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蘇武傳課堂教學視頻

蘇武傳課堂教學視頻

發布時間:2021-02-09 02:31:26

1. 高一語文必修四 蘇武傳 及 張衡傳 課本版。 只要全文即可。

《蘇武傳》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並為郎。稍遷至栘中廄監。時漢連伐胡,數通使相窺觀。匈奴留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後十餘輩。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天漢元年,且鞮侯單於初立,恐漢襲之,乃曰:「漢天子我丈人行也。」盡歸漢使路充國等。武帝嘉其義,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因厚賂單於,答其善意。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餘人俱。既至匈奴,置幣遺單於。單於益驕,非漢所望也。
方欲發使送武等,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與昆邪王俱降漢,後隨浞野侯沒胡中。及衛律所將降者,陰相與謀劫單於母閼氏歸漢。會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漢時素與副張勝相知,私候勝曰:「聞漢天子甚怨衛律,常能為漢伏弩射殺之。吾母與弟在漢,幸蒙其賞賜。」張勝許之,以貨物與常。後月余,單於出獵,獨閼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餘人慾發,其一人夜亡,告之。單於子弟發兵與戰。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單於使衛律治其事。張勝聞之,恐前語發,以狀語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欲自殺,勝、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張勝。單於怒,召諸貴人議,欲殺漢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謀單於,何以復加?宜皆降之。」
單於使衛律召武受辭,武謂惠等:「屈節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引佩刀自刺。衛律驚,自抱持武,馳召毉(現作「醫」)。鑿地為坎,置熅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氣絕半日,復息。惠等哭,輿歸營。單於壯其節,朝夕遣人候問武,而收系張勝。
武益愈,單於使使曉武。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劍斬虞常已,律曰:「漢使張勝謀殺單於近臣,當死,單於募降者赦罪。」舉劍欲擊之,勝請降。律謂武曰:「副有罪,當相坐。」武曰:「本無謀,又非親屬,何謂連坐?」復舉劍擬之,武不動。律曰:「蘇君,律前負漢歸匈奴,幸蒙大恩,賜號稱王,擁眾數萬,馬畜彌山,富貴如此。蘇君今日降,明日復然。空以身膏草野,誰復知之!」武不應。律曰:「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今不聽吾計,後雖欲復見我,尚可得乎?」武罵律曰:「汝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於蠻夷,何以汝為見?且單於信女,使決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兩主,觀禍敗。南越殺漢使者,屠為九郡;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獨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兩國相攻,匈奴之禍從我始矣。」
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於。單於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古音yù)雪,武卧嚙雪與旃毛並咽之,數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別其官屬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杖漢節牧羊,卧起操持,節旄(máo)盡落。積五、六年,單於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網紡繳,檠弓弩,於靬王愛之,給其衣食。三歲余,王病,賜武馬畜、服匿、穹廬。王死後,人眾徙去。其冬,丁令盜武牛羊,武復窮厄。
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單於使陵至海上,為武置酒設樂,因謂武曰:「單於聞陵與子卿素厚,故使陵來說足下,虛心欲相待。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前長君為奉車,從至雍棫陽宮,扶輦下除,觸柱折轅,劾大不敬,伏劍自刎,賜錢二百萬以葬。孺卿從祠河東後土,宦騎與黃門駙馬爭船,推墮駙馬河中溺死,宦騎亡,詔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飲葯而死。來時,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陽陵。子卿婦年少,聞已更嫁矣。獨有女弟二人,兩女一男,今復十餘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時,忽忽如狂,自痛負漢,加以老母系保宮,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誰為乎?願聽陵計,勿復有雲。」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位列將,爵通侯,兄弟親近,常願肝腦塗地。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亡所恨。願勿復再言。」陵與武飲數日,復曰:「子卿壹聽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請畢今日之歡,效死於前!」陵見其至誠,喟然嘆曰:「嗟乎,義士!陵與衛律之罪上通於天。」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
陵惡自賜武,使其妻賜武牛羊數十頭。後陵復至北海上,語武:「區脫捕得雲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武聞之,南鄉號哭,歐血,旦夕臨數月。
昭帝即位數年,匈奴與漢和親。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後漢使復至匈奴,常惠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過。教使者謂單於,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荒澤中。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於。單於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曰:「武等實在。」於是李陵置酒賀武曰:「今足下還歸,揚名於匈奴,功顯於漢室,雖古竹帛所載,丹青所畫,何以過子卿!陵雖駑怯,令漢且貰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奮大辱之積志,庶幾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為世大戮,陵尚復何顧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異域之人,壹別長絕!陵起舞,歌曰:「徑萬里兮度沙幕,為君將兮奮匈奴。路窮絕兮矢刃摧,士眾滅兮名已聵。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將安歸!」陵泣下數行,因與武決。單於召會武官屬,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詔武奉一太守謁武帝園廟,拜為典屬國,秩中二千石,賜錢二百萬,公田二頃,宅一區。常惠、徐聖、趙終根皆拜為中郎,賜帛各二百匹。其餘六人老歸家,賜錢人十萬,復終身。常惠後至右將軍,封列侯,自有傳。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盡白。

《張衡傳》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衡少善屬文,游於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貫六藝。雖才高於世,而無驕尚之情。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時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精思傅會,十年乃成。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
衡善機巧,尤致思於天文、陰陽、歷算。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特徵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遂乃研核陰陽,妙盡璇璣之正,作渾天儀,著《靈憲》、《算罔論》,言甚詳明。
順帝初,再轉,復為太史令。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自去史職,五載復還。
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嘗一龍機發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後數日驛至,果地震隴西,於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後,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時政事漸損,權移於下,衡因上疏陳事。後遷侍中,帝引在帷幄,諷議左右。嘗問天下所疾惡者。宦官懼其毀己,皆共目之,衡乃詭對而出。閹豎恐終為其患,遂共讒之。衡常思圖身之事,以為吉凶倚仗,幽微難明。乃作《思玄賦》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為河間相。時國王驕奢,不遵典憲;又多豪右,共為不軌。衡下車,治威嚴,整法度,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上下肅然,稱為政理。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2. 蘇武傳課文拼音注釋

