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樣運用激勵理論來提高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是一個綜合程度和復雜程度都很高的過程,而今我們所推崇的激勵理論也是五花八門(主要有: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奧德弗「生存、關系、成長」理論,麥克萊蘭「成就需要理論」,赫茨伯格「雙因素理論」,弗魯姆「期望理論」,羅伯特·豪斯「綜合激勵模式」,波特爾和勞勒「激勵過程模式」,費斯汀格和亞當斯「公平理論」,巴甫洛夫和斯金納「條件反射理論」,海德「歸因理論」)。所以如何把著兩者有效的結合起來而應用到我們的實踐當中就成為目前我們的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這里我們就其中的幾種主要的理論進行分析: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認為動機可以分為兩類,即欠缺的動機和生長的動機。而在每一類動機之中各有不同的需要,從低到高可以分為7個層次:生理需要,指人類最原始、最基本的維持個體生存的物質性需要;安全需要,指尋求依賴和保護,避免危險與災難,維持自我生存的需要;社交需要,也稱歸屬與愛的需要。是人在前兩個層次的需要得到滿足後產生的,指人希望得到愛和愛他的人、希望交友融洽獲得別人的接納感;尊重的需要,包括自我尊重方面(獨立、自由、自信、成就等)和社會尊重方面(名譽、地位、社會認定、被他人尊敬等);求知需要,包括好奇心、求知慾、探索心理及對事物的認知和理解;審美需要,指人有追求勻稱、整齊、和諧、鮮艷、美麗等事物而引起心理上的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指人希望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幹,做一些自己覺得有意義、有價值、有貢獻得到事,實現自己的理想與抱負。並且認為各需要層次之間的關系是逐層遞升的,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要得到滿足之後,高層次的需要才能依次出現和滿足;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和不同的社會生活條件下,總有某一種需要處於優勢地位。
對於絕大多數的青少年學生需要的焦點就在後幾者。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應該強調自我實現的重要性,使之能夠依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更好地接納自我。激發學生求知的需要,從而產生對學習的興趣,積極主動地體驗學習過程,並避免陷入得失的泥淖當中。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特性,使之擁有面對抉擇時的果斷和智慧。此外,我們必須營造一個可以讓學生自由、坦誠地表達自己的環境。讓學生可以更好地傾聽自己的聲音,能夠根據自己內心的想法而非對外界的迎合。自己的人生自己把握會讓學生產生更為強烈的進取心,更敢於承擔責任,追求自我實現時的高峰體驗。而就教育工作者而言,給予學生充分的關注讓他們感受到愛和來自他人的尊重,對學生增強自信心和自我觀念避免自卑心理的出現也是十分重要的。
弗魯姆「期望理論」;認為激勵就是掌握行為的選擇過程。如果某個人有了特殊的目標,為了達到這個有意義、有價值的目標,他必須做出某種行動選擇。因而,人們就要對能達到所期望目標的各種不同行為的可能性予以權衡。若某種行為被認為比其他行動更具有成功的可能性,而且具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人們就會受到激勵,很可能選擇並採取這種行動。
巴甫洛夫和斯金納「條件反射理論」;重視環境對行為的影響作用。認為人的行為是受外部環境刺激所調節、控制的,改變外界刺激有助於改變行為。我們可以通過改變目標與完成目標任務後的獎賞等改造環境的辦法來保持、鞏固、強化積極行為,減少和消除消極行為。
費斯汀格和亞當斯「公平理論」;行為動機受比較的影響,當人們付出與他人同等的努力,獲得的成就與他人不一致(或者個人不同階段付出同等勞動時獲得與之前不一致的成果)的時候會產生不公平感,從而影響西呢為的動機水平。
所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就要給予學生恰當的期望,老師的期望水平適度是有助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也有助於使他們相信只要通過努力就能夠實現理想,讓學生認識到努力學習對於自我價值實現的重要作用。在學生取得某種學習成果的時候及時地給予肯定和獎勵,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水平始終保持在一個高度上,持續地體驗成功,從而強化學生認為「我就是最優秀的,我能行」這樣的內心體驗。此外,在我們運用這種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時應注意調整期望水平使之與學生個體的實際情況保持一致,因人而異,正確定位。以避免學生獲得與他人比較而產生的不公平感和失落感,以致於挫傷學習積極性(費斯汀格和亞當斯「公平理論」)。比較好的做法是建立一個學習目標體系,採取小步子強化的原則,把總目標分為若干步來完成以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及時地給予反饋和強化實行獎懲結合,以獎為主的原則,並且抱著對待每一個學生都一致的的公平態度。(巴甫洛夫和斯金納「條件反射理論」)
