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教師怎樣進行教學改革創新讀後感
暑假期間,有幸讀了魏書生老師主編的《如何做最好的老師》一書,從經回典感言到感答言品悟,從典型案例到深刻啟示,這本書帶領讀者分析了教師觀各方面涉及到的細節。讀完之後,使我感慨頗多,受益匪淺。魏老師用一種平和的心態;一種激情的行動;一...
Ⅱ 深化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
「讓學生學會,還是讓學生會學-」這一個值得廣大教育工作者探討的問題,結論是內無可非議的,但是怎樣容讓學生會學,就必須使學生會思維,為此,結合本人教學實踐,談談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幾點做法:一、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現代數學觀認為:數學是人類的創造;整體的數學是動態的,即問題是由學生提出的,結論是經過學生探究的,方法是學生摸索的,結果是學生自己得出的。為此,學生應做到「四到」,即心到、眼到、耳到、手到。怎樣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呢-1.在為新課鋪墊中教師選擇有趣新奇的內容引導學生動手、動腦、動口、激發學生的思維興趣例如:講「勾股定理」時,以2002年國際數學家大會在北京舉行,華羅庚教授提出用勾股定理與外星人對話,激發學生的好奇感,再課前要求每個學生各自畫一個直角三角形,測得兩直角邊與斜邊的長度,然後分別計算一下它們的平方,觀察兩直角邊的平方與斜邊平方之間存在什麼關系。上課時,一經提問,同學們踴躍發言。
Ⅲ 如何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實踐與反思
新課標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並沒有在大多數課堂中得以落實。究其原因,一是缺少連接理論與實際操作的橋梁,也就是一種符合學校實際的教學模式;二是教師已經習慣了霸權式的上課方式,對新的教學方式不適應;三是教師對學生不放心。為了使課堂教學改革迅速、順利、有效地展開,必須解決好以下問題。首先,要選擇好符合學校實際的教學模式。其次,打鐵先需自身硬,課改領導要先行。再次,要指導教師如何備寫學案、如何掌控課堂、如何正確處理講與不講的關系,要訓練學生如何在課堂中活起來。實踐表明,在實際操作中轉變教師的觀念,滲透新課改的理念,不失為一種快捷的辦法,邊實踐邊學習邊探索,更有利於迅速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
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是時代賦予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從學生在校時間來看,學生約百分之六十五的時間是在課堂之中度過的。如果課堂是一潭死水,那麼,我們的校園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我們每一位教師必須改變教學方法,不斷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把課堂的主動權讓給學生。課堂教學改革實踐告訴我們,為了使課堂教學改革迅速、順利、有效地展開,必須解決好以下問題:
一、要選擇好符合學校實際的教學模式。當前新的教學模式異彩紛呈、各具特色,是照搬、移植還是創新,要根據本校教師的總體業務水平、學生的基礎、家長的支持程度來決定,否則可能會出現邯鄲學步的現象。因此選擇好一種符合本校實際的教學模式,是課堂教學改革成功與否的前提。
二、打鐵先需自身硬,課改領導要先行。學校領導不僅要成為引領課堂教學改革的風向標,更應該成為課堂教學實踐的操盤手。在深入理解課堂模式的精髓及操作要領的基礎上,要上好示範課,使老師對新的課堂教學方法有一個直觀的認識。
三、指導教師如何操作新的教學模式及引導學生如何改變學習方式是課改成功與否的保障。
例如:我鎮中小學近幾年在推行導學案來引導學生學習,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師釋難」這三個步驟,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從「了解了」上升到「記住了」、從「記住了」上升到「學會了」、從「學會了」上升到「會用了」為內容的課堂教學模式,為了能迅速、順利、有效地展開新的教學模式的應用,必須解決好以下方面的問題:
首先,教會教師如何備寫導、學案。部分教師不知導、學案如何備寫,把學習目標和教學目標混為一談,並且不能將學習目標貫穿於整個導、學案的設計當中,把自學導航問題的設計變成了教材的復制而不是教材的再生成,把學案變成了試卷,把沒有價值的問題設計成了合作探究問題。針對此種情況,一是學校領導應結合自己所備寫的導、學案,系統介紹學案和教案的區別以及學案各環節的設計意圖;二是指導校內骨幹教師精心設計導、學案,然後分科印製下發,讓其他教師學習。
Ⅳ 如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
