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進行高效語文課堂教學
像魏書生那麼教語文,學生討論型。
B. 如何讓語文課堂教學更精彩
讓課堂最大限度的吸引學生,課堂氛圍自然活躍,教學就會出彩,這點說起回來簡單,其答實最需要的還是經驗。首先是多聽多看,觀察老教師上課的細節與整體設計,記錄每堂課的精彩點,看是否能為自己所用;其次就是教學內容的科學有趣編排,這點對於新手教師來說有點難,本身新手教師課堂任務能完成就已經不錯了,我當時是看到同事桌上有一本《優秀教案》,於是跟風用了一本,沒想到特別好用,裡面內容很豐富,很多獲獎的教學案例與設計,公開課不用發愁了;最後就是多總結多提升,老師的個人魅力對於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語言風趣幽默更能加分。
C. 高效語文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有哪些
要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效率,必須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合理分配教學時間,掌握好教學節奏。為達到這個要求,我校實施有效教學課題研究,我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探索總結出五個教學環節,使課堂教學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及時鋪墊引題,不急於接觸重點。
一開始上課,教師就要圍繞教學重點及時進行鋪墊引題,利用趣味故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時間不易太長,約佔三分鍾。一般情況下,不要急於接觸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因為剛上課,學生情緒不穩定,注意力不夠集中。這時,巧用趣味故事作鋪墊,把學生的學習情緒調動起來。不僅能起到組織教學的作用,而且能與新授內容「搭橋鋪路」。不要對學生課堂上的說話、做小動作,思想「走神」等用很長時間去批評、處理,這樣會耽誤教學時間,降低學生學習的熱情。
二、及時教授新課,不急於得出結論。
引入課題後,要及時進行新課教學。但在這一教學環境中,不應急於得出結論。要展開教學內容,由淺入深地求知。要學生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如果急於得出結論,容易形成「填鴨式」的教學。不利於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發展學生的智力。
三、及時設問引導,不急於指名回答。
一節好課,要能夠根據教學的重難點,設計出有思考價值的提問,並在教學的關鍵處及時提出。一個問題提出後,只有幾個學生舉手時,不應急於指名回答,要啟發點撥,給大多數學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時間,舉手發言的機會。促使學生明確思維方向,善於動腦思考,正確回答問題。
四、 及時反饋信息,不急於獲得結果。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隨時注意學生的動態,情緒,通過討論交流,問題回答、課堂演練等及時獲取反饋信息,而不在於滿足學生做對題。要注意兼顧好中差三類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使反饋的信息准確全面,做到及時獲取,及時調節,使學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知理得法,學到知識。
五、及時歸納總結,不急於「草率收兵」。
一節課的結尾,也是一個關鍵的環節。一個好的結尾,可以使課堂教學更加精彩。因此,一節課進行到尾聲時,要留下幾分鍾時間,及時進行歸納總結。這樣,既可以突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又可以引導學生理清思路,形成完整的認知結構。切記不要「草率收兵」,不了了之。
D. 讀書心得:《於永正,我是怎樣教語文》
《我怎樣教語文》是於永正老師寫的。1999年教育部召開「於永正語文教學方法研討會」,推廣其「五重」(重情趣、重感情、重積累、重遷移、重習慣)教學法。
於老師的這本書每一章都讓我學到了很多語文教學的知識技能。本書分為四輯來寫第一輯、語文教育,應該給學生留下什麼;第二輯、教語文,其實很簡單;第三輯、語文課堂教學的「兩點」在哪裡;第四輯、關於作文教學。在本書的開始於老師還寫了「人生留痕——寫在前面的話」寫的是於老師的教書經歷和寫作經歷。於老師從教五十多年,主要教的是語文學科,以本書寫的大都是有關語文教育的。在書的末尾於老師還寫了後記,於老師對小學語文教學情有獨鍾,說「痴迷」也不為過。
看了目錄,我最想看的就是第二輯。教語文,其實很簡單!
