沒有教學工作,正是修改隨筆,完善隨筆的好時機.就拿上面那五句話的隨筆來說吧.可以補充一下這樣的內容.如何導入才能引發學生的注意力 什麼樣的素材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我第二堂課的導入是如何做的 這樣是問題深入化,再加上正反的兩個導入實例,就形成了一篇好文章,發表也是沒有問題的.
寫隨筆從字數,語言方面比較自由,但也不可以隨便寫,它不是流水賬,也不是教學實錄,它是反思後的結晶,是教學經驗的總結,隨筆也不是日記,如果說一天下來沒有什麼可寫就可以不寫,如果說某一天靈感不斷,寫它個三,四篇也有必要.有感而發是隨筆的主要特徵.而發出的感想是否精華,則與教師的教學理念,知識結構,理論素養,語言表達能力直接相關.有的人只追求隨筆的數量,不關注隨筆的質量,幾十篇下來,風格一個樣,語言一個樣,甚至連描述的教學情節也差不多,每天堅持寫這樣雷同的教學隨筆價值是不大的.寫是一個人內在素養的外化過程,要使外化質量的提高必須有一個不斷內化的過程.因此,學習是必要的,把他人的觀點,知識,方法內化為自己的觀點,知識,方法,才能不斷地寫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好隨筆.
有了題材,如何得到一篇高質量的隨筆 你可能通常會覺得有話說不出說不好,這是因為尚缺乏理論積累,還不能從理論高度對手中的素材進行加工,整合,形成並表達出自己獨到的視角.而這個至關重要的錘煉過程要求我們:
1,注重積累相關理論.理論積累並無任何捷徑,只有平常扎扎實實地研讀並作好摘抄,久而久之,再處理起素材來自然會得心應手.
2,認真解讀他人隨筆成果.一般報刊雜志上都有一些非常貼近我們工作實際的教學隨筆,可以細細地分析一下它們是如何總結提煉得出自己觀點的,久而久之,我們也會受到很大啟發,感覺豁然開朗.
五,寫教學隨筆的注意點.
l,立意要新.也就是你所寫的教學心得體會,不僅自己覺得有新意,而且讓別人看後也覺得耳目一新,不可重復別人的觀點.
2,列舉實例要具體生動.在舉例時一定要把事實講明白,使讀者看後既懂,又能學會用.
3,要做到小中見大.從個別具體的事例出發,能體現出一般規律.注意把中心思想集中到一點上來,反映較深刻的問題和道理.使讀者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個性看共性.
4,文章結構可多樣化.教學隨筆沒有一個固定的格式.可以先簡述文章的中心以及寫此文的目的,再列舉實例說清楚事實及過程,最後歸納小結教學的心得體會.
願大家從現在起,將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思想凝聚成文字,"我手寫我心",每天,每周擠時間寫一點,堅持不懈,日積月累,必將在教育征途中留下自己成長的軌跡!
❸ 學期班教育筆記200篇
教育反思學前班作為一名從幼兒園來學前班的小朋友來說,對任何事物都是充滿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夠集中,課堂的過程又是一個比較枯燥無味的過程,所以教師必須認真的設計教案,根據學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的培養來設計教案。讓整個課堂活躍起來。
經過教學之後做出以下反思:從開學到現在已經一個...,學前班的教育性質是非義務教育,因此,沒有考試、考查等,它僅要達到為幼兒入小學做適當准備的目的,確切地說是為幼兒做好心理、能力方面的准備。
每個人都在生存著,生活著,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事業,應該說事業是高於生存、生活的高層精神建築,但必須承認,因為為了生存而工作的人,相信會把工作做好,完成各項目標任務,因為工作是賴以生存的,需要它來保障自己的物質生活。
(3)課堂教學教育隨筆擴展閱讀:
選擇教學品質高、放心又可靠的學前班十分重要。
建議家長對備選培訓機構的辦學理念、辦學業績、辦學特色、師資力量、辦學條件和口碑等進行綜合對比,然後再從培訓時間的安排與交通是否便利等方面考慮,並要對擬選學校進行實地考察。
辦學資質:考察學校是否具備政府部門頒發的辦學許可證照,避免誤入沒有辦學資質的非法辦學機構。
學校口碑:選擇一所口碑好的學校比什麼都重要。
俗話說,「金杯銀杯,不如口碑」。
所以報班前一定得對這所學校有個初步的了解、多向周圍的同事、朋友、親戚打聽一下,再決定下一步的行動!
