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大全 > 課堂教學三漫現象

課堂教學三漫現象

發布時間:2020-12-13 04:25:56

A.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60分) 近年來,在課堂教學之外,以下現象也大量進入了我們的視野,請

優秀例文
魂兮,歸來
沒有核的果實無法在自然界生存,沒有米粒的稻穗總是揚著無知的頭顱。那麼失卻了魂魄的人呢?在這個傳媒眾聲喧嘩的年代,在這個真文化、偽文化魚目混珠的年代,我們是否已被繁華迷了眼,丟了心?
康德有雲:常有二理,在手心焉;敬而畏之,與日更新;上則為星辰,下則為德性。但是在今天,當我們只會坐在草地上,四十五度仰望空中生長的朵朵浮雲時(郭敬明),誰還能理解昔日哲人心中的敬畏之情?當「簡單」的《老鼠愛大米》唱紅大江南北時,誰還會重拾「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那般泛黃的感動?
當下的文化生活常流於簡單、幼稚。無可否認,青春文學確實能帶來夢幻般的感動,通俗歌曲也不失為茶餘飯後的消遣,但倘若這一切成為文化的主流,當一個人沉浸於其中難以自拔時,很難想像他能直面現實,讓心智與身體共同健康的成長。
當下文化生活的另一股暗流便是平庸、浮躁的喧囂。每天,大量的娛樂新聞讓人們津津有味地咀嚼明星的緋聞瑣事,各類「速讀名著」「小故事裡的大智慧」常駐暢銷書之列。以至於有人不無憂心地說,當綠蒂主動投懷送抱時,維特還有什麼煩惱?
一個人可以忍受物質生活的貧困,卻不能不追求精神生活的高貴。類似的文化快餐除了提供暫時的聲色之娛,還有什麼能留駐心田,在心湖裡回盪幾許波紋的呢?
個體的精神文化缺失令人遺憾,但當其成為整體性的精神信仰缺席時,便是可悲甚至是可怕的情形了。中國舊有的三綱五常已被破除,新生的文化秩序尚未完全建立。生活在這種環境中的我們,是否也成為了迷惘的一代?所幸的是,人文精神並未完全流失。當年輕志願者馬驊在梅里雪山間失去生命時,便將詩人的理想主義帶到了那裡,成為了插在精神雪峰上的標桿。當崑曲在大學校園引起轟動時,不由讓人相信,傳統的文化經典對於麥當勞下長大的年輕人們仍有著磁石般的吸引力。
一個人僅僅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擁有更為廣闊的精神世界。對於青少年而言,精神之魂也許並不在遠處,而在被重重偽文化掩蓋的內心深處。
魂兮,歸來。

