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小學課堂教學的共性

小學課堂教學的共性

發布時間:2021-02-08 18:27:44

① 跑跳投小學初中高中教學具有哪些共同點和不同點

跑、跳、投各種項目內容的鍛煉。兩者的區別在於重復鍛煉法對間歇時間未作嚴格控制;而間歇鍛煉法要通過嚴格控制間歇時間,即一次練習結束後在機體尚未完全恢復的狀..
5月,春末夏初。許多學校紛紛選擇在這春光明媚的日子舉辦運動會。隨著全國各地學校越來越重視體育課的發展和育人功能,許多學校開始不斷豐富體育設施和體育項目,不僅鍛煉學生的體魄,也藉助體育實施育人。放眼全球,許多發達國家同樣重視體育課,將體育作為學校教育中的重中之重。有的重視體育實踐的同時更加註重理論學習;有的為殘疾學生專門設置體育課……
澳大利亞
體育考試也可以演講
在澳大利亞,體育課稱為「健康與體育」,簡稱HPE,一般每周3~4節課,每節課60~70分鍾。在11~12年級,基本上所有的健康與體育課程安排的都是健康教育的理論課。
澳大利亞高考在對體育學科進行考試的時候,著重從體育的實戰水平、調查分析能力、知識應用能力等三方面進行考核。考試內容可以是運動項目的專業測驗,也可以是關於運動肌能的實驗報告,還可以是日常訓練日記,甚至可以是口頭的演講。澳大利亞高中體育課程的設置也非常科學、有趣,他們更重視相關的理論學習。在相關理論的學習中,學生還要嘗試教練員、指揮員、運動化驗員、分析師等職業角色,以提高協調組織能力、觀察分析能力。這樣教學的顯著優勢在於,既能提高運動技能,又能全面了解運動科學;既能強化個體能力,又能增強團體協作;既能立足目前自身愛好,又能兼顧將來職業規劃。
日本
體育課遠不止是鍛煉身體
在日本小學里,體育課的被重視程度超乎人們現象,體育鍛煉的目的也遠不止給孩子一個強壯的體魄那麼簡單。日本小學的「體育」,主要要求小學生們通過適當的運動經驗來理解健康與安全,培養能貫徹一生的喜愛運動的資質和基礎能力,並同時促進健康、提高體力,培養明快的生活態度。
對於這些常規的體育運動,日本文部省根據各個不同項目,除了大方向的指導手冊外,並沒有特別硬性的達標要求,所以每個學校的具體目標,會制定得不一樣。例如說跳遠,學校並不硬性規定學生必須跳多遠的距離,但要求做到每一次都能比前一次有所進步,能夠不斷超越自己就好。比如有的學校會發給學生一張「跳遠紀錄表」,學生在每次上完跳遠課後,記錄下來每一次跳遠的成績,比上一次進步就好。因為這所學校認為:體育教育不能等同於「運動」,作為一種教育,「體育」最重要的是培養運動精神,而不斷超越自己,就是一種運動精神。
加拿大
體育課就是趕孩子到操場玩
加拿大的中小學有特別多的體育課,卻很少硬性指標要如何達標,實際上就是趕小孩去操場自己玩。從中學開始,加拿大的體育課是為了滿足學生廣泛的興趣,在興趣的基礎上才能「培養」體育人才。在學分計量上8至10年級體育是必修課,11和12年級可以做為選修課,但並不意味著沒有體育課。
加拿大高中體育課很重視技能教學,老師對動作細節講得很細,示範准確、到位,對課堂靈活性和自由度把握合理,注重學生身體素質發展,運動負荷比較大,充分發揮體育骨乾的榜樣作用。學生動手能力和組織能力強,能獨立安裝和搬運器材、操作籃球比賽記分器和計時器,練習時積極、主動,課堂氣氛熱烈,器材使用比較多,不斷地給學生以新奇的刺激,從而保持濃厚的練習興趣。

② 小學科學在高效課堂實施過程中遇到共性問題有哪些

學生生活閱歷不夠豐富,缺乏聯想,需要教師問題引導;學生急於試驗,試驗起專來往往出錯,需要屬事先交流討論試驗步驟;寫試驗報告是個難點,但只要堅持寫,試驗就能過手不忘;觀察校園的植物和小動物,應該了解其生活習性,比較不同點,做好記錄,注意不要傷害它們;學生對試驗器材名稱不關心,這也是要強調的等。

