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教育學基礎杜威的教學觀

教育學基礎杜威的教學觀

發布時間:2021-02-10 11:08:46

『壹』 杜威實用主義教育學的論點是

杜威主張學校即社會,教育即生活。而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發展了杜威的思回想,主張「社會答即學校」、「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

關於教育目的。杜威從多方面論述過教育目的問題,而最重要的是他關於「教育無目的」的論述。關於教學的基本原則。杜威教育理論體系的核心部分是他的教學理論,而「從做中學」又是他全部教學理論的基本原則。


(1)教育學基礎杜威的教學觀擴展閱讀:

杜威從實用主義的哲學觀出發進行論述,他認為,從人類經驗的傳遞和延續來看,教育是社會繼續存在的條件;從人類經驗的交流來看,教育是社會共同生活的基礎,只有使教育和社會生活實踐聯系起來,教育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由此,他提出了「教育及生活」,主張教育應當是生活本身的一個過程而不是未來生活的准備,要求學校把教育和兒童眼前的生活聯系在一起,教會兒童適應眼前的生活環境。

『貳』 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理論,具體內容

杜威以其哲學、社會學、心理學理論為基礎全面闡述了他的實用主義的教育觀。概括起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關於教育本質。杜威在自己的教育理論中從各種不同角度,多方面且反復地論述了教育本質問題。他關於教育本質的觀點,基本可以用他提出的三個重要論點來加以概括,這就是:「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經驗的繼續不斷的改造」。

(2)關於教育目的。杜威從多方面論述過教育目的問題,而最重要的是他關於「教育無目的」的論述。

(3)關於教學的基本原則。杜威教育理論體系的核心部分是他的教學理論,而「從做中學」又是他全部教學理論的基本原則。

(2)教育學基礎杜威的教學觀擴展閱讀:

杜威從實用主義的哲學觀出發進行論述,他認為,從人類經驗的傳遞和延續來看,教育是社會繼續存在的條件;從人類經驗的交流來看,教育是社會共同生活的基礎,只有使教育和社會生活實踐聯系起來,教育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由此,他提出了「教育及生活」,主張教育應當是生活本身的一個過程而不是未來生活的准備,要求學校把教育和兒童眼前的生活聯系在一起,教會兒童適應眼前的生活環境。

杜威希望在使兒童學習前人知識和參與實踐之間,即在直接經驗的學習和間接經驗的學習之間,找到一種「保持恰當平衡的方法。」

杜威把兒童「通過參與成人做的事去學習」稱為間接的教育(即直接經驗的學習),把「對青少年進行深思熟慮的教育」稱為正式教育(即間接經驗的學習)。

他認為,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知識不斷增長積累,「沒有這種正式的教育,是不可能將復雜社會的全部資源和成就傳遞下去。在這種正式的教育中,兒童由於掌握了書籍和知識的符號,也就為他們開辟了一條獲得知識的道路」。

