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學生課堂行為評價怎麼寫
我覺的應該要條例清楚,可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
如果家長去聽過課,這樣寫起來更會得心應手。
對老師的講課情況,講課的方法,老師的著裝,語言,表情,更重要的是課堂氣氛,及老師和學生的互動性,是否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能否讓學生緊跟老師的思路,以及對老師提問是否得到學生的積極回應。在這里既要有對老師講課的肯定,對老師的授課能提出比較中肯的意見和建議最好。
對於學生,也應該從課堂紀律,聽課情況做一些反映。我覺的課間的紀錄也很重要,好的課間紀律對學生上課時快速進入聽課狀態很關鍵。
還有就是對,孩子回家的表現,做一些反饋,回家的表現在一定側面上也能反映老師的教課情況。教學相長,孩子離校的表現對老師的教學也會有一定的思考,比如:孩子寫作業的情況,在家裡,做為家長應該最了解,本來老師可能覺的布置的作業學生半個小時就能做完的,可孩子在家可能做了一個或更長的時間,把這些問題反映給老師、學校,對老師改進講課方法,提高課堂質量等都會有很大的幫助的。
最後還是覺得能夠站在家長的立場上對學校、老師提一些中肯的意見做好。漫天的褒獎或過火的批評都會讓人覺得難以接受。
2. 小學生課堂反思怎麼寫
一、對教學目標的反思
1、對知識、能力、情感三維教學目標是否全面落實。對基礎知識的講解要透徹,分析要有理可據、細膩,否則將直接導致學生的基礎知識不扎實,並為以後的繼續學習埋下禍根。對學生能力的訓練意識要加強,有的教師為了增加課堂容量,往往只注重自己一個人總是在滔滔不絕的講,恨不得把所有知識都「灌」在學生頭腦中,而留給學生思考、訓練的時間太少,學生的思維能力沒有得到有效的引導訓練,導致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下降。
2、對重點、難點是否把握准確。一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在教學目標中已經非常明確,但具體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往往出現對重點的知識沒有重點的講,對難點知識無法突破,其結果是學生渴望得到的知識無法滿足,學生的實際問題沒有解決,學生不懂的知識還是不懂,該掌握理解的知識沒有拓寬加深,這就導致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率的下降。
3、對學生的知識、心理狀態是否了解。老師要深入學生實際,掌握學生的知識動態和心理動態,對一些知識,教師不要自以為很容易,或者是滿以為自己講解得清晰到位,沒有隨時觀察學生的課堂反應,從而一筆帶過,要隨時獲取學生反饋的信息,調整教學方式和方法,准確流暢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在愉快的課堂中學習、成長。
二、對教學技能的反思
1、講授的知識是否正確,語言是否規范簡練。良好的語言功底對一名一線教師非常重要,是一名合格教師的基本功。其一,任何學科都有著嚴密邏輯性,首先教師傳授的知識不能錯,推導要嚴謹、要有理論根據,使學生信服,層次之間過度自然。其次,語言(普通話)要規范簡練,詞意表達清晰,語氣抑揚頓挫,充滿熱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2、板書設計是否合理,書寫是否工整。好的板書有助於將教學內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於學生掌握教學內容的知識體系,重點知識一目瞭然,便於學生的課後復習。所以板書要布局合理、提綱挈領、層次清楚,書寫端莊大方,切勿潦草。
3、教具的使用是否得當,實驗操作是否熟練、規范。如理科中的化學學科,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離不開實驗,實驗離不開化學儀器。教師在上課之前應對教具和實驗儀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輕車熟路、操作規范得當,避免在實驗演示時因操作不熟練,或是操作錯誤,誤導學生。所以在學生實驗之前,教師自己一定要熟悉實驗的操作要領,規范操作。
三、對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反思
1、是否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兩頭。班級授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要照顧到絕大多數同學,要因「班」施教,課後還要因「人」施教,對學習能力強的同學要滿足們的學習慾望,可課後提供些參考資料或布置些有利於發展能力的習題,供他們使用,讓他們的知識拓寬加深,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加強課後輔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有意無意地將太多的精力和榮譽給予成績好的學生,教學的重心向成績好的學生傾斜,將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視為差生,對他們關注的太少,教師缺乏對他們的鼓勵和幫助,從而使得好的學生昂首闊步,越學越好;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信心不足,越來越差,直接導致班級成績的兩級分化。
2、是否注重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一堂課如果沒有學生的參與,很難想像效果怎樣。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改變以往那種以講解知識為主的傳授者的角色,課堂上,要積極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即便錯誤我們也要傾聽,切勿枉加指責,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要隨時觀察學生的課堂反應,以使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要讓學生有充分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發揮其主體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加強師生的互動,積極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3、教學方式、手段是否多樣化。恰當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可提高教學效果