一、 營造和諧氛圍,活躍學生思維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要創設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教學氛圍,而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有利於解放學生思想,活躍學生思維,使其創新精神得以發揮。 首先,教師要解放自己的思想,轉變教育思想觀念,改革教學方法,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保護每一個學生的獨創精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見解。世界上許多發明創造都源於疑問,質疑是開啟創新之門的鑰匙。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從學生的好奇、好問、求知慾旺盛等特點出發,培養學生勤思考、多提問,促進創新意識的形成,而這種氛圍一定是和諧的、民主的,這樣才有利於解放學生思想,活躍學生思維,使其創新精神得以發揮,學生求知慾旺盛,敢想、敢說、敢做,樂於發現自己的見解,勇於大膽創新,使學生形成探索創新的的心理慾望和性格特徵。在民主教學的課堂上,師生雙邊都處於心理愉樂而且維活躍的情景之中,在這樣一個有疑問、有迷惘、有爭論的課堂上,可以允許學生不必舉手等待老師的同意就發言,這樣學生就能自覺自主地迸發創造性思維火花。我們教師面對借問題促探索、借探索促發現、借發現促創新的教學過程,對學生的質疑即使是幼稚可笑的,也不能輕易否定或諷刺挖苦,而要正確引導、耐心釋疑,盡心保護學生的自尊和自信,因為靈感和創造常常孕育在異想天開之中的。 例如,在教學求36和24的最小公倍數時,在學習了用短除法求解為:2×2×3×3×2=72,有個學生提出求36和24的最小公倍數能否用36×2或24×3?問題一提出。立刻引起同學們議論紛紛,有的認為是正確的,有的認為是巧合,也有的認為是不正確的。我及時表揚了這位同學不迷信教材,敢於發現、提出問題,然後引導學生結合短除法分析:2×2×3×3×2=36×22×2×3×2×3=24×336 24因此,上述猜想是正確的。由此,我同學生一起進行分析,並得出:探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最簡捷的方法即可用其中一個數去乘另一個的獨有的質因數。這樣引導學生質疑、議疑、釋疑,促進派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其次要注重情感的培養。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用商量的口氣與學生進行交談,如誰想說說?誰願意說說?等等。當聽完學生不同意見後,可常說,我很榮幸,我和某某同學的意見相同。話雖簡單,但足以證明教師已經把自己視為學生中的一員,這樣的師生交流過程,彼此都會忘了自己是誰,都會樂於發表自己的見解,敢於創新。 二、引導動手操作,體驗數學價值 新課標特別強調體驗。它把學數學看作是做數學的再創造活動。強調數學教學必須要注意使學生通過對實物的具體模型的感知和操作,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能力。所以我們要注意為學生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通過操作、歸納、分析和整理等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逐步體驗數學的價值,完善學生的人格。 首先,教師可善於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去積極地動手、動腦,使學生具有足夠的創造空間。例如:教學《圓的認識》這一內容時,我先設計四個小動物騎自行車比賽的動畫片,其中的輪胎有方的、圓的,讓學生猜猜誰最快,然後抽象出圓,給每四人一個圖釘、一根線繩、一支鉛筆,小組合作畫圓,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發現圓心的位置、半徑、直徑的特徵及關系等知識。又如學習《圓柱側面積》時,通過讓學生沿圓柱體的一條高將圓柱側面剪開,展開等操作,使學生發現圓柱側面與展開圖之間的關系,進而推導出圓柱側面積的計算公式。還可以引導學生將側面沿斜線展開,展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或者直接將側面撕開,利用割補的方法轉化成一個長方形。這些方法都能引導出圓柱側面積的計算公式,正是在這些實際操作中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也培養了學生間的相互合作交流精神。 在學習圓的認識時,我把一根細線的兩端各系一個小球,然後甩動其中一個小球,使它旋轉成一個圓。引導學生觀察小球被甩動時,一端固定不動,另一端旋轉一周形成圓的過程。提問:你發現了什麼?學生們紛紛發言:小球旋轉形成了一個圓小球始終繞著中心旋轉而不跑到別的地方去。我還看見好像有無數條線從這些學生樸素的語言中,其實蘊含著豐富的內涵,滲透了圓的定義:到定點的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看到無數條線則為理解圓的半徑有無數條提供了感性材料。 其次,在指導學生操作時要做到:有明確的操作目的和要求;有可行的操作步驟;提出思考討論的問題;要重視組織教學。 操作活動充分體現手腦並用,特別明顯地表現出智力活動和雙手活動的相互結合,這樣信息就通過兩條相向而行的途徑傳遞著,由手傳到大腦,又由大腦傳到手。手在思考,大腦的創造區域也受到激發,手使腦得到發展,使腦更加聰明,腦使手得到發展,使手成為創造性思維的工具和鏡子。 三、引導嘗試探索,培養開拓精神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則更加強烈。 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探索,體會科學家走的路,教師的角色就要轉變,充分體現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例如教學《圓周長》一課時,可以先讓學生猜猜周長與直徑的關系,也可用各種方法動手操作一下,然後用計算器算出圓周率,從而得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又如平行四邊形面積一課,可以讓學生說一說、剪一剪、移一移,得出平行四邊形面積跟誰有關?跟誰無關?從而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再如最小公倍數的實踐應用,教師可把一個動物畫在兩個多邊形上,通過邊靠邊旋轉最終得出需幾次才能回到原來位置上,從而加深對最小公倍數的理解。 