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學前教育兒歌教學探究

學前教育兒歌教學探究

發布時間:2021-02-09 03:46:52

① 幼兒兒歌教學重要意義及路徑

幼兒兒歌教學重要意義及路徑,那就就是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以及它的路徑就是言傳身教。

② 幼兒園兒歌如何教學

幼兒園兒歌論文教學,我覺得如果沒有他們的兒歌,怎麼學會的話?我真的應該需要他們的自信力,自己去學

③ 如何促進兒歌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兒歌以其篇幅短小,內容淺近、想像豐富、充滿優美的韻律和節奏深受幼兒的喜愛,是兒童一生中最早接觸到的一種文學樣式,貫穿於幼兒園從小班到大班的整個語言教育活動之中。

④ 如何利用兒歌教學提高幼兒生活能力的案例研究

生活能力是幼兒重要的能力之一,是幼兒綜合能力的體現,在現代社會中突現了越來越重回要答的作用。但是在對幼兒進行「生活能力」培養時,多少會讓他們感到「被要求」,甚至產生抵觸心理。「讓孩子們在快樂中成長」是我們幼兒教育一直以來不懈的追求。所以,我們根據幼兒好奇、好模仿、想說話的天性,挑選和設計了一些生動有趣、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短小兒歌來幫助他們學習和提高生活能力。

⑤ 兒歌教學的幾種方法

近幾年來,我在教學中嘗試著採用做游戲、對話、看圖畫、唱歌等形式教幼兒學習兒歌,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游戲式:幼兒的學習應當是游戲式的。讓幼兒在玩中體會和理解兒歌的內容,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和小朋友一起玩汽車,我拿出大大小小的玩具汽車讓小朋友你開過來,我開過去,一邊開一邊就給小朋友朗誦:「小汽車呀真漂亮,嘟嘟嘟嘟喇叭響。你開過來,我開過去,我們都是小司機。」小朋友一邊玩,歲邊也自然地跟著念起來,幾遍以後.他們已能大致背誦出這首兒歌來了。 二、對話式:兒歌教學採用對話形式,可以減輕幼兒的思想壓力,並能引導他們去積極思維。如學《我的好媽媽》這首兒歌時,我問小朋友:「你們上幼兒園以後,媽媽到哪去了?」小朋友立即回答:「媽媽去上班了。」我贊許地點點頭,又問:『』媽媽上班辛苦嗎?媽媽回到家裡以後,你們應該做些什麼呢?」小朋友們紛紛回答『』讓媽媽先坐一會兒」、「讓媽媽喝喝茶」、「親親媽媽」·~…」對!」我接著小朋友的話題,順口就念起了兒歌:「我的好媽媽,下班回到家,勞動了一天多麼辛苦呀!媽媽、媽媽快坐下,請喝一杯茶,讓我親親您吧,我的好媽媽。