簡單?帶著疑慮,我讀完了於永正老師的《教語文,其實很簡單》。觸動我的是山東省高密市第一中學的李希貴校長實施的「語文試驗計劃」,計劃規定:高中每星期的六節語文課,兩節由老師講,四節放手讓學生讀書。我驚訝於李校長的睿智,獨具眼光。
教學中我發現,教材中的有些課文孩子多讀幾遍就懂了,而我們呢,只怕學生不明白,根據教參將課文分解得支離破碎,非要孩子往我們咀嚼後的圈裡鑽。我覺得精講、多讀,孩子學起來非常輕松,效果還好。想想我們從小到大學的語文,腦子里還剩多少?課文能記住多少?老師講解的又能記住多少?現在腦子里存留的也都是自己閱讀、積累、體會、品悟到的一些東西。教學中首先強調的就是讀書,不管什麼書,只要孩子喜歡看都可以,哪怕只喜歡一本書也行。有了閱讀的興趣之後稍加引導,再加上孩子們想了解世界、認識事物的心情越來越急切,閱讀面自會拓寬,語文自然而然就學好了。
再往下看,深有感觸的是於老師講的教師的人格魅力:「教學生寫字,老師要是喜歡寫字,對書法略知一二;教學生讀書,老師要是喜歡讀書,會讀書,能讀出課文奧妙之所在;教學生作文,老師要是能寫點文章,知道一點寫作知識,那麼,教語文就更不難。」當我們聆聽大師講課時,就會發現他們對自己的要求都很高,如板書時工工整整、規范的楷體字,還沒開始講課,同學們就已經被他的字折服。如果再加上惟妙惟肖地朗讀,學生對老師是佩服得五體投地。學生再小,他們也有自己的鑒賞能力,也會用他們的眼睛觀察老師,用心靈感受老師。講讀課文時,老師聲情並茂地朗讀比說教更能吸引學生,這些大概就是老師的魅力之一吧!
簡單語文要求教師不簡單。把深奧的道理說淺顯,把復雜的問題做簡單,抓住語文教學的關鍵和本質,讓語文教學真實、扎實、有效,這是簡單語文的核心理念。
E. 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談談你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是如何實施有效教學的
無論是單單學習語文,還是其他科目,課堂上都要做到「寓教於樂」,就是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們自由理解,自由想像,然後再來公布答案,在以某些同學的想像拓充一下,順便補充一下同學們的課外知識。
F. 新課改給語文課堂教學帶來了哪些變化
2012新小學語文課程標准解讀語文教學:要有新策略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而且,學生生理、心理以及語言能力的發展具有階段性特徵,不同內容的教學也有各自的規律。因此,語文課程標准要求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比如,識字與寫字的要求有所不同,1-2年級要多認少寫。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各學段可以有所側重,但不應把它們機械地割裂開來。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口語交際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教師要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採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不必過多傳授口語交際知識。綜合性學習應強調合作精神,注意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提倡跨領域學習,與其他課程相結合。實踐:語文教學的核心環節.以往,不少地方的語文教學,把內容分解成上百個知識點、能力點,圍繞知識點、能力點設計大量練習題,讓學生反復機械地做練習,造成了語文課程的繁、難、深、多,而實際收效甚微。為了改變這種狀況,語文課程標准從三方面進行突破。一是強調實踐性,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二是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三是突出整體性。語文課程標准簡化頭緒,突出重點,從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五個方面,整合知識與能力的目標。尤其提倡多讀書,少做題。如何學好語文,有專家認為,學好語文有兩個不可或缺的東西,一是擴大學生的儲存量,二是發展學生思維加工能力。學生語文水平不高,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閱讀太少。為從根本上改變這一現狀,此次語文課程標准把多讀多寫提到重要位置,讓學生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要求通過朗讀、誦讀、背誦等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通過整體感知、感悟、積累和熏陶,培養良好的語感,豐富語言的材料,增加文化的底蘊。為加強閱讀,語文課程標准還明確規定了背誦篇數和課外閱讀量。增加閱讀推薦篇目,這是建國以來的第一次。閱讀推薦篇目小學、初中、高中通盤考慮,互相銜接,推薦篇目大多是古今中外一流大家的精品。強調重視朗讀,要求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品味、揣摩、感悟、積累,逐步學會欣賞,防止把理解與欣賞變成支離破碎的作品分析和文學知識傳授,提倡學生在讀書思考的基礎上,發表獨立見解,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思考,學會讀書。