③ 小學課堂教學的特點

講的不能太深奧、孩子還小,理解不了
答對為題用某些物質作為獎勵(如紅花或五角星)到學期末看誰的最多、再按此獎勵
講課過程中不妨穿插點童話寓言、增加課堂的趣味性

④ 常見的課堂教學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幾種化學教學方法:如講授、演示、實驗、練習、討論和自學輔導等.
根據初中化學教材內容,可採取下以教學方法:
1.提倡以實驗為主的「引導發現法」或「邊講邊實驗法」進行概念、理論知識的教學.
課堂上一般以實驗創設問題,培養學生的探究問題意識,以問題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以探究問題為學習動力,在老師的引導啟發下進行分析問題、揭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通過對實驗現象和事實的分析、比較、抽象、概括,從而發現、形成概念.例如,在學習質量守恆定律時,首先由教師演示測定白磷燃燒前後質量變化的實驗,然後由學生分組測定白磷燃燒前後質量的變化.通過多組學生的實驗事實導出質量守恆定律的內容.教師還可以藉助現代化教學技術和手段,從微觀去分析化學反應,揭示質量守恆定律的原理.這樣,從宏觀到微觀,從實踐到理論,自然形成,學生學習起來興趣高,學習內動力大,對理論問題認識清楚.
2.提倡採用「邊講邊實驗法」及「對比遷移法」進行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教學.
在教學中教師盡可能把一些實驗引入課堂中,採用「邊講邊實驗法」進行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教學.這種方法是教師在傳授某種物質的性質時都要盡可能多地讓學生接觸實物,教師演示實驗時,要求學生注意觀察,提出問題,啟發學生自覺觀察的積極性,並要求觀察時認真細致,逐步培養觀察能力.有條件的要在演示實驗後,再讓學生親自做一遍實驗.例如在「氧氣的性質」的教學中,教師做好C,S,P和Fe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是學生認識氧氣化學性質的關鍵.當教師演示實驗後,可讓學生把學生實驗「氧氣的性質」放在課堂上做,以增強感性認識.當學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識以後,教師可用「對比遷移法」引導學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內在聯系,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質、製法和用途間的聯系.
3.提倡用「講練結合法」進行化學用語、化學計算等的教學.
化學用語是學生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化學用語和化學計算是初中的難點,教材在編排上注重難點的分散.因此對這些難點的教學適宜採用分散教學,宜採用教師精講、學生勤練的「講練結合法」,這種教學法避免教師「滿堂灌」的「注入式」教學,強調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邊教學活動.在化學用語的教學中,教師精講,提出練習任務,說明練習的目的和要求,並經常地讓學生寫每一個元素符號或化學方程式時要會聯想相應的實物和化學反應現象.在化學計算的教學中,教師要講明練習的方法並作出必要的示範,由學生獨立練習,教師進行分別輔導,練習之後學生相互交流或討論,相互啟發,相互學習,共同提高.最後教師要在檢查練習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糾正和講解.另外化學計算的練習還要目的明確,題目由淺入深,由單一到綜合,使學生的基礎知識得到鞏固,技能逐步完善.
4.提倡用以自學為主的「導讀法」、「討論法」進行敘述性內容的教學.
新教材中有相當一部分內容,文字表述生動活潑,通俗易懂,且圖文並茂,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可以自己學懂,對於這種類型的教材內容,採用以自學為主、閱讀、討論、演講相結合的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事先編制自學提綱,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學提綱自行閱讀,讀後解答自學提綱中提出的問題、練習題,然後學生互相討論矯正,教師在學生自學時巡迴輔導、重點指導、釋疑解難、收集信息.在學生相互矯正後,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對共性問題進行點拔、啟發或講解,最後也可讓學生演講、小結.這種方法,教師要教給學生閱讀方法,進行閱讀訓練.通過不斷地培養訓練,學生的自學能力可得到逐步提高.
5.靈活處理「家庭小實驗」和「選做實驗」、「常識性介紹」和「選學內容」等內容.
由於學校及家庭的實際條件限制,使一些「家庭小實驗」學生在家做時會產生困難.在教學中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理,採取課內、學生與家庭相結合的方法,克服了困難,充分發揮「家庭小實驗」及「選做實驗」的優勢,又發揮了學生的獨立性和創造性.