海德「歸因理論」;認為人的行為原因分為兩種,內因和外因;並且提出共變、排除兩條解釋原則。主張通過改變人的認識從而進行強化,最後達到改變行為的目的。不同的歸因會直接影響人的行為和工作績效;對現在和過去成功或失敗原因的歸因會影響將來的期望和堅持努力的行為。內因成功可能導致滿意自豪,內因失敗導致內疚、無助感,外因成功可能導致意外驚喜,外因失敗導致不滿、埋怨、氣憤等不同的歸因對成就與持續行為有不同的影響:
假若行為者把失敗歸因於能力低、任務太重(或難)等穩定因素,則會降低成功的期望,失去信心,出現不再堅持、努力的行為:反之,把失敗歸因於自己不努力或粗心大意等不穩定因素,就會增強人的自信心,增強努力與堅持性行為,爭取成功的機會。所以我們在學生學習積極性因為失敗或成功體驗而受影響的時候,要幫助他們正確分析成功或失敗的原因,端正態度。盡量找出行為失敗的不穩定因素,以增強其取得好的學習績效的信心。
總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是要關注學生,了解並幫助學生需要的實現和滿足。正確預測學生的思維動態和實際的能力水平,做到因人而異,給予期望,讓學生可以更好地認識自我,接納自我,形成合理的自我定位,制定個人的學習目標。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產生對自我實現的追求,而不陷入與他人攀比的誤區之中。此外,老師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有利於避免學生產生不公平感和積極性受打擊的現象。在學生取得進步或有突出表現的時候要及時地進行反饋,給予贊許。為減少學生因為失敗而產生的挫折感,增加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可以幫助他們分步定位,逐步地實現總目標。在學生獲得某種失敗或成功的體驗時,幫助他們正確地歸因,認真分析成功或失敗的原因,保持積極的心態。適當地調整學生學習任務的難度,提高學習過程的形象性和趣味性,增強學習本身的吸引力以滿足學生對完美事物認識的需要。
Ⅱ 教育管理中如何運用激勵理論
運用期待理論,確定目標。
1.目標的價值。目標具有較高價值時,具有吸引力。在教學版中,根權據表現不同設定獎勵,加強吸引力。
2.目標的可實現性。只有目標具有實現可能性時,被激勵對象才會有動力。
不成熟建議,僅供參考。
Ⅲ 激勵理論在班級管理的應用
淺談激勵理論在小學思想教育中的應用
文章摘要
激勵理論是個體行為研究的核心問題。從班級管理里入手,巧妙地把激勵理論運用到小學生的思想教育過程中,大大提高了教育效果,改善當前小學思想教育的大而空的現象,提高思想教育實效性。
一、運用強化理論,加強養成教育
二、重視學生的心理需要,從尊重入手,進行思想教育
三、結合目標設置,進行不良習慣的矯正
綜合運用激勵理論,加強班級管理,是提高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途徑。
小學教育階段是少年兒童長身體、長知識的重要時期,是對他們進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最佳時期。抓緊這一時期的思想教育工作,對他們的一生將有重要影響。而當前,我們的學校思想教育中還存在著脫離實際、呆板生硬、成人化的傾向,缺乏實效性。作為一名小學思想教育工作者,我們有義務多學一些理論知識,加強學生思想和行為的研究,不斷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健康、全面的發展。在工作中,我注意將所學的思想教育管理理論中的激勵理論有機地與實際工作相結合,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方法,收效顯著。
激勵理論是個體行為研究的核心問題。這一理論主要包括內容型激勵理論、過程型激勵理論、強化理論和綜合性激勵理論等。具體包括需要層次論、雙因素理論、期望理論、公平理論、目標設置理論、強化理論等。工作中,我從班級管理入手,針對學生的個體行為,巧妙地將激勵理論運用到學生的思想教育養成教育過程中,大大提高了教育效果。
一、運用強化理論,加強養成教育
強化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等人提出的。他們發現,在操作性行為中,如果行為結果使其需要得到滿足,這種行為便會重復出現,並得到增強。運用強化理論來修正人的行為,大致有四種:正強化;負強化;消退強化;懲罰強化。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反對懲罰強化,淡化負強化。而我在工作中常用的是正強化和消退強化。
(一)多用正強化,激發道德情感
正強化指的是用某種具有吸引力的結果,如認可、贊賞、增加工資獎金、提升等獎酬,或創造一種令人滿意的環境,以表示對人的某一行為的肯定或獎勵,從而使這種行為重復出現。平時工作中,我經常給學生以鼓勵和贊揚,同時十分重視「因材施贊」。我不僅表揚優等生、有突出特長及進步的學生,而且更注意捕捉「差等生」身上的「閃光點」,使「光點」進而擴展成「光環」。表揚方式除了當眾口頭表揚外,還用授予小稱號、給與物質獎勵、寫在光榮榜上、給家長「報喜」、給與班內一定職務工作等形式。這些積極的、肯定的評價,給與學生行為的正強化,激發了學生的道德情感,有利於良好班風的形成。
(二)巧用消退強化,矯正不良傾向
