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現代信息技術只是教育教學的輔助手段

現代信息技術只是教育教學的輔助手段

發布時間:2021-02-09 06:33:29

『壹』 如何促進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實踐深度融合實施方案

一、專家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①
(一)教育信息化的意義
是要 「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破解制約我國教育發展的難題,促進教育的變革與創新」,所以是「實現我國教育現代化宏偉目標不可或缺的動力與支撐」。這種動力與支撐體現在三個方面:
⑴可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廣泛共享,從而促進教育公平;
⑵能有效提高教育質量和建設學習型社會;
⑶能在創新教育模式和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人才方面具有獨特的重要作用。
(二)實現教育信息化的手段、途徑和方法
手段是指,要充分利用和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優勢;途徑、方法則是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
建立教育信息化技術支持和戰略研究體系,具體包括五項內容:
⑴建設若干教育信息化技術與裝備研究和成果轉化基地。⑵開展新技術教育應用的試驗研究,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教育信息化關鍵技術與裝備。⑶探索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規律,深入研究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模式。⑷通過信息化試驗區與試點校的集成創新,提供系統解決方案,促進信息技術、裝備與教育的融合。⑸建設教育信息化戰略研究機構,跟蹤、分析國內外教育信息化發展現狀與趨勢,評估教育信息化進展,提出發展戰略與政策建議,為教育信息化決策提供咨詢與參考。
既然用「深度融合」觀念取代「整合」觀念的目的是想要找到一種真正有效的、實現教育信息化的途徑方法——也就是能真正觸及到教育系統結構性變革(而不是只用於改進教學手段、方法這類「漸進式修修補補」)的途徑方法,可見「深度融合」觀念和傳統「整合」觀念的根本區別就在於:前者要在運用技術改善「教與學環境」和「教與學方式」的基礎上,進一步去實現教育系統的結構性變革;而後者則只是停留在運用技術去改善「教與學環境」或「教與學方式」的較低層面上,從來不敢去觸動(或根本沒有想到要去觸動)更深層次的「教育系統結構性變革」問題。
由於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眾所周知,這也是除遠程教育以外,各級各類教育的主陣地),所以,「課堂教學」應該是「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既然「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那麼「課堂教學結構」 自然就應當是「學校教育系統的主要結構」;既然「課堂教學結構」是「學校教育系統的主要結構」,那麼,實現了「課堂教學結構的變革」 自然就等同於實現了學校教育系統最主要的「結構性變革」,這應是合乎邏輯的結論。
「學校教育系統結構性變革」 的確切內涵就是要實現課堂教學結構的根本變革。眾所周知,所謂課堂教學結構就是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媒體這四個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具體體現。教學結構的變革不是抽象的、空洞的,它要實際體現在課堂教學系統四個要素地位和作用的改變上,也就是:教師要由課堂教學的主宰和知識的灌輸者,轉變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學生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學生良好情操的培育者; 學生要由知識灌輸的對象和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和情感體驗與培育的主體;教學內容要由只是依賴一本教材,轉變為以教材為主、並有豐富的信息化教學資源(例如學科專題網站、資源庫、光碟等)相配合;教學媒體要由只是輔助教師突破重點、難點的形象化教學工具,轉變為既是輔助教的工具,又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協作交流工具與情感體驗與內化的工具。
多年來國內外信息技術教育應用的經驗告訴我們:信息技術應用於教育、教學過程,若不緊緊抓住「改變傳統課堂教學結構和構建新型課堂教學結構」這個中心,是不會有成效的,是要付出代價的。
信息技術應用於教育、教學過程,不能只是停留在運用技術去改善「教與學環境」或「教與學方式」的較低層面上,而必須在運用技術改善「教與學環境」和「教與學方式」的基礎上,進一步去實現教育系統的結構性變革——也就是要「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結構,構建出新型的『主導—主體相結合』課堂教學結構」。這正是《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之所以提出、並倡導「信息技術要與教育深度融合」這一全新觀念與做法的基本出發點,也是「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的本質與確切內涵所在。

二、對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理解
經過10餘年的實踐與總結,中國政府提出了「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這一推進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
(一)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促進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要實現這一根本目的,僅僅擁有先進的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和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使用一些信息技術手段是不夠的。當今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對教育的影響不僅表現在新的技術和手段的運用上,而且對教育的發展帶來更新的理念和動力,使教育內容、方法和模式發生深刻變革。因此,教育信息化的關鍵在於要將信息技術融入到教育教學的全過程,運用信息技術逐步改變原有的教育教學過程與模式,實現以知識傳授為主的教學方式向以能力素質培養為主的教學方式的轉變,並根據社會發展和學習者的需求,在全國乃至世界的范圍內選擇最優質的教育資源,進一步突破傳統教學活動的時空限制,提升教育教學的效率與質量。這一變革的過程就是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的過程,只有融合才能體現出信息技術對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作用,這才是教育信息化的本質。
(二)「融合」不是一般的技術應用,而是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相互促進
一方面,信息技術要進入教育教學過程,改變教育教學模式,形成新的教學方法和模式,發揮信息技術對教育教學改革的推動作用;另一方面,要實踐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模式,必須有與之相適應的信息技術提供支撐,同時也為信息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何克抗教授提出:以前「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是只從改變「教與學環境」或改變「教與學方式」的角度(最多也只是同時從改變「教與學環境」和「教與學方式」的角度)去強調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只是將信息技術應用於改進教學手段、方法這類「漸進式的修修補補」上,還沒有觸及到教育的結構性變革。他認為要讓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自覺地認識到:不能只是停留在運用技術去改善「教與學環境」或「教與學方式」的較低層面上,而必須在運用技術改善「教與學環境」和「教與學方式」的基礎上,進一步去實現教育的結構性變革—也就是要「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結構,構建出新型的『主導一主體相結合』課堂教學結構」。這正是《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之所以提出、並倡導「信息技術要與教育深度融合」這一全新觀念與做法的基本出發點,也是「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的本質與確切內涵所在。
三、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基本思路
在總結過去的經驗時發現,推動教育信息化不能簡單地搞硬體驅動,而忽視課堂教學應用,這種方式做起來相對容易,但難以持久,並且效果也是會大打折扣的。我國教育部公開表示的基本思路就是採取應用驅動,一是要著眼於解決教育改革與發展中的問題,在教與學的主戰場中開展應用。這種應用應該是師生廣泛參與的日常教與學的活動,應該貫穿於教學活動的始終,應該是對即有教學方法的改造與提升。二是要在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的過程中不斷提出新的應用、實現新的應用。也就是要從教育教學的目標要求和學習者的需求出發,以促進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為目標來安排教育信息化工作。只有聚焦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尤其是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為學習者提供高質量的學習體驗,才能找到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點,才能真正體現融合對於促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強大支撐作用。
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是永無止境的,技術的不斷創新會給應用提供新的動力和條件,教育的需求和發展也會給信息技術的發展提出新的要求。促進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特別是在課堂日常教學中的應用,使學習者學習方式便捷化、學習支持個性化,從而獲得高質量的學習結果,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方向和本質,而且具有無限的發展潛力,是教育信息化的希望所在。
中國政府確定的「十二五」期間「三通兩平台」的核心目標與任務,都是按照應用驅動的基本思路提出的。除「寬頻網路校校通」屬於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范疇,「優質資源班班通」和「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都是從不同側面強調推進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班班通」強調的是數字優質教育資源的廣泛共享與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深入普遍應用。他們提出了以建設「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和「名校網路課堂」三種形式推進「班班通」。「人人通」就是利用雲技術為學習者提供的網路服務空間與環境,努力使每個學生或教師都可以擁有一個網路上的個人管理平台,逐步實現課 內、課外的教學、學習與交流功能。「人人通」是面向教育信息化未來的發展方向,強調以網路為載體,著重探索信息時代教學模式、學習方式及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互動的新模式。

