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課堂教學改革決策和設計過程

課堂教學改革決策和設計過程

發布時間:2021-02-10 05:16:03

A. 小學教學活動設計方案分哪些步驟

新理念下的中小學備課,實際上是以學習者為中心,圍繞著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學習問題回而展開的答教學設計.這種設計有利於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有利於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

B. 為什麼要進行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

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目的

1、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2、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培養會學習的人才

4、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課堂教學的現狀與問題:

1、只注重教師的教,忽視學生的學。主要表現有教師獨霸課堂,以 「灌輸」為主。教師對學生一百個不放心,對自己所教的內容一百個不放心,不能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與合作學習。教師以教定學,學生圍著教師轉,順著教師的思路、教師的設計被動學習,教師思考最多的是我講什麼?很少指導學生應該怎樣學?長此以往,學生習慣於被動學習,主體性逐漸喪失,學生能力、思維能力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2、只注重知識傳授,忽視情感激發。教師的教學目標沒有體現三維性,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課堂教學僅定位在知識與技能上,忽視了過程與方法的探究,學生的能力沒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學生的學習過程考慮很少,教師只注重課本知識內容,忽視了教學的生成性和學生的差異,只關注書而不關注人,普遍缺乏對學生的情感激發。

3、只注重習題訓練,忽視能力培養。教學重點沒有放在揭示知識形成的規律上,沒有讓學生主動去發現真理,掌握規律,而是簡單使用題海戰術,把學生訓練成答題的機器,卻沒有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4、學科集體備課與教學研究流於形式,沒有真正發揮集體的智慧。即使教研活動搞得比較好的教研組,所研究的也仍然是淺層次的教什麼。而沒有深入到深層次的怎麼教和為什麼要這樣教的問題。更有甚者,某些備課組只是簡單地交換教案和課件。

拓展資料:

課堂教學改革的總體模式——杜郎口中學「三三六」模式

「三三六」模式即課堂自主學習的三特點:立體式、大容量、快節奏;自主學習三大模塊:預習、展示、反饋;課堂展示的六環節: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組合作、展現提升、穿插鞏固、達標測評。

1、課堂自主學習的三特點:立體式、大容量、快節奏。

所謂立體式就是教學目標、任務是新課程要求的三維立體式,將學習任務落實到每個人、每個小組,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主體性,發揮每個學習小組的集體智慧,產生不同層次、不同角度的思考與交瀛所謂大容量就是以教材為基礎,拓展、演繹、提升,通過多種課堂活動形式展現,倡導全體參與體驗;所謂快節奏就是在單位時間內,緊扣目標任務,通過周密安排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達到預期效果。

2、自主學習的三大模塊:預習、展示、反饋。

三者的辯證關系是:預習包括知識構建、儲備、搜集信息及情感體驗,初步形成三維目標,它是展示課的基礎,沒有預習或預習不充分絕不進行展示,預習具有基礎性。展示是對學生預習的延伸與檢測,目的是通過全員合作學習,提升學習質量,讓同學們得到成功的體驗,具有激勵性。

反饋,是對展示過程中的死角進一步解決,保障人人達標,具有保障性。預習是明確學習目標,生成本課題的重、難點並初步達成目標;展示是展示、交流預習模塊的學習成果,進行知識的遷移運用和對感悟進行提煉提升;反饋是反思和總結,對預設的學習目標進行回歸性的檢測,突出「弱勢群體」,讓他們說、談、演、寫,是「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

預習模塊基本過程是,學生根據自學後對文本的把握,教師根據對課程標準的把握,通過師生共同討論,明確學習目標。通過自學、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等形式,初步達成預設的目標,並對自己找出的重點、難點進行深入的探究,在此基礎上不斷生發新的學習目標。

展示環節是生生、師生互動的過程,主角是學生,學生提出問題,學生討論、闡述自己的觀念和見解。學生先就自己的預習展開交流,接著確定目標,然後由教師分配學習任務,一般是以小組為單位,這里的分配任務就是立體式教學的體現,原來一節課是在教師主持下,從頭至尾的「一條鞭子」教法,全體學生同時考慮相同的問題,打個比喻,就像學生食堂的打飯窗口一樣,一個窗口,一排好長的隊伍,如果多開幾個窗口,不就是提高效率了嗎?小組領到任務後,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形成自己或小組最佳的解答方案,完成後,各小組展現提升,其他組的同學分享成果,或者在某小組展現時受到啟發,又有更好的解答方法。由一條線變為立體式的網路。通過各組對不同任務的完成及展現提升,課堂容量加大。由於立體式教學,不僅課堂容量加大,而且教學進度加快。學生們的理解、掌握、體會,更深、更透、更快。

反饋模塊的主要任務是對學生的認知、體驗、感受予以反思總結。本環節尤其突出「弱勢群體」,進一步檢查三維目標的落實情況,盡力達到不讓一名弱者掉隊,利用好「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戰略,全面、全體提升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等。鼓勵較弱學生在某一問題上主動向優等生拜師學藝,可以是同組的,也可以是他組的。

3、課堂展示六環節: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組合作、展現提升、穿插鞏固,達標測評。

預習交流、明確目標的環節,通過學生交流預習情況,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分組合作,即教師口述將學習任務平均分配到小組內,一般每組只完成一項即可;展現提升,各小組根據組內討論情況,對本組的學習任務進行講解、分析等;穿插鞏固,各小組結合組別展示情況,對本組未能展現的學習任務進行鞏固練習;達標測評,教師以試卷、紙條的形式檢查學生對學習任務的掌握情況。