師資水平:重點考察師資是否經過嚴格的專業培訓,與學校的老師進行交流,了解學校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擁有專業的師資力量與科學系統培訓體系的機構,教學水平高,質量有保障。
教學環境:教學區的設置是否合理,教室面積、通風以及教學環境硬體設施是否完善、教學服務等都需要認真考量。
安全性:安全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頭等大事,也是各位家長們篩選學前班時需要重點考量的一道關卡。
家長在選擇培訓機構時要注意考察教學場所的安全措施是否齊備。
交通:是否便利。
費用:最後要考慮的就是最現實的費用問題,依據學前班所在地的不同、教學質量的差異都會有不同的差價,但是費用應該不是唯一或第一考慮的因素,因為「價廉」未必就會「物美」,各位家長應該綜合比較,判斷其是否合理。
❹ 什麼是教師教育隨筆
一:教育隨筆有如下特點:
1.短小精悍。
2.迅速及時
3.取材廣泛
二、教育隨筆的分類
(l)教育隨筆主要是一種敘事議事的文體,有的講教為主,有的以議為主,根據敘與議的情況可以分成五類:先敘後議型;先議後敘型;夾敘夾議型;敘事型;議論型。
(2)根據隨筆的目的意圖又可以分出如下一些類別:有的是針對某種教學現象發表自己的看法後提出建議的;有的是針對教育現象進行批評針相的;有的是針對教育現象分析得失的;有的提供教育實例,以供借鑒的。
(3)根據所用主要表達方式來分,有記敘性隨筆、議論性隨筆、說明性隨筆,有時還有抒情性隨筆。記敘性隨筆是以記錄教育現象為主,議論性隨筆以發表觀點看法為主,說明性隨筆主要是對教學中的問題作的闡釋。
寫作教育隨筆是第一線教師及時反映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思想火花的最快捷方式,教育隨筆的寫作是教師進行教育藝術、教育理論、教育思想、教學方法總結的良好形式,教育隨筆的寫作是提高教師寫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有效手段。
(4)課堂教學教育隨筆擴展閱讀
隨筆,顧名思義:隨筆一記,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有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樣。
寫作者慣常用各種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語言靈動,婉而多諷,是言禁未開之社會較為流行的一種文體。隨筆作為一種文學樣式,是由法國散文家蒙田所創的。
通常指一種散文體裁,隨手筆錄,抒情、敘事或評論不拘,篇幅短小。或指聽課、讀書時所作的記錄。
隨筆這類文章,或講述文化知識,或發表學術觀點,或評析世態人情,啟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寫法上,它們往往旁徵博引,而不作理論性太強的闡釋,行文縝密而不失活潑,結構自由而不失謹嚴,因此,富有「理趣」是它們的突出特色。
閱讀這類文章,要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和風格,提煉作者的主要觀點品味妙語佳句,還要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
隨筆是散文的一種,寫隨筆就像與鄰家談心般輕松,沒有任何的負擔,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嚴密的結構。隨筆的形式可以不受體裁的限制,靈活多樣,不拘一格,可以觀景抒情。
可以睹物談看法;可以讀書談感想;可以一事一議,也可以對同類事進行綜合議論。隨筆也不受字數的限制,短的幾十字,長的幾百字,篇幅長短皆由內容而定。
❺ 如何寫教學隨筆
目前教育教學研究面臨的困境之一,就是理論越來越抽象,與教育實踐的聯系越來越少。教育隨筆(或者叫教育敘事、教育故事等等)就是一種旨在還原教師教育科研的本來面目,倡導教師立足實踐、及時整理和記錄自身的實踐感悟的教育敘事研究方式。
教學隨筆體現教師們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的親身經歷和內心體驗,也有在經驗基礎上的理論提升與情感升華。正因為教育隨筆彰顯著一種求真務實的教育情懷,因而它正受到了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的厚愛與青睞。
教學隨筆的作用
有利於教者積累教學經驗和改進教學措施。教學具有自身的發展規律,雖然可以吸取他人優秀的教學經驗,獲得一些啟發,但這不等同於自己探索的結果。你及時拿起筆來通過總結,把這些教學中的成功和失敗記錄下來,克服缺點,改進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有利於對課堂教學進行理論研究和推進課堂教學的發展。任何事物如果缺乏研究、探討,那麼它發展緩慢,停滯不前。好老師,不僅表現在認真備課、上課,還表現在對每一堂課有所研究,分析得失。通過研究,把教學中不斷積累的經驗上升為理性認識,再用以指導自己教學的實際工作。如果每一節課,每一單元都能如此,堅持不懈地研究,那末在以後的教學中就會設計出不同的教案,根據班級實際情況進行課堂教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學隨筆的作用顯著。一方面,能讓教師時刻關注自己的教學。一個教師只有關注教學情況,注意思考教學中的每一件事,每一個細節,他才能總結出高明、正確的教學規律,盡快形成自己的經驗,為自己教學水平的提高做好積淀、打好基礎。另一方面,能讓教師形成一種學習、研究的意識。科學研究意識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形成一種學習、研究的意識,是教師成為研究型、學者型人才的基礎。教學隨筆就有這樣的一個作用,能不斷地培養教師的研究意識。再一個方面,教學隨筆能促進教師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教學隨筆的特點