B.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表現在哪些方面

一、教學發展的有效性
教學的根本任務是為了有效地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影響學生個體發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活動與交往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關鍵性因素。要使課堂教學活動有效地促進學生個體的發展,提高活動的發展效應取決於下面四個條件:(一)活動對個體所提出的要求與個體現有發展水平的相差度,因而教學要求掌握在「最近發展區」為宜;(二)活動本身的組織結構水平與重復程度,如贊可夫主張「以高速度進行教學」的原則,其基本精神正是立足於充分展開學生的精神力量,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的「一般發展」;(三)主體對活動的自主程度;(四)活動是否取得成效以及活動主體對成效的感受。
二、教學知識的有效性
在教學過程中知識的有效性是保證課堂教學有效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條件。對學生而言,教學知識的有效是指新觀點、新材料,他們不知不懂的,學後奏效的內容。我認為教學效果不取決於教學內容是否正確、是否豐富和教學時間的長短,而取決於有效的知識量。教學首要的、根本的任務是給學生以基本的方法、系統的知識,教學中學生知識的增長是教學成敗的關鍵。學生的智慧發展、思想提高以及教學的心理效應都取決於有效知識量,「教學中有所得、有所獲、有所感,通過對知識的獲取產生愉悅的心理效應,才能成為活動的原動力和催化劑。
三、教學調控的有效性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教學速度、難度的調控,直接影響到教學效率的高低。主要表現為:其一是課堂教學的速度。它是指單位時間內所完成教學任務的一定量,教學速度的快慢意味著在恆定的單位時間里接受信息量的多少。判定教學速度是否適當的標準是極難確定的,一般以學生的接受水平為依據。其二是課堂教學的密度。它是指單位時間內完成一定質教學任務的程度。課堂教學傳授新知識越多,其教學密度就越大。如果一堂課鬆鬆垮垮,沒有足夠的思維密度,長此以往就會造成學生思維膚淺,不善於動腦分析和解決問題,學生的智能得不到應有的發展。提高思維密度即設法讓學生在一堂課上有較長的有意注意時間,積極主動充分地開展思維活動。課堂教學中採用學生實驗、問題討論、表揚激勵等方法,讓學生通過動腦動手,動筆動口進行學習,使各種感官受到刺激,能夠改變大腦的興奮點,促使大腦對各種感官的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形成概念,這樣的課堂教學的思維密度是比較高的。其三是課堂教學的難度。它是指教授和學習者在教學時感到表達、理解、運用等的難易程度,這里主要是指學生學習時的難易程度。過難,學生不理解,是浪費;過易,既降低了教學要求,又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更是浪費。其四是課堂教學的時間。有的教師對一堂課的時間缺乏精打細算,使課堂教學效率下降。為了減少時間的損耗,建議在教學中應做到:課前做好准備;准時上課;提煉和濃縮教學語言;精簡板書;提高提問技巧;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等等。
四、教學方法的有效性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強調啟發式教學,這也可以說是提高教學效率的一種途徑。但啟發式教學不是盲目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而是通過揭示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中的矛盾因素,促使學生主動地去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運用啟發式教學的關鍵在於教師的善於引導。人們往往誤認為啟發式就是「問答式」,其實在實際教學中啟發式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如:目的啟發、問題啟發、形象啟發、比較啟發等。最終是為了達到最優的啟發效果。在教學中怎樣在學生一定的有限的知識基礎上,用大量典型的實例,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這正是啟發式的用武之地。另外,在教學方法的實施中教學策略的選定和設計又是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它是為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所採取的方法、步驟、媒體和組織形式等教學措施構成的綜合性方案。有針對性加以選擇和組合相關的教學方法、手段、形式和內容,可以構成有特色的教學方案。
五、教學信息傳輸的有效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一定的教學方法和藝術手段對學生輸出教學信息。教學過程也就是由書本等知識媒體或教師頭腦中的知識(貯存狀態的知識信息)通過傳輸(傳輸狀態的知識信息),成為學生頭腦中的知識(貯存狀態的知識信息)的過程。在這一傳輸過程中為了保證教學的有效性至少應注意三個環節:
(一)解決好信息的變換問題。教師備課過程中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即准備將貯存狀態的知識重新組合,以便變換成傳輸狀態的信息而輸出,其基本要求是簡化信號、合理編碼。
(二)解決好信息的傳輸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主要是通過視、聽、觸覺來接受教師所傳來的信息,而一般認為以視覺最為有效。
(三)掌握好對教學過程的調控。對教學過程的調控是教師主導作用的重要表現。雖然沒有輸出就沒有輸入,但教學效果如何卻不能用教師輸出多少來加以判別,它取決於學生的有效輸入。
六、教學交往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其相互影響和交織構成了教學活動的復合主體。教學活動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一復合主體中雙邊的關系。如融洽的程度、了解的程度等。作為當代教師應該運用心理規律去組織課堂教學,獲取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運用心理規律組織課堂教學應做好以下幾點。
(一)應提高學生的注意力程度。
1 、無意注意 ---- 不需要任何努力的注意。主要與刺激物的強度、刺激物的新異性、刺激物的對比關系和刺激物的運動變化有關。
2 、有意注意 ---- 即是自覺的、有目的性的注意,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人類所特有的心理現象,有意注意的引起和保持與以下因素有關:對學習目的和完成學習任務的理解程度有關、對學習的間接興趣有關、對講解重點和難點去強化注意有關、對克服困難排除干擾程度有關。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的轉化。
兩種性質不同的注意不能截然分開,二者可相互轉化,有意注意需要緊張的意志努力、消耗能量多,持續時間過長會使人產生疲勞;無意注意無需主觀努力,不易疲勞,但易受新異刺激干擾。所以,課堂教學全靠有意注意來維持高度緊張的學習是有困難的,應該有意和無意交替進行,把學生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教學內容上。「一個教師創造性的勞動和教學的基本功就在於傳授抽象的知識時而讓學生感到不抽象。」
(二)應充分考慮社會心理在課堂教學中的效用。「課堂社會」的復雜性是每一位教師不可能沒有體驗或不可能不覺察到的。有幾點影響應值得注意:
1 、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教師的第一印象,是通過一個中介環節起作用的,這就是班集體的群體氣氛、交往的形式、輿論等活動的過程。
2 、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合作與競爭心理,這里的相互學習包括爭論問題、學習榜樣的影響、學習方法上的啟示。不同教師、書本學習之處在於「別的同學都學得好,我也應學得好」的比賽與競爭。這是一種交互作用的社會活動過程。
3 、學習風氣的影響。從眾與類化心理,其主要包括班集體共同的價值觀、在集體學習活動中相互之間的凝聚力、集體輿論、學習態度的一致性。上述的這些社會心理現象都需要加以認真研究。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信息、鍛煉提高多種能力和養成一定思想觀念的主渠道,因此課堂教學的效果直接關繫到教學的質量和人才培養的實際價值。

