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國當代教育教學理論有哪些
個人認為下列理論比較重要,應該了解。
1、三大學習理論。
2、三大教學理論。
3、主體教育(裴娣娜)、嘗試教育(邱學華,洋思模式、杜郞口模式等)、新基礎教育(葉瀾)、新教育實驗(朱永新)、生本教育(郭思樂)、情境教育(李吉林)、成功教育(羅明、劉京海)等。
附:
1、主體教育思想的基本觀點:
(1)學生是自身生活、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學生作為教師教育活動的對象或客體是相對的、暫時的、而作為自身生活、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卻是絕對長期的。學生是有著主觀意志的自己生命的主體,他們應該享有一定的自主選擇和自我發展的權利。學生是有著自己特定的學習與發展方式的自己成長的主體。
(2)現代教育過程應該是教師與學生雙主體協同活動的過程。
(3)現代教育應把發揮和培養學生的主體性作為一項核心目標。學生的主體性集中體現為他們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發揮和培養學生的主體性是實現全面發展教育目標的必由之路。發揮和培養學生的主體性本身就是現代教育的一項重要目標。
(4)現代學校教育中應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系。建立合理的師生關系是體現主體教育思想的關鍵所在。合理師生關系的要點是平等民主、相互尊重。學校中所有的人際關系都應體現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原則。
主體教育是一種以自評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基本特徵的教育思想,也是我國新世紀最有生命力的一種教育思想和教育流派。
主體參與、合作學習、差異發展、體驗成功是主體教育的關鍵詞,也是主體教育的基本策略。
主體參與型班集體的建設、班級小組合作管理等是班級管理實踐中比較常見和成功的做法。
2、賞識教育:
周弘認為:好孩子是誇出來的,而在教育過程中對學生的批評會傷學生的自尊心。
尋找閃光點,賞識激勵、樹立自信是賞識教育的三個關鍵詞,也是實施賞識教育的基本策略。
北京光明小學的「我能行」教育,盧勤的「告訴孩子你真捧」等教育實踐中,都滲透得賞識教育的思想。
3、成功教育:
相信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願望,相信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潛能,相信每個孩子都可以取得多方面的成功。
創造機會、幫助成功和體驗成功是成功教育的關鍵點和基本策略。
堅定每一個學生都能成功的基本信念,不要歧視和放棄每一個學生。
劉京海提出一系列成功教育的思想:
(1)三個相信的教育信念:相信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願望,相信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潛能,相信每個孩子都可以取得多方面的成功。(三論:猴子論,老婆論,和尚論)
(2)第一次提出成功是成功之母的思想;反復成功導致自我概念積極;自我概念積極是人格健康的核心。
(3)成功教育的三個要素:積極的期望,成功的機會,鼓勵性評價。
(4)成功的三個階段:幫助成功,嘗試成功,自主成功。(圈養,散養,野養)做中學,做中思,做中創。
(5)三位一體的成功:教師,學生,家長。
(6)成功教育研究的邏輯關系:問題,原因,對策,效果。主要問題,主要原因,主要對策,主要效果。
4、嘗試教學:主要觀點:「學生能嘗試,嘗試能成功,成功能創新」,特徵是「先試後導、先練後講」。
5、新教育實驗:核心思想是:為了一切的人,為了人的一切。
『貳』 我國當代教育教學理論有哪些
全面發展。
主動發展。
個性發展。
全體發展。
可持續發回展。
『叄』 李吉林是中國的『『境界教育之母嗎
可以這么說,
李吉林,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是新中國培養起來的兒童教育家內。她是情境教育創始人容,是我國素質教育的一面旗幟。李吉林老師師德高尚,熱愛兒童,對黨和人民教育事業無比忠誠。無論是身處逆境之際還是名動省內外之時,她都始終在小學園地里辛勤耕耘,至今竟長達半個多世紀。
