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歷史教學中常用的導入方法有哪些
歷史教學常見的導入形式:
時政熱點導入、
復習導入、
比較歸納導入、
討論導入、
故事導入、
名人名言導入。
❷ 歷史教學如何導入
它的最大的優點是能緊扣課本內容,深化教學過程,提高學生 分析 史料、運用史料的能力,尤其是對高考題中的材料解析題的解答是難得的適應和訓練過程。四、用復習提問導入新課。這是各科教學中較為普通採用的一種 方法 。其特點是,有針對性地提出 問題 ,但「引而不發」,使學生產生一種「渴望」,從而達到激發學生探索、進取的目的。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講時,這樣設問:「你們知道「坦克」一詞是怎麼來的?開始使用坦克作戰是什麼時候?」學生答出是:「一次大戰」,然後導入新課。在講到「一戰中英國使用坦克作戰」時,再解釋(WATER TANK水箱)其含意。復習的特點是將前課的內容與本課有關的內容進行提綱挈領式的概括、 總結 後而導入新課的。一般情況下,復習的內容與要講授的內容都有一定的因果關系和內在聯系。如講「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講時,就可以用圖示教學引導學生復習與本章有密切關系的第十六章第三節的內容而導入新課。五、用解題、圖示導入新課。在教材中,有些章節的題目就是本章節教學的重點或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只有先解釋清楚這些新概念及其含意,才能為下一步的教學掃除障礙、鋪平道路。這一類的課型用解題導入新課較為適宜。如「 中國 邊疆地區的新危機」一課,就應該通過解釋「新危機」為什麼稱「新」?「新」在哪裡?導入新課。再如,「英國 工業 革命」一章,可以先解釋什麼是工業革命?工業革命的含意是什麼?只有搞清楚這個問題,學生才會對工業革命的前提、條件和後果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圖示就是用一幅結構圖或示意圖,簡單明了地勾勒出本課所需要引用的背景或概況,為新課的教學做鋪墊。如講「隋的統一和隋末農民戰爭」時,教師可在黑板上邊講邊畫出下列圖示: 自然 而然地導入新課。這種方法簡單明了:線條清晰、銜接緊密、實用性很強。六、縱橫聯系導入新課。 歷史 是一個繼往開來、錯綜復雜的 發展 過程,學生只有掌握歷史發展的脈絡,掌握歷史發展的縱橫聯系,才能靈活地駕馭新學的知識,運用自如。如在講述「清朝前期的 政治 和 經濟 」一節時,就應先對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建立及發展過程進行縱向聯系,秦是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建立時期;西漢是鞏固時期;隋唐是進一步完善時期;宋元明是加強時期;到了清朝則得到了進一步加強。由此導入新課。這樣聯系會給學生展現一個清楚的發展過程,為新課的進行其了鋪路搭橋的作用。再如講「農奴制的廢除和沙俄的侵略擴張」一章時,可以用橫向聯系法導入新課。教師這樣講:1861年那拉氏發動宮廷政變,開始了慈禧太後對中國長達半個世紀的統治;同一年清政府設立了總理衙門;曾國藩創設了安慶軍械所;這一年,美國爆發了南北戰爭,開始了兩種制度的較量;也是在這一年,俄國的農奴制度經歷著空前的危機,使得亞歷山大二世已走投無路,被迫進行了這次改革。然後導入新課。這樣進行聯系,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給學生提供一個聯想的空間,從而達到啟發學生思維的目的。總之,新課,也不僅僅局限於上述六種方法,各種方法之問可以相互融合、交叉使用,不必拘泥於某種模式。教學有法,而教無定法,關鍵在於教師怎樣去把握它、運用它,充分調動起學生 學習 的積極性、主動性,這樣才能把歷史課講深、講透、講活。 參考 文獻 :《歷史教學法》
❸ 怎樣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課堂教學永恆的主題,如何在有限的45分鍾內,夯實基礎,培養能力,愉悅情感,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准確把握歷史課程標准和每課三維目標,精心備好每一課。
有效教學是教師為實現預期教學目標,以心理學和教育學理論為基礎,在師生互動中通過教師的常規教學行為影響學生,以促使學生獲得滿意的學習結果、學會學習的過程。特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各種教學活動,使學生獲得最佳學習效果的教學過程。簡言之,有效教學即符合教學規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學,是能促進學生發展的教學。歷史有效教學是教師遵循個體發展和歷史教學活動的基本規律,促進學生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上可持續的進步和發展,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的教學活動。
歷史的考試緊扣課標出題,所以要提高教學有效性,必須准確把握歷史課程標准。歷史課程標准不同於其他學科課程標准,它非常具體,內容標准詳細地規定了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現代史六本書每個單元每一課的內容標准共44個學習主題,分布在每一冊書共有37個單元。因此,我們在講課之前必須參照課程標準的內容標准來備課,這樣,教學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新課程是一標多本,圍繞一個課程標准,使用多個版本的歷史教科書,有北師大版,人教版,不管是哪一版本的教科書,我們都要熟悉教材內容,做好:(1)教材內容分析,了解現行教科書的結構(2)了解課時教學內容與前後課之間的聯系及其在全冊教科書中的地位(3)了解本課教學內容中各子目的內在聯系明確每一課的課標要求以及三維目標對本課要學生掌握的知識做到心中有數。教學目標是判斷歷史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據。准確全面地理解教學目標的真正含義,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保證。「知識與技能」是三維目標中的主線,貫穿於學科教學的始終。它既是學生發展的根本保證,也是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堅強基石。「知識與技能」以「過程與方法」作為生成保障。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作為培育的憑借與途徑。
備課要以課程標準的內容標准為依據,教學活動設計要全面落實「三維目標」,教師還須轉變角色,在備課過程中多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教材,以一個學生的眼光去閱讀教材,分析教材,審視教材,作好學情分析:(1)了解所教班級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2)了解學生已經具有的與本課有關的知識;(3)了解學生在思維、情感等年齡心理上的差異,使備課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
二、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知道要學什麼。
寫文章講求有好的開頭叫「風頭」,課堂教學也是一樣,需要創設新、活、美、樂、自然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撥動其思維之弦,總的原則是要注意啟發性,知識性、靈活性、趣味性。讓學生以最佳的興奮狀態投入學習活動中,這就是需要做好成功的導入教學。