預習、展示、反饋三大模塊貫穿在一起,就構成了杜郎口中學的自主學習模式的主體。

C. 淺淡如何進行課堂教學的改革

課堂教學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增大學生的參與度,便於學生動口交流、思維碰撞、分享觀點,便於生生互動,便於老師分別指導,從而打破教師「一言堂」、打破傳統的教師「主宰課堂」,實現教師「主導課堂」、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目標。因此,課堂成功與否就是要看學生有效參與的程度如何!我個人認為課堂教學改革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一、首先教師的教學觀念要改變「新課程、新理念」是我們常常掛在口頭的詞語,如何全面把握「新」、「舊」理念,實現教學觀念的徹底改變?似乎是覺得司空見慣,可又一時說不清、道不明。下面就課堂教學的觀念簡單談一下我的觀點:1、怎樣備好課(1)備好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引導學生如何學;(2)充分研究學生特點及學生與教材之間的關系,努力找到師生契合點,真正把教育與結合起來;(3)過去著眼於將知識分成小塊呈現,對教材的知識點進行強化設計。今天著眼於學生的不斷提高和身心的全面發展。2、教學的本質是什麼教學是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的反思性、批判性、探究性的實踐活動;是以理解為基礎的體驗生活和構建生活的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的過程。3、教學轉向的核心是什麼是教學本質的轉向。具體而言:(1)教學觀念從「單純傳授知識」轉向「知能並重」;(2)教學目標從「以知識為主」轉向「以方法為主」;(3)教學方法從「單純的授、受」轉向「合作參與」;(4)教學特點從「生為教而學」轉向「師為生而教」;(5)教學過程從「重結論」轉向「重過程」;(6)教學對象從「關注部分學生」轉向「關注每一位學生」;(7)教學方式從「單、雙向交流」轉向「群體、多向交流」。4、實現教學轉向應把握好哪幾個關鍵(1)凡是學生能探索的老師絕不代替;(2)凡是學生能獨立發現的決不去暗示;(3)盡量給學生多一些思考時間、活動的餘地。5、進行教學課堂變革,首先弄清教學的結構是什麼 教學結構不清,自然是盲目亂改、亂變,無的放矢。簡單的說,教學結構包括知識結構、課堂教學結構、學生認知結構三個部分。知識結構包括同化結構和順應結構(同化、順應是建構主義理論的兩個核心概念);課堂教學結構包括師、生、教材、教法;認知結構是指內化了的知識網路體系。進行教學變革就是對教學的構成進行合理擺布、優化、改造,使教學符合學生認知規律、體現學科特點。二、教師如何組織教學 這是大家談得最多的問題,幾乎把新課程理念局限在了這一方面(其實,學校把握教什麼,老師研究怎麼教,這就是學校實現以教學管理為中心向以課程管理中心轉變)。但往往又是停留在表面現象上,出現「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尷尬局面。 老師的「角色」是引導、參與;「方法」是研討不是回答;「形式」是演繹而不是歸納;「手段」是組織而不是指令。 具體一點說,就是順著學生的思維脈絡設計教學過程,提供學生參與的機會(動口、動腦、動手),給與學生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做中學」;我們都知道: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實現兩個轉變:(1)從教師行為轉為學生行為——不是老師怎麼教而是學生怎麼學;(2)從感覺效應轉為運動效應——體驗才有價值。三、實踐新課程靠的是什麼 一句話,開展「行動研究」。從一個一個的教學課例開始,不斷積累。不斷積累經驗、教訓就會距離成功越來越近,除此之外,別無選擇。 課堂教學,學生是主體;實踐新課程,老師是主體。因此,實踐新課程需要老師們創新的智慧、辛勤的汗水,必須全心全意相信老師、理解老師、依靠老師。 教育需要三個東西:知識掌握、思維訓練、經驗積累。從總體上講,我國教育需要學生掌握「四個基本」——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經驗。溫總理強調:「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四、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課堂教學改革的顯著特徵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探究式學習方式,自然成為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在接受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定論的形式直接呈現出來的,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在發現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問題形式間接呈現出來的,學生是知識的發現者。兩種學習方式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彼此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但是傳統學習方式過分強調接受和掌握,忽略了發現和探究,學生學習成了純粹被動地接受、記憶的過程。這種學習壓抑了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影響了學生思維和智力的發展。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改變這種學習狀態,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凸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強調發現學習、探究學習、研究學習。五、在深化改革的今天,據上級有關精神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在課堂教學中,緊緊圍繞新課堂教學的要求,作了如下幾方面工作: 1、精講多練 本學期我們文科組基本改變了以往「以講代學」「以講代練」的現象,「講」為「學」服務的意識有所提高。為了完成這個目標,我們首先把精力放在備課上,根據學生年齡特點,課程標准對本學段本學科的要求,確定出貼近生活,符合學生實際的實用性目標。然後圍繞教學目標,認真分析本節課要講授的內容,找出重點,精心確定教師要「講」的內容。2、優化練習 我們結合洋思經驗及杜郎口中學模式,改革了課堂上的「精英」教學設計,努力從最後一名學生抓起,用愛心對待每一位學生。預習內容、學案及練習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對本節課理解程度的掌握,影響到本節課目標的達成率。所以我們圍繞這個「課題」先讓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認識,然後教師之間互相研究、探討,寫出心得。最後,由各年級主備人負責將討論結果進行匯總,得出各學科不同課型分層設計練習的模式,並根據各學科模式進行嘗試,教師圍繞本節內容,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設計,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分別設計基礎性練習、提升性練習、能力性練習,分層達標。 3、生命課堂 開學初,我們分學科、分年級對學生、學情進行了分析,出台了《學生課堂學習行為要求》,分學科制定出了教學計劃,不同層次學生發展目標與培養措施等。結合改革內容,自己課堂教學方法,學生學習興趣,我校教師進行大膽的嘗試。如語文課堂上努力嘗試「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模式,堅持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參與學習,主動學習的自覺性,採用多種方法積極為學生創設濃厚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為了進一步強化課堂學習氛圍,教師們精心設計不同類型的練習、課堂測試等,讓學生感到「課堂像考試一樣緊張」。通過測試,既可以了解、掌握學生對本節內容的掌握情況,又可以使學生改變課堂拖拉懶散的現象,同時還可以優化我們的課堂教學,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 4、激勵性評價傳統的教育在於局限,僵化於固定的思維模式和操作模式,至使教師、學生、家長一古腦兒圍著學生的成績轉,常常「一俊遮百丑」,而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個性的形成、特長的發展。我校針對這一現狀,為一年級的小朋友開設了閃光獎,讓每一位孩子都樹立自信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我們除了設立「三好學生」獎外,還設立了一些素質獎,如樂於助人的學生發給「愛心獎」,學習、勞動等各方面進步明顯的學生發給「小孔雀獎」、「金畫筆獎」;學習刻苦,作業認真的學生發給「好學獎」,講衛生,服裝整潔的發給「形象獎」,我們還設置了十星級評選活動。