C. 簡述課堂教學的三大原則是什麼課堂教學有哪三大策略

課堂教學的三大原則:

1、目標原則

課堂管理應當有正確而明晰的目標,它為教學目標的實現提供保證,最終指向教學目標。

目標本身具有管理功能,直接影響和制約師生的課堂活動,能起積極的導向作用。

並且,目標使學生成為積極的管理參與者,對於發揮學生自覺的求知熱情,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也具有積極意義。

2、激勵原則。

通過各種有效手段,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內在的學習積極性和求知熱情。

貫徹激勵原則,首先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努力創設和諧愉悅的教學氣氛,創造有利學生思維、有利教學順利進行的民主空氣,而不應把學生課堂上的緊張與畏懼看作管理能力強的表現。

3、反饋原則。

運用信息反饋原理,對課堂管理進行主動而自覺的調節和修正,是反饋原則的基本思想。課堂管理的具體要求和措施只有建立在班級學生思想、學習特點的基礎上,才能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

這首先要求教師在教學工作的起始環節——備課過程中,認真調查教育對象的具體狀況,分析研究必要的管理對策。還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斷運用即時信息來調整管理活動。

課堂教學的三大策略是:

一是提高學習效率的教學策略——化難為易

1、化抽象為形象。教師可以運用形象比喻使語言形象化,通過圖像的直觀性把課文所描寫的景色所闡述的道理具體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使他們獲得生動的形象,還可以通過表演、演示、操作等動作使之形象化。

2、化理論為實踐。它具有生活性、活動性、經驗性。教師要將語文學習回歸於生活中,在使用、應用中學習語文,積累經驗、結合自己的經驗去感悟理解。

3、化未知為已知。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是以舊知為基礎的,新知識可以在舊知的基礎上引申和發展起來,要麼在舊知的基礎上增加新的內容,要麼由舊知重新組織或轉化而成。所以利用舊知學習新知是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學策略。

4、化復雜為簡單。教師要教簡單的語文,要簡單的教語文。而把復雜的語文教學做簡單,要做到:教學目標要簡要,教學內容要簡約,教學過程要簡潔,教學方式要簡練,作業要簡化。

二是增進學習結果的教學策略——化淺為深

1、由結論到過程。讓學生學深學透的第一要義就是要展示知識本身的產生和形成過程,同時也要讓學生的思維捲入到知識的獲得過程。

2、由知識到問題。教師應把知識轉化成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思考、探究,並圍繞問題進行交流、互動、研討,這樣就能引導學生把知識學深學透。

3、由已知到未知。教學中要善於把學生從熟悉的地方引到陌生的地方,由已知引到未知,讓學生處在陌生、未知的狀態,以激發學生的思考。

4、由一元到多元。新課程的重要理念是認識和思維的多樣化和個性化,為此,新課程教學提倡和強調學生對文本的多種解讀、對問題的多種解答和對情景生活的多種體驗感悟。多樣化和個性激活了課堂、激活了思維,有助於學生學得深、學得透,學出個性。

5、由傳承到創新。學習不僅僅是對課本知識的傳承和接受,也是對課本知識的創新和質疑,這樣的學習才會學得深學得透。

6、由依賴性的學到獨立性的學。教師要改變舊的課堂教學方式,變「我告訴你」為「我幫你忙,你自己去學」,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學會,學得深、學得透。

7、由教知識內容到教思維方法。以書本形式出現的知識,它的思維和智力價值是潛在的。

三是提升學習體驗的教學策略——富有情趣

讓學生越學越愛學、樂學的具體策略有很多,但這些策略一定有其共同的秘訣:富有情趣。情趣是快樂和幸福的源泉,讓學生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中來,享受到學習的快樂,體驗到發現的幸福。這是有效教學的動力源泉。

(3)課堂教學三漫現象擴展閱讀:

課堂教學的優點:

班級教學的主要優點是:

1、把相同或相近年齡和知識程度的學生編為班級,使他們成為一個集體,可以相互促進和提高。

2、教師按固定的時間表同時對幾十名學生進行教學,擴大了教育對象,加快了教學進度,提高了教學工作效率。

3、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時間方面有統一的規定和要求,使教學能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和發展教育事業。

4、各門學科輪流交替上課,既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又可以提高學習興趣和效果,減輕學習疲勞。班級教學的出現是教育史上一個重大的進步。

班級教學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不能充分地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照顧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同時又難以充分照顧優、差生的學習和發展。

D. 如何避免課堂教學中一些無效或低效教學行為的發生

如何避免課堂教學中一些無效或低效教學行為的發生,使課堂教學
更有效、更高效,值得我們英語教師進行分析與思考。

現象一、課堂教學環節設計脫離主題

細節
1
有一次舉行英語公開課,
內容是
《新目標》
七年級
Do
you
like
bananas?
上課了,老師向學生列舉了很多例子,內容如下:

Do you like shopping?