⑥ 從繼承和創新的角度分析傳統童謠的優缺點,並指出值得繼承和發揚的精華。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童謠,天籟之音,民族之魂,薪火相傳已有幾千年的文化歷史,是老百姓對生產、生活經驗的總結。其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如串話、繞口令、數數歌、問答歌等,主要反映著兒童的生活和情趣,念起來句句押韻,聲聲上口,很受孩童的喜愛。1999版《辭海》上解釋童謠為:「兒童文學的一種,一般與兒歌合稱兒童歌謠。形式短小、語言單純、意思明白,適合兒童傳誦,有兒童自編自唱的,也有成人擬作的。」因而,童謠無論是從形成的歷史角度、形式看,還是從其文學定位、價值看,都具有重要的傳承性。
《中國民辦教育幼教版》2004年曾在浙江調查,書面詢問「現代兒童心目中的兒歌」與「成年人記憶最深的兒歌」兩個問題,發現答案幾乎盡然相同。說起兒歌,孩子們津津樂道的還是《小燕子》、《讓我們盪起雙槳》、《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等30多年前的經典老歌,對於近年的作品,孩子們則一臉茫然,悠久而熟悉的歌謠似乎已經拉開當代兒童與現實生活的距離,經典童謠出現了斷層。童謠對孩子們來說最起碼應該是淺顯易懂,讓孩子們在優美的旋律中得到知識教育、情趣教育、文學教育、審美教育和道德教育,很顯然這是已經過時的老歌謠難以擔負的,更談不上有什麼審美或情感上的共鳴。因而呼喚新的童謠來代替這些「永久的經典」已成為社會、學校乃至家庭共同的希冀,成為我們為孩子健康成長造就的一種可能,成為教師和學生自我發展的一種需要。
《語文新課程標准》中指出:「語文課程應注意跨學科的學習,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化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越來越注重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熏陶,也越來越關注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語文新課程標准》又指出:「誦讀兒歌、童謠和淺顯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所以,我們認為小學語文結合童謠教學, 可以讓語文變得更有味道,讓學生變得更有張力,讓教師變得更有底蘊,能夠更好地促進語文與童謠的共榮共生。
2006年我校開展了《讓健康童謠伴隨孩子成長》的國家級德育課題的研究,已為師生們搭建了一方童謠的天空,尤其在語文與童謠的結合上有了初步的實踐和思考,本著傳承與發展、創新與提高的理念,我們以「課程改革」為方向,以「語文教學」為本位,以「發展童謠」為己任,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為目標,提出了《童謠融入語文教學的構建與實踐》的課題研究。
二、課題界定
1、有關概念的界定
童謠:兒童文學的一種,它來自民間,用童語唱出童心,句式自由,聲韻活潑,情趣深厚,言語朴實,順口成章的一種文學樣式。
教學:廣義的「教學」就是一切時間、地點、場合下的傳授經驗的活動,即是指教的人指導學的人進行學習的活動;狹義的教學是在學校中傳授經驗的活動,即是指在學校教育活動中,以教師傳授知識、技能和學生獲得知識、技能為基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統一活動。
構建: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地建立。本課題中特指一種課堂的建設,一種發展的形式,一種發展的空間。
2、本課題的界定
童謠融入語文教學的構建與實踐:從學科本質、學生需求和師生發展出發,依靠學校的教師在校內開展實踐研究,並通過具體的方法、形式和策略實施,達到傳承優秀文化、培養學生語文素養、提升精神境界和優化人文品質的目的,給孩子們打造一種「發展多元、個性鮮明、幸福和諧」的成長空間,給教師搭建一個「實踐反思、探索有效、創造可能」的學習舞台。
三、理論依據
(一)兒童認知規律
根據Piaget關於認知發展分為感知運動、前運算、具體運算和形式運算四個階段,小學生正處於前運算階段和具體運算階段從前向後過度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學生的各種感知開始內化為表象或形象,特別是語言的發展,使日益頻繁地用表象來代替外界事物,初步具有了抽象概念,但語詞還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思維仍不能脫離對具體事物的感知進行判斷和推理。學生興致勃勃地去感受每一個新奇的發現,卻往往只能運用只言片語去表達對世界的好奇。處在這一階段的學生,思維由單向思維向多維思維轉變,由不可逆的思維向可逆的思維轉變,不再局限於靜止的表象,開始意識到轉換的動作;考慮問題從自我中心轉向去自我中心;不合邏輯的推理也漸漸具體,這種過度階段是心理學上的最近發展區。童謠短小、精緻、富有韻味的特點,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適應語言的最近發展區,從而能走在語言發展的前面,並最終跨越最近發展區而達到新的發展水平。
(二)兒童心理學理論
小學階段的孩子天真、質朴、富有幻想,這是童詩童謠教學的基礎。事實上利用童謠進行小學語文教材的文本閱讀引領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一是兒童天性好奇。童謠教育能投其所好,最大程度地激發兒童接受學習的興趣。二是兒童想像力發展較早。童謠教育可用其所長,把兒童潛在的想像力發展成創造思維能力。三是童謠語言精煉,音韻優美的特點,對於規范孩子的語言和凈化學生的語言環境,促進小學生語文學習的「輕負高質」有著無法替代的作用。
(三)審美教育理論
古希臘學者柏拉圖說「美就是善」。它可以化美為美,陶冶高尚情操,它可以以情育情,激發道德情感,它可以文道統一,塑造健全人格。語文審美教育就是文化型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
四、國內外關於同類課題研究現狀
1、著名的學前教育專家劉曉東曾經說過:兒歌(又稱為童謠)是兒童「心靈的游戲」。國外一直很重視滲透童謠的繼承與培養教育,並採取各種措施開展童謠教學。日本的幼兒園和小學特意組織孩子們學唱古老童謠,英國把童謠看成一門正式的學問,編成啟蒙教材。我國在2001年發布了《公民道德建設綱要》,明確表示要把民族文化作為對未成年教育的內容。2006年教育部下發文件,要求各中小學學習、借鑒北京市的經驗,積極開展推廣普及新童謠和兒童詩歌的活動。上述活動反映了各個國家和我國社會各界能意識到童謠在學生成長中的重要作用,並且能採用較適宜的方法調動學習者自身的積極性來走進童謠,激發了他們對童謠的了解和興趣,不僅促進了學習者語言的發展,也促進了文明禮儀的發展,給孩子健康的童年,更促進了民族文化的傳承。