消退強化指的是取消正強化,即對學生的某種行為不予理睬,以表示對該行為的輕視或某種程度的否定。一般說來,一種行為長期得不到正強化,就會逐漸消退。實際上消退強化也是一種負強化。
消退強化對矯正學生中驕傲自滿的思想傾向有很好的效果。我的班上有一個女生曾是這樣一個孩子。她天資聰穎,學習成績好。但好表現、顯示自己。上課接話茬,平時很傲慢,同學關系不好。對於她的這種行為,我就採取了消退強化的方法。對其課上正確的回答只給與一般性的肯定,把回答問題的機會多留給別人,多表揚那些認真思考,不搶話,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冷淡」她。漸漸地,課堂上她不再隨便出聲了。這時我抓住機會,找她談話,讓她改掉接話茬的毛病。並告訴她,別人有許多優點,要向他們學習,一個人光聰明、學習好是不行的,還要有許多良好的品質,要待人誠懇,要團結同學……。之後,我還給了她一個幫助一名學困生的任務。一學期後,我發現她變了,課上不再隨便說話了,驕傲的傾向有了很大改善。而那名學困生在她的幫助下,也有了很大進步。新學期開始,通過民主選舉,她由學習委員升為中隊長。
二、重視學生的心理需要,從尊重入手,進行思想教育
需要層次理論是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內容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我認為這些需要中的後三種需要是我們在思想教育過程中值得重視的。這些需要有時藏在孩子們的內心深處,隨時等待我們去發現。我們應做細心人,善於發現孩子們的各種心理需要,從尊重入手,採取相應的教育方法,滿足他的某種需要,從而進一步激發他的道德情感,引導他改正缺點,彌補不足。
(一)、尊重學生社交需要,用集體影響學生
社交需要也叫歸屬與友愛的需要。當生理和安全需要得到保障之後,人們便產生更高一層的需要,希望得到依附一定的社會群體,被群體接納,成為群體一員,有歸屬感;希望與他人交往,保持與他人的融洽關系,得到他人的關注、信任和友情。
我們每一個學生都有這種需要,實際上思想道德品質較差的學生這種需要更為強烈。他們內心喜歡與同學們一起玩、一起學習,希望在集體中得到快樂。但他們一般都有不良的行為習慣,且學習成績較差,在同學們眼中成為「笨孩子、壞孩子」。他們「游離」於集體之中。他們的社交需要表現為有的默默在一旁觀望,有的則作惡作劇、搗亂。這些行為實際上是在向我們表明,他想引起大家的注意,也向參加大家的活動。
班集體作為孩子的一個社會群體,對學生的影響不容忽視。我們應盡量增強集體對學生的接納程度,不使一個學生感到被冷落、被拋棄,努力通過改善學生在集體中的地位和關系來改變學生的思想行為。班內有一男生,有很強的攻擊行為。他在學校經常沒有緣故地打人。大家都討厭他、怕他。在教育過程中,我除了與家長聯系,爭取家庭的支持外,還用集體的力量影響他。我召開了班委會,號召班幹部要暗暗幫助他、監督他、團結他。課下,班委都有意識和他一起游戲,發現他有要打人的傾向時,及時勸阻。這樣,他打人的機會少多了。並且,在班幹部的帶動下,和他一起玩的同學多了起來。兩個月後,同學們討論認為他改掉了打人的壞習慣,並選他為本周的學校升旗手。這是他第一次得到大家的一致推選,是一種特殊的榮譽。班集體有力地幫他矯正了攻擊行為。
(二)保護孩子的自尊心,用真情感染學生
每個人(包括孩子)都有自尊的需要。教師在任何時候都不要損傷學生的自尊心。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信任學生。「在品格及整個人的教育領域內只有一條途徑接近學生,這就是對他們的信任」。我對學生充滿希望,相信他們無論身上有多大的缺點,都會改掉。我確信只要我們堅定信心,採用科學的教育方法,他們都會成為更好的孩子。
2、全面理解學生。我們要理解學生,尊重學生的意見。不要認為小學生年齡小,思想簡單。這樣我們會十分武斷。平時,我注意常聽聽他們的心聲,有時他們的話會給我們以很多啟發。
3、對待犯錯誤的學生批評要講藝術。我面對犯錯誤的學生,首先想到的是要冷靜,盡量不公開場合點名批評。因為每個孩子都願意聽到表揚,而批評會引起其情緒的不快,而公開場合點名批評後果會更嚴懲尤其對自尊心很強的孩子,這是一種嚴重的心靈傷害。
(三)滿足學生自我實現的需要,用成功激勵學生
需要層次理論中的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指人們希望完成與自己能力相稱的工作,使自己的潛在能力能夠充分發揮出來,成為自己所希望的人物。
獲取成功是每一個人的共同願望。如果學生在學校經常體驗失敗,他們就會變得心灰意冷。因此,我們要給每個學生獲得成功的機會,改變評價成功的標准。我們要結合學生的特長和愛好,使他們在某一方面取得進步或成績,盡最大可能滿足學生的自我表現欲,並享受到由此帶來的樂趣。與此同時,他的另一方面不足可相應得到彌補。有的不良行為可以得到糾正。班上有一名女生,思維較慢,反應遲鈍,上課不專心聽講,學習較差,大家叫她「笨孩子」,沒有人愛和她玩。但我發現她做值日很認真,掃得很乾凈。於是,我找到她,偷偷讓她每天為班上灑水、澆花。她真得堅持去做了。我及時在班上表揚她關心集體,做值日認真,還推選她為勞動小組長。她一下成了同學們學習的榜樣,威信提高了。接著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她的學習積極性也相應提高,聽講專心了,開始舉手回答問題了。我想這正驗證了一位名人的話:「沒有比成功更能促使人成功了的了。」
三、結合目標設置,進行不良習慣的矯正