❷ 如何打造高效課堂
一、 建立新型的人際關系,是構建和諧課堂的前提
在實施和諧課堂的教育過程中,建立新型的人際關系尤為重要。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首先要在師生之間樹立民主平等思想。
實現師生民主平等,教師要放下架子,融入學生之中,給人一種親切感,如果學生怕答錯問題被老師批評而不舉手或站在那裡有話不說,那麼這常常是由於教師居高臨下,使學生產生畏懼心理而造成的,如果老師在課堂上多一些微笑,多一些鼓勵語,多主動與學生進行溝通,堅持「無錯原則」,那麼,課堂上必然會出現積極舉手、各抒己見的場面。
只有這樣學生才會主動地、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而不是被動地、消極地成為接受知識的容器。
讓在平等的基礎上合作學習,促進彼此之間關系的和諧發展,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二、 創設真實的問題情景,是構建和諧課堂的關鍵
教學與活動是不可分割的,知識的根本是從實踐中來,讓學生從自己的實際活動中體驗知識的產生、積累與發展過程。
「發現一個問題遠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得多」,思維總是從疑問開始的。
在教學中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不僅可以使學生對學習的對象產生注意,增強學習針對性,在心理上形成一種預期,由此激活與學習新知識有關的原有知識,而且可以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對整個的學習活動起到積極的定向作用。
只有在真實問題情景中學生才能使自己的知識體系和自己的潛能和諧發展。
三、利用競爭比賽,加強自主合作學習
和諧高效課堂提倡教師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是課堂的主角。
書本讓學生讀,問題讓學生提,意見讓學生講,規律讓學生找,總結讓學生寫,錯誤讓學生改。
凡是學生看得懂的,要讓學生去看,凡是學生講得出的,要讓學生去講,凡是學生想得出的,要讓學生去想。
凡是學生寫得出的,要讓學生去寫,凡是學生做得出的,要讓學生去做。
學習過程中學生一定要動起來,但最主要的還是心「動」起來。
心動了才能做好事情,如何讓學生心動,積極主動地「要學」 ,那就得靠老師的鼓動。
有人說,一個教師應該具備半個演講家的口才,半個作家的文才,半個演員的表演藝術 ……正如商家搞好了宣傳策劃就贏得了市場,同樣,能把學生鼓動起來了,老師就贏得了課堂。
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製造一種積極的氛圍,對學生的行為會起到強化定向作用,有利於充分發揮參與者的創造力和競爭力。
在每節課上都要或多或少的運用競爭機制,展開各種各樣的競賽活動,每個學生都是躍躍欲試、積極投入、踴躍表現,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習效率相當高。
四、講究營造教學氣氛藝術。
良好的氣氛應當是民主、和諧、寬松、愉悅的,它是創設高效課堂的前提。
教師要滿腔熱忱地組織教學活動,做到情緒飽滿,態度和藹,語言親切,富有激情,用教師的情緒、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學生,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在自主學習中享受學習的快樂。
❸ 怎樣構建一個好課堂
一、好課堂的標准:
美國著名教育學家梅里爾·哈明博士認為好課堂應該是鼓舞人心的,要版具備五種權品質:
1、清晰的尊嚴感:學生們昂首挺胸,大膽地發表意見,顯得自信、無憂無慮。
2、流淌著輕松的活力:學生們充滿活力、健康,都忙碌著、參與著。
3、自主性:學生們做出恰當的選擇,主導並約束自己,持之以恆地自願學習。
4、集體感:共享合作,相互依賴,親密無間,支持同學和老師。
5、覺察:機靈、創見,能駕馭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能適應周圍人群的思想與情感。
二、構建好課堂方法探究:
1、用心解讀教材,深入了解學情,充分做好教學預設。
2、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思考,主動發言。
3、培養合作、探究精神,引導學生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學會傾聽,主動探究,發表獨特的見解。
4、以人為本,尊重學生,恰當評價,鼓勵為主。
❹ 如何實現課堂網路教學中師生互動和教學相長
我理想中的課堂 理想中的課堂是動態的、開放的,課堂教學的目標是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些目標的達成應該是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課堂內容該體現鮮明的時代感、動態的開放性。重視課本內容與廣闊信息資源的開放性聯系,並將之貫穿課程內外。讓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知識不僅僅是知識,而可以學有所用。 理想的課堂還應該是屬於學生的課堂,學生在課堂上擁有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在課上擁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根據需要變動位置和方向,而不需死板地固定在一個點上;學生還充分擁有提問權,可以任意提出各種性質、類型的問題,同時還能對問題的答案進行評議、發表感受,因為學生在這樣的問答中,思維不斷相互碰撞產生智慧靈感的火花,不斷得到情感體驗,得到智力開發。 (綜合意見) 課堂對於我來說是個很熟悉的場合,然而一個理想的課堂是什麼樣的呢?我個人希望在師生的積極配合下,共同營造一個融洽,活躍的課堂。 營造一個融洽,活躍的課堂,我認為老師處於一個領導的位置上。如何去發揮導向作用,老師在教學方式,教學語言等方面的努力是不可或缺。在課堂上,老師採用靈活新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聽課的積極性,而且便於學生接受知識,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倘若沿用傳統的滿堂灌,填鴨方法,尤其是在理論課上,不僅帶給學生生硬,枯燥的感覺。更重要的是抑制了學生上課的興趣。由此可見,老師在課堂上應扮好引導的角色,適時適景地激發學生聽課的熱情。譬如採用角色互換的教學方式,改變學生被動的地位,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課堂上的主動性,從而讓學生滿懷興致地投入到老師的教學中。 營造融洽和活躍的課堂,還可以從教學語言方面著手。風趣,生動地教學語言有利於吸引學生,激發學生上課的興趣。在風趣,生動地語言下,老師還可以發揮自身多方面的教學魅力。如採用些身體姿勢,全身心散發教學動感,這對於帶動課堂氣氛是很有幫助的。然而在教學語言方面上,不是每個老師都是那麼風趣,這是取決於每個老師的性格。因此,對於一些方面我們是不可過分苛刻的。 營造融洽活躍的課堂,除了老師的引導作用外,學生還應積極配合。比如做好充分的課前准備,在課堂上聚神於教學中,積極踴躍發言,主動思考等,這對於融洽活躍的課堂氣氛也是很重要的。 以上是我理想課堂的愚見愚感,冒味之處敬請原諒。
我的理想課堂就是老師和學生之間沒有一種地位的差別,老師啟示學生去想問題,然後學生提出問題,最後老師解答問題。(??) 上課既不缺乏嚴肅氣氛,也不缺乏寬松的氛圍。講課的過程既不缺乏邏輯性,也不缺乏趣味性。課堂上師生應該互動。 老師上課表達要清晰,使學生聽得明白清楚,老師講課效率要高,學生要跟得上進度。(??) 我理想中的課堂是氣氛活躍,老師和學生一起探討問題,但不要給學生造成一種壓力,使課堂氣氛過於緊張,最重要的是在開心中學到知識。還有老師講課要適當加入一些例子,使我們學到課內知識的同時,又對課外知識感興趣。 (??) 阿拉希望:在課堂上老師講多一些有趣有哲學,有吸引力,有讓人深思的故事,語句,同時說一些能開拓我們視野的內容。在課堂上,同學也要積極配合老師,積極回答問題,活躍氣氛。(??) 1、老師與學生是平等的,應該互相尊重。 2、全部學生在該安靜的時候要安靜,該討論的時候就討論,因為課堂不安靜會影響同學的思考。 3、啟發學生用學到的東西去解決現實中的問題。 4、把問題簡單化,具體化! (??) 老師您的課講得很棒,但同學們的課堂積極性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1.一個輕松而沒有壓力的課堂不是由老師提問學生而是學生向老師提問。 2.自由討論。傾心交談,不要那呆板的課堂紀律. 3.課堂中途多搞一些與所學知識有關的,又能讓同學放鬆的小活動. 我理想中的課堂應該是氣氛活躍的,老師和學生混為一體的,不能因為身份的差別而有所顧忌不敢大膽發言. 還有老師不要一下子傳導太多知識給我們,應留點時間給我們清理下思維。消化吸收當天的知識,特別是上課時間太長時更應注意這點。(??) 我理想中的課堂:嚴肅中不乏輕松,讓彼此處在一種無拘無束的環境之中,盡情地提問探討,盡量避免那種點名式的提問和舉手式的發言。 程序太多會給人造成一種無形的壓力。最好是將生活融入課堂中,這樣更有利我們從生活中捕捉細節,理解抽象的知識點 我喜歡蘇格拉底式提問的老師。我理想中的課堂是:無論我的回答正確與否都有老師同學的鼓勵.
用通俗易懂的故事講解抽象的哲學原理。啟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怎樣思考,不要滿堂灌!!(??) 我理想中的課堂不是每天都坐在教室里上課,我希望老師和同學們一起走進大自然,體驗自然的雄偉,走進社會,感觸社會的種種,開闊我們的眼界. 我理想中的課堂是那種輕松比較活躍的課堂,不是那種打著顆腦袋在聽,而沒有思考的課堂,總之不是那種「灌牛式」的課堂,有時又配上音樂或笑話,這樣會比較難忘,而且又不會想打盹,思維也不會處於太疲勞的狀態,「師生互動」也應該比較到位,而不是台下幾十雙眼睛獃獃地望著老師在轉,總之,要打破沉悶的課堂氣氛很重要。(??) 使用多媒體的設備,將故事性與哲理性融為一體,能夠欣賞到關於小哲理的經典短劇,這樣能夠加深印象,老師深入淺出,氣氛活躍,老師和同學也配合二為一(??) 我認為馬哲是一門很深奧的課程,有時候看完頭腦還是一片空白,但教授你在課堂上總是能講出一些故事讓我們從中明白深奧的道理,希望教授日後繼續找多一些生動的故事。還有,應該再加強一些課堂互動,讓學生說出所想,說出所感,這樣才會令學生對上課內容更明白,更深刻。最後,希望有可能的話,讓一些同學演出一些有關哲理的小品等,寓學習於娛樂中。
❺ 教師應該給學生一個怎樣的課堂
所謂正確的課堂元素在這里指的是教師在課堂上組織教學活動的依據,它主要包括「好課堂」的標准、「好課堂」的文化和「好課堂」的藝術等。
把握「好課堂」的標准讓師生有據可依
「好課堂」的標准在於它不僅是知識傳播的平台,而且是構建和生成知識的過程。
在這樣的過程中,知識既可以由教師的經驗和興趣生成,也可以由學生的經驗和興趣生成;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被允許與別人交流自己的生活故事,與同伴一起分享自己進步的快樂,同時也體驗同伴發展的喜悅;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被給以適當的壓力與動力而不是處於一種舒適的狀態,從而感受到挑戰,以努力達到能力、技能與思想上的新水平。
在這樣的過程中,全班具有不同能力的學生均受到關注,學生不會因為其天資不同而形成關系尖銳的等級,每一位學生都會將自己的潛力發揮到極致;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愉快地學習、主動地探究、及時進行自我評價,教師確保學生學習行為的順利進展,可以說教師不僅僅是在教知識更是在教學生。
積淀「好課堂」的文化讓學生接受熏陶
「好課堂」的文化在這里主要指教師使用恰當的課堂語言,鼓勵學生敢於質疑、追問、合作和參與。