《蘇武傳》【作者】班固【朝代】漢

wǔ, zì zǐ qīng ,shǎo yǐ fù rèn ,xiōng dì bìng wéi láng ,shā qiān zhì yí zhōng jiù jiān 。shí hàn lián fá hú ,shù tōng shǐ xiàng kuī guān 。xiōng nú liú hàn shǐ guō jí 、lù chōng guó děng qián hòu shí yú bèi ,xiōng nú shǐ lái ,hàn yì liú zhī yǐ xiàng dāng 。tiān hàn yuán nián ,qiě dī hóu dān yú chū lì ,kǒng hàn xí zhī ,nǎi yuē :「hàn tiān zǐ wǒ zhàng rén háng yě 。」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並為郎。稍遷至栘中廄監。時漢連伐胡,數通使相窺觀。匈奴留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後十餘輩。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天漢元年,且鞮侯單於初立,恐漢襲之,乃曰:「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jìn guī hàn shǐ lù chōng guó děng 。wǔ dì jiā qí yì ,nǎi qiǎn wǔ yǐ zhōng
láng jiāng shǐ chí jiē sòng xiōng nú shǐ liú zài hàn zhě ,yīn hòu lù
dān yú ,dá qí shàn yì 。wǔ yǔ fù zhōng láng jiāng zhāng shèng jí jiǎ lì cháng huì děng mù shì chì hòu bǎi yú rén jù 。jì zhì xiōng nú ,zhì bì yí dān yú ;dān yú yì jiāo ,fēi hàn suǒ wàng yě 。

盡歸漢使路充國等。武帝嘉其義,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因厚賂單於,答其善意。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餘人俱,既至匈奴,置幣遺單於;單於益驕,非漢所望也。

fāng yù fā shǐ sòng wǔ děng ,huì gōu wáng yǔ zhǎng shuǐ yú cháng děng móu fǎn xiōng nú zhōng 。gōu wáng zhě ,kūn xié wáng zǐ zǐ yě ,yǔ kūn xié wáng jù jiàng hàn ,hòu suí zhuó yě hóu méi hú zhōng ,jí wèi lǜ suǒ jiāng jiàng zhě ,yīn xiàng yǔ móu ,jié dān yú mǔ è shì guī hàn 。

方欲發使送武等,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與昆邪王俱降漢,後隨浞野侯沒胡中。及衛律所將降者,陰相與謀劫單於母閼氏歸漢。

huì wǔ děng zhì xiōng nú ,yú cháng zài hàn shí ,sù yǔ fù zhāng shèng xiàng zhī ,sī hòu shèng yuē :「wén hàn tiān zǐ shèn yuàn wèi lǜ ,cháng néng wéi hàn fú nǔ shè shā zhī ,wú mǔ yǔ dì zài hàn ,xìng méng qí shǎng cì 。」zhāng shèng xǔ zhī ,yǐ huò wù yǔ cháng 。

會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漢時,素與副張勝相知,私候勝曰:「聞漢天子甚怨衛律,常能為漢伏弩射殺之,吾母與弟在漢,幸蒙其賞賜。」張勝許之,以貨物與常。

白話釋義:

蘇武,字子卿,年輕時憑著父親的職位,兄弟三人都做了皇帝的侍從。並逐漸被提升為掌管皇帝鞍馬鷹犬射獵工具的官。當時漢朝廷不斷討伐匈奴,數通使相窺觀。匈奴扣留了漢使節郭吉、路充國等,前後十餘批人。匈奴使節前來,漢朝庭也扣留他們以相抵。

公元前100年,且鞮剛剛立為單於,唯恐受到漢的襲擊,於是說:「漢皇帝,是我的長輩。」全部送還了漢廷使節路充國等人。漢武帝贊許他這種通曉情理的做法,於是派遣蘇武以中郎將的身份出使,持旄節護送扣留在漢的匈奴使者回國,順便送給單於很豐厚的禮物,以答謝他的好意。

蘇武同副中郎將張勝以及臨時委派的使臣屬官常惠等,加上招募來的士卒、偵察人員百多人一同前往,到了匈奴那裡,擺列財物贈給單於;單於越發傲慢,不是漢所期望的那樣。單於正要派使者護送蘇武等人歸漢,適逢緱王與長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內部謀反。

緱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兒子,與昆邪王一起降漢,後來又跟隨浞野侯趙破奴重新陷胡地。在衛律統率的那些投降者中,暗中共同策劃綁架單於的母親閼氏歸漢。

正好碰上蘇武等人到匈奴,虞常在漢的時候,一向與副使張勝有交往,私下拜訪張勝,說:「聽說漢天子很怨恨衛律,我虞常能為漢廷埋伏弩弓將他射死,我的母親與弟弟都在漢,希望受到漢廷的照顧。」張勝許諾了他,把財物送給了虞常。

注釋:

1、以:因為。

2、稍:漸漸地。

遷:升遷。

4、通使:互派使節。

5、輩:人。

6、當:抵押。

7、乃:就。

8、嘉:贊許。

9、義:宜,做事合乎情理。

10、因:趁機。

11、賂:贈送禮物。

12、答:回報。

13、假吏:指臨時充任使臣屬吏。

14、募:招募。斥候,偵察兵。

15、幣:禮品。

16、驕:倨傲。

17、會:適逢。

18、沒:陷沒。

19、陰:暗地裡。

20、相與:互相,一起。

(2)蘇武傳課堂教學視頻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蘇武是西漢大臣。他出使匈奴,正當漢朝與匈奴的關系有所改善、兩國矛盾有所緩和的時期。匈奴方面先做出友好姿態,把以往扣留的漢朝使臣全部放回。漢武帝為了答謝匈奴方面的好意,也採取了同樣的行動,派蘇武護送以往扣留在漢朝的匈奴使臣回國。

按常情而言,蘇武是一個和平使者。他的出使應該是愉快而順利的,但事情的發展卻出乎意料。當時,匈奴恰巧發生了一次情節嚴重的謀反事件。謀反者的首領緱王計劃綁架匈奴單於的母親閼氏,投奔漢朝。謀反者的另一首領虞常原是漢臣,他企圖刺殺叛漢降敵、當了匈奴大臣的衛律。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副使張勝。張勝沒有向蘇武報告,私下支持他們的行動。

從國家關繫上說,張勝的做法損害了漢朝的信義,有悖於兩國通好的宗旨,使漢使處於理虧的地位。虞常曾對張勝說:「聞漢天子甚怨衛律,常能為漢伏弩射殺之。吾母與弟在漢,幸蒙其賞賜。」可見其出發點並不是真正愛國。緱王原是歸附漢朝的匈奴貴族,他重新陷沒匈奴中是因為漢武帝派他隨浞野侯趙破奴去接應左大都尉。左大都尉是匈奴貴人,他企圖刺殺單於降漢。

單於及時粉碎了這一陰謀,並發兵俘獲了趙破奴的軍隊。這些不愉快的往事,本該隨著兩國關系的改善而不再重演,但緱王的思想沒有跟上形勢的發展,仍然重復上一次的冒險行動,結果兵敗被殺,虞常被生擒。事態的發展,不可避免地牽涉到了漢朝的使臣。蘇武遇到了一道事先沒有想到的難題,而作者正是抓住了蘇武在解決這道難題的過程中的表現,刻畫了他的光輝形象。