目標設置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洛克等人提出的。他認為目標設置是一種強有力的刺激。所謂目標,就是指人的行為的目的,它是滿足一定的需要相聯系的客觀對象在主觀上的超前反映。目標是引起行為的直接動機。設置合適的目標會使人產生想達到目標的成就需要,因而對人具有強烈的激勵作用。
在班級管理中,我運用目標設置矯正個別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收效較快。班裡有3個孩子沒有良好衛生習慣,其中包括一名女生,其主要原因在家庭教育方面。在對他們進行教育之前,我首先對全班同學提出了要求,設置了集體目標:在本月內爭到學校「衛生流動紅旗」。之後,我單獨找到這3名學生,直接說明他們的不良習慣會影響到班級目標的實現,讓他們談想法。他們都有決心改掉不講衛生的習慣。接著,我分第一天、第一周、第二周按不同階段設置了不同的目標,對他們提出了具體要求。果然在第二天,他們的外表就有了極大的改變。而後第一周、第二周的目標在我的不斷提醒下,都得到了實現。最終結果令人十分欣慰:我們真的得到了「流動紅旗」,在不知不覺中,這3個孩子也像變了個人一樣。之後,我又開始給學生設置一個又一個目標,帶領他們為達到目標而奮斗,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改掉不良行為習慣,全面發展。
美國心理學家威譜.詹姆斯認為:一個沒有受過激勵的人僅能發揮其能力的20-30%,而當他受過激勵後,其能力可以發揮80-90%。這就是說,同樣一個人,在通過充分激勵後所發揮的作用相當於激勵前的3-4倍,因而激勵的存在至關重要,任何學生都需要不斷地被激勵。我通過實踐證明,在學生的思想教育過程中,綜合靈活運用激勵理論,加強班級管理,開展教育活動,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是增強教育工作實效性的良好途徑。
參考文獻
1、作者:尹志剛 《西方管理理論評介》(第四章第二節)
2、《江蘇教育》1999年8-9期P.33頁
精神激勵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
塘沽二中心小學 於莉
所謂激勵,就是對受激者的一種外界導向,他要求能使受激者所感觸,進而有所行動。我們將激勵這一概念用於管理,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管理者如何調動人的系統性的問題。
採用激勵措施能夠調動人的積極性,這是因為激勵可以成為引發人們去努力奮斗的誘力。這種誘力可以使人們產生實現目標的動力,並在實現目標過程中體驗到各種滿足感。
學生學習也是一個學習的積極性問題,也就是說,也是一個動力問題,如何誘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班主任如何正確而機智的運用激勵理論。
激勵分為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兩種。所謂物質激勵,就是通過物質因素誘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所謂精神激勵則是通過精神獎勵來誘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激發他們學習積極性。這包括各種形式的表揚、嘉獎和給與一定的榮譽等等。物質激勵在一定情況下是不可少的,但他不如精神激勵的教育作用大和持久。精神激勵可使學生加強對學習的內心體驗,對學習的社會價值的感覺深化,從而能對學生的學習起到持續的增力作用。因此,班主任在班機管理中應機智的運用激勵理論,特別是運用精神激勵 因素來誘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和積極性,從而使他們自覺的努力學習。下面談談我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如何運用精神激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
一、 引導學生驅雲撥霧,樹立積極向上的集體觀念。
今年我接的六年四班,是一個特殊的集體,學生是分別從另外三個班中組合起來的。起初,當同學們一個個邁著沉重的步伐,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走進教室時,我也已經從他們每個人臉上讀出了他們的不同心境,擺在我面前的是這樣幾種情況:有的同學對新班沒有信心,有的同學留戀原有的班級和相處了五年的同學、朋友;有的同學懷疑自己是被當作差生抽出來的,情緒低落。面對這些問題,對於一個剛上六年級新班主任的我來說,無疑是增了一定的難度,唯恐出現一盤散沙或三國鼎立的局面。群雁高飛頭雁力領啊!事已如此,只有背水一戰。於是我鼓足了勇氣,大步走上講台,此時此刻,只有心與心的交流,才能迸出火花。我說:「同學們,從此咱們就是六年四班的同學了,今天我能站在這個講台上是抓鬮爭來了。我是一個暑假都在祈禱,別讓我抓上六年四班。抓鬮時,為了怕抓上六年四班,我毫不謙讓的第一個下手,結果還是抓到了,同學們,這是緣分啊!事已如此,我們就要大膽面對,勇敢的走出來,換個新環境,結識些新朋友,有什麼不好呢?新世紀、新班級、新同學,希望我們師生共同攜手,以全新的面貌,在新的學期里創造新的業績。開場白過後,教室里疑惑的目光消失了一半,會心的笑容開始綻放。
