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
新課標中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學習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內涵豐富,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的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通過有效地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在小組成員間形成綻放。它不但包容學習氛圍,使小組成員相互激勵,相互促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習的合作精神,更重要是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下面筆者就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如何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認真組織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課堂教學中的一種學習方式。它打破了傳統那種全體學生面向黑板,教師講學習聽的教學方式的束縛。而是由幾個學生圍坐在一起,面對面地合作學習交流、實踐、操作。通過長期教學實踐,我體會到這種學習方式不但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而且對每位學習小組合作成員都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因此,學生願意接受,參與的積極性很高。但是,由於小學生年齡小,好動,自製能力較差,所以組織不好,課堂就會出現混亂,盲目隨從,對小組內的不同見解、觀點,根本無法提出真正意義上的贊同與反對,也無法做到吸取有效地成分修正自我觀點,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不但解決不了疑難,反而在無形中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機會,有悖於合作學習的真諦。因此,做好「組織」工作是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前提。我的做法是,先把班內的學生按性別、性格和學習情況以及課堂上的表現按每4—6個人分成一組,每組中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組長輪流當,每周一換,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和合作意識。小組長對小組成員活動進行組織和分工,發言時要有順序,盡量讓不愛講話的學生先說、多說,當一人發言時,要求其他成員必須認真傾聽,別人講完後,再發表自己的觀點,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我班的小組合作學習基本上能夠順利進行了。
二、明確要求
在每次小組活動之前,教師要明確提出本次活動的內容和目標,完成任務的方法等,讓學生知道小組合作要求任務之後,小組長進行合理分工,組織組員有序地開展討論、交流,動手操作,探究活動。這樣做避免了學生亂說話和小組合作學習的盲目性,充分體現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也使那些膽小怯弱,被動 的學困生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充分體驗自身的價值。比如在人教版課標教材五年級上冊 「三角形的面積」教學時,(課前要求每位學生准備好形狀大小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各兩個),在操作之前我提出:「請同學們拿出准備好3組三角形圖形,動手拼拼,能否用每一組的兩個三角形拼成一個已學過的圖形,再和小組的同學交流說一說,每組圖形中的三角形與拼成的圖形之間有什麼關系?」再如人教版課標教材二年級上冊教科書第91頁的例題,要求根據乘船的要求,我們應該怎樣合理地安排南瑞小學二年級四個班的學生乘船去鳥島春遊。我首先讓學生自己讀題目要求讀,在學生理解題意後,提出小組合作要求:每組選出一名學生做記錄,其他同學按要求,分別為南瑞小學二年級學生設計最佳乘船方案,並填寫好乘船方案,然後在組內評價,看看每個人的設計是否符合題目要求,讓學生有目的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
三、優選內容
如何使小組合作學習不流於形式,真正起到促進學生發展的作用呢?我認為選擇合作活動的內容和確定討論的題目至關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一定要認真鑽研教材,把握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並深入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比如,人教版課標教材三年級下冊,教學「筆算乘法」時,通過對幾個學生的板演進行評價後,在有了一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小組內討論:「筆算乘法應注意什麼?」這時小組每個成員都會有不同的角度進行探討交流,可以相互補充,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出筆算乘法的計演算法則。這是學生自覺獲得的知識,因此會記憶深刻。對於那些開放性的練習,在經過學生的獨立思考之後,再進行小組交流。再中學習面積單位後,測量學校籃球場面積時,我充分發揮了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讓每個小組自主確定要測量的面積大小,小組中有的同學記錄、測量、監督測量和匯報測量的長度。小組成員合作完成,讓學生感受到與人合作學習地樂趣。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注意捕捉學生思維的撞擊點開展討論。如在人教版課標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學習「圓柱的表面積」時,在實際生活中,求圓柱形水桶所需鐵皮多少?要求這個問題,我讓學生在小組討論:「應該算幾個面?為什麼?」通過討論使學生真正理解在實際生活應用中有些問題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靈活的求出圓柱的表面積,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及時指導
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期間,教師要進行巡視,對活動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指導,如小組成員中有的學生參與的不夠積極,有的學生合作不夠友好,有的學生膽小不敢發言,還有的學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觀點就和別人爭吵。這時我就給以具體指導,教育他們如何與別人溝通:「和同學說話態度要友好,遇見和自己的觀點不同,你可以這樣說,我是這樣想的……或者說我幫你補充一下……」為了培養學生友好合作,在活動中,我有意安排一些有針對性的題型訓練,如在人教版課標教材一年級「口算加法計算」時,用小棒合在一起,每組准備一份小木棒,操作時我注意觀察每個學生的表現,發現有些小組表現得好,完成任務得很好,給予表揚。但是也有個別組的學生在爭搶,這些小組活動不僅秩序亂而且任務完成得也慢。這時,我就問:「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讓學生進行討論,並且讓表現好的小組說說他們是怎樣做的,通過這樣的教育,培養學生與他人友好合作的品質。
五、總結評價