Do you like watching TV?

Do you like swimming?

Do you like reading a book?

細節
2

在另一節
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
的公開課。授課教師先把與
本單元有關的詞彙編成一首
chant
進行熱身活動,
幫助學生很快進入本
課的學習,然後導入與球有關的漫畫,呈現給學生,之後,學生針對體
育運動這一話題編寫對話,
並互相提出合理的健康活動„„整節課師生
之間實現了多維互動。
但教師所提供的各種運動中都是比較高級的體育
運動。如果授課教師能根據教學目標精心設計,就能避免這個問題,課
堂活動也會更加有效。

分析與思考:以上兩堂課,一個共同的特點是教師設計的活動流
於形式,與教學主題缺少必要的銜接。課前的
Warming up
也好,課中
的活動或任務設計也好,教師在設計時都要充分考慮實效性。如果忽視
本課堂的教學主題,就會成為一種形式,一種花哨。新課程需要的是實
實在在、扎扎實實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因此,只有恰到好處地選擇英


chant
或設計教學活動才能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進行。

改進措施:
第一課上的
warming
up
如果能改成朗朗上口的歌曲
If
you are happy ,clap your hands
那麼這堂課就會更加聯系課文主題,
使整堂課可能會變得更具情趣,更讓學生感興趣。

現象二、教學觀念落後,教學手段單調,

我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常發現有一部分這樣的老師,平時觀念落
後,基本上是帶一本教材,幾支粉筆進教學上課的,等到有別的老師聽
課時就搬到了多媒體教室上課(用網上下載或別處拿來的課件)。學生
得知他們老師要用多媒體上課,興奮的不得了,嘰里呱啦。一個說老師
給我們聽首歌吧,一個又說老師給我們放段片子吧,有幾個學生甚至從
座位上竄出來,到媒體上東摸西摸,而老師也在手忙腳亂地開機,這時
滑鼠又不聽指揮,怎麼也播放不出來,課堂一下失去控制。

分析與思考:
每當遇到這種情況,
筆者有一種又好氣又好笑的感覺。
教學需要實實在在、踏踏實實,不需要耍花樣、做秀!《新課程標准》
中向老師明確提出了「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開發英語教學資源,
拓寬學生學習渠道,改進學習方式,提高教學效果」的要求,我們就要
認認真真履行自己的職責,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合理運用多種教學手
段,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縣教研部門花
了大量的精力進行新課程培訓,
培訓教師犧牲了很多休息時間找資料做
課件,而我們的一部分老師卻始終「穿新鞋、走老路」,照樣什麼都是
老一樣套,或者不經自己的思考隨便拷個課件來應付一下,這樣不是有
悖於新課程理念的教學行為嗎?改進措施:
平時我們的教師應該多認真
做做課件,多多使用多媒體上課同時也多讓學生熟識現代媒體,以上現
象就不會出現。

現象三、板書設計太隨意,重點,難點難以區分。

在聽課中,我還發現經常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細節
1

教師用多媒體進行授課,
但在授課過程中,
如多媒體講解不清,

師會冷不丁隨意地在黑板上寫個單詞、片語,使學生感到茫然。

細節
2

一些工作時間比較短的新教師在板書時,紅、藍、黃、白、綠幾種
顏色相間使用,花花綠綠,令學生眼花繚亂,到下課時學生搞不清楚什
么是重點什麼是難點。

分析與思考:板書書寫工整、規范,內容一目瞭然、重點突出,
構思巧妙新穎——這些都是每位英語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

是,一些老師誤認為現在有了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板書不重要了,
書寫時馬馬虎虎,或歪歪斜斜,或潦潦草草,或五顏六色,課前缺少構
思、缺少精心的設計,隨意性很大,從而影響教學效果。

改進措施:筆者認為如果上多媒體課,有時多媒體講解不清處,可
以預先設計板書加以配合,但板書設計也應精心嚴密,突出重點。新教
師在板書時,切忌顏色太雜,書寫工整清楚,不能擦了寫,寫了擦,重
點內容要始終掛在那裡,使學生有一目瞭然的感覺。

現象四、漢語使用太多,缺少英語學習的氛圍。

細節
1

有位老師在上復習課介詞時,為區分
on

above
兩個方位介詞的不
同用法,
這位老師用漢語問了一個問題:
「這兩個介詞有什麼區別
?



