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關幼兒園教育教學的論文有哪些
黨的十七大報告全面深刻地闡述了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核心內容、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並且把科學發展觀寫進了新黨章的總綱部分,作為全黨一切工作的重要指導方針。對於我校這次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校黨委予以高度的重視,按照省廳的要求和部署,高標准、嚴要求,認真做好每一個規定動作,在這第一階段的幾個動作中,從全體教職工的動員大會、各支部的集中學習到昨天的葛校長的學習報告,我們都能充分感受到這次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開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們要把科學發展觀貫穿於我們人事處今後工作的全過程、落實到各項工作的每個環節上。 一、就這次學習科學發展觀,結合人事工作談一點自己的感想 人事制度改革也是此次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項重要內容,根據黨的十七大總體要求,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人事制度改革有一項總體原則,即「總體規劃、綜合配套,分類推進、分步實施,協調一致、持續發展」。包括要分步進行公務員制度改革、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機關事業單位收入分配製度改革、職稱制度改革等。對於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目標是要建立權責清晰、分類科學、機制靈活的新型人事管理制度。事業單位崗位管理制度開始建立,已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管人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而對於事業單位的內部管理,比如具體的崗位設置、績效考評、津補貼分配等問題則要放權給事業單位自己決定。事業單位建立符合自身實際的績效考評制度和激勵制度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從事人事工作的人員遇到的新問題,這就需要我們積極探索和積極地學習實踐。 葛校長在昨天的報告會上指出,樹立「三特」辦學理念,辦學有特色,教學有特點,學生有特長,關鍵離不開加強教職工隊伍建設,所以,要統籌兼顧好人事制度改革與教職工隊伍建設的關系。制度改革只是手段,隊伍建設才是目的。就制度改革談制度改革沒有任何意義,制度的改革與創新,必須能夠促進人才隊伍建設。搞人事工作的人認為,現代人事工作的最高命題就是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在改革的全過程都要切實體現以人為本,認真貫徹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尊重創造的理念。 總之,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要緊緊圍繞黨員幹部受教育、科學管理上水平、教職員工得實惠,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改革創新,切實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著力轉變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思想觀念,著力構建和完善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我們應該把握發展機遇,樹立「三特」辦學理念,發揮主觀努力,利用客觀優勢,積極探索符合實際的發展之路,是我校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只有這樣才能使學校在特色發展的道路上取得又好又快的發展。
B. 論文淺談幼兒教師應具備哪些教育素質
一、一顆無私的母愛之心
愛的力量是教育中的重要力量。有位科學家曾說過:「人類在探索太空,征服自然後,終將會發現自己還有一種更大的能力,那就是愛的力量,當這天來臨時,人類的文明將邁向一個新紀元。」而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就是母愛,只有像母親一樣熱愛幼兒的老師,才能甘為幼教事業獻身。幼兒教師對幼教事業的愛,來源於對幼教事業的深刻認識和強烈的責任感。這種愛表現在「俯首甘為孺子牛」和「敬業、樂業、專業、創業」的精神上,也表現在全心全意對待幼兒行動中。熱愛幼兒是教師最基本的品德,富有愛心是幼兒教師最基本的要求。這種品德和要求促使教師用全部的智慧和心血培養幼兒,全面關心幼兒的成長,使他們的身心都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那麼究竟什麼是真正的愛,作為幼兒教師應該怎樣去表達對孩子的愛呢?
1、用愛的目光注視孩子。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愛的目光是孩子成長的營養源。作為教師應每天注視孩子,用賞識和贊許的神情告訴孩子:「你太好了,你讓我驕傲。」每天去反思自己「對孩子,愛的目光足夠了嗎」?