每次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後,教師要及時進行總結評價。一方面是對小組的活動情況進行評價,主要從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等方面進行。另一方面,是對小組學習的情況進行總結,讓學生把小組討論的結果進行匯報,觀點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組的,把小組討論拓展為全班交流,允許學生互相質疑,讓學生在思考討探中,使學生思維得到充分發揮,目的是讓每個學生了解自己在小組活動中的表現。同時在組與組之間進行評比,看一看哪個小組的活動開展的最好,哪個小組的同學最積極主動,和諧,尤其更要多關注學困生是否積極地參與活動,讓組長多些機會給他們發言表現等。對表現好的小組與個人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如頒發「小紅花、金蘋果、智慧星等」。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在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發揮
新課標中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學習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內涵豐富,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的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通過有效地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在小組成員間形成綻放。它不但包容學習氛圍,使小組成員相互激勵,相互促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習的合作精神,更重要是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下面筆者就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如何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認真組織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課堂教學中的一種學習方式。它打破了傳統那種全體學生面向黑板,教師講學習聽的教學方式的束縛。而是由幾個學生圍坐在一起,面對面地合作學習交流、實踐、操作。通過長期教學實踐,我體會到這種學習方式不但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而且對每位學習小組合作成員都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因此,學生願意接受,參與的積極性很高。但是,由於小學生年齡小,好動,自製能力較差,所以組織不好,課堂就會出現混亂,盲目隨從,對小組內的不同見解、觀點,根本無法提出真正意義上的贊同與反對,也無法做到吸取有效地成分修正自我觀點,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不但解決不了疑難,反而在無形中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機會,有悖於合作學習的真諦。因此,做好「組織」工作是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前提。我的做法是,先把班內的學生按性別、性格和學習情況以及課堂上的表現按每4—6個人分成一組,每組中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組長輪流當,每周一換,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和合作意識。小組長對小組成員活動進行組織和分工,發言時要有順序,盡量讓不愛講話的學生先說、多說,當一人發言時,要求其他成員必須認真傾聽,別人講完後,再發表自己的觀點,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我班的小組合作學習基本上能夠順利進行了。
二、明確要求
在每次小組活動之前,教師要明確提出本次活動的內容和目標,完成任務的方法等,讓學生知道小組合作要求任務之後,小組長進行合理分工,組織組員有序地開展討論、交流,動手操作,探究活動。這樣做避免了學生亂說話和小組合作學習的盲目性,充分體現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也使那些膽小怯弱,被動 的學困生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充分體驗自身的價值。比如在人教版課標教材五年級上冊 「三角形的面積」教學時,(課前要求每位學生准備好形狀大小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各兩個),在操作之前我提出:「請同學們拿出准備好3組三角形圖形,動手拼拼,能否用每一組的兩個三角形拼成一個已學過的圖形,再和小組的同學交流說一說,每組圖形中的三角形與拼成的圖形之間有什麼關系?」再如人教版課標教材二年級上冊教科書第91頁的例題,要求根據乘船的要求,我們應該怎樣合理地安排南瑞小學二年級四個班的學生乘船去鳥島春遊。我首先讓學生自己讀題目要求讀,在學生理解題意後,提出小組合作要求:每組選出一名學生做記錄,其他同學按要求,分別為南瑞小學二年級學生設計最佳乘船方案,並填寫好乘船方案,然後在組內評價,看看每個人的設計是否符合題目要求,讓學生有目的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
三、優選內容
如何使小組合作學習不流於形式,真正起到促進學生發展的作用呢?我認為選擇合作活動的內容和確定討論的題目至關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一定要認真鑽研教材,把握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並深入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比如,人教版課標教材三年級下冊,教學「筆算乘法」時,通過對幾個學生的板演進行評價後,在有了一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小組內討論:「筆算乘法應注意什麼?」這時小組每個成員都會有不同的角度進行探討交流,可以相互補充,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出筆算乘法的計演算法則。這是學生自覺獲得的知識,因此會記憶深刻。對於那些開放性的練習,在經過學生的獨立思考之後,再進行小組交流。再中學習面積單位後,測量學校籃球場面積時,我充分發揮了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讓每個小組自主確定要測量的面積大小,小組中有的同學記錄、測量、監督測量和匯報測量的長度。小組成員合作完成,讓學生感受到與人合作學習地樂趣。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注意捕捉學生思維的撞擊點開展討論。如在人教版課標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學習「圓柱的表面積」時,在實際生活中,求圓柱形水桶所需鐵皮多少?要求這個問題,我讓學生在小組討論:「應該算幾個面?為什麼?」通過討論使學生真正理解在實際生活應用中有些問題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靈活的求出圓柱的表面積,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及時指導
