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現代教育藝術音樂教學

現代教育藝術音樂教學

發布時間:2021-02-10 20:48:14

⑴ 探究現代教育技術對音樂教育有哪些影響

探究現代教育技術對音樂教育的影響

摘 要:音樂教育是使學生獲得全面和諧發展不可缺少的教育內容和途徑。
音樂作為學生表達興趣、愉快、希望、需求、情感的方式,應伴隨著學生一起成長。音樂在人類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一個學生或多或少都具有音樂創作方面的潛能,音樂教學應注重學生這方面潛能的挖掘,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音樂教學中獲得審美體驗。藉助現代教育技術輔助音樂教學是讓學生在參與音樂教學的活動中獲得審美體驗,從而實現個性全面健康發展的有益探索。這一探索無論對於學生的發展、音樂教學的改革還是順應社會科技發展潮流等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字:現代教育技術、音樂教育、音樂教學、多媒體技術

一、現代教育技術的內涵

「現代教育技術」是相對「傳統教育技術」的一個術語,任何時代任何形式的「教育」都有其「教育技術」,只是「技術」的含量和水平有高有低而已。教育技術不僅包含物化的媒體技術,也包括非物化的教育規劃與開發技術、教學設計與組合技術、教學策略與方法技術、教學信息傳播與交互技術、教學測量與評價技術、教學管理與控制技術。隨著現代教育思想、理論的發展,以及信息技術,尤其是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的發展與在教育中的應用,教育技術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結合我國實際,我認為現代教育技術就是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對教與學過程和教與學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評價和管理,以實現教學優化的理論與實踐。
我們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理解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內涵:
(一)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必須要以現代教育理論作指導。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是教育思想的體現。應用現代教育技術,首先必須考慮能充分體現教師的指導作用,充分發揮學生作為認知主體地位的教育思想。

(二)現代教育技術要充分運用各種信息技術。在當前,應用於教育中的現代信息技術主要包括模擬與數字音像技術,衛星廣播電視技術,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人工智慧技術,互聯網路通訊技術和虛擬現實模擬技術等等。對現代信息技術的使用,應根據教學實際的需要加以選擇。 (三)現代教育技術是以優化教與學過程和教與學資源為任務,這就要求不僅要研究教與學資源,還還必須重視研究教與學的過程,既對教學模式的研究。

(四)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包括設計(設計教學過程、教學軟體、教學環境和教學模式)、開發(開發教學軟體、硬體、課程和教學模式)、應用(應用於實際教學過程中)、評價和管理五個基本環節。而且,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教育技術的應用方式也在不斷地發展。

二、音樂教育的本質

音樂教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實施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音樂教育是使學生獲得全面和諧發展不可缺少的教育內容和途徑。音樂作為學生表達興趣、愉快、希望、需求、情感的方式,應伴隨著學生一起成長。為了使音樂的功能得到更好地體現,我們必須充分發揮音樂教育對學生發展的重要作用。在音樂教學上不僅要教給學生有關音樂方面的知識,還包括激發學生的音樂創作潛能、培養學生音樂學習興趣和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獲得審美愉悅等。在《音樂教育課程的改革與發展》中對素質教育背景下音樂教育的要求作了較為全面的闡述: (一)關注每一個學生在音樂素質方面的全面發展; (二)提高審美能力和健康的審美情趣;
(三)樹立終身學習的願望和對音樂的愛好與興趣; (四)提高生活質量,對生活充滿積極樂觀的態度; (五)通過音樂教育,發展學生可塑造的各種能力及潛能。
但在現有的音樂教學目標中,重視知識教授和記憶的偏多,著眼於知識運用、創造性問題解決能力和價值觀方面的培養的比重很小,這顯然不利於學生音樂綜合素養的發展。重新審視當前的音樂教育的要求將會對現行的音樂教學產生深遠的影響。
當前,人們常常自覺不自覺地用專業音樂教育的眼光和要求來看待音樂教育,因而往往使音樂教育的發展偏離了素質教育的方向。重視提高,忽視普及;重視比賽,忽視教學;重視尖子人才,忽視面向全體學生;重視比賽的結果和成績,忽視教學本身的育人要求;重視專業知識和技能,忽
視審美能力和藝術素質的培養等,這些都偏離了音樂教育的方向,不利於人才的培養[1]

。我們應該認識到,專業音樂教育是一種選拔尖子人才的教育,它所面對的是極少數具有較高造詣和較高條件的學生,採取沙裡淘金的淘汰方式進行培養,而非國民素質教育。因此在教育目的、內容、形式、手段、方式等方面都和音樂教育有著根本的區別。而音樂教育則是通過音樂教學活動,提高學生藝術修養,促進身心各方面和諧發展。因此,音樂教育同樣面臨著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問題。教學是音樂教育的主渠道,是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學生素質全面提高的關鍵環節。因此,我們應當從教學出發,在形式、方法和手段上有所突破。
一是從審美出發,對音樂教學進行改革,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創造一種有利於學生自主進行學習的氣氛,使學生充分顯露自己的藝術潛能。面向全體學生是普通教育的本質屬性與要求,也是素質教育的本質屬性與要求。音樂課程標准中強調音樂學習的個性化,這是「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發展為本」這一基本理念在音樂教學中的體現。音樂教學給予每一位學生平等的音樂教育機會,使每個學生都有權利學習和享有人類優秀文化藝術遺產,使每個學生都具有為生活增添色彩的藝術能力,即音樂學習要使每個學生獲得成功感。在音樂教學過程中依靠共鳴的師生情感,創設良好的音樂氛圍,利用音樂的魅力吸引、感染學生,盡可能地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自覺、自願、積極主動並富有創造性地在無拘無束、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參與音樂教學活動。如果在音樂教學中,教師選擇音樂讓學生唱歌、跳舞的過程都是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節奏感,音樂感受力,培養學生欣賞音樂的良好習慣;而配合使用的教具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像力、認識各種形狀、顏色等,同時也可以鍛煉學生的參與實踐能力,這不僅使學生體驗到了樂趣,還使學生創造思維的火花得以迸發。反之,音樂教學活動如果過分看重教學結果,勢必使教學過程過於拘泥,妨礙藝術創造性的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想像力等都將受到影響。事實上,也只有經歷了賞心悅目的活動過程,才會有令人愉快的活動結果。此外,對於音樂教學來說,學生在教學中的參與過程本身就是一種結果,音樂教學過程本身就不斷地在收獲結果。比如,學生對音樂的感悟,就是在參與音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獲得的,而獲得審美體驗就是音樂教學的一個非常有價值的結果。由此可見,強調學生體驗的教學過程並非不考慮教學效果,而是要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是重視情感教育和心理品質培養,把審美的目標提到重要日程上;音樂教學在目標定位上,提出以培養學生的音樂能力和人文素養的整合發展為總目標。在多門類、多學科綜合的音樂教育活動中,通過音樂與生活、音樂與情感、音樂與文化、音樂與科學的連接,達到學生藝術能力、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的逐步形成和提高。這里明確提出音樂教學是一種人文課程。音樂教學要運用藝術感人的形式和豐富的內容,培養學生的情感和精神追求。「音樂能力」包括知識技能,又不僅是知識技能,還指學生通過學習獲得的感知、欣賞、創造、表現、知識、技能、反思、評價、交流等多項能力。這里應該特別注意「整合發展」和各種「連續」與「關系」的提出,它們具有在培養目標和教學改革方面的重要意義。以人文精神統領音樂教育,是音樂教育發展的趨勢,它提高了音樂教育的人文價值。人文精神的統領可以引導教師走出音樂教育的誤區,走出技能訓練的怪圈,使音樂教育真正實現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和提高整體素質的任務。
三是不斷更新教學手段,充分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教育教學手段,給學生直觀的、全新的藝術感覺,促進學生藝術思維的發展。在音樂教學中,利用音樂軟體進行視唱教學。我們可以預先把將要學習的試唱曲或節奏練習曲製作在電腦中,利用電腦音樂軟體將其用各種樂器的音色播放它,這樣既可以節約我們的備課時間,也可以因為演奏樂器音色的變化而使得視唱教學變得活躍;另外,利用電腦音樂製作技術進行音樂教學,與傳統音樂教育手段相比(如抄譜)可以大大提高上課效率。在音樂教學中,利用音樂軟體進行音樂知識(樂理)教學,可以使音樂理論與實際音響聯系在一起,可使音樂理論知識更為直觀,同時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2]
。比如說,我們講滑音。傳統音樂教學中更多的是用語言進行描述,如今有了電腦音樂製作技術,我們可以通過電腦音樂製作技術,預先在電腦中利用軟體控制器製作出滑音,在教學時將其播放,讓學生對滑音這個概念有個從文字到音響的形象認識。除此而外,音樂教學中,電腦音樂製作技術還可應用在唱歌教學中的范唱、教材歌曲伴奏的製作;在欣賞教學中進行總譜瀏覽、簡單的曲式分析、認識樂器及其音色特點等等。
四是在音樂教學中,創設審美情境,使教學過程能按藝術的規律運轉,從而達到音樂教學過程與音樂審美過程的完美統一。如《跳圓舞曲的小貓》內容是這樣的:有一天晚上,小主人睡覺了,他夢見家裡的小貓在「舞場」上跳起了優美的舞,天真活潑的小貓越跳越高興,在「舞場」中快速的旋轉,突然傳來了幾聲狗叫,專心跳舞的小貓大為震驚,迅速逃離舞場,小主人趕快醒來,發現自己的小貓安然的躺在自己身邊,這位小主人長大以後,依然記得這場夢,記得夢中的音樂,他就是美國人安德森。這時放音樂,拿出制好的圖片,邊聽邊看把故事解說一下。這樣,學生就會感到音樂是多麼形象,一首樂曲原來就是一個故事。理解了作品的創作目的和內容後,再讓學生復聽時跟著音樂拍手,同時提醒學生樂曲的速度快慢、力度、強弱、各種情緒表現跟音樂的內容有關系。第三遍聽時可讓學生聽到管樂器演奏的較強音樂時用尺子彈出聲音,聽到弦樂器演奏的較弱音樂時用手帕揮舞。這種方法雖很簡單,它卻讓孩子們通過自身的活動直接感受到了音樂;通過引起學生的興趣,把音樂的內涵都蘊於無言之中讓學生體驗到了。