3. 新課改高一語文必修四第四單元《蘇武傳》、《張衡傳》原文

蘇武傳
原文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並為郎。稍遷至栘中廄(jiù)監。時漢連伐胡,數通使相窺觀。匈奴留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後十餘輩。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天漢元年,且鞮(jūdī)侯單於初立,恐漢襲之,乃曰:「漢天子我丈人行(háng)也。」盡歸漢使路充國等。武帝嘉其義,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因厚賂單於,答其善意。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餘人俱。既至匈奴,置幣遺(wèi)單於。單於益驕,非漢所望也。 方欲發使送武等,會緱(gōu)王與長(cháng)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緱王者,昆(hún)邪(yé)王姊子也,與昆邪王俱降漢,後隨浞野侯沒胡中。及衛律所將降者,陰相與謀劫單於母閼氏(yānzhī)歸漢。會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漢時素與副張勝相知,私候勝曰:「聞漢天子甚怨衛律,常能為漢伏弩射殺之。吾母與弟在漢,幸蒙其賞賜。」張勝許之,以貨物與常。後月余,單於出獵,獨閼氏(yānzhī)子弟在。虞常等七十餘人慾發,其一人夜亡,告之。單於子弟發兵與戰。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單於使衛律治其事。張勝聞之,恐前語(yǔ)發,以狀語(yù)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欲自殺,勝、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張勝。單於怒,召諸貴人議,欲殺漢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謀單於,何以復加?宜皆降之。」 單於使衛律召武受辭,武謂惠等:「屈節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引佩刀自刺。衛律驚,自抱持武,馳召毉。鑿地為坎,置熅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氣絕半日,復息。惠等哭,輿歸營。單於壯其節,朝夕遣人候問武,而收系張勝。 武益愈,單於使使曉武。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劍斬虞常已,律曰:「漢使張勝謀殺單於近臣,當死,單於募降者赦罪。」舉劍欲擊之,勝請降。律謂武曰:「副有罪,當相坐。」武曰:「本無謀,又非親屬,何謂連坐?」復舉劍擬之,武不動。律曰:「蘇君,律前負漢歸匈奴,幸蒙大恩,賜號稱王,擁眾數萬,馬畜彌山,富貴如此。蘇君今日降,明日復然。空以身膏草野,誰復知之!」武不應。律曰:「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今不聽吾計,後雖欲復見我,尚可得乎?」武罵律曰:「汝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於蠻夷,何以女為見?且單於信女,使決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兩主,觀禍敗。南越殺漢使者,屠為九郡;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獨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兩國相攻,匈奴之禍從我始矣。」 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於。單於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卧嚙雪與旃毛並咽之,數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dī),羝乳乃得歸。別其官屬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杖漢節牧羊,卧起操持,節旄(máo)盡落。積五、六年,單於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網紡繳,檠弓弩,於靬王愛之,給其衣食。三歲余,王病,賜武馬畜、服匿、穹廬。王死後,人眾徙去。其冬,丁令盜武牛羊,武復窮厄。 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單於使陵至海上,為武置酒設樂,因謂武曰:「單於聞陵與子卿素厚,故使陵來說足下,虛心欲相待。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前長君為奉車,從至雍棫陽宮,扶輦下除,觸柱折轅,劾大不敬,伏劍自刎,賜錢二百萬以葬。孺卿從祠河東後土,宦騎與黃門駙馬爭船,推墮駙馬河中溺死,宦騎亡,詔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飲葯而死。來時,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陽陵。子卿婦年少,聞已更嫁矣。獨有女弟二人,兩女一男,今復十餘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時,忽忽如狂,自痛負漢,加以老母系保宮,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誰為乎?願聽陵計,勿復有雲。」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位列將,爵通侯,兄弟親近,常願肝腦塗地。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亡所恨。願勿復再言。」陵與武飲數日,復曰:「子卿壹聽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請畢今日之歡,效死於前!」陵見其至誠,喟然嘆曰:「嗟乎,義士!陵與衛律之罪上通於天。」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 陵惡自賜武,使其妻賜武牛羊數十頭。後陵復至北海上,語武:「區脫捕得雲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武聞之,南鄉號哭,歐血,旦夕臨數月。 昭帝即位數年,匈奴與漢和親。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後漢使復至匈奴,常惠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過。教使者謂單於,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荒澤中。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於。單於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曰:「武等實在。」於是李陵置酒賀武曰:「今足下還歸,揚名於匈奴,功顯於漢室,雖古竹帛所載,丹青所畫,何以過子卿!陵雖駑怯,令漢且貰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奮大辱之積志,庶幾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為世大戮,陵尚復何顧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異域之人,壹別長絕!陵起舞,歌曰:「徑萬里兮度沙幕,為君將兮奮匈奴。路窮絕兮矢刃摧,士眾滅兮名已聵。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將安歸!」陵泣下數行,因與武決。單於召會武官屬,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詔武奉一太守謁武帝園廟,拜為典屬國,秩中二千石,賜錢二百萬,公田二頃,宅一區。常惠、徐聖、趙終根皆拜為中郎,賜帛各二百匹。其餘六人老歸家,賜錢人十萬,復終身。常惠後至右將軍,封列侯,自有傳。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盡白。

原文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衡少善屬文,游於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貫六藝。雖才高於世,而無驕尚之情。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時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精思傅會,十年乃成。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 衡善機巧,尤致思於天文、陰陽、歷算。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特徵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遂乃研核陰陽,妙盡璇機之正,作渾天儀,著《靈憲》、《算罔論》,言甚詳明。 順帝初,再轉,復為太史令。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自去史職,五載復還。 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嘗一龍機發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後數日驛至,果地震隴西,於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後,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時政事漸損,權移於下,衡因上疏陳事。 後遷侍中,帝引在帷幄,諷議左右。嘗問天下所疾惡者。宦官懼其己,皆共目之,衡乃詭對而出。閹豎恐終為其患,遂共讒之。衡常思圖身之事,以為吉凶倚仗,幽微難明。乃作《思玄賦》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為河間相。時國王驕奢,不遵典憲;又多豪右,共為不軌。衡下車,治威嚴,整法度,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上下肅然,稱為政理。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4. 蘇武傳朗讀視頻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F8nV3hG1_to/
這個抄11分鍾了,應該是全的,你聽聽看吧