2、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我們採用了讓語文教學與生動形象的童謠相結合的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效提高語文素養。
3、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金波認為,新童謠尊重了孩子們的審美規律,開啟了孩子們的藝術創造能力,使其有成就感。兒童藝術作家應該意識到自己的責任,用潛移默化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們,使這種教育方式普及化。
4、安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院馬永安、余妍霞認為:童謠是基礎教育中文化承載的一種重要方式。首先,在基礎教育中,童謠是一種充滿趣味性、思想性與教育性的文化傳播的有效模式,使未成年人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正確的文化理念,在傳唱誦讀中進行自我教育。其次,童謠本身也是社會文化與校園文化、課程文化三者相互融合的媒介,藉助於童謠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再者,童謠作為一種藝術文化對人所產生的影響深遠。
五、研究目標
1、探索小學語文結合童謠教學的有效方式和方法,以童謠優化語文教學,以語文帶動童謠發展,形成語文與童謠共榮共生的良好態勢。
2、通過童謠的滲透教學,培養學生的語感,促進閱讀、寫作能力的提高。具體目標為:低年級以童謠與識字教學相結合為主,學生會誦讀,會嘗試編寫簡單的童謠;中年級以童謠結合句、段教學為主,學生能誦讀,能編寫童謠;高年級以童謠結合篇、章教學為主,學生會欣賞童謠、創作童謠。
3、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熱愛民族優秀文化的情感,有效提高語文素養及人文素養。
4、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促使語文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提高教育理論水平和研究能力,促進自我專業的發展。
六、研究原則
1、導向性原則:本課題研究的目標是探索語文結合童謠教學的有效方式,研究者應以集體目標為導向,不斷端正思想,提高研究者的信心和水平,同時要發揮導向的多種功能。
2、參與性原則:在進行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在充分調動研究者與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始終參與研究活動,使其成為改革研究的主角。
3、堅持多元性開放原則:建立語文課堂教學的科學評價體系,不僅評價語文教學的一般特徵,而且要為不同條件的課堂教學留有可變通的餘地,提倡創新,鼓勵個性化教學。
4、發展性原則:依託語文教學,我們不斷學習、創編新童謠,促使童謠內容動態發展,滾動前進,可持續發展。
5、創新性原則:本課題的研究立足以學生素質發展為中心,從育人目標出發,鼓勵學生大膽設想創造,盡可能給學生提供創造的機會和情境,培養學生創作能力、想像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七、研究的內容與措施
(一)研究內容:
1、探索小學語文結合童謠教學的有效方式和方法,優化教師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方式,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益,帶動童謠文化的發展。
2、語文結合童謠教學的一般策略:
(1)尋找童謠與語文教學內容的最佳結合點,把握童謠在語文教學中最佳時機的策略。
(2)運用童謠,加強對學生學法指導的策略。
(3)運用童謠,培養學生良好語感的策略。
(4)運用童謠,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的策略。
(5)通過對童謠的誦讀、欣賞、創作,培養學生對童謠的喜愛,提高審美情趣和道德認識的策略。
(二)具體操作措施:
1、運用童謠激發語文學習中的興趣,突破語文學習中的難點,攻克語文學習中的重點,簡化語文學習中的繁處,從而達到真正意義上的「輕負高質」。
2、通過健康童謠校本課、健康童謠綜合性實踐活動等形式來拓寬研究平台,豐富研究內容。
3、加強對童謠的誦讀、欣賞和創作的指導,拓寬小學生知識面和認知水平,培養審美情趣和表達能力,豐富童謠內涵和發展童謠文化。
八、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通過檢測、記錄進行跟蹤調查分析,採取必要的方法干預,適時調整教學策略。
2、案例研究法:把教學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及處理問題的全過程如實記錄下來,寫成教育案例,然後圍繞案例中所反映出的問題進行分析或集體研討,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形成報告,以從中發現新問題,也可以通過對同類個案的比較研究,概括出一般性的結論。
3、課堂觀察法:帶著明確的目的,教師憑借自身感官或有關輔助工具,從課堂情境中收集資料,並依據資料作相應的研究。
4、資料文獻法:查閱國內外有關文獻資料,加強理論探討,為實踐指明方向。
5、經驗總結法:總結研究中的有效經驗,提煉概括,撰寫論文。
九、研究對象和步驟
(一)研究對象
一——六年級全體學生
(二)研究步驟
1、准備階段:(2009年9月——2009年11月)
(1)組成課題實驗組:構建課題目標,確立研究內容,制訂實施方案。
(2)課題組成員學習培訓。
2、研究階段(2009年12月——2012年6月)
(1)通過查閱文獻,學習相關知識,弄清理論產生的背景、基本觀點、適用范圍和局限性。
(2)採取「設計--實踐--反思--研討」的教學研究模式向有關教師了解教學情況及研究對象的課堂表現,改進教學方法。
(3)進行課題研究的訪談、探析、構建。
(4)課題組成員進行分析與研究,交流成果與經驗,撰寫個案。
3、總結階段(2012年9月——2012年10月)
整理相關資料,撰寫結題報告,成果送審。
十、研究預期成果和成果形式
1、課題研究的結題報告
2、編撰《健康童謠》文本集,形成校本教材
3、發表、結集相關的科研論文或教學案例