注①:何克抗 ,男,教授,博士生導師,現為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所長,東北師范大學終身教授,長期從事教育技術理論與應用研究,特別是基於Internet的網路教育應用研究。科研方向:教育技術基本理論、信息化教育、教學系統設計。

『貳』 現代教育技術只是教育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這句話對嗎

這句話應該是對的因為教育的本質還應該是教師對學生的教育輔導現代教育技術,只是輔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一種輔助手段起決定作用的還是教師。

『叄』 信息技術在什麼時候獲得了飛速發展,成為當代社會,經濟發展的核心技術

隨著信息技術、網路技術等的飛速發展及其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和滲透,以計算機和網路為核心的教育技術給現代化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並成為現代教育技術的主要標志。然而在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中卻存在著種種誤區,因此如何合理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更好的為教學服務,提高教學質量是我們每位老師所面臨的重要問題。一、現代教育技術的概念和特點教育技術是對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進行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和實踐。現代教育技術就是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對教學過程和教學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評價和管理,以實現教學優化的理論和實踐。現代教育技術具有以下特點:重點和立足點是學生的學習,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它的研究對象是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它的研究內容包括「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五個方面;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的雙重屬性;教育技術是先進教育思想與先進的教學技術相結合的產物,現代教育技術伴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教育思想的發展而不斷更新和豐富著自己的內涵。二、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中的幾個誤區在我國社會改革中,教育改革滯後於經濟改革,在教育發展中,觀念更新又滯後於裝備更新。正是教育觀念的滯後,才引發了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誤區。1.在主觀思想上誤把教育技術先進等同於教學先進教學的過程是信息傳輸的過程,信息傳輸需要手段,而現代教育技術為信息的傳輸提供了各種先進手段,因此有些教師認為教育技術先進就是教學先進,為了體現教育技術的先進,把一些應該用實驗演示的問題也做成三維動畫來表示,有的甚至整堂課教學的每個環節全部用多媒體課件來展示,表面上看教育技術很先進,實際上只是「花架子」。教學觀念是傳統的,教學方法是陳舊的,只是披了一件先進教育技術的外衣,這絲毫不代表教學的先進。應該強調的是,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必須以先進的教學觀念為指導,堅持啟發式、互動式和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如果背離了這一原則,再先進的教育技術都不會取得好的教學效果。2.誤認為多媒體教學模式可以代替所有傳統教學模式,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多媒體教學模式將過去教育的單一講授型發展為學生、教師、媒體三者互動結合的多元模式;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為通過現代教學媒體主動學習知識的方式。但是現代教學媒體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它也有自身的缺陷。首先,現代教學媒體在教學中起的只是輔助作用,也只能起到教學服務的作用。它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除了使學生明確教學目的,還要注意調節他們的學習注意力,並及時的反饋糾正,這也是教師的主導作用的體現。然而有些教師沒有把握好自己的主導作用和計算機多媒體的輔助功能,造成了本末倒置。其次,教師授課時的肢體語言、情感色彩對學生的感染力也是計算機永遠無法替代的。而多媒體教學模式弱化了教師人格示範的作用,把教學課堂由「人一人」對話變為純粹的「人一機」對話,久而久之,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缺乏情感交流,易使學生養成孤獨、冷淡等不良的心理特徵。3.過多使用多媒體課件,易忽視學生的認知規律有的教師在課堂上整個教學過程全部使用多媒體課件,將所有的教學內容全部用大屏幕顯示出來,自己充當了一名放映員的角色,教學效果並不良好。另外在製作課件時一味追求多媒體效果,過多地使用聲音、圖片、動畫來展示教學內容,結果弄巧成拙,反而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偏離了知識傳遞的主題。還有的教師不管學科和所傳授知識的特殊性,一律採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的認知規律,把公式推導、例題演算的過程一下子顯示出來,這樣既沒有給學生留下思考和消化的時間,也無法實現對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訓練。4.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師培訓中只注重信息技術,忽視現代教育理論長期以來,為了應對教育信息化的挑戰,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都加強了對教師進行現代教育技術培訓,這對提高教師素質和推進教育信息化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一些學校只把製作課件或網頁設計作為教師培訓的主要目的,忽視了對教師教育觀念、教育思想和教學設計方面的學習和提高。而教師在培訓中只注重製作技巧的學習,盲目追求課件形式的精美,對現代教育理論和教學觀念的學習很不重視。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對現代教育技術概念的片面理解,只重視了信息技術而忽略了現代教育理論。三、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1.全面理解現代教育技術的真正內涵,樹立新的教育觀念一提起現代教育技術,人們的想到的是多媒體、網路等現代信息技術,卻忽視了現代教育技術中的現代教育理論。其實現代信息技術只是現代教育技術的資源和技術支持,並不能代表現代教育技術全部。那種認為現代教育技術就是利用現代媒體傳遞教學信息的一種技術是片面和不完整的。當前,以多媒體和網路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正加快進入學校,但是這些新技術只是提供了一種新的教育資源和環境,新技術本身不會孤立地在學校中發揮作用,它只有在現代先進的教育思想和觀念的指導下,體現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時代精神,才能對教育教學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如果教育觀念是陳舊的,僅僅把新技術應用於傳統的教學模式之中,則新技術不僅不能發揮其優勢,反而會成為強化傳統教學模式和教學觀念的手段和工具。因此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擺脫傳統教育觀念的束縛,樹立新的教育觀念,只有在新的教育觀念的指導下,才能正確應用新技術,改革傳統教育模式,提高教學質量。2.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教學,教師仍應當是決定教學效果的主體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現代教育技術只是輔助教學的手段。多媒體課件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表達和闡述教學內容,但教師的主導作用是永遠無法替代的。因為課件的教學設計,內容組織都是靠教師來完成的,課件的構建和設計是否符合學生的學習和認知規律決定著教學效果。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語言、動作、表情及所表現出來的科學精神、認知習慣等都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這是一個重要的信息,也是促進學生學習的一種動力。同時教師對課堂進行有效的組織,引導學生思考問題、觀察問題,更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對知識探索的積極性,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這種默契交流也是計算機無法實現的。3.吸收傳統教學方式的優點,多媒體的運用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黑板+粉筆」的傳統教學方式雖然不夠形象直觀,但它有現代教育技術代替不了的優勢。傳統教學方式的優點有兩個:第一,教師寫的過程,給學生留下了消化和思考的空間;第二,寫的過程是教師把學生帶進邏輯思維的過程。因此教師在設計和製作課件時應當注意吸取這兩個優點。同一屏幕上出現的文字多少應嚴格掌握,公式推導過程應逐步顯示出來,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和消化。多媒體教學固然有它教學內容廣泛、教學資源豐富、教學過程生動形象、教學效率高等優點,但也不可過於追求多媒體效果。濫用媒體素材、過多地添加動畫效果將影響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不能抓住知識重點,影響教學效果。4.加強教師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強化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和更新教育觀念現代教育技術真正運用於教學實踐,必須通過一線任課教師的教學活動來完成,教師對現代教育技術的理解與運用程度是現代教育技術功能發揮的關鍵因素,對教師進行教育技術培訓,可以促進他們深入進行教學思想、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改革,進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需要強調指出的是現代信息技術必須由教師去掌握和使用,而教師的行為又是受思想觀念所支配和制約的。思想觀念是行為的先導,控制著行為的方向,錯誤的思想觀念指導下的實踐比盲目的實踐更可怕,從這個意義上講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和更新教育觀念則是比學習現代信息技術更為重要的事情。總之,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為教育帶來了新的活力,使教學更加生動而富有效率。我們應走出現代教育技術運用中的誤區,在現代教育理論和教學觀念指導下,合理運用好現代教育技術,發揮其優勢,從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使教育真正走向現代化。