『叄』 以下是美國教育學家杜威關於教育的論述,請你做出分析

教育即經驗的增長與組織。經驗與他的生活共生,與他的成長並存,教育不能生產經驗,只能組織經驗,促進人的經驗增長。

『肆』 教育學第七章:杜威的教育學思想與赫爾巴特的教育思想有何不同兩派的對立與論戰對教學理論的發展及教育

杜威認為,好的教學必須能喚起兒童的思維。所謂思維,就是明智的學習方法,或者說,教學過程中明智的經驗方法。在他看來,如果沒有思維,那就不可能產生有意義的經驗。因此,學校必須要提供可以引起思維的經驗的情境。
作為一個思維過程,具體分成五個步驟,通稱「思維五步」,一是疑難的情境;二是確定疑難的所在;三是提出解決疑難的各種假設;四是對這些假設進行推斷;五是驗證或修改假設。杜威指出,這五個步驟的順序並不是固定的。
由「思維五步"出發,杜威認為,教學過程也相應地分成五個步驟:一是教師給兒童提供一個與的社會生活經驗相聯系的情境;二是使兒童有準備去應付在情境中產生的問題;三是便兒童產生對解決問題的思考和假設;四是兒童自己對解決問題的假設加以整理和排列;五是兒童通過應用來檢驗這些假設防。這種教學過程在教育史上一般被稱之為「教學五步」。在杜威看來,在這種教學過程中,兒童可以學到創造知識以應付需求的方法。但是,他也承認,這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赫爾巴特認為,在他看來:「教育學作為一種科學,是以實踐哲學和心理學為基礎的。前者說明教育的目的;後者說明教育的途徑、手段與障礙。」他在哲學的基礎上建立起了教育目的論,在心理學的基礎上建立起了教學理論,在倫理學的基礎上建立了道德教育理論,從而奠定了科學教育學的基礎。
赫爾巴特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教育性教學」的思想。在赫然巴特之前,教育學家們通常把道德教育和教學分開進行研究和闡述,教育和教學通常被賦予不同目的和任務。赫然巴特的開創性貢獻在於闡明了教育教學之間的聯系。他明確指出,「不存在『無教學的教育』這個概念,正如反過來,我不承認有任何『無教育的教學』」,「德育問題是不能同整個教育分離開來的,而是同其他教育問題必然地、廣泛深遠地聯系在一起的」。從而使道德教育落實在學科教學的堅實基礎上,也使學科教學具有了道德教育的任務,成為教育的基本原則,推進了教育理論的發展。
赫爾巴特還根據「統覺」學說,強調教學應該是一個統一完成的過程,提出形式教學階段理論。他將教學過程分為清楚、聯想、系統和方法四個階段。其中「清楚」是指清楚、明確地感知新教材;「聯想」是指學生通過一定形式的練習與作業,把系統化了得知識運用於實際,檢查是否正確理解和掌握了所學的新知識。後來,赫然巴特的學生齊勒爾和賴因又發展為五階段,即准備、提示、聯想、概括和運用,為廣大第一線的教師提供了一個更為容易理解、掌握和運用的教學模式。蘇聯教育學家凱洛夫又將其演變為五步法,即復習、引入、講解、總結和練習。在20世紀50年代,中國中小學曾廣泛採用這一教學模式。

『伍』 教育學基礎上杜威的教育觀點是什麼

教育無目的論

『陸』 為什麼說赫爾巴特和杜威的教育學被稱為教育學的範式

什麼是紅綠巴托和社會的教育學比親吻教育學的關系這個?這個說這個八的厚內度為的教育容學,並親吻教育學都不會是可能其他的教育方面全能性有各個方面的好的特點,所以,他這個出位的教育學沒機會教育學的規范的這個身上,所以說他就去給那些。有好多好的特點,優點。

『柒』 杜威的主要教育觀點

(一)教育即「生活」、「生長」和「經驗改造」

教育能傳遞人類積累的經驗,豐富人類經驗的內容,增強經驗指導生活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從而把社會生活維系起來和發展起來。廣義地講,個人在社會生活中與人接觸、相互影響、逐步擴大和改進經驗,養成道德品質和習得知識技能,就是教育。由於改造經驗必須緊密地和生活結為一體,而且改造經驗能夠促使個人成長,杜威便總結說「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為「經驗改造」。

(二)教育無目的論

在杜威的心中,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會中,教育只是外力強加於受教育者的目的的。在民主的社會中就不同了,應當奉行無目的論。實則,在階級斗爭和無產階級革命日益激化的年代,杜威很強調教育在改進社會方面的效用,杜威教育目的論的資產階級性是顯而易見的。

(三)「學校即社會」

杜威認為人們在社會中參加真實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長和改造經驗的正當途徑。所以教師要把教授知識的課堂變成兒童活動的樂園,引導兒童積極自願地投入活動,從活動中不知不覺地養成品德和獲得知識,實現生活、生長和經驗的改造。

(四)教學論

杜威以教育是生活、生長和經驗改造的理論為基礎,對教材和教法等課題。作出和傳統觀念不同的論述。

在教材的選擇上,杜威建議「學校科目的相互聯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學……而是兒童本身的社會活動」。具體地講是學校安排種種作業,把基本的人類事物引進學校里來,作為學校的教材。

在教學方法上,杜威主張「從做中學」,他認為兒童不從活動而由聽課和讀書所獲得的知識是虛渺的。

(五)道德教育論

杜威說:「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終的目的。」「道德過程和教育過程是統一的。」在杜威看來,德育在教育中佔有重要地位。杜威極力強調道德才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力量。在實施方面,杜威首先主張「由活動中培養兒童的道德品質」,其次是要求結合智育達到德育的目的。再則,他很注重教育方法的道德教育作用。