一個成功的導入,可以馬上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興趣,如同徐徐拉開的帷幕,讓同學們一眼看到精美的景緻,又如樂章的序曲,使學生們一開始便受到強烈的感染,從而為整堂課的成功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首先要把握歷史課堂導入藝術的設計原則。歷史課堂的導入,要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技巧性,以達到在實際的教學應用中的功效性,這樣的導入才具有藝術性。因此在設計課堂導入的時候,應該注重把握一定的原則性。中學歷史課堂導入藝術的設計原則主要有以下四點:(1)貼近生活,提高學生的學習歷史的興趣的原則。(2)導入內容的篇幅要適中、恰當原則。(3)從新課程內容標准找導入語的突破口的原則。新課程內容標准,是本課內容的高度概括和精髓核心所在,也是該課的重點與難點,同時也是高考命題趨勢的重要出發點,在講授課程的同時,如果能夠滲透對考點的加強,對於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有著重要的幫助,而這一類的導入的方法一般建議是復習式的導入為主。(4)能夠幫助學生積累歷史學習素材,理清學習脈絡為準的原則。
歷史學習是一個從感知歷史到積累歷史知識、從積累歷史知識到理解歷史的過程,因此歷史課堂不應該為上歷史課而上,在幫助學生了解歷史發展脈絡的同時,也要加強對學生進行歷史教育的感化。雖然在教學過程中,這一種教育的感化可以貫穿整個課堂,但是,如果能夠在課堂導入的時候來一個先聲奪人的效果,奠定整一節課的基調的話,這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導入教學的方法有多種:問題導入法、舉例導入法、討論導入法、圖示導入法等在教學中自己的具體做法是:
(1)注意新舊知識的銜接過渡。復習舊知識導入新課。便於學生鞏固已學知識,便於將就舊知識邏輯地,有機地聯系起來,循序漸進地展開教學。通常通過提問、練習,講述,誦讀等方式進行。使學生「溫故」的基礎上知新,促使學生積極思維,引發探索問題奧妙的興趣。我在教學《明清帝國的專制統治》一課時這樣導入: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歷代帝王為了鞏固統治採取了各種措施,秦始皇推行郡縣制,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唐太宗完善科舉制,重視人才,虛心納諫,社會歷史發展到明清時期,明清時期統治者在政治、思想方面採取了哪些具體措施呢?這些措施又造成了什麼影響呢?今天,讓我們共同學習《明清帝國的專制統治》。通過這一導入,學生既回顧了舊知識: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的措施,又明確了本節課要學習的重點內容是明清時期政治、思想方面的措施及影響。
(2)注意歷史與現實的對比,從而融入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學,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正確的歷史思維能力、辨別是非的能力。我是這樣導入的:播放奧運會主題曲《我和你》,我接著說,2008年8月,我國成功舉辦了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這是一次全世界人民體育的盛會,團結的盛會,一首《我和你》拉近了全世界人民心靈的距離,唱出了全世界人民熱愛和平、嚮往和平的心聲,但是,在20世紀先後爆發的兩次世界大戰,不僅造成了世界性人力物力的損耗,也給全世界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最殘酷的、規模最大的戰爭,給各國人民帶來了無盡的痛苦與災難,並且戰爭的傷痛至今仍在延續,為了避免世界大戰的悲劇再次發生今天,我們一起來復習《兩次世界大戰》的歷史。
(3)充分利用教材資源
我在教學《祖國統一的歷史大潮》一課時,我說,今天老師想送給大家一首歌,你聽聽唱的是哪個地區?於是,我就唱;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真名姓,
我離開你太久了, 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離開你太久了, 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 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母親! 我要回來,
母親!母親!同學們一聽就知道是澳門,我接著說,是的,這是聞一多先生《七子之歌》中的澳門,那麼澳門曾被哪個國家佔領,又在什麼時候回歸了祖國的呢?這一地區實行什麼制度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祖國統一的歷史大潮》。
(4)採用多媒體手段
教學歷史學科有很多影視資料可供使用,各個不同的歷史階段發生的大事,重要人物都被拍攝成電視、電影作品,在教學中可以選擇使用。
總之,通過導入教學,引發學生的學習意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在學生想學、願學、樂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
三、打造教學特色,提升教師綜合素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進行教學,以解決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
首先,應提升教師綜合素質,打造教學特色。中國有句教育古訓是「親其師,信其道。」教師的人格魅力,課堂教學的教學藝術是讓學生喜歡歷史課的首要因素。看看易中天吧!看看紀連海吧!看看王立群吧!他們的講解多麼生動,多麼睿智,善於設疑,調足了聽眾的胃口!教師的情緒感染著每個同學。
其次,應以學生為主體。「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學生風華正茂,他們富有理想,富有激情,我們為何不能給他們一個機會,給他們一個施展才華的舞台呢?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合作、探究,去解決一個一個問題。讓每一個同學都參與到學習中來。要減少課堂的講授時間,降低教的富營養,增強學生的飢餓感,最大限度的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創新。
第三,以問題為中心進行教學,以解決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
亞里士多德說過,「思維自驚奇和問題開始」。應以問題為中心進行教學,以解決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問題中心教學法,即教師根據歷史學科的特點,緊緊抓住歷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創造思維情境,將教學復習的知識以問題組的形式呈現,把解決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心,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激發學習歷史知識的動機和情趣,有效掌握歷史知識,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教會學生怎樣學習的教學方法。
注意以下幾點:1、問題的內容,即問什麼? 一是問題內容要緊扣課標和本課教學的三維目標要求,有較強的針對性。
二是問題要體現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系。 三是問題要有層次性、次序性。四
是立足課本,以面向全體學生為准則,以課文的重難點知識文獻資料思考題等為主要內容。五是不能過於膚淺。
2、要問的對象,即問誰?(1)多關注學習中等及以下的學生 (
2)問題難度較大、靈活性較強的最好問優學(3)回答問題的同學不能總集中在幾個人身上,應關注全班同學。3、提問的方式,即怎麼問?