『肆』 李吉林小學語文情景教學—情境教育 有哪些方面的影響
李吉林是一代名師,你可以先從她的課研究一下。
『伍』 由"情境教學"到"情境教育"到"情境課程",其中的"情境"的內涵是否有變化
本世紀以來,我國教育改革與實驗曾兩度形成高潮。第一次高潮出現在20~30年代,以陶行知、晏陽初、梁漱溟為代表的一批學貫中西的教育大師,在革新教育、改造社會的旗幟下,開展了以生活教育、平民教育、鄉村教育等為內容的一系列著名的教改實驗,在中國當代教育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頁。第二次高潮形成發展於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近二十年間。這一時期教改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徵,是長期工作在教改第一線的廣大中小學教師充當了教育改革的推動者和探路人,成為新時期教育改革與實驗的主力軍。其中,一批思想解放、眼光敏銳、具有強烈改革意識的優秀教師,通過艱苦探索,總結出了一批有中國特色、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優秀教改成果,成為這場教改的先鋒,為新時期教改作出了重大貢獻。 李吉林就是這個優秀教師群體中的一位傑出代表。從1978年起,李吉林懷著對教育的一腔赤誠和崇高使命感,開始了長達20年的艱辛的實踐跋涉和理論探索,創造性地構建出了一個充滿本土氣息和時代精神的教學理論與實踐的體系——情境教學,並進一步開始了由情境教學向情境教育的開拓和探索。
二
如果把李吉林的教改實踐分為前後兩個時期的話,其前期探索和成果主要集中在情境教學上。情境教學是李吉林針對傳統語文教學「呆板、繁瑣、片面、低效」,壓抑兒童興趣、特長、情感、態度、志向等素質發展的種種弊端,在吸收、借鑒我國古代文論中的「意境」理論和外語教學中運用情景進行語言訓練的有益經驗的基礎上,經過不斷的理論加工和實踐創新而總結出的一套教學理論與方法體系。情境教學的探索經歷了創設情境,進行片斷語言訓練;帶入情境,提供作文題材;運用情境,進行審美教育,以及憑借情境,促進整體發展四個階段。在理論建構上,情境教學形成了「形真」「情切」「意遠」「理寓其中」四個基本特點和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素質整體提高為目的的教學活動的「五要素」,即以培養興趣為前提,誘發主動性;以指導觀察為基礎,強化感受性;以發展思維為重點,著眼發展性;以情感因素為動因,滲透教育性;以訓練語言為手段,貫穿實踐性。在實踐操作上,通過不斷探索、總結、篩選,逐步形成了以「美」為突破口、以「情」為紐帶、以「思」為核心、以「練」為手段、以「周圍世界」為源泉的情境教學操作模式,使情境教學的基本主張在識字、閱讀、作文教學過程中皆可轉化為一種可以操作的具體行為,從而為這一先進的教學思想在更大范圍內為人們所接受奠定了現實基礎。 情境教學之所以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獲得極大成功,為語文學科的教學改革帶來一片生機,關鍵的一點,就在於它符合語文教學規律,符合兒童學習語言的規律和育人規律。小學語文本來是最受學生歡迎的一門課,但近些年來,在種種因素干擾下,語文教學逐漸遠離學生的生活,遠離語言學習中應有的真情實感。學生學習
語言的樂趣,體驗課文中蘊涵的真善美意境的情趣,以及他們運用語言進行想像、表達、交往、創作的願望和沖動,都統統淹沒在大量的枯燥乏味的字、詞、句、篇的機械釋義、分析、講授和訓練中了。一定意義上講,語文教學已逐漸失去了它的本真,學生對於語言的真實感受、領悟和運用以及語言文字中所承載的文化因素、情感因素成為可有可無的東西。正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情境教學出現了。它的出現,猶如一股撲面而來的清風,使我們見到語文教學的本真。
情境教學的理論出發點和實踐切入點是「情境」。從語文教學的角度來看,「情境」實際上就是一種以情感調節為手段,以學生的語言生活實際為基礎,以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整體發展為目的的優化了的語言學習與語言生活環境。情境教學的核心是「情境」,它以「情」為經,將被淡化了的情感、意志、態度等心理要素重新確定為語文教學的有機構成,將學生的興趣、特長、志向、態度、價值觀等人的素質的重要方面擺在語文教學應有的位置上;以「境」為緯,通過各種生動、具體的語言環境的創設,拉近了語言學習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距離,使死的語言成為活的生活,為學生的主動參與、主動發展開辟了現實的途徑。