當然,同學們的思想情緒,不會被老師的一番話就一下子穩定了的,一段時間內要求回原班的同學依然存在,為了穩定情緒,使同學們安心本班,我在每周五設一節「六四風采」課, 在這節課上,同學們可以暢所欲言,唱喜歡的歌曲,講新奇的故事,頌抒情的詩歌,說有趣的謎語,談自己的感想,論重大的新聞,樹奮斗的目標,表學習的決心等等。風采課一次一個主持人,一次一個新風格,這一活動深深 吸引了同學們,大大穩定了軍心,於是,我就要求他們寫一篇周記,談談《我的新班》,此時同學們異口同聲的稱贊「風采課」,字里行間流露出對這節課的喜愛,對新班的喜愛。一段時間內,「風采課」的開展,穩定了同學們得情緒,增強了同學們的集體觀念。
二、 根據少年兒童的心理特點,因勢利導開展各種競賽。
青少年有一個很大的心理特點,就是好勝心強,不甘落後。這是一種積極的心理品質,班主任應因勢利導開展各種競賽活動來滿足他們好勝心的心理需要。這也是一種精神激勵。他能激發學生好學向上,不斷進取和為集體爭光的精神。為此,我們開展了多次多採的競賽活動,我把全班同學分成10個小組,以組為單位,在每次競賽活動之後,都評出前5名作為優勝者,得獎率高,增強了同學們的信心。這些活動愉悅了同學們的身心,促使了同學們發揮了各自的特長,並以此帶動其他方面。例如:我們在學習《春》、《海濱仲夏夜》兩節課之後,舉行了一次朗讀比賽。還有一次,我班一位男生 用手摸了學校 的英語角,給班集體抹了黑。藉此機會,我們在班上開展了一次「我要為集體爭光添彩」的演講比賽。通過這次比賽,不僅增長了同學們的知識,鍛煉了他們的口才,而且使他們認識到:班級形象表現在各個方面,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同學都可以揚長避短,為集體貢獻 自己的光和熱。一個同學用樸素的語言說道:「我在學習和問題等方面拔不了尖,但我有信心在紀律方面做一個狀元。」它的話博得了學們的熱烈掌聲。通過這次演講比賽,激發了每個同學的自信心,找到了自己在班級體中的定位點,為建設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礎。
三、 充分發揮宣傳鼓動作用,激勵同學們不斷向上。
宣傳鼓動本身就是具有精神激勵的作用,它對提高士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對面臨畢業的學生更不可忽視。由於種種原因,班內學生的基礎較差,成績不是太突出,因此通過宣傳鼓動來激勵和鼓舞他們的士氣,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就很重要了,為此,我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宣傳鼓動:首先,我採用歌曲的魅力,宣了《真心英雄》和《童年》兩手有意義的歌曲來教他們唱。通過《真心英雄》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道理: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鍾,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通過《童年》讓他們體會到學習要有計劃,有目標,「不要等到睡覺前才知道功課只做了一點點,不要等到考試以後才知道該念的書還沒有念。在班會上 ,我把班內每次月靠的前5名、其他競賽的優勝者佩帶大紅花,以次來鼓勵大家的學習勁頭。第三,藉助本校其它班的先進事跡,不斷鼓舞 同學們學先進、找差距,教育他們正確 對待自己,別人能做到的我們也能做到,從而樹立信心,奮發向上。第四,不失時機的表揚先進,是同學們感到眼前有先進、身邊有榜樣,這些都是看得見、摸得著、學得到的身邊人物。特別是對一些有缺點得很受受到表揚的同學,我還為他們創作條件使他們受到表揚,從而激發大家共同進步。
以上是我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利用精神激勵來管理班級的點滴體會。激勵是一種領導藝術,精神激勵尤其如此。要把工作做好 ,主要取決於班主任的機智,因為它本身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和一成不變的激勵方法。但是,根據 我的體會有幾點可值得考慮:一是激勵要及時,不論表揚、嘉獎或給與一定的榮譽等應盡可能及時。這是因為人們對眼前和較近的刺激印象較深刻,反應也較快,時間久了,容易淡忘。再是,激勵要適當、適度、引人而異,不能千篇一律。這是因為每個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經驗、個性性格都不盡相同,他們對激勵的需求和反響也不一樣,只有「因材施教」才會收到應有的效果。
行為主義激勵論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
摘 要:本文通過結合班級管理的不同階段,論述如何適時採用行為主義激勵論的三種不同理論,來加強班級的日常管理。對於師范院校的班主任——管理未來人民教師的教育者來說,加強對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極為重要的。當前,如何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來,實為重中之重。按班主任工作的實質之一,就有必要採用各種形式的激勵手段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其無論是參加學習、勞動或是處於交往之中,都能以飽滿的精神十足的信心進行參與或競爭,從而鍛煉其能力,發揮其才智,以達到教育的最終目的。在我的班主任工作經驗中,適時適地的採用了行為主義激勵論的方式方法,使我的班級管理工作日漸順手,穩步發展。行為主義激勵論是管理心理學中激勵理論的一個派系,她又分為老行為主義激勵論、新行為主義激勵論及行為修正激勵論三種。如何把這三種理論的激勵手段有效的與班級實際工作相結合呢?