『肆』 現代教學技術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這句話對么

這句話很對。很多老師都太看重課件等現代教學技術,忽視了精講多練的優良傳統。

『伍』 如何理解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趨勢

在科學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信息技術已經廣泛地應用於現代教育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摒棄了傳統教學固定授課模式,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通過分析信息技術在現代教學的實際應用前景,來預測未來是當下的必然趨勢。

一、 巧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對學生而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進入多媒體教室的時候,他們的心情往往非常愉快,興致也很高,這時教師要將這種興趣及時引到教學內容上來,效果就會很明顯。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新的教學情景的設置,新課的巧妙引入,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二、 再現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數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有效的途徑之一就是再現數學知識的發現過程,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猜想結論,發現定理和結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化靜為動,突破重點、難點

數學教學內容有時比較抽象,傳統的教學手段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計算機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進行動態展示,加強學生的直觀印象,這樣可以彌補傳統教學方式難以克服的重點、難點的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只能在黑板上通過板書、作圖來傳遞知識,而一些動態的數學知識教學,教師不得不藉助口頭語言、身體語言將動態畫面說「動」,而這樣抽象的知識學生仍只能夠「感受」。這樣既浪費了時間,又不能收到好的教學效果。例如三角函數的圖象、圓錐曲線、簡單幾何體等等,用多媒體研究問題能夠彌補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發揮其特有的優勢,如函數圖象的平移,可以通過動態演示,學生很容易得出結論,還有圓與圓的位置關系的相互運動以及每種位置關系下圓心距d與兩圓半徑R、r之間的數量關系通過CAI的演示,以及旋轉幾何體的得法等等,都讓學生能更直觀理形象地接受和理解。

四. 創設懸念,引導學生探究問題

傳統的教學一般只有教師的參與,學生很少主動參與,沒有學生參與的教學是不成功的教學。因此,我們要為學生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增設問題,巧設懸念,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化為主動探究問題,主動參與教學過程。

提供一個便於學生探討的環境,創設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情景,例如在介紹「平行六面體」的概念時可以藉助幾何畫板展開平行四邊行的平移過程,這樣給學生留下更多的思考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能夠解決新問題,並能夠發現新問題,提出新的問題。

五. 互動學習,培養學生合作、自主精神

輔助的反饋系統可以使教學評價更加科學、及時,有利於學生意志的培養。例如在演算法的教學中,如果沒有計算機的話那麼演算法程序的教學也是沒有什麼意義的。藉助多媒體進行本節教學時,可以讓學生驗證自己的演算法語言寫得正否正確,鼓勵學生自己訂正,反復練習,正確後學生會有一種成功的喜悅。還可以舉行各種數學知識競賽、興趣小組等,培養學生的自覺性、自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當然還可以減輕教師重復的教學和輔導,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思想,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與學生溝通與交流。