教育隨筆其特色就在一個「隨」字——隨便、隨手、隨心等。
隨便:「隨便」是說隨筆沒有什麼格式的要求,不需要有什麼論點論據,文字也可長可短,如果用200字就能把您想說的話說清楚了,也不一定要湊到1000字。如果您沒想好這件事說明了什麼,但是這件事卻讓您有所觸動,不說不快,您也不必硬憋著,也不必要找什麼理論做依託,您可以把事情寫出來,讓讀者自己去理解。「隨便」不是讓你記流水賬,如果一天下來沒有什麼可寫就可以不寫,如果說某一天靈感不斷,寫它個三、四篇也有必要。有感而發是隨筆的主要特徵,而發出的感想是否精華,則與教師的教學理念、知識結構、理論素養、語言表達能力直接相關。
隨手:隨筆中涉及的往往是一些即時發生的事件和稍縱即逝的想法,所以需要及時捕捉、記錄下來。因為扔了一段時間之後,您對事件的記憶可能就不那麼清晰了,思想的火花可能也消失不見了。所以要養成隨手寫的習慣。如果能堅持記教育日記,那麼您會發現那其中有很多您可能已經不太記得的事,但是在當時它是如何地讓您受到震動。
隨心:這里講的隨心有兩層意思,一是隨心所欲,率性而為,無八股之限,形式靈活多樣,不必循規蹈矩;無三段之分,篇幅短小精悍,不必鴻篇巨制。二是筆要隨腦,也即教師要用心於教育、鍾情於教育,要讓思考伴隨教育的整個過程之中。不因感悟少小而棄之,不因記錄麻煩而廢之,有感即錄,積少成多,並在實踐中不斷地得以檢驗和修正之。原來零星的、淺層的思想可能就變成系統的、深邃的了,就會產生「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筆下皆無」的專利。
教學隨筆的內容捕捉題材對於一線教師來說,不敢說每一節課都有體會最深的心得,但每天都要教學不同的內容,面對不同的學生,只要我們善於發現,做個有心人,隨筆的素材就有很多。
教材是我們的教學依據,但它不一定是完美的,只要我們深入而冷靜地研究思考,你也許會有新的認識或新的疑點,那麼請及時把它寫下來。
在講課過程中,感覺上的得心應手,學生思維火花的不斷迸發……你也許會突然得到某種悟性與啟示,產生平時沒有想到的觀點,發現平時沒有注意到的材料。對此,我們要及時記錄下來。
在聽課過程中,作為教師,聽課的機會是很多的,而且大多數情況下,聽到的多數是優質課。通過比較,找出差異。差異就是思維之源,就是產生新觀念和新思想的導火線。我們還可以從課後師生交談中、學生學習的成功或失敗中捕捉教學隨筆的題材;也可以通過閱讀別人的教育教學論文或從瀏覽教育教學報刊雜志中捕捉。
1、注重積累相關理論。理論積累並無任何捷徑,只有平常扎扎實實地研讀並作好摘抄,久而久之,再處理起素材來自然會得心應手。
教學隨筆的原則
1、要有一雙慧眼。
隨筆要想寫好,必須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或是切入事件的角度不同於以往,或是自己的觀點不同於常俗。這一切首先需要我們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有一個善於思考的大腦,所以工作之中要注意觀察。每個學生都是一本待讀的書,和學生的每一次傾心交談,都可以成為我們寫作的素材。
2、要勤於思考和善於思考。
思想從何而來?總結課堂得失,反思教學成敗,清理工作思路,多思愛思才能善思深思。文章切忌平平淡淡、重復別人,要讓別人讀你的文章時,能欣賞到你真感情的抒發中凸顯出來的獨特個性,能觸摸到你真見識的議論中激盪著的深刻的思想脈律,這樣的文章才好看、耐看、經看!如果我們能時時留意教育教學中的每個細節與現象而不是熟視無睹,如果我們不管萬籟俱寂無論更深露重,也總不忘想想為什麼會這樣,它的背後還隱藏著什麼教育規律?我和別人有什麼不同的看法?自己的觀點有沒有輕易被人家左右?時間一長,你就會在無意中驚異地發現,一向熟視無睹的事物中隱藏著真知,一向平淡無奇的現象卻也包含著深意!
3、要堅持勤寫隨筆,有感而發。
要想寫好隨筆,關健還在於動筆,動筆寫了,才能有好的隨筆。隨筆長短不限,如果是你深思熟慮後的五句話也是好隨筆。比如:「今天的導入不夠理想,因為沒有引起學生的注意力,主要是選擇的素材太陳舊了,時間也用的太多了,今後我得改變。」這是五句話的教學隨筆,雖然只是五句話,但發現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找到了問題的原因,並提醒自己要改變。這樣的隨筆對工作忙的教師來說,更符合實際。所以隨筆的長短要視具體情況而定,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有時間則長無時間則短。文章也是由短到長的,長的隨筆往往是在短隨筆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
4、要注意創新。
「勸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教育隨筆要從別人習以為常、司空見慣的現象中挖掘出新意來,要跳出僵化、死板的格局看教育,要避免平庸無奇、拾人牙慧。「文章最忌隨人後,自成一家始逼真。」如果離開了自己的思想,離開了新意,一味地模仿甚至「復制」別人的東西,那麼再好的教育隨筆也是一張失血的臉,蒼白無力;再高深的文章也如一副無血無肉的骨架,味同嚼蠟!創新才能點燃教育的激情,創新才能使教育隨筆充盈著靈性!「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當然有了奇妙的想法也要及時記下,因為它是稍縱即逝的,一不小心就會飄然遠去,難覓蹤影!