2、用愛的微笑去面對孩子。
微笑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他像穿過烏雲的太陽,帶給人們溫暖,微笑是愛的語言,是表達愛意的最佳形式,作為老師,面對孩子微笑,傳遞給孩子的信息是「我愛你,孩子」。
3、用愛的語言鼓勵孩子。
愛的語言能夠培養出懂得愛的孩子,而愛心是語言流露的源泉。作為教師,應該經常鼓勵孩子。「孩子,你真棒」,使其產生成功的體驗。
4、用愛的渴望調動孩子。
渴望能給孩子帶來快樂,因為人總是在得不到的時候最想得到,輕易得到的反而不珍惜,因此,調動孩子,讓孩子在朝思暮想中獲得愛,使他們明白,幸福不會從天而降,想尋找快樂就要自己去努力。聰明的老師總會給孩子留點「渴望」的餘地。
5、用愛的細節感染孩子。
光給予孩子愛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是讓孩子學會體驗愛、收集愛,作為老師應讓孩子從生活的細節中學會發現愛、感受愛,使其化為對生活、對周圍人的熱情。
6、用愛的管教約束孩子。
愛孩子絕不是縱容孩子,放任自流。因為過渡的愛往往會剝奪孩子童年的快樂。作為教師應適當約束孩子,讓他們從小懂得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7、用愛的胸懷包容孩子。
所有生命都該得到尊重。包容孩子,讓他們有重新開始的機會。作為教師,應該有海納百川的胸懷去包容孩子的一切,包括他的成功與失敗,正確與錯誤。
8、把的機會還給孩子。
愛就像口袋,往裡裝時是滿足,往外掏時是成就,付出愛才會得到真正的快樂。作為教師,應該把愛的機會還給孩子,讓他們體驗到:索取可以使人滿足,但付出才是真正的快樂。
二、兩種先進的教育觀念:
作為當代幼兒教師,先進的教育觀念和超前的教育理念是指導和完成教育教學的保證和核心,而建立在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基礎上的發展觀和大教育觀,更是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理論基礎。
(一)發展觀
良好的發展觀是建立在正確的兒童觀基礎上的。現代兒童觀視兒童為與成人平等的獨立的個體。尊重他們的發展特點和規律,尊重他們的人格尊嚴和權利,尊重他們的能力和個性,樹立了對待兒童的新態度,確立了現代幼兒教育民主化、科學化、個性化的發展方向。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發展觀則強調:(1)教育不等於發展。那種認為「只要進行了教育,幼兒就一定得到發展,教育與發展之間存在固定的、必然的聯系」的觀點顯然不符合兒童發展的基本原理與事實,是無視兒童觀的表現。(2)教育能夠影響發展。發展是一個內外因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產物,是幼兒個體素質與環境因素密切聯系而發生變化的動態過程。因此,「依據關於發展的知識,巧妙的喚起自我運動,有意識的引導發展」是教育促進兒童發展的途徑和手段。(3)幼兒的發展存在個體差異。由於幼兒個體因素的差異,在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會產生與眾不同的獨特之外,因此應該相信每個孩子在不同的程度上都能發展。
(二)大教育觀
兒童是家庭的一份子,而家庭又是社會的一份子。任何個體都不是獨立存在的,他都與家庭和社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因此,對待兒童的教育不能僅僅看成是幼兒園的任務,幼兒教育也不能簡單的定義為幼兒園教育,社會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發展密切相關,而家庭教育的質量高低是影響幼兒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大教育觀指出:對幼兒的教育應該是由家庭、社會和幼兒園公共承擔的一項責任和義務,只有三者形成教育合力的時候,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教育的作用,並能達到最佳教育效果。
三、三個十足的個人魅力
一提魅力,人們往往會想到藝術家的藝術魅力,模特的形象魅力,其實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有三中魅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1、高尚的人格魅力:
「身教重於言教」是教育工作的重要規律。對於從事啟蒙性質的幼兒教育則更為重要。幼兒的模仿性強,可塑性大,他們信任老師,對教師的言行觀察細致,反映敏感,喜歡仿效。因此,職業特點要求幼兒教師應具備高尚的人格,思想健康、品德高尚、積極進取、情緒穩定、樂觀大方、耐心公正、熱情開朗。不論是外部儀表還是內在心靈,都要時時處處做孩子的表率。在生活中做孩子的父母,學習中做孩子的導師,游戲中做孩子的夥伴。
2、良好的語言魅力:
兒童化的語言是師生之間溝通的橋梁,幼兒教師應具有簡明流暢,聲情並茂,通俗易懂,生動形象並富有幽默感和感染力的語言能力,它不僅能喚起幼兒思想情感上的www.chinajiaoan.cn共鳴,激發幼兒的聯想和想像,調動幼兒的興趣和求知慾,而且能啟發幼兒加深對事物的理解,直接強化教育效果。
3、豐富的知識魅力。
幼兒教師是靠科學知識和技能來教育孩子的,尤其處於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傳播信息的媒體日益先進和普及,各種新知識、新信息、新事物不斷涌現在幼兒面前,而幼兒又有強烈和好奇心和求知慾望,他們什麼都問「為什麼」,什麼都想得到解答。因此,一個合格的幼兒教師必須努力學習,豐富自己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和內容,擴大自己的知識領域和范圍,具有足夠的知識魅力,以適應新時代對教師的要求,滿足孩子對新事物的渴望。
四、 四項熟練的教育技能
1、觀察了解幼兒的能力。
要教育幼兒,首先要了解幼兒。這就要求老師必須具備敏銳、細致的觀察能力。一個經驗豐富的幼兒教師,善於在教育過程中洞察幼兒的認知、言語、行為、情感、愛好、特長和心態變化,從而隨機引導,調節控制教育活動,變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充分發揮幼兒的「三性」,以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
2、與幼兒友好溝通的能力。
如何用兒童的語言和方式,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話和行為與幼兒交流,是每個幼兒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在與幼兒溝通時,教師應該做到:讓孩子傾訴----坐下來聽;和孩子平視----蹲下來看;與孩子商量----相互尊重;讓孩子決定----學會選擇;替孩子著想----留點尊嚴;放孩子出去----認識社會;向孩子道歉----說聲對不起;向孩子學習----能者為師。
3、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環境的能力。
幼兒園環境應在教育目標的指引下,教師有目的、有計劃,針對幼兒的特點而精心創設。讓幼兒園的每一個平方都發揮教育功能,把教育意圖滲透在環境之中。因此,在創設環境時,應要求教師遵循:環境與教育目標相一致性原則;發展適宜性原則;幼兒參與性原則;大小環境相結合的原則和經濟性原則。
4、教育實踐能力:
會組織和評價幼兒是教育實踐能力的表現。作為幼兒教師,應該做到深入鑽研教材,確定教育要求,處理教學內容,並能綜合運用多種教育手段,形式和方法,優化教育過程,集中幼兒注意力,激發幼兒學習情趣,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引導幼兒開動腦筋,積極思維,開發幼兒智力,客觀公正的評價幼兒,使幼兒全面和諧的發展。
五、 五項高度的教師職責
1 、實施全面發展的教育:
《規程》中明確指出:幼兒園的任務是讓幼兒在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和諧的發展。因此,幼兒教師的基本職責是教養統一的實施育人目標,努力掌握保教內容和要求,開展各項教學活動,貫徹教養統一,保教結合的原則,確保幼兒身心素質全面和諧的發展。
2 、樹立對幼兒全面負責的教育觀念:
「對幼兒全面負責」是社會對教師的重託,也是教師的使命。幼兒教育是人生的奠基工程,關繫到幼兒一生的發展,幼兒身體的健康成長,知識經驗的積累,道德品質的培養與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及智能、個性、社會性的發展,都是幼兒教師精心工作的結果。因此要求教師在實施全面發展的教育活動中,切實立足全體,因材施教,讓每個孩子都有同等的機會,保障每個幼兒在原有基礎上不斷得到發展。
3、主動協調家園關系:
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是社會幼兒教育大網路中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幼兒教師與家長是合作的夥伴關系,教師要在了解幼兒的家庭環境和家長教育觀念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對幼兒進行教育,並給予家長以指導和幫助。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應及時介紹幼兒園的活動安排和要求,聽取家長的反映和建議,與家長及時溝通和交流,把家教做為幼兒園教育的繼續和補充。