『陸』 談談現代教學手段在中小學生信息技術課教學中的作用

新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教學應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規律選擇不同的策略,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運用多種直觀形象的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環境,引導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識。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它能形象直觀的把知識呈現出來,把復雜的概念形象的演示出來,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因此,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我們應該積極的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益,更好的促進學生的發展。
一、提高認識
我們的社會已進入了信息化時代,因此教學也已不再是局限於校園內部的、師生之間的活動,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也不再局限於單純地依賴教師的傳授和閱讀課本。時代要求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調整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模式。
數學是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小學生的思維正處於由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轉為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階段,因此,小學數學必須在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而信息技術正是這樣一座橋梁。現代信息技術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可以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樣化、視覺化,有利於充分揭示數學概念的形成和發展,數學思維的過程和實質,展示數學思維的形成過程,同時,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圖文並茂、聲像並舉、能動會變、形象直觀的特點為學生創設的各種情境,可以激起學生的各種感官的參與,調動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可以輕松的獲得數學知識。另外,還可以讓學生在課堂學習的同時,通過網路搜索相關的信息,對所學的知識加以補充,學生也可以根據各自的能力和愛好,在網路中尋找自己感興趣的信息,拓展自己的知識面,滿足學生個體對學習的不同需求,以求獲得不同的發展,從而實現自我發展。所以,在新的形勢下,掌握現代信息技術,並正確合理的課堂教學中,這是時代的要求,也是創新教育的要求。
二、熟練掌握操作方法
教師是課堂中的主導者,再好的設施,再好的課件,必須依靠教師的操作,課件不會根據教師的講解自動跳出來,特別在我們農村,電腦進入學校的時間並不長,尚處在發展階段,因此,教師的熱情雖高,但在運用時,往往出現問題:在出示幻燈片時,一不小心,手點快了,把該在後面出示的幻燈片點了出來,而且,還半天回不過去了;在電腦和實物演示器綜合使用時,在使用實物演示時,需要先切換過去,因為不熟練,很容易忘記,實物放上去了,也在進行講解了,但屏幕上沒將實物投影出來,還是電腦屏幕,弄得學生一臉茫然的看著老師……所以,學會簡單的操作不是一件困難的事,但要在課堂中熟練自如的運用卻得下一番功夫。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老是圍著一台機器團團轉,被機器所左右,就會出現利用多媒體帶來副作用的現象。在教學中什麼時候利用,怎樣利用屏幕內容的顯示、停留、消失都要掌握一定的時機,而且教師還要善於藉助語言巧妙自然的把手段與教學內容串聯起來,恰到好處的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而不只是展示課件,因此,教師必須勤練電腦操作基本功,加強自身素質,使媒體演示熟練得法,課堂組織活而不亂,很好的體現教師為主導的原則。
三、精心製作課件
多媒體課件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的需要,經過嚴格的教學設計,集聲音、圖像、文本為一體,並以多媒體的表現形式製作而成的課程輔助軟體,它具有直觀性、趣味性和交互性的特點,能將教學中的問題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形象、化平淡為神奇,使無法表達的內容形象直觀的展示出來。一個好的多媒體課件既能更好的輔助學生掌握知識,又能提高教學效率。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製成課件,課件主要適用於傳統教學手段難以展開的教材內容,這樣才能充分體現多媒體課件的優勢。在製作多媒體課件時,教師首先要認真研讀新課程標准,鑽研教材內容,弄清教材編寫意圖,考慮學生的可接受程度,從而精心准備整體設計思路,否則會出現像散沙一樣無法凝聚,缺少靈魂,缺乏實用性。其次課件製作應遵循學生的心理特點,精心設計每一個細節,既要體現課件的直觀性,又要體現課件的趣味性,要有效的把教學內容的重點和多媒體手段充分地結合起來。哪些地方該用,哪些地方不該用,用了能產生怎樣的教學效果,都應該做到心中有數。如在教學「量角」這一內容時,如果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就不會看得很清楚。我就利用多媒體課件,製成動畫來演示量角的方法,形象直觀的畫面讓學生一目瞭然,輕松的就掌握了這一知識。另外,在課件結構上,可採用模塊化思想,變「線性結構」為「非線性結構」,將課件設計成學生學習的導航器,並注意增強課件的交互性和界面的人性化,使課件流向能夠根據教學需要隨意調度。
四、適時演示課件
在新課程教學中,許多教師認為不用課件就不足以體現出新來:課題用課件播放,重要知識點用課件播放,教學過程用課件展示,作業、訓練題在課件中顯示,甚至訓練、推演的結果也在課件中演示。一堂課中,學生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課件的演示上了,這樣,看似在課堂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熱熱鬧鬧,實際上對學生的學習毫無意義,甚至事與願違。一般來說,教材中難以用言語表達的,學生缺少感情認識而難以領悟的,其他媒體無法呈現的,現場演示條件不足的,介入計算機輔助教學就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使學生茅塞頓開。另外根據小學生有意注意持續時間短的心理特點,在學生感到疲倦,注意力下降的時侯適當運用合適的多媒體方式來刺激學生,吸引學生,創設新的興奮點,激發學生思維動力,以使學生保持最佳學習狀態。
五、信息技術以「輔」為主
雖然信息技術是現代教育手段發展的潮流,在數學教學中恰當選擇和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輔助教學,既培養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了教學效果.達到了使每個學生都能滿足不同的學習需求,最大限度的開發學生的潛能.但是我們必須清楚,它只是教學的輔助工具,並非可以用來代替其他教學手段,並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採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有時通過教師的語言、板演、手勢及通過觀察學生的表情、提問等反饋手段,因勢利導反而會獲得更好的效果。使用信息技術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其他教學手段不能解決的教學問題,它是因需要而使用,而不是為使用而使用,不能無論上什麼課,有沒有必要,適合不適合,都一律使用課件,更不能完全摒棄其他的教學手段,例如在推導圓柱和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時,讓學生利用學具動手實踐,親身經歷圓柱、圓錐體積計算公式的形成過程,教學效果就比僅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的教學效果好。同時,教師對學生特有的人格影響是任何教學手段都無法代替的。所以,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作為一種現代化教學手段,並不是排斥傳統教學手段,應是二者有機結合,優勢互補,獲得最大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中要根據具體學情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恰當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用它來解決傳統教學手段所不能解決問題,或難以實現的問題,似乎更有價值
總之,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讓數學走進生活,發展學生能力,做到數學知識生活化,生活知識數學化,適當適量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就會起到「動一子全盤皆活」的作用,發揮其最大功效,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有效地培養更多的跨世紀的創造性人才。