一是問題的表述要簡明、准確、深入淺出、循序漸進。 二是問題要有啟發性。 三是教師要善於鼓勵、引導。
4、解決問題的方式(1)注重學生獨立的閱讀和思維,以自主學習為主,閱讀是學生獲得知識、發展能力、提升精神的重要途徑,無論什麼學科的教學,都應該把學生的閱讀置於中心位置,要讓學生通過獨立閱讀解決較為簡單的問題,並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著力解決識記層次的問題。(2)較難的問題,可先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試著解決,答案還不夠完整或學生的理解海不是很到位,教師可指導學生合理利用教材中的小字、名言、地圖、圖片等材料幫助理解。(3)把歷史知識的學習放在本單元、本冊書或世界歷史的大背景下去理解。(4)注意問題之間的銜接過渡,融會貫通。(5)教師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網路,做好板書設計。
四、做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
學習歷史並不僅是單純地知道歷史事件的情況,更重要的是以史為鑒,指導我們今天的行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逐漸了解中國國情,理解並熱愛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形成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認同感,初步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逐步確立為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
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了解科學技術給人類歷史發展帶來巨大物質進步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崇尚科學精神的意識,確立求真、求實和創新的科學態度。
了解歷史上專制與民主、人治與法治的演變過程,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不斷強化民主與法制意識。
了解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的文化傳統,學習汲取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國際意識。
五、做好練習鞏固與背誦教學
我認為:就歷史學科而言,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練習和背誦是鞏固所學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
練習題的設置:1、要緊扣課標要求,體現識記、理解、運用層次的不同要求,注意對基礎知識的鞏固。2、題要適量,力求少而精,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3、教師精心設置每課的練習題,當堂練習當堂訂正,及時彌補課堂教學中的不足。4、要求學生在明確題的答案之後把題寫到作業本上,同時作為本課背誦的主要內容。
背誦環節:1、力求讓學生達到理解記憶,注意背誦的准確性。2、注意對知識的系統記憶。3、多提問檢查,關注全體同學,人人過關,只佔用課堂時間,教師問學生時可變換問題的角度,創設問題的情境。4、多激勵,形成競爭的氣氛。
此外,還應進行教學反思。成長=經驗+反思。耐心進行課後反思是打造高效優質歷史課堂的階梯。教學是一門藝術,又是一項技術,精心設計的一堂課,在實施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突發事件,需要自己隨機應變,也可能會有靈感閃現,為自己的課堂增加亮色。課後反思就應該把這些散落在課堂記憶中的碎片拾起記錄下來,作為自己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養分,這也會成為構建高效歷史課堂的階梯,我們會繼續攀登,高效優質歷史課堂永遠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著名課改專家、福建師大教授余文森認為:當前課程改革在課堂教學層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戰就是低效問題。我們不能只會紙上談兵,要把有效教學的理論運用到我們歷史課堂教學的具體實踐中,切實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還需要教師發揮個人的智慧,把有效教學的理論與學生具體的學情相結合,走出一條有自己特色的教改之路。
❹ 歷史教學中常用的導入方法有哪些它們各有什麼優缺點
在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朱偉紅
興趣是非智力因素,但對智力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學生對某一學科興趣如何,直接影響學習效果。因此,名學科教師都很注意學生興趣的培養和發展問題。我在一年多的歷史教學實踐中,通過自己不斷地學習與探索,逐步形成、掌握了一些培養學習興趣的方法。本文就教學中的點滴體會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意味著使學生認識到知識對社會、對自己的意義而產生學習的需要,還意味著在從事活動的過程中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從而產生進一步學習的需要。因此,為了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必須創造一系列的外部條件和內部條件。
1、明確歷史知識對社會的意義是形成學習興趣的重要條件。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條件下,具有明顯的社會意義的知識對於學生的興趣及興趣傾向有特殊的影響。
2、創設一定的任務條件使學生面臨某種實際的任務。僅對知識的社會意義的認識還不足以保證學生產生真正的學習興趣。只有使學生為了某種具有的實際任務而進行探討時,才能更有效地培養其認識興趣。
3、歷史知識的積累是產生學習興趣的基本條件。研究證明,只有當某種知識領域中的實際知識達到一定的水平時,才能產生對這一領域的興趣。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必須有計劃地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的基礎上,使學生不但獲得新知識,使學生感到學有所得。這樣學習興趣才能較順利地形成、發展起來。
另外,學生積極的心智活動和必要的技能掌握等內部條件,以致必要的物質設備、組織領導等外部條件都能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產生。
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
(一)生動具體講解史實、發展學生的想像力
1 故事化、通俗化的講述,對一些歷史教材。教師要善於進行故事化的講述。所謂故事化,並非為了迎合學生的心理而隨意編講故事,而是通過有細節、有場面的具體描述,用通俗形象的語言誘發學生的想像力,使抽象模糊的歷史事件鮮明起來,使人物形象更為豐滿,從而給學生以深刻的印象。例如在講述皇帝和堯舜禹的傳說這一內容時,教師可據史實向學生講述"三皇五帝"的故事。通過描述中華民族的歷史淵源,使學生濃厚的興趣中,既學得了知識,又加深了對祖國的了解,同時也受到了一次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
2 把歷史現象同一定的歷史背景、環境聯系起來。歷史現象對學生來說是十分陌生的遙遠的。教師在講授時,可以把歷史現象發生的時間、地點、自然、社會環境呈現於學生面前,為學生拓寬了想像的時空,這對學生形成完整、正確的歷史概念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3 要善於為學生選擇能揭示歷史時代的事件本質的歷史文獻增強敘述的具體性了充實論段說服力。幫助學生增進史實的時代感。例如在上《遼、西夏和北宋的並立》這一課時,學生把我國北宋的民族英雄楊業與評書《楊家將》中的老令公楊繼業混為一談,產生了誤會。針對這種情況,我方面據史實介紹楊業的其人其事,分析大說與史實的區別和聯系。另一方面,我又選擇部分歷史文獻資料向學生講解,從而有力地論證了楊業這一史實人物的認識。同時也調動了學生讀史的積極性,掀起了一股書籍熱潮。
4 引用適當的詩歌、民謠,以增強敘述的形象性和真實感。
(二)注意教學的啟發誘導,再現"歷史情景",以激勵學生自覺地探索問題。
1 教師要善於設計富有啟發性的問題,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思維總是從問題開始的,問題的提出。應該從歷史學科所具有的過去性、具體性的特點出發,堅持史論統一的原則,抓住教學中的實質問題,利用新舊知識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矛盾,提出難度適宜的問題、吸收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培養學生對歷史學科持久的學習興趣。
2 利用電教手段,調動視聽,創設情景,錄音(像)、投影、幻燈等電教手段在各科的日常教學早已廣泛應用。然而如何使諸種電教形式為教學做有效的服務,卻是人們在一直探討的問題。在歷史課教學中,有些內容可以重新利用音(錄音)像(錄像、投影、幻燈)手段,再現歷史現象產生的時間、地點、歷史背景及其過程,給學生以充分的感性認識。例如在上《三國鼎立》這一課的"官渡之戰"時,教師可以先簡單介紹一下官渡之戰的始末給學生以初步的認識。隨後教師可選擇表現硝煙彌漫的戰爭場面的音樂或戰斗的吶喊聲的錄音帶,邊放錄音邊詳細介紹戰爭的經過。其間,教師隨講述的不斷地變幻投影片。(投影多為教師自製,可將戰役分為幾個部分,分別製作成投影。)在音樂的渲染下,學生目睹刀光劍影激烈的戰斗場面,聽著老師以抑揚頓挫的語調所做的精采描繪,感到彷彿身臨其境,置身於戰火紛飛的沙場。此舉不僅培養了學生對歷史課的濃厚的興趣,而且可以將學生置身於特定的歷史條件中,去認識、分析歷史,對學生加深記憶,增強對歷史本身的理解有重要的作用。
3 教師要善於結合現實,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聯系現實是為了說明現代事實的歷史根源,或已經發展而表現出來的新特徵。培養學生"以古鑒今"的認識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熱情。
4 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採取具體措施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做到"有疑必問"、"幾問必解"。教師在充分肯定學生質疑的基礎上,可以提供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以及必要的歷史文獻資料,讓學生根據已積累歷史知識和教師提供的信息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逐步養成勤動腦筋思考問題的習慣,可以進一步鞏固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5 "走入歷史"挖掘興趣的深刻性
所謂"走入歷史"有就是我們日常說的"進入角色"。不過這一角色是在特定的歷史氛圍中,再現歷史現象,歷史情景的角色。學生置身於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去體察、認識歷史。從而闡述自己的見解,以達到深入掌握歷史知識。挖掘學生興趣的深刻性的目的欲使學生"走入歷史"。教師必須在對教材認識分析、選擇適當內容的基礎上,多角度、多層次、多形式地設計教材,加強學生興趣的持久性和深刻性。北京三中教師朱爾澄在這方面的做法頗具特色。例如她在講《赤壁之戰》時,就孫劉聯合抗曹的問題,引出"諸葛亮舌戰群儒"這一歷史場面。她讓學生扮演群儒與諸葛亮就抗曹問題進行辯論,結論正好是赤壁之戰勝敗的原因。讓學生進入角色,重要的是讓學生體會當時的社會環境。根據當時的客觀條件提出有說服力的論點、論據,"具史實以力爭"。教師可在論戰結束後,將辯論結果加工成系統的結論。此法對於學生不斷鞏固加深已有的興趣,提高興趣的層次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豐富教材內容,擴大知識范圍
以上介紹的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的一些方法,是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學習、探索的結果。然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巧在用法。教師只有從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出發,勇於學習、勇於創新,方能在歷史教學中探索出一條成功之路。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點擊數: 1144 接收回傳
摘要: 新課程標准中,要求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使學生從被動地接受知識轉為對知識的主動探求,這就要求增加學習歷史的興趣。教師應在課本應用、內容安排、教學方法等各方面加以考慮,使學生更有效地投入學習。
怎樣培養學生學歷史的興趣
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如果人們吃飯沒有食慾,勉強地把食物吞到胃裡去,其結果只能引起惡心和嘔吐,至少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即他樂意接受,並且能很好地消化它。」吃飯如此,學習歷史亦是如此。如果學生對歷史學習提不起興趣,學習就會缺乏積極主動性,只是被動地接受老師的枯燥無味的灌輸。所以在歷史教學中激發並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至關重要的,也是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正所謂「樂學之下無負擔」。歷史又是記憶性較強的學科,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也是提高記憶能力的關鍵。那麼怎樣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從而使學生樂學、會學、善學呢?