4、積極參與幼兒園的管理:
教師是幼兒園的主人,是開展管理活動的主力。對於幼兒教師來說,應該發揚主人翁精神,樹立參與管理的意識,人人關心幼兒園建設,人人參於幼兒園管理,積極獻計獻策,貢獻自己的力量,使幼兒園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5、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這是社會對各行各業人員的共同要求,更是人民教師的職業准則。幼教工作者應該自覺的意識到,從事育人這項神聖事業是無上光榮的,也是對社會,對祖國,對未來應盡的職業義務,從而樹立高度的責任感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把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全心全意的獻身幼教事業。
C. 幼兒教育教學論文怎麼寫
為幼兒的數學學習做好經驗准備 國外的幼兒數學研究發現,學前期有4種經驗對於幼兒的數學思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第一種經驗是關於體驗「連續量」與「非連續量」材料的經驗。 「連續量」的材料是指那些不可數的材料,如水、沙、麵粉、鹽等,「不連續量」的材料是指那些可以被排列、計數的材料,如珠子、積木、汽車、洋娃娃、扣子、瓶子等。孩子們會主動去觸摸、感知許多物體。例如,幼兒搭積木,積木搭得很高了,一不小心把積木弄倒了,一塊塊的,撒了一地,在這個瞬間孩子感受到了物體的不連續性。但是,當孩子洗澡時,他獲得的又是另外一種不同的經驗。孩子拍打水面,濺起許多水花,一滴一滴再落到盆里,水又匯在了一起。幼兒感知了水的連續性,感知了物體的另一種屬性──連續性。 第二種經驗是關於空間、形狀和尺寸的經驗。 孩子主要是通過身體動作,如爬、跑、走等來感知空間方位。有欄的小床、小馬車、供孩子爬的圍欄、小房間,甚至是一匹小木馬,幼兒在攀爬它們的過程中獲得大量的關於空間方位的經驗,例如上、下、左、右、裡面、外面等等。 孩子在很多情況下都能得到形狀的經驗。例如,當他玩積木時,積木在地上很穩,可以操積木;而把球放在地上,球放不穩,會滾動。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還可以獲得尺寸的經驗。比如說鞋子,孩子曾經能穿的鞋子會漸漸變小,直到不能穿了。另外孩子在穿衣時可以比較尺寸、大小等。 第三種經驗是關於容量、匹配、測量的經驗。 孩子經常要給杯里倒水、牛奶,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體會了容量,進行了非標准測量,我倒了半杯牛奶,她倒了大半杯,她的比我的多。還有,孩子們在分發餐具時學會了一一對應,一個孩子對應椅子發一把勺,另一個孩子對應勺發一個盤、一個碗,下一個孩子對應盤發2個包子等。 第四種經驗是關於語言和符號的經驗。 歌謠、民間故事──兒童喜歡背誦那些數字的歌謠,例如「l、2、3、4、5,上山打老虎」。當然事實上兒童對於數字的含義並不理解。 數學符號──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可以辨認自己家的門牌號碼,以及其他一些數學符號,例如電話號碼、郵箱號、門牌號、生日卡上的數字、鬧鍾的符號等等。認為兒童是在上學後才第一次見到數字是不對的。這些數字對於兒童的意義在於命名──認為數字是物體的名稱,而不是一種量的關系。例如,爸爸說:「坐26路車。」兒童認為車的名字是26路。 這些經驗決定了幼兒入學時的起點,這些經驗為兒童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如果在學前期孩子沒有獲得這方面足夠的感性經驗,他未來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會受到制約。 實際上,這些數學學習所必需的經驗可以在幼兒園的生活中得到充分滿足。積木、水、沙、角色游戲、藝術、音樂、手工、進餐、戶外活動以及數學角、科學角中都蘊含了大量的幼兒數學學習的機會。 積木: 積木可以為孩子提供身體活動、角色游戲以及一些富有創造性的活動。與此同時孩子在操作活動中通過搬、堆積、擺放、平衡等可以感知尺寸、形狀、重量、空間關系、結構、對稱、體積等基本概念。例如,用大的、重的積木墊在房屋底部,那麼可以支撐高的房子。