D. 小學教學活動設計方案分哪些步驟

新理念復下的中小學備課制,實際上是以學習者為中心,圍繞著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學習問題而展開的教學設計.這種設計有利於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有利於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

E. 課堂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和做法

課堂教學是新課程實施的主渠道、主陣地。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內也主要是靠課堂容教學中落實「三維目標」,完成學段目標。明確的教學目標是語文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首要條件,因此強化目標意識,是當前語文教學改革的當務之急。 教學目標是指教師依據總體目標、一般目標、課程標准中學段目標、教材和學生實際及教學設施等設立的師生在每課時內將達到的學習結果和標准。它對教學活動的設計起著指導的作用,對教學活動過程起著調控和中介作用,是教學評價的依據。在下縣聽課、調研中,發現現實中教學目標從設立到落實卻4「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

F. 如何設計課堂教學過程

一、教學活動的要素

  1. 教學活動目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2.教學活動的層次(難易程度,適合哪個層次的學生)

3.教學活動的步驟(一個活動需要哪些環節或步驟?活動參與者(誰做什麼?誰或誰與誰做了什麼?活動形式多樣變化,根據課堂實際情況靈活處理)

4.明確的目標;

5.在教學內容上,也要把握好它的數量和程度;3所示。從具體的程序來看,比如老師明確的指示,組織方法的選擇,時間和角色的分配等具體問題都要考慮。

6.如何設置活動目標

首先,應該明確活動是基於知識還是基於技能,還是結合知識和技能。

第二,這個活動屬於你的班級的哪一部分,或者哪一大步。你正在展示新知識的過程中嗎?還是在訓練部?還是在復習中鞏固和完善聯系?每個鏈接的功能是不同的。

呈現新知識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接觸和理解,自始自終興趣盎然。

如《變色龍》的教學,如果教師死抱課文,逐段分析,學生就會索然無味,提不起興趣。但如果抓住一個「變」字,將奧楚蔑洛夫審案,態度前後進行對比。赫留金的手指被狗咬傷,合情合理,狗卻依仗人新的語言知識。練習時,應以學生練習為主,具有交替性。如果你正在練習,它的目的是成為精通。如果是復習、鞏固和完善的環節,要綜合運用。因此,如果有一個活動,它是一個單元的第一課,第一個是展示新知識。如果要求學生掌握任何句型和詞彙,目標就太高了。

教學目標寫作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取捨;接下來,學會脫穎而出,突出活動,它想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如何實現合理的設計

學習教材、學生的需要、教學本身的要求、教學條件、教學環境、活動內容和形式都是必要的。講解時,要明確活動方式、操作步驟、活動時間、學生反饋形式等。什麼是正確的時間。

例如,在展示新教材時,老師基本上是一個領導者。他會教一些知識和如何讓學生學習,所以這次要號召所有的學生參與,互動。當涉及到學生的實踐時,教師應該密切關注他們的表現,並在組織工作後及時調整他們的教學。

當涉及到學生使用這些語言做事情時,教師應該注意學生的綜合情況。錯誤的上下文在哪裡?或不參與?他參與其中有什麼困難?我們應該注意學生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然後及時調整以彌補,或者在下一節課中彌補。評價和反饋

然後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欣賞學生。作為觀眾,老師應該坐在觀眾席上欣賞他們。評價的內容和形式在各個方面都有很多問題需要教師去思考。

教學過程是教學活動開始、發展、變化和結束的過程結構。

人們對教學過程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研究的深入,人們逐漸認識到教學過程的復雜性和多樣性。

教學過程不僅是一個認知過程,也是一個心理過程和社會化過程。因此,教學過程是一個復雜的整體,包括認知過程、心理過程和社會化過程。

(6)課堂教學改革決策和設計過程擴展閱讀

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課堂教學是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是實施課程計劃的主要形式,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主要途徑,我們在教學中,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改革教學方法,探討「面向全體,主動發展,全面發展」的教學模式,讓課堂教學成為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能力的主渠道。