一方面,「好課堂」的教師語言是十分講究的。首先,它注重語氣委婉、溫和的一般疑問句,而盡量避免語氣生硬的祈使句,如「×××,請把門關上,好嗎?」,而不是「×××,把窗戶關上!」;其次,它注重使用「我」的感受而盡量避免強調「你」的行為,如「我不喜歡上課說話」,而不是「×××不要說話」;再次,它善於對事不對人,如「上課吃東西是不妥當的」,而非「上課吃東西的同學站起來」。
另一方面,「好課堂」的學習氛圍是催人奮進的。教師為學生的學習創造的一個敢於質疑、追問的環境,設置一個勇於合作、參與的情景,讓學生一進這樣的課堂,就會產生一種條件反射——主動學習、積極合作,善於發現、提出並解決問題。學生學會了在適當的時候要教師提供幫助,教師也掌握了幫助學生的最佳時機。
掌握「好課堂」的藝術讓學生體驗美感
「好課堂」的藝術在於,教與學的過程往往給學生以「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動態感覺。教師要在教的過程中,注重平淡和激情的轉換,注重「喜怒哀樂」表情的更替。
教師「教」的內容不能一味地平淡無奇,也不能一味地飽滿激情,教師要給學生充分思考的餘地,同時還要用激情同化學生、感染學生,讓學生全力學習;教師還要在適當的時機給「教」的內容添加一些「調味料」,這些「調味料」也可是歷史故事、也可是奇聞軼事、也可是幽默笑話、也可是自己的杜撰,學生的感情在「調味料」中起伏的同時也鞏固了記憶,加深了理解。
在教師教的過程中還要強調課堂的「音樂感」,教師要善於採用重復、停頓、加快語速以及聲音忽高忽低的講解,讓學生在學的過程中感受不斷的驚奇和驚喜。
採取恰當的課堂措施:構建「好課堂」的關鍵
所謂恰當的課堂措施在這里指的是教師運作課堂,讓課堂成為「教學相長」的平台。它包括提高教的能力、激發學的興趣和促進師生互動等。
提高教的能力樹立新的教師形象
教的能力在這里不僅僅指的是傳授知識的能力,而且指的是讓學生如何理解、運用知識的能力。
傳統的課堂上,教師往往說「這個我已經講過多遍,為什麼還不會?」其實,教師卻忽略了如何把這些知識改造為學生易於接受的形式,輕視了學生所在年齡階段的認識水平,輕視了「以熟記新」的心理規律。
心理學研究證明,學生非常容易理解符合他們年齡階段認識水平的新知識,也非常容易理解經由他們身邊熟悉的事物來導入的新知識,而以陌生的事物來記憶或理解陌生的事物卻大為困惑。
比如當教師用學術性的語言來講解復雜的物理原理或數學公式時,能夠在第一遍聽懂的學生為數不多,除非學生都實際上達到教師的理解水平。
因此,教師傳授了知識只是完成了第一步,還需要下一步教會學生如何來理解這些知識,幫助學生怎樣盡快理解、記憶這些知識,並最終具備靈活應用這些知識的能力。
探求學的方法創設新的學習路徑
學的方法在這里指的是學生有效學習的方法,它包括課堂上學生良好學習態度的養成、學習時間的合理支配和學習機會的及時利用等。
由於學的方法不易得到教師與學生應有的重視,很少有人去關注它。其實,學的方法對於學生的學業成功有著很大的作用,「未來的文盲是不會學習的人」,學的方法應該在課堂上被師生重視。為此,教師應幫助學生找到適應每個學生的好的學習方法,讓他們端正學習態度,善於支配時間,抓住最佳學習機會,學會在「恰當的時間里做恰當的事」。
有人做過調查,發現相當一部分學生在上課時不知道自己要干什麼,即使課堂上規規矩矩地坐著,眼睛盯著黑板,或認真地按照教師的指令與其他同學進行合作學習,但總是收效甚微。
同樣在一個課堂里學習,學期結束時出現了明顯的差別,除了一定程度上的智力因素以外,這些學生沒有好的學習方法是學習失效的重要原因。
促進師生互動塑造新的師生關系
時下,師生互動這個術語已經令人非常熟悉,但是,在這里所講的師生互動卻不僅僅局限於人們常說的師生之間的人際交流與溝通,它著重強調的是「教」與「學」的多維關系,也就是說「教」與「學」的多種相長。
《學記》有雲:「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在《學記》中,「教學相長」原來指的是教師自身的學習與施教的相互促進,亦即教師在「教」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學」的不足,在「學」的過程中又發現自己「教」的欠缺,二者相互促進。
後來「教學相長」被用來指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互促進,亦即教師的教促進了學生的學習,學生的學習又促進了教師的教。而今天,筆者認為,它還包括另外兩層涵義,其一是學生的教與教師的學相互促進,即學生也有教師不知道的知識,學生在教教師的同時,一方面教師獲得了啟發,另一方面學生自身在教的過程中對知識也有了頓悟;其二是學生的教與學生的學相互促進,亦即學生通過互教互學,相互促進知識的理解,「教別人能夠收到一半的學習效果」,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進行深入的課堂反思:構建「好課堂」的保證
課堂反思是構建「好課堂」的重要保證。著名教育學家波斯納曾提出一個教師成長公式,即「經驗加反思等於成長」,並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成為膚淺的知識。作為教師要最終保證「好課堂」的構建成功,還要在課前、課後和課中認真反思,以達到進一步完善。
課前反思做好充分准備
課前反思意味著認真考慮課前別人是如何准備的,以及自己以往是如何准備的?借鑒別人的經驗,總結以往的教訓,會讓教師吸取別人的經驗為我所用,總結自己的教訓以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才能不斷獲得專業提升和成長,而不是多年工作的機械重復。在課前的反思中,教師不僅僅要寫「教案」,還要寫「學案」,即為每一位學生學習准備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准備了「因材施學」的學案才能讓所有學生有事可做,才能讓所有學生發揮出潛能。
在課前的反思中,教師不僅僅要准備教具,還要搜集身邊的教與學的資源,以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事物發現新的意義,得到新的啟示。在課前的反思中,教師不僅僅要考慮在教室內發揮學生學習的最大效果,還要考慮教室外或生活實踐中發揮學生學習的最大效果。
課中反思及時調整教學行為
課中反思意味著教師面對實際中的學生可能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或有些沒有預先考慮到的事情隨機作出判斷,並及時調整教與學的行為。
課堂中一些學生由於生理、心理上或家庭生活的原因,可能表現不盡人意,或者做出令人驚訝的表現,這些原先准備的「教案」和「學案」可能都不能適應這些學生的學習,需要臨時做出更改和調整。教師要善於理解學生,不能盲目責怪學生,當教師發現有些措施不能湊效的時候,要及時更換一種措施。
