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在學科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教師自身要心理健康
一名合格的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熟練的教學技巧,而且需要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態,因為教師的職責不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要合格地完成這兩項重任,自身的心理健康是必要的保證。只有自身心理健康,才有助於促進身體健康,才能在教學中最大限度的發揮教學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為學生樹立心理健康的榜樣。一個性格開朗、情感健康的教師,往往會以積極的方式對待學生,使學生感到輕松、愉快,從而有助於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因此,要更好地教書育人,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極為重要。
二、教師要保持愉快的心境
心境是一種微弱、平靜而持久的情感色彩,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心情。教師積極的心境可以使學生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進入興奮狀態,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中我們常發現,課堂上學生的活躍程度和教師的面部表情、聲音語調有著直接的關系。教師和顏悅色、笑容可掬,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幸福和友善的情感。教師輕松愉快的情緒、期待信任的眼神、自然親切的動作還會使學生備受鼓舞,產生愉悅的心理體驗,有助於培養健康的情感。這就是為什麼學生在不同教師的課堂上表現很大差異的原因。當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參與課堂教學時,積極開動腦筋思考,課堂效率高,教師和學生之間也會產生更多的相互尊重與接納。
三、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化教育
教育面對的是一個個具有獨特個性的學生,教育應促進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發展。古人很早就提出要因材施教,這一原則同樣適用於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對學生智力、情緒、意志、人格、人際交往能力等的全面把握,了解學生的優勢與不足,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個別化教育。比如,對於性格內向、總喜歡一個人行動,極力避免與他人交往的學生,可以多給他提供一些當眾發言的機會,多鼓勵他、肯定他,以鍛煉他的膽量,增強他的自信心;對於性格外向、熱情活潑但做事缺乏耐心的學生,可給他提供一些具有難度的學習任務,以培養其耐心,磨煉其意志。這種針對性的個別化教學,原則上應運用於每個學生,但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由於時間、精力、能力等多種原因,至少應對所謂的「問題學生」有意識地運用,以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學習、生活。
四、要營造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
課堂心理環境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影響學生認知的師生心理互動環境,它由教師教的心理環境和學生學的心理環境兩部分組成。課堂心理環境表現為融洽或冷漠、活躍或沉悶、和諧或緊張等形式,良好的心理環境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將產生深遠的影響,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是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
五、要轉變教學效益觀和教學評價方式
目前,在我國的中小學仍普遍以學生知識、智能的獲得為標准,以學生的學業成績來評價教學效益。只關心學生的學習成績(分數)而不關心學生在學習中的成長。不管學生各方面的實際發展如何,只要考得不好,就認為教學是失敗的。但是,豐富多彩的世界,培育了人們多種多樣的個性,世界的豐富多彩又需要人們具有多種多樣的個性。實際上,國家需要我們現在培養的學生80%以上將要成為高素質的各行各業的工作者、勞動者。所以,應以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來衡量和評估教學,綜合地評價教學質量。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特長,發展學生多方面的興趣和能力,使師生生活在一種相互理解、尊重、關懷、幫助、諒解、信任的和諧氣氛中,使學生健康向上地發展。
『貳』 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中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特別是面對社會競爭和升學的壓力,他們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升學就業和自我意識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或問題。因此,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學科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中心環節,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之一。 一、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人類的大腦重量約為1400克 ,大腦皮層的表面積約為2200平方厘米,其中含有140億個神經細胞,所有這些特點,人人幾乎都是相同的。即使是愛因斯坦的大腦,無論從體積、重量、還是構造上都與其他同齡人無多大區別。著名教育家布魯姆根據實驗和調查研究認為,除了天才兒童和低常兒童各佔2~3%外,其餘95%左右的學生在學習能力方面是相差無幾的,學習成績的優劣,非智力因素起著決定性作用。學生通過對大腦的了解,使他們明確了大腦的先天發育情況基本相同,之所以成績不同,和後天心理素質的影響有很大關系,這樣,不僅提高了同學們的自信心,而且也是一次對同學們發憤讀書的很好動員。 二、對學生進行性心理教育。 青少年成長變化中的個體,隨著青春期的到來,性意識的發展,性生理的逐漸成熟,對青少年產生了巨大的心理沖擊。