一明確教學目標是優化課堂教學的關鍵

優化課堂教學的關鍵是明確教學目標。如果目標不明確,課堂教學就無法談優化。因此,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我們要加強對九年義務教育初中語文教學大綱、教材及學生的研究,做到三個熟悉:

一是熟悉教學大綱,二是熟悉教材,三是熟悉學生。弄清九年義務教育初中語文教學大綱中知識和能力「訓練要求」有108項,初中語文教材172課,課文中「訓練點」有185個。在此基礎上,要將108項「訓練要求」和185個「訓練點」落實到每一個學段、每一冊教材、每個單元、每篇文章乃至每節課中,然後分析其中的「訓練要求」和「訓練點」哪些是淺易、低層次的,哪些是准層次,哪些是難度較大、高層次的。

最後對學生的語文知識和能力進行測試,同時對學生的思想、性格、習慣等進行了解,做到胸中有數。這樣有利於根據「訓練要求」和「訓練點」的難易和學生的實際,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如九年義務教育初中語文第四冊第十九課《懷疑與學問》的教學目標:

二激發學習興趣是優化課堂教學的前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產生於認識和需要,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的心理傾向,也是參與學習的強大動力。興趣的濃厚與否,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學習能動性。因此,激發興趣是優化課堂教學的前提。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語文是最不受拘束、最生動活潑而又最豐富多彩的學科。語文教學關鍵在於教師不要拘泥於傳統的教學方法,要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一是課端激疑。

上課伊始,通過教師的作用,將學生的學習心理調整到最佳狀態,如同行已探索出的背景介紹式、故事引路式、懸念式等行之有效的課端激趣方法,教學中可靈活運用,同時加以改造。二是課中持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掘和利用語言文字的內在魅力,靈活運用教學方法,讓學生保持最佳學習狀態勢,安然無恙。「狗帳人勢,欺壓百姓」的沙皇走狗奧楚蔑洛夫最後裹緊大衣揚長而去。可以說這條「哈巴狗」遇見窮人就狂吠,遇見富人就搖尾。這樣就可讓學生「窺一斑而全豹」。

從奧楚蔑洛夫的見風使舵,媚上欺下,了解了18世紀末期社會是非顛倒,沙皇統治的反動,社會的黑暗。通過這樣的設計,學生會產生濃厚興趣,為優化課堂教學創造條件。三是課尾延趣。課堂教學臨近尾聲,教師要注意誘導性,意在言外,給學生留下充分思索餘地,以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知識的興趣。

三改進課堂教學結構是優化課堂教學的途徑

針對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不利於學生素質教育及創新能力培養的弊端,我們根據「目標明確,量度適中,節奏合理,方法得當」的基本要求,吸收目標教學和嘗試教學的精華,改革課堂教學結構,初步探索出「目標嘗試式」的教學模式。教師首先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讓學生自己獨立嘗試探索新知,引導學生自己發現並提出問題,教師適當點撥,或引導學生再探究,尋找到結論,發展智能。

使課堂教學過程由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強行灌輸,學生被動接受,向教師積極啟發誘導,學生主動獲取探究的過程轉變,努力構建了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課堂教學模式。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特色,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其操作步驟是:

1.展標定向。即課前出示目標,使師生共同明確教學方向,避免教學的盲目性,從而提高教學效率。這個環節一般在導入新課(2分鍾左右)後,可以採用幻燈、小黑板等出示,學生齊讀,增強共識。明白這節課要學習哪些知識,掌握哪些技能。時間3分鍾左右。

2.嘗試自學。即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教材的重難點和知識要點,設計出導學要點(或問題),為學生嘗試自學打下基礎,提高單位時間的利用率。導學要點(或問題)出示後,學生即可嘗試自學,通常採用速讀法,迅速找出導學問題的答案。時間5--10分鍾左右。

3.組織討論。即根據導學要點及自學體會,組織學生分組討論、爭辯,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感知度。因為學生自學理解的知識不一定完全准確、全面,因此組織學生分組(一般前後桌4人為一小組)討論,每人都要充分發表意見,不重復地回答出一個問題。時間5--8分鍾左右。

4.答疑解疑。即師生圍繞教學重難點進行信息雙向交流的環節。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針對學生自學討論中尚未不能自行解決的疑難問題,進行講解,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啟迪思維,使他們對所學知識形成理性認識。

一般採用初讀明文(即學生初步感知教材後,明確課文主要寫了什麼)、精讀明理(即在學生感知教材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答疑解疑,解決為什麼寫的問題)、品讀明法(即通過慢嚼細咽,弄清作者是任何寫的)。答疑解疑一是要堅持教師答疑解疑與學生答疑解疑相結合,可採用全班學生討論解答,這樣訓練面大、受益面廣,學生都不能回答的再由教師解答。

二是要堅持集中答疑解疑和分散答疑解疑相結合。三是堅持直接答疑解疑和提示性答疑解疑相結合。四是堅持及時答疑解疑和延遲答疑解疑相結合。時間在15分鍾左右。

5.檢測總結。即通常所說的課堂教學效果評價(也叫形成性檢測),它不僅是鞏固知識、信息反饋的過程,而且是查缺補漏的過程。就閱讀課而言,形成性檢測一般包括:對課題的理解程度、對重點字詞句段的理解程度、對整體結構的把握程度以及課文重難點、特點的掌握程度等。最後進行歸納總結,形成發人深思,餘味無窮的結尾。時間5--7分鍾左右。