同時,課程標准對閱讀的速度有了量化指標,並要求學生學會朗讀、默讀、精讀、略讀、瀏覽等。在語文教育的大討論中,作文教學中的問題成為社會議論的焦點。此次課程改革,明確提出加強寫作與生活的聯系,重觀察、重思考、重真情實感,要求說真話、說實話、說心裡話,不說假話、空話。鼓勵想像和幻想,鼓勵有創意的表達。小學淡化文體,鼓勵不受拘束地表達,少寫命題作文,提倡多寫觀察日記、生活筆記、書信和隨感。重在激發學生練筆的興趣,在具體要求上,不再從中心、條理等方面提過高的要求,而是注重培養學生初步的、實用的書面表達能力。初中要求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徵,力求有創意地表達。要改變語文教學重知識傳授輕實踐活動的弊端,就必須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為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語文實踐的機會,語文課程標准首次提出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廣泛利用課堂教學資源和校外學習資源,特別強調家庭也是值得重視的語文課程資源。語文課程標准要求教師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此次課程改革,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強調語文學習是個性化行為,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化學習方式。對語文教育規律的把握突出體現在重視積累和對文章的總體感知,淡化分析性操作,不要求學生背誦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加強對誦讀、積累、感悟、熏陶的要求,避免繁瑣的分析和機械重復的練習。這些要求都切中時弊,體現了全新的語文教育觀。教學評價:定性多於定量語文課程標准在教學評價方面有了顯著突破,明確提出,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查學生實現課程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不應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過去,語文學習的評價主要集中在聽、說、讀、寫能力及基礎知識的掌握,評價注重近期的顯性的效果,衡量的指標是剛性的、偏於理性的,評價方法單一,強調定量分析,大多是筆試題、客觀題。此次課程改革,強調要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要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幾方面進行評價,以全面考查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把語文教育長遠的隱性的效果放到重要位置考慮。比如,對識字與寫字的評價,要求從音、形、義的結合上,全面評價學生的識字能力,重視評價學生識字和寫字的興趣與習慣。對閱讀的評價,要求閱讀評價要綜合考查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理解和價值取向,考查其閱讀的興趣、方法與習慣以及閱讀材料的選擇和閱讀量。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意閱讀的評價。語法、修辭知識不作為考試內容。在口語交際方面,重視考查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情感態度,評價必須在具體的交際環境中進行,讓學生承擔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以反映學生真實的口語交際水平。對於寫作的評價,重視對寫作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評價,如是否有寫作的興趣和良好的習慣,是否表達了真情實感,對有創意的表達應予鼓勵。同時重視對寫作材料准備過程的評價,不僅要考查學生佔有什麼材料,更要考查他們佔有各種材料的方法。通過評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調查、訪談、閱讀、思考等多種途徑,運用多種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綜合性學習的評價著重於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由於語文學習具有重情感體驗和感悟的特點,因而語文評價不能完全採用量化和行為化的手段,而應加強形成性評價,即平時教學過程中的隨機評價,主要用於診斷、發現和解決問題,而對於某一階段教學活動的結果評價,應重在評估學習成效。評價方式將定性與定量相結合,更應重視定性評價,除採用傳統的書面測驗和作業外,應針對學生學習語文的階段性特點,根據各學段的目標,採用多種評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