如某位學生平時課堂一貫表現很好,但這時卻打起了瞌睡,教師就應該讓其稍息片刻,給其調整精神狀態的機會。再如某某學生在課堂上莫名其妙地發火時,教師不能給予過激的回應,而是暫時迴避,讓這位學生不知所措,之後再告知其放學後到辦公室談話。
課後反思發現新的教學契機
課後反思意味著教師對剛剛結束的一節課總結得與失,以促進一步完善。
教師總結上一節課得失的渠道來自於兩個方面:其一是來自於教師本身,教師要在課後總結自己本節課的精彩點在何處、有無創新點和讓學生看好的「賣點」,以及這節課最大的失敗是什麼,出乎意料的是什麼,為什麼自己事先沒有想到,等等;其二是來自於學生,教師要在下課或放學後向學生發放簡潔的問卷,讓學生填寫本節課最贊成的是什麼,最不贊成的是什麼,期望教師作出哪些改進,以及認為本節課老師的課堂行為能夠得多少分,等等。
教師在總結自己的體會與學生的反饋的基礎上,找出二者的結合點,除去教師「一廂情願」的設想或措施,然後在師生觀點共有的基礎上創新,發現新的教學契機,為下一節課打下良好的基礎。
❻ 教師如何做到教學相長
一、努力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積極情感的氛圍的創造需要教師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應該在教學中設法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調動學生的內部動力,通過提供成就感,合理期望和激勵評價等誘因使外部動力轉化為內部動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之持久保持,從而取得學習的成功。老師必須具備與教學有關的文學修養和造詣。還應具備教育學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品格能影響教的方法和教的效果,較高的人品修養和令人愉快的個人品質如民主、公正、謙虛、慷慨、幽默、耐心、寬容、尊敬他人和良好的與人合作精神等,都是教師一個具備的基本品質。教師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相識、熟悉、親近,進而發展成為朋友、夥伴,在這種特定的環境中,才會保證教學和課堂活動的正常進行。
二、重視教育評價,激發學生的成就動機。
學習的快樂主要來自於學習動機的激發,即當學生需要學習時,學習才是快樂的。也就是說,只有願意學,才能學得好。而課堂學習只有在滿足學生的歸屬感和影響力的需求時,才會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甚至會使學生對學習達到樂此不疲、忘我和以苦為樂的境界。學生的成就動機是課堂教學心理環境的前提條件,激發學生的成就動機是培養良好課堂教學心理環境的關鍵。
首先,教師要不斷的對學生加以鼓勵、表揚、引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取得成功。積極有效的表揚要遵循兩個原則:一是讓學生知道自己完成學習內容的正確性;二是通過表揚來增加學生的成就動機。在課堂教學中,學生要經常回答教師的問題。而在聽取學生回答的過程中,教師應用各種身體語言、表揚性的言辭、委婉的提問等方法來調整和帶動學生的情緒,從而促進良好的教學效果的產生。當學生回答正確時,點頭微笑,或說:你真棒非常好當學生回答有誤時,教師可以重復該問題,提供信線索或改問其他問題等進行耐心啟發、引導學生獲得正確答案;當學生對問題回答不上時,教師要投以鼓勵的目光,寬慰學生說,你再想一想,很簡單的讓他坐下,聽別人回答,然後請他再重復一遍。學生在教師的不斷表揚鼓勵下,能漸漸消除因困難而產生的緊張感,不斷地獲得成功,從而嘗到學習的樂趣,增強進一步學習的信心。
三、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濃厚的興趣是語文學習最好的老師。興趣會產生求知慾,學生的學習興趣越高,學習效果就越好。如果我們能把興趣培養成學生學習語文的一種心理需要,就可以使學生逐漸養成自覺、主動學習語文的習慣。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與教師積極引導是分不開的,教師應根據學科的特點和學生年齡的特徵,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創造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用教育的藝術把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引向語文學習領域,用興趣的火花去點燃智慧之火。
(1)運用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啟發式教學就是尊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主動調動他們主觀能動性,使他們經過自己獨立思考與實踐,融會貫通知識,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位哲人說:沒有大膽的幻想疑問,便沒有偉大的發現。創設富於啟發性的教學情境,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激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具有特別的好奇心,設疑導入能誘發他們的天賦和靈性,從而形成探究反射,產生強烈的求知慾。
(2)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內容確定以後,教師必須用最佳方法來完成教學任務。從生理的角度看,大腦神經細胞只有處於興奮狀態下,才能進行思維活動。學生對所學知識感興趣能接受時,聽課注意力就會高度集中,情緒輕松愉快,學習就主動。學生對所學知識興趣不大,或根本無法接受時,聽課情緒煩躁,學習就被動,甚至做與課堂無關的的事,因而教師應根據課堂實際情況,調整好教學內容,及時改變教學方法和進度,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努力使課堂氣氛活躍。課堂學習氣氛的活躍,不是表面的活躍,而是指思維質和量的容量及密度. 課堂上盡量讓學生多聽、多說、多讀、多寫,提高師生配合的次數,多採用提問式,訓練學生快速反應。要不斷變換教授方式,使學生有事可做,有例可仿。這樣他們才會對學習不感到枯燥、厭倦。如下午第一節課,午睡後的學生還沒調整好自己的精神狀態,我用忽高忽低的授課聲音引起學生的注意力。用做游戲、看課堂教學錄像等調動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思維敏捷了,發言也積極了,這堂課以愉快的心情完成了教學計劃,並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改變課堂消極心理狀態,培養學生必勝的信念。