『柒』 談談現代信息技術給教育與學習帶來哪些變 革

前教育部部長陳至立說:「21世紀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它不僅帶來教育形式和學習方式的重大變化,更重要的是對教育思想、觀念、模式、內容和方法產生深刻的影響。」信息技術革命浪潮正以驚人的的速度改變著我們的生產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人類社會正快速形成為一個高度信息化的社會,知識爆炸式增長、更新速度越來越快。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教育也走了教育信息化之路,信息技術已經在教育管理、教育改革、教育教學活動等諸多方面都產生了全方位的影響。教育界正經歷著一場由信息技術帶來的從形式、內容到觀念上的重大變革。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成為我們急需解決的一大課題。一、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地位信息技術應用於教育,彌補了傳統教育的眾多不足,改變了傳統的知識存儲、傳播和提取方式,引起了教育新的變革。數字化、智能化、網路化和多媒體化的信息技術給現代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其在教學中的應用與傳統的教育技術相比,有著更強大的優勢和顯著的功能特點。(一)信息技術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多媒體技術使得知識內容可以通過文本、圖像、動畫、聲音、影像等各種單一形式或者是幾種形式的組合來表現,從而使得知識內容豐富多彩。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能夠刺激多種感覺器官,有利於學生的記憶,增強學生進行聯想的線索。(二)有效的資源共享與信息交流網際網路可以實現優秀教學資源的全球共享和及時更新,電子郵件、聊天室、視頻點播、視頻會議等可以實現老師與學生彼此之間的交流溝通。信息技術進入教學將會空前擴展教師和學生的信息源,他們可以訪問各種電子化的課程資源庫,獲得直接相關的素材和資料。(三)自主式學習的良好實現多媒體技術不僅具有模擬性,且可生動直觀地展示原來無法直接展示的東西,而且具有交互性擺脫了傳統的、被動的注入式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模式能為學習者提供圖文音像並茂,豐富多彩的互動式人機界面。因而易於激發學習者學習興趣,並為其實現探索和發現知識創造有利條件。學生還可建立個人主頁或小集主頁,創設個性化的學習平台。(四)提供虛擬化的教學環境信息技術能夠提供虛擬化的教學環境,這意味若教學活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脫離物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這是信息化教育的重要特徵。虛擬教學環境有虛擬教室、虛擬實驗室、虛擬校園、虛擬學社、虛擬圖書館等。虛擬現實技術能使學生猶如身在真實環境當中一般的感受。(五)提供良好的教學管理功能計算機管理教學的發展趨向是在網路上建立電子學檔,其中包含學生電子作品、學習活動記錄、學習評價信息等。利用電子學檔可以支持教學評價的改革,實現面向學習過程的評價。綜上所述,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是提高教學教育質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對教育事業的發展產生著深刻的影響。教師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樹立正確的觀念並主動學習和應用現代化教育手段,才能使信息技術真正發揮促進教育現代化,促進教學效率提高的積極作用。二、在教育教學中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術(一)用信息技術環境和資源,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國務院在《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要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重視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可見,我們國家已經把信息能力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我們能夠在發展學生的信息能力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現有的信息技術環境和資源去培養學生的其它能力,將會取到事倍功半的效果。1、利用信息技術環境和資源,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信息素養,是指知道什麼時候需要什麼樣的信息,並能檢索、評估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信息化社會里,知識量以爆炸式速度增長,要想讓學生將這些知識都撐握是不可能的,所以教會學生如何去利用這些信息顯得尤為重要,具備一定信息素養的學生,面對需要解決的問題,能夠在浩如煙海的信息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識,所以,信息素養是21世紀人材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質之一。信息技術課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技術基礎。信息素養的形成需要一定的信息技術技能作為支撐,所以在信息技術課上,教師應該教會學生使用一些基本的技能:如個人操作系統、網路瀏覽器和搜索引擎以及下載工具的使用,信息加工和字處理軟體、多媒體製作工具、網頁製作工具等。2、利用信息技術環境和資源,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由於知識的快速增長和更新,學生在學校里所學的知識遠遠不足以應付未來的工作和生活,所以,自學能力便成為了21世紀人材的重要能力之一。(1)、利用信息技術環境給學生提供個別輔導。例如利用一些輔助學習型軟體來進行個別化學習,這些軟體大多圖文並茂,人機交互性較強,能夠寓教於樂,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設置不同的難易程度,讓學生容易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個別化調整。在這種學習模式下,不僅實現了一對一的交流學習方式,而且讓學生學會了獨自面對問題,根據計算機的提示來解決問題,利用信息技術環境來獲得幫助,有助於其自學能力的培養。(2)、利用信息技術環境給學生提供學習資源。面對一定的學習目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環境來搜索學習資料,自己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遠程學習就是很典型的一個模式,學生通過網路獲取學習資源並且通過網路獲得幫助,這些資源可以是老師的預先設置好的,也可以是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在internet上搜索的,由於網路上的知識量浩如煙海,所以學習可以在此過程中有很大的選擇餘地,相對於課本來說,信息量更大,角度,知識更新更快,而且面對大容量的信息,學生必須進行選擇分析和加工,不知不覺鍛煉了其自學能力。3、利用信息技術環境和資源,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1)、讓多種協作方式成為可能。在傳統的教學環境下,小組學習方式由於受物理位置的制約變得比較勉強,教師往往讓座位相鄰的學生一起討論,而實際上,座位相鄰的學生其觀點和思維方式以及學習節奏都大不相同,所以小組學習的效率往往很低,並不能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而在網路化的信息技術環境下,分組方式可以不受制約而變得靈活多樣,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如網上對話、網上論壇、網上個人主頁等方式來闡述自己的觀點,交流學習資料。(2)、提供一個總結交流的工具性平台。當小組要解決同一個問題時,成員間的協作能力顯得尤其重要,這種協作有可能是分工,有可能是合作,也有可能是競爭,而信息技術環境給這種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友好的平台,例如小組成員可以將自己的觀點和學習資料放到網路的同一個文件夾或者網站上供全體成員來交流和評價,也可以將這些搜索整理到的學習資料與其它小組共享,最後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協作能力得到了提高。4、利用信息技術環境和資源,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要讓學生能夠解決實際問題、這方面能力的培養,信息技術可以給予強有力的支持。(1)、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其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願望。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多媒體課件的生動形象的特點以及網路資源容量大、門類多、即時性強的特點,引起學生對問題的關注,有了對問題的興趣,就等於成功了一半。(2)、信息技術環境和資源可以作為一種研究工具,協助他們取得成功。一個具有一定信息素養的學生首先會確定他需要什麼樣的信息資源,然後根據現有信息技術環境來得到這些資源,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過濾、加工和處理的過程就是問題目求解的過程,在這個問題過程式中,隨著信息的不斷豐富,對問題的認識也更加全面。5、利用信息技術環境和資源,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創新思維能力是認知領域的一種高層次能力,它必須以一定的知識量和對事物的理解作基礎,「熟能生巧」是對這種能力最樸素的注釋,所以,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必須讓學生涉獵廣泛的知識並能將它們融會貫通,有了這些知識作基礎,創新才有可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信息技術可以作如下的支持:(1)、提供大容量的知識。創新教育是以廣博的知識為基礎,而信息技術剛可以以提供這些資源,除了一些內部資源庫,互聯網上針對某一知識點的網路資源更是多不勝數,這些資源為創新思維提供了物質基礎。(2)、加強學科間的聯系,進行學科知識的整合。首先是信息技術和其它學科的整合,它可以將信息技術的優勢賦於其它學科,從而使這些學科的教學從以教師為主導傳統的教學模式走向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探究的教學模式,而信息技術多媒體特性、超文本特性、交互性等特點,有利於其想像力、發展式思維和跳躍式思維的養成。其次,學科之間可以通過信息技術這條紐帶進行整合,實現課程的綜合性,創造教育需要的是多學科的支持,它要求學科間的融會貫通,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科間的有機整合變成了可能。(3)、進行信息技術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教師要讓學生成為有自主意識的主體,讓他們掌握自身發展的主動權,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他們進入情境,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充當向導和顧問的角色,和學生是一種平等交流的關系。在信息技術環境下研究性學習中,面對需要解決的問題,教師指導學生早用信息技術落後環境及其資源,去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面對大量的知識,學生擁有充分的信息選擇的自主權,有助於培養學生通過獲取信息、處理信息,表達信息以及發現問題、利用資源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二)利用多媒體技術優化課堂教學教師運用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對教學活動進行創造性設計,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術和各學科的特點結合起來,可以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樣化、視覺化。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和電教媒體的橋梁紐帶作用,使學生充分感受情景,發現、提出、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1、設疑——利用多媒體創新教學情境,引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設疑」是指在知識鋪墊過程中創設問題情景。即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利用聲、色、圖、文等多種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從上課開始就進入一個具有魅力、引人入勝的數學境界,變學生「要我學」為「我要學」,引發學生的創新思維。2、析疑——利用多媒體進行新知內化,誘發學生創新思維教師精心設計好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學習過程,讓學生直觀感知、動手操作,使新知化難為易、變抽象為具體。教師把握時機恰當提問、適時點撥,變學生「學會知識」為「會學知識」,誘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這樣及時地溝通了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啟迪了學生的思維,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3、質疑——利用多媒體引申知識遷移,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啟發學生加強對所學知識的縱橫聯系,提出沒有弄明白的問題,或進行獨特見解的思維活動。學完新知後,精心組織學生圍繞新知內容討論、大膽質疑,把所學知識引申、深化學生的參與的注意力,讓學生在動靜中悟出道理,變學生「被動學」為「主動學」,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4、釋疑——利用多媒體優化鞏固與應用,強化學生的創新思維「釋疑」是指鞏固新知識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並使學生在鞏固和運用知識過程中拓展思路、發展智能的一種教學活動,利用多媒體的動畫效果設計練習過程中注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強化學生的創新思維。(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課程整合是近年來教育改革的主要課題之一,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指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信息時代對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1、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可以增強學生的合作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信息技術的運用成為學習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從而便於學生掌握信息的收集、檢索、分析、評價、轉發和利用的技能;促進了班級內學生的合作交流,通過互聯網還可以促進本校學生與全球性學習社區的合作交流,從而開闊了學生的視野。2、在實施課程整合工作中應遵循的原則(1)層次性原則。強調針對不同的教育對象,確立不同的創新教育目標設置不同的學習目標和要求。(2)主動性原則。強調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其觀察能力,注重維持其好奇心,使學生在學習中自主地探求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3)個別化教學和協作學習相結合的原則。個別化教學對於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進行因人而異的指導無疑是有好處的。但只強調個別化是不夠的。協作學習對合作精神的培養和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有明顯促進作用,也是最有利於培養21世紀新型人村的教學策略之一。所以在課程整合中,應該考慮把個別化教學與協作學習相結合,使學習收到最好的效益。(4)注重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培養的原則。強調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求知慾和創造欲。信息技術教育的過程,是學生動手實踐的過程;也是學生的創造過程。在學生完成一件作品、利用計算機進行學習的過程中,都需要學生開動腦筋、大膽想像,自己動手。(5)正確利用信息技術原則。在推進信息技術教育的同時,不能忽視信息垃圾帶來的負面影響。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為教育的發展與改革開辟了廣闊的空間,但也帶來了令人不安的問題,不科學、偽科學、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泛濫。要培養學生鑒別信息真偽的能力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三)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1、樹立現代教育理念一堂好課與其說是把現代化教學手段引入教學,還不如說是以現代教育理念來指導教學。科學技術的進步不僅使教學的內容得以充實,也促使著教學方法及手段的不斷改革先進的科技成果帶來了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在數字化時代,電腦及其網路理應成為現代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術手段,但如果把電腦及其網路視為解決教育問題症結的靈丹妙葯,或攻破教學難關的萬能工具,顯然是不科學的。因此,要首先著眼於轉變老師觀念,讓老師樹立現代教育理念。美國兒童電腦教學課程專家毛爾科維奇說:「先進工業國如美國和德國,所犯下的最大錯誤就是以為電腦可以代替教師。到了最近,他們才逐漸明白,人才是最好的教育工具。」並認為,「成功的教學要由多樣因素結合。就像學游泳,不能單靠游泳池(硬體),也不能單靠水(軟體),還要有好教師。而好教師一定是擁有科學、先進教育理念的教師」。2、建設符合需要的資源庫沒有豐富的信息資源如同「有車無貨」。學校資源庫建設必須用開放的、相對統一而又反映學校特色的標准,以整合知識內容為核心,而不是簡單地堆砌離散信息,盡量做到素材的標准化,適用於不同軟體的使用。各類素材應注重交互性與可操作性,適合開展實時的互動教學。3、以人為本開展培訓最理想的課件是創意與設計都由使用者完成,最好的法就是讓一線教師學會在製作課件時,將先進的教育理念、個性化的教學特色融入到課件之中。因此,教師的信息素養的提高就成為「整合」的根本性問題。三、信息技術的引入對教師素質的要求(一)在教學思想上應有現代的教育思想教師應有新的教學觀念,如何培養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應貫穿在教學的整個過程。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克服學習困難,並引導他們循序漸進,逐步走向成功,並讓這種成功的體驗一直激勵他們去不斷進取。通過信息技術的引用,實現趣味性、知識性、實踐性相結合,讓學生在興趣中學知識、在實踐中練能力。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根據學生特點、教材特點,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精心安排教學環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悅。在培養學生的觀念上,應以現代教育理論為依據,遵循認知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從社會發展需要的角度來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二)在教學方法上應有全新的方法與手段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充分利用各種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以可視的靜態或動態的畫面、悅耳的聲音和豐富多彩的圖像映入學生眼簾,傳入學生耳中,以新穎和獨特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強化他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記憶。(三)教學活動中要重視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教學中應從激發學習興趣、加強情感溝通,創設一個寬松、和諧、開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對學習感到愉快,求知慾得到滿足。在教學中注意根據教材、教師、學生、設備等的特點,將學與玩結合起來,教與興趣培養結合起來,知識與應用結合起來,動手與動腦結合起來,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結合,努力提高教學效果。在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同時,要注意興趣的持久性,引導學生從開始學習時的神秘感、好奇感平穩過渡到認真、投入、主動地學習。(四)在思想意識上要有較強的時代意識和超前意識現代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師應主動適應社會發展和教學的需要,通過自修、參加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舉的培訓班等,及時掌握最新科技信息,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不斷充實、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教師和學生已不再是以前的一桶水和一碗水和關系,而是要有源源不斷的活水。四、科學有效地應有信息技術,實現教育教學目標的最優化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促進了教學手段、方法、內容的重大變革,加快了教育信息化進程。我們一方面要在教育教學中積極推廣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強大優勢,通過教學設計,對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合理選擇和優化組合,科學而有效地應用現代信息技術,以解決教育教學問題。1、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促進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及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信息技術在幫助和支持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問題解決、交流協作等方面具有強大優勢。但教師不能「為用技術而用技術」,避免「機灌」或其他利用信息技術支持不利於學生發展的教學方式。2、正確處理人機關系,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重視教學和學習的社會性和人文性,重視人的個性和情感要求,避免「電腦取代人腦」、「技術取代文化」的不良技術應用傾向。充分考慮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需要和利益,要讓機器為學生服務,為他們提供方便而不是造成新的障礙。3、實現綜合化、多層次的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多方面的發展。杜絕切斷學生與社會、生活實踐聯系的「全盤電化」,不能為用信息技術而剝奪學生的動手實踐機會,避免信息技術應用與其他活動方式的樹立。4、避免以媒體演示替代教材,杜絕「課本搬家」、「課堂搬家」,忽視教材對教學的支撐作用,和在學生系統掌握知識、實現知識的「內化」方面的主要作用。具體的說,就是不能僅僅以具體材料的演示和綱要性的課件替代教材,而忽視指導學生閱讀和分析教材。五、結束語在教育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並不是簡單的技術問題,要強調在科學的教育觀指導下,將信息技術的學習和應用與教育觀念更新有機地結合起來,應用信息技術對教育體系、內容、方法和手段進生全面的改革。

