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高職教學質量診改制度

高職教學質量診改制度

發布時間:2021-02-10 16:20:13

A. 高職教育的主要缺陷

核心透視: ①絕大多數高職在辦學定位問題上有三種傾向值得特別關註:一是高職院校在辦學理念中不能妥善處理好職業性與學術性之間的關系,出現了專業設置的功利主義傾向;二是過分追求「專升本」的升學率,把教學要求和追求目標偏重於保少數學生的「專升本」上,使高職生一定程度上成了普通本科教育的預備生;三是相當一部分高職院校不安心於本層次辦學,把盡快升格為本科院校作為最大的追求,院校領導的主要心思和精力皆在於此。
②由於傳統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原因,高職在我國生存、發展的空間、氛圍原本就不寬松,辦學不規范等於讓高職教育還沒豎起牌子就先砸了自家的牌子。缺少精品,沒有品牌,這已是阻礙高職發展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試問:除了通過學校的產品——學生外,社會上還可以通過什麼途徑來了解一所高職的優劣?本科有「211工程」項目學校,中職有「國家級重點示範」,而高職在這方面明顯缺少標桿。
③高職要設精品專業,要創重點品牌.就不能迴避實訓基地的問題,就不能不涉及高職的產學研結合問題。可恰恰這方面是高職的痛處,實訓基地條件差,設備陳舊,數量不足,實訓教師水平不高,這是絕大多數高職校長必須面對且待解決可又力不從心的病兆。
一句話:高職教育發展必須處理好規模、速度、質量和效益的關系,從外延型發展轉為內涵型發展,這對改變高職當前的不利局面很有意義。

B. 如何深化教學改革,提高高職教學

提高高職學生教學質量必須以學生為主體
一、提高高職學生教學質量必須以學生為主體
提高高職學生教學質量為什麼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呢?首先,這是由學生在高職教學中的地位決定。高職學院從事的是培養人的工作,教學是培養人的基本途徑,促進人的發展是高職學院的辦學目標和教學目標。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最大限度的發展,這應該是高職教院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其次,這是由學生在高職教學中的作用的決定的。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關心學生、服務學生、從學生實際出發,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的需要、興趣、愛好、現由知識水平和能力、個性特點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他們才會愛學、樂學、勤學、善學、成為高質量的人才。再次,這是由高職教育的非義務(須支付)性和選擇性決定的。從高職的教育非義務性看,學生在交納了學費的同時就享有了作為消費者的權力。高職學院在接受並消耗了學生學費的同時,也就負有了作為教育服務提供者應教育好學生的義務。因此高職學院應該以學生為中心,滿足學生的需要提高教師質量。最後,這是由高職學院的首要職能和教師的主要職責決定的。雖然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作為高職學院的三大職能以成為人們的共識,然而,從西方高等教育史和作為知識產業的高職學院區別於其他類型的知識產業如科研機構的性質或特點來看,誰也不能否認高職學院首先是培養人才的機構,高職學院最重要的、第一位的職能是進行教學、培養人才。
二、提高高職學院教學質量的建議
第一,確立教學中心地位。高職學院要形成重視教學、關注教學、搞好教學的氛圍,使整個學校成為教學的共同體。要正確處理教學與科研的關系,實現教學和科研的結合或統一。鼓勵教師在搞好教學的前提下開展科研,用科研促進教學,抵制重科研輕教學的錯誤傾向,反對和制止因科研沖擊甚至干擾教學的行為。
第二,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大學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並不是可以賦予學生主導的地位,而是像美國學者巴士卡里雅主張的,只是在教學中「為他們創造有利條件,使他們按照他們的本來面目認識自己」,只須「服侍左右,在他們需要支持、鼓勵和幫助時,扶他們一把」。發揮他們的主體性,注重他們的參與。創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引導他們讀書,學習、研究,讓他們自己感受事物,讓他們自己觀察、分析和思考,讓他們自主探究、創造,實現發展和成長。
第三,深化教學改革。高職學院的教學改革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基礎、能力傾向、個性特點、需要興趣、職業定向等,並據此設立為他們認可接受的培養目標,探索促進他們成才培養模式,構建滿足他們需要的教學內容和選擇適合他們學習風格的教學方法。在培養目標方面,應根據高職學院學生的成才重在應用化、職業定向也越來越多樣化的趨勢,設立多樣化的培養目標。
第四,創新教學管理制度。遮住眼從兩方面著手。意識完善學分制。既要制訂科學的指導性教學計劃,又要開出足夠數量的高水平選修課程,還要配備好導師,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和管理,以避免學生的知識結構不完整、對學習不負責任和學習不自覺的問題。二是學生學習評價制度的創新。應由追求學生的分數過渡到重視學生的能力,由看重學生的最終結果轉向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由強調學生認知成績的提高改變為注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成熟,由運用統一標准、採用一個模式過渡到參考多樣化的指標和注重評估特長。
第五,改善教學條件。這應該從兩方面著手:其一,建設教師隊伍。當前既要保證高職學院的教師供應滿足高職學院的規模擴大的需要,改變師資隊伍存量不足、教師超負荷工作的狀態;又要求教師明確教學責任,具有奉獻精神,通過專業進修、教學反思、教學研究、教學實踐,提高素質和教書育人的水平。其二,建設教學硬體。高職學院應重視並家大教學硬體建設投入,不能欠教學的賬,要站在教育費用提供者的角度認識教育的投入產出問題。