⑦ 求一份幼兒園學習兒歌的教案,內容:教學內容、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小班教案兒歌 目標: 1、知道汽車、行人在馬路上要遵守交通規則,聽從紅綠燈的指揮。 過程: 一、小汽車出門 1、在背景圖上邊說表演: 有輛小汽車剛從汽車製造廠里出來,對一切都覺得奇怪。它看到馬路上、大街上這么熱鬧,開心得「嘀嘀」直叫。它一會開到東,一會開到西,可自由了!忽然,它看到大街上有樣東西總是不停地眨眼睛,覺得非常奇怪。你們能告訴小汽車這是什麼嗎? 2、紅燈眨眼睛是告訴我們什麼?綠燈眨眼睛又是告訴我們什麼呢? 3、如果沒有紅綠燈會怎麼樣? 4、小汽車不認識紅綠燈這樣在馬路上開行不行啊? 二、小汽車懂規則 1、多謝小朋友的幫助,小汽車現在懂得紅綠燈的作用了。 2、它啊還念了一首很好聽的兒歌呢。(教師朗誦兒歌一遍)。 3、小汽車看到「紅燈」是怎麼做的?看到「綠燈」是怎麼做的?看到「行人」是怎麼做的? 4、教師分別出示「紅燈」、「綠燈」、「行人」的信號牌,請幼兒在座位上分別做出「停車」、「開車」、「按喇叭」的動作。 5、幼兒學念兒歌,教師在相應的地方逐一出示「紅燈」、「綠燈」、「行人」的信號牌,以幫助幼兒記憶。 三、小汽車行駛 1、幼兒根據教師發出的口令,做出相應的動作。如:紅燈紅燈眨眼睛、綠燈綠燈眨眼睛、行人行人走過來。 2、請幼兒做開車狀,教師交替出示「紅燈」、「綠燈」「行人」的信號牌,幼兒據此做出相應的動作。 3、小汽車開了一天它累了要回家了。我們聽到音樂小汽車就開動了,音樂停就開到自己的座位上,我們家就到了。 附兒歌:開汽車 小汽車,嘀嘀嘀, 開到東來開到西, 看到紅燈停一停, 看到綠燈向前行, 看見行人按喇叭, ——嘀嘀。 希望你能用得上 。 祝您工作順利,生活愉快!! 謝謝你,採納我的答案。