一、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感染學生
羅曼·羅蘭有名言說:「要播撒陽光在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同樣,要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教師自身就必須首先對歷史具有豐富的情感源泉。這個源泉從哪裡來?教師只有平時博覽群書,深入挖掘教材,不斷研究課程標准與考試說明;博覽群書積累知識,不斷總結與反思,做到自身具備一桶水的知識功底,才能在教學中融會貫通,繼而選准知識興趣的爆發點,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熱情,從而達到灌滿「一杯水」的目的。
二、在導入新課上下功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堂課能不能吸引學生,導入新課一環非常重要。導入新課時,一種做法是設置疑點,製造懸念。這樣能集中學生的有效注意,讓他們以急於釋疑的心情進入學習狀態,對探究的過程、結果產生興趣。如講「美國內戰」時,用「美國通過獨立戰爭,已經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道路,為什麼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會再次爆發一場大規模的國內戰爭?這場戰爭對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將會產生積極的作用還是消極影響?」等問題導入,使學生圍繞內戰爆發的原因、經過、作用、性質、影響等方面,積極參與學習。另一種做法是採用與課文有關的傳聞、秘史,這也有利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講述必須簡潔,否則會有喧賓奪主之感。
三、在教學活動中設疑、質疑,以疑誘思,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長期以來,許多歷史課教師教學觀念落後,採用的是沿襲了多年的「講—聽—背」直線型教學格局。課堂上教師唱獨角戲,所謂「黑板、粉筆加嘴皮」,教師牽著學生鼻子走,這種做法抑制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扼殺了他們學習的興趣。一些學生感到歷史課枯燥無味,產生「厭史」情緒。學貴有疑,有疑才有所思,有思必有所得。在講課過程中設置疑問,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時還能活躍課堂氣氛。
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一邊提出問題,一邊啟發誘導,要求學生以馬克思「懷疑一切」的學習態度為榜樣。如講「衣索比亞抗意戰爭的勝利」時,提出疑問:「為什麼封建落後的衣索比亞能戰勝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義大利?」這樣,教師不斷設置疑雲,使學生思維處於亢奮狀態,激發了課堂情趣,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聯系分析,獲取正確而深刻的認識。又如講到中共成立的歷史意義時,設問學生,假如把「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面貌就煥然一新」加上問號,讓你用史實說明,你將怎麼辦?學生陷入思索之中,然後便說出一些自己的理解。這些設疑如石落平潭,波瀾迭起,使課堂氣氛熱烈,引發學生思維開啟。
四、有效利用課本上的資源,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新課程標准中使用的教材充分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精美的印刷、生動的插圖、富有趣味性的歷史小故事以及探究性問題都讓學生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覺。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盡可能地利用課文中的這些資源尤其是插圖加以渲染,烘托氣氛,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
例如1848年歐洲革命中有一幅《梅特涅夾著尾巴逃跑》的漫畫插圖。在導入新課中,我先讓學生看這幅圖,緊接著簡短的介紹:「梅特涅是奧地利首相,擅長外交權術,他一貫仇視革命和民族解放運動。在十九世紀上半期的歐洲舞台上顯赫一時,而在1848年革命中卻男扮女裝倉皇出逃,可見這場革命聲勢浩大。那麼這場革命是怎樣爆發的呢?」以此來導入新課。這種簡短的插圖介紹,傳達給學生以1848年歐洲革命規模大,對反動統治打擊之深、震動之大的信號。這對整體課文的講述起到了鋪墊作用,學生的興趣也就油然而生了。
五、從基礎知識的實用方面入手
學生學習歷史,從某種意義上講是為了考試,我們不能迴避這個問題。在歷史教學中遇到一些重點課,在導入新課時,我就強調這一章節的重要性,在歷屆高考中常出現一些題,我們在學習時應重點抓幾方面問題。在講述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一節時,我作了這樣的交待:①俄國歷史上有哪兩次改革?對俄國的歷史發生了什麼影響?②俄國歷史上兩次改革是在什麼歷史條件下出現的,有哪些內容?這種方法開宗明義使學生一開始就了解到學習這章應該掌握哪些知識。學生認為所學的知識重要,注意力就集中,激起了濃厚興趣。但在講授方法上要注意靈活多變,力求使原本比較枯燥抽象的授課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從而產生很強的感召力,使課堂氣氛活躍。這樣他們就會自主地動腦筋探索知識奧妙,愉快地尋求知識歸宿,從而煥發起更高的求知慾,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努力運用多媒體教學,進行歷史情景的再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歷史是發生在過去的事情,對於學生來說,感覺距離比較遙遠。人的認知是從感性開始的,直觀形象的材料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儲存。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有意識打破時空界限再現歷史情景,縮短歷史與學生的距離,將學生引入情境之中,給學生以直接的感官刺激,有利於引發學生,不僅能起到組織教學的作用,而且能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進一步明確學習目的,提高學習效率。例如我在講《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插放一段《火燒圓明園》的錄像;在講《抗日戰爭》時,播放國歌等。這樣,通過直觀教學手段代替教師的講讀,取得了更好的效果。可以說,多媒體使歷史走近了學生,使歷史課不再是枯燥的理論和呆板的講授。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總之,興趣的激發,使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這樣就會使學生情不自禁地對歷史產生求知慾,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不斷地總結,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過程,積極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並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充分享受學習歷史的樂趣,真正從內心深處體會到學習的愉快。
❺ 歷史課堂教學導入新課的幾種做法
導入新課是教師講授新教材的重要環節之一,是一種教學藝術。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課堂導入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有目的有準備聽課,有效引導學生集中思維,從而為整堂課的進行打好基礎。
初中歷史教學中常見的有效導入新課的方法有如下幾種。
一、 復習導入法。復習導入屬於歷史課傳統教學中最常用的導人法。它是根據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找准新舊知識的聯結點,以舊引新或溫故而知新,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雖然這種導人法往往缺少趣味性,但是歷史課是時間連貫性很強的課程,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利用復習舊課而引入新課,有利於知識間的銜接,使學生理解歷史概念的因果聯系,從而使學生的認識更全面。如學習夏、商、周歷史時,用暴君的殘暴統治銜接導人效果會更好。夏桀的昏庸,商紂的殘忍,周厲王的專制,其結果是毀滅了一代王朝,直接或間接促使了新王朝的建立。這樣的銜接,前後照應,過渡自然,使學生容易從以前的知識中轉人即將學習的課堂上來。