三、現代教育技術對音樂教學的影響
當前,現代信息技術正以飛快的速度進入教育領域,並對教育的發展起著革命性的推動作用。正如美國藝術教育國家標准特別指出的「技術的力量拓寬著今天學生對信息的獲取,對各種條件的利用以及選擇的范圍。新的技術使學生能夠嘗試大量解決問題的新的可能和途徑。電腦在教學中可以創造出無法想像的效率和機會,這些技術應該立即投入使用。人機聲像對話如果得以恰當的運用,可以對創造性思維技巧的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
隨著音樂教材體系的不斷改革,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深入發展,需要廣大音樂教師合理運用好以現代信息技術為載體的音樂教學資源,以實現現代信息技術與音樂教學的整合,促進音樂教學的優化,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強化音樂教學過程,而且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現代化電教媒體進入了我們的音樂課堂,如錄音、錄像、投影、計算機等這些具有形象性、直觀性、靈活性和交互性,富有感染力和表現力的電教媒體。它們的進入,使音樂教育朝現代化的方向跨進了一大步,為我們的音樂教育豐富了教學手段,使抽象的音樂形象化具體化、枯燥的音樂理論趣味化、零亂的知識條理化。在音樂教育中,教師如果注意合理選擇、靈活運用各種媒體,就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優化課堂教育結構,提高學生音樂素質。
興趣是學生開展學習的重要動力之一。教師在進行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必須明確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審美需求,並以此作為切入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但是傳統的音樂教學往往沒有很好地考慮學生的心理感受,教學目標單一、內容陳舊、方法單調、評估片面等,這樣,教師不但完成不好教學任務,對學生正確審美觀的形成也起不到任何的促進作用,同時還會嚴重挫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他們的逆反心理[3]
。有人戲稱「100%的學生喜歡音樂,99%的學生討厭音樂課」,事實上正是教師不注意將學生的發展實際與音樂教學相結合,忽視學生音樂學習需要的結果。這些應該引起我們音樂教師的重視,迫切需要調整教學模式來改變這樣的狀況。
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好人生的前提。音樂教學應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徵,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教學內容應重視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加強音樂教學與社會生活的聯系。
學生在音樂欣賞中感受美的個性心理受到情緒的影響,而情緒受到心境的制約。因此,音樂欣賞教學中必須營造一種學生易於接受、學生感興趣的環境氣氛。學生對旋律、樂器、速度、力度的感受是由美的聲音和美而有趣的畫面對大腦的直接印象所造成的。所以,圖文聲像有機結合的多媒

⑵ 現代教育技術如何用於音樂教學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現代教育技術,尤其是多媒體技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發展。由於多媒體技術的介入,小學音樂教育教學方式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促使其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有助於創設豐富的課堂情境,還有助於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理解音樂的能力。因此,教師們也越來越喜愛和信賴多媒體技術。
一、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充分調動人的各種感官機能
我們可以通過三張表格來了解現代教育技術的巨大功效。
表1為人通過各種感官獲得知識的比率
感官
視覺
聽覺
觸覺
嗅覺
味覺

比率(%)
83
11
1.5
3.5
1

表2為聽覺與視覺的注意集中比率
感覺
注意集中比率(%)

聽覺
54.6

視覺
81.7

表3為人獲得知識的記憶保持比率
感官
記憶保持比率(%)