C. 職業教育教學診改的八大核心原則是什麼

一是處理好源和流的關系,解決診改目標確立的問題,抓住學校診改的「牛鼻子」。
在制定高職診改實施方案和實施診改時,講究目標鏈的構成。目標鏈的源頭在哪裡?應是學校的「十三五」規劃,它確定了學校的辦學定位與發展理念,以及未來五年所要達到的目標及實施的具體路徑,因此一定要有至少十幾個子規劃組成,包括專業建設規劃、課程建設規劃、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實訓基地建設規劃、科研工作規劃等。總目標的實現,一定有賴於這些子目標的實現,比如要想實現學校的師資規劃目標,一定要將這些目標任務分解到每一年、每一月的每個部門、每個人身上,這就構成了完整的目標鏈,也就形成了源與流的關系。
實施內部診改,一定要保證年度目標及「十三五」規劃的完成,否則內部診改沒有任何實質性價值,而實施OKR(目標與關鍵結果) 三級目標責任體系考核,則抓住了高職院校一切工作的「牛鼻子」。所謂三級目標責任體系,是指依據「十三五」規劃,將「十三五」目標任務分解到每一年,然後將年度目標分解為一級、二級和三級指標,一、二級指標由目標管理職能部門制定,三級指標由部門分派,這些指標層層支撐、環環相扣,形成目標鏈。其中,一級指標為學院層面的工作目標,由院級領導牽頭組織實施;二級指標根據一級指標分解,為部門層面的工作目標,由部門黨政領導組織實施;三級指標主要根據二級指標分解,為崗位層面的工作目標,這也為部門的定崗定責定編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是處理好虛和實的關系,解決診改要素落地的問題,找准契合學校診改的「新路子」。
一定的實踐要用一定的理論來指導。所謂虛,指的是相關的理論;實,指的是學校的實際情況。用來指導診改的理論很多,從內生動力來講有PDCA及8字循環理論,從人員的參與來講有全員管理理論,從管理的全要素來講有全面質量管理理論,從目標的實現來講有OKR目標與關鍵結果理論等。從這么多的理論中,尋找出與各校實際情況相吻合且又能出成效的理論,需要各高職院校自行探索,找到一條最適合自己的道路。
筆者所在的學校2004年就開始引入ISO9001管理體系,將管理體系與學校的各項工作緊密結合,提出全要素、全過程、全員質量管理模式,並設定自己的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通過22個程序文件,對影響教育教學質量的一切要素進行全過程式控制制。同時,在維護體系運行過程中通過內部審核與外部審核,採用開具不合格項報告的方式,對不符合程序文件運行的環節和質量點進行整改。目前,學校正進行ISO9001:2015換版工作,將結合診改文件,進一步完善專業、課程、教師、學生四個層面的診改標准,並增加專門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控製程序文件,從而將診改的內容和要求融入學校的質量管理體系中。
三是處理好動和靜的關系,解決診改方式校本化的問題,用好學校診改的「牛鞭子」。
根據教育部診改文件精神,各院校在進行內部診改時,時間安排可根據自身條件確定,條件好的,復核的時間可適當提前,條件差的,可將復核時間適當後推。而對於各類標准,學校自己制定,自己找到量自己的尺子。因此,所謂動,指的是專門針對診改工作的各類檢查、評審與總結;靜,指的是日常的教學管理。高職院校在進行診改工作時,一定要與日常的教學工作結合起來,與已有的管理制度體系結合起來,根據診改文件的精神要求,將相關的制度體系融入現有的制度體系中,而不是推翻原有的管理制度,避免將診改與日常教學及管理脫節或對立。
筆者所在的學校就通過三個動態環節來檢查把握靜態的教學與管理效果:一是6月份的內部審核,在內部審核中,安排專門人員,針對ISO9001條款,對行政工作目標的完成情況進行檢查,要求時間過半任務過半,對教學常規、日常管理、後勤服務等環節的關鍵質量點進行抽查,確保每項工作按質量標准和流程進行;二是在12月份通過第三方公司進行外部審核,檢查的重點是管理體系文件與各類標准、流程的符合程度,以及體系運行的充分性、有效性和適宜性,並對發現的問題進行改進,同時對改進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跟蹤和驗證;三是在第二年的1月底,進行管理評審,包括年度管理評審數據分析報告、年度內審報告、年度行政工作目標完成情況統計報告、年度教師情況統計分析及改進報告、學年學生成績統計分析及改進報告、年度招生就業錄取數據分析報告等,對學校辦學進行全面體檢。同時,將這種結果與員工的績效考核掛鉤,明確規定部門工作的完成情況佔到員工績效考核的30%,構建考評性績效體系,以對事的考核,來衡量對人的評價,以對人的考核,來促進事的完成。