例如教學圓柱體的體積時,我引導學生進行動手實踐,將圓柱體拼割成一個近似長方體,先將圓柱沿底面平分割成8等份,對拼成一個近似長方體。學生觀察割拼過程。 學生回答後,接著再進行演示實驗2:將圓柱體沿底面平分16等份,再拼成近似的長方體。 我再問:這次是不是更象長方體了? 我們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掌握知識的規律,並運用這些規律,舉一反三地學習新知識。這樣的教學,不僅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智力 ,培養學生的能力,還有利於培養學生敢於探索性,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 四、鼓勵求異思維,激發別出心裁 思維的求異性是指碰到問題時善於獨立思考,富有創見,不盲從,不迷信。教學中,提倡求異思維,鼓勵學生大膽設想和各種獨創之見,各種別出心裁的方法,都能促進學生思維求異性的形成。
Ⅳ 我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做什麼讀書心得
尊重、關愛每一位學生。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理解和尊重。我們要與學生平等相待專,不能把學生當下級屬隨便呵斥。只有我們把學生看重了,學生得到老師的尊重了,他們才會尊重老師,願意學習這個老師所傳授的各種知識。用師愛鑄就崇高的師魂,在教育中要做到嚴中有愛、愛中有嚴
Ⅵ 《新課程與教學改革》讀後感
[《新課程與教學改革》讀後感]《新課程與教學改革》的讀後感王飛面對新的課程改革,教師要體會新課程標准體系中所包含的思想,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新課程與教學改革》讀後感。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改變自身的教學行為,於是我選擇閱讀的書是《新課程與教學改革》,由於匆忙,我只粗略的讀了前五章,但是閱讀後仍然獲得很多的感悟。一、從注重智力的發展轉向關注學生的能力的發展回顧這些年來教學所走過的路,讓學生掌握牢固的知識體系,從而最大限度的發展學生的智力。當代學科教學應著力於學生整體能力水平的提高,其最大的特點不是一味的把書本上知識教給學生,而是通過書本上知識、技能的傳授,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能力。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全面發展學生的能力。學科教師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協作的能力。另外還要求讓每個學生擁有健康良好的情感態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實現全體學生的發展。二、讓學生主體地位在教學行為中得以充分體現曾記得葉聖陶說過,他並不稱贊某老師講課時有怎樣的最高藝術,"最要緊的是看學生,而不是光看老師講課。"一堂課究竟怎麼上?傳統學科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宰,教師領著學生去學。長此以往,學生習慣了被動地去學習,成為思維上懶惰者,讀後感《《新課程與教學改革》讀後感》。顯然,這種以教師"講"為中心的學科教學,沒有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性和能動性,是不利學生的潛能開發和身心發展的。因此,我們可以通過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我們就會發現學生不但能夠創造性的解決這樣的問題,而且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三、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努力培養學生多種思維方法重學生學習的結果輕視學習過程,這是傳統課堂教學中的弊端。教師在傳統教學中,只重視知識的結論正確與否,缺少對學生的學習全過程的發掘,導致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的匱乏,同時有意無意壓縮了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思維過程,而讓學生去重點背誦"標准答案"。只注重結果的做法導致學生學習知識的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很明顯降低了學生學習新知的質量。有的教師喜歡直接告訴學生結論,並要求學生馬上應用這種結論,再去解答各種變式題,出現嚴重"消化不良",加重了學生學習負擔。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把重點放在揭示各個知識形成的方法,展示學習新知識的思維過程,讓學生通過感知--概括--應用的思維過程去發現真理,掌握規律。使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發展多種思維方法。學生既增長了知識,又發展了思維能力。四、營造氛圍,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前進的內驅力",所以在課堂中營造和諧氛圍,有利於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教師一定要使學生處於愉快的學習情境中,用激勵的語言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如: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做得很出色;看誰做得又對又快;這次我們比一比,看誰能得第一…教師要善於運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贊語,讓學生感到老師時刻在關注著他;教師必須善於運用語言的藝術及時作出積極正面的評價,不管結果怎樣,首先對於學生積極的學習行為表示高興、驕傲、自豪。"