三小時後
三天後

只用聽覺
只用視覺
視聽並用
60
70
90
15
40
75

多媒體技術是視頻圖象、音響、圖形和文本藉助於計算機硬體和軟體而實現的有機結合。教學中,通過語言、圖象和聲音的同時作用於學生的多種感官,讓他們左右腦並用,並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從而使學生的聽、唱、看等綜合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二、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
興趣和動機是學生學習的源泉。多媒體課件恰恰就是集多種優秀的教學手段於一身,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進入角色,調動各種感官參與學習,從而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如,在教學《乃喲乃》這首歌曲時,我邀請學生一起觀看課前在網上搜集整理的土家族的資料:他們的服飾、住房、生活習俗等,更重要的是介紹了重要節日——社巴節上的歌舞場面,讓學生跟著錄像中的土家族人學跳擺手舞。在短短的幾分鍾時間里,通過多媒體以藝術的手法,使學生對土家族這個神秘的民族有了一定的了解,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聲、文、畫、像的結合,提高了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
多媒體教學信息都是由教育專家以及計算機技術人員共同研發的,集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成功的教學經驗於一體。同時保證了圖象與聲音的高清晰、高保真,因此也是上好音樂欣賞課的前提。
例如,在欣賞《森林的故事》時,隨著音樂的進行分別出示以下幾段動畫:1、早晨,寂靜的森林裡,小動物們還在甜甜的睡夢中。伴奏音樂為《苗嶺的早晨》的引子部分。2、隨著音樂變得逐漸歡快、熱烈,小動物們也一個一個醒來,他們歡快的跳著舞、唱著歌,森林中充滿了歡笑聲。3、突然,音樂變得恐怖,伴奏音樂為《不得了》,動物們聽到了伐木的電鋸聲,以及突如其來的森林火災,它們四處逃竄,無家可歸。森林裡再也沒有了歡笑聲,只聽到悲哀的哭泣聲。4、少先隊員植樹來了,動物們感到非常吃驚,它們躲在遠處悄悄的看著,慢慢地靠近少先隊員們。伴奏音樂為《少先隊員植樹造林歌》,森林的上空回盪著少先隊員們愉快的歌聲。5、森林又恢復了以前的樣子,瞧,動物們正在狂歡呢。伴奏音樂為《快樂的大熊貓》。最後,大屏幕上出現了一句醒目的口號:「讓我們行動起來,創造一個和諧、綠色的家園!」
在欣賞過程中,從美的享受到心靈的陶冶乃至情感的振盪升華,使學生們得到了完整的體驗,在一定程度上豐富和提高了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同時,更使學生從心靈深處受到了一次思想品德的教育。
四、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音樂教學的最優化
雖然,多媒體技術在教學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它也不是萬能的,要充分發揮其作用,在使用過程中必須正確對待。
1、多媒體技術的使用不能喧賓奪主。音樂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它講求以情動人,因此教師必須能夠對學生在活動中表露的情感進行正確的分析和判斷,並採取相應的措施。而這些,多媒體技術是不可能勝任的,也就不可能取代教師的主導地位。
2、音樂教師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多媒體技術為音樂教學注入了活力,同時也使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許多教學難點迎刃而解。可是,如果教師盲目、機械地套用它,就會成為教學干擾源,因而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素質,不但要提高音樂理論知識和教學水平,還要掌握現代教育技術,能熟練運用多媒體技術,並能學會製作多媒體課件。這樣就一定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藝術和技術的優點,成為一名與時俱進的音樂教師。

一、巧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動力。音樂形象是比較抽象的,我們的教育對象——小學生,他們的生理、心理特點是好奇、好動、模仿力強,是屬於多種感官綜合運用的時期,他們的思維方式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如果還繼續停留在傳統以聽為主的教學模式,學生對音樂形象的初步聯想就難以得到深化和發展,學生對學習音樂就容易失去興趣,音樂教學質量也難以得到提高!因此,在教學中根據教學的需要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創設一個形象逼真、色彩繽紛、能動能靜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器官,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唱歌曲《搖籃曲》時,首先讓學生說說媽媽是怎樣哄小寶寶睡覺的,使學生對音樂形象和情緒有了初步的認識,再利用多媒體播放媽媽哄小寶寶睡覺的畫面,配上搖籃曲的音樂,使學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興趣盎然,並且童心大發邊輕聲演唱歌曲邊模仿媽媽哄小寶寶睡覺的動作,感受催眠的風格特點,使原來單一枯燥的課堂變得生動活潑,充滿了趣味性。再如:在聆聽《小天鵝舞曲》時,為了讓學生體會樂曲表現的那種活潑歡樂的情緒,以及詩一般的情趣,畫一般的意境,巧用多媒體播放芭蕾舞配上音樂,視聽結合,營造一個如臨其境的欣賞環境,從而更好地理解樂曲表現的情緒和形象,使學生的審美體驗推向高潮。
二、巧用現代教育技術滲透多元化文化,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以往音樂教材的視角只是單純從音樂到音樂,很少從文化的角度去思考。近年來,已重視從音樂文化上去開拓,強調了音樂與人、音樂與社會、音樂與民族、音樂與大自然的聯系,還強調與文學、歷史、地理、民族、宗教、哲學等其它學科的聯系,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提高學生綜合文化素質。例如:學習中國民歌時,每個民族的文化如:民族風情、語言、建築、服飾、歌舞等就各不相同,許多文化都在音樂中滲透。在教學中如果只是老師用圖片、語言等方式教授,是難以達到教學目的的,而巧用多媒體把這一民族的各種文化資料做成課件,直觀具體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去感受、體會,既自然又真實,學生既學會了歌曲又了解了這個民族,更重要的是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例如:在教歌曲《多麼快樂 多麼幸福》時,把藏族分布的地理位置.和西藏的自然風光:雪山高原、建築、服飾、歌舞、風俗等資料運用多媒體展現出來,讓學生充分了解藏族的文化,加深了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 使音樂情感與藝術形象完美的結合起來,學生表現歌曲時就容易得多了。這樣學生不僅僅是學會了這首歌,還對藏族的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達到了教學目的。

三、巧用現代教育技術突破教學難點,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效果

心理學家認為:動態刺激比靜態刺激給人的印象也最深刻。在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把學生難懂的知識直觀的顯示出來,化難為易,達到良好的效果。例如:音樂欣賞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聆聽不同國家、地區、民族的兒歌,童謠及樂曲片段,感受不同風格的音樂和音樂強大的表現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聆聽習慣以及鑒賞音樂的能力。它涉及的內容很多,有曲藝、戲曲欣賞、中、外歌曲欣賞和器樂欣賞等。在器樂欣賞中,包括西方的管弦樂和中國民族管弦樂;在民族樂器合奏中,又涉及到吹打樂和絲竹樂等5個主要樂種,在樂曲中,還涉及到古今中外幾十種樂器的音色等。如何讓學生記住這些眾多的樂器以及辨別它們的音色呢?又如何獲得最佳的欣賞效果?最好的手段也是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把這些資料直觀展現出來,就能有效地解決了難點。例如:在聆聽民族管弦樂《豐收鑼鼓》時,需要學生認識中國民族樂器並能聽辯這些樂器的音色,而學校不可能全都配置這些樂器,老師也不可能都會演奏。在教學中,如果老師只是單純地結合圖片講解,就顯得比較枯燥,但是,把這些樂器製成課件利用動畫形式進行講解、演示就生動得多了,並剪輯樂隊演出時的片段,效果就更好了。學生就能把樂隊演奏時的規模陣容、樂隊的各種樂器及樂器的音色特點,演員的服裝道具,表演時的動作表情,指揮的風格手勢,音樂的情感形象等看得明明白白,聽得清清楚楚。又例如:《如今家鄉山連山》是一首兩聲部歌曲,雖然比較簡單,但是兩聲部的歌曲學生接觸得比較少,為了讓學生唱准節奏、音高並能做到兩聲部的聲音都唱得和諧,運用多媒體把兩聲部用不同顏色顯示在屏幕上,再用錄音軟體分別把兩個聲部的伴奏錄制下來。教學時,唱到哪個聲部就播放那個聲部的伴奏,並且把歌曲中的力度記號和速度記號設置為「移動播放」來提醒學生,幫助學生更快地唱好歌曲、掌握歌曲,化煩為簡,化難為易,突破了教學難點;既增長了知識開闊了視野,又獲得了美好的藝術享受,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四、巧用現代教育技術挖掘歌曲的音樂素材,幫助學生理解歌曲的情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高尚情操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現代教育技術,尤其是多媒體技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發展。由於多媒體技術的介入,小學音樂教育教學方式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促使其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有助於創設豐富的課堂情境,還有助於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理解音樂的能力。因此,教師們也越來越喜愛和信賴多媒體技術。
一、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充分調動人的各種感官機能
多媒體技術是視頻圖象、音響、圖形和文本藉助於計算機硬體和軟體而實現的有機結合。教學中,通過語言、圖象和聲音的同時作用於學生的多種感官,讓他們左右腦並用,並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的聽、唱、看等綜合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二、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
興趣和動機是學生學習的源泉。多媒體課件恰恰就是集多種優秀的教學手段於一身,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進入角色,調動各種感官參與學習,從而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三、聲、文、畫、像的結合,提高了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