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期間,教師要進行巡視,對活動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指導,如小組成員中有的學生參與的不夠積極,有的學生合作不夠友好,有的學生膽小不敢發言,還有的學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觀點就和別人爭吵。這時我就給以具體指導,教育他們如何與別人溝通:「和同學說話態度要友好,遇見和自己的觀點不同,你可以這樣說,我是這樣想的……或者說我幫你補充一下……」為了培養學生友好合作,在活動中,我有意安排一些有針對性的題型訓練,如在人教版課標教材一年級「口算加法計算」時,用小棒合在一起,每組准備一份小木棒,操作時我注意觀察每個學生的表現,發現有些小組表現得好,完成任務得很好,給予表揚。但是也有個別組的學生在爭搶,這些小組活動不僅秩序亂而且任務完成得也慢。這時,我就問:「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讓學生進行討論,並且讓表現好的小組說說他們是怎樣做的,通過這樣的教育,培養學生與他人友好合作的品質。
五、總結評價
每次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後,教師要及時進行總結評價。一方面是對小組的活動情況進行評價,主要從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等方面進行。另一方面,是對小組學習的情況進行總結,讓學生把小組討論的結果進行匯報,觀點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組的,把小組討論拓展為全班交流,允許學生互相質疑,讓學生在思考討探中,使學生思維得到充分發揮,目的是讓每個學生了解自己在小組活動中的表現。同時在組與組之間進行評比,看一看哪個小組的活動開展的最好,哪個小組的同學最積極主動,和諧,尤其更要多關注學困生是否積極地參與活動,讓組長多些機會給他們發言表現等。對表現好的小組與個人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如頒發「小紅花、金蘋果、智慧星等」。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Ⅱ 如何在《品德與社會》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品德與社會》課中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版,在培養學生的能力權、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上起著重要作用.合作學習小組的構建要講究科學性和靈活性,小組內的成員分工要明確,讓每個學生都明白自己的任務和職責,採用多樣化的評價和激勵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
Ⅲ 人教版思想品德課怎樣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1.樹立正確的合作學習理念
要保證小組合作活動的科學與高效,就要求教師樹立正確的小組合作的理念,一要明確什麼是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一種以現代社會心理學、教育社會學、認知心理學等為基礎,以研究與利用課堂教學中的人際關系為基點,以目標設計為先導,以師生、生生、師師合作為動力,以小組活動為基本方式,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准,以標准參照評價為基本手段,以整體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社會技能為根本目標的學習活動,是一種極富創意與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二要明確為什麼要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首先,開展合作學習是深化改革,全面貫徹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其次,通過合作學習是要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讓每個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自身的價值,體驗成功或進步的喜悅,增強合作精神,提高合作能力。再次,開展合作學習也是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促進專業發展的需要。三要明確教師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師在合作學習過程中不應是無所事事的「旁觀者」,而應充當「管理者」,維持合作過程的有序高效;充當「促進者」,對學生進行合作方法的指導,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合作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充當「參與者」,直接參與到某一小組的合作學習過程中去。
2.構建高效的合作學習小組
首先,確定合作學習小組的人數。一般以5到7人為宜,各班根據具體情況確定。
其次,確定小組人員。堅持「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的原則,教師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的差異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使每個小組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這樣分組不但有利於學生間的優勢互補,相互促進,而且為全班各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
再次,確定組員位置。根據組員特點,確定組員位置,並按a1、b1、c1、d1、a2、b2、c2、d2的順序編號,abcd相向而坐,其中bc為小組幹部,一方面可以把ad分開,保證紀律,另一方面也便於bc布置工作,開展合作過程。
然後,確定小組制度。各小組討論決定本小組的名稱、目標、紀律、口號等制度;要求本組成員共同遵守,相互監督。
最後,明確小組成員的流動性規則。小組成員的流動是指學生可以在小組間互換或流動,也可以是組內某些角色的互換或輪換,還可以按活動主題的需要讓學生進行自由組合。這不僅使學生有新鮮感,提高合作學習的興趣,而且還可以改變學生在小組中長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學生始終處於控制地位,有的學生始終處於從屬地位,給每個學生提供發展的機會。
3.培養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
合作學習的開展必須以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保證:
(1)要培養學生合理分工,各負其責的習慣。小組內應設小組長、記錄員、匯報員、紀律監督員、衛生監督員等職務,小組長應選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合作意識的學生擔任。小組長的主要職責是對本組成員進行分工,組織全組人員有序地開展討論交流、動手操作、探究活動。其他人員同樣各有其具體職責。教師應根據不同活動的需要、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不同學生的興趣特長設立不同的角色,並要求小組成員既要積極承擔個人責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發揮團隊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組學習任務;同時各人員職責也可根據需要輪換,以提高執行力。