二、 懸念導入法。在眾多的非智力因素中,興趣是學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礎,是非智力因素中最為活躍的一個,是入門的向導,是學生探求知識、促進思維發展的巨大動力。通過提出問題,設置懸念,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抓住學生的內心,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在教學《「五四」愛國運動》一節時,老師就可以先通過講火燒趙家樓,痛打章宗祥的故事,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激發他們探討的願望,然後提出如下疑問:「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中國也是戰勝國,為什麼在巴黎和會上被當作戰敗國被瓜分?」通過這樣的問題的設置,學生們的興趣被調動起來,並急切想了解新課內容。又如在教《秦的統一》一課時,我設計了「同學們,你們知道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是誰嗎?為什麼他要稱自己是皇帝呢?為什麼秦朝要修建長城」等問題。這幾個疑問,像磁鐵一樣緊緊地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地引入到新課中。所以教師在進行導入設計時要注意激發學生興趣,並有意識的設一些疑點,要讓學生意識到歷史課程的趣味性和探索性。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引導學生主動地去掌握歷史知識。
三、 視聽導入法。歷史最大的特點就是其具有很強的時間性和空間性。對於中學生而言,平面的講述往往很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藉助於某種環境因素的刺激作用是引導學生創造性思維活動的重要條件。在上新課前,適當地播放與講授的內容有關的影片,通過直觀的、生動的畫面再現「史實」,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某個歷史時期的背景或事件,能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引發他們的情緒,還能很好地加強學生對新知識的了解。如在講《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時,我們就可以從播放電視劇《宋氏三姐妹》中的一個情節入手導入新課。劇中有這樣一個鏡頭:孫中山拿了一幅畫給宋耀如等人看,諸人看了感慨萬分,義憤填膺。然後教師提問:「這是一幅什麼畫?為什麼會引起他們的憤慨?」接著告訴學生,這是一幅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圖畫,這幅畫就是教材中的《時局圖》,再由講解該圖轉人新課的學習。電教情境的導入,作用於學生的感官,不僅使學生產生了向上的巨大力量,而且在整個課堂中始終處於聚精會神的心理狀態,從而獲得最佳教學效果。
四、 談話導入法。談話法導入新課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從大家熟悉的電影、小說談起,喚起他們的回憶,增強感性認識,然後導入新課學習。如教學《鴉片輸入和禁煙運動》一課就可通過對電影《林則徐》的描述來開頭。現在有不少歷史題材的電影,歷史課中可以充分利用,來加強教學效果。二是概括談話法。結合教材重點,先向學生概括展示本章節的主要內容,提出一些學生們熟悉的問題,使他們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求知的興趣。如上《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一課時,可先簡略介紹一下唐朝:「唐朝是同學們都比較熟悉的一個王朝,每當提到它,我們就會聯想到許多動人的故事:善於納諫的唐太宗,中國唯一的女皇武則天,偉大詩人李白,杜甫的千古絕唱,乘風破浪的日本遣唐使船,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它的古老文明千餘年來影響著中國,影響著東方,日本至今還保留著某些唐朝風俗習慣,它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黃金時代。」這樣的導語,把同學們帶到了絢麗多彩的唐朝歷史場景,吸引了同學們的注意力,為學習本課和以後幾課的內容打下了基礎。談話法的優點是比較自由,富於啟發性和靈活性。
❻ 如何有效的進行歷史課堂教學
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祁縣教育局教研室 武曉慧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課堂教學永恆的主題,如何在有限的45分鍾內,夯實基礎,培養能力,愉悅情感,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准確把握歷史課程標准和每課三維目標,精心備好每一課。
有效教學是教師為實現預期教學目標,以心理學和教育學理論為基礎,在師生互動中通過教師的常規教學行為影響學生,以促使學生獲得滿意的學習結果、學會學習的過程。特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各種教學活動,使學生獲得最佳學習效果的教學過程。簡言之,有效教學即符合教學規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學,是能促進學生發展的教學。歷史有效教學是教師遵循個體發展和歷史教學活動的基本規律,促進學生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上可持續的進步和發展,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的教學活動。
歷史的考試緊扣課標出題,所以要提高教學有效性,必須准確把握歷史課程標准。歷史課程標准不同於其他學科課程標准,它非常具體,內容標准詳細地規定了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現代史六本書每個單元每一課的內容標准共44個學習主題,分布在每一冊書共有37個單元。因此,我們在講課之前必須參照課程標準的內容標准來備課,這樣,教學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新課程是一標多本,圍繞一個課程標准,使用多個版本的歷史教科書,有北師大版,人教版,不管是哪一版本的教科書,我們都要熟悉教材內容,做好:(1)教材內容分析,了解現行教科書的結構(2)了解課時教學內容與前後課之間的聯系及其在全冊教科書中的地位(3)了解本課教學內容中各子目的內在聯系明確每一課的課標要求以及三維目標對本課要學生掌握的知識做到心中有數。教學目標是判斷歷史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據。准確全面地理解教學目標的真正含義,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保證。「知識與技能」是三維目標中的主線,貫穿於學科教學的始終。它既是學生發展的根本保證,也是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堅強基石。「知識與技能」以「過程與方法」作為生成保障。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作為培育的憑借與途徑。
備課要以課程標準的內容標准為依據,教學活動設計要全面落實「三維目標」,教師還須轉變角色,在備課過程中多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教材,以一個學生的眼光去閱讀教材,分析教材,審視教材,作好學情分析:(1)了解所教班級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2)了解學生已經具有的與本課有關的知識;(3)了解學生在思維、情感等年齡心理上的差異,使備課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
二、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知道要學什麼。
寫文章講求有好的開頭叫「風頭」,課堂教學也是一樣,需要創設新、活、美、樂、自然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撥動其思維之弦,總的原則是要注意啟發性,知識性、靈活性、趣味性。讓學生以最佳的興奮狀態投入學習活動中,這就是需要做好成功的導入教學。
一個成功的導入,可以馬上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興趣,如同徐徐拉開的帷幕,讓同學們一眼看到精美的景緻,又如樂章的序曲,使學生們一開始便受到強烈的感染,從而為整堂課的成功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首先要把握歷史課堂導入藝術的設計原則。歷史課堂的導入,要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技巧性,以達到在實際的教學應用中的功效性,這樣的導入才具有藝術性。因此在設計課堂導入的時候,應該注重把握一定的原則性。中學歷史課堂導入藝術的設計原則主要有以下四點:(1)貼近生活,提高學生的學習歷史的興趣的原則。(2)導入內容的篇幅要適中、恰當原則。(3)從新課程內容標准找導入語的突破口的原則。新課程內容標准,是本課內容的高度概括和精髓核心所在,也是該課的重點與難點,同時也是高考命題趨勢的重要出發點,在講授課程的同時,如果能夠滲透對考點的加強,對於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有著重要的幫助,而這一類的導入的方法一般建議是復習式的導入為主。(4)能夠幫助學生積累歷史學習素材,理清學習脈絡為準的原則。 歷史學習是一個從感知歷史到積累歷史知識、從積累歷史知識到理解歷史的過程,因此歷史課堂不應該為上歷史課而上,在幫助學生了解歷史發展脈絡的同時,也要加強對學生進行歷史教育的感化。雖然在教學過程中,這一種教育的感化可以貫穿整個課堂,但是,如果能夠在課堂導入的時候來一個先聲奪人的效果,奠定整一節課的基調的話,這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導入教學的方法有多種:問題導入法、舉例導入法、討論導入法、圖示導入法等在教學中自己的具體做法是:
(1)注意新舊知識的銜接過渡。復習舊知識導入新課。便於學生鞏固已學知識,便於將就舊知識邏輯地,有機地聯系起來,循序漸進地展開教學。通常通過提問、練習,講述,誦讀等方式進行。使學生「溫故」的基礎上知新,促使學生積極思維,引發探索問題奧妙的興趣。我在教學《明清帝國的專制統治》一課時這樣導入: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歷代帝王為了鞏固統治採取了各種措施,秦始皇推行郡縣制,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唐太宗完善科舉制,重視人才,虛心納諫,社會歷史發展到明清時期,明清時期統治者在政治、思想方面採取了哪些具體措施呢?這些措施又造成了什麼影響呢?今天,讓我們共同學習《明清帝國的專制統治》。通過這一導入,學生既回顧了舊知識: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的措施,又明確了本節課要學習的重點內容是明清時期政治、思想方面的措施及影響。
(2)注意歷史與現實的對比,從而融入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學,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正確的歷史思維能力、辨別是非的能力。我是這樣導入的:播放奧運會主題曲《我和你》,我接著說,2008年8月,我國成功舉辦了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這是一次全世界人民體育的盛會,團結的盛會,一首《我和你》拉近了全世界人民心靈的距離,唱出了全世界人民熱愛和平、嚮往和平的心聲,但是,在20世紀先後爆發的兩次世界大戰,不僅造成了世界性人力物力的損耗,也給全世界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最殘酷的、規模最大的戰爭,給各國人民帶來了無盡的痛苦與災難,並且戰爭的傷痛至今仍在延續,為了避免世界大戰的悲劇再次發生今天,我們一起來復習《兩次世界大戰》的歷史。
(3)充分利用教材資源
我在教學《祖國統一的歷史大潮》一課時,我說,今天老師想送給大家一首歌,你聽聽唱的是哪個地區?於是,我就唱;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真名姓, 我離開你太久了, 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離開你太久了, 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 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母親! 我要回來, 母親!母親!同學們一聽就知道是澳門,我接著說,是的,這是聞一多先生《七子之歌》中的澳門,那麼澳門曾被哪個國家佔領,又在什麼時候回歸了祖國的呢?這一地區實行什麼制度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祖國統一的歷史大潮》。
(4)採用多媒體手段
教學歷史學科有很多影視資料可供使用,各個不同的歷史階段發生的大事,重要人物都被拍攝成電視、電影作品,在教學中可以選擇使用。
總之,通過導入教學,引發學生的學習意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在學生想學、願學、樂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
三、打造教學特色,提升教師綜合素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進行教學,以解決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
首先,應提升教師綜合素質,打造教學特色。中國有句教育古訓是「親其師,信其道。」教師的人格魅力,課堂教學的教學藝術是讓學生喜歡歷史課的首要因素。看看易中天吧!看看紀連海吧!看看王立群吧!他們的講解多麼生動,多麼睿智,善於設疑,調足了聽眾的胃口!教師的情緒感染著每個同學。
其次,應以學生為主體。「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學生風華正茂,他們富有理想,富有激情,我們為何不能給他們一個機會,給他們一個施展才華的舞台呢?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合作、探究,去解決一個一個問題。讓每一個同學都參與到學習中來。要減少課堂的講授時間,降低教的富營養,增強學生的飢餓感,最大限度的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創新。
第三,以問題為中心進行教學,以解決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
亞里士多德說過,「思維自驚奇和問題開始」。應以問題為中心進行教學,以解決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問題中心教學法,即教師根據歷史學科的特點,緊緊抓住歷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創造思維情境,將教學復習的知識以問題組的形式呈現,把解決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心,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激發學習歷史知識的動機和情趣,有效掌握歷史知識,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教會學生怎樣學習的教學方法。
注意以下幾點:1、問題的內容,即問什麼? 一是問題內容要緊扣課標和本課教學的三維目標要求,有較強的針對性。 二是問題要體現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系。 三是問題要有層次性、次序性。四 是立足課本,以面向全體學生為准則,以課文的重難點知識文獻資料思考題等為主要內容。五是不能過於膚淺。
2、要問的對象,即問誰?(1)多關注學習中等及以下的學生 ( 2)問題難度較大、靈活性較強的最好問優學(3)回答問題的同學不能總集中在幾個人身上,應關注全班同學。3、提問的方式,即怎麼問? 一是問題的表述要簡明、准確、深入淺出、循序漸進。 二是問題要有啟發性。 三是教師要善於鼓勵、引導。
4、解決問題的方式(1)注重學生獨立的閱讀和思維,以自主學習為主,閱讀是學生獲得知識、發展能力、提升精神的重要途徑,無論什麼學科的教學,都應該把學生的閱讀置於中心位置,要讓學生通過獨立閱讀解決較為簡單的問題,並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著力解決識記層次的問題。(2)較難的問題,可先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試著解決,答案還不夠完整或學生的理解海不是很到位,教師可指導學生合理利用教材中的小字、名言、地圖、圖片等材料幫助理解。(3)把歷史知識的學習放在本單元、本冊書或世界歷史的大背景下去理解。(4)注意問題之間的銜接過渡,融會貫通。(5)教師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網路,做好板書設計。
四、做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
學習歷史並不僅是單純地知道歷史事件的情況,更重要的是以史為鑒,指導我們今天的行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逐漸了解中國國情,理解並熱愛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形成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認同感,初步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逐步確立為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
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了解科學技術給人類歷史發展帶來巨大物質進步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崇尚科學精神的意識,確立求真、求實和創新的科學態度。
了解歷史上專制與民主、人治與法治的演變過程,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不斷強化民主與法制意識。
了解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的文化傳統,學習汲取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國際意識。