『捌』 如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輔助數學課堂教學,達到高效課堂

運用現代教學手段,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已成為當前一種有效的現代教學手段。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使用多媒體圖、文、音、像、影並茂的特點能創設出更為理想的教學環境,使數學教學表現得豐富多彩,淋漓盡致。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數學教學,能構建良好的數學學習氛圍,使樂學落到實處,真正改變了傳統教學單調模式,產生常規教學方法難以達到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現代教學手段;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已成為當前一種有效的現代教學手段。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使用多媒體圖、文、音、像、影並茂的特點能創設出更為理想的教學環境,使數學教學表現得豐富多彩,淋漓盡致。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數學教學,能構建良好的數學學習氛圍,使樂學落到實處,真正改變了傳統教學單調模式,產生常規教學方法難以達到的教學效果。

1.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是人們對事物的選擇性態度,是積極認識某種事物或參加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它是學生積極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的重要動力。」小學生的興趣特點是從具體事物的接觸中獲得愉快的體驗而直接產生的,現代教學媒體擅長製作新穎別致的圖像,為學生提供形象生動、色彩鮮艷、聲音清晰的感知材料,產生愉悅的視聽效應,使學生的多感官同時刺激,從而產生濃厚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現代化教學手段直觀性強,容易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的主動性。運用多媒體輔助數學教學,可以根據數學教學內容,把靜、動、畫結合起來,通過生動有趣的畫面,使靜態的知識動態化,直觀生動地對學生的認識、理解具有「催化」作用,使學生學得主動,有效地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那麼,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設計好引入情景是數學教學的關鍵。那就象在學生和課本之間搭建一座橋梁,學生就能迅速進入學習氛圍。現代信息技術具有圖文並茂、音像交相輝映的生動特點,這種表現手法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多媒體計算機以其獨特有的感染力,通過聲情並茂的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形式對學生形成刺激。如教學「時、分、秒的認識「時,首先出示一個同學一天的作息時間投影片,讓學生說說每一幅圖是什麼時間,他在做些什麼?學生一下子被幾幅彩圖吸引住了,個個就會認真觀察搶著回答,從而也就順利地導入新課,同時激發了學生求知慾望,在接著看一段錄像,時針娃娃和分針娃娃的對話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了初步感知。教學中還可以採用多媒體技術中圖形移動、定格、閃爍、同步解說、色彩變化等手段表達教學內容,利用情境調動學生的潛能,使有意識的學習活動和無意識的學習活動相結合,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也活躍了課堂氣氛,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求知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2.將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形象化