情境教學以思維為核心,以情感為紐帶,通過各種符合學生學習心理特點和接近生活實際的語言情境的創設,巧妙地把學生的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結合起來,解決了長期以來因重認知輕情感而帶來的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不能協調發展的問題,提高了學生的思維品質。不僅如此,情境教學將情境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強調憑借情境促進整體發展,從而將字詞句篇、聽說讀寫的訓練統一在具體生動的語言情境中,讓學生通過主動參與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使他們不僅掌握了語言知識,而且發展了語言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說,情境教學不僅有效地提高了小學語文教學的實效,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有關語文教學知識性與工具性的紛爭,將語文教學導向了一個新的境界。
三
情境教學最初是在語文學科獲得成功的,但情境教學總結出的一些基本思想和理論觀點,乃至一些操作方法,例如以「形」為手段,以「美」為突破口,以「情」為紐帶,以「周圍世界」為源泉的情境創設「四要求」,以及誘發主動性、強化感受性、著眼創造性、滲透教育性、貫穿實踐性等促進學生發展的「五要素」,在各科教學乃至整個教育過程中都具有普遍意義,是符合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因此,將情境教學的基本原理由一科向多科、由教學向教育遷移、深化,是情境教學研究內在邏輯發展的必然結果。
情境教育是對情境教學理論的進一步深化和拓展。與情境教學相比,情境教育具有以下幾個新的特點。
(一)拓寬理論視野,加強原理構建
情境教育在原有的理論基礎上,進一步以馬克思關於人的活動與環境有機統一的哲學原理為指導,廣泛借鑒心理學中暗示、移情以及心理場等理論,明確提出情感陶冶原理、暗示傾向原理、角色轉換原理和心理場整合原理。這幾條原理的提出,使情境教學原有的理論主張更加條理化,同時也更趨明朗化。例如,情感陶冶原理對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做了更明確的定位,使情境教學倡導的以「情」為紐帶、「育人以情」等主張有了切實的理論依據。而暗示傾向原理則從理論上深刻揭示了環境育人的內在機制。環境特別是優化的教育環境對人的影響是獨特而深刻的,它往往是以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在潛移默化中激發人的美感,陶冶人的情操,啟迪人的認識,規范人的行為。情境教育充分利用環境的這種獨特的育人功能,用無意識導引有意識,用情
感伴隨理性,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狀態下漸入學習佳境,從而達到既定的教育目標。這一原理的提出,不僅深化了情境教學對於環境育人功能及其機制的認識,進一步開發了教育環境這一極為重要的教育資源,而且賦予了情境教學主張的「形真、情切、意遠、理蘊」以新的內涵,使它們具有了更加廣泛的指導意義和現實可行性。
(二)拓寬教育空間,追求教育的整體效益
拓寬教育空間,追求教育的整體效益,可以視為情境教學向情境教育深化發展的基本目的之一。正如李吉林所指出的,「兒童的生活空間是他的成長環境」,「兒童成長的環境比起五六十平方米的教室要寬闊多了,然而由於『學校是傳授知識的專門場所』這一傳統的固有觀念的影響,『考試→分數→升學』的被扭曲、被閹割了的教育目標,使教育空間變得那樣狹小。校園的高牆和教室低矮的門窗阻隔了兒童與社會、與大自然的相通。在這樣一個狹窄天地里怎麼去培養能適應未來、適應世界、可以駕馭現代化的人才呢!」(註:李吉林:《為全面提高兒童素質探索一條有效途徑》,《教育研究》1997年第4期。 )正是基於以上認識,情境教育從理論上和實踐上對「情境」做了新的拓展。它將教育視為一個開放的系統,讓教育空間從課堂這一教育的主體區域延伸開去,力圖通過多樣性的課外教育活動,渲染學校歡樂向上的氛圍;通過主題性大單元教育活動,強