再如,圓形的積木可以豎起來成為柱子,但如果側著擺,積木就會滾動,擺不穩,無法作為房子的支柱。 在游戲中,孩子還需要用適當的語言去描述他們遇到的情況。在這無意之中,鍛煉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游戲時,教師可以為孩子提供一些小人則。汽車、小木塊等,引發孩子搭房子。例如,為小汽車搭一個車庫,就要讓幼兒考慮比例、平衡、對稱,小汽車與房屋的相對大小等問題。 沙和水: 沙箱提供的工具有碗、茶壺、罐頭、水管、過濾器、水槍、勺、杯子、塑料杯等。當孩子把水從一個容器倒』向另一個容器時,很容易發展容量、重量、容積等概念。十地沙子與水有著某些相似的功能,除此之外,沙還可以用來建模型,來了解固體的形狀、體積。 角色游戲: 大多數的游戲包括做家務。孩子在分配餐具、食物時練習一一對應和一對多。角色游戲還包括餐館、雜貨店,可以買賣東西,學習物物交換等,還有醫院,要排隊、掛號、量體溫、聽心跳數等。 藝術活動和音樂: 粘土可以用來捏各種物體。在給物體造型、砍掉、扳下來、捲起來這些動作過程中,便於幼兒感知結構、形狀、硬度、質量。孩子把不規則形狀的物體液成一個球體,把一大團粘土捏成好多小球,再把小球團成一個大球等等。在這些過程中孩子可以獲得很多關於體積、形狀、重量的經驗。繪畫、折紙、用廢舊物品自製一些小玩藝、拼圖。這些都為孩子的對稱、結構、空間關系、辨認和分類提供機會。音樂中的節奏讓幼兒感受數量、感受一定時間內的各種節奏,例如,3/4拍,1/8拍。音樂的重復、漸弱、終止可以感受到某種連續性與非連續性。 木工: 把一塊木頭劈成很多小塊或者把很多小塊粘成各種結構形狀的物體,對於兒童來說是很重要的經驗。不同的重量、厚薄、長度、不同的結構可供孩子比較、測量。這也是促進幼兒數學語言發展的一個極好機會。 進餐: 進餐時可以獲得很多關於測量(倒牛奶)、匹配(杯子、勺、人)、順序(先發……,再發……)、一一對應、數數等經驗。 戶外活動: 多是進行身體動作、感知方位。例如,通過攀登腳手架體會方位感;通過爬梯子體會速度以及上、下;通過排隊感知前、後、左、右等。另外,孩子從一個圓筒里鑽進去和把桶抱起來是兩種不同的感覺。 數學區和科學: 數學區是專門為孩子數學學習提供的活動區。集中學習比較大小、多少、認識基數、數字與圖形匹配、寫數字,學一些關於測量和方位的詞語等。科學則是幫助孩子記錄自然界的變化,不同時間有不同的情況;幫助孩子收集各種石頭、堅果、種子等進行分類。另外還有一些測量儀器如星杯、天平等。 在幼兒園的生活中蘊含了大量的數學學習的機會。那麼,幼兒教師在數學教育實踐中應該怎麼做? 一、要重視滲透性的數學活動 幼兒園通常是以專門的和滲透性的兩種形式的數學活動,傳遞幼兒數學教育的內容,為幼兒積累數學學習的經驗,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專門的數學活動一般是集中介紹某方面的概念,例如,相鄰數、自然數、高矮等,幫助孩子學習某項專門技能,例如,等分、比較多少等。但是專門的數學活動給幼兒提供的數學學習機會太少。皮亞傑(1953)認為幼兒獲得的數學概念只有通過教師教學一條途徑是錯誤的。相反,兒童的數學知識是在自己獨立的、自發的活動中逐漸掌握的。 數學的學習應該結合現實的具體情景。所以要重視滲透性的數學活動。滲透性的數學活動是指滲透於其他教育活動和幼兒一日生活中的數學教育活動,它的內容、組織方式都十分豐富、靈活。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活動是向幼兒進行數學教育的十分重要的途徑。幼兒生活的現實環境中充滿了數、量、形、時、空的有關知識和內容,利用日常生活對幼兒進行數學教育可以使幼兒在既輕松又自然的情況下獲得簡單的數學知識,引發對數學的興趣。例如,玩積木時,可以啟發幼兒分類,午餐時,讓幼兒比較一下碗、勺的數量多少等等。 二、給幼兒提供激發主動探索的材料 一方面是在活動室設立數學角,為幼兒平時探索、發現、學習和鞏固數學知識提供條件。另一方面是在幼兒的數學活動中創設良好的環境,使幼兒被環境所吸引,為環境所感化,於是,環境成為數學教育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成為幼兒探索與操作的工具。教室里每個活動區都應放滿可以使用多種方法來使用的材料,供幼兒操作和探索,如: 益智區:拼圖、七巧板、串珠、套疊玩具、計數器、數字卡片、圖片對應的多米諾骨牌、插塑玩具、天平、撲克牌,還有一些技大小、高矮或形狀排序或對應的玩具等。 娃娃家區;打蛋器、攪拌器
D. 有關幼兒教育的論文
幼兒,本來的定義是1-3歲,但是,我在這里要把6個月到6歲都劃歸到幼兒!
為什麼?因為這個時候是孩子大腦最容易開發和接受理念的時候,這個時間段給孩子的教育和指導可以改變孩子的先天智力!6歲後,人的智力就定性了!這個往往就決定了一個人一生的成就!