五、做好練習鞏固與背誦教學
我認為:就歷史學科而言,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練習和背誦是鞏固所學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
練習題的設置:1、要緊扣課標要求,體現識記、理解、運用層次的不同要求,注意對基礎知識的鞏固。2、題要適量,力求少而精,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3、教師精心設置每課的練習題,當堂練習當堂訂正,及時彌補課堂教學中的不足。4、要求學生在明確題的答案之後把題寫到作業本上,同時作為本課背誦的主要內容。
背誦環節:1、力求讓學生達到理解記憶,注意背誦的准確性。2、注意對知識的系統記憶。3、多提問檢查,關注全體同學,人人過關,只佔用課堂時間,教師問學生時可變換問題的角度,創設問題的情境。4、多激勵,形成競爭的氣氛。
此外,還應進行教學反思。成長=經驗+反思。耐心進行課後反思是打造高效優質歷史課堂的階梯。教學是一門藝術,又是一項技術,精心設計的一堂課,在實施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突發事件,需要自己隨機應變,也可能會有靈感閃現,為自己的課堂增加亮色。課後反思就應該把這些散落在課堂記憶中的碎片拾起記錄下來,作為自己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養分,這也會成為構建高效歷史課堂的階梯,我們會繼續攀登,高效優質歷史課堂永遠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著名課改專家、福建師大教授余文森認為:當前課程改革在課堂教學層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戰就是低效問題。我們不能只會紙上談兵,要把有效教學的理論運用到我們歷史課堂教學的具體實踐中,切實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還需要教師發揮個人的智慧,把有效教學的理論與學生具體的學情相結合,走出一條有自己特色的教改之路。
❼ 例說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課堂教學永恆的主題,如何在有限的45分鍾內,夯實基礎,培養能力,愉悅情感,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准確把握歷史課程標准和每課三維目標,精心備好每一課。
有效教學是教師為實現預期教學目標,以心理學和教育學理論為基礎,在師生互動中通過教師的常規教學行為影響學生,以促使學生獲得滿意的學習結果、學會學習的過程。特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各種教學活動,使學生獲得最佳學習效果的教學過程。簡言之,有效教學即符合教學規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學,是能促進學生發展的教學。歷史有效教學是教師遵循個體發展和歷史教學活動的基本規律,促進學生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上可持續的進步和發展,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的教學活動。
二、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知道要學什麼。
寫文章講求有好的開頭叫「風頭」,課堂教學也是一樣,需要創設新、活、美、樂、自然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撥動其思維之弦,總的原則是要注意啟發性,知識性、靈活性、趣味性。讓學生以最佳的興奮狀態投入學習活動中,這就是需要做好成功的導入教學。
一個成功的導入,可以馬上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興趣,如同徐徐拉開的帷幕,讓同學們一眼看到精美的景緻,又如樂章的序曲,使學生們一開始便受到強烈的感染,從而為整堂課的成功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首先要把握歷史課堂導入藝術的設計原則。歷史課堂的導入,要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技巧性,以達到在實際的教學應用中的功效性,這樣的導入才具有藝術性。因此在設計課堂導入的時候,應該注重把握一定的原則性。中學歷史課堂導入藝術的設計原則主要有以下四點:(1)貼近生活,提高學生的學習歷史的興趣的原則。(2)導入內容的篇幅要適中、恰當原則。(3)從新課程內容標准找導入語的突破口的原則。新課程內容標准,是本課內容的高度概括和精髓核心所在,也是該課的重點與難點,同時也是高考命題趨勢的重要出發點,在講授課程的同時,如果能夠滲透對考點的加強,對於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有著重要的幫助,而這一類的導入的方法一般建議是復習式的導入為主。(4)能夠幫助學生積累歷史學習素材,理清學習脈絡為準的原則。 歷史學習是一個從感知歷史到積累歷史知識、從積累歷史知識到理解歷史的過程,因此歷史課堂不應該為上歷史課而上,在幫助學生了解歷史發展脈絡的同時,也要加強對學生進行歷史教育的感化。雖然在教學過程中,這一種教育的感化可以貫穿整個課堂,但是,如果能夠在課堂導入的時候來一個先聲奪人的效果,奠定整一節課的基調的話,這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導入教學的方法有多種:問題導入法、舉例導入法、討論導入法、圖示導入法等在教學中自己的具體做法是:
(1)注意新舊知識的銜接過渡。復習舊知識導入新課。便於學生鞏固已學知識,便於將就舊知識邏輯地,有機地聯系起來,循序漸進地展開教學。通常通過提問、練習,講述,誦讀等方式進行。使學生「溫故」的基礎上知新,促使學生積極思維,引發探索問題奧妙的興趣。我在教學《明清帝國的專制統治》一課時這樣導入: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歷代帝王為了鞏固統治採取了各種措施,秦始皇推行郡縣制,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唐太宗完善科舉制,重視人才,虛心納諫,社會歷史發展到明清時期,明清時期統治者在政治、思想方面採取了哪些具體措施呢?這些措施又造成了什麼影響呢?今天,讓我們共同學習《明清帝國的專制統治》。通過這一導入,學生既回顧了舊知識: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的措施,又明確了本節課要學習的重點內容是明清時期政治、思想方面的措施及影響。
(2)注意歷史與現實的對比,從而融入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學,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正確的歷史思維能力、辨別是非的能力。我是這樣導入的:播放奧運會主題曲《我和你》,我接著說,2008年8月,我國成功舉辦了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這是一次全世界人民體育的盛會,團結的盛會,一首《我和你》拉近了全世界人民心靈的距離,唱出了全世界人民熱愛和平、嚮往和平的心聲,但是,在20世紀先後爆發的兩次世界大戰,不僅造成了世界性人力物力的損耗,也給全世界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最殘酷的、規模最大的戰爭,給各國人民帶來了無盡的痛苦與災難,並且戰爭的傷痛至今仍在延續,為了避免世界大戰的悲劇再次發生今天,我們一起來復習《兩次世界大戰》的歷史。
(3)充分利用教材資源
我在教學《祖國統一的歷史大潮》一課時,我說,今天老師想送給大家一首歌,你聽聽唱的是哪個地區?於是,我就唱;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真名姓, 我離開你太久了, 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離開你太久了, 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 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母親! 我要回來, 母親!母親!同學們一聽就知道是澳門,我接著說,是的,這是聞一多先生《七子之歌》中的澳門,那麼澳門曾被哪個國家佔領,又在什麼時候回歸了祖國的呢?這一地區實行什麼制度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祖國統一的歷史大潮》。
(4)採用多媒體手段
教學歷史學科有很多影視資料可供使用,各個不同的歷史階段發生的大事,重要人物都被拍攝成電視、電影作品,在教學中可以選擇使用。
總之,通過導入教學,引發學生的學習意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在學生想學、願學、樂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
三、打造教學特色,提升教師綜合素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進行教學,以解決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