情感本身具有明顯的兩極性,即積極性和消極性。舒暢和煩悶,興奮和壓抑,喜歡和厭惡等均構成矛盾的雙方,但它們是同一的,這種同一性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雙方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一節課對於差生來說,如坐針氈,這類學生心理狀況表現為茫然、觀望、應付。為改變這種消極狀況,在課堂上教師應經常不失時機地對差生進行激發,或安排專門的時間做思想動員,以熱情、歡迎和接納的態度鼓勵學生,決不歧視和冷嘲熱諷,使他們明白困難是暫時的,幫助他們克服畏懼的情緒,樹立必勝的信念。同時,在教學中經常讓學習好的同學與學習落後的同學組成互助小組,讓他們互相幫助,使人人都飽滿的情緒投入課堂。
總之,教學工作既是傳道,授業,解惑,又富有樂趣.在教學中尊重、理解、寬容的對待學生,感化學生,滿懷信心的期待他們會取得進步,同時注重給予積極科學的評價,注重教學方法的探索,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誘導全體學生參加到課堂教學中來,才能使學生始終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❼ 高中政治課堂如何做到教學相長
首先,教師要重視與學生坦誠交流,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這是教學相長的前提
課堂內外的師生交流應該是相互聯系的,因課外的交流而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從而促使課堂交流順利、有效進行,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願意接受教師的教,也會願意為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而求助教師,教師又因學生的質疑而不斷進步,這樣的教學還會沒有效果嗎?
其次,教師要與時俱進,加強自我學習,注重自身素質的全面提高,為教學相長提供保證
一名優秀的政治教師當然應該具備扎實的學科專業知識,同時,還應該掌握基本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以及其他方面的知識。
再次,教師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做好課堂教學的補充、完善,促進教學相長
每堂課後,教師都需要反思自己教學目標的設置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學生的能力和原有的知識水平,需要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是否有效地利用了課堂、學生的學習狀態如何,學生的參與度如何,有沒有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沒有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有沒有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並通過反思及時彌補不足,才能最終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教學,包括了「教」與「學」兩個方面,教師與學生怎麼做才能相輔相成,達到共同的提高和進步,需要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調整和改進,怎樣才能真正實現「教學相長」,是每一個教師永遠的課題。
❽ 如何才能做到教學相長與教學同樂
一、努力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積極情感的氛圍的創造需要教師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應該在教學中設法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調動學生的內部動力,通過提供成就感,合理期望和激勵評價等誘因使外部動力轉化為內部動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之持久保持,從而取得學習的成功。老師必須具備與教學有關的文學修養和造詣。還應具備教育學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品格能影響教的方法和教的效果,較高的人品修養和令人愉快的個人品質如民主、公正、謙虛、慷慨、幽默、耐心、寬容、尊敬他人和良好的與人合作精神等,都是教師一個具備的基本品質。教師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相識、熟悉、親近,進而發展成為朋友、夥伴,在這種特定的環境中,才會保證教學和課堂活動的正常進行。
二、重視教育評價,激發學生的成就動機。
學習的快樂主要來自於學習動機的激發,即當學生需要學習時,學習才是快樂的。也就是說,只有願意學,才能學得好。而課堂學習只有在滿足學生的歸屬感和影響力的需求時,才會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甚至會使學生對學習達到樂此不疲、忘我和以苦為樂的境界。學生的成就動機是課堂教學心理環境的前提條件,激發學生的成就動機是培養良好課堂教學心理環境的關鍵。