化教育的效果;通過野外情境教育活動,不斷豐富課堂上學生心靈活動的源泉。並從這三個領域拓寬教育空間,形成多維結構的情境,豐富促進學生身心素質發展的「教育源」,使學生身在學校,而心靈無處不受到滋潤、感動,從而提高教育的整體效益。與此同時,情境教育還在拓寬教育空間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縮短心理距離,形成最佳的情緒狀態;通過角色效應,強化主體意識;注重實際操作,落實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等幾條
策略要求。這幾個方面構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情境教育模式,使情境教育的可操作性得到了加強。
(三)開發情境課程,實現教學課程一體化
課程是教學的基本依據,是實現教學目標的基本途徑。任何形式的教學改革,深入到一定程度時都必然會觸動課程,都需要相應的課程來支撐。情境教學在課堂教學改革取得明顯進展後,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就是如何對現行課程加以必要改造,將情境教學、情境教育的基本主張落實在學校課程中,使教學與課程在情境教育思想的統一支配下實現有機結合,在新的理論基礎和目標上實現教學課程的一體化。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李吉林對這一問終於作出了圓滿的回答。她對情境課程的開發與設計,可以說是她從課程論角度對情境教育理論所做的又一次梳理、思考、探索和實踐。
情境課程包括學科情境課程、大單元情境課程、野外情境課程、專項訓練情境課程和過渡情境課程。這五類課程相互聯系,從不同方面發揮著情境課程的多種功能。例如,學科情境課程通過為學生提供優化的情境空間,渲染一種優美的、智慧的、學生感到特別親切貼近的富有情感的氛圍,讓學生的活動有機地注入到學科知識的學習之中。主題性大單元情境課程則以大單元主題為主導,將各科教學溝通、聯結起來,將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獲得廣闊的知識視野和生活空間。野外情境課程使學生投身於大自然,通過活動伸展旺盛的生命力量,同時啟迪智慧,豐富經驗。情境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將知識的系統性、活動的操作性、審美的愉悅性融為一體,強調以特定的氛圍激起熱烈的情緒,在優化的情境中促使學生主動參與,進而得到主動發展。從課程設計的角度來看,情境課程展現出的實際上是一種以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為目的,以具體生動、發展變
化的情境為基點,融知識、經驗、活動、價值觀等課程要素於一體的新的課程設計觀。從這一點來看,情境課程的出現,對當前中小學課程改革也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四
情境教學—情境教育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產物,它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濃郁的時代氣息。它從一個側面集中反映了新時期我國中小學教育改革的新成果、新思想,同時也從一個特定的角度昭示了21世紀中國教育發展的新走向。
情境教學—情境教育的思想內涵是豐富深刻的,操作方法是具體有效的,它無論在語文教學改革還是情境課程的開發上都有諸多建樹。但從總體上看,這一理論體系蘊涵的時代特色集中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注重情感因素,通過「育人以情」,實現育人目標的有機整合 教育是充滿情感和愛的事業,現代教育不僅要培養具有健全理性的人,還要培養情感健康的人。人的精神世界是由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組成的完整的統一體,學生不僅僅是學習活動的承擔者,還是有著多樣化精神
需求的活生生的個體。因此,學校教育除了要滿足學生的認知需要外,還要注意滿足學生豐富多彩的精神需求,幫助他們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世界。 情境教學—情境教育的突出特點和重要貢獻之一,就在於它突破和超越了理性至上、知識本位的教育傳統,將長期被忽略的情感因素重新擺在教育的應有位置。它強調以情感活動統領整個教育教學過程,通過「育人以情」,溝通「育人以德」和「育人以智」,把德育、智育、美育融匯於情境之中,從而在現實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實現育人目標的有機整合,使學生在學會求知的同時學會做人,形成健康豐富的精神世界。情境教學—情