了幾位學生,都回答不出。於是這位老師就拿一本書貼在桌子上又用手
托著書在桌子上,用漢語漢語說,兩物接觸就用
on,
兩物不接觸就用
above


分析與思考:以上這堂課,教師講得清楚,就是教學用語使用了太
多的漢語,致使學生英語課用漢語思維,用漢語討論,沒有了英語學習
的氛圍。教師能否恰當地用英語組織教學、合理利用漢語,即使用的語
言得體與否直接影響著一堂課的成敗。
英語課用英語組織教學是理所當
然的事情,特別是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時,如果教師不能把握好度,學生
用漢語漫談的話,一定會既浪費時間又缺少英語學習的氣氛,達不到預
期的效果。

改進措施:筆者認為這位老師平時應該多使用英語課堂教學用語,
用英語講清一些課外知識,就再好不過了。

E. 如何看待課堂教學目標的三缺現象

在課堂上同時實現這三個目標,是高效課堂的同步。知識目標指所涉及的是學生的學習內容內,以及對知識的容理解能力和技能的形成等方面的目標.,即能夠正確聽懂、說出、認讀單詞(句子);能夠初步唱出本課的歌謠等。能力目標指在英語教學中,能力目標涉及的是學生言語技能,就是能用英語做什麼事情。情感目標指按照課標的要求,所涉及的是學生學習策略、情感態度、文化意識三方面的目標。目標是達到學習目標,即掌握了單詞量,掌握了句子了。能獨立分析句子,能造句子,當然句子的難度應該與學習的程度相符。能力目標即是掌握了,音標,掌握音標的組合規律,碰到單詞,根據音標能准確讀。情感目標,是理解英語情景中人物感情,在教學內容中滲透相關的德育教學。

F. 豐子愷先生的手段教育三幅教育漫畫反映了現實中的哪一種教育現象

有感於豐子愷的《某種教育》(漫畫)
豐子愷有許多諷刺教育積弊的漫畫,其中一幅《某種教育》諷刺模式教育,按照一個模子來教育人、培養人、熏陶人、要求衡量人。 最近一期《中學歷史教學參考