(2)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首先,並不是所有的合作內容都需要與他人商量才能完成,有些內容本身就是獨立完成的。其次,小組合作答案是基於各組員獨立思考、群策群力的基礎上完成,只有這樣,答案才具有廣度和深度,從而避免多人一面,盲從單一的現象。再次,由於合作學習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有自己的職責,因此有時各人的任務會完全不同,每個人都是合作鏈條上的重要一環,如果有組員不能獨立思考,很好的完成自己的任務,就會影響到整個小組的學習任務的完成質量。
(3)要培養學生積極參與、踴躍發言的習慣。由於同組成員是異質分組,一些學生思維較慢,因而習慣於做旁觀者,而很少主動參與,也很少舉手發言。因此一方面在小組中要以制度的形式規定發言人員的頻率,由小組長詢問發言少的同學,在他們准備好的情況下,讓他們先講,另一方面老師和同學對他們要多肯定,多鼓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逐漸喜歡參與,敢於發言。
(4)培養學生學會尊重、認真傾聽的習慣。在小組匯報時常常會出現課堂嘈雜,插嘴,無法安靜的現象。因此教師要教育學生學會尊重他人,學會傾聽。要讓學生認識到,其他組員或小組匯報時,不打斷、不講話是對他人最基本的尊重,只有尊重他人,別人才會尊重你,對別人的觀點要多加肯定、多加贊賞。同時,要教育學生對他人的觀點進行傾聽,並認真思考分析,求同存異,以取長補短,要避免因觀點不同而進行無休止的爭吵,進而影響合作學習的效果。
4.創設恰當的合作學習情境
合作學習的成功開展離不開教師科學巧妙的引導,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和教學環境條件等因素,精心設計小組合作學習的「情境」,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帶有一定挑戰性的學習對象或任務,把學生領進「最近發展區」。合作學習的「情境」,一般來說,可以是信息的收集和處理,如我們政治學科每節課開始之前的「時事播報」活動;可以是教學的重點、難點的處理,如初二政治教學中講到「舉例說明,生活中消費者如何正確維權。」教師可以不急於把答案告訴學生,讓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尋找答案;也可以是合作開展研究性活動,因為研究性活動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單靠一個人的力量是很難完成的,需要同組成員的密切配合,如初二政治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中進行的「開展本地區水質情況調查」。
5.提供充裕的合作學習時間
我們在小組合作過程中,首先引導學生在課前使用一定的時間進行合作討論,可以採用「作業紙」的形式,提前一天發給學生進行准備,合作解決作業紙上提出的問題。其次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一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的時間,因為如果學生對問題沒有時間思考,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也只有當學生在解決某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時進行合作學習才最有成效。二要給學生提供探究、討論、交流的時間,要讓每個小組成員都有發言的機會和相互補充、更正、辯論的時間,使不同層次學生的智慧都得到發揮。三要給學生提供小組間交流的時間,如果沒有小組間的交流,教師就很難掌握全班同學的學習情況,小組間就無法相互溝通,取長補短,同時也割裂了小組之間的必要的競爭,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班級整體素養的提高。
6.採用多樣的合作學習評價
評價機制是開展小組合作的指揮棒,是提高課堂效率、引導小組合作發展方向最有效的手段。我們一要加強教師對學生和小組的評價,通過教師具有鼓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的評價引導學生的發展。二是要加強組內評價,通過組員的力量引導本組成員揚長避短,爭取進步。三是要加強組與組之間的互評,通過競爭效應引導小組的發展。四是進行班級評價。從班級的高度,由教師和班委參與,以表格打分的形式,對各組的表現進行評價,並每天公布。努力形成師生評價、生生評價、組組評價、班級評價、學校評價;口頭評價與標准評價相結合的綜合科學的評價體系,以促進小組合作的高效持續發展。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既激發了廣大師生的創造力與潛能,給我們帶來了發展的機遇;也產生了大量的困惑與問題,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但只要我們勇於實踐,敢於創新,勤於探究,善於總結,就一定能掌握小組合作的新規律,開創小組合作學習的新天地,為教育改革與發展做出我們的貢獻。
Ⅳ 如何在品德與社會課堂中成功運用小組合作學習
基本策略
1、合作形式要有實效。
目前,在品德課堂上,教師組織小組學習,目的是為了落實學生的主體性,想給學生更多的自由的空間,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與習慣。因此,在構建合作小組時,注意結構的合理性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小組人數以4——6人為宜,把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使每個小組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這樣有利學生間的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當然,小組成員還應該是動態的,這樣,不僅使學生有新鮮感,還可以給每個學生提供發展的機會。同時,我們在組織小組合作時,首先要做到分工明確,要有組長、記錄員、匯報員、紀律員等,在小組長的帶領下,有秩序地說。再者,教師應安排時間,加強合作指導,要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討論、交流的時間,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和互相補充、更正、辯論的時間,使不同層次學生都能得到鍛煉,得到發展。
2、合作內容要引起興趣。
首先,探究問題的設計應具有生成性,互動性和開放性。特別是開放性問題的答案不唯一,對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可以把學生帶入一種嶄新的,富於創造性的學習情境中,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和合作需要。比如在學習《「節儉日」里話節儉》時,我組織學生討論「現代社會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還要不要節儉」呢?同學們經過小組合作探究得出了「即使今天生活富裕了,也不能浪費,因為地球資源是有限的」,「節儉是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就連李嘉誠、富有的德國人也懂得節儉,何況我們呢」,「今天的節儉不是讓我們吃不飽穿不暖,而是做到物盡其用,不浪費」等等。通過比較分析,「做到物盡其用,不浪費」是最佳答案。課堂討論熱烈,高潮迭起,學生創新火花不斷閃現,收到了最佳的教學效果。
其次,探究問題的設計要有挑戰性,教師要把握好探究問題難易度,如果一個問題比較簡單,就沒有必要合作探究。如果過難,同樣也不能採用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要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至少是這個問題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個人完成比較困難,而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能夠解決,才能使學生有強烈的合作慾望。例如教學《祖孫三代話汽車》時,讓學生以8人小組為單位,通過調查、搜集資料用自己熟悉、喜歡的、時尚的方式表現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結果課前學生熱情空前高漲,他們以小組為單位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策劃展示形式,准備展示的圖片或ppt。課堂上有的小組以節目訪談的形式,采訪「汽車世家「祖孫三代;有的藉助ppt講述中國汽車的發展史;有的以cctv中國最佳時尚汽車頒獎典禮的形式讓學生了解國產汽車的品牌、產地、性能等;還有的引領同學走進「一汽」發展史博物館;還有的則根據調查的學校教師擁有汽車的數據變化,感受身邊生活的變化;最出乎意料的是那個男生居多的小組居然引入了國際車展暨男模展示。這種角色的轉化不僅鍛煉了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策劃、表