D. 如何加強高職院校中的專業建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正處於蓬勃發展階段,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普及,高職院校實行大規模擴招,經過短短幾年的時間,已初具規模。教學質量是高職院校工作的生命線,但目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還不高,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提高教學質量就成為擴招後高職院校面臨的主要任務之一。針對影響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的因素,要提高高職院校教學質量,需採取以下相應措施。

一、從學生實際出發,因材施教

1.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高等職業教育,端正學習態度。高職院校應通過各種渠道和媒體,廣泛宣傳、推廣典型、表彰先進,使廣大學生看到高等職業教育的優勢,並及時對學生加以正確引導,明確高職的培養目標、方向和任務,提高認識,轉變觀念,提高接受職業教育的積極性,端正學習態度。同時,教師應幫助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樹立切實可行的奮斗目標。
2.根據學生基礎,實施分層教學。針對高職學生文化課和專業課基礎參差不齊、起點不一的特點,高職院校應根據學生情況,因材施教,打破自然分班、「齊步走」的教學模式,實施分層教學。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長,激發「學困生」的自信心,整體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和專業水平,培養學生熟練的專業操作技能,增強就業競爭力。
3.指導學法,培養學生學習能力。高職院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和高職教育的特點,幫助學生確立與之相適應的學習方法,注重培養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調自主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增強主動性、獨立性和高效性,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具體而言,高職院校教學中需要著重培養學生在問題中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在網路中學習的能力以及培養學生在創新中學習的能力。

二、教學過程中注重綜合職業素質與職業技能培養相結合,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

1.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學生實踐技能。高職院校必須根據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對社會職業崗位體系造成的變化,充分考慮未來職業對從業者知識能力的要求來設定教學內容體系,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為此,應擺正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系,堅持基礎理論以「必須和夠用」為度,增強實踐課在教學計劃中的比重,專業教學重視應用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全程構建素質和技能培養框架,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建立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建立具有實驗、實訓、實習功能的產業基地。
2.注重中職、普高與高職之間知識領域的銜接和溝通,完善學生知識體系。高等職業教育過程中,高職院校對口生源和普高生源混合培養,由於中職、普高與高職之間知識領域缺乏銜接和溝通,致使已有的知識體系重疊或不完整,在沒有相應的過渡教育的情況下,固定學年制很難如期實現培養目標。這就需要根據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瞄準職業崗位(群)或者技術領域的實際需要和具體要求,以職業崗位能力為核心,以體現學生個體知識、能力結構以及學生個性化特徵來構建綜合化的靈活的教學內容結構體系,把銜接、溝通教育滲透到常規教學當中,使高職教育中兩種不同生源都具有較為完善的知識結構體系,對文化課基礎較差的中職生源,加強對文化基礎課程的滲透和銜接;對專業知識欠缺的普高生源,需注重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滲透與銜接。同時教學中要恰當處理教材,進行有目的、有系統地提煉新知識點,不斷穿插、補充舊知識,查漏補缺,實行教補結合。
3.加強對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和人文精神培養。從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生源質量來看,要培養高素質的高職畢業生,更需要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因此高職教育在強調實踐的同時,決不能忽視人文素質教育和人文精神培養,既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又要重視文化素質教育。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滲透人文素質教育,堅持文化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注重人文素質和專業技能的和諧發展,將人格培養和技能培養結合起來,重視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技術應用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