(六)兒童中心論

杜威是在批判舊教育的過程中提出「兒童中心主義」思想的,也就是說,是在「破舊」中「立新」的。在杜威看來,在傳統教育那裡,「學校的重心在兒童之外,在教師,在教科書以及你所高興的任何地方,唯獨不在兒童自己即時的本能和活動之中」,教科書「是過去的學問和智慧的主要代表」,而「教師是使學生和教材有效地聯系起來的機體,教師是傳授知識和技能以及實施行為准則的代言人」。

拓展資料:

約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現代著名的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教育理論家和心理學家。《新大英網路全書》(1979年版)在介紹杜威時說,他是「20世紀上半期美國教育改革中所謂進步運動的卓越思想家」。1930年,巴黎大學在授予杜威榮譽博士學位時,稱他是「美國精神的最深刻、最完全的表現」(轉引自《新大英網路全書》第5卷,1979年版,第680頁)。杜威的教育思想曾經在全世界廣泛傳播,有人說,「杜威的教育學說,不僅塑造了現代的美國教育,且影響了全世界」。可以認為,杜威是現代西方教育史上最有影響的代表人物。

『捌』 評述杜威的 課程理論和教學方法理論提出的基本觀點對我們的教學改革有什麼借

先說部位的課程,對資本管理等那麼久需要改革,又如醋精和嗯。嗯提示。

『玖』 談談杜威對教育本質的理解,並談談自己的認識

杜威提出了「 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經驗的不斷改造」的教育觀點。他認為教育孩子應該以兒童為中心,主張從做中學。教育本質觀是杜威整個教育思想的核心,具有其獨特的內涵和意義。杜威教育本質觀中所體現出來的兒童中心論、實踐精神及三位一體的教育觀對當前的基礎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教育是人類社會特有的一種社會現象。在動物界,尤其是高等動物界的代與代之間雖存在著類似於人類的「教育」和「教」與「學」現象,但這兩種表面類似的現象在本質上是不同的。

教育是人類特有的一種有意識的活動。動物只擁有有生命物質最基本的反映形式—刺激感應性和動物的心理,只有人才是有意識的。人能通過抽象的理性思維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人類教育中無論是生產經驗的傳授,還是社會行為規范的教導,都不是產生於人的本能需要,而是人們意識到的社會需要,在明確意識的驅動下產生的有目的行為。

(9)教育學基礎杜威的教學觀擴展閱讀


中國的基礎教育現狀:

基礎教育是國民素質教育的奠基工程,具有鮮明的基礎性、相對穩定性,也具有一定的時代性。素質教育鮮明地體現了基礎教育的基本特徵。

1、素質教育是一種著眼於發展、著力於打基礎的教育,其根本任務是為每一個學生今後的發展和成長奠定堅實而穩固的基礎。這里的「基礎」內涵十分豐富,包括思想品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勞動技能素質、審美素質在內的廣泛而全面的基礎。

2、人的素質是一種「以先天稟賦為基礎,在教育和環境影響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相對穩定的身心組織要素的總和」。而素質教育憑借著人類歷史上積累起來的優秀文化成果來形成學生的全面素質,發展學生健康的個性,必然要求教育的目標、內容、方式等相對保持穩定。

3、人的素質既有相對穩定性,也有時代性。因而要求學校教育在保持相對穩定的基礎上,根據時代發展和社會需要,適當吸納最新科技、文化成果,調整、充實和完善教育目的、內容和方法,以適應現代社會和未來世界多方面的挑戰。因為素質教育較好地體現了基礎教育的基本特徵,因此,素質教育是一種高層次的基礎教育。

『拾』 在教育目的的問題上,實用主義教育學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觀點是什麼

杜威以教育是生活、生抄長和經驗改造的理論為基礎,對教材和教法等課題。作出和傳統觀念不同的論述。 1、在教材的選擇上,杜威建議「學校 科目的相互聯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學……而是兒童本身的社會活動」。具體地講是學校安排種種作業,把基本的人類事物引進學校里來,作為學校的教材。 2、在教學方法上,杜威主張「從做中學」,他認為兒童不從活動而由聽課和讀書所獲得的知識是虛渺的。

閱讀全文

與教育學基礎杜威的教學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