⑤ 如何解決教學中的共性問題

教學注重的是理論,而訓練就是實際水平的考驗教學叫的是學員們的理論 訓練就是要考驗他們對理論的理解

⑥ 如何正確認識把握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活動性質與特徵

細揣摩教材,理解編者意圖。
教師對教材的理解不僅要全面,而且要深刻。能否領會編者意圖,是衡量教師理解教材深淺的一個重要標志。對編者意圖領會得越深,越能充分發揮教材在教學中的作用。
教學過程是將教材的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認知結構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樹立整體觀念,從教材的整體入手通讀教材,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個教材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聯系、發展的觀點,分析處理教材。怎樣理解編者的意圖呢?主要是多問幾個為什麼。例題為什麼這樣設計呢?習題為什麼這樣編排呢?結論為什麼這樣引出呢?等等。經過這樣一番思考之後,教師肯定會提高駕馭教材的能力。
例如,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人教版)在教學「9加幾」時,課本中只提供了一幅學校運動會的全景圖。這幅圖究竟有什麼作用?教學中應如何出示?先解決什麼問題?再解決什麼問題?都是教師教學前應該搞清楚的。
教學時,教師可以先用實物投影出示全景圖,引導學生觀察,並把觀察到的結果說給組內的同學聽。在學生初步感知圖意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學生們喝了一些飲料,還剩多少盒?」這一數學問題,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計算方法上。教師啟發學生自己想出計算方法,並在組內進行交流。學生可能出現三種演算法:(1)數數法:1、2、3、4……12、13,一共有13盒。(2)接數法:箱子里有9盒,然後再接著數10、11、12、13, 一共有13盒。(3)湊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飲料放在箱子里湊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教師讓學生比較各種演算法,選擇出自己喜歡的方法。然後,結合學具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湊十法",並從中體驗出"湊十法"是比較簡便的計算方法。最後,再利用全景圖讓學生提出其他數學問題。學生每提一個問題,教師就讓學生說一說一共有多少人。對於9加幾的問題,還要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這樣安排教學,才能真正發揮全景圖的作用。當然,有條件的學校,如果錄制一段本校運動會的場面,動靜畫面結合起來,可能效果會更好。
2、找出教材的不足,主動駕馭教材。
數學教材是數學知識的載體,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認識對象。數學教材是通用的、共性的,同時又具有簡約化的特點。有的課時內容由於篇幅的限制,不可能提供詳盡的學習材料,也不能呈現完整的教學過程,當然也就很難反映知識形成的全過程。教材不是完美無缺的,有的教材滯後於教育的發展,教材本身側重於數學知識的傳授和積累,側重於數學技能的訓練,忽視數學思想方法的培養,其呈現的是一個知識的靜態結果,而沒有體現知識形成的動態過程。所以,對於這樣的教材,教師絕不能照搬照套,不要被它所提供的學習材料所束縛,而應在深入鑽研教材的基礎上,根據教材內容,遵循課程改革的新理念主動駕馭教材,合理調整教材,對教材進行教學法的加工。在使用教材時,我們既要尊重教材,又不局限於教材。
備課時,教師應反復研究教材,大膽改革教材中的不合理因素,適當增補調整教學內容,使學生知識與能力結構更趨合理,使之切合學生的實際,適應教學的需要。比如,可以對應用題的具體情節和數據作出適當的調整、改編,以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他們生活實際的數學問題來取代教材中的例題。
例如,在教學「比的意義時,可以從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的一組數據引入。出示下面的表格:
教師提問:看到這個表格,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這樣安排,學生不但學習興趣濃厚,而且教學效果良好,從中還能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3、正確區分教學內容和教材內容。
教材是落實教學大綱,實現教學計劃的重要載體,也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但教材內容和教學內容並不是等值的。因為教學內容來自於師生對課程內容與教材內容及教學實際的綜合加工,不僅包括教材內容,而且還包括了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實際活動的全部,教材內容只不過是教學內容的的重要組成部分。況且,教材本身還有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因此,在處理教材上,教師的任務在於「用教材教」,而不只是「教教材」。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性,做到尊重教材與靈活處理教材相結合。一方面,教師要合理地利用教材,對教材內容有所選擇、補充或調整,進行教學法加工,以達到優化教學內容的目的;另一方面,師生也可以根據教學要求,自己編制教材。
例如,在教學第十冊「列方程解應用題」時,可通過讓學生選擇信息提出問題的方式使復習題、例題和嘗試練習整體呈現。
首先出示以下信息:
①學校舞蹈隊有23人
②學校合唱隊有84人
③合唱隊的人數比舞蹈隊的3倍多15人
④合唱隊的人數比舞蹈隊的4倍少8人
然後讓學生根據信息,提出問題,教師整理成應用題。
①學校舞蹈隊有23人,合唱隊的人數比舞蹈隊的3倍多15人。合唱隊有多少人?
②學校舞蹈隊有23人,合唱隊的人數比舞蹈隊的4倍少8人。合唱隊有多少人?
③學校合唱隊有84人,合唱隊的人數比舞蹈隊的3倍多15人。舞蹈隊有多少人?
④學校合唱隊有84人,合唱隊的人數比舞蹈隊的4倍少8人。舞蹈隊有多少人?
接下來,便可讓學生用算術方法解答第①、②題(課本復習題),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嘗試解答第③題(課本例題),最後將第④題作為練習題。
4、深入了解學生,找准教學的起點。
教學設計的對象是學生,教學設計的成效如何,將取決於對學生情況的了解程度。如果從實驗的角度分析教學設計,那麼課堂中的學生情況就是自變數,教學內容的組織,教學方案的選擇、教學環節的調整等都必須隨著學生這一自變數的變化而變化。數學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設計富有情趣的數學教學活動。
例如,在低段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如運用講故事、做游戲、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又如,教學百分數應用題時,因其思路、解題方法和已學過的分數應用題基本相同,所以教學時,教師只需稍加引導,便可大膽放手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自己想出解題方法,教師根本不用花過多的時間去講解。一般來講,年級越高,課堂教學也應該越開放。「先試後講、先猜想再驗證、先獨立思考再集體交流」對於一些比較簡單的知識教學,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5、客觀分析教材,把握每節課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
當一節課的教學內容有幾個知識點時,往往需要明確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難點,以免在教學時抓不住主要的基本的內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學生容易接受的內容上多花時間,或者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影響重點、難點的理解和掌握,而達不到預定的教學效果。教學的重點是對教材來講的,而教學的難點是對學生來講的。
一般地說,數學的基本概念、法則、公式、性質都是教學的重點。確定教材的重點,要以教材本身為依據。瞻前顧後,溯源探流,研究所教的內容在整個知識系統中的地位和價值。在整個知識系統中,關系全局的這部分知識,可定為教材的重點。例如,低年級教學統計時,應把學生能夠參與統計過程作為教學的重點。
所謂難點,就是多數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識點。小學數學教材中,有的內容比較抽象,不易被學生理解;有的內容縱橫交錯,比較復雜;也有的內容本質屬性比較隱蔽,或者體現了新的觀點和新的方法,或者在新舊知識的銜接上呈現了較大的坡度,或相互干擾,易混、易錯等。這種教師難教、學生難學、難懂、難掌握的內容以及學生學習中容易混淆和錯誤的內容,通常稱之為教材的難點。教學難點要根據教材的廣度和深度,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心理特徵來確定。難點有時和重點是一致的。例如,對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的理解,既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同時也是教學中的一個重點。
教材中有些內容對掌握某一部分知識或解決某一類問題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這些內容就是教材的關鍵。作為教材的關鍵,它在攻克難點、突出重點過程中往往具有突破口的功能。一旦掌握好教材的關鍵,與其相關內容的教學就可以迎刃而解。
例如,教學用兩位數除,關鍵是使學生掌握用兩位數除兩、三位數商一位數的試商方法,至於多位數的可依此類推。又例如,教學長方體的表面積,關鍵在於通過操作、直觀使學生弄清一個長方體有哪三組相對的長方形面,根據長方體的長、寬、高確定每組長方形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這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問題,教師抓住了這個關鍵,定會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6、展示知識的發生過程,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
現代教育認為課堂教學首先不是知識的傳遞過程,而是學生的發展過程;首先不是教師的教授過程,而是學生的學習過程;首先不是教師教會的過程,而是學生學會的過程。從數學學科的特點看,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是前人思維的結果。學習這些知識,不是簡單地吸收,而必須通過自己的思維,把前人的思維結果轉化為自己的思維結果。這個轉化,認知學派稱之為「建構」,國際著名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稱之為「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再創造,而不是把現成的結論灌輸給學生。「建構」也好,「再創造」也好,其實質就是充分展示知識的發生過程,把靜態的知識結論轉化為動態的探索對象,讓學生在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中,付出與前人發現這些知識所曾經付出的大體相同的智力代價,從而有效地實現知識訓練智力的價值。
例如,在教學「圓柱的體積」時,我是這樣進行的:教師首先讓學生大膽猜想,圓柱體的體積可能等於什麼?大部分學生猜測圓柱體的體積可能等於底面積×高。然後給每組同學提供不同的學習材料,讓他們自己想辦法加以驗證。有的組將圓柱體玻璃容器中的水倒入長方體的容器中,再分別測量出長方體容器中水的長、寬、高,計算出了圓柱體玻璃容器中水的體積。有的組將圓柱體橡皮泥捏成長方體,計算出了橡皮泥的體積。有的組將圓柱體木塊浸入長方體容器的水中,通過計算上升的水的體積計算出了圓柱體木塊的體積。然後讓學生比較報告單上圓柱體的底面積、高與體積的關系,使學生確信自己的猜想是正確的。最後讓學生看書自學,按照書中介紹的方法利用手中的學具自己推導出圓柱體的體積公式。
7、讓學生在不斷「反思」中學習。
建構主義強調,學習不是簡單地讓學習者佔有別人的知識,而是學習者主動地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形成自己的見解。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不僅要不斷監視自己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判斷自己的進展與目標的差距,採取各種增進和幫助思考的策略,而且還要不斷地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
由於數學對象的抽象性、數學活動的探索性決定了小學生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把握數學活動的本質,必須要經過多次的反復思考、深入研究和自我調整才可能洞察數學活動的本質特徵。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而言,反思的內容主要有:對自己的思考過程進行反思,對解題思路、分析過程、運算過程、語言的表述進行反思,對所涉及的數學思想方法反思等。在數學活動中,當學生在探索過程中遇到障礙或出現錯誤時,教師可以提出一些針對性的、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地反思探索過程;當數學活動結束後,要引導學生反思整個探索過程和所獲得結論的合理性,以獲得成功的體驗。
例如,學習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後,教師可讓學生反思:分數的基本性質是怎樣總結出來的?從中你受到了什麼啟發?學了分數的基本性質有什麼作用?這樣,就有助於學生對自身學習過程進行反思,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的提高。
8、努力挖掘教材中蘊涵的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知識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小學數學教材中,蘊含了許多數學思想和方法,如極限思想、符號化思想、集合思想、轉化、建模的思想以及猜想、驗證的方法等。學生對數學的學習不單純是知識的獲得和反復的操練,貫穿始終的還有數學思想方法。如果說數學教材中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一條明線的話,那麼蘊含在教材中的數學思想方法就是一條暗線。教師要注意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抓住教學內容中的有利因素,有意識地加以引導,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數學思想方法。
例如,在低年級「數的認識」的教學中,可以向學生滲透「集合思想」;在高年級教學「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和「多邊形面積的計算」時,可以向學生滲透「轉化」的思想。 添加評論
.