數學是一門具有高度抽象性和嚴密邏輯性的學科,尤其是一些數學概念更是如此,採用現代教學技術,使之具體化、條理化,使學生容易理解,便於掌握。多媒體技術輔助數學教學既能提供直觀形象和生動逼真的動態圖像,又能伴隨著圖像的變化、動聽的音樂,誘發愉快的學習情緒,有利於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數學知識比較抽象,往往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而計算機媒體則能將靜態的數學知識動態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教學時還可以對有關數學內容利用多媒體的視頻、音頻技術進行分層顯示,將抽象的具體化、形象化,引導學生深入淺出地分析、理解問題,從而達到融會貫通、系統地掌握有關數學知識的目的。在教學中根據學生思維的規律,編制提問與引導解答相結合的課件,不同深度的問題,分層顯示,分層提問,引導學生系統學習,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的結果,更重要的是掌握發現了知識的過程和方法。例如教學長方體體積計算時,可以設計這樣的教學進程:(1)探討體積大小與什麼條件有關?啟發學生提出有關如何解決體積計算方法的問題,利用電腦顯示長方體的長、寬、高的改變。(2)探討體積與長、寬、高有什麼關系。利用電腦依次顯示:①一個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②把這樣的5個正方體擺成一排;③把這樣的正方體4排擺成一層;④同樣的共擺3層(最後得到一個體積為60立方厘米的長方體)。(3)分組實驗,填寫實驗報告單。學生4人為一組,用60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拼出3個大小相等形狀不同的長方體。然後派代表上台當「小老師」,用實物投影顯示學生的拼法,並對照本組實驗報告單說出每排個數、排數、層數與總個數的關系,長、寬、高與體積的關系。(4)歸納體積公式。(5)驗證公式。以上教學過程,將媒體的優化組合發揮處理,將知識的形成過程充分展現在學生面前,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呈現過程,降低教學的難度,升華數學知識,

小學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而小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能夠成功地實現由具體形象思維的過度,突破教學重點,分散難點。利用圖文並茂的多媒體技術的綜合處理功能,呈現數學思想,化被動為主動,有利於降低教學難度,讓學生升華所掌握的數學知識。小學生知識貯備有限,缺乏生活經驗,他們往往根據事物的外部特徵進行概括和作出判斷。在他們的頭腦里形象思維佔主導地位,他們的抽象思維過程,仍然離不開具體形象的支持。採用多媒體動態圖像演示,藉助其豐富的媒體不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識直觀顯示出來,而且其突出的較強的刺激作用,有助於學生理解概念的本質屬性,促進學生「構建」,例如,教學「線段、射線、直線」,首先在電腦屏幕上先顯示一個亮點,從亮點向右射出一條水平線,端點持續閃動,右端緩慢延伸顏色漸無,學生一看便知道射線是怎麼形成的;然後用不同色彩分別在射線上閃爍出第二個亮點,兩個亮點之間的部分顯示出不同的顏色,教師講解這就是線段,兩個端點持續閃動使學生感受到線段有兩個端點;最後,將射線從端點向左水平延伸,左端緩慢延伸顏色漸無,就形成了一條直線,引導學生想像直線可以無限長,直線沒有端點。這樣的多媒體課件演示生動、直觀,學生很容易理解線段、射線、直線的概念,以及三者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從而獲得正確、清晰的幾何知識,有利於空間觀念的形成。多媒體教學還能把復雜信息分解為簡單的連續信息,以利於學生對復雜信息識別。另外,在教學中還可以用多媒體再現和凝練生活中的數學的方法來進行。如教學「相遇問題」應用題時,首先用多媒體展現一幅兩人同時從兩地相對行走的情境圖,通過演示兩人行走的方向,讓學生認識兩人怎樣運動是相對而行、相背而行、相向而行,然後重點演示兩人從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的情景:先閃動兩人走過的路程,接著閃動相距離的路程,直到變為一點,揭示這種現象就是「相遇」這個概念。由於多媒體喚起了學生實際生活的環境,直觀展示兩人從出發到相遇的全過程,從而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研究、探索新知識的熱情,升華了學生的數學知識。

4.運用多媒體計算機,有效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概括和間接的反映,思維活動是在感知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的,感性認識是思維的源泉和依據。因此,教學時應讓學生通過感知來獲取大量具體而生動的材料。在多媒體教學中,使用文字、數學、語言解說等配合傳統的教學的分析、推理,可促進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同時運用音樂、圖形、圖像、動畫等,可促進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發展。例如,在教學加減應用題時,我把課本上兩幅鴨子圖,製作成課件,讓學生通過生動的畫面,悅耳動聽的音樂,將知識一目瞭然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河岸上有5隻鴨子,又游來了2隻」屏幕隨著音樂游來了兩只鴨子,學生很快列出算式:5+2=7(只),然後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用加法計算?因為從鴨子游來的圖畫,使學生增多的思維,從而明確這一道題加法應用題。再分析第二幅圖,「河岸有7隻鴨子,遊走了2隻」,屏幕上出現了鴨子遊走的圖畫,使學生從「遊走」產生「減少的思維。這種教學方法大大優於傳統教學方法,起到啟發、鼓勵、發展學生創造思維的作用。

5.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有利於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輔助教學已經成為現代教學的重要手段。對教師來說,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是十分重要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其顯著的特點,一是能有效地增大課堂的容量,減少板書,使教師能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放在引導學生探究重點、難點問題上,講深講透所舉的例子,提高講解效率;二是直觀性強,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啟發學生的形象思維,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三是使每一節課所學內容的小結更具有條理性,有利於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本節課的重點、難點以及關鍵的內容和方法。所以,多媒體教學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展現較多的內容,層次更為豐富。與傳統授課方式相比較,相同的時間內多媒體教學可以傳授更多的教學內容,而且這樣的傳授不是填鴨式的教學,它更加註重學生的接受與效果,使教學更加高效,學生更易理解,印象更加深刻。這樣,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

總之,由於多媒體技術教學有視聽結合,手眼並用和生動形象、不受時空限制的特點,我們要在數學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優勢,給學生創設寬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興奮、愉悅、渴求思索的心理狀態,從而理解數學知識。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從應試教育為課堂向素質教育之轉變,有利於從知識教育向智能教育的轉變。它需要我們的老師從教育進程最優化的角度去研究,充分發揮電教媒體的優勢,為課堂服務。