5、讓書香滋養底氣和靈氣。
寫作是一個人內在素養的外化過程,要使外化質量提高則必須有一個不斷內化的過程。因此,學習是必要的,把他人的觀點、知識、方法內化為自己的觀點、知識、方法,方能不斷地寫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好隨筆。「腹有詩書氣自華」,工作之餘讀一點書,比如含義深邃的哲理小品、文筆犀利的雜文短論,以及教育類的書刊雜志,以及眾多教育大家的教育專著,你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你的見解和視野也才因此而更加開闊。讀書滋養了你的底氣和靈氣,撰寫教育隨筆時也能得心應手、水到渠成!
我們常常感嘆學者們的著作等身、學富五車,我們每每欽羨名師們的妙語連珠、智若泉涌,其實,我們所看到的往往是鮮花的嬌艷,卻常常忽略了孕育過程的漫長與艱辛。誠如法國啟蒙思想家愛爾維修說:「表示驚訝只需一分鍾,要做出驚人的事業卻要許多年」。教育亦然。
❻ 如何做好教學反思和教育隨筆
一、教學理念的自我反思
新課程標准理念要求教師從片面注重知識的傳授轉變到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促進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引導學生探究學習,讓學生親歷、感受和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和創新思維能力,重視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我們必須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指導下,更新教育觀念,真正做到變注入式教學為啟發式,變學生被動聽課為主動參與,變單純知識傳授為知能並重。在教學中讓學生自己觀察,讓學生自己思考,讓學生自己表述,讓學生自己動手,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正確認識自我,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而奮斗。
二、在教學實踐中自我反思
教師在每一堂課結束後,要進行認真的自我反思,思考哪些教學設計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斷值得仔細咀嚼,哪些突發問題讓你措手不及,哪些環節的掌握有待今後改進等等。同時,抓住時機,認真進行反思記載。
(一)教學過程反思的時機:包括課前溫課中的反思、課中反思、課後反思。
1、課前溫課中的反思 課前溫課中的反思主要是:(1)對新的課程改革,如何突破習以為常的教育教學方法,應以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為指導,改進教法,優化教法。(2)教學情境設計是否符合實際(學生的實際、教材的實際、生活生產的實際等),是否有利於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歸納、總結、解決問題。(3)對所選材料要「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取其長處,去其糟粕,避免差錯。
2、課中反思
課中反思是一種難度較高的瞬間反思,它是在教學過程中及時、主動地調整教學方案、教學策略,從而使課堂教學達到高效和高質。具體要反思:教學行為是否明確;教學活動是否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能否在教學活動中充分地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能否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和課堂出現的問題,並及時調整教學節奏和教學行為等。
3、課後反思 教後知不足,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一節課留下些許遺憾在所難免。課後可在新知導語、課堂氛圍、學生思維、板書設計,課件應用等方面做出反思。課後反思可作為以後教學的借鑒和參考。
(二)教學實踐中反思的內容:
1、記成功之舉
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和創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作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下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
2、記「敗筆」之處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以後再教時應吸取的教訓。
3、記教學機智
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
4、記學生見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到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他們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作為以後豐富教學的材料養分。
5、記再教設計
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點上有什麼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了一新的境界和高度。總之,寫課後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著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時記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記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獲
6、記教學方式、方法