從我國實際情況看,社會正經歷著從「傳統」向「現代」轉型,各種思想觀念交織在一起,社會文化中黃毒泛濫,嚴重地影響著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生殖與發育」的教學,是對學生進行性心理教育的絕好時機。結合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介紹性器官的解剖生理結構與功能,以及有關生理變化和身體發育衛生常識,使他們對自己的生理現象有一個比較深入了解,才不致於產生顧慮,陷入迷惑、恐懼、焦躁不安的不良情緒之中,從而避免了對他們身心健康的不良影響。同時, 通過老師的講解,也使同學們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也珍惜別人的生命,珍惜父母之愛。對別人友愛,對世界關注,這本身就是道德品質發展的一種標志。 三、對學生進行適應性教育 。達爾文在「進化論」中指出,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人類也是這樣,必須適應社會、適應生活。在教學活動中,必須要讓學生清醒地認識到,他們只是整個社會中的一員,是組成社會的一個細胞,對社會既要有索取,更要有所奉獻。「生物與環境」這部分內容,有許多相互依存的自然現象可作為教育的材料,如「種內互助」中的蜜蜂這個種群,各種工蜂分工明顯,覓食、保衛、清潔、育幼分得清清楚楚,幹得也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如果青少年學生不能正確認識到這一點,只圖索取與享受,在社會、家庭不能滿足的情況下,就可能形成冷漠、狹隘、自私的心理,甚至會去仇視社會,危害社會。因此,我們應教育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生活信念,認清自己在社會上的價值和社會的依存關系,主動地調整自己去服務社會、適應社會。 四、培養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在步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無論是在校學生還是在企業工廠辛勤工作的員工,是知名學者教授還是在經濟浪潮中呼風喚雨的弄潮兒,都會經歷面對挫折的體驗,而且有些還是頻繁而又長久的痛苦體驗。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設法培養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使他們在遇到挫折時不致對人生和社會失去信心。通過科學史的學習,使學生明確受挫、失敗和成功的內在聯系,引導他們學會合理認識挫折,正確的對待挫折,以次教育他們「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一定要樹立堅定的信心和克服困難、勇於戰勝困難的毅力。同時,使他們懂得一個人具備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是多麼的重要。此外,在教學活動中,還可有意識地創設逆境,對學生進行耐挫訓練和堅韌性格的培養。 五、培養學生良好的人際關系 。人際關系是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重要內容。人際關系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未來教育「四大支柱」里就有「學會共同生活」 。具有一個良好的人際關系,善於與人合作,是新世紀人才必須具備的素質。傳統的班級授課制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從課桌排列看,一律面向老師,從課堂活動看強調的是教師活動。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學生缺少相互間交流、合作的機會,不利於學生間的人際互動,不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人際關系。
『叄』 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意義以及要注意些什麼
在學科教學中該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呢?我認為,有五個方面需要引起教師注意:
一、教師對心理健康要有理性認識
教師要在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對什麼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標准以及對學生而言心理健康又有什麼樣的特殊內涵有所了解。這樣,才能更好的指導我們的實踐活動。
二、教師自身要心理健康
一名合格的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熟練的教學技巧,而且需要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態,因為教師的職責不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要合格地完成這兩項重任,自身的心理健康是必要的保證。只有自身心理健康,才有助於促進身體健康,才能夠在教學中最大限度的發揮教學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為學生樹立心理健康的榜樣。一個性格開朗、情感健康的教師,往往會以積極的方式對待學生,使學生感到輕松、愉快,從而有助於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因此,要更好地教書育人,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極為重要。
三、教師要善於營造民主、平等、和諧、融洽的課堂心理環境
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是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現代心理學認為,學生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諧、融洽的教育氛圍中,才能自主地選擇,平等地和他人共同活動,才能迸發出想像力與創造力的火花,更多地意識到人的力量,才會因能作為自己生活的設計師而變得日益自主和有創造性。因此,民主、平等、和諧、融洽的課堂心理環境的創設,要成為教師教學設計、教學過程的一個關注點。營造民主、平等、和諧、融洽的課堂心理環境,關鍵是教師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尊重學生,愛學生,善於激勵學生。當學生能夠在每天、每節課的學習中獲得的是尊重、人際關系和諧、自我實現等諸如此類的良好情感體驗時,自然會產生一種自覺進取的健康心態,個性品質也會得到很好的發展,對學科內容的學習也會有所促進。