5. 高中語文必修四 蘇武傳 教材注釋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1],兄弟並為郎[2],稍遷至栘中廄監[3]。時漢連伐胡,數通使相窺觀[4]。匈奴留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後十餘輩[5]。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6]。
天漢元年[7],且鞮侯單於初立[8],恐漢襲之,乃曰:「漢天子,我丈人行也。」盡歸漢使路充國等。武帝嘉其義,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送匈奴使留在漢者[9];因厚賂單於,答其善意。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餘人俱[10]。既至匈奴,置幣遺單於。單於益驕,非漢所望也。
方欲發使送武等,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11]。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12],與昆邪王俱降漢,後隨浞野侯沒胡中[13]。及衛律所降者[14],陰相與謀劫單於母閼氏歸漢[15]。會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漢時,素與副張勝相知,私候勝,曰:「聞漢天子甚怨衛律,常能為漢伏弩射殺之。吾母與弟在漢,幸蒙其賞賜。」張勝許之,以貨物與常。
後月余,單於出獵,獨閼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餘人慾發;其一人夜亡,告之。單於子弟發兵與戰,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單於使衛律治其事。張勝聞之,恐前語發,以狀語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欲自殺,勝、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張勝。單於怒,召諸貴人議,欲殺漢使者。左伊秩訾曰[16]:「即謀單於,何以復加?宜皆降之。」單於使衛律召武受辭[17],武謂惠等:「屈節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引佩刀自刺。衛律驚,自抱持武,馳召醫。鑿地為坎,置熅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氣絕,半日復息。惠等哭,輿歸營[18]。單於壯其節,朝夕遣人候問武,而收系張勝。
武益愈,單於使使曉武,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劍斬虞常已,律曰:「漢使張勝,謀殺單於近臣,當死。單於募降者赦罪。」舉劍欲擊之,勝請降。律謂武曰:「副有罪,當相坐[19]。」武曰:「本無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復舉劍擬之,武不動。律曰:「蘇君!律前負漢歸匈奴,幸蒙大恩,賜號稱王;擁眾數萬,馬畜彌山[20],富貴如此!蘇君今日降,明日復然。空以身膏草野[21],誰復知之!」武不應。律曰:「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今不聽吾計,後雖欲復見我,尚可得乎?」
武罵律曰:「女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於蠻夷,何以女為見[22]!且單於信女,使決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兩主[23],觀禍敗!南越殺漢使者,屠為九郡[24]。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25]。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26]。獨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兩國相攻。匈奴之禍,從我始矣!」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於。單於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卧嚙雪,與旃毛並咽之[27],數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28],使牧羝,羝乳乃得歸[29]。別其官屬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30]。仗漢節牧羊,卧起操持,節旄盡落。積五六年,單於弟於靬王弋射海上[31]。武能網紡繳[32],檠弓弩[伎33],於靬王愛之,給其衣食。三歲余,王病,賜武馬畜、服匿、穹廬[34]。王死後,人眾徙去。其冬,丁令盜武牛羊[35],武復窮厄。
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36]。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單於使陵至海上,為武置酒設樂。因謂武曰:「單於聞陵與子卿素厚,故使陵來說足下,虛心欲相待。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前長君為奉車[37],從至雍棫陽宮[38],扶輦下除[39],觸柱折轅,劾大不敬[40],伏劍自刎,賜錢二百萬以葬。孺卿從祠河東後土[41],宦騎與黃門駙馬爭船[42],推墮駙馬河中溺死。宦騎亡,詔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飲葯而死。來時,太夫人已不幸[43],陵送葬至陽陵[44]。子卿婦年少,聞已更嫁矣。獨有女弟二人[45],兩女一男,今復十餘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時,忽忽如狂,自痛負漢,加以老母系保宮[46],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且陛下春秋高[47],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誰為乎?願聽陵計,勿復有雲!」
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位列將[48],爵通侯[49],兄弟親近,常願肝腦塗地。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50],誠甘樂之。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亡所恨。願勿復再言!」
陵與武飲數日,復曰:「子卿壹聽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請畢今日之驩,效死於前!」陵見其至誠,喟然嘆曰:「嗟乎,義士!陵與衛律之罪,上通於天!」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陵惡自賜武,使其妻賜武牛羊數十頭。
後陵復至北海上,語武:「區脫捕得雲中生口[51],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52]。」武聞之,南向號哭,歐血,旦夕臨數月。
昭帝即位[53],數年,匈奴與漢和親。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後漢使復至匈奴,常惠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於,言天子射上林中[54],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於。單於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曰:「武等實在。」於是李陵置酒賀武曰:「今足下還歸,揚名於匈奴,功顯於漢室。雖古竹帛所載[55],丹青所畫[56],何以過子卿!陵雖駑怯[57],令漢且貰陵罪[58],全其老母,使得奮大辱之積志,庶幾乎曹柯之盟[59],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為世大戮,陵尚復何顧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異域之人,壹別長絕!」陵起舞,歌曰:「徑萬里兮度沙幕,為君將兮奮匈奴。路窮絕兮矢刃摧,士眾滅兮名已隤。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將安歸!」陵泣下數行,因與武決。單於召會武官屬,前已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60]。詔武奉一太牢謁武帝園廟[61]。拜為典屬國[62],秩中二千石[63];賜錢二百萬,公田二頃,宅一區。常惠、徐聖、趙終根皆拜為中郎,賜帛各二百匹。其餘六人老,歸家,賜錢人十萬,復終身。常惠後至右將軍,封列侯,自有傳。武留匈奴凡十九歲[64],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盡白。
武來歸明年,上官桀、子安與桑弘羊及燕王、蓋主謀反[65],武子男元與安有謀,坐死。初桀、安與大將軍霍光爭權[66],數疏光過失予燕王,令上書告之。又言蘇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還乃為典屬國。大將軍長史無功勞[67],為搜粟都尉,光顓權自恣。及燕王等反誅,窮治黨與,武素與桀、弘羊有舊,數為燕王所訟,子又在謀中,廷尉奏請逮捕武[68]。霍光寢其奏[69],免武官。
數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與計謀立宣帝[70],賜爵關內侯,食邑三百戶[71]。久之,衛將軍張安世薦武明習故事[72],奉使不辱命,先帝以為遺言[73]。宣帝即時召武待詔宦者署[74]。數進見,復為右曹典屬國[75]。以武著節老臣,令朝朔望,號稱祭酒[76],甚優寵之。武所得賞賜,盡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財。皇後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樂昌侯、車騎將軍韓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77]。
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閔之。問左右:「武在匈奴久,豈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發匈奴時,胡婦適產一子通國,有聲問來,原因使者致金帛贖之。」上許焉。後通國隨使者至,上以為郎。又以武弟子為右曹[78]。
武年八十餘,神爵二年病卒[79]。……
——選自中華書局標點本《漢書·李廣蘇建傳》