多媒體教學信息都是由教育專家以及計算機技術人員共同研發的,集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成功的教學經驗於一體。同時保證了圖象與聲音的高清晰、高保真,因此也是上好音樂欣賞課的前提。

四、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音樂教學的最優化
雖然,多媒體技術在教學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它也不是萬能的,要充分發揮其作用,在使用過程中必須正確對待。
1、多媒體技術的使用不能喧賓奪主。音樂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它講求以情動人,因此教師必須能夠對學生在活動中表露的情感進行正確的分析和判斷,並採取相應的措施。而這些,多媒體技術是不可能勝任的,也就不可能取代教師的主導地位。
2、音樂教師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多媒體技術為音樂教學注入了活力,同時也使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許多教學難點迎刃而解。可是,如果教師盲目、機械地套用它,就會成為教學干擾源,因而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素質,不但要提高音樂理論知識和教學水平,還要掌握現代教育技術,能熟練運用多媒體技術,並能學會製作多媒體課件。這樣就一定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藝術和技術的優點,成為一名與時俱進的音樂教師。

⑶ 藝術教育和音樂教育有什麼區別

藝術教育專業
培養目標:
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並具有先進教育理念,綜合藝術特長的人 才,為學前教育、基礎教育、特殊教育學校與機構輸送從事兒童綜合藝術教育的教師和社會工作者。
培養要求:
培養學生系統地掌握音樂、美術、舞蹈、戲劇等藝術學科基本理 論與技能,系統地學習人文社會科學、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理論。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音樂、美術、舞蹈、戲劇等藝術學科基本理論與技能;
2.系統地掌握人文社會科學、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理論。
主幹學科:
藝術學、教育學。
主要課程:
藝術概論、學前教育概論、特殊教育概論、藝術教育、現代教育 技術培訓、中外音樂史、中外美術史、藝術欣賞、中外文學名篇欣賞、綜合藝術創作原理與 實踐、藝術康復與治療、樂理、視唱練耳、聲樂基礎、鋼琴基礎、鋼琴合奏、和聲學、曲式 學、歌曲伴奏寫作、歌曲創作、樂器基礎、合唱與指揮、學校樂隊編配與排練、舞蹈、兒童 舞蹈表演與創作、素描、色彩、中國畫、書法、寫生、美術創作、美術設計、藝術專業外語 等。
修業年限:三年或四年。
授予學位:教育學學士。師範本科專業、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就業方向:從事基礎教育、特殊教育及兒童藝術教育服務機構的教育教學工作。

音樂教育專業:
音樂教育專業培養和造就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和教育改革發展需要的具有較好音樂素養和教學能力的專門人才。通過本專業的學習,能適應教師專業化的發展要求,系統掌握音樂教育的基礎理論與方法,具有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以及進行教學研究的能力,又能夠從事中小學音樂教育新課程改革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

培養目標:
對音樂表演基本理論和表演、教學基本技能及藝術實踐知識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
專業核心能力:
具有較強的聲樂、器樂表演能力和音樂鑒賞及辨別能力,掌握音樂作品的分析方法、具備一定的音樂創編能力;具有較強的組織音樂教育教學活動、文藝活動和競賽工作的能力;具備一定的音樂教育科研能力。
專業核心課程:
樂理、視唱練耳、聲樂、鋼琴(含中外器樂)、和聲基礎、中外音樂史與音樂欣賞、合唱指揮、歌曲寫作、曲式分析、藝術概論、舞台表演、舞蹈、教育學、心理學、小學音樂教學研究、現代教育技術等。主要實踐環節有:畢業實習、采風、藝術實踐(展演)、就業指導、畢業設計(論文、音樂會)。
畢業獲得的知識和能力:
1、熱愛祖國、擁護黨的領導,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原理,增強法制和法律觀念,熱愛教育事業。
2、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健康的體魄,以及良好的教師職業素養和遠大的理想,為人師表。
3、具有扎實的音樂理論知識和運用能力,基本的音樂技術理論知識和初步的運用技能以及對音樂的分析能力,掌握基本的中外音樂史知識和了解一定數量優秀中外作曲家與作品和風格,並能利用這些知識技能解決好音樂教學中的基本問題。
4、具有良好的聲樂演唱能力、鋼琴演奏和伴奏能力,初步掌握一件樂器的演奏方法;能夠在高等和中學等學校組織音樂課堂教學和課外音樂活動,熟悉教育法則。
5、了解音樂教育領域的發展趨勢,了解相關學科的一般知識和基本理論,通過學科間的滲透,獲得廣泛的藝術修養。
6、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班級組織管理能力。
7、掌握一門外語和計算機應用技能,並達到規定要求。
就業方向:
1、中、小學以及大中專藝術院校音樂教師;
2、專業文藝團體演奏、唱員、創作員;
3、社會兒童藝術培訓機構、青少年宮、兒童之家的音樂教師、輔導員;
4、各地市縣行政、企、事業單位文化局、文化站、基層廠礦企業工會及相關部門、機構的管理者、輔導員以及文藝演出、比賽等活動的組織者。