四、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內容,適時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各科教材作為教學的主要載體,有著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教師在備課時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課堂教學目標,善於挖掘教材中的有關心理健康的教育因素,並把這些因素滲透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比如文科教材中,對人類各種情感的體驗、對自然環境、社會環境與人取得成功或失敗的關系的認識、人物自身的情商因素對他們生活、工作、事業的影響等,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材料。理科教材中,科學家在科學活動中體現出的創新思維品質、邏輯思維品質、不屈不撓的意志品質等,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材料。對於一些確實不含心理健康教育因素的教材內容,教師通過學習活動,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及公平競爭的心理品質。
五、教師能夠有針對性的進行個別化教學
教育面對的是一個個具有獨特個性的學生,教育應促進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發展。古人很早就提出要因材施教,這一原則同樣適用於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智力、情緒、意志、人格、人際交往能力等一系列的調查、測試,全面把握學生的特徵,了解學生的優勢與不足,使教師在教學中能有的放矢。比如對於性格內向,總喜歡一個人行動,極力避免與他人交往的學生,教師可以多給他提供一些當眾發言的機會,多鼓勵他,肯定他,以鍛煉他的膽量,增強他的自信心;對於性格外向、熱情活潑但做事缺乏耐心的學生,教師可給他提供一些具有難度的學習任務,以培養其耐心,磨煉其毅志。這種針對性的個別化教學,原則上應運用於每個學生,但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由於時間、精力、能力等多種原因,至少對所謂的「問題學生」更應該有意識地運用,以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學習、生活。
心理健康教育是時代發展對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使每個學生心理健康地成長,使他們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生存,這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也是每一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
『肆』 如何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1,創設積極來教學環境。
2,教源師在進行教學時,要避免使用懲罰性的控制技巧,不挖苦、諷刺學生,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尊重每個學生,尤其是學困生的人格。
3,體驗成功原則,通過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使自己的個性變得更加自信,達到增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目的,這是現代發展性教學的重要目標。
4,教師克服對課堂管理所持有的「壓、訓、罰」的錯誤觀念,實行民主化管理,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與合作意識,以積極的指導為主,消極的限制為輔;標明恰當行為在先,獎懲在後。
5,就課堂教學來講,要求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限制課外作業量。
6,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心理狀態,及時發現他們的心理問題並進行有針對性的個別輔導。
『伍』 如何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運用心理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小學生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和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因此在課程改革中科學、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之中。學校教育對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各個學科的教學也都負有此項任務。這一過程正是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平台。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在新課程改革中自己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點嘗試和體會:
一、培養積極的情感,建立和諧師生關系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當情感的血液在知識這個活的機體中歡騰流動的時候,知識才能觸及人的精神世界。我們要創設一個寬容、溫馨的課堂生活環境,讓學生自主、自由、自信,讓學生成功、成長、成人,讓每個孩子的個性在課堂上飛揚,讓每個孩子都度過一個快樂的童年。我在進行低年級識字教學時,總是在學生隨文識字後,拿出准備好的生字卡片,並且用富有童趣的語言說:小朋友們,你們看,這些生字寶寶們太寂寞了,它們不願意安靜地呆在書本里,想和你們交個朋友,願意嗎?如果你們能准確地喊出它們的名字,那麼這些字寶寶就都成為你的朋友了。你可以把你認識的新朋友介紹給你的同學,讀一讀,認一認。然後,我請學生上台找字寶寶,並介紹給自己的同學認讀。此環節注重了在學生自我觀察。自我發現,自我創造的基礎上,讓學生走上前台,展現他們的思想,讓他們在合作交流中喜歡識字,樂於識字,學會識字。互動、合作學習是自主學習的基本手段。在溝通交往中,學生與學生之間成功地進行了情感與思維的對話。
新課標要求教師要放下架子,做學生的真朋友。課堂上,教師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親切的話語,便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教師要學會欣賞自己的學生,讓他們昂起頭來充滿自信。有句話說得好:贊賞猶如春風暖,謾罵好比嚴冬寒。在沒有笑臉的老師面前,學生們的心靈會受到傷害。課堂教學中免不了會有批評,但一定要慎重地選擇批評的方式和方法。只要我們平等地、充滿愛心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就能使我們的批評變得溫和又有善意,猶如春風化甘雨,變得委婉而智慧;猶如青橄欖,苦過之後格外甜。