四滲透學習方法指導是優化課堂教學的落腳點

葉聖陶老先生曾經說過:「教是為了不教。」掌握學習方法,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是創造型人才所必須的,如何使學生變「學會」為「會學」,是我們「目標嘗試式」教學模式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為此,我們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一是協調教法與學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傳授知識與學生的智能發展是互相聯系和影響的矛盾統一體。教師教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學,教師既要研究自己「如何教」,又要研究學生「如何學」。

因此,我們語文教師要注意研究學生學習心理發展的規律,研究每一位學生的特點,做到「目中有人」,在此基礎上,確定課堂教學方法,使教法與學法協調同步,從而有利於學生「學會學習」。

二是加強指導與訓練。教師根據語文學科特點,在教學活動中有目的、有計劃進行學習方法指導,使課堂教學成為培養學生學習習慣、教會學生學習方法的過程。教師特別注意做好示範,與學生一起學習,引導學生在模仿中掌握方法,同時教師注意學習方法的訓練,促使學生動腦,學會獨立思考,提高思維能力;促使學生動口,提高表大能力;促使學生動手,提高實踐操作能力;促使學生動眼,提高觀察能力。

參考鏈接:優化課堂教育 實施素質教育-中國教育信息網

G. 如何看待課堂教學的改革之一:為什麼要進行課堂教學的改革

課堂教學改革一直是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改革的重點工作。在新課改背景下,有許多學校的校長把課堂教學的改革作為課改的全部內容來抓,於是也就把突破點放在了課堂教學的改革上,認為只要課堂教學改革能成功那麼「課改」就成功了。課堂教學的改革也就成了一所學校發展和改革的頭等大事。 其實課堂教學的改革是一件難度極大的事。要改變一種多年不變的教學模式並非易事,盡管課堂教學的改革已經喊了多年,但真正能在全國有推廣意義的典型事例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就是其「課改」的盲目性或者說沒有明確的目的性——到底改到什麼程度才算是宣告勝利。那麼課堂教學改革到底應該怎樣進行呢?我們來聽聽專家們的論述; 我國著名教育家、華師大終身教授葉瀾曾經對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做過精闢論述。她認為;過去的課堂教學主要是關注教師的教,忽視學生的學;重視知識的傳遞,忽視能力的培養,忽視學生學習中的非智力因素等等。 葉瀾教授認為,傳統的教學模式就好比是一個教學的「大框架」。所謂「大框架」,即指把教學活動的性質框定在「特殊認識活動」范圍內的教學觀。教師在課堂教學行為中的表現,一般呈現出如下特徵:1. 完成認識性任務,成為課堂教學的中心或惟一目的。教學目標設定中最具體的是認識性目標,淺者要求達到講清知識,深者要求達到發展能力。其他的任務,或抽象、或附帶,並無真正的地位。2. 鑽研教材和設計教學過程,是教師備課的中心任務。盡管也提出研究學生的任務,但大多數情況下,只是把學生作為一個處於一定年級段的抽象群體來認識,研究的重點也是放在學生能否掌握教材、難點在何處等,依然是以教材為中心來認識學生。教學過程的設計除了課程進行的程序外,重點是按教材邏輯,分解設計一系列問題或相關練習,在教師心目中甚至在教案上都已有明確答案設定。3. 上課是執行教案的過程,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在課堂上最理想的進程是完成教案。教師期望的是學生按教案設想作出回答,教師的任務就是努力引導學生,直至得出預定答案。學生在課堂上實際扮演著配合教師完成教案的角色。於是,我們就見到這樣的景象:課堂成了演出「教案劇」的「舞台」,教師是「主角」,學習好的學生是主要的「配角」,大多數學生只是不起眼的「群眾演員」,很多情況下只是「觀眾」與「聽眾」。以上就是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大框架,在理論和實踐中表現出來的基本特徵。 這一傳統之所以具有超常的穩定性,除了因它主要以教師為中心,從教師的教出發,易被教師接受外,還因為它視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為主要任務,並提供了較明確的可操作程序,教師只要有教材和教學參考書,就能進入規范,依樣操作,理論也因此而得以廣泛傳播,逐漸轉化成實踐形式,紮根於千百萬教師的日常教學觀念和行為之中。總之,已有教學理論傳統之長,深入實踐主根之深,形式硬殼之堅,傳習的可接受性之強,都使今日教學改革面臨著強勁的真實「對手」,教學改革要改變的不只是傳統的教學理論,還要改變千百萬教師的教學觀念,改變他們每天都在進行著的、習以為常的教學行為。這幾乎等於要改變教師習慣了的生活方式,其艱巨性就不言而喻了。現在的問題是,我們的「課改」往往會提出這樣的問題:當實施素質教育降低了升學率怎麼辦?似乎素質教育就是只要發展學生的特長和多讓學生活動,不追求基礎學科的教育質量。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占教學總時數比例最高的必修課的課堂教學的改革,不會有本質意義上的進展,也不可能產生真正的效應。 因此,我們面臨的任務不只是改變實踐,同時,還需要在對已有理論批判性反思的基礎上,通過對課堂教學的深入研究,通過整合與創造,形成既能揭示課堂教學實質,又能指導課堂教學改革實踐的新理論,這同樣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可以說,在理論上我們已走近「百川匯合」的「入海口」,但還沒有見到浩瀚無邊的「大海」。 總之,把豐富復雜、變動不居的課堂教學過程簡括為特殊的認識活動,把它從整體的生命活動中抽象、隔離出來,是傳統課堂教學觀的最根本缺陷。它既忽視了作為獨立個體,處於不同狀態的教師與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多種需要與潛在能力,又忽視了作為共同活動體的師生群體,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多邊多重、多種形式的交互作用和創造能力。這是忽視課堂教學過程中人的因素之突出表現。