一、採用老行為主義激勵論的物質刺激激勵手段
老行為主義激勵論的創始人華生認為,行為主義的任務就是從刺激一一自然或社會來推測反應;或者以反應來推測刺激。根據這個理論,在管理措施上,激勵手段應用的實質就是刺激,即通過物質刺激手段誘發人的行為。那麼在班級管理中,學習的積極認真、活動的參與、比賽的參加等事務,就可以採用這種手段。學生的物質刺激無非就是獎學金、浮動助學金或獎勵學慣用品等。雖然獎學金的制定與發放權在學校,不是那麼容易獲得,但<?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班主任老師可以把獎學金作為最高物質刺激手段,配以每月評定學生學習情況、活動參加情況、完成班級交給的任務情況等,獎勵浮動助學金為中級物質刺激手段來激勵學習,同時,對於各學科的尖子生、參加活動獲獎生、任務完成好的學生再以獎勵學慣用品為初級的物質刺激手段鼓勵其繼續努力,如此學生便不會因學習沒勁、活動沒意思、班組任務無聊等而顯得終日無精打采,渾渾噩噩;班風班貌定會團結一致,積極向上。在我所管理的班級中,這種小小的物質刺激經常出現在幾乎是每一位同學身上他們的每一點進步,每一次成功,我都會適時的給予表揚、鼓勵和獎勵。學生感慨到:「這個班像一個大家庭,我們所有的人在家長式的、朋友式的老師的帶領下,就像親兄親妹一樣和睦、快樂,因為有人在時時關注著你。」二、在使用物質刺激激勵手段的同時,不能忽略精神刺激激勵手段新行為主義激勵論認為,激勵人的主要手段不能僅僅依靠刺激變數,還要考慮到中間變數的存在。因此,根據這一理論,激勵手段也要注重精神刺激的使用。這一點顯而易見,在班級管理的一切事物中學生是管理的主體,其主觀因素的需求及與集體的關系都將影響到支配其行為的動機,適當的精神鼓勵必不可少。如表揚、操行分、榮譽稱號等,對比較差的學生的小小進步,對平時懶散的學生能夠勉強參與班級活動給予及時的表揚鼓勵或增加操行分,因為這類學生往往與物質刺激激勵無緣。如此,使他們感到自己並未受冷落,老師沒有對他喪失信心,從而萌發積極上進的心理動機,努力保持現有的成績並且繼續奮發。同時,以於那些中上等的優秀學生,雖然他們可能與獎學金有緣,但有時迫於集體的壓力,就不會片面的去追求物質刺激,相反,他們更看重自己的班組中的輿論地位與人緣。所以,各種不同的榮譽稱號給予他們最合適不過。比如十佳師范生、三好學生、全勤標兵、內務標兵、班組百靈、運動健將、基本功全能手等等,通過班組評比確定這些榮譽稱號,使他們的思想在受到內外環境因素的影響時,能滿足自己的需求,從而持續自我飽滿的積極性。
三、無論是物質刺激激勵手段,還是精神刺激激勵手段,都要對學生行為給予強化手段的激勵
行為主義修正激勵論表明,當行為的結果有利於個人時,行為就會重復出現,這就起到了強化、激勵的作用。如果行為的結果對個人不利時,這一行為就會削弱或消失。在班組管理中,對學生的行為給予肯定或獎賞,使此行為鞏固、保持,可以稱為正強化激勵手段;對於學生的某種行為給予否定或懲罰,使之減弱、消退,則稱為負強化激勵手段。但在採用強化手段來激勵學生的積極性時,一定要遵循以下一些原則:
(一)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既然強化是對行為的定向控制,就必須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有了目標,才能定向。單純的獎勵、表揚、稱贊、刺激是片面的,在實施這些手段的同時就要考慮到,如此這般的目的何在?應不應該再提出更高的期望讓學生去實現呢?對每一位學生量身訂做合適的目標,並根據其表現及時變更,才能達到你的最終目的。
(二)採取小步子。所謂小步子就是達到目標的整個行為過程分成許許多多的小的步驟來完成。如此可以使人建立起信心,一步一步地前進。期望不能過高,目標要分階段實現,甚至要讓學生多嘗些甜頭——本來一步就能達到目標的,也可偶爾分為兩步、三步來實現,以免學生信心不足,中途放棄。(三)及時的「反饋」。所謂反饋,就是讓學生及時知道自己行為活動的結果。反饋就是知道結果,這本身就具有強化作用。它能夠給人們以一定的鼓勵和信心,鞭策自己繼續努力。我不但同學生進行單人反饋,而且還利用小組會議、班級會議來「廣而告之」,使學生在得到反饋的同時,暗中與同學競賽,取得超出預料的效果。(四)獎懲結合。在運用強化手段時,必須獎懲結合,與批評並用,即正強化激勵手段與負強化激勵手段的聯合使用。物極必反的道理應該人人熟知,對學生及時的進行挫折教育往往也是比不可少的,這也順應現實發展的需要和潮流。學生必然要走向社會,只獎不罰,永遠讓別人來承認自己,而不懂如何去主動參與,主動挑戰,主動展示,迎難而上,是無法適應社會生活的。
以上這三種激勵手段是相輔相成的,也可以說是一個激勵學生積極性的圓滿完成的過程。應用時要根據具體的事物適時適地的採取不同的激勵手段,方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參考文獻:1、俞文釗,《管理心理學》,1985年,甘肅人民出版社;2、劉守旗,《當代青少年心理與行為透視》,1997年,安徽人民出版社;3、楊錫山、錢鴻冰,《行為科學——一個現代管理學派》,1980年,企業管理出版社。
Ⅳ 什麼是腦激勵法請評價腦激勵法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
什麼是腦激勵法挺平價腦滴立法在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
Ⅳ 聯系實際談談激勵理論在管理工作中的應用
人力資源是現代企業的戰略性資源,也是企業發展的最關鍵的因素,而激勵是人力資源專的重要內容,屬它是心理學的一個術語,指激發人的行為的心理過程。激勵這個概念用於管理,是指激發員工的工作動機,也就是說用各種有效的方法去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員工努力去完成組織的任務,實現組織的目標。因此,企業實行激勵機制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確地誘導員工的工作動機,使他們在實現組織目標的同時實現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滿意度,從而使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繼續保持和發揚下去。由此也可以說激勵機制運用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是決定企業興衰的一個重要因素。如何運用好激勵機制也就成為各個企業面臨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一)物質激勵要和精神激勵相結合