你的認可是我解答的動力,請採納

『玖』 請結合教學實踐淺談怎樣實現現代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有效整合

英盛觀察為您解答:如今的課堂,用現代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已經很普遍,特別是「班班通」教學設備大量配備,使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優勢得以很好的表現,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效果得到較大凸顯,呈現出新奇高效的特點。在當前使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許多教師在使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時尚存在一些問題。筆者認為應該本著適時、適度的原則,使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具演示、學具操作、教師板書等進行有效整合,從而實現向40分鍾要質量,構建高效課堂,讓學習變得更加輕松,讓學生花最少的時間取得最大的學習效果。

如今的課堂,用現代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巳經很普遍,特別是「班班通」教學設備大量配備,使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優勢得以很好的表現,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效果得到較大凸顯,呈現出新奇高效的特點。在當前使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許多教師在使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時尚存在一些問題:

有些老師多媒體課件加工製作不夠熟練,備課時從互聯網上搜索所需多媒體課件,但卻不能夠根據自己的教學思路和班級學情進行修改,導致上課時,老師的教學意圖不能通過多媒體課件充分地表現出來,現代信息技術輔導課堂教學的優勢不能得到凸顯。

有些老師則過分依賴多媒體課件,忽視了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的輔助地位。其實現代信息技術只是老師為了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使用的一種輔助手段,是為提高教學效率服務的。

為此,筆者認為應該本著適時、適度的原則,使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具演示、學具操作、教師板書等進行有效整合,從而實現向40分鍾要質量,構建高效課堂,讓學習變得更加輕松,讓學生花最少的時間取得最大的學習效果。

一、讓教具演示與多媒體課件演示有效整合起來

教具演示與多媒體課件演示的共同特點是直觀性。它們都可以使知識具體化、形象化,促使學生的具體感知與抽象思維相結合,減少學生掌握抽象概念的困難,幫助其形成明確的概念,發展其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但是實物教具可以觸摸、使用、解剖的,是立體的,演示起來更加具有真實效果,提供的信息更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形成清晰的表象,並引導學生透過現象上去認識事物的本質,絕非多媒體課件的文本、圖片、聲音、視頻演示所能達到的效果。當然,多媒體課件的優勢也是無疑的。在細微處的演示以及演示的方便上也是實物教具所不能達到的。因此,在教學中將教具演示與課件演示有效整合起來,將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一位老師在教學《認識厘米》一課時,多媒體課件出示直尺,讓學生仔細觀察大屏幕,看清楚一厘米大概有多長。這種做法就欠妥了,因為大屏幕上的「直尺」只是一個圖片,它上面的1厘米比實際長度大得多,學生在腦海中建立起來的「1厘米」的表象是錯誤的。而本節課的重點就是要讓學生建立1厘米的"長短"概念,此時還是應藉助實物教具和學具讓學生在反復地觀察、想像、記憶、測量等活動中建構起一厘米的長度概念。然後在教學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進率時,可以用多媒體課件演示,這樣看得更加清楚,更加有利於學生對1毫米有多長、以及1厘米=10毫米的理解。

二、讓學具操作與多媒體課件演示有效整合起來

教學過程是一個特殊的認知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抽象的數學結論,更應注意學生的數學思維訓練,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討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說:「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學具,加強對學生的實踐操作,讓學生在學具操作中發揮潛力,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學具解決問題、獲取知識。但是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精確度與誤差的存在導致了學具操作不準確,多媒體課件恰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例如,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一課時,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畫、量、算、拼、折等手段,讓每一位同學親自感知探索三角形的內角和的全過程,特別是通過量和算後,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往往不是180度,當然,這個現象更加體現了研究探索的數學味道,也為下面更加嚴密研究內角和做了鋪墊,這時如果老師配合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分別將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的三個角撕下來,然後分別再拼成一個平角。在一個個平角被拼成的過程中,讓學生更加真切而准確地感受到「一切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度」。這樣,通過學具操作與多媒體課件演示的有效整合,學生對「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的理解更加深刻,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讓教師板書與多媒體課件演示有效整合起來

在當今的課堂教學中,越來越多的課堂以「課件演示」替代了「黑板板書」,老師背後的黑板越來越「干凈」,有的課上老師只在黑板上寫上課題,有的板書少得幾乎不用擦黑板。隨著電腦網路走入課堂,傳統的黑板板書在課堂教學中越來越呈現出一種弱化的趨勢。其實,老師板書作為一種傳統的教學手段,還是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的。首先板書可以突出教學重點。教學重點當然可以在用課件播放,但是當我們的課結束時,黑板上卻往往找不到它的蹤跡,老師們在做課堂總結的時候還得把課件再倒回去,找到相應的位置再重點強調。如果重點內容寫在了板書上,課堂總結會更連貫一些,更方便老師們進行強調和學生記錄。其次,板書的內容可以隨著課堂活動的展開而隨意增加,在課堂上,學生會提很多問題,也會有很多精彩的發言。這些發言和問題完全可以記錄到黑板上,然後再逐一討論。面對課堂生成性的現象,板書顯然要比播放預設的多媒體課件更具有針對性,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以生成老師板書。老師板書能夠突出重點,反過來提高多媒體課件在課堂教學中的實效性。利用板書,還可以彌補多媒體課件處理課堂教學生成性資源的劣勢,讓課堂教學走近學生,使課堂教學更顯生機。板書是多媒體課件的必要補充,是多媒體課件的點睛之筆,兩者相互配合,方能相得益彰。

總之,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給我們的課堂帶來了很大的變化,但我們在運用時要抱著理性的態度,正確處理好上述關系,選擇恰當的時機,運用合理的方式輔助課堂教學,為切實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服務。

『拾』 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在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有許多明顯的好處,我歸結起來可分為以下三方面。

  1. 激發興趣培養創新思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運用信息技術於教學中,可以達到聲、形、色並茂,強有力地吸引著學生,把學生帶進一個嶄新的境界,創造出激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同時整合了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是學生主體性更強的教學,相比於「滿堂灌」的「填鴨式」教育更能夠培養學生的邏輯、判斷、歸納、推理能力和創新精神。

  2. 化難為易,提高了效率 教學內容中一些重點、難點,利用常規教學手段,靠教師的自製學具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而運用信息技術,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識直觀顯示出來,將復雜的問題轉化為學生易於理解的問題。

  3. 學習自主化,個性化 傳統教育是以知識為中心的,灌輸性的教育。一個班的學生無論程度,一律使用相同速度,講授相同的知識,很難顧及聽不懂的學生和「吃不飽」的學生。通過信息化技術的運用,特別是網路技術的運用,每個學生可以針對自己的需要進行「點播」式學習,充分體現了自主性,提高了效率。 而且運用網路技術能夠打破時間和空間上的障礙,給學習帶來更多的便利。在學校教學中有許多的課後作業都可以通過這種形式來完成。

(10)現代信息技術只是教育教學的輔助手段擴展閱讀:

現代教育技術起源於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中國的現代教育技術發展起始於上世紀80年代,引起自美國,當時國內稱之為電化教育。當時電化教育活動中使用的幻燈、電影等媒體比原始口耳之學以及後來的印刷媒體用於教學,其傳播方式躍進了一大步,已屬現代教育技術的范疇,但這還不是完整意義上的現代教育技術,只是現代教育技術發展的初級階段。

閱讀全文

與現代信息技術只是教育教學的輔助手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