1.小學數學概念在性質上的特徵
首先,它除了具有數學概念的特徵外,還往往具有某些自然概念的痕跡;其次,針對兒童的認知特徵,它常常經過了某種改造,以適應兒童的學習、掌握與運用。
2.小學數學概念在學習上的特徵
其一,小學數學概念在組織上具有系統性的特徵,這是由於數學自身的自然結構的精確性所決定的;其二,通過大量的直觀材料,在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操作、觀察、分類等感知活動的基礎上來構建數學概念的;其三,以圖或語言文字為主、並以描述的方式予以呈現概念。
3.兒童形成數學概念的主要途徑
● 概念形成,簡單地說,概念形成就是指學習者從大量的同類事物的不同例證中獨立地發現並形成數學概念的過程。它包括感知具體對象階段、嘗試建立表象階段、抽象本質屬性階段、符號表徵階段、概念的運用階段。
● 概念同化,簡單地說,概念形成就是將概念用定義的方式直接呈現給學習者,而學習者利用認知結構中有關的概念來理解並形成新的概念的過程。它包括喚起認知結構中的相關概念、進一步抽象形成新概念、分離新概念的關鍵屬性。
4.兒童學習數學概念的基本過程
對兒童來說,獲得數學概念大致都要經歷一個感知——表象——概念這樣一個過程。首先,兒童面對大量直觀材料,經過感覺納受器,進入感知興奮狀態,提高多次的觀察、比較、體驗,由感知運動階段進入形成表象階段,再經過分析、綜合,獲得符號性表象 ,再經過抽象、概括,進入形成概念階段。
5.兒童獲得概念能力發展的基本特點
● 從獲得一級概念為主發展到有能力獲得二級概念;
● 概念的獲得以「概念形成」為主逐漸發展到「概念同化」為主;
● 從認識概念的自身屬性逐步發展到理解概念間的聯系;
● 數學概念的建立受經驗的干擾逐漸減弱;
● 數、形的分離發展到數、形的結合。
6.影響兒童概念學習的主要因素
● 經驗對兒童數學概念學習的影響
● 語言對兒童數學概念學習的影響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活動的實質是認識、探究和應用。表象是雙面互動,也就是指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具體包括提出問題、確定解決問題的策略途徑、構建模型(實物演示、畫示意圖、線段圖等)、師生共同操作探究、得出科學結論、運用獲得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出新的數學問題等活動過程。 這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始終都是為了學生這一主體,使學生從模糊到清晰、從陌生到熟悉、從不會到會、從不能到能。
如何把握呢?應該從心理學的角度來闡述。小學生的認知特點主要有好奇、好動、從眾、浮淺、容易遺忘、不夠集中專注持久,作為活動的總設計師教師來說,有必要針對以上特點進行優質高效的教學設計,比如教具選擇誇張的卡通造型、艷麗的色彩(對視覺的沖擊力大)、多讓學生動手操作、引入思辨(調動主動性)、引導鼓勵學生向深層思考、把一個新知識點放到較大的知識背景中(溫故知新、容易形成知識體系)、低年級適當嵌入分散教學、中高年級加強組織教學。

⑦ 數學教學活動教學是什麼之間共同發展的過程

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回為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答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

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教師要正確地認識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的發展。

(7)小學課堂教學的共性擴展閱讀:

教學活動要求規定:

1、教學目的是為教學領域里為實現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種概括性的、總體的要求,制約著各個教育階段、各科教學發展趨勢和總方向,對整個教學活動起著統貫全局的作用。

2、發揮積極作用的前提條件是教學目的制定的合理性。教學目的要在教學計劃中恰當定位,與教學客體、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協調一致,指導教學主體行動並轉化為教學結果,從而實現自身的合理性。