你回答得真好,聽了你的回答老師很高興…"對於結果不完全對時,"你努力想了,說得差不多;你說對了一半,再好好想想…"對於結果不正確時,教師也絕不可訓斥或貶低,而要委婉地說:"你動腦了,再聽聽別的同學的意見,好嗎?"對與眾不同的觀點、做法,應調動學生為之喝彩。這樣,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愉快,更增強了自信心。以上是我讀了這本書前五章的一些感悟,我覺得很多思想跟我們數學"樂生"模式的思想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很值得繼續深入學習,也藉此以豐富完善我們自己模式的理論知識。2011.4 MSN() 〔《新課程與教學改革》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Ⅶ 如何在教學,教學改革中開展研究,感悟與收獲
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已成為我市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和提高教學質量的主抓手。市局組織校長培訓班,給我們校長們帶來了強烈的思想沖擊和視覺沖擊,為推動課堂教學改革創造了良好的氛圍。目前,全縣許多學校正在不遺餘力地推動或嘗試著課堂教學改革,掀起了一股學思洋模杜郎的熱潮。學校課堂教學改革是否能形成燎原之勢,而不自生自滅。我認為,校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面對這樣重大而全新的改革,校長肩負著神聖的使命和重大的責任。校長的認識水平、思想觀念、意志品質和管理方法無不直接關繫到學校課堂教學改革的成敗。作為一名校長,就應成為推動學校課堂教學改革的決策者、組織者、參與者和實踐者。 一、校長應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理念先知者 推進課堂教學改革,不僅要樹立符合當代課程與教學發展的理念,而且還要真正地、徹底地實踐著新課程的核心思想。 作為一名校長,首先必須要自覺領悟新課程理念,掌握新課程標准,全面而深刻地認識新課程改革的背景、目的、意義,認識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內容、方法及要求,更重要的是在認識的基礎上,逐步樹立現代課程觀、現代教學觀、現代教師觀、現代學生觀和現代評價觀。其次,推進課堂教學改革需要新的理念來支撐,作為校長不僅要注重自身的學習與提高,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而且還要影響引導全體教職工自我充電,把提高自身素質的學習轉化為內在的需求,使之成為自覺行為。再次,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是一項充滿挑戰性的工作,作為校長,要打破以往的思維方法,在先進的思想和理論指導下,大膽嘗試,不怕困難,抱定目標,堅持到底。大魄力,硬手腕,立足本土,先做後說,抓住核心,一步到位,層層推進。善於總結經驗教訓,逐步走出一條符合本校實際的改革之路。只有這樣,才能正確引領全校的課堂教學改革,才能成為改革的先知者。 二、校長應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目標設計者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校長對學校的領導首先應該是教育思想的領導。常言道先有思路,後有出路,沒有思路,就沒有出路。作為一名校長應該立足當前,放眼未來,認真思索,精心設計學校發展的藍圖,決不能只擺出一種小改小革、應付了事的架勢。在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過程中,要認真反思學校管理,反思自身實踐,直面校情,在反復調研的基礎上,根據學校學生的學習狀況,教師的教學狀況,學生的成長需要及教學條件、外部環境等設計好學校的改革目標,要廣泛博採眾家教改理論之長,汲取各校教改的精華,構建好學校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模式。針對學校實際,努力在課堂教學改革中形成風格,形成特色,形成品牌。 三、校長應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過程研究者 在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這就要求我們校長應成為改革的研究者,不斷思考研究改革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確定學校課堂教學改革的目標之後,校長需要為實現這一目標而開展各項工作,但校長需要考慮的變數很多,遇到的困情和疑惑不少,其中許多是不明確的或無法預期的。作為校長要站在現代教育的高度,全面反思傳統課堂的弊端,全面反思傳統學校管理對教學改革的制約和影響,從而思考如何建立適應教學改革的學校管理機制,思考如何全面而扎實有效地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思考如何建立一支適應改革的教師隊伍,思考如何創造出更鮮明的辦學特色。校長要在全面反思的基礎上,制訂出學校教學改革的實驗方案,確立學校教學改革的目標、內容、步驟、途徑、方法和要求。面對困難,校長要始終保持一個創造性頭腦,要有識別機遇的敏感性,又有克服困難的膽識,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創造性地走出一條脫困之路。 