G. 小學課堂教學的鬨堂現象指哪些

一、課堂問題行為產生的主要原因 學生在課堂中表現出來的問題行為可能是家庭問題行為或社會問題行為的延伸,也可能是受同伴團體的不良影響,也可能是不良的課堂教學環境或教師的教學失策導致的,總之,學生的問題行為是與其學習、生活環境、社會風氣等有關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是各種問題的綜合反映,而不是由某種單一因素造成的。綜合起來,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的產生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教師的教育失策 學生的課堂問題行為的產生與教師的失策直接相關,甚至有些問題行為還可能是教師直接造成的,因而決不能把學生的問題行為完全看成是學生自己的問題。教師的失策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錯誤的教育觀、學生觀 教師缺乏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會直接影響教師的教育教學方式,從而引發學生的問題行為。如教師缺乏正確的教育觀念,把將升學率作為指導思想,把分數作為唯一指標。教學上搞題海戰術,無休止地上課、補課、考試,學習成了無邊的「苦海」。這樣,學生就會產生厭倦情緒、逆反行為,甚至產生較嚴重的對抗性行為。而且,學生會因考試、課業負擔過重、同學間的劇烈競爭而產生巨大的壓力,這樣神經整天就會處於緊張之中,得不到調整就會產生腦功能失調,出現干擾學習的問題行為,如注意力渙散,多動。 2.管理的缺失 許多教師過於將注意力放在學科內容方面,忽視自己在課堂管理能力方面的鍛煉和提高。實際上,學生中問題行為的出現與任課老師在課堂管理上的不當和失敗密切相關。 美國哈佛大學1968年證明了這一點研究者採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分離出教師的3種管理行為:隨機應變、專橫與懲罰。學生的7種行為是:合作、積極參加、活動、探索、求成、助人與凝固。研究結果表明,教師的隨機應變與學生的合作積極參加以及求知特徵成正相關,教師的懲罰與學生的合作、積極參加活動、求知和助人的特徵成負相關。相反,教師的專橫與學生的合作、積極參加活動、求知和助人的特徵成相關。 3.教學的偏差 教師不認真備課或根本不備課;教學方法呆板,千篇一律,枯燥乏味,不善於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對學生缺乏了解,教學內容過難或過易,講課速度過快或過慢;表達能力差,語言和要求含糊不清;教師缺乏活力,精神不振,懶懶散散等等,這些教學上的偏差很容易導致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降低,引起課堂問題行為。研究表明,教師的威信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越高,學生越不易產生問題行為。 (二)學生的身心因素 課堂中大量的問題行為同學生的身心狀況直接相關,是由學生自身的因素引起的。即使同一年齡階段的學生,其問題行為也因其身心條件的差異而表現出不同的特點。 1.性別差異 學生的性別特徵對問題行為產生一定的影響,這在低年級中尤為明顯。美國心理學家曾將男女孩的性別差異與紀律問題作了比較研究,結果表明,男孩在紀律問題上要比女孩「勇敢」得多,違反紀律的現象或次數也更多。 2.生理障礙 學生生理上的障礙使學生容易產生問題行為。如學生視、聽、說等方面的障礙,會削弱學生學習能力和動力,妨礙學習活動的正常進行,會使學生在課堂上常常出現不煩躁不安、自行其是等問題行為,這種現象容易導致學生注意渙散、活動過度、沖動任性,從而在課堂上難以控制自己的行為,出現活動過多、情緒不穩、大聲怪叫、注意不集中等多種問題行為。 3.心理偏差 它主要反映在焦慮、挫折和個性等方面。如性格過於內向的學生,往往容易產生一直性退縮行為,而性格過於外向的學生,往往容易產生攻擊性逆反行為。 (三)環境的因素 心理學家勒溫關於人的行為的研究表明,行為是人與環境的函數,這一研究結果揭示了人的行為與環境之間的內在聯系。環境影響主要包括家庭、大眾媒體、課堂內部環境等方面的影響: 1.家庭因素 許多心理學關於離異家庭子女的行為研究表明,單親家庭對孩子的行為會產生消極影響,這些孩子在行為上常表現為自製力差,容易產生對抗性逆反行為。另外,家長的教育方式也會影響學生課堂上的行為。 2.大眾媒體 在當今信息時代里,社會各種信息通過多種信息媒體大量湧入學校,學生的知識總量中,有一半左右是通過學校以外的大眾媒體獲得的。學生受不良內容的影響,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甚至盲目模仿和具體嘗試其中的動作與行為,這些行為也常延伸到課堂中。 3.課堂內部環境 課堂內部環境,諸如課堂內的溫度、色彩、課堂氣氛、課堂座位的編排方式等都會對學生的課堂行為產生十分明顯的影響。 二、處理課堂問題的基本原則 課堂問題出現的形式多種多樣,出自的對象也各不同。在選擇處理方法上應因時因地因人而異,不可生搬硬套,且運用時要講究策略,把握以下幾個基本原則。 1.冷靜性原則。冷靜性原則是處理課堂問題最基本的原則。唯有冷靜,才會想出處理問題的好主意、好點子,惟有冷靜,才會化干戈為玉帛。 ①思想上要「冷」。一旦發生課堂問題,教師思想必須保持冷靜,用理智駕馭情感。就是在學生屢教不改的情況下,也要堅持做到不急躁、不厭煩、不發火。絕不能為了讓學生害怕,出口氣而頭腦發熱、意氣用事。 ②處理上要「冷」,即通常所說的課堂問題「冷處理」。具體表現為明示與暗示以暗示為主,當眾批評與個別談心以個別談心為主,課堂問題以課下解決為主,給學生以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時間。盡量避免與學生直接沖突,不分青紅皂白嚴厲批評,甚至變處罰為體罰,例如罰作業、罰值日、罰站、毆打等等,這樣違紀學生不但不會反悔,還會產生心理上的對抗。結果是壓而不服,容易從違紀走向違法,也導致教師自食惡果。 2.生理障礙 學生生理上的障礙使學生容易產生問題行為。