0-6個月,給他開心快樂,讓他愛上這個家,愛上你這個人,對你信任。
6個月斷奶以後,你要相信吃了五穀雜糧以後,孩子就有了想法。而這個時候,帶他出去走走看看,認識更多的人,見識更多的美景。教育在這個時候無從談起,但是你的行為已經在為教育做了鋪墊了!當他牙牙學語的時候,才真正開始了教與學的過程。簡單的數字,設計各種游戲陪他,讓他有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這個時候其實建立他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價值觀也是有必要的,你知道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的。
中國現在的發展,真的可以給我們的下一代好好講講,通過講故事,讓他了解中國,熱愛中國,同時放大他的眼界。有必要帶6歲前的寶寶去看看世博,給她們知道未來的世界怎麼發展,讓他們自己去定位自己在將來過怎麼樣的生活。讓他們有理想,可別打擊他們哦!
呵呵!理想是成功的苗苗,只要你呵護,引導了,成功的可能很大哦!
本來還想說說的,但是還是算了。從營養學來說,6個月到一歲,補充礦物質和蛋白質對大腦發育有好處,堅果也是不錯的選擇。1歲到3歲,給到孩子食物多樣化,防止厭食偏食,給他全部的營養。3隧道6歲,鈣和蛋白質,維生素一定要跟上,這個奠定了孩子的個性。
結論:我覺得,幼兒的教育就是吃和想的教育。吃有營養的,想有實質的!
吃的部分是大人的事情,學習食物多樣和飲食健康是家長的責任,現在過肥偏瘦的都有,為什麼?是家境的問題嗎???不是,絕對是家長的問題。
想雖然是孩子的問題,但是你做家長的沒有給他看到一些做到一些值得他去思考想的東西,你認為他會想嗎?還是老話題,你說一輩子在山裡的孩子,沒有看過電視沒有見過外人,他會自己瞎想要出來嗎??不是看過一些聽過一些是不會激發一個人的想法的!只有鄰居都看彩電了你才知道其實彩電比黑白電視好!沒有見過就不會去想。給孩子多去外面看看,絕對對他的一生的有幫助!
E. 求一篇關於幼兒教育方面的論文,3000-5000字要淺淡,淺論.之類的!謝謝各位了!
請問,你想教育的哪方面啊?音樂教育,還是什麼教育?
F. 幼兒教師教育教學論文
一般你能夠在網路里找到的,基本上都是反復抄過很多回的,其實你想寫一篇幼兒教育教學論文,只要通過查重就行了,不一定非要原創,你可以借幾本書來抄,抄書只要該書沒有電子版的,查重就查不出來,如果還是想參考下其它資料,可以網路搜下:普刊學術中心,上面很多免費論文資料提供
G. 淺談幼兒園幼兒教學應如何與生活結合論文
幼兒教學與生活結合起來的探討論文
摘要:幼兒的生活是其活動也是其經驗。要將幼兒生活與幼兒教學有效結合起來,首先要予以其生活充分關注,包括生活中各種問題、困難,以及每個發展歷程,為其創造良好發展機會,盡量做到生活化教育,通過生活教育,使其從生活中學習,獲得積極、健康成長的良好空間。本文主要探討幼兒教育與生活結合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幼兒教育;生活經驗;教學策略
由於一直受到傳統幼兒教育影響,當前,我國幼兒教育實踐中尚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包括如幼教目標偏差,重知識傳授、技能發展等。鑒於這些問題,眾多幼兒教育專家倡導要讓教育回歸生活,必須做到幼兒教學生活化。現階段,我國教育領域強調教育需回歸生活,其不僅只是某種口號,更是教育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應該貫徹落實的宗旨。
一、幼兒教育與生活結合的重要意義
根據幼兒發展規律和幼兒教育要求來說,要合理安排教育知識與方法,不但要全方面了解幼兒,更要避免脫離其認知范圍。任何知識的基礎都是生活,因此,必須堅持提高幼兒學習興趣,使其保持輕松狀態學習知識、掌握技能這一教學中心思想。幼兒教育與生活實際的結合,能夠讓幼兒深刻理解學習內容,且與其思維模式、學習心理相符,還能利於幼兒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增強其邏輯思考能力與生活觀念,促進其身心健康成長。幼兒教育要實現生活化,首先是要在課堂上再現生動的生活情景,全面調動其積極性,提升學習效率。幼兒教育生活化的定義即將教育與生活相結合,在教育中合理把握幼兒學習的心理特徵,將生活引入課堂來激發培養其學習興趣和邏輯思考能力。