物質激勵是指通過物質刺激的手段,鼓勵職工工作。它的主要表現形式有正激勵,如發放工資、獎金、津貼、福利等;負激勵,如罰款等。物質需要是人類的第一需要,是人們從事一切社會活動的基本動因。所以,物質激勵是激勵的主要模式,也是目前我國企業內部使用得非常普遍的一種激勵模式。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和市場經濟的逐步確立,「金錢是萬能的」思想在……
Ⅵ 如何運用激勵理論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因此,最大限度地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充分發揮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主力軍作用,是教育科研的內容之一,也是教師管理的實質。 一、教師自尊心強,重榮譽,求貢獻,事業心強的心理特點是教師積極性的思想保證。 首先,要尊重教師的勞動,提高教師的地位和待遇,維護教師的正當權益;其次,要維護教師的威信、人格和尊嚴,不當面指責和挖苦,在教學中,不能片面以學生分數、名次衡量教師工作的優劣,甚至以名次來作為提升、晉級的依據,打擊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對教師工作上的缺點和失誤,應採取適當的方法,給予幫助教育;對教師提出的合理性意見和建議,應給予鼓勵和支持;第三,由於教師重榮譽,求貢獻,事業心強,在學校工作中,要善於發現教師的長處,並及時給予肯定;當教師在教學教研中作出成績時,應及時給予表彰、獎勵,以維持和保護教師的積極性;第四,學校要形成尊師愛生的良好校風,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學生尊重和熱愛教師會激勵教師更好的工作。 二、教師「求知慾、進取心強」的心理特點,是教師有積極思想和業務能力的保證。 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指導學生學會學習和掌握技能,發展學生的智力和能力。要完成上述任務,提高教學質量和培養合格人才,教師就要有淵博的知識和各種能力,要在精通所教學科之外,還要具有其他各科的基礎知識。如果教師知識貧乏,講課就會呆板乏味,學生學習無興趣,教學效果必然很差,因而會挫傷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和質量的提高。特別是在科學技術日益發展,知識更新速度加快的今天,教師已有的知識已越來越不能滿足教學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更新知識提高業務能力,已成為當前教師最迫切的問題。教師在用智慧照亮學生的同時,並沒有毀滅自己,而是在學生的激勵下不斷地發展著自己。 「求知慾強」是教師的職業特點,也是教育形勢發展的要求。作為學校領導,要在這方面給教師創造條件,滿足教師的求知慾和進取心。要支持教師通過多種形式進行業務進修,還要鼓勵教師在崗學習,使教師了解科技發展的趨勢和最新成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組織教師學習操作計算機及現代教學設備,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 三、教師勞動形式的個體性而勞動成果的集體性的特點是教師工作積極性的同一矛盾的兩個方面。 培養人才的教育活動,是一項周期較長的系統工程,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而是學校全員全方位配合來實現的。因而,教育成果是學校全員集體努力的結果。 然而,從教育成果的勞動方式上看,人才培養的整個過程,無不體現在每個教師的個體勞動上。一是在知識傳授過程中,備課、講課、輔導、作業批改和成績考核等各個環節,無不滲透教師個人的心血;二是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更傾注了教師的一片愛心,一次次的談話,一遍遍的家訪,一回又一回的教育活動,潛移默化的影響,依靠的是教師個體的獨立的創造性的工作。 首先,要重視教師個人的作用,發揮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不同特長,不能求全責備,苛刻要求;其次,培養教師的勞動協作精神,用集體的智慧和力量開展教育活動,克服個人片面主義;第三,由於教育工作周期長、見效慢的特點,學校領導不能用企業管理的方法來要求教師,急於出成果,更不能用一次考試或考核來評價和否定教師的工作;第四,在管理方法上,既要發揮教師的個人作用,又要重視集體的協作精神。要注意經常檢查督促教師在每一教學環節上的工作,並通過抓教研組和年級組的工作來培養集體協作精神。另外,還要經常用信息反饋的手段讓教師看到工作的結果,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 總之,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應多方考慮,有時可以從提高認識水平著手,有時可以從調節情感進行,有時也可以從鍛煉意義開始。但不論採取哪種方法,都應從教師的實際出發,並兼顧教師的個性特點和工作特點,才能把教師的工作積極性真正調動起來。以上筆者只是從其主要的、對積極性影響深刻的幾方面,結合教育管理理論知識及實踐經驗的初淺認識,不妥之處請商榷。
Ⅶ 在課堂上激勵理論有哪些其他的應用對教師來說是可行的
淺論激勵理論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摘 要]該文依據體育心理學、管理心理學等教育心理學理論,結合教學實踐,分析了體育課的現狀,提出了將激勵理論用於體育課教學,為提高課堂教學管理效率提供可行的操作手段。
[關鍵詞]激勵理論 體育教學 應用