【注釋】
[1]父:指蘇武的父親蘇建,有功封平陵侯,做過代郡太守。[2]兄弟:指蘇武和他的兄蘇嘉,弟蘇賢。郎:官名,漢代專指職位較低皇帝侍從。漢制年俸二千石以上,可保舉其子弟為郎。[3]稍遷:逐漸提升。栘yí移)中廄(jiù舊):漢宮中有栘園,園中有馬廄(馬棚),故稱。監:此指管馬廄的官,掌鞍馬、鷹犬等。[4]通使:派遣使者往來。[5]郭吉:元封元年(前110年),漢武帝親統大軍十八萬到北地,派郭吉到匈奴,曉諭單於歸順,單於大怒,扣留了郭吉。路充國:元封四年(前107年),匈奴派遣使者至漢,病故。漢派路充國送喪到匈奴,單於以為是被漢殺死,扣留了路充國。(事見《史記·匈奴列傳》、《漢書·匈奴傳》)輩:批。[6]相當:相抵。[7]天漢元年:公元前一○○年。天漢,漢武帝年號。[8]且(jū居)鞮dī堤)侯:單於嗣位前的封號。單(chán蟬)於:匈奴首領的稱號。[9]中郎將:皇帝的侍衛長。節:使臣所持信物,以竹為桿,柄長八尺,栓上旄牛尾,共三層,故又稱「旄節」。[10]假吏:臨時委任的使臣屬官。斥候:軍中擔任警衛的偵察人員。[11]緱王:匈奴的一個親王。長水:水名,在今陝西省藍田縣西北。虞常:長水人,後投降匈奴。[12]昆(hún渾)邪(yé爺)王:匈奴一個部落的王,其地在河西(今甘肅省西北部)。昆邪王於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降漢。[13]浞(zhuō捉)野侯:漢將趙破奴的封號。漢武帝太初二年(前103年)率二萬騎擊匈奴,兵敗而降,全軍淪沒。[14]衛律:本為長水胡人,但長於漢,被協律都尉李延年薦為漢使出使匈奴。回漢後,正值延年因罪全家被捕,衛律怕受牽連,又逃奔匈奴,被封為丁零王。[15]閼氏(yānzhī煙支):匈奴王後封號。[16]左伊秩訾(zī資):匈奴的王號,有「左」、「右」之分。[17]受辭:受審訊。[18]輿:轎子。此用作動詞,猶「抬」。[19]相坐:連帶治罪。古代法律規定,凡犯謀反等大罪者,其親屬也要跟著治罪,叫做連坐,或相坐。[20]彌山:滿山。[21]膏:肥美滋潤,此用作動詞。[22]女(rǔ辱):即「汝」,下同。[23]斗兩主:使漢皇帝和匈奴單於相鬥。斗,用為使動詞。[24]南越:國名,今廣東、廣西南部一帶。屠:平定。《史記·南越列傳》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南越王相呂嘉殺其國王及漢使者,叛漢。武帝發兵討伐,活捉呂嘉,因將其地改為珠崖、南海等九郡。[25]宛王:指大宛國王毋寡。北闕:宮殿的北門。《史記·大宛列傳》載,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宛王毋寡派人殺前來求良馬的漢使。武帝即命李廣利討伐大宛,大宛諸貴族乃殺毋寡而降漢。[26]《史記·朝鮮列傳》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派遣涉何出使朝鮮,涉何暗害了伴送他的朝鮮人,謊報為殺了朝鮮武將,因而被封為遼東東部都尉。朝鮮王右渠梟殺涉何。於是武帝發兵討伐。朝鮮相殺王右渠降漢。[27]旃(zhàn占):通「氈,毛氈。[28]北海:當時在匈奴北境,即今貝加爾湖。[29]羝(dī低):公羊。乳:用作動詞,生育,指生小羊。公羊不可能生小羊,故此句是說蘇武永遠沒有歸漢的希望。[30]去:通「弆(jǔ舉),收藏。[31]於(wū屋)靬jiān尖)王:且鞮單於之弟,為匈奴的一個親王。弋射:射獵。[32]此句「網」前應有「結」字。繳:系在箭上的絲繩。[33]檠(jìn晉):矯正弓箭的工具。此作動詞,猶「矯正」。[34]服匿:盛酒酪的容器,類似今天的壇子。穹廬:圓頂大篷帳,猶今之蒙古包。[35]丁令:即丁靈,匈奴北邊的一個部族。[36]李陵:字少卿,西漢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李廣之孫,武帝時曾為侍中。天漢二年(前99年)出征匈奴,兵敗投降,後病死匈奴。侍中:官名,皇帝的侍從。[37]長君:指蘇武的長兄蘇嘉。奉車:官名,即「奉車都尉」,皇帝出巡時,負責車馬的侍從官。[38]雍:漢代縣名,在今陝西鳳翔縣南。棫yù玉)陽宮:秦時所建宮殿,在雍東北。[39]輦(niǎn捻):皇帝的坐車。除:宮殿的台階。[40]劾(hé核):彈劾,漢時稱判罪為劾。大不敬:不敬皇帝的罪名,為一種不可赦免的重罪。[41]孺卿:蘇武弟蘇賢的字。河東:郡名,在今山西夏縣北。後土:地神。[42]宦騎:騎馬的宦官。黃門駙馬:宮中掌管車輦馬匹的官。[43]太夫人:指蘇武的母親。[44]陽陵:漢時有陽陵縣,在今陝西咸陽市東。[45]女弟:妹妹。[46]保宮:本名「居室」,太初元年更名「保宮」,囚禁犯罪大臣及其眷屬之處。[47]春秋高:年老。春秋:指年齡。[48]位:指被封的爵位。列將:一般將軍的總稱。蘇武父子曾被任為右將軍、中郎將等。[49]通侯:漢爵位名,本名徹侯,因避武帝諱改。蘇武父蘇建曾封為平陵侯。[50]斧鉞(yuè月):古時用以殺犯人的斧子。鉞,大斧。湯:沸水。鑊(huò貨):大鍋。湯鑊:指把人投入開水鍋煮死。此泛指酷刑。[51]區(ōu歐)脫:接近漢地的一個匈奴部落名。雲中:郡名,在今山西省北部和內蒙自治區南部一帶地區。生口:活口,即俘虜。[52]上崩:指後元二年(前87年)漢武帝死。[53]昭帝:武帝少子,名弗陵。公元前八七年,武帝死,昭帝即位。次年,改元始元。於始元六年,與匈奴達成和議。[54]上林:即上林苑。故址在今陝西省西安市附近。漢朝皇帝遊玩射獵的園林。[55]竹帛:古代以竹片或帛綢記事,此代指史籍。[56]丹:硃砂。青:青艧huò或)。都是繪畫所用的顏色。此指繪畫。[57]駑怯:無能和膽怯。[58]貰(shì士):赦免。[59]曹柯之盟:《史記·刺客列傳》載,春秋時,曹沬魯將,與齊作戰,三戰三敗,魯庄公割地求和,但仍用曹沬為將。後齊桓公與魯庄公會盟於柯邑(時為齊邑,在今山東省陽谷縣東北),曹沬持匕首脅迫齊桓公,齊桓公只得歸還魯地。李陵引此以自比,表示要立功贖罪。[60]京師:京都,指長安。[61]太牢:祭品,即牛、羊、豕三牲。園:陵園。廟:祭祀祖先的祠廟。[62]典屬國:官名,掌管依附漢朝的各屬國事務。[63]秩:官俸。中(zhòng眾)二千石:官俸的等級之一,即每月一百八十石,一年合計二千一百六十石。此舉整數而言。[64]「武留」句:蘇武漢武帝天漢元年(前100年)出使,至漢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還,共十九年。[65]上官桀:武帝末年封安陽侯,與大將霍光同輔昭帝。其子上官安,娶霍光女,生女,為昭帝皇後,安被封桑樂侯。後桀父子欲廢昭帝,殺霍光,立燕王。事敗,滅宗族。桑弘羊:武帝時任治粟都尉,後因與上官桀等謀立燕王,奪霍光權而被殺。燕王:名旦,武帝第三子。蓋主:武帝長女,封鄂邑長公主,因嫁蓋侯(王信),故又稱蓋主。謀反事敗,與燕王皆自殺。[66]霍光:字子孟。武帝時為奉車都尉,後受武帝遺詔輔昭帝。昭帝死,迎立昌邑王劉賀。後又廢之,改立宣帝。一切政事都由其決定。[67]大將軍:指霍光。長史:指大將軍屬下的長史官楊敏。[68]廷尉:掌管刑獄的官。[69]寢:擱置不理。[70]故二千石:即前二千石。宣帝:漢武帝曾孫劉洵,公元前七三年至前四九年在位。[71]食邑:又名采邑、采地。因食其封邑的租稅而稱。[72]張安世:張湯子,宣帝時拜大司馬。故事:指典章制度。[73]先帝:指昭帝。[74]宦者暑:宦者令的衙門。[75]右曹:漢時尚書令下面的加官,為空銜。[76]祭酒:古代祭祀時,必先推年高有德者舉酒以祭。後即稱年高有德者為「祭酒」。這里是對蘇武的尊稱。[77]平恩侯:許廣漢(一說是許伯)的封號。許是漢宣帝皇後的父親,平昌侯:王無故的封號。王是漢宣帝的舅舅。樂昌侯:王武的封號。武是王無故的弟弟。韓增、魏相、丙吉:都是宣帝初年的功臣。[78]武弟子:蘇賢的兒子。[79]神爵二年:即公元前六○年。神2爵,海埠宣帝年號。
謝謝採納 我把翻譯也帶上了