⑧ 如何理解小學課堂教學環節語的共性特徵

小學課堂教學環境,雨中的共性特徵就是都特別的活躍

⑨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處理好個性和共性的關系 詳細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處理好個性和共性的關系 【摘要】:正文、問題提出的背景 。語文學科中個性和共性是什麼?這是一個語文教學一直處於探討之中的基本問題。中小學各門學科都有自己的任務,要解決的是不同的問題,那麼語文學科所要解決的是什麼問題呢?過去我們比較一致地把語文的基本性質定義為「工具性」, 簡單說來這個工具就是思維的工具,交流思想信息的工具與探討問題的工具。過去我們強調語文是各基礎學科的基礎,是進一步學習的工具,在語文教學實踐中的思路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關鍵詞】: 語文教學 工具性 語文水平 學生 個性 共性 語文課堂 語文教師 操作思路 【正文】:班級授課制主要的價值就是在有限的時間空間里,盡可能多地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如果僅僅是從信息傳遞的角度說,這時候的最好的教學方法一定是告訴和灌輸。①顯然現代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功能已經不是信息的傳輸,而主要是學生語文能力素養的培養。那麼如何在課堂中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和素質?顯然還是應該在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中、在老師對學生自主學習產生的問題的「指導」中、在學生與老師就學生自主學習產生的問題的研討中,逐漸地養成。假如這個命題正確,緊跟而來的就有下一個問題:課堂——這十分寶貴的有限時空中我們究竟應該討論什麼樣的問題?答案顯然是:應該是學生的問題。那麼應該是學生什麼樣的問題呢?比如是學生共性的問題還是個性的問題?或者說是多數人的問題還是少數人的問題? 這實際應該是一個不是問題的問題:無論是從效率還是公平道德的角度論之,都應該研討多數人的也即是個性和共性的問題。③ 一、個性和共性的概念及相互關系 所謂個性就是個別性、個人性,是一個人在一定的社會條件和教育影響下所形成的思想性格品質意志情感態度等方面不同於別人的特性,這種特性外化為一個人的言語方式、行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每個人不僅有個性,而且也只能是一種個性化的存在,所以說,個性化是人的一種存在方式。所謂共性是指某一類事物所共同具有的普遍性質,共性就是對個性的抽象,是一種理論上的概括,一種抽象化的存在。換句話說,共性實際上是不存在的,如果一定要說它存在,它也只能存在於個性中,或者說藉助於個性而存在。共性和個性其實是一而二、二而一的東西,是辯證統一的關系。首先,共性寓於個性之中,並通過無數個性體現出來,沒有脫離個性的共性。共性並不是獨立於個性之外的自在之物,它只能隱含於個性之中。其次,共性存在於個性之中,個性表現又極大地豐富著共性。沒有個性就沒有共性。任何一般只能大致地包括一切個別事物、任何個別事物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共性只是包含個性中基本的、決定性的特性,個性不能全部都表現為共性。我們很難想像一個去掉了全部個性的人會是什麼樣子,那恐怕只能是死人,死人是沒有個性的,全都一樣。只要他還活著,他就在以一種個性化的方式存在著。總之,個性是真實的存在,共性是虛假的存在。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人更是這樣。 二、學生思想教育的個性與共性 我們在做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常常遇到具有內在聯系的一些復雜的關系問題,實踐證明處理這些關系離不開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的指導,只有用唯物辯證法的觀點和方法來正確處理這些關系,才能使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收到良好的效果,達到預期的目的。共性與個性的關系就是在諸多的關系中較為突出的一對關系。 在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我們經常碰到普遍和特殊、一般和個別,也就是共性和個性的關系。這種關系表現在許多方面。② 三、共性的問題從何而來? 課堂中學生學習時遇到的問題比比皆是,老師接到的學生學習問題層出不窮,老師憑什麼來判斷哪些是共性的問題,哪些是個性的問題,從而取捨決定課堂研討的重點呢? 實際上,「共性問題」和「個性問題」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兩者之間盡管有著區別,卻又是具有天生的內在聯系的。共性包含著個性,所有的「共性問題」都是來源於 「個性問題」,多數人相同的個性問題也就自然成為了共性問題。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關鍵是語文老師如何准確地判斷問題的性質。 這可能一方面依自身的經驗:對班級學生學習能力和現狀的認識,就文本難度對班級學生適應性的認識,學生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的認識等; 另一方面則需要採取一定的技術手段:比如統計等。 在這里,我覺得美國人學習中國語文的一種課型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比如學習課文《荔枝蜜》,新授課一開始,老師要求學生:自讀課文,是我們所謂的「自主學習」;對學習過程中發現的一般性的問題可以個別討論;接著進入小組學習,就個人學習中的問題交流。在這樣一個較為完整的學習過程中,在包括個體和小組的比較充分的學習研討之後,產生出「各個小組」的比較具有共性的問題。其中包括很有意思的問題:幾乎全班所有小組都提出,文章中多次提到「同志」這樣一個詞,難道中國那一個時期,就那麼開放竟然允許「同志」(被理解成了西方意義上的「同性戀」)存在?③ 當這些問題成為「集體」公共的問題,被「提交」到全班的「大組」進行研討交流,實際也就是真正的課堂的「教學」的開始。這樣面對公共的問題進行的公共的研討,才最具有課堂的價值意義,是課堂中真正的情境。我們通常看到的課堂演示、表演中的「展現」,實際上很多時候是班級個別同學「炫示」個體才華,或者叫「裸露」「富有」的一種嬌柔做作的做派,這樣做的目的,又主要不是為了學生,而是為了教學的所謂「順利」開展,為了自己的通過此一平台和情境一下子「揚名立萬」。③ 當然,說得直白和尖刻一點,這是一種極為低效的課堂,更是一種極不公平因而也是不道德的課堂。 四、在教學中個性與共性的問題 曾經聽過一位小學語文老師的課,教學的是一篇題為《五月槐香》的散文,文章很美,作者於其中融聚的情感很真;老師的教學水平高,很有點藝術,是名副其實的特級教師。整個課堂教學真的如行雲流水,算得上是瀟灑。