Ⅳ 如何有效發揮小組合作學習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法,老師對此要有一個整體的把握與認識。首先老師要准確把握合作學習的實質與內涵。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開放性的思維方式、積極合作與合理競爭意識。學生作為獨立的學習個體,合作要建立在個人努力的基礎上。因此,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中,要給學生留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從而處理好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關系。在討論交流之前,每個小組成員必須有自己的見解,這樣,在傾聽別人的發言中,才能及時做出判斷,避免出現「人雲亦雲」的現象,更不應產生依賴思想。在培養思維獨立性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思維的批判性;培養合理競爭與團結協作精神,教學生學會傾聽、學會分享、尊重他人,讓學生在傾聽別人發言中吸取別人思想中的精華,取長補短,以彌補自己思考問題的不足,也能使學生在傾聽中觸類旁通,以便積極地展現自己,在合作中提高個人的能力,增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形成良性循環。其次,老師要正確認識自己在合作學習中的地位。教師要放下權威,淡化知識傳授者的角色,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的合作夥伴和學習合作者的角色,參與到學生活動中,適時引導與鼓勵,讓學生的思維、思想交互,碰撞出火花。第三,教師要用靈活的、發展變化的觀點組織學生實施合作學習,要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合作學習的內容決定分組情況。
Ⅵ 如何在《品德與社會》課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品德與社會》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它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和活動,強調在「做」中學,在合作中成長。學生要在活動中承擔一定的任務,扮演一定的角色,這就離不開與同伴的合作。課程標准中提出:「小學生要在合作中相互學習,分享經驗,取長補短; 在合作中學會尊重他人、 關心他人,學會交流與互助。」由此可見小組合作學習已經成為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中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
那麼如何使小組合作學習在《品德與社會》學科中有效開展呢?
一、構建結構合理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小組的構建,決不是簡單的「合座」。在構建合作學習小組時,通常要考慮到下面幾個要點:一是小組人數要合理,一般以4—6人為宜;二是分組應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的原則;三是小組成員應是動態的。 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主要組建小組的方式有以下三種:(1)同桌合作。這種合作方式,較多的用於對難度不是很大的問題進行討論解決。(2)小組合作。 這種合作方式最常用。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把班級中的同學分為幾個小組,編組時,注意成員之間的差異性和互補性。如《包裝袋裡有學問》一課,根據需要全班分為六個小組,每個小組成員根據選擇的商品類別,課前收集包裝袋,然後對個人搜集到的包裝袋進行研究,小組合作完成一張包裝袋知識的表格。(3)「鄰近」合作。這種合作通常用於合作表演或一些能開展爭辯討論問題的學習。如《需要有不同》一課,針對「辯論:該不該給街頭乞討者錢?」我讓學生從課文提供的三種不同的觀點中,選擇自己同意的一種觀點發表意見。選擇同一觀點的同學便可以組合成一個小組進行交流、討論,互相補充,說說自己選擇這種觀點的理由。
二、合作學習要選擇適當的時機。合作必須建立在學生個體需要的基礎之上,只有學生經過獨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開展合作學習才是有價值、有成效的。因此我們在備課時不僅要吃透教材,還要了解學生,對要解決的問題有一個估測,哪些問題學生能獨立解決,哪些問題學生之間需要交流合作,然後根據實際情況,安排小組合作。一般來說合作學習不僅在課堂上,在課前就已經存在了,比如搜集資料,分小組去准備,小組成員之間有著明確的任務、分頭行動,避免重復。
三、 建立一套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的運作程序。合作學習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同時也給教師控制課堂秩序帶來了困難,很容易使課堂教學產生看似熱鬧實則混亂的局面。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規,並通過訓練使之形成習慣。合作學習小組組建好以後,學生怎樣才能進入實質性的合作學習呢?首先給學生提供合作活動的主題,其次是指導學生如何合作,再次是對合作的效果作評價。
下面就以三年級第一學期《製作公共設施分布圖》的教學為例加以闡述:
第一步:給學生提供合作活動的主題。
如《製作公共設施分布圖》這一課,為了讓學生能學會製作簡易地圖的方法,能與他人合作製作社區公共設施分布圖。課前布置給學生一項作業: 分小組到社區考察各種公共設施,使學生對學校附近公共設施的分布有大致的了解。
第二步:揭示小組合作成功要點
按照平時建構好的小組,人數控制在5-6人左右,交流討論,了解制圖的方法:設計圖例---調查標記---交流改進。並商議出:如何去考察學校附近的各種公共設施?小組成員嘗試自己在老師提供的圖的合適的位置上貼上需要的公共設施,小組成員交流自己的看法,並討論怎樣分布才是比較合理的,老師參與指導讓學生製作的圖更完善。課上,各組學生展示合作成果,交流如何合作完成的。之後,我和學生共同歸納出合作成功的秘訣:(1)目標一致 分工合理(2)各顯特長 積極主動(3)遇到困難 互相幫助(4)產生矛盾 組長協調
第三步:小組交流評議
根據小組成員的表現及展示的成果,在小組層面評選出「最佳默契獎」、「最佳製作獎」。在個人方面評選出「最佳合作獎」。
四、營造寬松、有利於小組合作的學習環境。
(1)創設民主、和諧、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只有在寬松、和諧、自主的環境中學習,才能思路開闊、思維敏捷,才能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因此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是極其必要的。
(2)提供充裕的合作學習的時間。沒有一定的時間,合作學習將會流於形式。因此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討論、交流的時間,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和相互補充、更正、辯論的時間,使不同層次學生的智慧都得到發揮。