二、幼兒教學與生活結合的策略
(一)挖掘幼兒的生活素材
生活是不分晝夜的進行,在幼兒生活中擁有大量具有生活教育價值的素材,這些均有待幼兒教師的合理挖掘。比如,幼兒洗手、用餐等過程中,教師均可加以引導,教會幼兒正確的方法,使其學會彼此謙讓,當小夥伴洗手時後來者應在旁等候,避免爭先恐後;並合理安排課余時間,可以帶幼兒參觀食堂,或是幫忙整理蔬菜、學習點心製作方法等,讓幼兒產生良好的勞動體驗,進而學會勤儉節約,尊重他人勞動成果,將飯菜認真吃完。
(二)開展生活化區域活動
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深入,幼兒園逐漸改變了既往單純角色游戲與學科教學模式,逐漸加重了區域活動、綜合化課程的比例。而這種教學無疑能為幼兒創造更大的活動空間,充分體現出幼兒自主性,促進其全面能力發展。綜合化課程更強調幼兒生活實踐,有助於提高幼兒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但鑒於目前我國幼兒園中多以獨生子女為主,往往缺乏較強的生活能力,基本上幼兒在家中都屬於「小皇帝」,無法做到獨立洗漱、進餐、如廁等。歸根究底,是由於幼兒父母忙於工作難以騰出時間照顧幼兒,更為節省自己的時間而直接幫幼兒做事;或是部分幼兒主要由外公外婆等照顧,祖輩常常對其溺愛,管教並不嚴格,進而嚴重加大包辦代替現象。為此,開展生活化區域活動,圍繞幼兒生活組織活動,以自由寬松的環境激發幼兒參與熱情。通過創設與幼兒相適應的活動區域,並將日常生活滲入活動中,在游戲中讓幼兒體驗成人勞動等,發展增強其實踐能力與生活能力,這樣方可使其自然、獨立、快樂和創造生活。
(三)設計多樣化游戲活動
幼兒對游戲的興趣極大,同時幼兒在游戲中能夠保持積極向上的狀態,這對幼兒各種心理、運動器官與個性品質的發展形成具有積極促進意義。游戲不但是其日常生活中占據最多時間、發生最多次的一種活動,但不包括基本生存所需的活動。因此,幼兒教育要充分與生活、游戲相結合,充分滿足幼兒全面發展訴求,使其積累大量對身心發展有益的經驗。眾所周知,游戲具有社會性、虛構性、自主性等特徵,這與幼兒學習及身心特點不謀而合,也能反映出幼兒的各方面特徵,滿足其社會性、生理、情感和生理的發展要求,更能符合其自我肯定與表現的需要。游戲在滿足幼兒訴求的同時,還能帶給幼兒快樂,使其對游戲活動產生強烈興趣,然後在兩種情緒體驗不斷作用、補充下,充分促進支持其進行游戲。由此可見,幼兒最佳學習手段即游戲。比如,組織幼兒開展「玩紙箱」活動,鼓勵幼兒自己想像玩法,充分豐富培養幼兒想像力與創造性,並在幼兒鑽、搖紙箱時,鍛煉發展其肌肉與動作,再引導其在紙箱內放入物品,以小組為單位抬動紙箱等,促進幼兒養成良好合作精神。
(四)培養良好的作息習慣
作息習慣包括作息能力與作息規律。後者則主要指合理安排作息時間,最好做到相對固定,養成科學作息時間習慣。前者涉及面相對廣闊,比如休息前進行洗漱等,這就是一種作息能力,同時還要清楚臉盆毛巾、牙刷牙膏、洗發露等擺放位置和使用方法。並且早起後要自己穿戴衣物,但要注意避免穿錯穿反,還要合理整理床鋪,自主疊放被褥等。而在這個過程中,幼兒既能享受其樂趣,更能充分理解何為良好作息,並通過親自動手操作實現觸類旁通。此外,這樣還能有效調動幼兒積極性,讓幼兒抱以良好心態參與其中。通過上文的分析可知,幼兒生活化教育對幼兒了解掌握生活與知識至關重要,教育工作者既要推廣這種教學模式,也要注意對幼兒進行正確指導,堅持因材施教原則,幫助幼兒養成合理科學的生活習慣。
參考文獻:
[1]馮珺.幼兒生活教育的探討[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6):120-120
[2]楊瓊.關於幼兒生活教學的價值取向探析[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6):228-228.264
[3]王娟.論如何實現幼兒教學生活化[J]教育界,2015,(28):161-16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