⑧ :以兒歌為例,論述如何提高幼兒教師兒歌彈唱的能力。

一 教學內容:兒童歌曲《春天在哪裡》和《歌聲與微笑》
二 教學目的:
(1)讓學生開始接觸小調歌曲的彈奏
(2)練習F大調彈奏,同時注意處理雙手,在彈奏時旋律和伴奏「打架」的處理方法
(3)初步練習無旋律伴奏的彈奏方法
三 教學步驟:
(1)檢查上節課布置作業完成的情況,抽查10位左右的學生,到鋼琴上單獨還課,教師指出優點和缺點及注意事項。
(2)新課內容:第一首《春天在哪裡》
①分析歌曲:調試 調性 樂段 音樂風格
此歌曲為F大調兩段體,第一樂段音樂歡快活潑,右手伴奏採用全分解跳躍式的伴奏方法,第二樂段略顯抒情,左手採用半分解和弦的伴奏方法,此歌曲又名《嘀哩嘀哩》。
②教師示範彈唱
③和弦配置:教師先讓兩個學生分別把一、二樂段的和弦編配情況說一下,然後老師指出優點缺點,並進行訂正。
④教學重點:歌曲剛開始部分,右手主旋律和左手伴奏部分如果用原位分解和弦伴奏,會出現打架現象,要求左手伴奏部分採用轉位和弦的伴奏位置進行,避免雙手打架現象。
第二首歌曲《歌聲與微笑》
① 歌曲分析:調式 調性 樂段 音樂風格
此歌是一首小調性的兒童歌曲,由兩個樂段組成,第一樂段採用無旋律打節奏的伴奏方法進行伴奏,第二樂段採用帶旋律左手伴分解和弦的伴奏方法,因為是小調性,所以注意小調和弦的使用,注意歌曲前奏的處理及長音加花的處理,很有特點。
② 教師示範彈唱。
③ 教學重點和難點:前奏的處理,長音的加花
④ 歌曲和弦的編配,小三和弦的使用要准確。
四 布置作業 總結
本課所學的兩首歌曲一首為F大調,一首為a小調。伴奏音型分別採用了全分解、半分解和弦的伴奏方法及帶旋律和不帶旋律的伴奏方法,以及關於右手主旋律和左手伴奏出現「打架」現象的處理方法。在演唱歌曲的同時手上還要進行「加花」處理,以增強歌曲的彈唱效果及增加音樂的表現力,做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同學課下應加強練習,反復體會,不斷總結。

閱讀全文

與學前教育兒歌教學探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