境教育在情感領域的創造性探索,成功地解決了長期以來學生素質發展中認知與情感、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動腦與動手等發展不協調、不平衡的問題,為素質教育的成功實施作出了可貴貢獻。
(二)強調主動發展,通過情境創設,開辟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的現實途徑
情境教學—情境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的突破口是情境的創設,但它的基本著眼點卻始終是學生身心的和諧發展和主動發展。情境教學—情境教育的「情境」,實質上是人為優化了的環境,是促使學生能動地活動於其中的環境。情境教學與情境教育不是為創設情境而創設情境,而是站在人的活動和環境的和諧統一的哲學高度來審視情境,創設情境。它力圖將人的主動參與、主動發展置於核心地位,通過創設符合學生多方面發展需要的、充滿美感和智慧的環境、氛圍,使優化的環境與學生的情感、心理發生共鳴,促使學生在現實環境和主體活動的交互作用的統一和諧中獲得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由於情境的創設立足於學生的活動需要,具有主題明確、情感伴隨、自主等鮮明特點,因而它極易使學生全身心地沉浸其中,通過自身的感悟、操作、體驗、探究、發現,得到充分的主動的發展。可以說,正是這種優化的情境,為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落實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為學生的生動活潑主動發展開辟了一種現實途徑。從這一點來看,情境教育實質上是一種利用優化的環境,通過學生的主動活動,來促進學生人格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
『陸』 教師招聘考試的教育教學理論包括哪些內容
1、三大學習理論。
2、三大教學理論。
3、主體教育(裴娣娜)、嘗試教育(邱學華,洋思模式、杜郞口模式等)、新基礎教育(葉瀾)、新教育實驗(朱永新)、生本教育(郭思樂)、情境教育(李吉林)、成功教育(羅明、劉京海)等。
附:
1、主體教育思想的基本觀點:
(1)學生是自身生活、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學生作為教師教育活動的對象或客體是相對的、暫時的、而作為自身生活、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卻是絕對長期的。學生是有著主觀意志的自己生命的主體,他們應該享有一定的自主選擇和自我發展的權利。學生是有著自己特定的學習與發展方式的自己成長的主體。
(2)現代教育過程應該是教師與學生雙主體協同活動的過程。
(3)現代教育應把發揮和培養學生的主體性作為一項核心目標。學生的主體性集中體現為他們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發揮和培養學生的主體性是實現全面發展教育目標的必由之路。發揮和培養學生的主體性本身就是現代教育的一項重要目標。
(4)現代學校教育中應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系。建立合理的師生關系是體現主體教育思想的關鍵所在。合理師生關系的要點是平等民主、相互尊重。學校中所有的人際關系都應體現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原則。
主體教育是一種以自評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基本特徵的教育思想,也是我國新世紀最有生命力的一種教育思想和教育流派。
主體參與、合作學習、差異發展、體驗成功是主體教育的關鍵詞,也是主體教育的基本策略。
主體參與型班集體的建設、班級小組合作管理等是班級管理實踐中比較常見和成功的做法。
2、賞識教育:
周弘認為:好孩子是誇出來的,而在教育過程中對學生的批評會傷學生的自尊心。