6. 蘇武傳第五段手法

《蘇武傳》第五段原文如下:
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於。單於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卧嚙雪與旃毛並咽之,數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別其官屬常惠等,各置他所。

譯文:衛律知道蘇武終究不可脅迫投降,報告了單於。單於越發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蘇武囚禁起來,放在大地穴裡面,不給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蘇武卧著嚼雪,同氈毛一起吞下充飢,幾日不死。匈奴認為這是神在幫他,就把蘇武遷移到北海邊沒有人的地方,讓他放牧公羊,說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歸漢。同時把他的部下及其隨從人員常惠等分別安置到別的地方。
《蘇武傳》描寫人物的方法: (1)典型環境。通過典型環境描寫來表現人物。蘇武留胡十九年,經歷坎坷曲折,漢與匈奴的關系錯綜復雜。作者抓住關鍵之處,運用典型環境和細節描寫,使人物躍然紙上。 蘇武出使匈奴,因突發事變被扣幽禁。在他的周圍,有操生殺予奪之權的單於和衛律的屠刀,有貪生怕死的副使張勝的屈降,有曾為同事、朋友的李陵的聲淚俱下的勸降。而冰天雪地廩食不至的北海牧羊,蘇武更是被置之死地。這些典型環境,把蘇武這個人物推到了矛盾斗爭的風口浪尖上,讓人物一展風采。 (2)細節描寫。作者又通過一些細節描寫,表現了蘇武不屈的民族氣節。如寫蘇武的兩次自殺,第一次被「勝、惠共止之」;第二次又被救活。又如寫蘇武被幽禁在大窖中,「卧嚙雪,與旃毛並咽之」;流放北海,「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杖漢節牧羊,卧起操持,節旄盡落」等。蘇武的語言也具有典型意義。如衛律逼降時,說:「副有罪,當相坐。」蘇武斥責說:「本無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使衛律啞口無言,只得無恥地「舉劍擬之」,但蘇武巋然不動。又如,李陵勸降,蘇武仍然不為其情所動,表示「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

表現出至死不屈的品德。 (3)善用對比、映襯的手法塑造形象,在言與行的比照烘托中,見出人物的正邪之別。這對比、映襯分見於敵我兩個營壘,出現於不同場合。 其一,在出使匈奴之初,與副使張勝的對比。蘇武使匈奴,適遇緱王與虞常謀反的突發事件。副使張勝與虞常有舊,捲入其中。因謀反事發,虞常被捕,蘇武知之。料必牽連自己,有負於國,欲自殺。衛律召蘇武受辭時,蘇武深責自己屈節辱命,引刀自刺。蘇武傷愈之後就是「會論虞常」和再度逼降,虞常被斬,張勝心驚,當衛律「舉劍欲擊」之時,「勝請降」。反觀蘇武,在衛律「復舉劍擬之」的生死關頭,卻是「不動」。作為副使,張勝背著蘇武行事,置兩國關系於不顧,欲貪功而陷於虞常謀反之事,累及蘇武,在匈奴的威逼之下,貪生請降。而蘇武在得知真情後,首先想到的是「見犯乃死,重負國」「雖生,何面目以歸漢」,立下竭忠盡節之志,自殺未果,
更不為敵方劍刃相加所動。通過與張勝的對照,更可見蘇武寧死不屈、鎮靜無畏的使臣風度和高貴品質。 其二,在威逼利誘之時,與叛徒衛律的對照。衛律因李延年推薦,出使匈奴,還漢之時,延年因罪全家被捕,衛律逃奔匈奴,被封為丁靈王。在劍斬虞常、張勝請降之後,衛律先是以言相逼:「副有罪,當相坐。」蘇武據理反駁,衛律理屈詞窮,舉劍威脅,蘇武「不動」。威逼不成,衛律轉以利誘來勸降,降之則是「賜號稱王,擁眾數萬,馬畜彌山」,拒降則是「空以身膏草野,誰復知之」,但蘇武仍是「不應」。衛律見恬不知恥的現身說法不能奏效,又轉為威脅:「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今不聽吾計,後雖欲復見我,尚可得乎?」對這種無恥之尤的言行,蘇武先是指斥衛律「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的叛變之舉,
繼而痛責衛律「反欲斗兩主,觀禍敗」「欲令兩國相攻」的陰謀詭計。衛律的驕橫無恥、色厲內荏,蘇武的
堅定鎮靜、深明大義,使忠奸之別如同冰炭不能相容。 其三,在以情相勸之時,與降將李陵的對照。李陵與蘇武在漢時俱為侍中,相處素厚。他原來愧見蘇武,受單於指使,以「置酒設樂」之舉與蘇武相見,道明「說足下」之意,和單於「虛心欲相待」的誠心。他先曉之以「空自苦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之理,再動之以情,陳述了蘇武出使以來所未知的家庭變故:兄弟屈死,母親亡故,妻子改嫁,子女走失,繼而將心比心,陳述自己初降時的心情,最後又指出漢武帝年事已高、喜怒無常、大臣安危難卜的朝中實況。所說的這些,情理俱在,且陳述委婉,雖心如鐵石亦不能不為所動。但是,蘇武卻置家中命運和個人恩怨於度外,他所說的「臣事君,猶子事父也」,雖不無愚忠色彩,但為國事甘赴湯鑊,不避斧鉞,「殺身自效」,堅貞不屈,卻閃爍著奪目的思想光芒。在連飲數日之後,仍陳其「必欲降武」惟有「效死於前」之志,終使李陵贊嘆與自責並作,與之泣別。李陵雖有韜略武功之長,但自恃太過,以致兵敗投降。蘇武並無過人之才,卻能在處