二、千錘萬鑿出深山多提高
孩子的言行既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也是老師的一面鏡子。教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著學生心理的良好發展,教師的不良心理行為容易使學生產生對教師質疑的心理問題,即教師自身就必須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才能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才能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不斷學習有關心理健康的知識,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提高自身心理素養,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教師要以一顆赤誠的愛心來面對所有的孩子;以一顆寬容的心悅納入每一位學生;以一顆善良的心關愛每一位學生;以一顆賞識之心鼓勵每一位孩子;以一個智慧的頭腦來引領每位學生,以一個健康的心理來感染每位學生健康的心靈,教師要真正在教書、育人中與學生共同成長、共同提升。
三、千樹萬樹梨花開多渠道1、團體開展心理活動
要開展豐富多彩並且有益於學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動,這些活動在提高學生知識水平的同時,也會使學生進入特定的心理氛圍,受到感染。如針對中學生參與意識強、表現欲強的特點,可利用出板報、辦校刊、開展知識競賽以及各種表演等多種課外活動,使學生在有益的文化熏陶中提高文化素養,陶冶高尚情操,養成健康心理狀態。小學升初中的入學心理指導工作也相當重要,畢竟中學和小學在各方面都很大的差別,做好心理工作,預防學生因為不適而引起的心理問題。例如可以定期開講座等。須強調的是,開展這些教育活動,除了要講針對性之外,更要講經常性,任何教育活動對學生心理的影響,都不能指望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2、教師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輔導
課堂是教育和教學的主陣地,要把心理健康的教育寓於各科教學實踐中去,使學生在知識和能力得到提高和鍛煉的同時,也使他們的心理素質得到提高和鍛煉。學習是學生的主導活動,學生大量的心理困擾都產生於學習過程中,理應在教學過程中得到滿意地解決。實際上各科教材中蘊含有不少適用於心理輔導的內容素材,教學過程中還會經常出現在有利於實施心理輔導的教育情境。教師只要細心挖掘、善加利用,一定可收到心理輔導的實效。3、個別輔導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通過對學生進行個別心理指導和訓練。這是對學生心理活動影響最大,當然也是最難做好的工作。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教師要隨時隨地觀察學生的心理動態,對有心理疾病的學生,要對症下葯,比較常用的方式有個別交談、電話咨詢、信函咨詢、個案研究等等。在學校展開知心姐姐的信箱活動,就是信函咨詢的一種形式;或者通過寫周記的形式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作出指導,引導學生走出心理誤區。個案研究是針對個別學生(通常是一些特殊學生包括資質優異學生、情緒困擾學生、行為偏差學生、家庭處境不利的學生等所實施的一種比較深入的、持續時間較長的個別輔導方式。它要求廣泛地收集資料,客觀地分析問題的性質與成因,依據診斷的結果,擬定輔導方案,以協助學生解決問題。由於心理輔導的精髓在於個別化對待,因此可以說個別輔導是一種不可替代的輔導方式。一所學校在開展心理輔導時無論以什麼途徑為主,如果不以個別輔導相配合,則其輔導工作都是不完整的。
當然,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僅靠學校一方面的力量顯然是不行的,學校、家庭、社會必須密切配合,同心協力,共同創造一個優良的環境,各自發揮自身的優勢,全方位、多渠道對他們進行正面的影響和教育,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四、合理評價,激勵學生健康地成長
通過評價促進學生深層次的體驗,促進學生的共同發展。教師對學生適時、恰當、正確的評價,會使學生產生成功感、喜悅感,激發學生進一步的學習慾望。在評價中要始終堅持以下幾點:1.保護學生的自尊。2.營造和諧、寬松、平等的環境,最大限度地理解寬容,善待學生。3.發現學生的優勢和特長,診斷問題和不足,尊重學生的現有狀態;通過評價找出學生不足的原因,提出合理的,有針對性的改進建議,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到安全。
健康的課堂學習氛圍,能給學生創造願意學習、樂於學習、勤於學習的環境,能幫助學生愉快地適應學習環境,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和各個環節,從而使學生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在取得學習成績的同時,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地成長。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整體教學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觀念,認真探索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徑,對學生施以影響,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使他們成為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質的一代新人。
『陸』 在中小學學科教育中如何滲透心裡健康教育3000字
目前,在中小學教育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共識,尤其在1999年8月13日教育部頒布《關於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之後,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校積極貫徹文件的精神,廣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不少學校開設了心理輔導活動課,設立了心理輔導或咨詢室,舉辦了家長學校等,這些活動是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其中,忽視學科教學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個突出的普遍性問題。因此,有必要深入理解學科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探討如何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以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實施。