如學生視、聽、說等方面的障礙,會削弱學生學習能力和動力,妨礙學習活動的正常進行,會使學生在課堂上常常出現不煩躁不安、自行其是等問題行為,這種現象容易導致學生注意渙散、活動過度、沖動任性,從而在課堂上難以控制自己的行為,出現活動過多、情緒不穩、大聲怪叫、注意不集中等多種問題行為。 3.心理偏差 它主要反映在焦慮、挫折和個性等方面。如性格過於內向的學生,往往容易產生一直性退縮行為,而性格過於外向的學生,往往容易產生攻擊性逆反行為。 (三)環境的因素 心理學家勒溫關於人的行為的研究表明,行為是人與環境的函數,這一研究結果揭示了人的行為與環境之間的內在聯系。環境影響主要包括家庭、大眾媒體、課堂內部環境等方面的影響: 1.家庭因素 許多心理學關於離異家庭子女的行為研究表明,單親家庭對孩子的行為會產生消極影響,這些孩子在行為上常表現為自製力差,容易產生對抗性逆反行為。另外,家長的教育方式也會影響學生課堂上的行為。 2.大眾媒體 在當今信息時代里,社會各種信息通過多種信息媒體大量湧入學校,學生的知識總量中,有一半左右是通過學校以外的大眾媒體獲得的。學生受不良內容的影響,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甚至盲目模仿和具體嘗試其中的動作與行為,這些行為也常延伸到課堂中。 3.課堂內部環境 課堂內部環境,諸如課堂內的溫度、色彩、課堂氣氛、課堂座位的編排方式等都會對學生的課堂行為產生十分明顯的影響。 二、處理課堂問題的基本原則 課堂問題出現的形式多種多樣,出自的對象也各不同。在選擇處理方法上應因時因地因人而異,不可生搬硬套,且運用時要講究策略,把握以下幾個基本原則。 1.冷靜性原則。冷靜性原則是處理課堂問題最基本的原則。唯有冷靜,才會想出處理問題的好主意、好點子,惟有冷靜,才會化干戈為玉帛。 ①思想上要「冷」。一旦發生課堂問題,教師思想必須保持冷靜,用理智駕馭情感。就是在學生屢教不改的情況下,也要堅持做到不急躁、不厭煩、不發火。絕不能為了讓學生害怕,出口氣而頭腦發熱、意氣用事。 ②處理上要「冷」,即通常所說的課堂問題「冷處理」。具體表現為明示與暗示以暗示為主,當眾批評與個別談心以個別談心為主,課堂問題以課下解決為主,給學生以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時間。盡量避免與學生直接沖突,不分青紅皂白嚴厲批評,甚至變處罰為體罰,例如罰作業、罰值日、罰站、毆打等等,這樣違紀學生不但不會反悔,還會產生心理上的對抗。結果是壓而不服,容易從違紀走向違法,也導致教師自食惡果。 2. 「治病救人」原則。解決課堂問題的出發點在於使學生認識缺點,改正錯誤,懸崖勒馬,迷途知返。俗話說:「一句話說得人笑,一句話說得人跳」。批評的語言不同,其教育效果也不大一樣。無論學生的錯誤是善意的,還是惡意的,批評教育時,教師語言一定要和藹可親,循循善誘,要用火熱的愛心和真摯的誠心善待學生,要堅信只要正確疏導,他們一定會幡然醒悟,棄舊圖新的。 3.巧妙性原則。無論發生何種情況,教師都必須積極思考對策,力求變被動為主動。視具體情況做到機智靈活,隨機應變,從而絕處逢生,雲開霧散,柳暗花明。 課堂問題是課堂教學中不和諧的「音符」,若思想不重視,態度不端正,不把握正確處理的原則,選擇的解決方法不適宜,小事也會變大,鬧得不可收拾。 三、課堂問題行為的管理策略和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常常作出一些與課堂要求不符的行為,姑且稱之為課堂問題。雖然事因不大,但如果處理不當,教師往往陷入尷尬的境地,甚至後果嚴重,以致於對簿公堂。那麼如何正確的處理好課堂問題呢?我認為,除了要把握好處理課堂問題行為的幾個原則之外,還要採取恰當有效的方法。 第一類,「放任法」,即對學生出現的問題不施加影響。學生在課堂上出點小錯誤,是常有的事。教師應寬容一些,大度一些,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去思考它,看待它,並努力替學生的錯誤尋找「合理性」。如果問題的負面影響較小,出事的學生平時表現良好,出現的問題卻屬偶然,且學生有悔改之意或即刻改正了,就無須小題大做,立即採取嚴厲的措施。 第二類,暗示法,也就是間接提示、批評正在犯錯誤的學生。可分為靜態揭示法、語調變換法、「借題發揮」法、表揚法、直接提問法等。 1.靜態揭示法,即教師通過肢體語言引起學生對自己存在問題的認識,如凝望、搖頭、擺手、走近學生等以提醒學生,迫使其在無形的壓力下回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2.語調變換法,也就是運用適宜的高音、音強和語素、停頓引起學生注意的方法。當教師講解問題時,可突然加速語調,可突然加重語調,提高聲音或減慢節奏,突然不語,以吸引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 3.「借題發揮」法,教師發現課堂問題時,可結合教學內容「即景生情」以幫助學生認識錯誤。 4.表揚法,表揚好的就是間接批評了差的,如發現學生在某一方面出現了問題,就看準時機,表揚這方面做的好的學生,或表揚他本人做得好的方面,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問題。 5.間接提問法,當即提問正在犯錯誤的學生,提問的問題一般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連而與學生的缺點無關,只要中止了學生的行為,即可達到了目的。 第三類,明示法,可分為明確強調法,「施行處罰」法等。 1.明確強調法,有時學生是由於對教師的講解不甚明白而有意無意的干擾課堂秩序。如不按教師的設計思路回答問題,胡蒙瞎侃,教師應立即強調所學的內容。若遇個別學生趁「混水」之機故意向教師發難,教師要及時糾正。否則精心准備的一堂課也會被攪的一塌糊塗。 2.「施行處罰」法,「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對個別不求上進,故意違反課堂紀律、屢教不改的學生,應採取必要的懲罰措施,如嚴厲批評、寫檢討、警告等。 總之,我們應該正確認識小學生課堂問題行為,明晰其類型、原因、運用什麼方法。因此,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調控,以改善課堂秩序,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