四、校長應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關系協調者 推進課堂教學改革,需要不同部門和人員的分工協作。教學改革是一項牽動學校全員和社區、家長的工作。校長必須充分發揮整體的合力效應,以保證所有的力量都為改革的順利實施服務。首先校長應做好學校內部目標任務、職權、利益的協調,營造出一個團結和諧、相互協作、運作有序、充滿活力的濃厚氛圍,加強學校成員的協同合作。力求全校上下認識上高度統一,步調上高度一致。其次是搞好學校內部與外部的協調。校長要注意學校與社區及學生家長之間的關系處理,加強學校與校外各種力量的溝通與交流,調動學生家長在教學改革中的積極性,努力為學校的教學改革創設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作為校長只有主動作好協調多方關系,不坐守觀望,教學改革才有生命力。 五、校長應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具體實踐者 校長在課堂教學改革中,不僅是管理者,更是參與者和實踐者,因此校長必須及時轉換角色。在教學改革中必須與教師一起去發現、分析、解決問題。校長只有站在教學第一線,深入到課堂,深入到教師和學生中去,才能從多個視角去發現差異,尋找改革中的問題,做出與新課程改革相適應的、符合新課改精神的決策。新課程倡導教師的個性化教學,倡導教學方法的百花齊放,倡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發展,作為校長要少點指令,多點指導;少說空話,多參與教學實踐活動;與課改同步,與師生同行;與許多前所未有的新問題面對面,科學高效地組織。參與全校的教改工作,到師生中去,到課堂中去,堅持上課、聽課、評課,掌握教改的主動權,成為推動課堂教學改革的忠實實踐者。 六、校長應成為課改中教師專業成長的引導者 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主要實踐者是教師,而我們的教師多數是從傳統教學中成長起來,課堂上灌,課下壓,多布置作業,題海戰術,體罰學生是教師的看家本領。在課堂教學改革中他們自然又成了新兵,因此,關注教師成長是校長在教學改革中的重大責任。首先要營造教師成長的氛圍。作為校長要摒棄過去那種滯後的管理做法,花大力氣構建新課程理念的各種管理制度,特別是教學管理制度。只有引導教師把自己的工作當事業來服務,當人生的目標來追求,教師工作起來才有積極性,才有源動力,才會不斷創新,才會熱心於改革。否則,課堂教學改革就會成為教師的負擔,就會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校長要把推動課堂教學改革與教師的成長聯系起來,努力創設教師實現自我價值的氛圍,努力構建教學改革的自我展示平台,促進教師成長。其次要抓好校本培訓。教學改革的推動需要我們轉變教師觀念,並充實和更新教師知識。因此校長要重視抓好教師培訓,把培訓貫穿於教學改革的全過程中,切實做到邊實驗,邊培訓,邊研究,邊開發,必須堅持不斷學習、實踐、感悟、提高、深化,把教學改革與教學實踐結合起來。在校本培訓中,特別要倡導合作交流,形成共同探索的良好氛圍,切實提高培訓的實效。再次要扎實開展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就是直接圍繞學校自身所遇的真實教育問題開展的教學研究活動。它是引導教師踏上問題設計行動反思教研旅程的新模式,也是目前學校發展和教師成長的方向和重點。教研活動的方法應多種多樣。如集體備課、研討交流、觀摩聽課、課後評議、課後反思、教學論壇等。校長應努力為培養一批教學骨乾和優秀教師創造條件。 七、校長應成為課改中學生自主發展的服務者 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一切適應學生的發展,一切促進學生的發展這是課堂教學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能否讓學生最大限度地自主發展把學生培養成為符合現代文明要求的時代新人,作為校長要為學生自主發展積極創造條件。一是要創造理想的學習環境,不斷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創建一個環境優美、健康向上、人文氣息濃厚的校園。二是要創造民主平等、和諧健康的人際環境。努力建立起民主融洽的師生關系和團結友愛的同學關系。真正形成團結友愛,奮發向上,充滿和諧的集體氛圍。三是要創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倡導新的學習方式,不斷強化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給學生創設更多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的時間與空間。四是要改變評價體制。力求建立一套適合課堂教學改革的評價體系,正確評價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正確評價教師的教學水平與教學效果。不斷推動學校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實施。 課堂教學改革是一項復雜系統工程,能否真正推行課堂教學改革,能不能真正引領教師擺脫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關鍵是學校校長有沒有堅定改革的先進理念、勇氣和毅力。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一個矢志改革的校長必然會帶出一個富有改革特色的學校。我相信課堂教學改革的旋風一定會吹醒各中小學校,萍鄉教育的明天一定會百花齊放,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