尋找閃光點,賞識激勵、樹立自信是賞識教育的三個關鍵詞,也是實施賞識教育的基本策略。
北京光明小學的「我能行」教育,盧勤的「告訴孩子你真捧」等教育實踐中,都滲透得賞識教育
3、成功教育:
相信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願望,相信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潛能,相信每個孩子都可以取得多方面的成功。
創造機會、幫助成功和體驗成功是成功教育的關鍵點和基本策略。
堅定每一個學生都能成功的基本信念,不要歧視和放棄每一個學生。
劉京海提出一系列成功教育的思想:
(1)三個相信的教育信念:相信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願望,相信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潛能,相信每個孩子都可以取得多方面的成功。(三論:猴子論,老婆論,和尚論)
(2)第一次提出成功是成功之母的思想;反復成功導致自我概念積極;自我概念積極是人格健康的核心。
(3)成功教育的三個要素:積極的期望,成功的機會,鼓勵性評價。
(4)成功的三個階段:幫助成功,嘗試成功,自主成功。(圈養,散養,野養)做中學,做中思,做中創。
(5)三位一體的成功:教師,學生,家長。
(6)成功教育研究的邏輯關系:問題,原因,對策,效果。主要問題,主要原因,主要對策,主要效果。
4、嘗試教學:主要觀點:「學生能嘗試,嘗試能成功,成功能創新」,特徵是「先試後導、先練後講」。
5、新教育實驗:核心思想是:為了一切的人,為了人的一切。
『柒』 李吉林的創新教育思想大致分為哪幾個時期
管理的發來展大體經歷了自4個階段:1、18世紀末~19世紀末的傳統管理階段.這一階段出現了管理職能同體力勞動的分離,管理工作由資本家個人執行,其特點是一切憑個人經驗辦事.2、20世紀20~40年代的科學管理階段.這一階段出現了資本家同管理人員的分離,管理人員總結管理經驗,使之系統化並加以發展,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學管理理論.3、20世紀50年代以後的現代管理階段.這一階段的特點是:從經濟的定性概念發展為定量分析,採用數理決策方法,並在各項管理中廣泛採用電子計算機進行控制.4、新世紀管理階段.以人本和文化管理為主,嶄露頭角.
『捌』 如何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滲透"李吉林情境"教學方法
1.再現美的教學內容
我們每天所教的學科,本身都滲透著美,蘊含著美。小學語文教材中那些詩歌、散文、童話、寓言,連同那些常識性課文,都表現了美的人、美的事、美的景或美的理念。教學時,只有讓兒童感受那形象的美、語言的美、行為的美,才能使他們從中領悟到傑出人物的人格力量、偉大精神,包括課文中描寫的自然之美和藝術之美;只有讓兒童充分感受其美,並為之感動,使之深深地烙印在幼小的心靈上,才能影響著他們人格的形成和潛在智慧的發展。而數學則以嚴謹、冷峻來表現其美。數學的公式,表現了宇宙的秩序;數學的計算、圖形則表現出簡潔的美、邏輯的美、創造的美。數學教學若能再現其美,可以將數學推進一個嶄新的,甚至是一個凈化了的真理的境界。因此小學數學教學應重演數學家和勞動大眾創造、應用數學最初階段的那個情境,再現其美,讓孩子如臨其境。類似的諸多案例表明:只要數學與生活溝通,強化對數學的感受,再現數學的美,是不難的,也是必要的。
2.運用美的教學手段
教學手段實際上是一種媒介,通過它再現、強化、傳遞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目標。筆者曾經提出「讓藝術走進課堂教學」的觀點。筆者以為,圖畫是空間中沉靜的美,音樂是時間中流動的美,而戲劇則是生活時空中動靜結合的美。在課堂教學中,以美為突破口,正是可以通過圖畫、音樂、戲劇這些藝術的直觀與教師的語言描繪相結合,來再現教材描寫的、表現的、含蘊的美,讓兒童經歷作家創作時,或編寫者撰寫教材時進入的那個情境和思維的軌跡。這樣,教材所表現的、所闡述的、所涉及的相關情境,就通過圖畫中的色彩、線條、形象,音樂的節奏、旋律,表演中的角色、語言、情節等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教學手段的美感,作用於兒童的感知覺,又必然豐富了兒童的表象,激活了兒童的思維、聯想、想像、情感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