長期以來,教學內容的安排多以知識的邏輯為主線,忽視了教育的邏輯和接受的邏輯,即教材中的章節理所當然地成為教學的單元,教材內容先後順序無一變動地成為教學內容的安排順序。授課方式基本上是「滿堂灌」,灌知識,灌方法,鮮有師生互動,更談不上激活體悟、啟迪智慧、開拓潛能。我們不能不反思,這樣的教學方式是否符合現代教育思想?新課程標准告訴我們,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成為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和參與者,教師的教學方法應該靈活多樣,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要通過討論、研究、實驗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要關注每個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
三、在相互借鑒中自我反思
教師之間,多開展相互聽課、觀摩活動,不但可以避免閉目塞聽、孤芳自賞而成為「井底之蛙」,而且能夠使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瞻遠矚。只要有可能,不要放過聽課的機會,不要放過一些細節。除了要多爭取觀摩別人的課堂教學,還要研究特級教師、優秀教師的課堂實錄,從課堂結構、教學方法、語言表達、板書設計、學生情況、教學效果等各方面,客觀、公正評價其得失。教師對所聽和觀摩的每一堂課都要研究、思考、探討,並用以反思自己的教學,進行揚棄、集優、儲存,從而走向創新。
總之,數學教學中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斷總結,我們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教學能力才能與時俱進。願我們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緊跟時代的步伐。
在新課程實施中,教學反思被認為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要素,許多學校均倡導甚至要求教師必須寫教學反思,在教學常規工作檢查中列入考核,作為履職晉級的一個得分點,但一些教師寫的教學反思就好像流水帳,只是對自己日常教學過程作一些簡單的描述,或者為了完成應付教學常規而無病呻吟,根據考核標准,胡亂塗鴉幾句,再加上一些泛泛而談的教學評論,就湊成了所謂的教學反思,敷衍了事,缺乏對教學現象和教學本質的深度思考,甚至諱疾忌醫、粉飾太平、這樣的反思,一般是對教學沒有什麼幫助的,即使用之於教學,要麼只重表面,不能深入實質,收效甚微,要麼指導錯誤,使教學越來越更加糟糕,換句話說這種反思也只能作為一種供檢查時應付差事的擺設,難登大雅之堂。
那麼,教學反思的反思點應該在哪兒呢?教學中的哪些內容應該反思,哪些內容可以或者說不需要進行反思呢?教學反思的深度有多深,應該如何體現?應該如何尋找教學中的反思點,進行行之有效的反思呢?下面我將結合自己在物理教學中一些切身體會,以及與同伴之間的教流合作,來談談我的教學反思觀。
一、反思自己教學知識儲備,不打無准備之戰
不論是新課程還是舊課程,學生的學習是在老師的引導下掌握更多的新知識、新技能,新課程的實施中必須改變過去那種一本教科書、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群學生和一間教室的「五個一」模式,要求老師改變傳統的那種單調,枯燥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運用各種新技術設備,針對不同基礎,不同經歷的學生群體,採用不同的授課模式,行之有效地引導學生去對新知識進行主動探索、主動思考、親自體驗出來,而且在新教材中也適當安排有一些非本科目的東西,這就要求我們除了吃透教材中相關知識點外,還必須掌握有一定的其它科目的知識和一些方法,在教學中能夠天衣無縫的信手拈來,既體現出自己的知識儲備的豐富性,又能夠促進自己的教學,例如多媒體的使用,對於初中物理來說,它不是教材的主要內容,但是我們的一些實驗或知識點就要應用到,而且必須應用到,譬如雙耳效應和色光的合成,單獨的說教是無法准確的描述的,而採用多媒體就能夠讓學生置身其中去親自體會,從而增加對知識的理解,並增強了對物理學科的興趣,北大附中的紀連海老師說得好,「全國有多少個中學歷史老師,但在中央電視台做講座的只有一個紀連海,而且是所有講座中收視率最高的,只因為在這之前我曾經做了近十年的冷板凳」,這其實說的就是一個知識和技能的儲備問題,我們的身份不變,而環境、學生的經歷和教材是隨時改變的,如果還用舊知識、舊方式去為傳授知識而傳授知識,教出來的學生除了是一群跟不上時代的書獃子之外,我們也將越來越糟,教學效果直線下降,只有隨時更新自己已有的知識,隨時儲備自己新的方法和技能,才能以變應變。
二、反思教學准備過程,以便教學中游刃有餘
擁有豐富的知識和技能只是一個前提,還不能搞好教學。新的教學課程改革對傳統的授課模式已經有了較大的改變,我們再也不能像過去一樣的讓學生只是聽老師的講授,記老師的講授,而主張學生的親自參與和切身體驗,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老師只是一個撐舵的同伴,而不同的學生由於其生活環境和自身的經歷以及基礎知識不一樣,在教學中表現也是不一樣的,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儲備階段對學生的現狀了如指掌,根據不同群體和不同知識,對教學過程作好充分的設計,並備有預備方案,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群體的不同表現,採用不同方案,有的放矢,游刃有餘地進行教學。一旦情況有變,立即啟動預備方案,很輕松地把教學進行下去而不顯尷尬。
三、反思教學活動過程,揚長避短