一、教師自身要心理健康
一名合格的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熟練的教學技巧,而且需要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態,因為教師的職責不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要合格地完成這兩項重任,自身的心理健康是必要的保證。只有自身心理健康,才有助於促進身體健康,才能在教學中最大限度的發揮教學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為學生樹立心理健康的榜樣。一個性格開朗、情感健康的教師,往往會以積極的方式對待學生,使學生感到輕松、愉快,從而有助於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因此,要更好地教書育人,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極為重要。
二、教師要保持愉快的心境
心境是一種微弱、平靜而持久的情感色彩,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心情。教師積極的心境可以使學生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進入興奮狀態,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中我們常發現,課堂上學生的活躍程度和教師的面部表情、聲音語調有著直接的關系。教師和顏悅色、笑容可掬,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幸福和友善的情感。教師輕松愉快的情緒、期待信任的眼神、自然親切的動作還會使學生備受鼓舞,產生愉悅的心理體驗,有助於培養健康的情感。這就是為什麼學生在不同教師的課堂上表現很大差異的原因。當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參與課堂教學時,積極開動腦筋思考,課堂效率高,教師和學生之間也會產生更多的相互尊重與接納。
三、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化教育
教育面對的是一個個具有獨特個性的學生,教育應促進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發展。古人很早就提出要因材施教,這一原則同樣適用於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對學生智力、情緒、意志、人格、人際交往能力等的全面把握,了解學生的優勢與不足,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個別化教育。比如,對於性格內向、總喜歡一個人行動,極力避免與他人交往的學生,可以多給他提供一些當眾發言的機會,多鼓勵他、肯定他,以鍛煉他的膽量,增強他的自信心;對於性格外向、熱情活潑但做事缺乏耐心的學生,可給他提供一些具有難度的學習任務,以培養其耐心,磨煉其意志。這種針對性的個別化教學,原則上應運用於每個學生,但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由於時間、精力、能力等多種原因,至少應對所謂的「問題學生」有意識地運用,以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學習、生活。
四、要營造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
課堂心理環境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影響學生認知的師生心理互動環境,它由教師教的心理環境和學生學的心理環境兩部分組成。課堂心理環境表現為融洽或冷漠、活躍或沉悶、和諧或緊張等形式,良好的心理環境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將產生深遠的影響,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是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
五、要轉變教學效益觀和教學評價方式
目前,在我國的中小學仍普遍以學生知識、智能的獲得為標准,以學生的學業成績來評價教學效益。只關心學生的學習成績(分數)而不關心學生在學習中的成長。不管學生各方面的實際發展如何,只要考得不好,就認為教學是失敗的。但是,豐富多彩的世界,培育了人們多種多樣的個性,世界的豐富多彩又需要人們具有多種多樣的個性。實際上,國家需要我們現在培養的學生80%以上將要成為高素質的各行各業的工作者、勞動者。所以,應以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來衡量和評估教學,綜合地評價教學質量。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特長,發展學生多方面的興趣和能力,使師生生活在一種相互理解、尊重、關懷、幫助、諒解、信任的和諧氣氛中,使學生健康向上地發展。
總之,要實現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滲透、有機結合,必須改變教學因素和條件,不能簡單、機械地把兩者相加或者隨意組合。否則,收效不大。學科滲透可以促進更多的教師學習和運用心理學理論,提高其理論素養和教學能力。讓更多的教師參與心理輔導,有利於在學校中營造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環境氛圍。學生心理輔導單靠心理輔導教師開展工作,孤掌難鳴,勢單力薄,學科滲透是一種全員性策略。老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育人的一項重要內容是育心。從這個意義上講,每個老師都應該是學生心理輔導者。
『柒』 淺談如何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1、全面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中。
包括學科教學、各項教育活動、班主任工作等。一方面與原有思想品德課、思想政治課及青春期教育等相關教學內容有機結合進行;一方面可利用活動課、班團隊活動,舉辦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題講座。
2、開展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
建立學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溝通的渠道,優化家庭教育環境。