H. 獲得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你又有哪些應對措施

一,精講。二、重點動手、動筆練習。三結束時小測驗。四、不把寄託在學生的課後,因為想在的學生多數課後不學習。

I. 課堂上 不規范的教學現象有哪些

很多很多
不當的站姿、教態,惡語相向,帶手機進課堂,遲到……

J. 課堂表現有哪幾個方面

一、教學發展的有效性
教學的根本任務是為了有效地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影響學生個體發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活動與交往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關鍵性因素。要使課堂教學活動有效地促進學生個體的發展,提高活動的發展效應取決於下面四個條件:(一)活動對個體所提出的要求與個體現有發展水平的相差度,因而教學要求掌握在「最近發展區」為宜;(二)活動本身的組織結構水平與重復程度,如贊可夫主張「以高速度進行教學」的原則,其基本精神正是立足於充分展開學生的精神力量,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的「一般發展」;(三)主體對活動的自主程度;(四)活動是否取得成效以及活動主體對成效的感受。
二、教學知識的有效性
在教學過程中知識的有效性是保證課堂教學有效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條件。對學生而言,教學知識的有效是指新觀點、新材料,他們不知不懂的,學後奏效的內容。我認為教學效果不取決於教學內容是否正確、是否豐富和教學時間的長短,而取決於有效的知識量。教學首要的、根本的任務是給學生以基本的方法、系統的知識,教學中學生知識的增長是教學成敗的關鍵。學生的智慧發展、思想提高以及教學的心理效應都取決於有效知識量,「教學中有所得、有所獲、有所感,通過對知識的獲取產生愉悅的心理效應,才能成為活動的原動力和催化劑。
三、教學調控的有效性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教學速度、難度的調控,直接影響到教學效率的高低。主要表現為:其一是課堂教學的速度。它是指單位時間內所完成教學任務的一定量,教學速度的快慢意味著在恆定的單位時間里接受信息量的多少。判定教學速度是否適當的標準是極難確定的,一般以學生的接受水平為依據。其二是課堂教學的密度。它是指單位時間內完成一定質教學任務的程度。課堂教學傳授新知識越多,其教學密度就越大。如果一堂課鬆鬆垮垮,沒有足夠的思維密度,長此以往就會造成學生思維膚淺,不善於動腦分析和解決問題,學生的智能得不到應有的發展。提高思維密度即設法讓學生在一堂課上有較長的有意注意時間,積極主動充分地開展思維活動。課堂教學中採用學生實驗、問題討論、表揚激勵等方法,讓學生通過動腦動手,動筆動口進行學習,使各種感官受到刺激,能夠改變大腦的興奮點,促使大腦對各種感官的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形成概念,這樣的課堂教學的思維密度是比較高的。其三是課堂教學的難度。它是指教授和學習者在教學時感到表達、理解、運用等的難易程度,這里主要是指學生學習時的難易程度。過難,學生不理解,是浪費;過易,既降低了教學要求,又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更是浪費。其四是課堂教學的時間。有的教師對一堂課的時間缺乏精打細算,使課堂教學效率下降。為了減少時間的損耗,建議在教學中應做到:課前做好准備;准時上課;提煉和濃縮教學語言;精簡板書;提高提問技巧;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等等。
四、教學方法的有效性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強調啟發式教學,這也可以說是提高教學效率的一種途徑。但啟發式教學不是盲目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而是通過揭示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中的矛盾因素,促使學生主動地去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運用啟發式教學的關鍵在於教師的善於引導。人們往往誤認為啟發式就是「問答式」,其實在實際教學中啟發式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如:目的啟發、問題啟發、形象啟發、比較啟發等。最終是為了達到最優的啟發效果。在教學中怎樣在學生一定的有限的知識基礎上,用大量典型的實例,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這正是啟發式的用武之地。另外,在教學方法的實施中教學策略的選定和設計又是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它是為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所採取的方法、步驟、媒體和組織形式等教學措施構成的綜合性方案。有針對性加以選擇和組合相關的教學方法、手段、形式和內容,可以構成有特色的教學方案。
五、教學信息傳輸的有效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一定的教學方法和藝術手段對學生輸出教學信息。教學過程也就是由書本等知識媒體或教師頭腦中的知識(貯存狀態的知識信息)通過傳輸(傳輸狀態的知識信息),成為學生頭腦中的知識(貯存狀態的知識信息)的過程。在這一傳輸過程中為了保證教學的有效性至少應注意三個環節:
(一)解決好信息的變換問題。教師備課過程中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即准備將貯存狀態的知識重新組合,以便變換成傳輸狀態的信息而輸出,其基本要求是簡化信號、合理編碼。
(二)解決好信息的傳輸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主要是通過視、聽、觸覺來接受教師所傳來的信息,而一般認為以視覺最為有效。
(三)掌握好對教學過程的調控。對教學過程的調控是教師主導作用的重要表現。雖然沒有輸出就沒有輸入,但教學效果如何卻不能用教師輸出多少來加以判別,它取決於學生的有效輸入。

與課堂教學三漫現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
© Arrange www.xszzw.net 2017-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