五、對合作的效果作評價。
教師的評價對激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合作學習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的評價一定要有鼓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視個人評價與小組集體評價相結合。如課前指導學生小組內評議出「最佳合作獎」。二是重視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要注重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的評價,要更多地去關注學生的傾聽、交流、協作情況,對表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及時給予充分肯定。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 在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方面起積極的作用。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不僅習得新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尊重他人,關心他人與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協作精神。
Ⅶ 如何使品德與社會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更成功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在小學社會課程教學中被廣 泛應用。然而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有些小組合作學習其實收效甚微。那麼, 怎樣的小組合作學習才是有效和成功的呢?一般來說,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首先 要組建結構合理的合作學習小組,明確小組內各自的角色和分工,在此基礎上逐 漸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同時教師需要採用恰當的有利於小組合作學習 的評價方式,以促進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准,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組織形式。課堂中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提高單位時間中學生學習、交往、表達的頻度與效率,優勢互補,有利於培養合作精神,也有利於學生人際交往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那麼,怎樣使社會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更成功呢?
一、要組建結構合理的合作學習小組: 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單位,學生在討論中交流思想,互補學習的一種教學活動。在目前課堂教學中,最常見的合作學習小組形式是按前後座位自然分成 四人小組,而座位的編排往往是按學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這樣分 組雖然使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簡便易行,但人員搭配不合理,不利於讓不同特質、 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因此我認為教師不應拘泥 於座位前後的四人小組之間的合作學習,而可以以學習內容為依據,按照學生的 知識基礎、
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的差異進行分組,可以根據男女性別、興趣愛好 來分組,也可以按活動主題的需要讓學生進行自由組合。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有新 鮮感,提高他們的合作學習的興趣,而且還可以改變學生在固定座位小組中長期 形成的地位,給每個學生提供發展的機會,同時為全班各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打 下基礎。 如我在四年級上冊《生活在世界各地的華人》一課時,有一個小組合作學習環節:交流不同國家華人的習俗,介紹不同國家的日常生活習慣,風土人情等等。在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自由在班裡尋找「知音」,組成小組。如有五六位同學對阿拉伯國家非常感興趣,組成小組後,從阿拉伯華人喜歡的顏色說到他們的飲食禁忌,又交流了自己喜歡這個地區的原因,氣氛非常熱烈。再看其他小組,有共同研究歐洲風俗的,也有對東南亞感興趣的,因為「志趣」相同,大家暢所欲言,共享了資源,分享了樂趣。在接下來的小組代表交流匯報中,更可謂精彩紛呈。
二、合作學習中分工職責要明確在課堂中,我們以前的小組合作學習之前,老師都會要求是「小組里每個人 按順序說一說,等一會兒小組里派代表來發言」。可在全班交流發言時,很多小組都沒有代表來交流。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學生對於小組內的分工並不 明確:要派代表?怎麼派?派誰?這些問題所反映的其實就是學生還沒有形成職 責明確的小組合作學習分工的習慣。 因此,要使小組合作學習成功,組員之間明確的分工和職責很重要。一般情況下四人小組應有四個角色:小組長、記錄人、匯報人、評價人。組內的角色分 工還可以進行輪換,一旦角色明確就不容易造成少數人包辦小組合作
學習的現象。 我有時也根據不同活動的需要設立不同的角色,並要求小組成員既要積極承擔個人責任,又要互相支持,密切配合,發揮團隊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組學習任務。 如《我的祖國多遼闊》一課中「設計疆域路線」教學片段: 師:同學們設計了各自不同的疆域方案,到底哪個方案更加切實可行呢?接下來我們就要在小組內開展評價。怎樣評價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方法! 老師邊說邊出示評價方法:1、輪一輪,組內同學依次輪流介紹自己的疆域方案。 2、說一說,輪到的同學向組內的其他同學介紹自己的疆域方案,要注意說清理由。 3、聽一聽,當一個同學介紹時其他同學要認真聽。 4、評一評,小組要對組內每一位同學的方案進行評價,評完以後請派代表匯報評價結果。 然後各小組按照要求開始小組合作活動。其中一組的活動片段如下: 組長:我們來評宋舒婷的活動方案吧。 生 1:我覺得他的活動方案…… 生 2:我覺得他的活動方案…… …… 在案例中,在布置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任務時,要求的分工非常明確,讓每一個學生都清楚自己的任務和職責,因而每一個學生也能夠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認真傾聽,積極發言,客觀評價,使得這一次小組合作學習成為有效的學習。從中,我們還能發現明確的組內分工能促進學生良好的合作
學習習慣的養成。
三、培養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
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是小組合作學習成功的保障。在課堂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景象:老師一宣布討論,教室里立即「嗡」聲一片,熱鬧非凡,學生能以最快的速度組合成組。仔細一看,合作學習並不