3、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隊伍和條件保障
搞好師資隊伍的建設,提高廣大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開展的重要條件。而教師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徑就是培訓。通過培訓,一方面取得證書,另一方面還要有從事專職心理咨詢(輔導)教師資格認證。否則,專業知識和實際能力達不到要求的,絕不能隨意安排做專職心理咨詢教師。
4、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領導: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行政部門德育處或基(普)教處負責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中城市有條件的中小學要逐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小城鎮及農村的中小學也要從實際出發,逐步創造條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7)學科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總結擴展閱讀
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科發展直接推動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學的發展。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取向上,主要存在教育學和心理學兩種發展取向。教育學取向的研究以教育學體系為框架,探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原則、理論、課程、教育模式、途徑與方法等基本原理。
心理學取向的研究強調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和技術,依據個體的心理規律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解決個體的心理問題,而且還要健全、提升和優化心理素質。
無論是教育學取向的研究,還是心理學取向的探究,都是在探索一條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有效提升心理素質的教育模式。這都必須落腳於准確地理解和把握學生、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情境中的心理現象及其規律。
『捌』 如何在學科教學和日常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心得
從根本上打破「師道尊嚴」的傳統思想,建立真正平等、民主、尊重和信任的新型師生關系,樹立在親和基礎上,具有人性化特徵的教師新權威。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提醒自己在與學生的課堂交往中,多激勵、多表揚、少批評、少否定,注意教育機會的平等和公平,注意個別差異和因材施教等重要的教育原則,這些都反映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
善於建立同學間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共同進步的氛圍很重要。
心理健康教育其實是蘊涵在生活中的教育,它與生活的方方面面緊密相關。例如,在教學舉例時選用學生自己每天的作業總量、時間和速度的計算,還可加入對不同人一天工作總量、時間和速度的計算,然後再進一步推廣到人一生。深化了學生對時間概念的認識,由此培養學珍惜時間的觀念,改變做事拖拉的壞習慣。又如,講天體運動時擴展到人造衛星和國家科技發展,鼓勵學生向著這個方向去學習研究,很多學生會感興趣的,這樣同時學生心理素質也相對提高了。
物理、化學課則有實驗課,不但配備有儀器、設備,而且要求人人動手操作等。結合這些學科獨特的授課方式,如果巧妙地輔之以適當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訓練,則會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潤物細無聲」中悄然實施。操作細心不馬虎、不故意損壞儀器、合作、分工、實驗中特殊情況處理等不都是心理健康的范疇嗎?
總之,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要求教師根據各科教學的特點適時、適度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在教學中,開發學生智力和情感,激勵學習動機,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注意這個目的,是開發學生智力和情感,激勵學習動機,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只要是為這個目的,那麼怎麼操作就簡單了。
『玖』 在學科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運用心理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小學生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和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因此在課程改革中科學、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之中。學校教育對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各個學科的教學也都負有此項任務。這一過程正是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平台。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在新課程改革中自己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點嘗試和體會:
一、培養積極的情感,建立和諧師生關系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當情感的血液在知識這個活的機體中歡騰流動的時候,知識才能觸及人的精神世界。我們要創設一個寬容、溫馨的課堂生活環境,讓學生自主、自由、自信,讓學生成功、成長、成人,讓每個孩子的個性在課堂上飛揚,讓每個孩子都度過一個快樂的童年。我在進行低年級識字教學時,總是在學生隨文識字後,拿出准備好的生字卡片,並且用富有童趣的語言說:小朋友們,你們看,這些生字寶寶們太寂寞了,它們不願意安靜地呆在書本里,想和你們交個朋友,願意嗎?如果你們能准確地喊出它們的名字,那麼這些字寶寶就都成為你的朋友了。你可以把你認識的新朋友介紹給你的同學,讀一讀,認一認。然後,我請學生上台找字寶寶,並介紹給自己的同學認讀。此環節注重了在學生自我觀察。自我發現,自我創造的基礎上,讓學生走上前台,展現他們的思想,讓他們在合作交流中喜歡識字,樂於識字,學會識字。互動、合作學習是自主學習的基本手段。在溝通交往中,學生與學生之間成功地進行了情感與思維的對話。