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是體育與健康課程的一項重要目標,體育教學中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激勵理論是心理學重要理論之一,激勵的本意在於激發和鼓勵,從心理學角度講,就是指導持續激發人的動機的心理過程。在教學中教師充分發揮激勵的內化作用,合理運用激勵理論,給予每一個學生更多的關注、期望和激勵,就能更好地激發和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營造課堂良好心理氣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優化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一、體育課現狀分析
體育課是指導學生學習體育知識、技能、增強體質,培養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和能力而進行的教學活動。但在體育教學中存在著一種普遍現象:不少學生在課堂上無精打采,故意請假躲避上課,到課外活動時卻生龍活虎。原因在於:1.體育課是按「大綱」「計劃」授課的,因而具有嚴格的計劃和約束性,教師只能按部就班的組織教學,體育課變成了「達標課」喪失了其應有的休閑、娛樂成份,導致學生害怕體育課;2.學校體育教學在評價內容上,過多的側重體能素質與運動技能,忽視了對身心健康、運動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與動手能力等等,學生沒有從運動中找到樂趣,僅僅為了考試過關而被動地進行體育活動,得不到預期的效果。3.學校場地及體育器材不完善,不能很好地發揮體育課的真正意義。在這種現狀之下,如何才能激發學生熱情,搞好課堂氣氛,順利開展體育課的教學?本人認為在體育課教學中,一堂課的順利進行,離不開教育激勵。正確合理的教育激勵,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鍛煉積極性,促進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有利於教學目標的實現。
二、激勵理論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馬斯洛的層次需要論是激勵理論的一種,他認為,人的需要分為五個層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在體育教學中,每個學生的個性特徵不同,他們的需求、個性期望、目標等個體變數各不相同。因此,教師應根據激勵理論,針對學生不同特點和體育教學的特點來採取不同的方法。
1.消除情緒障礙,培養學生參與體育練習的興趣。有些學生因平時不喜歡參加體育活動,特別是對自己的弱項、平時較少接觸的項目缺乏熱情和興趣,因而在練習時表現冷漠、消極的態度。教師應多與學生進行交流,分析他們不喜歡體育的主要原因,從而在課堂當中有針對性地重點引導這類學生。在准備部分教學當中,教師應側重從學生對內容與項目的態度和需要選擇激勵策略,樹立學生對體育與健康的正確認識,使學生對所學內容與項目形成正確積極的體育態度,激勵學生形成全面發展的觀念,把體育學習變為內在的積極自學行為,滿足學生積極的體育心理需要。
2.在基本部分教學時,重點從刺激與感情兩個方面考慮激勵策略。在進行教學活動過程中,可以運用直觀性演示、身體語言、場地器材等因素給學生感官刺激;運用游戲性活動、競賽性練習,給學生於心理刺激;同時教師積極地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去,教師與學生共同進行身體活動時,要將教師個人的資源「獎勵」給學生,比如教師和學生一起做游戲,一起打籃球等,這是利用感情激勵的有效策略。教材內容適中,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生活化、社會化,即要從「學科教材」向「生活教材」過渡,比如將現在學生喜歡的街舞、越野定向、輪滑等融入到課堂當中;教學過程中要考慮到學生的差異,給不同身體素質的學生要有不一樣的練習強度和難度。體育是一門生動活潑、愉悅身心的課,教師應該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安排多層次的練習內容、結構講解要生動具體、層層推進、步步加深。在運用示範教學方法時,教師完成優美的動作和一場精彩的體育比賽欣賞等能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好奇心。教學過程中多採用合作的學習方式,以營造團隊合作的氛圍激勵學生。
3.建立多元化的評價激勵機制。首先是關注學生的差異,注重差異性評價,通過學生對自身體育學習現狀和發展趨勢的評價,尊重學生的個性,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有利於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養,這是一種自我認識的過程。其次是學生自評與學生之間的互評相結合,通過對自身(或同伴)的體育學習的親身評價體驗,產生正確的認識,並獲得尊重感,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後是教師評價,對學生的學習目標完成情況、課堂表現和進步幅度等方面,做出民主、客觀、公正和全理的評價,有利於樹立良好的學風,有助於激勵學生更有效地學習。
教師對學生的肯定、賞識、贊美、表揚等激勵評估方式是改變學生一切不良觀念、不良習慣的良葯。利用激勵理論讓學生每天都感到成功,這樣,學生每天都能有小小的進步,才能從被動學習到主動積極參與到體育的學習與練習當中。
參考文獻
[1]陳秀華,臧輝明.論體育教學中心理教育的特點及途徑[J].中國學校體育,2003(5)
Ⅷ 綜合所學知識,分析激勵理論在現實生活中如何應用
激勵機制在現實生活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應該樹立正確的意識,發揮意識對我們的激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