合作,要麼有的小組演變成了個 別學生的「一言堂」,少數同學往往一言不發,等待小組中的領袖侃侃而談,大家在熱鬧中草草結束所謂的「合作學習」;要麼,走向另一極端,你說,我說, 大家搶著說,誰也不聽誰的,只顧表達自己的意見,以致合作學習結束後,整個小組尚不能拿出一個或兩個代表小組總體意見的觀點。 那麼,如何培養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呢? 培養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首先要培養思考的習慣。教師要在合作學習之前 留給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時間;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充裕的合作學習時間,讓學生在充分的操作、探究、討論、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和互相補充、更正、辯論的時間,使不同層次學生的智慧、 情感、態度、能力等都得到發揮和提高。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才是富有成效的。 其次要培養積極參與、踴躍發言的習慣和認真傾聽他人發言的習慣。在教學中,我盡力為小組合作學習創設一個民主、和諧、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尊重、 保護、鼓勵每一位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同時我也會平等地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去,並對小組的學習情況及時進行鼓勵、引導、幫助,以促進學生在小組合作學 習中主動參與、積極發言、認真傾聽等良好合作習慣的養成。
四、採用恰當的小組合作評價
教師的評價對激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合作學習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情況下,小組合作學習結束後,常常要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全班性的匯報交流。但很多時候,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常常停留在對個別交流學生的評價上,而忽略了對這些學生所在小組的
集體評價。老師很少會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 習慣、參與程度以及創新意識、實踐能力進行評價、特別是很少關注那些平時性 格內向、少言寡語的學生。這種不公正不全面的評價極易挫傷學生參與合作學習 的積極性、主動性。 因此我覺得教師的評價一定要有激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要重視 個人評價和小組集體評價相結合,更要注重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的評價,要更多地去關注學生們傾聽、交流、協作情況,對表 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及時給予充分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教學中,我經常性的 進行最佳小組的評比,或以推出「小組發言人」的形式,激勵所有成員主動承擔 責任,使小組內出現互動、互助、互勉、互進局面,強化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全 面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
Ⅷ 如何使思品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更成功
在課堂復中,很多老師在制小組合作學習之前,都會要求是「小組里每個人按順序說一說,等一會兒小組里派代表來發言」。可在全班交流發言時,很多小組都沒有代表來交流。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學生對於小組內的分工並不明確:要派代表?怎麼派?派誰?這些問題所反映的其實就是學生還沒有形成職責明確的小組合作學習分工的習慣。
因此,要使小組合作學習成功,組員之間明確的分工和職責很重要。一般情況下4人小組應有4個角色:小組長、記錄人、匯報人、評價人。組內的角色分工還可以進行輪換,一旦角色明確就不容易造成少數人包辦小組合作學習的現象。我有時也根據不同活動的需要設立不同的角色,並要求小組成員既要積極承擔個人責任,又要互相支持,密切配合,發揮團隊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組學習任務。
Ⅸ 如何使品德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更有效
新課程使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呈現出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其中的一種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也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在小學品德課的教學中被廣泛應用。由於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新的教學形式,若只是泛泛而不重實質地將其運用在品德課的教學實踐中,容易出現一些問題,那麼如何科學、合理、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呢?下面我就談談在教學實踐中的點滴認識。
、培養良好的合作習慣
1、教師要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前留給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時間,讓學生在充分的討論、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和互相補充、互相更正的時間,使不同層次學生的智慧、情感、態度、能力等都得到發揮和提高。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才是富有成效的。
2、在教學中,我盡最大可能要為小組合作學習創設氛圍,讓學生在和諧、民主、寬松、自由的氛圍中快樂的學習。我也會積極地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去,對小組的學習情況及時進行引導、幫助,適時進行行之有效的鼓勵。以促進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主動參與、積極發言、認真傾聽等良好合作習慣的養成。
3、要讓學生學會討論,在小組合作學習是要勇於發表自己的見解,要學會質疑,質疑時語言要中肯,不能傷害導對方,還要樂於聽取他人的意見。
Ⅹ 如何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部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07-12-4
《品德與社會》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它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和活動,強調在「做」中學,在合作中成長。學生要在活動中承擔一定的任務,扮演一定的角色,這就離不開與同伴的合作。課程標准中提出:「小學生要在合作中相互學習,分享經驗,取長補短; 在合作中學會尊重他人、 關心他人,學會交流與互助。」由此可見小組合作學習已經成為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中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
那麼如何使小組合作學習在《品德與社會》學科中有效開展呢?