變置難之時,不負使命,孤忠自誓,大義凜然,這種歷久而不變的節操,將國家利益置於個人恩怨之上的高貴品德,較之一時的血氣之勇更為難能可貴。在與李陵「喟然嘆」「泣下
沾衿」的對照中,更見蘇武胸襟寬廣、信念堅定。 (4)文中塑造人物形象,又得力於記述人物語言。蘇武對張勝所說的「見犯乃死,重負國」,對常惠所說的「屈節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都可見其為堅持民族氣節,已立下必死之念。衛律謂之當連坐時,蘇武據理反駁,劍鋒相逼時,不為所動,衛律軟硬兼施的失敗,正見蘇武的過人膽略和斗爭藝術。其怒斥衛律,並以漢使在諸國被殺的史實,警戒匈奴,更見其高瞻遠矚。與李陵對答,顯然不同於衛律,李陵從蘇武的家庭變故,自己初降時的心情,和武帝年高、法令無常、大臣安危難卜三方面勸降,蘇武卻以少應多,僅從忠君角度回絕了他。初則「願勿復再言」,繼則「王必欲降武,請畢今日之歡,效死於前」,愈見恭敬則愈為冷峻。至臨歸之時蘇李訣別,卻只有李陵之言與詩,以李陵的悔與敬,更襯托蘇武的節操可欽。在蘇武先後與衛律、李陵的對答中,
個性化的語言表現出人物的不同特點。蘇武的威武不可屈、貧賤不能移、忠心耿耿、大義凜然,衛律的兇殘、強橫、無恥,李陵的良知未泯、內心充滿矛盾與痛苦,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7. 課堂教學