H. 高效課堂教學改革,學校應該怎麼做

本著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認真落實教學改革措施,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為主要目標,我校開始組織廣大教師進行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各位教師辛勤的付出,本校的課堂教學有了較大的轉變,師生的面貌發生了可喜的變化。

一、通過學習,樹立新的理念。

推進高效課堂改革,必須徹底改變教師舊的教學觀念。為了改變廣大教師的舊觀念、舊思路,學校連續召開了兩次全體教師會議,就全縣課改的背景及意義向老師們進行深入淺出地講解和闡釋,同時把當前先進學校的的做法向大家介紹,當大家聽了杜郎口等學校的課堂教學情況的詳細介紹,觀看了有關視頻資料,都深深地被它們那徹底的、顛覆性的課堂教學改革所震撼,有豁然開朗之感。相繼學校組織教師開展「課堂教學行為自我反思」活動,對已往的課堂教學情況進行深刻的自查自糾。經過學習與反思,全校一致認為必須真正實現教與學方式的轉變,要大膽借鑒他人之長、融眾家之智慧為我所用,對課堂教學「大動干戈」,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

二、組建領導小組,提供組織保障。

為了切實做好有效課堂教學改革的工作,學校成立了由李校長親自擔任組長的高效課堂教學改革領導小組,全面領導和監督有效課堂教學改革工作的開展和實施。同時,學校還抓好兩個層面的工作:在領導層面上,領導小組抓好學習和思想動員,讓課堂改革成為整個學校活動的中心環節;在業務層面上,領導小組注重落實、承上啟下和具體的操作,以各年級組、教研組、備課組為單位進行實踐和研究,真正做到點上有研究,線上有指導,面上有落實。

三、認真思索,確立教學模式

學校在充分學習教學理論,借鑒他校先進教改經驗的基本上,並通過對骨幹教師開設的研討課進行反復討論、調研,最終結合本校實際提出了「321」課堂教育改革新模式,即 「三做兩線一拓展」教學模式。具體內容包括:1.「三做」:(1)教師方面:在充分研究學生的學情的基礎上,做好導學案,設計好教學目標、活動和練習(教師帶頭做好要布置給學生的各項練習)(2)學生方面:做好預習作業,收集與新課學習有關的資料。(3)小組方面:組內做好分工,並將預習的內容進行交流,做到資源共享。2、「兩線」:一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一條線(簡稱:自學討論線)一是以目標達成為一條線(簡稱:引導訓練線).主要做好4個環節:自學、討論、引導、訓練。3、「一拓展」:即練習(鞏固),向更深層次推進。此外,在時間分配上規定:10+30,即教師的講不超過10分鍾,學生的自學、討論、交流達到或超過30分鍾。

四、狠抓落實,扎實推進課改工作

課改工作的好壞,關鍵在於落實。學校通過召開全體教師會議,要求各級部、各班級、全體教師全面開展課堂教學改革活動,真正地使課改常溶入到我們的日常教學中,並產生積極的效果。

1.開展實驗,以點帶面。學校首先在各年級確立了一(3)班、二(1)班、三(1)班、四(3)班、五(2)班、六(1)班為實驗班級,以實驗班級為先導來帶動各年級、各學科的改革,通過讓實驗班級的老師在全校開設研究課,讓各科的所有教師針對上課情況,進行大討論,感受其先進的理念和做法,同時剖析其中需要改進的地方,以為自己開展課改做為准備。

2.骨幹引導,全面推開。學校除了通過實驗班級來做好前期工作的同時,還安排了教學骨幹教師率先上研討課,通過他們開設的研討課,來向全校教師傳達他們對新課改理念的理解,以對有疑問者有更明確的認識,以便更好地開展實踐工作。

3.開展調研,不斷推進。為了使「有效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工作的順利推進,不斷解決課改中遇到的新問題。4月份,校長和中層領導一起將前一階段實驗中所遇到的問題,逐一進行梳理,並將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幾個問題列舉出來,分發到各備課組。並在隨後的業務學習中,每位領導掛包一個備課組,和教師們一起討論其中的焦點問題。討論中,教師們各抒己見,把自己已經實驗的比較好的做法和大家一起分享,同時把自己在課改中遇到的新的疑惑再向其他老師問詢,從而形成了對自己班級更加有效的方法,從而推動新課改活動在全校范圍內更好地開展。

4.外出學習,借鑒內化。雖說通過教學錄像和文字資料的學習,大家對新課改也有了一定的認識,但總的來說,還是處在自己摸索的階段,而對於一些更新、更好的做卻不一定了解。因此,學校利用教育部門組織的各種教研活,學校先後參加了第十屆「現代與經典」全國小學數學教學研討觀摩會、南京鼓樓區的「新理念·新實踐」數學教學專場系列活動、「小學自主討論式教學研究」專題研討會以及語文教師全能大賽等活動,讓更多的老師通過外出學習,使得更多的教師有了提升的機會,並借鑒他人的成功經驗,內化為自己的新方法。