首先,應提升教師綜合素質,打造教學特色。中國有句教育古訓是「親其師,信其道。」教師的人格魅力,課堂教學的教學藝術是讓學生喜歡歷史課的首要因素。看看易中天吧!看看紀連海吧!看看王立群吧!他們的講解多麼生動,多麼睿智,善於設疑,調足了聽眾的胃口!教師的情緒感染著每個同學。
其次,應以學生為主體。「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學生風華正茂,他們富有理想,富有激情,我們為何不能給他們一個機會,給他們一個施展才華的舞台呢?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合作、探究,去解決一個一個問題。讓每一個同學都參與到學習中來。要減少課堂的講授時間,降低教的富營養,增強學生的飢餓感,最大限度的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創新。
第三,以問題為中心進行教學,以解決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
亞里士多德說過,「思維自驚奇和問題開始」。應以問題為中心進行教學,以解決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問題中心教學法,即教師根據歷史學科的特點,緊緊抓住歷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創造思維情境,將教學復習的知識以問題組的形式呈現,把解決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心,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激發學習歷史知識的動機和情趣,有效掌握歷史知識,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教會學生怎樣學習的教學方法~
❽ 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導入方法有哪些
導入新課是教師講授新教材的重要環節之一,是一種教學藝術。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專成功的一半。好的課屬堂導入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有目的有準備聽課,有效引導學生集中思維,從而為整堂課的進行打好基礎。
初中歷史教學中常見的有效導入新課的方法有如下幾種。
一、 復習導入法。復習導入屬於歷史課傳統教學中最常用的導人法。它是根據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找准新舊知識的聯結點,以舊引新或溫故而知新,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雖然這種導人法往往缺少趣味性,但是歷史課是時間連貫性很強的課程,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利用復習舊課而引入新課,有利於知識間的銜接,使學生理解歷史概念的因果聯系,從而使學生的認識更全面。如學習夏、商、周歷史時,用暴君的殘暴統治銜接導人效果會更好。夏桀的昏庸,商紂的殘忍,周厲王的專制,其結果是毀滅了一代王朝,直接或間接促使了新王朝的建立。這樣的銜接,前後照應,過渡自然,使學生容易從以前的知識中轉人即將學習的課堂上來。
❾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導入新課的幾種方法
江蘇省江都市洋浦中學 張宏根 導入新課是教師講授新教材的重要環節之一,是一種教學藝術。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課堂導入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有目的有準備聽課,有效引導學生集中思維,從而為整堂課的進行打好基礎。
初中歷史教學中常見的有效導入新課的方法有如下幾種。
一、 復習導入法。復習導入屬於歷史課傳統教學中最常用的導人法。它是根據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找准新舊知識的聯結點,以舊引新或溫故而知新,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雖然這種導人法往往缺少趣味性,但是歷史課是時間連貫性很強的課程,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利用復習舊課而引入新課,有利於知識間的銜接,使學生理解歷史概念的因果聯系,從而使學生的認識更全面。如學習夏、商、周歷史時,用暴君的殘暴統治銜接導人效果會更好。夏桀的昏庸,商紂的殘忍,周厲王的專制,其結果是毀滅了一代王朝,直接或間接促使了新王朝的建立。這樣的銜接,前後照應,過渡自然,使學生容易從以前的知識中轉人即將學習的課堂上來。
二、 懸念導入法。在眾多的非智力因素中,興趣是學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礎,是非智力因素中最為活躍的一個,是入門的向導,是學生探求知識、促進思維發展的巨大動力。通過提出問題,設置懸念,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抓住學生的內心,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在教學《「五四」愛國運動》一節時,老師就可以先通過講火燒趙家樓,痛打章宗祥的故事,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激發他們探討的願望,然後提出如下疑問:「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中國也是戰勝國,為什麼在巴黎和會上被當作戰敗國被瓜分?」通過這樣的問題的設置,學生們的興趣被調動起來,並急切想了解新課內容。又如在教《秦的統一》一課時,我設計了「同學們,你們知道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是誰嗎?為什麼他要稱自己是皇帝呢?為什麼秦朝要修建長城」等問題。這幾個疑問,像磁鐵一樣緊緊地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地引入到新課中。所以教師在進行導入設計時要注意激發學生興趣,並有意識的設一些疑點,要讓學生意識到歷史課程的趣味性和探索性。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引導學生主動地去掌握歷史知識。
三、 視聽導入法。歷史最大的特點就是其具有很強的時間性和空間性。對於中學生而言,平面的講述往往很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藉助於某種環境因素的刺激作用是引導學生創造性思維活動的重要條件。在上新課前,適當地播放與講授的內容有關的影片,通過直觀的、生動的畫面再現「史實」,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某個歷史時期的背景或事件,能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引發他們的情緒,還能很好地加強學生對新知識的了解。如在講《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時,我們就可以從播放電視劇《宋氏三姐妹》中的一個情節入手導入新課。劇中有這樣一個鏡頭:孫中山拿了一幅畫給宋耀如等人看,諸人看了感慨萬分,義憤填膺。然後教師提問:「這是一幅什麼畫?為什麼會引起他們的憤慨?」接著告訴學生,這是一幅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圖畫,這幅畫就是教材中的《時局圖》,再由講解該圖轉人新課的學習。電教情境的導入,作用於學生的感官,不僅使學生產生了向上的巨大力量,而且在整個課堂中始終處於聚精會神的心理狀態,從而獲得最佳教學效果。
四、 談話導入法。談話法導入新課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從大家熟悉的電影、小說談起,喚起他們的回憶,增強感性認識,然後導入新課學習。如教學《鴉片輸入和禁煙運動》一課就可通過對電影《林則徐》的描述來開頭。現在有不少歷史題材的電影,歷史課中可以充分利用,來加強教學效果。二是概括談話法。結合教材重點,先向學生概括展示本章節的主要內容,提出一些學生們熟悉的問題,使他們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求知的興趣。如上《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一課時,可先簡略介紹一下唐朝:「唐朝是同學們都比較熟悉的一個王朝,每當提到它,我們就會聯想到許多動人的故事:善於納諫的唐太宗,中國唯一的女皇武則天,偉大詩人李白,杜甫的千古絕唱,乘風破浪的日本遣唐使船,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它的古老文明千餘年來影響著中國,影響著東方,日本至今還保留著某些唐朝風俗習慣,它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黃金時代。」這樣的導語,把同學們帶到了絢麗多彩的唐朝歷史場景,吸引了同學們的注意力,為學習本課和以後幾課的內容打下了基礎。談話法的優點是比較自由,富於啟發性和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