但是其中有兩處滯澀之處一直令我百思不得其解。 老師講興正濃之際,有一同學忽然舉手,老師未曾注意,待到注意到他並請他發言,已經是不短的時間過去。老師問:「我好像沒有問什麼問題,你怎麼舉手?」孩子非常直率地說:「老師,我是要糾正你剛才講課中的錯誤。」老師詫異:「我有什麼錯誤?」孩子說:「我昨天晚上在家裡預習課文時,網上搜索到關於本文的寫作時間地點,作家所說的與你剛才所講的完全不同。我覺得你是錯的,因為網上的信息是最近發布的。」老師聽罷愕然,半 天說不出話。待清醒過來,竟然不做任何回應很笨拙地回到原來講課的主題,把那位直言老師「錯誤」的可憐的孩子「晾」在一旁。 那麼怎麼處理好呢?首先是應該給孩子充分的說話的機會。了解他的問題,進而據此判斷其問題的性質。讓人說話,天掉不下來。這位著名的語文特級教師的處理有失水準和風度,一者已甚,竟然重復上演,令人不可思議。也許是為了趕進度,也許是為了「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語文才華和語文教學的才藝,故而不惜傷損學生的自尊和「問難」之心。這是有違教育的基本精神的,或者這本身便是一種反教育的行徑。 其次是對孩子的問題進行分析,常常會發現其中可資轉化——由個別轉化而為共性——的因素。如果實屬個性個別的問題,則巧妙地招呼該同學一定做「另案處理」。但假如是可以「化腐朽為神奇」的,則大可於此大做或者做大文章。比如有學生課堂中當堂「發難」,借最新網路上的「消息」,要否定和糾正老師教學中的「錯誤」,盡管應該是個別問題,但恰可以借題發揮,引申開去,通過對話、研討和交流,實現一個很了不得的學習目標。你可以先請該同學暢言問題之「錯誤」所在。進而充分肯定其分析問題正確的一面,尤其表彰其勤於思考善於學習大膽求證的「問學」精神。接著則具體分析問題的有關「細節」,比如是否真的有錯,如果真的錯了,究竟是誰錯?是網路上錯了還是老師錯了?是老師取材錯了還是理解錯了?如此如層層剝繭般的細致的剖解,帶給學生的已經不僅僅是一兩處知識點上的收獲,而且是學習方法和探究精神上的教益。 顯然這早已將一個個性化問題升格為共性的問題,令所有人都能受益的問題。 這需要老師的優秀的教育教學理念,需要老師對學生的十分的尊重和寬容,需要大度和耐心,需要膽識和勇氣。當然也十分需要科學的教育方法和教學機智。 純粹個別化問題的解決。 個性畢竟還是個性問題,並不是所有的個性問題都可以轉化而為共性問題的,假如能夠轉化,那也就沒什麼個性和個性問題了。這些問題既然不能一律通過課堂這個主陣地來加以解決,那又能怎麼辦呢? 以下幾點值得關註: 一是課堂中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一定得有保證。這樣的保證,既是真實學習的需要,又是可以使學生能夠充分地思索、研究自己獨立學習發現的問題,並且可以把問題解決在第一時間和自己的手裡。當然也不排除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間的「同伴互助」的研討交流。從魏書生大量的課堂教學實例來看,學生這樣解決「個別化問題」的比例大都在90%左右,即使文言文也是如此。學生自身學習語文的潛力於此可見。 二是老師完全可以藉助學生自主學習的時空,根據學生的需求和要求,隨機提供學生必要的支持和幫助。這樣的支持和幫助應該主要是方法的,思路的,點醒式的,而不是直搗黃龍,告知結果和答案的。而因為這樣的「指導」是針對個性的,又是在課堂中進行的,所以非常需要「控制」。 控制對象。不是所有的學生在自主學習時都能享受老師的「指導」待遇,一定是那些語文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是少數人,最好在個位數以下。 控制次數。對這些同學的「指導」的人數和問題數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少越好,最理想的是沒有任何人提出任何個別化的問題。這當然比較困難。但老師要注意把握分寸,控制好局面。 控制時間。不論是對誰,對什麼問題的指導,都應該將時間縮至最短。要言不煩,點在要害。不影響和阻礙同學自身閱讀思緒的延續,不破壞和打亂學生自身既有的觀點和想法。 控制音量。與個別同學的交流應該將聲音降至最低。和風細雨,潤物無聲。是同伴的支持,是朋友的提醒,不居高臨下,不氣指頤使。 控制老師在過道間來往的頻率。 總之,老師實施對個別同學的個性化指導時,永遠不得影響和干預其他同學的靜心閱讀和思考、專注交流和討論。這樣做才是溫文爾雅,才是公平道德,才是因材施教,是一種兼顧包容的教育。 三是課間和課後的個別輔導和交流。 嚴格說來,個別性問題解決的主要時間應該是課堂之外,或是在教室邊上的休息室里,過道上的小空間中,或是在老師的辦公室里。現在看來,從管理和規范的角度看,最好的方式是在教室外過道中。就近,方便,自由,寬松,自然就效果好。 到我國港台和英美等發達教育的區域和國家考察,總是被一些教育的場景所打動和感動。2009 年秋在英國曼切斯特的一所初中參觀學習,對其硬體的配備、設施的精良如何早已沒有什麼印象,最深印象的倒是那些在教室外走廊中零星擺放的小檯子和小椅子。低矮的三五張檯子並配套的椅子散放在過道的邊上,每當下課時分,總有幾位老師分別對著同學在對話交流,或是一個臃腫肥胖的黑人女教師對著一位白而瘦削的孩子,或是一位乾瘦而高挑的白人男教師對著一個黑人孩子。③那神情態度之親切,研討問題之耐心,像朋友間的交心,如同伴間的研討,促膝交流,無拘無束,如詩如畫,那是真的教育。 五、語文教學要正確把握共性和個性,實施個性化教學,就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處理好共性和個性的關系。 語文教學要發展個性,更要體現共性。這里所說的「個性」,既包括語文學科的個性,又包括學生自身的個性。發展語文學科的個性,就要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突出語文學科的特點,把握語文教育的規律,尤其要注意繼承語文教育的優良傳統。比如,知識是形成能力的基礎這個命題,對其他學科而言,也許具有普遍意義,可對語文學科來說,卻未必完全適用。如果把"識字寫字、積累詞語、背誦名句名篇"等視為語文知識,還可以說,語文知識是語文能力形成的基礎;因為沒有這些基礎,讀寫就無從談起。但事實上,在大多數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心目中,語文知識主要是指文字學、詞彙學、語法學、修辭學、邏輯學、文章學等學科所講的知識,而這些知識,僅對語言實踐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並不是語文能力形成的必備基礎。沒有學過語法修辭知識的人,完全可以憑著正確的語感使用母語閱讀、說話和寫作。然而,由於我們把"知識是形成能力的基礎奉為語文教學的規律,又把語文知識僅僅理解為語修邏文等靜態的知識,於是,我們把大量對中小學生學習語言(不是研究語言)基本無用或用處不大的語文知識灌輸給中小學生,結果是費時甚多,收效甚微。再如, "反對死記硬背"這個口號,對其他學科,特別是數理學科來說,無疑是正確的。因為"死記硬背"一大堆公式、定理,卻並不理解,也不會應用,可以說了無用處。然而,就語文學習而言,需要的恰恰是"死記硬背"。背誦,是我國傳統語文教學的重要方法。一篇文章,背熟以後,它的語匯、句式就可以化為讀者自己的語言儲備,一旦需要用的時候,就可以自然地傾瀉於筆端,成章於口頭。