⑷ 如何用現代教育技術為音樂教學服務

三亞市逸夫中學 董賽燕[摘要]: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現代教育技術、尤其是多媒體技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發展,進入日新月異的時代,使得各種媒體所擁有的信息資源大幅度增加。
現代教育技術進入教學過程之後,使教學手段在傳統的書本、粉筆和黑板的基礎上,發展到以計算機為核心的多媒體網路化教學。隨著個人、家庭電腦的普及和網路化發展,將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聯系更加緊密,逐步形成一個網路化教育體系和開放式教育環境。
由於現代教育技術的介入,音樂教育教學方式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面對著這樣的變化,我們如何將其運用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呢?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促使其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有助於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機能,創設豐富的課堂情境;還有助於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音樂的綜合文化素質。在這幾年的教學中,我逐漸掌握了音樂教學與現代教育技術之間的整合,讓現代教育技術更好地為音樂教學服務。因此,我也越來越喜愛和信賴多媒體技術。
[關鍵詞]:
現代教育技術、多媒體、音樂教學、服務。
什麼是現代教育技術呢?現代教育技術是把現代教育理論應用於教育、教學實踐的現代教育手段和方法的體系。包括以下三個方面:教育教學中應用的現代技術手段,即現代教育媒體;運用現代教育媒體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方法,即媒體教學法;優化教育、教學過程的系統方法,即教學設計。教學過程實質上是信息的產生、選擇、存儲、傳輸、轉換和分配的過程。多媒體教學指的是信息載體,可以使文字、圖片、聲音、動畫等多種載體的集合。多媒體技術是對多媒體進行互動式整合的技術,集計算機技術、音像技術和通信技術為一體,具有良好的集成性、交互性、控制性,它增強了信息對於人刺激的程度和廣度,充分調動起人的視覺感官,使他們同時工作,從而擴大了人對信息的攝入量。簡單的講,就是運用錄音、錄像、投影、幻燈、電影、多媒體電腦等視聽設備鋪助教學。信息技術正是指用於上述一系列過程的各種先進技術的應用,包括微電子技術、多媒體技術、計算機技術、
計算機網路技術
和遠距離通訊技術等方面。把這些技術引入到教育、教學過程中,可以大大提高信息處理的能力,即大大提高教與學的效率。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音樂教學理念的改變,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方法和手段有了長足的發展。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支持音樂教學設計、互動、分析與評價,進而支持教學過程。
一、借力科技,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
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這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傳統的教學形式注重教師講,學生聽,教師講的津津有味,學生聽的昏昏欲睡。而多媒體教學系統通過聲、光、電的結合,為學生展示文字、圖片,播放音樂、聲音、動畫,用更直觀、形象、生動的方法,代替教師傳統板書和掛圖展示等手段,為學生傳授音樂知識。多媒體資源要根據本節教學內容應用選擇最佳的時機,這樣能夠增加教學內容的吸引力,調動學生的學習願望和熱情,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多媒體為音樂教學提供強大的表現力和多姿多彩的教學形式,為學生設置適當的情境,使他們身臨其境的感受古今中外的風土人情和世間萬物,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活潑生動的教學形式,為音樂的情感和審美提供條件和環境,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例如:在教學人音版16冊第六單元的《紅色娘子軍》一課時,運用多媒體播放舞劇《紅色娘子軍》。大屏幕出現了翩翩起舞的娘子軍畫面,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芭蕾舞劇,更直接更直觀的欣賞作品,感受音樂的美和表現的情,激發學習的興趣。我發現學生這時候個個都瞪大眼睛看著多媒體的屏幕,生怕漏掉一個細節。這時候我也乘熱打鐵,運用多媒體播放芭蕾舞的基本步驟,而他們自然而然就想學學了,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和動機,為音樂教學做了很好的服務。又如:在教學人音版15冊第三單元的《唱臉譜》一課時,運用多媒體播放京劇的行當生、旦、凈、末、丑角色的臉譜,向學生展示了生動活潑、色彩鮮艷、聲情並茂的京劇臉譜和臉譜所刻畫的人物性格特徵,使抽象變得具體,復雜變得明了,不見變得可見,學生再也不會似懂非懂、朦朦朧朧了。讓學生了解臉譜是中國傳統戲曲中的一種獨特的化妝藝術,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音樂的教學活動提供了有利的服務。又如:在教學人音版13冊第一單元的《七子之歌澳門》一課時,運用多媒體請同學們看中央電視台播放的大型電視專題片《澳門歲月》中的主題曲《七子之歌澳門》。片中擔任領唱的年僅七歲的澳門小姑娘容韻林的那雙充滿童真的眼中彷彿注視著400年的澳門滄桑,盪漾著澳門同胞的炙淚深情,她的演唱深深打動了億萬炎黃子孫的心,牽動著全世界正直善良的人的心。聞一多先生創作的七子之歌抒發了愛祖國、愛人民的主題。運用多媒體,學生更能很好的理解如今愛的內容更寬泛,意義更深遠。一個正直的公民,不僅要愛他的祖國,愛他的人民,而且要愛世界,愛人類,愛地球。學生能更好地感受其含義,而不是對三百年前的想像,是非常直觀的感受到歌曲的含義,激發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為音樂教學提供了最真摯的服務。
二、借力科技,運用多媒體,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機能,豐富課堂情境。
多媒體技術是視頻圖像、音響、圖形和文本藉助於計算機硬體和軟體而實現的有機結合。教學中,通過語言、圖象和聲音的同時作用於學生的多種感官,讓他們左右腦並用,從而使學生的聽、唱、看等綜合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音樂形象是比較抽象的,我們的教育對象是中學生,他們的生理、心理特點是好奇、好動、模仿力強,有自己的見解和理解,是屬於多種感官綜合運用的時期,他們的思維方式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如果還繼續停留在傳統以聽為主的教學模式,學生對音樂形象的初步聯想就難以得到深化和發展,學生對學習音樂就容易失去興趣,音樂教學質量也難以得到提高。因此,在教學中根據教學的需要,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創設一個形象逼真、色彩繽紛、能動能靜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器官,並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人教版15冊第五單元的《五指山歌》一課時,利用多媒體的視頻圖像播放本校學生本民族(黎族)已經失傳黎族紋身圖案,讓學生有所了解和認識,再播放黎錦圖片,學生感興趣,因為學生家裡都有一些黎錦。這時再拿出黎錦,學生一下就興致勃勃的參加討論了,再穿上黎錦,一邊唱著五指山歌,一邊做黎族舞蹈動作,學生自然樂在其中。多媒體課件恰恰就是集多種優秀的教學手段於一身,前面的多媒體圖片做好了鋪墊,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進入角色,學生的聽覺、視覺、觸覺都很好的調動起來了,豐富了課堂情境,從而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為音樂教學服務。又如: 在教唱人音版14冊第四單元《搖籃曲》歌曲一課時,首先讓學生說說媽媽是怎樣哄小寶寶睡覺的,使學生對音樂形象和情緒有了初步的認識,再利用多媒體播放媽媽哄小寶寶睡覺的畫面,配上搖籃曲的音樂,學生的聽覺、視覺都用上,最後還不自覺地動起來、唱起來了,使學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興趣盎然,並且童心大發,邊輕聲演唱歌曲邊模仿媽媽哄小寶寶睡覺的動作,感受催眠的風格特點,使原來單一枯燥的課堂變得生動活潑,充滿了趣味性,豐富了課堂情境,更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為音樂教學服務。
三、借力科技,運用多媒體,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音樂的綜合文化素質。
隨著個人、家庭電腦的普及和網路化發展將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聯系更加緊密,逐步形成一個網路化教育體系和開放式教育環境。以往音樂教材的視角只是單純從音樂到音樂,很少從文化的角度去思考。新課標實施以來,已重視從音樂文化上去開拓,強調了音樂與人、音樂與社會、音樂與民族、音樂與大自然的聯系,還強調與文學、歷史、地理、民族、宗教、哲學等其它學科的聯系,現在教學活動要求網路化。在教學活動中,改變過去教學內容主要來自於教科書的單一狀況,強調培養學生從網路資源中獲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組、創造教學內容的能力,養成學生通過多種渠道獲取信息、資源的能力和習慣,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提高學生綜合文化素質。例如:在學習音教版15冊第二單元《走進西藏》這首中國民歌時,就要求學生利用互聯網進行課前預習,把藏民族的風情、語言、建築、服飾、歌舞等素材進行理解、歸納,並能在課堂上對它進行講解,教師再用多媒體課件,把學生講解到的知識點展示出來,這樣學生學習到了西藏許多知識。音樂中有許多文化,許多文化也都在音樂中滲透。如果教學中只是老師用圖片、語言等方式教授,是難以達到教學目的的。學生巧用互聯網把藏族的各種文化資料進行理解歸納,而教師運用多媒體把藏族的各種文化資料做成課件,直觀具體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去感受、體會,既自然又真實,學生既學會了歌曲又了解了這個民族,更重要的是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提高學生綜合文化素質,為音樂教學服務。
綜上所述,現代教育技術和音樂教學的整合,現代教育技術給音樂教學帶來的新形勢和重大變革,豐富、開闊了學生的音樂生活的范圍和音樂視野,大大擴展了音樂教學的容量和空間,極大的豐富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支持音樂教學設計、互動、分析與評價,進而支持教學過程。教師要利用好現代教育技術,為音樂教學服務。參考文獻:1、《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指南》,單從凱主編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2011年出版。
2、《新課程標准》 2011年版
作者:董賽燕
單位:海南省三亞市逸夫中學
單位地址:海南省三亞市吉陽鎮吉陽大道192號

⑸ 藝術教育和音樂教育有什麼區別,請盡量詳細解釋,謝謝!