5.集體備課,同課異構。為了使本校提出的「三二一」課改教學模式的不斷深入,努力推進實踐工作,學校先後開展了兩輪的「同課異構」活動。先是各備課組集體備課,上課教師再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採用學生自主學習,動手實踐,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不斷培養學生相互合作、探究新知的能力。同時組內成員做好聽課、評課工作,及時將前一位教師上課時遇到的問題進行組內討論,下一位教師開課時便調整教學設計,以達到更好的效果。學校中層領導也掛包到年級組,和上課老師一起探討教學中的難點,同備課組的老師也在「得」與「失」中,改進和完善了教學方法,努力打造更有效的課堂。

6.全面考核,推向深入。為了使每一位教師都能真正地投入到有效課改的活動中,把有效課堂的學習與理解落實到自己的日常教學中去,學校在6月份開展了有效課堂考核工作。學校要求4--6年級的語、數、外每位教師,首先認真學習本校制訂的「三二一」教學模式的考核標准,然後確定好開課時間,並向學校考核小組進行申報。學校根據安排,由三名教學骨幹組成的考核小組對其進行考核。經考核,如果達到60分的算合格,60分以下的要到相關實驗班級進行隨堂聽課學習,並繼續進行第二輪考核,直到過關為止。經過兩輪的考核工作,學校4--6年級的語、數、外教師基本上都能達到合格或良好的標准,真正使自己的課堂變得更加有效了。

7.課改與課題結合研究。針對同步開展的課題研究工作,學校將課改與課題結合起來,用課題研究促課改的推進,把課改作為課題研究的實踐形式,二者互相促進,有利於課改工作和課題研究的深入。

五、取得的收獲

課改給學校帶來了全新的面貌,學校初步形成了以科研促教學的課改特點,注重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教育特色,突出了辦學亮點,各方面都在發生著可喜的變化。

1.教師教學方式發生了變化

教學方式的轉變是課改以來課堂教學發生的較為顯著的變化,大多數教師在課上講得少了,站在前面的時間少了。教師力圖想辦法、創機會讓學生自主學,多給學生活動、交流、合作、探究的空間和時間。如對教學方式的操作,教師不是簡單地模仿,而是積極地探索,以實現新的學習方式應有的價值;小組合作學習,從分組、到分工、到合作、到評價,都形成了一定的操作規范,優生、弱生互助,學習效率較高。再如,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在一些課堂上,我們看到了學生的學習習慣培養已經達到了較高的層次。這些都說明我們教師的教學方式已有了較大的改進,盡管不成熟,但這種意識是很值得肯定的。

2.學生學習方式發生了變化

在教師教學方式轉變的同時,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變化。課堂上學生有機會展示學習的思維過程,經常會聽到「老師,我來!」這樣聲音,;課下後續活動增多,如以個體、集體不同形式搜集資料、調查訪問、實驗討論等。學習方式的變化多體現了學習的自主過程,在過程中多體驗感知,進而提高了學習能力和效益。

3.師生關系發生了變化

教學方式的轉變要求教師得參與學習過程,與學生一起交流、對話、探究,尊重學生的個性選擇,這樣的雙向互動客觀上必然引起師關系的變化。新課改的課堂上,你經常會看到教師與學生同樂,一種積極探索、和諧融洽、平等互尊的師生關系正在逐漸建立起來。

4.學校教研氛圍發生了變化

以往學校開展研究工作時,教師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參與面不廣,而通過課堂教學改革,學校教師參與和程度有了較大的改觀。教師不但通過集體備課、「說、上、評」等活動,深入參與了教研活動;通過參與課題研究,讓更多的老師在不同領域、不同學科方面有一不定期的發展;老師還通過參加各種教學評比活動,使自己在科研方面有更大的提高。

六、存在的問題

由於課改工作系統性和復雜性使教師的壓力較大,老師們經常遇到很多的困難、疑惑和問題。如:教師缺乏對教育新理念的認識和教育觀念的更新,對新的教學模式不適應,尤其是年長的老師;教師原有的知識結構與新課程標准所需要的要求不吻合;教師對如何開展更加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把握不準;優生與學困生不能兼顧發展的問題;教師對學生的發展如何進行准確的評價等等。

七、新學期的打算

1.對全體教師進行培訓。利用暑期校本培訓及每周一下午的學習時間,制定學習計劃,明確學習內容,將學習情況納入對教師的量化考核。一是組織廣大教師觀看教育局下發的有關課程改革的教學光碟;二是組織廣大教師進行認真學習訂購的新課改書籍;三是認真解讀本校課改教學模式,並要求教師對照舊教法和教學成績來領會新方法的優勢。

2.堅持做好平時工作。主要是:(1)在廣大教職工中開展讀理論書籍,做學習摘記活動。(2)寫好教學札記或教後感,習題做到每個課時一篇,並進行評比。(3)藉助優質課光碟和教育新理念,每位教師要認真備好、上好每一節課,做到節節規范,堂堂有新意。(4)教師每學期聽課要在16節以上,重點是聽好各年級組、各教研組集體研究的研討課,寫好聽後感。

3.要適時抓好課題研究,以科研帶動教研。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一是靠課改,二是靠教科研。在廣大教職工中樹立教科研的意識,以本校立項的6個課題為契機,教育教師明白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使教師盡快走進課程,並在自己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體驗。同時,抓好已立項的省、市課題研究工作,收集整理好研究檔案,並組織開展好各級各類教科研論文的徵集工作,寫好教科研札記,寫好課後反思,為課程改革實驗留有寶貴資料。

總之,新課改工作任重道遠,我們將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克服困難,總結經驗,扎扎實實做好新課改工作。並期望著課改會結出更豐碩的果實。