我們常聽見老一輩隨口引經據典,如數家珍,常常感到驚奇羨慕,就是因為他們在記憶力最旺盛的時候,下過一番誦讀的功夫。事實證明,不背會數百篇典範的文章,要想在說話和寫作時做到意到筆隨、左右逢源、吞吐自如是不可能的。然而,不少教師在"反對死記硬背"口號的影響下,把大量的時間用在了課文內容的分析講解上,留給學生讀書的時間十分有限,更談不到熟讀、背誦了。 2.以學生為中心 以學生為中心是為了發展個性,是為了將知識教學與個性成長結合起來。素質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以人為本的教育體現在課堂上,就必然要求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個性教育的課堂以學生為中心。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為此,要淡化傳統意義上的課堂教學設計,最大限度地創造讓學生自主,獨立活動的時間,讓每個學生的天資,興趣,愛好,專長都得到充分的發揮和發展。還要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生活,要強化學習參與,為此,要了解學生的生理與心理特點的共性和個性,與學生心理上溝通,形成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在設計課堂發言的內容時要具有由淺入深的梯度,創造人人都有發言的機會,人人都有話可說,要讓課堂活動成為學生精神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使課堂真正地充滿生機,煥發活力。此外,要真正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實質是尊重學生的個性。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不可替代的,要尊重學生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並要鼓勵學生以自己的方式看待問題。 3.制定合理的評價標准 要使學生能自由的,大膽地在課堂上暢所欲言,積極展示自己的個性,教師要制定合理的評價標准,運用相對性評價和激勵性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所謂相對性評價,就是將學生看成單個的人,承認其個體差異,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目標要求,避開學生之間的競爭,對學生的成績和進步給予及時的肯定與鼓勵,對暫時落後的學生要特別留心他們的長處和閃光點,並不斷地給他們一種心理暗示:「你有能力做好這件事」,激發學生的潛在力量。所謂激勵性評價,就是充分發揮教師評價的激勵功能,正確判定教學狀況;激發學生向更高目標邁進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勵學生敢於表現自己,敢於戰勝困難;對學生受到的挫折給予理解和鼓勵,幫助他們分析失敗的原因,樹立學習信心。 4.培養創造性思維 個性化蘊涵著創造性,培養創造性思維是發展學生個性的一個重要方面。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要滲透在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尤其是發展學生的聯想想像能力和倡導質疑問難的精神。④聯想必須具備一定的知識和生活經驗,還要有某種誘因。教學過程中運用聯想,就是要利用教材本身的內容作為誘因,啟發學生勾起對自己生活經驗的回顧,從而發生思想感情的共鳴。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再進行想像創造新的形象。質疑問難是創造性思維的特徵之一,創造性思維的生命力在於質疑問難。沒有質疑,人雲亦雲,就不會有發現,也不會有創造。在作文教學中,學生往往表現出多向思維,這種多向思維正是各具特點的個性反映。在這種多向思維中蘊涵著一種質疑問難的精神。對於這種思維苗頭,雖然稚嫩,卻頗具生命力,不可輕易否定於扼殺,對於其中蘊涵的質疑問難精神應予以倡導。④ ① 來源於南昌外語百樹學校 佚名 出版日期:2010 年5 月21 日 ② 《思想.理論.教育》謝維衛 出版日期:1996 年第11 期 ③ 來源於南昌小學教育網 佚名 出版日期:2011 年5 月27 日 ④ 《語文教學》 顧之川 出版日期:2004 年12 月29 日 1 正確處理共性和個性的關系,是小學語文教學深入改革必須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 共性和個性的關系,也就是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是唯物辯證法的一個根本問題。毛澤東同志在《矛盾論》中明確指出:「矛後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關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的關系。」「這一共性個性、絕對相對的道理,是關於事物矛盾的間題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於拋棄了辯證法。」在小學語文教學深入改革的今天,必須正確處理共性和個性的關系,使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在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中,有哪些在共性和個性關系問題的處理上,需要研究探討的昵?現提出以下幾個主要方面和同志們商討。 一、正確處理語文知識技能教學和思想品德教育的關系 如何處理這二者的關系,是建國以來語文教學長期爭論的一個問題,也是當前實際教學中必須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近些年來,由於社會上壓力很大,中小學存在著嚴重的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傾向,存在著重視智育、忽視德育等的傾向。加以某些同志片面地弧調語文教學的個性,強調語文的工具性,因而導致在語文課中孤立地加強基礎知識教學和基本技能訓練,忽視了思想品德教育,嚴重地影響語文教學質量......( 3、怎樣解決語文教學中的「個別化輔導」問題 班級授課制主要的價值就是在有限的時間空間里,盡可能多地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如果僅僅是從信息傳遞的角度說,這時候的最好的教學方法一定是告訴和灌輸。顯然現代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功能已經不是信息的傳輸,而主要是學生語文能力素養的培養。那麼如何在課堂中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和素質?