新課標要求教師要放下架子,做學生的真朋友。課堂上,教師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親切的話語,便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教師要學會欣賞自己的學生,讓他們昂起頭來充滿自信。有句話說得好:贊賞猶如春風暖,謾罵好比嚴冬寒。在沒有笑臉的老師面前,學生們的心靈會受到傷害。課堂教學中免不了會有批評,但一定要慎重地選擇批評的方式和方法。只要我們平等地、充滿愛心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就能使我們的批評變得溫和又有善意,猶如春風化甘雨,變得委婉而智慧;猶如青橄欖,苦過之後格外甜。
二、千錘萬鑿出深山多提高
孩子的言行既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也是老師的一面鏡子。教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著學生心理的良好發展,教師的不良心理行為容易使學生產生對教師質疑的心理問題,即教師自身就必須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才能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才能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不斷學習有關心理健康的知識,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提高自身心理素養,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教師要以一顆赤誠的愛心來面對所有的孩子;以一顆寬容的心悅納入每一位學生;以一顆善良的心關愛每一位學生;以一顆賞識之心鼓勵每一位孩子;以一個智慧的頭腦來引領每位學生,以一個健康的心理來感染每位學生健康的心靈,教師要真正在教書、育人中與學生共同成長、共同提升。
三、千樹萬樹梨花開多渠道1、團體開展心理活動
要開展豐富多彩並且有益於學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動,這些活動在提高學生知識水平的同時,也會使學生進入特定的心理氛圍,受到感染。如針對中學生參與意識強、表現欲強的特點,可利用出板報、辦校刊、開展知識競賽以及各種表演等多種課外活動,使學生在有益的文化熏陶中提高文化素養,陶冶高尚情操,養成健康心理狀態。小學升初中的入學心理指導工作也相當重要,畢竟中學和小學在各方面都很大的差別,做好心理工作,預防學生因為不適而引起的心理問題。例如可以定期開講座等。須強調的是,開展這些教育活動,除了要講針對性之外,更要講經常性,任何教育活動對學生心理的影響,都不能指望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2、教師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輔導課堂是教育和教學的主陣地,要把心理健康的教育寓於各科教學實踐中去,使學生在知識和能力得到提高和鍛煉的同時,也使他們的心理素質得到提高和鍛煉。學習是學生的主導活動,學生大量的心理困擾都產生於學習過程中,理應在教學過程中得到滿意地解決。實際上各科教材中蘊含有不少適用於心理輔導的內容素材,教學過程中還會經常出現在有利於實施心理輔導的教育情境。教師只要細心挖掘、善加利用,一定可收到心理輔導的實效。3、個別輔導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通過對學生進行個別心理指導和訓練。這是對學生心理活動影響最大,當然也是最難做好的工作。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教師要隨時隨地觀察學生的心理動態,對有心理疾病的學生,要對症下葯,比較常用的方式有個別交談、電話咨詢、信函咨詢、個案研究等等。在學校展開知心姐姐的信箱活動,就是信函咨詢的一種形式;或者通過寫周記的形式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作出指導,引導學生走出心理誤區。個案研究是針對個別學生(通常是一些特殊學生包括資質優異學生、情緒困擾學生、行為偏差學生、家庭處境不利的學生等所實施的一種比較深入的、持續時間較長的個別輔導方式。它要求廣泛地收集資料,客觀地分析問題的性質與成因,依據診斷的結果,擬定輔導方案,以協助學生解決問題。由於心理輔導的精髓在於個別化對待,因此可以說個別輔導是一種不可替代的輔導方式。一所學校在開展心理輔導時無論以什麼途徑為主,如果不以個別輔導相配合,則其輔導工作都是不完整的。
當然,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僅靠學校一方面的力量顯然是不行的,學校、家庭、社會必須密切配合,同心協力,共同創造一個優良的環境,各自發揮自身的優勢,全方位、多渠道對他們進行正面的影響和教育,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四、合理評價,激勵學生健康地成長
通過評價促進學生深層次的體驗,促進學生的共同發展。教師對學生適時、恰當、正確的評價,會使學生產生成功感、喜悅感,激發學生進一步的學習慾望。在評價中要始終堅持以下幾點:1.保護學生的自尊。2.營造和諧、寬松、平等的環境,最大限度地理解寬容,善待學生。3.發現學生的優勢和特長,診斷問題和不足,尊重學生的現有狀態;通過評價找出學生不足的原因,提出合理的,有針對性的改進建議,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到安全。
健康的課堂學習氛圍,能給學生創造願意學習、樂於學習、勤於學習的環境,能幫助學生愉快地適應學習環境,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和各個環節,從而使學生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在取得學習成績的同時,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地成長。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整體教學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觀念,認真探索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徑,對學生施以影響,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使他們成為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質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