首先,教師要不斷的對學生加以鼓勵、表揚、引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取得成功。積極有效的表揚要遵循兩個原則:一是讓學生知道自己完成學習內容的正確性;二是通過表揚來增加學生的成就動機。在課堂教學中,學生要經常回答教師的問題。而在聽取學生回答的過程中,教師應用各種身體語言、表揚性的言辭、委婉的提問等方法來調整和帶動學生的情緒,從而促進良好的教學效果的產生。當學生回答正確時,點頭微笑,或說:你真棒非常好當學生回答有誤時,教師可以重復該問題,提供信線索或改問其他問題等進行耐心啟發、引導學生獲得正確答案;當學生對問題回答不上時,教師要投以鼓勵的目光,寬慰學生說,你再想一想,很簡單的讓他坐下,聽別人回答,然後請他再重復一遍。學生在教師的不斷表揚鼓勵下,能漸漸消除因困難而產生的緊張感,不斷地獲得成功,從而嘗到學習的樂趣,增強進一步學習的信心。
三、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濃厚的興趣是語文學習最好的老師。興趣會產生求知慾,學生的學習興趣越高,學習效果就越好。如果我們能把興趣培養成學生學習語文的一種心理需要,就可以使學生逐漸養成自覺、主動學習語文的習慣。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與教師積極引導是分不開的,教師應根據學科的特點和學生年齡的特徵,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創造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用教育的藝術把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引向語文學習領域,用興趣的火花去點燃智慧之火。
(1)運用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啟發式教學就是尊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主動調動他們主觀能動性,使他們經過自己獨立思考與實踐,融會貫通知識,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位哲人說:沒有大膽的幻想疑問,便沒有偉大的發現。創設富於啟發性的教學情境,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激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具有特別的好奇心,設疑導入能誘發他們的天賦和靈性,從而形成探究反射,產生強烈的求知慾。
(2)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內容確定以後,教師必須用最佳方法來完成教學任務。從生理的角度看,大腦神經細胞只有處於興奮狀態下,才能進行思維活動。學生對所學知識感興趣能接受時,聽課注意力就會高度集中,情緒輕松愉快,學習就主動。學生對所學知識興趣不大,或根本無法接受時,聽課情緒煩躁,學習就被動,甚至做與課堂無關的的事,因而教師應根據課堂實際情況,調整好教學內容,及時改變教學方法和進度,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努力使課堂氣氛活躍。課堂學習氣氛的活躍,不是表面的活躍,而是指思維質和量的容量及密度. 課堂上盡量讓學生多聽、多說、多讀、多寫,提高師生配合的次數,多採用提問式,訓練學生快速反應。要不斷變換教授方式,使學生有事可做,有例可仿。這樣他們才會對學習不感到枯燥、厭倦。如下午第一節課,午睡後的學生還沒調整好自己的精神狀態,我用忽高忽低的授課聲音引起學生的注意力。用做游戲、看課堂教學錄像等調動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思維敏捷了,發言也積極了,這堂課以愉快的心情完成了教學計劃,並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改變課堂消極心理狀態,培養學生必勝的信念。
情感本身具有明顯的兩極性,即積極性和消極性。舒暢和煩悶,興奮和壓抑,喜歡和厭惡等均構成矛盾的雙方,但它們是同一的,這種同一性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雙方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一節課對於差生來說,如坐針氈,這類學生心理狀況表現為茫然、觀望、應付。為改變這種消極狀況,在課堂上教師應經常不失時機地對差生進行激發,或安排專門的時間做思想動員,以熱情、歡迎和接納的態度鼓勵學生,決不歧視和冷嘲熱諷
❾ 如何創建一個良好的課堂
怎樣構建一個好課堂?
好課堂一直是教學管理者所關注的,也是教師所努力爭取的,更是學生所期盼的。
1、探索正確的課堂元素是構建好課堂的前提。
正確的課堂元素包括好課堂的標准、好課堂的文化和好課堂的藝術。
⑴把握好課堂的標准讓師生有據可依。
好課堂的標准在於它不僅是知識傳播的平台,而且是構建和生成知識的過程。
①知識由師生的經驗和興趣生成;
②學生之間交流生活故事,分享進步快樂,體驗同伴發展的喜悅;
③適度的壓力和動力,感受到挑戰,努力達到能力與思想上的新水平;
④所有學生均受到關注,每一位學生都會將自己的潛能發揮到極致;
⑤學生愉快地學習、主動地探究、及時進行自我評價,教師確保學生行為的順利進展。
⑵積淀好課堂的文化讓學生接受熏陶。
好課堂的文化主要指教師使用恰當的課堂語言,鼓勵學生敢於質疑、追問、合作和參與。
①語言講究。使用語氣委婉、溫和的一般疑問句,盡量避免語氣生硬的祈使句;如,用「請」。使用「我」的感受而盡量避免強調「你」的行為,如,我不喜歡上課說話,而不是XXX,不要說話。善於對事不對人。
②學習氛圍催人奮進。創設一個敢於質疑、追問的環境,設置一個勇於合作、參與的情景,讓學生一進課堂就會產生一種條件反射——主動學習、積極合作,善於發現、提出並解決問題。
③學生學會在適當的時候請求教師提供幫助,教師也掌握了幫助學生的最佳時機。
理想的課堂必須營造主動、有效、有利於創新的思維場,追求積極的思維文化。教學過程本身是一個思維建構、創造的過程,應該對學生的思維習慣和思維品質的培養。評價課堂教學質量高不高,關鍵看學生是不是在進行積極主動的思維,看學生思維的長度、寬度和深度。直觀、抽象、邏輯、容量、節奏。
⑶掌握好課堂的藝術讓學生體驗美感。
好課堂的藝術在於,教與學的過程往往給學生以「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動態感覺,教師要在教的過程中,注重平淡和激情的轉換,注重「喜怒哀樂」表情的更替。
①教學過程不能一味地平淡無奇,也不能一味地飽滿激情,要用激情感染學生、同化學生,讓學生全力學習;
②要給學生思考留有充分的空間和餘地;