教學反思的另外一個關鍵環節就在教學過程,不論你有多豐富的知識儲備,教學設計再完美,最終的決定環節是教學過程的實施,要上好一堂課,知識儲備和教學設計必不可少,但教學過程實施環節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在具體的授課過程中,作為引導者的教師,必須能夠根據不同章節的知識和課堂上學生的具體反映,靈活地運用適當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新的課程主張學生的親身參與探究,在教學活動中,不同的學生根據自身的不同情況,可能會對同一個知識點有不同的感受,提出不同疑問,我們教師除了在課堂上要巧妙靈活地採取不同手段將之處理掉,課後反思還應重新認識這節已授課,從中找出優點或缺點,供以後的教學參考和選用,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在工作中不斷的成熟、長大。「沒有不會學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表面看似不合理,但聯想到孔子提出的「有教無類、因材實教」,這句話就絕對是正確的,一個老教師曾經對我談起過一個故事:我們都熟悉「對牛彈琴」這個故事,其實我們熟知的只是這個故事的上半部分,其下半部分是這個人認為好的音樂應該是與自然相和諧的,須如行雲流水能引起萬物共鳴,而自己的彈湊牛不能夠聽懂,說明自己的技藝不夠精,後來又經過多年的刻苦訓練,牛終於聽懂了他彈湊的曲子。我們的教學又何嘗不是呢?當費盡心血,筋疲力盡授完一節課,學生仍然一片茫然的時候,我們除了報怨一句「真是對牛彈琴」之外 ,是否也想到過去重新設計我們的授課方案呢?當我們滿懷激情地按即定方案授課而學生反應冷淡時,我們是否曾懷疑過我們自己的能力呢?我們是否曾考慮到同樣的一門課,別人的學生用這種方法能很好接受,而我的學生一片茫然,他們的基礎、興趣、經歷一樣嗎?有的問題與生活聯系非常緊密,我們是否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這個問題呢?還是總以一種過來人的成熟去面對學生的幼稚呢?如果人人都能夠象紀連海老師那樣先去坐十年的冷板凳再來教書,我想那教學效果應該是會好的。
四、反思教學反饋信息,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作業和測試是傳統教育教學中檢測教育教學工作好壞的一個重要手段 ,教改並不是要否定過去,否定一切。新課程中,作業和檢測仍然是檢測教學效果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我們應該用好這兩塊陣地,不要敷衍了事,批完就止。要通過作業和檢測中所反應的問題,找出其原因,有針對性地加於彌補,這也是體現教師人格魅力,增強師生凝聚力的一條重要途徑,「親其師、信其道」,只有讓學生感到老師對他非常了解,對他表現的問題非常關心,樂於幫助他彌補缺陷,他才會有親近感,才會主動走近老師,並把精力全部投入在學習上,搞好學習,成績才可能有所提高。也只有這樣,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和教育效果,教師的價值才能夠得以體現。
五、反思教學心態,給自己的教學打分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我們不論做什麼事情,良好的開端是取得成功的一半,教育教學工作要想取得一個良好的效果,有一個良好的開端環節必不可少——端正自己的教育教學心態。作為一個人民教師,只有隨時隨地清醒地認識自己的社會作用,自己的社會價值,區分清楚事業和職業的真正含義,要弄清楚我們的職業是一個教書匠,而我們所從事的事業是在進行著一項培養人的工作。換言之,從職業的角度來講我們只需要照著教科書把上邊的知識一點不少地按部就班教會學生就行,不論它是什麼知識,學生學後有沒有用。而如果從事業的角度出發,我們在進行的這項工作是改造人的思想和靈魂的工程,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東西將會決定學生的一輩子,學生將來的表現將決定我們今天的教學的成功與失敗,我們的功過得失將要等到許多年以後再來由學生的成功與否來判斷。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隨時隨地把自己的生活和自己所從事的工作聯系起來,牢記教書與育人的同時性,認真反思自己教學中的各種表現並相互對照,隨時隨地處處檢點自己的一言一行,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模範教育,而不是立足於照著教學參考書把課本上的知識講完就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工作就是為了拿工資吃飯,把教師工作簡單化。也只有這樣,我們才可能找到工作的動力,認認真真地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需求,分清主次,有條理地去准備和工作並取得良好的效果,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體現教師的真正人生價值和崇高魅力。
對教學的反思是一個復雜的工作,它包含了教學的方方面面,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看法和實施方式,但不管怎樣,作為一個新課程中的實施者和實踐者,必須隨時認真地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重復反思,使自己盡快成為新課程的合格實施者和受益者,使自己的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功。
❼ 教育隨筆,
怎樣寫教育隨筆
一,什麼是教育隨筆
隨筆是文學體裁中散文的一種.它不拘一格,形式多樣,短小活潑.
教育隨筆顧名思義,就是談教育思想觀點的隨筆.教學隨筆,也可以說"教學一得",主要是寫教學中某一點體會最深的心得.它的主要特點是題目小,篇幅短;層次和結構比較簡單;內容單純,涉及面比較小,寫作材料便於收集,整理和使用.
隨筆在寫作樣式上沒有什麼固定的限制,常見的有借事說理,夾敘夾議等形式.借事說理: 作者要著力描寫一個事件,不用太多的語言去發議論,做點評,把一件事情寫清楚,文章的結尾有個簡單的點題就可以了.讀者通過讀作者敘述的這件事,就能受到觸動,明白一些道理,道理喻於故事之中.夾敘夾議 :作者在敘述一個事件的同時,發表自己的見解,一邊敘述一邊評論.也可以是把事件先敘述完,再做評論.
隨筆是最適合教師創作使用的一種形式.
二,寫教育隨筆有什麼好處
1,能真實地記錄身邊世界.如果你要問我:你這二十多年做了些什麼,留下些什麼 我也不知怎樣回答.寫教育隨筆,就不會再像過去一樣讓我們的老師只留下模糊的記憶,我們不能讓過去的智慧,思想火花隨著年齡的繼續增長淡出這個美麗的世界.
2,用教育隨筆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因為要寫,所以要閱讀;因為要寫,所以要去做;因為要寫,所以要思考.寫作,是一種拉動自己讀,做,思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作為教師的最好的教育研究,是教師行為研究的最好依託.