一、構建結構合理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小組的構建,決不是簡單的「合座」。在構建合作學習小組時,通常要考慮到下面幾個要點:一是小組人數要合理,一般以4—6人為宜;二是分組應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的原則;三是小組成員應是動態的。 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主要組建小組的方式有以下三種:(1)同桌合作。這種合作方式,較多的用於對難度不是很大的問題進行討論解決。(2)小組合作。 這種合作方式最常用。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把班級中的同學分為幾個小組,編組時,注意成員之間的差異性和互補性。如《包裝袋裡有學問》一課,根據需要全班分為六個小組,每個小組成員根據選擇的商品類別,課前收集包裝袋,然後對個人搜集到的包裝袋進行研究,小組合作完成一張包裝袋知識的表格。(3)「鄰近」合作。這種合作通常用於合作表演或一些能開展爭辯討論問題的學習。如《需要有不同》一課,針對「辯論:該不該給街頭乞討者錢?」我讓學生從課文提供的三種不同的觀點中,選擇自己同意的一種觀點發表意見。選擇同一觀點的同學便可以組合成一個小組進行交流、討論,互相補充,說說自己選擇這種觀點的理由。
二、合作學習要選擇適當的時機。合作必須建立在學生個體需要的基礎之上,只有學生經過獨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開展合作學習才是有價值、有成效的。因此我們在備課時不僅要吃透教材,還要了解學生,對要解決的問題有一個估測,哪些問題學生能獨立解決,哪些問題學生之間需要交流合作,然後根據實際情況,安排小組合作。一般來說合作學習不僅在課堂上,在課前就已經存在了,比如搜集資料,分小組去准備,小組成員之間有著明確的任務、分頭行動,避免重復。
三、 建立一套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的運作程序。合作學習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同時也給教師控制課堂秩序帶來了困難,很容易使課堂教學產生看似熱鬧實則混亂的局面。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規,並通過訓練使之形成習慣。合作學習小組組建好以後,學生怎樣才能進入實質性的合作學習呢?首先給學生提供合作活動的主題,其次是指導學生如何合作,再次是對合作的效果作評價。
下面就以三年級第一學期《製作公共設施分布圖》的教學為例加以闡述:
第一步:給學生提供合作活動的主題。
如《製作公共設施分布圖》這一課,為了讓學生能學會製作簡易地圖的方法,能與他人合作製作社區公共設施分布圖。課前布置給學生一項作業: 分小組到社區考察各種公共設施,使學生對學校附近公共設施的分布有大致的了解。
第二步:揭示小組合作成功要點
按照平時建構好的小組,人數控制在5-6人左右,交流討論,了解制圖的方法:設計圖例---調查標記---交流改進。並商議出:如何去考察學校附近的各種公共設施?小組成員嘗試自己在老師提供的圖的合適的位置上貼上需要的公共設施,小組成員交流自己的看法,並討論怎樣分布才是比較合理的,老師參與指導讓學生製作的圖更完善。課上,各組學生展示合作成果,交流如何合作完成的。之後,我和學生共同歸納出合作成功的秘訣:(1)目標一致 分工合理(2)各顯特長 積極主動(3)遇到困難 互相幫助(4)產生矛盾 組長協調
第三步:小組交流評議
根據小組成員的表現及展示的成果,在小組層面評選出「最佳默契獎」、「最佳製作獎」。在個人方面評選出「最佳合作獎」。
四、營造寬松、有利於小組合作的學習環境。
(1)創設民主、和諧、寬松、自由的學習氛圍。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只有在寬松、和諧、自主的環境中學習,才能思路開闊、思維敏捷,才能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因此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是極其必要的。
(2)提供充裕的合作學習的時間。沒有一定的時間,合作學習將會流於形式。因此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討論、交流的時間,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和相互補充、更正、辯論的時間,使不同層次學生的智慧都得到發揮。
五、對合作的效果作評價。
教師的評價對激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合作學習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的評價一定要有鼓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視個人評價與小組集體評價相結合。如課前指導學生小組內評議出「最佳合作獎」。二是重視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要注重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的評價,要更多地去關注學生的傾聽、交流、協作情況,對表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及時給予充分肯定。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 在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方面起積極的作用。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不僅習得新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尊重他人,關心他人與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協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