③適當時機給「教」的內容填加一些「調味料」,可以是歷史故事、奇聞軼事、幽默笑話等,學生的感情在「調味料」中起伏跌宕的同時鞏固了記憶,加深了理解;
④教學過程強調音樂感,要善於採用重復、停頓、加快語速以及聲音互高忽低的講解,讓學生在學的過程中感受不斷的驚奇和驚喜。
2、採取恰當的課堂措施是構建好課堂的關鍵。
提高教師教的能力,運作課堂的能力,激發學生的興趣、促進師生互動,讓課堂成為「教學相長」的平台。
⑴提高教的能力樹立新的教師形象。
⑵探求學的方法創設新的學習路徑。
找到適合每個學生的學習方法,端正學習態度,善於支配時間,抓住最佳學習機會,學會在恰當的時間里做恰當的事情;
⑶促進師生互動塑造新的師生關系。
人們常說的師生互動,不僅局限於師生之間人際關系的交流和溝通,更重要的是強調「教」與「學」的多維關系,是「教」與「學」的多種相長。
在《學記》中,「教學相長」指的是教師自身的學習與施教的相互促進,是在「教」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學」的不足,在「學」的過程中又發現自己「教」的欠缺,二者相互促進。後來「教學相長」被用來指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互促進,即教師的教促進了學生的學習,學生的學習又促進了教師的教。
另外,學生的教促進了教師的學相互促進,學生也有教師不知道的知識,學生在教教師的同時,一方面教師獲得了啟發,另一方面學生自身在教的過程中對知識也有了頓悟;學生的教與學生的學相互促進,學生通過互教互學,相互促進知識的理解,「教別人能夠收到一半的學習效果」,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3、進行深入的課堂反思是構建好課堂的保證。
著名教育學家波斯納曾提出一個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加反思等於成長」。
⑴課前反思做好充分准備。
①借鑒別人的經驗,為我所用,總結以往的教訓,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②既要寫教案又要寫學案;
③准備教具,搜集身邊的教與學的資源;
④不僅考慮在教室內發揮學生學習的最大效果,而且在教室外和生活實踐中發揮學生學習的最大效果。
⑵課中反思及時調整教學行為。
⑶課後反思發現新的教學契機。
理想的課堂必須營造真實、和諧、寬松的情感場,做到這一點的教師,才稱得上是課堂高手。這也是診斷課堂的重要項目之一。課堂可能是輕松、熱烈的,也可能是緊張、平靜的,但師生之間愉快的情感溝通與智慧交流應該貫通其間,課堂應該充盈自由呼吸的空氣。積極的情感體驗是推動學生進行主動、有效學習的重要催化劑。情感教育、審美教育不是促進學生學習的手段,也是教育的目的,理想的課堂教學應該有利於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和態度。
❿ 學生課堂交往需要包括
一、有效課堂交往的意義
首先,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一方面,通過有效課堂交往,聞道在先、術有專攻的專職教師可以便捷有效地將科學文化知識傳遞給學生,而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和主動積極的學習表現反過來又可以促進教師不斷地獲取新知、斷地提高教書育人的技藝,即教學相長;另一方面,通過有效課堂交往,師生雙方除交流學術性信息外,還交流非學術性信息,最直接的就是進行思想情感的交流。師生通過有效課堂交往,傳遞信息、增進了解、交流情感,逐漸形成一定的師生相互作用關系。
其次,作為同齡人的學生,他們之間往往有較高的心理認同感,有自己的價值標准,因之,在有效課堂交往中,他們之間通常比較容易自發地、自覺自願地形成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作用關系,透過這種相互作用關系,學生彼此之間可以相互啟發、集思廣益,從而加速自身的認識進程。可以肯定地講,有效課堂交往涵蓋師生、生生之間發生的一切相互作用關系。我們平常所使用的一系列表達課堂教學中師生、生生之間相互作用關系的概念,比如交際、交流、交換、交談、競爭、沖突、對立等,僅僅反映了有效課堂交往中的某些方面或某種形式。課堂教學中的相互影響、相互合作、相互沖突、相互矛盾等都是課堂教學中師生、生生之間相互作用關系的不同表現形式而已。
二、有效課堂交往的策略
課堂教學活動實際上是一種多極主體間的交往活動。在這種交往活動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發生著頻繁而密切的聯系,這種師生間、學生間的廣泛交往與聯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是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得以發揮的前提,是提高學生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本部分擬從課堂交往需要的滿足策略、課堂交往的引導策略、課堂交往環境的優化策略和課堂交往行為的合作策略四個方面對有效課堂交往的策略問題做一粗疏的探究。
(1)課堂交往需要的滿足策略
所謂課堂交往需要的滿足策略,是指課堂教學通過滿足學生的課堂交往需要來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交往,使學生在有效課堂交往中得到全面發展的一種操作對策。
在教學實踐領域中,不少教師往往重視那些與學生學習能力發展相關的需要,而相對忽視學生的課堂交往需要,這不僅不利於有效的課堂交往,而且無助於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應當承認,學生的學習需要的確是課堂教學理應關注的首要對象,但教師不能因此而忽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及課堂交往需要。事實上,學生的課堂交往需要在課堂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如若學生的個性發展及課堂交往需要始終得不到滿足,不僅會影響有效課堂交往的動力,而且會削弱學生的學習需要。所以,滿足學生的課堂交往需要,從一定意義上講,就是根據學生有效課堂交往對象整體選擇心理發展特點來滿足學生的社會接納、決策及親和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