I. 學校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主要思路,措施和成果有哪些

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新課程實施以來,課堂教學中出現了一些新問題,這些問題緣於許多教師對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的一些基本關系缺乏正確認識。本文擬重點就以下幾個關系進行梳理與分析,以期為教師改進日常教學提供思路。了解更多教育資訊,網路一下英盛觀察。

課程改革是一項復雜而細致的系統工程,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如果離開了課堂,離開了教師的日常教學行為,那麼課程改革只能是一句空話。如果教師的教學觀念不更新,教學方式不轉變,課程改革也將流於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勞而無功。因此,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系統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隨著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如何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改革課堂教學,把先進的教學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學行為之中,已日益成為廣大教師和教學研究人員關注和探討的熱點問題。

課程改革其本質是對教育教學規律的再探索,是對教育方針的再認識,是對基礎教育的再定位。這就決定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穩中求變的漸進過程,而絕非是一場運動式的根本轉變。新課改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課堂教學理念,為課堂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廣大教師既要敢於實踐,也要善於思考,還要站在新課程理念的高度重新審視以往傳統的課堂教學,處理好傳統與改革、繼承與創新的關系,要防止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針對廣大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下面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一談自己的體會與思考。

一、研究教學活動方式變革的有效性

學生的發展是通過學生的活動來實現的。學生如何活動,決定了學生如何發展。因此,當前的課堂教學改革把學生學習活動方式的變革作為重點,這是基於課堂教學改革方向的合理選擇。廣大教師也不滿足於講練、機械問答、逼著學、哄著學、死纏爛打的教學方式。但是,在實際的課堂中,我們觀察到,講練和機械問答仍然是主要的教學方式,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則多流於"放羊",效率較低。一方面,教師們期盼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高喊"再也不能這么過,再也不能這么活",另一方面,學習方式變革的結果卻又讓教師們感覺到"山也還是那座山,河也還是那條河"。

之所以陷入這種矛盾的境地,主要原因在於教師們對學習方式的理解存在片面性,在具體使用上存在機械性。譬如,教師們往往把自主學習理解為讓學生自學,把合作學習理解為讓學生討論,不知道在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如何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至於教師們認為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浪費時間、效率低下,擔心教師不講,學生不會,教師不講,教師失職。這說明,在堅持把學習方式變革作為課堂教學改革主要內容的同時,我們應該深入研究何謂學習方式?為什麼要進行學習方式的變革?如何進行學習方式的變革?這樣有助於揭示學習方式的准確內涵,明確變革的對象、合理性和有效性,避免形式主義。

學生的學習方式,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認識、實踐的程序、法則和手段。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教與學統一的方式。離開了教師教的學習方式,是自學,不屬於教學范疇。因此,學習方式的變革不是不要教師指導,而是教師如何指導。教師的主導作用應放在關注學生學習的程序、法則和手段,分析學習成功或困難的原因,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目的在於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發展,不是為了變革而變革。因此,在變革學習方式時,我們應重點關注學習方式變革目的和手段的合理性,思考通過學習方式我們要達到何種教學目的,使用該學習方式能否有效地達到教學目的。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應重點研究學習方式與教學內容、教學目的的關系,體現出學科特點,突出"語文味"、"數學味"等;應重點研究教師教、學生學的方式,突出學生學習的內外部活動過程的主動性。

二、正確處理課堂教學的幾個關系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是實現課程教學改革目標;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上好課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最關鍵的一環。

第一、 做好課前的精心准備和設計。以往的教學環節也是注重課前備課環節,但那隻是偏重老師自己教材知識的把握、教學重難點的把握、學生的學情把握,只是老師瞭然於心就夠了。現在就不行了,它要求老師對於以上問題不但要自己瞭然於心,還要它化成具體可操問題,並於課堂上什麼時候以何形式適時展示出來。這就需要老師提前准備出學案或題板。

第二、把握課堂上學生和老師"學"與"教"的互動關系。傳統的教學主要是以教師為主體,"滿堂灌""牽著鼻子走"是其具體表現。顯然,這種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因為它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束縛了學生的能力發展,扼殺了學生的天性及應有的創造力。究其根本原因,傳統的教學顛倒了主次,是以教師為主,把課堂當"講堂"。因此,要真正地改過來,就必須為學而教,以學生為主體,把課堂當"學堂"。這種學生和老師"學"與"教"的互動關系如何把握,達到怎樣的程度還需要長時間的摸索。

第三、處理好課內與課外的關系。課內是有限的,課外是無限的。可以說,播種在課內,收獲在課外。因此,課堂教學只能是點"睛"、點撥、點"種",給學生以充分的自由空間。再者,語文課本一學期也只有三十幾篇文章,三年學完也不過近兩百篇。要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素養談何容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必須將課內學習與課外延伸有機結合起來。

第四、處理好短期效應與長遠目標的關系:為考而教雖然奏效,但只是短期行為,從長遠看,學生得不到實惠。眼下有些同學高分低能,學習中明於心而不能言於口、訴之筆,一篇作文幾百字,錯別字常見,病句不斷,語言蒼白,正是短期行為的結果。衡量一個學生的語文水平如何,應該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著眼;聽,能了於心;說,能達於聰;讀,能通其意;寫,能感於人。因此,有效的課堂教學必須扎扎實實地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

總之,課堂改革是一項艱巨而漫長的工作,它需要我們教師有決心、有信心去該,有行動、有思考去做,長此以往,實現課堂改革,減負增效,推進素質教育的目標就一定能實現。

閱讀全文

與課堂教學改革決策和設計過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