三、建設高素質的師資隊伍

1.高職院校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高職教育理念。「教育觀念更新是教學改革的先導」,高職院校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教育思想觀念轉變得越快,教學改革的思路就會越清晰,步伐就會越快。發展高職教育,需要高職院校教師明確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樹立現代職教理念,樹立高職特色的教學觀、質量觀和人才觀。主要應做到明確高職培養目標,重視高職教育;樹立「以素質為基礎、以職業能力為本位」高職教學質量觀以及樹立高職特色的人才觀等。
2.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師資是辦學之本。高職教育以就業為導向,培養的是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為此需要改變教師隊伍整體上存在的理論強、技能差的不合理結構,建設一支「雙師型」的教師隊伍,不但要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還要具有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這也是有別於普通高校之處。高職院校的教師要有明確的「雙師型」意識,不斷提升自己的素質,成為名副其實的「雙師型」教師,真正成為既是講台上講課的好教師,又具有指導、示範學生掌握專業技能的能力,是本專業、本行業實踐操作的行家能手。
為此,高職院校應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開展校本培訓,充分開展新、老教師的傳幫帶活動,幫助年輕教師盡快提高教學水平,同時「採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針」,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3.加強師德建設,提高教師的思想道德修養。對教師來講,修養是教育的載體,境界是教育的起點,人格是教育的風帆。教師的言語、行為、情趣、人品是影響學生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高職院校必須在不斷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的同時,加強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和敬業精神的教育,提高教師的思想道德修養。為此教師需要完善合理的師德內容:高度的政治覺悟,熱愛學生和為學生服務的職業意識,愛崗敬業的職業規范,嚴謹治學、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職業品質,言傳身教、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德才兼備的道德風范,追求「慎獨」、「身正」修養的職業道德境界,塑造全新的高職院校教師形象。

四、構建與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相適應的全面評價體系

1.加強命題的針對性,考核學生的真實水平。高職院校在考試命題時,應按照學生和教師授課的實際,增強命題的針對性,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得到相應的考核。對基礎扎實,學習較好的學生能夠考出水平,真正拔尖;基礎較差的學生通過努力,也能獲得一定的進步,感到學有所獲,進而使所有的學生都對自己的過去、現在有所比較,從而增強學習的信心和動力,明確奮斗的方向。
2.建立以職業能力考核為主,靈活多樣的考試制度。高職院校應根據社會職業崗位(群)的需要,從職業特點分析入手,列出學生必須掌握的職業能力項目,確定職業能力標准,實行職業能力水平考試,對學生進行全面考核。考核成績實行理論和實踐、校內和校外、態度與成績、平時考核與期末考核相結合,突出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測定。
3.推行非規范性評價。非規范性評價是近年來提出的一個新概念,它是指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學生可在教師的隨機言行中感受到來自教師的期望與評價。它具有互動性、精神性、藝術性、情景性和教育性的特點。
高職院校要立足於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不但要強化學生的專業操作技能和實踐應用能力,還要重視對學生的心理素質、健全人格、意志品質、道德情感等綜合素質的培養,因此,高職院校的教育評價應該從這兩個方面入手,致力於能力和素質的培養,不但把培養學生成為一個出色的「職業人」,還要努力促進他們成為一個全面和諧發展的「全面人」,促進自身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高他們的職業能力。

E. 如何做好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建設

1、關鍵是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有了興趣,何愁教不好?他們自己也會學了.
2、掌握有效內的教學方法容.
3、教師自己要有文本解讀能力,課堂上要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
4、要重視教學,培養學生用「我手寫我心」.文章不在於技巧,關鍵在於富有真情實感.
5、掌握一些實用的教學法,多向名家學習,學習他們的課堂教學技能和方法,比如老一輩的教育家一些新課程改革後出現的特級教師的教學方法.

F. 高職院校制度保障有哪些

高職院校制度保障有哪些
《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工作指南(試行)》、《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專家組工作細則(試行)》等文件

閱讀全文

與高職教學質量診改制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