藝術教育專業
培養目標:
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並具有先進教育理念,綜合藝術特長的人 才,為學前教育、基礎教育、特殊教育學校與機構輸送從事兒童綜合藝術教育的教師和社會工作者。
培養要求:
培養學生系統地掌握音樂、美術、舞蹈、戲劇等藝術學科基本理 論與技能,系統地學習人文社會科學、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理論。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音樂、美術、舞蹈、戲劇等藝術學科基本理論與技能;
2.系統地掌握人文社會科學、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理論。
主幹學科:
藝術學、教育學。
主要課程:
藝術概論、學前教育概論、特殊教育概論、藝術教育、現代教育 技術培訓、中外音樂史、中外美術史、藝術欣賞、中外文學名篇欣賞、綜合藝術創作原理與 實踐、藝術康復與治療、樂理、視唱練耳、聲樂基礎、鋼琴基礎、鋼琴合奏、和聲學、曲式 學、歌曲伴奏寫作、歌曲創作、樂器基礎、合唱與指揮、學校樂隊編配與排練、舞蹈、兒童 舞蹈表演與創作、素描、色彩、中國畫、書法、寫生、美術創作、美術設計、藝術專業外語 等。
修業年限:三年或四年。
授予學位:教育學學士。師範本科專業、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就業方向:從事基礎教育、特殊教育及兒童藝術教育服務機構的教育教學工作。

音樂教育專業:
音樂教育專業培養和造就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和教育改革發展需要的具有較好音樂素養和教學能力的專門人才。通過本專業的學習,能適應教師專業化的發展要求,系統掌握音樂教育的基礎理論與方法,具有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以及進行教學研究的能力,又能夠從事中小學音樂教育新課程改革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

培養目標:
對音樂表演基本理論和表演、教學基本技能及藝術實踐知識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
專業核心能力:
具有較強的聲樂、器樂表演能力和音樂鑒賞及辨別能力,掌握音樂作品的分析方法、具備一定的音樂創編能力;具有較強的組織音樂教育教學活動、文藝活動和競賽工作的能力;具備一定的音樂教育科研能力。
專業核心課程:
樂理、視唱練耳、聲樂、鋼琴(含中外器樂)、和聲基礎、中外音樂史與音樂欣賞、合唱指揮、歌曲寫作、曲式分析、藝術概論、舞台表演、舞蹈、教育學、心理學、小學音樂教學研究、現代教育技術等。主要實踐環節有:畢業實習、采風、藝術實踐(展演)、就業指導、畢業設計(論文、音樂會)。
畢業獲得的知識和能力:
1、熱愛祖國、擁護黨的領導,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原理,增強法制和法律觀念,熱愛教育事業。
2、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健康的體魄,以及良好的教師職業素養和遠大的理想,為人師表。
3、具有扎實的音樂理論知識和運用能力,基本的音樂技術理論知識和初步的運用技能以及對音樂的分析能力,掌握基本的中外音樂史知識和了解一定數量優秀中外作曲家與作品和風格,並能利用這些知識技能解決好音樂教學中的基本問題。
4、具有良好的聲樂演唱能力、鋼琴演奏和伴奏能力,初步掌握一件樂器的演奏方法;能夠在高等和中學等學校組織音樂課堂教學和課外音樂活動,熟悉教育法則。
5、了解音樂教育領域的發展趨勢,了解相關學科的一般知識和基本理論,通過學科間的滲透,獲得廣泛的藝術修養。
6、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班級組織管理能力。
7、掌握一門外語和計算機應用技能,並達到規定要求。
就業方向:
1、中、小學以及大中專藝術院校音樂教師;
2、專業文藝團體演奏、唱員、創作員;
3、社會兒童藝術培訓機構、青少年宮、兒童之家的音樂教師、輔導員;
4、各地市縣行政、企、事業單位文化局、文化站、基層廠礦企業工會及相關部門、機構的管理者、輔導員以及文藝演出、比賽等活動的組織者。

⑹ 如何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提高音樂課教學質量

由於信息技術的介入,教育教學方式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 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優化課堂教學是一有效途徑,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合理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逐步引導學生在「聽」中欣賞音樂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運用多媒體豐富的音響效果,能辨別音的高低、長短、強弱, 能知道自己或別人唱得是否正確。所以,通過聽可以幫助學生欣賞音樂。信息技術與音 樂教學的整合應強調適時性、有效性。有的課堂片面追求多媒體的使用率,追求展示信 息技術的高超水平,而忽略了自身學科的個性特點。在信息技術與音樂教學的整合試驗 中,我發現信息技術只有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地應用,才能發揮其魅力。在教學中,首先, 我選擇他們在幼兒園最喜歡唱的歌曲通過多媒體播放給他們聽,使他們對過去的生活產 生美好的回憶。其次,選擇他們喜歡聽的小學生歌曲,使他們對小學音樂課產生濃厚的 興趣。最後,讓他們在每節課剩餘時間欣賞一首兒童動畫片的音樂畫面,使他們感覺到 沒有上夠音樂課,盼望下節音樂課早日到來。信息技術在欣賞課中的應用體現在課堂上 學生的操作學習。傳統的欣賞課往往是由教師根據教材或教學目標,選擇一定的曲目讓 學生進行欣賞,學生在欣賞曲目前就已處於一個被動的,接受型的聽眾位置上。而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活動,則能使學生進行以即興式自由發揮為主要特點的探究活動, 特別是在進行瀏覽性欣賞與增大課堂容量的教學活動中。

如在課例《音樂中的動與靜》 的教學中,在教師舉例使學生感受了音樂中的動與靜之後,學生便根據自己的音樂體驗, 即時在網際網路上搜尋兩首表達音樂中的動與音樂中的靜的曲目,同時將自己的收集成果 展示給全班欣賞。這樣,不僅即時反饋了學生對音樂中的動與靜的理解,同時還培養了 學生收集信息,篩選信息的能力,也使學生從一個被動接受者轉化為一個主動學習者, 更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欣賞了許許多多的曲目,使課堂容量在不知不覺中大大的增加了。 二、合理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優化音樂課堂教學。

1、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主要是對形象具體,形式新穎的事物引起好奇。多媒體課件能 將文字、圖像等直觀地展示出來,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豐富多彩的教學 資源、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能動能靜的教學情景,從而激發學生的學 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器官,把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審美體驗推向 高潮。 例如,在教授唱遊課《兩只小象》時,由於很多學生沒有看到過大象,為了讓他們 更好的理解想像歌曲的音樂形象,可將歌曲和有關大象的畫面剪輯成小影片,課前在大 屏幕上循環播放,讓學生合著音樂,看著畫面,律動進課堂。憨態可掬的大象在小河邊 一下就吸引了學生,使學生情不自禁的萌發了學習這首歌曲的興趣。學會唱後,可以利 用「附件」中的「錄音機」將學生的演唱配上伴奏錄下來,然後播放,全班欣賞,使學 生享受到參與音樂活動的快感,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參與意識和表現慾望。