3,通過教育隨筆,讓每個教師成為新課程的成功實踐者.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這么多的,實質性的要求,這些要求不可能一下做到,但邊做邊思,邊思邊寫,邊寫邊做,螺旋前進,每個老師肯定會把新課程要求轉化為自己的本領.
耕耘於教學一線的教師,掌握了大量教育教學的第一手資料,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在教學之餘,及時把心得記錄下來,不僅對自己日後工作有促進作用;如果發表,對廣大同仁也具有借鑒意義.
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曾言:"教育學是最辯證,最靈活的一種科學,也是最復雜,最多樣化的一種科學."在傳道授業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育,教學對象,創造性地運用教育,教學理論和方法實施因材施教.回顧和總結教育教學過程的心得和方法,不僅積淀了個人在教育,教學方面的部分成就,而且也豐富了有效的教育,教學資源.
一位"桃李滿天下"的教師,其功赫赫.回首整個從教生涯,或許因疏於及時記載心得體會,屆時找到一條清晰的軌跡不免顯得有些困難,然昨日難以再現,徒留一縷憾意.
誠然,如今的教師負擔很重.有來自業務上的,更多的或許還是來自心理方面無形的壓力.面對高職低聘,轉崗,待崗等現實問題,使得教師們對分數不得不計較.一貫被稱之為"良心活兒"的隱性工作,教師自己對"良心"兩字欲說還休.在這樣的背景下,"分數是硬道理"的論調就不難理解.也因此會有不少教師奉行"一心只教手中書,莫管教改與科研."這種現狀,結果使得教師自己只擁有一桶"死水",限制了教師自身的發展,對學生的培養也是無益的.適時撰寫論文是解決上述矛盾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因為其操作性強,收效也顯著.
教師的論文,大致可分為純理論的學術研究文章和涉及具體問題的教學小論文.考慮到實際情況,筆者更贊同廣大中小學教師側重寫一些教學小論文.通過及時整理教學思路,記錄教學心得,只會對教學起促進作用.就教學中的某一具體問題,通過縝密的思考,或查閱相關的資料,最後形成文字.這是一個深入思考的過程,這也是一個質疑,析疑的過程.寫作過程使得教師對處理問題的方法更趨條理化,更符合科學性,能直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另一方面,根據筆者自己的經驗,勤於筆耕教學小論文,有助於培養執筆教師的教研意識.尤其是此類小論文被報刊錄用或獲獎時,更能促成該教師在教學上乘勢而上,提升境界.
現代的教學形勢,要求教師有傳統的"教書匠"向"學者型教師"轉化.名副其實的"學者型教師"必須會進行學術研究,教學小論文為載體的教研是鋪就學術研究大道的"基石".作為教師,不進行教研,而直接從事抽象的理論研究是缺乏立身之本的,也可以這么說,沒有教研就沒有科研.
在教學過程中,每一位教師都踩著一個個的腳印,隨時記錄著這一軌跡,向教育更深處漫溯,教而時研之,不亦樂乎
三,教育隨筆寫什麼
對於一線教師來說,不敢說每一節課都有體會最深的心得,但每天都要教學不同的內容,面對不同的學生,只要我們善於發現,做個有心人,隨筆的素材就有很多.我想,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實踐:如讀書筆記,如教育案例,如教學反思,如學生檔案記錄,如心靈感悟…… .寫教育隨筆實際上是個思考與積累的過程.由於我們身在教育的第一線,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自覺地融入了自己的智慧,常常教有所感,倘若能及時記錄下自己的教育心路,這對今後的教育教學無疑是有幫助的.而且要想把文章做大,做好,也離不開平時的點滴積累.教育隨筆,因其篇幅的短小,也無需上升到多高的理論層面,因而相對來說比較簡單.那麼,教育隨筆寫些什麼呢
(一)記教學得失.每位教師都有一份屬於自己的"試驗田",試驗成功與否,肯定會有所"悟",總結得失,在下次教學中自然能揚長避短.比如說,有位老師在教學"吃"字時,考慮到學生先學"氣"字,後學"吃"字,容易把"吃"寫成"氣",因而在教學中特別強調"吃"的右半部分千萬不能寫成"氣"字.誰料,哪壺不開提哪壺,還是有很多學生錯了.手把手地好不容易教會了,過了一段時間學生又錯了,怎麼幫助學生正確記住這個字呢 她想了一個辦法.一次講評時,她對同學們講,"今天中午,我們班有一位同學大餓了,竟然把筷子都吃下去了."同學們都感到莫名其妙,紛紛說"不可能!""誰會把筷子吃下去呢 "見大家都在參與議論這事,她感到時機已經成熟,就請一位同學上黑板,讓他寫一句話"我吃了一碗飯".不出所料,學生把"吃"寫成了"氣",有同學馬上站起來更正,"錯了!錯了!吃的中間沒有一橫!"她笑笑,指著這位同學寫的"氣"說:"你們看,他的筷子是不是給卡在喉嚨里了."同學們都會意地笑了起來."你們能幫他把筷子夾出來嗎 "幾乎所有的同學都舉起了手.打那以後,學生再也沒有出錯,看來"筷子卡在喉嚨里"給大家的印象還是相當深的.