傳統的觀念已把教師的職責定位於「傳道、授業、解惑」,它內含著一種為知識而知識的傾向,在培養目標上,它指向的是「學」而不是「做」,它缺乏著一種創新意識,在深化教育的今天,這種觀念已越來越與社會發展要求相悖了。在實施新型教育中,以傳統的教學方式和行為進行授課活動的教師們將面臨著時代發展的嚴峻挑戰,所以對過去的常規的課程進行深刻的變革的新課程出現了。那麼,我們中學歷史教師應如何面對這次教學改革的洗禮,走進新課程呢?
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深有感觸,現將體會簡談如下,希望得到同仁們進一步指教。
一、教學觀念的更新是教師走進新課程的前提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題為《學會生存》的報告中指出:「教育具有開發創造精神和窒息創造精神這樣雙重的力量」。長期以來,我們的許多比較沉悶,缺乏生氣,難於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智慧活動的積極性,更不用說激發創意和不斷探索的精神了。按照一般的傳統理解,課程內容規定了「教什麼」,教學活動則主要解決「怎樣教」,兩者楚河漢界壁壘分明。多年來教師只扮演著「執行者」和「傳聲筒」的角色,嚴格按照課程規定,亦步亦趨,不能發揮自己的主動性,而學生則扮演著「接受者」的角色,在「課程進度」和應試取勝驅動下,囫圇吞棗,死記硬背,拚命地在適應「課程要求」中掙扎,而學習效果則事倍功半。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國教育人士開始對「教學大綱」所帶來的各種教育現象進行反思,最終要以「課程標准」來代替「教學大綱」,這也就迫使教師必須要更新教學觀念,緊跟時代脈搏。在「統」字模式下,我們中學歷史教師一是應該對眾多的教學材料進行選擇,提出自己的建議以更適合本學校學生學習和資源利用;二是教師不應再去教教科書,而是用教科書教,教師即要改進教學方法,同時也要對教科書,進行重新認識。三是教法上,教師不能再單一地講授,而是要多種媒體綜合運用。對於教材,教師只能把它作為一種學習的材料。教師根據「課程標准」規定的內容領域,可增刪教科書,也可以增補課外知識,以補充教材內容,同時也可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在內容和方法上有所改進。總之,此次課改將反映在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教學行為的改變上,那就是要變「以傳授知識為核心」為「以培養創新精神為核心」;變「教師本位」為「學生本位」;變「權威的傳授者」為「平等中的首席者」,充分發揮教師的智慧,把學生置於教學的出發點和核心地位,應學生而動,應情境而變,課堂才能煥發勃勃生機。
二、重構師生關系是教師走進新課程的落腳點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課堂上一切困惑和失敗的根子,絕大多數場合下都在於教師忘卻了:上課,這是教師和兒童的共同勞動,這種勞動的成功,首先是由師生關系來確定的」。在知識激增,信息爆炸的時代,儲存了多少知識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學生要學會如何尋求和獲得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在走進新課程中,必須重組師生關系。新型教育中的師生關系將不再是單向傳遞的關系,而是雙向交流的關系,教師不但要有能力回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而且要同學生進行各式各樣的認識交往,只有通過心靈對接、意見的交換、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討,才能實現知識的共同擁有與個性的全面發展。如歷史教學中,對一個歷史人物的評價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教師如果簡單的把結論告訴學生,必然會使教材黯然失色,如果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討論得出結論,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提高了教學效率,而且更主要的是完善了學生的能力。不再是「填鴨」式的灌輸知識,而是越來越多地激勵學生思考。由此可見,新課程中師生關系的構建,這個過程不是說教師的作用降低了,而是充分激發了教師進取心和創新意識,成為驅動教師的內化動力,其作用相應提高了。它要求教師在和學生進行靈活的課堂交往過程中要不斷地反思自我、超越自我,把學生的學習情緒和生活經驗納入課堂,創生知識,教學才會富有吸引力,才能實現「教與學相長」。
三、知識結構的開放是中學歷史教師走進新課程的途徑
鄧小平指出「現在世界的發展一日千里每天都在變化」。目前,我國大多數中學歷史教師的知識結構,基本上是知識內容不變或基本不變的封閉型結構。教師的主要知識基本上局限於長期不變的教科書中的內容,知識的陳舊和老化已成為教師走進新課程的障礙。要構建一個既有肉體又有靈魂的活的歷史學科知識結構,每位歷史教師隨時都要更新知識,在當今社會,誰不更新自己的知識,誰就會成為當代意義上的文盲。形勢急迫,只有不斷「充電」,加強教學業務進修,才能從傳承走向創新,從主動探知到發現新認識、新信息,在學生的知識和智力發展間架起一座橋梁。從新課程來看,雖然形式多樣,但內容以課為單位,使教師容易忽視前後課的內在聯系,不能夠使學生形成對某個階段的整體認識,也不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和形成;從初中高中的銜接來看,由於初中教師不了解高中的教學要求和能力培養的目標,更不了解歷史學科高考的能力要求,造成初中高中的教學脫節。由此可見,只有通過對新知識的不斷接納和吸收,才能使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得到改造和更新。隨著知識社會化和社會知識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知識的一體化,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在高度分化的基礎上走向高度統一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新型的中學歷史教師不應是固守於一門學科的狹隘專業人士,而成為具有豐富知識的人才,對每一個歷史教師來說,科技、文學、宗教、藝術、哲學等,都應在他的視野之內,如在世界近代史教學中,在講到外國地名、人名或重大事件的名稱時,教師如有意識地加上幾個英文詞彙,比如black people,Instrial Revolution,booty,Monopoly等學生熟悉的詞彙,或增加媒體圖畫形象顯現,這樣在教學中不僅增加了趣味性,而且把歷史和英語學習結合在了一起。雖然教師在備課中增加了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但卻激發起了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思考的獨立意識。當然,教師在走進新課程時,知識結構的開放仍是有側重點的,它體現了一中有多和多中有一,是一和多的辯證關系。
四、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是教師走進新課程的運行機制
所謂學習方式的變化主要表現在學生學習過程的基本特徵的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把學習建立在學習者的客體性、受動性和依賴性的基礎上,忽視人的主動性、能動性和獨立性;而新課程的教學方式的基本特徵表現在強調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和獨立性。一些教師在備課時,往往更多的是考慮自己怎麼上這堂課,而很少把自己當成學生來想想:如果我是學生,我會遇到什麼問題?在上課時,也只是按照事先的「腳本」如同演戲樣地「教學表演」,於是這些教師難以跨越傳統授課的局限性。在傳統的教學中過多強調的是如何「教」,而在新課標中則更多地思考學生如何「學」。相應於新課程的教學要求,教師上課時引導學生改變舊的學習方式,在實現新課程學習方式基本特徵的前提下,提倡和發展多樣化的學習方式,特別要倡導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自己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造性以及合作精神不斷得到發展。要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變化,關鍵是能否將「各種活動」引入課堂,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因此,「活動化」教學是實施新課程較為適宜的教學方法。教師將會通過設置問題情景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參與到教學環境中來,通過實際操作、調查、搜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最終獲得知識與能力,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讓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提供成功的體驗。
為調動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實踐能力,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構建和設想學生學業成績評價的創新模式,力圖打破過去從一張試卷評價學生學業成績的模式。在承認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的原則下,在一定范圍內讓學生選擇開放性的考試內容,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發揮。開放性考試在某些問題上不強調評價標準的一致性。鼓勵提出獨特、新穎的觀點,具體形式可以是:①寫歷史小論文 ②製作歷史小報 ③製作歷史小畫報 ④歷史小製作等。設想每學期初,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長和愛好,選擇一種考試形式,學生在製作開放式考試作品中,都將融入了他的智慧和創新。新課程強調的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這種考試模式的確定,它符合了新課程的特點,必然會反饋學習方式的改進。因此,重視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這是教師走進新課程的運行機制。
新課程的實施已為中學歷史教師提出了一個新抉擇,或在張揚教學質量中升華學生素質,或在壓抑質量中漠視學生素質,這就要求教師們要更新教學觀念,轉變教學方式,否則課程改革就將流於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勞而無功。因此,中學歷史教師要適應新課程,教學觀念的改變,新型師生關系的重塑,開放性知識結構的建立,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的任務是迫在眉睫的。

8. 求幫忙下載 蘇武傳課件(打造完美實用課件),百度文庫里,65頁那個,在線等,急

附件已上傳 請下載 如果滿意請採納回答

9. 人教版蘇武傳和課下小注一共多少字

年輕的志願軍戰士們,請擦乾惜別的眼淚趕緊上車吧。你們接到回國的命令後,幾天幾夜沒合眼為我們建造房屋。快吃些朝鮮阿媽妮煮的雞蛋,補一補身體吧。為什麼搖頭呢?難道你們擔心我們把你們志願軍忘懷?不,永遠不會!八年來,你們為我們花了多少心血,做出多少犧牲,給了我們那麼多親人般的溫暖。記得五次戰役的時候,敵人狂轟濫炸,我們的家園被炸成廢墟,我們的親人被炸死炸傷。是你們帶著親人志願軍,趕跑了敵人,並幫助我們蓋房子恢復家園。你們真是一群俠義熱血、英勇善戰和熱愛百姓的好戰士啊!當時,許多群眾都感動得流下了眼淚。在你們的幫助下,我們終於可以過上安定的生活了。我還記得,我家的小孫孫由於不太識路,結果跑到了前沿戰斗陣地玩,我的心揪得緊緊的,那太危險了。是你們冒著生命危險,把我的小孫孫救了回來。當我進屋給你拿水時,你又回去戰鬥了。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誼,我們怎麼能忘懷!志願軍們,你們快走吧,回到自己的祖國去吧。難道你們害怕我們把你們忘懷?不,永遠不會!你們為了朝鮮人民的安危,流了多少汗和血。記得有一次,敵人轟炸了整個村莊,樹木被燒焦了,整個村莊一片火海。大火蔓延開來。當得知還有人沒有逃出來的時候,你們不顧一切沖進火海,救出了兩個可憐的孩子。你們卻因為重度燒傷暈倒在路旁。難道,這還不足以表達你們對朝鮮人民的關心和愛嗎?

10. 衛律、李陵都投降了匈奴,但面對蘇武時,兩個人又很不一樣。請結合課文《蘇武傳》詳細分析他們的形象

衛律來本是匈奴人,在漢朝長大並做源官卻又背漢投匈奴,被匈奴封王,他面對蘇武時是以匈奴貴族的身份,所以對蘇武是威逼利誘,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而李陵與蘇武是老同事也是好朋友,他對蘇武的勸說更多是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是平等的交流。

閱讀全文

與蘇武傳課堂教學視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