2、直觀形象、突破難點 在教學中通過多媒體的手段可恢復其鮮活的面目,變得有聲有色。採用CAI 動態圖 像演示,利用其文字的閃現、圖形的縮放與移動、顏色的變換等手段,容量大、速度快、 效果好,不僅能把學生難懂的知識直觀的顯示出來,而且有較強的刺激作用,有利於促 進學生的知識建構。

三、合理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培養學生能力。

  1. 創設音樂情境,啟迪學生欣賞美 欣賞美是審美活動的重要組成部份。一切審美活動都是從對於美的形態的直接感受 開始的。因而,只有能夠感受美和欣賞美,才能理解美,進而發展想像美與創造美。 音樂教學過程中要經常有意識地引人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和形象生動的具體場面,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情感體驗。通過各種教學手段,以實物演示情景,以圖畫、錄像,多 媒體再現情景,以音樂渲染情境,以表演體會情景,以語言描述情景。從而激發學生的 情感,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促進學生全面素質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在中外歷史上有許多 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藝術家以及科學家都很重視欣賞美,而且無不具備相 當高的藝術欣賞能力。感受美與欣賞美能活躍人的思維,啟迪人的智慧,促進人的靈感 與頓悟,有利於發揮人的創造才能。因此,啟迪與培養學生欣賞音樂美的能力,不但能 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更有助於發展他們的創造才能。 信息網路的多媒體優勢,能為音樂教學創設形聲兼備的音樂情境,全面增強音樂的 時空效應,喚起學生的美感,提高他們欣賞美的能力。

    例如:《鴨子拌嘴》是一年級上 學期教學的一首民間吹打樂曲。通過合奏刻劃了一群鴨子嬉戲「拌嘴」的活潑可愛情境, 以啟迪學生欣賞美的能力。但光用錄音播放這首樂曲的話,很難欣賞到它美的所在,並 可能抑制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實現教學要求。為此,我多方收集有關的音樂資料,編 製成多媒體網路教學課件。用圖文並茂、形聲同步的方式去啟迪學生的欣賞能力。課一 開始,先讓學生進行最簡單的交互學習。學生操作滑鼠,從計算機屏幕上先認識大小鑔、 串木魚等有關打擊樂器的外形特徵,再分別聽辨它們的音色。然後了解刮擊、點擊、輪 擊等表演技巧和產生不同的音色。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集中欣賞樂器的合奏表演。樂曲 一開始,屏幕上就呈現出活生生的幾只個性鮮明、十分可愛的卡通鴨子形象。樂曲和畫 面結合,表演了各種熟練的演奏技巧。如時而刮擊、輪擊;時而打鑔葉、敲鑔音樂學科 與信息技術整合的一點體會。

  2. 信息技術在主題教學中的應用 信息技術在主題課中的應用體現在課前。學生通過世界上最大的知識庫——因特 網,對教師所指定的主題及范圍進行搜索,從而獲得主題的多種方面的相關知識,為上 主題課貯備書本以外的知識。這樣,學生不僅能實現「自主發現,自主探索」式學習, 更能在課堂學習中實現「師生互動,學生互教」式學習。


⑺ 淺談如何在音樂教學中體現教學藝術

在新的教學形勢下,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在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師應以學生為本,站在小學生的角度,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改革傳統的唱歌課、音樂知識傳授課和思想品德教育課,創造性地、靈活地使用教材,發展學生的情感體驗,把學生對音樂的情感激發出來。培養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的主體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作為當前的主要工作方向。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藝術特點
現在的音樂教學受到了一定的重視。音樂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教育對學生個性的發展完善、心靈的健康成長、智慧的啟迪開拓乃至創造能力的培養和形成都有著極其重大的影響。可見音樂在我們的人生中起著重要作用。
一、在小學教學過程中突出音樂的創造性
小學時期是學生思想剛剛開始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我們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想像力與創造力。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能獲得音樂知識,又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德國音樂家奧爾夫他在幾十年的音樂教學實踐中,獨創了兒童音樂教學體系,在世界音樂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奧爾夫音樂教學的主旨是,力圖通過音樂實踐形式一一即興演奏,利用動作與節奏的結合,以喚起人們潛在的音樂本能,要求每一個課例都有即興創作或創編活動。在所有的創編動過程中,不能出現雷同或需大家共同合作完成,這樣學生會為自己創作的成功感到欣慰與自豪。這大大提高了小學生的想像思維與創造能力。
二、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突出音樂的情緒性
在音樂課堂中我們的學生應該從聆聽音樂作品中了解作品的整體情緒發展。學會在音樂中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樂,感受作品的情緒。在欣賞中感覺音樂情緒的波動。例如《靈隱鍾聲》這是一樣瘦構思巧妙、形象鮮明的電子琴獨奏曲。作者以電子琴的豐富音色和寬廣的表現力,描繪出杭州著名佛寺——靈隱寺的風采。在聆聽中讓學生充分發展情緒,用自己的情緒、情感去體驗作品,設身處地的感覺,會讓人不知不覺中融入音樂的世界。
三、在教學實踐中要突出音樂的體驗性
音樂比任何一種方法都更能夠體現感性與心靈所體驗的印象。然而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我們的音樂課非常簡單,一台錄音機,一盒磁帶,或是一台電子琴,外加教師的一雙手,就認為是完成了現代化的音樂教育。音樂的特性在這樣的課堂中根本無從展現,學生的潛力得不到開發。無法發揮想像力,更別提是創造力。既然音樂是感性的藝術,那麼,音樂課必將是充滿感性的。我們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感性化」和「審美化」的構建上,實現音樂教育的現實意義。
我認為在新課程改革的前提下,小學音樂教師要不斷地改善自身的教學手段,不失時機地進行創造性教育,發揮音樂的特殊功能,發揮音樂教學的意義。培養音樂表現能力,發展學生的表演潛能及創造性潛能。培養想像力,通過欣賞課與表演課盡可能多種手段,多種方法的開發、開拓學生的想像思維。在各個方面盡可能的通過各種手段體現音樂的藝術特點。

⑻ 如何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提升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效果