在教學中,每一位教師都會有令人欣喜的,成功的實踐.成功了,靜下心來想一想:為什麼會取得成功 主要收獲在哪裡 抓住自己的成功之點,深入地想,好題材就這樣誕生了.
教學中的失誤是不可避免的.面對失誤我們應該冷靜地想一想:為什麼會失誤 主要症結在哪裡 用什麼方法彌補 應該吸取什麼教訓 ……好題材又誕生了.
(二)錄教學機智.在教育教學中,根據學生情況隨機應變,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有位老師在講評作文時,本來先想表揚部分寫得好的,再批評那些寫得差的,看到學生那一雙雙充滿期望的眼神時,他臨時改變主意,選擇學生作文的精彩地方一一作了表揚,結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學生們都認真地對作文作了精心的修改.第二天,許多傳神的字詞,優美的句子和巧妙的構思,已悄然出現在不同的本子上.還有家長高興地打來電話,說她的孩子回來之後,高興得不得了.沒用家裡人催著做作業,自己認真地將作文改了又改,再認真地譽寫好.而這個孩子原本就是老師准備批評的對象之—.表揚的力量可見一斑.
(三)寫教育偶得.教材是我們的教學依據,但它不一定是完美的,只要我們深入而冷靜地研究思考,你也許會有新的認識或新的疑點,那麼請及時把它寫下來.有所思,必有所得.如果你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做一個有心人的話,你會發現有許多有價值的東西.有位老師看到他校一位老師在評判學生分數時,把作業的最低線定為甲下.好一點的就毫不猶豫地給甲,再好一些的甲上.寫得整潔美觀的,再加上一個蘋果;寫得特別用心或者解題有新意的,加上兩個蘋果.當然,所謂的"蘋果",只不過是一個刻成蘋果狀的小印戳而已.但這種看似"畫餅充飢"式的評分方法,使原本丙丁的學生帶回去的作業簿中也有了甲的佳績,這樣一來,孩子歡天喜地,家長也開心得不得了.所有的孩子的臉上都堆滿了開朗的笑容,孩子們常擠在一起翻開作業本在比誰得的蘋果多,並為了能得更多的蘋果而在暗地裡較勁.反觀自己身邊的老師,給學生留的作業很多,而對學生的評價卻很低,使得家長誤認為孩子學習成績很差而常常訓斥孩子,而學生老是看到自己本上是鮮紅的"╳",自我感覺也越來越差,對學習日漸失去了信心,變得畏畏縮縮的,自然少了那份應有的天真,由此感到我們的教育應以正面教育為主,要少一些"正經",多一點歡顏;少一點"刻薄",多一些變通與關愛,這樣才會取得如同這給"蘋果"一樣的效果.
(四)記學習所悟.平時,我們在閱讀書報時,常有所感,有所悟.記得有位老師看了《誰動了我的乳酪》想到了老師的"金飯碗"光芒不再,感到隨著對教師要求的不斷提高和生源的日漸減少,"末位下崗"已是不爭的事實.惟有不斷地提升自己,方能使"乳酪"永遠屬於自己,由此寫了篇文章《誰動了老師的乳酪》,發表在《教師之友》2002年的7—8合期上,還有位老師看了《美國教師教"蚯蚓"》後在自己的自然教學中也作了類似的嘗試,寫了篇題為《"動"起來教(捉螞蟻)》的文章,收獲還是相當大的.課前她安排學生捉螞蟻,並讓學生把螞蟻裝在能透氣的小瓶子里,這樣學生對螞蟻的生活習性就有了深刻的認識;課上她安排學生畫螞蟻,驅使學生以積極的態度觀察小螞蟻,然後讓學生說螞蟻的身體構造,這樣一來,課本上那些抽象的知識在學生的頭腦中變得具體了,生動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縮短了,因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相當高漲.教學效果自然是那種灌輸式教學所難以比肩的.我由此感悟到,創設融洽和諧的師生活動情境,可以使學生毫無拘束地全身心地參與到活動當中,進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這種教學要遠比那種為維護師道尊嚴而人為地拉開師生間距離的做法高明得多.因為師生關系的不民主,最終導致的是師生關系的對立;學生會因"厭惡和尚"而"恨及袈裟",因"惡其師"而"厭其教""輕其理".在講課過程中,感覺上的得心應手,學生思維火花的不斷迸發……你也許會突然得到某種悟性與啟示,產生平時沒有想到的觀點,發現平時沒有注意到的材料.對此,我們要及時記錄下來.
在聽課過程中,作為教師,聽課的機會是很多的,而且大多數情況下,聽到的多數是優質課.通過比較,找出差異.差異就是思維之源,就是產生新觀念和新思想的導火線. 我們還可以從課後師生交談中,學生學習的成功或失敗中捕捉教學隨筆的題材;也可以通過閱讀別人的教育教學論文或從瀏覽教育教學報刊雜志中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