顯然還是應該在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中、在老師對學生自主學習產生的問題的「指導」中、在學生與老師就學生自主學習產生的問題的研討中,逐漸地養成。假如這個命題正確,緊跟而來的就有下一個問題:課堂——這十分寶貴的有限時空中我們究竟應該討論什麼樣的問題?答案顯然是:應該是學生的問題。那麼應該是學生什麼樣的問題呢?比如是學生共性的問題還是個性的問題?或者說是多數人的問題還是少數人的問題? 這實際應該是一個不是問題的問題:無論是從效率還是公平道德的角度論之,都應該研討多數人的也即是共性的問題。 共性的問題從何而來? 課堂中學生學習時遇到的問題比比皆是,老師接到的學生學習問題層出不窮,老師憑什麼來判斷哪些是共性的問題,哪些是個性的問題,從而取捨決定課堂研討的重點呢? 實際上,「共性問題」和「個性問題」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兩者之間盡管有著區別,卻又是具有天生的內在聯系的。共性包含著個性,所有的「共性問題」都是來源於 「個性問題」,多數人相同的個性問題也就自然成為了共性問題。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關鍵是語文老師如何准確地判斷問題的性質。 這可能一方面依自身的經驗:對班級學生學習能力和現狀的認識,就文本難度對班級學生適應性的認識,學生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的認識等; 另一方面則需要採取一定的技術手段:比如統計等。 在這里,我覺得美國人學習中國語文的一種課型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比如學習課文《荔枝蜜》,新授課一開始,老師要求學生:自讀課文,是我們所謂的「自主學習」;對學習過程中發現的一般性的問題可以個別討論;接著進入小組學習,就個人學習中的問題交流。在這樣一個較為完整的學習過程中,在包括個體和小組的比較充分的學習研討之後,產生出「各個小組」的比較具有共性的問題。其中包括很有意思的問題:幾乎全班所有小組都提出,文章中多次提到「同志」這樣一個詞,難道中國那一個時期,就那麼開放竟然允許「同志」(被理解成了西方意義上的「同性戀」)存在? 當這些問題成為「集體」公共的問題,被「提交」到全班的「大組」進行研討交流,實際也就是真正的課堂的「教學」的開始。這樣面對公共的問題進行的公共的研討,才最具有課堂的價值意義,是課堂中真正的情境。我們通常看到的課堂演示、表演中的「展現」,實際上很多時候是班級個別同學「炫示」個體才華,或者叫 「裸露」「富有」的一種嬌柔做作的做派,這樣做的目的,又主要不是為了學生,而是為了教學的所謂「順利」開展,為了自己的通過此一平台和情境一下子「揚名立萬」。 當然,說得直白和尖刻一點,這是一種極為低效的課堂,更是一種極不公平因而也是不道德的課堂。 如何判斷問題的是否具有「共性」特點以保證我們的語文課堂更多地表現為「公共性」? 我以為主要的是要*教師自身的教學素養和教學能力。 一個優秀的語文老師除了教學理論的指引而有的教學技術和能力之外,主要是*自己的長期教學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經驗,以及在此基礎上而逐漸形成的一種超乎尋常的直覺判斷。比如某一個同學提出《背影》中父親翻越鐵路柵欄的舉動有違交通法規因而有損形象進而應該將此文剔除出教材的問題,就是一個純粹個性化的問題,不必要也不應該興師動眾來舉全班之力進行研討甚或深度研討。這是*老師基於對文本教學的重點把握而有的在教學過程的某一瞬間必須做出的判斷。這跟老師的功力有關。 而這種功力一方面是老師的「道行」,也要*老師教學全程中各關鍵部位的修煉。比如 對文本的閱讀,深度的帶有鮮明個性的解讀,以及這種深度解讀過程中發現的學生閱讀可能的重點、難點。 這一點恰恰是今天的很多語文老師缺失的,閱讀理解的扎實的功底和功力,解讀過程中的個性和創造性,尤其是如現代學者所尊奉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精神和耐力。 當然,判斷可能更多的帶有感性,是一種定性的分析方法。如果一定要追求理性,追求定量的准確,實際上,每一次的教學環節的科學設計都是一種最為科學可*的制度性保障。如前所說的《荔枝蜜》的教學,老師所獲得的「問題」之所以具有「共性」的特點,就是得益於那樣一種程序的設計安排和操作。 個性問題也可以轉化而為「共性」問題 老師的教學智慧有時候應該體現為轉化課堂問題的能力。這里的課堂問題的轉化,主要是指如何將一個純粹為「個性」問題的問題轉化而為帶有共性色彩的問題。 曾經聽過一位小學語文老師的課,教學的是一篇題為《五月槐香》的散文,文章很美,作者於其中融聚的情感很真;老師的教學水平高,很有點藝術,是名副其實的特級教師。整個課堂教學真的如行雲流水,算得上是瀟灑。但是其中有兩處滯澀之處一直令我百思不得其解。 老師講興正濃之際,有一同學忽然舉手,老師未曾注意,待到注意到他並請他發言,已經是不短的時間過去。老師問:「我好像沒有問什麼問題,你怎麼舉手?」孩子非常直率地說:「老師,我是要糾正你剛才講課中的錯誤。」老師詫異:「我有什麼錯誤?」孩子說:「我昨天晚上在家裡預習課文時,網上搜索到關於本文的寫作時間地點,作家所說的與你剛才所講的完全不同。我覺得你是錯的,因為網上的信息是最近發布的。」老師聽罷愕然,半天說不出話。待清醒過來,竟然不做任何回應很笨拙地回到原來講課的主題,把那位直言老師「錯誤」的可憐的孩子「晾」在一旁。 巧的是,緊跟著的下一節課——那是兩節課連上,課至「中場」,老師提問一個問題請同學們回答,全班舉手者甚眾,老師忽然發現有一一直未曾舉過手的同學把手伸的筆直,舉得高高,便走至其身邊,獎賞性地傾他回答。誰知不叫他則罷,一叫他便出事了。這孩子站起身,對老師說:「老師,我想請你先回答我兩個問題。」老師當即愣住,不知如何處置這突發的事件。一會兒緩過神來說:「這樣吧,還是你先回答我們剛才討論的問題,再看你的問題好嗎?」老師的處理不算聰明,但也不錯。可這位小同學卻是一個少見的「犟頭」,竟然不給老師面子,堅決地一言不發。老師只能轉而與其他同學繼續討論前面的問題。 這些同學在課堂上的如此「發難」,顯然多數只能提出一些個性化的問題,有些或許是 「孤例」式的偏而怪的問題。在課堂上有時候不作回應是有道理的。我不能毫無原則地犧牲大眾的時空為你一個人提供服務。但是,處理方式的不同卻反映出教師的教育教學思想和理念的層次。人性化、和諧性、盡可能多地滿足所有孩子的要求是我們的孜孜以求。這位老師的課堂事件處置方式顯然有違這一原則。 那麼怎麼處理好呢?首先是應該給孩子充分的說話的機會。了解他的問題,進而據此判斷其問題的性質。讓人說話,天掉不下來。這位著名的語文特級教師的處理有失水準和風度,一者已甚,竟然重復上演,令人不可思議。也許是為了趕進度,也許是為了「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語文才華和語文教學的才藝,故而不惜傷損學生的自尊和「問難」之心。這是有違教育的基本精神的,或者這本身便是一種反教育的行徑。 其次是對孩子的問題進行分析,常常會發現其中可資轉化——由個別轉化而為共性——的因素。如果實屬個性個別的問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課堂教學的共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