什麼是現代教育技術呢?現代教育技術是把現代教育理論應用於教育、教學實踐的現代教育手段和方法的體系。包括以下三個方面:教育教學中應用的現代技術手段,即現代教育媒體;運用現代教育媒體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方法,即媒體教學法;優化教育、教學過程的系統方法,即教學設計。教學過程實質上是信息的產生、選擇、存儲、傳輸、轉換和分配的過程。多媒體教學指的是信息載體,可以使文字、圖片、聲音、動畫等多種載體的集合。多媒體技術是對多媒體進行互動式整合的技術,集計算機技術、音像技術和通信技術為一體,具有良好的集成性、交互性、控制性,它增強了信息對於人刺激的程度和廣度,充分調動起人的視覺感官,使他們同時工作,從而擴大了人對信息的攝入量。簡單的講,就是運用錄音、錄像、投影、幻燈、電影、多媒體電腦等視聽設備鋪助教學。信息技術正是指用於上述一系列過程的各種先進技術的應用,包括微電子技術、多媒體技術、計算機技術、
計算機網路技術
和遠距離通訊技術等方面。把這些技術引入到教育、教學過程中,可以大大提高信息處理的能力,即大大提高教與學的效率。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音樂教學理念的改變,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方法和手段有了長足的發展。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支持音樂教學設計、互動、分析與評價,進而支持教學過程。
一、借力科技,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
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這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傳統的教學形式注重教師講,學生聽,教師講的津津有味,學生聽的昏昏欲睡。而多媒體教學系統通過聲、光、電的結合,為學生展示文字、圖片,播放音樂、聲音、動畫,用更直觀、形象、生動的方法,代替教師傳統板書和掛圖展示等手段,為學生傳授音樂知識。多媒體資源要根據本節教學內容應用選擇最佳的時機,這樣能夠增加教學內容的吸引力,調動學生的學習願望和熱情,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多媒體為音樂教學提供強大的表現力和多姿多彩的教學形式,為學生設置適當的情境,使他們身臨其境的感受古今中外的風土人情和世間萬物,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活潑生動的教學形式,為音樂的情感和審美提供條件和環境,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例如:在教學人音版16冊第六單元的《紅色娘子軍》一課時,運用多媒體播放舞劇《紅色娘子軍》。大屏幕出現了翩翩起舞的娘子軍畫面,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芭蕾舞劇,更直接更直觀的欣賞作品,感受音樂的美和表現的情,激發學習的興趣。我發現學生這時候個個都瞪大眼睛看著多媒體的屏幕,生怕漏掉一個細節。這時候我也乘熱打鐵,運用多媒體播放芭蕾舞的基本步驟,而他們自然而然就想學學了,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和動機,為音樂教學做了很好的服務。又如:在教學人音版15冊第三單元的《唱臉譜》一課時,運用多媒體播放京劇的行當生、旦、凈、末、丑角色的臉譜,向學生展示了生動活潑、色彩鮮艷、聲情並茂的京劇臉譜和臉譜所刻畫的人物性格特徵,使抽象變得具體,復雜變得明了,不見變得可見,學生再也不會似懂非懂、朦朦朧朧了。讓學生了解臉譜是中國傳統戲曲中的一種獨特的化妝藝術,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音樂的教學活動提供了有利的服務。又如:在教學人音版13冊第一單元的《七子之歌澳門》一課時,運用多媒體請同學們看中央電視台播放的大型電視專題片《澳門歲月》中的主題曲《七子之歌澳門》。片中擔任領唱的年僅七歲的澳門小姑娘容韻林的那雙充滿童真的眼中彷彿注視著400年的澳門滄桑,盪漾著澳門同胞的炙淚深情,她的演唱深深打動了億萬炎黃子孫的心,牽動著全世界正直善良的人的心。聞一多先生創作的七子之歌抒發了愛祖國、愛人民的主題。運用多媒體,學生更能很好的理解如今愛的內容更寬泛,意義更深遠。

⑼ 小學音樂教學中常用的現代教育技術設備有哪些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准》中明確提出:「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技術極大地擴展了音樂教學的容量,豐富了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在音樂教育中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教師應努力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性強、信息量大、資源寬廣等優點為教學服務。」那麼,在新課程標准下的小學音樂課堂應該如何正確運用多媒體技術,使其充分地為課堂教學服務。 一、恰當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興趣。
音樂課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是實現形象教學、寓教於樂的最好選擇。它能清晰、生動、形象地展示音樂的特點,從而改變學生學習的單調性,使學生在歡樂愉悅的形式和氣氛中得到知識,還能形象地表現出語言難以描摹的情境。如在講《兩只小鳥》一課時,我是這樣導課的。首先我用多媒體播放了小鳥清脆的叫聲,同時,屏幕中出現了兩只正在站在樹枝上的小鳥。我於是借機問:「這兩只小鳥在干什麼呢,小朋友你們想知道嗎?」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想!」就這樣,在接下來的聽一首歌這一環節中學生很自然的融進歌曲中。又如在導入
新課時,用流動的畫面來體現教學意圖,創設出絢麗多彩、聲情並茂的環境,給學生以美的熏陶及享受,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例如,我在新授《柳樹姑娘》一課時,我是這樣導入的(用課件展示):寒冷的冬天過去了,春姑娘來了,飄逸的長裙播灑著滋潤萬物的雨露,枯黃的小草冒出了嫩芽,花兒露出了久違的笑臉,池塘里的冰融化了,乾枯的柳樹抽出了嫩枝,就像是春姑娘的一頭秀發,在春風中飄動„„同時,播放出歡快的鳥叫聲,使聲音與畫面融為一體,營造出這首兒歌所描繪的意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在孩子們動腦、動手,不斷想像、創造中展現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在動畫與音樂融合的同時,也把春天的美好融入孩子們的心中,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演唱這首歌曲的濃厚興趣。

二、恰當運用多媒體,解決教學難點。
當前小學音樂教學所追求的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審美力、表現力及創造力。計算機多媒體教學以其獨特的功能,把抽象的音樂理論形象化,使虛幻的音樂形象變的直觀具體,更好地突出了教學的重點。如:學唱歌譜,只要
點擊滑鼠,學生就能輕聲跟著電腦錄音哼唱,學起來既快又准。部分難點節奏,點擊滑鼠,難點界面放大,重點進行訓練。「休止符」及「換氣符號」都事先用醒目的色彩標出,引起學生的注意。這些平時被視為棘手的教學難點,通過計算機多媒體教學的有的放矢地的再現,由遠及近,化繁為簡,化深為淺,變得形象直觀,通俗易懂,節省了大量的教學時間。 三、恰當運用多媒體,領略音樂美。

音樂是一門融思想性和藝術性為一體的學科,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審美教育是音樂教學重要的任務。因此,教師在向學生傳授音樂知識,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和音樂創造能力的同時,必須有機地融進思想品德教育和審美教育。如在唱歌教學中,通過多媒體素材的組合、融入,生動直觀地表現歌曲所描繪的美麗的自然風光、多彩的活動場景„„,讓學生在看與聽的同時也得到美的體驗。例如:教唱《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假若由教師范唱,無論唱得有多好,也僅僅是獨唱,怎麼唱都唱不出合唱的效果。我播放了少兒合唱團演唱的《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讓大家欣賞。雄壯、有力的歌聲和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少
先隊員敬隊禮等畫面讓學生充分體會了國旗的神聖,隊禮的庄嚴,少先隊員的自豪,讓歌曲充滿了豐富的情感,讓學生有直接的感知,能輕易地去認識和理解音樂。通過欣賞,再來演唱這首歌,學生的情緒、咬字吐字、節奏的把握等等,都令人滿意。省去了很多老師講了,學生也未必理解的尷尬,對歌曲的教學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學生審美能力也是落實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如在上《小雨沙沙》一課時,先播放一段雨聲沙沙的錄音,學生聽聲音畫畫面,接著播放這首歌的旋律,在歡樂的音樂聲中,教師再用動畫展示出一顆顆種子發芽,生根,長出綠油油的葉子,這樣,新歌的意境全部展現在學生的眼前,學生通過聽音樂——看畫面,再看畫面——聽音樂,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了詞意,同時也培養了視覺和聽覺的感受力。學會了唱這首歌曲,再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肢體動作表現種子的發芽、生根、長葉。這一教學設計,不僅培養了學生對音樂主題、旋律、節奏的感受力、鑒賞力和表現力,實現了音樂與其他學科綜合,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藝術創新的能力。 四、恰當運用多媒體,提高學生積極性

閱讀全文

與現代教育藝術音樂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